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间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彩的民间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彩的民间艺术

篇1

一、融欣赏、创作于一体的民间美术环境

创设民间美术环境以引导幼儿自觉地关注它、欣赏它、评价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充分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形象等等,让幼儿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色彩美、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实际运用的经验,激发创作愿望。

在一楼、二楼过道和楼道展示着本园农民画家唐翠萍老师以及本地部分老师的农民画作。这些农民画色彩艳丽、构图热烈,富有生活气息,它不仅在构图、色彩、造型、图案设计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而且在巧妙的构想下营造出舒展、夸张,姿态含蓄、寓意深邃的形象,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钟情,体现出民间美术特殊的魅力,给人以一种审美上的冲击和愉悦。在三楼的走廊以竹制的筛子为特色进行装饰,通过在竹筛上彩绘、编织等加强美感;以棕叶为扇子,利用剪纸装饰的方法加以渲染,突出色彩对比。在班级里竹帘与幼儿的草编作品组合带来了浓浓的田园气息,环绕四周的家乡风土人情照片赋予浓郁的乡土气息。创意与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如海贝工艺、蓝印花布系列作品、中国结、京剧脸谱、虎头鞋、福娃、年画等在艺术长廊上展示,让幼儿在欣赏那些美不胜收、目不暇接、乡土味极浓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各年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幼儿欣赏这些作品,鼓励和引导幼儿热情探寻农民画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造的经历和作画的方法、过程等,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有关构图、色彩、图案变化等方面的初步的审美体验及认识,然后组织幼儿深入生活,观察动植物以及人们的活动,在绘画比赛和兴趣小组活动中进行大胆创作,激发幼儿学习、模仿、创造的愿望。

在欣赏、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我们充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蕴藏许多审美教育资源和材料,进行创作。如春天的小草、秋天的落叶、造型奇特的树木、各种鸟鸣声、各种各样的种子,社会生活中的建筑物造型、节日的大街等蕴涵着的美。组织幼儿收集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来创造美化生活的环境,如收集落叶、种子,放置胶水、彩纸、各种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旧报纸、饮料瓶等供幼儿进行自由地艺术创作,一幅幅树叶贴画、种子粘贴造型便成为孩子们再现的民间艺术,我们经常更换这些材料,使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

同时,让家长也来观看这一幅幅构思独特、色彩绚丽的画和艺术作品,在羡慕、赞叹、敬佩之余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幼儿园组织的亲子绘画大赛、亲子龙灯制作展演、亲子民间艺术作品评比等活动中大显身手,营造浓浓的家园一体化的教育氛围,推动家园共育走向新的高度。

二、融视觉、听觉于一体的民间文学环境

民间文学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成语、儿歌、绕口令、谜语等,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筛选出相应的文学作品并组织、引导幼儿欣赏。通过民间文学作品对幼儿的熏陶和浸染,让幼儿了解民间灿烂悠久的文化,萌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通过朗诵、讲述、改编、谈话等形式,培养幼儿初步表现和创造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等。幼儿园还从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来创设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优美。在视觉层面,幼儿园创设了贯通一楼到三楼走廊的民间故事壁画,有古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有民间童话壁画《老鼠嫁女》《哪吒闹海》;有《三字经》、成语故事;有《春晓》《咏鹅》等著名的古诗,幼儿在餐后散步和入园、离园经过时都可以通过壁画熟悉的角色形象,萌发对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喜爱。在听觉层面上,老师们选取了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绕口令,如《拉大锯》《小熊过桥》《悯农》等,通过园内广播系统在幼儿入园、离园、餐前、就餐时播放,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理解并喜欢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

如东方言具有强烈的幽默感和韵律美,让孩子学说家乡的语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故事《如东鱼米香》“如东县好地方,南北短东西长;海边上是盐场,海洋里是渔场;圆头鱼烧鲜汤,踩蛤子如抓痒;挖文蛤动船装,挖蛤蜊手脚忙;吃肉子卖贝壳,钩竹蛏动作快;北是海,南是江,旱涝保收鱼米香。”中乡土语言就极具幽默感和诙谐感。歌谣《十二月儿鲜》中乡土语言极具韵律美,念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尽量用如东方言来朗读歌谣和讲述故事,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活动中充满了孩子们由衷的欢笑声,感受着民间文学的魅力。

三、融乐曲、舞蹈于一体的民间音乐教育环境

篇2

关键词:美术教学;民间艺术;民族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逐渐地被忽略,我们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心,逐步培养起民族文化的欣赏群体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以民间美术为美术教育的切人点,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意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赏析民间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学习和了解与当地的地理及历史密切相关的人民大众的各种风俗习惯,同时还可以把优秀的传统艺术样式运用到今天的生活中,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也只有在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才能对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崇敬,从而生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也正是我们用民间美术的形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传承祖国文化的实质。

一、民间艺术的背景

民间艺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融会贯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普通老百姓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它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与人们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紧密相联。在历史进程中它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现阶段的美术教学

对于热爱艺术的中华民族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还有很多不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人才的培养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二期课改的推进,是希望美术成为一门走向综合性的艺术。以基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事件等艺术本体内容的因素范例为载体,分别从源于社会生活、人生感悟与自然景象的艺术表现,到反映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三、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的联系

民间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它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性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相通之处。可以说,民间艺术与学生有其内在的共同特性,因而更易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创作。再则,民间艺术创作了美,也创造了欢乐,人们是在创作中获得了劳动与成功的喜悦。如果将这些民间艺术带给学生,让学生也亲自体验和感受一下创作的欢乐,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适合学生理解和动手操作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放到课堂中去实践和探索。

四、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的实践

下面来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的作法,仅作为抛砖引玉。

在探索初期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去探寻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这些资源能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等相联系,能表现生活、赞美生活。

如:1.启然环境资源一自然景观、自然材料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自然景观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我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

2.民间文化资源――民间美术、民风民俗、民间艺人和民间工匠等

几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他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他们走亲访友、田间劳作、捕鱼捞虾,都带给我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附:六年级美术《有趣的叶印》教学案例

一、准备材料:各色油墨、各类树叶等

二、教学过程:(片段)

1.准备好底纸版,构思草稿,定好构图。

2.根据草稿需要选择树叶。

3.叶面着色拓印。

4.整理(拓印出叶子的特殊纹理效果。使画面质感更鲜明,独具美感)。

篇3

摘要: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反而更向往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些民间艺术还面临着消亡的窘境。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民间艺术保存下来,人们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很好的欣赏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不仅有利于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还有利于人们通过网站论坛等交流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及其保护方法等。本文就对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的措施或方法做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分类,冠以“民间”二字,就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贵族艺术”等有所区别。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的民间艺术,是指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间美术和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择业形式也越来越多,从事民间艺术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因此,加强民间艺术的保护已刻不容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保护民间艺术的重要方法。

1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现状

相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更大的遗失风险。民间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累的文化精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民间艺术也是了解一些地区民间习俗、文化特点及历史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技术,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这就可以使书本无法记录的民间艺术得以流传下去。此外,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也很愿意投入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如浙江大学在1989年就开始建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CAD&CG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七五”计划建设项目,1990年对外开放,1992年建成并通过国家的验收,1997年开始对敦煌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科技成果。我国的民间艺术保护工作者虽然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还是有一些民间艺术未能很好的保护起来,从而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如上海嘉定的竹刻,在明清时期,那是相当的繁荣,而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从前的竹刻工作者都已年过半百,且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福建泉州的南音,是我国的四大古音乐体系之一,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据东方网报道,泉州城里有个“南音社”,一位老南音艺术家开办了免费学习班给人授课,即使如此,现在参与南音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加强对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2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措施

民间艺术由于覆盖面较广,内容复杂,致使其缺乏必要的归类整理,严重阻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此外,相关部门和单位缺乏对民间艺术的广泛宣传,导致人们对民间艺术没有充分的认识,也不了解民间艺术所具有的价值。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各省市可以根据本省的民间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字博物馆,实行“收藏优先”的原则,并配合民间艺术生态博物馆,建立民间艺术与文化资料库和数字民间艺术资料馆,使民间艺术得以很好的保护并传承。

2.1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首先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对民间艺术要进行实地考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工。具体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民间艺术大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对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就要对民间艺术的资料进行收集。

2.2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其次是资料的整理工作

大体上讲,民间艺术覆盖面较广,包括皮影戏、剪纸、绣花、狮子舞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各类民间艺术又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内容十分的复杂,如果紧靠书本进行人工整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用虚拟现实的方式创作民间美术作品,利用三维技术制作出作品的效果图,这样就可以节省在制作中的材料成本并缩短制作时间。[2]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间艺术进行分类整理。

2.3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要建立民间艺术网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民间艺术网,将民间艺术的数字化资料上传到网络上,免费向人们宣传。网站作为民间艺术资源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宣传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讨论和补漏的途径,如论坛等,这有利于人们补充遗漏和讨论民间艺术及其保护方法。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人们反而更加向往多姿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民间艺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些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窘境。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民间艺术主要以非物质遗产的形式存在,其保护的难度相对较大。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新的途径。利用数字化先进技术,将民间艺术很好的保存下来,使得人们可以很好的去欣赏民间艺术,也有利于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及传承。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首先,随着国外美术的介入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有一些人似乎觉得民间艺术难登大雅之堂,已经是过去式,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因此,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开始减少。其次,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对民间艺术进行整理,但是他们没有仔细研究民间艺术的质量,只是一味地大肆宣传,没有完全展现出民间艺术的真正发展状况。最后,有些人为了迎合西方人对“神秘的”中国民间艺术的向往,甚至会创作一些“伪民俗”的民间艺术,这给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

1.剪纸

剪纸属于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是一种镂空艺术。它通过剪刀将纸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如漂亮的窗花、形态各异的墙花、多姿多彩的灯花等,还有很多人家过年时喜欢在门上倒着贴一个大大的“福”字,喻示“福到(倒)”。

2.瓷器

瓷器源于中国的商代中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目前中国比较出名的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算得上是中国瓷器的“代言人”。

3.刺绣

刺绣就是用针线在各种织物上绣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般分为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用于装饰各种生活用品。刺绣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国的刺绣有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三、我国民间艺术的创新

创新是任何事物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的民间艺术想要代代相传,必须要走创新之路。民间艺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民间艺术内容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民间艺术立意上的创新。

1.价值的创新

民间艺术内容上的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创新者必须深度挖掘民间艺术的价值,从而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作品,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研究工作。要想创造出更高价值的民间艺术,前提是研究其原有价值。这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对比,所以在研究之前要做好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分类,这并不是研究者这个小群体所能够完成,而需要全民参与。第二,进一步开拓民间艺术的市场。一些民间艺术在慢慢退出舞台,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市场。因此必须要想方设法开拓市场,如在一些旅游景点中销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做好宣传工作,在市场上发挥民间艺术的价值。第三,建立健全民间艺术的传承体系。这里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构建一个民间艺术的传承体系,从而为民间艺术创造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如,将民间艺术纳入现代教育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培养出更多的民间艺术人才,在教育中进一步提升民间艺术的价值。此外,民间老艺人经验丰富,对民间艺术非常了解,因此一定要对他们加以保护,积极引导他们对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并展开研究,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参考的依据,从而保障民间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2.立意的创新

人们的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民间艺术的创新也可以追求立意创新。因此,民间艺人必须要对人们的审美观进行研究,转变固有的思维,力求立意新颖别致,符合时展的潮流。如,在民间艺术的作品中多表现一些时代变化的特色,提高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自然材料幼儿民间艺术 教育

一、前言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通讯手段日益发达,先进科技不断深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在教育领域,影响最深远的便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育媒介,简单的投影技术便可以向学生们呈现各种现实及虚拟的景象。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技术型授课方式正逐渐削弱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在幼儿教育这一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注意授课的便捷性,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孩子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则属于动手能力培养范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本文则针对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自然材料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用展开论述。

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自然材料的来源及使用要求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1.自然材料的来源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教育过程中使用自然材料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对于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然材料的概念是相对于生活材料来定义的,与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及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不同,源自大自然中并且未经任何再加工的实体物质均可称为自然材料,如:树叶、树枝、树皮、花瓣、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石头、泥沙、贝壳等。

2.自然材料的使用要求

在民间艺术中,民间手工以及民间节日装饰是使用自然材料最多的地方,在需要幼儿动手制作的民间艺术中,对材料的选取涉及到幼儿的人身安全,不容小视。

首先,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选取不同教授内容后,需选择与讲授内容一致的自然材料,并且进行事前筛选。材料的质地应自然,无毒,并且便于搬运;对于质地粗糙且有潜在安全威胁的材料,教师需进行事前处理,以便幼儿使用。

其次,在选材上,常用自然材料需要经过实践验证,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便于幼儿操作、容易引发幼儿联想与创造。这样不仅开发了幼儿的思考能力,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功效,并且为教师在教育素材的选择上提供了很大便利。

三、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学的意义

艺术家丹纳在论述艺术品的本质时,曾经提到“只要翻阅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一则让幼儿们意识到祖国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启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二则使学生们了解自然资源的丰富多彩,并让幼儿自早期便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良好品质。

四、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策略

1.走进大自然,丰富幼儿对自然的认识

大自然这所“蓝天下的学校”是幼儿学习、增长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直接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养成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习惯。在这种求知欲被激发后,逐渐引入民间艺术的来源及发展,会使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内容丰富的传统艺术,从而对民间艺术的概念认识更加深刻。

2.自然材料在各种形式的民间美工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美工活动中,自然材料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充分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自然材料进行美工创作,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传统艺术,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

3. 有目的、有层次的将自然材料投放进美术活动区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活动区活动活动没有统一的主题和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大胆表现。美术区中材料的投放,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也要关注材料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和价值,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各人所长进行活动。

4.调动家长资源,共同开展民间艺术教育

让自然材料变成这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让幼儿由最初对自然材料的陌生到熟练灵活的运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丰富的知识和职业背景,不仅能够为民间艺术素材收集、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际材料,也能够丰富我们的活动内容。比如通过开展亲子小制作、亲子民间习俗体验活动、传统工艺玩教具制作等活动,让家长充分感受幼儿园民间艺术的教育意义,同时在活动中,也融洽了亲子关系,体验变废为宝的情趣。

篇6

一、FLASH动画中应用民间艺术元素的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可以说计算机是当前每个人必须必备的知识之一,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Flash自开发至今,各个领域和行业都离不开它,Flash动画更是如此,如今Flash在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动画制作方面,Flash更是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题材应用方面,Flash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这些艺术语言的不同艺术元素应用,均能够带来不同的效应感。鉴于我国的民族文化特征,更需要有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对于Flash来说,其是将现代与过去相互结合,打造属于现代语言的同时,让人感触到传统民族的力量。由此可以见得,打造属于民族特色的动画则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民间艺术元素在Flash中的应用则是较好的见证语言。当下,社会的不断变化使人们应接不暇,种种高科技不断充沛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每时每刻被新事物所包围着,这里所说的新事物就自然而然涉及到了旧事物,在新旧两个层面,人们通常喜欢将新和旧进行比较,也恰恰是这些观念不断展示着我国的造物精神以及审美意蕴,由此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民间艺术不断展示着古人的意识形态,正是这些意识形态才足以出现今天的新产品和高科技。对于我国的动画而言,我们国人应该有展示自己国家的艺术风格。Flash动画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生活题材,尤其是融入的民间艺术元素,其不乏是对于民间艺术的尊崇和保留,再加上当代一些艺术元素的融入,一个生动、颇具艺术气息的Flash动画便展现在观众面前。把民间艺术元素和Flash动画一同结合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就民间艺术元素而言,我国的古典绘画打造的是人画合一,也就是说当一幅画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够一眼看出作品的种种内容,由此被观众所认同。Flash动画也是如此,也应该以自身的方式展示着自身的语言,通过各种艺术语言去体现Flash风格艺术。

二、FLASH动画中民间艺术元素的应用

1、音乐艺术、绘画以及电影艺术

对于音乐而言,其是一些艺术所不可获取的,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其它艺术,都会融入音乐,将音乐与艺术相结合,能够达到生动的艺术效果。在进行民间艺术题材的选择方面,音乐注重一些细节的选择,音乐的融入是为了衬托情节,一些民间音乐和FLASH动画相互结合,能够打造出另类的艺术气息。绘画也是FLASH动画所不可缺少的,绘画是FLASH动画的主要部门,无论是手绘部分还是电脑技术部分,都是FLASH动画的重点,绘画艺术对于民间艺术元素的体现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和约束性,绘画艺术是一种静态语言,因此在民间艺术表现方面,比如人物、动作或是情感表现都是停留在一个时间段,处于静止状态。电影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的综合体,电影艺术的分类较为复杂,在民间艺术的表现方面有很多方式。

2、FLASH动画民间艺术元素多样化的表现

Flash动画的形式多种,不同的形式都能够被广泛应用于Flash动画中去,在应用领域方面没有严格的约束性。Flash动画的取材多种,其内容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Flash动画的表现分为长短片故事、宣传片、娱乐片等等。Flash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多样化的形态,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在Flash动画艺术中充当着重要的地位。在一些非主流的Flash动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绘画艺术,比如素描、水粉、国画、油画等等。比如Flash动画短片《父亲与女儿》中就是通过非常粗的3B铅笔所完成,通过将动画进行扫描,按照数据库进行着色而后表现出质感形式,通过铅笔与木炭进行背景的描绘,然后再进行扫描转换为photoshop格式,最后通过绘画板进行色彩的转换。所有描绘的轮廓和通过艺术设计中摄取的都是存在关联的,使得画面和整体保持着协调一致,整体风格更加简洁而有效。不只是这个方面,民间艺术元素的其它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比如说剪纸艺术、相声、皮影以及年画等等,都能够在Flash动画中进行表现,Flash动画在电脑技术的作用下,不断创造出不同种类的精美视觉艺术效果,种种画面无不说明了Flash动画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艺术的展现,也是民间艺术的传承方式。

篇7

[关键] 湘西民间艺术 动画影片 创作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以欧美和日本为代表的动画强国的压力之下,中国动画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民族特色,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丢掉了本土市场,失去了应有的观众群体。这看似是市场的因素所导致,但究其根源是我们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我们知道动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不仅仅意味着动画片的成功,更加预示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对人们影响较深的动画角色形象也大都是来自美国和日本。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传播媒介,势必承担着中国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不难想像如果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留下空白,它伴随着国外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那么将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那结果是十分可怕的。本文立足于对湘西民间艺术中优秀元素的提取,从而在创作题材、思维方式、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研究其在动画影片创作中应用。希望通过此次探索,为解决中国动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一、中国民间艺术与动西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动画的关系源源流长,中国的动画片曾经有过灿烂的辉煌,我们有过很多让国人引以为豪的经典之作,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等优秀动画影片。这些影片无一例外的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

比如经典之作《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都是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剧的造型,甚至到中国的门神。如影片中孙悟空的造型,创作者张光宇先生《西游漫记》中漫画孙悟空,戏剧脸谱和民间版画上的孙悟空作为参考。创造出了一个头戴软帽。腰围虎皮。长腿蜂腰,细胳膊大手的孙悟空。这样的造型设计,更贴近了中国观众的心中大圣的形象。也表现出了孙悟空的自由与灵活。对人物性格有了很好的诠释。利于动画片情节的展开。

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民族特色十足,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动画艺术创作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它为传统艺术创作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由此可见,中国动画在造型、色彩、材料、题材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民间艺术获得创作资源。从木版年画、民间剪纸、皮影、戏曲等中吸取艺术的表现形式、观念及精神内涵。

二、湘西丰富多彩民间艺术

湘西为少数民族集居地区,民族文化多元、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的形式丰富多彩。比如: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山歌,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织锦,苗家蜡染,堪称一绝。还有土家建筑、窗花木雕、苗族服饰、银饰、锉花、刺绣、傩戏面具、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多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这些艺术形式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独特的生存状态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它们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做法讲究。风格浪漫。情趣或淡雅或粗犷。体现了湘西少数民族同胞纯情、乐观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歌谣、或是民间故事传说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既为动画影片中的角色形象、剧本、音乐、场景、服饰的设计提供了巨大的挖掘潜力。又为湘西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可发展的思路。

三、湘西民间艺术在动画影片的中应用

1 湘西民间艺术创作题材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动画片的题材较之其它艺术形式是非常丰富广泛的。它来源于编剧的想象力。只要能想到,就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制作成动画片,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而言,以民间文化作为动画题材是我们的优势。湘西民间艺术创作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湘西少数民族传说、古代寓言故事、小说、神话、传奇、谚语等,这些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给我们的动画创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沈从文的《边城》、湘西的哭嫁、放蛊、赶尸等风土人情……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些题材原封不动的搬上银幕,那样的话,会使我们的动画作品显得陈旧、无趣,只有将其合理的改编、创新,才能使广大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接受。

2 湘西民间艺术思维方式在动画中的应用

在湘西民间艺术的创作思维中,比、兴手法是最为常用的,因而联想象征式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创作思维方式之一。湘西民间艺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民间美术中很多作品运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一些民间百姓对吉祥如意与生命崇拜的观念。如:牡丹象征富贵:喜鹊、梅花意为“喜上眉梢”:莲花、鲶鱼为“年年有余”。另外,龙与凤、鱼与莲等自然形态符号象征大自然的阴阳相合、人类的男女和谐、生命的无限延续。在动画片中的“渔童”、“哪吒”都是在莲花中诞生。代表着圣洁、善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保护百姓,为民除害。在民间艺术中莲花里生子是对生命的赞美,寓意着生命的绵绵不断和美好吉祥的希望。动画片利用民间美术的原始野性思维方式,可以海阔天空、无比自由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意发挥想象。这种思维方式更符合动画片的特点,并且对于国内观众来讲,它同时也符合我们的逻辑思维习惯,有助于对影片主题的理解,对于外国观众而言,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3 湘西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动画中的应用

湘西为少数民族集居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多元一体,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极具特色,民间美术中的苗族刺绣、蜡染、扎染、印花、土家织锦,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在造型、用色、材料以及工艺方面都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形式为动画艺术提供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创作者使用蜡染、扎染、以及织锦效果的形式表现动画主题,这种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因为这些具有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动画作品造型概括、夸张、简洁,色彩单纯、强烈,这些特点既符合动画片的造型语言及运动方式,同时也具有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力。民间舞蹈歌谣如茅古斯、梯玛神歌、傩戏、土家山歌。为我们在影片配音、后期制作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元素。

篇8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 学前教育 作用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丰富多彩,是极为雄厚的教育资源。同样,它们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作用,可以分解为三个理论层面进行解读与研究。

一、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资源价值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首先必须研究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资源价值,尤其是教育资源价值。

所谓黑龙江流域,本文所指的是黑龙江南岸中国黑龙江省的沿江一带,即漠河县、呼玛县、萝北县、绥滨县、黑河市、逊克县、抚远县等地。这一带民族民间美术丰富多彩,是十分雄厚的艺术资源与教育资源。

具体而言,这些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剪纸艺术

剪纸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装饰工艺品。剪纸艺术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文献记载,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方形的彩胜,古代妇女饰物)、花鸟等贴于鬓角作饰物,形成一种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故事人物等,贴在窗户上或门楣上,分别叫作“窗花”“门答”,也作为装饰之用,后来又发展为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全国各地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艺术。黑龙江流域的剪纸艺术的主要风格是豪迈、恣肆、单纯、明朗、轻松、自然,故又称“北大荒剪纸”。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剪纸,又细分为绘画型剪纸、实用型剪纸、工艺型剪纸等,其地方特色浓郁、民族风格鲜明,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

(二)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雕塑艺术范畴。泥塑又称“彩塑”,系中国民间雕塑工艺品之一。是在黏土中掺进少量棉花纤维,捣匀之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过阴干,再施以彩绘而成。“中国最著名的彩塑,如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和太原晋祠的宫女。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所塑之泥人也各具特色”。①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泥塑艺术具有北大荒地域的粗犷、豪放、自然、简约等乡土特色。

(三)折纸艺术

折纸艺术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手工工艺艺术范畴,又称“叠纸艺术”,例如叠千纸鹤、纸飞机等,具有简单、明朗、质朴等艺术特色。

(四)草编艺术

草编艺术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工艺美术中的编织艺术范畴,具简约、明朗等地域艺术特色。

此外,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尚有刺绣、麦秸秆画、根雕、沙画、儿童画等。可见,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积累丰厚,提供了雄厚的艺术资源与教育资源,其在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学前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美术,都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前儿童通过这些美术教育,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民族文化的优秀,从而增强其爱国主义思想。

(二)增强学前儿童的爱人民思想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历代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并不断发展的,从中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因此,学前儿童通过这些美术教育,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从而增强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增强学前儿童的爱家乡思想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也是黑龙江流域地域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明”。②正如鲁迅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③通过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可以使儿童更热爱家乡的山水、一草一木和其文化艺术。

(四)进行美育的启蒙教育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也是一种美育的启蒙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席勒在其所著的《美育书简》一书中就明确指出:“教育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④这种提法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提法基本相同。

三、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要对学前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需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发挥作用,因为“教育者必首先受教育”,学前儿童的老师要先受到良好的民间美术教育,他们在读幼师期间,正是其接受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最佳时期。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

幼儿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校学习期间要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而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无疑对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其爱人民、爱家乡、爱教育、爱儿童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审美教育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审美教育,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美化其品质、完善其人格,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艺术教育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专业学生艺术创造力与美术创作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有了这些能力,才能很好地胜任毕业之后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工作重任。

(注:本文为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12525027)

注释: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095.

②张葆成.黑土戏剧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57.

③鲁迅.鲁迅全集:致陈烟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91.

篇9

[关键词]民间艺术视觉语言;现代服饰;媒介;传承民间艺术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与智慧,乡土气息浓厚,艺术种类丰富,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视觉语言想象力奇特、表现夸张,无论造型寓意、图案装饰甚至材料构成、工艺技法、传统哲学观念,都在服饰媒介中有所继承,不仅拓展了服饰设计的空间及内涵,创造了别样风情的服饰文化,而且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生动有效的传承。在保护、发展非遗文化的今天,当我们四处张望、各方寻求民间艺术的传承良方时,服饰媒介却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民间艺术视觉语言运用其中,创造了风生水起的流行时尚[1]。它所蕴含的识别性、个性以及美学特征,为民间艺术文化的再现提供了易于借鉴的承载方式,也是使民间艺术成为真正“开放的、鲜活的、流动的当代文化资源”的一种具体实践。

一、民间艺术视觉语言的形式

传统元素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典型的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有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为服装增添了吉祥、古朴之美;有风筝、剪纸、年画等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艺术形式,使姿态多样的艺术元素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创作之源;更有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传统工艺技巧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新亮点,如刺绣、扎染、蜡染等。而争奇斗艳、大红大绿的民族色彩,也在崇尚民族化的今天创造着新的流行元素。1.民间艺术的纹样装点。民间传统艺术纹样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从人类之初的图腾、原始社会的陶器图案,到明清精美繁复的装饰纹样,各式各样、名目繁多。按类型可大致分为几何纹样、动植物花卉纹样、器物纹样、人物纹样、组合纹样等。不同类型的装饰纹样表现了不同时期和地域人们不断变化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其艺术价值一直在设计应用中长盛不衰。2.民间艺术的风格再现。民间艺术门类丰富,常见者如剪纸、年画、脸谱、风筝、木雕、皮影、折纸、泥塑,等等,表达了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民俗生活。这些源于本土的艺术,就地取材,工具和材料简单、朴素,创作者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从形态、用料到色彩搭配和制作风格,乡土味浓厚,造型夸张,气质粗犷、洒脱,因各自门类不同具有各自的特色。再者,民间艺术制作多结合节日,赋予了求吉呈祥之意,使得艺术作品在手工作业的古朴中透着喜气。3.民间艺术的工艺运用。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民众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科技不发达时期,手工技艺不仅是美化生活的必备手段,还被理解为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并逐渐演变为特定习俗而被传承。如印染、编织、刺绣、布艺、毛绒、兽皮等工艺,材料各具特色,质感、造型也多姿多彩,这些民间手工艺遍布生活当中,成为现代服饰设计信手拈来的创意之源。4.民间艺术的色彩表达。民间艺术是观念艺术,承载着迎祥纳福、驱邪禳灾等世俗的目的,从而造就了民间色彩的对比强烈、热烈红火及其吉庆寓意。在这种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下,其艺术色彩显现出较强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直接导致了艺术形象的直觉、主观、意念化,这一赋色体系在年画、剪纸、民居、玩具、服饰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呈现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景象,情感表达浓郁,体现出一种质朴、真挚的情怀。

二、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服饰媒介中的传承

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情民俗给现代服饰创意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些民族经典特色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看好,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成为展示中国风情,表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民族文化、艺术、习俗、价值观等的一种有效延续方式和时尚载体。继承传统不是形制的模仿,而是文化的领悟、共鸣与升华。服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与人形影相伴的艺术形式,是时尚的外在表现,也是时尚元素的载体。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服饰中运用和传达,使其成为时尚流行符号的彰显,不仅创造了内涵深厚的服饰文化,也为民间艺术的延续指引了富有生命力的方向和极具社会效应的发展渠道,使民间艺术在服装与时尚的融汇中产生强大的召唤力和诱惑力,引导潮流,赢得新生。

(一)民间图案的视觉构成美

民间装饰纹样种类各异,样式繁多。纹样多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丰富,表现质朴,如梅兰竹菊、鸟兽虫鱼、盘长、如意、云纹等,既表现了民间艺人的想法,又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这些艺术形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含有追求圆满、和谐的生命寓意和生活祈愿。动植物花卉形象,或灵动可爱或美丽典雅,一直是服饰设计常用的创作素材。牡丹形态富丽饱满,色泽艳丽夺目,是人们心中的“花王”,也是民间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图1-1是融合了旗袍和吊带特色的一款长裙,原本时尚简洁的休闲风却因牡丹的饱满花型、繁荣寓意,添加了些许雍容和典雅。鱼纹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从原始半坡村的人面鱼纹陶盆到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砖、宋元瓷瓶陶罐、明清年画花灯玩具等,无论单体形态、动作,以及组合构图,应用都非常普遍[2]。传统鱼纹写神重于写意,写意重于写形,手法浪漫、质朴;而现代运用却不拘一格,常根据服饰特点设计构成洒脱变化,图1-2中两个鱼纹形象上下叠加,鱼嘴与模特项链重合,互为一体,形意和谐,飘逸灵动。“万灵之长”的龙、“百鸟之王”的凤都是民间传说中的神物,也是民间艺术的典型形象;在今天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尤其在国际类大型赛事及影视活动中最为常见,体现了中国服饰设计的民族特色(图1-3)。此外民间装饰纹样也常以组合形式出现,并有各自的象征寓意和艺术形式。如比较典型的团花图案,外形呈团状,内部装饰有植物花卉、人物形象、吉祥文字等纹样[3]。造型多以放射状、旋转式或对称形形成结构,是流行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的极为常见的服饰图案。团花图案有时无底纹,非常清秀;有时却与底纹相结合,形成混合形团花。图案形象饱满圆润、精美细致,结合现代服饰的面料特征,显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丝绸、玉锦的华丽、富贵气息(图1-4)。图1-1图1-2图1-3图1-4这些民间艺术视觉语言是古人认识观念的产物,也是民间长久积淀的一种精神象征,不仅具有图案的独特美感,也把民间吉祥喜庆的内容和寓意赋予现代服饰,将传统的人文精神一并传承下来,使服饰媒介的表现更为温暖、生动,内涵丰厚。

(二)民间工艺的视觉结构美

民间工艺种类和技法的多样化,使服饰艺术的表现空间更为丰富,从平面剪纸到立体编织,造型简洁、别致,风格质朴、清新,为服饰这种穿在身上的艺术添加了新的视觉形式。广为流行的民间剪纸艺术,因应用于特定的生活环境,需要满足“透光”功能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镂空意识,常见的喜花、窗花等作品,玲珑剔透、形象突出、结构概括,不仅满足了功能需求,而且视觉效果富有节奏感,表达生动传神。尤其是剪纸的工具特点,剪和刀的独特性为作品赋予平面化的“刀味纸感”,线条明快,画面单纯、优美,运用于各种面料的服装上,使穿者行走间虚实相生、阴阳相伴,优雅丛生(如图2-1)。此外,由于纸张可塑性高,可通过剪、刻、拼、叠、编、印、糊等工艺手段制成平面或者立体艺术[4],纸艺中也因此衍生出多种类型的艺术,如折纸、纸藤,纸蕾丝等,层次感和立体感强烈,表现手法简化、夸张,使服饰面料演示另类的空间,造型新颖、意象独特,视觉效果丰富且具有错落的韵律感(如图2-2)。纸艺与服装面料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纸艺自身赢得新生的机会,也为现代服饰拓展了创意表现的领域。起源于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品的民间编织艺术,自人类结绳记事时期就已诞生,并逐步从生产的实用性发展到生活的装饰性。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编织用品,成为农业时代人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美化生活、粗料巧做的艺术品。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编结材料和方法更为多样化,加之风格淳厚、稚拙,也使其成为点缀衣装、点亮时尚的重要手段之一。编织类服饰自然朴素,技法自由,色彩及款式丰富,结合现代服饰分割的多变风格,拓展了编织造型、创意的无限性(如图2-3)。而源于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制作的年画,以木刻板然后进行拓印和套色印刷,通常用红、绿、黄、粉、黑、紫等配色,纯度较高,对比强烈,色彩明快艳丽,且画面饱满、主题形象突出,线条粗放、稚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从墙上艺术到身上艺术,年画也正在从传统迈向时尚。汇集民间图案、色彩的年画层层叠叠于一身,仿若叮叮咚咚音乐作响,喜庆随身,时尚与民艺和谐一体(如图2-4),使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就这样真实可见,触手可及。

(三)民间技法的视觉肌理美

民间艺术就地取材,地域特征明显,乡土气息浓厚,因材料的多样性而使其艺术气韵大不同。被称为传统“女红”之一的刺绣,民间俗称“绣花”,以绣针穿引不同线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或文字绣迹,是我国古老手工艺术之一。刺绣以各种多彩、亮丽的丝线擅长,为面料塑造了一种浮雕般的立体效果,极具手工触感,视觉上又有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格调,堪称完美结合。针法的不同风格,材料的不同选用,最终而各具特色,既有细密精巧、淡雅生动,也有明快豪放、富丽堂皇。这些奇异巧工的民间技艺在服装设计师的创意布局下,走出自己的固有领域,从独立的艺术绣品变为实用,营造了现代服饰设计的特殊肌理表现,焕发出另一种风采。如图3-1中粗犷奔放的皮质长筒靴,改用了刺绣丝绸面料之后表现出灵巧、飘逸之感,女性味十足。近年来由刺绣变化而来的十字绣,造型抽象,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由于针法简单、效果突出而便于人们学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家居装饰和服饰设计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刺绣热点,如图3-2,简约的十字绣风,概括的几何图案,精工细作,在繁复之中透着质朴。民间印染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构成之一,利用自然原料,以手工操作为主,染色印花和绘制因技法差异而有不同的肌理效果,如蜡染线条单纯、舒展,绘画感较强;独特的“冰裂”纹类似瓷釉“开片”,层次丰富,古朴别致。俗称“药斑布”的蓝印花,色调单纯朴素,色彩明朗似蓝天白云。而扎染工艺的“大理石”纹理色彩交错、变化微妙,如图3-3中长围巾和超短裙的组合,风格现代、节奏明快,若隐若现的印花图案却风情另类,使服饰在闪烁多姿的时尚中增加了田园般的浪漫情怀……图3-1图3-2图3-3图3-4焕发民间活力,引领服饰时尚的工艺少不了风筝,早期它曾做过战时通讯工具,甚至带上火药做过武器,造纸术出现之后,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纸糊制作,成为民间手工艺人的一项农闲技艺,从而发展为老少皆宜、延续至今的休闲娱乐活动。图3-4中向我们展示了栖息于现代服饰的一款风筝,生动、随意地伏于胸前,成为简与繁、冷与暖的合作范本,彰显了民艺与时尚、人与自然的经典融合。

(四)民间色彩的视觉冲突美

民间艺术的材质与工艺特点决定了艺术的色彩特点:单纯简洁,效果却对比强烈。在一些民间画诀中也有表述:“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体现了民间艺术配色风格和创作原则,色彩语言观念表达非常鲜明,这种赋色体系下的作品常常情感真挚、色彩奔放[5]。尤以红色最为典型,因起源于先民对太阳、对火的崇拜,成为民族群体具有图腾意味的崇拜物,因此演化为追求喜庆的首选色(典型如民间剪纸,常常在单色红纸上一写千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色彩(如“中国红”概念的诞生)。色彩作为形态在内的物质表象之一,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加上各种不同的色彩具有的不同象征意义,决定了色彩是所有时尚元素中最能反映人们消费心理的元素之一,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近年民间传统色彩与时尚之风的巧妙结合,使高高在上、风花雪月的时装生发出浓烈的生活情趣,精巧中见古朴,丰富了现代服饰的视觉语言。比如深受中国古典哲学“五行”学说影响之下的民间色彩,不仅由此形成特有的“五色”观,还延伸出其他几种常用色,红绿蓝紫,一片缤纷,这些乡土配色正日益受到现代服饰设计者的青睐(图4)。民间艺术用色单纯、浓郁互补,简洁的款式依赖这些对比和冲突,营造了不同凡响的视觉艺术氛围和效果,应对了如“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的民间配色技法,创造了现代服饰结构、裁剪之外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它所承载的内涵和寓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色彩审美功能,成为中国服饰在国际时尚界独有的精神符号。

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服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视觉美感和精神内涵的装饰纹样有助于服饰设计的主题表达,多姿多彩的艺术门类风格为服饰设计提供了别样的设计思路和视觉特征,工艺技法为服饰表现带来了独特的穿着体验和艺术感受,而民间吉祥喜庆的色彩观念则传达了民族情感和审美文化,是人们生活理想的深刻寓意和美好寄托。这些视觉符号所附着的传统民族文化特征,是现代设计的精神支柱,也是设计创意的源泉,是传承民族文化,使设计走向国际舞台的必备食粮[6]。服装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形影相伴,是具有广泛传播度的媒介,也是时尚元素的载体。民间艺术与时尚服饰的结合,为民间艺术的延续指引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方向,以及提升社会效应的发展渠道。

作者:刘烈辉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要彬,曹寒娟.服饰与时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8.

[2]王瑛.中国吉祥图案实用大全[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4:153.

[3]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62.

[4]杨迎琪.平阳历史文化丛书:平阳民间美术[M].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2006:86.

篇10

[关键词]于都唢呐;民间艺术;历史传承;可持续发展

从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者为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从狭义上来说,民间艺术单单指民间造型艺术,这包括了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和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多种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也是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兴盛不仅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更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而于都唢呐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希望能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一、于都嗩呐的历史发展

大约公元317年至879年间,客家先民迁入赣南后,于都唢呐艺术开始萌芽。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北方的民间鼓吹乐,以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民间唢呐最为出名。而这恰好是古代的中原地区。可以认为赣南客家唢呐艺术的源头是古代中原地区唢呐艺术。

于都唢呐最繁荣的时候,是在1981年至1991年。那个时候,每个乡镇最少一个多至几个自发组织的唢呐班子,以至于出现很多唢呐名手。在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将“唢呐艺术之乡”这个称号授予了于都县。

但是好景不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都唢呐开始走下坡路,一是农村红、白喜事和祭祀活动慢慢减少;二是现代娱乐方式逐渐丰富,对以唢呐为娱乐的娱乐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三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慢慢发生了变化。许多人放弃了吹唢呐,选择外出打工或仅仅在家务农。唢呐班子里,已经很难看到到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没有动力,也不愿意学。所以于都唢呐也就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

于都县大力推进于都唢呐艺术转向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开拓文化市场,力图让于都唢呐重新活跃在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活动。经过于都人民的不懈努力——于都县新添了吹唢呐的年轻好手,他们在学习演奏中积累经验,并且融合其他音乐的优点,接连不断创作出适应当今时代的唢呐新曲牌,既拥有浓厚的新时代气息,又体现出醇香的民间韵味。于都唢呐队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五十多队;不少唢呐队并不满足于以往的单纯的“吹打”形式,还增加了表演节目,多家队伍办起了艺术团,也会进行唱歌、舞蹈、小品等表演。

二、于都唢呐的艺术特点

当然于都唢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音乐艺术无法比拟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齐奏

演奏乐器以扁鼓和唢呐为主,配以小钹、马锣;吹奏时有齐奏、对吹、吹打等方式,所以俗称“吹打”。同时演奏时也有表现鼓技的精彩部分,在县城西南一带还会把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

(二)演奏方便

于都唢呐演奏时分路吹、坐吹两种形式。唢呐演奏时间能长能短,演奏时艺人可坐可行,举动轻便灵活,丝毫不受时间、场地等条件限制。这就更方便大家欣赏到于都唢呐的演出。

(三)曲调多种

据调查,于都唢呐的曲调就有二百八十多个,主要分为喜调和悲调两大类型,喜调风格轻快、欢乐;悲调风格深沉、低鸣。于都唢呐演奏时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

(四)技巧成熟

“时而激昂嘹亮,响遏行云,时而饱满圆润,和谐晚耳;时而委婉幽怨,如泣如诉,每每驻足聆听,欣悦之情顿上心头,且久久不息。”这种强烈的隋感来源于于都唢呐对乐曲的高超多样的处理技巧,主要采取变换、减字、加花等调式技巧,以达到齐奏层次的变化。

三、于都唢呐的生存与发展

当今社会正在急速转型,民间文化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民间文化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于都唢呐如何走出困境、提升价值、发展传承,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但于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以下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于都唢呐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研究,深入了解于都唢呐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发展及传承现状等等;由专业人员将收集到的于都唢呐曲牌、演奏者等重要文化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专门建立档案档,便于保存;多多开办唢呐培训班,旨在将唢呐艺人集中培训和培养,不断突出新人在发展唢呐中的重要作用,壮大唢呐队伍,让于都唢呐后继有人;重点打造于都客家唢呐文化品牌,进而利用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于都唢呐文化产业。

但我们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也就是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任务的核心在于怎样让民间艺术改革创新,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怎样让它们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