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消防安全;隐患分析;防范措施

经济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融合在一起,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日益凸显,接连不断的施工现场事故,如发生在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发生一起因企业违规造成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建筑物过火面积120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又如2013年1月1日3时左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空港新城永成机械有限公司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在灭火救援过程中,3名消防官兵牺牲。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此,2011年8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出台,为进一步规范和防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现状,为提高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和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将结合新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阐述,旨在对当前和今后的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细致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一、当前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多方责任与效益的关键问题,消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工程施工进度带来障碍,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是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问题,而在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工地现场,总是存在着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的现象,比如有些单位没有签订必要的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合同,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没有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宣传等,在有些工地现场施工人员不注意安全用火、用电以及乱丢烟头,这些火种一旦遇到可燃物,极易造成现场火灾或者由此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事故。

2)对施工现场中的各类施工要素和布局缺乏科学的划分

在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中,通常需要用到多种建筑设备和设施,比如工器具工棚,伙房、食堂、员工宿舍、现场办公区,以及常用建筑材料如木材、塑料等可燃物的仓库,由于对整个施工要素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存放和有序划分,常常造成施工现场的材料临时堆放,造成了一些先天的消防安全隐患。

3)对施工现场中的用电、用气等管理不善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除了施工器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火源的控制,如电线乱拉乱接,线路架设不规范,对存在绝缘层破坏的线缆仍然频繁拉扯使用,临时性用电,比如工人在宿舍内取暖,使用液化气来做饭,对配电箱安装在木质构件上等,以及用电负荷超载现象时有发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火灾发生的可能。

4)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器械配置不合理

消防设备和设施建设无论是临时施工场地还是长期施工现场,都需要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配备和安置,而大多施工现场缺乏必要的消防器材或者使用过期的消防设备常常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

5)对施工现场人员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教育

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教育,树立规范操作、照章施工的建设要求是确保施工现场科学管理的关键,而有些违规施工现象的存在,也是造成施工现场消防隐患的重要因素,如熬制沥青时对木材的处置不当,或者因热熔而使得沥青溢出等引起火灾。

6)对建设施工工程私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

建筑消防安全技术标准是与建设工程设计要求相一致的,有些施工现场人员,为了节省施工成本,私自改变建筑设计要求,对于廉价的、可燃性的材料的大量应用,不仅增强了建设工程的火灾负荷压力,也降低了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等级,如劣质线缆、采用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应采取涂刷防火涂料及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的,随意降低现场消防工程的标准等,这些都给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有效途径

新规范的实施,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有序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结合新规范的防范重点和施工要求,对常见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现场施工消防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消防安全责任制

无论是在新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将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总承包中,比如建立总承包负责制,将各分包单位统一在总承包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里,明确施工单位之间的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建立由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在内的多级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检查消防安全设施及其安全隐患等问题,对“谁建设、谁负责”的责任原则进行贯彻落实,切实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如对各施工、装修单位进行资质认证,只有符合质量保证要求的单位才能够开展相应的施工活动。

2)加强对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施工管理

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中,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关键环节,特别是胶合板、塑料板、聚氯乙烯材料等物品的仓储和分类堆放时,要注意与施工现场中的明火(如烟头、电气焊等)保持安全距离。对于如易燃材料油漆、香蕉水等,要使用专用仓储,随用随取,并确保存放地的防火、通风等条件,切实将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有效的、安全的管理和使用。比如设置严禁烟火的标识,建立完善的易燃物的领取和回收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分类归并,对于周边的电源或线缆进行定期的检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来安全用电,对于特殊岗位要引入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杜绝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3)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和配置

配置齐全的消防设施是提高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比如对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消防水源的设置,对警示性消防标志的设置,如消防用语标识、消防通道的引导、消防设备使用方法、对安全通道的出入口和临时醒目标志进行科学规划,及时对影响消防设施正常使用的各类杂物和障碍物进行清理,确保现场施工人员与消防专业设施之间的畅通运行。

4)对施工现场消防给水管网进行定期检查

消防用水管道管理是确保消防给水的重中之重,必须按照新出台的规范要求,对消防用水的管道进行科学管理,不能用劣质管道或塑料管道来连接给水管道,采用合乎规范的钢管来确保消防给水系统的正常使用。对消防栓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消防用水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检力度,做好防范工作

消防安全防范是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也是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在新规范的指导下,切实对施工现场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明确责任,强化消防安全防范管理监督,杜绝施工现场的违规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6)强化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增强防范意识

消防安全必须贯穿到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切实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到日常管理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法规学习,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懂得施工中消防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增强现场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好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总之,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重视,以预防为主,切实增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生产意识,从重点环节和关键因素中来提高防范水平,进一步深入学习《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内容,为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施工现场;消防监督;对策

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如火如荼,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由于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规范、违章动火作业、施工人员缺乏消防意识、不按国家规范标准设置消防设施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所引发的一系列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在非法施工过程中,因电焊火花溅入地下二层可燃物上引发大火,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2009年2月9日,央视新址文化中心因燃放烟花爆竹引燃外墙外保温材料而引发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超亿元;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教师公寓楼,因施工人员违规电焊,焊渣熔融物引燃堆放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发生特别重大火灾,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2011年4月9日,青海夏都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品百货大楼扩建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800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超千万元。近年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呈高发态势,形势异常严峻,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作为消防机构,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管刻不容缓。而只有搞清楚引发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地监督检查。

一、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对各自应负的消防安全责任仅仅体现在签订的合同里,不制定详细明确的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在施工过程当中不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建设单位监督不到位,监理单位更多的是侧重于工程质量的监督,淡化了对消防安全的监督,施工单位盲目赶进度,很多甚至是层层转包,使消防安全管理流于形式,责任得不到落实。这些行为从客观上都增加了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可能性。

2、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施工现场悬挂张贴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了应付各个监管部门的摆设,现场施工负责人不懂消防安全管理,动火用电作业不按规定审批,工人无证操作、违章操作随处可见,随意搭建临时建筑,消防通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可燃材料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极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3、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较差,缺乏应有的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技能。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很少甚至没有经过消防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意识差,发生火灾后手足无措,往往使小火酿成大灾。

4、不按规范设置临时消防设施,对临时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在施工现场,由于条件所限,基本上大多数使用的都是临时消防水源,建设或施工单位“临时”观念作怪,在消防方面不舍得投入,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不足,有些虽然配备了但缺乏维护保养,损坏严重,发生火灾后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错失最佳扑救时机。

5、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负有监管责任的消防、住建、安监等部门,由于各自工作特点及侧重点的不同,加之力量薄弱等诸多原因,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检查频次少,监督处罚措施不力,监管责任不到位,使得建设、施工、监理各单位也放松了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火灾隐患随处可见但得不到有效的整治。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1、查制度,明责任。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规模、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义务消防组织,并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同时,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施工作业及其他活动,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可燃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检查时,不仅仅看制度是否制定,重点应放在制度的落实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

(1)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确定。

(2)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人员进场时是否进行过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查看记录和对施工人员进行提问来了解。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是否了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灭火器等临时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是否掌握扑救初期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正确的报火警。

(3)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定期开展演练,施工人员是否明白自己在演练中的主要任务。

(4)通过查看记录了解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是否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用火、用电、用气情况、可燃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情况及临时消防设施等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办公用房、宿舍、发电机房、变配电房、材料库等进行实地检查,看电气线路的敷设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私拉乱接等现象。

2、查“两证”,防违章。《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检查时,应查看动火作业是否办理了动火许可证,了解动火许可证的签发人是否对动火作业的现场进行了查看,防火措施是否落实。核查从事电、气焊等动火操作的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与施工单位登记在册的人员是否人证相符,作业现场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是否合格、完好有效,气瓶的存放、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对动火作业现场防火措施不落实、无证操作、违章操作等行为应当场坚决制止。

3、查隐患,促整改。在对建设工程的审批过程中,由于临时用房等辅助设施很多情况下没有纳入审核范围,施工单位在临时用房的选址以及建筑构件选用上不能严格依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标准执行,存在诸多火灾隐患也就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消防监督人员要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能够发现火灾隐患并督促整改。对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情况。主要看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储存等功能区是否相对独立设置;固定动火作业场所是否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上方是否有架空电力线等。

(2)消防车道情况。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车道是否保持畅通,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临时消防车道是否满足与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及可燃材料堆场的距离在不小于5m,不大于40m的便于灭火救援的距离范围内;无法设置环形临时消防车道的施工现场是否按规定设置了不小于12mх12m的回车场。

(3)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第3.2.1条规定: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每组不超过10栋,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8m。

(4)临时用房的建筑构件燃烧性能是否达到了A级的要求,疏散宽度及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建工程是否违规使用可燃建筑材料,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是否为阻燃型安全防护网等。

(5)临时消防设施的设置及维护保养情况。施工现场的临时消防设施主要包括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应急照明等。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动火作业场所、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设备用房、办公用房、宿舍以及其他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均应配置灭火器,其配置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在建工程无可利用的永久性消防设施、施工现场不在市政消火栓的保护范围内时,应增设临时消防给水系统,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用水量应为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和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之和,具体根据临时用房的建筑面积和在建工程的体积以及火灾延续时间来确定,给水压力应满足消防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干管管径不应小于DN100,室外消火栓应布置均匀,间距不应大于120m,距离在建工程及其它设施的距离不应小于5m。在建工程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竖管数量不应少于2根,管径不应小于DN100,且应设置水泵结合器,在建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配置消防水枪、水带及软管。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不应少于2台(互为备用),并应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保证不间断供电。贮水池、消火栓泵、室内消防竖管及水泵结合器等应设置醒目标识,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施工现场的自备发电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应配备临时应急照明,其照度值应符合有关要求。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全体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增强政治责任感,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社会和谐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篇3

1.引言

由于燃气场地设置的不合理安全措施的设计施工不规范及操作不当等原因火灾泄漏及爆炸等严重事故屡有发生为提高公众消防安全的可靠程度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供读者参考。

2.民用建筑燃气管道的铺设问题

在民用建组中,燃气的安全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城市燃气输气管道,还是独立瓶组间输气管道进入民用建筑物的使用场所都应优先采用室外架空沿建筑物外墙、支柱敷设的方式。单元式住宅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1.2条规定“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向屋面,且在屋面设置单元间的专用通道,不被屋顶绿化或私家花园占用。

笔者认为,应对燃气场所处于民用建筑物内的布局加以控制(如厨房、锅炉房),尽量减少燃气场所使用输气管道在建筑物内敷设的长度。对于一些特殊建筑物内使用燃气的场所(如超高层建筑物顶层设置的旋转餐厅的使用燃气),其输气管道的敷设方式和采取高新技术检测防范措施应提出切实可行规范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技术规程,消除一些先天性的消防隐患。燃气设计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应纳入建筑总体设计之中。强调设计人员的用户安全意识,对已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物& 超高层建筑物新增设燃气使用场所" 燃气设计" 特别是燃气管道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现有的布局" 杜绝只为燃气使用场所方便" 不为建筑物整体消防安全考虑的片面的设计方案" 严禁无设计方案的施工作业。对于拟新建的公共建筑物,在明确了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就输气管道的布设方式进行调整,若采用暗设方式,管道井的布局可统筹兼顾,建筑防火和技术防范措施保证消防安全。

3.液化石油气独立瓶组间的安全防火间距

我国有关燃气的安全技术规范中涉及的防火间距,是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参考国外资料、规定的基础上设定的,至今仍采用加大燃气设施的防火间距这种消极(被动)防护理论,主要技术指标缺乏科学依据,较少强调科技和质量等技术措施。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场所主要反映在独立瓶组间的设置位置即防火间距的问题,规范要求设置的独立瓶组间与民用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至少在8m~10m。对于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在严格控制总使用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民用建筑物的性质和采取的技术防范措施来确定独立瓶组间与民用建筑物不同的防火间距问题。独立瓶组间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以不限,这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的防护措施采取积极主动预防措施的体现 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关燃气的安全技术规范中涉及的防火间,因素的限制 采取现有的技术检测防范措施难以实施一旦出现输气管道泄漏燃气产生聚集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独立瓶组间向建筑物敷设输气管道一般由使用业主确定随意性较强施工敷设输气管道的方式控制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建筑设计单位在建筑设计之初应按使用燃气的要求把建筑结构通风 用气设施的位置等进行统一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涵盖面融会贯通相关的规范条款,使设计的深度、广度满足安全供气用气的要求,特别是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燃气设计应走在第一步,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检测防范措施保障安全的需要。建筑设计审查不予通过,不能进入下一步建管程序,有关政府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已投入建筑物新增设燃气使用场所检查力度 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4.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设计

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大体量的建筑。燃气使用场所如厨房锅炉房空调直燃机房等是商业建筑物中一个使用功能单元" 其内设置的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一个报警区域。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误报的现象"联动控制设备截断电磁阀的启动造成燃气输送不能连续地供给气源" 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操作人员一般采取联动控制设备处于手动启动状态(是为防止自动消防设施误动作造成相关设施启动的一种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若可燃探测器报警,常采取派人去现场或与现场人员通讯联系的方法进行确认,再启动相关联动设备。由于可燃气体的易燃易爆特性,延误时间启动联动设备造成可燃气体的聚集,对使用场所构成严重的威胁。

5.燃气报警系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所知,民用建筑物的物业管理者和燃气场所的使用者分属不同的组织体系,燃气不能正常连续供给,影响到正常的经营活动,使用者就会经常停用联动设施造成系统瘫痪,在燃气报警系统和联动设备的施工中,输气管道上的截断电磁阀一般安装在输气管道进户前端输气管道进入建筑物处,截断电磁阀启动关闭后在确认排除了燃气故障后,燃气设施的现场使用者无法对控制截断电磁阀进行复位,延误时间启动联动设备造成可燃气体的聚集,对使用场所构成严重的威胁。

结束语:通过许多的实例考察笔者建议,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设置的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为提高报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应该改正现有的联动控制体系,提倡设置独立的报警系统,还应当在消防控制室,燃气适用场所设置控制复位手动装置。并且要提高建筑物燃气使用的科学合理性。通过实用科学有效地手段,让危险远离民用建筑,使居民的生活安全问题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但学文.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1(2).

[2]薛林.浅谈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3).

篇4

关键词:消防部队 消防监督 消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4-01

消防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因为火灾的发生不仅给个人造成损失,也给国家造成很深的影响,财产损失不说,严重时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防预防工作,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隐患排查,提前发现、提前治理。虽然如此,仍存在一些担忧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一是排查不断,但仍不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责任难以界定清晰,当发生事故时,仍需层层问责。所以,如何提高基层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成为消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1 加快两个环节的科技资源整合

1.1 在政策法规制订环节保障消防科技技术的推广

消防科学涉及面广,需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进行预防工作。消防工作体现在各个行业,所以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内容、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消防预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即考虑不同企业、材质、区域的特点,又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认真分析,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例如,在建筑行业,对于电气、保温材料、钢结构、彩钢板等的消防预防工作,就要结合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防火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开展,需要按国家标准来进行实施,这包括施工的方法、施工用材料、不同材料所需准确的消防设施等,并按国这标准规定的要求合理布局与使用,这样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才可能做到有效。我国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临时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没有具体的规定,缺少具体的施工标准,导致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没有配套的技术文件支持,使得基层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1.2 从源头管控环节加快消防科学技术的应用

任何过程控制都离不开源头控制,消防火灾防控过程也离不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对于消防预防工作是一个关键因素,再完美的设计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消防器材给予保证,那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做好保温材料、防火材料等设计预防;对于消防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监管,生产出合理的消防产品,才能保障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做火灾防控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在技术上与原料采购上严格把关,杜绝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现象。

2 强化两类场所的技术防范

(1)火灾高危场所的技术防范。火灾高危场所,就是指一旦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区域、单位等。比如,人员密集的商场、规模较大的储存或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企业等,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即给国家带来财产损失,也给公民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区域与易易燃易爆的企业单位,这些区域由于其固有的特点,火灾预防困难,同时,火灾扑灭更困难,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这些区域的监管,指导其按国家最高标准要求建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预案,并演练,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多宣传,完善管理体系。

(2)社会一般单位场所的技术防范。这里的一般单位指的是除消防安全单位以外的社会单位、居民区等。这类场所有多、小、散、杂的特点,建筑结构多样,消防管理意识差,预防措施少,消防安全投入低,火灾频发。这于这一类场所的特点,除加强消防 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其自查的技术含量,对于一些小企业,设计消防通道,采购消防设施,做好应急管理,多做演练,提高企业自身防范能力。

(3)实施个性化、人性化防控。在进行火灾预防监督管理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的选用,对于火灾造成人员伏伤亡多的场所和火频发的场所,需要针对场所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3 提升两大人群的技术素养

(1)提升消防监督干部的业务技能。监督指导到位了,火灾隐患滋生的环境就减少了,社会单位对人防、技防的措施理解、执行才准确,各类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技术防控措施才能准确地在实践中得以使用,消防工作才能在社会化进程中迈开大步前行。防火监督干部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火灾防控工作的质量及效能。一是要重视岗前培训。凡新进人防火岗位的人员,不仅要取得公安部岗位资格证,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且培训合格,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二是要重视专人专岗。在日趋严厉的问责制面前,只有将消防监督干部的个人职责与责任相对应,才能更好地钻研业务、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三是要重视技术力量储备。要重视保留并建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技术人才库,既是智囊团又是讲师团,既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可以提供传帮带的技术指导。

(2)提升社会消防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对于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其技术要求很高,如对于消防设施的选择、维护与保养等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要加强消防工作者的培训,并推行持证上岗制定,使工作人员具备消防技能,使火灾预防工作做好实处,做到有效。

4 完善两个体系的科技指标

(1)强化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力量。要将技术防控始终作为火灾防控的有力支撑,在管理防控的基础上,完善技术防控的标准,对人员技术资格、单位的技术防控设施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各类火灾防控措施在管理中准确地贯彻执行。如发展培育消防设计审核、消防产品质量评定、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火灾风险评估等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设立包括资格、资金、场所、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的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资质准入条件;推行消防职业人、注册消防工程师等消防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协会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作用,加速消防科技产品在火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2)强化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科技跟踪。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解决在管理防控中无法触及、基层消防机构无力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火灾事故发生后,在认真总结分析火灾原因教训的基础上,加大对致灾原因的科技跟踪。积极用技术手段破解消防无限责任的瓶颈,提升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工作效能。如针对因安全出口上锁导致群死群伤的火灾,在该类场所应强制性推广应用推闩式门锁,彻底解决“防火”与“防盗”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火灾中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窒息死亡等问题,应当加快传统建筑消防设施的改进及智能化、人性控制,提升技术防控的可靠性。

5 结语

火灾布防控制对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预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与火灾事故损失。科学布防,对于企业、事业、居民乃至社会的火灾控制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火灾布防,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使火灾防控工作做到“疏而不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保温材料;火灾危险性;防火对策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

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国家城乡建设部颁布的节能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住宅小区必须强制做外墙保温。但是,目前国内的外墙保温材料多使用有机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板(XPS)和聚氨酯泡沫板(PU)等,存在着很大的火灾危险性。聚苯乙烯板(EPS)和挤塑聚苯乙烯板(XPS)简称聚苯板,又名泡沫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保温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白色物体,其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防火等级为B3(易燃,熔融),吸湿率为3. 9(% )。这些外墙有机保温材料都具有很强的易燃性,一旦燃烧,不仅过火速度快,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胶州路高层教师公寓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8人遇难,原因是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电焊焊渣引燃建筑外保温材料聚氨脂泡沫板(PU),导致整个大楼迅速形成立体燃烧。

二、建筑外墙保温立法存在缺失

分析数起外墙保温材料酿成大火的原因可见,我国在立法层面对建筑外墙保温还存在不少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工作职责不清。目前,国家有关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审核、验收及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还很不完善。

2009年9月25日公安部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仅对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隔离措施提出了要求,缺少外墙保温系统监管工作职责等内容,因而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空白点。二是外墙保温材料防火要求没有国家标准。在已的行业标准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和JGJ144-200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只是提到了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现行国家标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或行业其他有关标准尚未明确提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分级标准、防火构造和限定其使用范围等防火技术措施。三是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设计没有国家标准。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设计具体规定,缺乏分级标准和使用范围限定,外墙保温技术也没有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由于建筑外墙保温法规缺失,监督管理失控,使得建筑外墙保温大量使用有机材料的情况未得到有效遏制,因而会造成这类

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意识淡薄,消防责任不落实

有些建设、施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漠,消防法制观念不强,只追求经济效益和建设工期,没有按照消防法规要求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相互推诿,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另外,一些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多次转包,形成一个工程多家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之间互不联系,消防工作职责不清,导致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违章冒险作业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调查“11·15”上海胶州路高层教师公寓火灾原因中发现,该建筑改造工程开始由上海市静安区建设总公司成功竞标后,将工程项目又分包给上海佳艺,上海佳艺又将项目层层分包。其中的门窗工程、空调工程、外墙保温工程三个子项目均转包给了三家不同的公司。这些施工单位雇用的民工多数都是马路散工,由小包工头临时聘用,多数民工未经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知识极度匮乏,违章带险作业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凡从事焊接、切割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然而,由于建筑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有的用人单位不舍得花钱培养电焊工,多数工程公司也都雇用无证电焊工,因而上岗的电焊工大多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岗位消防安全防范常识。这些电焊工在施工期间由于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违章作业,往往会引发火灾事故。

(二)施工现场可燃物多,发生火灾扑救困难

有些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内部存放大量的可燃建筑材料,再加上建筑墙体外部保温墙面、门窗没有封闭,上下左右贯通,施工脚手架上的跳板、防护网等均为可燃物,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大大增加了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在施工过程中违章用火用电,一旦引发火灾,火势便会从着火点向上部迅速蔓延。特别是使用聚氨酯泡沫制作的外墙保温板,不仅会使火势急速向上蔓延,而且会使火势向下蔓延,且燃烧速度很快。再者,发生火灾后,上部燃烧的可燃物碎片飘落下来,又能快速引燃下部的脚手架上竹木质跳板和其他可燃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什么部位起火,都能迅速发生“连锁反应”,形成立体的“冲天火柱”。此外,对于绝大多数民用建筑来说,在没有设置临时给水系统、没有形成防火分区的情况下,防火功能十分薄弱,一旦发生火灾,则难以控制迅速发展的火势。

四、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对策

(一)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耐火性能

根据公安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为了满足规定要求,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生产聚氨酯泡沫板、聚苯泡沫板过程中,添加溴类阻燃剂,使保温板的阻燃性能达到A级(不燃)。二是创新保温材料生产技术,提高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从技术创新入手,在保温材料生产过程中,采用金属或聚合物水泥将泡沫板包覆起来,使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达到A级。

(二)加强民用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

前不久公安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将设有外墙保温材料的民用建筑纳入了消防监管范围。通知规定,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范围内的设有外保温材料的民用建筑,均应将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纳入建筑防火审核和验收内容,未经审核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消防部门在加强审核验收工作的同时,要加大施工现场检查力度,联合建设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对企业施工资质、技术人员配置、人员业务素质逐一进行检查登记,对不合格的施工企业及长期雇用无证或假证的电焊工的施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章施工、带险作业的要依法严厉查处,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技术含量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降低建筑工程火灾发生的频率。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自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各负其责,形成建设、施工、监理“三位一体”消防管理制约机制。对施工现场要严格控制可燃物数量,保持防火间距,保证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加强现场火源、电源、气源管理。电焊工在施工前要清理现场,把可燃物品搬走,检查电焊机设备和接地线,设置防电焊飞溅的挡板。施工现场应设置装满水的水桶、灭火器材等。要定期组织开展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制定施工现场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确保安全。

(四)加强外墙保温系统的立法工作

尽快研究制定外墙保温系统的立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设计规范,加强消防审核验收和监督管理,使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 安全;监理

一、建立现场安全监理架构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配备安全监理人员,成立安全监理小组,并明确安全监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安全监理人员主要由土建、机电、给排水等专业的人员组成,并经安全培训,取得安全监理员上岗证。

二、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的配备

项目监理部应配备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便于安全监理人员随时查阅。主要应配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9、《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12、及时收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

三、编制安全监理方案

安全监理的主要方法有:

1、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4、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安全生产许可证》; (4)《施工许可证》; (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6)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体系; (7)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管理情况; (9)各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0)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安全条件。

5、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写;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变更或修改时,应按原程序由有关审批人员批准。

6、检查现场挂牌制度、封闭管理制度、现场围挡措施、总平面布置、消防设施、宿舍生活设施、保健急救、垃圾污水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7、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

8、审核施工单位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

9、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防暑降温、文明施工、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

10、经常进行质量安全综合检查。发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要责令其停止作业,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11、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当地安监站报告;

12、每日将安全检查情况记录在《监理日记》中;

13、及时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重要事项要以书面形式汇报,对汇报过程要在《监理日记》中作好记录;

14、通过工地例会,及时协调所发现安全隐患中的有关难点、要点,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四、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1、一般应单独编制如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2)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3)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监理实施细则;(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实施细则;(5)“三宝”、“四口”防护安全监理实施细则;(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监理实施细则;(7)施工现场砖砌围墙安全监理实施细则;(8)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9)搅拌桩施工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0)冲孔灌注桩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1)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2)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3)模板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4)塔吊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5)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6)施工升降机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7)起重吊装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8)建筑拆除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9)幕墙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2、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相应工程概况;(2)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要求;(3)安全监理控制要点、检查方法、频率和措施;(4)检查记录表。

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监理工作会议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监理小组成员召开安全监理工作会议。安全监理工作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强调安全监理小组成员的职责;

2、强调学习并熟悉相关规范、监理方案、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等;传达并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

3、通报项目安全生产情况,对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安全监理工作心得,改进并完善安全监理各项工作;

六、加强跟踪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落实

安全监理小组成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跟踪检查,全面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落实。主要应检查和落实以下工作:1、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岗工作情况;2、施工现场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费用使用计划要求;3、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按照项目监理机构的指令实施整改;4、项目监理机构签发的工程暂停令是否已实施停工;5、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应加强巡视检查,每日不少于一次,并填写危险性较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6、对施工总包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每月抽查一次,节假日、季节性、灾害性天气期间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有规定要求时应增加抽查次数,并填写安全监理巡视检查记录。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 防火监督对策

1. 市场经济条件下防火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消防监督工作由行政型向法律型转变

在我国经济建设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的时期,消防工作依靠单一管理体制为主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逐步进入了遵循法制原则、运用法制手段规范和加强社会各单位自身消防管理的法制化轨道。近年来,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颁布实施了消防法规30 多部,国家强制性消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和行业消防技术标准230 多部,地方性消防法规80 多部,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本法律,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和公安部第61 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指导性文件为依托,构建新的消防法律体系。只注重单一依靠行政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应依法建立新的消防管理体制。

1.2 由政府责任主体唯一型向社会化多样型转变

作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之一的消防机构,既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专业性,又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有些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同志认为,消防工作是公安消防机构的事情,而公安消防机构内部也有许多同志存在很强的权力意识,对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大包大揽,忽视了社会单位责任主体意识,导致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下降,公安消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角色错位。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仅靠公安消防部门“独家经营”,显然是难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立在一个多种机制体制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监督、单位负责、公众参与,具有多中心主体的相互共管、互为补充的最佳组合,能够全面展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强大力量和潜力。

1.3 由传统的管理型向现代的管理型转变

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主要靠公安消防部门,消防部门几乎包揽了社会消防安全事务,其他部门、单位、公民都处于次要或被动地位,单靠公安消防监督人员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采取死看死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应转向以人为本,重视“技防”、“物防”发展。通过有效措施和手段,前移预防火灾的关口,切实减少隐患“存量”,有效控制“增量”,把火灾控制在发生之前,使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特别是要加大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灭火救援模拟训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灾害事故危险源安全评估体系及建筑物性能化消防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把以“人防”为主调整到人、技防范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强消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

1.4 消防监督模式上由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

管理和服务是相辅相承的辩证统一体,疏于管理的服务,很难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疏于服务的管理,往往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会偏离管理的方向,影响和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坚持严管和教育有机结合,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有机结合起来,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体现在消防监督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1.5 消防人才配置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实践证明,现代化程度越高,致灾因素越多,火场情况越复杂,火灾扑救难度也就越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火、灭火救援人员应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重、特大火灾往往集火灾、爆炸、毒化泄漏,日趋呈现出多层次、大面积、立体化、全方位,越来越复杂和多样性,复合型指挥人才是社会现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消防模拟训练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出高拟真度的虚拟空间,实现了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拓展了防灭火训练控制火灾隐患及火灾的能动作用和预实践功能,改变消防战斗力的生成模式。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防安全特点

2.1 火灾隐患带有普遍性

城乡建设差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带来人、财、物向城市的高度集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消防不安全因素。从南昌市目前城市火灾隐患看,下列情况尤为突出:一是违法建筑、临时建筑内火灾隐患多,该场所建设的初期没有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电器线路、建筑结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不符合国家消防规范要求;二是“三边工程”带有普遍性,在南昌初创和经济过热时期,一些“小而全”、 “大而全”的公用、民用建筑项目急功近利纷纷落成,未经消防安全审核和验收就投入使用,留下了众多火灾隐患,而且这类隐患整改难度大,投入资金多,是隐患整改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多数就是该类项目;三是休闲娱乐场所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些非理性消费造成休闲中心、歌舞厅、网吧等公众场所一哄而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南昌市有较大规模的公共娱乐场所近600家,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2 城中村火灾十分突出

南昌经过多年的建设,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建设了较完备的市政消防设施和消防救援指挥体系。但在农村城市化后(原有农村改为城市社区)有些社区消防工作十分薄弱,存在的消防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比比皆是,火灾的发生机率极高。

2.3 高科技厂房火灾形势严峻

南昌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城市之一,有些高新企业生产、生活用房和设施在建设中能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完善消防设施;报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又有一些高新企业生产、生活用房没有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完善消防设施,也没有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火灾隐患,有的已发生特大火灾事故。

2.4城市燃气火灾事故频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供气单位较多,由于经营单位受利益的驱动,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非法黑气在市场上流通。有些气瓶陈旧,缺乏定期检测,导致城市瓶装煤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在城市管道煤气安全管理上,由于液化气管道安装遍布全市,工程量较大,管道安装有的是隐蔽工程,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加之燃气管道日久失修,使用人员缺乏安全常识,平时缺乏维修保养,胶管老化,接头松动脱落,导致煤气泄漏引发火灾。

3. 市场经济条件下防火监督工作对策

3.1抓好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

3.1.1抓好消防安全专门培训工作。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3.1.2 督促单位搞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并常抓不懈。单位要加强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各项规章、规定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要根据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案。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和必要的自防自救措施。

3.1.3抓好全社会的消防宣传工作。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宣传消防工作典型经验和灭火救援先进事迹。做好消防站向社会开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在妇女、儿童及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生动活泼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让消防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3.2督促指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搞好自身的消防安全工作

3.2.1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对号入座。督促重点单位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消防安全管理人任命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制度,并落实到位。

3.2.2督促指导单位做好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消除。按照规定符合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向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资金,并存档备查。

3.2.3督促指导单位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防火检查、每日防火巡查和对自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检查工作,指导单位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制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实施演练。

参考文献:

[1]张振泉,建筑设计防火监督的内容,消防技术,2009(2)

篇8

通过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查清排查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火灾隐患并进入整改程序,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社会火灾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严防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火灾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二、组织领导

市住建委成立以蒋丰年主任为总指挥、蒋友南总工程师为副总指挥,相关委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大排查大整治指挥部,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并在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设立大排查大整治办公室,由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徐寅杰兼任办公室主任,加强统筹指导,定期分析、研判、调度专项行动情况。

三、排查范围和重点

(一)排查范围

全市范围内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包括城市燃气、市政设施)。

(二)排点

1、各单位是否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是否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是否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否达标。

2、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以及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3、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建筑消防设施设置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是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完好有效。

4、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材料、建筑保温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外墙门窗上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人员密集场所是否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宿舍、办公等临时用房彩钢板的芯材、安全疏散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5、各单位是否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是否组织开展消防专业技能训练。

四、整治措施

1、建设工程未经依法消防设计审核、审核不合格的,或者经消防设计备案抽查不合格且不停止施工的,一律依法责令停止施工;建设工程未经依法消防验收、验收不合格的,或者经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抽查不合格且不停止使用的,一律依法责令停止使用;对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的,要责成单位恢复经过消防审验核准的使用性质;对非法搭建的,要及时函告规划、城管等部门依法予以拆除或提请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开展联合集中治理。

2、对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设置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或者未按规定定期组织维修保养的,消防设施、器材不能保持完好有效的,一律依法责令改正,从重处罚;对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不再具备防火灭火功能的,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消除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一律依法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予以停工。

3、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一律依法强制清除或者拆除相关障碍物,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4、对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彩钢板搭建的住宿、办公等临时用房,彩钢板芯材达不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A级不燃材料要求,以及安全疏散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依法对临时用房予以查封、停用。

5、对违反规定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情节严重的,一律对违法行为人依法拘留;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拘留。

对在排查整治中发现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住建委将依法书面报请市人民政府解决。

五、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6月30日前)。各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召开专门会议,迅速部署开展整治工作。

2、自查自纠(7月1日-7月18日)。各单位组织召开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会议、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班等形式,动员督促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对照建设工程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问题整改最低标准排查整治,并在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大门处醒目位置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排查整治(7月19日-9月20日)。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建设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大检查,落实管理措施,对全市范围内建设工程施工工地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要实行“零容忍”,列出清单,逐项整改。能立即改正的,要责令单位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要督促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整改资金,制定应急预案;对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必须一律提请政府挂牌督办并限期整改销案。

4、总结验收(9月21日-10月5日)。市住建委及有关部门将组织对全市范围内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开展检查验收。验收人员要按照“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对验收抽查单位全部填写验收意见并签字存档。

六、工作要求

1、落实主体责任,实行群防群治。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同时,要继续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各单位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自查评估。

篇9

【关键词】 施工工地 现状 对策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建筑施工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本人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实际情况,从建筑施工工地存在消防安全现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建筑施工工地主要消防安全现状

2.1 施工工地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现状

(1)彩钢板的火灾危险性。彩钢夹芯板以彩色涂层钢板为面材,芯材主要有聚苯乙烯、聚氨酯、岩棉三种。前两种是在两层薄钢板中间夹入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简称苯板)或聚氨脂,这种材料一旦受到高温火花或明火作用时立刻燃烧,燃烧非常猛烈,且燃烧产物毒性特别大,易造成人员伤亡,此类材料因造价相对较低,主要使用在建筑工地办公和住宿场所。后一种是在两层薄钢板中间夹入不同厚度的岩棉,该材料属非燃烧材料,防火隔热作用比较好,但因其造价相对高,一般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使用较少。(2)彩钢板施工作业不当。建筑的墙面或屋顶采用彩钢板材料大面积整体安装,未进行必要横向竖向防火分隔,发生火灾后火势沿墙体内部或屋顶内部蔓延,彩钢板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都是整个建筑被毁。在靠近彩钢板的部位使用明火或进行焊割作业,容易引燃可燃夹芯材料而发生火灾。(3)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彩钢板建筑线路敷设不规范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不穿管明敷于墙壁;第二种是不穿管暗敷于苯板内部。这两种方式,电器线路长时间使用或者过负荷使用,都容易引发火灾。

2.2 施工工地电器线路敷设和电器使用现状

(1)电器线路敷设不符合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施工工地主要长期使用临时插座或者电器线路漏电、短路、超负荷和绝缘层老化破损都易引起火灾。第二、电器线路敷设时接头过多、接线端松动、接触不良,当大电流通过时,极易产生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

(2)电器设备引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频繁开、关用电设备,导致设备电流骤增,短时间内温度急剧上升,容易引起元件过热而引发火灾。第二、电器受潮和漏电打火,都容易引发火灾。第三、电器产品距离可燃物较近,宿舍内大量使用热的快、电暖风机、电热毯、手机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产品,都易引发火灾。

2.3 施工工地工作和生活用火现状

(1)建设单位存在建筑物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或者设计审核不合格的情况下,为加快工程进度,建设单位往往要求施工单位擅自施工。或者建筑物经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合格后,施工单位擅自改变结构部局,减小防火间距,占用消防车通道等行为,这些都造成建筑物先天性火灾隐患,为今后整改火灾隐患和消防验收增加难度。另外,施工工地还不同程度存在未设置临时消防水源,未配备消防器材,使用无证电气焊工等问题。(2)由于员工工作和生活中在施工工地,大量使用可燃物,这就增加了施工工地的火灾荷载。尤其是因施工需要,施工现场使用木制脚手架和易燃材料安全防护网。装修现场还堆放大量可燃装修材料和油漆等易燃品,一旦遇到火源,势必引起火灾。

3 建筑施工工地火灾预防对策

3.1 彩钢板建筑火灾预防对策

(1)针对目前彩钢板建筑火灾多发的实际,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彩钢板夹芯填充材料耐火性能的科研攻关力度,重点是研究在其夹芯的聚苯乙烯或聚氨脂中加入某种非燃物质以提高夹芯材料的耐火性能,或者研究开发其它难燃烧或不燃烧材料作为替代物。(2)从防火性能上看,岩棉是不燃材料,它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芯材,积极推广岩棉夹芯彩钢板是目前预防和遏制彩钢板建筑火灾多发的当务之急。(3)2013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下发《关于集中开展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灭火障碍物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公消〔2013〕136号),按照通知要求,对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搭建的现场人员办公、住宿等彩钢板临时用房,只要建筑材料和彩钢板芯材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A级不燃材料要求的,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对临时用房予以临时查封,并抄报住建部门依法责令工程项目停止施工,情节严重的,提请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建筑施工安装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2 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1)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建设单位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或者设计备案过程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严格进行电气设计方面的防火审核。施工工地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必须严格按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的规定,并由相应资质电工实施安装。(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产品。电气产品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产品,并按照使用寿命定期更换损坏和老化的电气线路和产品。(3)各种电线电缆不应直接敷设在彩钢板的夹芯内部,穿过彩钢板的电线电缆应穿防磨损护套进行保护,直接安装在彩钢板上的电器设备应用不燃烧材料作垫,高温灯具不应靠近或直接安装在彩钢板墙体或屋顶上。

3.3 施工工地工作和生活用火预防对策

(1)做好吸烟管理工作。要求员工股不在施工现场和宿舍吸烟,更不能卧床吸烟。设置吸烟室或者指定吸烟场所,要求吸烟者必须把烟蒂放到指定地点,不得乱扔乱弃。(2)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严格实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确定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加强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成立义务消防队,确定日常防火巡查工作人员,重点巡查有无遗留烟头、生活用火、电气焊点火源和明火等情况。(4)加强员工消防常识培训,熟知“四个能力”和“五个第一时间”等消防常识,加强对电焊、气焊等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其必须持证上岗。(5)严格落实用火用电审批制度,焊接作业现场要设置监护人,配足配齐消防器材,并有防止焊珠四处喷溅的防护措施。(6)在员工宿舍和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场所设置严禁吸烟等标志。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成因;防火对策

0引言

高层建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简称《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切实履行自己法定的职责。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1 火势迅猛,蔓延途径多,易产生烟囱效应

高层工业和民用建筑内部的陈设和装修材料大多是可燃易燃物品,储存、使用的可燃物资多,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发生火灾时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烈。根据火灾时的温度高低和燃烧速度对烟的流速进行测试,在火灾初期,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5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对于一座百米高层建筑物,烟气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只需30s 左右,烟气就能由竖向管井扩到顶层,在很短时间内,整座大楼就可能形成一片火海。

1.2 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发生火灾后,由于垂直疏散距离远,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少,普通电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用,而且人的疏散又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据测试,人在烟雾中能见度约为30m,加之火场烟雾浓度增大,受燃烧物体背景和烟雾种类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安全疏散,多数人员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火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物内部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大,尤其是建筑群,主体建筑连接的附属建筑将其包裹在中央,消防车不易接近,消防队员攀登困难,用水量大,有时需要达到80L~120L/ s。受消防登高设备及玻璃幕墙限制和风向风力的影响,难以实施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降低扑救效率,贻误灭火战机。

1.3 构造功能复杂,火险隐患突出

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设有供电设备、厨房设备、暖通设备、给排水设置、环保设备和交通输送设备,设置的空调风管、排烟排气管道、电缆电井管道、吊顶等纵横交错,是火灾时烟气火势发展扩大的重要路由,因为这些管道内未设排烟防火阀,由于油垢尘埃的影响有时失效不能动作。火灾时,大量的烟光从燃烧层窗口喷出,在窗外风力的作用下,烤裂上层玻璃窗,并引起上层室内的可燃物燃烧。如此层层蔓延,易形成立体火灾。尤其玻璃幕墙建筑遭受这种危险性更大。

2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最直接的成因是火源因素,主要是: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不当;自燃、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小孩玩火,人为纵火等。控制火源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降低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但更重要的隐患来自于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

2.1 高层建筑设计上存在的缺陷

建设单位片面地根据满足自身需要和人为设想要求设计单位设计建筑布局,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设计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就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一些单位未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楼梯间不符要求等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在形成后就成了极难整改的固疾,成为重大火险隐患。

2.2 消防审核把关难

建筑防火审核,目的是为了在建筑作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而在一些地区,“三边工程”较为普遍,建设单位为节省投资,在施工过程中,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报审,审核未通过,工程已经建了一大半,造成建筑消防安全隐患。

2.3 消防工程质量不高

一些高层建筑的施工方资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低,特别是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一些中标单位挂靠消防资质,而施工仍然是原班人马,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有些施工队伍为了赚取利润,暗地更改图纸,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影响建筑耐火性能。以劣质次品充当合格消防产品,给工程带来重大火灾隐患。

2.4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难

现代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品种齐全,设有自动报警、自动喷淋、防排烟、消火栓和防火卷帘操作系统,有的还有气体自动灭火、雨淋或水幕和自动闭门装置系统,而建筑内的消防管理人员不会检测、操作和定期维护各类消防设施,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建筑使用上各自为政,造成安全门封闭,疏散楼梯堵死,消防问题互相推诿等。

3高层建筑的防火对策

对于高层建筑火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立足于自防自救”的根本原则。这也是由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切实依法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着力提高高层建筑单位自身防范火灾的能力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领导、管理之责任。

3.1合理选择建筑用址和附属建筑的设置

3.1.1 高层建筑应与城市消防站保持便捷联系,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报警,城市消防站能迅速出动并有效地组织扑救。

3.1.2 宜远离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厂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

3.1.3 与周围建筑物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防火间距应根据火灾时建筑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满足扑救要求和节约用地等因素确定。

3.1.4 高层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宜与城市主次干道有机相连,使消防车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火场。

3.1.5 合理布局裙房, 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的出口。便于消防队员,消防车进行灭火救援。

3.1.6 妥善安排油浸变电器,燃气、燃油锅炉房的位置,在总平面布置时,要十分注意防火安全。

3.2加强防火管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3.2.1严格电气、燃气管理

要选用安全可靠的电器产品和燃气设备,不使用明火或电热丝的电器和燃器设备器具,电器设备及其线路和燃气设备及其管道按标准、规范要求安装铺设,不得擅自乱接、乱拉、乱装。供气管道在地面进入大楼前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3.2.2严格明火管理

对施工、维修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明火作业,必须经审批后方可作业。加强安全监护工作,在作业现场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监护。对餐厅、餐馆的加热器具使用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对吸烟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并落实。

3.2.3严格操作规定

对用火、用电、用气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对涉及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责任心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3.2.4严格维护保养制度

电气设备、燃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必须定期维持保养,发现故障,及时修复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3控制火灾扩大措施

3.3.1水平防火分区

利用防火门、防火墙或防火卷帘等分隔物,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水平面内防火分区面积。

3.3.2竖向防火分区化

火灾不仅能水平蔓延,而且还能沿建筑物外墙各种井道、楼梯间竖向蔓延。对电梯井、暖通风井、燃气管井等竖向井道,必须采用相应耐火等级的防火墙、防火门、防火阀进行防火分隔,将每个竖井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对待进行分隔。对中庭、外墙、玻璃幕墙应设置有效的防火门窗、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3.3.3装修材料应为阻燃材料

建筑装修和室内装修采用阻燃材料,是预防火灾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用于高层建筑室内墙面,隔断,地面应采用B1级材料,对于室内顶棚必须A级材料,局部造型装修需要,可采用B2级材料,安全疏散通道、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区(间)等,其墙面、吊顶、地面均应采用A级材料装修。

3.3.4完善消防设施,达到消防自动化

高层民用建筑内,除了安装消火栓,消防软管水喉外,必须按照规范系统,全面地设计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自动防排烟系统,并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选用消防设备,达到早期发现,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

3.4安全疏散避难措施

3.4.1疏散走道

逃离起火房间的人员进入走道后,应能较好地保障其顺利奔向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和楼梯间,为了缩短疏散时间,疏散走道应力求短捷,便于形成双向疏散。合理细致设计确定疏散通道的位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走道和门的宽度、高度,且不宜设置台阶。

3.4.2疏散楼梯

为保证安全疏散,每幢高层建筑应设置至少两座防烟楼梯间,宜靠外墙布置,必须有采光和防排烟设施,疏散楼梯宜在电梯厅旁设置,应采用乙级或甲级防火门作为前室和楼梯间的门,门必须向外开启,并不应设置门槛。

3.4.3消防电梯

电梯是高层建筑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火灾时电梯是不能用于疏散人员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建筑应设置专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载重不应小于800kg。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其动力和控制电线、电缆采取防火防水措施,电梯内装修材料应用A级材料装修,以提高应急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3.4.4防排烟设施

防排烟设施与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关系密切,它能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必须设计有效的防排烟设施。从确保安全疏散角度,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间(区)应采用正压送风,在疏散走道采取机械排烟方式。对消防电梯井及其前室应采取正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

4结语

自09年新《消防法》的颁布实施,对消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共消防安全水平,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参考文献:

[1] 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