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元素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普教育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普教育元素

篇1

一、以教材为依托,寻找切入点

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积极挖掘英语教材内容,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生活相关的契合点,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进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抓住英语知识的重点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通过教材的学习,并以此作为依托,能够为生活元素的融入寻找更好的切入点,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生活英语”内容。

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对习惯予以品评,而是通过教材中的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对习惯予以认识。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两种“习惯”展示出来。一副图片里面的学生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完成作业;另一幅图片中的学生则贪玩晚睡,赖床不肯锻炼,做事情拖拖拉拉,作业的完成也非常糟糕。通过对比,我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习惯”。因为图片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同学说道:“I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o correct.”有的同学说道:“Habit training runs through life.”之后,我还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们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于英语的学习产生积极性。

通过教材教学,教师应当更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通过让学生参与的方式作为切入口,一方面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为学生更好地生活起到启发作用。

二、以作业为桥梁,寻找拓展点

合理巧妙的作业设计可以说是知识学习的纽带,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点予以应用,不仅可以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温习、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寻找到更好的英语知识应用方法。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以作业做为桥梁,通过此“桥梁”的建设寻找到学生知识的拓展点,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广度。

在进行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教学过程中,便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关于生活的作业。我让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们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我让学生们走入到文具店之中了解文具的价格,让学生们走入到菜市场中了解蔬菜的价格,之后通过自己在市场的走访,以及相应的询价、市场情况了解,进行情景演绎。通过“生活询价”,学生们了解了市场行情走向,很多同学还自行查询了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对其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用词也非常精准,有的同学说道:“How much is the radish.”有的同学说道:“I think it could be cheaper.”正是因为“生活作业”的引导,学生们自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加上生活情景的展现,让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作业是学生对知识重温的重要方式,其一直都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在之后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让作业更“接地气”,将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内容融入到作业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以社会为舞台,寻找结合点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最终将要应用到社会环境之中,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穿插或者融入社会性的“活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了解社会。通过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开展及社会舞台的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社会感知更加深刻。

在进行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班级中的很多学生是城市长大,对于农村田野生活缺乏体验,便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主题为“Let's go to the Farm”的夏令营活动。我带领学生们走入到市郊的农场和田野之中,不仅在广阔的田野之中游玩,而且让学生认识田地之中的各种植物、蔬菜和水果。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尽情感知其中的快乐,感受阳光的温暖以及春风的清新。在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下,很快便认识并熟记了pear、apple、orange等等单词,并对其进行了应用,也轻松地认识到了生活物品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生活实践的活动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英语课堂的“活性”,很多学生自发地组织开展相应活动,参与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应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频繁。

篇2

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与《“十三五”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聚焦的重点工程。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科普展教是科技馆活动的核心基点,几乎所有的科技馆活动都围绕此开展。展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场馆功能的发挥,是否能吸引观众、得到启发并取得积极收获,这离不开展览设计。当今展览设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吸引观众眼球。

关键词:科技馆;工艺美术展览设计;运用

一、科技馆展览设计的特点和目的

科技馆的展览设计具有对现有科学发现成果展示及启发创造的特点,在展览设计时,就要求不仅是为了展览而简单设计,工艺美术的独特审美性将贯穿于整个展览中,从整体构架到具体细节,都将展项本身与美的创造相结合。

二、科技馆展览模式

科技馆的展览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类:固定展览模式、互动展览模式、情景展览模式及剧场展览模式。

三、科技馆展览设计的阶段

结合科技馆的展览模式,展览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概念设计、深化设计、施工设计及完善设计。

四、云南省科技馆“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实践

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展览投资1000多万元的云南省科技馆“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项目,是云南省单个科普项目投资最大的一次,也是我馆面对新馆建设一次锻炼的机会。

(一)展览主题

“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

(二)展览目标

通过这个项目把省科技馆作为全省重点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提高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我省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展区分布

“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共设计10个展区,100多件展品,分别为:

四大主题展区:“古代智者的探索之路”、“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宇航天地”、“信息及新能源技术”;六个配套展区:儿童天地、光影魅力、科学影视及表演、健康诊室、“梦工场”动手园地,军事高地。

(四)设计思路

以科学发展史为线,以重点项目和云南特色为点,来统筹考虑和规划设计;四大主题展区设计:

1、“古代智者的探索之路”,展示中外古代智者们的成就,展现古代人们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如:“仰望星空”、“算筹”、“倒灌”等展品的呈现。环境装饰设计上,我们考虑中国建筑元素的运用,如古代房屋建筑形式和古长城的体现,最终我们采用石膏板等材料,让古代皇宫的黄色墙面、棕红色窗格和长城城墙相结合的形式,作为第一大展区的装饰风格,展现我国古代建筑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2、“从实验室到工业化”,主要展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在欧洲出现了对人类社会起深远影响的发现,比如电的发明。在环境设计上,即考虑独特的时代特征,也考虑与第一展区的结合,我们把思路放在两个展区之间交接处的通道上,采用石膏板制作一个圆拱门,在一展区这边的造型是我国长城上圆拱门的设计,进入二展区,回头望时则进入欧洲哥特式建筑上的圆拱门,利用圆形拱门为突破点,巧妙的将中西建筑风格连接起来。第二展区内部的原方形柱子,采取包裹的形式后,呈现给观众的是罗马柱造型,展现古代欧洲建筑风格。

3、“宇航天地”,从“鸟人”的出现到莱克兄弟的飞机,从人类第一次涉足太空到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旨在让观众了解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过程,体验飞行原理,展现空间技术的运用;

4、现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的运用,如“计算机工作原理”、“GPS定位原理”的展示,节能地板、太阳能、风能的互友菔镜日逐渐进入我们生活并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高新技术;

三、四展区的环境装饰设计上,我们觉得可以考虑统一风格,信息技术传播速度已是很快,再无明显的国界区分,“世界大同”的理念促使我们不在明显划分三四展区环境装饰风格,主题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颜色以蓝色为主,必要的地方采用石膏板隔断或是半透玻璃封闭。

六个配套展区设计:

1、儿童天地:充分考虑儿童的审美观,即清新、夸张、卡通等元素,我们在环境装饰设计上,采取与展品搭配、颜色纯净鲜明、赋予卡通元素的原则,运用石膏板和背胶写真,对整个区域墙体进行装饰,画面线条大胆,明快,让儿童步入其境,犹如真正进入“儿童卡通王国”;

2、光影魅力:该区域展品以人的正常视觉经验,与特制的展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成相反的现象,有些“不可思议”;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该区域墙体保留原来样式,只在部分地方设计补充说明;

3、科学影视及表演:根据该区域功能,依然运用石膏板和背胶写真的方式,对整个区域墙面进行装饰,画面依然追求清新、卡通和夸张,满足播放内容和表演内容的氛围渲染;

4、健康诊室和“梦工厂”动手园地:区域位于两个相对且靠窗户的廊道内,因考虑都需要充足光线,两个展区都未进行大的装饰,只是对窗户间留下的墙面进行一些装饰画的张贴,如3D视觉画及与展示内容相关的宣传招贴画;

5、军事高地:“军事高地”及“宇航天地”展区里的“中国宇航历程”,为我馆工作人员自行动手布展的区域,脚手架搭建、墙体打孔、膨胀螺丝的安装,吊线连接,墙体装饰、展品摆放等,从材料购置到安装布置,均由我馆在编职工完成,以达到不会就学、现学现用、共同掌握布展技能的目的,为培养合格的科普展教人员而适时练兵。

篇3

关键词: 学习任务 科普教育 网络RPG游戏 设计

一、引言

笔者探讨利用网络RPG游戏进行科普教育,因此如何创设游戏情境展现知识学习的外部条件是研究的重点。根据科普的特点,笔者采用加涅的分类方法将科普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并针对每一种学习结果的学习情境在游戏里找到它的对应方式,将知识更好地融入游戏。其中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等练习,而在游戏活动中用到的身体运动通常比较少,所以在这里不做探讨。

二、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称“言语知识”,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存储的。在游戏中,言语信息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界面,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给出知识;也可以通过设计游戏世界的基本元素:角色、道具、场景进行展现;还可以将知识融合到游戏的剧情中。例如在游戏“鸟类摄影家”中,设计者设计了丛林探险,玩家可以观察到不同鸟类,这就将鸟类的知识融入游戏。游戏中言语信息的传授要注意以下几点:(1)游戏剧情要同科普内容相一致。一个好的剧情故事,不但要吸引玩家,还要使科普内容自然地融合进来。例如“粮食的力量”设计了在饥饿地区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故事背景,普及了粮食危机的知识;(2)游戏中表达知识的元素要真实,即角色、道具、场景等元素的设计要遵循它的原型。例如“鸟类摄影家”中鸟类的设计要真实;(3)要不断强化该知识。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强化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在游戏中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重现该知识,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三、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指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的能力。在RPG网络游戏设计中,我们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归为三类:辨别、概念和规则(高级规则是规则的复杂组合,在设计时我们将它和规则作为一类考虑)。辨别是对在一个或更多的物理维度上互不相同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在科普学习任务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刺激与反应接近,反映要紧跟着刺激;(2)强化对于辨别的重要性,对玩家做出及时的肯定与否定反馈,玩家才能及时知道自己的成绩。概念是一种性能,它使个体能识别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类刺激中的一员,在科普活动中传播的科学概念多是定义性概念。规则的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的变化的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在游戏中进行规则的传授,可以通过能够体现规则应用的游戏环境进行设计。加涅认为高级规则的学习一般是学生在问题情境里进行发现学习,他们创造体现高级规则的问题解决方法[1]。在游戏中主要通过对真实的先前没见过的问题情境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玩家创造了体现高级规则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了发现学习。

四、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控制过程”,是学生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部过程[2]。认知策略支配着学习者学习和思维中的行为,决定了学习和思维的效率,是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知策略学习结果的评价,在游戏里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如果将学习的质量作为考察标准的话,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例如,我们给玩家提供一段文章,试图考察玩家的阅读质量,可以想象这样一款游戏的吸引力如何。因此,笔者建议在游戏里只提供学习认知策略的机会,而不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或者在游戏之外通过老师的参与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例如“农场狂想曲”,它是一款模拟农场经营的网络RPG游戏,在游戏中创设真实的农场情境,玩家将遇到经营农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要自己设计策略以解决这些问题。

五、态度

态度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3]。在网络RPG游戏设计中,态度的学习一般通过直接法或榜样法进行。直接法是利用经典条件反应和操作条件反应原理进行态度教学的方法。通过条件作用,个体了解某些事实,掌握一些技能。游戏世界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不适于用直接法进行态度的培养,而主要采用榜样法,榜样法认为,建立或改变态度的一种非常重要和广返使用的方法是“榜样作用”[4]。有时候榜样不能被直接看到或他们的行为不能被直接观察到,这就涉及另一种形式的榜样作用――角色扮演[5]。一个人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如果所扮演的角色,与自己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很可能会改变自己原先的态度,形成新的态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选取有吸引力的榜样,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强化(奖励),是此类游戏设计的重点。

六、结语

如果学习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的场景、角色、界面设计等要素给出,学习获得的行为表现作为任务的谜题,那么玩家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见下图)。各类学习任务都可以通过游戏环境予以展现:如果是记忆、理解任务,便可以学习言语信息;如果是辨别不同的物体或符号的任务,便可以学习辨别技能;指出不同的概念实例,说明概念的习得;将规则应用于问题,说明已经习得规则;对人讲话有礼貌,说明礼貌态度的习得等。

图1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参考文献:

[1]Choi,J&Hannafin,M 1995. 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Roles,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3(2):53-69.

[2]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1990. Anchored instru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ituated cogni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6):1-10.

[3][美]卡尔・萨根,著.李大光,译.魔鬼出没的世界[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4]D.A.库伯,著.王灿明,朱水萍,译.体验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1、广州沙湾古镇。番禺区沙湾镇入选”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其中沙湾姜撞奶、泮塘马蹄糕等100种小吃入选”传统特色小吃”。沙湾古镇是一个古朴气息浓郁的古镇,可以在沙湾古镇体会岭南文化的缩影。

2、广州岭南印象园。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在广州岭南印象园可以看到岭南独具风格的建筑,可以吃到岭南的特色食品,可以了解到岭南文化的精髓。

3、广州曼古园。广州曼古园在增城周边。是一座泰国文化主题乐园。曼谷园有着浓浓的泰式风情和地道的泰国美食,有着金光灿灿的皇宫建筑和浓厚的佛教气息。

篇5

儿童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他们喜欢丰富的色彩,他们喜欢快乐的游戏,他们喜欢有趣的东西。于是,增加少儿电视节目的趣味性就是我们这些为孩子们做节目的编导们所追求的共同的目标。如何把正统的命题趣昧化?尤其是那些科普教育类的少儿节目,趣味化就尤为重要了!

说到少儿科普教育类电视节目应该是是指向儿童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以科学为内容的教育电视节目。它像其他科学教育电视节目一样,非常强调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对节目内容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不像电视剧等节目可以随意选择和修改节目内容。也就是说,儿童科学教育电视节目的内容必须正确、准确,必须符合科学事实,’不能有任何违背客观事实的内容和情节。但是这个要求却造成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科学教育电视节目为了保证科学性和真实性而显得过于沉闷呆板。趣昧性不强。缺乏对孩子们的持久吸引力。以至降低了教育教学效果。

很明显,呆板枯燥的讲解并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规律。其教育效果必定是大打折扣。而在我们长期的工作经验中发现,卡通形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深受儿童欢迎。在2004年,我们黑龙江电视台少儿节目《动漫卡丁车》中就启用了“卡卡”这个卡通形象,在后来的你最喜欢的主持人中,“卡卡”竟高票当选。而现在卡通在少儿电视节目中尤其是少儿教育电视节目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卡通片式的教育电视节目也不断涌现。可见。卡通人物的特点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发挥卡通人物在节日中作为主持人的角色作用,明显保持了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了少年儿童收看节目的效果。

但是,实践工作中发现卡通人物角色在设计之初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首先,要特别注重角色的性格设计,卡通人物应具有儿童的性格。尤其是编导在写稿的时候,在赋予卡通形象动作和语言的时候时刻要注意儿童化,只有更贴近孩子们才能更被孩子们接受。卡通人物角色的身份特征更要与节目表现的内容紧密联系,尽量设计成跟各类儿童相类似的身份,才能拉近与儿童的心理距离。其次,视觉造型设计必须要独具特色,卡通人物视觉形象需要从夸张手法、明亮色彩、“简约合宜”原理等方面来塑造。卡通人物角色也要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能跟节目所展示的环境相适应,以便卡通人物能反映地理位置或空间位置。就拿黑龙江电视台的卡卡龙来说吧,我们以龙的形象来塑造卡通人物。有地域的象征意义,在造型上有龙的特点但是更加卡通可爱,鲜明的黄色,各种元素都非常适合儿童的审美。很具有亲和力。而且在出现多个卡通人物的节目中,必须根据节目内容和要求设计卡通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除了卡卡以外还有一位卡通主持卡妮,我们在设计之初就把她定位为卡卡的妹妹,这样就使卡通人物之间有相互的关联,还根据节目的需要设计了很多他们的典型语言和有趣的小故事。进一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

除了卡通人物的引入以外,在制作少儿电视节目时,各段落之间也可以通过设计使用一些显眼的转场和特技,以起到分隔段落、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制作的科普教育类节目《冷冷热热》,在大段的主持人解说的时候,为了避免长时间说教影响孩子的收视兴趣,就把主持人的解说词分成段落,有的地方一句两句话就要变换景别,而且主持人尽量动静结合,及时这样的变换也会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 景点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wuhan botanical garden, my gard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ill make full use of water area, aquatic habitat diversity, the water landscape resources are rich's own advantage, will be the na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and all kinds of man-made water scene organically fuses in together, make with "water garden" f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landscape, form the east, west, three water landscape axis, the lotus exhibit in the east shor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axis with.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attraction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区域现状

目前,荷花展示区面积为5990平方米:其中已展示200余种荷花品种;9042平方米为物种繁育区,其中已繁育物种数量近50个;6670平方米为新增用地。

2、区域景观定位

融参观游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专类景观区。充分展示武汉植物园作为“生态水景植物园”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为湖泊治理、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方面提供示范作用。

3、景观设计理念

整体构想以拟自然湖泊、生态丛林为造景核心,以尊重现有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景观规划优化改造。

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自然人文环境,始终把自然、生态优先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提。做到美学、生态、特色、经济、实用兼顾,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与交融,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共存。即按恢复自然岸线、修复天然植被、优化群落分布格局进行设计,以便有利于保护地形地貌、为各种水生植物及生物繁衍栖息创造适宜的生境。设计尽量采用自然流线形态,并随地形和功能进行优化。力求做到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法则中和谐统一、自然均衡的原则。纵断面的形态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以利不同生境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与重建,体现物种的生态多样性,力争做到设计形式与内部结构间的和谐。同时,注重环境与功能间的结合,实现生态与美学和谐统一。

另外,依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造景功能,营造水景生态景观系统。依据湖岸生境特征,拟按水生植物生活型和生长季节差异配置群落构成。同时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植物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原则,合理营建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并以“水生植物群落”展现的形式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创造 “波明荇叶颤,风热萍花香”;“映日花海戏野鸭,浮翠丛里飞白鹭”; “水中森林、水底草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湿地生态景观意境,形成鹤起鸟鸣、飞禽自由憩栖的自然生态环境。最终构成集园林景观、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生态景观群落的集结示范地。

4、景点设计

拟以自然、原生、野趣的意境营造作为设计主旨,建设成以荷花、睡莲品种种植为主,其他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为辅的湿地生境景观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亲水、乐水、戏水、山水与我同在”的景观氛围。

合理结合利用各种景观元素,组织空间,创造优美的视觉景观及文化景观。充分借用水面光影效果造景。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面倒影作借景,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能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

4.1、水景广场

在荷花展示区的西部,地势处于较为平坦的区域,采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运用流畅的曲线划分荷花种植区、小型岛屿及道路系统分布,结合几何拼花造型的中心水景广场的整体构图手法,融自然、现代于一体。充分体现出了荷花这一景观主题。

4.2、杉林跌水组景

利用此区域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势高差,结合现有的池杉林,设计2级跌水掩映于丛林中,使整个区域水系有机地融为一体。跌水处看似随意散落的置石巧妙地与陆地区域的道路构成了完整的道路闭合系统。既体现出一种自然、野趣的生态景观意境,又充分满足了其功能需要。

4.3、三级错落式亲水平台

利用西南区域现有陆地与水体的高差,设置最低一级为亲水平台的木质3级错落式观景平台。

信步平台之上,远远的枫,柔柔的水、银色的月光和着湖风,带来清新与温柔,波光的语言是浪漫的,荷塘月色的故事是现实的,心动的感觉是惬意的。

4.4、科普走廊

西南区域现有陆地处营造生态丛林景观意境。结合道路系统设置科普展牌,充分体现出科普教育这一功能需要。生态丛林景观与水景广场区的疏林草地、池杉林以及大范围的水面区域形成疏密有致,富有变化的空间结构体系。

4.5、亲子戏水区

戏水区掩映于西南区域的丛林中,与荷塘月色区形成自然空间分割。其采用涌泉方式作为源头,运用自来水加泵循环系统构成亲子戏水池。深水区50CM深,浅水区30CM深。亲子游家庭成员不妨卷起裤管、捋起袖口,赤脚入水,或泼水嬉戏,或溪间摸鱼,或垂钓岸边。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4.6、桃柳报春

在南部围墙区域成排种植修剪成型的法国冬青,形成高大丰满的绿篱,遮挡围墙,勾划出优美的天际线,拓展景观纵深。湖岸边草地缓坡入水,沿水边种植桃柳。

桃树、柳树蜿蜒成行,映衬塘中荷花,层次分明。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桃花盛开,云蒸霞蔚,如火如荼,酣畅淋漓地渲染出桃柳报春的美好意境。

4.7、休闲区

在东南部区域成片种植色叶乔木,与槭树园景观互相呼应.堆砌地形,营造跌宕起伏的景观.鹅卵石健身路游贯其中,为游客提供了一处休憩,观荷的,品柳,赏桃的场所。

4.8、红霞坡

驳岸缓坡入水,弯曲自然,岸上间植三五成群的桃柳,水中片植荷花、睡莲、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营造一种生态、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水岸空间景观。

4.9、荷塘月色

以大面积种植荷花、睡莲品种为主, 力图营造“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景观意境。再现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 “那田田荷叶、朵朵荷花、缕缕清香、溶溶月色,映入脑海;那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微微的清风、淡淡的云朵,留在心间。荷塘,月色,如朦胧的幻梦,如缥缈的歌声。” 的唯美。

4.10、观景平台

结合荷花展示区与其北部道路的地势落差关系,在其东北角结合现有道路设置一处观景平台,给游人提供了俯瞰整体荷花展示区的场所,使游人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赏专类园区。

4.11、生态驳岸

造景以生态驳岸形成的生物栖息环境为基础,组成丰富的结构合理稳定的滨水绿带。通过岸边植物群落的配置,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植物群落的生态组合。充分体现生态景观的连续过渡性,营造生态功能健全并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滨水空间。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 ― 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园设计规范(CJJ 48 ― 92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条例》;

10、《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1991);

11、武汉市《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湖边、山边、江边建筑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篇7

认识钋―210

钋是法国居里夫妇1898年在处理铀矿时发现的一种新化学元素,它的符号是Po。在元素周期表内的原子序数为84。钋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密度9.4克/厘米3,熔点是254℃,沸点为962℃。钋有25个同位素,都有放射性,钋―210是其中的一个核素,也称为镭。

钋―210属于极毒的放射性核素,它发射的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很短,不能穿透纸或皮肤,所以在人的体外不会构成外照射危险。但是它的电离能力很强,如果通过吸入、误食或经由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内,可以引起体内污染、中毒或急性放射病。如果在短时间内人体内的钋的吸收剂量达到4戈瑞,即可以致命。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钋―210对自然界和人类并不构成危险,这是因为钋是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只有一百万亿分之一。天然的钋存在于铀矿石和钍矿石中,但含量极微。在自然环境中,例如大气和人体内都有极微量的钋―210存在。钋―210的物理半衰期为138天,也就是说,每过138天它的放射性活度就会自动减少一半,约2.5年后其放射性基本消失。

因为钋―210在自然界的含量极微,为了供工业目的使用,科学家通过在核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氧化铋来生产毫克量的钋―210,但全世界每年的钋―210产量仅有约100克。

钋―210的毒性

钋―210属于极毒性核素,其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0.1克的钋即可杀死大约100亿人。钋―210容易通过核反冲作用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环境和空气。甚至能透过皮肤而进入人体,因此钋―210必须密封保存。钋的α射线能使有机物质分解脱水,引发有机体发生一系列严重的生物效应。钋是放射性元素中最容易形成胶体的一种元素,它在人体内水解生成的胶粒极易牢固地吸附在蛋白质上,并能与血浆结合成不易扩散的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钋―210进入人体后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远期辐射效应会引起肿瘤。急性钋中毒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症状基本相似,其晚期突出的症状是肾萎缩和肾硬化。钋―210盐类的放射性很强。可使其盐溶液发生辐射分解,不断产生过氧化氢和臭氧等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当钋―210的浓度较大时,由于辐射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不断增加,可使盛放钋盐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

钋―210中毒急救

钋―210虽然是一种极毒的放射性核素,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重金属。常见的重金属中毒大多有解毒药,钋―210也不例外。钋―210中毒急救需选用二巯基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加速体内钋―210排出。但二巯基类药物中的二巯基丙醇的毒性反应较大,可引起恶心、头痛、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肝肾功能损害等,故其现已被二巯基丁二酸钠和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所取代。二巯基丁二酸钠和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是巯基型螯合剂,都有两个活性巯基,与金属亲和力大,也被用于治疗急性砷、铅、汞和金中毒。

当人体受到钋―210污染后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果身体表面有钋―210污染,应立即淋浴,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然后用5%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清洗污染部位,必要时可切除不易去污的创伤组织。对钋―210经胃肠道进入体内者,应采取催吐、洗胃、缓泻和利尿等急救措施,同时肌肉注射二巯基丙烷磺酸钠。第307医院在1963年曾经收治过4例钋―210体内污染的病人,事故发生7小时后开始对病人采用二巯基丙烷磺酸钠进行治疗,病人预后情况良好,其中1名女性于事故后脱离射线工作,生育1男1女,另外3名男性继续从事射线工作,他们的夫人分别生育两个男孩、1个女孩和1个男孩,这6个小孩均身体健康。15年后,他们再次到第307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生理上均未见异常改变。

利特维年科之死的启示

利特维年科钋中毒死亡事件再度引起世界各国对放射性物质污染的警觉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和平环境下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辐射事故逐渐增多,一些严重的辐射事故甚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比如: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给当时的苏联社会造成很大损失,受放射性核素污染地区的居民至今还生活在辐射危害的阴影当中。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以后,防范“核恐怖袭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特维年科之死再次提醒我们,辐射危害离普通人并不遥远,要加强核条件下应急医学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对广大官兵进行有关辐射事故的科普教育,帮助广大官兵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利特维年科钋―210中毒死亡事件提醒我们,为避免和尽量减轻辐射危害带来的损失,作为辐射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部队卫生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由于医务人员平时缺乏处理辐射事故(事件)的实践和经验,而辐射事故(事件)又具有突发性,要求医务人员随时都能对受害者进行正确临床处理、因此,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对辐射事故(事件)进行临床医学处理的知识,做好临床医学应急准备工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是内科、外科、烧伤科或急诊科医生在首诊遇到原因不明的呕吐、腹泻、皮肤红斑、发热、头发脱落或急性全血细胞减少等病人时应提高诊断急性放射病的警惕性,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受照射历史,特别要注意询问患者最近是否接触过放射性物质,同时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大便进行放射性检查,以防误诊。

篇8

关键词:科技教育;成果;作法;意义;展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15-03

物理是一门与科技教育紧密接合的学科,物理教学与科普教育血肉相联,相辅相成,二者密不可分。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把对学生的科普教育放在首位,为学生传授基础的科技知识,种下科技教育的种子,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这对学生终生发展会有深远响影。我们开展了很多科学实验和科技小制作,多次组织学科竞赛和科技小发明,小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州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激发了学生的科技热情。

一、我校在近几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规模不大,在校学生1200人左右,然而在这样一所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社会好评。在近年来的各项科技活动中,集体活动项目的开展在恩施州堪称独树一帜,在湖北省也有较大的影响,2006年组织学生开展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项目在全州荣获二等奖,2007——2009年我们学校在恩施州第三、四、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比中蝉联三连冠, 2008年开展的《保护环境——调查我身边的污染源》在湖北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2009年开展的《感恩祖国——惠农政策大调查》获州级一等奖。2010年开展的《导致青少年学生大面积近视的原因调查》获州级二等奖,2011年开展的《低碳时代——我们该做什么》获州级一等奖,并送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评。我们辅导学生参加省、州、县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个人项目,学生荣获省一等奖3人,州一等奖5人,州二等奖30人,州三等奖近100人,县一二三等奖累计200人次以上。教师有5人次荣获州“优秀科技教师”,8人次荣获县“优秀科技教师”,有1人被县政府评为“先进科普工作者”。学校多次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并被评为县“科普教育基地”和“绿色学校”。

二、我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具体做法

1.成立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我们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在学校成立“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学校副校长直接负责科技教育活动,并亲自挂帅担任活动组长,由学校教科室牵头,然后由科技领导小组依据教师任教学科的特点,慎重选聘领导小组的各个成员。从而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活动工作管理与保障机制,各个成员分工协作,目标明确,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活动工作的热情。

2.科学决策,研究选题原则,确立活动主题。

(1)区域性原则。我们在农村中学开展科技活动首先必须尊重区域性原则。这里的区域性原则指的是,我们学生都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所开展的科技活动如果较大范围地突破这样的区域,那么这样的科技活动对他们而言可能就失去意义了,也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实践性原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所开展的科技活动都遵循实践性原则。要想真正得到有关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就必须安排和布置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放眼三农、服务三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3)发展性原则。我们应该站在围绕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立科技活动的主题。因为只有这样的选题,才会让我们的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所取得成果对当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兼顾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学校课程建设而确定的。由于应试教育在当前农村中学仍存在广阔的空间,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科技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在开展科技活动的时候不能只从单一目的去调查一些纯粹的数据或者事实,而应该站在学校课程建设的高度来收集广泛的课程资源。做到科普教育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科普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促进了校本课程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3.精心构思科技活动的实施方案。

(1)策划开展科技活动的目的。这属于宏观层面,由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的成员集中研究,明确开展科技活动的目的,预测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2)明确在科技活动中要开展哪些具体的活动。这是微观层面,研究我们在活动中究竟“做什么”的问题,为下一步制定科学的活动策略与方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探讨开展科技活动采用的科学方法及步骤。在明确活动目的以及“做什么”后,我们领导小组的成员们需要集中探讨解决在下一步围绕活动主题“怎样做”的问题。

4.进行科技实践活动、我们往往按照以下几个阶段和程序来具体开展科技活动: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宣传动员

这一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在“校园之声”广播中围绕活动主题开辟“科技之光”栏目。

(2)在各班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培养一大批活动骨干。

(3)在各班开展“科技小报”的竞赛评比活动。

(4)开展以理化学科为龙头的“三小”竞赛活动。

(5)围绕活动主题办宣传橱窗。

(6)安排专人进行专题科技讲座。

我们先后共举办了5次大型的科普讲座、两期大型的宣传橱窗、三届“三小”竞赛活动、两届“科技小报”评比活动、围绕科技热点开播20期“科技之光”栏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树立和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让科技文化成为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日后举办各类校园“科技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 活动筹备——布置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筹备阶段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科学统筹?虽然我们是充分利用学生周末放假回家时开展科技调查活动,但这毕竟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我们这个农村乡镇的每一寸热土,如果我们在布置和安排活动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兼顾统筹的科学性,那么学生就不知道究竟做些什么,究竟怎么去做?

第三阶段 活动实施——开展调查、收集资料

这一阶段是前面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求学生按照我们在前一阶段布置的具体任务,合理分配人员进行调查走访,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图表文字材料或影视资料,要求学生在整理调查材料时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能充分体现所形成的图表、文字资料与影视资料在后期的交流和评估阶段的价值。

第四阶段 总结评估——形成报告

我们在将全校各个班级的材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调查中所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归纳及科学分析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形成宝贵的活动资料。

三、我校开展科技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及活动意义

1.宝贵经验。

(1)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学校已经建立和形成了长效机制,使科技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工作流程“程序化”。

(2)培养了一批精干的科技教师。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教师。他们是科技之光的播撒者,他们是学校科技活动的领航者,在科技活动的开展中,他们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懂得了如何去体验去观察去实践,并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点滴现象。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你给他们一个活动机会和一些体验生活的题材,他们一定会在活动中迸发出令你意想不到的创意,得到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和意识的培养,更是一种科技理念的渗透。我们的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懂得了如何去体验去观察去实践,并学会了如何去积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释放出许多奇思异想的“金点子”。

(4)教师懂得了如何让学生的“金点子”放出光芒。教师抓住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所生成的“金点子”,并指导学生把这些“金点子”变成“现实”——制作成实物模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班的几个人能够带动一批人,通过各个班的一批人带动全校更多人,让他们的“金点子”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5)积累了宝贵的科技活动资料。我们在这几年的活动中积累并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科技活动资料。其中学生的原始调查记录材料有50余本之多,集体研究形成的《科技活动方案》及其最后评估形成的《调查报告》有10份之多,这些不仅是学校今后组织与开展科技活动的宝贵资料,而且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甚至是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

2.活动意义。我们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对我们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效益的评价,活动的意义还放在更高更远更宽广的视角评价:

(1)让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意志在最广袤的农村中学得到体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学生科技意识得到空前的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

(3)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四、今后进一步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想与展望

1.让活动主题更加贴近学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开展各类活动的内驱动力。我们在今后开展科技活动的时候,要优先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确立我们活动的课题。

篇9

关键词:创客

创客活动STEAM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科普活动与竞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短短2年时间,创客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随着创客的发展,创客教育亦随之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迅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课程与活动实践,无论是教育口还是非教育口,均涌现出大量人士加入创客运动的“游行”中。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maker,笔者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北京的一个教育研讨会上。当时主讲人对创客的解释是一群将想法实现的人。现在,对于创客的注解变得数不胜数。

2016年2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20余位创客活动的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创客教育的定义。他们认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N素质教育。这一观点中,提到了学生兴趣、项目学习、分享、跨学科、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培养等关键词,都是我们在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中始终倡导并一直努力践行的。笔者在科普活动与竞赛的策划、组织与实践中,接触过很多关于创客活动的鲜活案例。经过对他人活动的分析和自身活动的实践反思,提炼出对于创客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和未来活动改进的建议。

一.以STEAM教育模式为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创客活动。应注重横向拓展

STEAM,即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和Mathematics(数学)的统称。STEAM教育模式强调对于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但绝不是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大科学”框架下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的早期综合训练,着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式。

2016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挑战赛,有明确而开放的主题,如团体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主题分别是“未来生活”、“未来城市”和“未来世界”,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层层递进。比赛要求先提交方案,赛事当天进行现场制作。活动本身除了对所涉及关卡的数量、制作成品的底座面积规格有限制外,其他部分均任由学生发挥创意。活动的亮点体现在:一是对科学知识如科学原理的考查有明确的量级标准;二是通过规则的制订,如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磁能等的使用均能在分数上进行量化体现,从而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和环保教育;三是活动最后,由学生现场解说作品创意,科学地组织语言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综上,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淋漓尽致,但对于Art部分的体现不充分,将其称为STEM教育模式或许更为恰当。

关于STEAM和创客浪潮的出现,孰先孰后无法精确衡量,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创客活动,正是在STEAM兴起后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与STEAM追求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一拍即合。我区自主策划实施的“生命之美”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正是基于STEAM教育模式。学生建构生物模型的前期过程,是二次学习与再现生物学知识的过程,即自然科学的培养。按照数学的思维以一定比例构图、设计草样,遵循环保的理念选用废旧材料,利用不同工具进行模型制作与加工,再加以精致地修饰,可有效反映学生的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学生用看似普通的衍纸方式幻化出五彩的宣传样卡,通过陶艺技术将生命的形象烘托干生活器皿之中,拓印、橡皮章的使用令作品更加丰富……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或深层挖掘。当然,活动也非常关注分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向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广泛推介。

在所查询的资料中,STEAM教育模式有两个关键点为大家所认可,第一,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第二,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出来的知识结果。现在很多创客活动并没有恰当地对应STEAM教育模式的要求,原因是主题不鲜明导致学生作品与现实脱节,或是关注学生“创”的结果,忽视了过程。前面提到的生物模型活动案例也存在不足,活动中兼顾了STEAM教育的每个要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联系,但对于学生过程性的实时考查是欠缺的。

因此,在践行STEAM教育模式时。学生的创客活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个活动都应该坚持自我评价,与STEAM的考核标准进行横向扫描,一一对应,查漏补缺。

二、中小学生创客活动应该百花齐放.在“高大上”的创客活动之外还应有“接地气”的实践

在各地蜂拥而起的“创客嘉年华”活动中,经常出现一种怪现象,除了零星的几个教育单位的摊位,绝大多数的活动内容由相关科技公司主导,为了追求活动效果,将材料(套材)、工具与器械(打印机、激光切割机)、量化标准(电子模块、信息技术)事先做了绑定,这样的局面好比工厂的生产线,唯一变化的就是操作者――学生,还有工厂外墙悬挂着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创客”牌匾而已。当然,在体验这些高科技创客活动过程中,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百上千的创意作品出现,也会呈现让人欣喜的景象,但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很多优秀作品因为没有贴上3D打印、激光切割等高科技标签而被冷落,因此这些活动无法真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空间,背离了创客教育的本质。从教育者的视角看,这种“高大上”的活动与中小学创客活动的要求(以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作为基础)是存在差异的。

不可否认,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创客教育提供了更开放的资源,但针对上述现象,很多一线科技工作者经过一段时期近乎狂热的追逐之后,渐渐意识到高科技创客活动存在的不足,同样也认识到中小学创客活动的核心是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创新教育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现阶段的创客比赛多为创客概念风靡、高精尖活动盛行的大场面,一些低成本、高参与度但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却没有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北京市科技教育促进会举办的中小学生“创客币大闯关”活动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最初看到活动现场,感觉五味杂陈,用现在的流行词形容就是觉得有点low――一些筷子、木块、棉花糖等小物件儿的综合体,像赶大集市一样。但当真正了解到活动本身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和效果后,引发了笔者对创客活动和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该活动充分考虑创新培养与教育,无论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表现出了对“带币闯关”的极大兴趣,在活动中积极专注地搭建创意物品并试着学习理财。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的创意及其中的教育性等都值得旁观者仔细研究。尽管活动中许多环节还需要细细推敲,活动过程仍存在部分不足,但是它的形式和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科技素养,而不是催促学生马上成为创客。因此笔者认为,所有能切实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的活动都应属于创客活动的范畴。而不仅仅是“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信息化模块的加入才能被贴上创客活动的标签,更需要以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接地气”的教育实践内容为基础。

三、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小学生创客活动的激流中努力寻找一股清泉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中有一条内容被广泛转载,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性文件之一,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重点批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方式。而其中透露的另外一层信息是,国家层面正致力于推进STEAM交叉W科教育、创客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相关活动中,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双主线、动态交互的关系,这对我们开展学生创客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1.激发并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

要求活动组织者在活动设计、策划过程中有效规避创客活动可能出现的限制创新、创意思维发挥的因素。例如可以充分考虑不使用套材,解放学生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权,以“工具超市”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比较空间;不以作品呈现的最终态为评价重点,而应将活动“打散”,拆分成构思、设计、讨论、制作,修整、解说等多个环节,用过程性元素评价学生创意。

2.创客活动需因人而异、因材而定

通过对学生年龄层次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其接受水平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和评判标准。例如让低龄段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设计与创造的过程,而不应该过度强调作品的功效和价值;而高龄段学生则可以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跨学科进行设计,最终实现自己的设想,创作出满意的产品,但绝不仅仅是现在风靡的基于电子技术或激光切割技术的科技套材改造。

3.打破常规,大胆学习并设计相互交融的新颖活动

篇10

关键词:蝴蝶;观赏园;景观设计;研究

1 蝴蝶概述

1.1 蝴蝶的概念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cm,最小的只有 0.7 cm。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1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1.2 蝴蝶的种类

世界上已经知晓的蝴蝶种类大约有16000~20000种,可分为4个总科,17个科。我国蝶类主要有12个科,分别为凤蝶科(PapiUonidae)、绢蝶科(Pam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斑蝶科(Danaidae)、环蝶科(Amathusiidae)、眼蝶科(Satyridae)、峡蝶科(Nymphalidae)、珍蝶科(Acraeidae)、灰蝶科(Lycaenidae)、t蝶科(Libytheidae )、蚬蝶科(Riodinidae)、弄蝶科(Hesperiidae)。按照生态环境来划分,还可将蝴蝶分为以下类型:森林蝶类、沼泽蝶类、森林草原蝶类、农业植物蝶类。

1.3 蝴蝶的观赏特性

1.3.1 静态观赏特性。蝴蝶的静态观赏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色彩。自然界的蝴蝶色彩斑斓,红、黄、紫、白各色皆有;二是奇妙的图案。蝴蝶品种多样,图案变幻多端,如枯叶蝶翅膀图案像一片枯叶,虎斑蝶翅膀图案与虎皮斑点相似等。

1.3.2 动态观赏特性。蝴蝶景观的动人之处,除绚烂的外表美之外,还表现在翩翩起舞的动态美。飞舞的彩蝶,或比翼双飞、或追逐嬉戏,构成一幅美妙的自然画面。

2 蝴蝶观赏园

蝴蝶观赏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园林观赏园,它以观赏活体蝴蝶景观为主要内容,并开展与蝴蝶观赏有关的各种活动,结合园林景观的营造,同时兼有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功能的园林场所。

2.1 蝴蝶观赏园的类型

2.1.1 开放式。开放式观赏园是指依托自然环境而建,通过种植蜜源植物而吸引自然界的蝴蝶,从而营造出蝴蝶飞舞景观的园林园区。开放式蝴蝶园重点在于适宜地选址和合理地植物种植。

2.1.2 封闭式。封闭式蝴蝶观赏园主要分为温室型和网室型2种。温室型是指整个蝴蝶园用玻璃或薄膜封闭,形成完全封闭式的空间,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控制园内的温湿度,但相对造价较高。网室型是指用钢丝网、尼龙绳、塑料绳等材料搭建而成的虚封闭式空间,其内环境与自然环境无异。

2.1.3 复合式。复合式蝴蝶园是把以上2种形式相结合,在自然环境中营造人工封闭式蝴蝶园。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观效果,这种形式也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2.2 蝴蝶观赏园的功能

2.2.1 景观休闲功能。建立蝴蝶观赏园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营造优美动人、蝴蝶飞舞的自然景观,为游人提供观赏、休闲的园林空间,因而景观休闲功能是蝴蝶观赏园的主体功能。在观赏园的营造中,要注重景观性的体现和休闲功能的满足。

2.2.2 科研教育功能。蝴蝶观赏园其本身就是蝴蝶活体培育和蝴蝶相关附属产品生产的科研基地,也是天然的自然科普教育基地。一个科学的蝴蝶观赏园,既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场所和设施,也可以为广大民众和学生提供科普教育的场所。

2.2.3 经济效益功能。蝴蝶观赏园的经济效益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门票收入;附属产品销售收入,如蝴蝶标本;科研贡献价值。

3 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 自然性原则。蝴蝶飞舞景观其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观,离开了自然环境就失去了建造蝴蝶观赏园的意义,也失去了蝴蝶观赏园景观对游人的吸引力。因此,蝴蝶观赏园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自然性原则。蝴蝶观赏园应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建,模拟蝴蝶自然状态下的理想生境,在造景手法上应师法自然,打造自然、生态的园林景观。

3.1.2 满足蝴蝶生物学特性原则。蝴蝶观赏园的主体是蝴蝶,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蝴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确保观赏园可以满足蝴蝶各个生物阶段正常生存的各项条件,如食物、水源、温度、湿度等,从而保证园内可以培育出足够数量的蝴蝶,营造出理想的蝴蝶飞舞的景观效果。

3.1.3 地方特色原则。蝴蝶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生物,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适宜不同的蝴蝶品种生存。因此,蝴蝶园的设计应体现地方性特色,一方面可以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另一方面有利于蝴蝶的繁育。

3.1.4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蝴蝶观赏园各项设计的出发点。具体是指,设计从游人的角度出发,做到服务于人,确保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建立完善各类设施。蝴蝶生态园一般面积较小,因此,设计上要体现精细化的准则,一方面营造宜人的环境,另一方面满足游人的心理需求,让游人在认识了解蝴蝶的同时,愿意停留下来体验自然,以此激发游人对蝴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设计主题

蝴蝶观赏园一般以蝴蝶或蝴蝶文化为设计主题。蝴蝶本身造型独特、色彩丰富,稍加提炼,便可成为良好的造景元素,如园内建筑、大门、景观小品等都可以以蝴蝶本身为母题进行设计,形成独特、统一的设计风格。蝴蝶文化历史悠久,蝴蝶是中国文化中除了松、竹、菊、梅四君子之外,少有的以动植物为原型的文化意象。在长期的文化生活中,蝴蝶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心灵化的重要符号,展示了丰厚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存形态的赞美和憧憬,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向善的人文关怀,是蝴蝶观赏园最为理想的设计主题。

3.3 设计内容

3.3.1 选址。蝴蝶观赏园的选址主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1)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蝴蝶观赏园的基础和依托,选址一般应在自然环境优美,景观基础好的区域。(2)适宜的生存条件。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是蝴蝶繁育的基础,科学的选址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创造蝴蝶生存环境的投入。

3.3.2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蝴蝶观赏园的功能满足一般可有以下分区:(1)入口区:主要包括蝴蝶园大门、售票处、入口广场、主题雕塑以及各种蝴蝶主题氛围营造设施等。(2)主题观赏园:此区域是蝴蝶观赏园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蝴蝶温室、网室、羽化室、管理室及其内外部配套的园林景观,此区域一般模拟适合蝴蝶生存的自然环境。(3)蝴蝶科普园:主要包括饲喂室、鉴定室、标本制作室、放飞园等。(4)研发中心:主要包括办公室、资料室、标本室、实验室、研究和试验基地等。(5)蝴蝶养殖场:主要包括寄主植物、蜜源植物种植区,幼虫养殖室、储蛹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