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能源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能源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学院成立培训部。培训部在院务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代表学院专门负责对内、对外各种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服务的计划、组织安排、运行管理、收费办法制订等工作,并行使相应的职权。
第二条培训部设主任1名,管理人员1~2名,主任及管理人员均为兼职,由学院院务会任命,不定行政级别。培训部主任负责培训部的全面工作并向学院院务会负责。培训部管理人员在培训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日常辅工作。
第三条学院可根据培训部在培训工作方面的业绩在年终对培训部主任及管理人员予以适当奖励。此外,学院在申报科研项目、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等方面对培训部主任及管理人员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
第四条培训工作是学院建设与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院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并在培训工作上服从学院及培训部的领导、工作安排与协调。
第五条理论课培训核算学院教学工作量,工作量计算参照学校相应理论课的计算办法计算,对初次参与授课教师的工作量按开新课计算,并在年度和聘期考核时与学校工作量同等对待。此外,学院对理论课培训工作量暂按每当量学时10元给予现金补贴。
第六条实践环节培训核算学院实践教学工作量,工作量计算参照“工学院教学实验室考核及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对初次参与实践环节培训指导的教师的工作量按开新实验计算,并在年度和聘期考核时与学校工作量同等对待。此外,学院对实践环节培训工作量暂按每当量学时10元给予现金补贴。
第七条培训收费标准与收费办法由培训部根据培训成本并参考社会培训收费标准制订,经院务会审核通过并在必要时报请市物价局审核批准后执行。对校内学生培训收费给予适当优惠,具体优惠数额视培训性质与培训内容酌定。
第八条培训部为更好地开展培训业务,可以将部分培训收入用于公关和广告宣传等,但公关和广告宣传的支出需控制在培训利润的20%以内,且需事先报院务会审批。
第九条为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对介绍社会人员接受培训的人员予以适当的介绍费作为奖励,介绍费暂定为每名培训学员培训费的10%。
第十条在培训收费总额中去掉培训工作量酬金和现金补贴、公关和广告宣传支出、介绍费支出、资料费支出、材料费支出、考证费支出等,余额即为培训收入。
篇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节能已经成为低碳经济、新交通时代普遍关注的问题。浙江是公路桥、隧大省份之一,全年隧道、服务区、收费站、互通枢纽、高架桥耗电量约3×108 kW·h(折算标煤1.0×105 t,CO2排放量2.36×105 t)。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将交通运输和绿色照明列为节能重点领域。鉴于高速公路照明安全和节能减排的任务日益加重,探索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和市场化节能改造机制成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EMC,也称“EPC”)作为新型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已经逐步被成功运用在建筑、工业等领域。
1 EMC的定义及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方式。在合同期间,节能服务商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在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后,合同结束,全部节能效益和节能设备归客户所有。
国内EMC方式分为节能效益分享模式、节能保证支付模式和能源费用托管模式等3种类型。据统计,在国内实施完成的EMC改造项目中,节能效益分享型比例为50%,节能量保证型比例为40%多,而能源费用托管型及其他模式比较少。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大,后期养护成本高,资金紧张,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业主的节能改造资金压力,降低技术风险,同时,还可以享受相应的国家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更符合当前的节能发展方向。
2 EMC改造项目实施难点
EMC改造项目的实施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项目实施前的评估和测算不够完善,对节能技术和经济效益的评估不到位,EMC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把控不到位,容易造成EMC项目执行失败;②高速公路照明EMC改造的节能量测量标准不统一,测算技术要求高;③EMC项目没有统一的验收和评定标准,容易因质量问题存在纠纷;④缺少统一的实时能源监测与结算平台,合作双方仅靠约定来测算节能收益和能耗情况,容易引起节能收益分配和支付异议。
3 EMC改造项目的实施流程
EMC工程改造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工程改造前期评估、节能分享与支付、招标和合同、工程验收和过程管理、节能量评估与能耗监测计量等5个阶段。
3.1 工程改造前期评估
工程改造前期评估主要是从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改造项目,研究、制订项目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同时,就基准能耗等关键指标进行论证。
3.2 节能分享与支付
研究、制订高速公路EMC方式节能分享模式,使EMC方式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进行,进而推动EMC方式的有序发展。同时,相关人员要积极解决EMC方式的支付难点问题,理顺企业支付节能服务费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3.3 招标和合同
依据国家对EMC合同能源管理的规范要求,制订符合高速公路特点的EMC方式工程招标和评标办法,拟定项目实施合同。
3.4 工程验收和过程管理
EMC工程应按照工程交竣工的要求验收。针对EMC改造工程的特殊性,增加EMC工程验收的管理细则,制订EMC项目实施期间的检测与设备管理要求。
3.5 节能量评估与能耗监测计量
在工作过程中,要制订EMC节能效果测量和验证规程,为节能改造效果认定提供统一的标准,以保证EMC项目长期稳定运行。
4 EMC改造项目的过程管理
高速EMC改造项目不同于一般性改造项目,在合同期内,所有节能设备和产品的产权归属节能服务公司,业主购买的是节能服务。因此,在合同期内,业主需要跟踪检测节能效果,以确保高速公路的营运安全,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支付节能服务费的依据。
公路照明EMC改造项目的过程管理需要从工程建设质量和营运维护质量两方面考虑。其中,工程建设质量的验收管理可以按照一般性工程项目的要求执行,而营运过程管理是EMC改造项目验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4.1 交竣工验收管理
EMC改造项目的交工验收可以参照现行的交竣工验收办法进行,对于验收办法中没有规定的部分,可以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验收。验收工作主要从设备材料质量、安装工艺、系统联调联测几方面入手。照明工程交工验收的要点是:照明灯具的各项指标检测,智能调光照明指标安全合规性检测,基准能耗的测定。
4.2 合同期管理
EMC项目交竣工验收后进入营运维护期,由于项目还处于合同期内,改造工程的产权属于节能服务商,维护、清洗、运营等都属于节能服务商的业务范畴,业主应重点跟踪检测改造后的节能效果,确保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合同及规范的要求。跟踪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照明灯具及节能设备的技术指标,隧道的亮度和均匀度检测,定期的灯具维护清洗管理等。业主可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或者合作双方协商确定的单位检测相关指标,以此来控制营运期间的运行质量。检测周期可分为施工期对材料设备的检测验收,项目完工后对项目整体质量的检测,营运过程中的节能效果检测,合同到期前对设备系统的检测。如果检测、验收结果明显不符合合同和规范的要求,可要求节能服务商立即整改,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業主可中止合同。
4.3 节能量测量与支付
节能量测量和节能服务费支付是EMC过程管理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节能改造双方对能耗监测计量数据的认可。同时,节能服务费的支付管理也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进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能耗监测平台提供自动化的节能量计量和支付服务,从而提高EMC改造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4.4 合同期外管理
在EMC合同期结束后,可以继续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购买后续的照明服务,但需要重新谈定节能分享比例。
5 有关建议
针对这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照明节能量测算方法,隧道照明基准能耗测算的确定能够为节能改造双方提供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条件;②在高速公路照明EMC改造项目中,应积极采用隧道照明智能调光等二次管理节能手段,缩短投资回报期,同时,提升高速公路的照明质量;③EMC项目合作期限一般为5年以上,时间漫长,执行实施过程复杂,且LED等节能灯具市场产品良莠不齐,性价差异比较大,建议引进信誉好、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的合作单位,以免后期维护和执行阶段遇到困难;④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统一的在线能耗监测计量管理系統,采集、统计、管理能耗数据,以方便相关人员及时掌握能耗状况,顺利完成后期结算支付工作;⑤各高速运营管理单位应结合企业资金预算、隧道长短、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合理确定改造资金投入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炜华,刘浩学.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照明问题研究[J].公路,2013(4):217-220.
[2]田桂英.铁路隧道照明设计浅析[J].同煤科技,2013(3):20-22.
[3]王颖.基于物联网的隧道照明节能监控系统设计[J].山西交通科技,2013(4):110-112.
[4]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GB/T 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5]尚天成,刘培红,李欣欣,等.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分配[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4):298-301.
[6]Hong Zengjian,Qiu Xingfa,Shen Guojun.Fuzzy Control of LED Tunnel Lighting and Energy Conservation.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6(6):576-582.
[7]王少飞,涂耘,邓欣,等.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系统论[J].公路,2012(8):272-277.
[8]陈永战,林卫,龚成林,等.智能LED隧道灯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应用[J].照明工程学报,2009,20(S1):92-95.
[9]黄凤武,陈勇,,等.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J].公路工程,2008,33(6):111-114.
篇3
1关于节能评估的研究
1.1项目概况和用能情况
该项目是由某公司投资运营的。项目基地位于广东珠海的次中心——金湾区。金湾区临近珠海未来的CBD鹤州和横琴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将会给区域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该项目的总占地面积101864.46m2,总建筑面积286978.01m2,预计高层住宅建筑面积约202258.58m2,商业建筑面积6914.42m2,功能房面积为300m2,其他不计入的建筑面积为77505.01m2。项目能源消耗为电力、天然气,耗能工质主要是自来水。项目设计所用能源和耗能工质全部都是外购的。
1.2项目能评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进行项目节能评估(以下简称“能评”)前,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①项目广场道路照明灯具的总功率过高,达到了37.35kW。其中,年用电量约为1.022×105kW,占项目总用电量的1.6%.鉴于此,可以采取相应的节能或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减少用电量的目的。②在项目电气设计中,变压器的损耗过高,采用的是损耗较高的SCB11系列变压器。针对这种情况,在项目电气设计中,可以将原设计方案拟采用的SCB11-2500kVA变压器换成SCB13-2500kVA变压器,这样每年能减少的变压器损耗为7.08×104kWh。③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具体安排运营阶段的节能管理办法。这样做,很容易造成项目运营阶段能源管理工作混乱的局面,对运营阶段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各住宅建筑的升降式电梯可以采用电梯电能回馈系统,每年可以减少外购电量1.135×105kWh。④在项目中,无法实时监控各用电单元的用能变化情况。如果仅依靠传统物业电工“排查摸漏”,则需要投入较多的技术人员,而且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消除故障源,甚至还会影响住户和商铺的正常用能。因此,可以有效配置和保护各种能源计量器具,以确保“能耗自动采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项目能评前后的节能效果对比情况。
2关于能源审计的研究
2.1学校概况和审计情况
某大学成立于1956年,学校有2个校区,分别在三元路和大学城,占地91.8hm2,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7.8×105m2。大学城校区总建筑面积约为5.1×105m2,学校设备总值为4.9亿元,在校生人数为3.51万人。学校主要的使用能源为电力,在基准期内,学校总耗电量为1.62888×107kWh;在审计期内,学校总耗电量为1.63932×107kWh,比2013年增长了0.64%.
2.2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在学校审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对策是:①学校2个校区采用的变压器都是比较老旧的SCB9系列干式变压器。因此,可以安装新型的变压器,以改善节能效果。②在学校建设前期,因为电气设计中使用的部分PM9880多功能电度表存在一些故障,所以,长久以来都无法通过定期抄录数据形成有效的用电台账。鉴于此,可以通过对电气系统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立,以方便相关统计人员的工作。③学校教室的使用权限过于开放。现场审计时间是2015-06,正值考试季,因为部分学生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在他们离开教室后或教室入座率极低的情况下,仍然打开空调,不及时将门窗紧闭,导致冷气无端流失,浪费能耗。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宣传部门可以以宣传和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节能意识。④三元里校区的部分建筑仍然使用螺口白炽灯。白炽灯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耗能灯具,提倡使用效率更高的U形节能灯来代替。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能源法;绿色生态;协调统一
一、能源法制建设的历史演变
能源法(energy law)作为调整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从开发到使用再到经营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调整能源范畴内发生的各类社会关系的功能。能源法律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规范能源开发,促使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合理安全化,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类别给能源法律分类,可以分为:石油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法律的构建历程总体而言由三个阶段:第一,改革开放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法律制度亟待构建,体现在能源领域,便是能源法律体系初步构建。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能源的短缺问题,大量开采利用能源为薄弱的经济基础提供发展根基,如 1985 年国务院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征集办法。多数能源法律法规以意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体现,不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这一阶段比较具有贡献意义的法律建设有 1982 年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3 国务院年制定颁布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 1983 年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第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20世纪末。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进步,能源法律制度建设也有了新的突破,许多能源法律方面的单行法律制定出来,行政法规也随之出现。如《电力法》、《煤炭法》之类的单行法律,以及《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第三,21 世纪初至今。发展至21 世纪初,我国已经走上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对能源的需求达到了新高度,原有的能源利用方式带来的环境及安全隐患凸显,能源法律亟待完善。至此,我国能源法制体系初步形成,拥有了包括《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矿产资源法》等单行能源相关法律,以及行之有效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际条约等;能源立法理念从注重能源开采利用数量转变为能源发展以绿色节能、健康可持续为核心。
二、能源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能源法律制度是规范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制度,构建全面立体的能源法律制度有利于能源利用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我国目前已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能源法律法规,但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绿色生态角度来讲,我国能源法律制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下面几方面总结了我国能源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一)能源法律制度高度概括,不便于实际操作
目前我国能源法律制度从制度设计角度来看,存在着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操作的问题。当前能源利用最紧要的问题在于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压迫;但我国并没有关于能源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使得违规能源开采利用得不到有效的惩戒。能源利用缺乏监管,需要从立法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二)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能源法律制度
我国现有的能源法律制度以单行法律制度为主,其他相关制度散布于行政法规等规定之中,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能源法律体系。这使得能源法律制度的适用极易出现冲突、抵触的情形,不利于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能源法律体系总体缺乏绿色生态理念
我国能源利用以煤炭、石油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这些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均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煤炭行业发出去产能的要求,煤炭能源开采利用趋于绿色化。但是,从现有能源法律制度来看,绿色生态理念仍未贯彻,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我国能源法制的发展路径
我国能源法制建设目前存在着法律制度高度概括、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制度、缺乏绿色生态理念等问题。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立法现状,以及我国有关能源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对于能源法制的发展路径提出以下的意见:
(一)架构能源法制保障
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完善细化的能源法律体系必不可少。对能源法制进行架构,应从能源结构与能源安全入手:首先,应构建多元化能源法律制度。不仅对煤炭、石油等能源法律进行完善,更要从核能、水电、太阳能等方面加强法律建设。其次,从能源安全方面,既要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又要保障能源使用安全,将能源安全从政策层面提高到法律层面。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能源法律制度
我国能源法律制度存在着分散、冲突的问题,这将极大的阻碍我国能源制度的适用与监管。对此,应该完善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构建,建立统一协调的能源法律法规。可以从引导性法律法规、强制性法律法规以及激励性法律法规来完善,加快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完善于细化。
(三)确立绿色生态立法理念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当能源法律制度贯穿绿色生态理念时,对能源法律的解释、运用才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此,在能源法制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有限利用能源;其次应贯彻公平平等原则,个人与社会共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个人权益。
参考文献
[1]陈臻,杨卫东,周章贵.能源与环境法律政策新观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2]杨解君.变革中的中国能源法制[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3]张剑虹.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4]卢文刚,刘鸿燕.完善我国能源政策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2).
篇5
关键词:建筑耗能;措施支持;节能市场
一、我国建筑建材市场现状
我国建材(钢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年生产耗能达1.6亿tce,占全国能耗13%左右,仅以占全国人口的14%的采暖人口计,每年用于采暖的能源高达1.3亿tce以上,占采暖地区总能耗的20%,占全国能源消费的12%。可见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相当低的。目前,据有关资料显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能耗量很大,存在着严重的效率低下造成的浪费问题。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美国的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而美国已经是世界能耗的大国了。而在北京执行新的能耗标准之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仍达到20kg标准煤/平方米,远高于相同气候条件下欧美国家住宅建筑。在国内,建筑能耗占了全国能耗的32%。我国既有的近400亿m2的建筑基本上是高耗能建筑,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但只有5 000~6 000万m2是节能建筑,尚不足3%,即97%的房屋属于高耗能建筑。预测在未来的15年即到2020年,我国还将建成约200亿m2建筑。
二、某些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情况
(一)美国政府建筑节能措施
美国政府很注重从税收上来促进建筑节能,1978年能源税法规定住宅节能改造可享受10%一15%的税收减免,1992年颁布能源政策法,2001年的安全法案规定超过国际节能标准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可享受税收减免。 2003年颁布减免能源税政策,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对达到“能源之星”要求的项目和满足2000工ECC的产品免除一定税金,及美国部分州针对不同情况减免税收。
该国政府还支持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的发展,并把这种支持作为促进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政策措施。美国政府对ESCO的有利政策主要包括:政府颁布的若干能源审计的标准;各州政府关于电力公司进行综合资源规划(工即)的法案(ESCO参与其中的机会);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有关联邦政府的所有办公楼宇至2005年节能30%的目标的议案。
(二)日本政府建筑节能措施
日本政府于1980年开始征收电力开发税和石油税,税收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列入节能产品目录的节能设备减免税收。将热电联产(CHP)作为21世纪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设施,鼓励银行、财团对三联供系统出资、融资,部分减免税。对节能设备投资和技术开发项目给予低息、贴息贷款和贷款担保,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措施,以日本最为完备。1994年在通行省推行700户住宅用光发电系统,由政府给予90万日元/kW的补贴。1997年推行的“万户屋顶”的太阳能利用项目提供设备津贴。为安装太阳能的讲题补贴50%。对因采用节能技术使成本提高的商品补贴。
三、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
198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筑物设计在保证室内合理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妥善确定建筑体形和朝向、改进围护结构、选择低耗能设施以及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等综合措施,减少照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凡新建采暖住宅以及公共建筑,应当统一规划,采用集中供热”。同年8月1日颁布了第一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1988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的意见》,紧接着1990年的《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993年的《民用建筑热工技术规范》和《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1994年的《城市区域锅炉供热管理办法》,1996年实施修改后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001年的《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工程。2000年2月建设部以部长令的形式《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鼓励发展节能墙体、节能门窗、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技术、建筑照明节能技术和空调制冷节能技术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新建居住建筑中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2007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从立法上改变了以往重视工业、交通节能而较忽视建筑节能的状态。
四、政府干预下建筑节能政策的有效性
(一)完善立法体系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立法依然是空白,没有独立的法规,具有可操作性的也仅仅是建设部颁布的一些关于民用建筑节能的一些规章,其法律地位较低,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管的力度很难达到既定要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法律层面上,建筑节能依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当前对于政府部门最重要的是从内容和结构上完善建筑节能的法规体系。
(二)建立相应的管理执法机构
因为建筑节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应建立国家的协调管理机构,由其对国家建筑节能的推进工作做总体部署和协调,并单独安排建筑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供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节能政策的制订和技术调研、科研开发、试点示范等。另外,国家有必要建立建筑节能产品的评估认证制度,建立推广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三)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
在制定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经济激励政策的针对性,保证经济激励的有效性。针对不同行为主体、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技术适时调整经济激励政策。激励政策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节能技术的进步、社会的意识提高、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只有重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针对性,我们才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调动各方节能主体的积极性。
(四)关注技术创新和利用程度
建筑节能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科研课题之一,已成为世界性的大潮流,正引导着多方面的建筑技术、产品和组织发生重大变化。将建筑节能作为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纳入科技规划,重点解决建筑节能中的系统优化和关键、共性技术,提供高效、低能耗、高可靠性的供热、采暖、热计量、变流量热力管网输配技术,以及节能、经济、环保、安全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节能技术、产品市场;建立推广与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推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创新。
五、结语
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政府层面的节能措施支持是保证这一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提出政策建议,对完善我国建筑节能市场、促进整个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 节能管理 节能监管“绿色建筑”
0、引言
所谓“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大型公共建筑日益增多,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强了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当前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片面最求外形,忽视使用功能及内在品质,忽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户,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
1、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现状
这段时间为了筹备夏季的演出季,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又忙活了起来。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们和音乐堂前厅的玻璃墙较起了劲。 施工工人:我们工人正在贴建筑隔热膜,这里玻璃特别多非常热,贴完这种膜以后,能起到节能隔热的效果,在夏天我们估计能降五到八度。
中山公园音乐堂朝南的前厅全部由玻璃搭建,每年夏天阳光直射,这里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暖房。为了缓解闷热难耐的状况,音乐堂只好把空调开到最足,但不仅效果不明显,还浪费了大把的能源。
据统计:我国2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是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其中单位面积耗电量更是普通民宅的十到二十倍,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2、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目标如何实现
这项工作主要从新建建筑节能和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开展。
新建建筑节能方面:
① 进一步明确建筑方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活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国情,既要保证质量安全,又要强调使用功能与经济实用,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杜绝盲目攀比,浪费投资的现象。
② 强化执行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管。规划立项阶段,把能耗标准作为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项目建成后,必须进行建筑能效专项测评,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③ 落实项目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竣工验收应包括查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在审查报告中单列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内容,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通过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设计文件中的各项节能措施,确保质量。
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方面:
① 开展建立节能监管体系相关工作。今明两年,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比较集中的省市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年度能耗总量等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对能耗统计或能源审计结果的公示,对重点城市中重点建筑进行建立能耗检测平台试点等。
② 提高运行节能管理水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业主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能源管理工作,通过规范用能行为、优化系统运行、安设调节装置、完善运行管理制度等措施,切实降低运行能耗。
③ 开展节能改造。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大型公共建筑的改造,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经充分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以节能改造的名义对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的,当地建设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节能
④ 加强制度建设。国家将制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根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情况及能源审计结果,研究制定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标准与用能定额,逐步建立超定额加价制度。公示管理办法和《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等。在示范省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3、怎样打造经济适用的节能公共建筑
经济适用的公建节能典范
“我们的新建筑没有采用任何新发明或价格高昂的技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雄介绍说,在经过两年的测试之后,现在他可以告诉公众这样一个结果,与同类建筑相比该建筑可节省能源72.3%。此外,为节能技术额外花费的400万元人民币在7年后就可收回成本。
这个示范楼究竟是如何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实现节能的呢?在国家科技部办公楼屋顶花园下面的9层会议室内,参观者找不到一个电灯开关。看到客人们无计可施,杨国雄笑了。事实上,电灯开关位于该楼一楼的电脑控制中心。从那里对顶层的电灯进行控制,一旦光线变暗,它就会自动打开。“窗外飘过一片云就足够了,只要它遮挡了光线,灯就会开启”,传感器会向控制室报告当前各个房间的明亮度,由控制室掌控着整幢楼的供暖、采光和供水。
这幢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智能大楼可供500名办公人员使用。它位于北京市区玉渊潭南路,在两座高楼之间。从外观上看,这幢由中美合作建于2002年、已进行了两年测试的试点建筑似乎就是一幢毫不起眼的办公大楼。但在其内部,参观者却处处都能看到考虑周全、整齐划一的节能技术。中国希望未来能够将其在整个中国推广。
亟需更多公建走上经济适用节能路
北京急需此类尝试,各地亦是如此,因此组织各省的建筑工程师来参观这一“绿色建筑”。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增长像中国这样迅速,中国大都市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目前这些大城市消耗的电、水以及取暖和制冷所需的能源是欧洲城市的好几倍。
该楼节能的成功是以十几种得到验证的中外环保建筑方法为基础的。该建筑屋顶覆盖有810平方米的绿化,并配有太阳能集热器和可用于水循环的雨水接纳设备。利用空调设备排出的热量大楼可在一小时内完成换气。地下室的水池可在夜间制冰并用于空调设备。电梯则会根据乘梯者的数量调节能耗,并与电脑控制中心联网,由两个“大楼管理员”监控。室内温度长年保持在24摄氏度。由于采用了良好的隔热建筑方式,即便是为了测试而在冬季休假期间有8天没有供热,在室外温度只有零下10摄氏度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也只下降了几度。另外大楼每年可节水1万立方米,而其他办公大楼的用水量是其7倍。
这一节能建筑由中国人建设完成,也是十几所美国大学和研究所与中国众多著名科研机构在两国官员倡导下合作的成果。在完成电脑模拟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参与了建设。例如,大楼的窗框就是由德国人提供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人罗伯特•沃森称其为中国“绿色建筑的旗舰”。业内人士指出,在能源紧张、公共建筑能耗惊人的中国,亟需更多公共建筑走上经济适用的节能之路。
4、结语
篇7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现状;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几年,在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各个部门与地区使用有效措施,发挥需求侧管理在优化用电与提升用电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不只缓解了电力供需的矛盾,还逐渐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措施。佛山市和开展此工作比较早的其他国家相比,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有着很大的潜力,要进一步的完善多种措施,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的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发展。
2 电力需求侧管理内容及特点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了提升电力资源的使用率,改善用电形式,达到秩序用电、节约用电、科学用电而展开的有关活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1)电力需求侧响;(2)秩序用电;(3)能源代替与分布式电源;(4)能效管理;(5)负荷管理。电力需求侧响应指的是使用DSM措施后,电力需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改变,也指电力需求对DSM的反馈反应。DSM实施人员经过对电价的种类与要素进行设计,进而带动用户节约用电、正确用电、科学用电的积极性,最后到达综合资源规划IRSP以及综合资源规划IRP的社会目标。
电力需求侧管理特点主要包括五点:(1)大客户直购电的大力推广吸引了发电方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供配电公司与输电公司将更全面的进入到需求侧管理中。(2)电力制度的不断改革的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电网的运转风险。(3)电力客户经济意识与风险意识的不断完善,受到政策与激励的引导,更多的接受电力需求侧管理。(4)政府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键推动者,会有许多措施与政策保障需求侧管理。(5)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会发生配售分离,许多售电公司的出现会带动需求侧管理内容的扩大。
3 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对佛山市目前各个领域的用电量比例运用柱形图进行掌握,具体如图1所示。
3.1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当今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好的省市,都是电力比较紧缺的。且因为受到多种制约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还停留在有序用电中,只是把需求侧管理作为处理供需矛盾的方法,没有充分的认识此工作长期开展的重要性。倘若供需形势有所好转,这些地方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就会严重的减弱。
3.2 缺少经济激励政策
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社会是最大的收益者,政府部门就应该主动的引导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健康发展,并且依靠经济杠杆与平衡制度,做出完整的制度与政策支持来引导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进行。而电力公司也是电力需求侧管理收益者,由于在削峰填谷后,电网的负荷率有所提升高,耗损减小,并且发电设施的利用小时提升,而电网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其一个大的问题是怎样均匀地满足供电与销售效益间的矛盾。电网的均价销售利益由于实行分时电价,产生一定的损失。所以,电网公司就没有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激励机制的缺陷,使客户很难自觉的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3.3 需求侧管理的人才缺少
需求侧管理的实行要求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而目前电力公司的专业人才还是很缺少。有些电力公司甚至没有电力需求侧管的专门岗位,导致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缺少宣传力度。
3.4 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电力的需求侧管理要得到较好的实行,就要包括媒体宣传、政府、电力公司与用户等每个方面的完善管理、组织体系与运作机制等。进而使得这些部门能够各司其职、互相协调,把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所以,必须建立健全一个合理的需求侧管理的体系,用来管理、制约与协调这些部门,使需求侧管理工作顺利的展开。
3.5 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电力需求侧管理时一种社会行为,要求政府发挥关键的主导作用,并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而当今佛山市只有《节约能源法》与《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少数的法规。此外,还缺少财政、税务、物价等有关部门的综合政策支持,使其缺少了有效的操作性。另外,进行需求侧管理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而佛山市目前缺少专项的资金稳定来源,进而对电力客户一级电力公司的实行积极性产生了影响。
4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多方激励的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关的政策引导与经济等措施,不断调动用电客户与供电单位参加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的积极性。还能以电价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专门基会,为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项目给予支撑,由监管电力的有关委员会进行使用与管理。与此同时,明确补偿供电单位为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所投入有关投资费用与有关损失,以解决供电单位的疑虑。进而提升供电企业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4.2 对DSM措施的合理运用
当今,DSM已变成为国际上较为常用与可行的能源管理手段,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在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个国家获得了成功的实施,并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能源署的有关报告显示,发达国家从石油危机来,运用DSM等多种措施,使单位GDP能耗下降了50%左右,佛山市也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DSM项目,目前积累了有关的经验。具体的DSM措施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4.3 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评价体系
政府部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以及电力用户四方的作用非常大。要使得他们与其他的社会力量互相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就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需求侧管理的评价系统,用此来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行进行综合评价。如果发现问题,就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进而带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更好实行。
4.4 对于大用户可中断负荷管理
依据国外的有关经验,对可中断负荷容量超出特定量的大工业用户来说,实行可中断负荷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目前许多城市严重缺电、峰谷电价影响滞后的情况之下,对大用户采取可中断负荷变成了必要的手段。
可中断负荷管理指的是用电客户和电力公司之间签订的可中断负荷合同。在电力公司需要的时候,削减与中断客户的电力供应的一种负荷管理手段。在可中断负荷管理之中,有关的优惠政策与电力的折扣率是此办法顺利实行的关键。
4.5 培养专业人才
把需求侧管理当成电力市场营销学的一个部分,进而导致学习者对需求侧管理不够高度的重视。最后造成需求侧管理的专业人才缺少。而相对与需求侧管理的不断提升的地位,非常有必要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经过科研费的增所,来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此同时,把它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培养出一批技术精湛、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这也是保证需求侧管理的关键保证之一。
结语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是一项繁杂而又庞大的综合工程,不只牵涉到电力用户与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还牵涉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建立高自动化水平的综合监控体系、科学的电价系统与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完善佛山市的需求侧管理系统,实现节能降耗与负荷移峰填谷的目标,带动电力需求侧系统管理的建设与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莉.浅谈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风,2010(04):152-155.
[2]曾呜.电力需求侧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王飞,潘立冬.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中的若干问题[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03):64-66.
篇8
【 关键词 】 能耗管理系统;采集系统;网管中心虚拟化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cquisition System Renovation Projec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Company
Wu Hong Geng Yan
(JiLin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Design Institute Co.,Ltd, JilinChangchun 130012)
【 Abstract 】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major issue which the current telecom enterprises are facing.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re not perfect, resulting in that telecom enterprises can not lear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o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projec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mpany will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to realiz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lectricity. At present, the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XX Communication Company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uch as coun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accurately, weak humanization design, displaying the collecting information incompletely, unable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demand analysis and so on. The re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through the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virtualization mode, build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realiz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 in the future. The practice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data involv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later related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 Keywords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cquisition system;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virtualization
1 引言
能耗的持续增长是当前电信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耗监测体系和能耗管理系统的不健全,导致电信相关企业对能耗的实际情况不能全面的掌握,以至于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某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印发能源管理系统总体规划及一期实施方案研讨会议纪要的通知》和《关于函审的通知》要求,各省需要逐步完成电能自动采集,某通信集团公司将集中建设能耗管理平台,对电能进行集中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能耗管理,加强全网能耗分析水平,某通信集团公司启动了本期能耗管理系统和采集系统改造项目,对现网的管理用房、通信机房、营业厅和典型基站实施远程抄表。
2 系统工程建设与实施
2.1 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某省通信公司已建设能耗管理平台,该平台硬件是利用网管中心现网设备,采用虚拟机方式,根据总部《某通信集团公司能耗管理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成的。平台提供的功能为:查看已实现抄表地点耗电量情况,已实现抄表地点信息等;已实现远程抄表情况:全省已分别批复抄表数量1500套和985套,即共2485套。
目前某省通信公司已有的能耗管理平台存在问题:耗电量统计不准确,人性化设计较弱,采集信息显示不完整,无法提供全网能耗分析需求的信息。
2.2 本期改造规模
根据某省通信公司电能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次新建的能耗管理系统,主要对管理用房、通信机房、营业厅和典型基站耗电量实施采集。经过调研,本期工程建设规模如下:枢纽楼:69处;综合楼:95处;管理用房:10处;营业厅:323处;基站:3530处。目前统计,全省有1177个典型场景,因各场景载频按某一段分类,故本期工程按照每个场景选3个点计量耗电量。
2.3 本期系统构架
本工程中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不同权限用户通过登录网站获取站点能耗信息。具体能耗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2.4 建设实施
在能效评估管理办法中,某通信集团公司要求用电测量中需要区分基站主设备和配套设备,能够分别测量指定时间段内基站主设备的总耗电和空调等配套设备的总耗电量(KWh),且比率不低于10%。为此,建议每个地市能效评估为三星的基站采用分项计量方式,同时为了确保采集数据,能够真正为全区基站耗电情况统计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典型场景基站的1/3采用有线方式,其余为无线方式。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部分通信机房需要实现分项计量。
2.4.1 采集系统建设
采集系统的采集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的系统图如图2和图3所示。各站点安装新式数字电表(新装智能电表,保留原有电表),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转换器与短信抄表器相连接,或与动环系统相连,抄表器将采集到的电度表当前读数通过短信或传输设备传回到中心服务器进行记录、统计分析。
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均统一传送到管理系统进行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呈现,按照采集方式不同,有线主要是将采集的耗电量数据通过动力环境系统传至能耗管理系统。无线方式主要是将采集的耗电量数据通过短信、GPRS方式传至能耗管理系统。
2.4.2 管理系统建设
本期工程采用网管中心虚拟化资源池资源建设管理系统,并根据规模和功能配置其他硬件设备及相应软件。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几个方面。
(1)用户按权限查询辖区内的基站用电信息。权限分为三级。一级:超级用户,可进行系统设置、修改操作;二级:省公司,可查询全部站点的能耗信息;三级:地市分公司,可查询辖区内站点能耗信息。
(2)自动抄表,定时上报。可对用电量实时查询。
(3)多种统计方式:单个站点能耗统计(采集不同时段的耗电量,生成日\周\月\季度\年度报表或图表)、多个站点能耗统计、按辖区统计(可分别查询辖区内所有站点的耗电信息)。并可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4)采集异常告警:当设备或数据异常时能够给出声光告警,同时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方式通知维护人员。
(5)用户管理:高级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下增加低级别用户信息,且可以删除、修改、查询低级别用户信息等。
视频业务由于高压缩比、上下文相关性,对丢包的影响存在放大效应,因此宽带业务的1~2%的丢包率无法满足视频业务要求。这就要求全网线速转发,严格控制0~0.05%网络端到端丢包率。
2.4.3与其他系统接口
管理系统与动力环境系统、短信网关以及GPRS系统相连。今后还将与公司能耗管理平台相连,接口均采用标准接口,需遵照对方系统规范要求,形成的能耗管理系统和采集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本系统的建设以现有能耗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网管中心虚拟化方式,构建全面的能耗管理平台,对电能集中管理,并为之后某通信公司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整个系统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较好,后续将继续加强与现有系统的整合,更好地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本文所涉及的实践知识和技术资料可为之后相关领域的能耗管控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叶可江,吴朝晖,姜晓红,何钦铭.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计算机学报,2012年第6期.
[2] 叶茂枝.基站能耗管理系统.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高校 节约型校园 指标体系
高校是资源占有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还是传播节能新理念、创造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的重要基地。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及校园设施建设中遵循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为目标,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1.1健全节约型校园制度
学校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协调和整合各学院、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审查、运行监管、节约采购、需求管理、节能奖惩、考核评价等制度,不断提高节约型校园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
1.2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
新校区建设和既有校区改造,要依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在编制节约型校园规划中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校园规划;二是设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三是改造既有建筑;四是绿色施工。
1.3节约型校园监管
根据《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楼宇建筑要采取节约专项措施,利用节能智能化监控平台,使节能制度与能耗管理并重、节能教育与考核监控并举、节能设施与师生行为并行,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和奖罚分明的激励作用。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付费”的原则,对水电等能源实行指标化分配,建立学校、学院(部门)和个人合理分摊费用机制,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挖掘水、电、气等资源的使用潜力,充分调动各单位当家理财积极性。
1.4智能化监控平台建设
智能化监控平台不仅具备普通监控平台的功能,而且将“智能视觉”的新概念引入了大型监控平台来,让“智能视觉”从概念和设计进入实际应用。智能化监控平台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地协助管理人员处理电耗、水耗、油耗、气耗情况,进行能耗分析,为实行能耗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1.5推广新技术节能
推广和使用太阳能和绿色照明等新能源、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范围,采用节水节电器具和设备,将非节电灯管更换为高效节电灯管。做好校园中水回收利用工作,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蓄水池,全面提高污水处理,提高中水回收利用能力。对校园地下水管网线进行水平衡测试,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地下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结合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实现地上地下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统一布局、埋深按照行业规范、质材按标准配置 、排列和走向有序,使地下管线符合住建部规定要求。
1.6落实行为节能
鼓励和支持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能源浪费现象,将广大师生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节约型校园评比,对节能成绩显著者进行奖励,对浪费行为实施处罚。从建设节约型校部机关开始,减少各项日常开支,特别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维修工程公开招标制度,力求优质低价,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基建设计符合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求,做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基建维修用材选用节能、环保、质优、价廉的材料,保持保量完成基建维修任务。
2.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
2.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总体要求
大学教育不仅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想贯穿在课程体系中,而且还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理念作为师生素质的内涵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堂将节约思想、节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节约意识、爱护校园环境和公共物品等方面的教育。各级领导都要把合理配置和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永续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作为学校工作的使命。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粮、一分钱的“六个一”工程,将建设节约型校园深入人心,做出贡献。
2.2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内容
第一,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的组织、机制、制度的健全落实情况;
第二,校园规划。针对新校园建设及既有校园改造,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考核校园规划中的能源及环境规划;第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暖通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舒适环境控制技术等建设节约型校园;第四,校园建筑设施节能监管。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要求,利用监控平台,实施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第五,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开设节能减排相关公共课程、发动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节能宣传周,节水日宣传活动和文明寝室等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等。
3.节约型校园量化指标
3.1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
一是量化校园建筑设施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碳排放指标,纵向以同期对比为主要考核指标,横向与同类高校比较,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与标杆对比进行评价考核;二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为考核对象,将其能耗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 (MJ/m2.年),(附录1)。三是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按年度统计、计算;四是分项电耗考核的对象是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设置有空调采暖系统的大型单体建筑、以及大型特殊用电的科研设施及建筑物。
3.2生均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附录2)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MJ/生.年);二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学校年度自来水耗量按人均统计和计算。(t/生.年)。对用水总量、市政自来水耗量、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利用量分别统计。
3.3校园碳排放、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附录3)。考核对象为校园各类建筑设施、校区、整个校园的年度碳排放指标;二是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园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和公示[10],生均能耗及水耗、校园能耗总量及水耗总量生均比2005年减少15%[11]。
3.4建立学校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指标
一是考核内容有节能管理、技术进步、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等。二是由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冷)的校园,按单位建筑面积统计供热(冷)量考核热能消耗状况。三是校园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状况,按生均交通燃料消耗量考核。四是纸张消耗指标,按生均纸张消耗量考核用于校园纸质资源消耗状况。五是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指标。考核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率、废纸回用率和再生纸利用率指标。六是校园危险物安全管理率的指标。
4.节约型校园评分标准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为评价内容,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分值为100分(详见附表),如下:
①制度建设15分;②校园规划8分;③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7分;④校园能耗指标评价24分;⑤校园资源消耗指标评价10分;⑥校园节能技术应用16分;⑦节能型校园文化建设10分。
5.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保障
5.1加强领导,健全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体制
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织、协调全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具体责任节约型校园建设。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筹办工作简报。各学院(部)、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5.2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落实各项节约措施
校长与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中层领导班子考核和学校经费预算结合起来,实行问责制度。考核办法应明确年度节能目标,对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经费保障、节能规划计划、宣传活动及人员培训、能耗统计、节能项目实施、节能制度落实、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八项工作制订考核细则。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健全节能激励制度,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5.3以后勤为重点,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营造后勤社会化改革环境。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社会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要在社会企业以及后勤实体有序竞争过程中,发展壮大后勤实体,使实体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要逐步减少后勤用工数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运行成本,预防各类风险,率先在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取得成绩。
改进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按照“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要求,从餐饮企业准入条件、准入程序、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积极改善菜肴的品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改进供餐方式,推行“半价菜”、“小份菜”制度等,通过对食堂“食物垃圾量”的动态数据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提倡“光盘”活动,改观餐桌浪费现象。
实行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集中统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学生公寓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和中标品目,供学校和学生自主选购。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防堵“黑心棉”等劣质产品进入校园。
多管齐下,完成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任务。第一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能耗统计、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宣传培训和奖励考核优秀单位。第二开展节能示范项目的遴选和评审。学校除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外,还加大了对其实施情况的检查,以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并能对其它单位的节能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第三开展人员培训和能耗统计培训,专业人员抓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管网普查和能耗数据统计,掌握各单位能耗指标的升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能耗出现上升势头的及时地预警提示。
附表 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考核评分表
附录1:一次能源换算。为对不同的种类的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需要统一比较的标准。我国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耗量。
篇10
关键词 环保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推广;综合平台;交易模式
文/赵文喜 张建军 桑换新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工作的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肩负保经济增长和促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同时在各种有利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下,环保科技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基本涵盖了从环境污染治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然而面对我国日益复杂和严峻的环境形势,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环保科技成果应用范围狭窄、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化;这一方面导致了巨大的污染治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却使大量的优秀科技成果少人问津,污染治理进程与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困难。我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现状
为规范和促进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号,1999年6月21日施行)、《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发[2007]150号)、《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环发[2009] 58号)等行政规章和办法先后被颁发。“十一五”以来,开展的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专项和其他科研项目,均将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领域或内容之一,有力地支持环境技术示范推广机制形成。通过环保产品认证、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推广、环保产业创新联盟组建等工作,一批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得到了推广。截至目前,我国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6项,最佳可行技术指南8项,工程技术规范54项,《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共计8批,在引导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环境工程咨询、科学技术中介、转化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环保技术推广转化机构,引导和鼓励地方各级建立起相应的环保技术推广转化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社会力量为基本构架的环保技术推广转化网络。此外各地积极创新转化推广形式,通过不同规模、主题的展示推广对接会、研讨交流会,新技术培训、媒体互联网宣传等渠道,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深入开展。如天津市搭建了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交易服务平台——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实施中应用了大量最新的环保科技成果,在控尘、控车、控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科技部门的研究表明,每年我国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中能大面积推广且产生规模效益的不到15%;专利技术7万多项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的主要问题
环保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作为环保科技成果主要供给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市场信息、科研成果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和作为应用实体的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致使相当多的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此外,由于科研成果主要由国家组织鉴定,一定程度上导致科研项目从选择立项、确定研究的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大都是为了获取相当级别的学术奖项,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的转化。而国内大多数环保企业缺乏完善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且大部分环保科技成果的投资风险高、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转化周期长,中小企业出于资金和规模的考虑,也缺乏转化推广的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有投资意向的机构找不到投资方向,而有好科研成果的持有人找不到资金进行中试孵化或产品转化。即使最终实现结合,技术成果出让、受让双方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导致交易中损害另一方的权益;还有因对环保科技成果的评估不当,导致投资规模预设不合理,造成中途资金短缺,致使一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国环保科技信息传递基础设施及信息技术的利用相对落后,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广泛的信息源的重要性,同时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而这正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转化推广缺乏后续推动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商业化的过程,同时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虽然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但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财政支持创新的微观引导力度不够,在缺乏风险补偿机制、相关配套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投资机构不愿意承担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风险,缺乏支持成果转化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导致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推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了转化效率。
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活力的中介机构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技术市场中介的推动。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科技中介基本功能仍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市场网络和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在服务方向上没有明确定位,只能起到联络沟通作用,无法对成果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此外,大部分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缺乏金融、法律、财经等方面的知识,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即使促成了交易,企业和个人最后撇开中介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导致中介机构运作困难。同时,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使得中介机构处于既没有政府的规范监管也没有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无序发展状态,交易的安全和规范问题无法保证,致使社会公众普遍对中介机构缺乏信任感。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创新思考
搭建成果展示推广平台,实现环保科技成果的全方位展示推广
建设具备技术推广、评估转化、技术咨询、交易、信息服务、培训、宣传等功能的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广交易总平台,并筹建管理、运营、技术、网络等专业化团队。结合区域环保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分平台,形成展示推广平台网络。将模型、多媒体、场景模拟等新兴展示形式应用于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突出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优化组合,将涉及面广、专业性程度高的环保科技成果立体化、形象化地“翻译”和“解说”成易于客户接受的“大众技术”,提高人们对环保科技成果的认知度。
构筑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对科研院所的环保科技成果和企业的环保需求进行全面收集和科学管理,构建成果认证体系;研究和借鉴成功的网上商城模式经验,建立在线推广交易平台,形成与实体平台相呼应的在线交易平台,实现及时的网上信息交流、对接洽谈、成果交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形象、简便、迅速的广域远程交易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传播媒体手段,实现公众、企业、政府的互动交流。
创新多层次多维度交易模式
会展交易模式。定期开展不同规模和主题的环保科技成果交易会、对接会、技术难题招标会,为技术供需方提供环保科技成果的展示、对接、交易平台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从而推动成果转化;探索在线会展模式,依托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引导和召集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的供需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内,应用网络科技手段实现在线沟通洽谈,实现同步在线对接。
技术整合(整体解决方案中心)交易模式。通过客户需求对接方案的研究,将相关环节的技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涵盖政府、企业的潜在用户咨询、成果二次研发、方案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设施运营、金融投资等成果应用链条各环节的全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或“交钥匙”工程服务,实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中介机构服务交易模式。将技术交易转化成商品交易,以三方契约即“第三方监管”的方式运作整个交易流程:通过与供需双方分别签订协议、设置第三方监管账户(缴纳定金)等方式主动引导、监管整个交易过程;同时,通过为双方提供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政策咨询、资金申请援助等增值服务,促进环保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在线交易模式。以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为主要支撑,构建涵盖技术评估认证、在线对接洽谈、在线合同签订、在线支付等链式服务的在线交易服务体系,塑造线上资金流、信息流与线下服务流紧密结合的新型技术交易流程规范。
公开拍卖竞价交易模式。选择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能拉升科技成果价格,能吸引企业兴趣的环保科技成果探索拍卖竞价交易模式,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定价,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渠道。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和不同生命周期,风险和收益特征不同,投融资需求方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多种金融手段的优化组合,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在初期,应以财政拨款和政府配套资金为主;在中期,逐步以风险投融资为主;后期主要发展信用担保、金融信贷扶持,鼓励技术交易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逐渐规范和完善相应的创业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创造更为便利的退出机制,形成持续支持、风险分摊、进退自如的金融支持体系。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探索实践,构建环保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实体平台和交互式技术成果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辐射全国、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平台网络,从而实现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推广与转化。
主要
参考文献
[1]刁硕,邱晨.关于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的初步探讨[J].环境工程,2013 (SI):673-676.
[2]梅姝娥, 吴玉怡,价值网络视角下技术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卜5.
[3]王希良,柳洲,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历程与趋势[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6):8-12.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节能环保技术超市)
速度
霍尼韦尔首次集中展示应对空气污染的核心技术与产品
2015年1月29日,全球多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霍尼韦尔( Honeywell)在北京举办“畅享深呼吸”主题活动,首次集中展示了公司在节能减排、空气净化和个人防护领域一系列应对空气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其中,重点展示了包括智能电网一自动需求感应技术、智慧能源管理、气体处理、低全球变暖潜值材料、涡轮增压器技术以及空中交通管理在内的能够有效帮助中国从源头减少和治理空气污染的六大核心技术以及能够全面改善呼吸环境、保护公众呼吸健康的三类创新产品。
- 上一篇:疾病科普知识
- 下一篇:外贸服务行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