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筹学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运筹学 道路工程 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运筹学是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人们的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效果。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以求得整体的最佳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便发挥整体的优势,力求避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道路交通运输运筹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运筹学,运筹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运筹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既是在既定条件下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以期达到最优的目标。
2 运筹学的特点
2.1 主要使用数学方法
运筹学是一门以数学为主要工具、寻求各种实际问题最优方案的学科。它强调以量化为基础,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以期达到最佳效率和效益。
2.2 最优化思想是核心
运筹学是采用科学步骤和数学方法来制订最优决策的科学。运筹学强调最优性,在数学的理论研究中,也常常是以对象的“最优”为目标,这种最优化思想有两层含义:“①指所讨论问题的结论“最优”;②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优”。它以整体最优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
2.3 多学科交叉
运筹学思想能够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决策问题,为决策者选择理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它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方法,既提供量化因素,也进行定性分析,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
3 运筹学在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3.1 物资供应问题的最优化
高速公路的物资供应与管理,有其显著的特点:远离基地,无物资储备设施;所需材料品种少、数量大;大部分材料是就地取材,其竞争性强,各种关系复杂,难于处理;公路施工线长、点多,且具有临时性。面对这些特点,要保证供应,确保质量,降低成本,必须摸索出一套与之相应的供应管理办法。在此,我们主要讨论根据现有的交通网,制订一个使物资运到各消费地点而总运费要最小的调运方案。其数学模型为:
已知有个生产地点,,,…。可供应某种物资,其供应量(产量)分别为,有个销地,,,…,,其需要量分别为,从到运输单位物资的运价(单位)为。若用表示从到的运量,那么在产销平衡即的条件下,要求得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可求解以下数学模型
(,,…,)
(,,…,)
这就是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2) 实际问题中产销往往是不平衡的,应将其化成产销平衡的问题。
当产大于销,即时,就要考虑多余的物资在哪一个产地就地存储的问题。此时只要增加一个假想的销地,该销地总需要量为 而在单位运价表中从各产地到假想销地的单位运价为,就转化为一个产销平衡的问题。
同理,当销大于产时,也可以转化为一个产销平衡的问题。
(3) 对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一般采用表上作业法来求解,其步骤为:
① 确定初始基可行解。
一般采用“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基可行解,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就近供应,即从单位运价表中最小的运价开始确定供销关系,然后次小。一直到给出初始基可行解为止。用最小元素法得到的解必为基可行解,但未必是最优解。
② 在表上计算空格的检验数,判别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是最优解,则停止计算,否则
转到下一步。
最优解判别的方法是计算空格(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因运输问题的目标函数是要求实现最小化,故当所有的检验数大于0时,为最优解;当得到的表中还有负检验数,说明未得到最优解。一般用位势法求空格的检验数。
③ 确定换入变量和换出变量,找出新的基可行解。在表上用闭回路法调整。
一般选最最小的负检验数对应的空格为调入格,以该格为起点作闭路,从该空格开始,沿闭路在各处“+”“-”间隔标号,在所有标号处,选运量最小者为调整数,在标“+”号处加上,在标“-”处减去,把该空格改为数字格,把运量变为的格改为空格。
④ 重复②,③直到得到最优解为止。
3.2 图论的应用
图论是一个古老的但又十分活跃的分支,在物流中的应用非常显著。其中最明显的应用体现在运输问题上,比如城市间的物资调运、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为使某项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等。运用了图论中的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等知识,求解运输所需时间最少、路线最短、费用最省的路线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最短路和最大流问题。
最短路问题是网络分析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解决生产实际的许多问题,如管道铺设、线路安排、厂区布局等,而且经常被作为一个基本工具,用于解决其它的优化问题。其定义是:
给定一个赋权有向图(),记D中每一条弧上的权为。给定D中一个起点和终点,设P是D中从到的一条路,则定义路P的权是P中所有弧的权之和,记为,求一条从到的路,使
式中对D的所有从到的路取最小,则称为从到的最短路,为从到的最短距离。在一个图()中,求从到的最短路和最短距离的问题就称为最短路问题。
其次,许多系统包含了流量问题。例如,交通系统有车流量,控制系统有信息流等。这类问题主要是确定系统网络所能承受的最大流量以及如何达到这个最大流量。在运输网络的实际问题中,对于流有两个基本要求:1)每个弧上的流量不能超过该弧的最大通过能力(即该弧的容量);2)中间点的流量为零,也就是说各中间点只起转运作用,它既不产出新的物资,也不得截留过境的物资。
4结束语
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实践的学科,专门研究交通管理中有限资源的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效率和效益。现代交通管理所呈现的复杂性不是简单算术能解决的,运筹学理论是支撑现代交通管理的有效工具。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运筹学的技术支持,运筹学的应用将会使交通运输管理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钱颂迪.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 王晶.运输布局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学院(自编教材),1995.
[3] 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 傅家良.运筹学方法与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慧.运筹学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体现及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6] 姜锋雷.运筹学在我国公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运用[J].中国水运,2007.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30-02
运筹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如何将生产生活、军事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学科。主要是利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是高等院校中经济和管理系学生的必修课。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947年丹捷格(G.B.Dantzig)提出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单纯形法,线性规划在理论上日益成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广泛与深入。特别是在计算机能解决成千上万个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之后,线性规划的适用领域更加广泛。从解决一些技术问题的最优化设计,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军事、经济计划和管理决策等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线性规划应用日益广泛。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将这一运筹学基本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可是线性规划是一种数学方法,涉及高维空间。这些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即便学过线性代数,往往仍比较生疏,不能灵活运用线性代数知识领会线性规划内容。他们觉得线性规划理论抽象难懂。部分学生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另一方面,许多教材把线性规划安排在线性代数后面,有作为线性代数应用举例的用意,若前后教学设计呼应不好,这一安排也将落空。
笔者等应邀为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线性规划新教材[1],在教材中如何体现从此类学生数学基础的现状出发?如何形象化地讲解线性规划原理?如何与他们学过的线性代数呼应?如何跟着时代步伐,更新教材[2]?――这些问题就提到笔者的面前。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情况,笔者提出“夯实理论基础,抓好建模、上机两个实际本领”。在“夯实理论基础”方面,主要是根据经济、管理业务需要,针对学生实际的数学基础,加强与他们学过的线性代数相关知识的联系,在形象化的讲解上下大力气。改变一些概念的提法,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在追求概念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内容讲解形象生动,采用计算机画图并结合动画演示等手段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线性规划的理论部分变得容易接受。在线性规划题目的计算方面,减少笔算,增加机算,降低学生计算的难度,提高计算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针对线性规划教学和教材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不确切的表述,笔者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也可与同行交流。在课后习题的设置方面,笔者也作了探讨,请参阅文章《编写线性规划习题的新构思》[3],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写了《线性规划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文,在此均不再赘述[4]。
一、用“自由变量改称非基变量”的提法,破除“基”的神秘感
目前线性规划教材的用语是跟着运筹学的几本大部头著作走的。而权威著作的用语,一方面受早年开创性论文词汇的影响,有些术语今已改译;另一方面权威著作比较深奥,假设读者对于线性代数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均已熟练掌握。但是实际上职业院校的运筹学教材大多只讲到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往往未将上述基础理论全部列入大纲,个别概念即便提到,顶多也是草草带过。这就造成在职业院校的运筹学的很多教材中,线性规划的许多术语学生感到生疏、抽象,或与以前学过的线性代数对不上号。
许多线性规划教材一开始就另起炉灶,用学生不熟悉的术语下“基”的定义,举例又很简略。学生用不上刚学的线性代数,以致对“基”的概念懵懂,云遮雾罩,往往全凭死记,也就更谈不上理解“换基”等等内容。
笔者为避免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感到突兀,从他们熟悉的线性方程组求解知识入手,指出约束方程的增广矩阵化成行最简形矩阵后所得同解方程和相应的通解,实质上就是“用自由变量表达非自由变量”。按线性规划的术语,称作“用非基变量表达基变量”。不过是把“自由变量”改称“非基变量”;把“非自由变量”改称“基变量”罢了。再由“基变量”引入“基”的概念,由此破除“基”的神秘感。再利用他们会的通过“行初等变换”,在增广矩阵系数矩阵中化出单位阵的知识,讲“基”的性质等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
学生容易知道:写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时,最易手到拈来的是“全部自由变量皆取零值的特解”,这个“特解”在线性规划里叫作“全部非基变量皆取零值”。并指出这个特解在线性规划里更重要,特意命名“基本解”。若“基本解” 还符合非负条件,就成为“基本可行解” (Basic feasible solution),它与图解法中至关重要的可行解域的顶点有对应关系。这样引入新概念,学生感到轻松自然。连差生也能顺畅地由上章知识过渡到本章的新概念。
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因为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比较抽象,许多关键点学生不容易明白,对一些知识的理解比较模糊,为了使学生对解法有清晰感性的理解,笔者想到利用二维图形、对照顶点表及图象和动画演示等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二维图形显示“基本可行解”与可行解域顶点的对应关系
因学时限制,职业院校的运筹学教材不作证明,仅介绍“基本可行解”与可行解域顶点的对应关系结论。很多教材一笔带过,学生印象不深。笔者加写一个二维例图让学生验看,增添感性认识。还把该例的对应关系,包括决策变量与张弛变量的值等,详细列出表格,供后面讲“换基”时查验。虽然费些笔墨,因事关单纯形法只到各个顶点搜寻最优解的基本思路,还是值得的。
(二)在二维图上验看可行解域顶点上确实“全部非基变量等于零”
在以往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全部非基变量在每个可行解域的顶点都取零值感到疑惑。笔者除了指出代数上的“基本可行解”与几何上的可行解域顶点有对应关系外,还从几何角度在二维图上说明该例中各个非基变量等于零的几何意义:在坐标轴线上的顶点,它的另一个坐标的值为零,其含义为非负条件;在其他边线上的顶点,约束方程的张弛变量为零,表明至此已踩该约束条件的边线。例如二维图解法中,在表示不等式约束x1+x2≤6的边线上,由它标准化所得的等式约束x1+x2+x3=6中的张弛变量x3为零。以此帮助学生接受高维空间也有类似规律的结论。
(三)对照顶点表及图象导出“换基”的感性认识
在从代数学角度讲“换基”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观察上述可行解域顶点与“基本可行解”对照表中顶点间各变量值的变化,结合“非基变量必取零值”,自己总结得出“换基”的规律。学生感到生动明白。
(四)用动画概括单纯形法的思路
在讲完单纯形法的思路后,笔者放映一个二变量线性规划题求最优解的动画,以动态形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单纯形法的解题思路,以加深学生对此解法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三、裁减笔算法的辅助内容,开展机算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线性规划问题,必然变量很多(往往十个以上)且有效数字长,计算量太大。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凭笔算解不出来,只能望洋兴叹。身处计算机时代,而因袭几十年前的老教法,只教笔算内容,或虽点到某处刊有源程序,却不上机,这是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线性规划教学中相当普遍的现状。为使学生真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痛感必须掌握一种软件。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为挤出时间上机,必须割舍一些原有内容。一般教材在讲完单纯形法的表上求解后,还要讲一种求初始基本可行解的方法,一般是“辅助规划法”。笔者考虑这部分与单纯形法主干内容的关系相对而言小些,只好割爱。况且实际工作中,用计算机解题,不需要提供初始可行解。即便偶遇简易笔算场合,由于新讲稿中加强了与上章的联系,真正看懂新教材的学生,从引入基变量概念的例题中,也会悟出对增广矩阵作行初等变换,搜索出一个基本可行解,绘出首张单纯形表,供表上叠代求解用。所以删去这部分内容影响不算太大。这样节约出利用计算机解题的时间,使学生利用上机解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最活跃的分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士普遍学习。现在市场销售的线性规划书籍很多,但在教学和教材中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课中不能因为强调形象有趣而忽视科学性。在职业院校的运筹学课堂上,虽无理工科那么多证明,同样要在关键地方,字斟句酌,锤炼用语。在线性规划的教材中就有若干常见的语病。例如个别书说“基的个数为组合数Cmn”(其中m为标准化后的约束方程数,n为变量数,且R(A)=m )。这句话就漏掉“至多”二字,因为有的m阶方阵的行列式可能为零,因而不能作基。
总之,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数学方法,经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上述讲法,学生对该部分的学习普遍接受较好。
参考文献:
[1]阎章杭等.高等数学与经济数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7:250-262.
[2]阎章杭等.高等数学与经济数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3:276-281.
[3]阎向曜,张小慧.编写线性规划习题的新构思[J].河南
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篇3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科;教材;优化
一、中国公共政策学科教材现状分析
(一)教材研究深度不够。西方的公共政策学教材基本都是由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或学者来编写,西方教材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阐明政策分析的含义与方法论,政策论证的功能、结构和模式,并深入阐释了政策分析方法在构建政策问题、预测政策前景、建议政策行动、监测执行结果和评价政策绩效过程的具体运用。可以说,诸如此类的教材不仅是教科学,也是学术专著,因为它们在向广大读者分析了理论视野和理论深度的同时,还能够紧跟时展潮流,及时反映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教材内容遍布着大量的概念和定义、空泛的理论、简单的方法和原则。教材暴露出重原理轻技术和方法、重理论轻问题意识的缺陷,不注重对公共政策领域中最新研究动态、最新学术观点的梳理和分析,教材的学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公共政策学教材枯燥简单、索然无味,批判、消化和吸收的工作难以深入展开,导致教材的学术含量较低。
(二)教材知识综合性不强。“跨学科、综合性是公共政策学的重要特征之一”[1],与其它学科相比,公共政策学具有更广泛的学术框架,公共政策学知识涉及诸多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除此之外,公共政策研究还要求了解与公共政策有关的历史、法律、人类学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由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多种模型和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研究领域。在西方,财政压力是政府进行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西方兰德公司在政策研究中运用定量分析技术的成功案例为西方公共政策分析奠定了坚实的操作化基础,这几个因素共同导致经济学、定量分析和政治学构成了西方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知识基础,从而使得西方的公共政策学教材知识具有经济分析、组织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特征,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等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被充分应用和吸纳。在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硕士及MPA系列教材和公务员培训系列教材等。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公共政策研究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更多局限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领域。加上目前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人员的学科背景过于单一、专业知识结构不太合理,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主要是传统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而具有现代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专业背景的人较少,这就使得他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很难把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教材之中,导致教材内容的学科知识出现单一化模式。
(三)教材形式单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教材“不是仅仅‘便于教师教’,而是要更‘便利于学生学’。”[2]翻阅西方的公共政策学教材,发现教材的语言都能达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效果,教材内容丰富且有层次感,深奥的原理、繁琐的概念、抽象的理论、基本的方法能够与大量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少量有必要进行解析的概念在恰到好处的地方予以解析。教材版式设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关键概念和专有名词加粗标黑以提醒学生其重要性,同时书中还配有插图、表格,图文并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书中有意增设了一些专门的栏目,目的是为了读者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采用大量的图示与表格,用以更为直观地说明政策分析的程序、方法和结构;在每一章的结尾部分,都对本章的关键术语、主要原则和理论进行了总结,有助于读者把握书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每章后面都附有学校提示,目的是帮助读者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在版式的设计和整体风格上过于古板和僵硬,虽然部分教科书中也偶尔插入图表及附有相关文字的说明,但整体上给读者的感觉还是过于简单且缺乏生动。教材编写模式没有摆脱定义学、原则学、分类学的固有模式,格式排版要么板块式结构要么要素式结构,缺乏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余地,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这一问题出现有诸多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编写教材的动机不纯正。目前,高校教师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和困境,为了增强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竞争筹码”,编写教材就是最快捷的途径,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去撰写教科书,这直接导致了低水准教材的泛滥。基于此,转变教材编写的思想动机,端正态度,努力实现公共政策学教材风格与版式的创新。
二、中国公共政策学科教材优化对策
(一)结合地方资源加强教材内容的本土化。纵观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基本上都未能从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总结出相应理论并吸收到教材中来,教材内容的重心集中于西方国家或西方的公共政策的实践与理论,存在明显的“非中国化”,鉴于此,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发掘,我国有着数千年政府决策的丰富实践和闪耀着理性光辉的决策思想,这些实践和思想一定会对我们创新公共政策学教材内容给予宝贵的启迪。因此,将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与决策思想纳入公共政策学教材内容中,实现公共政策学教材内容的本土化将是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建设的方向。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制科学合理的教材。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存在“数量泛滥、质量低劣”的现象,我国的公共政策学教学对象有本科生、研究生、MPA等,在教材的编写上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规划并编制适合各自教学对象的精品教材,避免教材之间低水平的复制。基于此,可以考虑不同机构负责不同教学对象的教材规划和撰写,各级干部培训所需的公共政策学教材的规划可以交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负责,而高等院校所需公共政策学教材则由教育部负责,行政学院系统所需公共政策学教材可让国家行政学院规划,党校系统所需公共政策学教材由中央党校负责编写。
(三)加强教材编者群体的多学科背景。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还包含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等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教材作为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公共政策学教材势必要反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多学科特质,这就对公共政策学教材编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大程度上要求编者具备高水平的量化分析知识和理论,尤其要具有统计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基础。
(四)加强教材的特色案例库建设。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中虽然附加了配套案例,但质量高、有特色的案例实为不多。我国的各项实践都与公共政策的创新密切相关,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建设以及公共医疗体制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示着政策的设计、创新与优化,基于此,可以对我国公共政策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案例库,出版公共政策案例教材,实现我国公共政策学案例教材的本土化。除此之外,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教材建设,积极进行公共政策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实现我国公共政策学教材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韦彩玲 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上海世博会已在2010年10月31日落下帷幕,由上百个各国场馆所共同组成的大型群体项目在短时间内共同快速推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世博园区内,其中经上海市发改委立项的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就多达110项,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为了确保工程建设在2010年5月1日顺利开园,工程总量大且进度目标严肃。在参与建设的各方通力配合下,最终共同完成了这一目标,造就了“上海速度”,其工程管理的宝贵经验值得发掘与借鉴。在世博会场馆建设过程中,各场馆排列紧凑,间距较小,施工现场可供存放建筑材料的库存面积小。这就对施工现场库存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不能一次订购超出现场库存能力的数量,又要求建材供应不能出现间歇,即库存为零的状况。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需要提供精确的订货数量与供货时间,还要对出现的各种原因引起“断供”情况提供相应的应急方案。此外,虽在开工前可以确定大部分物料需求的品质、数量、价格等关键信息,但由于在限定的工期内物料供应需求量大,且品种繁多,对供应时间上又有着严格的要求,往往与最终实施结果与计划相差甚远。会出现工程费用超支、工期延误等不利结果,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也成为管理者需要考虑的一大难题。
二、施工现场库存管理
(一)施工现场与一般制造业库存管理的区别
施工现场库存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现场布置规划[1]和库存管理两个方面,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起源于制造业库存管理方法与理念,如经济生产批量、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准时生产制[2](JIT)及精细生产等新的生产方式,但又与一般制造业库存管理有着很大不同之处,参照文献[3-4]归纳二者区别后详见表1。因此,从一般制造业学习的理念与方法是无法全盘直接复制到建筑业的,针对施工现场库存应加以区别研究。
(二)运筹学中的库存管理问题
在现有的库存管理相关研究方法中,运筹学方法较为成熟,李忠富等采用了动态规划构建了建筑企业库存动态存储模型,从企业的视角对多项目库存进行规划[3]。MichaelJ.Horman等通过对物料库存系统调节来缓冲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并与劳动力进行协调分析,提升了整体建设效率[4]。基于运筹学的方法一般都需要较强的假设条件与数学抽象,如统计模型中有关概率分布的假设,而实际的施工现场库存管理则包含了很多复杂的、不确定的因素(例如,组织、个人等等),同时库存协调是一种“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反馈问题,导致了模型的结构十分复杂,这使得运筹学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
(三)系统动力学在库存管理上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于[5]1956年创立,在20世纪50年代末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是一门交叉、综合性的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等一类复杂大系统问题的学科;是一门擅长于解决多重反馈、非线性、高阶、时变的复杂问题的学科。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将系统动力学引入到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天津大学雷荣军、毕星指出“系统动力学方法与传统项目管理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在项目计划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系统动力学方法更侧重于项目的宏观管理,侧重于对难于准确量化的复杂因素的分析”[6]。哈尔滨工程大学赵金楼、齐英同样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研究了建设项目的人力与物质之间的资源平衡问题[7];同济大学王宇静、李永奎针对大型复杂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计划问题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8]。在这些研究之中,较少有直接针对建设项目现场库存管理问题。而系统动力学在诞生之初就被应用在制造业库存管理上,其较好地仿真了经历了复杂销售和采购动态调整之后所引起的库存变化,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在建筑业,项目在开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建筑物的各项特征,不存在销售的预测失准问题。正是不同于制造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依照制造业建立的系统动力学库存管理模型都不适用于施工现场的库存进行仿真,需要建立具有针对建筑业的现场库存管理模型。另一方面,由于建设速率的非线性,工程受供货、资金多方面影响。建设工程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突况,为及时调整,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式较为方便,只需调整相关参数或变量即可立即获得新结果,可以快速为制定决策提供新的依据。
三、施工现场库存管理因果关系分析
因果关系图是系统动力学描述系统常用的一种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有向图,它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施工现场库存管理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由于场地库存上限的限制,建材库存的单次订购量被限制,配合建筑物施工进度,往往需要多次订购,当建筑物施工结束时,订购停止。本文欲通过对比建材库存与场地库存上限的差距量,来判断是否需要启动订购流程。当差距量达到订购要求时,激发订购流程,并根据订购量来确定资金需要量。启动支付资金后,建材库存获得补充,开始施工,如此形成一个负反馈回路。建筑物一般需要建设完成后才能交付业主,并非现货交易,大多数工程是根据工程完成进度阶段性支付。且承包商是从业主方获得支付后再支付给建材供应商,这一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延迟,模型中也加以考虑。在图中两处延迟标记分别代表资金支付延迟和库存调节延迟。
四、施工现场钢材库存模型
因果关系图只能描述反馈结构的基本方面,无法区别表示状态变量、辅助变量等概念。若要更详细地描述系统的特性,还需要借助流图来表示,图2即为施工现场钢材库存系统动力学流图。
(一)建设速率
为衡量建筑物的建设速率,模型采用了平方米/天作为计量单位。建设工程前期多为施工准备及较难施工的基础工程阶段,此时建设速率较为平缓,当基础工程完成后,进入主体工程阶段时,建设速率则会大为提升,对物料的需求和消耗也进入高峰阶段。后期进入装修装饰阶段时,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建设速率又进入一个较为缓和的阶段。因此,遵循建设工程的基本客观规律,建设速率是一条非线性曲线(如图3所示),借助于Vensim仿真软件中的表函数功能,可以描述这一过程。而建筑物的建成量则呈现“S”型增长,建设完成后,曲线尾部恒定在计划建造量所设定的初始值,而计划建造量曲线的尾部则归零。
(二)钢材库存
建设工程量确定后,根据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对建设速率进行估算,建设速率的增减与工程对物料需求的增减呈现正比。从建设工程造价的角度分析,物料消耗占整个建设工程的70%,其中钢材和混凝土又占据物料消耗的40%左右,混凝土商品化后,不存在施工现场的库存问题。因此,模型选择了建设工程中最常使用的钢材为主要研究对象,钢材库存是整个模型中的核心,其变化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其表达式为:钢材库存=INTEG(采购率-日消耗率,30)(1)
(三)调节量与订购量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受多方因素影响,包括天气、人工等,因此,对第二天的库存预估较为精确,可以通过精确核对来判断是否启动采购流程,但在日消耗量较大的情况下,库存调节有可能会出现滞后情况。调节量是由日消耗率和钢材库存共同决定的,如(2)式所示。订购量主要由场地库存上限决定,由于施工需要,钢材必须堆放在施工现场,但大部分施工现场通过规划红线被严格限定,除去建筑物自身占地面积、塔吊、道路、办公场所后,留给场地库存面积并不是很多。并且,相关法律规范规定,建材不得存放在已完成工程内部。所以,从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场地库存的上限基本是一个恒定的数值,而单次订购量要小于或等于该场地的库存上限。因此,整个工程所需全部钢材需多次采购完成,并且每次启动采购流程通过订购量的函数来判断。调解量与采购量的函数表达式分别如下:调节量=日消耗率-钢材库存(2)订购量=IFTHENELSEI{调节量场地库存上限×预警比例:AND:建成量[计划建造面积初始值-(场地库存上限/预警比例)],场地库存上限,0}(3)(3)式表示当调节量场地库存上限与预警比例之积时,并且同时满足(此处“:AND:”的含义为同时满足其前后两者的条件)建成量计划建造面积初始值-(场地库存上限/预警比例)时,单次订购量=场地库存上限,否则为0。此处并行限定“建成量计划建造面积初始值-(场地库存上限/预警比例)”,作用是最后一次货物进场之后终止采购。
(四)资金与资金调节时间
资金是项目实施的前提保障,项目资金有两个视角,从业主方来看,资金为支出,从承包商角度来看,资金为收入。模型中的资金为承包商视角,由其支付给钢材供应商。从工程经济的角度来看,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因此,资金有两大属性值得关注:资金量的大小与资金的支付时间。资金量与每次建材的订购量息息相关,在模型中由于单次订购量不能超出场地库存上限,业主方一般采用按完成工程量按月据实支付,减少对已方资金占用。另外,工程开工前支付给承包商材料预付款供承包商资金周转。承包商使用这笔资金采购建材,业主在工程结束前支付给承包商的工程款中按比例扣回。业主方资金的支付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并不能按约定时限支付,是造成工程停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模型中所设置的资金调节时间即为此考虑,当资金支付遇到延迟时,可以将其与正常约定支付情况做对比分析,为承包商制定钢材采购决策提供依据。
五、模型仿真与分析
根据上述设置,本节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某展览馆为例进行仿真验证,本场馆计划建造面积为5000m2,工期为100天,仿真步长设置为1天。建设速率如图3所示,峰值为200m2/天。根据参考文献[9]和工程实际情况取值分析,确定本模型中建筑物含钢量为0.05t/m2。为了批量采购获取总价和运费优惠,每次采购量固定为与场地库存上限为同一值,即30t。一般在工程开始施工前,业主都会支付工程材料预付款,因此,场地初始库存值为30t。
(一)库存不足预警
钢材库存的控制目标是既不超出场地存放上限,也不至于无料可用。当钢材库存不足时,需要补充库存,由于补充库存有一定的延迟,如果待到钢材全部用完再下订单,则会出现施工停滞待料状态,轻则会造成施工人员窝工、机械闲置、工期延误等损失,重则造成施工单位的违约赔付。为避免此种状况的出现,模型中设置了预警比例这一常量。当施工现场钢材库存量降至某一水平线,即设定预警比例与场地库存上限值的乘积之下时,启动采购流程,补足差额。预警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至100%,0代表不预警,库存直至用完后启动采购;100%代表与场地库存上限值相等,库存满仓时,依然启动采购。预警比例的取值应将钢材库存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如图4中钢材库存所示,波谷代表了触碰到了预警值,启动采购,波峰代表库存经历采购后库存得到了补充。钢材库存变动控制在0至30之间,即达到了控制的预期目标。而引起库存增减的两大因素分别为消耗和采购,二者的变动与库存变化息息相关。图4中日消耗率与施工进度正相关,钢材库存在日消耗率达到峰值的前后时间段内波动剧烈,代表了采购频繁。图4采购率的每次波峰代表一次采购值,随之,带来钢材库存出现一个新的波峰。最后一次采购率波峰低于之前,是由于剩余工程量所需钢材低于场地库存上限值,而不需要采购满仓。当预警比例取不同的值时,仿真结果如图5所显示,当预警比例取高值时,在库存还有较多剩余的状态下就启动了采购程序,结果造成多次波峰超出场地库存上限水平(30t);当预警比例取值过低时,则出现多次波谷低于0的状态,即停工待料状态。由于工程开始和结束不涉及到采购,因此,无论预警比例的高低,变化曲线在工程开始和结束是重叠在一起的。预警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采购和施工工期,预警比例过低则会出现无料可用,预警比例过高则会出现库存还未使用完毕,新批次无法全部入库的窘境。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库存管理,确定合理的预警比例,对整个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模型中,当预警比例取3%时可以将库存严格限制在0~30t之间,达到管控目标。
(二)支付延迟影响
在工程启动后,因各种原因会出现支付延迟,支付的延迟对初始计划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模型分别对正常支付和延迟支付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正常支付情况下的函数表达式如(4)式所示,延迟支付情况下的函数表达式如(5)式所示。资金=订购量×钢材单价(4)资金=订购量×钢材单价-10×PULSE(40,10)×钢材单价(5)(5)式所仿真的情况是:在工程进展到第40天时,业主方延迟支付了10t钢筋价款,共持续了10天。图6中细线是(4)式的仿真结果,粗线是(5)式的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40天到50天内,代表(5)式的粗线波动剧烈,比正常支付情况下,多出几次波峰,但这几次的波峰均低于正常采购量。说明了承包商采用了“少量多次”采购的策略应对少支付的10t钢筋价款缺口,虽有一次库存量低于零,但通过与钢材供应商协调采用赊购的办法,并实时调整了后续采购步调,基本上保证了正常施工需求,避免了停工待料的情况。
篇5
关键词:系统工程 企业战略分析
0 引言
2002年,根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的调查结果,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认为在我国企业中实行的战略管理活动是有成效的,因为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这一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被访者人数不足总数的50%,另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被访者还认为效果不好甚至极差[1]。这一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中的不足。造成这种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中,比较权威的、能够被广为接受的理论、方法基本都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2],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各方面前提条件上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在西方企业的实践中早已得到证明的理论、方法进入我国之后难免会“水土不服”。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再到近日备受瞩目的“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用半个多世纪的繁荣发展不断的向我们证明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系统工程这一成功的、植根于我国社会现实的理论、方法正可以被用来指导和丰富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尤其对于企业战略的分析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
1 关于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在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属于系统科学的应用技术,其技术科学层次包含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其基础理论为系统学[3]。
现代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20世纪40年代,随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各领域的广泛重视。随后,美国、欧洲航天局等国家或组织在系统工程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的研究、系统工程标准规范及手册指南的编制等方面又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为系统工程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系统工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4]。
在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起步也并不晚。早在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就在《文汇报》发表了名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文章,提出利用系统思想把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统一起来的简介,这标志着我国系统工程思想的应用和推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5]。目前,在我国,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社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航天项目中的应用。
由于系统工程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很多组织和学者都根据自身的需要给出了系统工程的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国际系统工程协会(INCOSE)(2006)认为,系统工程是成功建设系统的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和工具[6]。
美国联邦航空委员会(FAA)(2006)认为,系统工程是一门关注整个系统设计和应用的学科,它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考虑系统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变量,并将系统的社会方面同技术方面相联系[7]。
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于景元、周晓纪(2004)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它从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总体目标的需要,以系统方法为核心并综合运用有关科学理论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系统结构、环境与功能分析与综合,包括系统建模、仿真、分析、优化、运行与评估,以求得最好的或满意的系统方案并付诸实施[8]。
尽管系统工程的定义有很多种,但都认同系统工程是从整体的角度解决系统问题的跨学科的方法和工具。
2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现代系统研究的开创者贝塔朗菲(1973)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9]。这一定义主要的重点是三个关键词:
第一,“多元素”。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系统具有多元性
[1] [2] [3] [4]
的特点,系统是多样性的统一、差异性的统一,存在有差别的多个事物,才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要求。
第二,“相互作用”。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系统内部元素之间以及内部元素和外部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和相干性,系统中是不存在于其他元素毫无关系的孤立成分的,差异而不相关的元素无法构成系统。
第三,“复合体”。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即系统是由它的所有组份构成的统一整体,它是整合起来的多样性,兼具多样性和统一性两个特点,它应该具有整体的结构、整体的状态、整体的功能和整体的特性等等。
根据上述标准,企业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首先,影响企业的内外部因素构成复杂,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内部的各种资源、能力、文化等因素,还包括大量密切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其次,各种企业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联系紧密,相互间作用关系复杂,比如企业的内部结构与能力无法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作用也无法脱离内部的结构而实现;
最后,系统整体性与功能是内部系统结构与外部系统环境综合集成的结果,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所说的涌现(Emergence),正是因为企业的内外部因素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从整体上涌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质,从而才决定了企业的战略。
企业战略分析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学者认为,系统工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学科交叉,专业综合性强;第二,突出系统总体,强调整体优化;第三,以分解—集成思想为基础;第四,包含系统工程技术与系统工程管理两大过程。
这几个特点也在企业战略分析的研究中有所体现:第一,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复杂而多样,对各种因素的分析要用到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方法,这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第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强调的是企业战略的整体,而不是单纯考虑各种内外部战略因素的最优化;第三,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一般都先将影响企业的因素分解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去考虑,然后再将几类因素继续细分为更细的子因素,最后对所有因素的影响逐层集成、综合考虑,才能够决定企业的战略。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战略管理分析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人们常说某个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句话往往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问题是的对象是一个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系统的工程或系统的实践;另一层含义是从技术角度讲,既然是系统的工程或实践,它的组织管理就应该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处理。
但是第二层含义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也就是说,人们常常意识到了某个问题可能是系统的工程或系统的实践,但却没有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解决。
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对其战略的研究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主动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方法作为指导。
研究系统结构与系统环境如何决定系统整体性和功能,提示系统存在、演化、协同、发展与控制的一般规律是系统学(特别是复杂巨系统)的基本任务。因此,要研究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文化因素等究竟如何决定企业的战略,也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方法作为指导。
企业战略分析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工程理论来确定
于景元、周晓纪曾为系统结构和系统环境做了如下定义:通常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结构,将一个系统以外的部分称为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他们认为,系统结构和系统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也就是说,系统的整体性与功能,是系统结构内部与外部环境综合集成的结果。这是系统科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为使系统具有期望的功能,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系统的结构或系统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实现。
由此可见,企业战略分析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能力和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这两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企业该采取何种战略。
篇6
关键词:税务筹划中外比较对策分析
一、税务筹划及其特点
在学界广泛被接受的界定是,税务筹划是指企业纳税人在国家现行税法的许可范围之内,通过对自身的筹资、投资和营运等生产经营活动预先采取适当的安排和运筹,全面优化收支,在精算以后,确定最佳的纳税方案,使企业既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受税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优惠政策,以达到合理合法地减税、节税的财务策划行为,以及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具体来讲,税务筹划具有以下七个特征:(1)合法性,处理征纳关系的共同准绳是税法,企业作为纳税义务人要依法纳税)税务筹划也必须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按照税务政策及相关规定来进行)(2)预先性,在税收活动中,企业必定是先发生经营行为,然后产生纳税义务,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如果税务筹划在企业重大经济项目决定之后才进行,就等于失去了筹划的意义)因此,税务筹划在时间顺序上必须要在企业重大经济事项确定之前,提前新型运作)所以,税务筹划具有超前性特点)(3)系统性)税务筹划是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前,权衡不同经济行为下的税负轻重之后所做~出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不仅要考虑整体的经营决策,而且还要把它放在具体环境中加以综合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4)可操作性,即纳税人经营活动的经营理念和特点要在税务筹划中有所体现,简明扼要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操作性、(5)目的性、获得整体经济利益是税务筹划的终极目的、)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使企业潜在的税收负担降到最低的水平,立足全局,选择投资、经营和理财方案,给企业带来净经济效益、(6)专业性、税务筹划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活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供选用)从环节上看,包括预测方法、决策方法、规划方法等)从学科上看,包括统计学方法、数学方法、运筹学方法以及会计学方法等)因此,只有具有很高的智力层次,才能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利用广博的专业知识,进行周密的规划)税务筹划的专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只有财务、会计,尤其是精通税法的专业人员才有资格有能力进行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二是各国的税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越趋复杂,纳税人自身是不足以进行税务筹划的)于是,专门从事提供税务、咨询及筹划服务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的出现使税务筹划呈现出日趋明显的专业化特征)(7)筹划过程的多维性、首先,从时间上看,税务筹划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可能产生税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税务筹划、)不仅生产经营过程中规模的控制、会计方法的选择、购销活动的安排需要税务筹划,而且在企业设立之前、生产经营活动之前、新产品研发之前,甚至确定注册地点、组织类型和产品类型都要通过税务筹划,充分考虑到节税效应)其次,从空间上看,税务筹划活动不仅局限于本企业,还应联合其他单位,合力探寻节税的路径、)
二、中外企业税务筹划的对比分析
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尽管目前有关税务筹划的专著已不少见,不仅整体上对税务筹划的理论还需进一步探讨,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的差距更是鲜有实践,落后与国外企业,具体表现在:
1、国外税务筹划几乎家喻户晓,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已形成了财务决策活动中,税务筹划先行的习惯性做法国外企业在作出重要的经营安排和重大的决策之前,首先就把税务筹划作为企业总体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事先进行经营结果的税赋情况的预测,选择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优方案,并依据测算下来的综合情况,进行科学的决策和合理的实施)然而,在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为落后,许多企业在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时,简单地采取偷税、逃税的手段降低企业的税收支出,以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纳税人寻求税务筹划存在动力不足问题、)由于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征管意识不足,我国税收征管水落后于发达国家)征管水平的低下,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同时,及少数税务干部的、询私舞弊等也给纳税人提供了违法、违规的机会)很显然,如果偷税的获益远远大于税务筹划的收益和偷税的风险时,纳税人显然不会再去进行税务筹划)因此,如何提高税务筹划的动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2、在国外,许多企业、公司都聘用税务顾问、税务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国际金融顾问等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税务筹划活动,以节约税金支出同时,也有众多的会计师、律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税务筹划的咨询和业务、)如日本有AS%以上的企业委托税理士事务所代办纳税事宜;美国约有50%的企业其纳税事宜是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的,20世纪末期,美国还出现了专为金融工程进行税务筹划的金融工程师;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也是通过税务人办理涉税事宜的)许多国家的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税务会计,在企业税务筹划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税务会计的职责:一是根据税收法规对应税收入、可扣除项目、应税利润和应税财产进行确认和计量,计算和缴纳应交税金,编制纳税申报表来满足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对税务信息的要求)二是根据税法和企业的发展计划对税金支出进行预测,对税务活动进行合理筹划,发挥税务会计的融资作用,尽可能使企业税收负担降到最低、)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出现,企业管理者增强了货币的时间观念,税务会计研究重心转移到第二职能,由于成效较大,税务会计得以快速发展)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税收环境,跨国税务筹划更是已经成为当今跨国投资和经营中日益普遍的现象)税收筹划的高度专业性,知识融通性及操作的复杂性要求“一专多能”的复合性税务筹划人才,这在我国税务筹划刚起步的情况下,显然是人才难求、3,税务筹划空间问题在欧美国家,一提起税务筹划,主要是指对所得税的筹划、)主要通过合法地选择取得所得的时点,或者转移所得等方法使收入最小化,费用最大化,实现免除纳税义务,减少纳税义务或递延纳税义务等目的、)所得税需要纳税筹划主要是因为它不容易转嫁,纳税人一般要最终负担自己缴纳的税款)这样,所得税就成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一种成本,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越多,其税后实际收益就越少、)如果企业能够进行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则可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投资的边际税后收益率)另外,由于所得税税款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减少的应纳税额,不会相应增加其应税所得额)换句话说,所得税税务筹划带来的利益是免税的)当然,在国外,所得税的筹划较为普遍,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筹划的必要性,而且还在于所得税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这种筹划空间主要来源于各国税法中的税收漏洞以及林林总总的税收优惠措施、)但我国现行税制较大地倚重于增值税等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简单且不完整,所得税等直接税收人占整个收人的比重有限大量的个人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很小,税收筹划的成长空间有限、)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国家税制主要以完备的所得税体系为基准,因此,就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比较广泛的发展空间、)与稽查,为税务筹划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健康有序的宏观环境)
2‘做好专门人才培养工作税务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专门人才是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成功有效的税务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求筹划主体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利的能力,精通法律、统计、财务、会计、管理、运筹学等多方面知识,同时还要全面了解、熟悉企业筹资、经营、投资等业务情况及其流程,随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税务筹划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首先要做好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建立科学严密的审批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和税务筹划数据库,以实现税务筹划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相关适度性要求、其次,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税法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相关条款,以及财务会计的规定,对达到相同经营目的的各种经营手段和方式进行纳税测评,选择纳税少、税后利润大的方案,以此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最终目的)另外,要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及时寻找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措施遏制税务筹划风睑、六
三、我国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途径
篇7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实验;部件库最小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信息社会尤其需要既懂技术又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运筹学、管理科学、统计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大多经济类院校都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列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充分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令人尴尬的一面[1]。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这种社会需求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反差问题与实践环节设计有很大关系。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尤其是管理经验,因此难以联系实际主动地学习。实际教学中,可以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快速搭建管理系统原型,让学生身入其境,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角色,融会贯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3]。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基本特点及目前教学中的问题
1.1基本特点
(1) 要求学生具备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涉及的知识不仅涵盖了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系统科学等各专业前期课程的基础知识,还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性强。课程包含的很多概念和方法需通过实验和课题设计等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了解企业具体业务流程,能动手利用软件工具做出模拟系统[4]。
1.2目前教学中的问题
1.2.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社会既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人员和开发人员,也需要系统维护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经济类院校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各专业,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认识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经济类院校不能忽视与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知识的整合,而把管理信息系统变成简单的开发课程。
1.2.2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国内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理论相对比较陈旧。
例如国外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流,而我国的大多数教科书仍以传统的生命周期法作为主线,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的介绍。可以说,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课程学习内容严重滞后于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水平。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开发工具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1,5]。
1.2.3实验安排不合理
由于经济类院校学生编程能力普遍有限,有些学校只能安排一些认识性的实验,流于管理类课程的范畴;有些学校采取案例教学法,以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系统设计的实验为全部目标。这种安排过于偏重理工、偏重软件开发,由于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耗费过多精力,忽视了WEB-MIS、ERP、DSS等新内容,不能为全面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服务,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2经济类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建议
经济类院校应充分利用资源和学科优势,借助经济和管理类学科的支撑,开设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是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1,5],这就要求本课程要与时俱进、定位明确。
2.1教学目标
经济类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应当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知识,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与功能、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设计过程与一般设计方法、某些典型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知识等。
(2) 应具有信息意识,具备在信息化环境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3) 利用软件工具,以原型法为研究方法做出一个系统,真正弄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
但是,要实现这些能力决不是将本课程变成代码设计课程,而应该掌握系统的科学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技术方法,并能将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
2.2引入部件库最小系统辅助教学
部件库最小系统是在总结大量信息系统结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抽取其共同特征,研究设计的一套信息系统即插即用型软部件,可以用于多种应用系统,使原来极为烦琐的一些程序代码设计工作几乎无须时间就可以完成;使得原来必须专业人员才能做的编码与系统维护工作,普通未经特别训练的人员也能进行。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上使用这种软件,可以使学生从代码设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往往在与实际问题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下用大量时间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内容枯燥,学生学了不知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在计算机上如何操作。
引入部件库最小系统制作范例教学,第一次课就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管理,先由老师提出相应的数据库结构,让学生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中的部件自己动手构建一个具体的管理系统,并具体对系统进行操作,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做什么用的,是怎样构成的,一般功能要求有哪些。这样学生对本课程就建立了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了课程的基本要求。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与上机实践:通过对部件库中各个部件的使用,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常见界面的设计需求以及对性能的一般要求。学会利用ROSE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并根据需求分析的内容利用部件库建立一个具有自适应性的管理系统。可以进行ERP和电子商务系统模拟,了解ERP系统构成及其基本原理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流程。
在教学全过程中,我们准备了数十个课程设计题,要求学生随着教学进程实地进行设计应用系统[4]。设计工作由模仿逐步转向创新,开始时由教师指定数据库结构与功能要求,学生自选部件建造系统。随着教学的深入,进一步提出实际课题的工作过程与数据要求,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在关于系统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特性、函数依赖、范式、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数据库设计等理论教学中,我们都提供一些典型的实例,要求学生使用部件建造系统,并总结体会数据库的概念与设计理论的具体含义。
经济类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前导经济、管理专业知识,通过部件库最小系统范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知识运用到管理信息系统中,看到一个具体的系统,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更好地理解了前序课程,真正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的要求。
篇8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效率; DEA方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主力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融资现状不容乐观、融资效率不高已成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问题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将从融资成本和资金使用角度来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一、融资效率相关理论研究回顾
西方经济学中阐述的效率主要有三层含义构成:一是指微观主体以投入和产出之比表示的效用,指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二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微观经济效率的同时是否带来了全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的配置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效率;三是指现有制度安排对微观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制度本身的效率评价。
对融资效率的研究,前期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国内理论界对融资效率的定义有多种界定。曾康霖(1993)在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时,首次使用了“融资效率”这个概念,并分析了影响融资效率和成本的七种因素。宋文兵(1997)指出,融资方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包括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前者是指该种融资以最低成本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后者是指其能将稀缺的资本分配给进行最优化“生产性”使用的投资者,相当于托宾提出的功能效率。干胜道(2000)指出,融资效率的计算指标至少应该体现融资成本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比较关系,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综合资本成本作为投人,以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作为产出,并充分考虑融资结构的风险程度和债务资本的抵税效应来计算企业的融资效率。
近些年,国内很多学者倾向于通过运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由于不需要假设具体的函数形式,模型中的权重是由数学规划产生,无人为主观的成分,能满足立足点平等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刘力昌、冯根福、张道宏、毛红霞(2004)运用DEA分析方法,以沪市1998年初次发行股票的4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权融资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总体呈低效状态。宋献中、刘振(2008)运用DEA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效率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效率逐年提高,权益融资使用效率最佳。胡红桂(200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CR模型,对汨罗再生资源产业来自集群和非集群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来自集群的中小企业表现出整体较高融资效率。曾江洪、陈迪宇(2008)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节约和融入资金的使用两个方面来评价样本中各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陈小君、王帅(2009)立足民营上市公司,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导致融资低效的原因。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与分析方法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的前身是Farrell(1957)提出的“生产边界”(Production frontier)概念,利用等产量曲线为基础,利用线性规划构建有效率的凸性“生产边界”,各决策单元(DMU)如果位于“生产边界”之上,表明技术是有效率的;若在“生产边界”以下,表明存在着技术的非效率问题。
1978年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首先提出了固定规模报酬(CRS)下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时的生产效率评价模型CCR模型,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是否同时为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的方法。该模型由最有效率的决策单元构成生产前沿面,将其效率定义为1,而在其前沿边界之内的决策单元视为相对无效,其效率值定义在0和1之间。规模报酬不变(CRS)的假设隐含着DMU可以通过增加投入等比例地扩大产出规模,也就是说DMU规模的大小不影响其效率,这一假设相当严格,在不完全竞争、经济环境甚至政策限制等情况下并不满足。于是,Banker,Chames和Cooper(1984)提出了CRS模型的改进方案,以考虑规模报酬可变(VRS)的情况(亦称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使得计算技术效率时可以去除规模效率的影响。本文使用的是DEA方法中的VRS模型。
(二)VRS模型中决策单元(样本数据)的选择
为了使分析结果能够更好的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整体情况,本文选用了65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参考集,其中41家来自深圳中小企业板,24家为来自香港创业板的内地企业。由于中小企业板成立时间较短,2006年前上市的公司比重较小,本文只选取上市公司2007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对我国内地具备直接融资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分析。
深圳中小企业板中的41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生物和信息技术行业。香港创业板中的24家内地公司,来源于香港创业板2009年6月30日公布的“中国企业H股公司名单(创业板)”,分布在电子电器、医药及制药、医疗保健服务、互联网咨询供应商/多媒体、电脑产品及应用服务/软件供应商等高新技术行业。
(三)VRS模型中评价指标的选择
1.投入指标的选择
根据前文中的定义,融资效率的投入成本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融通的资金的加权资本成本。内部融资一般被认为不存在融资成本,因此本文将融资效率的投入指标分解为债务融资成本(Rd)、股权融资成本(Re)和债务股权比(DE):
(1)债务融资成本(Rd)
债务资本D=含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贷款,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商业信用负债。
(2)股权融资成本(Re)
Re=Rf+β(Rm-Rf)=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组合的风险报酬率
2007年的无风险报酬率采用10年期国债010710票面利率4.4%,2008年的无风险报酬率采用10年期国债019818票面利率3.省略info.省略/)和香港创业板网站(省略/)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录入以手工完成,通过整理而得。
(四)VRS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根据经验法则,构建VRS模型要求的样本数至少是投入、产出项数之和的两倍以上。在本文中,样本数大于投入、产出项数之和的两倍以上,符合使用的经验法则。由于DEA方法要求输入输出指标不能为负,而某些企业当年的净利润为负值,导致产出指标ROA中存在负数,本文认定ROA为负的企业当年的融资效率是非有效的,其融资效率值为0。剔除ROA为负值后的决策单元2007年为58家,2008年为56家。
利用Deap2.1软件来对DEA模型的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计算2007和2008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值,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得到表2。
从表2可以看出,2007年,65家上市中小企业有6家的综合效率值为1,有关松弛变量为零,占9.23%,说明这6家企业处在效率前沿面,既达到了规模有效又达到了技术有效,投入无冗余(已达最小),产出也无短缺(已不能再大)。仅有6家企业规模效率为1,说明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其余59家企业都有规模效率损失。9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也只占到了13.85%的比重,有3家企业在达到了技术有效的情况下,没有达到规模有效,投入有冗余。
2008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65家上市中小企业有7家的综合效率值为1,占10.77%。11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占16.92%,4家企业在达到了技术有效的情况下,没有达到规模有效,投入有冗余。综合效率、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地比例为10.77%、16.92%和10.77%,绝大多数企业既没有达到规模有效也没有达到技术有效。从整体上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是低效的,在资金投入量不足的情况下,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三、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建议
(一)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实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负债水平,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融资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提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助于企业利润持续稳定的增长,企业利润的增长必将使企业有更多的闲散资金用于扩大企业规模等主营业务的再投资和其他资本投资,从而不断地扩大企业的利润,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成长性,直接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工艺的改造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占领更大份额的市场,保证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二)营造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国家应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有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来满足其日益需要的资金需求,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对其融资支持的不足。中小金融机构交易成本低、控制风险能力强,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国家应考虑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直接融资空间,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银行系统集中,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风险。
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推动我国信用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信贷担保体系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经济杠杆效用,可以减少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康霖.怎样看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J].金融研究,1993(10):7-11.
[2] 宋文兵.对当前融资形式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1997(6):1-6.
[3] 魏开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模糊分析[J].金融研究,2001(6):67-74.
[4] 宋增基,张宗益.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实证[J].商业研究,2003(5):97-100.
[5] 刘力昌,冯根福,张道宏,等.基于DAE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J].系统工程,2004(1):55-59.
[6] 贾正源,田丽,洪浩林.基于EVA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3):22-23.
[7] 胡慧娟,李刚.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08(9):46-47.
[8] 龙勇,常青华.高技术创业企业创新类型、融资方式与市场策略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70-74.
[9] 刘伟,王汝芳.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实证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效率比较[J].金融研究,2006(1):64-73.
[10] 干胜道.企业融资财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23-127.
[11]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1-99.
篇9
一、DEA模型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ls简称DEA)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它主要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决策单元(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DEA特别适用于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问题。本文利用DEA方法的特点,将其用于对供应链绩效的评价中,这是DEA方法具体应用的推广,也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C2R模型构造
某种生产活动,可用相应的一组投入指标值和一组产出指标值来描述。用向量Aj, Bj分别表示决策单元j的投入和产出即Aj=(a1j,a2j,…,amj)T,Bj=(b1j,b2j,…,bsj)T。
于是决策单元j的生产活动可以表示为向量(Aj, Bj),j=1,2,…,n。根据观察到的n个决策单元生产活动(Aj, Bj)的m个投入指标,s个产出指标数据,可建立如下的对偶规划模型:
D : min y
s.t.
xj≥0,j=1,2,…,n;si≥0,i=1,2,…,m;tk≥0;k=1, 2,…,s;y≥0
其中,aij0和bkj0分别为决策单元j0的第i种投入指标数据和第k种产出指标数据;x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决策变量,si为第i种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tk为第k种产出指标的剩余变量,y为投入比例变量,我们称其为C2R模型。
2.DEA有效(C2R)的经济学含义
使用对偶规划D来评价决策单元j0的DEA有效性,下面的定理给出了它的判断准则。
定理1 对偶规划D的最优解为x*j(j=1,2,…,n),s*i(i=1,2,…,m),t*k(k=1,2,…,s),y*,若(1)y*=1,且s*i=0 (i=1, 2, …, m),t*k=0 (k=1,2,…,s),则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C2R)。(2)y*=1,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C2R)。
定理1的经济学含义是,决策单元j0的生产活动(Aj0, Bj0)同时为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若某个s*i>0,表明第i种投入指标有s*i那么多的闲置;若某个t*k>0,表明第k种产出指标有t*k那么大的产出不足。此外,y*
DEA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如果说传统的统计方法是从大量的样本数据中分析出样本集合整体的一般情况的话,那么DEA则是从大量样本数据中分析出样本集合中处于相对最优情况的样本个体。换句话说,传统统计方法的本质是统计平均性,而DEA的本质是个体最优性。
3.DEA方法用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优势
与其他评价方法不同,DEA是对多个部门或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适合于处理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情况,并且可以避免权重的分配时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DEA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DEA方法具有对多输入―多输出结构复杂系统的适应性,而企业供应链系统则是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2)对供应链系统绩效评价需要从不同侧面,用多个指标加以描述,这些指标的量纲往往是不统一的,DEA方法则无需考虑量纲同一化问题。
(3)DEA方法可对供应链系统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影响企业供应链技术有效及非有效的主要因素。同时,可通过分析调整,改进非有效的指标数值,为今后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DEA方法强调在被评价决策单元群体条件下的有效“生产”前沿的分析,而不是像一般统计模型那样着眼于平均状态的描述,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理想”性。
(5)DEA通过“最佳”DMU子集的选择,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众多有效计划的管理信息,从而使在“生产”计划中寻求有效而有目的地确定减少投入指标或提高产出指标的数量成为可能。
二、 基于DEA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是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为了全面、客观地考核与评价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及规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取在满足科学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原则的情况下还要能够全面地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根据国内外专家文献中提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本文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以下的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指标 x1――产品成本;x2――订货提前期;x3――信息共享率;x4――产品合格率;x5――生产柔性;x6――供应链管理成本;x7――准时交货率。
产出指标 y1――增值生产率;y2――交货柔性;y3――订单完成率。
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采用何种方法对被评价对象的数据进行综合。在综合评价中,首先涉及指标间权数确定的问题。权数的实质是一种结构相对数,反映系统的总体结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常是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出来的。与传统的评价方法不同,DEA评价方法每一指标的权重不是根据评价者的主观认定,而是由决策单元的实际数据求得的最优权重。通过DEA方法建立线性规划LP模型,不仅可用LP的最优解来定义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获得许多其他有用的管理信息。
2.C2R模型的应用举例
C2R模型是研究具有多个输入、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效益不变的十分理想的方法。现以某企业一段时期的各年份作为决策单元,评价2002年~2005年间企业情况。利用MATLAB语言产生一些随机数,根据MATLAB程序计算得到各年份的y*, si*, tk*的值,2005年y*=0.3243;s1*=1.8321;s2*=0.0533;s3*=0.0001;s4*=0.0000; s5*=0.0000;s6*=0.0008;s7*=0.0005;t1*=0.0000;t2=*0.0000t3*=0.0407;其他年份y*=1, s*=0,t*=0。
根据定理,由以上解可以看出:DMU1、DMU2、DMU3的解中最优值y*=1且松弛变量s*=0,t*=0,故由定理知,这几年是相对有效的,DMU4非有效性也可以在答案中看出来,并可通过其在DEA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进行调整。计算结果表明非有效DMU4成为有效DMU4的数值及调整值。
运用此方法可将同一企业的不同年份的数据作为不同的决策单元以考察企业变化的发展轨迹,及时完善改进管理措施。也可选取同一年份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作为决策单元比较各企业标准化的有效性作为行业评价依据。
篇10
[关键词]经济活动 数学方法 应用 经济量化模型
经济活动的产生源于结绳记事的计数,从一开始它的发展就离不开日常数字的整理、汇总和比较分析。而这些工作的方法和技术处理与数理知识密切相关,即经济活动的核算分析、资源配置、绩效分析等方面需借助数理工具来完成。目前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呈日趋深入和扩大的趋势,近几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工作基本都是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
一、用数学公式更精确地定义风险价值,VAR是数学在经济中的成功应用
风险价值(英文缩写VAR)理论分析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条件下,该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市场价格的潜在最大损失。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两个基本因素:“未来一定时间”和“给定的条件”。前者可以是一天、一周或一月等,后者可以是经济条件、市场条件、上市公司及所处行业、信誉条件和概率条件等。概率条件是VAR中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最普遍使用的条件。如果更精确地表达风险价值的含义可以借助如下数学公式:
设风险资产的初始值为1,R(h)为持有期限h的收益率,f(x)是X=[1+R(h)]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X*满足:1-Za=∫X*-f(x)dx=P(X*)即X*是给定置信概率为Za时X的临界价值。
VAR的定义为:
VAR=E(X)-X*,其中E(X)为X的期望。
因此可见,通过数学公式VAR可以把金融机构的全部资产组合风险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数字,VAR可以说是经济学和数学两学科结合的产物,或者说数学发展到今天已使风险量化成为可能。
二、AHP法、专家调查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价法在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中广泛应用,使信用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主要借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确定核心是权系数的确定,其中最客观的评价方法就是上述的综合分析评价法。该方法就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即根据所给的条件对全体评判对象中的每一个对象赋予一个实数,通过总分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数学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分,再据此排序选优。但当各个因素具有模糊概念时,权重就带有模糊性,这时如利用普遍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而模糊数学就是利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客观实际和人类主观活动中存在的模糊现象,于是借助模糊数学的经济评价方法就随之产生。综合评价法一方面集合了AHP法与专家调查法在财务指标评价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模糊评价方法在具有模糊性的指标评价中的独特作用,因而它能更客观地、更全面地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进行评价。
三、数学与概率统计的原理应用于经济抽查法,科学地计算所需样本的数量和样本误差,使样本特征最大程度地接近总体的特征
在使用经济抽样法时,要使所选样本的特征尽可能反映总体特征,就需借助数理与概率统计原理科学地计算样本的最佳数量,以减少审查成本,降低工作风险,提高审查效率,提供恰当正确的审查结论。借助数学工具建立的选样模型的表达公式如下如下:
n=t2p(1-p)N/2N+t2p(1-p)其中为误差范围,P为预计的差错率,1-P为预计的正确率,N代表总体数量, t是概率度。
利用以上的概率统计数学模型计算出的最佳样本数量,再结合适当的选取样本方法就能使审查工作的风险降到最低,工作成本达到最少,效率达到最高。适当适量的样本关键作用是能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帮助被审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数学方法在理财、管理会计领域的普遍运用使经济活动研究的快捷化成为可能,经济量化成为事实
首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资本结构论,米勒模型,MM理论等广泛运用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与数理统计;期权定价模型则广泛运用了偏微分方程及随机微分方程等较为先进的、复杂的数学理论方法。其次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方面,利用了运筹学预测成本和销售额,利用马尔可夫链预测企业经营状况,应用微分法建立经济定货量模型、经济生产量模型等等,可见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广泛化、深入化,两门学科的结合使得经济量化模型的建立有了科学的依据,经济数字化得以实现。
- 上一篇:古典音乐的定义
- 下一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运筹学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