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音乐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音乐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最基础和最简单的乐理知识,了解一定的音乐常识,了解和认识各种中外的乐器。音乐教育注重的是音乐对学生的审美的培养,陶冶情操,开创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中的情感同时具有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集德育、美育、智育、美育功能为一体的特殊教育,所采取的方式不像其它的学科那样仅仅靠讲授就可以完成的,音乐教育的手段还有演示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和情景法等,其中欣赏法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是音乐教育中不可脱离的一个环节。
三、古典音乐鉴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途径之一,是学生主动自发的来吸收而并非灌输式的教育。因此如何将学生引入对音乐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而欣赏音乐则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古典音乐鉴赏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会对所欣赏到的音乐产生兴趣,而乐于主动的想去了解相关的一些音乐知识,这样避免了生硬的灌输式的方式,也消除了学生对于像其它学科一样的抵触心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音乐教育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二)在教授音乐知识常识中加强乐器的认识
音乐是靠听觉来实现的,因此音乐的教育如果缺少了“听”的环节便会苍白无力,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在的音乐教育中,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单单来学乐理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且音的长短高低并不是简单通过语言可以讲述清楚的,让学生通过简单悦耳的旋律来了解区分音的高低和不同音值的区别。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如果仅仅通过图像和语言表达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欣赏不同乐器的独奏作品,学生会通过乐曲了解乐器的音色,结合乐器的外貌和乐器的音色可以轻易的让学生记住各种乐器。在通过欣赏乐队的演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器乐合作下的音响效果。
学生除了一些音乐知识,还要了解一些音乐常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作曲家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对不同的国家、年代、作曲家的作品的欣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的音乐的区别,还可以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历史人文环境下作曲家的不同的情感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文化氛围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而学生在结合着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再去了解作曲家和音乐家时,就不会让学生形单影只的只知道一个人名而已了,学生会自然的联系起作曲家所在的国家所处的时期,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记住这些音乐常识。除了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不同外,我们本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学生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如何进行古典音乐鉴赏
(一)在音乐知识教授中如何进行古典音乐鉴赏
在讲授新的课程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在学习新的歌曲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要学习的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之后再学习歌曲。
带领学生欣赏中外名曲和欣赏中国作品时,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作品风格有很多的异同。在带领学生欣赏的同时要讲解,为何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不同,如处在山区和平原的歌曲的区别。带领学生欣赏外国作品的时候,要对不同的和声色彩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小接受音乐的色彩性描绘。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
(二)要以欣赏为目的去鉴赏古典音乐
要选择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以内的音乐作品,营造与欣赏的音乐相适应的环境,如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上与音乐相符合的图片。在欣赏音乐之前先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体会音乐所表达和描绘的情感和画面。在欣赏完音乐后也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对音乐的体会。
篇2
关键词:古典音乐 儿童教育 重要性
一 古典音乐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1. 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学生欣赏交响乐,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听下去,大脑会随着音乐的起伏进行想象。音乐能起到激发想象力的作用,换句话说音乐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就是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中西方很多伟人,很多大科学家、学者,都有欣赏古典音乐的习惯,原因说是音乐能帮助他们提高创造力,提高想象力。左右大脑各负其职:左脑负责:语言、词语、逻辑、数学、计算、分析、序列、符号。右脑负责:音乐、节拍、想象、联想、图形、色彩、创造、直觉。
2. 缓解学生大脑的疲劳。孩子学习是很累的,尤其中国学生的学习状态,大部分都是用左脑,右脑都在闲置,而且学习量又大,学习时间又长,作业量又多,孩子的大脑是非常疲劳的,想要缓解孩子的大脑疲劳,是能做到的,听音乐就是一个方式。古典音乐就能缓解学生大脑的疲劳,当大脑达到α波状态的时候,就进行良性物质的分泌,大脑一旦处在α波状态,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大脑内啡素,该物质是记忆因子,同时又是缓解痛苦和压力的物质,当大脑分泌脑啡素时,可以缓解痛苦情绪,因此孩子如果能经常听古典音乐,大脑就不断地分泌脑啡素,学生分泌脑啡素的量比成人要多很多倍,而且分泌速度更快,能从音乐中自得其乐,从而缓解压力。
3. 屏蔽学生大脑的杂念。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学校要承受学习的压力,承受人际关系的压力,承受老师对他施加的压力,也承受着家长施加的压力,还有整个社会给学生带来的诸多压力。孩子在学习时左脑就会被诸如此类的压力所干扰,使学生心情烦躁,学不下去。没有事时烦躁,有事时根本就不能学习。而古典音乐却能起到杂念屏蔽的作用。当古典音乐一响起,学生就会从左脑的那种烦躁的状态转向右脑了,右脑管音乐,意识从左脑引开,并发生变化,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 古典音乐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1. 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旋律、丰富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2. 古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
古典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三 培养学生爱好古典音乐的方法
1. 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其对古典音乐的认知程度,学生们喜不喜欢古典音乐、为什么不喜欢等各方面的情况,作出分析、归纳,作为开展研究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各种校内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的了解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再次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运用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及时记录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情感发展的变化历程。
2. 随古典音乐身体律动。听到音乐,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要掌握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在古典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特别是节奏。
四 古典音乐教育的几点意见
1.让孩子喜欢古典音乐不能急
古典音乐能开发智力,能使孩子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使孩子情绪稳定,让他屏蔽一些烦恼,让他进入学习状态。孩子必须有一个经常听古典音乐的过程,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听的时间长了之后,效果最好。有的孩子,一开始就起作用,有的孩子要慢一点儿,知道了古典音乐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就要慢慢做这件事。
2.家校联系,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听
在古典音乐教育中,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家长一定要听,一定要系统地听,反复地听,听懂。听懂了古典音乐,审美意识才能增强,才能和教师一起带动学生主动去听,去感受,从而发现音乐的魅力。
3.专业的教学设备
要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学校需要配置专业的音响系统,准备大量的古典音乐音响资料。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速度,对大脑的波的振动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脑波情况下,学生会有不同的智力在大脑里显现出来,如果学生总是听有限的几片音乐,就把脑波固定在某一波段上了,学生就比较僵化,学生也不愿听了,因此,要给学生多准备、多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典音乐。
五 结论
人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成长,极大影响儿童智力。风声、雨声等自然之声以及说声,辅之以音量适中的古典音乐,是最自然、最有效的培育方式。儿童时期是人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古典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谢嘉辛,《德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篇3
多年来,我国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一直在普及古典音乐知识、提高全民音乐欣赏水平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来,由于收听率日渐不敌流行音乐节目,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有些音乐电台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时间被大幅压缩,而播出的时间段也越来越偏。整段的黄金时间被流行音乐节目占据。是什么原因导致广播古典音乐节目收听率下降呢?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听听音乐,只是为了放松心情。然而,有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忽略了这部分听众的收听心理,同时也忽略了古典音乐轻松多彩的一面,在节目中一味展示其高雅性和节目的教育意义,使得人们一听到“古典音乐”就会自然联想到“神圣、严肃、专业”,这几个字眼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听众望而却步。于是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选择了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作为调剂。
诚然,古典音乐是一种精致的文化,其典雅的气质、磅礴的气势、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其他众多音乐种类无法企及的。它本身所具备的高雅性和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当古典音乐遇到广播这一现代传媒手段,它的原有属性借助广播节目的传播特性(广泛性、便捷性、优质性、专业性、互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中尤以娱乐、美育、审美这三大功能最为明显。
这里先了解一下历来受广播古典音乐节目重视的美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美育功能:“移风易俗,莫尚于乐”(出自《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当前,物质文明建设高速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健康的、高格调的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们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可以培养人们纯洁而善良的道德情操。从这一点来看,广播古典音乐节目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审美功能: 对于已经具备较高音乐修养的听众来说,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不仅为他们提供音乐,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其他古典音乐爱好者交流感受和观点的平台。通过美育,这部分听众从最初的审美享受,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提高审美鉴赏力。他们可以听主持人对音乐的介绍,也可以和主持人以及其他听众互换意见、分享心得,从音乐中感悟人生、体会人性中的真善美。
二、广播古典音乐节目的娱乐功能
首先需要明确:这里的“娱乐”指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的满足感。许多人听古典音乐的最初目的,就是因为古典音乐严谨的音乐形式和清晰的音乐语言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让人们感到身心愉悦。而广播这一仅仅“诉诸听觉”的媒体与古典音乐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听觉神经,给听众带来松弛的审美享受。
三大功能中,娱乐功能给听众带来审美享受,在此基础上,通过美育功能引导听众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即提高审美鉴赏力),从而真正实现审美功能。
如上图所示,审美享受―审美鉴赏力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美育功能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在宣传普及高雅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古典音乐节目基础功能的娱乐功能同样不容忽视。
三、广播古典音乐节目的主持艺术
曾经有位嘉宾在做客北京音乐台的“古典也流行”节目时这样说过:“聆听古典音乐的第一步,是感受,而非知识。”
这个观点和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的确,当人们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时,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自己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音乐。”①事实上,有些懂点儿乐理的人“虽然有很高的技术判断力,但同时却失去了欣赏音乐时常有的乐趣。”②而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审美享受。
所以,主持人首先要让那些刚开始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听众了解:专业知识并不是欣赏古典音乐的必备前提,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悦才选择了古典音乐。
作为广播古典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听众从中获得更多的美的感受。
⒈缩短与听众的距离感
对于许多中国听众来说,大部分古典音乐与我们之间存在着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法被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拉近古典音乐和听众的心理距离来改变现状。北京音乐台的“古典也流行”一直在强调“让古典融入现代,让音乐融入生活”,我个人更喜欢后半句话“让音乐融入生活”。 因此让古典音乐走下神坛、融入大众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人听到“古典”就觉得难以沟通。首先,这里要明确一点:“在19世纪以前的音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古典与流行的区别……很多在今天的人们看起来是正宗古典的音乐,当时恰恰是非常流行的。”③
其次,过去我们习惯于“神化”音乐家。事实上,即便是再有天赋的音乐家,其成就也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来源于生活的灵感。还有的音乐家被描绘成拥有“教科书”般的面孔,总让人们联想到严肃、正统、不苟言笑,使人难以接近,从而也就对他的音乐作品产生偏见。
这些,都需要主持人从更为人性化的角度介绍音乐家,让听众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环境,进而从音乐里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这样拉近了听众与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他们带着更为轻松的心情欣赏乐曲。
⒉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广播没有电视那些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但是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调动听众的其他感官来弥补仅仅诉诸听觉的旋律的抽象感。
这方面做得较具代表性的是香港爱乐电台。几年前,他们就摒弃了单纯通过阐述音乐史来推广古典音乐的方式,根据具有音乐理论基础的“颜色论”观念,将不同的音乐描绘以不同的颜色,让听众通过“画面”更加了解和接近古典音乐,这个绝妙的构思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无限激发人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一年后,听众增至100万人。④
⒊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作为时间艺术,音乐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想象在音乐欣赏中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想象必须参照音乐本身的特点,不能天马行空。在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必须能够准确地抓住每首乐曲的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以北京音乐台的“古典也流行”为例:在某期节目中,主持人以“冬日即景――雪花”为主题,播放了一系列世界名曲,和听众一起回忆印象最深的冬日雪景。在播送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时,主持人由音乐中体现出的典型的俄罗斯式的忧郁联想到了俄罗斯漫长的严冬;《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充满了淡淡哀伤的回忆感”,让人想起“记忆中最美最柔静的白雪皑皑的世界”;《芦笛舞曲》中钢片琴所演奏出的跳跃的音符“仿佛片片雪花在空中上下翻飞舞动”;舒曼的《梦幻曲》中“那恬静的和声、优美的旋律则给人以雪后平静的心情”。
这几首乐曲分别出自不同音乐家之手、且主题各不相同。但是主持人在确定范围“冬日・雪”后,根据每首曲子中旋律或乐器音响的特点,找出了相通之处进行想象。几首曲子听罢,发觉仿佛真的看到了漫天翻飞的雪花,感受到了冬日雪后的宁静。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广播古典音乐节目还停留在枯燥单调的读稿阶段,容易让听众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提高听众对古典音乐节目的兴趣,调动听众的想象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⒋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许多古典音乐不像流行歌曲那样用浅显直白的歌词告诉人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些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作品,完全依靠旋律、节奏的变化表情达意。对于部分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听众来说,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就成为了关键。
在广播古典音乐节目中,音乐是主体,语言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运用得好,就会有利于加强节目整体感,并且会成为音乐美感的延伸,同时又不会起到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
前文提到过,对于初期接触古典音乐的听众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其从古典音乐中获得愉悦感从而产生兴趣。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语言要尽量通俗、较少使用专业词汇。
其次,注重语言和音乐的比例。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初期阶段,音乐是绝对的主角,目的是为了让听众尽可能完整地感受乐曲所带来的心情。主持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几句必要的提示或介绍即可。
再有,主持人要能够在依据具体乐曲和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使语言灵活多变。语言的形象感强、生动风趣,会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也更容易调动起听众的想象力。并且,讲述感、交流感强的语言也比单一的读稿介绍更容易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即便是再严肃的音乐家也会写一些雅俗共赏的作品或进行一些愉悦大众的表演。像写下庄严神圣的《B小调弥撒》的巴赫,就写过音乐喜剧《咖啡康塔塔》,描写了一个守旧的父亲阻挠时尚的女儿喝咖啡的故事。这部作品在咖啡馆里演出的时候,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身兼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的帕格尼尼巡演的时候,在表演完规定的曲目后,总是加演一些用小提琴模仿动物声音的片段。观众每每最喜爱的就是这类模仿,甚至起立叫好、喝彩。⑤巴赫和帕格尼尼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典音乐对于最广大的听众而言,更主要的是娱乐功能。反过来看,古典音乐只有不舍弃这最基本的审美享受,才会拥有更多的听众。
那么作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大众普及宣传古典音乐的广播节目,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争取更多的听众收听节目,才会为更高层面的审美功能的实现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②亚历山大・沃:《古典音乐――一种新的聆听方法》[M],朱秋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P12
③ 阿拉・古兹利米安:《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巴伦博依姆、萨义德谈话录》[M],杨翼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P2
④沈洁:《如何主持古典音乐鉴赏节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6期:P65
篇4
【关键词】古典音乐 幼儿音乐教学 方法
一、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天军. 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系[J] .音乐时空音乐教育教学,2011.12.
篇5
21世纪以来音乐以一种多元化的形式不断发展,各种音乐形态也层出不穷,中国的音乐也进入了一种新的发展时代。
以来,各种在中国掀起了一阵狂潮,随之也推动着中国音乐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闭关锁国的中国国门被冲破,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受到许多西洋音乐的影响,音乐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西化,直到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动漫音乐、电影音乐等等。音乐的创作思路和方式同样也从原来的偏向古典和传统走向新的创作方式,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爱好和口味。流行音乐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当时间买入21世纪,音乐更是有了出乎意料的发展。
提及音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悦耳”一词。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上的感受,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交流和熏陶。不管是优美典雅的古典音乐,节奏轻快的流行音乐,或者是简单明快的传统乡村音乐,都能带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年轻一代的人都很喜欢流行音乐,对于古典的或者有些传统音乐并不是很了解,平时接触的机会也并不是很多,除了像我们这些专业学习古典或者传统音乐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但是真正有多少学生是喜爱或者热爱古典、传统音乐的,不见得有很多。
经典与流行交替着发展或许是这个时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趋势。经典是可以被一直传承下来的,但是流行一时的流行音乐是否能在历史的锤炼中变成经典,还是有待考究的。因此,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经典一定是有价值的?流行是否也有价值可言?或者经典与流行是否都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音乐价值?
二、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在当今音乐界所占比重
说到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在当今音乐界所占比重,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只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流行音乐比较多罢了,因此也有很多人认为流行音乐所占的比重要比那些所谓的经典、古典音乐所占比重要大一些,我想这应该就是当下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所占比重的一种表面现象与认识。
在我们周围可以接触到的经典音乐包括一些古典音乐,类似于莫扎特、贝多芬等西洋作曲家的一些钢琴、小提琴或者交响乐等音乐作品;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中国器乐作品;还有一部分音乐作品是那种在当时的时代很流行的音乐,之后被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所以喜爱后流传至今成为经典的一部分音乐作品。流行音乐则被很多年轻人所喜爱,流行在当下的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乐团,影视、动漫等音乐。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艺人以及流行音乐乐团,流行音乐也比较偏向于中学生和青年人。大部分流行音乐的重点或者说是主要对象,在中国是周杰伦、SHE、飞儿乐团等,美国和韩国大部分集中在艾薇儿、布兰妮、东方神起等。不过,这些流行音乐是否能成为经典,还要看今后这些音乐的发展趋势。
三、经典与流行音乐的一种结合
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复古的趋势,也就是音乐创作者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种不一样的作品。这种将古典与流行的结合正是当今流行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艺术发展中的创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古典,但是在古典乐的传承中,或许需要这种流行的因素帮助其发展。
现实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台湾流行音乐艺人周杰伦发行的专辑《惊叹号》中的一首《琴伤》就是运用了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一首《六月——船歌》作为音乐的元素发展,以古典音乐为背景衬托完成的一首作品。当然,台湾流行音乐艺人周杰伦在以往的专辑中也创作了许多以古典乐为基础的流行音乐,他将许多流行音乐的元素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音乐作品,可以说在他之前,很少有音乐人或者音乐创作者运用这种方式创作流行音乐,台湾流行音乐艺人周杰伦将这种古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的方式发扬至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在这种古典与流行结合的创作方式发展至今,我们也能发现许多其他音乐创作人和音乐人也开始逐渐接受并且运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音乐的创作,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
可以说台湾流行音乐艺人周杰伦拯救了当时萎靡不振的流行音乐乐坛,他的这种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也打破了一种所谓的传统——那就是古典只能是古典,流行只能是流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创新思维发展了音乐,并且也使得音乐的形式变得多样,而不再单一的进行。由此看来,这种创新的形式是对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的,因此,某些创新的形式是对传统的突破,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走上一种新的道路发展音乐。
当我第一次听到周杰伦发行的最新专辑《惊叹号》中的《琴伤》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吗!当然,这是对于我这种从小学习古典乐长大,并且一直研究古典音乐到现在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音乐的人来说的反应,与我同样学习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也都知道这是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但奇怪的是,我的朋友们中对这首《琴伤》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有一部分朋友很认可这种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他们认为这首《琴伤》很好听很有韵味;当然另一部分朋友却认为《琴伤》是对古典音乐的一种亵渎,全曲几乎将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全部摘抄复制运用,这是种对古典乐的不尊重。
四、音乐价值性探索
我们应当怎样去判断一种音乐形式价值的有效性?是否能说那些经典的都是有价值的,而那些流行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任何这种片面的思维都不能在对待音乐的态度中出现,我想如果运用哲学的方式去解读,当然是辩证的。例如在上一段提到的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否认类似于这种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对现代艺术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辩证的去看待这一看似普及的创新思维。是不是我们所学习的古典都可以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种形式?这种结合的形式会不会对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古典音乐造成一种误解?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种创新思维在一时之间推动和挽救了当时的流行乐坛,但是否这种形式就能够一直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并且可以一直走下去?
在我看来,判断一种音乐形式价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这种音乐是经典的还是流行的进行简单判断。我们要看这种音乐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某种理想,或者是某种向上的动力。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判断某种音乐是否有效,因为不同的音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效果。可能那些经典的音乐能够让人充满回忆和怀念的感觉,进入某种优雅的境界,而流行音乐那种节奏鲜明的节拍点能够适当的缓解疲劳,一些歌词也能促使我们奋发向前。
五、总结
对于音乐价值判断的有效性,或许我们不能在简单的以划分经典和流行中得到答案,我们同时也可以考虑将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每个人对待音乐的看法和对待音乐价值的看法都不一样,因此我们也不可以草率的判断某种音乐的有效或者对于某种音乐的批判。我们需要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某些创新的元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此,在艺术的发展中,更加离不开创新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承认这种创新思维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创新思维在艺术发展中的弊端。我们承认这种创新思维对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明白这对年轻人认识和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造成的某些错误认知。不能一味的承认这种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否认他的弊端。正确的,全面的,辩证的去看待这一问题是对我们前进和发展的最佳方式。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要更加能够辩证的去分析在音乐创作中的这种创新思维,才是对自己在音乐学习之路上进步的正确方向。
篇6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五千年之久,中国的古典音乐更是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
在学习的历程中,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古琴的优雅,笛声的响亮,箫声的深沉,弦乐器的铮铮之音,都让笔者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在此笔者想说的是神州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神州独特的音乐情势堪称经典。比如《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又如《流水》全曲,音乐的旋律由静到动,由缓到疾,南婉转到跌宕,由点滴到浩荡,无不达到一种和潴的完美境界。音乐的力度和节奏,与所表达的流水的徐疾,大小非常协调,其音乐的曲调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也达到了高度的和凿。在音乐的力度和节奏中作者尽情地描绘着大自然的美景,尽情地抒发着享受流水的情怀,大自然的美景与真情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在欣赏这首作品时,你不但可以感受到演奏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把自然界的流水塑造成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而且可以在感受流水形象的曲调中进入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更可以感受到人的意识与宇宙的意识和谐交融。
另外,“满江红”“春江花月夜”“十面匿伏”等,都是中国的古典名曲,单单听了这些名儿就已经神为之夺,可见神州韵味之美,因而可知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邃;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儿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身陷十面匿伏,耳听八方受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
二、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奴隶社会中,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有统治地位;其特点是以歌唱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形式;11世纪世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发展起来;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逐渐取得重要地位;经历16、17世纪,器乐的发展为18世纪的古典音乐打下基础。这个时代的音乐舒缓轻松、优美动听、激情澎湃,更是在肖邦、贝多芬等这些艺术家的身上体现出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以及为实现目标不停奋斗的高尚品格。
肖邦的音乐具备稠密的波兰平易近族风格他对平易近族平易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峻,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他既提高了平易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光鲜的平易近族平易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方面获得的经验以及成果有深刻的了解以及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航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备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密谨慎完整的艺术情势。可是肖邦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勇于斗胆冲破传统,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形成为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罗巴洲音乐的历史成长做出了贡献。
贝多芬是德国杰出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追求正义和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压迫的思想。他用音乐号召人们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献给爱丽丝》是他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作于1810年4月27日,传说为他的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而作。作品结构严谨,感情非常真挚和温柔亲切,是一首动人的音乐小品。乐曲采用a小调,曲式为回旋曲式,主题旋律非常明快清新,表现出童稚和天真的情趣。这首乐曲似乎有种对话的意味,听起来使人感到清新而温柔,流畅而开朗。如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全聋后的所作音乐,已经是妙谈,何况所作的又是世间最巨大的杰品!这是其心灵的产物,富有激情和力量、骄傲,还体现出了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只有能超越人的生活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才能体会并创作出这首经典名曲。
古典音乐之所以未被历史的洪流淘去,保留至今,必有其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所在。而解读音乐之高雅,笔者认为,不仅仅在音符、旋律、节奏中,更多的是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的精神力量、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时代的缩影。流行音乐的浮躁或许能让人精神上有一种宣泄和释放,而古典音乐,在笔者看来,可以抚平一些狂躁带来心灵的安慰,或是有一种激昂的振奋与鼓励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古典;情操;心理误区
音乐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音乐,我们的生活的会变成什么样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淀之后,作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光芒和辉煌,更是对欣赏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作为大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娱乐形式,聆听随身携带的MP3、手机、电脑…… 下载与播放的音乐,大学活动中,联谊会,演唱会、小型的、大型文艺演出……都包含着音乐演绎形式。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也是非常高涨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针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在和大学生们谈及音乐作品的话题时,学生们几乎都对时尚、动感、充满现代活力与气息的流行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多样的感想。而一旦提到到古典的、传统的音乐作品欣赏时,反应则截然不同。一部份人表现出疑问的,茫然的表情,继而回答的是:“太深奥,听不懂”;另一部份的人则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是苦笑的、无奈的表情,回答得也非常的犀利:听不懂,我不喜欢,与此同时同时,又有着另一部分以“不懂音乐”为理由的人,放弃了自身通过聆听古典音乐感受生活的耳朵,走进了一个“不懂”的误区,便顺理成章地不愿聆听“古典”之美了。个人认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情趣,其中存在着以下误区,现分析如下。
误区一,有人说,我不懂“古典”,因为“太深奥,不喜欢”。
人们有时把经典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音乐,以同所谓的“流行”音乐或“娱乐性”音乐相区别。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 “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然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除了失聪,有谁缺乏从语言音调中分辨情感的能力呢?更何况聆听到的是有着丰富音律变化的古典音乐作品。
音乐究竟表达什么,幸存一种错误的注解,说音乐像绘画一样去反映客观的事物。其实,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某些客观的景物,但音乐首先是和你的内心产生共鸣,而不是什么客观事物。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包含了艺术和思想等在内的丰富内涵。。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因此,对于一个有情感的正常的人来说“不懂古典音乐”,因为它太“深奥”,其实是欣赏过程中缺乏对音乐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从而产生的一个“不懂”的欣赏误区。
误区二:有的人说,“我不识乐谱,所以无法深入感受古典音乐”。
这也是一种误解。音乐当然是一种可以使用乐谱的语言,但它首先属于听觉而不是属于视觉,因此它又不是一种非得使用乐谱的语言。据说雅尼就不识谱,但他仍然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即便乐谱在学习音乐中必需掌握的,就象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一样,一个婴儿也绝不会因为不识字而拒绝学习说话,他(她)聆听了一千次,终于学会了说“妈妈”,走进了那个语言世界。
当然,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会肯定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能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含义进行深入的体味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但也并不意味这,不懂这些就会成为音乐欣赏者感受与聆听过程中的欣赏障碍。霍夫曼曾说,“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因此,所谓的“因为不识谱无法感受古典音乐之美”的说法,也是一种欣赏的误解。
误区三:有人说,“我不会弹琴,所以不懂古典音乐”。这更是一种误解。弹琴固然对学习音乐有好处,但也并非绝对必需的。音乐大师伯辽兹就“不善于弹钢琴”,但他写出了最杰出的交响作品。他无不解嘲地说,“摆脱了对思想活动极为有害的手指专横……觉得有良好机会迫使自己安静自由地进行创作,是件另人高兴的事”。
篇8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音乐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首先,18世纪的欧洲处于激烈的社会政治变革中。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促使整个西方文明极大的进步,王权和神权面临危机,封建社会制度濒于破产的边缘。之前的欧洲音乐很大程度上属于上层社会,宫廷贵族和宗教仪式仍是音乐的主要消费群。自17世纪后期英国“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思想的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对精神文化需求大幅提升。艺术保护人制度逐渐衰落,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促进了艺术的普及。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参与,音乐生活空前活跃,各种类型的剧院和音乐厅兴起,各种乐谱出版和音乐社团的建立,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启蒙运动更加强调人的感官直觉和追求自然的天性和本能。思想的变化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18世纪的音乐更加通俗化、民众化。专业音乐家进一步从封建宫廷和教会束缚下走向市民阶层,音乐家摆脱了“仆役”的地位而成为自主创作的自由音乐家。“启蒙运动”中渴望社会平等、四海一家的人道主义理想深刻的影响了不少古典主义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的《魔笛》。
第三,印刷术的传播和普及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这对文艺复兴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思想解放下的音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8世纪,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提高了出版音乐书籍的效率。音乐作品的印刷出版大量增加,包括面向音乐业余爱好者的乐谱和杂志。在学术领域出现了第一本音乐史著作和第一本中世纪音乐论文集。富有开拓精神的出版商纷纷争先恐后地出版音乐期刊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第四,乐器制造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提琴类制造技术的提高,键盘类乐器向现代钢琴过渡。这不仅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音乐创作意识的变化,导致音乐理论观念的发展。18世纪后期,音乐真正成为了一项国际贸易。极大改进的生产技术使得诸如钢琴这类的乐器越来越便宜,逐渐走进了上中层阶级家庭。尤其在英国,随着城市和企业公司的增长扩大,人们对公众音乐会和举办此类音乐会的场所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1725年,巴黎出现了最早的公众音乐会。城市中,专攻市民欣赏的音乐会繁荣起来,听音乐会成为普通百姓甚至是贵族的一种时髦风尚。在酒馆、集市中,音乐娱乐性质的业余歌唱、器乐独奏和重奏异常活跃。
另外,这一时期古典音乐的发展还与音乐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密不可分。18世纪70年代,德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福克尔举办了一系列公开演讲,这是旨在提高公众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最早尝试之一。观众也想更多地了解音乐家本人。这对音乐的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在思想解放的背景下,音乐家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将音乐的高雅、清新和民俗化发展壮大,人民也在欣赏音乐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同时,启蒙运动让音乐家从宫廷和宗教束缚中解放,成为自由音乐家。作曲家传记的流行也说明了作曲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他们越来越独立于贵族赞助人,而更加注重为他们消费的大众群体。
但是,18世纪后半期的音乐仍然是针对宫廷和皇家贵族群体。某种宫廷音乐的种类和质量完全依赖于那些掌权赞助人的品味和能力。比如海顿,他的雇主是一位财大气粗的王室成员,可以支持他创作上乘的音乐作品。古典时期,维也纳作为音乐中心曾一度繁荣昌盛,那里聚集了众多贵族家庭,他们有实力也愿意拥有自己的私人乐队。同时,作为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是许多外国大使馆的大本营,各大使馆都使出浑身解数宣扬各自高雅时髦的音乐。年轻时期的贝多芬在维也纳成为贵族们炙手可热的音乐家,他们争夺贝多芬不仅是因为喜欢他的音乐,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鉴赏力。虽然古典音乐的发展受制于赞助,但是贵族的赞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促进了古典音乐的发展。
篇9
音乐可以陶冶情,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且有助于提高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0世纪,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穆塞尔在其音乐教育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是幼儿要对音乐具有敏感性,要能够将音乐浸透到全身,还有就是幼儿的注意力,必须认真去听,才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再有就是幼儿的智力,要求幼儿能理解、分析他所听到的东西。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笔者总结了关于新时期幼儿园古典音乐欣赏的相关问题,下面将从各方面一一进行陈述和分析。
1.探索适合幼儿的古典音乐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所以在选择音乐风格时要注意要乐观、开朗、活泼,符合幼儿天性的就是最合适的。这样的话,会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比如说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手音乐的熏陶,曾被誉为"音乐神童"。一生著有大量音乐作品。在他身上,无不体现古典艺术家的特点,莫扎特热爱生活、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的,他感情丰富,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感动,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他都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也正因为此,他创作出来的音乐感情真挚、阳光温暖,总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包含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莫扎特的作品大多轻快顽皮,让人温暖、轻松、愉悦……所以幼儿园的古典音乐教学中,如果选取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必将给幼儿带来身心的愉悦感,也能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培养其兴趣,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意义
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天真活泼的幼儿对大自然有美好的向往,他们会希望亲近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哼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同时也会在听到音乐的时候跟着节奏手舞足蹈。而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欣赏音乐是指通过音乐,对作品进行理解,启迪心灵。幼儿教师通过有效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听觉思维,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形成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最终将激发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3.幼儿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
3.1 由于幼儿园教师还没有达到专业化,所以许多教师可能都是半路改行走入幼儿园的,缺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锻炼,就会导致其自身素质不高,对音乐欣赏缺乏主动性,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工作,特别是郊区或者乡下的幼儿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如果老师认为自己的音乐素质低,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刻意避开这方面的内容。而又的老师虽然具备一定得音乐素养,但由于态度不够积极,最终页会导致他们所选的曲目不够积极,也就会影响孩子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欣赏能力的提高。
4.幼儿园音乐欣赏的实施方法及全过程的指导
4.1 对话法:是指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幼儿和音乐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他们三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让幼儿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才能在对话中得到挖掘和成长。同时,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双方关系的平等性和教师在幼儿与作品之间的纽带身份,而且,教师还应积极学习,善于学习,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音乐欣赏机会,来扩大孩子们的视野。
4.2 古典音乐欣赏是幼师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兴趣"是古典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起学生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也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所以无论是幼师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自己或者孩子的兴趣来选择教材。可以通过选择新奇的教材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4.3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身份或者角色去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中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活动的全过程当中,教师应成为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同时还应是孩子们的欣赏者,一定要走近儿童,进入儿童的世界,尽量不擅自干扰幼儿,更不能自认为经验丰富,以此来限制幼儿去"听"。教师要明确以下几点:引导幼儿轻松享受音乐;在幼儿听音乐的时候,教师适当引导是关键;对于关键片段,一定要让幼儿反复去听,重复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要引导孩子进行提问和表达内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
4.4 运用绘画的形式来解读和表现乐曲。众所周知,艺术是想通的,当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的时候,音乐的境界可以说是曼妙无比的,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绘画的方式赋予音乐以线条和色彩,达到乐有形,画有声,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古典音乐旋律和主题的理解。
篇10
那么,我们要给宝宝听什么样的音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古典音乐吧!
古典音乐的魅力
人们通常认为古典音乐比较难欣赏,更不用说给小宝宝听了。不过科学家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在婴幼儿时期经常听古典音乐的宝宝,其在智力反应速度方面,以及与人的交往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常听的宝宝。
虽然宝宝还无法理解古典音乐的深刻含义,但通过长时间的播放,音乐信息进入婴幼儿大脑皮层,形成音乐信息记忆,等到将来产生思维意识时就会显现出来,裨益无穷!
不是所有的古典音乐都适用于婴幼儿智力开发,在选择过程中,要有所取舍。
不宜选――节拍太快或太慢的音乐
节拍太快的古典音乐会让人有紧张、狂热或悲壮的感觉;节拍太慢则令人产生忧伤或悬疑感。这样的音乐不利于宝宝情绪的调节,甚至会有极端的反应。
宜选――节拍与生理节律吻合的音乐
每分钟六十拍左右的古典大师作品,是人间最丰富的声音、最优美和谐的旋律!这些音乐的节拍和节律跟我们人体的生理现象,如心跳、脑波、血液循环等相吻合。这样的音乐会起到情绪安抚作用,让大脑产生大量大脑吗啡,开发大脑潜能。
宝宝音乐课堂
对婴儿进行音乐训练,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各种不同的音乐对宝宝进行熏陶。
起床了
想要唤醒宝宝,可以选用较为轻快、活泼的音乐,播放时音量从小慢慢放大,待宝宝醒来后,音乐可继续一段时间再停止播放。
推荐曲目:《儿童进行曲》
这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活泼敏捷的特色。
吃奶了
给宝宝喂奶时,可辅之以悠扬的音乐,这样能安稳宝宝的情绪,促进宝宝的食欲,同时能够融洽亲子氛围。
推荐曲目:《G弦上的咏叹调》
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游戏中
和宝宝进行亲子游戏的过程中,配合活泼的音乐,会让整个游戏氛围更加轻松愉快,而且让宝宝在无意识中汲取音乐的精华。
推荐曲目:《小狗圆舞曲》
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中结束,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那种平滑流畅的指尖弹奏,让人感觉出无穷的趣味。
入睡了
引导宝宝入睡,可选用徐缓的《摇篮曲》,音量要逐渐放小,待宝宝入睡后,再徐徐关闭,让他在音乐的陪伴下,做个好梦。
推荐曲目:《莫扎特摇篮曲》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神童,他的音乐蕴藏着独特的智慧元素,也常常被作为胎教音乐的首选,不可错过!
1个小认知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可爱,父母会情不自禁地逗引宝宝,甚至会在喂奶时也要让宝宝发笑。由于此时宝宝的喉部声门打开。吸入的奶汁可能误入气管,轻者呛奶,重者可诱发吸入性肺炎,所以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千万不要逗宝宝笑。
1首儿歌
小小不倒翁,
我来推一推,
推来又推去,
就是不会倒。
1本书
《骨头哪里去了》立体发书
封面上那只立体小狗可爱极了!耳朵、身子、尾巴、还有嘴巴,都是由不同布料做的,捏捏嘴还会发出声音!骨头可以取下来放入每一页的不同场景中,一起和宝宝来玩找骨头的游戏吧!
1个本领
自动配合――在一段时间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宝宝慢慢了解了妈妈的动作习惯。慢慢地学着配合妈妈的动作。比如在换尿布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配合翘起两腿。抬高小屁屁。所以,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这种配合能力。让宝宝慢慢熟悉每个程序。不仅对身体锻炼有好处,同时也会促进感觉的灵敏度,融洽亲子感。
1个小测试
给宝宝睡软床好吗?
A不好。太软的床不利于滚动,对身体发育没有好处。
B好。可以让宝宝感觉更舒服。
答案:(A)
1个玩具
GUND多功能带摇铃蜜蜂
价格: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