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成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科技的更新更进一步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催生了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理念。针对我国的艺术管理体制而言,它是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体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如何增强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作用,采取何种措施和发展途径才能达到计划中的目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一、关于我国艺术管理的分析
艺术管理是伴随着艺术的产生过程,跟随者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与文化管理、文艺管理等新兴管理模式隶属同一个学科领域。作为一门研究性学科,艺术管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辩证,在艺术管理的分类研究中,艺术管理包括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是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范畴,在社会文化产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我国文化艺术研究中,艺术管理体制仍然处于薄弱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结合文化产业这个大领域的特色和要求进行合理的梳理,因此,艺术管理体制在一定层面上还存在体制和制度的空白。
我国国家艺术管理体制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对全国艺术发展实行的管理和领导手段,是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高度去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在艺术生产、消费、交换过程中结成的管理契约关系。这是宏观层面上的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统治阶级色彩,并不适用于具体的艺术管理领域。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具体的现状,细化到具体的管理模块中去,由局部发展影响整体发展,由具体管理工作影响全面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的作用
(一)健全了科研项目的管理机构
通过近年来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艺术科研规划和管理的协调、发展,艺术管理工作重点负责了文化和艺术的组织评审、立项和建设实施,目前日益健全的艺术科研组织机构确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方向。
(二)完善了艺术科研的规划管理工作
近年来日渐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各职能职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了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的推进作用,并建立起相关的课题项目和艺术研究基地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了文化产业的学术价值
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深化了“中心工作”的服务大局意识,围绕着艺术事业的“中心工作”采取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艺术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在课题上的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具有时效性的科研成果更深层次地彰显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价值。
(四)拓展职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艺术管理工作是在文化事业建设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起来的,陆续制定的发展规划编制和科研项目成果的展示将文化产业的研究视角扩大到更加广泛的范围之中,不断强化的艺术管理职能,给文化产业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文化产业更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五)管理资金优化了基建办公环境
艺术管理工作优化了科研项目的经费,给文化产业事业提供了更好的办公条件。在管理工作的督促下,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文化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注入资金,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为文化产业事业提供了更为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
三、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深深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各种文化节目以及新兴的文化业态融入了很多高雅艺术成分,希望通过营造艺术氛围,为国内外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文化艺术场所,进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一)立足艺术管理,培育文化产业骨干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骨干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艺术管理过程中,构建一批实力强,有竞争意识的文化企业骨干力量,不仅能够强化艺术管理的力度,还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也是艺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做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艺术管理,优化管理模式
艺术管理的模式丰富多样,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强化对文化企业的宏观调控和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增加文化产业的收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事业的繁荣发展,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完善艺术管理,提升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从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来看,为人们提供更好更精彩的艺术节目是向观众争取票房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纯艺术性的高雅艺术表演很少能得到大众的认同,一则是人们不具备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意识,再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方式,只有不断结合现实状况,改变艺术的形式和表演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肯定。
(四)增强艺术管理,提高表演水平
艺术文化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型的文化形式,这需要提升对节目的编制和筛选,在节目中弘扬传统的精神文化思想,立足现代化的审美观念,融入新的创新元素,创造出新型的表演风格,并不断适应当前社会的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走进群众的生活,活跃当地文化,彰显新时代的文化产业特色,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 王小龙.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D].河南科技大学,2010.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观念意识
[DOI]10.13939/ki.zgsc.2016.31.250
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因应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所设置的,其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可想而知,尽管实践性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是现实中的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实践环节的确存在诸多问题和缺憾。
1实践教学的观念意识
实践教学的观念意识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认识和加强。首先是教师教学方面的观念意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因应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而产生的,当代文化发展的现实是文化艺术的生产从传统精英文化到大众消费文化的蜕变,而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即文化产业的出现。比如传统社会最为经典的文学艺术,在当代则是以影视艺术形式出现,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中 “产业化”(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最为成功的戏曲艺术,其鼎盛时代的元明清(早期)是以经典作家作品见长,而从近代以来的包括传统戏曲到当代影视为主的视觉演艺艺术则毫无疑问已经演变为一个演员和明星的时代。传统与当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其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方式的有着极大的差异,文学经典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当代明星艺术生产机制更是截然不同,传统社会的文化精英对于自己的创作往往秉持一种“藏之名山,以待来者”的情怀,而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化生产者则抱持一种“不发表就发霉”的焦虑。而从事文化产业教学的过程,比如许许多多的专业基础课如各类艺术史、艺术理论,就要更加注重研究这些规律,即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艺术产业化的实际过程,既然当代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创意,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内的文学、艺术、美学等课程的学习过程就不能再是传统的文学、艺术和美学课程等传统授课内容的惯性延续,而应该有热情、有勇气结合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实去改变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仍以文学艺术课程为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文学艺术课程既要讲授传统文学艺术学科的关于作家、作品和艺术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传统艺术向现代大众文化、文化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这一历史发展的现实实践规律揭示出来,这当然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惯性中走出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没有自己的教师队伍,他们大多是都是从传统学科转移而来)。文学艺术课程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产业管理管理专业的教师,无论其面对的是文史类的基础课程,还是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都要面对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自觉意识到教学内容的现实和实践性,加强现实实践的观念意识。
就学生学习和接受层面而言,培养学生树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习是一门现实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习的观念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言,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外乎艺术史类、艺术理论、美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课程,从学理上讲,这种课程设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现实的学生学习中,由于缺乏从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高度去把握和统领这些学科,所以现实给学习者造成的感觉往往只能是感觉所学课程杂多、混乱,甚至是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实实践性的问题意识,并以此问题意识把文化产业管理各门类课程统合起来。
问题意识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创新最重要推动力。与传统科学研究主要局限在各自门类领域内进行不同,随着大量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当代学科之间的传统壁垒被打破,现代科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研究已经取代传统科学研究的“学科导向”方式。一个问题只有被意识到并被提出来,才可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并得到合理的解决。问题意识成为思维的动力;而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或多或少地意味着思想上的创新,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尤其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在这样一个多学科交叉、注重为现实产业实践服务的学科,树立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意识是切实而必须的,加强现实实践性观念意识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是势在必行,正如赫拉利所说,创新的政策或者制度,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才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最终提供者。”比如以色列这个国家,对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的重视,对知识的信仰,已经成为以色列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性格,甚至已经构成了国民的潜意识,也是以色列能够持久创新的动力源。以色列拥有两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尤其是后者,整个国家7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都来自这所大学。大学中也并非以学术论文来考核教师,而更关注技术的转化与应用。这最好不过地证明了观念对学习者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同样也可以在笔者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十余年的实践和观察中得到证明: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基础同样是文理科专业,但毕业后,许许多多的人已经变成了经管、新闻等社会新兴行业,而专业训练时间并不长,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在专业能力上的成长,反而比其他专业训练时间更长的学生表现更出色。这就主要得益于这一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即这一部分学生并不过分看重平时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他们更认真对待各种各样的学期论文、科技赛事,并依此有意识地综合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方法、理论去理解事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去组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这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校园文化实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一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本文的校园文化实践,则主要是指校园文化中文化艺术创作、表演与传播的部分。在这个方面,学校乃至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原因很简单,社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大学内部扶持文化,并帮助地方文化的传播,自然而然大学就成为地方和区域性文化艺术传播的场所。虽然,在校园文化范围内的参差不齐的文化艺术活动可能并不是职业水准的,大学生群体在走出校门之后确确实实也只是一部分人从事艺术活动,但是,大学在培养艺术家和艺术经营者之前,首先应该培养受众和消费者。尤其是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就学的人越来越多,是他们构成了当代文化艺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主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实践业已表明,社会公众参与文化艺术度的标准首先是教育水平,这一点远远高于一个人的薪资水平、父母职业和种族文化等指标。现实的状况是,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受过艺术培训,那么成年之后其参与或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的频率则是显著提高。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如京剧、水墨山水这些国粹,政府和社会是要靠自己而不是外国人来传承和保护一样,同样,山东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也应该首先是山东各级地方政府和山东各级各类学校自己的事情,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到大从没接触过山东吕剧的人日后能成为这种文化产品的爱好者、消费者。
校园文化实践的主体应首先当是学校,因为它时涉及财政投资,学校管理运行体制的改革和学生参与的宏观方面的组织。另一个主体当然就是全体学生,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对一个身处其中正值思想观念长成的大学生的影响则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就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而言,一方面学校学院层面的各种节庆活动、会议会展、艺术演出、科技赛事等涉及组织、策划、传播等环节,都要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全力参与,学校学院组织层面在某种程度上既要最大限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又要给予学生犯错的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踊跃参加或是成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学校各种艺术体育等团体组织活动,确确实实把专业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实践是一个复杂课题,它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乃至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实施方式及程度主要取决于学校校方,对此将专文讨论,此处不再展开论述。
3校企合作
篇3
1.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高校传统艺术教育专业设置产生矛盾。
文化产业市场的加速发展,对具有艺术专业背景的经营型、管理型等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我国开设的艺术专业课程大多以艺术教育、艺术学为主,既懂艺术又了解艺术市场、懂经营的人才不多,高校设置的学科交叉课程很少。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
2.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较少、层次不高,不能有效促进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多分布在高等职业院校,对于艺术本科院校而言培养的多为专业、技术性人才,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培养的多为教育、应用型人才。但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教育、应用技能等方面离市场的需求、就业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文化市场不仅需要这些人才更需要能够参与到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具备较为全面人文、经管、艺术集于一身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距,复合型人才分布区域不均。
经济、文化发展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无论是从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结构等都优于全国其它地区。全国多数著名高等院校也分布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这些院校在文化产业基地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其他经济文化水平不高的地方院校要多。上述这些现状和问题反映出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艺术人才的教育摇篮,能否与文化市场紧密对接,树立市场需求导向,决定着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出路,是高校艺术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以文化市场为导向,更好地应对艺术教育蓬勃发展,使高校艺术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更快的经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校艺术专业设置要结合现代文化产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
根据我国文化产业现阶段快速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模式,艺术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构成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校应培养各类人才来为社会服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能充分体现出来。随着文化市场发展所需,新的领域不断出现,高校艺术专业就要不断更新专业,使原来的专业或新开设专业更好适应文化市场的发展。例如:高校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常年进行毕业生就业去向、发展调研,使高校能在正规渠道中获得正确信息,艺术各专业课程有效有序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和满足文化市场各行业的需求。
(二)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市场的新发展
现代文化产业市场既需要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水平过硬,同时又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具有管理、经济、人文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多企业对具有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大量需求。从国家教育部首批的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创办文化产业本科专业开始,这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已开设60多个文化产业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学科优势呈现参差不齐,学术支撑和学科设置不尽合理,文化产业专业的所属院系也是五花八门,包括经济类、管理类、艺术类、文史类及传媒类等。学生毕业授予的学位也是管理、文史皆有。这种杂乱无章的学科归属现象反映了当前文化产业专业建设的不成熟性。”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统一。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作出相关的决策、部署、规划,在适应文化产业人才市场发展趋势带动下,促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拓展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建立由熟悉艺术教育规律的人员所组成的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三)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内容、师资水平等要积极调整、提升从而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市场发展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艺术教育应坚持与文化产业市场的结合,从市场中吸允养分,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除了传统的教授学生艺术技能外,还应加入一些综合性课程如经济管理方面、社会人文环境方面与艺术学科相交叉的专业知识。在师资方面,可以让大学艺术专业教师到相关的行业去挂职锻炼,使艺术与市场相结合,打造出一批有思想、有艺术、有观赏性水平的作品。比如在艺术设计领域,教师带领学生可以去策划、制作、推广,参与到整个产品设计到投放市场全过程,并把在实践中所学到的不同领域知识带到课堂,不同专业方向的院系间也应多交流好的经验;在音乐领域,教师可以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演出、创作,不断更新演奏(唱)方式和风格,使更多地人欣赏到高水平音乐,普及大众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可有意识地增加综合类课题,让学生做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到课题实践研究中。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文化产业;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区位因素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文化部从2004年以来先后命名了三批135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两批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各级地方政府也依此设立了省级、市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或集聚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发展,而文化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尽管国内文化产业园区在类型、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内涵
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艺术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出现较晚,国内学界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也显欠缺,甚至尚无文化产业园概念的相关界定,这也直接导致了各界对文化产业园这一概念认知上的模糊不清。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日益发展和伴随而来的文化产业园建设的逐步升温,文化产业园的规划与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模糊的概念势『必将对以后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根据本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对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做出清晰的界定已刻不容缓。虽然现阶段在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尚处雏形的形态下对其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仍显困难,但园区的基本内涵还是可以框定的。我们可以尝试将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的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二、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国外对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试图从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发展深度、就业动态、重要程度等角度来进行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将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松散型。艺术家们自发地聚集在某一区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逐渐壮大造成声势,最后发展成为城市的文化亮点,并对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区产生经济、文化的影响。
2、民间组织管理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政府极少参与,但民间形成了相关的组织进行管理。例如深圳的大芬村等。
3、政府参与型。这种类型是由地方政府和投资商合作投资兴建,它们是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营,这种模式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
三、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1、目前,各地将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但对集群发展的本质和特点认识不深,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从类型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大多属第一、第二种,第三种类型较少,大多还处于蓝图阶段,这也就决定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区内各企业问的合作与竞争强度、紧密联系的程度还不够。从园区的运做模式来看,已逐渐由民间自行筹备,内部联系较为松散的状态朝着政府参与投资,并由一定的协会组织来对园区进行管理。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出现是最近几年的事,具体如何操作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仍处于边摸索边实践的阶段。另外,我国目前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还有就是是跟风现象明显,将文化园区的建设当成短期的“文化地产”抄作,确少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等。
四、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区位因素
1、区域的文化法律因素。只有在完善的政策法规的正确引导,才能确保尚处雏形阶段的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北京 798艺术园区的艰涩命运就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798艺术区存在文化产业规划,已纳入到城市发展计划当中,并与区域规划相协调,也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尴尬局面。
2、区域文化产业政策因素。区域如能具备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意识 ,优厚的文化经济政策,如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等,以及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行业内的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文化产业组织的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这将对各种文化产业进驻园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
3、区域文化产业技术因素。城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便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长期以来的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内容匮乏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两者的结合,可实现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跨越和共同发展。其结合物——信息文化产业也被认为是与当今世界新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形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信息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的新兴领域,必将迅速壮大,并成为文化产业中主流产业。因而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在区位选择时要与科技园区比邻,创造促使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条件。
4、区域文化产业人才因素。当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好的运作园区。成功的城市文化产业园,要具有不断运作展览各种艺术活动的能力,因而那些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活动组织者以及艺术中介者也是目前急需的人才 ,只有这些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把产业园做成品牌。
结语: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尽管发展很迅猛、政策相对超前、实施很快,但规范理论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实践中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日益昭示着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在我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林拓.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与现实,2003,4: 2l-3l,
[2]刘维公.为什么我们需要创意文化园区.HTTP://WWW.at-[8]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园现象 “热身” 谈[ED/OL].HTLV://Sotho.cn222567986.shtm1.
[3]798艺术区一看得见的艺术,看不清的未来[ED/OL].gup://WWW.Adonai.net.c/news/Rheydt/art/200409/731.htm1.
[4]李赞,刘毅.大芬模式:中国油画产业基地[ED,0L].HTTP://s~people
[5]ill京建设文化产业园区[ED/0L].HTTP://WWW.china.org.~n/ch,SHEN/newbie/171.HTML.
[6]苗长虹,樊杰,张文忠.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7]苗长虹.变革中的西方经济地理学:制度、文化、关系与尺度转向
[8]叶南客.促进文化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公共政策[]J].改革,2003,l:l05.109.
篇5
[关键词]美国 文化发展 文化产业 举措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进入新世纪之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崛起最快的产业之一,很多国家已经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视,并使之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美国当前的最大出口商品不是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而是美国制造的文化产品。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14)》报告显示,2013年,美国总体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9217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例达到11.44%,而且美国的版权产业出口额已经超过了飞机制造、汽车及配件、农业等产业,成为出口大项。以美国电影《星球大战》为例,其三部曲在全球收获18亿美元的票房,以《星球大战》为主题的玩具、图书、游戏和唱片等周边产品的销售总额超45亿美元。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次,文化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任何一个产业都很难独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如艺术活动会带动服装、饮食、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影视产业带动影像、家电、旅游、演艺市场、玩具制造等产业发展,很多电影、电视拍摄基地都是旅游景点,这是影视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典范。在带动就业方面,文化产业自身就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而且由于文化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间接又推动关联产业的就业。如在美国,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数近2000万;10%的澳大利亚工作者从事文化产业。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吸纳就业人员达204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2.6%,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能有效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最后,发展文化产业将起到引导人、规范人、提升公民综合素质的作用。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蕴含文化精神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又将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大众在享用文化产品的同时,便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文化产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观的影响,并以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作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所以优秀的文化产品能够熏陶大众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对于引导、规范个体行为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们能够从文化产品中快速地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这无疑提高了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率,提高人类实践活动的水平,从而缩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举措
独特的文化管理体制。美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管理文化发展的部门,政府认为设置文化部会影响艺术创作的自由和活力,将之体制化。为此,美国在文化管理上选择了“去中心化”模式,对文化产业进行直接和间接管理。在直接管理方面,美国采取直接干预文化领域事务、直接资助文化事务、以公私合营方式资助私人文化艺术机构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如政府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州、镇、非营利组织等开展文化事务。
完善文化法律法规建设。美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比较完善,它也是较早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将之写入法律的国家之一。美国宪法在制定之初,便将版权与专利保护写入其中,并明确提出这将“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之进步”。当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知识保护法律体系,这包括《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等。这些法律对促进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起到重要作用,如迪士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形象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此美国多次修改版权法来保护米老鼠的版权,如将公司版权的保护期从原来的75年改为95年,个人著作权保护期也从著作人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保护了文化公司以及个人文化创作者的利益。
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美国文化产业能够快速在世界崛起还得益于其引进和培养了大量优秀文化人才。二战后,美国依托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网罗文化艺术人才,有统计显示仅在1990到1991年间,移居美国的文化界人士就超过3万人,其中1500人为著名文化界人士,这些移民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美国好莱坞不断从世界各地引入最优秀的演员、音乐创作者、电影制作人等,创作出大量经典影片。除了引进文化艺术工作者之外,美国还重视国内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全美有超过3。多家大学都开办了文化管理专业,为应对游戏产业的日益繁荣,美国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置相关课程,如美国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就开设了游戏技术、动画制作等课程。这些举措都为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美国文化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我国要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应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监测和统计,为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使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应逐步与国际接轨,使之具备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条件。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建设上,我国需要设置一个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公共部门来管理文化产业,这样其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将根除保护主义弊病,为文化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向美国学习,形成宽松的文化管理环境,降低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其次,我国要加强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立法。从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保护维护了文化主体的利益,有益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也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电影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文化行业种类日益繁盛,这些法律无法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我国除了应在宪法中明确公民个体的文化权利外,还可以根据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制定具体部门法,扩大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的覆盖范围。
再次,我国需要在文化产业实施人才战略,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美国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拥有大量优秀的文化人才。我国应借鉴这一经验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体来说,鼓励高校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培养文化管理人才、文化创作人才、文化技术人才等;政府可以设立基金奖励对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鼓励人们进入文化产业;打破地域界限,保障人才的自由流动,使之根据文化产业的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最后,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注重对外文化交流。一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是其文化实力的重要表征。美国正是通过迪士尼、好莱坞等文化品牌向全球出文化产品。我们要想在国际文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必须重视打造中国的文化品牌,如我国可以将传统音乐、京剧、绘画等打造成民族文化品牌进行对外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要注重与国外的文化中介机构合作,创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同时,还可以通过创办国际一流高校来吸引国外留学生、学者来中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这也能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知名度。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
篇6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3月我市文化经营单位达609家。其中:印刷行业经营单位307家(包装装潢印刷173家,其他印刷品37家,打字复印96家,出版物印刷1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7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2家,歌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经营单位59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72家,网吧6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90家。从文化市场结构分析,我市印刷业十分发达,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2004年产值达17.1亿元,比2003年递增19%,职工达8783人,发展势头和规模都在浙江省印刷行业中名列前茅。
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不包含印刷行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是技术层次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
2、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履艰难,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资渠道不畅,缺少吸引外资、民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4、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品级不高,新产品开发明显较弱。
5、市场对文化资源的调配能力不强,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
6、对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7、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成为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办法
⒈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城市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
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工作精神以及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公平有序竞争;多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力求在打破行业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明析文化企业产权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⒊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机制,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健所在。要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步伐。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健全激励机制。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建立起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宏观调控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要优化文化市场资源配置,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产业。
⒋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重视正面引导,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化管理法规,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⒌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切实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要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委托、定向培养等多渠道,输送一批优秀苗子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水平。
三、近期规划和今后发展方向
1、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严格依法行政,在加大执法监管的同时,加强市场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使文化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竞争发展更加有序、管理法规更加健全,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中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文化消费,使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低于经济发达兄弟县市水平。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市场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文化旅游、演出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节庆会展等产业,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起与海宁产业结构调整相衔接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生产和能力显著提高,创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我市GDP中的比例要有较大的增长,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持产业之一。
2、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1)积极拓展节庆会展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节庆会展等综合场馆的功能作用,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节庆会展产业化。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会议、商贸展览及文化活动。利用我市特色产业优势,创新办会方式,打造精品会展。
(2)引导和规范发展演艺娱乐业。积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高水准、高品位文化主阵地,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培育演艺娱乐业;要充分发挥名角、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推进演艺娱乐业的发展;要加强对文化娱乐业的宏观调控,使之布局合理,总量平衡;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改造各类新兴娱乐项目,建成1—2家大型高档综合性娱乐场所;要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嫁接和改造现有电影放映业,新建海宁市影视中心城;要逐步淘汰小型电子游戏机房,提高书刊销售和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资格标准。
(3)培育发展艺术品业。建立多种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力发展灯彩、皮贴画、布艺画、皮影戏、剪纸、书画以及现代艺术品的生产经营。建立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大力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销售市场,激活艺术品的生产和流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和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艺术品销售和交易市场,建立合法的进出口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欣赏审美水准,培育买方市场。
(4)加快发展传媒信息业。要以信息化、城市化为契机,将全市的单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为宽频数码互动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广播电视增值业务,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要加快信息产业升级步伐,利用各种网络优势,开发市政、交通运输、社保、医疗、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促进网络经济发展。
(5)扶持发展体育产业。搞活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体育市场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要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及社会体育健身设施,开办普及型体育经营项目;要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彩票销售市场;要发展体育经纪组织,扩大经纪人队伍。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要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文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要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要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产业行为;要对文化产品生产单位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建设,优化资源,确保重点;要建立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加强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2)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进行改革。
篇7
[关键词]知名文化;产业化;品牌保护
[中图分类号]G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65-03
衡水作为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融合交汇之处,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谈起衡水的知名文化,没有人不知道衡水的“三绝”――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宫廷金鱼。而现在的衡水不仅仅有这三个耳熟能详的特色产业,它在其他领域也拥有了令人称赞的成绩,例如武强年画、衡水老白干、武强乐器、饶阳雕塑等。以下以衡水“三绝”为例,进行对文化产业的分析。
1衡水“三绝”
1.1“冀派”内画鼻烟壶
衡水是“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发源地,是中国内画烟壶的四大派之一。“冀派”内画鼻烟壶是衡水的“三绝”之首,以善绘山水、花鸟、动物、草虫、人物肖像见长。作品做工精细,神形兼备,书画并茂,气韵生动,深厚古朴,被认为是中国内画鼻烟壶中影响最大的一派。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内画艺术不断创造和发展,为繁荣文化、发展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1.2侯店毛笔
侯店毛笔迄今已有600 余年的历史,外形美观、毛色古朴、含墨量大、刚柔相济,既具有书法绘画艺术意义,又有收藏价值。清光绪年间被封为“御笔”,侯店村也有“毛笔圣地”、“北国笔乡”的美誉。侯店毛笔以质量为上,先后荣获省地优质产品称号和国家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在历史的长河中,侯店毛笔没有被时间磨灭,而是一步步地壮大起来,现在侯店毛笔已经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3宫廷金鱼
衡水的宫廷金鱼是由北京宫廷金鱼饲养世家第10 代传人徐立才先生养殖的。徐立才先后培育和挽救了10 余种绝品金鱼,在中国花卉协会、上海市花卉协会中得到许多奖项。著名经济学家曾为鱼场挥笔题词“国宝谨珍育,传世赖后人”。现在,衡水的宫廷金鱼养殖场也在不断地壮大中。衡水宫廷金鱼源源不断被销往许多国家,成为加强我国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金鳞大使。
2衡水的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产业类型,作为新世纪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其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衡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衡水文化资源的特点,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其中衡水内画、武强年画、饶阳雕塑等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衡水的这些特有的品牌文化也或多或少的遭遇过困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冲击下,由于经营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政府和经营单位对文化产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和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忽视对产品的宣传与开发,造成许多产业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产业的结合,尤其是文学艺术与产业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的问题。一方面,借助于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够使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在精神层面之外创造巨额的产业价值。另一方面,在无限扩大的生产之下,文学艺术会不自觉地陷入无限的自我复制当中,从而失去其本身的价值,进而丧失文学艺术得以产业化的前提。能否将文化与规模生产以黄金分割的比例结合在一起,是文化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衡水的知名文化产业从出现到现在,许多都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这些文化发展到如今的艺术层面,经历了由实用性到艺术性的飞跃;而从艺术到产业的转变与融合,又经历了由艺术性到产业化、经济化的飞跃。到今天,衡水文化产业能否处理好艺术性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是其能否健康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3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从各大媒体的城市宣传中可以看出,衡水的城市宣传广告很少。要想发展衡水的知名文化,就必须要加大衡水的城市宣传,而且,在宣传广告中,应把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胜迹、馆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说、红色历史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衡水湖自然资源融入进去,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来加大衡水知名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提升衡水的知名度。尽管目前财力有限,但是要力争启动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推广文化产业,最可能的加大文化产业方面的宣传,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衡水的知名文化。
3.2打造衡水品牌文化
当今的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文化的修养。而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各类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竞争机制和条件的同时要把握好走入市场、赢得市场的先机。要想赢得竞争,一靠产品质量,二靠建立、维护名牌的品牌效应。了解社会需求并依照社会的需求采取行动来满足这种需求,就可以在社会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果这种能力比其他人要强就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企业就能生存与发展。一个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品牌是先有产品、有品质,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有意义和可能。所以要做品牌就要先做产品,以良好的产品作为基础才能够做出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衡水市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显著,在着力发掘文化资源内涵,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后发优势方面,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群众喜爱、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品牌。
3.3衡水文化品牌保护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品牌文化包括了品牌,以及它的创造者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及哲学信仰。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在品牌众多的今天,创办名牌难,要维护、扩大名牌的影响更难。衡水法帖拓印技艺,深州形意拳,武强木板年画等部分“非遗”项目已进行合理利用,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在认真总结这些项目生产性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扩大规模、深度开发、提高效益的途径,推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积极探索乐器、毛笔、剪纸、黑陶、雕刻等传统工艺市场空间的拓展途径,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将已经发展出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进行专利化、商标化的保护,使之能够更好的保留。构建现代品牌市场价值主体的不是品牌的符号特征,而是隐藏在符号背后的品牌价值观。形成更好的品牌,才能为文化的保护多提供一层保障。
3.4构建文化产业集群
发展产业集群,衡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衡水“三绝”、衡水老白干、武强乐器、饶阳雕塑、大营皮毛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特色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已经形成了内画、乐器、年画、毛笔、剪纸、黑陶、金鱼、雕刻、古玩等“九大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格局,成为衡水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走集群化的路子。这既是衡水发展的优势,也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衡水文化产业应继续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思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高端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领军作用,带动特色产业集群不断上台阶、上规模、上水平。
3.5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二合一
衡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华北最大的湿地也在衡水,增强文化影响力,要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并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以此带动文化品牌建设。衡水湖是华北最大的湿地,充分利用衡水湖这个加速文化企业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的绝好载体,通过系统规划、整体布局、有序推进,以文化、创造力和市场为基本动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衡水深厚的人文积淀和衡水湖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丰富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产品内涵,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建议在衡水湖畔成立文化创意园区,把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具有衡水文化特色的,都引进到园区中来,打造民俗文化游,发展“农家乐”。衡水湖周边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天然优势。二是在园区内建设艺术家村,并筹建属于衡水当地文化的展览馆。由政府把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后,政府无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土地资源,建立艺术家交流会所,由政府通过中国文联向全国招商,吸引知名画家、书法家、音乐家等在此不定期举办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和各类音乐演出,并吸引游客在休闲中参与,在参与中互动,使绘画、音乐等高雅艺术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与高雅的文化品位相呼应。
4结论
衡水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涉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调整和转换。政府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包括提供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比如,将文化与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以便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统一在一个行政部门内,减少冲突与摩擦,提高管理效率。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配置文化资源的载体,打造文化精品的工厂,集聚社会资本的平台,才能使衡水的文化市场呈现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康晓山,彭晓菲.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传承与发展[J].河北画报,2008(5):26-31.
[2]赵鸿颇.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8(23):16-17.
[3]苏艳丽,张胜芳.衡水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0(21):197.
[4]谢新栋,贡春静.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161-162.
[5]吕艳梅.探索侯店毛笔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175.
[6]朱钢宁,王国洪.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54-55.
[7]赵秋棉.冀派内画产业化影响与未来发展之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130.
[8]张青华.冀派内画的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4):222-223.
[9]田宝川,董艳.中国冀派内画产业化发展探析[J].河北学刊,2012(5):207-210.
[10]石柱君.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9-20.
篇8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支柱型产业;对策
张家口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得基础和条件。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体制改革、政策扶持、园区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措施,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既包括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包括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主要是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做到政、事、企彻底分开,按照职能清晰、产权清晰、责任清晰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领域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在微观运行机制上,一方面,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市口梆子艺术剧院与市艺术团重组整合为张家口演艺集团的步伐。对已无任何职能和业务的市电影公司,撤销该单位,资产划归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人员按照全额事业单位待遇分流至市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改革政府举办文化活动和项目的组织承办机制,逐步做到集体决策、科学评估、公开招标、依法审计、全程监管,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培育和发展专业性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中介机构和文化类商会,发挥它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维护、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功能。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财政上要逐步设立从业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建立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金,开设文化产业突出贡献奖励基金等。要将这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安排纳入全市财政预算,并且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变化,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同时,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龙头文化产业园区和一些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在税收上,要鼓励一些文化产业发展,如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也可以对一些该市特色的文化产业实施税收返还政策,如每年市演艺集团上缴的全部税款由市财政全额返还市演艺集团公司,保障其改革发展。在金融上,一方面通过政府贴息的方法,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向文化产业项目发放贷款,促其尽快成长;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制定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办法。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三、科学布局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文化产业集约体系
首先要根据我市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目前张家口市依托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了蔚县民俗文化产业园区、中华三祖文化产业园区、泥河湾文化产业园区、鸡鸣山驿文化产业园区、元中都文化产业园区、大境门—堡子里文化产业园区等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园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在税费减免、配套设施、投资融资、创业培训、中介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而稳定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从而为园区内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要遵循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是文化产业企业的积聚,而不是在文化产业园区内一些没有关联的文化企业的拼盘,因此文化产业园区的顺利、健康、持久发展,需要政府、园区和企业多层面按照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全方位地做好工作。
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张家口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泥河湾古人类文化遗址,开启中国5000年文明的涿鹿三祖合符会盟,还拥有着中国北方佛、道、儒三教并奉的宗教名山,和数量众多、年代跨度最长的长城,目前保存最完整、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鸡鸣驿就坐落在我市。此外,张家口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蔚县的剪纸、打树花、东路二人台、口梆子等民间艺术享誉国内外。该市创排的口梆子大戏《合符釜山》、二人台风情剧《魅力家园》、蔚县秧歌剧《剪纸谣》、尚义县二人台小戏《山路弯弯》等5台优秀剧目在河北省第八届戏剧节上获得各类奖项达64个,并全部获得优秀剧目奖,在全省名列第一。大型广场音乐诗画《大好河山》在2010年冀台经贸洽谈会上成功首演,获得台商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要充分挖掘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泥河湾博物馆,张北元中都博物馆,宣化区博物馆的建设,加强三祖文化研究,不断提升三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整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提升蔚县剪纸、张北草原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通过举办节庆以及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推出更多更好的口梆子和二人台戏目,扩大音像出版,延长产业价值链。进一步加强张家口堡、大境门、怀来鸡鸣驿城等文物遗存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力度,提高我市文化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和日常维护制度。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推出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国家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要全部得到抢救保护,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全部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采集等。
五、完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首先要完善文化人才的管理制度。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充分发挥我市在艺术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用人机制的改革,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众文艺汇演、县级大型文化活动中发现、选拔一批乡土艺术家、民间艺术传人等特殊文化人才,建立文化人才荣誉制度,发挥其带动作用。其次要创造聚集人才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聚集人才,发现人才。如张家口市蔚县的剪纸艺术可以通过举办剪纸艺术赛事或剪纸艺术展览的形式,聚集剪纸艺人,发掘剪纸人才。最后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加快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干事和乡镇(街道)文化站专职人员。要逐步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力争5年内将全市基层文化骨干基本轮训一次,切实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
[1]史征.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有效路径改革与战略[J].2012(2):121~122
[2]李建平.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学术论坛.2006(4):107~108
[3]李安.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J].企业导报.2009(12)
篇9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3日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63%,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亿元,比上年增加2010亿元,增长11.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个百分点。
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急需保险业的支持,以降低行业风险,减少行业风险损失。2015年3月1日,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枫丹白露博物馆的中国馆遭遇洗劫,有15件珍贵展品失窃,其中包括“无价之宝”――曾经属于圆明园的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和金曼扎。这则惊天盗案既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也使艺术品在内的文化产业保险再次成为业界人士的关注焦点。
体系完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保险作用大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任何一个文化产业项目都是保险先行。每一个文化企业、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完整的文化产业保险做保障。而保险公司也会提供完善的保险计划,提供人员、财产、项目等各方面的保障。据相关统计,欧美国家每100美元的艺术品交易,保险公司就能从中获得1美元的保费收入。
如今,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等,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保险体系。
例如,在美国,好莱坞至少有3家保险公司在做影视产业方的保险业务。一个剧组如要启动,就必须先上保险。他们还有专业完片保证公司,以跟踪影片制作流程,保证影片如期高质量完成,减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美国艺术品交易通常都在正规机构间操作,每次定价、投保额、鉴定证书、拍卖结果都会有记录。专业艺术品承保机构拥有一套完备的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如果被盗的艺术品出现在任何一家拍卖行中,都会立刻在数据库中反映出来,并由保险公司向拍卖行交涉,收回还给藏家。另外,美国的保险公司一般接到保险申请后,会派出自己机构的属员或聘请独立的艺术行业顾问进行评估。如稍有疑问,他们就会通过电话或亲自去客户那里实地考察,甚至在保险期间派人全程跟踪。专业保险公司的介入,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遏止赝品进入市场。
东风吹劲更大,国内文化产业保险正
事实上,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文化产业就已试水购买特色保险。
2006年,由冯小刚导演的影片《夜宴》在海外发行的过程中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担保”。此举为影片的海外发行进行风险保障。此举还使《夜宴》成功地申请到了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的5000万元的贷款项目。
2008年,我国举办了影响颇大的世界博览会。在筹备阶段,上海世博局要求所有展会参与者必须投保展品和艺术品保险、建筑安装工程险、相应的财产保险、综合责任保险等保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产业对保险业的需求变着日益紧迫。2010 年 4 月,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要求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等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根据该文件的要求,同 年 12 月,中国保监会联合文化部《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立了第一批文化产业保险十一项试点险种(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保险,演艺活动取消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无法从业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物以外与健康保险,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侵权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展览会综合责任保险)和三家试点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有关资料显示,试点工作启动后,从2011年至2012年5月,3家试点保险机构推出的相关险种服务文化产业保险重点项目111个,涉及企业76家,保费金额5349.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风险覆盖额531.94亿元。
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基本都包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保险的内容。
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保险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甚至还进入了互联网文化产业。2015年3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华夏保险,在娱乐宝平台上对外推出第6期娱乐宝项目,投资项目为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马上天下》和刘江执导的电影《咱们结婚吧》,项目募集资金4000万元。据悉,这次产品为“华夏i财两全保险”,是一款万能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
有益借鉴,我国文化产业保险明天更潇洒
在我国,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实物形态的文化和娱乐产品、还包括文化和娱乐服务、文化管理和研究、创意文化产业等。因此,除了规模大、属于保险业蓝海之外,文化产业还有产业整体风险多、风险大等特征。
比如,在演艺业,演职相关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疾病或演出道具的破损、遗失很有可能使演艺剧目无法正常进行,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展览会、大型演出、拍卖会等活动中,出现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正常履约;电影业、软件业、出版业等因版权受侵害而造成重大损失,等等。加之我国保险业始终无法形成独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风险的掌控和防范能力不足。加之我国文化产业中小企业的比例达到 90%以上,通常可抵押物品少、缺乏资金支持、人员流动频繁、风险规避能力弱、行业操作不规范透明题,一旦遭受损失很容易破产倒闭。这些因素,使得我国文化产业保险正面临不少困难。
我国文化产业保险正经历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历程。我们完全可以从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保险的体系中获得经验,在法律法规制定、险种设计、费率厘定、专业机构建设等方面学习借鉴。
篇10
从管理学的视角,以管理的基本要求为基点,探讨一下高校艺术管理人才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艺术管理专业是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所设计的新型专业。有极佳的就业机会和前途。艺术管理专业以综合培养、潜质全面开发的教学理念,在3年内,除完成国家规定的专业课、文化课外,通过大量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公关、广告等课程,全面了解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及经销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校期间,可直接参与大量的艺术活动策划与经销,学以致用,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关于艺术管理,成乔明在《艺术产业管理》一书中认为就是艺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为实现文化艺术传播的目的而对管理对象实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艺术管理者包括政府、行业机构、企事业机构,艺术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艺术管理对象包括艺术机构、艺术家群体、艺术商品、艺术信息、艺术金融、时间等。
艺术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把一个很好的艺术品给观众。“它不是一般管理问题,管理者首先需要对艺术品创作、生产传播有一个基本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像MBA教育无法培养出来到的。”相关专业学者认为艺术管理与工商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里面的非营利部分。“MBA教给学生一定要计算成本和利润,但谁能说清艺术管理的成本呢?艺术品、艺术家的创作等等这些艺术管理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无法计算价值的,所以,管理最重要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在这个前提下管理难度很高。”
在当前中国刚刚兴起的视觉艺术管理领域存在两类人:一类人对艺术有感觉但不会管理,凭感性做事;还有一类人懂管理,但不知道什么是好艺术。“这两种人在一起会发生冲突,而真正合格的艺术管理者应该找到两者间很好的结合点。”针对这种现状,总结艺术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掌控艺术家、作品和观众的关系。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方向而言,要重点培养管理者对艺术的认识、和谐三者关系。
那么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为广播影视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创作基础和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影视节目制片人,同时也为其它媒体机构培养从事媒体管理、策划、组织、协调、项目运作、受众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由于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揭示了经济规律运动之必然,在产业结构日趋模糊和经济发展方向混乱的信息化之际,重新引导、梳理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正确导航了世界经济的前进走向。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断言:21世纪,文化产业将从边缘产业进入各个经济强国以及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核心产业,因此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经济领域。而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较小,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不到3%,同时,由于传统文化体制“条块分割”的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文化市场,而且目前我国高校中设立该专业的学校仅30多所,照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余地大,人才稀缺,应有较好的就业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十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产业发展中后发的新兴产业,以迅猛的态势在各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很大程度上依靠个人创意,技能和天赋而建立起来的,并且在知识产权的建立和保护下,能够为社会创造潜在工作职位并带来潜在社会财富的产业总称,这个定义可以使我们马上关注到创意在财富和就业方面所创造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