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普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科普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师培养:县以下是关键
2006年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至今已满10年,目前,情况进展距离计划的目标相去甚远。这份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目前的情况是,至少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推动乏力。在剩下的最后5年时间,如再无大力推动举措,计划目标或许会落空。
根据调查,《纲要》推行10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很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这些,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纲要》规定:实施科普工作,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纲要》的实施。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纲要》中提出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的科普教育内容,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并不充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校中,差距更大。
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教师。
“笑傲江湖”PK“星球大战”
曾经伴随着推广传统文化的声音,武侠小说和传统戏剧都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就连《三字经》和繁体字也借着国学和书法的名义走进课堂……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旗,向中小学生灌输过去的东西。而面向未来的科幻文学作品,一直不能走进中小学课堂。
只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会意识到教材改革的意义。2015年12月,由北京市景山学校编写的初中六至七年级语文、数学教材共8册,已通过教育部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订,并正式申报八至九年级的教材。这是首套由一所中学自己编写、经由教育部审订的教材,可在全国推广使用。参与语文教材编写的景山学校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透露:该校编写的4册语文教材,呈现几个新的特点:尝试在语文教材中纳入了科幻作品,选编了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刘慈欣获得世界科幻文学雨果奖之前,就已经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激发学生想象和读书兴趣”为主题,还选用了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作品、《哈利・波特》作品中《大难不死的男孩》等,为的是努力抓学生的兴趣点。
这种编写思路借鉴了美国中小学的一些做法。近年来热映的美国科幻电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都是美国中小学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一开始,美国的教师发现学生在操场上热聊科幻电影,于是就在课堂上引入讨论科幻电影的环节,以此普及物理学天文学知识。
近几十年来的中学课本中,一直没有科幻小说。现实是,中国有多少武侠小说,美国就有多少科幻小说。美国中学课本有很多科幻作品,有400多所大学开设科幻课。当美国的孩子在《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片中长大时,中国的孩子正在《笑傲江湖》一类的武侠片中流连忘返。当发达国家的孩子们打开面向未来的想象大门时,中国的孩子们却被封闭在几个世纪以前的城堡中。毫无疑问,中国孩子的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整个文化背景不无关系。
我国教育的土壤中也曾有过科幻文学的一席之地。早在上世纪初,梁启超和鲁迅都提倡科幻,他们或创作,或翻译,为中国科幻做了拓荒性的工作。1904年,一位笔名荒江钓叟的作者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连载于上海的《绣像小说》。这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开端。此后,中国科幻作品时兴时衰,磕磕碰碰,恰如蹒跚学步的幼儿。科幻作家罗金海说,“科幻中世纪”在中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目的:让孩子看得更远
2014年底,在北京天文馆举办的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上,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天文学人才现在依然非常缺乏。天文台和各天文馆每年都招不够人!”在一系列天文工程和探空计划如火如荼推进的当下,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天文学发展的主要障碍。
随着郭守敬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的大规模建设和深空探测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天文事业,对人才需求旺盛,而科研人才的缺乏也更加凸显出来。
朱进说:“当下天文学人才的匮乏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天文学专业科研机构的后备人才不足,二是天文学科普人才的严重缺乏。而后者更容易被忽视。”
随着近年来天文科普教育在中小学中的推广,天文学教师的短缺则更为明显。相关调查显示:在北京天文馆所在地、天文教育推广最为深入的北京市西城区,全区也只有两名具有天文专业背景的老师,绝大部分天文课老师由地理或物理老师兼任,个别学校,天文课程甚至由英语老师教授。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是目前唯一没有被列入我国中小学正式课程的学科。“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升学考试,具有‘指挥棒’作用,如果天文学没有在这些必考科目内,那么在紧张的升学压力面前,学生只在自然或是地理课程里接触少量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对天文这门学科缺乏了解和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小淳认为:“天文学应当成为社会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它在回答人类的最基本问题,是能够提高公众科学意识、介绍科学概念和科学思维的最好工具。”朱进认为,中小学开设天文课,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天文兴趣,“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天文人才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也大有裨益”。“我们的天文教育确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拥有全国统一的体系来推动科普教育,这其实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明显优势”。
“并非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天文专业的学生,但每一个人都从学生时代开始了解天文却是非常必要的。”朱进说,天文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它能够让人把目光投向宇宙,看得更远,它能给孩子更多的启发和好奇心。这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下,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地方政府应更多介入
科普教育涉及面很广,在没有材的情况下,各地教育部门只能结合本地区资源特点开展科普教育。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基层科普教育方式。
山东省潍坊市市区有100多所学校,每年有3.5万名学生。在教育部门组织下,全体学生轮流到潍坊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活动,到2015年底,已有40多万名中小学生去过实践基地。这所实践基地,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材,也没有专业老师,所以这十多年来,基地培养了一支专业教师队伍,自己开发实施了20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在2014年国家举办的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极大鼓舞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
篇2
【关键词】英语 高效课堂 学生主体
笔者来自甘肃省一所普通中学。作为一名青年英语教师,笔者是在课堂教学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想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就自己是如何立足普通中学高中英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这一话题谈一些自己的肤浅认识。
现在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山东杜郎口中学也好,郑州102中学也罢,都在谈高效课堂。到底什么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觉得,就是花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多的知识。而高效课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一定活动多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也不一定练习多的课堂就不是高效课堂。比如课堂类型有掘地三尺型,也有展望未来型,可以“回头看”,也可以“向前看”。掘地三尺就是将一个passage学透,单词、句型、语言点、语法,反复练习,归纳,将话题拓展开做free talk等,这种课呢,还可以“回头看”,学习新单词的时候复习以往学过的,学习新句型和语法时重温以前熟悉的,堂堂清,节节清,点点清,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样的课堂也是高效课堂。再比如讲高二第六单元,Life in the future,我们就需要学生展望未来,做discussion. Imagine what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这就是“向前看”。这两种课型不能说哪一种高效哪一种不高效。
既然这样,我们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自我,更新英语教学的理念。这个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不迷失方向。我们不一定要模仿杜郎口,我们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自己学生的起点,否则课堂设计就是失败的。
学生的主体性理念是指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注意学生个性特色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
在具体课堂实施中,笔者觉得这种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改变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上。
一、激发兴趣随处可行,利用教学智慧处处留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悬念的设置、疑问的引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精彩的导入。比如:利用活动、新闻、讨论、自然交流、图片、歌曲、多媒体等导入。无论如何,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心。
处理文中生词从过去的专门认知和记忆变为活用生词的兴趣活动,老师不再包读,包讲,可以借助情境、叙述故事、语篇、甚至小小说,设计在课前预习导学练习中,比如选修七第三单元Under the Sea,笔者先编自己找的浅显的文段,用彩色标出单词,让学生朗读文段,在浅显的文段中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再进行文章的阅读。
阅读方法现在是以默读的形式来获取信息,代替了以前的朗读或听录音,从过去的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转变成学生自己理解课文,通过两到三遍的阅读过程,从过去的教师分析重难点转变为以学生自己分析操练为主,这样学生就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了。
二、教学活动及展示
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如朗诵、唱歌、值日报告,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小组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简述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等交际性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事中”学习英语,在学习中提升英语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随堂展示和专题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利用课前五分钟或晨读时间随堂展示,指导学生作mini-talks或者short speech,让学生1. choose a picture 2. stand in front and talk about the picture. 3. do that for 1 minute 或者给个话题,如:What book has influenced you most? How? 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就本单元的相关话题,以小组为单位,任务分配到小组每一个成员,然后集中在规定时间,比如用一节课的时间,做专题展示。高三有个单元是讲advertisement,这个单元之后笔者就让学生分组,每组编一个广告,里面必须有广告词,还有表演者。
设置活动评价标准,而且要在过程性评价中激励学生。例如: mini talks后就设置了speaking assessment,包括:pronunciation, fluency, voice intonation, eye contact, content of speech, time, overall presentation,小组专题展示设置了self and group assessment…. 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在进步。
总之,高效课堂是个说不尽的话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高效课堂将会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新课程实施时期的英语教师,笔者会不断探索学习,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态势语 排球 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非总是采用纯粹的语言手段,还经常采用一些“伴随语言手段”。态势语即是一种伴随语言手段。态势语在其它行业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潜水员在海底必需用手势语沟通,交警指挥交通必须使用态势语,以及足球裁判的手势语等等。态势语运用在教育上,在欧美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适当的距离调控,都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收到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态势语,对准确恰当地表达教学内容,渲染情感气氛,实现教学目标等,都有语言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态势语又被称为“第二教学语言”。
1态势语的概念及分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师生之间传递信息,除了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于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这就是态势语。态势语也可以叫“体势语”、“态势语”等。所谓态势语,是指人们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的身体态势。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英国态势语专家洛弗和罗德里克1971年对中小学教师的态势语的分类,虽然细致、全面,但稍嫌琐碎,缺少概括和归纳。我们认为教师态势语的分类由于视角不同,所以分类也不同。从效果分,可分为:积极态势语、消极态势语、中性态势语;从态势语的发生种类分,可分为:无意识态势语、有意识态势语;从态势语的形态分,可分为:象征性态势语、说明性态势语、表露性态势语、适应性态势语等。
2态势语的特点
体育教师态势语的特点,与人们通常应用的书面语言、口语等相比有它的独特之处,结合教师教学的活动特点,其主要特点是:
2.1辅
教师态势语的表达手段,大部分不是取代口语,而是辅助口语表达引起学生注意,增强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现实情况是学生多,这时只有口语的表达而没有态势语,那么师生双方交流是乏味的,教学效果也不好。艾伯特・梅瑞宾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之后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言语+35%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研究态势语较早的伯德惠斯特尔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类似的统计,人在面对面交流中,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这些绝对化的数字的精确性,起码可以证明这一点,即态势语在师生交流中对言语行为的辅助是非常突出、极为重要的,有时候没有这种辅助言语行为的表达,语言效果会大大削弱。
2.2伴随性
在排球教学中,教师态势语的表达,主要是伴随着口语的表达同时出现的,是对口头语言表达信息量的主要补充。教师态势语的辅助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它的伴随性,即态势语的表达要与语言的表达协调一致,要符合语言表达的特点情境,否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怪动作,使得教师的教学表达像别人配音没配好一样形音错位,显得特别滑稽可笑,而使教师在讲台上陷入尴尬之境。
2.3有意性
教师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态势语应有明显的区别。一般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态势语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教师则不然,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焦点,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给教学带来影响。实践证明,有意对态势语进行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中恰当调控,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对态势语任其自然,不加准备,则会大大影响讲授效果。
2.4选择性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没有选择地滥用态势语,而应尽量选择积极态势语,避免无意义态势语,克服消极态势语,以保证教师用最集中、最精简的非语言行为,载最丰富的信息量,发挥最优化表达传输功能。
积极态势语,是指能够支持或修饰口头讲授,强化授课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能够独立表达有关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疑点、难点,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态势语。消极态势语,是指非但不能强化教学效果而且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其学习的态势语。如边讲课边挖鼻孔抠耳朵,或眼盯天花板,或哈欠连天,或抓耳挠腮,等等。
2.5丰富性
态势语表达的信息量并不亚于口头语言的表现能力。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面部表情有25000种,手势有7777种之多,眉毛可以有40多种动态……态势语表达的意义在不同的情境下,有许多种意义。如点头可表示同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满意、理解、应允、顺从等等。
3态势语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
在排球普修课堂教学上教师丰富的态势语实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往往可收到言语难以表达的效果。
3.1体态语言是帮助组织教学、完成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育教学中教与学自始至终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教师体态语言的使用,大部分不是取代有声语言,而是辅助或替代口语表达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自觉地、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独特的艺术作用,同时又及时地获知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可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或偶然出现的错误动作或行为。由此可见,体态语言不仅是维持课堂纪律、稳定教学秩序的需要,也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2体态语言有利于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的多种情感通过一定场合和一定形式流露出来,给学生的学习、锻炼带来很大的影响,形成“教师活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的体态语言――调整后的教师活动”交流反馈关系。教师真诚而善意的微笑,会使学生倍感温馨、愉快;亲切而赞许的眼神,能给学生喜悦和鼓励;轻轻的点头,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些都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态势语在排球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态势语言运用的优劣,决定于诸多因素。为了将“此时无声胜有声”,“尽在不言中”的美妙意境带给我们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使用态势语言时,一定要用得恰是时候、恰到好处,做到该用则用,充分发挥其心理功能,起到画龙点睛,提高教学效果的效应,但切忌滥用,切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感情、自若的神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态势语言,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态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有着生动形象、经济便利的优点,是体育教师教学中现成的“教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利器”。通过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逐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会“言传”,还要善于“身教”。当师生双方都读懂态势语言并能灵活运用交流时,便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一致。
参考文献:
[1][4]衣建龙,位任田.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香港: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07-113.
篇4
一、提高歌唱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因素
1.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中歌唱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工作,学习兴趣是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的基本动力和元素,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歌唱教育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个性教育,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领悟能力都有很大差异,不能笼统地用大课堂的方式解决学生的传教问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计划。
3.加强实践
歌唱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练习是落实“低负高效”的一种手段,一般歌唱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歌唱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歌唱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普通高中歌唱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1.以加强学生的歌唱训练为主导教学模式
歌唱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获得,因此,在学生通过欣赏优秀声乐作品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歌唱训练,通过歌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唱的合作能力,培养大家的合作默契。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加强歌唱与伴奏的训练。歌唱活动中,歌声与伴奏犹如红花与绿叶,训练学生的歌唱与伴奏的合作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在歌唱过程中,通过耳朵的指导与伴奏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用恰当的伴奏。在教学初期,教师应采用带旋律的伴奏,以便引导学生准确f 演唱。教学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时,教师某些段落可以采用色彩丰富的不带旋律的伴奏,以烘托出更好的效果。
其次,加强合唱的训练。高中生平时学习任务重,合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因此,合唱应是高中歌唱教学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合唱要求参与者具有相应的歌唱技巧与合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首先训练学生应有恰当、统一的歌唱技能,包括呼吸、音色、共鸣以及姿势、表情、手势等,这就要求每位成员必须调整自己的情况来适应集体的要求。其次,训练整体音响的协调与均衡,也是重要的一环。合唱中的各个声部有时出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处于陪衬地位,这就要求每位成员都应根据需要唱好自己的声部。再一个就是要训练敏捷的视听能力。合唱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对其他声部的聆听能力以及对指挥动作的敏锐的反映能力。
2.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感受和见解
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能一味主观地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同学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艺术也是如此,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在欣赏同一部作品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对于异于自己的意见,要鼓励提倡;对于不敢发表的意见,要积极引导;对于稍有缺陷的意见,要正确指点;对于完全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大度再善意纠正,所以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理所当然地全盘灌输给学生,应大胆地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独立性和变通性。
4.教学生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台州市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相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无论是在教学客观条件、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明显落后。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实施新课程,笔者针对自己本区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学观念滞后,各级对体育教学重视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规定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要达到一小时,但就我们现实的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时间安排来看,却是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高考的临近,学习压力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学生上体育课时也怀揣英语单词本或是各门科目的速记知识要点趁老师不注意躲起来背,加之有些任课老师还会以各种不同的理由“借”用体育课,就连一周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和质量都无法保证,更别说是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了。越是临近高考,所有的学生越是整天猫在教室里苦拼苦读。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曾去城区高中了解过,其体育的开课率以及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明显高于农村高中。这样的教学现状也说明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单纯为了追求升学率,大大地缩减学生体育课时及体育锻炼时间,忽略学生的体育教育及身体锻炼。
对策一:加强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力度
首先,政府应该改变单纯用升学率来判断学校好坏的不良倾向,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评估的条件中,加强对农村普通高中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从而帮助农村学校逐渐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还要不断发现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学校典范,树立榜样,为其他的学校树立标杆,指明方向。其次,学校领导和老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改变“重智轻体”的错误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赶超新课程的步伐。
问题二: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数量充足且专业素质达标的体育教师是实现农村高中体育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但就我们台州市农村学校里的体育老师来说,仍有相当高比例的非体育院校专业出身的老师在担任体育课。虽然这几年各级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或体育大学大量招生并相继培养出大量的体育专业教师人才,但或许是出于未来总体生源萎缩出现教师超编的顾虑,也或许是优先保证招收语、数、英等“主科”教师的编制倾斜等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编制招考中给出的体育教师招收名额并不多,一方面给体育教师或兼职体育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和业务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兼职体育老师整体专业素质缺乏,面对体育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不能自编教材,随机应变,课堂教学一盘散沙。
对策二:加强农村体育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在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减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体育教师投身到农村教育中来;其次,政府和学校都应该多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特别是体育老师针对课余锻炼的指导方面的课时报酬,使其能对农村的教学产生情感,稳定教师团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最后,学校要加强对一些专职或兼职的体育教师的培训,组织他们进行教学进修或是观摩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问题三:体育教学客观条件的制约
体育场地及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就我国的教育规定来说,每一个中学生的人均体育场地应达到6.8平方米。但是,我们台州市地区农村高中里,学生的人均场地面积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就拿我校的体育场地来说,因周边环境的局限,无法建造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只能勉强建成一个300米的田径场,并且因为球类场地的缺乏,后来又将田径场中间的草坪全部铲除,水泥硬化后设置了4个篮球场地,体育馆被改作图书馆之用,全校的体育场地全在这里,另有十几张露天的水泥乒乓球桌因台面风化凹凸不平无法使用,对于一些消耗较大较快的体育项目,例如,羽毛球,学校总是舍不得买球添置,导致器材室出现有拍无球的情况。遇到体育课多的高峰期,整个小小的田径场被上十个班级占满,且由于器材缺乏,课的内容单一,学生对体育课毫无兴趣可言。
对策三:加大农村体育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寻求教育部上级的拨款和学校自主筹备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教育专项资金,并最大限度地完善体育场地建设和购买体育器材;其次,还可以通过社会救援捐助,在社会上号召一些有爱心、关注教育发展的热心人士、企业,帮助和支持农村高中体育的教学工作;最后,我们也可以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在当下资金、场地、器材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因地制宜,改善体育活动环境。号召教师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就地取材,自制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来满足我们体育教学的需要。
问题四:农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致不高
学生是课堂体育学习的主人,体育教学活动的好坏以及效率的高低,都由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的身心健康的多少来决定。但是就我们台州市农村普通高中学校体育教学的调查和了解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都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也都不喜欢教师组织和安排的体育活动,而是更喜欢自主自由的活动,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是因为体育课即意味着“自由活动”。
对策四:找出学生没有体育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
在农村普通高中体育学习中,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应有的体育时间被剥夺,这也造成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从心底里觉得上不上体育课都没多大关系,没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体育课上也表现出对体育运动漠不关心,能躲就躲,能逃就逃,没有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1)及时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重视终结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的教学状况,强化过程激励,发展和创新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在体育活动中,及时且恰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运动实践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寻找运动中的快乐,从而激发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和习惯。(3)设计出彩的教学方法。科学、规范、合理的体育场地、器材的安排,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建立体育学习氛围的前提,也是学生完成体育运动、掌握体育技能的序曲,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场地和器材的便利,吸引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参与锻炼的需要和兴趣。(4)可以利用竞赛,提高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能力,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谢小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01).
篇6
【关键词】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码转换
一、引言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60年代,但真正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它是指在同一话轮或连续的话轮中使用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方言或语体的词和句子;或指说话者从一种语言转用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专家认为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更多种类的心理动机,如间接回答和缩短心理距离等。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媒介语基本上还是英汉双语。根据专家调查,全部用英语(2.6%)和几乎全部用英语(24.6%)讲课的大学英语教师加起来仅占教师总数的27.2%。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对交流有特殊的效用,课堂上教师先使用第一语言开始讲课,接着会转换到第二语言,然后又再转回到第一语言,这样的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替使用,即语码转换,可以有效促进第二语言教学,使课堂交际功能达到最大化。该文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从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存在原因及其作用等入手,对语码转换在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语码转换的策略进行研究,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达到促进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二、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特点
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设计中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校级必修课,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其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1 师资不足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英语教师中专任教师100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96人,占教师总数的39.3%,与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些公立本科比较,还略显不足,且在转制之前(前身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独立学院,现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民办普通本科)还有部分教师来自外聘。部分外聘英语教师面对的是一本或者二本的学生,而本院的学生与一本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或是少量使用母语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到本院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外,来自其它高校的教师对学院的学生不甚了解,交流的机会也有限,其英语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本院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转制后辞退了部分外聘教师,再扩招了不少优秀的英语教师以补充自身的师资不足。
2 学生现状
人科院的学生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比较活跃,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接受新事物快。在人际交往、学校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中积极踊跃。这些都是学院学生的优势。另一方面,他们身上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入学成绩整体较低且呈现两极分化,学科基础较弱;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有待改进;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如高考遭受挫折,有很强的自卑感。英语水平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英语基础薄弱,一个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高考的英语成绩达到了及格分数线。学生普遍存在发音不准,带有很强的地方口音,听力水平低下,词汇量小,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甚至对上英语课感到厌恶、恐惧,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决定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教材的选择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大学英语选用的精读教材是由外研社2005年1月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听力教程是上海外语教育社2009年7月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视听说教程》第二版。该教材是国内开发较早的一套面向学习者需求的系列电子教材。本教材配有的电子教案。本学院本科主要分为二大类,艺术本科(音乐,美术等)和普通本科(工商,人力资源等),经过教师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教材较为适用于本学院普通本科生,对艺术本科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1)词汇量较大,部分词汇较生僻,不易记。(2)课文偏难,不易理解。(3)学习内容多。(4)听力较难。基于这些问题,即便所选教材对部分学生不算最理想,但作为英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语码转换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出现的情境及必要性
针对本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院大学英语课堂采取纯目的语授课是不现实的,因此运用目的语与母语语码转换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语码转换出现的情境
(1)讲解课文中语法点及生词,进行句子或段落翻译时
在英语课堂上,讲解课文时,教师常常会讲解到一些重要的语法点,以及对一些生词进行讲解,然后还要对一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在这种情况下,语码转换经常出现。例如,下面是课堂上英语老师的一句话:”Out rushed the boy.”这个句子用的是“倒装句”中的完全倒装,也就是把谓语动词完全移到主语之前,倒装原因有二,一是语法结构需要,二是强调,根据上下文,此句倒装的目的是强调,意思是“男孩跑出去了”。这句话中,老师简洁明了地讲解了语法、单词,并翻译了句子,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肯定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个句子。
(2)减少或消除交际障碍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外语,所以,课堂上并非所有的内容学生都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达,于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会使用语码转换。例如,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家乡时说:“I come from a very beautiful city,which is famous for its ???...老师,拉面用英语怎么说?”“面”这个词对应的英文单词学生是知道的,但“拉面”-stretched noodles对于这位学生来说是个生词,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他采用语码转换来使自己的语言表述继续下去。由此可知语码转换在课堂会经常出现,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是有必要的,而且它在某些时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热爱,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增加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增进师生感情
英语老师正在讲解课文,这时发现部分学生在旁若无人兴致勃勃地聊天,而且声音不小。这时,老师没有直接怒斥这些学生,而是让这些学生周围的同学提示一下他们,然后说:“请不要在老师这么投入地在讲课的时候,讨论得这么high,难道你们已经预测到我要问的问题了么?”老师通过语码转换使自己的话语富有幽默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给了那些学生足够的面子,避免了尴尬。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就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师生感情也就会变得更加融洽。
2 语码转换的必要性
针对本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实行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是必要的。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进行语码转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校大多数学生为了更好了理解所学内容也要求在英语课堂中实行语码转换。在课堂中必要时使用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教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目的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目的语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的进行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是必要的。
虽然语码转换是必要的,但也要避免频繁的使用,学生目的语的学习在课内和课外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课内教师应该尽量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在不妨碍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应该多加使用目的语,以保证学生能更多的接触到目的语。
四、结语
由于英语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是外语,学生多数是通过课堂接触英语,所以他们的思维基本还是先中文后英文的。若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适当说一些母语,不但不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语言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是一种相互顺应的关系,语言选择塑造着教学课堂的语境,同时也被语境所塑造。总而言之,英语课堂语码转
换能给教学带来诸多有利的因素,是值得教师借鉴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文春梅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12 (8).
[2]李兆梅 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2 (01).
[3]汪继敏 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J]. 韶关学院学报,2008, 29(2).
篇7
【关键词】平台;搭建;教育;网络化
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普及的作用日渐凸显。科普资源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是应用于合作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科普资源的总量、分布、开发及利用都直接关系到科普事业的发展。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传媒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丰富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与形式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上海等科普工作先进地区,已经在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科普教育平台的模式。将现有的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加工,转化成为公众便于接受的科普信息,通过网络形式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少年提供浏览、信息服务和网上交互功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实现科普教育网络化。
数据显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迫在眉睫。目前,我市科普资源存在总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许多大型科普场馆集中在主城区,导致其他区县,特别是边远区县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建立科普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可以使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结合我市实际,科普资源共享平台首先要以市级科普基地的现有资源为基础,将38家科普基地、8家重点科普基地的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快建设虚拟博物馆、数字科技馆、模拟实验室等,开发网络互动、体验等活动项目,以实现“身临其境”为目标,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各家科普基地。
随着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大量的中小学科技教育精品课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应建立网络科普课堂,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征集名师精品科技课程,进行集中展示,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科普知识、培养科普能力、激发探索渴望、崇尚科学精神的网络平台。
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利用网络平台时效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依托现有的科技专家库、科普咨询专家库等智力资源,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应具备在线互动问答功能。定期或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重大活动,以及当前热点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实时在线互动,解答青少年的问题,既满足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又可以实现青少年与科技专家的互动交流,为青少年答疑解惑,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利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科普展教用品供需桥梁,实现科普产品供需服务数字化。鼓励从事科普教育产品研发的机构利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产品信息,同时,科普教育机构也可需求信息,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是快速满足科普教育产品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让供应方了解市场,加快科普教育产品研发,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科普图书、挂图、音像、动漫等作品,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优秀科普作品展示、在线阅读功能,一是拓宽青少年的课外学习视野,二是有利于加大科普作品的宣传力度,繁荣科普创作。
科普资源共享平台,还要积极开展与其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科普工作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网络链接,实现多地科普资源共享。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科普教育是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科普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需要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推动我市科普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篇8
关键词 扣球 教学 易犯错误 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Pitfalls and Corrective Methods of Smash Teaching in the Volleyball Obligatory Course of the Sports Institutions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problems of smash teaching in the volleyball obligatory course, such as run-up, after jump on impact, press the arm, bend the cubits, tighten the abdomen, and not encase the ball by hand , etc. Through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the methods and others factors such as teaching means, facilities and so on, the paper analyse the reason and the targeted solutions.
Key words smash; teaching; mistakes; correction method
扣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它是排球比赛中最积极、最有效的进攻得分手段之一,扣球效果好,可以鼓舞全队士气,振奋精神,挫伤对方的锐气,所以扣球是学生在排球课中最愿意学习、最感兴趣的技术,也最易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然而,扣球技术动作难度大,结构复杂,并且需要在空中完成击球动作,因此如何准确地选择好起跳点和起跳时间,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一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许多学生在还没有充分理解扣球技术的基础上,盲目地追求速度与进攻力度,致使出现一系列错误。错误动作的出现必然会增加教学中的困难,如不及时纠正,容易动作变形,阻碍着正确技术的形成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动作不合理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为此,本文将对扣一般高球常见错误的产生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合适的有针对性的纠正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1 排球普修学生学习扣球技术现状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排球普修学生学习扣球技术情况调查表”,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学生为调查对象。为保证本研究数据的准确性,采取现场发放填写形式,对排球普修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表1为学生在学习扣球技术过程中存在问题统计。
2 扣球技术教学中的易犯错误及产生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学习扣球技术动作过程中错误动作是比较多的。表1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男女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时是存在差异的,女生在掌握动作节奏、起跳点、起跳时机、击球手臂以及击球收腹方面的错误都明显大于男生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区别对待。但总的来讲,学生的易犯错误还是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助跑起跳不恰当
2.1.1 助跑节奏、步幅掌握不好,摆臂不协调
最普遍的现象是盲目向前助跑,第一步远大于第二步,且节奏不规律,第一步较快第二步较慢,手脚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刚接触的动作不熟悉、上步慌乱。另外,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在上步时,脚步的移动和手臂的摆动配合不到一起,造成上步节奏乱、步幅把握不准的现象。
2.1.2 起跳时机和起跳点把握不好
起跳的动作节奏和步幅单一,没有根据球的落点选择起跳点,球与身体的距离太近、太远或偏离。据统计,这是学生在初学阶段较难掌握的技术之一。由于不熟悉球的性质,来球的高度和速度又不同,学生无法准确判断球的落点,使起跳后碰不到球的现象经常出现。还有些学生存侥幸心理,二传还没将球传出就盲目起跳,尤其是女生,笔者认为这与他们接触排球时间较短是有关系的。
2.1.3 起跳前冲,击球点偏后
此错误主要表现是起跳时前冲力过大,起跳点离网过近,使球处于头上或头后造成挺腹现象,球易出界,落地后身体触网,脚过中线。无论采用几步助跑,最后一步既是制动步,又是起跳步,起着制动和起跳两方面的作用。学生往往忽视制动的作用而仅仅是起跳。这种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助跑起跳的技术掌握不好,起跳脚制动的效果差引起的。此问题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许多学生急于求成,不注重细节,没注意脚下动作,造成前冲。
2.2 屈肘击球,击球点偏低
此错误的主要表现是手臂没有充分后引,击球时手臂没有伸直,起跳后就抓球,击球无力。挥臂前合理地屈肘,可以缩短挥臂时以肩为轴的转动半径,减少转动惯性,提高挥臂的初速度。而有些同学在屈肘引臂后没有将手臂甩直。手臂甩得越直,挥动半径越大,线速度也越快,扣球也就越有力。此错误主要是学生盲目追求速度与进攻力量,导致肘过于靠前,触球时球不在最高点,击球时手臂弯曲,挥臂后手易触网,球不过网等。
2.3 击球手法不正确
此错误的主要表现是没有甩腕鞭打的动作,球速较慢,手包不满球,扣球击球点偏左或偏右。鞭打和甩腕都是加快击球速度的,没有速度扣球就无力,没有进攻性。手包不满球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包不满球直接影响甩腕和鞭打动作。只有全手掌击球,手腕关节才能更好地参与整个鞭打动作,传递并加大击球的力量。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基本功不扎实,对击球手法较难掌握。许多同学手臂不够放松,体会不到鞭打的动作。有的同学则过于慌乱,没看准球就打,造成失误。
2.4 击球时没有收腹用力
此错误的主要表现是击球时展腹,球出界。一方面可能由于起跳地点选择不当,球处于头上或头后,击球点偏后,不容易做收腹动作;另一方面,学生不会收腹用力,女生一般用力较小,跳得较低,击球点也低,收腹不容易过网,有些男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收腹的作用,以致渐渐忽视。
3 学生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
3.1 对于助跑步幅和节奏掌握不好、摆臂不协调的学生可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进行训练
(1)对学生做进一步的讲解,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2)在排球场边空地做徒手三步助跑起跳,听老师暗示,如老师喊“一 ----二三”,学生根据老师的节奏进行练习。另外老师可以在练习助跑的地方画线提醒学生要做到一步小二步大,以右手扣球为例在起跳点画道线,第一步上步左脚要跨到的地方画道线,第二步右脚要跨到的地方画道线,学生根据画线距离适当调整步幅。要求节奏明显,步法灵活,摆臂协调充分;(3)在网前做三步起跳练习。学生站在进攻线后,听教师口令向网前做三步助跑练习,要按之前的标准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步助跑、变方向助跑和跑动起跳。
3.2 对于助跑时机和助跑地点把握不好的同学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纠正
(1)在助跑节奏和步幅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学生可先进行网前助跑练习,老师课在地上画出起跳点和落地点,注意不要触网;(2)学生根据老师口令、信号接抛球练习,要求在最高点接球;(3)在网前扣固定球练习,老师借助椅子在网上沿拖球,学生在网前助跑扣固定球,要求学生根据球的位置选择好起跳点和击球时机;(4)固定二传弧度练习扣球,要求在最高点击球,要在球出手后在助跑,或根据老师的信号提示助跑起跳扣球。
3.3 对于起跳前冲,击球点偏后的学生要分以下几部分进行纠正
(1)对墙做助跑起跳练习,选择合适的起跳点,保持好身体与墙的距离;(2)两人一组做扣固定球练习,一人托球高举至最高处,托球学生站在扣球学生的右前方,使球置于扣球学生的右前上方,重点体会击球点及与身体的距离;(3)两人一组做原地抛扣练习,一人抛另一人扣,或自抛自扣,把握击球时机、击球点与身体的位置;(4)结合助跑对墙做自抛自扣练习,要求力量不大,动作做标准; (5)网前做自抛自扣练习,或扣固定抛球练习,垂直起跳,保持好击球点。
3.4 对于屈肘击球,击球点偏低的学生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1)徒手做挥臂练习,要求屈肘引臂,直臂自最高点击球;(2)扣固定球练习,将球用绳固定在学生用指尖可以够得到的高处,学生徒手做挥臂击球练习。要求引臂时屈肘,击球时直臂。室外扣树叶练习亦可;(3)扣高处树叶练习,选择自己弹跳最高时刚刚可以够到的树叶,结合助跑进行扣树叶练习。注意起跳后不得前冲;(4)网前做扣抛球练习,要求直臂击球,挥臂时不得触网。
3.5 对于击球手法不正确和没有收腹用力的学生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1)学生左手持球,右手置于球的后中部或后中稍下位置将球包住,往前推压,体会推压动作;(2)对墙或对网做扣固定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托球一人扣球,重点体会收腹、推压和鞭打动作;(3)对墙或对网做自抛自扣练习,结合收腹用力,体会击球点与手臂的鞭打;(4)三步助跑向对方场地扔网球练习,要求不得触网,尽量将网球扔于对方场地3米线内;(5)低网扣球练习,体会在网上沿推压球及鞭打的动作;(6)标准网高扣一般高球,体会完整扣球动作。
篇9
摘 要 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银桥镇中心完小自2012年起成立双子座天文科普基地,数年来开展多种形式、多维度的天文科普教育。以该校开展天文科普历程为例,探讨建立科普基地,开展小学科学特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小学科学;天文科普基地;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63-02
大理市银桥镇中心完小始建设于1916年,学校占地7.4亩,总建筑面积3012平方米,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177名学生。教师15人,同时学校拥有图书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天文活动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等各种功能室。
1 学校双子座天文科普基地创建及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2012年) 2012年3月,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发挥银桥镇中心完小师资及地理环境的优势,弥补大理白族自治州天文科普教育的空白,学校参与了广州博冠公司的“点亮星空”公益计划,该公司为学校捐赠了天文望远镜、牌铭及其他科普器材,帮助学校建立“双子座天文科普基地”,邀请学校参加将于6月6日发生的百年一遇的天象“金星凌日”观测活动。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拟订了实施规划,组建起科普基地天文小组,确定了天文小组活动方案,科普基地如期建成。
2012年6月6日,学校“双子座天文科普基地”举办了成立仪式。这一天也是预期发生“金星凌日”天文现象的时间,科普基地成立日当天便组织了这次观测活动。百年一遇的盛大天象“金星凌日”如期来临,学校利用公司赞助的两台80 mm口径的望远镜和一位教师自制的巴德膜盖进行了观测,观测活动引发了师生强烈关注,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据初步估算,当天参加观测的师生近200人,师生们无不为这百年一遇的天象所震撼。自此,本校成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小学中唯一一家有天文教育的学校,学校的天文科普教育和天文科技活动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探索阶段(2013―2014年) 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天文科技活动的开展没有先例,我们通过不断探索,积累总结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形成了比较适合本校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天文科技活动的系统模式。
1)规章制度建设。一方面借鉴全国各地其他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制定适合学校自身的制度,如年度活动计划和总结、望远镜操作规范、活动记录、安全制度等。
2)天文科技活动开展模式的探索。学校把天文科技活动的开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活动,另一类是特殊天象观测活动。每个星期,天文科技小组的成员都要集中一次进行活动,形式有学习天文知识、仪器操作、头脑风暴、知识竞赛、天文演讲、天文讲座等。将特殊天象这一类活动作为一个独立单元,每当发生重大天象,都要围绕这些重大天象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每年12月中旬的双子座流星雨观测活动,在观测前,有双子座流星雨的知识讲座,进行流星雨的知识普及;而后有报名大会,学生以自愿原则报名,同时开展征文活动及手抄报,科幻画活动;制定报名表、签到表、安全守则,发放给学生及家长,每次活动完后进行观测日记整理;随后进行集中讨论,使活动升华。
发展阶段(2015年) 在创立初期,天文科普基地没有资金支持,也没有专门的活动室,活动开展之后,得到各界关注和支持,镇中心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各级领导对活动给予了肯定和表扬。2015年,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天文活动室、另投资6000元购置了一套晶华127折射镜,硬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与校外天文机构的联络方面也有了新进展,学校积极与云南天文台、云南天文学会、云南天好者协会联系,他们都表示支持此类天文科技活动,并承诺将择期来学校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2 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和天文科技活动带来的变化
教师知识素养的变化 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都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学校天文科普基地开展各项天文科普活动,本校教师都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天文知识,为实现多学科融合,特别是天文学与语文、数学、科学教学的融合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开展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和其他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五性”原则,几年来我们的教师在从事科学实验教学或其他科目教学时,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自觉以“五性”为指导。天文科普活动“五性”原则具体如下。
1)知识性。知识性是科普活动开发的灵魂所在。科学知识作为科普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可作为线索隐含并贯穿于天文科普活动的始终。因为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敏感期,容易且乐于接触和感知周围的新鲜事物和知识,也最容易接受、吸收和适应外来事物。青少年在思维上正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利于建立起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和思维能力及思维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2)探索性。天文科普活动的开发要善于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所需,多开展一些贴近生活、感染性强、探究性强的活动,使青少年通过参与活动,激发起对于科学的兴趣,并形成某种科学的意识和观念,促进智力和思维能力及思维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3)趣味性。趣味性是使科普活动达到预期效果,让青少年很快接受并融入教育活动中来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表面看来极具趣味的科学现象来揭示出科学的真正内涵,利于接受也容易增强记忆。
4)体验性。天文科普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体验性。参与大多数天文科普活动都是可以亲自体验的,从体验中引导观察、思考,通过动手参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因此,天文科普活动的设计不应是学校传授式教育,应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青少年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大自然、宇宙的美妙与神奇,体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5)差异性。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天文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这些不同的青少年群体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活动,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的中小学生、青少年对科学的需求。
学生的变化
1)促进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育了科学精神。通过天文科普教育和天文科技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个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天文团体。逐步增加了学生天文理论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天文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学生开始热爱科学、放眼宇宙,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立志成长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
2)建立了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我们根据天文科普教育的特点,构建起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体系。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自主化。学校在天文科普教育和天文科技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完善天文教育的“搜集信息――集中问题――制订方案――探索取证――扩展研究”的自主化学习方式,以“导学案”为载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在活动中学校开放了电脑室、图书室等,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拓展自主探究的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3 推动了特色学校建设
篇10
一、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现状
1.思想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
有些领导认为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生地震,思想麻痹大意,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指导思想模糊,缺乏通盘谋划,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安全建设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造成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薄弱或空白。
2.部分校舍建筑破旧、老化。
校舍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校舍建设应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还需要校舍安全的支持和保障,校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法形式简单、缺乏吸引力。
当前有些学校不注意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前中小学的心理特点,丰富科普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以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硬件建设上,没有添置必要的科普宣传器材等硬件设施,还停留在“墙上挂”的、“板上画”的、“电视放”的,即把防震减灾的各种挂图挂在墙上,再把一些防震减灾小常识画在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看防震减灾录像的简单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还比较落后,采取灌输、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声、光、电、数码技术、实物模型、场景再现、情景模拟、地震体验、互动平台等进行科普宣传教育,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感受中获得直观体验。在实际效果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4.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没有配套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校本教材。
目前大多数学校除了地理教师外,其他科目老师对防震减灾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很多人无法兼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更不用说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课堂。另外,部分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教材大多自行搜集整理或编印成册,存在教学内容不规范、衡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5.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疏于开展或效果不佳。
多数学校缺乏组织大型应急疏散演练的经验,担心组织应急疏散会出现人员踩踏等意外伤亡事故,存在畏难情绪。
也有部分学校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但学生在疏散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嘻嘻哈哈、勾肩搭背,慢吞吞地走下去,疏散演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6.没有形成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
由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学校没有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宣传教育计划,没有达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四落实”。一些学校存在应付思想,一旦遇到上级检查,就突击准备,做一些表面工作,只要能顶过去就行,检查一过又是老样子,这些学校感觉没有压力,工作随机性大,活动不能经常开展,缺乏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和地震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级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意义,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安全建设工作中,必须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要求做好以下几点:①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如学校防震减灾避险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和措施到位。②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甚至每个班级也要编制地震应急预案。③加强师资力量的教育培训。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培训列入教师业务培训计划,有条件选送教师参加地震部门组织的防震减灾专业知识的培训。④定期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考核、检查和督导。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学习考核内容,将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督促学校提高防震减灾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防震减灾教育质量。
3.校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各级政府及教育、地震部门要大力推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每所学校都建成最安全、最坚固的地方。政府教育建设预算中要增加学校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必要成本。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教学楼尽量设计建设为架空层,便于学生紧急避险疏散。学校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大操场建设,使整个校园成为集教学、举办各种活动与避险功能于一体的多用途场所。
4.创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形式。
创新主要体现在科普作品的创作形式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目前地震科普作品匮乏,尽管有不少科普读本,内容丰富,但形式陈旧、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主要以传统理论性图书为主,缺少亮点和新意。所以提高科普作品的吸引力,必须改变传统创作形式,可倾向于动漫电影、漫画书的创作,增加趣味性,以通俗易懂、新颖活泼的形式展示深奥的地球物理知识和简便易学的自救互救知识,打造系列科普精品。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开展形式的创新,需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广播电视渠道的传播优势,开展一些集互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寓教于乐中实现防震减灾知识的消化吸收。
5.创造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载体。
学校要积极丰富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努力构建防震减灾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和地震局等实践基地,参观融科学、教育、文化、模拟地震平台为一体的新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厅,在参观和体验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地震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震夏令营活动,邀请一些经历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师生参加,使夏令营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6.让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课堂。
建议教育部门与地震部门联合制订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建议学校将防震减灾知识融入地理、自然、语文、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之中。利用自然、地理教材中的地震知识,渗透防震减灾内容。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邀请专家共同编制防震减灾校本教材,突出地震成因、监测预报等科学内容,结合计算机教学开展防震减灾课件制作,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片,学会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加强防震减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7.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
学校要把灾害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教育形式对待,改变防灾教育以认知为主,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使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防震减灾教育不仅是一种科普教育,还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学校要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开展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学校的抗震救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技能。
8.发挥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辐射作用,增强社区、家庭的防震减灾意识。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