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与交通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轨道与交通运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世界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方面有不少好的作法,有的城市还制定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例如,《纽约市地铁乘坐条例》、《东京都地下高速电车条例》、《新加坡捷运法》、《香港铁路条例》等。此外,东京、香港等地交通主管部门还依据当地法律制定有一些规范性文件,例如东京都交通局制定了各种“规程”,香港铁路公司制定了“香港铁路附例”,这些文件也具有强制执行力。总的来看,各地立法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乘坐轨道交通的行为规范
轨道交通系统内空间相对狭窄,人流量大,设备运行的安全要求很高,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在其范围内,人们所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要严于一般公共场所。《纽约市地铁乘坐条例》对每个进入轨道交通设施的人,规定了四个方面的禁止性义务:(1)正确使用轨道交通设施的义务;(2)不实施妨碍治安秩序行为的义务;(3)未经许可禁止携带任何枪支或管制类武器的义务;(4)不进入受限制区域与不实施受限制行为的义务。《香港地铁附例》也规定了四大类义务:(1)禁止侵入和损害铁路处所;(2)乘坐行为规范;(3)未经许可不实施贩卖、游荡、招贴;(4)汽车进入铁路设施规范。比对纽约和香港的具体规定可以发现不少共同之处,可能体现了地铁管理中的规律。在两地的规定中,有些行为均被绝对禁止,如在轨道交通设施内不得实施妨碍或堵塞通道的任何行为;不得使用未经封闭的容器携带任何液体;不得将脚放在座位上,等等。有的行为需要经过许可才能实施,如非经许可不得在地铁设施内从事与交通运营无关的任何活动,如演讲、露营、发放宣传单等;非经许可不得制造任何噪音,收音机或其他音响设备时需使用耳机确保不影响他人,等等。
通常,各地轨道交通乘坐规范中都会包含一项内容,即乘客随身携带物品规范。这类规定多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铁运营安全要求,限制过少不利于安全运营,限制过多则可能损害乘客出行便利。在这方面,东京的立法体现了日本文化中谨慎、细致的特点,较具代表性。《东京都地下高速电车旅客规程》将乘客携带行李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禁止携带的,包括(1)各类易燃、易爆的危险品;(2)暖炉;(3)尸体;(4)动物;(5)各种可能造成车辆损害的物品;(6)其他不洁或散发异味,可能影响其他乘客的物品。另一类是限制携带的,这是立法者考虑到市民的生活习惯,允许市民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后即可带入地铁的物品,是前一类规定的例外。例如,随身携带的怀炉,小鸟、昆虫、宠物幼雏以及经过妥善包装的鱼类可以携带进入地铁。而旅客因特殊出行需要而必须携带的动物也不受前一类规定限制,如导盲犬等残疾人辅助犬类等。此外,超过一定体积的物品,只要经过折叠并妥善装载,也可以进入,如折叠自行车。香港、新加坡的规定与东京基本类似。
二、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注
东京都交通局制定了《东京都地下高速电车实施基准管理规程》,是地铁安全操作方面的技术规范,在东京地铁法规和文件中,每当涉及到安全运营问题,均援引该规程为基本行为准则。香港、新加坡比较重视日常检查来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在新加坡,运输部长有权委任安全监督官员从事安全检查,安全监察官享有以下法定权力:(1)在任何合理的时间,进入地铁设施内;(2)检查其认为必要的设备;(3)要求任何其认为必要的人接受检查或测试;(4)向其提供与检查相关的信息,回答任何相关的问题。安全监督官员为了监督的需要,还可以聘用其认为合适的助手。此外,《新加坡捷运法》还规定,拒绝配合安全检查官的行为是犯罪。《香港铁路条例》规定,交通局长有权委任监督专员,与新加坡立法类似。
除了运营中的安全保障之外,有的城市还向源头延伸,例如地铁建设行为、地铁公司资产控制等。例如,《新加坡捷运法》就有两项特色规定:(1)未取得地面交通运输部核发资质,而承揽捷运系统建设工程的行为是重罪,处50000元以下罚款,或6月以下监禁,或并处。拒不改正的,再加罚最高5000元/天的罚款。(2)为了防止专业不适格的主体控制捷运公司,新加坡规定,捷运公司的资产、股权并购需要接受法律的严格限制,未取得捷运系统运营许可资质以及获得运输部认可的企业或个人,不得参与并购捷运公司资产或股权,否则将被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三、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公开
在特大型城市,地铁几乎是市民出行必须的交通工具,因此,地铁运营信息的公开是保障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手段。在新加坡,从地铁规划开始就要求向市民公开,《新加坡捷运法》规定,经批准的地铁规划应当置备于当局办公场所供市民于工作时间内免费查看。在东京,运营信息事无巨细向市民公开。针对市民尤其感兴趣的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问题,自2007年开始,东京都交通局每三年制定一次经营计划书,计划书包括经营总方针、基本目标、运营效率提升计划、预算和决算,等等。自2010年开始,东京都交通局每年在网站上新增了“安全报告书”公开,检讨当年度安全运营的成绩和不足,提出完善方案。此外,一些运营细节属于公开范围,例如,地铁发生运营延迟时,东京都交通局会在其网站上“延迟证明书”,供市民下载;地铁内的广告设施招租的全过程在网站上公示。
四、违法行为监管和法律责任
授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轨道交通运营进行监管是各城市普遍的作法,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国营企业)、东京都交通局(国营企业)、香港港铁公司、新加坡地铁公司都根据法律授权,享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检查权,二是处罚权。例如《新加坡捷运法》、《东京都地下高速电车旅客规程》、《香港铁路条例》和《香港铁路附例》均规定,旅客行李必须接受地铁公司授权官员的检查,否则将被拒绝进入。当乘客或其他人员违法相关法规时,地铁工作人员则有权将其驱离,或者对其实施处罚。《新加坡捷运法》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授权尤其充分,得到运输部执行长官授权的捷运公司雇员甚至可以对违法人员实施逮捕。
篇2
【关键词】主流企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于:高职的实践性定位。这一定位凸显了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而高职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难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各行业内部的中专院校或子弟学校升格而来,实习工作原来由所属企业或部门统管,脱离了行业管理体制之后,高职院校的实习质量、时间、资金和安全等方面都难以保证,造成了实习质量的下滑,极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北美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体系。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CO―OP教育宣言》中指出:该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能获得一定报酬的工作实际,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和思考。这种教育体系和模式,可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高度统一,为学生积累厚实的准职业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率,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创造办学效益,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人才储备,并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赢得政府的支持。[1]
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课程内容涉及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始终是围绕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双元制教学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加拿大提出了高职教育三方伙伴关系顶岗实习模式,三方即学生、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在这种合作关系中,顶岗实习的时间至少占学生整个学习时间的30%;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设的专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对每个实习岗位进行认可;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从事生产劳动而不仅仅是观摩学习,并在工作中得到报酬;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由企业评估和管理,并受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机构监督,确保学生的实习环境和实习质量。[2]
澳大利亚VET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澳大利亚以国家行为的VET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国家资格体系、国家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和培训包。三者分别从结果控制、过程控制和培训实施等角度,统一国家职业教育标准、贯通教育与职业,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起以行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深度培养企业行业所学的合格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3]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健全弹性学习制度,完善学分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2 当前轨道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困境分析
2.1 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客观上要求最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必然对企业的运输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埋下一些不安全隐患因素。很多企业单纯追求效益和效率,不太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重者甚至影响校企合作关系。
2.2 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问题
人身安全是生产安全中的头等大事。由于学生不是企业员工,无法严格按照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经济制裁和其它处罚,所以人身安全问题是困扰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的一个难题。另外,由于企业往往远离学校,作为学校方,由于师资和经费的紧张,也难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派驻老师进入企业监督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致使学生实习管理存在“真空”。
2.3 实习实训的考核评价问题
由于校企双方管理的缺陷,学生的实习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教师和企业专家由于各自工作的性质,按照以往的实习管理模式,不能做到随时指导学生实践,无法随时监督管理学生,对实习的全过程考核流于形式,造成实习质量不高。
3 面向主流企业典型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基于主流轨道交通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行车值班员、调度员)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企业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的研讨、设计,拟采用加拿大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分阶段、分层次的体制来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岗位竞争力。
3.1 实习单位定位选择主流企业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旺盛表现在其就业率,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缩短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标准之间的差距,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就必须根据就业的专业对口单位,以及所辐射的地区经济区域,有选择性地确定一到两家校企合作的主流轨道交通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校企双元立交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重点培养合作关系,互帮互助,打造行业企业战略联盟。
篇3
[关键词]证书制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就促使各大城市开始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设[1-2]。因此在一些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3]。由于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轨道交通行业出台了从业人员相关职业证书,对部分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获得相关证书才能进入相关岗位任职,这对从事轨道交通相关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岗位人才的主要基地,根据企业的要求对学校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将职业证书引入到日常教学进程和教学考核过程中,加强技术技能培养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证书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还存在脱节、不匹配等类似问题。鉴于此,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证书制度的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探讨基于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给出了相关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证书制度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理解为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座城市的大动脉,这一大动脉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和发展速度。也正是因为这样,各大城市一直都很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性和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代,伴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知识,例如客运和行车组织、指挥和管理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是利用现代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输送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证书制度
证书制度,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获得某项证书,并将获取证书的过程加以制度化。证书制度能够对从业者在所在专业领域的技能水平或者职业能力的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也是某一岗位对从业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要求,它也反映了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证书制度就是从事城市交通运营管理的人员需要通过考试,获得该项证书,其作为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证书制度引入到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同时,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明确规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书。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按照国际上给轨道交通行业配备人才的标准比例,每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约60人左右。按照此标准,新修一条城市地铁,按照25公里算,大约需要1500人左右。以长三角为例,目前开通地铁的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宁波、温州、绍兴等,还有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正在建设中。每年对轨道交通方面的技术人才需要达到数十万。可见,城市交通运输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其大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设置包括车站秩序维护人员、调度人员、乘务员以及设备维修人员等一线岗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输送大量的人才。
3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和证书制度的内容,需要大量的持有相关职业证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职业证书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相关岗位人才培养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证书和课程体系匹配度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证书制度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在授课内容上大部分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未能有效地联系相关证书所需要掌握的内容,授课内容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部分专业教师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在完成制定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的过程中,对证书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是很了解,授课内容涉及证书相关知识甚少。部分教师虽然了解证书相关知识,而且在平时授课时渗透部分证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职业证书考核内容不匹配。虽然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了将证书制度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未能细致地去开发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内容的融合度,学生只需要参加一定的集中培训,通过相关证书考试就行,未能体现出证书制度加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因此基于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纸质上。
3.2证书内涵有待提高
通过对相关证书进行分析,较多的证书的取得主要依靠考试,对技术技能考核也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一线岗位的实际操作层面的技术技能考核相对较少,只需要通过突击培训,完成考试就能获取相关证书,考试内容太过于片面化,不能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说明目前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开发有待加强,需要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细化,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职业证书的内涵。此外,在丰富证书内涵的同时,细化证书的种类,提升证书与岗位的切合度,体现不同岗位对职业的需求。
4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证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完善证书制度考核体现,打造适合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队伍。
4.1完善证书制度考核体系
证书开发需要与岗位特征相结合。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部分证书制度的颁发都是由统一机构组织颁发,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组织结构统一颁发相关职业证书。换个角度说,由于证书的取得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技能技术的考核,与一线岗位强调的技能偏离度较大,因此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相关证书类似于一纸文凭,将其作为从业资格明显还不能足以说明学生能够胜任城市交通运营岗位。这就需要相关机构,包括企业、行业和政府机构组织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证书制度考核体系,将考核体系内容和标准与企业的岗位制度、特征等结合起来,依据岗位特征设置考核内容,真正实现证书制度既包含专业理论,又包含业实际岗位知识。
4.2优化证书制度下的教师队伍
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主要依靠专业的教师去执行。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对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需要专门的部门去负责。需要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证书制度与实际教学过程的融合度进行过程性监督和考核;另外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打造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在设置师资队伍方面要按照“企业+证书”结合原则,集中力量打造精通职业证书考试、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企业岗位特征的教师。学校要组织此类老师轮流深入到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各岗位,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岗位特征,要将这种师资培养模式制度化、常态化。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理论知识特征,分门别类地将教师队伍进行分类,明确专职教师的培养方向,实现各类教师主攻、研究各自领域的职业证书制度。最后,定期的派老师出去交流学习,这类学习包括校企合作交流峰会、专家论坛会、证书制度研讨会等,借此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5结语
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 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124-01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因素问题
有地铁到达的地方,很多人都会选择乘坐地铁,方便快捷。但由于很多乘客对交通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从而出现很多不文明的乘车行为。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不能尽职尽责也是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因素,比如,巡查不到位等现象,均能成为运营安全的隐患。
(二)技术设备问题
在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确保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运营安全的基本前提条件。设备操作不当或故障均可引起轨道列车的不正常运行,比如运营延误、秩序混乱等,严重时直接影响运营安全。导致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因素很多,比如日常维护不到位、设备长期使用老化、操作失误等。
(三)规章制度问题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具体规章制度有待完善。近年,针对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因素,国家正在逐渐建立健全轨道交通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确保运营的有序开展,做到有法可依。
二、网络化运营措施
(一)创新网络化运营的机制体制
创新网络化运营机制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顾客导向、服务社会”为根本,建立健全区域运行中心的管理职责,如交通故障处理、车务车辆维修等;同时提升管理层的便民意识,最大程度的满足乘客的需求,形成“统筹兼顾、适度竞争”的运营机制,为运营管理的创新提供源动力,也为各条线路的安全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提供良性竞争。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效科学的促进网络化运营趋于最优化;健全严谨的维修体制;前台具备技能综合化专业平台,及时准确的应对故障,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合理分配,建立一支高效率、高技能的精英队伍;后台技术实现专门化、精深化,前后差异的维修体制有利于推动技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的实现网络化运营。
(二)夯实网络化运营的管理基础
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使各个岗位、每位工作人员有章可循,高效实现网络的统筹管理,以及区域自主管理,使运营流程最优化,提高制度的实际应用效果;其次,提升员工的培训质量。维护网络化运营的基础是员工专业素质。重视员工培训,健全员工培训机制,对每位在岗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培养多技能多专业员工,提升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
(三)筹划网络化运营能力的提升
提高轨道交通的综合运营能力,首先,要根据城市发展程度来综合预测客流量与客流需求;其次,科学合理的做好运输规划和创新运营组织,再根据运营过程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运营组织,综合统筹运输规划,促进网络化运营最优化;最后,以客流量预测和运输规划为基础,对设备设施进行提前改造,以保证未来网络化运营用车需求,并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测与修护保养,提高设备设施运营能力,确保设备的安全管理运营。
(四)强化网络化运营的安全风险控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强化网络化运营的安全风险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健全综合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体系的不仅要涵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还要及时预测并反馈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确保网络化运营的安全性;其次,全面安全体系的建立要具备可评估性。城市轨道工作人员要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准确判断故障来源,并及时做出定量分析,及时作出风险处理决策。强化网络化运营的安全风险控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优化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针对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对处置程序设计进行严格周密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处置程序需要对突出事件进行识别和分类管理,根据识别的数据选择处理方案,对处理方案做出合理的O计,使处置程序满足快速响应要求,强化运营管理的需要。只有处置程序管理的最优化,才能提升程序的判断效果并减少管控所引起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人为的经验不足或判断错误等主观因素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促使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更加有序、高效、实用。
(六)提高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对于工作人员,恪守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要求,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工作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认识,并提升专业业务技能,充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测试故障判断能力,进行应急预案实地演练。通过教育、培训、考核,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
(七)加强技术设备保养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系统设备以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尽管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但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随机发生一些故障。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设备故障,严格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从基础设施方面保障运营安全。
(八)与乘客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以安全乘车、安全出行为宗旨,与乘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首先,广泛普及轨道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各种形式(比如,轨道交通电视、轨道交通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加深乘客安全出行的理念。特别在安检方面,运营管理部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安检机制,并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乘客接受乘车禁携物品,并且自觉抵制他人携带,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抑制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三、结语
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原有的单线运营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W络化加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就需要创新交通运营管理,更新交通运营体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体系。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网络化运营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创新网络化运营管理体制、完善运营制度、注重员工业务技能等。
参考文献
[l] 何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J].城市快轨交通,2014(3):148-149.
篇5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相继发展起来,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并不像其名字那样只是简单地对地铁进行运营维持、管理监督,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高职院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落后,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为市场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
所以,如何有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让学生具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岗的技能,如何设计在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成为了当下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发展亟待研究的问题。
1专业课程面临的困境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有如下几个方面:院校分散,缺乏专业课程的交流沟通;企业地方特色强,教学难以标准化;校企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合作途径;专业课程偏于理论,而缺乏有效实训策略。
1.1院校间缺乏必要的专业交流沟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新办的,专业师资条件不足,很多学校甚至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在代上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的授课一直都是针对于该城市的城轨企业需求埋头单干,依靠现有的资源辅以互联网的一些专业知识补充,闭门造车,自学成才,甚至现学现卖。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教师缺少了同行间的交流沟通,而且国家也缺少对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专门培训,导致教师在城轨运营管理这类相对新颖并且更新迅速的课程教学方式上难以得到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机会,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终结果就是课程教学方式上严重滞后,学生得不到适应职业岗位的有效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难以达到现在我们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2教学难以标准化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地方特色强,各个城市的地铁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营设备,相互间不兼容,因而也都有各自的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流程。而各地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都是针对当地的轨交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应用式教学,所以就导致了在这一个城市所学习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在另一个城市的地铁公司不能完全融合运用,甚至有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错误的操作行为。
因此,也就导致了各地的有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只能“各自为政”,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以对比甚至比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1.3课程缺乏实训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设备》、《城轨行车组织》、《城轨安全管理》等。一方面,由于目前该专业发展尚不成熟,缺少实训设备的研发;另一方面,目前开发出的实训项目,如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车站控制室实训设备(IBP盘实训设备)、轨道沙盘实训设备、信号道岔实训设备等,在教学上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模型结构讲解、动作演示,或是依靠教师的想象设计一些模拟操作,而且设备少,学生多、课时短、并没有实际锻炼能力的价值,而且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由于很多学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训课时量少,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案设计策略,导致实训课就沦为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一遍设备而已。
1.4校企间难以有效合作
目前轨交企业与院校间联系不紧密,难以进行有效合作来促进专业教学。
第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当地学校往往只能迎合当地企业需求,进行单向式交流,完成毕业生的输送。
第二,目前绝大多数的轨道交通工作者甚至专家都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工作,所以企业难以对学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提出有效建议。课程设置设计上企业参与较少,有时仅仅依靠企业员工到学校来给学生上几节公开课,必然导致了合作效果不佳,毕业生难以符合企业的要求。
第三,城轨运营所对应的工作都是窗口岗位(站务员),直接面对乘客,而且出于大型交通运输设备的安全考虑,轨交企业难以安排学生进入现场进行一线实践操作,城轨运营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行地铁简单服务的层面,学生实习难以利用到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现场实习。
2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的困境,如何突破以传统的系统理论为主的课堂,与轨交企业、与兄弟院校沟通之后,建立一套有效地实践教学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技能,这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几种方法。
2.1学生地铁现场拍摄照片
如在《设备管理》等课程上,教师在课堂之外,可布置作业,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地铁车站中,有针对性地寻找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设备,对其样式与使用情况进行照片拍摄,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照片放映进行讲解,对于存在的疑问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然后进一步结合案例深入学习相关设备。此种方法在于课堂之前有了学生主动的初步问题探究,学生带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与问题进入课堂,教师的教学避免了机械的被动地学习,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课堂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2乘客事务模拟演练,视频制作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一般包括自1台动售票机TVM、4-6台自动检票机AG、1台半自动售票机BOM、1台车站计算机SC。如在《票务管理》等课程上,教师可以?⒀?生的操作放于课后,让学生分组,分配给其任务,针对课堂中所讲的地铁车站乘客事务案例(如超程超时、票卡无效、退票等),利用AFC实训设备让学生分批次进行作业流程编排演练,将演练过程进行摄影,然后制作视频上传于网络上,供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的视频进行评价打分,并进一步深入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式的探究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3引进城轨企业的设备与规章
学校联系企业购入与企业实际使用一致的设备,例如自动检票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行车调度系统等,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引入城轨企业对站务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试题库、考核办法,在实践教学中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如此就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之间的差距。
2.4现代化教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尽量多的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弥补设备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完成实训锻炼能力。比如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利用慕课强化自主学习,甚至再学校的支持下引进AR增强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来拓展实训的空间、设备与操作。
篇6
轨道交通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轨道建设工程的人才,在运营管理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在城市通信能从事轨道通信信号系统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安装、施工工作和通信信号设备一般维护管理和使用的工资;在铁道工程从事铁路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铁路局工务部门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线路工、桥隧工等岗位工作。
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能,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胜任车站值班站长、车站值班员、车站站务员、行车调度员、值班主任等岗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指挥中心
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06-01
随着国内许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延长,路网规模的扩大,客运需求的快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任务在逐步加重,风险要素也在增多;同时,同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有多种形式多个运营商,各条线路之间也需要进行有效和及时的运营联动,这就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协调指挥机构线网指挥中心来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使命,担当线网统筹管理这一重要的角色。
1 运营组织的协调性
1.1 各线运营的影响
线网指挥中心对于各线运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网指挥中心在运作上,原则上不干预各运营主体的日常运营管理,在行政上也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运营主体负责管辖线路的日常运营,指挥中心授政府委托,从网络层面协调各线路的运营,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优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各线运营的协调
线网指挥中心的建立既可以有效地组织制定各线网的运力配置计划,并对各运营商进行监督,同时又可以制定合理的线网调度规则。
线网指挥中心的运营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或运营主体有需要时,指挥中心代表政府行使指挥权,指挥线路控制中心,启动相应预案。
(2)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协调不同运营主体的线路间的配合。
(3)为城市轨道交通各运营主体提供相邻线路及对轨道交通有用的公共信息,为其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客运组织提供依据。
(4)线网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各条线路的客运和行车数据,计算得出路网各断面分时断面流量,对路网运能运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全路网的运输组织方案、运力配置和调整计划。
2 运营主体的监督管理
在政府的授权下,线网指挥中心对各运营主体的服务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指挥中心成立后,根据政府授权的相关职责,及时协调解决路网日常运营中多家运营企业间、不同线路间存在的问题;根据市政府的《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等制度规则规定,组织运营企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处置预案,组织编制符合线网运营的《轨道交通路网调度规则》、《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信息规则》、《路网运营统计指标管理办法》、《路网运营协调管理规定》、《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办法》、《共管换乘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配合预案》等规章制度,明确路网调度指挥中心的运营协调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与各运营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外部单位的职责分工及业务流程。
3 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
线网指挥中心日常负责审查各运营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和制定线网各运营商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配合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线网指挥中心协调指挥路网内各线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同时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及政府相关部门报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信息。
3.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针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可以内部解决时,由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市交通应急指挥部总体监控。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无法处理时,由市交通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指挥中心配合指挥。
3.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应急处理的主要功能
线网指挥中心内设置一个集运营监视、数据共享、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该系统具有综合监视、数据共享、应急处置和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应该包括通信系统、路网综合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同时,指挥中心与市公安公交总队、市消防局、市急救中心、市交通委应急办等单位建立了热线电话,并将视频图像接入市公安公交总队,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及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3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区段中断后的公交摆渡支援应急处置
各种风险导致的轨道交通区段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大量乘客在站外滞留,如再遇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情况将更加急迫。应对这种由于区段中断运营导致的乘客大量滞留的典型突发事件,需要由指挥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各运营企业及公交总队、公交集团等单位,快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保持轨道交通与公交联动,利用公交进行接驳和摆渡,安全及时地疏散乘客,尽力维持路网运营秩序,以杜绝由于协调措施不当和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造成的公众负面影响。
(1)部分区段运营中断后,运营企业应尽快组织短交路折返作业,在此前提下,以公交摆渡作为必要的补充措施,正确实施。
(2)轨道中断运营区间较长,短时无法恢复,道路交通正常,可以提供支援。
(3)指挥中心需明确掌握中断运营的站点,位置;明确已经在车站滞留和正在进行区间疏散尚未到达站台的乘客数目;根据道路路网情况,确定将乘客疏散至本线的正常运营区段,或就近疏散至路网其他正常运营地铁线路。
4 多种资源共享
4.1 空间资源共享
线网指挥中心通过建设容纳多条线路指挥大厦,达到线路控制中心的“物理集中”,从而实现同厅调度指挥,改变了传统 “一线一中心”建设模式。
4.2 人员和设施资源共享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出发,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存在着人员及设备重复设置的现象,线网指挥中心的设置可以实现一岗多线的综合管理的方式,同时在整个线网内人员和物资也可以统一调配。
5 票款收入清分清算及信息统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设置了票务清分系统,票务清分系统从各运营线路中央系统接收所有交易和票务数据,根据票务清分规则,及时对各线的票务收入进行清分。同时票务清分系统将及时对客流、票务收入、车票使用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线网指挥中心的建立要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行体制特点,也就是“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协调动作”的运营管理特点,实现调度指挥“从线向网”的转型。指挥中心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日常运营组织监督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票款收入清分清算及信息统计等工作。因此,在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建立一个线网指挥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朱军,宋键.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5.
[2] 朱沪生,毕湘利.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2):1.
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运营风险系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9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44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GDP呈稳定增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许多大型城市都在积极地兴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但是在兴建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快速的发展阶段对于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给水排水系统、安全系统、防灾系统、电梯扶梯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等,而且还包括了现代新兴技术系统,如通信系统、屏蔽系统、环境与设备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自动售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很密切的联系,当其中某个子系统发生异常时,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拥有良好的轨道交通管理运营可以提前预防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损伤降到最低,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基本理论
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基本概念
1.1.1 安全的定义。不同的行业对安全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角度定义安全为:安全是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证安全和事故风险处于可控的最低值内。
1.1.2 安全与风险。相对于安全的不是事故而是风险,风险系数是评估系统安全的一个指标,其概率估计公式如式(1)所示,其中风险系数值与系统安全性成反比,即风险系数低代表系统安全性高,风险系数高则代表系统安全性低。
R=F×S (1)
式中:
F――事故发生的频率
S――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R――风险系数值
1.1.3 人的安全意识。在一些管理体系中往往忽略了人的安全意识,人类对于安全的需求,可以说是一个本能的生理反应。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中考虑到人的安全意识,积极地对公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运营中因人为造成的风险,还能够提升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效果。
1.1.4 安全文化。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也是他们的成功之道,比如在我国电力工业、核工业和航空工业都特别强调生产安全,常年将安全思想和教育作为员工考核之一,特别强调“安全第一”的生产工作理念,因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安全文化核心。
1.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大型开放系统。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土木工程、信息电子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高度集成系统,具备极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若干线路系统组成的以及单条线路工程系统高度集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点”(车站)系统和“线”(线网)系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核心就是风险的控制与评估,而风险的评估常常是对其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在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之前我们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2.1 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它常常包括人员的损伤、死亡和财产损失。比如运营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而停止运营,这种意外的停止运营对于运营系统来说也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其中主要的事故原因有以下四种:
2.1.1 火灾事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主要由于设备故障、电气故障、易燃物、人为纵火、化学品等引起的火灾。
2.1.2 列车厢中事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列车厢中事故主要包括通信故障而引发的列车追尾、人为调度因素引发的列车追尾、设备故障引发的车厢停止供电等四类情况。
2.1.3 停运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业务由于停运而造成旅客的滞留不仅不方便旅客出行,而且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社会公众形象,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列车系统故障停止运营时,可分为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电力系统设备故障。列车机械故障引发的停运原因可分为列车门故障和列车设备故障等。
2.1.4 乘客坠轨事故。乘客坠轨事故是难以预测且近几年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较多的事故,其发生常常会直接导致列车的停运以及其他不可控的事故发生,此类事故多为自杀、意外、违规、设备故障所造成。
2.2 影响因素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广泛分布在时间、空间上面的开发式系统,其中系统关联因素十分复杂,但是从运营安全方面考虑,主要相关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环境、人、设备。
2.2.1 环境影响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外部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时间因素等,社会环境主要指治安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风气等。而内部环境则指工作环境。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均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因素。
2.2.2 人为影响因素。在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系统中,人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人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因人的问题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提高车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事故遏制在萌芽之中。比如2009年9月9日东京发生的地铁追尾事故就是因为故障维修车辆的司机超速行驶并且麻痹大意忘记了站内停有其他列车,最终因为刹车不及造成的列车追尾事故。虽然无人员伤亡,但是事故造成整天线路停运6个多小时,影响了29万乘客出行。
2.2.3 设备影响因素。设备是列车的构成部件,包括机械系统设备、线路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等。这些设备协同合作才能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营,当其中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将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安全运作,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从设备因素考虑,采用高质量的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系统,是保障轨道运行安全的保障。比如2009年6月22日发生在华盛顿地铁的追尾事故,就是因为机车设备故障直接导致两辆列车相撞,造成了9死76伤的悲剧。2011年9月27日发生在我国上海地铁的追尾事故,也是由于信号系统故障而导致信号调试错误,直接导致了列车追尾。
2.2.4 小结。环境、人、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保证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不能仅从一个方面考虑,而应针对各个因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才能使三者有机结合。针对以上注意问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可以从“人D机D环D管”四个方面来进行安全控制。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3.1 管理目标及方案
制定适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后,需要对管理目标和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逐步完善管理目标及方案。
3.2 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包括车辆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不符合事件的后处理、日常客运服务、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等,是管理目标及方案有效实施的保证。
3.3 总体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一般由最高领导层制定,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声明和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良好的安全管理总体方针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也有利于增强设备和环境的可靠性。综合看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七点出发制定总体方针:(1)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首先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无法律法规可依时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做出相应的工作绩效承诺,并且规定使用有效期限;(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意识;(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他一切都要在安全方针的前提下实施;(5)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有具体的书面文件,印刷成册;(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公之于众,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7)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4 结语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助于城市长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壮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能够对可预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并且能够将其尽量降低,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援和应急方案,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些都能够大大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薛美根,程杰,朱洪,等.上海市小客车管理政策研究[J].城市交通,2014,(6).
[2] 孙斌栋,郭研苓.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J].交通与港航,2009,23(3).
[3] 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 雷艳鹤,雷金鹤.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J].世界家苑,2011,(10).
篇9
1、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各类轨道建设工程的人才,在运营管理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在城市通信能从事轨道通信信号系统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安装、施工工作和通信信号设备,在铁道工程从事铁路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铁路局工务部门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线路工、桥隧工等岗位工作。
2、国内需要量很大的,铁道供电、铁道信号、铁道通信、轨道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是当前铁路建设急需人才的专业。铁路建设的突飞猛进,现有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大型开放系统。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土木工程、信息电子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高度集成系统,具备极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若干线路系统组成的、以及单条线路工程系统高度集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点”(车站)系统和“线”(线网)系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体现出以下特点:
(1)系统复杂程度高,运营安全技术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性和集成度的提高使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对运营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运用了大量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和系统的固有缺陷,加大了运营安全的管理难度。
(2)系统关联性与依赖性强,运营安全支持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依赖于外部系统提供各类保障,需要得到供电、供水、通信等多个系统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中除了需要关注自身的状况,更需要关注相关支持系统的状况,做好安全备份、安全冗余的准备。
(3)系统界面复杂、耦合度高,运营安全协调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存在大量的子系统间的耦合界面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接合界面。系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难度大,匹配标准高。因此,运营中的各系统、各部门的协调程度,以及设备接口等界面的处理情况,直接决定了运营的效率和安全。
(4)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强,运营安全风险程度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不特定公众,直接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周边治安、配套设施乃至自然灾害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运营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现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即“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阐述。
(1)人员问题,主要分为乘客未遵守乘车规则及工作人员职责疏忽或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如2003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地铁司机和综合调度室有关人员对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如在2003年 8月28日,英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因供电设备故障,突发重大停电事故,伦敦近2/3地铁停运,大约25万人被困在地铁中。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造成短时间的列车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甚至列车运行中断,严重时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运营安全。
(3)缺少轨道交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规则》等技术管理规章大多来源与铁路的规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具体情况脱节,造成一定的管理缺失。例如交通系统在发生信号系统故障采用电话闭塞法进行降级运营时,办理行车作业的安全控制点是“第一趟列车(发车站行值)与行调、接车站共同确认区间线路空闲”。此规定对铁路行车组织完全适用,因为调度员可以和发车站、接车站的值班员共同通过《行车日志》来确认;但对轨道交通来说就不太适应,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行值在设备正常时不干预行车指挥,也无需填写《行车日志》,因此确认区间空闲有较大难度。
(4)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如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造成41人死亡,70多人受伤。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
针对以上注意问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可以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来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在于系统中不同岗位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另外,应加强轨道交通安全乘车意识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轨道交通运营事故。
(2)提供轨道交通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和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
轨道交通的运营涉及众多先进设备。车辆、线路、信号等系统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将直接关系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为了保证轨道交通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屏蔽门系统来防止高客流情况下乘客被拥挤人流挤下站台;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体系,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采用先进的阻燃材料,避免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人员伤亡;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运营的高效、安全、可靠。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咨询服务,提高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水平,开展多层次培训,提升管理方法,拓展管理思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各层次运营管理中,确保各种先进设备处于安全、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发挥其最大效能。
同时要加强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系统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干扰下,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的发生,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保养、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3)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主体,运营企业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以强化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制
度,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按
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责任制,
健全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如运营企业设专职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对运营安全进行
监管;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运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收
人按绩效考核,直接与安全生产指标挂钩等等。
- 上一篇: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 下一篇:智慧能源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