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建议

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滞后于新课改发展

至今,还有很多科学课教师的教育教育教学观念非常滞后。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开设这门课的目的缺乏科学准确地认识。很多科学教师依然把《科学》课当做是原来的《自然》课来上。有的科学教师竟然还说"其实说的一回事,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他们简单地认为新课改就是把教材改动一下内容,《科学》课就是换了一下名字而已。还有一些科学课教师就认为科学课就是让学生多做几个活动。有的科学教师就一味地依赖多媒体的运用,整节课都是单纯地看科教片,也没有设置互动的环节。还有的,科学公开课时,为了大家的实验活动都圆满成功,在没有正式比赛前操练得滚瓜烂熟,以至于在公开课上,曾经闹出了老师没有提问,学生就直接先说了答案的笑话。

2、缺乏专业化的科学教师队伍

科学课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素质专业化程度较低,与科学课程的改革不适应。很少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身兼数职、一人多个科目的教师兼任的。而这些专职的科学课教师大部分民办时代转正过来的教师,具有"三化严重"的特点:"年龄老化的情况严重、身体弱化的情况严重、经常病态化的情况严重",。而学校确实也是出于照顾他们,才让他们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而那些身兼多职的教师,大都是因为工作量不够而被"搭配"上几节科学课程。因此,这些兼职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集中精力和时间上好语文和数学课。很多科学课被经常占用,上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因为科学课不要参加统一组织的考试,与学校的评价不挂钩,所以,在临近期末考试前,科学课几乎不复存在。

另外,有一些教师思维不活跃,课堂上缺乏活力。加上科学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非常强,因为一些科学教师的个人科学类综合素质不强,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就只能将科学课上成"老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这样的课堂就如一塘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教育教学效果根本就无从谈起。

诚然,这种现状的形成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专职教师大都是"老弱病残"居多,小学科学兼职教师课头杂,课时多,很多还是兼任的班主任。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这些身兼多职的老师,他们的一天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真是"比鸡起得还早,比狗睡得还晚"。事情是多而杂,上到领导临时安排,下到学生打小报告,事无巨细,样样都要亲力亲为,哪里还有时间操心科学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时真的忙的很多科学教师走进课堂,连教材都忘记带。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很好地反思、总结和研究科学课的教学。但是,主观原因还是占主导地位:在我们很多领导和教师看来,科学课就是不需要参加统考,不纳入学校评比的"副课"。这种观念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留下来的遗毒,根深蒂固,半根错节,一时半会难于彻底根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鱼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城镇。

3、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科学课程包是一门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所需要配备较多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和非常多的配套实物器具和实验。它主要是依靠学生动手做才能完成的一门实验技能型课程,非常注重行为习惯和思维训练,注重激发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启蒙,教育它需要大量的配套实物器具和实验。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校是用的原来的留下了勉强可以替代的器材。很多"动手做"只好变成了"用嘴说"。课堂上教师讲科学,学生听科学,原本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生动有趣的实验课程,被一张嘴、一只粉笔所代替。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缺乏起码的互动,"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的现象相当普遍。学生无法接受,教师也倍感枯燥,教学难以进行。

4、领导对科学课的重视不够

其实,笔者认为,科学可不能很好实施的根本责任在于领导。譬如奇迹开车,作为指引方向的方向盘偏离了方向,那车不飞下万丈悬崖才怪呢?一项工作也是如此,领导的指导思想偏离了航向,下面也会跟着一起走入歧途。加入教育部门的领导层层重视科学课的话,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有教师戏言:科学课在学校处于"第三世界"。科学课教学不尽人意的原因其实与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与评价的机制导向息息相关。纵观我国目前现状:上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领导下至各小学领导,对小学科学得重视程度严重不够,主要表现在:科学课不能并列于语文、数学参加考核评价。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考什么,抓什么的不良局面,教育管理陷入功利主义的怪圈。

还有就是资金投入过少或根本就不投入。有的学校连一本科学教学参考书都没有。教师仅凭一本教材备课,再加上,教学配套设备仪器严重缺乏,很多科学教师"难为无米之炊",科学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动手做"也就无法执行到位。

二、解决小学科学课问题的相关建议

上好课学课是每一位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的主要责任。

1、领导重视,应将科学与语文、数学等一起检测

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强调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笔者建议:

(1)解决领导重视的根本问题所在是应尽快出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制度,将小学科学与语文数学一样参加统一检测。在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和创新。

(2)把科学教师的待遇与语文、数学等平等对待。

2、加大投入,配足配齐科学课程所需的教学设备

加大对科学教育教学配套仪器资金的投入,保证科学中的每一个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都有相应充足的物品。

3、科研兴校,助推小学科学教学快速有效地发展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加强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以教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教改工作的发展。

总之,作为领导和教师都应更新观念,加强对小学科学的重视,为培养小学科学素养的启蒙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福寿.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J].西北职教,2009.

[2]江光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使用策略[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9.

[3]马洪伟.例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

篇2

小数的意义教学课件

【教学构想】: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意义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本节课开始便指导学生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然后利用正方形、数轴、米尺、钱币等环节设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概括一位小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小数概念的体验过程,逐步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认识我吗?(课件出示我的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

姓名

xxx

性别

工作单位

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身高

1.6米

体重

49.5千克

兴趣爱好

每天用1.5小时看书,用0.5小时运动。

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认识我了吗?大家可以叫我什么?刚才朱老师的个人资料中出现好些数字,大家认识吗?都是什么数?(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老师的资料中,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小数的信息,介绍时顺便复习了旧知,了解了学生的起点。

师:我知道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对不对?观察我的个人资料中的四个小数,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小数点后面都只有一个数字)在数学上我们把小数点后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师:谁能报一个和这些特别不一样的小数呢?(引导学生报出两位小数)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三位小数),当然还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举例,我们已经把小数按数位分了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

【设计意图】:开始便将小数按小数位数分类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学习各类小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1)正方形中

师:今天我们从研究最小的一位小数0.1开始。(板书:0.1)看到0.1你想到什么数?(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为什么你会想到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呢?(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很好,我们学小数初步认识的时候知道(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0.1),他们的大小相等,那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接下来动手画一画,假设练习纸上正方形的大小用“1”来表示,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画,用阴影表示出0.1。(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作品展示,分别分析)

师:为什么这几个同学画的阴影部分都可以来表示0.1呢?

师:太棒了!还有谁也能像她一样表达?

生:因为他们都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取了其中的一份画阴影,就是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0.1表示十分之一。

师:说得真好,0.1就表示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就是0.1,他们的大小相等,意义也相同。

师:那空白部分表示是多少——(0.9)

师:为什么能用0.9来表示空白部分。(0.9表示十分之九。)

师:谁还想说——(0.9表示十分之九。)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正方形分割为条这样的直观形式,数形结合,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0.1就是十分之一,初步感知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

(2)数轴中

师:老师这里有个图,谁上来指一下0.1在哪。(屏幕:一个有十个单位的数轴)

师:你说说理由为什么是这里?

师:谁告诉我0.9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0.9的?0.9里面有几个0.1?

师:1里面有几个0.1。

师:数轴上还有其它的小数吗?(0.2、0.3、0.7、1.1、1.3 等等)

【设计意图】:利用数学中重要的数轴,再深层次体会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

(3) 生活中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那0.1加一个单位名称米,0.1米表示多少?(老师拿出了一米的米尺)(就是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也就是1分米。)指一指

师:所以0.1米就表示十分之一米。(板书:0.1米就表示十分之一米)

师:现在我把0.9也加一个单位名称元,0.9元的意思是?9角

师:对,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九。现在再给你们出一道题,1.3元,你们会拿1.3元吗?(先拿一元,再拿三角。)

课件出示三幅图,找一找与1.3元相对应的图。(1,3两幅)

师:这个1元相当于第一幅图中的什么?3角相当于什么?

那第三幅图呢?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来研究一位小数,谁能告诉我一位小数表示什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在一位小数后加上单位,将抽象的数学又添上生活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再次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一位小数学完了,接下来我们学习两位小数。学两位小数以前送给你们一句话。(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爱因斯坦)大家读一遍这句话。

师:看到了小数了吗?(看到了)看到的数是?(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

你们看到的是分数,看到小数了吗?(百分之一就是0.01,百分之九十九就是0.99)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的分数可以表示为。(屏幕:0.01 0.99)请你在这两张正方形里画0.01你会选择哪一张?(屏幕一个画了竖线的正方形,一个是画满格子的正方形)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张有一百个格子,就是说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一百份。表示起来方便,简单。

师:为什么不选第一幅呢?(它的格子没有一百,表示的是十分之几?)

师:好,我现在用红色的表示0.01,其它的用空白表示0.99。(屏幕:大正方形里一个红色的格子,九十九个空白的格子)这样表示你们同意吗?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灵感在哪一部分,努力又在哪一个部分。灵感是哪种颜色?努力又是哪种颜色?

师:从这里说明了努力很重要,那我们现在来努力一下。请你准备好课堂纸,快速准确地完成它。(1、先在()里任意写一个零点几几的两位小数,

(1)()米=()米 (2)选一张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出这个小数。

师:请你们自己给自己打分。我们刚才说一位数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屏幕:一数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数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板书: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那你们知道最小的两位小数是什么吗?(0.01)

【设计意图】:学习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后,明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利用方法类推,学生探究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会相对容易。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依此类推,你们知道三位小数表示什么吗?(板书:三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几分就是千分之几。那么0.001就是——,说说刚才举例中的三位小数的意义。

小练习,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了迁移。

4,学习小数计数单位的进率

师: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两位小数是0.01,三位小数是0.001,四位小数是.....我们把0.1,0.01,0.001……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你能说清楚0.1,0.01,0.001之间的关系吗?

课件演示观察0.1,0.01,0.001之间的变化过程,沟通三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篇3

一、学习新理念,领悟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新课程下,教师要注重新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新理念,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首先,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要了解、相信、尊重和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再次,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在信息技术时代,要学会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二、反思教学,转变教学观念

以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每天只忙碌于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很少学习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了解学生;不重视教学反思,不讲究技巧,不注重革新,总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很少与同事交流、切磋教学心得,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往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总是事倍功半。

教学中要善于反思,做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积极反思: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回答?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哪个环节做得不好?下节课如何改进等等,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实践,落实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体现生活化和情境化。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更好地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和发展。新课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方法是:(1)看情境图,(2)说情境图,(3)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买电器”一课,首先出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说一说情境图意思,即这些图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最后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可能提出很多离奇古怪的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表扬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再从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找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内容。

2、建立模型。

建立摸型是指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数学模型。

3、解释应用。

教学后,选取课后练习或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练习,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例如,“买电器”一课,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第53页的“试一试” (1)(2)、(3)题和54页“练一练”1、2、3题。

4、课堂小结。

篇4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指向学校教学管理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和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各方面评价,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

2.指向师生共同发展

通过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努力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通过反思提升教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引导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正确的导向。

2.过程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注重评价学生的认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经历与体验,关注学生在这些经历中的个性化表现;评价的结果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3.有效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标准要突出:在时空上体现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在成果上体现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获;在关系上体现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

4.发展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将核心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上,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教学是否使学生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要促使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的充分发展,包括学生认知与人格的发展、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效能的有效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评价的指标要素

1.课堂环境

有效教学要求课堂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支持性,要重视课堂的常规和程序、具体环境的安排、学生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制定,以及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1)精心布置环境。课堂的桌椅排放和教学设备安置要体现学习的方便性和有利于物品资源的利用,设计和布置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场景。

(2)营造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亲切、和蔼、友善地面对学生,建立师生间、生生间和谐的互动关系;注意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选择畅所欲言、充分表现和张扬个性、体验成功;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允许学生冒险、犯错误,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2.目标设定

有效教学要求以设计适切的目标为落脚点,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坚持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分层、具体、可察、可测。

(1)明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加以陈述。

(2)融合三维目标。要以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

(3)优化教学目标。要体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要参与;教学目标要有挑战性;教学目标要有生成性;教学目标要问题化。

3.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要求在围绕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准确进行教学内容的定位,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

(1)内容适合目标。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落实有利于达成目标的主要内容。

(2)内化教学内容。要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力求把“课标”信息、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要回顾先前教学内容的实践经验,进行选择借鉴。

(3)定位教学要点。要找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合作的讨论点等。

(4)拓展教材资源。要坚持“用教材教”,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材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4.教学过程

有效教学要求关注与课堂教学发生关联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学生参与、科学组织、启发引领、动态生成、精致讲练、即时评价等教学过程,有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发展过程、知识应用过程、认知和情感态度形成过程。

(1)学生参与过程。要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自觉度。

(2)科学组织过程。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组织管理要有利于提供学生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适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3)启发引领过程。不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通过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过程、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等活动,启发、引领学生向结论靠近;强调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最终获得“结论”。

(4)动态生成过程。要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减少教学的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适,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5)精致讲练过程。要在精讲中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要在精练中向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致讲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6)即时评价过程。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学生观察、实验、讨论、调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尤其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要求重视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逐渐形成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并力求形成“五变”:一变“在听中学”为“在‘做’或‘玩’中学”;二变“被动地学”为“主动而自主地学”;三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地学”;四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变“只向书本学”为“在多情境、多媒体的体验中学”,追求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方式。

(1)指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如让学生先识后记,学会组块;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精加工;教学生如何把知识组织起来,学会构建图式等。

(2)组织合作学习。要激发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有效设计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引导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3)鼓励探究学习。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元认知;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让学生敢于提问与猜想,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支持并指导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学习。

6.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要求真正落实“以学论教”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看学生能否学得轻松、自如;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看学生是否学会、会学,追求四种状态的和谐统一。

(1)交往情绪良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与学,平等交流、互动合作有效,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以提升,能把教材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交融,形成教学活动的动力,课堂充满快乐体验。

(2)学生思维激活。善于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干预,注重从质量的角度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学会反思,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并巧妙的点拨、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3)学习目标达成。通过课堂听学生答问,查学生练习,看学生操作等途径,获取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定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获和提高;认知、过程、体验的目标达成率高,教学相长,共促发展。(见表1)

四、评价的主要策略

1.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在突出教师自评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作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被评价者、评价者与评价细则设计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评价细则的设计者应当广泛听取被评价者与评价者的意见,不断规范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应形成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以真正实现有效地对教师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的目的。

2.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评价不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应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之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备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判,还应评价教师的课后总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评价,从教法的总体构想、学法指导的渗透、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教学组织调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对评价对象的表现作出数量上的描述和判断,具有具体、区分度好的特点,又要看到定量评价的缺陷和不足,过于量化的评价,会忽视隐藏于教学内部的规律性,如教学活动十分复杂,且有模糊性,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适当进行定性分析,比单纯的定量描述更能恰当反映实际情况。定性评价可以以问题为中心来进行,在每一问题下,可设立若干小问题,这里的问题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评价中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也可以根据课堂变化情况记录和分析标准之外出现的问题,这样作出的评价会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构主义;课堂教学

一、建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程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问题解决"的模式,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指导作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反思交流不同学生的探求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建构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以下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活动焕发生活的活力!

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体验必须与学生的体验相一致,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然后通过双方的互动和交流掌握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虽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我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领导者、主宰者的面貌示人,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总是一被领导者的面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诚惶诚恐、规规矩矩,被动得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互动的有效性呢?

(1)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

(2)给孩子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

(4)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互动,是一种想法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提升,情感的沟通。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三、允许学生建构对知识的不同理解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说,是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弹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的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不同理解,进而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逐步建构的,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构建对知识的不同理解,也是尊重学生差异的表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学生在遇到新概念时,总是先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则会调节已有认知结构或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顺应新概念,从而达到平衡。这一理论可以作为不同阶段建构对知识的不同理解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中,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和落实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这样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初始概念、观点,同时,也允许不同的学生建构对知识的不同理解。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对"人的关注,是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行动研究就是一种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良好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参与教本课程的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培养教师的集体主队意识。合作意识己成为新课改形式下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上非常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具体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对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行正本清源,对其要有清醒、全面的认识。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只有这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互动 教学艺术

一、“互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分数是小学语文教师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明显是不合理的,而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会因为成绩产生负面情绪,反而使学习效率大幅下降,失去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积及正确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般小学语文课上,教师是主导者,传授这节课的语文知识,而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在应有的舞台上施展才华。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一直被动受教。在课堂上适当互动,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这节语文课的主角,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互动给了学生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及对教师课程内容的质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顺应时展,融入课堂互动概念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古今中外,课堂“互动”已经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措施之一,如今死板乏味的课堂内容传授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激情与兴趣,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感和逃避现象。说起“互动”,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家喻户晓的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一书中提及的“乐群”、“相观而善”等字眼就映射出师生之间要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思想。当然,西方也不例外,闻名远扬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将“互动”划分成讽刺、引导、启发三项具体步骤,进一步阐释了“互动”的涵义,这使得西方教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如今,“互动教学”已经不再是理论的分析和阐述,绝大部分课堂已经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小学生处于玩性十足的年龄,过于枯燥的教学会使他们厌学,而应该学习知识的年纪就这样荒废了,教师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互动教学”理念更好地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

三、“互动教学”实践应用于课堂

1.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前提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上的课都没有达到的预期效果,原因就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跟着教材大纲上面的要求走,毫无自主调配时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想法,将课堂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传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性暴露无遗,而课堂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们往往会注意力分散、困倦,继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因此,要想上好这一节小学语文课,教师应该抛开学术概念的束缚,课前用自己的经验和方式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样放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期待并参与接下来的课程教学。

2.课堂互动是上好课的关键

课堂效果光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动才是关键。课堂互动可以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互相有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针对式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不落单,站在统一位置学习知识。换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对教师有进一步的认识,继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不存在主动者与被动者,大家都是一样的,学生会对课堂很放松,想说、敢说,想学、愿意学。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加他们的亲密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了竞争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3.课堂以互动收尾堪称点睛之笔

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在结束课程内容时要做好课堂收尾工作,虽然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收尾好坏关系这节小学语文课是否完美。如当一节语文课上完时,教师可以提问课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出疑惑或想法,教师当堂解决问题或留有悬念下节课解决问题都不失为一种好的课堂收尾,这节课就会很完美。

四、结语

“互动教学”已经成为如今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学习态度的改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将来踏入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中职  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   活起来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科为本位,忽视课程的实用性,找不到与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的切合点;重知识轻能力,教师对专业相应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了解甚少,教学缺乏职业特色;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缺少实验实践的机会;重共性轻差异,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教师满堂灌;重认知轻情感,学生厌学倾向明显;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费力讲,学生被动听,教师兀自表演,完成教案任务,学生充当观众、听众,从思维到手、脑、都处于闲置状态。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教学目标难以达到。要解决这些矛盾,受诸多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所有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研究学生,落实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学得灵活,让课堂充满活力。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1.转变教师观念,做学生良师益友。

    传统的师道尊严,权威式的教育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下架子,来到学生身边,坐下来,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者、引路人,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目中有人,以人为本,全面彻底转变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欲望,都有丰富的潜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并认识到学生智能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以全纳教育理念,以赏识教育精神指导教学,谅解学生探究与尝试中的错误,多给学生创造机会,促其思考,引导其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求知过程,参与探究与发现,在动手、动脑中表现特长,彰显潜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敢于提问”阶段迈向“善于提问”阶段,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熟悉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

    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具有丰富的学科素养,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心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度”;教师知识储备广,运用灵活,具有良好的应变机智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技能丰富、技巧熟练,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清楚、适宜,易于理解,便于实施;体现学生对知识、能力、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要求。教学设计符合学科特点,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先进、新颖、得当、有效,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有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具。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能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并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拓展、延伸。

    3.教师教学中要尊重职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把握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引起其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其全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投入。

    (2)个体性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其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形成专长,成为“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合理安排作业与练习、参观与调查、模拟与训练,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让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

    (4)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利用财务观念,培养学生理财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会学” 。

    4.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

    (1)因材施教,彰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学生,布置不同学习任务,通过课件,实训资料、挂图,视频,案例,习题等刺激学生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创设探究争鸣气氛,给学生充分表现空间,达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动的目的。

篇8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代语文教学法正处在变革发展中,各类教学方法形式繁多。诸如讲读法、分析法、串讲法、比较法、直观法、畅想法、带读法、读议结合法、八字教学法、一次多文教学法、线索法、评点法等。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中心、有的以导读为重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一、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二、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所以,教师既要重视讲课,又要善于组织教学。

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演员在台上演戏,如果没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观众就会“卷堂大散”。同样,教师在课堂上精神倦怠、有声无气或者精神不佳,学生就会恹恹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声声震耳,那样易使学生过度紧张,造成疲劳。教书是细活,必须细水长流。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易使人接受。教师的课堂精神,还表现在专注、敏锐和机智。无论讲、读或板书,应力避出现纰漏;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掌握火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四、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通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一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2.力求简洁精当。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而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的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3.力求优美自然。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优美的反面是粗鲁.教师应以优美高雅的语言,“以风风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学子有“如坐春风”之感。

篇9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改革和蓑学方法改革.要注t培养和曩高学生的蓑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套需要的适应性。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专业性基础理论学科,它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教育部领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目录》中,均把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培养人才的思路和模式变化很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加大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学校体育学,应走在改革的前列.为此,就我校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情况与同仁进行初步探讨.

从1997年9月到200。年5月,分别对我系1998届、1999届和2000届毕业班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法进行改革.1998届学生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个别章节的个别间题进行集体讨论,仅仅对“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一节,运用讲授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评估和教学实习均不尽人意.针对这种现状,系领导汇集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研究.认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是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一般,教学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并及时研究对策,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和课时分配的荃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1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专门讲述教材与教法,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技艺,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与设计,体育课场地器材分布的合理性探讨等.

教学方法改革:把原课程教材和特色课同步进行,同时,把斑级分成5}fi个学习小组,把一周的6节课分成3次进行.第一次上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圈绕实现目标提出4}5个问题,供学习小组自学和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给学生当场打分,该分参与学期成绩评定.第二次上实践课,结合第一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各学习小组自已设计一节实践课,并推荐一名学生上课,各小组交叉进行观摩.第三次上评讲课,在交叉看课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认真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打分,该分同样参与学期成绩评定.本教学改革方案分别在我系1999届.2000届毕业班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我系学生并在学校举行的19”届、200。届毕业生教学能力大奖赛上连续两次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注盆教学能力的培养

C1〕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能力培养的力度.21世纪的中等体育教育要求高师生的教学能力趋向高质量、多元化,这势必要求改革现有的教学和实践模式.首先是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时间,拓宽实习内容,其次是实践形式多元化,根据学生教学能力内涵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实践形式,如针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较差的状况,增加“说课”环节,从而将学生的教学设计实践由原来的个体封闭式操作变为开放的、透明的、有较强的研究与指导性操作.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这一状况,增加课后集体评课,让所有看课的学生各抒已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间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逻辑思维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普遍较差及不了解中学体育实际等情况,我系与市内体育设施较好的学校长期保持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体育课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适量承担一些中学体育的辅工作,培养他们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C2)增加指导性、渗透性及示范性.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素质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过去学生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个人指导的状况,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全系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学生的备课、上课及相关事项,并定期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广大教师共同关心并切实参与学生教学能力素质培养的良好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理论教学与实践外,高师教育的诸环节、诸方面,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把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如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知识竞赛,在社会调查中注重对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经常参加中学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等。

C3)注重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素质向高层次发展.在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如写“说课”稿、评课稿,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等.对一些有价值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普遍推广和应用,并给予一定的荣誉,从而形成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1)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让学生站在大教育的角度上,调查研究中学体育现状,为以后进一步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C2)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了解教育信息,丰富学生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4建议

目前我校体育系课程教学改革正处于探讨之中.面向21世纪,培养素质全面发展、教学能力较强的体育师资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继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开设特色课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C1)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抓着解决间题的主要矛盾.

(2)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10

建构主义的奠基者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用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儿童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就是在平衡 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一个人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所传授得到,而是学习存在一定情景,即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要把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培养成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此,笔者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同仁探讨小学数学三种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教学设计

什么是创设情景?“就是应当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渴望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缺陷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提问:“圆作为一种平面图形它有没有周长?它的周长如何计算?”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有的提出用绳子围,然后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提出“滚”,再量滚动所得线段的长度。在这种积极探索的情景下,每个学生都动手尝试。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又进一步创设情境:“是不是所有的圆都用‘围’、‘滚’的方法才能求出其周长呢?有无规律可循?”这样,教师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究欲,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采用情景教学,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感性知识,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就可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像这一类创设情景教学设计,可大量运用于各科教学之中。

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其核心内容就是:“整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跳出所谓的“思维模式、解题模式、应试模式” 尽量做到使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脑筋提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反比例的意义”由于教材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许多数学教师都感到难教。因此,在教学中放弃例题,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让甲学生动手拿20个小木块给乙学生:

a、每次拿2个,几次拿完? (20÷2=10次)

b、每次拿4个,几次拿完? (20÷4=5次)

c、每次拿5个,几次拿完? (20÷5=4次)

d、每次拿10个,几次拿完?(20÷10=2次)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思考:当木块的总量一定时,拿木块的次数与每次拿木块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展开讨论后,很容易得出:“当木块的总量不变(一定)时,每次拿木块的数量越多,拿的次数就越少;每次拿木块的数量越少,拿的次数就越多。”通过这样让学生用身心去体会成“反比例”的含义,从而归纳得出成“反比例”准确定义。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但在自主学习设计中,需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启发、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启发、指导,自主会变成自流,学生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顾名思义,协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全班小组讨论、协商,然后集体评议、交流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意义构建。在协作学习中,教师引导必须得当:第一,提适当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协作学习设计”最适合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如例题: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1.5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教学时,可先请一个同学上台分析,讲解题目,全班各小组讨论,通过讲台上的同学与各组之间集体评议、交流、集思广议,很快就能有如下解法:

a、设乙每小时行走X千米

(5+x)×1.5=13

13-1.5x=5×1.5

5×1.5+1.5x=13

1.5x=13-5×1.5

B、13÷1.5-5

C、(13-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