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育活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教育活动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绘画教育活动教案

篇1

这次全局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主要传达贯彻2月29日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动员全局上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开展一次干部思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切实解决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干部思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省、市、区委也对加强机关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高度重视,去年以来就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我们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主要是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指示精神。从我们本系统看,总的感觉是好的,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是好的,能够自觉做到政治坚定、务实创新、忠厚诚信、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廉洁从政。近几年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这与全局人员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是分不开的。这些好的作风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有些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思想方面。宗旨观念还不够牢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观念陈旧、僵化,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有的盲目乐观,不思进取,自我感觉良好,沉醉于过去的业绩中;有的悲观失望、意志消沉,遇到困难不积极研究办法,要么畏难发愁、怨天尤人,要么束手无策、被动应付;还有的思想浮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在工作方面。有的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不注重思考和研究问题,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只求干完,不求干好;有的见事迟、行动慢,事业心不强、责任心不够。三是在学习方面。整体上学习氛围还不够浓厚,有的同志不想学、不愿学,满足于现有知识;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克服“工学矛盾”;有的同志仅限于翻翻书、看看报,学习不系统、不深入;有的同志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脱节。四是在纪律方面。有的同志作风散漫,不严格遵守局机关制定的规章制度。以上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必须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克服整改。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教育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这次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局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实施意见》,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整顿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具体地讲,在整顿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六个方面问题,努力建设“六型机关”。

(一)着力解决学风不浓、学用脱节的问题,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当前,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一名机关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学习作为工作和成长进步的第一需要,努力克服“工学矛盾”,自觉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使我们的机关成为真正的“学习型机关”。

(二)着力解决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问题,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思想观念落后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手脚、敢闯敢干、开拓创新,要有争先创优的胆识和气魄,要有想大事、干大事、争一流的精神,要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观念。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敢于承担风险,能够全力以赴,使我局切实成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创新的“创新型机关”。

(三)着力解决作风飘浮、成效不高的问题,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目前,我区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繁重。对此,希望大家要特别用心、特别扎实,少说空话,多出实招,注重实效。年初,我局制定了全年任务目标和工作计划,每一项工作都要定标准、定时限,不仅要有安排、有部署,而且要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要进一步增强时效观念。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立说立行、立竿见影、不推不拖。对服务对象请示的问题,能当场答复、解决的要当场答复、解决;涉及别的部门的,要立即进行协调沟通,确保尽快答复。既不能越权越位行事,也不能延时误事,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

(四)着力解决自由散漫、纪律松弛的问题,努力建设“严明型机关”。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要重点强化三项纪律。一要强化政治纪律。就我局来讲,必须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就局机关干部来讲,就是对局里作出的部署、安排的任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二要强化组织纪律。要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凡重大事项都要按程序及时报告。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凡属重大问题,都要坚持集体研究、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三要强化工作纪律。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内一律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更不能想来就来,说走就走。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经常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大家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要“闯红灯”。区委明确决定:对在一年内被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两次的机关人员和单位,当年度取消一切评先树优资格;对一年内被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两次以上的机关人员,年度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次。

(五)着力解决为政不廉、奢侈浪费的问题,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当前,我局财力支出很大,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勤俭节约。正常公务接待,严禁饮酒过量,影响正常工作,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决不允许讲排场、摆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六)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为企业服务、为发展服务是机关干部的主要职责。作为机关干部,拿国家俸禄,没有理由不尽心为企业、为群众办事。要强化为发展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决不允许推诿扯皮。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多服务不设卡,多协调不扯皮。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和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从今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对民主评议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一年两次评议满意率均达不到60%的业务科室,对其科室负责人予以免职,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资格,并对其所在单位分管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以此促进局机关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群众搞好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次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举措,大家一定要把这次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看待,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局里对这次整顿活动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顿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分管局长要对所分管科室(大队)的整顿工作负总责,切实行动起来,具体抓好各项活动措施的落实。

二要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搞好学习讨论。要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座谈讨论,及时交流心得体会。要深入查摆问题。要借鉴开展“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做法,认真回顾总结,重点在查摆问题上下功夫,深入查找在思想、作风、纪律和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自查互查会及谈心交流等方式,多从思想方面分析问题,多从工作角度总结教训,多从个人职责查找不足,真正找准问题,把握症结。要突出抓好整改。要根据各自实际,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要树立长期抓整改的思想,对查摆出的问题,要逐项分类排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列出整改时间表,并自觉接受监督。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能解决的必须尽快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制定出整改计划,逐步加以解决。要通过集中整顿,把我局机关建设成为务实高效、团结协作、廉洁勤政的战斗集体。

三要建章立制,巩固成果。机关思想纪律作风建设必须脚踏实地,常抓不懈。要切实抓出成效,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要本着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具体管用、便于量化考核、利于社会监督的原则,对照这次整顿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新规定,对原有的办事程序、机关管理、服务承诺等各项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努力实现机关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篇2

冬天到了,对于冬天里的事物,幼儿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小雪花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冬季主题教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1活动目标

1、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

2、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冬季的特点。

难点:运用形容词描述冬天。

活动准备

《冬之歌》磁带、录音机、手套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操场散步。

一、导入“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当中最喜欢哪个季节?”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二、用形容词来形容冬天的特点

1、怎么形容冬天呢?

2、学习“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等形容词。

三、冬天锻炼身体棒

1、看周围的动植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为什么周围的动植物们都不怕冷啊?你们也想这样吗?

2、自由讨论

幼儿讨论中,教师认真倾听,提示一下冬天要多做运动。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

四、欣赏《冬之歌》

1、幼儿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动一动小身子。

2、跟着老师边唱歌,边玩游戏。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2内容与要求:

1、贴等方法表现下雪的情景

2、参与美工活动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用各种方法表现下雪、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美术》P16

胶水、小框、白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想象下雪的情景

1.观看活动材料上的背景图

提问:图上有些什么?

2.教师讲述:天空下起了雪,一片片小雪花从天空中翻着跟斗掉下来

3.教师边讲述边将白纸撕成碎片放在小框里

二、下雪了

1.在下雪的情景烘托下,幼儿撕成小雪花放如框内,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纸并撕成小片。

2.幼儿在背景图上涂满胶水

3.幼儿自由地撒落小雪花

落下后轻轻按压,使雪花粘在背景图上

三、欣赏雪景

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

观察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将碎纸扔进小框里,保持活动室里的整洁

讲评:我们一起来将我们的作品贴出来好么?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3一、主题名称:

幼儿园主题活动《美丽的冬天》

二、主题选择:

的原由提起冬天,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寒冷,刺骨的风,一望无边的茫茫白雪,但对于孩们来说就有所不同了,滑雪、堆雪人、打雪仗,这些活动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了《美丽的冬天》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冬天的美丽与神秘,激发孩子们对冬天的热爱之情。

三、主题目标:

1.使幼儿了解冬天,学会自我的保护方法。

2.学习用自我的感受,描述冬天的特征。

3.给孩子们讲述有关雪的科普知识。

4.让孩子们欣赏冬天的绘画作品,并自己描绘心中的冬天。

5.教幼儿学会歌曲《我们滑雪多快乐》,并尝试创编歌词。

6.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冬天的童话故事。

四、主题网络图

五、教学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

一:歌曲活动《冬天的赞歌》

活动目的:

1.感受曲调的高低,学会愉快的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天眼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开办《我爱冬天》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冬天的特点。

2.有关歌曲的磁带与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播放歌曲,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了,顺势自然引出对话。

老师:这首歌好听吗?

幼儿:好听老师:想不想学啊?

(二)整体感知歌曲提问:你在歌曲中听都到了什么?

分段学习演唱歌曲1.老师清唱前半段。

2.出示相关图片和播放曲调,引导孩子一句的有节奏的念出歌词。

3.通过提问,让孩子们唱出最喜欢的一句。

(三)整体学习歌曲1.老师先清唱后半段歌曲,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并播放曲子,提示幼儿年初后半段歌词,由于幼儿记忆相要困难一些,老师要有语言和动作上的暗示,以帮助幼儿熟记。

2.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如:老师领唱幼儿跟唱;你一句,我一句,并伴有动作。

(四)活动延伸美丽的冬天到了,有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在不一样的冬天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

教育活动

二:亲身感受活动《走进冬天》

活动目的:

1.通过亲自的参与,让孩子们对冬天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切身感受中,教会孩子们冬天的一些自我保护小知识。

3.通过自我感知,体会冬天的别样美。

活动准备:

1.开展《不一样的冬天》主题活动,激发孩子对冬天的兴趣。

2.讲解一些户外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引导谈话,关于冬天的图片(雪人)老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冬天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二)带领幼儿,感受冬天老师:你们喜欢冬天吗?

幼儿:喜欢老师:我们去外面看看好吗?

带领孩子在就近的田野或花园中观看冬天的景色,要求孩子们形容冬天。

(三)活动延伸要求孩子们对春天和冬天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美。并要求孩子们,对自己认为最美的冬天进行描述。通过这些,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并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育活动

三:动手活动《美丽的雪》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2.让孩子知道有关雪的知识。

活动准备:

1.小铁铲、胡萝卜等。

2.每个幼儿佩戴手套和围巾。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话,引发兴趣老师:你们喜欢雪吗?

幼儿:喜欢。

老师:那我们出去堆雪人吧。

(二)开始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雪人头、身子等。分配工具等一些物品,并进行关于雪的形成的知识讲解。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用相机进行记录。

(三)指导完成老师在一旁积极的指导学生,完成各部分的制作。同时对总体的组装进行协助,但各部分的形状由幼儿自由制作,不进行限制。

(四)活动拓展:

相信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亲自制作,一定对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用雪去制作一些自己想象的事物,增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加强动手能力,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

教育活动

四:绘画活动《我心目中的冬天》

活动目的1.通过幼儿的手,画出心中的冬天,增进对冬天的热爱。

2.通过绘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花纸和各种颜色的彩色画笔。

2.关于冬天的美景录像和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首先,观看准备的录像,自然引导幼儿对冬天的想象。

通过话语自然引出活动内容。

老师:孩子们喜欢冬天吗?

幼儿:喜欢。

老师: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画出心中的冬天好吗?

(二)开始绘画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绘画,并走动观察孩子的绘画。

(三)讲评阶段在此阶段,老师只针对每个幼儿作品的特点进行表扬,不对画的整体进行比较,不设名次。

(四)活动延伸通过绘画,每个人都描绘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冬天。此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们相互观看画作,并可以鼓励互换作品。这样在互相的交流中,进一步拓展想象力。同时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增进友谊的过程,从小培养孩子友爱。

六、主题思路

阐述比起春天的生机勃勃,冬天有另外一种宁静的美。本主题活动,就是要通过听歌曲激发幼儿对冬天的想象,实际的亲近自然活动增进对冬天的感知与了解。冬天最有趣的事物就是雪了,通过组织与雪有关的活动,使幼儿了解一些冬天的防护小知识,培养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并增进幼儿对冬天的热爱。最后,通过描绘心中的冬天,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兴趣。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4活动目标

1.了解冬天在户外工作的人,并表达他对他的尊敬。

2.知道冬锻的好处并鼓励幼儿早上起得早,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用对称的图案装饰冬天使用的手套。

材料及环境创设

1.要求幼儿观察谁早上起得早。

2.每人一副手大套(将粘画纸剪成手套,两层边用缝纫机缝牢),蜡笔。

3.选择好室外工作人员的观察地点。

4.动画片《不怕冷的大衣》的录像。

5.准备冬天人们冒着严寒工作的照片、图片,布置一个:“不怕冷的人”的展览。

活动流程

感知经验,观察身边早起的人和室外工作的人——激感讨论——表达情感,制作、赠送手套——产生,动画片《不怕冷的大衣》

(一)感知经验、激感

启发谈话:冬天来了,天气好冷,可是有许多人“不怕冷”,坚持早早起,有的还在室外工作。

1.冬天的早上,谁早早起。

(1)讲述家里谁起得早。

老师可以启发提问:①这几天,你在家里看到谁比你起得早?②他们起来做些什么事?

(2)讲述生活周围谁起得早。

①可提问:早上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你还知道谁起得早。可通过幼儿早上的生活环节,启发讲述,如早上点心店的阿姨,送牛奶的工人,幼儿园厨房的阿姨、

清洁工人起得早,为大家做事,真了不起。

②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谈话重在了解那么多早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激发幼儿对那些早起的人们的感谢尊敬之情。(谈话中还可穿插些

小故事,及画片)

2.谁是不怕冷的人,冬天工作在寒冷之中。

带幼儿到选定的观察地点,找找冬天里“不怕冷”的人。

(1)讲讲自己在户外的感觉。(很冷、风刮在脸上有点疼……)

(2)看看谁是冬天里不怕冷的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如十字路口的人民警察,在指挥交通;冬锻的人们。)

(3)尝试和“不怕冷”的人交谈。(事先作好联系)

老师带领幼儿可作简单的采访。

①你们在户外工作几小时?

②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你们“不怕冷”?

在交谈和采访访过程中,老师应激发幼儿产生尊敬的情感。

③回到园内,可引导幼儿看看展览(师生共同收集的画片),还有谁是“不怕冷”的人?

(二)制作手套

启发谈话:天气这么冷,我们给那些“不怕冷”的人做手套吧。

1.观察幼儿带来的手套,注意两只手套对称的图案。

说明

组织观察讨论图案,应从图形、色彩、位置安排(手背装饰、手心不装饰)等方面讨论,为装饰绘制时的技能表现,扫除阻碍。

2.按自己的意愿在纸手套上装饰,注意左右对称。

3.涂上好看的颜色、涂得满、涂得深。

4.将自制的手套戴在手上,拍拍手,玩一玩。

5.谈话:鼓励幼儿将自制的手套赠送给自己觉得最了不起的人。

(三)看动画片

1.启发谈话:你想做个勇敢的不怕冷的人吗?

2.讨论:怎样才能不怕冷?

大班冬季主题教案5主题目标:能了解冬季的特征和人们在冬天的生活以及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感受冬天的寒冷,探索冬天的奥秘。会自我保护皮肤。能不怕寒冷,克服困难,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乐观、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活动时间建议 1——2周

活动设计提示

1、本主题围绕冬天展开,除预设的主题外,还可生成许多三级活动。

如冬姑娘、我和冬天一块玩等。

2、早操活动、体育游戏、数学活动、自我保健等将在生活活动中开展。

3、对动植物怎样过冬的观察、操作、阅读、装饰等将在环境创设中开展。

4、本主题还需家长的积极配合,坚持让幼儿冬练,日常观察,自我保健等可在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开展。

重点领域

语言 科学 艺术

活动一 北风爷爷

活动目标

1、养成倾听的习惯,感知语言艺术的美。

2、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选择具有典型冬季刮风的天气进行活动。

2、故事磁带一盒,冬季故事挂图一幅,北风爷爷头饰一个。

活动建议

1、体验感知法:到户外真实感受北风爷爷的到来,从而导入课题。

2、故事讲述法:教师放故事磁带,师幼共同认真倾听。

听后提问:故事的名字?你喜欢北风爷爷吗?为什么?

3、情景展示法:运用挂图,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进一步了解小河、树林、小鸟及小朋友的变化,风爷爷的好办法。

4、游戏表演法:师幼分别担当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附:

故事 北风爷爷

冬天到了,北风爷爷呼呼地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出了家门。北风爷爷吹到了小河旁,小河里的水结成了冰。北风爷爷吹到了小树林里,树枝冷得直发抖。北风爷爷去找小鸟玩,小鸟说:“北风爷爷,你吹得我好冷呀,我要回家了,家里可暖和呢。”北风爷爷想找小朋友们玩,小朋友们说:“北风爷爷你太冷了,我们还是去屋子里玩吧。”说完就走进了温暖的房里,还关紧了门窗。

北风爷爷气得直翘胡子,吹到屋子前:“咚咚”地敲着门,他还是想找小朋友们来和他玩。可是,小朋友们把门关得紧紧地说:“北风爷爷,你吹得我们好冷啊,我们不去玩了,我们在屋子里玩。”

北风爷爷想:你们都不出来,我来想个好办法,让你们自己出来。于是,他想了想,说:“呼—呼—,小朋友们!我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快来看呀!”小朋友们把门打开一看,呀!

1片、2片、3片……好美丽的雪花呀!地上白了,屋顶白了,树枝上也白了。于是,1个、2个、3个……许多小朋友都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和北风爷爷一起高高兴兴地做游戏。北风爷爷大声地说:“呼—呼—,你们真是勇敢的小朋友。”

重点领域

艺术 科学

活动二 雪 花飞

活动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唱出歌曲优美的曲调,注意正确演唱休止符及“依呀呀得儿喂”的唱法。

2、进一步巩固对冬季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准备《雪花飞》录音磁带一盘。

2、准备冬季挂图一张(课件)。

活动建议

1、情景导入法:带幼儿到户外观察雪花,讲解雪花对小麦的好处,导入课题。

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巩固对冬天的认识。

2、示范演唱法:教师示范性的演唱,幼儿学说歌曲内容,并跟随教师演唱。

3、分段练习法:分组分段跟唱,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及歌曲中的“依呀呀得儿喂”,表现出活泼的情绪。

提醒幼儿记住歌词。

4、游戏表演法:将幼儿分组进行音乐表演。

5、剪雪花,布置活动区。

附:歌曲 雪花飞

活动三 取暖用具多

重点领域

科学 社会 语言

活动目标

1、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感知取暖用具能给人们带来的温暖。

2、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取暖用具越来越先进,发展幼儿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取暖用具(炉子、电暖气、水暖气、电热毯、空调、火炕、火墙等)图片(课件)。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法:在寒冷的冬天,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可以感到暖和?

2、图片展示法:你认识这些取暖用具吗?

3、讨论探究法:你家里用的哪种取暖用具?不同取暖用具的优缺点?还有什么取暖用具(炭盆、手炉、暖水袋)?未来我们用什么取暖用具?

重点领域

健康 科学 语言

活动四 小朋友爱锻炼

活动目标

1、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体会不怕寒冷,积极锻炼,增强体质的乐趣。

2、了解人们是怎样适应冬天的环境的。

活动准备

1、冬季人们跑步、跳绳、打球、跳舞等晨练的情景图一幅。

2、绳子、毽子、沙包、皮球等体育器械。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法: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么寒冷的天气,在室外有什么办法使自己的身体更暖和些?启发幼儿说出锻炼的方法。

2、情景展示法: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怕寒冷?

3、感知体验法:请幼儿到户外原地不动站3分钟,再选一件自己喜欢的器械玩几分钟,说一说前后的感觉。

4、游戏练习法:请幼儿选择不同的器械,运用不同的方式(集体、分组、比赛等)进行体育锻炼。

篇3

(一)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淡薄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是对教育活动设计的一种看法和态度。调查主要从“毕业后是否从事幼教职业、活动设计必要性、活动设计对儿童及教师发展、活动组织意义;活动设计的动机”几方面着手。调查显示,4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理由是“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当然要从事跟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比较喜欢和孩子在一起。”20%学生不会从事此职业,理由是“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压力太大。”40%学生选择“不一定从事”,“如果毕业后能找到比幼师工资更高的工作,我就不做幼师。”15%的学生认为学习活动设计非常有必要,访谈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在实习的时候带过班并且有受挫的经历,她们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备课之后,强多了。”5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学习活动设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此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学非所愿,只图个文凭而已,毕业后根本就不会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另一方面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受到指导老师的负面影响,认为不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也能组织活动。“我看到教师根本就不拿教案上课,检查的时候她们直接拿教师指导用书抄教案或者直接百度一下。”55%的学生认识到活动设计对活动组织的意义,但只有15%、17%的学生认识到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尽管教师在《活动设计与指导》绪论部分就对活动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经历并没有帮助学生内化这种重要性。出于“自己需要”设计活动方案的人仅占37%。63%的人是“在教师要求”之下为了期末加分才设计活动方案的。抽取的样本作品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业几乎完全应付老师:寥寥几个字,根本无内容可言,问其原因,“不会写”。为了不扣分,直接“百度一下”的学生占了36%。模仿别人方案稍作修改的学生占49%。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匮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包括活动设计学科知识如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知识、活动设计的原则,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方法知识以及跟活动设计相关的五领域的知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幼儿学习发展知识、艺体技能知识、《纲要》和《指南》等知识。调查显示学生“不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的人数比例非常高,依次为60%、58%、48%、65%、6%、48%、55%、61%、77%、70%、62%、12%“非常熟悉”的人数总体比例较低。而访谈的结果更加不如人意,“环境创设就是布置教室和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手工好,绘画好。”“教育活动评价就是批评和表扬孩子。”学生只知道教育活动内容相对划分为五领域,但并不能详细地说出五领域的具体知识。学生熟悉度度比较高的知识如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活动设计原则、活动目标等知识都是当下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活动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相关知识,学生知之甚少。这一方面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关;另一方面跟教师的教学不无关系,教师都知道纲领性文件的重要性,在《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也会经常提到里面的关键词,也有要求学生去学习相关内容,但总体来说,教师对文件的精神领悟不透彻,不能用来指导学生的活动设计,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这些知识,领悟其精髓。

(三)教育活动方案质量不高

活动方案质量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撰写的活动方案,要求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正确,要素齐全,活动方案整体一致,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调查显示会撰写完整活动方案的学生百分比为40%,但作品分析的结果表明情况更糟。在随机抽取的100份作业当中,只有20份作业的基本要素齐全;对40份考试试卷的活动方案设计题分析发现,要素齐全的学生人数更少。活动目标三个维度齐全的仅20%。活动目标不仅要素不齐,还不具备可操作性,不能达到评价尺度的作用,难以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活动名称的表述上,50%的学生只写了主题如“认识西瓜”,既没有写活动类型,也没有写年龄班级。访谈时学生说根本不知道自己设计的活动到底适合什么年龄班级。学生最容易忽略幼儿经验准备,在收集的样本活动方案中,只有5%的活动方案有经验准备,学生对于儿童发展的知识掌握既不多也不善于运用。学生撰写的活动过程总体存在“结构不清晰;与活动目标脱节;说教意味浓;小学化倾向严重;设计的游戏与活动内容脱节,为游戏而游戏”等现象。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现状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专科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致使活动设计意识薄弱,活动设计知识匮乏。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欠缺也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不喜欢重复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学视频,不愿意反复观摩,不能从优秀教学行为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不善于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后很少有学生会主动练习活动设计。过多强调教师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把不爱上课,不会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归结于教师上课说得太多,理论性太强,没意思等。学习功利性太强,以在职业活动中是否有用来衡量知识价值,决定是否接受它们。在活动设计中,学生大多处于经验层面,缺乏主动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和能力。客观上,优秀实习实训基地的缺乏,也是导致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整体缺乏的一个关键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幼儿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学生综合教育素养的体现,是依托理论和运用理论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的发生和完善必须依托真实的场景———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起点是儿童的发展,终点也是儿童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的、真实的场景中,才能检验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才能促使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换。在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第一次获得了对专业的真实体验和认识,奠定了对职业认同的基础。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活动设计意识淡薄,对职业的认同度不高,都源于她们的第一次教育实习,由于第一次教育实习接触了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行为,颠覆了她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对后段的教学和学习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建议

1.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单纯依赖专业教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建筑的教育功能,创设专业主题墙。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构建优秀的实习实训基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理论之于实践的一种尝试,其核心目的是服务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经验应成为活动设计的起点。要了解儿童的经验,就不能脱离儿童生活的场所,这就使教育活动设计与幼儿园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必须采取双赢的手段吸引优秀的幼教机构加盟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优秀的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教学实践团队可以由高校任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师、幼儿园优秀的指导教师组成,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指导。

三、总结

篇4

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培训指导

——扎实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

摘要:【目标】到2007年底,全县所有中学开设艾滋病预防知识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在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方法】重视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师资培训,开设艾滋病预防知识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建立考核制度。【结果与成效】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县19所中学已全部开设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项目实施前的47.8 %提高到83.66%。

实施者:**县教育局。

一、背景

**县地处秦岭南麓、**西省东南角,**、豫、**三省八县结合部。全县230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总人口238534人,每年有5万余人青壮年流向外地务工,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流动频繁,娱乐服务业繁荣,2004年我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

截至2008年3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5例,其中本县籍4例,外县籍1例;男性3例,女性2例;2例死亡,1例服刑监管,2例失访。5例中3例为性接触感染,2例为血液感染。

全县共有19所中学,现在校学生23031人。2004年基线调查显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7.8%。可见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从青少年抓起已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县教育局根据艾滋病项目工作要求和全县各中学实际,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和工作检查指导,扎实开展了师资培训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宣传教育活动。

二、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落实工作目标管理

为保证艾滋病防治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县各中小学广泛有效扎实开展,切实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中学生的自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培养他们自信、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一是县教育局自项目工作启动之时,就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普教、人事、教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普教股负责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及办公。二是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年度《**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实施方案》,并印发全县各中学,明确目标任务,对师资培训、教育内容与方式、工作阶段划分与措施等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组织、指导全县各中学工作实施与活动开展。各中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领导配合抓,团队干部及班主任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县教育局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校长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健康教育课程计划,进教材、上课表、进课堂,年终考评与其他工作一同严格考核奖评,真正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实效。

<二>、重视培训,强化管理,加强项目工作队伍建设

中小学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队伍。为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三年来,在全县16个乡镇和县直教育单位选派了45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艾滋病师资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使受训教师迅速成为各乡镇中小学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骨干和中坚。同时还积极选派教师先后赴外县、市参观学习,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我县中小学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土专家”。二是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广泛开展县、乡(校)两级培训。教育局每年举办一至二期培训班,对学校团队干部、班主任、生物、健康教育教师分批培训,回校后担任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教师,自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团队干部32人、班主任117人、学科教师214人。同时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节假日或暑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强大教师队伍。三是加强队伍管理,教育局要求凡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必须担任学校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否则学校将被全县通报,为各中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稳固优良的师资保障。

<三>、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工作实效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大纲》,做到课堂教育四落实:落实了专题教育课时,即初中6学时,高中4学时;落实了教师,由市、县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各中学的授课教师;落实了教材,将《预防艾滋病,抗拒生活技能教育指南》和《综合教育读本》中的预防艾滋病专章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列入课堂教学计划;落实了检查考核,各中学校将艾滋病宣传教育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局定期检查,量化考核,并将工作实施情况记录存档。

其次,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广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广度。一是把“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教育中学生远离,自觉抵制黄赌毒,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法制意识,各学校还通过暑假中学生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活动,扩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二是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同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预防知识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知识讲座、主题报告、团队活动、班会、俱乐部活动等时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佩戴红丝带,编演小节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做为中学生年度考试的一个内容纳入试卷,进一步巩固、深化了教育效果。三是同“青春红丝带”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小手牵大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区、家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义务宣传员作用,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四是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以中小学艺术节或艺术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演讲、文艺表演等艺术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五是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设备,搜集下载相关预防宣传艾滋病知识的资料和课件,特别是利用中央10套“科教频道”和“空中课堂”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项目工作的扎实实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有力保证了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环境

在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中,县教育局十分重视部门协作,加强行业配合,致力形成合力,确保宣传教育效果。一是配合省教育厅和省项目办,在县高中、县高职中、县初中、富水镇初中、清油河镇初中,试马镇初中、党马乡初中、梁家湾九年制、太吉河镇初中、过风楼镇初中、**镇初中等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调研工作,共培训教师50名,学生900名,发放问卷2000份,扩大了培训面,强化了培训效果。二是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等单位,到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后写心得,谈感想,深化教育效果。三是积极加强同团县委、县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利用"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集中时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四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发放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扩大宣传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齐抓共教的工作机制,为艾防工作实施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三、结果与成效。

<一>、技能教育活动覆盖面广。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县19所中学已全部开设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45000余名中学生和2700余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包括已毕业的高中、职中学生),全县培训骨干教师158人。

<二>、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2007年度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47.8 %提高到83.66%。

<三>、中小学校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健全完善了工作组织机构,从计划制定到具体实施,层层有人抓,校校有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实行了目标管理,艾滋病工作被列入校长三年任期制目标任务书,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健康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基本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落实;三是艾滋病知识已作为生物、健康教育等课程的重要内容进入中小学课堂;四是建立完善了检查督导制度,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促进了各中小学项目工作的均衡开展。

<四>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成绩显著。2006年**市“校园红丝带,你我同行动”读报征文活动中,我县试马镇初中和**镇初中20名师生的征文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2007年**市中小学艾滋病教案征评活动中,我县高级中学教师石显武的《生活技能与做出安全行动》等8篇教案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案;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征集活动”中,我县富水镇初级中学选送的《识别危险性行为》一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学活动”,拟收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案集。

四、经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关键。认识决定行动,领导决定成败。提高中小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生活技能宣传教育的认识,是搞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思想基础。我县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正是从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关乎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一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并安排此项工作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过程管理是根本。没有规范、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扎实的过程管理,再好的措施、再灵活的形式,都只能是一时之功,不能收到长久之效。

<三>、创新思路、灵活教育形式是前提。仅仅靠几节课、几次活动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需要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变化、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达到长教长新,坚持不懈。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是搞好项目工作的必要保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广泛而持久的教育效果。

总之,艾滋病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常抓不懈,虽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帮助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多想办法,再添措施,把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中小学校园这块“净土”不受侵害,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辐射教育作用,促进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篇5

《纲要》实施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艺术教育已成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其社会地位也不断上升。

然而,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孩子们真的从幼儿园艺术活动和所参加的艺术兴趣班中感受到了艺术之美?据调查,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3]。

随着《纲要》的颁布与落实,我们应对照《纲要》精神反思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端,寻求更合理、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让孩子真正从艺术活动中受益。

二、《纲要》艺术领域的主要精神解读

《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要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如下:

(一)以培养幼儿审美愉悦为艺术教育目标

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是通过艺术最集中、最典型、最强烈地表现出来[4]。《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审美愉悦,目标层次依次为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感受美:艺术能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感受是美感的基础,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相应适。他们喜欢贴近自己生活、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的艺术品。

发现美: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美。美是艺术的特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一种喜好美好事物的欲望。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当我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面对社会中真、善、美的事物,面对优美的艺术作品,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感。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发现美的能力。如发现春天之美、发现蚂蚁搬家之趣味、发现一叶知秋之神奇等。创造性的表现美:通过艺术活动表现心灵美、自然美,创造美的形象。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都充溢着童真之美。他们不拘一格的绘画、自编的歌词、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都是富有个性的新创意。这些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的创新[5]。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萌发美的情感,并使幼儿的美感和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能使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具体感知和认识美的形态,并通过艺术活动具有初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性格,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积极向上和善良美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幼儿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贴近幼儿生活走进自然为艺术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艺术教育是自然的艺术教育,《纲要》中多处指出,教师要引导孩子去接触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

孩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艺术教育活动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过日常生活和艺术的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下反过来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6]。

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儿童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幼儿的心灵很少受世俗的熏染,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的生灵沟通融合,充分感受大自然中一切鲜活的生命。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色彩的鲜明;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如树林的里小鸟鸣叫声,小河边哗哗的流水声.大自然的声音就这样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回响,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自然的节奏、韵律[7]。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

(三)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作为艺术教育组织方式

《纲要》的要求中指出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幼儿的创作过程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幼儿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的前提下能够大胆且不受拘束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需要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具有宽容性,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发挥所能的均等机会,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接纳不同水平,不要横向比较,对所有儿童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有自由表达机会的情景中进行艺术活动。

(四)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为艺术教育评价目的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我们能看到一个根本的变化,即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发展得到充分的关注。幼儿艺术教育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幼儿、家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8]。也就是说,幼儿园评价绝非用于筛选、排队,更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

幼儿艺术教育评价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幼儿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挖掘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要。

三、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观念先行。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属于“学艺术就是要成名成家”“学艺术就是要让孩子画出最好看的画,唱出最好听的歌”“让孩子现在多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些”之类。其实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以及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其功能并非单纯的技能训练和表演。这是都是教育者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深入贯彻的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新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

“别的孩子都上了艺术班,我的孩子也要上,不能落后于别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多学一点技能性的东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这些家长或者由于盲目跟风,或者望子成龙心切,或者出于现实的压力而让孩子选择了艺术学习,然而这些错误的观念将导致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和体验的获得。

“我现在已经有4家连锁幼儿园了,我的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连锁管理的企业,这样的规范管理,赢利肯定没问题。”“我不管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艺术活动),只要教师排的节目在能在汇报演出上得奖。”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连锁幼儿园的董事长在谈到办园理念及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看法时提到的。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在幼儿艺术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滞后于《纲要》中艺术教育新观念。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幼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老板、投资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成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途径。更有甚者,一家省级示范幼儿园竟然引进了国外企业管理体系ISO90001国际质量认证,且引以为荣,老师的一切行为被高科技摄像头监控。我们的幼儿园成了企业流水线管理的工厂,幼儿在这样的工厂中就成了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产品。

(二)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确立与实现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构成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决定着教学发展的方向[9]。在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在确立与实现时存在缺失审美体验、凸显功利性等方面的问题。

1、缺失审美体验。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还应是“快乐”的,应让幼儿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一同游戏,大胆创造,获得应有的自我愉悦与审美享受。过于刻板和理性的艺术知识学习是很不足取的[10]。

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审美体验。然而,教师处在幼教的传统观念与现念的矛盾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审美目标的实现。在教师的观念中依然认为孩子必须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知识,为了知识甚至可以忽略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让幼儿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随着《纲要》的实施幼儿园教师的观念上有所转变,行动上却放不开,目标的确立与实现之间存在偏差,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依然注重知识传授,对艺术审美目标的把握不够。

2、凸显功利性。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在[10]。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应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依托各种艺术活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实现目标时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偏离了《纲要》中提出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为了幼儿园自身的利益。

离六·一儿童节越来越近的同时,教师和幼儿不是沉浸在节日即将到来的喜悦中,而是越来越忙了,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将这个节日视为展示幼儿园艺术教育“成果”的机会。他们以汇报演出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儿童节。为了这台演出,幼儿园一般都提前一个月甚至更久开始排练,在最后一周里几乎是全天停课来进行节目排练,为的是能够让家长、让社会各界人士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多才多艺,看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成功。似乎有了这种最好的广告,生源也就随之而来。尽管教师非常清楚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技能技巧,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达成后者。因为竞争太激烈,生源很重要。教师在家长们的要求下只好“努力教学”让孩子们能在汇报演出时有让家长满意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只要家长满意,生源就会稳定。

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质,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用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儿童,是对儿童的最大犯罪,是对人性的犯罪。在这方面18世纪的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11]。”

(三)幼儿艺术教育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由幼儿艺术教育内容在实施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所决定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最终通过内容来实现。所以如何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来实现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许多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选择内容时存在着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缺少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

1、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与内容都体现了使幼儿体验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艺术欣赏活动是体现审美目标贯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始终的主要内容,幼儿艺术教育要大力加强艺术欣赏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此现象,边霞曾经作过这样的论述:“目前我们的艺术教育就等同于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把儿童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和唯一任务,儿童缺少参入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10]艺术欣赏教育无疑在整个艺术教育中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一块。实际上艺术欣赏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直截了当地把儿童艺术教育理解为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对于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欣赏的关系,他认为“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动机并以欣赏为目的”[11]。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一部分幼儿园已意识到需要加强幼儿艺术欣赏教育,但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艺术欣赏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认识到了艺术欣赏教育对儿童艺术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也往往因为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没有欣赏指导经验等主客观原因而无法开展有效的艺术欣赏活动。

2、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专业化。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是一种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3]。《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当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表现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以及各种兴趣班的教学中,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活动要求幼儿掌握娴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忽视幼儿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这种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即不符合幼儿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宗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据调查所知,一般幼儿园的舞蹈艺术班都要练难度较大除了要下腰、劈腿还要练习各种基本功。除了艺术兴趣班,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同样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表现在要求幼儿掌握专业的乐理知识,如某幼儿园中班幼儿被要求学会前后附点音符的唱法与写法。高难度、专业化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可能表面上在一段时间内看到有一些成绩,但事实上,却因此削弱甚至磨灭幼儿对艺术所具有的敏感和乐趣。这样的艺术学习与《纲要》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

3、缺乏艺术活动之间及各领域的有机整合。综合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发展壮大起来,到90年代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12]。当今艺术教育整合化、综合化成为各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新趋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综合艺术教育认为各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生动的表明了各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

在很多幼儿园艺术活动中音乐就是音乐,美术就是美术,各个学科之间各有独立的大纲、进度、教法,活动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系统性的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艺术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满足人类经验传承之需要,但由于幼儿的心智成熟还不具备接受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过早进行分科训练,极容易造成幼儿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这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纲要》精神不相吻合。其实有很多艺术活动完全可以融合起来,如在音乐活动中介入故事或者录相,美术活动中或接介入音乐或多媒体等等,使得艺术活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四)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组织方式是幼儿教师组织进行艺术活动时所不可缺少的,它关系到艺术教育的成败和效果,是连接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桥梁。

1、注重模仿忽视创造性。《纲要》中明确提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什么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然而,在实际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活动组织方式依旧是以模仿为主,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忽视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一堂小班美术课,教师事先从树上摘了很多片樟树叶,上课时很平均的分发给每个小朋友,然后教师便在黑板上贴出了自己的示范画,一张标准的树叶,并且多次强调叶脉、叶柄及画法。然后开始让孩子用左手按住树叶右手画,且一再强调要沿着树叶的边。有的孩子由于控笔能力不强不能沿树叶的边画出来,结果老师竟然握着孩子的手画了起来,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片迷茫与无助。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是谁都知道的名言,可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眼中的树叶怎么会全是樟树叶?孩子眼中的树叶怎么会全是绿色?孩子眼中的树叶怎会是同一形状?整个活动不仅没有任何艺术的美感,更是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或许那个被教师抓住双手画的孩子从此没有了自信,从此不敢在白纸上任意挥洒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

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顾虑:我不教他怎么会唱歌、怎么会画画、怎么会跳舞呢?其原因是:一方面对幼儿艺术潜能缺乏认识和估价,不相信幼儿具有创造性,所以总是以优越儿童、高明于儿童的权威姿态出现,无论从艺术活动的过程还是评价都体现出一种成人中心的倾向。另一方面,与我们传统教育中“子不教,父之过;生不教,师之过”的教育原则有关。无疑,我们的幼儿教师都是高度负责的,他们总是想力所能及地将自己所能都教给孩子,从而也造成了“好心办坏事”、“费力不讨好”的结果,致使许多孩子的想象、火花、灵感被枯燥的说教给扼杀了。如此一来,即使让幼儿自由创作,他们交上来的作品也几乎是“照猫画虎”,一点创造性也没有了[13]。

2、突出教师主导忽视幼儿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往往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14]《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今天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依然只关注自己如何去教,如何去实施教案,如何实现目标,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幼儿园仍然有许多教师习惯于“背”教案:怎样导入,怎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活动,这里幼儿可能会说什么话,我该怎样回答等等。整个活动都由教师和教案主导。虽然目前有许多幼儿园开展生成性活动,但在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依然受到限制。有些老师已习惯于按部就班,已习惯于将不符合她预先设想的行为、想象一律取消或阻止,忽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从而也丢失了许多好的教育契机。

(五)实施幼儿艺术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力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工作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罗恩菲尔认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对技巧的判断,而是对孩子成长的激励,这里所说的成长包括情感、经验、智慧、兴趣、个性、创造里等诸多,对儿童作品的评价,只是使教师更加透彻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并不断予以激励,而不是以幼儿的优缺点来困扰他们。一幅作品的完成,技巧只是帮助儿童表现的一方面,评价更重要的是必须针对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幼儿艺术教育的评价是一个自然而又复杂的过程,决不是仅仅对幼儿艺术作品的简单评价。

1、评价标准简单化。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对孩子的作品用自己的标准或观点去评价,极大损害了孩子对艺术的兴趣。老师对幼儿的弹钢琴只简单评价到:“某某弹的很好。”对于绘画作品只说“画得好!”在每一个孩子眼里自己的画都是最棒的,他们每画的一幅画都有自己的故事与生命力,老师的怎么会如此单一用“好”与“不好”来肯定一部分幼儿而打击其他孩子的绘画兴趣剥夺他们的绘画权利呢?

《纲要》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上文提到的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弹的好”、“画的好”、“涂的好”,老师的评价依据到底是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这种简单至极的横向比较评价没有激发幼儿对艺术的热情,对幼儿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有的教师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成功的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而不是教师按统一的评价标准选出来的尖子生,更不是用简单的分数来满足家长的要求。教师应该利用评价提高每一个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的艺术基本素养的教育,而不是通过评价给孩子划分等级或者剥夺孩子从事艺术活动的机会。

2、评价主体单一化。任何评价都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判断。《纲要》在第四部分“教育评价”的第二条中规定,“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以及在第四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可以看出《纲要》关于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革新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幼儿园管理人员、同行教师、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参与[16]。从上文提到的事例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化,即幼儿艺术作品的主要评价者是教师,评价对象注重结果。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转变幼儿艺术教育观念

在教育发展史上,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有赖于教育观念上的突破和革新[17]。大半个世纪以来的传统模仿教学和苏联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影响深厚而久远,诚然,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幼儿教育界已经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改革,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汇处,幼儿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家长、教师、社会的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为重要。为此,我们要进行以下观念的转变。

1、儿童观:儿童艺术教育既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儿童是艺术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儿童都有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都有热爱和探索艺术的倾向和冲动,儿童在艺术教育中自主感知、自由的积极探索、体验、操作等,而不是被动模仿、被呆板教出来的。教师应该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对儿童充满信心,确信每一个儿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都具有学习和创造的潜能,确信每个儿童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取得成功!

2、教师观:教师观念的更新往往能直接带来教育实践的转变。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不应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应该是幼儿兴趣的激发者,美好艺术环境的创设者,儿童艺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个性与独创性,而不是高高在上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儿童,评价儿童的作品。

3、教学观:教师应树立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儿童发现、探究艺术知识、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过程,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过程的观念。教师应树立师生共同参与探索活动的观念,摒弃“教师示范讲解儿童模仿”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儿童艺术学习的兴趣和自由表达创造的程度。教师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二)实现幼儿艺术教育审美目标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纲要》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时刻关注孩子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培养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审美目标的实现需采用多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创设美的环境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家长或是教师都应时常美化环境,布置环境,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活动环境,并以美的外表,美的言谈举止来感化幼儿,以引起幼儿美感。其次,利用大自然为培养幼儿的美感开拓广阔的天地。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宝库,自然美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纯洁人的道德情操,从而获得无穷的美的享受。因此要经常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参观、春游等。最后,艺术教育是幼儿情感培养的中心环节。在幼儿园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占很大比例,幼儿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表演、游戏等活动来接受美的熏陶和教育。幼儿美感直观性,决定了我们教育过程中要从一些内容简单、形象鲜明的事物,易于理解的文艺作品人手,去培养幼儿对现实生活中艺术作品的兴趣。幼儿美感的表面性,要求我们不仅应注意引导幼儿去欣赏事物的外在美,而且还要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幼儿体验事物的内在美。

(三)丰富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师所选择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应是丰富的,贴近生活、来自自然的,不仅可以是单个艺术门类的欣赏活动,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融合。

幼儿艺术欣赏涉及到幼儿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涉猎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来选择和安排艺术欣赏活动。

(四)幼儿艺术教育组织方式多样化

有效的教育组织方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避免单一机械的模仿与强化训练,当针对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鼓励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的机会,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游戏性、多样性、趣味性,寓学于乐。

有些幼儿园就结合《纲要》精神改革幼儿艺术教育,每周开展2-3次公开艺术活动,让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点评,总结组织活动经验;定时定点的分组艺术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每周开展分组艺术活动,分组活动时,一个教师带十几个孩子,便于个别观察、指导;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

(五)多元化多维度的幼儿艺术评价

篇6

1.师幼互动不够。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传授、轻引导,缺乏与幼儿的互动沟通,幼儿在活动中缺乏交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效没有客观反应。

2.教师引导性不够。部分教师习惯按教案上的思路走,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3.活动过程操作性不强。一些教师为求授课形式新颖、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结果真正让幼儿活动的时间缩短,根本体现不出学习的效果。

4.活动材料缺乏趣味性。单纯地用图片展示,在教学中幼儿在没有动感的图片中一遍遍的跟念内容,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再往下学习,教师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求。取而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多媒体就是承载信息的各种载体,如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它具有感觉、表示、显示、存储、传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将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灵活运用相关媒体进行教学。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中,首先要确定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理特点,多媒体课件既能能满足教师教学的动态需要,也满足孩子对动态的事物的需要,吸引孩子,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征,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这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其次多媒体课件具有鲜艳生动的图像,泳步岷系幕面,以及与画面相协调的声音,它可以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多媒体课件对幼儿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产生兴奋,使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适应了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分散,兴趣点容易转移的特点,并由此唤起了高涨的学习情绪。因此,对于需要动态演示和揭示事物之间关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通过声音、动画对孩子感官的刺激,不仅能让幼儿明白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而且它动态、直观的演示能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计算活动"飞来了几只小鸟"也是如此,通过形象的动态演示飞来一只小鸟、两只小鸟、三只小鸟,让幼儿轻松理解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让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的印象更为深刻,更全面、立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课件的制作中不能一味追求画面的丰富、生动,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目前真正适合幼儿园教学的多数课件需要幼儿教师自己制作,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要遵循让孩子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看课件的原则。年龄越小的幼儿无意注意就越占主导地位,而且孩子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无意刺激干扰而转移或者分散。多媒体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等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但它瞬息万变的画面和五彩缤纷的信息容易让幼儿产生视听觉的混淆和疲惫。而且,过多信息资源的输入,让孩子没有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没有让幼儿获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而是让幼儿成了课件的观光客,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只是零的、不完整的。例如在我们教师公开课同课异构中,有这样一节课“一年四季”,有两位老师展示这节课,一位老师的课件可谓相当精美,在课件中营造了一年四季四个不同的景象,并且配有优美的文字解说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一位老师课件中只有最凸显四季特征的植物的动态变化,画面比较单一,结果,第二位教师的课件教学效果反而优于前者,原因是前者内容包含太多,幼儿把更多注意放在了背景音乐和解说中,因为配有解说了,给幼儿自由发言和想象的空间就小了,所以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从多方考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把幼儿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十足,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

篇7

孝道教育实践活动成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已进入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关注一个孩子的时期。娇生惯养、溺爱孩子的现象非常严重,独生子女成了名符其实的“小皇帝”。长期的养尊处优,造成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普遍缺少感恩的心理,认为父辈的付出理所当然,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正被逐渐忽视。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孩子却很少有孝心和感恩的意识和行为,这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漏洞,反映出我们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要求课程要致力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感恩”,弘扬以孝道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要,学生、家长的需要。孝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更能结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我校经过周密的调研,提出了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德育工作思路。

一、实施孝道教育的具体做法

1.加强氛围营造,宣传孝道文化

为了营造孝道教育的浓厚气息,我校在教学楼和综合楼醒目的墙面上悬挂了孝道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的大型条幅,有选择地张贴了古二十四孝图。并在楼道墙壁、走廊、楼梯台阶张挂了古今忠孝格言、名言、警句和以勤学、砺志、感恩为主题的精美图片,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孝文化传播氛围。学校还利用橱窗、电子屏、横幅、宣传手册、黑板报、校园网等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的忠孝故事和身边的忠孝事迹。通过国旗下的演讲、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广泛宣讲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灵武教育信息网等,向社会家庭传扬我校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家庭孝文化氛围的形成为我校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2.制定孝道目标,丰富学生认知

为切实提高孝道教育实效,我校成立了孝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灵武市第四小学孝道教育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以“弘扬以尊老孝亲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为目的。以“孝亲敬亲、尊长友幼、爱国报国、砺志修身”为内容。以“念亲情,孝亲敬亲,感恩家庭;贵友情,尊长友幼,感恩社会;铸忠情,爱国报国,感恩祖国;养豪情,砺志修身,感恩生命”为要求。明确了孝道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孝道教育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及时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如此,学校还聘请了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指导我校教师编写了各个年级的孝道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并在校本课程教学中予以实施。孝道教育被列入了课程,进入了课表,融入了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教育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掌握孝亲敬亲,尊长友幼、爱国报国、砺志修身四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素养。为了抓好孝道教育课程的落实,学校教务处定期抽查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的落实,将孝道教育课程真真落在实处。

3.开展孝道活动,内化孝道行为

我校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把孝道教育活动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结合起来,并渗透到了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品读古今孝道经典。教师通过解读和让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百善孝为先”的积极意义,了解中国古今孝道名贤的语录,认知博大精深的孝文化。二是结合公众节日和传统节日开展孝道教育实践活动。在“3・5”学雷锋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揉肩捶背,洗头洗脚,谈心交流,表演自编的文艺节目。这样做既温暖了孤寡老人寂寞的心灵,又为学生提供了真正表达孝心,付诸实际行动的机会。“3・8”妇女节和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话,洗一次脚,为父母制作一张节日贺卡。教育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让父母开心、快乐,同时表达了孩子感恩父母,感恩亲人的良好心愿。清明节学校少先大队部组织学生祭扫灵武烈士墓,向革命先烈表达不尽的哀思和无限的崇敬之情。“6・1”儿童节开展扶残济困和孤残贫困儿童手拉手、学习身边的孝道人物等活动。让学生知道付出,理解关爱。“7・1”党的生日开展“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用心中的歌感谢党和人民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8・1”建军节开展学习子弟兵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9月教师节开展向老师送贺卡、写感谢信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10・1”国庆节开展“祖国,我为你自豪”剪贴报、手抄报、绘画、演讲、征文比赛,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恩之情。重阳节举办尊老孝亲、敬老助孤“爱心一日”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敬老携幼、助孤帮困、树立爱心。三是召开孝道教育主题班(队)会,感恩砺志报告会、班级孝道文化评比等,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孝道的真谛。

4.建设孝道基地,强化德育教育

我校还建立了孝道教育实践基地和孝道教育室,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孝亲敬老、爱国报国的信念,体会孝道教育的社会意义。灵武市中心敬老院和灵武市烈士陵园已被我校确定为孝道教育实践基地并进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我校组织师生定期到孝道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孝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孝道意识,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孝道教育室作为我校孝道教育的教育室和展示室,也是上级部门领导及来宾了解我校特色品德教育的窗口。先进人物事迹展板、图片和丰富的活动资料展示了我校开展孝道教育情况及成果。我们定期召集学生到孝道教育室参观学习,既了解了孝道教育的目的、意义,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孝道教育的内涵,帮助他们树立真确的孝道观念。

5.重视过程评价,实现孝道目标

为了使孝道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校为每一位学生专门印制了孝道教育实践记录本,要求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将自己行孝的言行、感悟、做法,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等及时进行记录。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为了校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学校政教处成立了“孝道教育红领巾行动小组”,监督各年级(班)孝道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我校不仅抓好了监督工作,还完善了孝道教育评价机制。根据孝道教育内容设置了孝亲星、尊长星、爱国星、砺志星。每学期通过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方式进行评选。只要获得其中一个星、两个星和三个星的学生,就分别授予一、二、三星级“孝道好少年”,将他们的相片和孝道事实给予公布、张贴,形成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局面。获得四个星的学生将荣获全校的“孝道之星”,我校将他们的优秀事迹编印成册,大力宣传,尽量做到“孝道之星”事迹人人皆知,促进孝道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进一步增强孝道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孝道教育活动成效

我校孝道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家长们反映:孩子更有礼貌了,更文雅了。孩子爱做家务,孝敬老人,不顶撞父母,有礼有节,懂得节俭了。

老师们反映:学生在校外见到老师就会行礼,上课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师生关系更融洽了,班风明显好转。

学生们反映:我以前从来不会帮妈妈洗衣服、洗碗、洗菜、打扫卫生,现在都会做了。我学会了感恩,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爷爷奶奶的不容易。我要感激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我也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总之,开展孝道教育使我校管理走向规范,校园走向和谐。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孝道教育是当前我校开展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实施孝道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2]孝经.

篇8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94-02

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是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钟祥市新堤小学在逐步完善现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努力践行“责任没有借口,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分级逐步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课改、艺体“三头并进”,以创建“特色德育品牌学校”为契机,以构建“生命教育课堂”为纽带,以打造“艺体特色学校”为平台,奏响了学校高效稳健发展的主旋律。让我们采撷一些美丽的音符,体验播种的激情,分享收获的感动!

一、感恩德育——最是铭恩能致远

学生的德育素养,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恩情是前提,晓恩情是动力,意恩情是关键,行恩情是结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校力求让每一个新堤的学生学会接受恩情,懂得铭记恩情,自觉回报恩情。两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感恩”教育的丰富内涵、发展规律和有效形式,通过活动提升新小学子的德育素养。

学校充分发挥食堂、橱窗、红领巾广播站、教室等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读经典书籍、唱经典歌曲、跳经典舞蹈、讲经典故事、看经典影视,构建学校“感恩”主流文化,实现师生精神文化质的飞跃。学校举办了“与爱同行、感恩祖国”大型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和“学会感恩”庆六一文艺演出,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作品展……引导学生感恩同学—人人争当班级之星;感恩父母—布置感恩家庭作业;感恩家乡—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 共建美丽钟祥”社会实践活动;感恩祖国—大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把对“感恩”的理性认识悄悄内化,并逐步外显为实际行动。

新堤的学生心灵的净化来自于“一月小变化,一年大变样”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无意熏陶。让每一面墙说话,每一寸土悄语,每一棵树述说;励志警句时刻激励着学生,学生的作品记载着他们的成长;榜样的力量默默地感染着学生……新堤的学生心灵的净化更来自学校的着力引导和教师的谆谆教诲。学校把感恩教育与常规礼仪教育相结合,在全校形成“懂感恩、塑文明、守礼仪”的新风尚,使感恩教育能够常态的开展。多年来,学校还一直进行着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结合校本课程开启学生“晓恩”情结。学校开设有“感恩大自然”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生态环保方面的常识,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环保理念,并最终养成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习惯。课程以学生选修为主,由语文老师授课。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构建了详细的活动评价体系,让学生互评、班级自评、家长参评、老师总评与“孝顺之星”、“勤劳之星”、“学习之星”等“感恩”十大明星结合起来,让感恩的行为成为自发的行为,就像须臾不停的呼吸,伴随在生命的韵律之间,

二、生命教育——课改之花别样红

新堤小学的教学篇章如同书卷一一展开,让人领略其课堂教学的魅力、教育科研的引领。学校倡导立足课堂,深化课堂结构改革,向40分钟要效益,争创有效课堂,并持续深入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把比武课逐步上成常态课,把“三课”上成家常课。学校坚持领导巡课、听课、评课“三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每月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尤其注重以“三课”点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要求各位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周教研活动参与到各教研组、备课组评议讨论,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天看课,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严格执行行政会课堂教学点评制度,点评主要针对“三课”中存在的靓点和问题进行评议,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优化教学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走进新堤课堂,感受到的是平等对话、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七位教师代表钟祥到荆门参赛,喜获佳绩。每学期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实实在在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生命课堂”的模式。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生命”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一种教育形式,在“生命课堂”的实施探索中,学校力求把“教生命”和“有生命地教”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关注真情小练笔,让童心飞扬;数学教学开发趣味小活动,让智慧生长;英语教学创设快乐小情境,让生命绽放。“生命课堂”的研讨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一项项课题结题证书正是最美的风景。在新堤学生的心中,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永远为他们开放,等待他们停留,聆听他们的倾诉,让生命之美灿然绽放!

三、艺体特色——灵动校园显活力

学校不该只是孩子学习的工厂,更应是孩子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的乐园。只有营造愉悦的校园氛围,才能让学生身心舒畅,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自2012年秋起,学校迅速启动《艺体特色活动实施方案》,既有声势浩大的全校统一项目,又分年段彰显特色;既突出集体项目的优势,又展示精品项目的魅力。

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艺术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小百花竞相开放。小百花的课主要是由语数老师担任,各班级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成立班级兴趣小组。开设课程有手工、书法、美术、趣味口算、朗诵等。低年级以硬笔书法、阅读为主;高年级以剪纸、软笔书法、科技制作、朗诵为主。同时,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大百花争奇斗妍。大百花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团体活动,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学习武术,三、四年级学习竖笛,五、六年级学习腰鼓。另一类是特色兴趣小组,学校组建了管乐、竹笛、竖笛、古筝、戏曲、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美术等17个兴趣小组。

学校定期进行艺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要求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专业组必须做到“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有教案)、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学校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并要求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艺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2013年六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与感恩同行,绽放生命魅力”第五届百花艺术节。活动分三天举行,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书法、绘画大赛、“感恩母亲”手抄报大赛、“我骄傲、我是湖北人”演讲比赛、“感恩祖国”手工作品展、“十精神进校园”征文大赛以及“庆六一文艺汇演”。在文艺演出中,校舞蹈队、合唱队、京剧组、古筝组、笛子组、武术队、英语组、腰鼓队、足球队等兴趣组同学一一登台、进行特长展示。本次艺术节,12个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1500余名同学参与了各类艺术展示和竞赛活动,854个节目或作品获奖,1000多名学生获得表彰,涌现出一大批“才艺小达人”。学生们施展了才华、张扬了个性、体验了成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风采才华,凸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位。学校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们的笑脸是最美的风景。

篇9

幼儿园教学 幼儿发展 课程改革

当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幼儿园教学发展的需要,当更新的教育观念与实际教学行为不相符合时,“课程改革”,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进入我们的视野,其将眼光聚焦于幼儿发展,赋予幼儿园教学更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与现象:

1.“拿来主义”,忽略孩子实际需要

外出观摩教学活动后,教师通常会在班级中再次加以尝试实施,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移植课”,有利于帮助教师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积累教育经验。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教学过于“照本宣读”,孩子会因为老师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而犹豫,他们要参与必须在老师的首肯下才能进行,主动性被大大削弱。

2.追求形式多样化,忽视孩子可接受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师的设计非常地巧妙,也很有层次感,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一步一步加大挑战的空间,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但是,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流程教学的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背教案,孩子们对第一环节的知识点还没有很好的进行消化、吸收,就已经进行到第二环节的教学中去,接着就是出现场面混乱的局面,孩子们无法与老师进行互动,活动效果也就大大降低。

3.操作材料不恰当,一定程度上干扰孩子发展

小班教学活动《虫儿爬爬》中,教师为每个孩子精心准备了一个大袋子,让孩子们钻进大袋子里,扮演虫宝宝,的确是非常的形象与可爱。但是,15分钟的教学下来,教师与孩子们始终维持着同样的跪姿,开始的律动环节与最后的放松活动,孩子们的动作只能局限于在地面上的情况进行。爬的过程中由于袋子的使用,教师也不便于观察孩子爬的过程中实际动作的掌握情况。

4.教师讲评为主,忽视孩子主体性发挥

传承以往的习惯经验,教师往往会在活动的最后集中孩子,自己充当主角,对孩子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诸如谁的画面最漂亮,谁的想法最有新意,等等。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在被老师的评价过程中是非常被动的,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创意往往会在老师的评价中被覆盖,被埋没。也就看到教师说的不厌其烦,孩子在下面玩的不亦乐乎的现象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存在着共性问题,即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发展。面对今日有着丰富见识与智慧的孩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中,应本着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去引导孩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关注孩子兴趣,变“拿来主义”为“适用主义”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变“拿来主义”为“适用主义”,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

为使教育更贴近孩子,我们与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采用PPT循序渐进展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青花瓷盘周边花纹的绘画方法,如先画上面花边,再转动盘子,画下面花边,再两旁画上一样的花边,由一到二到四到八,这样的辅助教学方式将复杂的青花瓷盘花纹艺术简单化,孩子们能直观感受青花瓷盘的花纹设计过程,创造热情被激发,产生了“我要设计与他人不一样的青花瓷盘”的愿望,从而帮助孩子顺利掌握绘画花边的技能。

2.运用孩子经验巧设情景,变“无效引导”为“有效引导”

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在艺术活动《青花瓷盘》中,由孩子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青花瓷盘的图案、颜色与花纹,丰富孩子们对于青花瓷盘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在教师示范操作环节,我们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幼儿观看的方式,而是考虑到大班孩子比较喜欢竞争好胜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三位设计师互相比赛设计青花瓷盘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调动孩子设计瓷盘的积极性。

可见,有效地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以幼儿需要为依据提供操作材料,变“阻碍”为“动力”

首要,教师要考虑材料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而绝不能随便信手捏来,不能让幼儿动手就了事,它们的呈现与使用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确定的。

其次,选用什么样的学习操作材料,要与本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相贴切。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就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学习操作材料的选用,要考虑到其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切不要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操作材料上,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精心”准备既繁琐又无效的操作材料。

4.放权让孩子自己去评价,变“被动”为“主动”

篇10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教师研讨;专家论证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90-02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一线教师,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幼儿园岗位需求的调研,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的分析基础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的指导下,围绕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力图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发编写一本实用、可用、好用的校本教材,应该做好几步:

1.结合课程分析,明确教材编写的目标性

"教材开发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具有目的性,充分思考开发这种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无的放矢,那么,教材的开发就只能是东拼西凑,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和价值。

编写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首先对课程的目标与性质、目前使用教材现状、学生的学习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除了理论的讲解,还注重方法与策略的练习,实践应用的实训,构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帮助学习者提升实践智慧。当前使用的教材现状是:(1)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参差不齐,难以选择。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多数以是否用过该教材为依据,其次才考虑教材体系的合理性、内容的实用性及超前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绝大多数教材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的问题,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专业实践教材欠缺,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方法技能。专业实践练习时大多沿用理论课教材,缺少实例,不利于和社会"接轨",学生进入职场角色慢,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幼儿园调研,采集案例,精选丰富而典型的幼儿园教学案例融合到校本教材中,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全面提高学生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实际,增强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会重蹈文化学习的覆辙。编写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时,考虑到职校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通过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内容设计等方法,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1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重新建构教材模式,重组专业知识体系,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如:怎样规范设计教案?怎样组织一节幼儿园体育活动?怎样提高讲故事技巧?怎样组织幼儿园科学实验?……通过对接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学生目标明确,正视差距,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2如果满篇都是抽象的大段文字,易使学习者疲劳。在教材的排版设计上,充分利用照片、图片、插图、表格补充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学习内容,增加跳跃感和吸引力,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3学生技能学习、实践练习要分步实施,如果将教学设计方法通篇教给学生,结果只能囫囵吞枣,不利于学生掌握吸收。因此,教材中案例的选择要生动有趣,丰富有典型性。案例的分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方法。可以分步骤进行"教学导入"、"教学环节过渡"、"教学结束" 的案例分析及实践练习,最后再串联起来,只要前面的小"部件"开展扎实,就很容易得到后面的"整机"。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也就提高了。

2.4将知识性强的理论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意语言的表述通俗易懂,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结合目前幼儿园实际,既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又通过典型活动类型的指导,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材中既有教师引领的空间,又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对教材嚼之有味,学之有得,思之有获。

3.组织教师研讨,提高校本教材的可操作性

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编写校本教材要注重积累教学素材,对体会深刻、学生反响较好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认真学习相关课程的专著、教材和论文,从中吸取有益的学术成果,编写纲要,形成初步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种短期的个人计划,而是一种长期的集体设计。在开发过程中,要组织教师研讨,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义,经验交流,成果共享,带动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不断寻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注重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教材在修订中不断加以完善,真正体现出校本教材的"本校"特色。

校本教材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在校本教材的研讨中,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对接,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中,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讲故事技巧、绘画技能、音乐技能等,才能进行幼儿园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的教学设计,通过研讨,帮助专业教师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使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上,从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改编或重组能力、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为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大量阅读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更新了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4.重视使用反馈,提高校本教材的实践性

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初步形成教材后,经过学校认定,修改较完善后,送印刷厂规范印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试行使用。使用过程中进行跟踪研究,收集使用反馈意见,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不常见、不常用、无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及时的调整和删减;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操作,学校也无法实施的活动案例,不再纳入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中长期才能见效,不安全或不便于学生探究的专题或活动也没有必要在教材中设置。对于一些课内讲授但又无详细资料的,或者是一些生活小常识,或者是一些小试验,或者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日常所见而又未加深究的,再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始资料进行拓展。对于一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便于主动参与动手训练的内容保留并修改完善,这样,教材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辍学的情况减少了,主动参与实践训练的学生多了,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主编教师也通过学生意见反馈――在实践中自我感悟--进行教材二次设置――修改完善--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

5.专家指导论证,提高教材的科学性校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整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更要邀请学者和专家进行论证指导,提高教材的水平。

5.1根据幼儿园行业专家指导,补充幼儿园知识与技能。《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材开发编写,虽已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但主要还是沿用理论课教材编写体系,缺少行业发展现实性和前沿性实例,在幼儿园专家的指导下,又增加了"绘本教学"、"区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通过行业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