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

篇1

关键词:楚文化;广告设计;融合;品牌内涵

楚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楚国所创造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是因楚国和楚人得名的一种先秦时期文化。河南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古称“天下之”,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是中原文化的摇篮,也是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现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分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河南作为早期楚文化的发源地,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与交汇的重要地区。近几年河南的广告设计迅速发展,其地处楚文化中心的重要地区,不可避免的受到楚文化影响较为深远。

广告设计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的设计,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过程,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是广告的五个要素。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来吸引眼球,从而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河南广告设计的不断发展,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运用于广告设计的案例越来越多。当代全球化信息交流日渐频繁,广告设计形式和内容日益同质化,基于地域文化的广告设计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更显新意和创新,更引人注目。因此在广告设计中渗透河南楚文化元素,在设计中展现楚文化特色,形成设计形式的新突破点。

1 楚文化艺术元素的特征

楚文化元素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大气浑厚,呈现于各种出土的文物和器皿中。在青铜器、漆器、丝织品及玉器中,其变化多端的龙凤、人物和植物等式样把楚文化艺术审美的造型意识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楚文化艺术式样造型独特、工艺精美,表现出楚国人民非凡的艺术智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通过变形夸张的手法,以独特的匠心着意于精神意象的创造,整体性严谨,图形样式恢弘、大气,装饰手法灵活多变。其图形符号化经过漫长的演变,不是单纯简单的打散,拼凑,而是通过浓厚的抽象意味、夸张、象征、连续等手法将对象再创造,形成超现实的视觉创造,体现楚文化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楚文化艺术元素以曲线为造型要素,无论是漆器还是丝织品图案,线的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曲线轻盈,婉转流畅,体现出生命之美及富于节奏动感是楚文化艺术所强调的态势。除了图形元素,楚文化艺术色彩元素也十分独特,在漆器和纺织品中以鲜亮饱和的红色和博大深邃的黑色为主基调,辅以金、银、黄、褐、绿等多种颜色,表现的色彩丰富且艳丽。色彩元素的夸张运用突出了主题境界,更好地衬托主要纹饰,其色彩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色彩斑斓且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2 广告设计与楚文化元素融合应用

楚文化内涵丰厚、博大精深,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从中提炼出的楚文化元素符号样式,能够让设计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文化性。在广告设计中恰当的运用楚文化符号不仅能增加作品的差异性、多义性和原创性,同时还能展现楚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弘扬楚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内涵是现代广告的重要部分,是广告设计的灵魂,是设计的生命力。

2.1 楚文化艺术式样与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楚文化在设计中的表达,首先可以体现在造型上,传统器皿的造型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形势具有典型示范的作用,起到了传承文化符号的作用。楚文化特征的视觉元素是设计师所钟意的图形形式,其图形元素不仅能增加广告的文化性、感染力,而且能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例如,青铜器上面的纹饰是楚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图形,线条粗旷,造型精致,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在设计具有历史感的茶叶包装作品时,可以选用青铜器上的纹饰图形,创新其样式运用于包装中,使地域文化特色充溢作品,设计出国际性与民族性兼容的包装。将楚文化的内涵体现在现代包装中,增强茶叶本身的文化性和传统性,符合茶叶商品的属性特征。当然楚文化元素的采用不是单纯的重复、抄袭,而是通过创新再设计将其融入到广告设计中,设计出既有楚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广告作品。

色彩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楚文化色彩元素的运用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元素。其色彩冲击力强烈,红、黑的热情与沉稳,配以金、银、黄、绿、蓝、褐等色彩的装饰效果,楚文化将色彩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色彩的目的不仅在于赋予形式和视知觉上的美感,它还具有特殊的传递文化和视觉心理的作用,楚文化色彩元素通过色彩构成了文化的象征性,以时代特征反映不同的社会,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设计师必须掌握其文化内涵和色彩的情感表达功能,使色彩和形态,情感和功能统一,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2.2 楚文化元素提升广告设计的文化价值

广告设计传播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密切相关,楚文化元素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有助于广告设计提升文化内涵,现代广告设计运用楚文化元素创造出一个蕴含文化形象及品牌内涵的可视图形。一个广告设计要做到最好,必须借助于地域文化元素作为支撑,在全球设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以楚文化元素提升广告设计的文化内涵,可以提炼创造出具有民族意义的广告设计,以此在相同文化内涵的受众中引起共鸣,形成文化内涵共识,进而形成品牌认可,塑造品牌形象,借助这种文化氛围达到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通过图形、色彩、文字、造型的巧妙应用,有意识地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广告设计中,赋予设计不同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楚文化元素根植于地域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把文化元素寓于情感和意境当中,提升地域民族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化元素,从而满足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加广告商品的附加价值。

例如,在信阳毛尖茶叶广告设计中,采用传统的楚文化元素可以提升茶叶商品的传统性和文化性,从而将单纯的商品置于文化品位和传统的文艺情景当中,引发受众对文化传统体验的心理需求,营造出浓厚而独特的民族精神。再如,大家熟识的凤凰卫视的标志,采用的是楚文化元素凤的形象结合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再创新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标志形象。

楚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以及在传统文化上独有的地位和价值,值得在广告设计中借鉴、应用和创新。广告的文化性具体体现在其地域民族性中,广告还具有传递企业理念树立品牌形象功能,通过广告设计民族性和文化精神架构的结合,创造出广告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楚文化在设计中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篇2

【关键词】楚文化元素;归元寺;圆通阁;传统文化

1、楚文化元素的概括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从著名词人屈原的诗词中,我们明白楚文化及楚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博大精深的内涵。研究楚文化元素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人们深入了解楚文化对圆通阁建筑特色的影响,更能使人们对归元寺圆通阁建筑特色有深刻的理解。

1.1楚文化元素之图案

较好的实用性和装饰性使楚文化元素的图案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最早的楚文化元素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是没有图案记录的,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壁画的形式。早期的楚文化壁画展示了楚文化图案丰富的想象,内容多为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充分展示个性与自由、积极入世、回归到人本的理性现实等。楚国的先民起初以凤为图腾,他们认为凤是至真、真纯、至善的神鸟。因此,楚文化鼎盛时期的建筑装饰多以凤纹为主。

1.2楚文化元素之色彩

楚国先人都比较钟爱朱色,有“尚赤”之说,来自远古的图腾观念,也是对火神的一种崇拜之意。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在站国楚漆器艺术中,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主题基调,在加上五彩色,使图案深邃悠远又五彩斑斓。楚国人在图案的色彩处理方式上,不受约束,注重追求色彩板块对比。楚国图案在色彩表现形式上寻求艺术美,其倡导超越静观的事物,超越视觉的审美效果,把头脑里面想象的东西创造出来成为现实。

1.3楚文化元素之风格

楚国图案的独特造型让我们知道当时楚国人对运动、变化、力量的钟爱。装饰上和造型上设计复杂繁琐的风格,对具象和抽象事物的把握程度有一定的见解,对造型意识理念和造型设计上比较周全细致。图案中的题材直接采用民间常用的动物、植物、用品、用具。楚图案常常围绕“一个中心,几个基本点”来设计,就是一个中心周边配置相同形、相近色、相同量或不同形状的相似纹样。楚图案的复杂繁琐造型中,很讲究节奏和韵律、调和与对比、主次分明,协调统一。

2、归元寺圆通阁的建筑特色

归元寺圆通阁是一座气势不凡的木石结构阁楼。它的建造不仅使归元寺在全国的名气加大,而且使中国建筑在世界佛教建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楚国文化在建筑中的延续和传承。

主体阁楼采用全红木(菠萝格)结构,目前正在建设中。其建筑面积4617平方米,建筑高度44米,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歇山十字顶)。各层平面均不相同,构架翼角各有特色。是一座造型奇特优美,构造复杂多变的大型复合式明清古典风格建筑。

圆通阁在建筑形式上充分体现了楚地的地域特色和优秀的佛教文化特色,做法上则采用了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做法。在建筑的风格上,融入了楚建筑标志性的屋顶、木构件、飞檐等设计,这种组合在体现了结构美和装饰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的屋顶一般较大,屋坡则采用折线和举折的做法,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但是建筑本身的刚健质朴的气势却表现的相当浓厚。屋顶造型采用“人”字形,既扩大了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感,也有利于排水。圆通阁是近百年来唯一大体量石拱梁空心台基建筑,它的大规模实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更是近百年来绝无仅有的,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辉煌的一笔。

3、楚文化元素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

3.1楚文化图案元素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

圆通阁建筑大量采用了楚文化元素中的楚凤凰形象,并且凤凰的造型借鉴了西汉时期的凤凰图腾的造型特点,圆通阁底楼的雕花就是楚凤形象的最好运用。同时,圆通阁城墙上的浮雕大量运用了楚凤纹样。楚人认为,只有在凤的引领下,人的魂魄才能登于九天,周游八级。圆通阁的设计师们按照楚国尊崇和钟爱凤的特点,在城墙壁画、城墙扶手、城门等建筑表面大面积的使用凤纹做装饰,以示对自己祖先的尊重和敬爱。

3.2楚风格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

从圆通阁的整体建筑可以看出,它受南方干阑建筑文化衍生出的楚建筑风格影响十分浓厚,今日恩施土家族的特色吊脚楼式建筑,就是由阑式建筑演变而来的,它可以视为当年楚国房屋建筑的遗存。圆通阁抽象地表达了“楚建筑”的形式风格,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再现了“湘楚文化”的意境。如屋顶一排排上翘的扣板飞檐,因借用古建筑屋脊发戗做法,整体看上去由似整齐有序的檐口瓦当;檐口下部露明三角形结构构件,像极了象化了的斗棋形象。圆通阁在采用现代技术、材料再现古代文明的同时,十分重视设计上的取之以形,寓之以理,存之以神。通过以上几项设计手法,设计者大量挖掘楚文化的内涵,将现代建筑技术、功能空间、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历史文脉巧妙地结合一体,使圆通阁再现楚文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品味。

4、结语

在归元寺圆通阁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楚文化特点的分析、提炼和升华,并不断的论证,终于确定了楚文化建筑的“高台”原型。这种对楚文化建筑的探寻不仅仅是停留在历史的形式,而是寻找到了其“源”,并结合建筑功能类型、现代技术与材料等综合性因素,最终确定原型。这种灵活的综合论证的方法,在追求地域性建筑特色、体现丰富性文化内涵和高科技时代精神的今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屈原.《离骚》

[2]张正明.楚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育出版社,1995.

篇3

1、楚文化的开启与发展

楚文化是周代至春秋时期近800年~1200年上下的历史,在汉江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不可磨灭的文明成果。楚人“抱冰握火”的刻苦自厉,“众醉独醒”的自持清醒,“超然高举”的清高和寡,“筚路蓝缕”的积极进取,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2、楚文化的应用

正是因为楚文化的积厚流光,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我们都能寻求到楚文化符号的踪迹,这不仅仅体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楚文化对于古代与现代设计者的影响与启发。越来越多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的从楚文化中涌出。楚文化瑰丽多彩、风格独特,是先秦时期南方文化的代表。在各个领域内楚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我们认识的楚文化具有残缺性和不完整性。进一步了解并展现楚文化是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代的楚文化研究背景下,并以武当艺术中心室内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楚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应用与影响。

二、现代环境艺术中室内的种类

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乐天者,既对天的崇敬和祭祀。这部分人是没有子嗣承袭的,不可以繁衍后代,以表达对天的崇敬。那乐天的空间即为工作空间,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空间,根据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楚文化中有优人乐人者,楚人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乐人者。这部分人是有子嗣承袭的,可以有婚姻家庭,可以繁衍后代,为先主祭奠要由后人完成,自然就需要繁衍后代,乐人者存在的空间为生活空间。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祖先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先秦时期,人类在艰苦的自然中生活,到楚文化产生之后,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基本上衣食无忧,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使得人们精神上有了皈依。严酷的法律出现,使得人们行为上有了准则,这样的社会得以繁荣昌盛。文化自然绚烂多彩,创造力增大,精神文化财富积累厚重。现代环境设计中楚文化的当代性研究,是以湖北及周边地区历史建筑、景观、室内等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实地走访,获取相关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分析其环境和乡土建筑的地域性文化。通过对武当山艺术中心室内设计的研究,以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述楚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从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1、在当时的楚国

在楚人筚路蓝缕八百年的奋进历程之中,以其辉煌的内涵和瑰丽的形式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并对于现代艺术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楚人崇巫,以歌舞的形式举行各种巫术仪式;楚人也崇拜祖先,称为优。在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人对于鬼神、苍天的尊敬日益转化为对君主、统治者的崇拜,并将这种情绪以诗词、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我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天”,将传播这种文化的人称为“乐天者”;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生活领域,即为优。楚人的生活中完全洋溢着浪漫的激情,他们拥有卓越的创造才能、自强不息。不仅如此,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因而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人”,将传播此种文化的人称为“乐人者”。巫、优之术当时盛行,也是对天对人的精神寄托,天人合一。

2、当现代时期的文化背景

自从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道德的准则、情感的归属、信仰的皈依、思想的统筹更加显得无所适从。我们对楚文化的关心,是因为这些文化与我们当代生活息息相关,楚文化的思想和形式涉及太多我们现实当代的生活。对人文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可以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关怀,对绿色人居及老年建筑提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新当代性。在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在住宅中的体现是十分必要的,本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老年事业却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摆到建筑设计人员面前。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少分离居住、家庭赡养关系的变化引起对老年住宅新的需求。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比大力推进社会养老具有更普遍、更积极的意义。

3、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概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原则。而“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了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全部概念。现阶段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括来说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环境可持续、传统文化传承及自然环境节约保护这四项基本原则。现如今的时代极为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活动,在环境空间中的体验越加比目的更重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但要满足人对于低层次的需求,还要满足人对于较高层次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将环境空间赋予新的文化价值。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与心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三、国家南水北调对环境改造

国家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由中线、东线和西线共同组成,其中的中线工程就是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楚人的发祥地就是从丹阳开始的,武当山地区是楚国始都之地。中国文化传统特色丰厚,内容及其繁杂,但自从后至今,无论是艺术界、建筑、规划、工业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等领域都充斥着“拿来主义”。发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亟不可待。

1、武当文化在楚文化的背景下的探究

武当艺术是在楚文化背景下一个综合性的展示空间,其职责便是对楚文化的历史探究、现有和即生艺术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我们的现代社会构架中,有多种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但是从它们的服务性上来说,可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工作空间,这个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另一个是生活空间,这类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祖宗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这就恰恰应对了楚文化中的“巫术”与“优术”,即总结为“乐天”与“乐人”。

2、针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种类区分与融合

篇4

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的主题,应该充分的依托于该城市的历史文脉。公共艺术作品的主题应该依据它所在的环境和场地来确定,以选取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来表达这一主题,而且所选取的素材必须要是公众所熟知的。例如,武汉的大禹神话园就是以大家熟知的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的。传说中,武汉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大禹作为古代先贤和治水英雄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大禹充满了敬仰之情。大禹神话园根据大量的历史记录和广泛的神话故事,用雕塑的形式,像公众展现出了大禹治水的艰苦经历,体现了武汉地区悠久的治水文化。这从本质上切中了广大群众的心脉,凝聚了武汉人民的古往今来的治水记忆,从而使这些公共艺术作品能够获得广泛的公众认同感。此外,主题确定后反过来也能帮助我们对于城市地域文化进行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通过深入诠释已有的城市地域文化内涵,以公共视角来认识和判断地域文化的价值,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武汉的洪山广场楚风浮雕壁画,将楚文化元素符号完美的融入之中。通过对楚文化图像和文物的形式及艺术特点进行拆解和总结,形成主旨鲜明、凝练概括且富有情感记忆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个以楚文化为主题的独特城市景观。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城市都能看见相同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

二、公共艺术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形式语言

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选择最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这些主旨鲜明、凝练概括且富有情感记忆的艺术符号并非不仅仅是简单点的将历史进行重现,而是在没有背离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凝练历史精神并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并在内容与形式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对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表达要充分的考虑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往往突出其叙事性的表达,这种来自史实内容的叙事决定了作品形式语言选择的纯粹性,如纪念馆《纪念雕塑》在对历史事件进行重现的基础上,又运用写意、夸张等表现手法,深刻的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直击人心,让人铭记历史。而对于构成风格的作品,则要更多地从形式感和语言层面去表达其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北京地铁壁画的《京华神韵》以人物剪纸和中国传统花纹构成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华国粹京剧文化。通过传统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的构成语言,充分展示出了地道的北京京剧文化特色。在这种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通常会赋予作品十分独特和强烈形式语言,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显然会有一个标准,如果艺术家的独特语言与公众审美眼光背道而驰,那么公共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公共性而变得毫无意义。

三、饱含地域文化的公共艺术是对公共精神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作品中不能仅仅体现在其表现形式和风格内容上,还应对文化元素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进行表达和传承,并且和当代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展示出现代人精神追求。城市地域文化中的内容和形式转化让公众对历史文化产生一种十分直观的感受,并能产生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城市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表达则是对于“公共性”的诠释——面向公众、服务于公众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精神。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和公众接触十分紧密的艺术形式,必须和社会共同发展,与时代并行,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公共精神的表达,艺术家要以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人文思潮、文化观念和审美眼光的变化。公共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不仅要发掘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也要结合当代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挖掘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历史的情感,并将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通过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向公众传递了情感和文化,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城市文化中不能言喻和难以用文字描绘的东西。通过公共艺术来表达恰当的精神思想,能使城市文化具有多样性的深层性,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而且更加容易深入人心。

四、结语

篇5

江西民间舞蹈文化受商周文化的影响较深,东周时期江西地理位置极为复杂,处于吴、越、楚三国争雄之地,因此形成了商周、吴、越、楚文化并存,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多源头文化形态的江西文化历史背景。楚文化对江西民间舞蹈影响深远,楚乐舞巫风盛行,商周遗传巫风至楚更胜,江西傩舞就是巫风文化影响的一种舞种,它取材于民间祭祀并流传至今,其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宗教巫术祭祀是属于民俗活动范畴,人们有着浓重的崇神意识,我国现存的江西龙舞有十余种,再有旱情时会用来雩祭,可见江西民间舞蹈传承受到了巫风、楚风、宗教民俗等因素的深远影响。西周以后江西民间舞蹈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汉代是我国古代乐舞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乐舞特点是长袖细腰,富丽华贵,汉代宫廷事傩舞场面更加宏大。

现今保留的作品《攀杠》、《小鬼爬杆》便是汉代百戏之遗存。宋代时期江西远离战乱之苦,经济复苏超越了当时的中原,此时的江西民间舞蹈受到古乐舞的影响,舞姿变得优美恬静,潇洒飘逸。明清时期戏曲得到飞速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对江西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有所影响。江西民间赣南采茶舞就极具代表性,它根植于民间土壤,汲取民俗民风的养料,同时心里崇尚水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舞蹈体系。1921年工农武装建立,开辟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民间苏区歌舞也在此时诞生,文化受到马列主义教育的影响,更多的汲取民间艺术元素,创作出大量革命题材的歌舞。

二、当代文化融合背景中江西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江西民间舞蹈艺术一直处于活态传承中,在与当代文化融合的同时,江西省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加大了传承、保护、开发江西民间舞蹈的力度。江西民间舞蹈艺术历史悠久,它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民间艺术文化的宝贵资源。江西民间舞蹈艺术在进入21世纪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涌现出许多原创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富有江西文化特色。《瓷魂》这部舞剧的创作就具有江西特色的瓷文化,反应赣文化的舞蹈,它显示出江西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舞剧蕴含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弘扬了民族的创新精神。《井冈山》是一部当代优秀的大型情景剧,反应出江西红色文化根据地的历史文化记忆,整部作品在写实和浪漫的双重构建中,刻画出悲壮且唯美的井冈山,竭尽全力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树立江西的形象。《赣傩的表情》这部作品是传承赣傩文化的优秀歌舞作品。《水之韵》是反应江西悠久文化历史孕育下的鄱湖文化。以上举例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江西民间舞蹈艺术的文化特质,表现出独有的美学追求,这些作品更像是一个万花筒,折射出江西地方文化的价值取向。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湖湘视觉文化;民族服饰;动漫人物造型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对精神食粮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上任以来,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湖湘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特色体现了我国“兼容并蓄,创新图强”的精神。而动漫产业作为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何将湖湘文化与动漫产业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湖湘服饰元素在动漫艺术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湖湘文化的传播有所裨益。

一、湖湘民族服饰元素的特点以及形式

湖湘民族文化是我国众多区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文化之一,同时,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50余个民族,可谓百花齐放,所以,湖湘地区的民族服饰也是非常有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湘绣是湖湘文化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汉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湘绣的艺术最优特色的地方就是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十分强烈,给人以很真实的感觉。同时,湘绣创造性把我国的传统绘画以及诗词等等与刺绣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孕育了如此有特色的湘绣,古语曾有云:“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正是凸显了湘绣的特点。

除了湘绣,湖南的传统服装配饰也是很有特色的,这些服装的配饰不仅仅是湖湘传统服饰的点缀,更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职业以及身份等特质。银质的配饰是湖湘地区比较流行的配饰,包括头、耳以及颈、手等部位的配饰。同时,随着文化融合的不断推进,配饰已经与湘绣的形式充分的结合了起来,并不断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为湖南迎来了“人杰地灵”的美誉。

二、湖湘的民族服饰元素在动漫艺术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文化绵延五千年,很具有代表性。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在我国的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大踏步发展,文化的各项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动漫行业,由于我国的事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更应当发挥自己传统文化的优势,将传统的湖湘民族服饰元素更多的融入动漫人物造型中,给这些动漫人物增加更多的质感,为我国的动漫产业增添新的色彩。

(一)如何在动漫人物造型中运用湖湘民族服饰

服饰设计需承传“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族文化思维。随着动漫产业的大踏步发展,花木兰等人物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媒介,为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的动漫故事往往是基于一个朝代或者是一个区域展开的,所以自然对当地的文化有很深的体会,也融入了很多的当地文化符号。对于很有文化特色的湖湘文化,是有很多的动漫素材可写的,通过湘绣等传统的服饰特色运用于动漫人物的服饰中,不仅仅美化了动漫人物,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湖湘文化的这些配饰等等等够表达我国勤劳朴实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仰,传达出吉祥如意的寓意。例如在服饰的运用应当与动漫人物的年龄和性格等相匹配的,例如老人的刺绣的图案往往使用松鹤以及寿桃等等,又如在《哪吒闹海》中,哪吒从莲花中诞生,全身上下存在许多与莲花有关的配饰,是伸张正义的象征。

(二)服饰的设计要符合剧本的要求

服饰的设计在动画作品中应当有辅助交代时空转化,动画中的服饰应当适合剧本的要求和刻画。例如在《花木兰》这部深受大家喜爱的动画片中,在木兰荣归故里后要出嫁,其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描述,所以,在穿着传统服饰的时候,就可以将湖湘服饰的配饰中设计喜庆吉祥的配饰融入其中,当是不错的点缀。同时,我们可以将湘绣结合到服饰中去,一定会给这部动漫增添更多的色彩。另一方面,要注意用服饰的设计突出角色的性格。中国的艺术往往是很重视写意的,当然,我国的动画也更加重视塑造人物的性格。所以,服饰的设计往往要根据人物的性格进行配套,要注重体现人物的性格、身份等等特质。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服饰要体现他的性格,将军整体沉迷于酒池肉林中服饰就应该凸显他的臃肿的身材,和张扬的性格。

(三)服饰的设计也要融入现代的美感

提出继承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其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现代的动画产业。从民族服饰元素中借鉴动画语言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地域特色,将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风格相融合,健繁为简,提炼出创新性的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寓意鲜明的设计既统一于角色的整体造型又完成叙事使命,这是服饰设计所要追求的目的。

三、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蓬勃发展的动漫产业应当充分利用起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湖湘民族文化更应当融入动漫艺术人物的造型设计中,相信在湖湘文化的帮助下,我国的动漫产业将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大元,刘巨钦.打造湖湘服饰文化 提升湖南服装产业[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05).

篇7

文化与人的意识、价值观以及心态结构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那么设计出能够体现文化习俗的装饰图案设计,也就需要设计者对于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认知。所以在研究楚国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之前,对于楚文化的理解也需要花时间来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认知。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核心前导者,可以说汉族文化起始于楚文化,所以对于楚文化的兴趣非常浓厚。楚国的图腾为凤凰。崇尚的颜色为红色。楚国最早的先辈是鬻熊,这是因为商朝末年,鬻熊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立周朝。鬻熊至此成为周文王的老师和火师。周成王时,成王非常感激鬻熊当年的功劳,于是加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楚国之后的历代君王都以“熊某”自称。现今中国湖北省大部为一直为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南部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楚文化影响。从文化性质来看,楚文明吸收了夏,商文明、南方蛮族部落文化的特点,在经历了几百年自我变革,技术革新后,带来了优越的农耕能力,青铜器的制作从原料开采到加工业完全超越了西周诸国,在楚王室的主导下,楚国盛产细腰美女,民众广泛具备很高的音乐文艺素养,在艺术上突破了周族古板死气的风格,通过自由往来贸易带给全世界具有楚国情怀的艺术创新。

2.设计文化

一提及文化,这是一个意义很模糊的一个术语,众所周知,“文化”这一词在社会学著作里出现的频率并不亚于“社会”这一词。同时文化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多种对于“文化”的理解层出不穷,所以各种学者与专家对于“文化”的定义,千百年来都没有一个特定的符合大家认知的解释。然而因为我研究的方向的限制,所以不应该花时间在这个对于“文化”理解的问题上,所以仅仅只倾向于对文化广义上的理解:可以说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成因、外化及其产物,在普遍而广泛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通过与外在的、构成创造前提条件的环境相适应,所实现的一切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心态和行为样式,以及因这些方式和样式之需所创造的产品。这就是说文化不仅包括物的方面,而且包括心的方面和心物结合的方面。文化一旦形成并不断演进、发展,又制约着包括设计师在内的所有人的心态行为以及其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正如阿兰斯威伍德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一种时间,是以意识、行动与特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然后寻求改变世界的一种手段。”在这里也有必要说明的是,人们的意识、价值观、心态结构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有不一样的文化习俗,那么人们的意识、价值观以及心态结构既是形成这一文化习俗的原因也是这一文化习俗的产物。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习俗,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3.设计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篇8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艺术教育;动画短片创作;融入

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而极具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给出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数字化教学体系,将具体内容渗透在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艺术专业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插画、插图、微电影、动画、网站、app等形式进行数字化记录、推广与传承,成为探索非遗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重要实践方式。

一、导入“非遗数字化专项课题”

针对“应用型”艺术学科,笔者提出“专项课题”计划,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时代创新精神贯彻到整个教学计划中。在此过程中,着重解决学生协作考察、田野调查、报告论文与完成数字化作品的制作等问题,强调专业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共同培养。导入“专项课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形成专业特长,并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协作能力。以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例,可以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进行立项,通过1学年左右的基础训练,在三年级专业创作和四年级毕业创作中可以看到明显效果。在具体教学中,通过组织相关考察、拜访传承人等活动发现创意的来源,在考察中开启独立的视角,发现“非遗”与当代艺术形式的契合点。如,组织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与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走进宝鸡,走近大师” 的活动等,让青年学生在生活中亲近非遗大师,并了解“非遗”的生态环境。通过拍摄微电影、微信传播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记录、整理、推广,将传承人的口述历史数字化保存。

二、以动画短片方面的部分实践为例

1、基于中国“非遗”项目――古琴艺术进行创作的水墨动画短片《高山流水》

该片是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学派”与民族风格动画艺术研究》的成果之一。该片取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作者将伯牙和子期的传说故事及古曲《高山》《流水》进行了水墨动画改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宣布的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名列其中。该动画通过将文人士大夫的传说进行视觉化塑造的方式来表现古琴的高古,通过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等桥段进行古琴文化的弘扬,是 “非遗”和水墨动画结合的综合尝试。故事由中国传统工艺古琴展开,讲述伯牙、子期相遇相知,却最终生死相隔,表达知己难得的情感。作品建立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运用淡彩淡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士情怀。既有着意境之美,又表达了对古代文人情操的向往。在创作过程方面,根据剧情画出分镜,将场景绘制成静态山水画,然后进行扫描。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以及上色,并根据时间、地点的不同,更改物体光线投影;利用图像分层拉大物体远近、虚实关系;在AE中进行局部特效并输出片段;最后利用PR进行剪辑。(《高山流水》作者:屈菁 蔡舒越 冯天,指导老师:温雅,2015)

2、基于“非遗”项目――巫舞进行创作的实验动画短片《图腾》

该片是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传统元素及地狱文化的动画融入――图腾》的成果之一。2007年,开县巫舞进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巫舞是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活动,带着浓厚的巴文化和楚巫文化痕迹。“跳端公”即是祭祀仪式中巫师所跳巫舞的基本步法,有禹步、罡步、便步和独脚跳等动作,是民间祈求保佑主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吉的一种形式。《图腾》在选题构思阶段立足于以古代荆楚地域当中的巫楚文化,将楚人崇凤、鸣琴祭天、望祭龟卜等地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文脉传承在思想内涵上做出延伸。在创作初期通过对巫楚文化进行调研、对图形纹样等进行收集整理,梳理其中的符号元素,根据这些元素进行再创作。在这样一个结构与重构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表达。动画《图腾》结合计算机数字技术探寻当代语境下的传统新生,在“非遗”与动画实验艺术碰撞中展示出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该片入围北京国际设计周《2016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图腾》作者:韩文超 陈琳琳,指导老师:温雅,2016)

3、基于中国“非遗”项目――皮影戏进行的动画短片尝试

Flas《荆轲刺秦》改编的是《战国策・燕策三》的故事,二维动画《消失的心》则改编了《开天地》的传说。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两个动画片的部分镜头均以皮影为研究对象,针对皮影形象、图形纹样、历史典故等元素进行梳理和再创作。(Flas《荆轲刺秦》作者:王斌 吴英,指导老师张辉,2016;二维动画《消失的心》作者:刘勇 曹杨,指导老师 温雅,2016)

综上,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导向的动画短片创作,是通过数字技术这种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探索。将非遗融入艺术院校数字化教学体系中,系统地进行文化遗产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有利于将“非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生动形象、便于记忆、符合现代审美的方式传播出去,有利于推动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认知。同时,可以开拓 “非遗”保护的思路,可以促进非遗数字化与动漫产品的开发,并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资源的积累。

【参考文献】

[1] 刘思,冯学珍.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J].西部皮革,2015.08.

【作者简介】

温 雅,女,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媒体系讲师,从事文化产业与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与研究.

篇9

关键词:保康县三馆;设计;独特性;文化性;环境和谐;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地块位于保康县城关镇牌坊湾,熊绎大道以东,坐落于荆山脚下、清溪河畔,用地面积约30亩。拟建的三馆建筑其建筑主要功能包括包括:(一)歌剧院和演播大厅;(二)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博物馆(包括美术馆、城市印象馆、保康之最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历史文物展览馆)。

2.设计背景

本次设计属于邀标的性质,项目甲方为保康县规划局。拟建地块所在的牌坊湾城市组团,位于整个保康县城的最南端,是城市的南入口,其功能定位为经济、文化、金融等复合型的城市新区。甲方明确要求,参选作品富有创意,要符合保康总体规划和新区规划,同时要彰显楚文化元素,充分体现早期楚文化特点。三是彰显个性和特色,把三馆打造成保康县城南入口的标志性建筑。

3. 保康县三馆建筑设计理念

根据甲方的设计要求和建筑的功能要求,结合当地文化和场地特征,设计团队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念:

3.1设计理念――独特性

总平面布局参照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典的宫阙式布局分为三部分,最大体量的主体量居中为“宫”字形的布局围合出一个中心广场,使得平面构图具有中轴和核心,布局更均衡、庄重。而且中心的绿化广场除了解决三个体量的主入口人流集散问题,更是为市提供了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加强文化类公共建筑和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立面设计采用楚时期盛行的高台宫室建筑的形式。同时从经典的古建的三段式构图中轴取造型元素。建筑的台基部分采用整体统一的手法处理表皮,维护其敦厚的外观形象;屋身采用纯净的玻璃盒体型,轻盈通透,室内光线极佳;坡屋顶部分采用幕墙工的构造,能够使用顶部采光,同时硕大的屋顶雄壮美观,成为整座建筑极富神韵和艺术表现力的一部分。建筑在材质选择上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手法,基座采用传统的青砖镂空拼砌的整体外表皮,内部有一层玻璃墙,双层表皮解决内部空间的采光通风及隔热需求;屋顶则为现代的幕墙材质。古典形象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中。通过研究认识每一地区的独特性,能够创作出更富责任感的作品。

3.2设计理念――文化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而城市文化建筑的目的正是弘扬历史或者人文资源,满足现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文化建筑已逐渐成为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楚地山川秀丽,清丽优美的自然环境,必然会陶冶自由活泼、热情奔放、抒情浪漫的审美意识。楚建筑布局自然而随意,并不追求对自然的理性驾驭。建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建筑空间随意组合,建筑体块直率碰撞。层台累谢为楚建筑的显著特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里程碑。“九重之台,始于垒土”就是楚建筑的真实写照。崇高、崇大是楚文化的标志。楚文化的”展台累榭,高堂邃宇“表现楚人对辽阔无际的宇宙空间大美的追求,保养进精神的空间开拓以及宏观意识的形成。以“间”为基本单位,形成单体,再由单体围合成“群”,是中国建筑的基础。间与群是体现和谐之美的所在。这些间、群与自然山水、水面结合、丰富山水城市的内涵。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

3.3设计理念――环境和谐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居家社区。”在他看来,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让景观融于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融为一体,而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保康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罗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境内有五道峡,官山森林公园、汤池峡温泉等众多风景胜地。在交通运输方面,保康地处鄂西北山区,东依襄阳古隆中、西接林海神农架、北交道教对地武当山、南会宜昌大三峡、是湖北省旅游黄金线的交汇点。随着保宜、谷竹、麻竹、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的同时启动,保康将打造成鄂西北自然人文风光旅游圈的最重要一环,自身的建设完善刻不容缓。要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应该效法前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尊重,在不降低生活质素的同时,尽量地应用自然给予的条件来构造我们的生活空间,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3.4设计理念――时代性

几千年来,历史的发展变化,虽然建筑的功能和材料变化不大,但由于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人们的审美倾向的改变,影响着建筑风格的演变。商周以后建筑艺术分三个典型的时代风格:秦汉风格、隋唐风格、明清风格。它们是封建社会前、中、后三个时期的代表王朝,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团结的三个时代。可见,历史建筑是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体现。但并非所有的时代风格都尽如人意。时代性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时间原则,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代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代把握住内在的本质。再完美的建筑装饰,脱离时代性也是没有价值的。其次,经典和传统是时代性之根,建筑离不开经典和传统的作用。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的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传承。

4.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是当代可持续社会的需要

绿色建筑的涵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根据传统的中国理念,采用”人与自然相和揩“的设计理念。参照当地的气候。景观和文化使自然环境发挥最大的潜能。设计出一个高质量的文化区域,同时提高小城镇的环境。建造高质量的建筑,改变和适应未来的需要,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部分。降低能源的使用,消耗最低,同进确保建筑的高郊运行。(1)节水。本项目致力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使用节水装置,对用水需求的控制和监测来降低用水量。(2)能源与气候。健康和舒适直接与HVAC系统的性能嘻嘻相关,一个良好的策略和系统不仅限制了机载毒素和霉菌的存在,同时保持一个最佳的内部环境。我们将用机械通风系统以保持内部温度温度而不浪费任何的能量。关键节能建筑是围护结构的质量。它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建筑通过双层玻璃窗与Low-E镀膜来杜绝冷峭现象。我们的围护结构目标是建立一个最大的达到0.2W/m2 k的U值,这确保我们控制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地源热泵是用于保持室内空间有舒度的温度,地面的恒温提供冬暖夏凉通风系统。(3)材料与资源。我们所使用的只是百分之二十的建筑材料和产品是在800公里的范围内提取、冶炼和制造的。在建筑中尽量使用诸如软木木料和竹子等可快速再生材料,并使经过FSC认证的木材同时,在建筑中的使用至少百分之三十的回收混凝土,降低环境对混凝土的冲击,使其经久使用。同时,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尽量使用循环利用成分,致力于回收利用百分之七十五的建设废弃物。

5.结语

整个项目设计历时一个月,最终或者了设计评选的第三名,并最终被定为实施方案的二者之一。虽然设计中对于楚文化和保康文化的研究只窥到了冰山一角,方案中的体现和表达更受能力所限,但整个设计却是个快速系统的学习过程,如何提取文化元素、如何学习精神空间、如何在建筑材料上和历史有所呼应,等等。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现代、自然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设计和理念的创新。在社会形势飞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的进步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状,而建筑则是一个城市向外彰显自身特色的明显标志,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内涵。城市的发展不光靠经济,在文化上的提升也必不可缺,好的文化氛围会为一个城市增添靓色。而建筑则是最外在最直接的表现,通过建筑,可以展现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人民的文化修养,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所以说建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建筑的特色就是如何将其自身完美表现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保康县三馆建筑规划方案征集

篇10

关键词:地铁站;公共艺术;武汉地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期。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全国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1]快速、优质、高效的地铁交通给每天穿梭其中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出行的首要选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地铁站大多位于地下空间,地铁环境相对封闭,这会给乘客带来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因此,怎样使人们在地铁空间的时间过得更加愉悦而减少它给乘客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对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进行探索,创造出适合本土的公共艺术形式。

一、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1、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它不是一种特指的艺术形式,不是一种流派,也未曾有过类似艺术宣言或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作为其标识,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2]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如建筑、雕塑、装置、影像、表演等形式,它重要的不是表现形式,而是其所期限的价值取向。

中国公共艺术起步较晚,在城市的地铁系统中,其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主要包括地铁站台环境艺术的氛围设计、悬挂的广告艺术设计以及即各类的标识导视系统、文字图示或一些不同的系列标志设计、还有展示设计等不同的艺术设计。

2、地铁2号线的概况

武汉地铁2号线是武汉地铁的线路之一,自西北驶向东南,从地下穿越长江,连接汉口与武昌地区,是中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它已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全长27.985公里,共设车站21座。2010年7月29日,武汉有了第一条轨道交通,但是其内部的公共艺术设计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导致每一站都格式化,缺乏新意。与1号线相比,2号线考虑的比较全面。2号线一期有6个特色装修站,分别是汉口火车站、中山公园站、江汉路站、洪山广场站、宝通寺站、光谷广场站。其装修方案将结合区域特色及武汉文化进行个性化设计。一期其余15个车站为标准站,采用统一元素进行标准化装修。

二、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的处理方式

1、汉口火车站:汉口站装修方案是“黄鹤归来”。表现方式是:当代雕塑装置和拼贴壁画。站厅上方设有天井,引自然光照明,并树立腾飞的黄鹤雕塑,象征武汉热忱迎接八方来客。除了黄鹤雕塑,还有一面长达60米的壁画,其主体是展现武汉城市风貌的“江城印象”,壁画是用玻璃马赛克剪拼而成,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中山公园站:该站位于解放大道中山公园至新华路之间,偏解放大道北侧。中山公园站装修方案是“幸福武汉”。墙壁上设置了苹果树,树上的苹果为立体造型,中间镶嵌着武汉地铁集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的画作。壁画和儿童画的结合,体现了武汉地铁的公众参与性,也使原本单调的地铁空间变得活泼起来。

3、江汉路站:该站是地铁2号线于长江北岸的第一站,2号线车站位于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南侧。江汉路站装修方案凸显“时尚江城”,主要表现手法是:汉白玉壁画和全息投影。汉白玉壁画是湖北美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它通过截取武汉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诉说武汉近百年的发展史。全息投影的设置运用了当前先进的技术,给江汉路站增添了前卫、时尚的艺术效果。

4、洪山广场站:车站位于洪山广场西侧地下。洪山广场站装修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书页造型的“书山有路”,它把儿童画用烧造工艺制程瓷板画,用法国木纹灰石刻在上面,作品排列高低错落;另一部分为“楚风古韵”的文化墙,它是传统锻铜壁画,以典型的楚文化符号为元素,将楚文化刻入墙面。

5、宝通寺站:车站位于珞瑜路上,宝通寺对面,延武珞路布置。宝通寺站装修方案是“宁静致远”,表现方式是一面菩提树造型的当代装置艺术与传统壁画的结合,意在让人们在忙碌之余停下脚步,沉静心灵。

6、光谷广场站:车站位于虎泉路与鲁巷的光谷广场交汇处,顺虎泉路布置。光谷广场站装修方案是“科技之城”。表现方式是:光电壁画和互动投影。方案以闪烁的灯柱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意在让乘客畅想未来科技之城的美好景象。

三、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不足和发展趋势

显而易见,武汉地铁空间的艺术品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地铁内的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单一,大多是壁画、雕塑形式;广告宣传板、LED显示板等与室内空间不协调,这些宣传板的光线极其强烈,使乘客头昏眼花;许多的公共艺术品被玻璃隔起来,乘客很难接近,从而很难产生共鸣;对地铁内的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与陈列缺乏从听觉、嗅觉及触觉等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因此,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要不断分析总结国外的设计的经验,吸取他们的设计灵感,并结合我们本土的特色,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

对于武汉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有效做法,从而使我们武汉的地铁空间更人性化。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乘客的心理,有创意性的设计简单而有感染力的作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在地铁空间里与之互动,而不是让乘客们对它们视而不见。其次,对于广告宣传板的设置应随建筑形式和交通环境的状况而有所变动,与此同时,应该对广告宣传板的大小、形式、设计与摆放地点以及照明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然而,对于像地铁这种快节奏的运动状态,乘客们逗留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设计们应该结合该站的设计主题与地域文化,并选用适当的符号来诠释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地铁站内的设计都是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我们应该敢于采用新技术,运用新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创造更和谐、更实用、更具创意性的地铁空间。

结语

武汉地铁正在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地铁作为一种实用、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运营能力、现代化程度以及城市形象的象征。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提升地铁的空间品质十分重要,它既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息的窗口,又是增加人们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一个途径。通过对武汉地铁空间的的艺术处理,可以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从而带来全新的行为体验。(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