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启发式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启发式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我启发式教育

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教师素质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朱淑华(196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英语教学论;丹(197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吉林长春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88-03

近年来,针对大学英语的研究从未间断,可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作为实践的主体教师的观念更新,似乎还有相当的距离。早在21世纪初,夏纪梅在《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中就指出:“未来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仍然是教师质量问题。”事实上,十多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虽然有更多的研究指向教师发展和教师素质培养这一核心方面,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高校英语教师似乎一直被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分析和讨论。这可以从CNKI文库中相关论文标题略见一斑:如2004年戴曼纯、张希春的《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2009年何晔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证调查与研究》,2010年王强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综合策略探究》等。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还是科研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本文试从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困境入手,结合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英语教师实例,提出教师自我发展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结论是:教学实践和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实现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和再思考

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分子,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和研究人员一样,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把科研作为日常工作的必要部分。然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不容乐观。于铁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和出路》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面临“缺乏研究实践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又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长期重复难度不是很大但重复性较大的语言基础课教学,容易出现职业生涯倦怠,缺乏动力”等困境。

1.从教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现状。高校扩建规模让大学英语的师生比仍然高居不下,这与不断推动教学法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成为不可回避的矛盾。以吉林大学南湖校区为例,2010届学生共计780人,共有17个英语班级,其中,超过30人的班级有13个,而超过45人的大班有5个,据称,有些本科院校甚至是在超过100人的大班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试问,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时做好引导者、参与者?所以,在我们一味批判大学英语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不足的时候,是否应该正视以上的现实情况呢?2.从科研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现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树立起科学研究的意识,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活动是推动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大学英语教师也不例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在外语教学观念、知识能力和科研现状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夏纪梅在《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中》中指出的:“在传统和现代交替阶段出现了观念的混乱,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都缺乏理论指导,理论脱离实践。”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科研意识模糊,没能在探索大学精神之路上做好自省和不断学习的准备。而且也有研究指出:和英语专业的教师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在高水平学术研究中存在明显差距,研究深度不够,也没有形成多层次的科研梯队。

3.对现状的分析和思考。根据崔大志和崔晓强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困境探析》可知:和大学英语教师息息相关的英语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都不能成为研究对象,能被称为“研究”的大多是纯粹的语言学理论或者文学理论,英语教学方面的文章往往很难在重要期刊中发表。从内因上讲,坚持教学,为之付出心血的同时又饱含热情地投身到和教学不发生联系的科研领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这能够稍稍解释为何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不断探索的动力。而在目前的“科研型大学”目标下,有一部分高校教师盲目地追求“科研成果”而轻教学,这是否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呢?此外,就大学英语教师本身而言,缺乏系统的二语习得或者外语教学理论支持也是客观事实。以吉林大学为例,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教师是全校几个未能教师博士化的群体之一。一方面,我国的英语教育起步略晚,英语教师急缺必然导致教师培训上的不足和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时至今日,我国的英语专业并没有专门为语言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的课程和设置。虽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有一部分相关的应用语言学知识和理论,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这些理论的指导都很少被提及或者探讨,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到“科研”。缺乏能够真正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前期准备,又如何能确保拥有完善的教学队伍呢?这表明,可持续性的学习和提高才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无论拥有怎样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如果不能保证拥有不断自省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素质的转变和提高的。

二、老一代优秀高校英语教师发展因素对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建设性意义和影响

每一位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都有其独特的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的自我解读方式。史耕山、张尚莲在《老一代优秀高校英语教师发展因素研究》中提到:“老一代优秀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因素包括新教师选拔、新教师业务培训、老教师传帮带、教师自我反思等环节。”虽然这里并不特指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校英语教师,但是其中提到的教师发展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师有着建设性意义。

1.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需从起点抓起。上述研究中提到:从老一代高校英语教师的选拔标准可以看出,虽然师资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不但要业务出色,也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和老一代的新教师选拔相比,如今师资来源上已经逐渐趋于相似,至少必须是英语专业本科或者以上学历。虽然在新教师选拔上对学历和业务要求不断提高,但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似乎并未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浪潮下有十足的发展。因此,在新教师的选拔工作中应借鉴老一代高校英语教师选拔的标准。一个单纯拥有良好学术背景和高学历的大学英语新教师和一个不但拥有优秀的学术科研能力同时热爱英语教育的新教师相比,对大学英语教师整个群体的影响必然不可同日而语。必须对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和文化素质方面都提出高标准,才能在起点上为大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

2.教师培训和新老教师交互学习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危机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似乎并没能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己的动力,反而造成这一群体盲目追求成果化,丢掉了一些好的传统。老一代高校英语教师群体注重新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老教师的传帮带经验并不过时。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虽然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千差万别,但就教材和教学内容而言仍然具有标准化同一性的特点。目前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一本教材横行天下数载的状况,但新老教师共同使用同一本教材仍是不争的事实。老教师在教学经验、课堂掌控、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上比新教师更有优势,而新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新教学法设计方面更有新意。因此,必须给新教师提供源于实际教学示范和课堂掌控等方面的培训,给老教师提供关于新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培训,让新老教师都做到与时俱进,才是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

3.教师的自我定位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史耕山、张尚莲还指出:老一代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热爱他 们的教师职业,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保证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自我反思并进行教学创新,而这种自我反思和创新思考是贯穿几代人的共同行为。这说明老一代优秀高校外语教师自我定位清晰,坚持自己的职业生涯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而正是这种自我定位才能保证一代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反观今天的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着身份危机,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扰,在职业发展上犹豫不决,在科研道路上徘徊不前。或许转型期的这些困境正是让大学英语教师重新树立起职业意识并慢慢自我定位的推动力。了解并坚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地为评职称发文章,抛开外在因素,回归自我,回归教学和科研的本质,才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三、教师自我定位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老一代高校优秀英语教师的发展因素为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定位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改革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提供良好的平台,辅助教师掌握关于英语教育相关的前沿知识,系统学习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才能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并进。在众说纷纭,各种思潮交互论战的时期,或许教师实践才是真正帮助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定位,谋求发展的最好途径。

1.从教师职业生涯理论到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定位。国际上关于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丰富起来。美国研究者Burden等学者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把教师发展经历归纳为3个阶段:求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同期的学者Fessler在此研究基础上又提出教师生涯发展动态论,细化教师发展经历为8个阶段。其他研究者如Shuell,Berliner也都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师发展阶段论。姜勇、阎金水的《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在对幼儿教师的实例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论,即新手―动机阶段、适应―观念困惑阶段、稳定―行动缺乏阶段、停滞―缺乏动力阶段和更新―动机增强阶段。无论是何种教师,都必然经历教师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师因为和专业课教师的科研背景差别,往往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因此,有必要介绍相关的教师发展理论,帮助目前处在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解读自己的困境,认清教师职业特点,并结合自身发展,重新定位,摆脱身份危机,重新树立起教学和科研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2.在自我定位基础上提高科研意识。是研究教学,还是搞科研?教学和科研仿佛是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这个问题尤其明显。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师似乎被隔离在高校科研队伍之外,只负责传授语言知识,注重教书育人,很有些后高中时代教师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的确和专业英语教师不同,无论从承担的教学任务、使用的教材到教学自主性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较少形成梯队,因为从根本上就缺乏科研意识。

虽然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必须完成的一步,却也是最难突破的。以吉林大学为例,定期举行的学术报告会、青年教师论坛都旨在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但很多时候都变成一种任务而非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观念变,则行动变。因此,在科研意识淡薄的初始阶段,创造出一些更容易让教师参与的活动也许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也许可以在教师自我定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研究小组,定期讨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但究竟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促使大学英语教师转变观念和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3.有了科研意识,研究什么。如果不能把教学实践和与其相关的课堂教学、学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那么这种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意义何在?又怎么能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呢?

虽然国内学术研究领域长期重语言学、文学理论研究轻英语教学研究,但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反思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关注,这也符合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规律。作为边缘学科的外语教学研究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有大量的实例研究。

崔大志、崔晓强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困境探析》中还提出“个人实践性知识合法化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事实上,教师实践、教学实践和与之相关的思辨一直被边缘化,期刊导向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处在两难的境地。即便如此,如果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真正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必然会一定程度地改变现状。一味地指责抱怨和屈服,不能带来改变,但思辨和反思却能。

此外,夏纪梅在《外语教师发展问题综述》中总结了结合外语课堂教学可以进行的研究课题,这对于那些勇于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大学英语教师不啻一块敲门砖。“小题大做”对科研刚刚起步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讲非常必要。

四、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在客观和主观上都面临困境,但明确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的一环有其特殊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定位和发展可以汲取老一代高校优秀英语教师发展的宝贵经验,从内因出发,学习和了解教师自我发展规律,做到:大环境不变,我变;大环境改变,我更要变,来真正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春驰,任冰文.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推进[J].教育评论,2009(5).

[2]崔大志,崔晓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困境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3]姜勇,阎水金.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4]刘红,高至英.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外语界,2006(S1).

[5]史耕山,张尚莲.老一代优秀高校英语教师发展因素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

[6]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

[7]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

[8]夏纪梅.外语教师发展问题综述[J].教师教育,2006,3(1).

篇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最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1. 摆正好心态。尽管我们的个人力量薄弱,社会调查中教师的幸福指数很低,又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不断滋生的现实经济社会所诱惑,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我们身上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责任,肩负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肩负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使命感,她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不容我们有半点的亵渎和轻视,一切不良的外界影响都需要我们用强大的内心世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来支撑和抵御。

2. 思想的转化。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提出:“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它再也不是简简单单地以传授知识为主了,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个人、社会共同进步。

3. 不断地学习。用我们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因此,教育是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要想我国的人文素质能够迅速提升,孩子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未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它是我们社会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好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大多认知都是感性认知,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观察物体、课件演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教师所面临的个体是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在一问一答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彰显独特的学习态度。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部将普通高中招生的规模和政策进行了调整,扩招方式减少了对新生入学的标准,进而影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于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仍然被冠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对于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直接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和应用的水平。对于学生原本的水平上,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学习稍好的学生更一步的发展和挖掘,同时也帮助学习相对落后一点的学生理解生物内容,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研究启发式教学,目的是解决如何提高全部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启发式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于“填鸭式”传统教学中,生物课程教学时常出现老师占绝对主角位置,与学生之间毫无互动性,学生同时也习惯性的全部接收老师的授课内容,而该习惯性的接收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内容,更别提理解其中的顺利要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容易厌倦该课程或者该老师的教学,厌学情绪的产生将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所以于教学当中需将主动权教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预习课程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我解读,然后帮助学生指导思路。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符合启发式原则,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点拼接并记忆。

2.独立性原则

教师于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索。因为学生不经过知识的思考和挖掘,就不会发生生物反应,转化为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完成。故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生物的教学时,老师需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技能,能有效的提出更多知识点问题,促进学生自我发现答案,同时也提出疑问,然后再进行独立性的思考。最后完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生物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逆向思维原则

高中生物学科源于生活的本质属性,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于日常教学课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的举一反三,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启发性教学的原则之一,逆向思维原则关系着日常学习的理论和生活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就为了为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来,同时举例生活中的案例,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点。例如: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适当分给学生洋葱和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等材料,方便后面的实验顺利进行。该方法能帮助学生以适当实验能力为根基,运用科学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将课本内容与实验中的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于日常的记忆和考试前的复习,该启发式教学模式能为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发扬自身举一反三的逆向思维。

二、实施方法

1.通过实践,启迪学生自主性

生物学科的本质为探索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其内容针对实验的操作性非常关键。因此在实施高中生物启发式教育时,应充分发扬生物学科的实践性,促使学生于实验进行中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实践,能启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缜密心思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导“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时进行实验验证:(1)选用两支干净试管,将血浆与蒸馏水分别放于试管当中。(2)采取pH试纸分别对血浆与蒸馏水实施pH值的检查,经检查后于两试管中置入相等密度和容量的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3)最后均匀摇晃后进行pH检查。实验结果得到后,向学生发出疑问,让学生与“内环境稳态”联系在一起,自主解决其中的缘由。

2.增加课堂乐趣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启发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方式相对开放自由,其摒弃了常规教学的沉闷、呆板和无趣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变,增加一些课堂的乐趣,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否友好,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于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生物知识点的多变化处理,使用适当、生动、灵活和活泼的教学语言,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和认真的态度。

3.使用多媒体教学

生物学科的部分内容其实属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并且某些知识点的含义和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倘若仅仅单靠教师的口述,学生十分难以领会其中的知识点。所以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使用现代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彩色动画语音形式的教学方法,能解除学生日常的厌倦情绪,激发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更好的发挥自我。例如:针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的教授时,将知识点“传导”的过程制作成动画的形式,融入某些相关的知识点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促使学生能更加明白和领会其中的要理,把抽象知识简单化,方便记忆。

随着社会的普遍发展,本文所研究的启发式教学同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产物,能大量的被教师和学生认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玉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2]杜玉霞.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分析[J].现代阅读,2012,(9).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启发式;教学

在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教师需要探索出新的路线应对的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这样所教育出来的人才也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听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在启发式教育中,教师成为主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只是灌输的形式,学生缺少思考,思维能力没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也不能做深入的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使用已有知识的情况下,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积极的思考出问题的结果,有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以此提升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谈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和对比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也改变了学生被动性的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完全的依赖教师。传统灌输式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但是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将这种主动性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利用各种情景、材料以及问题的设置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得出自己的问题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开始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仅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将已有知识联系在一起,举一反三,互通有无,这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的方式。启发式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多,也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对具体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启发式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能够对课堂产生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也将身心用在学习上。为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内容除了基本的运算以外都比较抽象,学生利用现有的思维可能不会完全理解,那么教师就需要按照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学习特点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之中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分析。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比较小,对于未知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走入课堂,进行数学奥秘的探索。发现数学学习的规律,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图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学生自己动手量一下自己的桌椅宽度和长度,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对图形的面积公式有所了解,并且清楚图形面积计算是怎样的原理。又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教师成为回答者,3×4、6×7这些问题教师都能够一一答出,那么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按照自己的方式运算,时间比较慢,为什么教师的速度如此之快呢,由此对教师的回答感到好奇,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导入乘法口诀的学习,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三、必须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来“启”

在启发式教学中,需要使用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看出,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答疑解惑,那么这个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在每一堂数学课之中,都会涉猎重点知识,那么,教师可以采取对学生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对重点的部分做具体化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性思考的能力。小W数学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小学教师需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的复习教学,以此夯实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温故知新,创新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把握住学习的关键,以此实现数学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联系性的掌握,让学生对此进行思考,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学生陷入到思考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做好适时的点拨,以此打开小学生的思路。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分数》的过程中,有些分数是不能变化成小数的,那么这个决定者是分子还是分母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数学的规律,以此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顺畅,提升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四、要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启发式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位置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极大的颠覆了以往学生的被动学习情况,并且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在新课标中,教师较为注重素质教育,那么数学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要注意课堂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数学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在书本之上以及固定的框架内,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宜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单一的全部使用同一个方式推广给所有的学生。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数学有更多的思考,并且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教学计划,然后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数学教学的训练。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授学生三位数的乘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个三位数,学生踊跃举手回答,123、258,176等等,然后让学生按照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相乘的方式去计算三位数的乘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出具相同的数学乘法题,然后比赛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时间更多,结果更加正确。最后学生会总结出,三位数乘法的规律,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字去乘被乘数,逐一计算。这样的方式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1]。

五、要防止偏“轻”或偏“重”的现象

教师在启发过程中不能偏重也不能过轻,要对精华部分进行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过于轻的启发不会让学生有更多深入性的思考,如果过重,学生的思考就会出现难度,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产生恐惧心理和厌烦感,基于这种问题就需要结合启发式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启发点,能够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启发的难易程度有所掌握。维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减少学生思考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既做到启发诱导又做到贴近实际。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乘法》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现实性应用题,如,在文教店中,文具盒15元一个,本子5元一个,钢笔8元一支,甲买了三个文具盒,乙买了四个本子,请问他们分别花费多少钱?在这个应用题中,不仅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也比较熟悉,使用乘法能够更好的解决现实性问题。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不使用加法,算出题目中的问题[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课的启发式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新的改变,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将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也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职生;自主学习;成因分析;能力培养

一、中职生数学学习现状

调研数据显示,75.8%的中职生在数学学前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更没有制定相关学习计划;约有61.1%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后复结的意识;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被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及自己心理变迁因素影响;诸多数据表明,中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动机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无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尚待提高。

二、中职生丧失数学学习自主性成因分析

(一)学习环境因素对厌学心理的推动作用。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监管力度不大,“放羊式”生长导致学生对学习意识淡薄,和学习有一定难度、枯燥的数学相比,大多孩子选择游戏人生;其次,有的学校班级内部“优、中、劣”学生等级分明,多数教师会关注成绩好的同学和有潜力的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难免有不良印象,导致所谓“差生”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和潜意识的心理暗示即“不如别人”,而长时间的定位会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格,并逐步放弃学习。

(二)自我效能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是由Bandura提出的“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时的自信程度”。通常而言,自我效能高的人,遇强更强,勇于接受挑战,充满信心;而自我效能低的人正相反。大多中职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成绩低下,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潜在印象即“高不可攀”从而对其“望而却步”。

(三)自我监控能力低:中职生大多没有自我监控能力的意识,面对数学成绩不理想这一现状时,想到的不是通过自我监控进行原因分析、调整,从而改善补救,而是一蹶不振,顺由自然。

(四)目标意识淡薄、内驱力不足:大多学生对文化基础课认知偏颇,对日后的职业发展“无用”,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信念,只是因为开设该课程而应付学习。没有内在对学习的热情和基本的动力,且长期的厌倦情绪使得学生更加不情愿学习;部分有学习热情的学生却容易因为缺乏支持以恒的拼搏精神遇难而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中职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启发式教育为主体。现代启发式教育是孔子箴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断延续发展而来,孔子认为“愤、徘”是“启、发”的先决条件,因此便把“启发”放在“愤徘”之后。在当前中职生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欲望不强,所以就强调教师要用“启发”去引导“愤徘”,使学生产生疑难困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兴趣。

在以逻辑缜密为特点的数学学习中,适当的采用多元实践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时可采用趣味数学与实践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用数学式幽默包装课堂。例如,讲到指数函数定义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告诉他们一张纸的平均厚度是0.08mm,折叠3次,厚度与指甲厚度近似,折叠7次厚度是多少?引导学生动手折纸,待学生得出答案便可继续引导:“折叠8次与128页笔记本厚度近似,折叠45次可以带你到月球去”。诸如此类方式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二)专业规划性教学。由于中职教育以职业为目标的特殊性,对中职生的数学应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因材施教,根据其专业进行个体规划、专业化引导,着重应用性,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从根本上转变对其“无用”理念的认知,进而点燃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对于机械专业,可侧重对立体几何图形、平面向量的教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对方程、数列、矩阵等有所掌握以便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

(三)多样型师生关系。教师在任教时应改变原有角色定位,从学问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接地气”式的亦师亦友模式使得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能够有机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为开展下面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对于一个教师的“好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该学科的态度,为使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性来对待数学这门学科,营造良好的师生积极互动型课堂氛围,赢得学生的喜爱必不可少。在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个体心理发展变化,鼓励其克服畏难、自卑心理,并注重观察学生尝试结题过程与最终选择解题途径的行为,对其作出恰当的指引,加强其对解题成功的自信心,并最终让其领会到“成功答题就像打游戏成功通关”的自我满足感。

(四)提高自我元认知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的元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个体情况不断调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变停留在感知及记忆等相对低层面上的数学认知能力,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同时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学习中要相信其自我把控能力,让其经历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教师从旁辅以必要的开导、指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姿态,掌握主动权,成为数学的驾驭者。

综上所述,为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战略及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根据学生所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将抽象的数学科目“平民化”,回归到数学研究的本质,为生活实际与专业技术服务,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此外,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信心。

【参考文献】

篇6

党的十报告中提到了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目标。另外还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将经济建设作为核心,在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着实增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加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此些均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与重要作用的表现。这些年,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重大变革,青工占到所有一线员工的50%左右,已是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中坚力量。青工的大量增多,势必给企业添加新生力量,融入新鲜血液,可是因为种种因素,也将多种不好的风气比如拜金主义、自我主义、信任缺失等带到了公司。所以,做好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必要工作,也是保障公司的生产、运营、改革与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公司的长期平稳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提升国有企业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性

(一)应形成以青工为本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公司的职工,是促进公司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是完成公司各种工作内容的主要人员。要转变之前那种依靠权势打压职工的“我说你做、我打你挨”的不允许职工发表意见的落后的思想政治工作风气。改变青工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大力调动青工的创造性,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让公司的规则、规定、文件要求等化为青工的自觉行为。

(二)全方位掌握新时代八零后青工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特性。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八零后一般持有“现实经济型”价值观点,看重名利;个性突出,自我观念较强;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精神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可是另一方面,这些青工也存在无信仰、政治追求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国家重大事件、团队协作能力较差等不足。增强对青工身心与性格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熟悉与帮助青工。所以全方位掌握八零后青工的特征,结合八零后青工的特征,因材施教,才能提升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性。

(三)应尊重个性特点。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各有侧重,不可“一刀切”。因为青工的受教育程度、工作阅历、个人素养与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他们的整体素养也有差异,可是每一名青工都是企业的员工,均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支持、关爱。思想政治工作应尊重个性特点,对不一样的职工、不一样的状况、不一样的问题综合剖析,分别对待,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增强国有企业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性

(一)应重视青工的现实需要,解决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重视青工的现实需要。八零后青工重视名利,看重当前利益,重视物质享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客观看待物质利益,不可采用简单说教的方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状况下,脱离物质利益的劝说常常无法起到作用。所以,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应正确看到个体的物质需求。在公司发展的同时,为青工争取更多的正当利益,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工待遇,让青工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好处。

另一方面解决青工面对的现实问题。应着实关心一线职工的生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做青工关心的工作,经过积极激发青工的主动性,推动企业青工团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比如定期举办关于青工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或者专题会议等活动,第一时间掌握青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居住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等。如此能够强调“公司和我共存亡,我和公司共发展”的思想理念,让青工意识到自我的发展、自我目标的实现和公司发展密切相关,进而提升青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进公司的发展中,融进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等所有环节。八零后青工注重职业发展,尤其是自我发展空间的拓宽,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意识。那些具有了一些工作阅历与技能的职工如果发现在本企业不能实现自我预定的发展目标时,他们一般会选择离职,对公司缺乏忠诚度。这就需要经过构建大范围、平等、公开的激励体系,健全青工职业发展途径,且逐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为八零后工人提供系统的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指导,比如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不但包含知识技能的培训,还应包含公司文化、忠诚度、团队合作等内容,且支持他们主动跟同事、领导学习。在工作方面尽可能合理部署,给他们提供发展机遇,让他们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上练习,让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

提升国有企业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

(一)使用启发式教育方式。八零后青工喜欢自由,对于权威命令有抵触情绪。很明显,简单粗糙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应试着采用青工喜欢的方式,多运用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等启发式教育方法。青工喜欢彰显自我个性,喜欢参与活动,也深知如何在活动中将自我完美展现。所以可多举办一些青工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吸引青工加入,在活动过程中让其受到教育。比如专题征文大赛、青工岗位技能比赛等,让青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此种方式一方面青乐于接受,另一方面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提升青工的精神境界与综合素质,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伴随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成为影响青工思想素养、价值理念引导的主要要素。我们不但要采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方式,比如运用公司内部的报刊、广播、宣传书籍等,还应改变常规的一些思维,转变和八零后青工的交流方式。八零后喜欢的交流方式并不是一对一、面对面交谈,他们青睐于BBS、QQ、微信等方式。所以利用互联网创建BBS、创建本部门、企业QQ交流聊天群等,从青工QQ或者微博上的心情、说说上了解他们最近的关注热点或者当前的生活状态,第一时间掌握“八零后”青工的思想状况,如果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益的引导,则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与政策宣传推广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积极利用公司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先进的政治思想引导下,经过建设公司文化,为青工树立一个一致的发展目标、价值理念与精神动力,引发青工的共鸣,提升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让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青工思想认识且付诸实践的指引思想与行为规范,进而构成坚不可摧的公司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公司平稳、健康的发展。

篇7

一、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业务素质是核心,文化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前提,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习理论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以此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培育出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

二、教师要树立勇于创新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不竭的动力源泉”,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知识、创新意向、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创造能力。教学要以传授学生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当前,世界各国在教育普及程度和知识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并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优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加以重视。而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是教育,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带动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敢于对现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进行改革。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教师要树立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价值观,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因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引导水平,并且首先自己要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彻底改变那种“学校几年充电,社会一生放电”的传统教育观念,不仅重视知识的存量,更要把握好知识的增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应始终处在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中,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水平。

篇8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习习惯;自理能力;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问题,关系到教育的质量问题,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发展问题。为此,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幼小衔接教育就是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习惯,能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做好相关的过渡工作。

一、突出主体地位,塑造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的主要任务是成长,其中很大的成分就是学习。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采取轻松愉悦并且是他们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其中更多的是采取游戏的教育方式。而小学的学习,首先任务变重了,难度加大了,内容也变得深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同于幼儿园的教育,更多的是启发式教育。为此,要想做好幼小的衔接教育,必须做好学习的衔接工作。

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喜欢游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开设拼音字母口语游戏、数字兴趣小组、讲故事等20分钟一次的活动,逐渐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增大他们的学习强度。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要做好相关的辅导工作。衔接教育,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幼儿园的大班教育中一定要关注幼儿,让幼儿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不能做到自律,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不整洁的幼儿,要强化他们的书写习惯。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让幼儿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认真板书,好好批改作业,书写时,要做到认真、整洁、仔细、规范,让孩子感到自豪和欣赏。对于幼儿书写,必须要求他们做到字迹工整,本子整洁,格式规范。并对写字的姿势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睛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适应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与时俱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育儿观念的变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可以说把孩子看得很重,十分溺爱孩子,很多的事情都是一手操办。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家长们认为孩子太小,也是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不让它们在生活上吃一点苦,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不行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显然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需要。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和家长都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会自立,做到独立,提高他们生活自立的能力。

作为教师,在班里除了生活上多给幼儿一些指导、帮助和鼓励外,还应尽可能地多给幼儿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让幼儿尝试着打扫卫生、收发作业、帮助教师打饭、自我整理床铺等,逐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这样才能尽早地适应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孔子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实现方法 启示

从人类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开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象就随之产生。在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宣传其统治思想,灌输统治意识,教化民众,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儒家思想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因此,探究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法有助于增加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了解,同时,可以得出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从总体来看,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士或君子等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人才,试图通过“六艺”的教育以实现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深入分析。

(一)君子要符合仁、知、勇之道

孔子提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认为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是仁德、智慧、勇敢。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恐惧。这三点是孔子对君子的综合要求和评价。孔子并没有停留在对完美君子形象的抽象说教,而是具体阐述了仁、知、勇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关于君子的仁,孔子认为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的就能称得上是仁人,这五种品德便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即君子做到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呵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关于知,孔子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夫”,即君子要广泛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孔子还提出“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具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他认为君子一定是要博学多才,无所不通的。关于勇,孔子认为“君子无忧无惧”,即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因为君子能做到“内省不疾”,即君子问心无愧、行为坦荡就没有恐惧。他还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认为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的、没有勇气的表现。但是,在义和勇的关系上,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他指出了君子的义是最尊贵的,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可见孔子十分注重仁、知、勇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君子应该要以仁义为上,博学多才,行为勇敢坦荡。

(二)君子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孔子通过多次拿君子与小人作比较,来具体说明君子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首先,君子有道德,仁义为上。孔子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他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君子怀念道德,关心法度;小人怀念乡土,关心恩惠。其次,君子懂得团结,讲求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即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并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符合,小人只是盲从符合,却不肯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再次,君子行为坦荡,不傲气凌人。孔子指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所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即君子安详舒泰,却不傲气凌人,小人则恰好相反。

二、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讲,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君子。我们分析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于君子的培养主要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来阐发。外在因素主要指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和教化,内在因素主要指个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因此,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即君子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者要诲人不倦,掌握教育方法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特别是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他强调教育者要通过不懈地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并且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本身也能够给受教育者起到激励和榜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一定要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同时,孔子主张教育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首先,孔子认为教育学生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要求教育者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其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鼓励受教育者,肯定其进步和优点。正如孔子所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即赞成别人的进步,不赞成别人的退步。他举例说明,如果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美他的干净,不要死记住他的过去。

(二)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践行君子标准

在自我学习方面,孔子认为君子要做到“敏于言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即要做到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匡正自己。同时,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君子要时时处处学会学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在自我修养方面,首先,孔子认为君子要注重内省。他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其次,君子应该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他认为“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即一个人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就能够高道德。孔子特别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他看来,一个人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是让人忧虑的。

在践行君子标准方面,孔子主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认为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即对于自己说的话,要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孔子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但要磨砺自己的品德,提高修养,更要在自身实践中贯穿君子的标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三、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实现方法的分析,一方面,我们不否认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有其特定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特点,毕竟其目标最终是要培养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孔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实现方法的阐述中的合理成分是值得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借鉴和吸收的,对于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刻启发。

(一)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与激励成才结合起来,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上面我们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考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要培养仁、知、勇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但要博学多才,而且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践行能力。进入新世纪,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勇挑重担,担负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中所有知识能力的培养不是也不可能是思想政治应该承担的,我们不能将这项任务附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在激励成才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和作用。

(二)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上面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在阐述对君子的要求时将君子与小人作比较来形象说明君子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结合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我们在教育内容上可以通过荣辱观教育,使受教育者辨是非,知荣辱,明白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这样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判断标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方法上,就是要适当地将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结合起来,有效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来说明问题。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合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者要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并且乐于教育和奉献,能够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学生;受教育者要加强自我学习和修养,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发挥好主客体两方面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具备良好的教育者素质,围绕教育目标,采用科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要有自觉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重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修养。我们应该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特别是教育主体要在如何引导教育客体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方面下工夫,这样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客体内在需要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作者简介:

篇10

1.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分流教学。所谓“和而不同”,个别化教学,不是取消差异,相反,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首先应分别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借助权威心理测验评估手段,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描述和评价,包含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信息,静态指个人基本情况、受教育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动态则指个人智力和情商方面的信息,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价值观等等。在教学策略上,针对个体差异,分流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如,把知识基础层次相同和志趣相投的同学分为一组,便于教师选择学生一致或接近一致喜爱的方式教学;把学习能力相似的同学分为一组,便于教师把握改组整体学习水平、进度,以采取更为合理的激励强度、频率;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排除单一地从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智力高低的唯一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照顾一些需要更多关爱、激励和赞扬的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举一反三———案例教学,启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案例教学,相对枯燥的讲解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故事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耐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情感变化,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应当强调的是,期间,教师应多作肯定性的评价,注重教学策略,运用启发式教育,不断挖掘学生的思考、想象、表述以及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克己内省———异步教学。中职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毕业后就离开学校,教师永远寸步不离地指导学生解决漫漫人生会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是不现实的,且踏入社会的他们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异步教学,给学生自由自主的空间,停止灌输和说教,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特征

1.教学目的明确。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个别化教学方式建立在对学生个体信息,尤其是心理现状情况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目的非常明确。这种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便于采取最为妥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受伤害、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势与劣势、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心、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提高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等。

2.组织形式灵活。个别化教学方式倡导“互动教学”、尊重个性,因此,组织形式多样,有集体的、有分组的。如在情景化的组织中,每个学生分角色扮演,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教师针对每组具体情况,以不同的方式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多变。个别化教学方式一反传统偏于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尊重个性,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方式,如互动教学、分流教学、案例教学和异步教学等,不断创新了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为以后积极探索更加科学、严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