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

篇1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实施

 

引言:能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概念来讲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能源的使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能源的开发。能源不仅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从而在节约能源成本投入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在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正处于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利润的增加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优秀表现,不仅国家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上日程,各企业也纷纷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必然会为企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贡献。

一、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期工作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是以能源高效管理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发展起来的对企业能源供应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系统。运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所需能源的高效调配,在组织好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前提下对企业能源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1、准备齐全的设备设施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时,我们首先要对企业的能源耗用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能耗结构进行能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初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交换机、服务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采购和配备,为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提前做好设备配置。对于化工和机械生产企业,想实现能源管理的第一步则是优化机械设备,化学工艺生产流程和机械制造工艺中有很多设备都是能够通过技术更新和设备换代实现能耗降低的,我们在搭建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时要首先考虑到对企业生产环节设备能源消耗的降低,实现了设备能耗降低的最优化后,再对进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能源节约效率,实现节约企业能源消耗成本,提升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

2、准备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分为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企业能源管理监督系统两个体系,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对能源的利用和管理有效控制,但为了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效果,仍然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对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监督管理制度和企业能源自动化管理系统双管齐下才能实现企业能源节约的最大化。我们在建立监督管理制度时,要围绕着企业能源自动管理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能源节约。

3、准备相关流程的工作人员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和文件共同构成的,因此,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中,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成功构建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打造一支技术优良的高素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队伍,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我们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二、企业能源管理的体系策划过程

1、依据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策划体系

第一,优化能源的利用过程及管理流程。为了实现对企业能源利用的有效控制,我们首先要按照能源控制标准进行能源利用过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其中包括对耗能设备的更换、维修和技术升级等。

第二,建立节能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数据库。目前我国政府和行业都对高耗能企业提出了一系列节能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会对企业的能耗做出一定的规定,我们在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仔细研读这些规定,参照这些规定建立企业节能标准数据库。

第三,进一步确立能源方针。能源方针的确立对企业节能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直接影响,根据我国能源方针“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确定企业能源管理方针是“节约在先,优化运行,技术创新,和谐发展”

第四,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方案。每个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运营特点,因此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时,要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能源管理的有效构建,组织制定企业产品能源消耗的方案和措施,并监督各单位实施。

第五,实施节能改进方案。节能改进方案的设计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设计节能改进方案,并让企业的各单位按照节能改进方案的要求进行节能改进,针对有困难的单位和部门,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帮助其解决困难完成改进方案,如果困难较大,可以对节能改进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2、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

第一,确定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构建时一定要详细。我们可以在进行企业能源初始评审、全面分析能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确定体系文件框架。保证文件体系框架满足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求,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

第二,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时,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能源管理需求进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的编写,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编写和设计,之后我们要对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合并,之后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的召开能源体系文件的评审会议,确保能源管理手册的可操作性,之后才能将评审通过的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创建中。

第三,动态管理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做好能源评审后,我们要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反复的梳理和验证,实用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需要妥善保管,脱离实际的,不适用且低效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进行更改或删除。在进行梳理时,我们要基于企业的能源运营结构进行思考,按照节能的需要对已有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完善,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组织体系运行并不断改进

1、全面实施管理体系文件

    这一阶段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设计、审核等程序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能源管理需求。但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只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真正构建一套高效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我们需要将体系文件应用到企业的运营生产中,并以实践对我们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检验,并对管理制度和文件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管理效率。

第一,组织体系文件知识培训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和知识内容繁多,涉及的管理项目更是相当复杂,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还涉及到众多部门的许多工作细节。因此,为了使能源管理文件和办法更好的指导企业的能源管理,我们就要为相关员工增设具体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开设不仅能够使员工快速掌握企业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还能够提升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的能源节约风气,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节能效率。

第二,及时进入基层了解问题。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符合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我们必须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下到基层对能源管理制度的文件和规定的落实和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足,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对有问题的地方予以及时的解决,最终使我们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真正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节能效果。

第三,定期监督并及时整改。企业能源体系试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监督并及时做好整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最终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能够高效的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第四,建立体系考评机制。为了提升企业内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视,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效果,可以建立系统的考评机制,在考评机制中,可以对完成企业能源管理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未完成能源管理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惩罚,提升企业员工参与企业能源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2、组织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体系绩效

第一,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了检查体系运行的效果,需要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在审核中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整改,对建设性的意见和值得推广的方法,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践,时机成熟后推广到整个能源管理体系,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整体发展。对于各单位的整改情况,需要及时进行验证,保证各单位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降低能耗的目的。

第二,组织管理评审活动。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能源管理负责人应组织管理评审活动。评审以会议的方式进行,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要求会议中能源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系统汇报能源管理体系前期准备、策划建立、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等总体情况,各单位根据评审输入材料要求对本单位能源管理工作进行汇报。会上,最高管理者对能源方针、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等变更的重大决策、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实施改进的资源需求等方面做出决策。会后,能源办制定管理评审报告并在厂内局域网上公布,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办负责组织贯彻落实管理评审活动中的改进措施。

四、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1、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科学化

    现如今,企业能源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在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时,要以科学的眼光构建一套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以计算机能源管理系统和传统以人为本、以生产为核心的能源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并将这两大能源管理体系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全面的能源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节约效果。

2、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化

    能源管理标准化,是指企业在应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将能源管理方法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坚决做到能源管理的协调统一,通过制订、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法和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效果,并获得最优的能源管理和使用秩序和节能效益。

第一,能源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包含能源质量标准,设备能耗标准及产品能耗标准几个方面。能源质量标准是指能源采购时要对能源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从而确保能源质量符合要求。设备能耗标准是指用标准化的方法确定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能源消耗提供参考。产品能耗标准是用标准化方法确定终端产品能源单耗指标,不符合能源单耗指标则需要改进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最终达到能源单耗指标。

第二,能源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是指将企业在能源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事项和工作进行标准化,并最终确定管理工作法规。在后续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有类似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提升企业对能源使用的控制力度。

第三,能源工作标准。能源工作标准一般分为能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和能源管理岗位工作标准两部分,能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是根据企业能源管理目标和管理环节要求,对能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的规定。能源管理岗位工作标准是指从事实业管理的岗位职责和任务,每项任务的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的规定。各项任务的完成程序和工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信息传递方式、考核办法等

3、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程序化

    能源管理的程序化是指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并不断优化,最终使之成为一套最优的工作程序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和实施,企业能源管理程序化是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体现,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效率的前提。

五、总结

做好企业的能源管理,提升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的效益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任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企业不仅承受着着国内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庞大行业竞争挑战。为了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能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贡献力量。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能耗,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1.1企业能源审计类型

我国现在开展能源审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监管的能源审计,即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石油化工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是我国开展能源审计的主要类型;二是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相关机构,该机构具有规范性,以保证审计方案、采用数据和审计结果更加科学,提出的建议更加有效;三是企业内部设立能源管理体系,依照国家能源相关规定对企业用能情况进行审计。

1.2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物料平衡原理、能源平衡、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对企业的能耗、物耗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审计、诊断和评价[3]。相关依据参考表2。

1.3能源审计程序

1.3.1编写能源审计方案首先成立能源审计小组并分工,其次,明确能源审计目标,审计期和审计内容,最后根据前两块内容制订能源审计方案。

1.3.2了解企业能源利用情况针对能源审计内容,通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初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购销、能源转换输送等等。召开能源审计动员会,向相关人员介绍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后布置数据资料收集工作,资料主要包括:能源管理资料、能源统计报表、各分系统和主要用能设备的数据资料等等。

1.3.3现场调查测试进入企业生产内部,了解主要的生产系统、能源转化输送和能源利用系统的详细情况,必要时对重点用能设备和装置进行现场测试。另外,可通过现场核查、盘点、查账等手段来判断、分析收集数据的真实性。

1.3.4召开交流会相关信息收集和分析之后,就发现的相关问题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共同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得可行性措施以及可达到的初步成果。

1.3.5编写能源审计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计有关事项的说明(如:技术标准)、企业概况、能源审计结果、重点耗能设备的测试结果和对标评价、企业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和能源审计总体评价和结论。

2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能源审计规范不断地完善,我国企业能源审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化工厂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期,时间如果是两三个月则会比较积极,若为3~5年甚至更久的话,往往会扔到一边。现将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2.1企业对能源审计的需求意识淡薄相关文献报道指出,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各重点耗能企业被迫与各地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被动地接受能源审计。很多省份的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几乎为零,主要原因是企业认为能源审计太过麻烦,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人员对能源审计并不持支持态度[4]。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部分能源也是生产原料,对企业内部进行能源审计,从管理到设备及能源的分配都需投入一笔较大的资金,而且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利润,故企业自主进行能源审计的积极性不高。

2.2能源审计部门存在限制性能源审计的主体包括审计单位和专业性人才。目前我们国家能源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很少有企业自主设立专门的能源审计部门。而政府部门由于业务繁多,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及时处理各企业的能源审计需求,因此会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按时拿到相关审计材料。另一方面,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不仅需要掌握财务方面的知识,对于企业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社会节能量的认定和换算方面也需要了解,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科班出身,对能源审计业务不熟,“不会审”现象时有出现[4],且审计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工作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能源审计失去其包含的重要意义。

2.3企业能源管理基础薄弱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从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制到能源数据的计量和统计工作,都无专人负责。日常能源运行情况的记录,直接影响到能源审计的进行,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施能源审计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3能源审计面临问题对策的思考

3.1“强制性”和“鼓励性”措施并举首先,政府部门可根据自己在能源审计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化工企业能源审计管理规范和管辖范围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下发政策文件,政策中可规定新老企业需进行能源审计的的方法、步骤和审计内容等。其次,政府部门可积极出台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奖励进行能源审计较好的企业,带动其他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能源审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企业明白能源审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企业,使企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本钱”,最大化企业利益。

3.2充分发挥能源审计中介机构的作用能源审计需要既懂财务和审计,又懂工程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政府部门可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在专业方面进行考核,然后进行技能培训和岗位实践,最后可根据各地需求成立第三方能源审计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各地石油化工企业。对企业内部从事能源管理的人员可阶段性地进行培训,总结出节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展开能源审计工作。

3.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石油化工企业内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能源管理的合理化,安全化,能及时掌握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保证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为企业实施能源审计和节能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企业内部成立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在进行能源审计或申请新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消耗数据,可以为企业省去一系列的行政成本。

4结语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石油系统;经济

一、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形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物品运输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物流是经济活动的一大组成部分,在当前背景下,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绿色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被应用在当前社会的生产过程中。21世纪的可循环物流管理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的重点,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从多角度提出了绿色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当前物流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前提。

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是结合当前的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进行分析,采用协调统一的规划模式进行运转的过程。在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个企业和行业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其发展的关键,是其持续性战略应用的主要措施和来源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强调业务流程的重组思想、快速反应思想和价值链战略思想,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组织和方法进行系统优化的模式,更是实现其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手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快速反应和优化,快速反应主要集中在买方市场环境当中,是由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深度进行了解,通过最快的速度生产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竞争需要。而优化主要是要关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通过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以最有效的运用价值链激励机制,寻求非增值活动及相应结构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效益的优化。

同时,在现代物流管理现象背后,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其组织集成和优化基础,通过快速反应和优化,时刻关注价值链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效益的集成和优化。

二、是由系统现状

石油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措施,更是一项系统化的产业支柱。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紧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在石油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对石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

现阶段我国的石化企业基本还都是一体化销售物流体系,这个物流体系在石化的销售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体化的销售物流体系的大致流程基本就是物流公司为各大区域销售公司服务,将石化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到各大销售公司,之后地区公司的销售中心对于物流的需求进行调运,输送到分部,最后才进入到市场当中。在一体化的销售物流当中,主要的物流业务是由销售中心来完成,包括运输等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缔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各种繁琐事务,为物流的畅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而,这种物流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准确,可以及时的将货物送达需求地,主要的理念就是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及库存控制,而石化企业中,缺乏了这种统一的理念和实施效应,导致石化物流不能快捷和优化。

2、缺乏专业机构与管理

石化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与物流公司的部分合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管理石化物流的整个运作,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将石化产品快速、准确的送到需求地,而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机构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很多问题;

3、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布局

石化企业是国内的主要企业之一,面对的是整个国家这个市场,然而石化物流现阶段却不能将整个市场全部统一,或者是因为路程的远近或者是时间的长短而导致各地的物流信息不能统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布局,去适应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市场,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和发展带来阻碍。与此同时,由于一体化的销售体系虽然给石化企业带来了简洁的流程,但也不可避免的给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冲突,而对于现代物流而言,石化物流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落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做到货物的及时运输,做好物流的优化和快速等,阻碍了石化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现代化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应用

现代化物流强调的是快速发应和优化,提倡各个公司的共赢,尤其是对整体的快速反映和市场的竞争力为主。将现代物流管理带入到石化物流管理中,可以为石化的物流提升很大的空间,增加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共赢的目的,通过总结,现代物流管理进入石化物流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物流为导向的一体化销售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是在现代物流的思想中提出的,产品仓储在物流公司当中,是一种从下而上的物流,主要是通过销售市场的开拓,先对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将需求信息反馈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源配置,根据销售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配送货物。这种机制避免了原来石化物流因为对市场了解和不及时而产生的货物屯压或不足,主要的流程

2、建立石化中转中心

虽然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有了一些转运中心,但还是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包括联运中心和陆地转运中心,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转运中心串联起来,做成三级配送体系,同时,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地域建立二级区域配送中心,通过运转中心和二级区域配送中心,形成一体化的配送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将货物输送到市场当中,完成物流体系。

3、资源整合,建立专业性的石化物流网络平台

现代化的社会也是网络的社会,信息流早已成为了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石化企业可以依托已有的物流网络设施,采取兼并、收购及联营等方式,整合物流网络,构建完善的配送网络,将仓库、储罐与加油站等紧密联系,同时,通过网络配置,完善资源的优化,尽可能的扩大石化在市场中的占有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到目前为止,石化企业的物流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制约着石化物流发展的因素,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石化物流的运营,扩大石化产品的及时输出,也可以为我国的石化产品需求增添一份力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篇4

体系文件是企业落实新标准,建立检测体系的重要工作。编制好切实可行、高质量的计量检测体系文件是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抽调得力人员,成立包括专家、计量管理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计量检测体系文件编制小组。严格按照JJF1112一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要求,参照GB/T19022一2003/150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组织进行检测体系的策划和文件编制。对编制形成的体系文件的可行性、适宜性及与相关标准吻合程度等需进行充分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作为“法规”在企业内部实施。计量检测体系文件的编制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一是计量检测体系手册: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对规范及标准要求的各条款(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明确、简要描述。二是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作为体系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对体系策划与运行中各相关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加以规范。三是计量检测体系技术性操作文件及有关的记录,主要包括:管理规定(部门管理制度等),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和任职要求等),技术标准(国标、行标、地标、企标等),部门记录文件(体系运行证据的文件),以及其他与产品、操作有关的技术类文件等。为了提高体系对企业节能降耗的管理作用,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用能实际,根据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绘制《电能计量网络图》、《供煤计量网络图》、《蒸汽计量网络图》、《供水计量网络图》,制定相关的能源管理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分析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等,并纳人体系程序文件中,进一步充实完善体系文件。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体系文件的编制应该由企业计量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各责任部门共同参与,按照部门职责要求,谁干什么谁写什么,然后由计量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并统一汇集,提交文件编制小组修改、论证、定稿。体系试运行后,必须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严格执行定期内部审核,并根据内部审核和评审结果,及时修订修改完善体系文件,不断提高体系文件的可持续控制功能,保持体系文件的整体先进性。

把培训贯穿于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全过程

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能源计量管理意识和管理、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质量。依据相关标准建立起来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是一个始终处于持续不断完善过程的动态体系。体系的建立、运行、完善,需要企业领导者、管理者乃至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自上而下地加强对相关能源计量标准、法律、法规和体系文件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全员能源计量意识、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和骨干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提高建立能源计量检测体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体系的科学、可行,确保体系所要求的各项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推进体系的有效运行。二是加强内审员培训,重点掌握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体系的要求和审核的技巧和方法,做好标准转换,建立检测体系;三是加强对计量检测体系所涉及的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检定/校准、验证人员、测量人员等,按照体系文件确定的人员职责,进行相关培训,达到理解职责要求和程序,能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进行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四是加强对企业全员的标准宣贯和学习培训,增强全员参与意识,让体系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深人员工人心,让遵守体系文件这一企业“法规”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体系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氛围。

加大投入,确保人员和检测设施的配备符合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

计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必须一定的人员和检测设备做保证,否则,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人员和检测设备的配备方面必须舍得投人,加大投入。在人员配备方面,一是要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加强组织机构体系建设,选配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解决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体系宣贯有力、运行通畅;二是按照检测要求,在各个检测环节,足额选配高素质的具体实施和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符合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和程序;三是加强继续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计量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在能源计量检测设备配备方面,要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参照GB/TI7176一佗加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规定,配齐配好检测设备和备用检测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尽量配备符合体系要求、性能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检测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能源计量器具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也不断提高。因此,更要特别严格能源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确保投人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各种有关能源数据,为节能降耗提高技术保障。

关键要做好用能分析

用能分析,即通过对采集的用能检测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用能进行定量分析,清晰地了解能量的利用和损失情况,为谋求减少实际能量损失,增加回收利用能量提供依据。计量检测体系将计量检测管理活动规范化以后,加强能源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做好用能分析,就成为企业节能降耗的关键。做好生产过程中能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有三点很关键:一是选好合理的能源检测点,二是确保计量检测数据准确,三是定期采集、科学分析。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通过分析找出规律,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要注意提供期产品单耗、产品综合能耗、重点用能设备和生产线的能耗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为企业合理组织供应,分配使用能源,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确定节能目标等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统计分析的结果及时上报给企业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作为挖掘企业的节能潜力,改进用能管理,制定和实施节能新措施的决策依据。

技术监督机构要做好全程监督和指导服务

篇5

【关键词】石油开采 项目管理 物资采购 油气物资质量

上世纪末,中国石油实行“走出去”战略,拥有五大战略区域公司的“大庆”就是一个我们的成果,通过对它的开发和物资采购、检验过程的分析,发现了一系列采购质量问题,针对油田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质量问题,我们分析了中国石油各企业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提出了物资采购质量精细化的措施和方法,例如生产制造企业的认证、驻场检验等,为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在物资管理方面提供了借鉴。

1 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概念

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现今最依赖的资源,油气物资开发的质量问题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这个工作就是为了保障油气物资的质量安全,以避免对我们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我国海外油气物资开发质量管理现状

根据多年工作的经验来看,我们国家现今的海外油气开发物资采购质量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有下列五个质量问题: 一是有些物资产品的部分参数与标准不符; 二是部分物资产品没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三是物资产品标识及防护不符合要求;四是个别物资产品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不合格; 五是有些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标准。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受到除了开发管理方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

首先,供应方管理。物资的质量问题首先会出在供货商范畴。这里造成物资质量问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少数不良供应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以次充好。二是我们自身缺乏责任心,在对供应商进行招标时,没有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细致的进行。

其次,使用管理。这是在物资使用时,没有提前做好交流探讨工作,用户对物资使用方法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质量事故。

3 改善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现状的方法

物资开发的流程包括选择供应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督体制创新最后进行标准化采购等这些步骤。所以为了保证油气开发物资采购的质量,就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1)首先要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并进行长期合作,这样从根本上保证采购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严格把关,建立评估体系,优先选择倡导和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具备良好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在行业中能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供应商,作为战略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物资产品质量。

(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物资采购过程的安全。首先要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专业培训。并且加强对物资采购标准和质量认证许可的管理和审查。严格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和验收的方式、方法、程序以及其它相关要求,确保每个控制点都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监督体系,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对物资开发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实行质量管理与监督分离机制, 成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部门,对物资采购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4)树立正确的采购理念。必须加强采购渠道建设,优化采购方式和采购流程。进一步强化物资采购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落实质量安全环保责任制,加强采购质量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实现优质采购、安全采购、绿色采购,完善采购物资质量控制体系,促使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

4 改善油气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意义

经研究,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精细化很重要。改善物资开发采购质量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提高物资采购产品质量并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建立符合油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制度;有利于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等。因此,进行物资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不断适应油田企业集约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结果。

5 下面是国内外的具体案例分析

像我们都知道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是我国的知名油气企业,在物资质量管理方面他们推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政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有专业的油气开发物资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专门负责公司物资的质量保障,除了这个,还制订了专门的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选购物资,在各部门的管理监督配合下,各司其责,使公司的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进行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海外项目公司,不具备按国内油气田所建立的物资进货检验的硬件设施,有些资源国也相对落后,无有效的检验机构依托。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进货物资质量是物资采购部门的重要课题,要有效并加强运用诸如合格分承包方管理、制造前的原材料检验报告的验证、制造过程中的驻场检验和发运前的第三方资质机构的检验,以及物资设备到达目的地的资料验证等这些工作将会有效的保证生产作业,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保驾护航。

6 结论

加强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和验证是保证海外项目规模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监管,通过认证生产制造企业、招标过称中的验厂和第三方检验各种方式,加强海外项目的物资质量控制,保证项目有效运行。本文认真总结了以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要素整合理论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总结,并认真分析当前海外油气勘探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现状,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和理解,认为海外油气开发要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质量管理,以期实现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 铁晓华.中国石油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10

[2] 汪萍,常毓文,唐玮,杨帆,孙盈盈 . 中国石油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 [J]. 特种油气藏,2011

[3] 李亮亮.中国石油资源战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D]. 山西财经大学,2011

[4] 史新.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5] 支文广.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2002

[6] 张玉珍.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及实证研究 [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篇6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为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然而,许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 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就导致其在公共费用支出方面严重超支。其中,水电消耗面临的问题更是严峻。我国的各个高校都是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对象,做好高校的水电资源管理工作, 不仅对于我国高校在创建节约型学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推动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而认真研究水电节能管理,切实地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正是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不得不研究的重要课题。

1.高校水电资源节约管理的重要性

在倡导“绿色、环保”的社会背景之下,高校推进水电资源节约管理,是构建和谐、美丽校园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水电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与高校现代化建设发展相矛盾。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之下,搭建高校建设发展的新环境,强调高校全面落实水电资源节约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水电资源管理是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

水电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节约”理念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水电是维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为了师生的学习生活所需,每天需要提供大量的水电资源。如何在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之上,提高水电资源的有效节约,是提高学校内控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水电资源管理,这是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水电安全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水电资源管理是创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

1.2水电资源节约管理是创设绿色校园的重要举措

绿色校园行动,强调节约用水、用电,创设和谐、美好校园。高校在美丽校园的建设中,要强化水电资源节约管理,倡导节约用水、用电,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强化水电资源节约管理是创设绿色校园的重要举措,更是高校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保障。

2.我国高校水电资源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水电资源管理是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但从实际来看,高校水电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节能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水电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具体而言,新时期高校水电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缺乏节能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高校作为社会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各地政府优先服务其水电的对象,因此在各个高校在水电的使用方面很少出现短缺的问题。于是,就使得很多高校忽视了水电管理工作。我国的部分高校甚至都没有用于管理水电的专门部门,而仅仅是由后勤部门来进行兼管。兼管力度不够,管理水平有限。另一方面,高校对于节能的宣传力度不够,师生的节能意识较为淡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节能的相关知识十分欠缺,因而不免存在水电使用浪费的情况。例如,电灯进门就开,离开办公室或教室并不关灯,无人监管。用完水直接走人,不关水龙头。这也是高校水电节能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2.2高校水电节能管理?w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水电节能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整体的节能主动性差,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在计量统计、分析等工作也比较模糊。虽有政策,但没有执行,没有落实,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首先,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现有管理制度,强调硬性管理,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践行;其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进而弱化了水电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再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管理存在漏洞。

高校计量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导致了其在能耗分析和能效分析方面的模糊不清,责权难以界定。建校时间长的学校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普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电基础设施差,是很大部分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老校区年久失修,进而导致一些水电基础设备出现老化,水电浪费情况比较突出。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强化水电管理的工作重点,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强化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2.3节能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在办学规模上不断扩大,教学科研活动日益增加,能源消耗不断增长。同时,许多高校在建设初期对于节能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其设施设备的安装存在欠缺。现今大部分高校的水电设备基本沿用的是20世纪 80或90年代的,设施落后, 与如今我国提倡的要求建立起节约型高校所设置的标准相差甚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先前未包含节能功能的设备变得陈旧落后,使得后续地能源监控及定额管理工作难以开展。高校面临资金危机,却同时缺少有效的资金来改进现有的,老化了的设施设备,从而导致了高校的节能工作改造的投入不足,水电设施维护,先进技术引进工作难以实施。

3.我国高校水电节能管理改进对策

在“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中,高校水电节能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当前,高校水电资源管理建设,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的节能意识,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水电资源管理,创设“和谐”校园。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能意识

为了保证在高校内有效推行水电节能管理,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把节能意识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节能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开展以节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倡导良好的节约风气,积极采取行动。让学生真正懂得节能的意义,以及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师队伍中进行倡导,以身作则,让教师关注节能,宣传节能,以行动参与节能。把节能环保的观念拨撒到师生们的意识之中,使其自觉行动,参与节能。

3.2完善水电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监管督查

加强高校内水电工作的管理二级管理体系,学校是一级管理机构,学院、各部门为二级管理机构。另外,注意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跟进管理各项工作,定期组织管理机构的成员进行工作的总结分析,明确岗位责任,设置完善的检查考评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将节能工作与评价考核体系结合,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开源节流,提高办学效益。切实做好水电等能源的计量、核算,做好管理人员的考核、奖惩等工作。在高校内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规范行为的局面。

3.3投入资金,引进节能设施设备及技术

我国的高校要注重在节能设施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致力于科学化的节能管理控制。借鉴国内外在节能管理方面较为先进高校的经验, 积极地引入节能新机制。有效减少和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 现象。例如,定期检查供水管网。及时对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排除故障,防止跑冒滴漏。另外,应该在校园内部安装节水阀自动节水龙头,以便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教?W、宿舍、办公室等区域使用智能灯来控制路灯;教学区的饮水机安装时间控制开关,在非教学时段自动切断电源;空调运行按季节管理,室内无人自动关闭。部分资金比较宽裕,技术比较先进的高校还可以自行研建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处理中心,有效实现中水的全面收集和二次利用。利用科学技术,建立校园数字化水电监管,真正实现科学使用水电能源。

4.总结

篇7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企业统计管理;管理方式创新

新经济源自于美国,该词于21世纪被广泛应用,而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企业统计管理人员应全面分析各方面问题,管理方式应与时俱进,这时的企业统计管理反思显得十分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模式亦持续延伸,新经济环境下应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对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概述

新经济环境下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知识净化经济形态逐渐形成,现已是新时代全新概念。新经济强调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的重要性,而此种经济模式与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人员应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并全方位分析企业统计管理问题,总结新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挑战。统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大量反馈信息,从而有效防范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创新体系强调总体概念,企业统计与创新经济应互相适应,确立企业发展新思路,提出适宜的应对策略,注重统计观念、制度、管理体制、理论实践的深层次改革。

二、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一)企业领导者不注重能源统计管理

我国许多企业领导者并不注重能源统计管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仅注重财务数据及其指标分析。有领导者仅将统计看作简单的填表及计算,仅认为其为财务数据分析及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并不注重此项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企业职能部门设计不科学,统计工作被逐渐削弱,从而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企业统计服务主体错位

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为独立市场主体,统计工作强调为自身发展服务。而我国诸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限制较大,统计职能亦仅是报告形式,并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统计的重要性,企业统计工作均未从实际情况出发,企业中的各项能源数据均未深层分析,导致企业统计分析结果误差大,根本不能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作支撑。

(三)企业统计方法单一化

我国许多企业中采用的统计方法非常单一,这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经济环境下的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而此项技术亦为统计工作提供了便利。许多企业中的统计工作仅是对内部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各项深层次数据并未全面分析,市场化信息亦未能合理比较,统计工作动态评价与市场预测工作不能有序开展,而这根本适应不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需求。

(四)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统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企业统计水平息息相关,我国许多企业中的统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偏低,各项统计工作均是简单重复,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意识低,从而导致统计工作质量及效率偏低,而这使得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偏低。

三、企业能源统计管理措施

(一)加强统计方法创新

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强调统计工作重要性,此项工作的开展要从各方面影响因素全面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确保统计信息及时有效。企业应不断完善统计体系,其应全面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企业能源统计管理方式应深层次分析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引用信息技术,建设科学合理的统计信息数据库,从而增强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确保企业统计信息充分利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能源统计管理者对统计服务内涵的认识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掌握统计内容及其工作,要深层次分析企业能源各项劳动成果与资金情况,对其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使其充分反映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新经济环境下应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确保统计工作深层次反映市场需求与企业实际情况,从而基于此提出适应的生产经营决策,使得能源统计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确保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统计内容调整

企业应积极调整统计内容,确保各项信息有效性。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市场经济,统计工作应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各方面统计分析,并全方位分析各外部因素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统计工作务必基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并构建相应的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反馈信息,确保各信息来源准确真实。此种信息网络建设应强调企业能源统计理念的创新,不断优化能源统计内容及结构,确保其全面地反映企业发展真实情况,而这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结束语

企业统计部门应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发展要强调传统统计管理理念创新,积极引用新型统计手段,以促进企业能源统计部门不断完善。再以市场需求与各项反馈信息调整企业可持续发展,但尽管我国新经济环境下各大企业发展飞速,其间能源统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探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对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现实意义。企业能源统计工作应基于企业实际发展,并全面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措施,本文简析了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探讨了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适用于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措施,为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潘小松.浅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2]李建红.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3]装丽凤.对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的研究[J]中国经贸,2013(10).

[4]金先婕.浅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3(15).

篇8

关键词:油田企业;水电管理;对策措施

物探研究院在油田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在日常运行中存在机房、实验室等水电消耗较多的区域,所以水电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降耗成为降本增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企业运行中水电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节约水电等能源的措施进行探究。

1 企业水电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节约意识不强

近年来,企业加大了节能降耗方面的宣传教育,职工从日常工作中的小事做起节约水电等能源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当前企业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宣传教育和培训管理还不够系统全面,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节能意识不强的缺点,认为水电等都是小事小节,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长明灯”“长流水”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1.2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对节约水电和节能降耗等工作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对部门完成能耗控制指标的奖励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覆盖全面的独立核算网络体系,难以激发基层单位的节约积极性;对个人能耗情况没有完全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造成工作人员对节约工作重视不够,节约水电的责任没有量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工作责任还不够清晰明确。

1.3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随着企业发展,各类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和增多,设备仪器运行产生的能耗也相应增多,但是配套的规范化能源控制和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缺乏必要的能源控制动态评价系统和软件数据库,对主要耗水耗电指标控制不够严格,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完善。

2 提升企业水电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2.1强化组织领导

水电管理既是后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要把这项工作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对节约水电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层级分明的水电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科室和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每年指定水电消耗计划指标,并在科室和单位内部根据个人工作岗位和工作量划分控制指标,以此为依据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全员节约水电责任。领导小组还要对工作计划实施和指标控制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研判,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指标调整,听取工作汇报,提升全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配套设立水电节约管理办公室作为专门的执行和监督机构,强化指标控制和日常水电使用的监督,杜绝各类浪费现象。

2.2健全水电节约管理机制

要积极开展水电节约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展示、公司网站宣传和职工微信群信息推送等方式,强化宣传覆盖面。要结合企业运行时机,引导职工认识到企业运行中水电等资源消耗占据成本的重要份额,在各类生产运行调度会议和全体职工大会上都把握机遇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要突出国家节约型社会建设、企业能耗水平介绍、节能小知识、节能技改情况以及节能考核奖惩等方面内容的宣传,使水电节约宣传工作入脑入心,提升全员节约意识。要注重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设立专门信箱或平台征集职工开展水电节约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建议采纳和实施情况进行相应奖励,形成全员想节约、全员抓节约的浓厚氛围,确保企业从日常工作细节、工改进到设备改造,都能不断创新出新,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识别和研究,将合理化意见建议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提升节约水平。要明确水电节约职责和程序,由节能降耗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节能计划实施,并制定规范化实施步骤和程序,指导各科室和单位按照规范程序要求逐步实施,提升水电节约和利用效率。要建立完善节能降耗例会和定期座谈交流制度,根据水电节约管理机构确定的职责分工,定期组织召开不同层级的水电节约例会,对合理化建议进行讨论和采纳,对实施后效果明显的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当前水电能耗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超前谋划好水电节约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强化水电动态管理,及时根据企业运行情况和科室承担的工作量变化,对能耗控制指标进行调整,报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予以更改,否则不得随意进行能耗控制指标和计划的调整。要根据水电节约责任和层级管理网络体系,修订完善水电节约的考核奖励办法,实现水电节约月考核、季总结、年考评,将水电节约情况与职能科室和个人的考核挂钩,配套完善奖惩措施,对水电节约绩效突出的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未能完成能耗控制指标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形成警示效应,推动节能降耗规范化管理。

2.3完善日常水电管理规章制度

要根据公司水电能耗情况,修订完善《水电能耗经济责任制管理制度》《主要能耗设备管理制度》《水电节能统计及标准化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水电节约管理有据可依。同时,要突出抓好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各类水电浪费问题,并予以纠正;对发现的高能耗、低能源利用率设备,在不影响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要及时对设备予以停转处理,并及时研究改进措施进行工艺设备改进,尽量降低设备能耗。

2.4加快设备节能技改步伐

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及时淘汰工艺落后、能耗较高的设备,更换新型节能型设备进行应用,对继续使用的设备也要强化节能技改工作。要针对企业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合理应用变频技术对水泵和耗电设备进行工艺改造,确保电能供应始终与设备运行需求具备较高的匹配度,并适时进行调峰填谷,实现均衡优质的供电。对个别设备运行后产生的热水和热气等余热资源,要在比较集中的区域安装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对经分析研究后需要继续配套应用的耗能较高的设备,要积极进行工艺改造,比如要加大节能型水泵等节水设施应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对高耗能设备的电动机配制节电器,提升电动机的有效运行率和电动机运行功率因数;要加大新型节能变压器的更新换代力度,通过新型设备应用降低变压器在运转中产生的空载损耗,提升电能利用效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物探研究院作为油田的重要企业,在运行中也要注意贯彻好油田企业降本增效各项要求,把水电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作为后勤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重要内容,通过降低水电消耗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罗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5).

[2]陆金林.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高校水电管理运行机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9).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已经被提上日程,“绿色”是指新型的环保施工理念,准确来说,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筑行业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观念与环保理念[1]。

1绿色建筑

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提倡绿色建筑,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呢?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给出规范的定义,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整个定义从四个方面去诠释绿色建筑,第一,全寿命周期这个概念是指包括原材料的开采、材料的运输以及加工、工程的建造、材料的使用及维修、拆除以及资源回收再利用、改造等环节。第二,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的问题,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建筑过程中对节约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地、以及保护环境问题予以重视,这几个方面是对于绿色建筑的基础。第三,要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健康、方便的环境。建筑工程的最终消费者是人,所以保证人的健康,这也是对于建筑的基本要求,节约是不能够以影响人的健康为前提的。要重点强调适度消费的理念,反对奢侈以及铺张浪费[2]。对于各种资源要进行高效的利用,不能浪费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方向和原则。第四,绿色建筑的价值理念在于,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绿色建筑的发展要始终保持人、建筑以及自然的相互协调,这几个概念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2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评价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评价产品存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当中,从原材料的取得、产品生产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使用后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的技术与方法。全寿命周期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和防止破坏环境的保护手段,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确立和定量研究能量、部分物质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排放,综合进行评价一种产品的工序以及生产过程是否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荷,能源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影响,都是对评价环境改善的有效方法。绿色建筑除了在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还要对近阶段的绿色建筑方案进行采用,在建筑运营中重视节能减排与建筑寿命、材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要在建设项目中对环境有影响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为绿色建筑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研究方向[3]。

3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对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做出客观的评价,要根据一些技术方法以及原则来选择对管理比较有效果的指标,每个科学分析方式都不能应用在各个工程管理中,要从实际的角度去做出符合现状的管理原则与方法。为了把绿色建筑管理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以下几点原则具有一定的指标选择性。第一,科学性原则的角度。在对管理体系了解以及熟悉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科学的选择评价体系指标,而指标所反映出的是客观的重要信息。要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去进行选择指标,一方面要突出宏观的组成结构,另一方面要有具体的评价措施等;定量评价指标与定性评价指标要进行结合,才能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评价的真实度。第二,可操作性原则的角度。实用性是评价体系必不可少的方面,对于评价元素的测量以及取得的方式,都是需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择应当简单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综合性原则的角度。建筑工程的管理存在多方面因素,总结在一个评价体系中才能够全面反映出项目的真实情况,不能着重的偏向某一个方面,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才能够客观的对项目进行总结。

4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影响的因素

绿色建筑就是要实现建设工程的绿色化,首先要符合资源指标,主要表现在材料设备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例:绿色材料的使用、资源的配比;管理指标主要表现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组织体系、信息的整合以及工作人员的信息进行合理管理等方面;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可靠性等进行评价;经济指标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统计以及对环境治理的一些费用、控制工程预期成本的评价;能源指标在绿色建筑中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期间的能源消耗量、利用率等方面;环境指标是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以及项目使用阶段,对周边的环境是否会造成影响的评价。绿色化工程的实施,对工程管理水平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上述所分析的六个因素。为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与分析,首先要建立并完善资源、管理、技术、经济、能源、环境几个指标。该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管理现在模糊的管理制度,把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有利于工程项目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5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的确立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于工程管理体系进行了具体的划分,本文建构了关于建绿色工程管理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指标。主要是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就地取材情况、材料有效利用以及绿色材料的使用方面进行管理;第二,管理指标。在管理方面要注重人员的培训、加大管理层面的参与性、信息资源的获取量以及人员的配备等方面着手进行管理;第三,技术指标。在这一指标里要加大工程实施的可靠性、实施过程的适宜性以及绿色技术的使用比例等方面进行管理;第四,能源指标。在工程建筑中要对能源的消耗量进行监控,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以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次数;第五,环境指标。对于工程中的固体垃圾处理要及时、建筑过程中减少噪音的产生、对于有害气体的排放要加以控制、污水的处理方面要提升;第六,经济指标。绿色建筑建设工程要注重工程项目费用的控制,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治理费用的支出。

6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是一个工程设计、建造以及工程运营、回收等各个阶段的过程。为确保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顺利实施,就要准确构建高效、全面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有效的依据。第一,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按照阶段进行,先后需要建立多个体系,主要有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材料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智能化运行评价体系、还有比较重要的绿色建筑施工评价体系以及创新评价体系。第二,建筑评价体系的确立,要按照多层次多角度实施。层次结构与评价指标体系,是属于建构绿色评价体系的两个重点。该体系从层次上要分为:总目标、分目标、标准层以及基本层。各种指标按照位置关系、顺序、以及权衡的程度、指标的量化,同时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需要充分建立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多角度的评价体系。第三,要从建筑的整体进行出发,逐渐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绿色建筑环境发展以及效益进行评价,绿色建筑要从经济性角度、地域性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建立全面的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7结束语

把发展的目标要确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全面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节能、环保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理念。只有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同时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增加对于第三方评价的管理制度,大力加强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宣扬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建筑行业要重视绿色建筑的创新,才可以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改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

[2]丁钊.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5874-5875.

篇10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