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管理制度;提高

企业是能源管理的主体,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是降低能耗、提升效益的根本,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要想实现能源节约,必须进行精确的能源计量。并且,能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能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所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能源管理需求,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实效性,促进能源的节约,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目前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情况

1.1 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概况 近些年来,原油管道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管道输送具有持续性强、安全性高、输送量大以及能量消耗低等特点,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几年,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输油量持续增加,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输油量将会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加强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2 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中石化在能源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能源计量足够的重视,企业侧重于经济产量,在能源计量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第二,企业部分能源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部分能源计量器具已经损坏,此外计量器具的检修及更新都不及时,严重影响计量工作的精确程度;第三,企业能源管理以及成本核算没有将能源计量数据纳入考虑范围,造成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据统计,企业在2010年燃料油消耗将近5万吨,天然气消耗达到了2000万立方米,电力消耗达到了10亿千瓦时,这些能源均产生了较大的消耗。所以,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数据搜集和分析,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能源使用的有效控制,是企业目前所需落实的工作。

2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提升策略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再根据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现实,本文提出以下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效率的方法。

2.1 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制度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应该建立各部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能源计量问题进行处理。并且还应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的质量管理、责任管理、统计管理、设备管理等。改进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保证器具的使用价值,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持续提升能源计量检测的控制效果,强化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整合,对能源计量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成本核算以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加强能源计量有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针对能源计量有关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考核体系,给予计量人员一定的在岗培训时间,提高计量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使其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定期进行相关培训考核计划的制定,安排好培训的时间、内容与规模。在培训的过程中,落实好培训教案、专业传授、培训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强化能源计量有关人员的培训考核,保证在岗人员都能通过考核。努力促进计量有关人员的学习交流,参考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促进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3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企业应将能源计量器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企业应建立关于能源计量器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产品合格证、检修记录等。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设定专门的人员进行档案的管理,明确其管理责任和注意事项,包括档案的整理、收集、分类、查阅等工作。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避免档案意外失窃或丢失等情况的发生。计量器具的档案按照一个档案记录一种器具的方法进行存档。进行计量器具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的收集,此外还应包括器具的技术报告、检修记录等。

企业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有关部门应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明确计量器具检修的时间安排,并且还应明确计量器具的种类、作用、检验方式等。国家严格要求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测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保证检测的合理性、全面性。对于企业引进的新型计量器具,必须事先进行检测,确定其质量可靠时才能投入使用。对能源计量器具设定独立的编号,有利于计量器的使用情况。

2.4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 企业的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涉及计量数据多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数据的获取、整理及分析等。其中,数据的获取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检测的实际情况,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真正地体现企业能源的损耗情况,有利于数据的有效分析和企业相关措施的制定。除此之外,企业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通过计算机完成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管理,使用先进分析手段,结合实际需求以生产周期为单位对能源的损耗进行及时而又精确的测量,进而推出可行的企业能源节约措施和提高能源管理的办法。

3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能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企业能源的节约、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定是实现企业能源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其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其管理工作的实施。本文以井下测试公司为例,指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广大企业的能源管理提供参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建新.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202.

[2]马海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能源审计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篇2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计量数据却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计量数据不准或不真实,什么成本、经济效益都不可能真实。

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更谈不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树立了计量就是计钱的理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要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了全市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服务中我们注意这几点:一是带着热情搞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搞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在企业领导面前多为他们说话,多为他们撑腰,多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计量工作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二、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构筑计量管理平台,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按计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反馈、控制的需要,逐步形成各种能源的检测计量网络,同时,还根据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绘制《电能计量网络图》、《供煤计量网络图》、《蒸汽计量网络图》、《供水计量网络图》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计划严格按照网络图实施。

4.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计量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公司能源计量范围内的各种计量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建立企业能源量值传递系统。依据《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制定能源量值传递溯源图。明确规定标准器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器具的型号、数量,被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数量、使用地点、检定周期等,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对那些精密度高、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提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实行周期检定。根据能源计量器具所检测对象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的优劣,来确定各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98%~100%;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运行。对能源计量器具的购置,严格按照《测量设备采购、贮存、发放管理程序》执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保证投入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三、做好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为生产提供服务

扎实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以《质量月度分析》的形式,及时上报给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统计分析包括: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要提供统计期产品单耗(指单位产品如吨盐、吨汽等所耗用的某种能源,如多少千瓦时电力,多少千克焦炭)和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用的所有能源)。这些数据为公司合理组织供应,分配使用能源,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计划节能目标的制定等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综上所述,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篇3

单位产品成本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成本水平和竞争能力,对于能源成本而言,使用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进行衡量,有利于成本管理和进行横向比较,客观评价企业的成本竞争力,为降低成本活动找到方向。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管理和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1.1是从管理措施入手:一是能源科学管理。优化管理不仅要严格管理,消除跑、冒、滴、漏,而且要通过提高管理精度、改善管理方法,用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实现工艺目标。根据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内在科学规律,通过加强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优化运行方式和控制方式,实现工艺、设备最佳运行,这是现代化生产提高节能水平的关键。二是加强过程控制。所谓过程控制,通过工作流(或业务流)对实现目标的过程、相关资源及投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预先安排好过程最佳步骤、流程、控制方法以及资源需求,规定好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关键活动的接口,及时测量、统计关键活动的成果并及时反馈,不断改进,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既满足顾客的要求,又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进度,使相关方受益。能源成本的过程控制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方法,还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对于整个工艺系统来说,需要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优化系统整体效率,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不稳定的能源市场环境下,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三是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将能源成本管理与合理化建议活动、QC小组活动、自主研究活动等相结合,全面发动企业员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把节能降耗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对先进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调动全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从单纯的靠产量增加效益转变到靠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质量综合竞争力来增加效益。

1.2依靠技术性措施节能降耗。运用技术成熟、效益好、见效快的节能技术,限制和淘汰效益低、落后的工艺设备技术,逐步向资源节约型和集约经营型方向转变,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企业应主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过淘汰、更换、改造、新建、利用技术性措施减少能源消耗一是进行节能化改造。加速低效率用能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改造,采用高效节能新技术,通过工艺改进、节能工程等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二是采用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在企业运行和新改扩建的过程中,主动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三是余能余热回收。在提高供热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原则对工艺愈能、余燃及放散可燃气体等实行回收利用。四是重视建筑节能。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设备及采光照明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积极发展高效、长寿节能光源和灯具。

2.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与技术水平,逐步使用现代化方法进行能源计量,这是节能技术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工艺、设备最佳运行的必要手段;企业在加强能源计量工作中,靠计量量化管理企业、指导生产和降耗挖潜,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理贯穿企业的整个节能降耗工作,在企业节能降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科学、经济、合理配置能源计量器具;加强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统计和核算;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和维护管理等方面入手,促进能源计量管理。

3.完善能源管理制度。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设立节能降耗目标并分解到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每月召开一次能源理会,分析上月的能耗情况,制定下月的节能目标;坚持能耗跟踪分析制定,对能耗进行过程控制。同时,根据能源计量的准确数据,数字化的进行节能降耗管理,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和月能源管理评价细则、奖惩制度,纳入部门和干部每月绩效考评。具体企业可以成立专门能源管理委员会及能源管理办公室,分门别类制定能源管理统计、计量、分析、考核、检查、奖惩等各项制度。每年制定下达节能工作年度计划,将降耗的目标分解下达到分厂、车间,建立基础台账,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全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通过层层严格考核,使企业能源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

4.提高全员节能意识。

篇4

一、我国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困境

企业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部门或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以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可以掌握本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及用能水平,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环节,寻找节能机会与潜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去5年中,企业能源审计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如下困境:

1.企业对能源审计的自愿性需求不强。

我国现在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大致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监管能源审计,即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而开展的审计。表现为政府对用能大户实行能源审计,使之合理使用能源,节能能源,保护环境,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即企业自愿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国家能源管理标准所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活动。如企业为了取得国家节能政策的优惠或取得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的贷款,自愿进行能源审计,评估节能成果,接受监查。三是受委托的能源审计,即由规范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此项工作,以保证审计方案、采用数据、审计结果,更为科学、真实可信,提出的建议更加全面。

但从5年能源审计开展的实践看,各地针对企业的能源审计都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对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大部分是由节能监测中心进行的。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各重点耗能企业被迫与各地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被动地接受能源审计。很多省份的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几乎为零,主要原于企业认为能源审计太麻烦,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人员对能源审计并不持支持态度。长期以来,企业管理人员只关心财务指标,重视内部财务审计,能源审计从未与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联系起来,对节能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上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在短期内需投入一笔较大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很难以及时产生利润,能源审计支出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故企业自主能源审计的积极性不高,缺少自愿性需求一直使企业能源审计处于被动审计之中,企业无法认识到开展能源审计的过程更是企业改进管理的过程。

2.企业基础能源管理工作不到位,能源审计技术不成熟。

重点能耗企业的基础能源管理工作不到位,表现为现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很少有能源消耗计量、统计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中也无相关科目进行专项反映,而这些制度是企业能源成本核算的基础。很多企业由于人员和资金的不足会放松对能源使用的管理,使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不清、计算混乱。企业能源审计的具体实施,就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能源的收入、支出的财务账目和反映企业内部消费状况的台账、报表、凭证、运行记录及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国家的能源政策、能源法规、法令,各种能源标准,技术评价指标、国内外先进水平评价标准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设备测试,对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系统地审计、分析和评价。能源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导致产品能耗统计不准确,从而使能耗指标失真。如果数据失真,将会导致依据能源审计结果的相关决策存在偏差,使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

能源审计技术不成熟表现为在能源审计过程中,我国企业相对于其他能源审计发达国家而言,缺乏其行业能源审计的可行技术,难获得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确切数据。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一个高效可行的检测方法,如对耗能设备运行状况、生产工艺的技术状况、工人的操作水平、岗位技能状况、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状况、企业能源的阶梯利用状况、供电和供热管网及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修保养、保温等的监测,不同企业其检测水平的差异性很大,数据的精确度也不同,这会使能源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企业间缺少能源审计技术与方法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很多企业能源审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详细的审计操作指南。

3.能源审计专门人才缺乏。

能源审计是一套科学、系统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它包括三个层次(能源浪费在那里、为什么会产生能源浪费、如何减少能源浪费和改进能耗效率低)、八个方面(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废弃能)、四个环节(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其运用的原理有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和穷尽枚举原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知识,还要懂得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更要懂得工程数学计算理论。

在能量平衡计算过程中,常常需要准确计算出余热资源,煤炭的发热值、灰分,天然气、煤气、蒸汽等液态与气态能源的热值、压力、温度、流量等物理量的数据,这些对理工科的人员而言比较在行,而对非工科人员就难以准确把握。由于能源审计的独特性,在人才方面需要学科交叉型人才,这种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人才在现实中是比较缺乏的。一般而言,经济管理或商学院的会计专业人员,懂财务、审计的很多,一般不懂工程技术,工科背景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又缺乏财务会计与审计知识。我国人才培养日益专业化现状,使得具备能源审计资格的人员更加稀缺。

二、企业能源审计困境的破解对策思考

1.发挥政府在企业能源审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能源审计的自愿性需求。

能源审计政府职能不可缺少,除了加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之外,更应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增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自愿性需求。具体为:第一,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笔专项资金来支持能源审计,奖励能源审计有成效的示范企业,对进行能源审计的企业给予补贴等等,这样不仅能促进能源审计的成长,还能减轻企业能源审计所承担的短期成本压力,利于能源审计的推进。第二,因地制宜地颁布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考虑加大对进行能源审计企业的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如为进行能源审计而购买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其他器材,进行双倍抵扣,或者适当降低相关增值税的税率。另一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项目,进行能源审计的企业其能源审计费用可以全额扣除。第三,实行绿色金融政策。构建与能源审计、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银行贷款、直接投资融资、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如实行“绿色信贷”,降低低能耗、低污染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资金的数量和使用成本上,向实施能源审计的企业倾斜,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第四,鼓励企业实现合同能源管理,借助能源管理公司的专业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能源审计。

政府出台上述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运用经济杠杆促使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使其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支出。只有企业能源审计自愿性需求加大,才真正表明企业认识到能源审计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提高。如在当前世界能源紧张和全球环境危机的情况下,企业能源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美国杜邦公司从事能源审计的专家常年工作在全球的各子公司,确保投资项目的节能效益,确保企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基础工作,构建企业能源审计信息共享平台。

各企业应该规范能源管理体系,完善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1)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使其实质运作起来,明确节能目标和分工,将节能工作落实到具体班组或个人。根据国内一些节能先进企业的经验,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厂级设节能领导小组(有厂长或总工程师牵头,能源、环保、技术、动力等相关科室参加)或者厂级能源专管机构,车间设节能管理小组,班、组设节能员。(2)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在成本核算中增加成本、费用科目核算的明细项目,便于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和成本费用分析。(3)制定能源定额管理、计量体系,建立配套能源管理制度,企业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能源消耗进行核算,将能耗结果纳入企业考核范围,使能源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进行节能管理,为开展能源审计提供基础性资料。

构建企业能源审计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是加强与能源审计先进企业的合作,在能源审计人才、基础数据、审计的软件支持、审计程序等方面分享先进企业能源审计资源,不断优化本企业的能源审计,同一行业的企业也可以联合进行能源审计。同时,加大与节能成功企业的经验交流,将节能先进单位的各项节能指标作为标杆,找出本企业能源浪费的原因并进行节能改造。对节能指标差距较大的地方,重点实施详细能源审计,对指标差异较小的地方可以实行初步能源审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能源审计的效率。总之,企业可以吸取先进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的优点,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不断提高能源审计方法的实用性。

3.多渠道并举,培养交叉型应用人才。

篇5

关键词: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港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单位,作为水运大省的浙江,构建高能效、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港口,绿色港口,必然会大大促进“低碳交通”的实现。

一、低碳港口

低碳港口是指依靠科技创新和国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绿色、环保、经济的港口发展模式。

二、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现状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港口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港口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竞争能力日益增强。沿海港口吞吐量由1995年的8853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139071.1万吨。浙江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港口企业对低碳港口建设高度重视,各港口在低碳港口建设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强化节能减排组织领导

各港口企业分别建立了三级能源管理机构,一级为公司节能领导小组,二级为公司节能办公室,三级为厂队科室节能小组。

(二)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

建立能源管理制度,编制年度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实施节能指标考核制度,加强非生产用能管理制度,定期编写能源分析报告。

(三)积极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港口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各港口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攻关解决节能降耗和防污问题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实施并完成了如龙门吊油改电项目,试用港内LNG集卡,船舶岸电供电项目等多项节能技改项目。

(四)注重能耗统计及分析工作

各港口企业分别编制年度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每月按时做好能耗数据的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定期编写主要能源消耗情况的分析报告并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五)及时进行节能减排总结,并制订计划

各港口企业每年进行年中和年度的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和计划,主要根据节能减排相关数据统计和实际效果,结合公司现状以及各部门反馈意见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规划出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要点。

三、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消耗缺乏完整的数据统计

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既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预测能源使用,制订政策法规的依据:也是企业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技术设备状态,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的依据:没有能源消耗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那么任何规划、决策都无法展开。但是目前浙江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均没有辖区内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数据。

(二)能源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大型港口企业管理规范,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但有些中小型港口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没有设置能源管理机构,没有制订有关的能源管理制度。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低碳港口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而在港口营运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港口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其中以柴油、燃料油、汽油为主,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四、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根据上述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设途径,以推进浙江省低碳港口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浙江低碳港口系统应当立足行业实际,实现统筹发展。基于浙江省港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港口营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统筹国内与国际、国家与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国家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统筹当前与长远,合理地确定浙江省低碳港口发展的目标,持续地推进浙江省港口建设的低碳化进程。

在发展重点上,建设浙江低碳港口系统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和政府政策保障。积极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力量在低碳港口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积极利用推广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促进观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

(二)建设重点

根据低碳港口的内涵,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浙江省港口发展现状,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重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一体化的港口基础设施系统

浙江低碳港口建设需要构建高度一体化的港口基础设施系统,使港口在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一部分,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衔接。从而提高港口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港口系统运行的综合能耗和碳排放。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应按照运输需求合理地进行配置,水运作为综合单耗最低的低碳运输方式,应得到充分发展。

2.集约化的港口运输组织系统

浙江低碳港口系统在运输组织方面应采用集约化模式,使运输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运输系统的服务效率,从而降低单位运输服务的碳排放。

集约化的港口运输组织系统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通过海河联运、水铁联运等方式,构建多式联运的系统,实现高效组合:另一方面通过水运由单船运输转变为顶推船队模式等方式,改进现有组织模式,提高单位运输服务的产出效率。

3.节能型的港口运力装备系统

港口运输装备是港口营运的用能主体,包括装卸机械、港区内运输车辆等。低碳港口系统的运力装备系统应当由节能高效的装备构成,提高运输装卸环节的整体能效水平,降低碳排量。

4.多元化的港口低碳技术系统

全方位的港口低碳技术使用,是低碳港口建设中的创新力量所在,也是低碳港口发展中潜力最大的环节。

低碳港口系统的低碳技术主要包含低碳产品、低碳材料、低碳工艺、低碳操作及智能交通技术等。在技术开发方面,对于港口系统各领域的能源利用,研究其中各个用能环节的能源利用、转化模式,不断改进其原有用能技术,充分挖掘各环节的减排潜力,开发相应的低碳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根据技术的成熟度、适用性、成本效益等特性,采取适宜的推广措施,形成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的有效机制。

5.清洁化的港口能源替代系统

能源消费结构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低碳港口系统的重要特征和低碳港口发展的终极目标。通过替代能源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港口各领域的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变化。

替代能源技术的进步与港口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将是长期发展的过程。目前可用于替代汽油、柴油等交通运输传统能源的能源品种主要包括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以及太阳能、地源能、海水源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港口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根据其阶段性特征选择适宜的替代能源技术组合。

6.规范化的港口政策制度系统

充分发挥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推进港口低碳发展的相应政策,建立各项基础性制度,实现对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有效监管,是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力量。

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低碳发展总体战略、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升级,引导低碳选择、投融资、节能减排产业及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注重港口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考核、评价制度,用于分析评估低碳港口系统的建设水平。

(三)保障措施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浙江省各级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低碳港口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设立低碳港口发展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低碳港口管理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并加强低碳港口系统的规划、管理、资金、政策引导与扶持,制定出台有关低碳港口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工作方案。

2.加大政策激励

各级港口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及奖惩措施,如设立低碳专项基金,保障碳排放量统计、低碳标准研究、低碳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及低碳技术研究等项目及时开展并顺利实施:积极实施资金补助政策和规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大型化、专用化、社会化运力,提高车辆和船舶的安全、环保、低碳水平:加强行业调控和运输市场监管,建立有利于低碳的运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能源市场价格对运输节能的积极作用,引导运输经营者和个人节能低碳:各级主管部门和港口企业要建立低碳工作激励机制,认真做好低碳工作总结,对在低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

篇6

关键词: 能源;统计;管理;分析

中途分类号:D4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22-01

1、建立企业能源数据责任制,明确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矿井来说,产品的产销需求,能源消耗情况,能源的转换产出、消费与购进,能源的储存管理,能源数据的来源与统计,都需要加强基础管理,从源头抓起。为做好矿井的能源降耗,节能环保工作,矿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由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生产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环保节能办公室,由环保科技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矿的能源管理工作,全面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下发了《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峰谷用电管理制度》、及《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

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由矿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实行节能环保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进一步加强我矿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消耗分析等工作,指导各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和成本,控制污染物排放。

为做好节能环保、能源统计工作,环保科技中心制定了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节能环保组、计量组、认证组等各组的岗位职责,理顺了各项工作流程,使管理进一步规范。率先创建节能环保网络体系,将全矿27个用能单位纳入体系管理,由职能部门环保科技中心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聘任28个节能网员,以节能月度例会的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加大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力度,明确企业相关部门领导和统计人员的质量责任,形成人人关心能源数据质量、个个维护能源数据质量评估,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健全企业能源统计的基础管理,提高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

环保科技中心要加强统计数据的管理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建立健全矿井能源利用台帐和用能设备台帐,做好能源购置、消耗原始记录,实施能耗对标管理,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并及时准确填报能耗报表和分析资料。着重对我矿能源消耗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以月度报表的形式,每月5日前及时上报给集团公司及有关部门。

具体统计分析包括能源消耗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分析,特别是统计期吨煤电耗和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制定矿井节能目标及动态掌握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篇7

上海在全国是最早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城市。

2002年,上海率先在全国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不断推进,涌现出了高益、建科、西门子楼宇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从2002年到2008年,上海市财政资金累计扶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约80余项,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00余个,节约标煤32万吨。

然而,上海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的现状与其拥有的潜力相比差距还很大,“不花钱的节能”常常面对“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行业规模小

在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这种全新的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就已经开始推广起来,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节能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的步伐略显迟缓。直到1998年,中国政府才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一起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中国。当时,世界银行提供6300万美元的贷款,欧洲委员会和全球环境基金则分别提供了5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的赠款,分别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

十几年过去,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字,到2009年末,中国拥有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

如果单独与自己比,十余年间,中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增长了十多倍,发展不可谓不快,但若与国际上比,这个数字仍然十分落后。比如,人口只有中国十四分之一的瑞典,其拥有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却是中国的近8倍。

“如果我们将中国的能源市场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在欧美能源市场上活跃着许多节能服务公司,它们帮助提高企业的能效,并以此盈利,在中国本土,我们却很难找到这类公司。”曾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咨询顾问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芬・汉默,在比较了中国与欧美的节能服务市场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据了解,目前在节能协会注册的160家左右能源管理服务企业中,有资质的仅有60多家。其中能够胜任照明、节电、窑炉等综合节能项目的就更少,只有20多家。“这与上海庞大的节能改造需求相比,很明显是‘僧多粥少’。”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节能处处长原清海介绍,现行600个项目中,成熟的有200个。

节能观念淡

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公众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还比较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服务市场的拓展。

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谢仲华主任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单位的节能理念有所偏差。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由于节能改造初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所需时间较长,有些企业老总就不愿意在有限任期内搞节能。

搞的人少了,公众对节能服务带来的收益自然体会就少,对节能服务效果也就不容易了解,使用积极性“大打折扣”。比如在居民小区里,有的物业主管认为,反正电费是住户承担,改造了,自己也没什么实惠。当“不花钱的节能”遭遇“没实惠的主”,就像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很难拓展市场。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公众对节能服务程序不了解,存在不信任的心理。节能服务主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合同内容涉及到节能标准、节能效果、法律等多方面内容,难以把握。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一般企业不信任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而对于那些技术含量很低的项目,企业一般认为直接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更为可取。

融资贷款难

融资困难是对节能服务企业的重大挑战。

节能服务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通常较长,一般要5年甚至更长。对于绝大多数身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垫付资金的压力不小,一旦接的项目多起来,提前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很容易出现现金流中断。

“节能服务公司上银行去贷款,银行说你拿什么作抵押呢。节能服务公司建立的年限都比较短,是新生事物,不像工厂一样有大量资产可以作抵押,只有现金流,很难作抵押。”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节能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尽管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业绩优良,回款稳定,但融资“瓶颈”却让它们难以做大做强。来自科技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一半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提高一倍。

这使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继续扩大影响增强品牌影响力,而实力无法增强,在融资上面也始终困难重重,难有突破。

同时,银行缺乏与“合同能源管理”相配套的贷款品种,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级较低,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困难。一家苦于贷款融资难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向记者大吐“苦水”:其实,目前80%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难度大,特别是初创时期很难从资本市场筹得资金。

在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有专门的险种帮助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化解风险,防止客户违约拖欠分成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担保,同时也可以从保险理赔中看出公司的信用评级,帮助银行选择是否放贷。而我国,缺乏这样的平台帮助银行来甄别区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优劣,往往只凭银行对这类企业的“刻板印象”就将这些企业“拒之门外”。

新的政策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理赔等金融服务。

但愿这些政策早日成为操作性措施。

行业标准缺

作为新兴产业,节能服务产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很容易出现盲目竞争、过度竞争和服务质量问题,造成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

谢仲华认为,目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在企业竞争、服务质量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自律要求,影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秩序。其一,缺乏节能服务效果评估制度,容易引发客企纠纷。目前,尽管节能意识有所提升,但是由于缺乏一套可供借鉴的、且具可操作性的效益分配原则和方法,以及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和节能工作的开展。其二,缺乏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影响产业信誉。节能服务公司的成立缺乏总体规划和产业准入标准,各种名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原清海说,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产业环境也不够理想。信用体系保障不足、能耗标准不明、计量系统不齐,使处在发展中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和想搞节能改造的企业单位都存有担心、戒心和烦心。比如,有的医院在节能改造时本打算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但面对大量涌来的广告和推销,众多种类的节能技术的可靠

度、适用性让医院无从把握,索性“关门”。

专家建议,相对于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行业自我管理的职责,发挥自律、协调、监督、维权的作用。尤其是要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要建立权威的认证机构,形成全面、系统、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认证指标体系,确定资质等级,力求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节能服务公司的能力和水平,使业主对节能产业有信心,

另外,也需要建立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规范产业准入门槛;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考核、评级要根据认证指标,制定合理的考核程序;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认证指杯体系,并定期复核。

节能技术落后

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耗能企业提供成体系的节能服务,例如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其中大多是技术,实际提供节能产品的并不多。而在节能市场中,这些成体系的节能技术应用才是最大的“金矿”。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技术和能效提高方面的服务产值最高,几乎是整个产业产值的73%。

而在中国节能市场当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节能产品的提供上,对于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受到技术因素、市场不规范等问题的制约,难被市场认可。

“这其实和节能服务行业人才匮乏紧密相关。”谢仲华表示,目前,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壮大,但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人才非常紧缺,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更少。节能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节能服务的质量,导致客户对节能服务缺乏信心。

从这一点来看,政府亟须推出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引进政策,优化节能服务人才队伍。

财税扶持不足

财税扶持不足,是中国节能服务企业的另一挑战。

其中,最常为业内人士所诟病的是税收制度。节能服务公司通常需要采购节能设备用于优化能源利用,但税务部门经常会把节能服务公司看作是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即误认为节能服务公司是通过转卖节能设备并从中牟利的,因此把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的节能服务合同看成设备购销合同。

换句话说,节能服务企业个位数的服务税一下子就变成了17%的增值税。这意味着,在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后还只刚刚开始分享节能效益、刚开始回收投资时。就被认定应立即按合同全额上缴企业所得税。

“本来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垫资做项目就已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还需要为尚未得到的收入提前付税,这无异于给本就因资金而捉襟见肘的节能服务公司火上加油。”一位业内人士说。

即使对节能服务公司征收的是服务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其中,应税劳务既有设计、咨询等适用服务产业5%税率的劳务,又有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适用3%税率的劳务。在实际执行中,税务机关也倾向于对不易划分的劳务一般采用从高适用税率的办法征收营业税,客观上同样造成企业营业税负担过重的问题。

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 节能审计 定位 挖潜 管理

企业进行节能审汁是一种加强能源管理及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作为既是产能大户同时又是耗能大户的石油企业,节能审计的监督、促进作用尤甚,节能审计已成为石油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很好的促进了企业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作为一名石油企业审计人员,现就石油企业节能审计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定位准确,找准要害

石油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独特性,在进行节能审计时要从两方面内容入手,第一个方面是对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审计,首先审查企业能源管理机构,看企业是否成立了由地区公司、各二级单位和工区及车间科室三级能源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节能的组织保证; 接下来看企业有没有能源管理规章制度 (含能源采购和审批管理制度),看企业节能是否有章可循;第三查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情况,看企业的能源计量系统的范围、计量器具配备状况及原油、天然气、电力、蒸汽及水计量网络图。计量是节能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强化用能考核的前提;第四看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状况,包括能源统计范围、各类能源统计报表的设立、统计台帐及报表的管理等,看公司级和厂级的统计的数据是否真实可信,是否是计量的真实记录;第五看企业能源定额管理情况,看定额是否合适,是否存在定额过高、过低以至于造成衡量失准的现象。第六查看企业主要耗能设备监测情况,如开展的时间、周期、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数量、所占的比例、监测结果评价等,关注监测结果、未达标设备情况、整改情况及节能监测管理企业节能技改管理;第七关注近年来节能技改项目的管理、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如油田火炬放空气完善回收工程、空抽控制器、天然气发电、低压变频等。第二个方面是针对石油企业的具体特点,分析企业的用能概况和能源流程,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的四个环节,根据生产机构设置,考察整个系统、各个车间或单元的能源输入量和输出量,并计算其当量值,从而了解企业能源的消费状况和能源流向。以油田为例,原油生产工艺由原油集输工艺、原油处理工艺、采出水处理工艺及注水工艺组成,主要消耗的能源原油、天然气、电力、原煤与水,其中原油主要为原油集输处理过程中的损耗;天然气主要用于联合站的加热炉、锅炉、天然气压缩机等设备及集气处理过程中的损耗;电力主要用于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等机泵设备;原煤主要用于采油厂的加热炉;新鲜水主要用于油田注水、生活及绿化用水等,节能审计时要根据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理清企业能源消费流向,计算出企业产品能源成本;根据企业主要耗能设备监测结果,提出哪些高耗能设备需更新淘汰的建议;通过对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核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单位和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和分析来进行对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完成对油田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二、注重挖潜,增加效益

在石油企业进行节能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利用在全系统进行审计的平台,站在行业的高度,利用“见多识广”的优势,对企业的耗能情况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分析,重要的是对企业节能潜力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给管理层全面准确的建议,也使企业的节能工作找出不足,挖掘潜力,增加企业效益。

企业节能潜力分析的全面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对标分析潜力

采取主要单耗或效率指标,比照石油行业先进水平或自身可以继续提高的水平,按单耗降低或效率提高计算节能潜力,找出差距,学习先进的节能经验,提升本企业的节能水平。

(二)技措节能潜力

通过以节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或技术推广项目,根据可实施性,测算技措节能潜力,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把节能的技措落实到位,节能审计应关注于分析技措节能潜力,并对技改项目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 转贴于

(三)管理节能潜力

根据以节能为目的的能源管理方式改进测算的节能潜力。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不尽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导致能源浪费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管理的松懈和遗漏,如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和考核不合理、岗位操作过程不够完善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等,都会影响到能源利用效率,企业应把能源管理融入到企业全面管理中,管理是节能的重要保证,管理得当,就会减少能源浪费,加强管理,是企业降低能耗的关键,搞好节能现场管理,做好合理用能,节能审计要从节能管理方面进行反映和剖析,为企业提出节能的管理建议。

(四)相关节能潜力

不以节能为目的的结构调整、规模扩张、设施完善、更新改造等带来的“自然”节能效果。 包括技术改造方案,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预测,节能效果预测和环境保护提高(CO2减排)等。

综上所述,如果掌握了节能潜力的全面分析,那么将极大程度地提高石油企业节能审计的工作质量和实用价值。

篇9

一、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为加强全县能源计量工作的领导和实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分管计量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业务股、计量测试所、特监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能源计量工作领导小组和能源计量工作服务队。建立能源计量工作的责任制,把责任分解到相关的股室,明确到所有参加活动的具体人员,切实有效地推动了我县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能源和计量的宣传活动。一是强化了能源形势宣传。大力宣传我县能源形势,大力宣传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节约能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二是加强了能源与计量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企业法人代表的能源意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的法制意识。三是普及了能源计量知识。积极宣传计量知识、先进的能源计量仪表和检测技术信息、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涌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使节约能源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建立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档案,制定节能降耗措施

我局按照省、市局下达的工作要求,以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耗能企业为重点,深入到全县40家耗能企业进行摸底,认真了解了企业基本情况、主要能源消耗、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源计量检测和使用、能源计量产生的效益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档案5份,与15家企业签订了《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组织专家对企业能源计量情况进行诊断、分析,了解企业需求,找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制定节能降耗服务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企业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

四、抓好技术服务,促进节能降耗。

我局的计量能源服务队,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培训3期;为企业免费提供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计量方面及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100多次;提供国内外有关计量及节能降耗最新技术法规和信息、资料200多份。同时计量技术人员深入达开水泥有限公司、翰田坝煤矿、梨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研究企业从原料购进、生产损耗、成品入库、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计量控制,帮助企业不断补充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计量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局将总结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依据gb17167-20__《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建立有效的计量监控、节能评价体系,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并按照计量法律、法规要求,要督促企业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计量检定技术机构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保证企业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二是依据国家标准gb/t19022-20__《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对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鼓励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组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节能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有资质的检测队伍或专家,积极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为企业耗能设备进行测试及效率分析,根据测试的结果,指导企业制定技术改进方案和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增强企业对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保障能力。

三是指导企业建立计量能源管理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把资源节约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之中,纳入各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篇10

目前中国节能工作步入攻坚克难阶段。随着基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结构节能潜力空间逐步缩小,节能必须由“以退促降”转变为“内涵促降”,搬迁调整带动能耗快速下降已经成为历史,技术改造驱动能耗缓慢下降将成为主流。随着国内节能产业快速发展,节能领域方兴未艾,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节能机构提供高、精、专的工作支撑,现有的节能机构迫切需要改革与发展。这些如何定位、如何运行,才能在节能领域切实发挥领军作用,是目前摆在各节能机构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日韩两国节能机构运行机制的异同点,并与国内进行对比,进而对我国节能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一、节能机构须在法律保障下开展工作

(一)日本:制定并完善节能环保法律体系

为推进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日本政府相继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日本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性法律,如《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二是综合性法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三是为各类产品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促进容器和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循环法》、《建筑及材料循环法》、《食品循环法》及《绿色采购法》。

这些法律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能环保法律体系。日本政府根据能源供需形势和节能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配之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健全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地弥补了市场机制在节能方面的缺陷,为节能机构开展工作创造了相对完善的制度环境。

(二)韩国:节能机构在完备的法律环境下运作

韩国政府1980年颁布实施了《能源合理利用法》,1987年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法》,接着又根据该法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基本纲要》。2006年2月9日,韩国国会通过了《能源基本法》。此外,针对热能设备(如锅炉)的性能,以及各种产品能耗效率等,韩国制定了《热管理法》和《能源利用法》;针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韩国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石油业法》、《海外资源开发法》等。2002年韩国规定,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在兴建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物时,必须将5%以上的建筑投资用于安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施。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从制度上保障了节能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日韩两国节能机构的设置形式不同

日本节能机构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设置相关节能部门;而韩国主要的节能机构则是非营利的韩国能源管理公司(KEMCO)。

日本政府节能组织由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资源能源厅及下属日本新能源产业综合开发机构(NEDO)、日本节能中心(EC-CJ)和九个地区局组成(见图1)。2001年,经济产业省属下的资源能源厅煤炭部节能课升格为节能新能源部,负责制定和执行节约能源方面的法律,建立能源节约鼓励制度和政策;九个地区局负责监督各地方节能工作的落实情况;两个节能专业机构即:日本节能中心(ECCJ)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D),前者负责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收集并提供信息、节能诊断指导、普及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后者负责有关节能技术的开发、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推广。

韩国能效管理公司(KEM-CO)是在韩国商业部、工业部及能源部(现更名为知识经济部,MKE)的联合推动下,于1980年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该公司负责全国能源效率管理的规划、设计、执行及推广等工作。

作为唯一一家获准在韩国全境调节能源需求的机构,为实现机构本身可持续的发展,韩国能效管理公司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即机制创新(包括群策群力、业务流程管理和员工教育等)、提升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及伦理管理(事物公开透明,组织活动公平)。

韩国能效管理公司是唯一一家获准在韩国全境调节能源需求的机构,是韩国主要的能源服务机构,其服务宗旨是促进能效提高和保障能源安全。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具体执行国家节能计划和提高企业及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具体职责包括:执行自愿性减量计划;对高耗能工业、建筑业及运输公司进行能源管理;对节能项目提供资金协助;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出版及资讯交流;支持地区节能计划、区域供热与集中供热事业;进行替代能源技术开发;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三、日韩两国节能机构的运行机制不同

(一)日本节能工作是通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完成

1.建立了工厂能源消耗监控制度

根据日本节能法规定,对能源消耗大户,必须建立监控制度。有两个衡量标准。根据节能法规定,工厂耗能一旦达到上述标准,就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监控,依法履行节能义务,如能源管理人员的选任义务、提交能源使用状况的定期报告义务、中长期计划书的提交义务等等。

2.建立了能源管理师制度

按照日本节能法的规定,在节能工作中推行企业配备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全国统一能源管理师资格考试。目前全日本共有约6000名能源管理师。

3.推行节能产品领跑者制度

该制度是指同类产品中耗能最低的产品作为领跑者,比如,汽车的耗油量标准和电器产品是以同类产品中节能性能最好的产品为既定指标,各企业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和超过这个节能指标,否则就可能被淘汰。目前,日本已在汽车、空调、冰箱、热水器等21种产品实行了节能产品领跑者制度。

4.推行了节能标识制度

即按能耗级别在产品上加贴标识,以给消费者提供能源消耗信息。截至2006年4月,日本已对空调设备、电冰箱、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13种产品实施了节能标识制度。

5.实行“节能产品推广品牌店”制度

日本每年在营业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大规模家电销售店和家电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0%以上的商店中开展评选“节能产品推广品牌店”的活动,对评选上的商店授予“节能产品推广品牌店”标志,允许商店在广告中使用该标志。

(二)韩国的节能工作是通过韩国能源管理公司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实现

1.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

1992年起推行具有法律强

制性的“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通过国家产品最低能源效率标准(MEPS)的制定,将低能源效率的产品从韩国市场中淘汰出去。目前这个计划包括了冷气机、电冰箱、汽车、空气清净机等20种国产及进口产品。

2.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

于1996年推动自愿性“节能源效率高产品认证计划”,主要是对一些节能效率高于政府规定的最高标准的企业,颁发“高能源效率产品”证书,允许厂商张贴代表高能源效率的EnergyBoy标志。韩国政府会制定一些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通过认证的产品,该计划涵盖了照明器具、燃气、燃油锅炉等37类国产及进口产品。

3.待机电力管制计划:

于1999年推动自愿性“待机电力管制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厂商在生产或研发产品时,能考虑在未使用的待机状态下,将产品的待机耗电功率降低到一定基准以下。该计划涵盖了办公室设备、影音设备及通讯电子设备等21项产品。

4.自愿协议计划:

自愿协议是韩国政府与工业界的合作计划,由韩国知识经济部及韩国环境部共同管理。有意加入该自愿协议的公司应提交意向书,写明详细的行动计划、提高能效的目标、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及其详细的流程。加入该协议的公司将得到政府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和技术及公关活动等其他方面的支持,以进一步实现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

5.能源服务公司计划:

能源服务公司计划主要是将政府主导的节能计划,转变成由民间私人公司主导的节能工程。内容包括:节能设备操作运转服务、节能设备投资相关的商务、以及节能有关的能源管理监测。

6.能源查核计划:

能源查核计划是针对工业、商业大楼及交通等不同地点实施的能源查核计划。

四、有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这些年我国的国内节能环保工作已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但国内环保机构在节能工作深入细化、专业化和综合性方面同国外先进的环保机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