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普遍存在对音乐教育偏重于审美功能而忽视其德育功能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深入探讨音乐的德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概念界定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寻找实现德育的途径。音乐学科对德育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这两者是学校育人和培养高尚道德的有效途径。
1.课前备课充分,倾注德育心血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充分备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音乐教师一定充分要树立德育理念,以教材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保证每节音乐课都存在德育的注重点。例如,在备课时,要注重把词、曲作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进行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有益于读懂这些音乐家的人生,更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这不但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2.挖掘潜在因素,进行品德教育
新课标指出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更能产生爱国情怀,使他们能够和谐相处,团结互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去挖掘教材存在的其他潜在的德育因素。因此,音乐教师用的教材都明显地存在思想教育。例如,《国歌》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最好的教育题材。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对歌词的意义、时代的背景等采用赋有激情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此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3.妙用有趣游戏,营造德育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游戏,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例如,通过捉迷藏游戏,不仅使学生能够快乐的游戏,而且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4.巧借实践活动,健全学生人格
音乐实践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能使学生的生活更丰富,集体主义感更强,而且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提升纪律组织性及上进心,记住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理念。另外,还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滋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通过大合唱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坚强毅力的养成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人际交往,激发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够在其他方面也奋发向上,帮助他们突破自我,促进人格完善,达到优秀行列。
5.创新评价机制,渗透德育理念
为了达到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的目的,教师需提高评价机制的创新性,以此来不管推进小学音乐评价制度改革,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为目的,从而让音乐评价成为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踏雪寻梅”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让学生集合小组的力量分配好每人负责的版块,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各组进行学习汇报时,教师可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各组的表现评价,并以此作为评优标准,在此过程中引导各组以公平、理性的态度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严谨、谦虚、公正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以上便是我在音乐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关注学科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充分重视德育,要充分挖掘德育的价值,利用其价值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进行备课,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内容,借助游戏及合适的实践活动进行德育,并通过创新性的评价将德育的内容寓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切实提高音乐的育人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巧妙结合是一种突破,是教育的创新,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与创新,使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德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优良的品格,成为祖国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秋茂.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篇2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族人民都是“伴歌而生”的民族。我国的传统音乐,尤其是各少数民族音乐往往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密不可分。从远古时起,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就有了《采茶歌》、《洗衣歌》、《采薇曲》等歌曲,甚至在行军打仗时也有了《兰陵王入阵曲》之类的战斗歌曲。中国古时便有“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说法,意为音乐能够沟通人的心灵。这也说明音乐具有教化作用,可使闻“弦歌”者受到来自乐与歌的美与德之教育。
一、音乐与德育教育的契合
1.音乐通过审美实现教育。众所周知,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教化人的心灵,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乐带给人以美感,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创造美、给予人审美体验而实现。音乐给予的审美体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们对于音乐中的爱与美之体验也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人类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就是从小受到了音乐爱与美之熏陶,接受了音乐无形中的启蒙教育,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一生。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就有这样的人生历程。冼星海幼时在位于珠江海堤的下环街外祖父家度过,每当夜幕降临,海风把纤细委婉的《船娘曲》、粗犷低回的《昼民谣》和海边渔娘们的海歌吹上岸边,迷人的水乡音调让年幼的冼星海深深着迷,缠着外祖父问这些都是什么歌。外祖父见外孙如此喜爱渔歌,就拿出竹箫吹出逼真的螺号声。年幼的冼星海边听边鼓着嘴模仿,外祖父于是开始教他吹箫,从此冼星海开始了他终其一生的音乐生涯。2.音乐与德育教育天然的联系。美育与德育是共生共存、相伴相随的人类精神层面的高尚教育,音乐带给人审美教育的同时也给人以道德教化。作为创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之声,音乐是超越语言的符号与旋律的艺术,其带给人类的共鸣经常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中起着鼓舞人心、振奋士气的作用。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海顿在战火中奏出的《国歌》就在当时给了最后抵抗的战士以最强的支持。1809年5月,拿破仑的军队已经逼近了维也纳,炮声将原本喧嚣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只有奥地利的士兵正在准备最后的巷战。就在轰隆的炮声中,一座宅院内传出了钢琴演奏的奥地利国歌,庄严的曲调使准备拼杀的士兵备感振奋。演奏者正是该曲的作者、音乐家海顿,即使炮弹已经落入了自家宅院,海顿也毫不理会,而此时的他已经77岁高龄,且身患重病。
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举措
1.采用对比教学手法。对比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迅速明确对比双方的主要特点,通过强烈的冲突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参与对比的作品之间的差异甚至是矛盾之处。例如将《命运交响曲》和《二泉映月》进行对比教学,雄壮、激昂的管弦乐轰然奏响与二胡独自演绎出凄婉、低旋、如泣如诉的清冷曲调可以立时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在这种过程中得到的心灵震撼远比单独欣赏其中一首强烈百倍。教师可以顺势启发学生探究二者的相似与差异:相似在于两首乐曲创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贝多芬的失聪和华彦钧的失明;差异在于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情绪——一个是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呐喊,而另一个则是将内心的凄苦透过琴弦发出叹息。而在学唱《茉莉花》这首歌时,除了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学生唱了经典版本的《茉莉花》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曲调。比如江南版的《茉莉花》与河北地区民歌版的《茉莉花》。学生在欣赏了两种不同的《茉莉花》后立即发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江南水乡人性格中的柔婉也融入了歌曲之中,而河北广袤平原上刚毅果决的人民性格也使《茉莉花》带上了爽利干脆的旋律特点。不仅如此,现代流行音乐《亲亲茉莉花》和《送给妈妈的茉莉花》两首歌曲则让学生感受到了老歌新唱的独特韵味,虽然现代管弦乐与传统丝竹之声差别巨大,但其中主旋律却有异曲同工的联系,学生欣赏了这些既传统又现代的歌曲后立即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头。2.增加音乐的背景与创作者的介绍。音乐都是由音乐家在不同背景下创作所得,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对音乐背景与音乐家生平的介绍,通过普及音乐背景知识和音乐家生平轶事,学生可以更好理解音乐的内涵,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审美与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强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而音乐天然具有的教化作用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美与德的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音乐教学固有的优势,也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与进步的契机。
作者:王立英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音乐组
参考文献:
[1]赵露.试论音乐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14):11.
篇3
一、 通过“晓之以理”的方式启发和
引导学生
音乐是一门审美艺术。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谕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使导道德行为的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因此,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一味地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二、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音乐教
育情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学习和活动的处所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及家庭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撞,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音乐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因此,良好的学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影响很大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初中音乐老师来说,能否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风,关系到是否让学生的品德健康地形成。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强烈体会到优良的学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学风之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
良品德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课堂 教学 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25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呢?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教育内容。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培养学生自信心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能给予学生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感受,而这种心理健康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室的布置上,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包括一件件乐器的摆放,一张张音乐图片的粘贴,讲桌和窗台上花盆的精心布置。都可以使音乐教室里充满生机和活力。利用这种形象性的特征使学生直接从感官获得音乐的气息,使他们从感觉上觉得学习音乐是件很快乐的事,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也就集中了注意力。课堂上要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上、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二、采用不同音乐授课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音乐的力量是神奇而独特的。不同的歌曲或器乐曲能激起学生们爱憎分明的情感。
1.歌曲教学时音乐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讲解歌词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感、节奏感和听觉表象感,在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境气氛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起共鸣,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2.生动活泼的歌唱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运用歌曲表演等形式进行角色定位,体验角色的责任、权利,增强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交际心理和自我认识心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3.欣赏教学也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给学生欣赏琵琶独奏曲《英雄战胜了大渡河》时,首先给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精妙之处,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都调动起来了,再让他们听。这时,演奏者那打、弹、挑、滚、勾等各种琵琶演奏技法、技巧,把风声、浪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似狂风呼啸,万马奔腾,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看到战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场面。那精湛的技法,娴熟的演奏技巧,既增加了学生对“英雄”的无比热爱与崇敬,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乐器的青睐与挚爱。
4.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渲染了音乐的表现力,使学生进入情境,融入其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三、在音乐课外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学校每周进行一次音乐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对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积极向上的心理。
1.器乐班主要以器乐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点,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分层要求,对自我评价过低,给自觉性和自信心上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更多关心和鼓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运用成功的体验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理。使学生逐步克服心理惰性和依赖性,形成独立,进取的心理品质。
2.独唱能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新意识,而合唱则可以“万众一心”。声部间相互对比,又相互配合,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增强相互之间的凝聚力。这就是音乐学科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望尘莫及的。
3.舞蹈也是音乐课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通过舞蹈表演,可以锻炼同学们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生克服了内向、胆小、害羞等不良心理,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开朗的个性。
4.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校园艺术节,班班有歌声比赛等很多音乐活动,一些平时对学习和生活有压抑感的学生,通过唱歌发泄了心中的郁闷。
篇5
一、以特殊的音乐背景,进行审美教育的融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教《虫儿飞》这首歌曲时,“黑黑的天空低垂,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师对这首歌的故事背景进行讲述。从歌词来看,《虫儿飞》这首歌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看到歌词中多次重复了一种孤独的忧伤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静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环境如此凄凉,但是虫儿一直飞。用虫儿独自到处飞去寻找一份真挚的爱情来表达虫对爱情的渴望。冷风吹,在这寒冷的夜晚,虫儿孤独地寻找,锲而不舍,这是一幅执着而美妙的画面。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其实虫儿在本质上是无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虫儿身上,当虫儿飞的时候便带上了人的主观感彩,就有了寻找温暖的含义。歌词多次出现了“天荒地老”的画面(此处以动态视频展现),以表达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调,与美妙温暖的爱情进行对比。用童声的柔和来表现这首歌的温婉情绪。童声又是轻缓有序地,表达虫儿在寻找爱情时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同时童声又带有纯真,以表现虫儿对爱情的真挚。整首歌曲都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看完之后学生对于这样美好的画面充满无限的遐想。而小动物恰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将自身的情感转化到动物身上,利用动物来表达这种情绪。学生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的学习,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会对生活充满热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乐之间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是很快的。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赏析能力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正确判断出来,让他们对不同的音乐有正确的认识。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寻梅》这两首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歌曲中所表达的内涵。《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首先初步听歌的时候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轻快愉悦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朴实童真。然后在仔细品味这首歌的时候,里面有歌词写道“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盼到赶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加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当唱到这句歌词时,可以体会到小姑娘虽然人小却很懂事。不愿意去尝尝采来的蘑菇而是到赶集的时候将蘑菇都卖掉,换来小镰刀这里说明小姑娘是一个热爱劳动不被诱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换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个懂得分享快乐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学生所要学习的榜样。这首歌教会了学生要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分享。这首歌就充分地让学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其进行审美教育。《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的歌词很简短,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千百年来有不少诗人歌颂雪梅不畏严寒的精神。《踏雪寻梅》写的是一群少年学生骑着毛驴,不惧怕寒冷,迎着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没有严寒的学生,而是以轻快的语调歌表现出少年们赏梅时内心的愉悦与兴奋。这样的一种场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两首歌所表现出来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听歌的时候都能使身心愉悦。用歌曲来感化学生,让他们细细品味歌曲中的深远意义。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景象。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艺术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44-01
人生不能没有音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歌声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也一定是黯淡无光的。实践证明,音乐对于开阔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身心,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上,小学升学的时候由于还受到社会上找名师、上名校等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一些不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诸如音乐、体育等学科就一向被处于忽视和冷略的地位,其实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教育现象。素质教育原则贯彻以来,广大教师都在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践,那么音乐学科,作为一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调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素质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小学生离不开音乐教育。笔者在小学一线从事音乐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于此撰文提出,以与广大教育同仁切磋交流。
一、要正视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心智和生理上都还处于未成熟期,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只是一种简单听觉上的感知。他们虽然能听懂一些简单明快的曲子,还能够结合这些曲调做些简单的伴舞动作,但是还谈不上已达到了完全地理解曲子,这些简单的伴舞是由他们的好玩、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实现寓教于乐的原则,要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及向往,使他们感受自然界的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出相应情绪或体态反应。如教师播放童谣、舞曲、进行曲等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时,学生能够随着音乐走步、跑跳等,这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的最初阶段,是对年龄层次低的低年级学生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又不一样了。他们的心理虽还处在稚嫩期,但由于接受了各种基本知识的初步教育,对音乐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感受美,即对音乐不止是听觉上的反应,而是要培养对音乐美的一种感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以趣味性的内容为主,除了音乐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演唱、演奏及综合艺术表演中自信地展现美。其次还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表演,并要给予这些创作和演及时的肯定。教师的表扬是学生积极向上的最有效的动力。
二、要正视小学音乐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习惯于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围着老师的过程指挥转,这中教学手段太简单一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满足,自我认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的主动课,搭成学生自我表演的舞台,并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众所周知,音乐课与其它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在新课改实施的现实中不难看到,经整合后的音乐课堂确实教学内容丰富了,有些老师更是认为“教材整合”是把教材内的和教材外的内容相加而成,把不同学科的内容硬邦邦地凑合在一起,而不考虑各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整合后的意义。音乐课的内容整合应该以音乐为主线,一切都围绕音乐而结合,突出音乐的“首席地位”。实施新课改,十分关键的是要求我们确立新理念、勇于新实践,在不断探索中求得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三、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开设都有明确的课时要求,但结合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来说,短短的几堂课是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音乐需求的。那么要想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搞好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应该多在课堂之外搜集一些音乐方面的教学素材或教学活动,应该想法设法地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阔、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找寻、感受音乐。比如去剧场看戏,去看爷爷奶奶的秧歌、腰鼓队表演。学校没有象样的乐器,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如生活中的废旧报纸、空易拉罐,几只空瓶或者空塑料袋,甚至学生的文具,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还可把学生身边的游戏融入到学习中。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能很快的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类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让学生明确音乐来自生活。让音乐充满每个学生的心田,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伙伴。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感,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四、注重音乐特有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音乐课上,不但要学生有兴趣,老师教学生要投入,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收到教育。可是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音乐是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又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焦点。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了信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而有了新的挑战才会有提高,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世界也会更加精彩。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渗透
一、引言
趣味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有了对某事情的趣味,才有激情与动力将这件事继续进行下去。小学生正是朝气蓬勃的时期,正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正是模仿能力旺盛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教师,要做正确引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做好小学生音乐的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趣味性,让音乐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让学生现在感受到音乐的无比乐趣。音乐本身就是集美丽音符于一身的学科,它有强烈的节奏感,更有规律可循。因此,小学音乐这门学科不应是小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这门学科的运用,愉悦身心,丰富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把音乐课作为放松的一门课。同时音乐的互动性很强,需要小学生大胆地唱出心中的音符。
二、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在生活情趣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课本本来就取源于教材,最终也将返璞归真于生活。我们的音乐教学要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学音乐首先要能听懂自然之音,要懂得节奏感。作为小学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自然界简单的声音配合着画面,以便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边让学生将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播完后让小伙伴将各自听到的声音以及感受相互交流,对于回答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与奖励。这是小学生聆听简单声音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容易很长时间集中精力,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课堂设置的动感情景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嘉奖,很容易满足的小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一定会得到提高。
2.在游戏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其实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玩的,只是后天的压力与自制力才会让很多人变得好学。但是在玩中同样能学到东西,只是耗费的时间太多,学的东西太少,以至于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然而,在音乐教学中掺杂游戏,或者称为“玩”,则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玩唱歌的游戏,学生的激情一定很高,还能将已学的歌曲加以复习巩固,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胜利。也可以在课堂前几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在教室玩传球的小游戏,考验学生的灵活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精神,当教师说“停”时,球在哪个学生的手里,就由哪个学生来简述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或是将它表演出来。就是在这么简单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掌握了知识。
3.在情景创设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每一首歌曲、每一段舞蹈都有其流传的理由,都有一段历史来源。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来源,知道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所要学的歌曲所蕴含的感情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创设情景,就是将歌曲的情景展现在课堂上,也可以找学生表演,一边看着情景或是在大脑中想象,一边学习歌曲,那么歌曲中的情感一定会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也会感同身受,在学习中还可以完全享受这种美好,也不容易走神。对于不好设置情景的歌曲,教师和学生就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了,教师可以假设一段情景一边讲述,一边让同学们想象。
4.在教材建设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也是根本与核心内容,教师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的宗旨,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既要将重难点突出,按照课程标准,同时要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理念将课堂内容诠释出来,更重要的是将音乐的美感诠释出来,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音乐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耐心,要对每个学生细心辅导,音乐也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加强练习,熟能生巧,但是音乐的练习就需要学生能够大胆地唱出来,刚开始可能会产生噪音、不好听的声音,这就是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点。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放开身心,大胆练习,唱出自己的心声,没有不好听与好听之说,唱出自己的音乐,唱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心声,教师也要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教师可以组织唱歌比赛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教一些课本上没有但与课本宗旨差不多的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三、结束语
音乐与其他学科一样很重要,但又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大胆表现自己。歌唱得好能给大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才能发挥音乐的本质作用,唱得不好就不能体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基础,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课堂内外结合,时适拓展,设置课堂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史锡钧.小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的探究[J].华章,2010(13).
[2]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03).
[3]高丽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篇8
关键词:舞蹈元素 高中 音乐教学 价值 实施方略
从国家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来看,艺术教育也就成为了基础性的必修课,在实际学校的操作和教学当中,音乐和美术是最多开设的艺术类科目,而对于舞蹈课的开设却很少。在高中阶段当中,由于学生们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因而这些艺术类的科目也就成为了学生们放松和培养审美能力的良好平台。在最易操作和开设的音乐课堂当中适当的融入舞蹈元素,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将两者结合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更多的舞蹈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在音乐课堂当中教学效果。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结合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来具体分析这一问题,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舞蹈元素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价值
在高中阶段当中学生们参与活动的机会和形式更加多元,因而学生们具有多才多艺也已经成为了个人的优势和整体校风良好的表现。况且在国家日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之下,单纯音乐教学教授歌曲的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需求,因而将舞蹈元素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既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又能够通过舞蹈使学生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在高中阶段有些学生的性格可能比较内向,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们团结性的培养。所以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舞蹈培养起团结的理念,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和力量。所以将舞蹈元素有效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能够真正使学生们从被动接受歌曲阶段转到主动探索肢体表达方式的阶段,因而能够使学生们在动静结合当中培养起审美能力。
(二)舞蹈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价值
在高中阶段当中的音乐课主要是以听歌和学歌这两种方式进行,具体到课堂步骤来看也就是以传统的导入、新课、拓展和结束这四项推进。因而将舞蹈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舞蹈欣赏和实践掌握音乐节奏,从而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们更加热爱音乐课堂。比如在进行欣赏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以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舞蹈作为导入,这样能为整体课堂确定基本的基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们已经感知过了舞蹈形式的力量,因而在学习时能够更好体会到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当然在拓展和结束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一种肢体或者是面部表情来表达该音乐带给他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审美力和肢体表达情感的能力。因而在音乐教学当中渗透舞蹈元素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和推动的作用。
二、舞蹈元素与高中音乐教学结合的策略
(一)舞蹈元素在音乐要素训练中的应用
在音乐的教学当中,节奏和节拍是最基本的教学元素。但是学生们往往对于基本要素的学习并不重视,所以他们并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基本知识的学习当中。这也就导致了在学习一首歌曲的时候,如果教师不按节奏读歌词或者是不根据节奏打节拍的话,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处于节奏混乱的状态当中。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舞蹈元素渗透到其中。比如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室就能够以舞蹈步伐或者是动作直观呈现歌曲节奏的变化,之后让学生们进行模仿。当然也可以根据乐谱的节拍变化引导学生们边挥拍练习边唱歌,通过这种新颖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当时当中,学生们就会出于好奇或者是兴趣而加入其中,能够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肢体动作的美观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于乐曲节奏的记忆,因而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二)舞蹈元素在音乐编创活动中的应用
舞蹈和音乐都是属于艺术的范畴,而艺术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创新。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音乐和舞蹈在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当中,不应该只是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更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创造能力。具体到音乐课堂当中,学生们自我创造需要有一定的灵感,需要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当中寻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因而教师在进行一首歌曲的教学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他们自己会通过怎样的肢体动作和形式表达该歌曲所带给他们各自的启示和感动,然后在下节课当中分小组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艺术对于情感表达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提升自我创造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是基于我对舞蹈元素和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了解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在文章当中我首先从舞蹈元素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价值和舞蹈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价值这两个方面说明了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之后又奈璧冈素在音乐要素训练中的应用和舞蹈元素在音乐编创活动中的应用这两个点分析了舞蹈元素与高中音乐教学结合的策略。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方略[J].科普童话,2015,(39).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学,是以音乐的高尚艺术为手段,以歌乐的旋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来向世人展示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然而正是因为音乐本身的这种独特的魅力,人们的心灵才得到进化、行为得到更好的美化。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已是一种潮流、一种促进教学的有效教学形式。
一、深层把握音乐教材,将德育贯彻教学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时刻注意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音乐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对各式各样的音乐、文化、艺术有更好的了解,初步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感观能力。教师也是要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渗透,首先要注意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教材中很多优秀作品都是颇具时代信息和爱国情感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就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有个正确的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结合作品对应的背景文化,使学生切身去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鉴赏思维,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于教师的形象中,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一切活动开展的根本前提。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非专业的从业人员,有的地方甚至对音乐教学并不看重,直接将音乐课改为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专业音乐教师队伍的壮大和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是在音乐中更好渗透德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对专业音乐教师思想教育的重视度也是不能小视的,思想品德的高低对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高职音乐教师中大力提倡自尊自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三、渗透德育,更好地加强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
音乐作为多方面并存的学科类别,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展中应在此基础上增设文艺活动多方面的复合型内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注重德育的渗透之外,更有必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德育的效力,让学生学习更多课本之外的音乐知识,增强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荣誉感和思想纪律等多方面的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使音乐成为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动力的有效因素之一。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音乐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音乐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音乐教育教学不是一定要培养每位学生都成为有名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音乐教育教学在此之前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形式,多种课外教学活动和课内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开展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总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有一个优秀的音乐师资队伍,还要注重他们自身文化修养和学历水平及德育素质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在这个教改的新时期,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改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看法,因此,高校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在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长期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使高职音乐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在表现出自身的特色的同时,让音乐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艳.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2]刘秀芳.谈职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智,2011(6).
[3]旺堆.中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周刊,2011(4).
[4]孙丽.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建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5]张正萍.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教育艺术,2011(6).
[6]陈晓婷.浅谈职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程学习:中,2011(7).
篇10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高校思想教育 有机结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7-02
音乐是一种以情感人的艺术形式,对于音乐的教学必须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增强这种艺术形式的感染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此同时,音乐教育还和思想道德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渠道,能够更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和贯彻德育的有关内容。为此,高校的音乐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灵起到一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将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密切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思想观念处于成长和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很多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贯穿并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全,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用音乐的内涵感染学生,使学生从音乐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将实际的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联系,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效果。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革命历史歌曲教学的契机,向学生传达革命历史过程中的重要思想,这也是一种思想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感受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可以运用《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革命与斗争的激情和力量,体会的重大意义,从而获得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发挥这首歌曲在精神方面的陶冶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德育的效果,音乐教师必须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和陶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歌曲所蕴含的精神,通过对歌词和节奏的把握,掌握歌曲所传达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传达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会起到一种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具体说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视”、“听”、“唱”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也更容易被感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达歌曲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精神内蕴,并将这种思想与自己的思想境界相联系,让学生不断加深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此,我们必须认清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在音乐的教与学中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塑造,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更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德育。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明确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与道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它更好地传达德育思想。这不仅是因为音乐中蕴含着美的思想,更是因为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更好地传达思想政治内容。为此,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认识,将伦理道德、个人品德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进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每一首音乐作品中都包含着作者的观念与思想,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外在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概括出作者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传达和引导,用作品中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去感染学生。总之,高校音乐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音乐技巧方面的知识,更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更好地用音乐这种独有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在高校德育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的方法
相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刻板,学生很可能会感到学习过程中的枯燥,甚至是厌烦。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改进高校德育教学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生动活泼的心理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学形式,增强德育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能够喜闻乐见,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用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在思想和精神的传达方面有共通之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为思想教育服务。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不断改进和革新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运用音乐这种独有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领会到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