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声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声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声乐教学

篇1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特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科发展迅速,现阶段声乐教学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较大,无论是在声乐理论教学,还是在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对传统音乐文化涉及较少。笔者认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将其融入声乐教学中,以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发展迅速,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西方音乐文化的盲目崇拜已经成为主流,很多教师和声乐表演者甚至质疑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只注重发声技巧,而忽略了歌曲风格和人物个性,使民族声乐教育逐渐走向一个技术至上的极端,忽略了声乐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阻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和传统声乐理论的教学。设置课程时,往往忽视了民间音乐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同时,一些教师缺乏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不能很好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相对较少。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律制为“三律并用”,其中的音阶和节拍也独具特色,偏音和正音组成音阶,均分和非均分两种律动相结合形成节奏和节拍。另外,有多种记谱法记录音乐中的高、中、低、长、短、强、弱音。这些形态特征可以通过变换曲子的音调高低、长短及强弱,充分表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艺术特征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强调字正腔圆。“字正”是对歌词内容的表达,声乐表演者要通过准确的发音,为听众传达歌词内容和音乐作品蕴含的深刻情感,让听众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寓意。“腔圆”是指音乐曲调流畅且圆润,声乐表演者要通过完整且圆润的曲调表达歌曲意境,让听众在听清楚歌词的同时,充分理解歌曲中的人物及情感。声乐表演者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现,使听众得到听觉享受和情感共鸣,并使整个音乐表演更具感染力,体现音乐文化的艺术性。音色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标志性特色。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强调音色的个性化发展,音乐作品强调歌者的情感表达与听众的情感共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大多是温柔而细腻的。因此,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要注重运用个性化、多元化的音色进行情感表达,增强声乐艺术的演绎效果。传统音乐文化还强调“润腔”的独创性。润腔是指美化、装饰、润色唱腔的独特技法,它是在传统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润腔能够从细节上体现声乐作品的特色和情感变化,通过以字行腔、以情和声润腔,作为歌曲整体旋律的辅助,并通过小音符体现丰富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形象,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弘扬。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特色,歌唱形式也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说包含了各民族特色与民间风俗的精华,因此,将其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其次,是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受西方文化影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忽略了声乐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传统音乐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具备完善的体系。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最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也有重要作用。在长期实践中,声乐教学的专业性通常是教学重点,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则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将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效提升审美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途径

(一)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集合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音乐文化,通过中西方音乐文化内涵的对比,让学生增加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深刻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增强对中国音乐艺术的认同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使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通过情感体验教学培养音乐文化情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使得我国音乐文化具有多元化特点,可以说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音乐文化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用心灵感受民族音乐之美;让学生走进音乐作品,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创作情感,深刻体会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感受音乐作品独特美的同时,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自身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全面认知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掌握各项知识点,并勇于创新实践,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增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音乐感知力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音乐感知力。在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优秀唱法的同时,将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获得深刻的了解、认知和体验。在教学中通过了解不同唱法、文化背景、作品内涵、情感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试唱,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音乐的形式及内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调整教学内容,合理优化音乐课程

目前,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受音乐教育体制的制约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不够充分,且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要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合理优化音乐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弘扬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合理设置课程时间和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音乐文化。

(六)注重教学实践,实现信息化教学

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受;在欣赏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充分体会传统音乐作品的发音、唱腔等特点,从而提高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使其获得更多的声乐经验,从而提高音乐的表达效果。

篇2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应合理安排传统音乐文化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比重。作为一种新的音乐教学课程,传统音乐教育不仅能教会学生一定的传统音乐技能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当今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型人才,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教学是声乐技能,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对艺术文化的不断重视,传统音乐文化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高师声乐教材选编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选择,除了选入传统的艺术戏曲外,还应该包括一些传统原生态的音乐艺术作品以及民间乡土气息的音乐作品,通过多方面的收集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合理的改编并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提升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真谛。除了要求高师声乐教材选编多样化之外,还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教育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音乐文化资源占有着一定的比例。所以在音乐教学上,教师应全面地展现我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学习和运用,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重在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作为传播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实践者,教师要更加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通过开展多层次的专家交流培训外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加强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调整音乐教学形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课主要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进行学习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背景,没有真正地理解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声乐教学改革中,高师院校应根据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制定合理的声乐教学方式。高师院校可以在原有的授课模式上加入集体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传统音乐文化交流,讨论传统民族声乐历史及赏析传统声乐作品等内容,力争培养学生声乐技能的综合运用,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来了解我国社会背景下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最原生态的传统音乐作品艺,拓展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三、师资知识结构的改善

声乐教学是主要是运用声乐技术方法让声音去演唱实践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教师教学文化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作为现代声乐教学的领跑者,首先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不断调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理念,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结构,合理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音乐;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163-03

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声乐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改革初见成效,声乐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都有大幅度提升,并且,将传统音乐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在声乐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在分析传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融入策略。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字正腔圆”的审美观点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字正腔圆”的审美观,“字正腔圆”也成为了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准则。“字正”指的是在音乐表达过程中要对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借助音乐素养、生活经验,体会音乐的深层含义。“字正”作为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同时也是最低准则,表演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了这个标准,才能赢得观众掌声。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腔圆”上,在保障清晰表达的基础上提高表演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整个曲调的表演要圆润透彻。只有同时满足这俩个准则,声乐作品中的形象才会感人,声乐表演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关注音色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于音色,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历程中,音色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因此声乐表演者也重视音色质量。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十分重视情感表达,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感情,注重细节处理,才能取得成功。

(三)“润腔”要有创新性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也是关键元素,它是声乐表演过程中获得内心满足感和高度认同感的关键。同时,“润腔”对于声乐表演中的细节刻画也起重要作用,很多声乐作品之所以受到好评,细节刻画是原因之一。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要求在“润腔”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新,从而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核,让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一个民族、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了解它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及内涵。了解音乐历史,很多遗留已久的文化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尽管我国的声乐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很不完美,这在低年级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小学初中课堂声乐教学中,声乐只是单纯地满足教学计划,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声乐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声乐素质普遍不高。只有进入高校学习阶段,一些声乐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才会得到加强。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声乐课堂也存在较大缺陷,声乐课堂长期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内容也多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课堂上教师将重点放在音色、音高和发音方式上,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机械的、没有新意的声乐课注重的是技能的提升,并不重视声乐内涵理解,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基础层面。有鉴于此,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声乐课堂中就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声乐教学才会上个新的台阶。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综合素质人才,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其中包含着传统的音乐文化精华,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发掘学生的美感创造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三、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古代、现代,乃至将来,音乐都是一种主流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把握这一c,在声乐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想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最关键的是,当教师开始讲解新的音乐作品时,对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有详细讲解,让学生的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才能同作者有情感的共鸣,才能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接着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领域中永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也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思维和逻辑,音乐是一门开阔的学科艺术,它源于人类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领悟。音乐能够充分表达人类情感,表达个体情绪。通过学习声乐知识,评析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有较大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所以,在具体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感知能力,通过自身的感知理解音乐的主要内容,感受音乐魅力。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研究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其内在含义,在基础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总结。在具体讲解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的音色、音调和节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力和艺术修养。

(三)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课堂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重视情感体验只是重要环节。同时还要拓展声乐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现如今,计算机技术逐步被纳入高校课堂教学,在声乐课堂中教师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设计现代化的声乐学习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费习上,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满足学生视觉需求,在多个音乐作品的对比学习中,加深对原作品的理解感悟。另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也可以应用于声乐课堂。例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最后,教师补充、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再如,慕课突破了区域限制,同一时间不同学生听同一名教师授课,共同交流学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弥补部分高校教学的不足。即使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将优秀课堂、优秀教师引入到课堂,使学生接受不同教学思想的洗礼,感知不同的艺术魅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声乐课堂结合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只有在教师充分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指导学习才更为专业,才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教师综合素质过硬,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会更加完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例如,在声乐课堂中讲到京剧、豫剧等传统戏剧,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讲清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探究不同时代的戏曲文化,在对比学习中教授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教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具体教学中,因为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不同,学生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关键,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提高自我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5,110.

〔2〕赵悦.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6,(28):115.

〔3〕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3.

篇4

【关键词】现代科技信息;高校;传统声乐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09-01

一、前言

声乐教学是一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特点的课程,也是直接与表演对象发生联系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模式仍坚持传统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且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现代科技信息凭借自身开放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中,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加强现代科技信息对高校传统声乐教学影响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二、传统声乐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堂,普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日渐凸显弊端。首先,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课堂效率偏低,延长了人才培养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使得音乐教育步伐迟缓。其次,声乐课作为一门音乐专业学生必修及辅修课程,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声乐教师在课堂中要扬长避短,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其主要是指将计算机、电信技术作为基础,对声音、图像等传感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及处理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使用中,表现出高效、便捷性等特点,受到各领域广泛关注,其与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全面、系统整合,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声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现代科技信息对高校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声乐课堂氛围。声乐教师一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够完全详细的讲解课堂内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是有限的。基于此种情况,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声乐教师结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将知识及其相关资料整合到一起,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一些内容丰富、且多样化的课件教学,将课堂的声乐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如视频的播放能够给予学生视听刺激,增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等交流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能够为学生解疑,并发送相关的声乐专业知识,教师在突破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时空限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1]将现代科技信息与高校传统声乐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

(二)辅助声乐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练声环节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练声环节在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由于练声环节相枯燥,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练声的重要性。[2]所以,声乐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成练声曲伴奏,提升整个练声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练声的重要性。

(三)延伸声乐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声乐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后知识的学习和延伸也同样重要。为了方便课后教师的指导,师生可以建立微信平台,将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及时上传至微信中,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且方便教师与同学给予评价,以不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电脑欣赏音乐名家作品,汲取音乐处理技能,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演唱方式,在提升学生素养及对声音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调整和优化学生演唱方法,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及声乐作品处理能力。

(四)增强学生对“好声音”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声音准确地评价。传统声乐教学中,学生对于声音的概念来自于教师单向讲述和示范,个别学生对声音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且抽象。而利用现代科技信息中的录音技术将学生声音收录其中,并播放给学生倾听,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有明确的认知,找到问题所在,声乐教师再将正确的声音效果展示给学生,调整、加强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有利于学生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声音,从而促进声乐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专业水准。

综上所述,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与现代科技信息的有机整合成为声乐教学革新的必然趋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声乐学习兴趣,并采取多样化方式,实现实时沟通和交流,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声乐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声乐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声乐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慧秋,张玉春.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艺术教育,2015,(01):117.

[2]邓集勋.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现代科技介入[J].北方音乐,2015,(01):121.

[3]刘宁.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4,(10):109.

篇5

【关键词】师范类声乐专业教育培养



多年来,我国专科师范类声乐专业教育多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也往往是“言传”多于“身教”。本人根据多年的演唱及教学实践,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多有不足之处。接下来就传统专科师范类声乐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将广泛的艺术实践纳入声乐教学中

教师通常对学生基本方面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对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共鸣、吐字等技术、技巧的训练上,教学也是以大纲为主的规范运行。同时,为了检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学校定期进行专业考试,以示其能力、水平。这就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由于它自身高度的严谨规范和科学系统性,被各个专科师范院校广泛认可和采用。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由于过于强调演唱技能的训练,从而也显露出一些不足,如课堂教学上,教学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感悟力,表现力和对不同作品的整体驾驭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而也表现出艺术视野狭窄、合作意识淡薄,表演欲和感悟力下降等不足。考试时,考场上严肃紧张的气氛又常让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演唱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艺术而是为了“过关”。因此,学生的表演才能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真正的声乐艺术应该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表演艺术,应该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课堂教学传统给学生的各种技巧及部分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它只相当于工厂里的一个个零部件和半成品,它只有经受外界的检验、才能成为一件成品,只有被广大人群欣赏,才能真正体验出它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如果把魅力无限的声乐艺术仅仅局限于范围狭窄的课堂教学,停留在小小琴房里“闭门造车”,那么它的艺术感染力和价值就大大的衰减了。

因此,声乐教学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广泛的艺术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首先,我们可以紧密结合教学计划,在校内广泛举行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师生教学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舞台,与观众交流,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表演方式也可以尽量多样化,除独唱外,还可以加入重唱、合唱等等。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协调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大胆尝试,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并积极参加各部分团体举办的音乐会和演出活动,让学生适应演出环境,更大积极地发挥表演才能,只有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增强,演唱心理日趋成熟。在这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逐渐克服登台时容易紧张、分心和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为将来登上讲台也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从而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

二、改变“言传”与“身教”的主次地位

在艺术领域,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语言较难明确表达的、也就是被人们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就需要借助与特定形象相吻合的画面、声响、动作或形态等方式来表达了。

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多采用以“言传”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在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和作品理解等方面的问题时,教师总难以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学生也总是难以完全领会教师的用意。此时,教师如果采用“身教”的方式,多给学生做示范。当然,如果教师自身还无法达到示范效果,可用名家表演的唱段DV来教学,学生试着模仿,则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除了课堂“身教”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在舞台亮相,用自己教完美的演唱给学生做更全面的示范,或与学生同台表演、面对面近距离地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带动学生的演唱状态,“身教”比“言传”往往更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声乐教学中应该侧重于“身教”为主。

篇6

随着经济的开放,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发展,网络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其政治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念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1.对物质的追求超过了精神追求,只讲金钱,不讲精神,只讲实惠,不讲道德。2.功利倾向,实用倾向比较严重。部分大学生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受市场经济影响,崇洋媚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较淡漠,对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盲目追求。受经济利益的引导,极力追求个人得失。这些现象都显示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只重利益,不重道德,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用丰富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价值观中,音乐被视为一种思想内涵的载体形式,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礼”与“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其线性旋律结构范式,表现为一种生命运动与宇宙自然共节律、同节拍的艺术思维品格。其不按严格的几何原理布局的即兴性自由变化的反复运用,则又恰好同人的心理活动与感受过程相契合,给人以更多的自我体验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表现出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的人文倾向。如古琴音乐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其立意高远,风雅悠扬,体现高山流水似的音乐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中,用优秀传统文化来陶冶大学生的心灵,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

三、传统音乐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一)传统音乐能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丰富的人文文化,传统音乐资源非常丰富,因为各地区间的地域条件、社会风俗、语言等等不同,所以音乐风格差别很大,这就形成了传统音乐的多元化。这样丰富的多元化传统音乐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对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某一音乐文化的差异与局限性,这样才能更加直观地进行思考辨析,才能逐渐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才能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培养其人文精神。

(二)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能给予大学生精神滋养

中国传统音乐包含了几千年来的许许多多优秀品格,在传统音乐中渗透了几千年的思想文化、艺术道德、人文修养等各个方面的精髓,是通过积累沉淀的,它反映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智慧、情感意志的体现。在高等教育中加入传统音乐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反观自身,使大学生了解并且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人文理想和精神追求。

四、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传统音乐进行渗透,能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笔者认为将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需要欣赏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是人文信息交流的方式和过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欣赏者的人文修养,增加文化气息,使学生在传统音乐的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开启智慧,健全人格,逐步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切身体会到声音的高低婉转变化,深入享受到传统音乐的韵味,从而培育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用多元的音乐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引入国内,而且网络的日新月异,大量流行歌曲、通俗音乐遍及校园。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高雅与低俗音乐从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打开思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思辨,让大学生会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着力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

(三)创造好的校园传播环境,多方面多形式的传播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民歌、舞蹈、说唱、戏曲等多种形式,使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渗透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大学生能在传统的音乐文化中学到自己独到的人文精神内涵。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声乐课程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

(一)声乐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声音、演唱等表现手法来展示音乐的内容、歌词或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然后展示演唱者的基本功底,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表演艺术。这种表演艺术可以因为演唱者的不同,歌曲以及表现形式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声乐教学具备较高的实践性特点,并且可以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形成较为广泛的传播效应。

(二)声乐教学的独特性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会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通过培养学员的特色,挖掘学员自身的潜力,然后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形成了声乐教学的独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唱歌发声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根据学生的特色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这种培训方法不是统一的,需要根据演唱者的特色进行个性化培训;第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身的特点,通过营造声乐教学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的歌唱技巧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声乐教学的回旋性

其他学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会得到逐步的提高,但是声乐教学具有回旋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技能会出现进进退退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因为:第一,回旋性可以出现在声乐教学的初期,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自身特色的过程中,可能会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这些表现风格有些适合学生,有些不合适,因此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反反复复的情况;第二,很多学生在进行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状态或者学习领悟水平等的不同,会对不同的知识点出现学习快或者学习慢的情况,从而导致声乐教学出现回旋性的特点。这种特点是非常正常的,学生和教师不需要为此丧失声乐教学的信心。

(四)声乐教学具有合作性的特点

根据上文对声乐教学的概念解释可以得知,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合作,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第一,与一般的学科不同,声乐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声乐教学进行专一性的指导,每个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声乐教学内容;第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通过实践,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当练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时,需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修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够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二、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广泛

在学校进行声乐教学时,依然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口传心授”为核心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发声、演唱等技巧的练习,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开展,学生通过对教师讲解内容的不断模仿和练习,找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然后进行及时练习和修正。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练习中的问题,或者没有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很容易沿着错误的学习道路一直走下去,走向错误的学习方向,或者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声乐学习生涯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声乐教学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对于声乐表演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通过他们的表演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盛宴。应社会要求,很多高校对声乐教学进行了扩招,使得生源规模不断增加,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带来了很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相关的基础设施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第二,声乐教学学生规模扩大之后,教师数量的增加速度却没有显著提高,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需要负责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会带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压力;同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就会变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声乐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第三,高校由于声乐教学的学生规模在扩大,多媒体教室或者声乐练习教室等的使用时长也会变长,这就造成了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紧张的现象,无法满足学生课下需要进行练习的需求。

(三)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声乐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而且又加上大多数艺术学校的扩招,导致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时间变短、学生课下练习的时间也变短。再加上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而造成了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第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学习效率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和指导课时的限制下,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落后的现象出现;第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这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声乐教学的学习兴趣,会将课堂教学当作一种任务去做,自身并没有兴趣或者是其他动力进行学习,逐渐丧失对声乐教学的自信心。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与其他学科不同,声乐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根据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而从目前大多数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声乐教学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的策略,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紧密集合

虽然为了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但是并不代表需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反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声乐教学的内容有更加立体的认知,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从而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中,需要更好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而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共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二,声乐教学的内容非常复杂,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选择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着更深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对于声乐教学来讲,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发声方面,除了传统的亲身示范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录制,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加方便的练习;第二,教师在对声乐教学进行讲解的时候,传统课程中学生还需要利用纸笔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到教学课件中,学生只需要通过拷贝的方式,非常方便地将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学习,方便学生的复习和练习。

篇8

【关键词】客家山歌;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客家山歌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音乐形式,其主要以客家方言为基调来进行演唱的一种独特曲调,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旋律悦耳动听,是我国闽西、东北等地区所流行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如果可以将客家山歌合理引入到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来,则可以充分挖掘客家山歌中所蕴含的声乐知识,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声乐能力。因此,对于客家山歌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聘请山歌大师授课,开展客家山歌教学

民族民间音乐和国民音乐等类型音乐教育是保存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弘扬我国古代优秀音乐文化的关键手段。可以说,声乐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客家山歌的授课也不例外。通过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引入客家山歌,则可以有效地借助传统的客家山歌的授课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这就需要加快整合和提升声乐授课方面的师资力量,必要的时候可以从当地聘请一些优秀的山歌大师来在课堂上开展客家山歌授课。作为我国首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包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风格特色,所以如果可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导入客家山歌教学,那么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客家山歌来逐步提升他们的声乐能力。

从长远声乐教学目标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我国历代前人的伦理价值和人生哲理,同时也具有审美娱乐功能。因此,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在合理聘请客家山歌大师的基础上,声乐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的需求来合理开展声乐教学工作,从而充分通过客家山歌的合理引入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相关方面的声乐知识。

二、打破传统复制模式,创新客家山歌教学

从客家山歌等民间文化或者艺术形态角度来看,客家山歌等音乐文化艺术的趣味性并不是非常高,音乐内容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同或者苍白等问题;从客家山歌等声乐作品的曲调上来看,其包含传统民间小调所具有的单调性和粗糙性;从民族声乐艺术角度来看,客家山歌的演唱不仅需要侧重继承,同样需要严格按照声乐训练的要求及固有规律等来合理开展,且民歌一般需要切实做到“以民为本”,充分借鉴国内外其他声乐学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科学唱法,以便借此来提升客家山歌在声乐教学中得到顺利开展。

不管当地人还是专业的歌手,他们总有一种自我满足感,认为会唱就行了,歌曲及曲调依旧保持一致性。但是从这些传统山歌的听者角度来看,鉴于这些山歌具有比较强的口语化,层次感不突出、旋律线条具有比较大的起伏,加之歌词的段落比较多,所以很容易使学生对客家山歌等这些传统山歌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客家山歌等传统民歌的兴趣,教师必须要创新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客家山歌等传统山歌的学习中来。如CCTV等频道中就有许多关于民歌等的演唱大比拼等综艺性节目,且这些民歌演唱节目中就涉及到《歌声飞过淡水河》这首台湾客家山歌以及云南地区的《弥渡山歌》等,这些传统山歌实际上就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形成的。通过观看这类节目,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应用媒体设备,提升山歌教学效率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传统声乐教学活动比较抽象,纵然声乐教师讲的很生动、精辟,但是依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声乐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更无法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客家山歌相关知识。而如果教师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那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减少声乐教师的授课工作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拓展客家山歌教学的内容,同样可以将客家山歌的课堂声乐教学合理延伸到课外来进行声乐教学,此时学生只需要借助耳机和话筒即可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免费的音乐制作软件来进行自主唱歌录制,从而更好地检测自己演唱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及时进行更正,确保声乐学习的有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本的多媒体操作是新时期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更需要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或者分析软件,以便教师可以熟练地借助各种音乐制作软件来更好地开展客家山歌的声乐教学。另外,多媒体教学也同样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学生与学生或者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机会比较少。鉴于客家山歌中的大多数歌曲需要两人及以上数目的人数来进行演唱,但是多媒体教学却限制了该种演唱需求,加之多媒体教师缺乏专业的录音设备,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录制声音失真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声乐教师需要有机结合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从而借助这种互补教学模式来更好地提升客家山歌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的质量。

总之,客家山歌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民歌,其旋律、唱法以及内容均有别于现代歌曲的特色,所以如果可以将客家山歌合理引入到声乐教学中,那么可以有效地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为了确保引入的质量,必须要在聘请山歌大师授课、打破传统复制模式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媒体设备,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客家山歌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小锋.浅谈客家山歌高校课程化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3,12(10):148-149.

[2] 黄东阳.多媒体在客家山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芒种,2016,17(1):127-128.

[3] 刘晓飞.论客家山歌的文化价值和现代传承[J].民族音乐,2016,8(3):20-21.

篇9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问题新观念对策

1.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引入新观念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教学模式一般是在教学思想理念下构建起来的一套长足的、稳定的教学框架。本文所研究的声乐教学模式则是在声乐教学思想及艺术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在其发展历程中,通过无数人物的不断摸索,最终得到了稳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此时对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引入新观念,并站在哲学、艺术的高度上来开展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并制定一套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可以使高校声乐教学达到质的飞跃。不同的高校,其声乐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高校期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声乐表演的大师,而有的高校期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大众比较喜欢的演唱者。不管声乐演唱还是声乐创作,都是比较常用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对新观念的引用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提高创作和表演出优秀的声乐作品。

2.高校声乐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2.1声乐教学对象

如今,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高校和高等艺术院校等开始逐年增加对音乐表演类和音乐教育类学生的招收数量,其中也会或多或少的混杂有综合文化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或者存在对声乐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或分数不够而希望通过强化声乐功底、考前突击手等方式来跨越高校艺术院系的门槛,这样无形之中为高校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2.2声乐教学教师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校际合并、合作及升格等方式来扩大招生规模,以期能够带来人才、教育教学资源、资金等的重构和重组,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层次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推动高校的整体发展。但是,企业将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例如,一些原级别较低的声乐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无法更好的满足新形势发展要求,从而导致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无法得到有效的创新和落实,不利于新观念的了解和引用,因此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和调整。

2.3声乐教学方式

一些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还无法满足时展需求,此时就需要高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例如,一些过度追求音量、音高等声音素质,而会对声乐心理学、声乐生理学、声乐美学等理论知识不注重的教学模式,无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未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导致学生一味的追求音高、音量,反而对声音本质和情感特质不理解,这样会导致学生与声乐学习中的乐趣和美感相背离。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声乐教师一味强调声音,而直接忽视声乐艺术的表现力,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唱”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结果是只有“声”没有“乐”,不利于高校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

3.在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引入新观念的对策

3.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供良好的教学自主空间

对于高校而言,其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社会及声乐艺术的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为了更好的达到该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尝试着打破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学生的主导地位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学习需求来为其进行声乐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声乐教学内容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确保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学生属于艺术创造的核心,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的目的,则需要在高校声乐教学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高校学生声乐专业技能的同时,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善于使用鼓励手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和质量。

3.2优化课程设置,推动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在进行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以此来确保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进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演唱技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新观念给予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并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将声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声乐演唱技巧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为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际上,高校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音乐教育,而所谓的“音乐家教育”,即所谓的声乐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声乐核心素养和声乐资质为目的,并非培养一个歌唱家。因此,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要对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给予摒弃,构建一套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对教学评价的高效性和层次性给予重视,从而满足新观念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声乐人才。

3.3创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声乐学习渠道

(1)采用多风格演唱教学模式。在进行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声乐水平、不同规格的教育层次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并为高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实际上,声乐艺术具有综合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阶段,教师声乐教师采用多风格演唱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对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给予重视,从而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层次及规格的教学模式,以期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个性化需求。(2)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辅以讲座形式和合作讨论形式,以确保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进行一对一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借助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方式,来开展针对性的声乐教学,从而使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邀请著名说唱艺术家和戏曲艺术家来进行传统唱腔的教授,或者聘请民间艺术家来传授特色性声乐演唱技巧,这样既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各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效的吸收,更好的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3.4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模式

教学评估是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基本上是要求学生演唱几首歌曲,然后对其学习水平进行判断,这样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代、新观念的发展需求,就需要教师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以期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高校声乐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而并非只是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这样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可以为后续的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5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如今,我国开始对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作为高校教师的管理者,要注重对高校声乐教师的定期培训与教育,以更好的提高教师的师资队伍水平,使他们满足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性和责任感;(2)定期组织教研会。实际上,教研会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而且还能够使教学对学生学习现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高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3)建立与音乐界知名人士的交流与沟通,尽可能的引进专业性人才,如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知分子及教授,这样可以使高校声乐教学活动高效的进行,更好的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篇10

(一)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符合时展要求

当前科学的研究已经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并且学科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密切起来,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促进性也凸现出来,涌现了一大批交叉学科。声乐学科也不例外,大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我们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研究声乐的学习。在交叉学科背景下,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渗透到声乐学科本身,通过适应性的改造、融合,对声乐本体研究形成必要的补充,指向声乐学科发展的多维角度及历史形态。声乐科学体系就是在整合声乐要素的同时,充分发挥交叉学科渗透的优势,优化声乐教学结构,使声乐教学得到最大优势的发展。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就是在这样背景下,逐步梳理呈现出来

(二)当代声乐科学体系逻辑严密、结构性强

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通过其特定的划分依据及存在形式,将其内部表现为本体内部交叉学科和本体形态交叉学科,在本体内部交叉学科中,又分为支柱学科、基础学科、辅助学科、传播学科。在纵向构展的同时,又从横向方面探索了声乐学科发展的表现形态,即声乐学习过程研究。在声乐科学体系外部又与其他学科进行交融,形成本体客体交叉学科。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表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性和结构性,为声乐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特殊性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瓶颈

在教学中,声乐课堂教学与活动指导课堂教学相割裂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正是声乐教师和活动指导教师的学缘学科教学背景的局限性,决定了在课堂上的教学导向性和分化性。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按照声乐类学生教学方法进行声乐学习,而在活动指导课的艺术领域,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类幼儿园课堂教学指导学习,学生声乐课上学习的专业声乐方法和歌曲,运用不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指导中,声乐课堂教学与活动指导两门课程呈现并行状态,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实践性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因此,学前教学声乐课堂模式改革也就势在必行,让声乐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两门课程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特殊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习声乐技巧,在活动指导上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音乐课教学。两者并不矛盾,但是缺乏相互的指导和交融。而今,声乐的学科教学应该具有其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认清这个特殊性,对于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声乐教学,但又不应当承担为活动指导范畴教学,而应该体现为让学生在职前进入角色中,学到能够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学习。这种能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职前角色进入式学习,学既是学,又是学教,还要结合表演,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学习。不仅要注重声乐技巧学习,还要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构建学生的双重身份,即,又是学生,又是教师,通过角色的转换参与到声乐课堂学习中来。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特殊性,就是要让声乐教学符合学前教育发展,融入学前教育观念,突出学前教育特点,激发学生职业角色进入,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专业基础和职业基础。

三、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有职业实践特色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职前角色进入式学习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与学前声乐课堂要求的不相适应性,告诉我们,传统背景下的声乐技能性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职业需求,如何让声乐课堂的学习变得有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活动指导课中技能性的发挥,是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的问题。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对于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在声乐课堂中越是能更好的以学前教育实践为主,越是以学生的职业就业特色为主,学生的职业角色转换就来的越快,角色进入就会越深入,学生在实习、见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越是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而不至于觉得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职业角色进入提出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除了传统的声乐技能性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性,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范唱等等教学,一方面,在教学中,贯穿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让这些专业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给孩子们随时提供职业就业的模拟环境,从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们进行职业训练,以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以声乐心理学为依托的声乐课堂模式

在教学中,除了需要在学前教育声乐学科教学中体现学前教育的特性,在课堂中将学前教育艺术课程中的规范和要求贯穿始终,还应发挥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本体内部交叉学科中支柱学科的作用。在支柱学科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声乐技巧学和声乐生理学的教学,常常忽略了声乐心理教学,而声乐心理的作用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在声乐教学中,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学前性”的声乐学习,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声乐心理学的知识来辅助声乐技巧的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还仅仅限于演唱紧张情绪的处理,而这仅仅上声乐心理中情绪部分一小的研究方面。教师应以正常的教学心理策略分析为导向,从学生声乐学习的感觉、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全方位的引导学生自主式的声乐心理训练,引领学前教学声乐课堂的发展。声乐心理学还有众多的领域等待研究者们去研究和运用。总的来说,传统的声乐学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所需。当前,我们应以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导向为目的,处理好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用三者的关系,促进声乐学科课堂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