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优势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教育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教育优势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元智能;因材施教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理论打破了将人类的智力看作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传统认识,强调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等。这些智能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可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个体的优势智能可以牵引、促进弱势智能实现转化。各项智能的发展又能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多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因而每个人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可触摸的操作平台,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正不断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教育应关注生本:“创造适合幼儿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幼儿园变成展示幼儿多种智能的“博物馆”,让幼儿园变成幼儿彰显个性的缤纷舞台

这绝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构想,而是教育走向生本的现实诉求。把幼儿当成真正的、完整的、独特的个体来看待,观察和鉴别他们的智能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创设适合幼儿的教育,发展个性,强化优势,不断完善他们的整体智能结构。这既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人们的启迪,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幼儿教育应体现教育公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观: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生动的个体,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只要教育得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成功。这样的幼儿观一旦确立,就使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幼儿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总是能够找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幼儿的潜能。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教育者,我们会用宽容、博爱的教育精神,不断修正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标准,使每个孩子能够“因赏识而努力”“因评价而美丽”。

三、幼儿教育要倡导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由于智能的多样性,个体差异的存在成为必然。给予每个幼儿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认识和理解幼儿的智能组合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自由,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统一规划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幼儿,乍看起来似乎很公平,实际上是把几十个孩子当作一个孩子来教。没有真正承认和面对幼儿之间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教育还应成为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取长补短,弱势智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发展个性与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成才。

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智力;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仅仅是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而是多种智力与对应的领域紧密配合的过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探讨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界定及分析

(一)多元智能理的概念

在《智能结构》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的能力。”其本质和基本结构都是多元的,不是能力的叠加,也不是能力的整合,其存在形式还是相对独立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认为对语言文字及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所对应的语言智力和逻辑一数理智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视觉一空间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自我认知能力、自然学家的智力也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

1.加德纳提到的8种智力也只是人类智力结构中的一部分,只是加德纳本人在研究中着重论述了8个方面。

2.由于个体的差异,这8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但无论怎样表现,这8种本身是最基本的智力构成,并不是某一领域的成功才算智力高。

3.施加适当的教育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在智力上达较高的水平。

4.人从事活动时,往往需要多种智力发挥作用,虽然8种智力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但还是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5.智力受个体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启示

基于上述对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论述,我们可以体会到该理论对幼儿发展的认识扩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也正好为正确处理幼儿智力发展的矛盾和解决智力发展中困惑开拓了思路,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多元智力理论对开展幼儿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幼儿园教学改革要结合个体智力差异现状

介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个人的智力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果认为人一两种能力就能标志着整个智力的高低,因而轻信智商测查的结果,就如同精密仪器测得的标准结果,智力是同质的,可以进行量化的比较。那么势必会造成教育中使用一些公认的标志智力发展的方面作为教育的目标。学校就如同“大工厂”,教育目标相当于大型机器的生产路线,只要工厂一开工,每天都会生产批量产品――同种规格,同样质量。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同一模子所铸,没有区别。其结果只能是在这样一种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被淘汰,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却无半点用处,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教育教学遵循的重要原则,幼儿园教育作为基本教育的基础,它的观念更新和新观念的确立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幼儿都有独立探索新知,独立“创造”新奇事物的本能。但可能探索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比较外显,有的则比较隐晦;有的则通过细致的观察并结合绘画表达;有的得出结论让成人吃惊,有的让同伴都感到好笑等等,但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幼儿园里不存在所谓“笨”的孩子。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上的教育观,必然要高度重视幼儿智力的个体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幼儿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

(二)在教育教学中提供充分展示空间,开发幼儿智力的潜力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多种智力的协调配合。因此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多元智力统一协调发挥作用的原则设计教育活动。例如《认识春天》这一主题中,在音乐智力领域,让孩子学会关于春天的歌曲;在身体――动作智能领域,以学唱的春天的歌曲编排舞蹈动作,并进行表演;在言语智力领域,让幼儿讲述春天的变化,春天的特点及春天的故事等;在自我认识能力领域,让幼儿谈谈如何爱护发芽的小草,飞来的小鸟……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为了发展多元智力而发展,每一次主题设计都要机械将这8个领域的智力叠加,应该根据幼儿认识和掌握的能力,结合主题的特点组织和开展。

(三)教育教学中注重充分利用优势领域并进行的合理的迁移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在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下,幼儿的智力水平会达到较高的水平,更何况已有的优势的领域。在这样的教育要求下,对幼儿教师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缺点,并进行适时的引导。有的幼儿音乐技能发展较好,有的则语言发展较好,对于幼儿来说它们同属于优势领域,但传统的智力观认为,语言智力好才是智力高的表现。因而否定音乐技能的发展好的幼儿并要求他向语言能力发展方面靠近,这势必会造成某些幼儿心理上的压力。多元智力理论要求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优势领域,促进幼儿智力潜能的最大化。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强调,幼儿不同程度的拥有这8种智力,要能欣赏、重视某一优势领域,并能培养和发展不同幼儿多种多样的优势领域。幼儿只有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也会促进优势智力领域向其它领域的迁移。

篇3

一、教师对自身的应用能力信心不足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使很多教师信心不足。短期性无严格考核的培训让教师松散,没有过多激情。计算机的操作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的应用能力不足,导致整体教师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合格的考核制度。在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应用能力没有足够的把握和自信。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探究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主要以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对于教师的培养方面,要以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讲授合理的内容。以提高和创新为目的,力求将传统的培养方式改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实际问题。

(一)培训内容要改革,以全面实现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要求针对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高的培训,需要从教师的不足进行分析,再实行相关的强化培训。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出发,注重对相关操作技术的传授,教会教师学习动画、网页、软件的应用等。所讲授的技术必须要和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要注重培训的方法和形式,要重新对教学设计、信息整合等方面入手,从内容到形式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对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要从教师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来融入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创造出更符合教学实际的信息应用。接下来,笔者将以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为例进行具体论述。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难点学科。因此,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信息化能力对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要明白教学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其次,要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线观看英文视频、收听英文广播,TED视频、BBC、VOA都是十分珍贵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学。

(二)培训形式要改革,注重增强培训效果好的培训形式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在形式改革中要多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摒弃传统的专家讲座被动接受培训的方式,要化被动为主动,确保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相信会使培训效果增强。如果采用一般的培训方法,在培训的过程中比较放松,没有任何压力,但是整个培训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培训前可让教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培训过后,也可布置一定的任务给教师,让教师将相关的思路和信息化能力相结合,自行回家后研究,让教师有更多的实践经历。

(三)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体系,保证教师信息化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一直缺少一个健全的体系作为支撑。教师的能力要顺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体系,要注重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增强。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考核制度,能够促进教师自主研究信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三、结束语

篇4

1994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个国家的游泳队员获得冠军,兴奋至极将教练抛在水里,这才发现原来教练不会水。从这个案例而言,教师似乎可以不擅长某项运动、不具备某项运动技能,也可以很好地从事体育训练和教学工作。但纵观教学现场,无论是各级优质课评选,还是各级的公开课,或是日常的体育教学,教师本身具有的运动技能时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一、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不可替代地位的极佳证明

什么是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运动技术操练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是运动者在先天条件基础上及后天环境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内化的结果。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还是课堂教学、运动训练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

开篇中说到的案例,是否在问:体育教师是不是必须要有运动技能,或者说体育教师是不是必须要有一项或多项运动特长?对此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反问:如果不需要运动技能或者运动特长,那只要是懂点教育学、懂点心理学,愿意和孩子一起“玩”的人都能来做体育教师了?若是如此,体育教师的优势何在、地位何在?体育类院校还有必要费尽心力地去为“准教师”们上运动技术课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这个“学问”不仅仅是指认知方面的知识,还有自身运用运动技术方面的能力。体育教师之所以谓之“体育”教师,正是通过专门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的学习,并形成了相应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如英语老师能用流利的英语与人交流、物理老师熟知物理实验,操作物理实验一样。运动技能就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显著特点。

2.教学与训练的根本保证

体育教师面对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运动技术的教学(尤其是新课改中的高中选项教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目标。那么,体育课堂教学就必须充斥着大量的身体练习,此时教学技能的运用,就和体育教师自身所拥有的运动技能密不可分。你能教给学生什么、能让学生获得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拥有了多少。

在运用示范法时,体育教师需要做出准确、优美的技术动作,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在运用讲解法时,体育教师需要说清该技术的动作做法,帮助学生简洁的理解;在个别纠错中,体育教师需要发现错误的动作、找准错误的原因,提供学生正确的方法;在分组练习中,体育教师需要组织练习形式、设置练习环节,引导学生有效的掌握。如果体育教师自己对该运动技能都不能掌握,如何传达正确的技术给学生?如何合理地开展组织教学?如何及时指导学生的练习情况?估计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技术要领一说,学生自主去练吧,至于练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样的规格,可能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因此,体育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运动技能是保证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技术形成的重要保证。

二、提高或保持体育运动技能的途径

强化自身的运动技能,就需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如同读书、研习一般,是体育教师必须迈步前行之路。

1.充沛自己的体能

根据动作运用的进化系列排位可见,技能动作比体能动作复杂,战能动作又比技能动作复杂。因此,体育教师的技能动作运用必须是以相应的体能状况为前提的,体能是基础、是核心。教师的示范需要体能、与学生在一起的互动或游戏需要体能、多节连堂的教学需要体能,没有相应的体能保障,很难想象体育教师在多次示范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能达到相应技术规格的指标。另一方面,即便我们充分注意了体能储备,有时在技术教学中仍会出现体能滞后现象,那可能正是专项技术不断发展而造成的落后。(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备足体能不是简单几次跑步、或大力量的训练既能完成的,也不是非要经常长时间、大运动强度的训练,像做专业运动员一样。而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长期坚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强度适宜的运动刺激,保持一定的体能。(当然,若想提升自身体能,那就一定要有大强度的刺激。)合理的膳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应是体育教师注重的,且也是保持体能和储备体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从技能展示的功效来看,我们还需要注意体能训练与技能发展的动态平衡,从专业技能需要出发进行体能练习。如足球运动、篮球运动需要有间断加速的能力,那我们在进行体能储备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变速跑的练习和折返跑的练习,以适应在比赛环境中的跑动能力。

2.明晰技术的表象

技能是以概念为引导的有意识性的肢体活动,而此概念的形成又是以动作表象的建立为首要环节。动作表象是动作知识的一种形象化的表征形式,作为一种记忆内容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体育教师无论在运动锻炼还是在教学实践之前,须动脑思考技术练习的基本程序及其相应要求,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动作表象的完整性或心理复现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始进行练习。

在足球脚内则踢球教学前,教师对踢球的五个环节认真思考,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地踢球过程,以及准确的脚内侧击球动作。在这种心理复现中,教师能提高自身对脚内侧踢球技术的认识,促进技术的概念化,时刻提醒教师需要在踢球环节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脚内侧踢球的技术教学更加有效。肢体与表象相结合,适时练习、反复练习,便能掌握技术,具有了技能。

3.夯实自己的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

“基础”与“基本”在我们平时的语言中是相同的意思,而张洪潭学者在书中将体育“基础”与“基本”做了根本的区分。

“基础”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础运动技能则是:必须有的,没有这种运动技能就无法掌握后续的运动技能。如走、跑、跳、转、投、攀、爬等技能,这些技能对人的一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是主要的意思。基本运动技能则是:主要或主导的运动技术运用能力。基本技能的发展就是专项技术技能,掌握专项动作要素,尤其是对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动作速率、运动力点、运动节奏等动作要素的最佳组合的掌握。如掌握足球或篮球或田径的专项运动技能,这些技能对终身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如果说体能是核心,那么基础技能就是地基,基本技能就是地基之上的“骨架”,在骨架上不断地加宽、提高技术的累聚。篮球的运动技术是在走、跑、跳、投的技能之上发展而成的;而专项的篮球技术,又是个体在不断地练习中将自身走、跑、跳、投的能力不断强化,达到与其专项技术相匹配。短跑运动训练,是在人体跑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个体潜能,将个体跑的能力最大化。在这里还应对课堂教学和运动训练做一个区分,运动技能为课堂教学而为,须具有普及性;运动技能为运动训练而为,须具有提高性。在此,也就要体现出体育教师的“一专”和“多能”。当然,体育运动的技术多而杂乱,“一专”与“多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然而,从理论上说,体育教师掌握的技能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事实是不可能的,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平衡,依旧值得我们探讨。

4.强化自己的战术技能

战术技能是对竞赛游戏进行规划、或合理解读当时情景,或与同伴融洽相互配合的能力。战术技能是否合适、稳妥,只能由实际效果来鉴定,而实际效果只有在对抗比赛中才能看清。我们常说的“以赛代练”,这句话指向运动员的训练,同样,这句话也实用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也需多多参与比赛,在比赛对抗中来检验自己的战术技能,提高自己的战术技能。这里的“赛”不一定非要是正规的运动锦标赛,也可以包括许多非锦标性的比赛以及教学性的比赛。以赛代练虽说对教师而言机会不多,但其质量和重要性肯定相当充盈。

如周末将一个区域内或兄弟学校相熟的体育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一场篮球对抗赛;定期组织学校老师与其他学校老师进行羽毛球对抗赛;教工的运动会等等这些都可以在“赛”中,提高我们的战术素养。战术技能以及素养的提高又可以促进自身技能的优化,也可以增加我们对学生教学实践的指导。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一、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解

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二、人文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一)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无限的滋养。同时,文化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主权意识、个人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发生诸多变化,给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市场滞后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加快专业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这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新精神的教育,使未来的从业者深切感受到创业的生存价值,不断地进行奋进和追求,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也是人文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作品通过诉诸人们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震撼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未来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使大批的高职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后,不仅能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一些人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这不仅能够受到工作单位的欢迎,而且对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教育服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既有别于普通高中,更不同于普通高校。作为职业中专学校培养创新人才重要教育阵地的学校图书馆,如何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发挥其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职业中专生的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高职的兴起、大学扩招、高中扩招等都对职业中专生源素质产生影响,从整体上看,其学生有以下特点:

1.1文化基础较差  由于大学扩招,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大多流向高中,进入职业中专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整体较差。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迫于办学压力,目前职业中专基本采取免试入学的招生政策,客观上造成了进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上职业中专就是要学一技之长,以求将来在社会有用武之地。

1.2农村学生占大多数职业  中专的大部分适龄生源分布在广大农村,农村学生由于其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一般缺乏家庭的学习指导与相关的课外学习的条件,知识视野相对狭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3自我约束力不强  职业中专学生人学年龄大多在14—15周岁,属未成年人,思想不稳定,可塑性大。且他们多为农村学生,农村环境决定了他们会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并把这种不良习惯带到学校里来,如好动、自由散漫等,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1.4问题学生占相当比例  现在的中专生都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加入了外出打工或经商行列,子女抚养教育的担子交给小孩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生有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沟通对象,越代管理更容易出现“代沟”。加之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这决定了小学、初中阶段还是片面引导学生追求分数。考不上高分的同学就放弃追求,产生自卑情结甚至自暴自弃,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学校生活,一有课余时间,就千方百计溜出校园进人“网吧”,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导致学生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行为习惯上的判断失误,成为问题学生。

2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2.1服务育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中专生由于其生长环境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由“初中生”到“中专生”的角色转换。帮助新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是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图书管理人员要从新生入学开始,自始至终围绕中专生特点,以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灵活而富有人情格调的手段和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来开展图书服务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每一位中专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建设人才。

2.2以人为本,营造图书馆环境亲和力  一个好的图书阅读环境能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情感、思维、分析和判断,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图书馆要根据实际,因校制宜、因馆制宜地为学生读者营造舒适安静、整洁优雅的阅览环境。研究和实践证明:窗明几净的阅览室、摆放整齐的桌椅、精美的名言字画、安静的阅读氛围,能使身处其中的读者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行为自然受到约束。久而久之,就能帮助部分学生读者改掉平时好动、纪律散漫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2.3服务专业,建设合理的馆藏结构  职业中专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开设的专业门类往往较重点中学多,而经费却远不如重点中学宽裕。学校图书馆馆藏既不可能包罗万象,兼收并蓄,又不可能在某一领域专深精研。因此,建设合理的馆藏结构是各职业中专图书馆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合理的馆藏结构主要体现在适当的学科比例、图书深浅程度的比例和适宜的复本量上。由于各校开设的专业不同,各校有各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要做好充分调研工作,根据专业设置和需要来购置收藏不同学科、不同门类、不同水平的书刊,以适应和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需求。

篇7

[关键词]旅游业;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教育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大交流和大旅游的时代,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且坐拥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地区第一大旅游市场,正迈开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前进的步伐。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融入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之中,同时对我们的管理体制、服务质量、接待能力、应对危机事件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先进管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性旅游人才。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旅游就业总量将达到1亿人。中国旅游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旅游就业的强劲拉动作用使得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连年走高。但在需求总量走高的同时,旅游业也面临着人才匮乏和流失率高的现象,这成为制约整个旅游行业发展和竞争的主要瓶颈。中国要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加快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是当务之急。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对旅游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旅游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涉及旅游人才需求和培养的方方面面。

二、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旅游职业教育是指针对旅游业需要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定向教育。旅游业要快速、健康地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一定要先行。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业紧密联系,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必然给旅游职业教育带来新的要求。尽管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旅游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却始终是跟在产业后面向前迈进的。由于缺乏产业跟踪,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院校反应往往表现得相对迟钝,缺乏及时调整的能力,而且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培养目标距离产业的实际需要也渐行渐远,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而全国旅游专业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足50万人,全国旅游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旅游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旅游业在中国被誉为“朝阳产业”,而旅游职业教育则是名副其实的“朝阳教育”。与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相比,发达国家的旅游职业教育起步较早。世界上第一所旅游职业院校是位于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建于1893年。据说当前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团中有9家集团的总裁或者董事长均毕业于该校。百余年来,“洛桑模式”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酒店管理人员培养的最佳模式。我国第一所旅游职业高校是1976年成立的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此后,各类旅游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至今已有高、中等旅游职业院校近2000所。旅游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就要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构建国际化的办学模式。什么是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采用何种培养模式?国内的旅游职业教育还鲜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国外已具有一些相当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从我国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来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差、上岗前需要再培训等方面,增加了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成本。我们的职业教育没有真正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企业用人的需要,与发达国家比,我们以前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深刻,专业教学过多专注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封闭式办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由于实践技能的欠缺而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学习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增强我们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旅游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具有中初级职业资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三、发达国家旅游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已相当成熟。在德国众多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双元制”(Dual-system)职业教育模式最具特色,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学习借鉴的榜样。“双元制”其中的一元指的是学校,其主要职能是系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而另一元则是指企业、农场等实践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系统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且,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职业教育的投资和实施主体是企业,受教育者在企业内是学徒,在学校内是学生。受教育者―方面根据他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接受企业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职业理论与文化教育。“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重在实践的特点。在课程模式上,“双元制”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约为3:7或2:8,同时注重理论教育的实用性,并与实践紧密联系,服从实践需要。学生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通常学制为三年。“双元制”培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在实训中不仅学习到职业技能,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直接通向生产岗位的一种教育,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岗位性、技能性。德国这种重实践、重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政府以政策、法律等手段促成学校、企业和行业多方共同协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二)日本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其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是专修学校。日本各旅游专科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大量实践机会。日本旅游专科学校的教育在空间上已经突破了校际与国别的“围墙”,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赴海外学习、交流和实习的机会。像ITB旅游专科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在国内各旅游分公司的实习机会,还优先为优秀学生提供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等海外各旅游分公司的实习机会,学生的实习内容完全按旅行社的正常运作进行操作。同时他们还与海外一些居于领先水平的学校联合办学,通过自费

留学制度来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JTB旅游专科学校自建校20多年来,―直保持毕业生就业率100%。

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内阁府联合召开会议,并于第二年出台上项“职业教育综合计划”。该计划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即战力”,即毕业后不需要进行上岗培训就能迅速投入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持有“专门士”,即在一定专修学校修完专业课程所获得的称号资格,他们更容易得到企业的优先考虑。为获得“专门士”资格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课堂上是很难掌握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日本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实施“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即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互相承认学分。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就业的能力。“产学合作”把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和员工进行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基础学历,最终提高技工培训的水平,而且在企业的实习时间、场地、机会得以保证,专门知识和技能得到重视和培养,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强,就业率高,深受企业和学生双方的欢迎。

日本的职教体系是参照德国的“双元制”经验建立起来的,虽然兼顾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其实施主体是教育机构,从用人单位角度看,难以根据自身需要及发展规划而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来。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2006年日本又创立了以用工单位为实施主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即“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也称为“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或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上报并获得厚生省批准认定。被培训者以试用工身份接受半年到两年的培训。日本还为此修订了《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确定国家对实施“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的中小企业及事业团体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调动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四、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重新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D)中有关职业教育课程的表述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是一种“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的基础教育。这将为改变我国现阶段起步晚而又缺乏经验的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提供启示。旅游教育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旅游职业教育尤其应该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在旅游专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旅游高等教育环节中存在实习、实践学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中,也过分注重文化课程而忽视了旅游服务实践和管理实践,导致了学生学习知识能力较强,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篇8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现状;优化

中图分类号: D4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的逐步发展,使得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重大。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质的教育也成为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关注的焦点。教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得学生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得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向前迈进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新的时期,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在高校,校园文化不再是高中时期紧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化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师生关系也是极为融洽。然而宽松的教育氛围,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思想上稍有放松,也可能使得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在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一定要加大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得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让学生科学的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教育学生,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而是教育学生有一个道德与人生价值观的衡量标准,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树立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人生的指南针,在未来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了自我。是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之中,全面有效合理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政治思想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只包含对学生的教育,也包含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教育,因此,广大教师在高校的工作之中要严于律己,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增进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

1.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可程度不同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一直存在着问题。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只是把这项工作当成是谋生的工具,没有做到用心的教学。在其他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只是随口一提,简单带过,所讲的内容不够规范化、专业化。其他的高校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认可度也不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紧要,迫于学校的安排才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工作,并没有用心做好这份工作。教师自身的轻视,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之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极为轻视,忽视了对该专业文化的学习。从而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极为不佳。

2.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事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传授知识的时候过于理论化,不与实际结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传授这些理论知识,所教内容也是仅限于有限的时间里有限的教材内容;其他的教师在在授课时,则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没有关系,上课时也坚决不提与本专业无关的知识;其他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只是忙于学校具体的事情,既是知道该学生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也不予理会,认为只要在学校不出事就可以,对学生的问题不重视,更不会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教师在教育时,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教学,使得教育内容主次不分,从而使很多对该专业有天赋的学生的才气流失。教育工作人员在教育时,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致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稳步进行。

3.众多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

在教学的资源中,不仅仅包含学校设备等物质资源、资金支持等财力方面的资源。还包含学校的人力方面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抓不住所教内容的重点,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主次不分,使得浪费自身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众多学生的精力和财力。与学生有着紧密联系的辅导员,大多都工作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时无法妥善的处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极少。很多活动都是注重表面工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很多的物力与财力,还使得学生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表面应付过多,为了应付领导上级的检查,耗费各种资源进行表面的教育工作,只注重表面效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过多的表面工作,使得大量资源被浪费,没有起到积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还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针对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所采取的措施

1.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永恒不变的就是改变。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传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也要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育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生活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

2.教师要加大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力度

由于教师没有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合理有效平稳的进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大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在今后的教育中,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执行力度,将工作做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从内在上给学生们进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知识的传播。

3.利用好各种的资源,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的众多教育资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授课时要抓住教学重点,找到问题的重心。以学生为重心,从学生出发,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思想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建立一个志愿小组,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上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4.教师要教与学相结合,多样化的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育时,要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对政治教育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上网浏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时事,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自然教育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总结:

高校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培养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改进自身不足,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教与学要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多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伟荣. 论教育主体互动——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0) .

[2] 王川.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展[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3] 何飞. 当前国企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 传承, 2011,(23) .

[4] 孔燕. 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05) .

篇9

关键词:幼师培训;幼儿园教育;教研活动;入职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我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力量,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整个教育链条里起着承上启下,起着连接各教育环节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职业素质,一直以来便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孩子是整个国家、家庭的希望,教育更是要从娃娃抓起。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他们考虑的关键因素。一个幼儿园具备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而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能达标,那一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因此,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向幼儿园对幼师的专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园内的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另一部分是本园现已存在的老教师。新入职的教师,对于幼教这个工作岗位的很多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了解,即使在学校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实际的操作并不熟练,并且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是需要时间磨合的。因此,对于新教师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而老教师虽能很好的适应整个工作环境,但是对于新的知识,新的观念还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从而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处理产生的新问题、新状况。具体做法有形式多样的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年教师专业讲座培训、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互动式培训,团队拓展训练营等。系统的教研活动:师徒青蓝结对子,园本教研,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推门课,同课异讲,一课多研。下面就主要针对这些做一些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做好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一、锤炼专业基础,做好新教师培训

新教师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师本身来说,这关系到教师以后的专业发展状况;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新教师是幼儿园日后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本园自身的发展情势。因此,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当务之急,新幼师的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做好新教师从在校学生到教师的转型培训。新幼师,在入职前一直以学生的身份度过了十几,二十年的生活,从前的学习生活都是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入职以后突然要完全转变角色,转换成了指导,教导他人的身份。这个转身是巨大的,新幼师入职培训,就是为了让新幼师能更好、更快的进入角色,完成这次华丽地转身。这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新教师的思想教育、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特殊使命。

其次,辅导新教师做好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工作。制定一系列培训调研活动。刚入园的新教师,虽然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实际情况。幼儿园的小朋友,处在心智未发展完全的时期,好动,无法对自身进行很好的约束,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并不能用成人间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这就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摸索,而观摩那些在幼儿园中已经可以处理这些问题的骨干教师上课,无疑是简单便捷,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最后,促使新教师掌握幼儿期的各项卫生保健常识。幼儿时期的孩子,自身免疫力发育并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幼儿对此知识并不了解,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新教师虽说在学习期间,已经具备了一些幼儿期必要的卫生保健常识,但其经验不足,无法对现实工作中的幼儿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往往此时,就会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和不可挽回的后果。幼儿园定期对新教师进行安全培训、组织老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进行紧急抢救演练等等,是新教师亲身体验掌握卫生保健常识的必要性,对于促进其成长尤为重要。

二、以多样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止步不前,一直抱着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是再也行不通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保持自身的业务能力。为此,可以定期开展‘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与其他优秀幼儿园结成兄弟幼儿园,并将业务操作优秀的骨干幼师定期派往兄弟幼儿园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其他幼儿园更先进的教学模式,管理方法完善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学习其他幼儿园的经验教训,以避免自身发生类似的失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训学习结束后,与该园其他教师做心得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由幼教新改革的新要求,园本教研应运而生。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各自为政,自己埋头苦干自己的一滩活的时代,而是要求大家相互协作,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在开展本园教研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教师的共性,也要看到各自的特点。根据教师的共性合理的组成多个教研团队,根据各个教师自身的特点、需求,合理分配教师的学习重心,以人为本,结合实际进行教研活动,以达到让教师得到最大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实际的幼儿教学当中,应当极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常教常新,时时刻刻关注当代的知识更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做出一定的调整;根据不同教师的性格特点,实施人性化的培养方案,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课堂形式,尊重每位幼教也尊重每位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 共青团 素质教育 实现路径

一、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广大共青团干部要认清新形势,积极从我做起,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职能模式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有企业改革向深水区的迈进,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较以往发生的重大变化,煤炭企业共青团员自身在思想领域、个人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也呈现出新特点,这为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现实挑战。面对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员自身在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努力实现教育职能的大转变,广大国有煤炭企业团干部在开展对广大共青团职工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新形势、思考新问题,积极从我做起显得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职能模式上,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干部要从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提高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素质、团结进取素质、廉洁自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具体素质入手,积极建立和创造与国有煤炭企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实现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在国有煤炭企业实现素质教育职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有国有煤炭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发展思路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多数国有煤炭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共青团组织在提升广大青年职工各项素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没有对共青团开展素质教育的各项手段予以较大投入和关注,当前一些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然滞留在传统的、落后的手工操作层面上,已经成为影响到对广大青年职工开展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职能的最大障碍。从这个角度讲,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发挥素质教育职能,必须要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实现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可以在对广大青年职工素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借鉴和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发掘大量的、在本企业之外的素质教育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极大的丰富本企业广大青年职工的素质结构,提高广大青年职工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极大提高开展素质教育的效率和力度。通过引进与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会大大提高广大青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意识、增加青年群体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手段在职工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争取更多的资金,对企业素质教育现代化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二是不断加强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在网络上开辟专门的素质教育栏目,为广大青年提供思想交流的学习互动的平台;三是鼓励广大青年职工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团委开展的现代教育活动中来。

三、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实现素质教育职能,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在企业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按照新时期共青团建设的新要求、新思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建设自己。

首先,要把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国有煤炭企业整体工作之中。这就需要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认真按照团中央十七大报告精神,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提升团委整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团委工作的静止性和封闭性。

其次,在国有煤炭企业开展的原有素质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强化自身建设;在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贯穿创新型思维,在自身组织建设、完成素质教育职能中充分发挥创新性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将广大青年职工素质教育统筹纳入到共青团的工作机制、工作体制和业务范围之内。

再次,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从积极营造和谐、积极、向上、文明的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营造企业文化强化和发挥素质教育职能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丰富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具有很强的辅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为实现素质教育职能的发挥奠定坚实的软环境基础是必须做的。

结语: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必须要从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广大共青团干部要认清新形势,积极从我做起,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职能模式、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手、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冯专.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J]. 改革与开放,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