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声乐理论教材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声乐教学的集体课教学改革,学院未经过重新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也未重新整理和改编相应的声乐教材,只是在上课形式上进行了调整,教材也是各取所需。
二、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由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化,招生数扩大,原有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在原来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虽然改变了授课方式,但学生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没有看到集体课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多方位性,课堂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从期中、期末检查中可以看出,集体课学生的独唱能力明显不足,集体课学生歌唱的曲目重复率较大。原因很简单,集体课声乐演唱技巧的个别指导时间不够,大课形式小课上,曲目量相对减少,这种情况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因此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缺乏固定的声乐集体课师资队伍
学院担任声乐集体课的教师不固定,每一学期根据课时临时调整,课时量少的教师担任集体课。许多教师对于集体课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课堂上很少讲解理论,有的甚至大课形式小课上,逐个辅导,声乐集体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声乐歌唱示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发声理论、训练声音,还要传授声乐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声乐教学理论实践。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成立教研室。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地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不断地改进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使声乐集体课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为了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集体课声乐教师经过教研室讨论,提出问题:声乐集体课应该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以什么理论为依据?如何进行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形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是声乐教学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充分吸取教师的合理意见,最后确定对声乐教学课程模式改革进行试点,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教学条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改革模式的完善和顺利进行。结合声乐集体课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教材。
将个别教学形式变成集体教学形式,在教材上进行了相应的选择,采用自编教材,其内容重点分为三大部分:声乐基本理论指导、声乐基础训练法、声乐教学法。在一、二年级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采取以声乐基础理论为重点,结合声乐演唱实践与声乐教育教学实践。声乐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化、理论化、概念化,扎实地打好声乐理论基础,保障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质量,对三、四年级的声乐个别课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成立声乐集体课教研室。
由于集体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不足,学院的声乐集体课由指定的几位声乐教师担任,没有固定的集体课教师队伍,集体课的教学、教研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的成立即声乐集体课教研室,对一、二年级声乐辅修学生开设集体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课试点,重新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非常必要。教师集体选编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第三,改变集体课考试、评价方式。
教师授课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授课教案,同时建立声乐集体课教学习题库、试题库。随着声乐集体课教学特点的形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考试形式、评价方法也应从简单的声乐演唱改变为理论笔试和声乐演唱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期中考试以声乐演唱的形式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期末以笔试的形式参加声乐基础理论考试,学年成绩的分数比例由教研室讨论确定。
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模式试点的实行,声乐集体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声乐理论研究水平,用科学的声乐理论指导学生的声乐实践,使歌曲歌唱技巧的内容逐步由理论上升到具体实践,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易秀华.从《音乐课程标准》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08(15).
篇2
(一)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二)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三)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教师
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篇3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唱歌课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不仅要教会幼儿演唱歌曲,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智力的发育。幼儿教师实施唱歌课教学,需要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嗓音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声乐演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但是,高职院校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歌唱技能的过程却不轻松愉快,跑调、唱不出声、声乐的技能技巧不易掌握等现象,给学前专业的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和压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及教学现状
(一)音乐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未经过音乐术科的考试,音乐基础薄弱,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很少经过专业训练。大部分学生没有摸过钢琴,不懂乐理知识,不认识五线谱及简谱,没经历过声乐演唱的训练,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这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没有正确的认知,简单的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只是负责看护幼儿,不了解音乐理论素养及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具备有学习音乐的素质,表现在学习唱歌时跑调,节奏掌握不好等。
(二)音乐兴趣缺失
虽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和学生升学的压力影响,使得音乐教育常常被忽视和弱化。而在一些初高中学校,往往停开音乐课或只限于某个年级开课,因此,抹杀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的欲望。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因为所在地区中小学缺少音乐师资而接受音乐教育甚少,有的只在小学时接触音乐,生对音乐只处于肤浅的认识阶段。
(三)授课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大部分采用的是大课的形式,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
个个的给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既要教唱歌曲还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指导,只能是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解决。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单一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就连授课的教师也觉得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上课失去了激情。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困难成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的分析结果,造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处于对音乐的零基础阶段,需要恶补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学前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仅有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识谱唱歌成为学生学习声乐的难题。
1.理论基础薄弱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导致不认识乐谱,更谈不上自学歌曲,给声乐课程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歌曲,才能对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而学生也因不知道自己唱的是否准确,不能唱,不敢唱。
2.嗓音条件不好制约教学效果
具备良好的嗓音是学习声乐的优势条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临时报考此专业,本身并不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嗓音条件,有的嗓音条件很不好,声音沙哑,音域很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音准能力差限制学生发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准和对声音色彩的感知力是学习声乐的必备条件。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能把歌曲完整准确地唱出来的很少,总结下来有几种情况:1.觉得歌曲的调有些高唱不上去,于是降低音高唱;2.听不出自己唱的音高与伴奏的音高不一致;3.五音不全。由于入学前没经过专业测试,学生五音不全的大有人在,这些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学前教育学生带来不少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集体授课中总有某些学生发出的声音与实际音高不一致,而又很难解决。
4.胆怯自卑心理影响学生自信
因为性格内向或中学阶段缺少参与课外活动的经历,有很多学生唱歌不跑调,但是在教师个别提问时,不是唱不好就是唱不出来,还有的学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都是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在作怪,加之教师在课堂中不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常用否定学生的话进行教学而缺少对学生的鼓励,造成学生上课时紧张心理而不能正常演唱,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学习声乐失去信心。
(二)教育教学的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的缺乏。
1.教授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教师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歌曲进行教唱,学生学会后再进行整体的技术指导,学生靠模仿教师声音和自己的领??学习,有的学生只追求大的声音用白嗓子唱歌,到了高音处唱不出来,要么降调唱,要么唱破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解决声乐技术上问题,导致声乐课成了普通的唱歌课。嗓音条件好的还好,对于自身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仅仅是把一首歌完整的场下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了。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在声乐课中的话语会使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适合学声乐而对声乐课避而远之,甚至不去上声乐课。
2.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里很多选用的歌曲音域跨度很大,对于基础差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选用合适的歌曲是解决学前教育学生声乐学习困难的途径。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歌曲难度不大,易于演唱和学生接受的歌曲,还可以选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简单的歌曲易于演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认为不是所有的歌曲不能唱好,而是有很多更适合学生唱好的歌曲。
三、解决策略
当我们分析了学生声乐学习的困难原因之后,重点就是如何找到适合的解决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师资力量,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拥娜耍?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教师,不是歌唱家,也不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幼儿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歌唱教学能力,不是演唱高难度的美声民族作品,而是能够声情并茂的教唱儿童歌曲,在歌唱方法上,有准确的音准、节奏感、富有美感的声音,在音乐素养上,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带领幼儿学唱歌,感受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校没有明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于幼儿歌曲演唱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上学期间过多地学习演唱美声歌曲、艺术歌曲,到了幼儿园,使得很少接触幼儿歌曲的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
(二)调整授课形式
可以采用单独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单独授课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歌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声音的运用等。通过小组课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以外的声乐课,激发学习兴趣,便于互相学习,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合理选用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曲目学习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曲目,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合理的声音进行幼儿唱歌课的教学。这样不仅学会了演唱,还学会了幼儿歌唱教学的方法。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声乐的教材各学校选用不一,即使有教材也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来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适合所授学生的歌曲。学生所听的歌曲是一些流行歌曲,对经典歌曲和声乐课常唱歌曲几乎没听过,声乐课成了学唱歌曲课,教师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音准节奏的纠正。在歌曲的选择上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首先要选择音域不大,旋律简单,易于演唱的歌曲,如《送别》、《花非花》、《红河谷》等歌曲使学生先掌握歌曲的基本技能技巧,再选择稍难,有一定音高跨度的曲子,如《大海啊,故乡》《月之故乡》《牧羊姑娘》等,再结合幼儿园选择一些幼儿歌曲《小燕子》《小红帽》《劳动最光荣》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去唱,而不是主动的学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需要通过在校学习期间学会演唱歌曲的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很爱唱歌,但是到了大学便不再唱了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唱歌跑调,而其实不跑调,还有的是害羞,不好意思唱。很多学生在唱歌时遇到稍高的音就会降低八度进行演唱,这是很不好的歌唱习惯,要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他们识别音乐的好的和不好的声音,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准确地演唱幼儿歌曲。而这还有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的美声唱法,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是儿童,如果一味地准求专业的美声唱法,是不能够被儿童所接受的,因此,我们所训练的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曲能够被幼儿接受,被儿童喜爱,而不是用纯美声在唱催眠曲时把孩子吓哭,怎么唱歌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在声乐课声中往往是强调发声技能技巧却忽略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所要从事的教学工作。
(五)开展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第三年就要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所以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即在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必须要完成弹、唱、跳、歌曲创编以及其它文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学习,掌握全面的学前教师所必须的职业能力。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增强她们在毕业后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供舞台实践机会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节庆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歌曲演唱比赛,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还能够丰富舞台经验,使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开拓视野,声乐技能技巧的到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实践过程主要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的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学科界线,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鼓励学生把从影视传媒、网络、社会上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大胆应用到艺术实践中来,这样,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对实践的结果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在创编能力上的培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搭建教学实践平台
篇4
近年来,从事声乐教育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人才辈出,国家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声乐学科也从无足轻重的副科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声乐的发展和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同时,传统声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1 — 0162 — 02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理论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国外开始实施,意为“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之后一直是教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教是为了不教”。但是,目前在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声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笔者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尝试探索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声乐知识,也是提升声乐技能和技巧的推动力量。因此,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的基础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有的学生为了应对高考艺术特长的需要,高考前临时突击学习了几个月音乐知识与技能;有的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半年至一年多时间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但是更多是学生是音乐零基础。学生的素质现状导致了一些必须要引起声乐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学生缺乏强烈的声乐学习动机,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不够明晰,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因此,高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师要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技能与技巧?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人类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人们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任何被动式的说教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声乐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声乐。譬如:可以采用入学的新生欢迎会,请高年级的学长为他们举办声乐独唱音乐会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请幼儿园骨干教师来校与新生交流,使新生明确声乐学习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采用学前教育专业每月一台的技能汇报演出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的内驱力等。
(二)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的重要性
了解声乐学习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动力。应该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歌唱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项技能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扎实的歌唱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边弹边唱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讲故事和即兴演讲技能,帮助他们运用各种不同的声音位置、音色、音量、节奏、语速、语调、气息等来完美的表现作品。另外,我校还把歌唱技能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基本内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予颁发毕业证书。同时,通过每个学期的教育见习,也是学生认识到声乐技能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道掌握好声乐技能、技巧不仅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和任务。当学生认识了声乐学习的重要性时,他们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会有显著提高。
(三)营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一种友好的、宽松和谐的气氛,师生互相尊重,以积极合作的态度,真实坦率的倾听和反馈,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我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朋友。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演唱能力和表现力,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情感信息,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传递着一种正能量。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在课堂上都不要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正常的声乐教学情绪状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焕发学生声乐学习的激情。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四)通过教师专业的演唱魅力吸引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在声乐教学中的教师范唱是最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在范唱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演绎作品,让听者动容、闻者动情,完美的传达出作品的信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环节在学生面前进行专业的演唱,通过教师优秀的范唱和富有个人魅力的展示来激起学生的演唱热情。同时,还可以举办教师个人独唱音乐会来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热情。
二、掌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是在长期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如何更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声乐练习的时间和地点
由于声乐学习活动自身的复杂性 ,决定了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够科学规划声乐学习时间,导致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声乐习惯。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时间对于声乐学习至关重要。
1.声乐练习的时间最好放在每天的一早一晚。清晨的空气比较新鲜,人的发声器官经过一整夜的休息要重新恢复发声技能,要多练一些气息练习、单母音和一些复合母音的练习;晚上则以练习声乐作品为主。
2.选择适合声乐练习的场所。目前,有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喜欢在宿舍练习,还有的学生喜欢走路时歌唱,这种训练方法是存在误区的。其实正确的练习地点应该在琴房,因为在琴房不会影响别人的休息和生活,同时琴房的钢琴伴奏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二)自我监控与教师监控相结合
每一种习惯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是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具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坚韧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可以通过日记、学习记录或者考后总结的方式评价自己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并确定以后的努力方向。但是,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也需要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监控”,这里所谓的“监控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要有规律地检查学生们在运用何种策略进行的声乐学习,以及他们学习声乐的进展情况如何。如果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此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走出训练的误区,帮助重建学习的信心。
三、掌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一)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增设“声乐课代表”职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主学习给他们带来快乐。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都是采用小组课、集体课、或者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鉴于我校学生在课前和课余时间学习声乐都是以自由和分散形式进行,我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设置“声乐课代表”的这一职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声乐课代表”由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召集同学到指定地点,集体发声、集体练习、集体学习新歌曲。“声乐课代表”还要把声乐作品按照原调弹奏出来,而授课中教师在课堂最后五分钟时间把与作业相关的各项具体要求交代给“声乐课代表”,课余时间就交由“声乐课代表”来负责监督全体同学来完成课后作业。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既提高了课堂教学内容含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是集体统一联系活动也可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不掉队。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前大部分学生除了C调、F调、G调以外,对其他调识别都比较困难,经过轮流担任“声乐课代表”以后,这部分学生对钢琴键盘的辨识度普遍提高了。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角色
在声乐教学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扮演的六大角色:学习引导者(guide)、目标确定者(goal setter)、资源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学习促进者(promoter)、困难帮助者(facilitator)、成效评估者 (evaluator)。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自主学习的计划,因为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训练;教师还要为学生介绍自主学习声乐的教材、课外参考书和网上学习资源,譬如为学生提供优秀的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推荐优秀的歌剧剧目、优秀的艺术歌曲,专业的演唱会网址链接等;还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推荐相关的优秀声乐理论书籍,再此基础上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演唱。
(三)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后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而富有艺术性。课堂还课的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好”、“很好”、“非常好”、“做的不错”这样的评语,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对于学生的演唱信心、歌唱欲望都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评价内容上,可以评价平时的课下练习情况、课上的还课质量,以及期中、期末的考试情况;也要评价学生参加校内外歌唱比赛情况,并把学生在歌唱比赛中的获奖情况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寻找更科学的培养策略,以此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胡俊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篇6
关 键 词 :舞台艺术实践 声乐课堂教学
一、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相互关系
(一)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指导
舞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它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演唱时,既不能一动不动地唱,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歌声和形象完美地结合,营造出歌曲表现应有的氛围。要有良好的台风,从一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的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二)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体现
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然后又从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修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循环反复,交叉融合使声乐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现状透视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着演唱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着演唱者的个性化创造意识,以展示其独特的心理悟性与精神境界。声乐课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虽然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课的学习优劣,但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一)声乐课堂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阶段性的教学体系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完形教育,应当是两者都不可偏废的教育结构。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通过正常的听觉和发声的训练,运用呼吸、共鸣、发音、咬字等技术手段,加上表演方面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因素表现作品。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指其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歌唱能力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声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全面的,过多是片面、随意的。在教学中没有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性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坚持把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没有注意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计划。声乐本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易于理解更难于掌握的学科,随着高校的扩招,声乐学生数量剧增,声乐专业课也由以前的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专业分流,并非都是一对一,客观上人数的增多,确实给老师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还有长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重技轻理是普遍的毛病,而且声乐课老师多只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及相关的片面问题来对症下药,从而忽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舞台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舞台表演实践的现状
1.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缺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是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非常好,人很放松,表情也很丰富,表演起来也很完美。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声音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于学生上台少、实践少。二是心理素质稍好一点的,在台上又缺乏表演能力,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表现力,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学生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2.舞台表演声乐节目形式单一,如一般在晚会当中除合唱、独唱外没有其他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有些同学能力的单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平时要多实践,表演形式要多元化,不仅局限于独唱合唱,还要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演,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1.声乐教师将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化,使有些学生把声乐看成十分难学的一门课程,而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以为很容易,但学了一至两年后,由于进步不显著或者带着失败的情绪而变得消极,以为发声的机能现象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被一种神秘感所困惑,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听教师讲,还有的学生只爱听别人的夸奖,而不能听取反面意见,连老师的意见都不愿意听,有的还怀疑老师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只有害了自己。有的学生缺乏分析地到处去听,也会造成思想混乱,一时没了头绪。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基本功未学好,就要唱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结果令自己大大失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受学校舞台表演条件的局限,高校音乐教育分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一(转第72页)(接第74页)般来说师范类的学生学习条件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学生,不管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但是又在现行的高师教学改革中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符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目标培养计划局限性较强。
转贴于
3.学校师生对平衡二者关系的忽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说一个领导都不重视舞台表演实践的话,学生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
三、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一)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艺术实践,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做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意义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的机会,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能使教师认识到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必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视野,创造积极、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等因素使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7月版.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7
关 键 词:高师院校 教学改革 声乐教材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内容与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媒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那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教材,这是高师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专业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选用的声乐教材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自选出来的,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学;有的教材将声乐理论、声乐教育理论与歌曲集混合编排,有的教师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自己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内容选用的随意性。由于两种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造成有些学生只学技巧,不爱学文化的现象,这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的结构很不一致。这样,必然导致教材无法贴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不以年级划分教学进度,声乐考核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而以学习程度划分等级,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的规定曲目的程度分级教学、分级考核。该教学模式按学生的程度和声音条件,划分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声部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各个声部均按4首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的标准来制定曲目,力求教学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这是制定分级教学规定曲目的基本原则。作品的遴选,着重注意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是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针对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和演唱等内容进行评价。要评价对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可采用观察、谈话、讨论、问卷法、小论文习作展示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对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可采取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的运用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按不同程度分级教学的办法,主要为了方便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规范地选择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同时,通过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分级考核检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引导声乐教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能够作为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
高师声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声乐辅导工作。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既要求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器”,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准确的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声乐教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熔理性讲解、技能训练、情感表现和艺术创造于一炉,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正是基于承认客观上个体嗓音条件、心智状况、音乐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入学时专业程度的差异,承认同一年级存在着授课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差异,所以因材施教成为声乐教学的突出特征。分级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声乐曲目汇编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确分级的规定曲目,并以此作为声乐教学的选材依据。规定曲目的制定是对二十多年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教学的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全新思维,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
转贴于 在音乐艺术领域,声乐作品以其“短、平、快”的优势,紧扣时代的脉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精神风貌、大众心态和民俗伦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声乐创作的发展,声乐分级教学规定曲目也将不断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强声乐教学改革,促进声乐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高师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落实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针对性。
(一)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教材功能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好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改变考核与教材使用的单一性。
(二)按照师范性的要求去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三)教材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选择曲目要适合学生声种的声乐作品,也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不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从着重于声乐技术的基础训练到考虑一些音域比较宽、曲式结构较复杂的歌曲来演唱;要在声乐技巧难度上有所区分,如对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的把握、声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选择得当合理的声乐曲目,首先切合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
出版的声乐教材内容应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但特色、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应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欣赏曲目,同时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把声乐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唱法的特点体现并运用在教学上。
总之,教材建设的规律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应按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去选编,有一定的涵盖面,同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认真精选内容。声乐教材要体现高师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论知识,不使用质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师自行编写的低劣教材。教材内容要新,要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编写教材时应重视启发性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教材内容体系建筑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旨上来。
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提高,声乐教材建设最终应落实到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转到高职教育的理念上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9-133.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132.
篇8
关键词:因材施教;声乐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是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使用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使学生的长处都可以发挥出来,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高校声乐教学来讲,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够掌握声乐知识,又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进步,培养出更多声乐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因材施教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声乐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业学科,声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师生之间增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传播艺术文化,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声乐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会受到心理学、审美学等的影响,这直接决定了声乐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声乐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兴趣、基础以及自身性格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细节的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升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一般都会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展开声乐教学,这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教学,而由于近些年来专业扩招、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声乐教师还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正努力朝着这一教学方向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注重使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就艺术学科来讲,有个性的学生更具潜力和培养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特性,充分展现出个人的风采。
(二)应面向所有学生
有一部分声乐教师将因材施教四个字中的“材”字片面的认为是具有初中能力与才华的人,认为只有某个方面特别出众的学生才具有可塑性,认为只有这一类学生才能够学好知识,而对于那些不够出众的学生则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不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够让不同类型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难以调动全体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无法建立起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声乐教师不应该片面解释因材施教的内涵,只重视才华较为出众的学生培养,而忽视普通学生。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是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音乐感觉,只要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设置培养计划,让学生的潜力充分被挖掘出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声乐专业主要的考核方式是由学生进行独唱,声乐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将教师考核的曲目变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只针对考核曲目进行反复练习,直接导致“万人一腔”“万人一调”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忽略了应用方式,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在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并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等充分的了解,再制定出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唱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建立自信心,激发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
声乐教学一般需要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声乐教学,但是,在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相同的问题的时候,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应该灵活变通,对于学生的集中问题可以集中的解决。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解决问题,创新授课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三)对学生特点准确分析
要想更加合理的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发声、嗓音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首先,要确定学生发声的特点,进行声部鉴定。其次,把握适合学生的风格和路线,进行定向指导。最后,要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效果和优势性。
四、结语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遵循因材施教教学法的原则,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法,才能够培养出更出色的声乐专业学生,使我国的声乐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宏健.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4,(03).
[2]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3]井艳红.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5,(03).
[4]王琛媛.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2).
[5]曾皓.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5,(24).
[6]刘跃华.因材施教,彰显不同的歌唱风格———声乐教学笔记[J].中国音乐,2010,(01).
篇9
[关键词]高专师范 声乐课 教学形式
招扩使学生数量激增 ,2+1模式又使高专学生减缩了1/3的在校学习时间,加之学生基础较差 ,教师教学任务空前加大 ,高专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严峻的前提下,要做到按质按量地完成高专师范音乐教学任务 ,提高和规范高专师范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高专音乐教育中声乐课的授课形式应采取集体课 、小组课 、个别小课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一
、第一 学期以集体理论课 为教学方式集体课也称为声乐大课 ,指以班级为单位在一起学习声乐的基础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不直接涉及歌唱训练内容,涉及的内容有 :歌唱理论、歌唱基本语音训练 、嗓音保健 、声乐鉴赏 、中学生变声期常识、观摩和实践。
1.教师的角度。高专学生多数来 自乡村小镇,他们在音乐基础知识理论、歌唱理论、声乐理论、声乐作品的赏析理论 、歌唱语言理论等方面基本是空白。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里统一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来不仅教学内容有统一 的规定和要求 ,而且还能保证有组织 、有计划 、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节约时间,节约教学成本,避免重复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工作效率 ,减轻教师的负担 ,缓解师资的紧缺 。
2.学生的角度。第一,学生在初、高中时接触音乐不多,音乐各方面的知识结构点弱 ,如此完整地学习声乐理论能让他们对声乐 、嗓音 、歌唱语音、嗓音保健等各方面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完善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发展他们的潜在歌唱能力 ,帮助他们后续的声乐技能训练、声乐演唱以及艺术实践的顺利完成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教学积累知识。通过集体课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了解,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统一想办法答疑解惑,对个性问题能各显神通 、各抒己见。第二 ,学生来 自四面八方 ,带有浓浓的乡音,在语言发音上有各式各样的习惯。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一切歌唱技法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语言是声乐学生必修课之一,在语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前 ,不忙学习声乐技巧。通过语言集体学习与训练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研究、讨论 、督促 、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听析、分辨地方特色音并加以改正。第三,通过完整、统一的声乐作品圈 兰:里!赏析及专题实践理论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定的欣赏环节 、步骤、要求 、方法与技巧,提高歌唱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开拓他们的思维与视野 ,在将来的歌唱艺术表现及教学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 、第二、三学期 以声乐小组课为教学方式声乐小组课在教学上是一个小集体 ,把程度相同、声部相同、音色相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一般是4~6人为一组 ,针对同一进度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重点是解决共性技术方法问题。在教学上的基本方式是 :基础发声一初级练习曲一初级中外歌曲的练唱。在歌曲技术 、技巧教学上只强调歌曲的整体感和完整性,要求音量均衡、音色统一、表情 自然 、感情表达正确,不追求扩展音域、扩大音量,无需加大技巧难度 ,不唱超越小组整体歌唱水平的歌曲。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课能够积极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互动性。首先,为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机会。在听其他同学练唱的同时,学生不仅有机会发现 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及时向其他同学学习对歌曲处理的思维及方法 ,而且可以激励 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能动性 ,提高上进心、进取心,增强竞争意识。其次,通过小组课教学 ,开发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处理歌曲中最基本问题的方法 ,对他们将来工作岗位上的教学有一定借鉴作用。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出现的毛病及问题并不一致 ,在处理共性 问题 时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开拓学生思维 ,使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处理个性问题时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通过观摩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声 ,在有针对性的对 比中进行自我改正 。最后 ,让学生在小组课教 学课 堂上进行相互 间的演 唱 ,锻炼学生的胆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今后他们的歌唱表演打下一个 良好的心理基础。
2.小组课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练唱的曲目及歌 曲表现方式丰富化,同学间的相互实践性得到加强。小组课的教学 ,可由原来的独唱教学形式变为重唱、对唱 、小齐唱,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模式,而且学生通过不同的练唱方式还能得到更多的学习心得。独唱只能直接体现个人的技能水平,重唱等方式还能体现音准 、节奏水平,对歌曲感情处理的水平,更能体现出团结协作意识。不同形式的练唱方式丰富了学生角 色转化 的可能性 ,让学生 在实践 中的练唱身份得 到多样性变化,使得实践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第四学期以个别小课为教学方式声乐小课又称声乐个别课 ,是专门针对学生个体的技能教学。通过前面一年的小组集体课教学基本掌握了学生声乐学习的情况 ,所以在此段时间里应是针对性的个别教学。每个人的嗓音条件 、学 习反映 、学 习能力 、学 习进度 以及学 习问题都存 在差 异 ,小组集体课 只能解 决一些歌唱 中的共性技术 问题 ,而个别课更重视声乐个别技能的特别训练,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个别声乐课是针对条件好、学习能力较强、在声乐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的专门性技iff~i.JII练。训练内容应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 、中级练声曲;中等难度的中外声乐作品;较深度的分析声乐作品内容 ,并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来 ;不定期地进行声乐教学观摩 ,声乐教学汇报 ,参加不同层次类型的比赛 ,丰富 自己的舞台经验。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高专师范培养教育的 目标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者,但如果对部分声乐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个别声乐训练,就可能使其在将来择业时获得多种就业渠道。因为有声乐方面的特长,除了选择学校,还能选择各种企事业单位或选择演出团队。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对文艺方面都比较重视 ,单位要人时除了要相应专业人才外还会有特殊人才的需求,
所以声乐小课的开设为学生多渠道就业提供了一定 的可能性 。
2.为学生进一步的声乐学习提供可能性。声乐条件、音乐感觉好的学生在高专毕业后 ,也许还有进一步继续深造的可能性。经过两年 的声乐学 习 ,特别是后面声乐小课 的技能 、技术学习,如果声乐基础知识 、声乐基本技术 、技巧掌握得比较扎实,就为继续深造高一层次的音乐院校提供了可能。事实证明许多在声乐方面有所建树的歌唱家都是从高专师范甚至是中专师范开始培养,一步步学习,最后走向成功的。
3.教 学方式灵活,针对性强,处理问题客观。因为是“一对一”的授课 方式 ,所 以教师能 因人 而异开展灵 活教学 。例如 ,针对学生嗓音条件,选择适当的练声歌曲;针对学生的音乐感悟力、理解力、文化素质及音乐素质,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形式进行教学,简明扼要 、深入浅出地阐述声乐的相关理论和技巧,使学生明白歌曲所传达的情绪情感;根据学生对肢体动作的悟性,开设相应的动作行为辅助教学,代替某些深奥的理论表达;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专\'iq-~JUl练等,非常有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
篇10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最频繁、最密切、最集中、最具体的教学活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有许多,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师口头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与演奏风格,技术难点,乐曲重点。要求教师掌握准确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讲演艺术,做到语言精练准确、亲切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讲授法好的方面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授课时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系统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不足的一面是,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得理论性的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巧;教师授课时如果不能启发式地调动学生,必将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为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讲授法是教学中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注意科学应用,才会收到好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法。也就是问答式的教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习情绪,使学生紧跟教学。通过随时随地的提问,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突出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能否较好地应用这一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的学习水平,灵活地提出恰当的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与学在良好的互动中顺利进行。
再次采取边讲边做法。这是表演专业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声乐演唱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只是泛泛地讲一些理论,而不实际演练,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这一方法是针对声乐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办法。教师要做到,有娴熟的演唱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曲目演唱。对曲目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技术难点、重点要把握准确;要边讲边示范,这一点很关键。对于怎样唱,达到什么标准,风格定位等问题,决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教师一边唱,学生马上听到音响效果,同时看到了教师的具体动作,学生就能尝试模仿。这比任何文字性的说明都来得直接,最具有说服力。学生这时就要边听边看边做,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动作,做——对于讲解的内容马上实践。对问题理解得准确透彻与否,唱一唱就知道了。学生通过当堂练习能够反馈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检验学生演唱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优缺点给予评定。
二、备课
备课可以采用自己备和集体备两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进度、声乐文献及相关的音响和影像资料,独自准备上课的内容。一方面做笔头工作,书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将大量的曲目熟练于手,熟练于心,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给学生做示范和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单独备课产生的片面性,还需要集体备课,或两三个人,或一个教研组,集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想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备课时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办法等几方面作出详尽而明确的要求。
备课的具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内容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舞台实践,还要阅读书报,研究学术动态,观摩音乐会及参加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查阅信息,或与其他院校做学术交流。狭义的备课是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节课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写出课时计划,按计划进行。
三、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水平,也决定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把思想教育自然地渗透到知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的道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思想活动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公正无私,诚实可信,遵纪守法,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衣着端庄。从一点一滴做起,由里及表,言行一致,做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在行动中树立威信,对每一位同学都要给予爱心。通过师生间互相了解,拉近师生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起积极作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麻烦,教师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难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会使学生的情绪一落千丈,自暴自弃。
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广泛地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刘爱书主编.学校心理学教程.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王佐书主编.向课堂教学要质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王凤秋主编.教师职业能力.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建筑工程主体施工方案
- 下一篇:能源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