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方针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能化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设备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06-02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药房的智能化建设,并将药房智能化系统纳入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药品管理现代化。使药品管理更规范,药学服务更有效,患者用药更安全、治疗方案更合理,医院药房的智能化成了当前医院药房发展的新方向[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与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年的共同研究开发,于2011年3月完成了智能化药房系统的建设并顺利投入了正常运营。系统的建立给医院药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智能化系统的使用,推动了药房工作模式变革,使药房从内部管理到对外服务都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笔者通过半年的实践,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探析智能化建设对促进药房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1智能化药房系统的简况
1.1工作原理:储药槽式智能化药房采用重力落药原理,将药盒侧立摆放在与水平方向有一定侧角的储药槽中,利用抽屉格码放的原理,一次性可以出库不同种的多盒药品。该类型的智能化系统由自动上药系统、密集存储系统、自动出药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处方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与医院HIS系统等组成,配备有一台快速上药、发药机和四台药品智能存取机,整个系统占地约10平方米,储存约500个品种的药品,可操作药品数为智能化药房系统收载药品数的80%以上。以负责门诊药房八个发药窗口的工作。
1.2系统应用:门诊药房配置的智能化系统是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基于ROWA系统自行研制开发的机械手式智能化药房系统。进、出药系统相对独立,可同时进行两方面运作。进药系统可以将同种药品一次性多盒进行入库,自动完成药品的检测、分类及进药工作。快速发药系统采用密集斜槽式存贮方式,对医院药房盒装药品进行自动存贮和发送,用量特别小的盒装药品不在其中。药品智能化存取系统以垂直旋转进行认址,可负责异型包装药品的发送,包括用量大的针剂和少量小用量的盒装药品。药片分包机将药片或胶囊散装在特制的罐体中,罐体的底部有转动的闸板控制药片的漏出,每台设备上安装可储存上百种药品的罐体。通过对每个罐体底部闸板的控制来实现药片的自动分拣。
1.3操作流程:数据库通过屏幕显示药品信息、储存状况及储存位置等药品基本信息。根据操作提示控制机械手自动进行上药,此过程既是系统快速出药的前提,同时也是系统药品入库过程,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转提供数据支持。电子处方通过医院HIS系统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实现“预配方”模式,系统接受服务器传来的收费指令,在3秒内完成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再通过内部传动装置,药品输送到指定位置,供窗口药师核对发药。
2智能化系统对药房管理产生的影响
2.1药品调配:一套IRON-快速发药系统组合四套智能化存取系统进行药品的调配。四套智能化存取系统分成两套组合同步调剂,各组对应前台三个发药窗口,优化和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分包机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人工摆药的高差错率[3]。国外文献表明:采用单剂量摆药模式,差错的发生率可以从31.2%下降到13.4%,甚至从每日1次下降到每周1次[4]“预配方”模式与智能化的结合大大降低了药剂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2.2药品效期:药品效期管理不善会导致药品失效。而传统的药品有效期管理环节繁杂,过程冗长,而智能化药房系统摒弃了手工统计方式,即时实施药品有效期智能化管理。即系统自行对药品效期进行筛选,通过设置按药品有效期预警,直接体现药品“先进先出”的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每一盒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药品补充:盒装药快速发药系统、智能存取系统中储存药量不足时,系统通过管理机自动报警,并显示所需添加药品的信息清单,药师根据上药清单从二级库中领取药品添加到设备中。上药人员对每天的出药、上药数量进行统计,还可随时查看当天药品使用情况及库存。
2.4药品质量:智能化药房系统从多角度确保药品质量合格。首先它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立体型仓库,内部洁净。其次,系统内的药品可与药房内的其它区域划分开来,分隔了人流、物流。通过系统内部温度、湿度恒定控制系统,使系统内的温度与湿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药品的储存质量。药片分包机消除了手工摆药所造成的药品间交叉污染;消除了药师用手拿药,有效控制了药品污染。
3窗口服务
智能化药房系统为药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和用药服务提供时间保证。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质量,快捷、安全的药房管理在患者中产生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服药标签的自动生成,有效地减轻了药师工作强度,使患者更为清晰从标签了解服药方式。体现了药房对患者的尊重和人性化服务理念,转变了药师的服务意识,拓宽了药师的工作职能。
4工作环境
智能化药房系统可根据药房的实际空间量身定做,系统充分利用了空间的纵深,对药品发挥密集式储存功能,使药房工作空间更为宽敞。由此对药房进行整体规划,设置了药品调配区、药物咨询区、药品储存区、二级库区等,药房新的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
5系统特点
篇2
升级: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
位居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中远集运,与全球班轮业巨头处在“同海竞争”的风口浪尖,其管理和运营170艘集装箱班轮、总箱位达80万TEU,经营80条国际航线、11条国际支线,以及83条中国沿海航线和长江珠江驳船支线,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及155个港口挂靠,年挂靠港次
11 650次,相当于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全年船舶靠泊艘次。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下,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既是攻坚突围之策,也逐步形成了履行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的自我约束。
2011年8月,中远集运首开船舶能效管理的先河,率先编制完成了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在通过中国船级社审核后,一年内在近远洋和内贸内支航线所有船舶推广实施船舶能效计划,运用能效要素管理的手段,使包括船队和航线管理、航次计划、气象导航、合理配载、港口协调、船岸联系、装卸控制、最佳压载、废热利用、船舶和设备维护、能源管理、燃料管理等诸多环节,得到了有效监测和监控、评估和改进,年度能耗指标开始从高位回落。
船舶能效管理在全船队实施两年初显成效,但中远集运高层并不自恃与满足。针对集装箱班轮营运班期紧、周转快,海域全覆盖、时间全天候,燃油成本居高的特点,管理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挖掘降耗增效的更大空间。2013年9月,中远集运与DNV GL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携手合作,引入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和国家标准GB/T23331-2012,着手建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升级”再上台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刚性约束。
与聚焦提高燃油利用效率的船舶能效管理不同,“能源管理以‘能源’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组织通过能源评审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确定具体的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DNV GL船级社管理服务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康文煜认为,建立和形成能源管理体系,其系统性、综合性体现在对能源消耗的过程控制,包括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目标的整体绩效更大。
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中远集运高层果断决策,自我加压,对标最新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此提升班轮船队能源管理质量水平。
绩效:从体系运行到节能指标翻倍
建构与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既是企业完善节能减排流程,与集装箱班轮船队现有安全管理等三大体系的有效对接,更是船舶能源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过程。历时8个月的紧张准备和试运行中,中远集运确立了“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能源管理方针,通过“标准”研读、现状调查、体系设计、方针确立、基准搭建、文件编制、运行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主要工作环节,完成了能源管理的组织架构、方针目标、策划运行和监督检查等一整套规范,形成了具有PDCA循环模式的管理体系。
“航运公司的能源管理,其主要对象是燃油,主要环节集中在航线设计、船速控制、调度监督、燃油采购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用能设备是船舶的主副机。”中远集运副总经理侯立平强调,能源管理的重点在于节能意识强化、能源管理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到位,其中能源管理基准选择和监督测量更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中远集运能源管理体系运行采用的能源基准主要包括总能耗、燃油总消耗量、油消耗总量、单位工业总产值能源(万元产值能耗)、燃油单耗(千克/千吨海里油耗),以及不同箱位量船舶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等15项,同时,对包括EEOI船舶能效运营指数、经济航速、船舶航速滑失率、货载航行总里程(海里)、主机MCR功率、船舶平均航速(海里/小时)等24项相关绩效参数,进行定期监控与分析。
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度安排下,近年来先后对12艘5 100TEU船主机增压器进行封堵改造,15艘万箱以上船加装自动切断装置;实行航线加船减速,通过控制船舶运行的合理航速减少能耗;优化航线设计,减少绕航往复,扩大节油成果;落实监控责任到人到点,实行船舶油耗跟踪和监测。通过从岸基到船舶的经营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举措多管齐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燃油成本实现了可控。根据数据对比,2008年,中远集运运力总箱位量为43万TEU,年油耗量达283万吨;2014年运力箱位量增至80万TEU,今年1-7月,平均单箱运力燃油和滑油消耗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9.59%和31.68%,全年油耗量有望回落至238万吨。船队总箱位量增长近一倍,而油耗却下降近50万吨,显现了能源管理的良好绩效。
领跑:从船队竞争力到绿色航运新名片
在全球加快减排步伐的倒逼下,航运业低碳减排已经从呼声、议案进入具有明确操作性、强制性的实际行动。2013年,美西港口实施对所有进港的船舶采用低硫燃油由此前的20海里扩大到100海里;2014年1月,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简称ECAs)”除确立硫氧化物的排放限额和排放标准,还规定2016年后建造的船舶的排放不得超过其确立的第III级,同时将ECA适用范围延伸至海岸线之外200海里,几乎涵盖了美国、加拿大、法属领地、波多黎各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沿海水域。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推动下,2015年起任何船舶进出波罗的海、北海排放控制区的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或者废气排放必须经过净化且净化达到同等水平。2016年后,新造船舶的氮化物排放必须降低75%左右。而欧盟委员会正在建立的海运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系统,主要针对5 000总吨以上停靠欧盟港口的大型船舶,并将航运业排放规范整合至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欧盟政策框架下。
以节能减排、高效低耗为主导的绿色航运,正在成为航运业新的竞争力。“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能源管理的系统性、标准化对航运企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包括市场化的碳交易等。”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总经理黄士元表示,能源管理体系与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位一体将推动航运经营、船舶运行和服务走上一个新台阶,这也会成为客户选择航运服务的新亮点。
篇3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政策或将破茧出台。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行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公共机构等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提供节能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服务的新机制。
随着国务院关于合同能源管理指导总方针的推出,我们预计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于近期联合落实《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在税收、融资渠道、补贴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明确纳入服务税范畴,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和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在优惠利率信贷、产品合作等多渠道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扶持,以及节能服务补贴政策。政策推动下的节能服务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合同能源管理,即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在美国、加拿大,EMC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应用领域。节能服务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各行各业。合同能源管理适用于合同金额较大、能源计量便利的用电大户和用能大户,在工业高低压变频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工业锅炉、建筑HVAC、配电系统、LED路灯系统等领域,都是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重点领域。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单位万元GDP能耗为1.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0%,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日本、美国的4-5倍,减排任务艰巨。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望成为推动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我们预计钢铁和石化等高能耗行业,有望率先成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推进的重点领域。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再一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值从2008年417亿元增长到588亿元,同比增速40.9%,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08年117亿元增长到195亿元,同比增长67%。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253.2亿元增长到360.4亿元,同比增速为42.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7亿元增长到195.3亿元,同比增长67.37%。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预计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EMCA协会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估算,节能市场总规模大约4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篇4
1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EnMS)是用以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集合。[3]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国家政府部门在2005年组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式立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写工作,于2009年3月正式推出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2010年4月开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并于2012年12月31日GB/T23331-2012版(等同采用ISO50001:2011),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而对于造纸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制浆造纸企业认证要求》(RB/T118-2014)进一步明确了造纸行业的能源管理要求。对企业来说,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2007)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为了达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4];而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2011)则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是为了达到企业满意。能源管理体系同样遵循PDCA的原则,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目的。这既是国家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的需求。当前很多企业对节能管理尚存在误区,如认为节能管理就是节能技改,节能管理就是动力部门的事,节能省下来的都是老板的,与员工无关等。[5]而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进表明,只有在保证安全、环保、质量和生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节能,这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是推进企业“眼睛向内看”而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管理方向。因为实施能源管理,有利于推进量化管理和系统化管理,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管理和促进部门协助等。
2怎样在造纸企业推行能源管理体系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应发展要求,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于2015年8月份顺利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推进了公司管理工作的精益化运营,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节能减排意识。下面结合景兴纸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同行进行分享。
2.1营造节能宣传氛围
在企业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人人在意识上要形成统一。“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价值,都是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而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进正是将平时生产运行推进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为了让新的管理体系深入每位员工的工作行为中,车间处处悬挂起“能源管理”的宣传资料,更是在员工间开展了签名活动,同时对能源体系推进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学习。
2.2全员参与节能识别
节能管理涉及“节能机会管理”、“法律法规符合性”、“持续节能管理能力”。而“节能机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纵观制造企业,综合能源浪费存在四个层次(图1)。而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识别、评价正是基于这四个层次,从而实现对本部门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进行控制和管理。尽管制浆造纸企业在项目招投标时特别要求必须标明生产线或具体的主要设备的单位产品耗电量的保证值,如单位产品耗电量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纸张定量、生产规模、运行方式、公共设施(例如水源、废水处理等)等有关条件。可实际运行或受产能、品种的限制,或受工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设备的效率低、耗能高的现象总会存在。制浆造纸企业运行控制的耗能设备设施和系统,通常包括:(1)变配电系统;(2)蒸汽供应系统;(3)空压机的运行;(4)电动机的运行;(5)风机的运行;(6)泵的运行;(7)制冷机的运行;(8)工序生产设备的运行;(9)办公后勤活动的能源管理等。这就需要通过“节能机会清单”(表1),为后续实施提供依据,起到降低运行费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目的。接下来以“节能机会清单”中“空压机”和“工艺设计”进行能源管理的进一步剖析。对单体设备进行节能机会识别时,更需要我们关注与之相关的变量来识别改进机会,下面为一张“空压机”相关变量的表格(表2)。表2中的气电比、温度、压差等参数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的经济以及合理性,结合生产工艺要求进行优化,寻求改善的空间。就“工艺设计”而言,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蒸汽、电力,有时也会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现有的工艺流程是否随着原材料的变化对产品适应性已经产生影响;现有的工艺或设备技术是否符合“四新技术”的升级运用;现有的浆泵配置和蒸汽损耗是否对产品来说是最科学和合理等,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对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工艺环节进行关注,去寻求改善点。另外,节能管理中关于“法律法规符合性”,就是响应“高耗能落后设备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应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等;而“持续节能管理能力”就是通过“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等手段,采用节能改进工具,促进能源管理标准化,真正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服务。这些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3能源管理体系给企业产生的影响
“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升华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景兴纸业公司内部成立的自上而下的“双增双节”活动,就是“能源管理体系”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具体实践。在外部市场无法左右的情况下,只有眼睛向内,在岗位上增收节支、增产节约,运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手段为企业生产运营助力。2015年度一个个项目成功落地,如化工成本节约奖、节能节电奖,让企业员工切身体会到能源管理体系带来的益处。
4结论
管理无止境。除了质量、环保、安全之外,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而尚处于寒冬之中的造纸业更需要通过能源管理,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融合,来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时刻以标准为基点,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推进公司健康发展,为企业在市场洪流中前行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顾兴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造纸企业——造纸行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J].浙江造纸,2012,36(1).
[3]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S].2012-12-31.
[4]曹海兵.浅谈三大管理体系对造纸企业运行的影响[J].中华纸业,2014,35(12).
[5]节能减碳能力提升系列课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篇5
一、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内涵与机制
1.内涵。中国的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层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架构下界定的,以企业环境管理为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原则方针。但该界定必须首先考虑企业成长、发展层面的实际需求及社会需求,这是由企业利益驱动的性质决定的。从经济方式讲,资源型企业基于绿色视阈的节能发展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实施基于能源管理的集约化配置,促使其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最小化。在明确的节能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下,培养和普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推进节能技术项目的实施,重在有着科学完善节能评价体系的支持。同时加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根本上要建立高效的能耗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又要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工业技术的支撑。也就是说资源型企业的节能管理要与企业绿色发展协同共进,以谋求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这是一个多要素协同耦合、互动共生的系统工程。
2.原则。有利于创设和形成企业自主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费,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改善运营机制,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共享机制和绿色文化生成机制。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时获取科学、有效的依据。并能够借此随时调整和校正企业政策、规章制度及战略目标与规划,从而进行科学指导和决策。遵守法规、落实责任;过程管控、创新技术;节能节水、提高能效;有利于企业绿色性的表征、集约经营方式的形成和企业生存发展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企业对内部、外部有关规则、标准的遵从与接轨,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工作方针 “资源节约与资源开发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资源开发生产任务为核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节水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节能节水管理,推进节能节水技术进步,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目标。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与中长期节能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全岗位、全过程、全系统的能源管理体系,以质量效益和提质增效为关注核心,实现能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管理,节能减排,降污增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成本管控水平,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审计,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能源管理规定,并符合长期节能发展规划。
4.管理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型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做好绿色发展下的节能管理要创新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科学而先进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不是资源型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需要从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技术系统、节能制度与考核、节能管理系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解决资源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
二、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评价
1.企业绿色节能评价指标的构成。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运营实力与经济成长性指标系统,这是由企业本身盈利性决定的、必须考虑的指标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指标系统,这是企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模式―集约化和绿色化的支撑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协调性指标系统,这是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要素协同耦合的共生性所决定,是社会需求满足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资源整台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子系统。
2.指标说明。人员素质: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员工平均学龄、工程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的平均等级、经理的知名度、职工违纪率、病假率、管理人员综台应变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决策能力、预见能力、领导能力、管理人员的平均学龄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财务实力,即企业奖金充裕程度,包括总资产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金借贷能力。物质技术基础能力,包括同行业中设备的先进程度、地理位置、储运设施数量与质量、经营规模、资源的集中度、企业与产品协作系数、主导产品占企业产值比重。风险承担能力,包括风险分散程度和企业退出某行业障碍的大小。企业战略前瞻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有效性与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企业经济成长性指标:技术水平、学术水平的进步指标,包括年开发新技术项数、年发表学术论文篇数、技术服务档次提高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年通过技术级别考核人数、新技术贡献率的提高程度。产品与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绿色产品导人频率、产品创新度、先进设备装备率、设备更新率、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比重、人均动力装备增加量。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次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R&D费用占销售收入比、新产品试制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二次创新投入占销售收人比、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知识积累与共享指标,包括年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科技管理知识文档化案宗数、年经验交流会次数、老员工人均以老带新人数、引进新技术数目。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指标,包括有关保密工作的费用开支占销售收入比、掌握核心技术员工的人数及其离职率。企业“绿色化”程度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重、绿色技术估量、绿色厂区、办公室率、绿色市场的铺货率、年绿色活动开展频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人均年培训次数或受培训员工比率、岗位交流次数、人均合理化建议数、企业员工的离散率、劳动力的投入弹性系数(长期生产要素增长率/本期产值增长率)、劳动力利用率(员工全年有效工时/实际工时)、新聘员工中高级别员工比重及企业各类人才储备与未来需求的匹配程度。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的比重、能源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材料复用率、废弃物利用率、材料综合利用率、能源耗费率、原材料耗费率、能源、原材料的消费弹性系数、固定资产的投人弹性系统数、固定资产利用率、交通工具设施的利用率。环境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如环境系数(环保费用比),环保投资偿还期;环境法规遵从性指标,如年环境审核次数,处罚次数与金额;还有环境培训人次,社会抱怨人次等。污染物产生量指标,包括产污系数、物能有毒有害系数、产污增长系数、产品清洁系数等。循环利用能力指标,包括设备系统再利用率、设备系统拆装难易程度、组件的循环利用能力。灾害预防指标(环境风险指标),包括每年安全检查次数、安全培训人员次数、制造运输环节安全预警信号装置有效性、各类危险事故在各环节发生的概率等。
篇6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实现政府职能根本转变,必须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关键词2]合理配置职权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二是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三是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四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关键词3]加强依法行政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
要以强化责任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运行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关键词4]优化组织机构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及重要领域的管理,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三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整合完善重要行业管理体制,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结合职能部门的调整和整合对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精简和规范。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有的可以适当过渡,有的还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不毕其功于一役。
[关键词5]改善宏观调控
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关键词6]应对能源需求
篇7
关键词: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数据采集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以节能减排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国能源相对匮乏,更需要合理利用,并将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其办学规模、校园面积及师生数量增长较快,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抑制能源不合理增长,制定长远节能规划,通过技术手段使节能目标落到实处。
高校能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高校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杜绝“跑冒滴漏”的措施,安装了大量节能器具,同时加大了节能的宣传力度。但对于能源的使用和管理还属于粗放型。所用的能耗计量终端大多还是传统的电子式或机械式计量表,由于其机械齿轮易于磨损,易造成数据误差,计量仪表体积大而笨重,自身也会产生较大功耗。计量器具大多只具备一级考核,没有二级及以下用能考核,这些是高校能源计量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很多高校为了满足新校区教学、科研、生活的需要,虽然增加了大量的节能设备,但对能源的计量考核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校园产业、科研开发的快速增长,高校能源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由于缺少能源管理技术人员,在软环境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全方位的能耗监控和计量,传统单一的计量收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因此,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中,逐步引入了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建筑能耗的管理,以建立适应其发展的能源管理网络平台。
高校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
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旨在通过校园网络实现校园能耗的管理和监控,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协调处理能耗用户、设施设备之间的关系,改善并优化能源环境。整个系统在技术上先进、简便、实用。系统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构建而成:对能源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软件,基于ip技术和电力载波技术的数据集中器或远程抄表技术,采用电力线载波智能化网络电表或射频卡水表等计量终端。
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能源管理平台是基于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远程网络传输系统对能源的使用进行监控,利用智能卡、电子采集器等技术对能源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的智能管理平台。平台的运行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在技术和设备上可以使用当前较为成熟的网络连接模式和电子设备,以保证整个系统平台的稳定、可靠,同时兼顾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整个系统以开放式架构,执行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以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并考虑投资者的长远利益。系统软件可以做成以web-service为接口的多功能开放软件,能够用来管理、控制并配置水、电等能源表具与数据采集器。系统与目前的网络系统相兼容,还可以汇总和报告能源使用中的突发事件,允许远程配置能源表和数据集中器,调整计费率。允许系统远程控制表具的开关,适应大小不同规模的系统运行,维系从表具、数据采集器,到服务器乃至整个系统的运行。 系统软件还可以集成多个应用模块组合,包括数据采集与转换模块、数据分析与汇总模块、安全运行模块、紧急事务处理模块、数据库与能源应对策略模块等,系统平台以视窗界面呈现,实现有效的能源策略分析。在上述模块中,通过运行流程及时确认能源使用异常状况,提供修正措施,使能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整个能源网内的故障。
数据集中及远程抄表技术用电数据远程集中抄表利用电力线载波传递电表的数据,实现远程集中抄表和收费控制。电力线远程传输技术实现了智能设备的即插即用,数据集中器根据用户的设定来采集和储存来自电表的数据,数据集中器通过连接到tcp/ip的广域网络来实现远程通信,可以将控制命令和数据文件下载到相关设备中,并控制一个电表或一组电表。通过具有扩频载波通信技术的强抗干扰电力线,可以将校园用电设施设备的用电量远程集中。数据集中器除了可以采集数据外,还可以增加控制过程,如安全检测和远程控制能力,在系统运行中监测电表和线路的运行故障,以及任何人为改变相线连接的现象,有效防止故障和窃电现象的产生。同时,可进行远程控制线路的切换和中继调整,建立与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的连接,通过软件驱动的方式,实现对不同能耗设施设备及各种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基于标准的microsoft架构和成熟的网络服务(sql server等)以及通信协议(tcp/ip、http、ftp
等)与能源管理平台互联。能源数据可以利用校园网在不同的子系统或设施设备中采集而得,使用软件协议无缝链接,实现远程自动化采集。
数据采集终端高校的能耗设施设备以往所装置的终端表具大多是传统的计量器具,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终端表具的技术含量也大幅提升,采用单项电力线载波的led电能表和cpu射频卡表具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终端的使用,延长了表具的寿命,而且故障率极低,实现远程抄表和收费控制,表具功耗也大为降低。以电表为例,具备电力线载波采集器的电表,可以轻松做到双向电力线通信,同时可以记录多个用电参数,包括供电质量、故障预警及异常报告等。
能源管理系统网络平台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主要特点系统平台具有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具有多级集中统一的管理中心,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系统以安全为核心,具有开放性,能有机地与校园网络连接,融合成一个整体。随着学校的发展变化,系统必须能适合多种规模,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能随时适应对系统的扩容要求。系统还应具有兼容性和灵活性,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系统平台所选择的网络及终端器具应标准化、规范化,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以及较强的自检功能。
管理网络平台的功能实现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是通过对校园能源消耗数据的自动采集,进行集中统计和数据综合分析,来实现校园内能耗数据的共享、交换、检测、管理以及控制。随着能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能源使用的监测、控制及管理是完全可行的。该平台可以对能源使用设施和设备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视,设置模拟屏,对各耗能单元进行全局监控。如整个系统或局部单元出现能耗异常,可立即显示异常部位并示警,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在运转中,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数据采集功能、用能监控功能、账务管理功能、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等。
结语
能源短缺仍将是今后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网络化能源管理平台的建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该平台的建立可以全面提升能源管理的技术层次,提高管理人员和能源使用者的节能意识,高效率地降低能耗。这一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对社会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生.网络化能源服务平台nes[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5,(2).
篇8
关键词:能源危机,绿色会计,资源利用,能源依存度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鉴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能源拉动为主体带动的,中国经济在当下普遍能源利用效率较差,能源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能源自我供需缺口逐步放大,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情况下,本文试图通过经济学中的绿色会计为解决中国当代能源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术语解释
1.1能源危机。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1.2绿色会计。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当代我国主要的能源问题
2.1我国能源管理模式不够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以中央国有经济为主发展能源工业的思路,鼓励地方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发展能源工业,实行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能源工业发展方针,标志着我国能源管理模式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管理模式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能源市场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但还不理想,市场准入管制不够灵活,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能源工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竞争力。
2.2能源和资源供给保障存在很大疑问。虽然我国是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13亿人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偏低。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加上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这样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明显。到2015年,我国的木材供销应缺口将达到11—15亿立方米亿立方米。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和进口国,今后缺口还会更多。由于资源的短缺和大量进口,促使石油、钢铁、煤炭等大宗原料及其相关的工业产品涨价,可能导致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到2020年要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能源和资源供给保障存在很大疑问。虽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受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到2020年以前还不可能替代原有能源。
2.3能源储量禀赋少,利用效率低。我国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国家。目前资源浪费也比较严重,有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一些项目,使得大量生产能力闲置,许多工业产品过剩,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增长。资源的利用效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好坏。我国虽然整体的能源储量较多,但还面临着禀赋和利用两大问题。在禀赋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能源分布均衡、优质资源匮乏、能源开采不容易。在利用方面,我国能源使用方式粗放、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源管理水平落后等。我国的能源效率较低,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近期调查: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单位 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2.4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和核算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我国早就将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和核算体系不够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法规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政府机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缺乏一系列的法规体系和行政执行、准入制度。
3.解决当代我国能源危机的几点建议
3.1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我国传统能源管理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产出中的大部分是工业和建筑业,这两个产业能源效率很低。我国应加快发展能效较高的产业。应有针对性地发展服务业,从提高能源效率的角度,鼓励一些低能耗产业的发展。如有选择地推出金融衍生工具、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以鼓励金融业的大发展;增加教育投入、鼓励高职高专教育、技工教育的发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设软件园区等以推动 IT 产业的发展等改善我国传统能源管理模式。
3.2实现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篇9
一、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产业布局、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要更加注重节能,把节能降耗贯穿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全过程。要认真总结去年下半年实施应急调控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调控手段,立足抓早抓实,按月确保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增加值增幅,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切实改变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二、强化刚性约束不动摇,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节能计划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志。各地要继续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强化能耗经济责任制考核。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节能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节能的第一责任人,各地主管部门是当地节能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一律不能参加评优树先活动。今年将实行节能计划风险抵押金制度。
三、坚持源头控制不放松,严把能耗增长关。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要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和产品能耗水平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能耗门槛。新上及改造项目的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10%以上,产品能耗水平要达到其限额先进值或同行业先进水平,强化能耗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控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对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实行区域项目限批。
四、大力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筑经济转型升级新优势。各地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扩大落后产能淘汰范围,更大力度淘汰和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五、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地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步伐,一是全面实施节能技改。各地要指导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编制节能改造方案,力争利用三年的时间全部完成,使企业能耗水平达到省平均水平以上,彻底淘汰落后用能设备,今年的实施面要达到40%。二是组织节能改造示范工程。重点做好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改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电机、汽车和照明产品。鼓励大型企业运用能联网技术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三是推行节能改造新模式。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新机制,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备案,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备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
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法规政策的导向约束作用。强化激励约束,加快完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政策激励作用。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采用奖励、补助、贴息和落实节能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改造。引导企业完善内部能耗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节奖超罚,使能耗高低直接与职工经济收入挂钩,提高广大职工的节能积极性。二是强化法规制度约束作用。认真落实有关法律制度、技术标准,落实节能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对使用落后用能设备和产品能耗超限额的用能行为,严格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三是突出预警调控作用。在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的基础上,实时跟踪监控重点地区及企业经济走势和能源消费状况,加强科学分析预测,对能耗增长过快和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缓的地区实施预警,适时采取调控措施。
七、严格执法监督,坚决纠正不合理用能现象。继续开展节能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评估报告落实情况专项审查,广泛开展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以及公共场所空调设置温度监督检查。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用电。
八、突出重点,狠抓工业领域节能降耗。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技术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按月核查能耗数据,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促进工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篇10
关键词: 学校建筑 能耗诊断 节能潜力分析
1 引言
按照上海市节能降耗总目标,“十二五”期间,主要领域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8%-10%,学校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年均上升率不超过2%。由于教育政策的发展,在校生人数日益增加,校园建筑也一直处于建设高峰期,学校的节能降耗工作有着较大的挑战。相比于国外校园建筑,上海学校的建筑能耗处于低值,是因为人均设备配备率低,生活和学习设施的差异所带来的。基于配套完善的前提下,学校建筑节能有较大潜力,而且学校节能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培养节能意识,对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建筑的能耗调研与节能改造分析
2.1 建筑用能情况分析
根据对学校2012年能源消耗统计,整理出如下比例:
海洋大学总建筑面积为392550.30平方米,全部面积有能源消耗。
2009年至2012年单位面积能耗情况如下图:
海洋大学2012年单位面积能耗21kgce/m2,2011年单位面积能耗20 kgce/ m2,2010年单位面积能耗18 kgce/ m2,总体能耗程增长趋势。均低于过渡地区典型
2012年最高值是12月份为2.57 kgce/ m2,最低值是1月份为1.14 kgce/ m2,夏冬两季用能较多。
2.2 节能潜力分析及节能改造建议
2.2.1 能源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职责的建设:最高管理者(根据管理体系要求)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要求节能减排小组贯彻和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提出确实可行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方针并形成文件,并为所有师生方便获取并执行。
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并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能源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任命文件,并对各岗位的管理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
2.2.2照明系统
充分利用天然光,以节约电能[2]。
将传统日光灯、节能筒灯以及路灯(高压钠灯)等灯具替换成LED灯具。
一期主要为校园路灯、图文信息中心、培训中心以及公共教学楼的灯具进行改造。二期主要海洋大学其余建筑(公共实验楼、学生公寓等建筑)
学校主干道灯具是高压钠灯(250W)和金卤灯泛光灯(以200W计算)。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从节能角度考虑,将高压钠灯替换成lED灯具,泛光灯停止使用。
2.2.3电梯系统
学校在图文楼、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学生公寓B区楼等多栋建筑都装有电梯、扶梯。在日常运行中,除满足正常需求外,建议对部分低楼层建筑采用分区管理措施。即高区设专用电梯,低区不运行的方式来减少电梯的能耗,同时对于多层建筑如教学楼、实验楼等二层、三层的区域,号召师生采用步行上楼。
2.2.4遮阳系统
安装遮阳产品,能减少太阳辐射进室内或减少室内热能流出,有利于降低或保持室内温度,从而降低空调能耗。学校的工会活动室、图文信息中心、2#教学楼屋顶和立面采用大量玻璃形式,该类建筑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会产生温室效应和形成明显眩光,为了防止紫外线和强光的照射、节约能源、降低噪声,根据现场情况和节能需求,海洋大学申请上海市教委的专项节能资金,建设了室内遮阳(电动FSS天棚帘)和室外遮阳系统(电动梭形遮阳板),不仅阻挡强烈的紫外线,还将阳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阻隔在面料和玻璃之间,以防止热量对流,大大降低能耗,也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5雨水、中水回收利用系统
学校一般占地较大,可以利用学校的室外管道条件,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浇灌绿化、路面冲洗以及喷泉等用水质指标的水。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
校园内,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污染较轻的路面雨水等。根据不同的径流收集面,采取相应的雨水收集和截污调蓄措施。截污处理设施也较简单,如截污挂篮、虑网、植被等。绿地、种植器、高位花坛等在利用雨水的同时还能起到截污净化,美化环境的效果。
升泵将中水提升至机房利用净化一体机的混凝,反应,澄清,过滤完成水质净化。
3 上海市学校建筑节能改造适用性技术分析
4 结论
通过对学校建筑与一般公共建筑能耗问题进行比对,找出学校建筑能耗特殊性主要在图书馆、实验室等区域的耗能上。提出适用于上海市学校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为其他学校建筑开展节能诊断工作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