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新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新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新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与快速发展,广大市民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创造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保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市民更好地享受改善后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自身的管理工作也不断地完善与规范,城市园林不仅是我国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各城市当中市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的程度。
1城市园林的特点
城市园林与我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不同,我国现代城市的园林是以生态平衡与绿化、城市文化全面融为一体作为中心目的。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完善城市环境,为我国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活动空间与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的建造与管理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关注中心。在园林绿化的方案当中,一定要对多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着重的考虑,植物从种植到完工需要很长的保养期,以这段保养期来确保植物的存活率和植物的成长,所以对于植物的保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植物保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习性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进行保养的措施也都不一样,为了提高植物的整体存活率,一定要给植物营造出专门的生长环境。二是一定要对水分进行严格的管理,植物在生存中最基本的需求条件就是水,而由于植物的种类各不相同,每个类型的植物对水的需求量也是各不相同,而相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成长周期里对水的需求量也都各不相同,所以为了植物的存活率,一定要严格根据实时的情况对水分进行管理。在城市园林施工方案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材料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对各种不同的土质如湿地、林地等,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种植位置的分配。如果植物出现了大量的死亡现象,就会导致对种苗资源的大量浪费,在补种的过程中又增加了原有的成本,所以科学、合理的分配资源与种植区是极其重要的。在景观园林绿化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流程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效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1]。
2城市园林管理当中的注意事项
2.1全面的勘察周围环境
在城市园林的施工过程中,大多地势都很复杂。如果假山的位置安放不合适,假山会受到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假山的稳定性也非常的差,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发生假山坍塌的情况,在目前的城市园林施工的设计方案当中,几乎没有针对复杂地形的设计方案。城市园林规划的环境非常复杂,由于地形的原因会导致施工过程发生许多突发性事故。因此,在城市园林的施工中一定要先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环境地形,综合分析地形的基本条件,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并在城市园林施工中出现突况时及时修改设计方案。
2.2施工现场的管理
在景观园林绿化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运输大量的泥土、地砖等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泥土等材料会出现掉落的情况,这不仅影响运输路径上的环境卫生,还会产生出大量的灰尘、粉末等,造成空气严重的污染现象。有些城市对环境卫生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许多生活垃圾没有清理,导致土壤受到了污染,使景观园林内绿色植物的成活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3园林内的植物死亡率
在景观园林种植的过程中,如果设计的方案没有考虑到周围的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植物的存活率。如有些植物应在春秋季节进行种植,却选在冬夏季节进行植物种植,有些植物是从外地运输而来的,这些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存活率较低的情况[2]。
3城市园林施工前及栽种管理要点
当前生态建设的理念开始渐渐深入人心,广大市民也了解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的建设可以充分的满足市民对于城市林园的环境要求,可以有效的为市民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如果整个园林的建设效果是10分,其中城市园林绿化的方案设计可以占到其中的3分,余下的7分则全是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城市园林管理方案设计的再好、再完美,如果施工技术不到位,不符合相应的施工规范,最终的难以达到整体效果。因此,城市园林的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与管理的措施,在园林绿化的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准,并有效的控制施工的质量,以此确保景城市园林的施工按照工艺流程进行,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3]。
3.1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城市园林施工前的准备过程比较复杂,由于整个工期的整体性与专业性都非常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要点。首先要对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各个工序与各方面施工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流程进行施工。其次是负责施工的单位应当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保证各个工艺流程的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而且要对景观园林位置所处的周围环境进行考虑,挑选最适合景观园林周围环境的植被进行种植。为了提高苗木的整体成活率可以选择购买当地的苗木。施工人员应该仔细观察设计图纸,如果发现设计图纸中有问题,需要及时的与设计图纸的单位进行沟通,从而使景观园林绿化的设计方案不断的优化,有效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方案更换的问题。
3.2植物栽种管理
在进行植物种植前应该对地面进行清理,然后使用表土回填技术来进行栽种绿化植物。在使用表土回填技术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一是在进行绿化植物种植前需要把周围的垃圾、石头等杂物进行清理,防止这些杂物对绿化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二是一定要及时的清理周围的杂草,减轻保养人员的工作;三是在进行回填时候要保证表土土壤的干燥,在遇到下雨天气禁止进行回填[4]。
4结语
城市园林对于市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不仅使整个城市的环境得到美化,也为市民们提供了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中,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一定要紧密配合,一旦发生问题及时的协调与沟通,共同的优化城市园林管理的设计方案,使城市园林能够发挥出自身最大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刚坚.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J].现代企业文化,2017(32):135-135.
[2]徐新星.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276.
篇2
1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1.1复杂性
路桥工程的种类复杂性决定了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路桥产品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在使用功能上也就有所不同。即使路桥工程的类型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或者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中,也会造成施工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可以说路桥施工有着明显的复杂性。
1.2流动性
路桥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在管理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路桥施工企业与其他的建筑企业有所不同,路桥施工相关的管理人员通常都会在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内到多个不同的地区去工作。正是因为施工项目的流动性强,所以也给项目的施工管理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此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完善,当前很多的路桥工程都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施工人员生活枯燥,缺乏乐趣,导致在工作中很容易丧失热情,这也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1.3计划管理性
路桥工程施工通常项目都比较大,而且处于露天作业的环境中,施工环境不佳,导致在建设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甚至常常会出现由于天气环境不佳而无法施工的情况,如果遇到梅雨天气,可能会使工程的进度难以按照预先的计划完成。因此,在进行路桥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施工计划,并充分考虑到各种能够影响到施工的因素,保证工程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2路桥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问题
首先是在施工材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材料的选购上,由于很多的企业管理宽松,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常常会在材料上节省,导致很多的劣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这些质量不佳的材料一旦投入施工使用就会给工程的未来埋下安全隐患,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很多企业在施工中并不注意对原材料的分类和归放,一些容易受潮的材料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护,导致在施工中材料经常会受到影响,影响使用的性能。此外,在施工中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当前在施工中,通常都会等施工问题出现后在采取措施来进行处理,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即使采取了措施来进行弥补也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2成本管理问题
路桥工程成本控制是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前在路桥施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在施工原材料的成本控制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对材料的价格并没有高度的重视,价格的变动和走向也没有及时的关注。在选购材料中不是只选择便宜的材料,就是在选择价格较高的材料,这两种做法都给施工成本的控制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是在设备方面的控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企业通常会比较看重设备的使用效果,但并不会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高重视。部分企业为了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即使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后也仍然拿来继续运行,使得设备的性能有所降低,同时问题设备也十分容易安全事故,最终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外,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安排与工程量之间的差异,导致工程的施工连贯性和整体性受到影响、这不仅会使企业的成本有所上升,同时也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给工程造成不良影响。
2.3管理机制问题
首先在路桥施工中,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就会出现质量和进度之间的矛盾,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不合格的情况,甚至有时会造成返工等情况,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影响,造成成本上的增加。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的企业并不会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难以提升。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奖惩制度的重要性,并在施工中制定出了奖惩制度,但往往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制度得不到执行,丧失了原本的意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路桥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这也问题也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阻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3路桥施工管理创新分析
3.1质量控制创新管理
首先应做好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进行原材料的选购过程中,应通过质量和价钱的综合性比较来衡量,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材料。同时要做好对材料的检查工作,保证材料在入场之前全部都接受过质量测验,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坚决的杜绝进场,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到影响。其次,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除了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外,还可以根据施工需要来分批的将施工材料运送到现场,以此来避免环境或者其他问题对材料所造成的质量影响。在施工质量方面的创新管理,可以充分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或者电子监控等设备,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3.2成本方面创新管理
成本方面的创新管理主要应从材料和设备方面来进行控制,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多家的对比来找到质量合格同时价格低廉的材料,保证成本上的下降。同时可以利用网络管理来实现对材料价格变动的观察,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拿到最优惠的材料。此外,在设备方面的管理,应及时进行维修检查工作,保证设备的良好,只有设备的性能良好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3.3管理机制创新管理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路桥工程的质量良好,就一定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并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奖励,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则会受到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员工将会感受到鼓励,同时由于畏惧惩罚而更加努力的工作。这对提升施工人员的热情有着一定的激励效果。此外,施工企业应安排时间让员工加入到专业培训中去,提升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此来提升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语
篇3
一、厦门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近几年,厦门市社区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年,全市有8个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3个社区获得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称号,20个社区被评为“全省信息化建设五星级达标社区”,8个社区被评为“厦门市2007-2011年先进社区”。目前全市正努力争创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和全省社区建设先进县(市、区)以及示范社区,但这样的现状从根本上还无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厦门市基层社会建设与民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建设水平同一些沿海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岛内与岛外、社区与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厦门市社区管理体制是“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网络”(指区一级政府,区、街道二级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网络)这样的架构。但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导致区政府和社区角色与职能错位,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财分离现象突出。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太重,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民主制度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作用的发挥,称之为“行政化困境”和“共同体困境”。
(二)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严重不足。特别是岛内的旧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达到500平米的比例不足50%。而对新建的社区,福建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条件的意见》,文件提出开发建设单位要同步建设社区办公用房。但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福建省制定指标偏低,200平米的社区服务用房,难以满足越来越多元化需求的服务要求;二是文件的执行力度、操作性不足。成立一个社区常常涉及数个小区数个开发商,难以协调建设单位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致使新社区的社区用房难以落实。由于规划不到位、控规力度不足,目前实际成形的社区难以落实社区用房,即便政府想投入建设,也找不到合适的用地。
(三)社区工作队伍参差不齐
社区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探索。厦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区专职志愿者三支队伍虽然得到不断充实和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工作队伍管理行政化色彩较浓,素质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社区社会工作知识和自治能力,知识面也不够宽,岛内外待遇不均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社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声望的提高。
(四)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厦门市社区居委会设立254个社区服务中心(站),但仍存在职责不明确、工作不规范等问题。社区服务的投资主体单一,社区服务队伍不够健全,尤其是中介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尚在培育阶段,信息化服务也处发展阶段,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
二、厦门海沧社区管理创新实践
没有一流的社区,就没有一流的现代化城市。“美丽厦门”发展战略的提出,给厦门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厦门围绕“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充满活力、和谐幸福”的目标,为走出社区管理困境,破解社区管理难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特别是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海沧模式已成为厦门现今社区管理特色。
(一)简要情况
2003年,海沧设立行政区,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海沧区在社区管理方面取得很大进展。2011年底,成立不到5年的海虹社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人性化”建设,不断改进服务管理方式,有效破解社区管理难题,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6月,厦门在全市范围推广“海虹模式”。2012年8月,海沧区获批为全国第九个福建省第一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3年3月18日,新阳街道建成福建省首个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标志海沧区社区“四化”管理由社区层面升级为街道层面。该模式在2013年6月份在海沧区各镇街推广,初步形成“社区—镇街—区级”三级全覆盖的“四化”管理体系。
(二)改革内容
新阳街道是福建省首个街道级网格化管理街道,它于2006年成立,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武术之乡,同时也是典型的工业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复杂的社会情况使得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成为新阳街道面临的重大课题。
1.落实网格责任,打造“星级网格保姆”
街道划分“二级网格”,即4个城乡社区网格、45个单元网格。“二级网格”的力量组成分别是村居“两委”及网格管理员、协管员。全街各村居共105 名“六大员”已全部整合为网格员,每个网格配备了1—3名网格员,管理模式全部实行“八个统一”(统一招聘、统一身份、统一员额、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服装、统一配备电脑和手机)。开展“四化”建设以来,全街所有网格员走街串户、主动服务,被居民称为“网格保姆”。街道推进“星级网格保姆”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培养激励网格员比学赶超,主动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管理,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服务到位、管理有方的网格员队伍。
2.畅通信息渠道,打造“星级智慧社区”
截至2012年9月,街道和各村居两级综合信息平台(含前台网站和后方管理平台)已全部建立,综合信息内容还在补充、完善中。同时,全街各社区均设立了社区热线、社区QQ群、社区信箱、短信平台等便民服务互动平台,新阳小区还将辖区兴旺社区信息化服务品牌“小许微博”提升为“新阳小许微博”,在全街推广使用。2012年,辖区兴旺社区被评为福建省“五星级信息化社区”。
3.提升服务管理,打造“十大网格品牌”
立足台商投资区、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等实际,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十大网格品牌”创新,通过特色品牌带动,提升服务管理,打造幸福新阳。目前,“台商义工志愿行”、“星级出租户评比”、“邻里守望机制”、“医患纠纷联调联处机制”、“就业直通车”、“新阳鹊桥会”、“兴旺微笑社区”、“霞阳安居社区”、“新 阳光社区”、“祥露奋进社区”等“十大网格品牌”建设正全面推进。
4.探索“全联动”模式,打造“街道网格110”
探索街道层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的载体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率先探索街道层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街联动、全员联动、全面联动”的“全联动”模式,街道指挥中心被称为“网格110”。
(三)初步成效
1.实现结构再造,三级“综合体”初显“集约效率”
在没有增加街道和社区机构编制、职数、人员的前提下,科学整合调度现有机构人员及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资源,通过结构再造,建立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体”,一是街道“综合体”,即指挥中心“1个中心+5个分中心”的组织结构;二是社区“综合体”,即“社区两委+社区工作站”的组织结构;三是网格“综合体”,即“网格员+协管员”的组织结构。将“五项管理”等社会服务管理各方面职能纳入三级“综合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集约化”服务管理渠道。
2.实现机制再造,三个“全联动”初显“协同效率”
构建社会服务管理“全街联动、全员联动、全面联动”的三个“全联动”模式。目前,全街共有联动单位58个、联动人员2000多名、联动业务80多项。街道推行“四化”以来特别是指挥中心投用以来,街道与社区及各联动单位实现了良性互动,网格化排查处置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隐患工作落实更加到位。2013年年1—5月,全街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0.5%,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02%。
3.实现流程再造,三层“扁平化”初显“快捷效率”
通过对社会服务管理事件“发现、处置、评价”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构建“单元网格、指挥中心、联动单位”三层“扁平化”服务管理格局,将95%的事件在三层“扁平化”格局中予以解决。街道指挥中心成立2个月,受理网格员和群众上报反映的各类服务管理事件485件,在“单元网格、指挥中心、联动单位”三层“扁平化”格局中按时办结463件,按时办结率达95.6%。
(四)新阳街道社区管理小结
结构再造、机制再造和流程再造,一定程度上理顺了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新阳街道为指挥中心配备了1000平方米办公场所,并高标准配备指挥平台大型显示屏等设施设备,是完善社区基础实施很好的开始;努力打造的一专多能的网络员、进驻社区的高校社工及台商义工志愿者等社区工作队伍,正不断提升整体人员素质。
三、创新社区管理发展的思路探讨
“四化建设,网格管理”的海沧模式给厦门社区管理提供了一种发展思路,但其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化手段带来了管理的高效,可这种实时性的服务也意味着更强大的管制能力——在网格内运行的大量电子摄像头将整个社区都置于一种隐形、全方位的监控当中。 谁来保证居民的隐私得到尊重?这种服务一定是居民想要的吗?这种社区管理模式经过严密、科学的规划设计吗?这种社区管理模式推动者除了政府,还有其它推动者吗?这种社区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系统和数字设备基础之上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硬件,市、区财政体制理顺了吗?类似财政体制改革这样的其它配套改革完善了吗?针对人口结构的不同,网格化管理模式对这些社区有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吗?以上的种种问题说明我们仍需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总结经验,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一)规划先行
改变“先做后想”的做法,应做到“先谋后做”。社区管理内容涵盖面广,包含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功能,社区工作队伍,社区服务体系等,为确保其整体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为了让社区管理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更具活力,需要详尽的规划。比如,规划好了新建社区的基础实施,保证好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才能更好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且,这个社区管理规划需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破政府“一枝独秀”的局面,因为社区管理离不开社会主体的一同努力。规划如能得到全社会各方认可,改革创新的阻力小,并能激发社会大众的热情,更加体现社区自治的核心思想。
(二)拓宽动力
改革、创新的动力源于社会,而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厦门社区管理的发展,要转变政府既是变革推动者、制度设计者,又是资源调动者、利益协调者的观念,转变过度依赖政府的管理,我们不能让社会萎缩,不能淹没社会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力量。促进政府社区管理的开放性,构建政府回应型的动力机制;还权于社会,培育广泛的社会空间,积蓄社会力量,将社区管理内容的决定权交给社会,将社区管理过程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社会,将社区管理结果的评议权还给社会;培育社区管理市场,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
(三)配套改革
社区管理需要体制机制、人、财、物的支撑。社区“缺位”与“越位”改革;优化社会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考试、招聘、录用、交流、辞退、奖惩等工作制度;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理顺市、区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财政体制(特别是改变市出政策、区出钱为主状况);拓宽社会管理资金来源;优化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改革社会组织登记,探索“一业多会”机制;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配套措施和改革是发展社区管理的重要条件。实现社区管理和配套改革的顺利对接,才能打破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类矛盾的聚集点,才能更好的回应居民的需求。
(四)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社区居住人口的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称之为“分类管理”。具备现代化城市形态,境外人士户数占比通常在20%以上的,以集中商品房为主的社区,归类为国际化社区;配套完善,住宅相对集中和独立,人员流动少、管理规范、城市氛围浓厚的社区,归类为城市社区;以原村委管辖的范围或自然村形成的住宅小区,归类为“村改居”社区;外来人员居多,大部分为出租屋,配套先天不足、环境较差,治安、安全隐患较多的社区,归类为外来人口集中社区;具有较广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的社会区域共同体,归类为农村社区。
因社区分类不同,其基础设施和管理难度不同,在社区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考核评比时应区别对待。区分的意义在于对基础较优越的社区“锦上添花”时,也应对基础薄弱的社区“雪中送炭”,以免影响不同社区之间的积极性。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面对复杂的竞争形势,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对提高项目的质量提高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业发展至今,许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的项目管理模式,但这仅仅是“初步”的。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建筑工程中,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问题严峻,工程质量问题令人堪忧,材料使用浪费严重,都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由于环境不断变化以及新影响因子的出现,无一不在告诫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创新,以打造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以及建筑项目本身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所以,项目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
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具体环境
社会环境的条件不同,创新的侧重点也不同。在进行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时,主要是对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调整及创新。即在进行项目管理方法创新工作时,可以从劳动者的组成结构、来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也可以从劳动工具比如建筑施工中的起重设备、碾压设备、搅拌设备等工具进行创新,还可以从劳动对象比如建筑工程的模块划分、材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创新。在进行创新时,如果社会条件是劳动力有剩余而劳动工具相对落后的,则应该在确保劳动者结构最优的情况下进行劳动工具的创新,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成本必然是花在劳动工具上的比花在劳动者身上的要多,劳动工具的创新空间大,成本缩减空间也大。反之,如果社会环境的条件是劳动设备的技术含量高但是劳动者短缺,就要把创新的重点花在如何调整劳动者上面。通过生产力发展的三要素的调整侧重点不同来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的要求,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调整来进行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也是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创新的最基本的要求。
1.2 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要依照市场的需求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直接目的是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创造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为经济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如果项目管理的目标没有符合市场的需求,那么在这种管理下所完成的建筑工程产品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冷落;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创新时,应该确保项目管理方法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和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要求企业在进行建筑项目工程时能够建造出高质量、低成本同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建筑物,所以在进行建筑项目管理时,这些市场需求就必须作为管理的目标。在进行项目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时,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如市场最重视的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那么在进行管理创新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创新的管理方法能够打造出质量完好的建筑,这时工程成本反而是排在工程质量之后;如果市场最重视的是产品价格,那么在进行项目管理创新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问题,创新后的项目管理方法能否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然后再考虑工程质量。
1.3 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公司的声誉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企业的声誉,不能在创新中过分追求工程某一方面的效果,而忽视了创新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如果为了提高工程的进度,不顾工作人员的作息规律,强制要求加班加点,拖延下班时间,这样的做法必然是让工作人员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承包公司以及项目本身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带来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为了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进行管理创新时,对物资的申请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查,必然会带来施工节奏的缓慢以及材料申请者的情绪不满;为了缩减成本,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不采用高效的建筑设备等这些做法,无疑是会对工程本身以及承包企业的声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方法
2.1 从观念上进行创新
从观念上进行创新是指从观念上培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植入到建筑企业的文化和制度的层面上,建立起有利于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实践的工作制度。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员工的认可,可以有效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工作。这是从根源上对项目进行创新的方法,如果员工的创新意识被培养起来,那么项目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就不再是难事了。
2.2 从体制上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要做到有创新能力,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比如公司成立的责任制形式、财产制度形式和相应的法人小组结构等。在这些科学的企业或者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建筑企业可以采用矩形管理模式,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繁忙期迅速组成工程管理与实施小组,而在工程项目比较少的时期又能够灵活调动人员进行创新研究及其他的工作,其中的效果是:当工程项目比较少的情况下的对于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可以在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下进行检验,可以使创新的管理方法迅速成熟起来,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创新研究及管理人才。这样,就能够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的基础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且不间断对建筑工程的创新管理的尝试和规范工作。
2.3 从工程实施主体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建筑工程实施的方法是项目建设方通过向相关承包商招标公告,然后工程承包商进行工程投标,投标形式结束后,工程就从项目建设方转移到了工程承包方,虽然中间有一个合同鉴定的环节,但是这并不能完全保证工程的承包商会完全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这样对工程的质量等方面都是影响极大的。如果工程能够由项目建设方直接进行施工,那么质量问题以及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问题就解决了。在项目建设方进行项目外包的同时,建设方另外派遣工程监督小组来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进工作,监督小组可以是公司内部的成员,也可以是外包给独立的专业机构进行监督。这样,就能够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工程实施的质量。
2.4 从技术上进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用到建筑工程的创新上依然适用。通过把数控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大大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化、智能化、高效化和准确化,这也是项目管理工作所必须前进的一个方向。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拥有建筑工程上新型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市场的有力武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只有在强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究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途径,才能让企业在面对施工管理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集成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办公理念,我们把这种运用现代化的办公工具所进行的新型的办公形式称为“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办公工具,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的办公形式。“无纸化”办公的展开和普遍运用预示着学校教育学籍管理“无纸化”时代的来临。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实现“无纸化”的途径
“‘无纸化’是现代档案发展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成人教育中,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无纸化”的主要路径是:学籍信息的电子化、学籍管理的网络化以及教育信息的集成化。
1.学籍信息的电子化
传统的纸质的学籍档案管理,操作起来不仅麻烦而且效率低下,所以学籍管理的“无纸化”首先应该保证学籍信息的“电子化”。为了实现学籍管理的电子化,学校应该首先开发相应的学籍信息管理软件,为学籍管理电子化的展开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同时把涉及学籍管理的各个项目,比如信息录入、学籍维护、学生成绩、毕业学生信息等进行分类管理。其次要在新生入学时即把学生的各项信息输入到电脑中进行电子化管理,方便老师、学生查阅和更新。
2.学籍管理的网络化
要实现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学籍管理的“网络化”突破学校局域网的限制,而把学生的学籍信息与互联网相接,打破了传统信息管理方式的时空限制。学籍管理者和学生本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计算机登录学籍信息管理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浏览、打印。这种学籍信息管理“网络化”的优点还体现在学生毕业手续办理和工作后的档案迁移等方面。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必要随身带着自己的档案,同时,在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教育信息的集成化
学生信息的统一化和集成化势必大大降低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难度,提高整个学校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学校教育信息集成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校园一卡通。这种校园一卡通已经在很多的大中学校中推广开来。这个校园一卡通中存储着学生的各项信息,同时它也担负着餐卡、借书证、学生证等多项功能。”学校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相应位置上设置POS机,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POS进行各项操作,通过校园一卡通就可以把学生学籍管理、学期注册、图书馆、计算机房、网络缴费、医疗等整合在一起,形成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校园一卡通必将成为各个学校实现教育信息“无纸化”管理的集中代表。
二、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无纸化”的重要意义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无纸化”把学籍管理中的各种现代化要素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工作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整合管理,为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开放、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纸化”学籍管理将学籍管理人员从繁琐、复杂、低效率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整体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性,降低了办公成本,使管理趋于完善。通过学籍管理的“无纸化”,可以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集成化,这必将改变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整体面貌。其具体效果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点:
1.应用软件操作简易且安全便捷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无纸化”,可以使学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输入,计算机的运用使学校的学籍管理变得方便且易操作。电子化的信息存储也改变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在“无纸化”的学籍管理中,学籍管理者把大量的学籍信息集中存储到磁盘或应用程序中,避免了传统办公所带来的效率低下和纸张浪费等情况,同时也改变了纸质档案管理中需要大面积的档案存储空间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化的信息存储方式可以使信息保存得更加持久,而且不易因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损坏。
2.规范管理流程节省学校资源
学籍管理的“无纸化”,使学校的学籍管理者在进行学籍管理时可以有章可循,它大大减少了学籍管理者大量的文字工作和重复劳动,同时也规范了办公人员的办公流程。学籍管理“无纸化”的实施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让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可使工作人员责任明确,权限分明,具体事务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推脱、扯皮现象;可以有力地消除信息传递中的阻塞、延误、失真,保证正确、及时的反应;可以有效协调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此外,学籍管理的“无纸化”可以减少办公程序,节省学校教育资源,有利于精简办公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学校开支。
参考文献:
[1]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校信息化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赖文渊.对“无纸化”时代到来的一些看法.兰台世界,2008(23):47.
[4]马晓倩.无纸化学籍.信息方略,2008(2).
[5]胡伟莉,黄华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研究.科技广场,2006(8):125-126.
篇6
关键词:胡同雨污水改造 分层排放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背景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次公布,从2008年6月起,胡同在保护、修缮时应保持原有格局,原则上不得进行拓宽。整条胡同修缮改造前,要确定市政改造方案。胡同内布置市政管线时,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有胡同的尺度和走向。市政设施改造应结合实际地上、地下条件,统一规划设计。为分期、分步、近远结合、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创造条件。街巷、胡同宽度达到10米及10米以上时,7种管线一次埋设到位;胡同宽5~10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雨、燃气管线;胡同宽度为2~5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水;5米宽以下胡同,原则上不敷设燃气管线。
本次工程的原则是“解危先行,修缮为主,完善市政,适当疏散”。
“完善市政”是提高胡同居民的生活及居住的硬件设施,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意义。而市政设施中雨污水管道的布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北京市旧城区胡同污水管网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和隐患, 主要表现在城区仍有明清时期的旧雨水沟、50年代铺设的合流管道在运行, 多数已需要更新改造。部分管线由于长期运行, 腐蚀严重,管材质量低, 靠不断修护维持。质量低主要表现在混凝土管标号偏低,管材质量低劣, 抗渗抗压等主要指标达不到要求。多数雨污水管是刚性连接的平口管和企口管,检查井出现下沉的现象,部分管道已呈满流状况。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影响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北京老城区胡同改造排水改造方案设计原则
胡同排水工程不同于一般普通的市政排水设计。针对工程的特殊性,本次胡
同雨污水改造工程雨污水管线的设计原则为:
(1)考虑到施工作业面小、场地狭窄,改造时尽量保证胡同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和正常有序;
(2)雨污水管线路由尽量维持原有路由不变,局部存在建筑物占压及不能满足和建筑安全间距的情况,进行适当处理;
(3)对于腐蚀严重的旧沟改管整段翻建;
(4)根据下游市政管线的管径适当放大胡同内现有排水管线的管径保证雨污水排除通畅,缓解雨季胡同内积水严重的现象;
(5)对于不具备排水管道的胡同新增排水管道;
(6)下游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胡同综合考虑其他市政管线的前提下尽量实现雨污分流。
采用双层排水的必要性
首先胡同排水具有其特殊性,北京市旧城区胡同基本还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即使下游实现雨污分流也将只能将合流污水都排入市政污水干管。增大了市政污水干管的排水压力,从而也加大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
其次,胡同施工断面狭窄,市政设施还不完备,如果完全按照规范要求,胡同内能够安排下的管线种类及数量极少,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
现针对北京市东城区中绦胡同排水改造,采用雨污水上下分层排放的新工艺,既能实现雨污分流又能有效利用胡同断面实现市政设施的完备。
中绦胡同雨污水分层排放的设计方案
(1)项目概况及项目来源
2008年对东城区的35条胡同进行雨污水改造工程设计。其中涉及东城区南锣地区、北锣地区、东四地区、隆福寺地区等。
通过对胡同实地情况的认真调查,本次东城区胡同雨污水改造工程中,中绦胡同具备进行雨污水分层排放的要求,即下游旧鼓楼大街已实现雨污分流,且雨污水管线高程及其他交叉管线高程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对中绦胡同进行雨污水上下分层排放设计。
(2)具体设计方案
中绦胡同位于我市东城区北锣鼓巷以西,旧鼓楼大街以东,南临鼓楼东大街,北临安定门西大街。
中绦胡同(旧鼓楼大街~玉阁二巷)段没有设置雨污水管线,需新增130米左右的排水管线。由于胡同宽度限制,本次设计中绦胡同将雨、污水管线上下分层放置,分别排入下游雨、污水管线。
管线布置形式:管线采用开槽施工,下层布设污水管线,上层布设雨水管线,接入大市政时再分开分别排入下游雨、污水管线。通过对胡同排水居民污水量以及雨水汇水面积的计算,设计雨污水管径均采用D=400mm。
管材:上层雨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环刚度SN8),下层污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Ⅱ级)。
管道基础型式:上层采用120°混凝土基础,下层管道基础采用混凝土满包加固的基础形式。(如图1)
(图1)
检查井的型式:雨污水检查井采用同一个分层的检查井(如图2)
(图2)
由于考虑到下层井盖布置问题,上层井室内不设流槽,即上层的井室底部为下层井室的井盖;同时为了便于维护人员处理下层管线淤堵的情况并进行日常维护,下层井室井盖采用有机复合井盖,并在井室的正中开启,机复合井盖比普通五防井盖的重量轻,便于人员进入上层井室后对下层管线进行检修,同时井盖技术参数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有机复合井盖上设通气孔,避免下层污水沼气浓度过高,杜绝安全隐患。有上层采用普通铸铁的五防井盖。
接入市政雨污水管线的方式:雨水最后一个管段向西接入旧鼓楼大街现况雨水W*H=2200*1800mm,由于旧鼓楼大街为与北京二环辅路相接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较大,不具备开挖掘路施工的条件,因此采用水平定向钻拉管非开挖方式,管材采用聚乙烯PE管, 橡胶圈接口;污水接入中绦胡同市政预留的污水井内,管材和接口形式与上游管线保持一致,检查井选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中污水检查井,如下游检查井不满足排水要求需进行改造,以满足现况排水要求。
5.双层排水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总结上述中绦胡同实例,设计排水管线的高程应综合考虑现况排水管线的高程。若现况支线情况复杂,或有测量未测出的雨污水支线,应将雨污水支线进行改造,分别排入雨污水管道。
胡同其他管线与分层排水管线一并施工时,有矛盾时需要重新改建。
施工时需改建现有雨水口并适当增设雨水口,改善胡同内下雨积水严重的现象。雨水口设计标准图选自国家标准图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雨水口连接管和污水出户管处增设拍门,阻断异味、防止雨水倒灌。
6.双层排水与传统合流管线优缺点比较
分层排水与合流排水方式比较的优势在于:实现了雨污水分流,防止雨季时污水倒灌以及合流管线气味恶臭的现象,进一步了改善胡同居民的居住环境;防止污水污染下游已分流的雨水管线,从而实现雨污水资源化。减少造成的污染。
上下分层排水与合流排水方式比较的缺点在于:需要改造合流及污水支线及现况管线工作量较大,胡同的现状(给水、电信等)管线较为密集,施工需要综合考虑,难度较大。
上层雨水管线检查井内由于下层有污水管线检查井的有机复合井盖,所以不能设计流槽,且上层雨水管线变径时只能管底平接,雨水进入检查井后为紊流态,水力条件不理想。如果定制异形有机复合井盖工程造价过高,不便于普及技术。
施工工期长,施工期间群众出行生活不便,意见较大。
7.设计需要进行改进的方面
对于现况北京旧城区胡同内排水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必须从源头实现雨污水分流,避免群众将生活污水接至或倾倒至现状的雨水口和雨水井中。即现况胡同居民家中或者院中应具备污水排放设施。才能真正实现雨污分流,避免管线修建完成后依旧有污水进入雨水管道的现象,同时雨水也避免进入污水管线,造成下游市政污水干管负荷较大,进而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
8.总结
北京地区水质污染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而城市污水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北京市将大力治理污水, 届时将有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人运营, 中水回用量也将大大增加, 首都水环境将得到大幅度改善。
作为一个实现雨污水分流,促使污水资源化的新工艺和新的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际的施工中总结和继续改进。
今后若干年的市政建设任务很重, 必须对污水管网进行超前考虑, 综合规划, 尽早完善, 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需要有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更需要树立跨世纪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面向世纪,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北京的污水管网建设好, 让它更好地为首都服务, 为人民造福, 这是北京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牛增永 北京市污水管网的现状与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 2000 2(1):2~4
篇7
二是强调自发性,降低了城管执法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依照多中心的制度安排,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些较小的城市管理事件中,社区更了解事件的对象和情况,能够更准确、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
三是有利于促进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对象的相互认同。社区可以作为联系公共权力与社会公众的重要纽带:一方面,通过如实地向城管反映和表达其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提高执法决策的质量和执法行为的人性化;另一方面,通过其有效渠道,对执法对象进行宣传教育,使之理解并支持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
一是全面掌握群众信息。按照提出的“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原则,但凡是关系社区城市管理以及居民生活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部记录在小吴的花名册里。这其中不管是不是城管职能范围,小吴都是第一时间接待,小到装运帮忙生活垃圾,大到迎接文明城市考察,坚持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
二是建立社区联络网。这其中,14名社区工作者,104名楼长,210家商户信息以及辖区内学校及机关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全部成了小吴的“囊中之物”。在处理问题时,小吴不仅可以侧面的从他们口中了解最全最真实的信息,而且还可以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属地”的城市管理,从而加强社区内部自治水平。
一是打造交流新平台。自今年5月起,在这帮年轻的城管青年和社区工作者的“头脑风暴”下,一个“城事阵线联盟”的QQ群悄然出现。这既让参与者就城市管理的想法和诉求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互动,更是提高了人们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参与者不用考虑交通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平台在线交流探讨城市管理新思路。
二是实现政务及时公开。在交流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将城市管理知识信息输送进社区,并实时城市管理的最新“战况”,在群成员中大力倡导“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的理念,调动了居民和其他社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社区环境秩序和城市品质在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城管部门的努力下得到提升,相应地提升了社区居民对于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促使群众更新传统思想观念,摈弃“社区管理是政府的事”的懒惰意识和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树立起“我的社区我要管”的家园意识。
一是建立连心解忧制度。以“深入群众、直面问题、顺应期待”为主线,小吴每次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到现场办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向居民分发自己设计的连心卡,让居民少跑了许多冤枉路,办事多了方便,少了怨言,形成了居民远距离咨询,城管零距离服务的良好效果。
二是开展送温暖活动。为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扎实开展连心解忧活动,弘扬扶贫济困、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博爱精神,倡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让社区内有困难的居民感受温暖。小吴和他的招____中队每年都会联合社区开展“认领微心愿,传递大能量”送温暖主题活动。期间,社区工作者会向符合条件的居民收集微心愿,然后由小吴和队员们选择认领。今年,已有12户居民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
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工作中,通过社区这个政府基层平台,实现了多元参与。激发了城管在巧借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自觉投身城市管理的积极作用。今年起,属地中队巧借社区平台,借助城管工作室与各职能部门“多管齐下”的优势,开拓创新,建立民生问题调解议会制度,通过坐下来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形式,调解民生大小事。截至目前,社区内11起民生纠纷问题通过调解议会得到解决,社区调解议会制度进一步得到社区群众的支持。
二是打造“大城管”格局。从多部门联合取缔无证烧烤店到处理沿江东路违章搭建问题,从多部门联合开展广场日志愿者服务活动到台风来袭,合力参与抗台抢险工作……通过社区平台,进一步深入组团网格式管理服务体系,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完善“大城管”格局的构建。
篇8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浠水城管大队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尝试过许多的管理新模式和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抓住管理重点,推行分级管理。对主干道实行严管,对次干道实行严控,对小街小巷逐步规范。2.取缔管理乱点,进行集中整治。我们集中整治了水果批发市场、钢材批发市场,开展了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违章户外广告等的专项整治。3.机动与定点相结合,重点路段重点管理。重点路段实行定时、定人、定岗,一般路段以机动巡查为主。4.尝试城市管理走社会化道路,加强协管共建。启动“门前四包”,招聘城管协管员,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吸引全社会参与管理。
一、工作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整体功能的加强,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对城管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过去我们在城市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但是,目前的城管工作仍时时有可能陷入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市民的城管意识淡漠,缺乏文明意识、公德意识,认识不到自己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责任。长期形成的随便摆摊设点、乱扔乱丢行为有着较大的普遍性和惯性,在我们纠章过程中,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犯好大的法,城管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甚至有少数人不但不理解、不配合城管行为,而且有十分明显的抵触情绪,城管工作承受的压力很大。
2.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城管工作得不到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仅靠我们城管部门的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再加上我们城管法制不是很健全,在执法过程中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权力太小,想管无力管,理直气不壮,管理起来难免缩手缩脚。
3.城管管理措施还不到位,长效机制还处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一些困扰城市管理的“脏、乱、差”等老大难的问题,难以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对于违章行为,我们往往注重于突击整治,声势大,见效快,而日常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整治成果难以长期巩固,使管理工作陷入“一整就好,一停就乱”的恶性循环之中。
4.城市建设中关系到老百姓生活、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给市容管理增加很大的难度。
5.城管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等提高。在我们的队伍中,仍不排除少数人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不竖城管形象,导致市民对城管队伍有看法,不支持城管工作。
二、工作心得
综上所述,尽管有许多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执法能力,城管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让城市管理家喻户晓,提高市民的城市管理意识,开展城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城管知识,同时,通过各种广告栏、新闻媒体,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氛围,使城市管理深入人心,切实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协调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工作。加强与工商、交警等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沟通,共同协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让彼此发挥所长,更好地促进城管工作的开展。
3.建立一套健全的长效的管理机制。城管工作面临许多难点、热点问题,仅靠一阵风式的突击整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以摆脱“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而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实行长效管理是走出这一怪圈的有效途径。
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复杂性
前言
城市的治理是一件任务繁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如何有效对这些人口的流动,生活工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治理,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考验。智慧城城市及治理是一项需要多个学科的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体系,数据信息化体系等多个方面。智慧城市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利用标准化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地集成起来,这是智慧城市能够运行起来的基础。
1智慧城市中标准化的应用
标准化在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中各种复杂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如果信息和数据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管理,这将会给后续数据的处理带来难以估量的工作量,同时对于计算机来说标准化的数据才能够进行识别和处理。其实这个概念很早就在我国提出了,提出这个概念的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钱学森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后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基础,适应未来的发展环境。
2城市管理,标准化及标准体系
2.1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的对象就是这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虽然它拥有众多的组成要素,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人在其中的流动。这个城市的管理依赖于城市的基本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包括城市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决策引导从而规范协调和服务经营行为。在城市的运行机制中包含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等,这是城市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然后通过政府和市场以及社会的互动来进行管理。传统城市治理一般指的是市政管理,但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引入对于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智慧城市的治理已经呈现出市政管理和社会服务高度融合的趋势。
2.2城市管理的标准化
对于一个智慧城市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这是实现城市管理最佳秩序的重要前提。标准化的城市治理有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工作?一方面要对管理的对象进行规划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进行固定下来。最后将这些制定成标准化的东西贯彻实施,并且在整个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城市的标准化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治理经验来看,这种标准化要达到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要求才能称之为标准化。实现这种标准化需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开放化的设计,这种开放主要在四个方面。①数据标准的开放,数据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信息支撑,标准化的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大型计算能力来进行处理。②平台接口规范开放,开放的平台接口规范可以实现多部门信息数据的互通和分享,实现资源共享[2]。③用户参与及用户体验设计的开放,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能够增强市民对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市民的城市主人翁地位。④建设复杂系统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应付复杂的城市治理环境。
2.3城市管理的标准体系建设
城市的管理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城市治理的有序而设定的,这种有序主要是指在城市的管理领域中按照城市管理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建立城市治理的标准体系可以方便以后的检索和查询相关信息,从而进行体系结构组成的分析。城市的标准规划和标准管理都需要标准的治理体系来提供依据,这些都是建立在理清法规和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然后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实际需要来进行具体的编辑和制定。只有加强城市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城市治理的长治久安。
3智慧城市的标准化
3.1创新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治理
新技术融合是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现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创新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推动创新民主化进程。今天的所有创新治理始终要以服务人为核心,这是城市治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城市形态的不断演进,智慧城市的出现加速了城市向智能化,社会化和人本化的服务转变,这是城市管理的创新之处。
3.2标准化对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
今天的城市发展正处在数字化城市向着智慧城市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是以标准化作为支撑依据的。今天的智慧城市发展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全面透彻的感知,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城市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城市运行的各方面信息,让管理及时掌握城市的动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3]。②宽带化的互联,网络建设的发展使得城市的信息流通更加便捷,而且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这为城市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③智能融合应用,城市管理引入更多的智能应用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让居民更加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化创新,城市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城市的治理也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源不断。
4结束语
西安市莲湖区也在城市管理标准化方面做出了四方面的有益尝试。标准化执法体系,服务体系,服务管理体系,效能监察体系的建立使得西安莲湖区的城市面貌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任冠华,宋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初探[J].标准科学,2014(3):14~17.
篇10
县政协社法委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我县城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执法部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和执法任务,面临的形势则更为复杂。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按照《政协第十三届宝清县委员会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要求,3月24日,县政协副主席……牵头组织部分委员,以及城管、交警、物业、社区、环卫、教育、精神文明办等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城市执法管理情况对口协商座谈会”,了解我县城市执法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委员及有关单位的意见建议。
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城市管理执法局始终坚持创新思路,革新举措,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优化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紧紧围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关于各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广告清理、牌匾规范、夜市烧烤和乱停乱放等六类专项整治活动;二是为强化便民服务,对夜市、早市、牛马市摊位加强管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扰民和街路污染等问题;对全县临街经营业户开展门前秩序、卫生、绿化、清雪等“门前五包”活动,签订协议1000余份;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提升城管执法形象。通过组织开展法律业务培训,执法人员的案件制作和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强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服务措施,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树立了务实、清廉、高效的城管部门良好形象。虽然目前我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城管体制改革推进困难较大,矛盾突出;违法建筑制止查处难度增大,屡禁不止;露天经营难以管理,缺少固定的露天市场等突出问题。围绕推动我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委员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现汇总如下,供参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城市管理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其次是必须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对一些影响坏、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违法当事人,争取强硬的严管重罚措施以一警百。再者就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把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最后是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依法行政,文明城市需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管理,执法队伍应受到良好的训练,行为规范体现城市的风貌,代表城市管理素质,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正合法,体现良好的执法素质。
二、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一是引进增量。要按照市场化经营的要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城市停车产业化。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二是盘活存量。要深入挖掘潜力,鼓励现有富余停车资源的单位开放共享、有效利用,提升停车信息化水平。
三、规划先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把城市管理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从源头加强城市管理。要实行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加强环卫设施、停车场、各类行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建议将农贸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洗车场、机动车修理场等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本着“规划先行、管理优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打造规划配置科学合理、市场化运营的各类专业市场。
四、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管理工作之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政府由城市管理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引导投资者。要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PPP)和建设—移交(BT)模式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管理之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建议在城市停车场、农贸市场等领域率先推行市场化运作,逐步扩展到城市管理其他领域。
- 上一篇:采购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 下一篇:城乡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