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见实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常见实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常见实验方法

篇1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微型物理实验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探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措施,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对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型实验;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

(一)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其一,生活化和自创性特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运用,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微型物理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自创性的特征[1]。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验内容,实验的物品多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是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微型物理实验自创性的特征也比较鲜明,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其二,成本低和方便性特征。在微型物理实验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成本比较低廉、取材比较方便,常见的易拉罐及气球等都能作为实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成本上比较低廉,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三,简便性和明显性特征。微型物理实验操作简便,学生能结合实验目的参与实验方案设计[2]。同时,微型实验所体现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乐趣。

(二)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价值微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比较基础,教学中诸多内容都和物理实验相关。为消除学生物理实验的紧张感,将物理知识学习难的心理压力消除掉,教师就要注重运用微型物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内容充满兴趣,从微型物理实验当中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3]。另外,教师应用微型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探究物理实验的知识,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措施

(一)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黄金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基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型物理实验,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生动的物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官。微型物理实验能从生活中找到材料替代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所以会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机械能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微型物理实验操作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及原理有更深的了解。该微型实验,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如装有半桶水的水桶,用绳子悬挂,学生站在地上双手扶住水桶,让水桶置于距离学生的鼻子1cm处,把小水桶没有初速度放开,在重力作用下水桶会摆动,远离后又靠近。在没有学习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学生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会在水桶回来的时候躲闪,而学习过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就会很自信地站在原地不动。教师通过这样的微型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二)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节点。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型物理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积极性。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地提供辅助,让学生顺利地解决实验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微型物理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熟悉的材料内容,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讲述压强的知识点时,为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多的认识,教师可设计微型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体验大气压强。常规的实验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式,具体的实验是把少量凡士林涂在两个半球接触面,然后增强半球的密封性,打开阀门的开关,通过软塑料管连接半球和气泵,把半球内抽成真空后关闭开关。让两个学生从不同方向拉半球手柄,半球没有被打开,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为了能增强实验的效果,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微型实验的方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桶拔子两个及水。具体的实验是在马桶拔子皮碗边涂上少量水,教师在中间把皮碗边缘对整齐,学生在教师两侧从两端向中间挤压排气把皮碗密封,然后向两边拉。这时学生会发现很难再拉开,这样也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微型实验方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方便实验活动开展。

篇2

1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

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2 发挥学科特点,激活独特资源

实验教学是理科教学的特色,生动丰富的实验现象对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所以,作为理科教师,想方设法多做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或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或是学校实验还是家庭小实验等。总之,只要是学生动手做了,就得表扬,另外积极创造条件,如自制教具等器材或利用一些常见的平常弃之不用的所谓“废材”为学生做一些典型的实验,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这种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理科教学的另一特点是理科思维。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他电学实验。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4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 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 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篇3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习题类型特点以及解题的技巧,然后结合初中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一、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教材中把科学探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近几年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从类型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特别在各地的中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每年都在加强。大体上的出发点主要有:一是注重对操作过程和实验设计考查;二是对教材中常见的实验题的器材和实验环境进行变化;三是注重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四是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查。二、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三大类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㈠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2、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t。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㈡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三、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总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物理素养是公民的科学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基础教育一线的物理教育同行只有抓住实验探究教学,深化物理实验,让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能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感受型;实验型

一、感受型物理实验教学

感受型物理实验教学是指根据物理课本中学习到的各种物理现象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了解到生活跟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类型的实验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验感受的培养,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且简单易行。感受型物理实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各种物理知识,并且深刻理解该现象产生的本质、原理以及结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感受型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物理本质的欲望,进而提高他们对物理课本中所讲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达到物理成绩的提升。2.让学生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深刻了解简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归纳方法,正确领会物理知识的含义,并且成功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其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3.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有效提高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现物理知识。同时实现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到感受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但是感受型实验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1.硬件设施的欠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很多地方的学校硬件和软件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感受型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的仪器和设备还非常陈旧和老化,导致很多实验结果跟预期相差很大。另外由于仪器和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过程中并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自感受到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甚至有些实验只能由教师选择一两个学生进行演示。2.感受型实验在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实验的步骤和结果,教学进度较慢,不能够满足物理教学目标的需求。另外由于初中生面临着中考,为了追求较高的考试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注重教学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学生认为物理实验不是特别重要,只要学习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物理实验纯属浪费时间。他们在实验时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等,导致物理实验的效率非常低,甚至是负面效果。4.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带着非常强烈的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常用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不注重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一直采用老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没有与时俱进。

二、实验型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型物理实验教学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即在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将所有实验用品和仪器调整好,设计好实验步骤,并且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设计的步骤进行机械操作即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节约实验课程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实验结果。电学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连接方式,并且会用滑动变阻器实现电路中灯泡电流的调节。在实验进行之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电路连接图,并且准备好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以及开关和导线等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电路将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连接在一起,然后滑动变阻器的可动端即可。该实验教学方法能够快速地让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的调节作用,正确无误地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设定好的方法进行,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这种实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实验进行之前记住实验的内容、步骤和结果,与其说是做实验,不如说是验证实验,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进行各种操作即可,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学生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在考试过程中就能够拿到较好的成绩。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和教师都会丧失对实验的兴趣,更谈不上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改革了。

三、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

篇5

关键词: 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 中学物理教学 指导思想

1.引言

在中学的物理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多引入科学研究的课程资源及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2.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作为物理教学实践的新模式,科学研究的方法坚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力争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学中抽象难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认知冲突发现其中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他们便会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索,达到锻炼创新精神及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开发课本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和巧设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两种。

2.2引导猜想,培养探究方法。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只有对问题有了一定的猜想,学生才愿意探索研究。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先通过猜想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不论学生的猜想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具体可以采取借助简单实验引导猜想和练习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这两种手段进行猜想训练。

2.3设计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是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再加上学生缺乏实验经验,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鼓励与指导,充分利用多种手段与研究方法进行试验活动的研究。在经过几次的指导实验以后,就逐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研究。在遇到一些研究内容高于生活经验常识的问题时,教师就要适时进行引导,用一些相同性质、结论的实验代替那些无法实现的探究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3.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3.1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学中常常采用控制相关变量的方法研究多因素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的方法研究相关问题,最后进行综合整理,这就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实例有,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物体的吸热效果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变化关系,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3.2转换法。

转化法就是将物理学中不常见、不易直接测量或者观察的物理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量进行替换。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保证所替换的物理量、现象之间具有相同的效果与性质。在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证明它具有能量、扩散的现象可以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最具典型的代表实验就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而做斜面小车的实验时,对于运动物体在不受力作用下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进行解释。我们无法制造真空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密闭容器中空气越来越少时传出来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来进行推理,当密闭容器中没有空气时也就没有声音在传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理到小车的实验,当阻力越来越小来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和速度变化快慢,这样就能设计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实验。

3.3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就是将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与物理变化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进行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必须保证效果、特性与关系的相同。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实例有,将总电阻的概念引入到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实验,用引入合力的方法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关系,等等。

在初中物理学中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建立模型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比值定义法、积累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等等。

4.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同时需要学校及教师进行不断完善。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探究学习的实践者,增强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增,吴桂平.试论低成本实验在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民族教育研究,2013(1).

[2]吴伟杰.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授之以“渔”.考试周刊,2012(58).

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1.引言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规律,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素质。其与文字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性,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相对文字教学而言,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快速进入物理学习中,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对今后科学知识研究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获得较明显的发展,应该全方位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将传统实验教学“填鸭式”的状态合理改变,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从而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达到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下面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展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2.探究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结构分为多个层次,物理实验内容结构复杂且逻辑强,对于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支撑物理学习。为此,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合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提出问题、实验操作设计、实验结果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方式对物理知识框架进行全面探究,由此掌握物理知识。以下将以瓶口吞鸡蛋作为实验案例,贯穿文章内容。

2.1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在物理实验操作课堂教学中应该对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作简单描述,使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有效激发,然后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发表对物理现象的观点,提出相关问题,确保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得到全面激发,指引学生找到相关问题。通过目前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充当教学工具,创设问题情境,加快学生物理学习,把握知识原理。同时将问题纳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学讲解,例如是瓶口吞鸡蛋是利用那些物理实现完成的,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物理现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

2.2实验设计

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完成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验设计时应该让学生建立在已有知识理解上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单独完成实验的设计。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个人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设计完成后再让学生组织或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操作过程中,若实验操作过程出现问题,则可利用信息网络等多个渠道搜集分析资料,从而在实验中及时找到相关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完善,确保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得以优化,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提出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物理实验方法。

2.3观察结果

学生在做完相应的教学实验后,将学生个人设计的实验方案作为讨论对象,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还以瓶口吞鸡蛋为例,实验的结果是鸡蛋顺利进入瓶中还是未进入,课本上都没有详细的回答。因此,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查询得出结论,同时教师提供的具有价值的建议,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探索。各项是实验结果,可以充分利用Excel、Word等工具进行记录,这类办公软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传统教学课堂中无法实现的结果,方便结果记录,节省记录时间。

2.4讨论分析

学生完成设计实验结果登记后,下一步任务是多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研讨。根据个人的观点不同往往得出的实验原理结论不大一致,以瓶口吞鸡蛋为例,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随之进入瓶内。鸡蛋进入瓶内的原因部分学生的结论是:点燃酒精灯后,空气体积变大,向外溢出,将鸡蛋放上去后空气冷却,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气压,将鸡蛋压进去。少许学生可能认为单纯是因为鸡蛋剥皮后外表层变得光滑的原因才会下坠进入瓶内。根据结论的争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同时以PPT的形式并借助文字、图形等动画工具证明实验原理的准确性,让学生直观审视实验原理过程,最终巩固实验为基础的论证。

2.5归纳总结

实验教学进行到最后一步归纳总结,在历经实验操作、设计、讨论、分析之后,学生对物理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物理实验获得的感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并归纳总结物理学所在原理。由此,将物理知识贯通现实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料分析,丰富教学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教学中带来的便利,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应该通过全面的、有效的对策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物理教学中优先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各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一、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捕捉物理现象中的问题,将这些物理现象与自身的生活实际体验相联系,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探究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实验,激发物理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引发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兴趣,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强化,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

例如:在探究“物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时,要展示固态的冰融化为液态的水,而其天平显示的质量平衡的实验现象,教师就可以截取事先录制的多媒体录像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一变化过程比较缓慢,如果采用现场呈现的方式,则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丧失探究兴趣。

2.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物理学习兴趣

将初中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常见场景中,就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物理杠杆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运用羊角锤、老虎钳、螺丝刀,拔取图钉,学生在自己动手进行生活实践的操作中,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可以较快地拔出图钉?工具使用的过程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在学生感到疑惑的同时,则可以引入物理杠杆教学内容。

3.自制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于趣味性强的实验易受吸引,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自制弹簧车实验进行演示。如右图所示:

在这个弹簧车演示自制实验中,烧断弹簧中间的细线,则显示出弹簧在推动小木块时,车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揭示出物理知识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二、利用物理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内心需求

1.运用设计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求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性的实验现象,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求。例如:在初中物理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内容时,可以设计对比实验:实验一,将鸡蛋沉入清水,加盐直至鸡蛋浮到水面之上;实验二,将弹簧秤挂住石块,并沉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记数。在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可以引发思考,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下沉,而加入盐后会上浮?为什么弹簧秤的记数会减小?鸡蛋和石头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如何?等。

2.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

教师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探究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易拉罐材料,将其加热,并移开酒精灯,再用橡皮泥材料封堵罐口,可以感受到压强的存在。同时,将这个简易实验转换为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将水灌入大试管之中,再将小试管置入大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可以明显地发现:在将两个试管的口倒置时,小试管不会下掉,而是会缓慢地向上移动。

三、采用不同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变革直观性、可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仪器,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在一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由于其可见度、直观性较差,因而,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变革。例如:在演示实验“弹簧的弹性限度之内其伸长量与承受的拉力成正比”中,弹簧刻度的尺寸有限,可见度不高,因而,可以对其进行变化,采用大面积的白纸,并用粗刻度线替代刻度尺,从而提升其可见度,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2.改进已有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对于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演示,通常采用水杯倒置而纸张不掉落的方式,这种实验方式会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纸张被水粘住了,不能达到较直观的实验效果。如右图所示:可以对演示实验进行变换,将水杯更换成漏斗,在漏斗的末端套上橡胶管,并且用夹子夹住,将演示实验变换为:纸张不掉落之后,松开夹子,纸张和水均呈下落状态。这样,就可以证实纸张并没有因水而吸附,而是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不掉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开展分组实验中的合作探究,提升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初中科学;力学部分;有效教学方法

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物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地尊重,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都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并且在教师的教学中充分地参与进来,从而全面地提升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 对课题进行灵活导入,实施诱导启发策略

课题引入是讲授新课的第一个阶段,通过灵活的导入方式除了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更好地铺垫新课程知识。

首先,问题引入法:教师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可以以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为根据将相应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中让学生展开思考,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初中科学中《压强》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在雪地中行走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雪中,而在雪地上的很宽的滑板则能够自由的滑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圆珠笔的两端分别采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然后让给学生回答两个手指具有怎样的不同的感受?通过上述的两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对生活中关于压强的现象具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1]。

其次,故事启发法:比如在对初中科学中《水的浮力》这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在洗澡的时候阿基米德思考出的检测王冠是不是纯金的方法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关于浮力的内容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地对浮力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在知识中呈现这个故事中体现的原理。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就会了解阿基米德是如何想到这一方法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多媒体诱导法:比如在对初中科学中《力的存在》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采用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生活中与力学有关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思考,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导入课堂中要学习的各种知识。

2 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教学实验设计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除了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考虑之外,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特点予以关注,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实验设计,从而取得良好的力学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力学演示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演示实验在初中力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力学属于一种抽象的存在,因此只有利用实验的方式才能够将力学的实际作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好的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对力学知识产生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认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到关于力学的知识,因此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对水的浮力这一课程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事先准备好这样一个实验,在水中丢入一块橡皮泥,让学生思考如何才可以使橡皮泥在水上浮起来。这时候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在木板上放着橡皮泥,然后再放置到水面上,还有一些学生会将橡皮泥制作成小船的样子。通过这种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运用浮力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培养[2]。

其次,对各种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合理利用:在表现各种客观事物的时候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其能够将物理力学的抽象的特点转化成具体的画面,实现化微观为宏观,化模糊为清晰,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力学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揭示,而且还可以通过媒体的方式将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3]。比如教师在对压强进行讲授的时候需要采用托里拆利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是该实验方式中需要应用有毒的水银,因此在课堂中演示这个实验显得非常不合适,这时候教师就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3 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充分运用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够将力学的知识体现出来,同时物理中的力学知识还将其他领域中的很多的知识融入了进来,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基于此,在具体的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融入生活中的很多素材,从而使学生对力学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比如教师在对重力运动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投掷粉笔的方式来做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比如在开展磁学教学的时候,由于磁力本身属于一种抽象的摸不到、看不见的物质,因此初中生在电磁场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感到非常困难,这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对磁学知识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指南针这样一个道具,使学生通过指南针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地球这个大磁场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随后教师再与磁铁等小磁场相结合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从而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在初中科学中力学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力学教学。在具体的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并且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有效地优化力学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认真的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赵锦华.初中物理导课艺术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5(A3).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故障

高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是我们学生面临人生第一重大转折的时期,也是培养独立学习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物理尤其对于理科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物理学的发展中物理学实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尤其在力学的学习中,实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在力学试验中也会存在一些故障,本文就引发物理力学实验的故障进行如下分析。

1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设计不足引发的故障

在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而方案的设计需要学生依据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所需要的步骤、仪器等进行。但在实际的设计中,学生们总会由于多种原因而使得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从而引起各种故障。以下就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

1.1实验装置的设计不足引发的故障

在进行实验时,根据所做实验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装置,而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装置和设备,如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时,它存在的常见故障:根据实验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图像的绘制,绘制完成后是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而出现这样的故障就是因为实验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理论上小车所受的拉力以F=mg计算(m为砝码质量),但在实验中小车的实际所受拉力以F=M/(M+m)mg(M为小车质量)计算,产生的相对误差为|F-F/F|=m/M[1]。实验要求M要大于m,但是在本次实验设计中对于M和m补鞥能够很好的控制,因此会出现实验故障。

1.2实验方法的设计不足引发的故障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需要对实验进行设计,但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设计者考虑不够充分,导致试验中出现故障。如在进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中,当重物质量逐渐增大后在实验中也会与小车的质量存在差异。即使将实验装置改进也只能减小误差,实验后的数据与理论数据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而且其中对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放置的关系以及重力的关系,若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和调节,则就会导致其打点不准确,不能够很好的得出实验的准确结果。

2仪器本身导致的实验故障

仪器是进行实验的基础,是实验的依托,对于一个实验来说,良好的,合适的实验仪器能够保证一半的实验的成功,其中仪器的大小、形状、功能、物理性质等均是影响实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实验前要选择好仪器。

2.1仪器几何性质的不足导致的故障

力是相互的,当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变形,只是变形的程度不一样,当实验中的变形程度较为明显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但一些极较为细小的变化有时需要借助其他物质的改变进行观察,如对于“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变形”试验来说,通过对玻璃瓶进行挤压,观察玻璃瓶中液面的上升或下降现象来反映实验中需要了解的参数的变化,而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较细的玻璃管时,玻璃管受到挤压则液面上升越明显,当倒入较粗的玻璃瓶中进行挤压时,则液面的变化则不明显。因此实验的仪器选择也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2.2仪器物理属性的缺乏导致的故障

在物理实验中,仪器是必不可少的,但仪器的物理属性也是比较重要的,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常会引发多种故障,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大多会选择利用数字计时器来测定重力加速度,但是它存在的缺点是当电流切断后,电磁铁的磁性消失需要一段时间,导致下落时间与实际值相比较大,形成误差。为实验中消除上述误差,可以在实验时测定小球通过两光电门之间距离所用的时间,来避免测定小球开始下落的时刻[3]。

3仪器组装导致的实验故障

组装仪器对于实验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若学生对实验理解不足,则可能导致实验仪器在组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实验的结果。仪器组装的顺序引起实验故障:在对仪器的组装过程中仪器的组装顺序对仪器的使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对于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若根据纸带上的打点间距来计算,则可能由于仪器装反而出现故障。但在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纸带上没有点的情况,将复写纸更换后,仍然出现同样的现象。检查后的发现是由于纸带压在了复写纸的上面。就会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但在试验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此在对仪器进行安装时要注意其顺序。

4结语

在物理力学试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的仪器、实验的设计、实验仪器的安装等均影响着实验的结果,因此在试验中学生要注意实验所用的仪器以及操作方法,同时要充分了解所做的实验,减少实验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焱,李春密.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常见故障浅析[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07:43-45.

[2]徐煜凯.常见故障在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的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10:69.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渐渐被提高到特别重要的程度。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分量比以往加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胜任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如何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如何突破传统实验课堂的旧模式,走出新道路,是当前物理学科教研组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之策做简要论述,力求对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物理实验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同样受到重视,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有所不同。(1)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多半为教师是实验课程的主要操作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观察记录和总结,亲自动手的机会比较少。(2)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比重比起新课标要小很多。(3)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没有新课标的要求高。因此,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课程的量和课程的质三个方面做出的全新改革,使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长期处于过渡困难期,如何按照新课标要求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课,如何加快对新课标要求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适应,是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

2.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

这一问题其实还是因为处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模式下导致的,因为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课程的重点都放在了对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课程进度安排错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有些教学现象的出现证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已经进行了整个学期进度的三分之二,但是实验课程只占用了两个课时,刚刚进展到第二个单元的学习,在整本教材的理论知识结束后,教师才开始突击实验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更可能因为对之前知识的遗忘造成学生的混淆和困惑。

3.实验课程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这是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即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环节,没有意识到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感知物理、接受物理、热爱物理的巨大促进作用,而是认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考试时提高分数就可以了。在这种应试思想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践性、探索性特征,而是流于形式,成为纸上谈兵。比如,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都罗列在实验室的黑板上,让每一节课来做实验的学生参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最后以实验结果与黑板上的结果吻合为实现教学目的。该教师还将实验步骤中的重要考点用红色粉笔突出来,意在让学生背诵并在考试时写出正确答案,这种“做练习式实验课”“考卷模式实验课”对于实现物理实验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实现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方法探求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初中生,学生是实验课堂的主人,是实验课堂的主要操作者,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启发探索,综合指导。为了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区别,突出新课标物理课堂的探索性精神,教师应该以“自己动手、自主实践”的方式调解课堂气氛,使学生走进探究式学习氛围。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不必完全遵照课本,完全可以即兴发挥,以各种新奇的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实验课的主题,或让学生自己创制自己的实验主题,注意千万不要在学生试验失败之后批评打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2.积极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为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很多契机。教师可以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课堂需要和具体环境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演示法、情景法、模拟法等方式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课堂的距离。

3.改变传统理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实现水平最终还要归因于教师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自身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新课堂驾驭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环节将成为未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时刻做好准备,提高实验教学教育能力,创新实验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推进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发展。

作者:王军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黄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