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供热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城镇供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国家法律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县的城镇区域型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管理。
第三条城镇供热实行统一政策、区域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城乡建设管理局是本县城镇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镇供热政策的调研制定、信息采集、协调服务、监督检查工作。
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负责城镇集中供热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集中供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负责落实城镇供热规划。
县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县城乡建设管理局共同做好供热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管理
第五条城镇供热规划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由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六条供热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城镇供热规划。凡新建、改建、扩建供热工程以及涉及受热用户摘网、联网的,需由用热或开发建设单位报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初审,再报县城乡建设管理局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区域锅炉房供热和新建住宅区、公用建筑等应采用集中供热的原则,不得再建分散锅炉房。对现有采用分散供热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限期联网改造。
对于新申请联网的用户没有实行分户改造的,一定要先分户改造,后联网供热。对现有集中供热的住宅楼,一定要逐步实行分户改造。对于新建住宅必须实行分户供热,逐步实行按热计量供热。
第八条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单位及民宅,确需分散供热的,须经县城乡建设管理局审查批准建临时热源,并报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供热设施投入使用前应由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组织验收。
第三章供热企业和设施管理
第十条新组建的供热企业必须经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进行资质初审,报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确定资质等级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方可从事城镇供热经营管理。
第十一条供热企业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普通资质四个等级,供热企业必须按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接供热任务。
第十二条对供热企业的资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由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每年对供热企业的资质等级进行年审。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供热企业,给予限期整改、降低资质等级或取消经营资格的处理。
第十三条为了维护供热企业和受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供热企业应与热用户签订《供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自签订之日起10日内将《供热合同》交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备案。《供热合同》由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统一版本、一式三份。
第十四条供热企业应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逐步成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供热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
第十五条供热设施包括供热热源、室内外管网及散热器,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
因维修、更新、改造供热设施需要,临时挖掘道路、场地、占用、损坏绿地(树木)的,施工单位应与有关部门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将挖掘的道路、场地以及被占用和损坏的绿地(树木)恢复原状。
第十六条禁止下列影响供热设施安全、运行或维修的行为。
(一)在埋设或架空的供热管道及附属设施周围1.5米范围内取土,堆放(排放)杂物,搭设建筑物。
(二)擅自拆除、移动、改造供热设施。
(三)窃用供热用水。
(四)损毁供热设施。
(五)用供热设施架设线网或悬挂物体。
(六)擅自增加散热片。
第十七条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不得影响供热效果,不得妨碍供热设施的正常维修和养护。
第四章供热收费管理
第十八条交纳采暖费是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的义务。供热企业必须按规定的标准收取采暖费,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必须按规定按期足额交纳采暖费。
第十九条经民政部门批准,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户,由财政予以补贴。
第二十条受热用户转让房屋或更换房屋使用权的,必须与供热企业结清所欠采暖费,并办理供热合同变更手续,不办变更手续的,房产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变更手续。对于增加、减少、迁移供暖设施的,暂停或停止供暖的,应事先向供热方申请办理手续,并将热费结清。
第二十一条已经供热的商品房屋售出未进住的,其采暖费由房屋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承担;尚未售出的空置商品房,其取暖费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供热企业收取的取暖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供热企业每年应当向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交纳应收取采暖费的3%,作为供热企业保证金,供热期结束后,如果供热企业履行《供热合同》,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应当将供热企业保证金全额及银行利息返还给供热企业;如果供热企业未履行《供热合同》,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应当将供热企业保证金(扣除违约部分)余额及银行利息余额返还给供热企业。
第二十三条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供热企业应足额一次性收取本年的取暖费。在受热用户交纳采暖费的情况下,供热企业没有达到政府所规定的供热标准,受热用户可根据《供热合同》对供热企业进行投诉或直接到人民法院;如达到供热标准,受热用户仍不交纳取暖费的,供热企业有权停止供热,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用热方自负。因供热方责任未按合同或《供热规定》向用热方供热的,应按实际情况,折算每日热费,并退还用热方。
第五章供热运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供热企业应按国家、省、市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供热设备进行养护、维修、更新改造。
第二十五条供热企业应按规定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洁净燃料,并按照当地的气温变化进行供热,确保室内温度达到县政府规定的标准。(居室中央温度18摄氏度以上)
第二十六条供热企业供热温度达不到规定标准或缩短供热期限的,已按规定交纳采取费的受热用户有权按照供热合同追究供热企业的违约责任,但由于擅自拆除、移动、改造,遮蔽、损毁供热设施的受热用户,造成供热温度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县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有权不定期检查受热用户的室温,并记录在案,作为供热企业的考评依据。
第二十八条因擅自拆改供热设施或者对供热设施保温不当,造成相邻用户经济损失的,由行为人负责赔偿。
第二十九条供热企业对供热设施进行维修、更新、改造时,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必须给予配合,不得阻挠,并自行或由维修人员将妨碍物拆除。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供热企业有下列行为的,由县城乡建设管理局依据《*市城市供暖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一)擅自新建、改建、扩建供热工程或擅自摘网、联网、建临时热源的,处以10000元至30000元罚款。
(二)未经验收交付使用供热设施的,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三)未经资质审查擅自从事供热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令其补办资质手续,并处以10000元至30000元罚款。
(四)不按期供热或中断供热的,责令供热企业按合同对用户进行补偿,并处以10000至300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城乡建设管理局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细则第十六条第(一)、(五)、(六)项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恢复原状,已造成供热设施损坏的按价赔偿。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四)项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恢复原状,已造成供热设施损坏的按价赔偿。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三)项的,从供热之日起,按放水装置流量每吨补交水费5元,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四)阻碍维修供热设施的,要采取强制措施,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法院,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法院,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篇2
关键词:采暖方案、分户热计量、单体壁挂炉
1 前言
我国长期以来,因片面强调降低建筑造价,加之没有建筑热工和建筑节能方面的标准规范可供依据,导致建筑围护结构过于单薄,门窗缝隙过大,采暖能耗过高。如今节约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为了贯彻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扭转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大、热环境质量差的状况,通过在建筑设计和采暖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水平。
2 老式采暖系统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小区住宅采暖系统设计基本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案虽然有很多优点如系统简单,施工方便和造价低等,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①这种系统最大的问题是用户不能进行局部调节,无法改善和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原因是该系统是先将热水供到住宅的顶层,然后向下依次分到各个用户,这就在理论上造成各不同楼层用户散热的传热系数K值不相等,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的现象,同时该系统也无法对各房间的室温进行单独调节,造成能源的浪费。②此换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系统某一处出现漏水或堵塞,这将影响整个换热系统。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住宅楼停止供暖来进行维修,而且在维修时还会造成大量热水的浪费,至此给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③供热管理部门经常会与室内采暖效果不好的用户因拖欠取暖费发生矛盾,矛盾激化供热管理部门就会采取极端措施,停止整个住宅楼的供暖。④由于采暖系统是单管串联式,所以每层每户住宅必须用热,否则该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果出现某些住户不想供暖,或者一些住宅无人居住,必然导致能源浪费。从上述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能源浪费的节点,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以及节能政策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这种老式采暖系统不得不被逐步替代。
3 采暖系统设计方案的节能措施
3.1采用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的方案
3.1.1分户热计量的原理。分户计量采暖系统,是对每个用户进行单独控制,即每户独立采用―个供回水系统,一户一表制,可以单独对用户进行调节、关断、计量,不会影响其他用户。达到分户计量目的的根本方法是对用户独立系统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在每户供水入口处设置热表及散热器上安设调节阀。通过调节散热器使采暖房间的室温满足人体热舒适度的要求。实现散热器调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散热器散热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室温要求。目前散热器个体调节主要依靠改变进流散热器热水流量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在进行散热器调节时必须不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所以供热系统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办法。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户计量。
3.1.2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
① 单管制采暖系统
a.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单管水平串联系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暖系统。其做法是在每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的供回水系统(称为大系统),每层用户为―个独立的小系统。总供回水立管管井设在靠楼梯的橱卫处,每层供回水接在大系统上(每层只装一户),在小系统出人口管道上加调节关断阀门及热计量表,以便分户计量热费。
b. 单管水平跨越系统。同单管水平串联式系统相同,采用一个大系统,可将该系统的供、回水立管设置在管道井内。
② 双管制采暖系统
a.双立管并联式系统。对于双立管并联式系统,任何一层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加调节阀就可以达到调节介质流量,从而满足用户对热舒适性的要求,并实现节能。
b. 水平双管系统。采用水平双管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户―个独立系统,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
3.1.3实行分户计量系统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为适应整个系统改变流量运行的需要,用户使用热流量变化要加大,因此,供热系统的调节性能也要增强,这也是保证系统在运行调节中,有稳定性的前提,必须在系统中设置有较大幅度的调压装置,以分配到各个用户系统的压力;其次,对供热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设计中,往往是凭经验估算,忽略热负荷的计算,引起系统的水力失调,因此,必须要进行详细的热负荷计算。
3.2 单体壁挂炉供热方案
3.2.1单体壁挂炉简介
壁挂炉一般使用天然气或城市煤气燃烧供热,每户一台。壁挂炉直接用来自管路的自来水加热,它的单台容量有各种规格,供每户建筑面积的大小选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操作简便的特点。壁挂炉可以同时满足用户采暖和生活用热水的需要。当要采暖时,开机后可设置预定温度,其供热量、燃气的供给量是根据预定温度大小自动控制的。当需用生活用水时(洗衣、洗澡、洗碗),可打开生活热水阀,此时三向阀自动转向,关闭采暖系统,打开生活热水系统。
3.2.2使用单体壁挂炉的优点
① 从一次性投资看,分体式壁挂炉要比集中供暖少,为投资者节省资金。从小区集中供暖实际投资费用上看,包括供暖接口费(或自设锅炉房),建小区换热站、小区管线、检查井的建设费和维修费等。而采用壁挂炉后,可省去这些投资,只要给每户配置一台壁挂炉。采暖时,还可以减少物业管理费用,不必因为收取采暖费而引起诸多麻烦,带来良好的隐形经济效应。
② 壁挂炉采暖可以减少热交换站和室外管网的热损失。壁挂炉的自动调节程高度,但比集中取暖的锅炉热效率低,用户使用灵活方便,提高了用户的生活档次。
③ 壁挂炉具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壁挂炉运行时,助燃空气和烟气能够通过烟道从室外自由吸进和排出,燃气在燃烧室内得到充分燃烧,壁挂炉内含有过热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防倒风保护装置等,自动保护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强。另外,其防冻性能,可确保用户不住人时,能保持5℃左右的室温。
④ 减少检修,室内美观,便于用户装修。用壁挂炉采暖,供热管道安设在室内墙体或地板垫层内,通过供回水管路,输送到各个房间,居室内不设明管,有利于室内的装修和美观。
3.2.3采用壁挂炉可以满足取暖和生活热水供应,节省用地、计费方便、产权清晰等特点,是其他供热方式不可比拟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区住宅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极大的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相同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
1、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城市设计。1月底完成我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重新调整人口和空间部局,使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纲要,4月完成道路交通、各类市政设施(包括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及工程管线综合、公共设施综合布局及商业网点布局、防灾减灾等13个专项规划,形成与城乡总体规划配套齐全的专项规划。同时,依据城乡总体规划7月底完成覆盖县城全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按法定程序进行公示,审查,批准备案。启动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确定我县景观结构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组织构建街道、公园、广场、水系等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提升特色功能区、特色风貌街区、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等规划设计意向和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的控制要求,构建富有山城特色的县城空间形态格局。同时在 4月底完成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__景观及主要街道、__岛等重要地段和出入口等重要景观节点的详细城市设计,对建筑形式、比例、色彩、材质等方面提出引导和控制要求。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年底前,完成县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作出具体规定,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建筑外观设计、色彩、退让距离、停车设置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基础设施配置等提出控制性要求。严格“三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五线”(红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管理。凡与规划不符的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零星插建住宅项目,同时加强对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许可环节的跟踪监督管理,确保规划设计落实。
1、继续围绕“两山一河”做文章,做好显山露水工程,强化南北山公园管理水平,增加文化色彩,提升公园等级。在开发区新建山体公园一座,完成东环路和3号橡胶坝上游河道治理及景观打造工程,增加县城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在县城东西两个进出口增设标志性标识和亮化设施,提升__感观形象。2、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开工建设后苗圃体育运动中心(五馆)、__商综合体、东环路商业街、十四顷汽车站、县第二幼儿园、汽配物流园区、__四星级宾馆、第一水厂水质化验中心等项目。对__街、__岛等主要街道进行改造。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7800米,供热管网改造1万米,分户计量改造10万平方米。3、加大高铁新区和__高速下道口地块招商开发力度,加快__、__村、__三个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后地、__二期、__国际、__等地块旧城改造,打造精品住宅。完成棚户区改造300户,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1、加大对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2、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落实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五大主体责任,确保不出现安全质量生产事故。3、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杜绝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
四、加大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推行建筑节能依照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及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化责任管理,细化落实__项具体措施,从工程招投标阶段入手,将扬尘治理工作贯穿工程监管始终,抓好施工现场公示牌制度落实,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企业负责人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和社会监督,建立扬尘治理考核制度,并将施工企业落实扬尘治理评价结果,纳入企业信用平台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审批工程项目的绿色节能建筑不低于25%,逐步对老旧住宅建筑进行建筑节能改造,今年计划完成5万平方米。
篇4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也引起了城市建设的重视, 在城市管线的敷设中, 基本都将管线布置在地下, 以节约地上空间。城市管线的综合规划在城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 一定要注重工程建设的规划, 做好事前的考察, 结合具体情况, 并与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 进行城市综合管线的规划与设计。
一、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分类及其地位作用
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是敷设于城市规划区内地下,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生产提供服务的永久性基础设施,属于城市公用事业的范畴。按照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线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 供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废水管线、道路路灯及交通信号管线、公安系统视频监控管线、配电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供热管线、绿化用水管线、中水管线。按照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可分为压力管线和重力自流管线,其中给水管线、燃气管线、供热管线、绿化用水管线、中水管线为压力管线,排水管线为重力自流管线。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线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担负着正常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的基本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最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安全运行和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为确保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好地推进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措施
1、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 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 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m 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十管”的原则。
2、合理控制地下管线的垂直距离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们发现在地下管线的铺设过程中难点在于垂直距离的控制。根据不同管线的性质,垂直距离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电力管、电讯管、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理论上这样的数值规划能够有效地避免管线的交织和重叠,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可能因为管径加粗而不能实现理论的价值,为此,需要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的经验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没有垂直净距离的管道施工,基本可以按照常规作业进行,部分有特殊需求的管道,可以适当进行加固作业。此外,市政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管道规划的时候,应该确保电力管线同热力管线以及天然气管线的交叉处最小净距离小于0.5米,对于超出这个数值的管线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
3、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合理布置地下管线
目前地下管线种类较多,许多管线性质相同而主管单位不同,这就给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如通讯电(光)缆、有线电视电(光)缆同属弱电管线,但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属于网通、电信、联通、铁通、移动通信、广播局等单位,还有部分军用光缆,倘若按照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布置管线的话,将占用大量地下空间,而且也不便于规划管理。既然上述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而且所用管道材料基本相同(¢100pvc 管或6 孔混凝土块),因此可以通过弱电管沟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4、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
(1)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的设计规划审查, 理顺与建设工程审图中心、消防部门、市政公用管理部门、燃气管理部门的关系,协调分工, 明确各部门对管线的审查内容、审查阶段, 既不重复审图也不遗漏审图内容。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重点审查各综合管线的相互关系、单项管线的规划定位、铺设方式、埋设深度。
(2)加强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在规划审批新建管线工程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时, 严格执行《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办法要求:“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 应当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 应当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及时掌握新建管线工程的竣工情况, 在对城市新建工程进行规划竣工验收时, 应要求建设方提供准确和翔实的竣工资料, 在竣工资料不全、资料深度达不到规划要求时, 该工程规划验收不予通过。
5、尽快实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
由于历史的原因, 过去城市建设各个时期建成的地下管线仍在使用, 许多管线档案资料已支离破碎, 残缺不全, 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地下管线状况。因此, 必须尽快进行管线普查。普查一定要统一进行补测补绘, 统一测量坐标, 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分门别类, 一一查清, 全面系统地掌握地下管线现状。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及时对普查的数据图文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处理, 确保普查的完整、准确, 形成统一比例、统一图幅、统一规范要求的地下管线现状综合图, 掌握城市地下空间现状, 实现动态科学管理, 以减少城市地下管线事故, 维护各类管线的正常运行。同时, 为城市地下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为管线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线功能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 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地下管线正常运转, 必须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依法行政,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
6、档案管理
(1)工程立项与工程建档同步。
(2)工程实施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
(3)工程项目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 促进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归档, 并达到完整、齐全、安全、准确的要求。
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地方性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同时要运用先进科技技术,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管理系统应同时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操作简单、数据生成更新快速方便、兼容性好等特点。要组织一批技术熟练和过硬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 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技术应用学习, 积极实施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 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管线工作的完善将全面提升城市的功能效应,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苏明,程瑜,欧阳力胜. 国外城市地下管线经济政策借鉴[J]. 中国建设信息. 2013(23)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办公室”成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01)
篇5
十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奎屯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一直践行着报告精神。
在新疆的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挑战的新形势下,奎屯市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和“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要求,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城市的目标,投入资金36亿元,掀起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两年来荣获了新疆自治区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综合奖、自治区城乡重要建筑物抗震防灾工程先进市、自治区人民防空先进市。
记者:《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2012年第39期已经报道过奎屯市政治(党建)、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这期我们和赵书记一起探讨奎屯市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首先,请您谈谈奎屯市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赵永龙:首抓规划龙头,专家科学把关。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奎屯市按照抓规划、提品质,拉框架、拓新区,夯基础、强功能的建设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邀请国内外一流规划单位、专家,在更高的起点上研究制定各项规划,确保规划的水平更高、前瞻性更强。
一是总体规划更优了。为适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商贸物流服务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奎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5年)》进行了局部的优化和调整,使《总规》的起点更高、针对性更强,为开展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城市模型制作、城市数字化现状图绘制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二是专项规划更强了。在更高的起点上编制完成了环保、城市综合交通、综合防灾、公共服务设施等11项专项规划,使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三是控规修规更全了。邀请内地及疆内资深的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奎屯市各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建成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同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精心编制、审查和实施了一大批位于中心区、西区等重要地块、重点路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改、拆、绿、整、饰”等方式,开展了针对城市的主要街道沿街地段的设计,创造人性化的商业、餐饮、旅游和居住空间,使城市整体形象、品味、空间结构等方面得到全面优化。四是乡村规划更美了。按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村镇规划标准》,将村镇规划编制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编制完成《奎屯市开干齐乡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专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科学、合理、规范,覆盖面达100%,为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州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新型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对奎屯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赵永龙: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化,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也使得奎屯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
记者:奎屯市改善城乡面貌都有哪些举措?奎屯人民的生活品质都有哪些改善?
赵永龙:提高城建质量,完善城乡建设是奎屯市基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奎屯市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居民幸福感、提高社会和谐度、提升城市品位、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必由之路。奎屯市坚持先评估后决策、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开发的项目建设原则,加大投入力度,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城乡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更全了。新建了1座环保节能型砖厂、3座换热站、21座雨棚式公交站、49套道路标示牌、7座公厕、799个花岗岩隔离墩;新购了42台(辆)市政环卫机械车辆、46辆公交车、1604个果皮桶、3800个垃圾桶、127个集装垃圾箱;新装了935盏路灯、29处交通信号灯;新增了14.75公里供水管线、30.8公里排水管线、31.5公里天然气管线、59公里供热管线、19.5公里城市道路,供水能力达到2.8万立方米/日,建成区规模由24.6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市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城市功能更多了。在针对教学体制、社区服务、医院门诊、文化活动、金融贸易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项目的建设改造,后续项目的建设逐步实施,城市的各种功能日趋完善,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三是住房保障更强了。完成房地产开发143.8万平方米,新建高层建筑45栋,建设各类住房3855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569户。四是生态环境更美了。奎屯市以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工厂花园化、小区庭园化、道路林荫化为指导,大力实施精品绿化、养林绿化、苗圃基地、土地复垦、水土治理、草原生态和公园改造工程,共植树造林5539.2亩,街头绿地37.2万平方米,逐步加快从园林城市向森林城市迈进的步伐。五是质量监管更严了。严格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招标191项、25.9亿元,招投标率100%,公开招标率100%,监督覆盖率100%,竣工工程验收合格率100%,竣工验收备案率保持在75%以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记者:奎屯市在城市化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走在了其他县市的前列。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是如何通过优化管理水平,达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的。
赵永龙: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总理曾经指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加强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篇6
一、湖北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城市地下管线种类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长。据湖北省2010年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城市(包括县城)供水管道长度53,141.28公里,供气管道长度31,814.97公里,供热管道长度152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9,497公里。这些管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近些年来,各级各部门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功在当前,利在长远,是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乃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多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一直非常重视,2005年,国家建设部以136号令下发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了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考核内容,先后组织各市城建档案馆馆长赴厦门、长沙两市调研、考察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完成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与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召开了“全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场交流研讨会。按照部、厅的要求,各地住建、规划部门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召开多种形式的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二)逐步建立和健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管理机制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保证。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地下管线管理机构,全省有天门、谷城、潜江、荆门等市县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市、县长为组长,政府相关部门、建设、规划、管线产权单位为成员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武汉市由城建委牵头,成立了“武汉市管网建设管理站”,行使对全市管网规划、建设、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的职责。荆州市政府成立了市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明确市住建委为牵头主管部门,市城建档案馆负责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的日常组织管理、协调、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襄阳市政府赋予市城建委城市管网建设的统一管理和管网建设管理综合协调职能,并在城建委增设了市城市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地下管线管理的相关工作。部分城市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制度,十堰、荆州、鄂州、孝感、咸宁、潜江、长阳、蔡甸等市、县、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分布利用、违规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责任主体、管理范围和工作对象,为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积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的收集和普查
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在加快管线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力度,对新建地下管线工程一律收集建档,对过去未建档的地下管线选择重点开展普查,做到“不欠新帐,逐步还清旧账”。宜昌市今年建立了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制度,组织专门地下档案专项验收会,今年已对14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了验收。武汉市花6年时间,完成了主城区内环线上380平方公里左右的管线调查。2002至2010年,市政府投资由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建成区6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7类,共19500公里长的管线进行了综合普查、探测工作。襄阳市先后开展了部分市政管线普查,以樊城、襄城为主要区域的综合地下管线普查,初步统计市区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长约3900公里。鄂州市对近几年来开展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欠账项目建设,包括铺设地下污水管网截流管道13公里,新建截流井33座,安装格栅21处,封堵洋澜湖排污口119个,逐一建档。同时加强对过去的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城市供水管网普查长度为1200余公里;排水(含雨污水)管网普查长度为231.2公里,燃气管网2011年普查长度为85.57公里,电力管线普查长度为10.1公里。咸宁市直辖六个县市(区),地下管线总长度为3075.21公里,各产权单位历年普查费用共计2133.41万元。
(四)加强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为促进湖北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代化,各地在普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武汉市城建档案馆在开展地下管线普查试验区的建设的同时,开发了“武汉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并完成了5平方公里普查试验区地下管线数据的建库工作。武汉市自来水公司、武汉市燃气集团公司等部分专业管线单位也有自己的专业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荆州市投资320万元,对主城区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工业管道、人防工程等8个类别的管线进行了探测,总长1684公里,输出管线数据图片139幅,建立起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实现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相集成的综合性管线信息系统。天门市进一步对地下管线信息资料库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建立了严谨的档案采集制度、档案登记制度、跟踪管理制度,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咨询和服务提供可靠的信息储备。
二、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下管线管理是一项牵涉多个部门单位的系统工程,加之历史欠账很多,投入较大,开展的难度相对较大。湖北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资料不全,管线事故不断
大部分地方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办法,地下管线资料信息大都保存在权属单位,既不规范,也不健全。很多地方由于地下管线资料不全、管线走向及位置不明,在城市建设施工中,事故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咸宁市供水管线事故180起,电信管线事故128起,电力管线事故25起,导致损失金额911万元。鄂州市发生各类管线事故共270起,损失金额合计600万元。襄阳市2005年至2010年市区共发生各类地下管线事故199起,主要集中在通信及天然气领域,直接经济损失约770万元。武汉市施工挖破管道,造成断水、断电、断路、断气的事故屡居报端。这些事故不仅给城市建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二)体制机制不顺,管理责任不清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缺乏依据。目前,我省省级政府层面还没有地下管线管理的相关文件,各地建立了地下管线管理法规或规章的城市不到30%,有的地方仅有住建部门的文件通知或管理办法,难以对各部门形成有效的约束,文件中规定管理内容难以落到实处。二是产权分散,多头管理。很多城市没有明确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城市地下管线的权属分散在多个单位,各单位多从本位出发,各自为政,使建设和管理缺乏系统性、统一性。三是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由于管线设施的权属主体不同,管理存在权属不清、职责不明的状况。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改建缺乏统一的协调,各行其是,埋下了很多隐患。四是地下管线档案移交机制尚未形成。部分城市对地下管线档案移交没有约束性规定,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基本不办理报建手续,导致管线资料残缺不全,很多地段的管线无资料可查。
(三)信息化程度偏低,服务利用效率不高
由于经济基础和对地下管线认识上的差异,各地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很不均衡,全省仅有武汉、荆州、襄阳等城市开展过局部或中心地段的地下管线普查,其它市县开展过地下管线普查的很少,大都没有建立全局性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采取以纸介质存储,以人工管理为主要模式,管线手段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部分城市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地下管线信息离散存储,格式多样,准确性不高,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信息的深层次挖掘更是欠缺,利用效率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四)管线建设滞后,地下空间资源浪费
许多城市由于未实施统一管理,地下管线不明,导致一方面管线建设滞后,老城区管线因人口和建筑物密度高等因素错综复杂,管线配套建设存在大量欠账;新城区由于城市规模扩展快,地下管线配套跟不上。一方面浪费地下空间资源。很多管线权属单位重复建设“独立管沟”,许多管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又占用了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上述问题表明,城市地下管线面临严重的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在安全保障将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城市的建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进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使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宣传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作用。要认真总结本地地下管线情况不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认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既是现实建设的需要,又是长远发展的要求,决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事。二是加强地下管线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地下管线管理的法规文件,提高全社会对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意识。三是要克服各种不良思想。切实克服“只要现在不出大问题,得过且过”的麻痹思想和“地下管线管理遗留问题多、难度大”的畏难情绪。使大家认识到,如果现在不下力度管,今后发生的问题更多,难度更大。
(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是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湖北省城乡规划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北省的实际,建立和健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规章和办法。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把地下管线管理纳入工程建设中的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实行严格的管线工程档案移交、报送制度,对不按规定报送的依照法规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责任。同时,要配套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在地下管线信息的采集、处理、服务及应用等环节做到有章可循。
(三)设立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分属不同部门,必须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成立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对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开发利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是制定管线建设规划:本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尽可能地减少破路的原则,综合分析,区别轻重缓急,统一编制地下管线工程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二是加强协调统一建设:各类管道建设应坚持统一建设,做到同类管线合并,性质相近的管线同沟埋设,彻底改变过去地下管线建设混乱无序的状况。三是统一管理管线档案:各类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一律向当地城建档案馆移交,统一管理。城建档案馆应强化职责,对地下管线综合资料及时进行补充、完善,确保资料的完整与准确。
(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定期开展地下管线普查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严重投入不足。各地城市政府应加大对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当前尤其要定期开展对地下管线现状的普查,全面掌握地下空间管线的分布情况,建立数据库,实施管线信息资料动态管理。地下管线普查经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由各管线权属单位承担相应经费,同时获取对权属管线普查成果的使用权。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障市民健康为出发点,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基础完善与科学治理相促进、区域合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相同步,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新机制,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严厉整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灰霾、臭氧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切实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率,为把建成经济发达、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江南名城而努力。
二、行动目标
经过4年努力,到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控制在较低水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降尘强度比2013年下降1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大气污染源头防治
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和落后产能淘汰政策,提前完成水泥行业“十二五”淘汰任务。结合本市实际,制定范围更广、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建立提前淘汰落后产能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快生产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大力淘汰热电、印染、化工、货架等行业的落后和低端产能。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板块,严格控制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到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超过200家。(责任部门: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各板块。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压缩过剩产能。建立以提高节能环保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税、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压缩过剩产能。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停止建设。各镇、各板块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完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责任部门: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各板块)
3.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两高”产业准入目录和产能总量控制政策措施,坚决遏制“两高”行业扩张产能,全市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市各相关部门不得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两高”项目。(责任部门: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
4.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行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要按照国家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新增供电、供水。(责任部门:经信委、环保局、国土局、安监局、住建局、金融办、供电公司、各板块)
(二)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5.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严格执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对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定期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到2017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不少于580厂次,推进各类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高费方案的实施率。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审计,全面评估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的效益及清洁生产水平。到2017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大力推广缓释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品种,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和施用过程中气态氨的排放。(责任部门:环保局、经信委、农委)
6.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到2017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责任部门:环保局、商务局、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相关板块)
7.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开展化工园区及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行业污染调查工作,2014年底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省规定时间和排放限制标准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等先进技术,加强化工、医药、印染、表面涂装、涂料生产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完成重点化工园区(集中区)和重点企业废气排放源整治工作。开展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工作,加强汽车维修、露天喷涂污染控制,推广绿色汽修技术,使用节能环保型烤漆房,配备漆雾净化装置和有害挥发性气体净化装置,有效过滤漆雾和有害挥发物。开展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大气污染预防预警能力。(责任部门:环保局、交通局、经信委、质监局、相关板块)
(三)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
8.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根据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计划,制定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将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分解至各板块及重点行业企业。到2017年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75%以下,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严格控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新增量,重点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责任部门: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相关板块。)
9.大力提高清洁能源保障水平。将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保障纳入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制定清洁能源发展、利用激励政策。着力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场(站)项目、加气站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余热发电项目建设。禁止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使用。到2017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力争达到10%,光伏、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发电规模装机总量达到10万千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重。(责任部门: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交通局)
1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4年底前,根据全省节能改造推进计划制订本市计划。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大力实施现有用能大户节能改造,重点抓好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工作。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到2017年,实现改造节能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3年降低10%左右。(责任部门:经信委、发改委、质监局、相关板块)
11.积极推广绿色建筑。2014年,根据全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出台《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学校、医院等政府性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政府机关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审批项目时明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大力推广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2014年新增40万平方米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到2015年,全市项目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到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责任部门:住建局、发改委、质监局、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
12.优化集中供热布局。落实《市热电联产规划》,除上大压小外,全市不再新建燃煤热电厂,对现有燃煤热电企业进行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小热电企业的整合淘汰,到2017年,全市整合淘汰3-5家热电企业。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推进发电厂30万机组集中供热改造,逐步扩大供热范围,提高供热能力。(责任部门:发改委、环保局、相关板块)
13.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制定全市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市政府划定的“禁燃区”建设要求,“禁燃区”内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各类设施于2014年底前予以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全市单台容量≤10t/h或额定功率≤7MW的燃煤锅炉于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机组替代或淘汰。全市城市建成区、集镇区、生态红线区、禁燃区以及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燃煤锅炉;镇级以上工业园区禁止新建单台容量<20t/h或额定功率<14MW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禁止新建单台容量≤10t/h或额定功率≤7MW的燃煤锅炉。(责任部门: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质监局、财政局、相关板块)
14.提升燃煤设施污染治理水平。到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电力钢铁行业烟气治理工作,完成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烟气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确保按期达到国家、省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财政局、相关板块)
(四)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
15.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以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强化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实现市镇村公交全覆盖,加快城市公交专用道、客运枢纽和换乘体系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交吸引力和出行分担率。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推广智能交通管理,推进绿波示范道路建设和城市交通微循环改造,提高道路通畅率。2015年6月30日前,出台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方案。到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责任部门:交通局、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
16.科学规划机动车发展。科学制定机动车发展规划,通过提供通勤班车、校车服务,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等措施,鼓励绿色出行,合理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责任部门:发改委、公安局、交通局)
17.加快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制定出台《市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补助办法》,扩大黄标车限行范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依法查处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我市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激励机制。2015年底前,淘汰2000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微、轻型客车和中、重型汽油车,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以及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中、重型柴油车。到2017年,再淘汰一批老旧机动车。(责任部门:公安局、环保局、财政局、商务局、交通局)
18.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制定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在出租、公交、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进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或“油改电”,加快加气站等清洁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到2017年,全市推广使用15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城乡公交和出租车清洁能源化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部门:发改委、交通局、财政局)
19.提升燃油品质。按照市油品升级时间表,供应符合标准的汽、柴油,定期开展储油库、加油站油品质量监督检查,禁止不符合标准的油品进入市场,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工作。(责任部门:发改委、质监局、商务局、环保局、工商局)
20.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对新登记注册和外地转入的汽、柴油车全面执行国Ⅳ排放标准,对不符合车辆不予注册登记。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完善机动车检测监控平台建设,机动车年审排气同步检测率达到100%,机动车排气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公安部门不予办理签章手续,环保部门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逐步将摩托车和低速汽车纳入环保定期检验范围,推广使用环保电子卡,实现环保标志电子化、智能化管理。加强在用车排气监管,2016年底前,建成机动车环保标志电子智能监控网络和机动车排气遥感检测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开展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中、重型柴油车尾气治理。(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财政局)
21.开展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积极实施杂货码头移动式装卸机械“油改气”或“油改电”以及港区水平运输车辆(集卡)的“油改气”技术改造,到2017年,杂货码头装卸设备“油改电(气)”比例达90%以上;实施港口LNG加气站建设,为港作船舶、港作车辆及其它流动机械使用LNG清洁能源创造条件;推广低碳绿色照明工程,鼓励港口码头运用LED节能灯具,并采用分段、分时控制照明亮度、调整功率、无功补偿、高精度稳压等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大力推进内河船舶“油改气”,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淘汰一批非标船型和老旧船。(责任部门:港口局、交通局)
(五)规范建设行业管理,有效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
22.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探索建设城区扬尘污染控制区,推进绿色文明工地创建。落实《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严格按标准设置工地围栏,施工场地100%实现围栏作业;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件按平面布置分类分规格存放,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放在工地的,应设置围档并覆盖,定期洒水;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大力推广预拌砂浆,全市行政区范围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全面使用预拌砂浆。(责任部门:住建局、发改委)
23.强化对拆除工程现场的扬尘控制。城镇建成区、生态红线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拆除工程全面杜绝野蛮施工,做到洒水压尘后方可施工,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或者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以上预警时,应当停止拆除工程。(责任部门:住建局、国土局、相关板块)
24.加强渣土车辆管理。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和工程运输车辆管理的意见》,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和运输企业准入管理,全面完成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造及动态监管平台终端安装和系统建设,完成城区建筑渣土固定储运场和终端处置场建设。(责任部门: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财政局)
25.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行高效清洁的城市道路清扫作业方式,扩大“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设备比重,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规范道路机扫操作规程,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对重点地区、主要道路进行冲洗作业,切实降低道路尘负荷。(责任部门:城管局、财政局)
26.实施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强化工业企业煤堆、物料堆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加强港口、码头、车站等地装卸作业及物料堆场扬尘防治,使用仓库、储罐、防风抑尘墙、防风网、挡风屏和整体覆盖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措施,避免工业企业煤堆和物料堆的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积极推进粉煤灰、炉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堆放量。(责任部门:环保局、交通局、港口局、发改委、相关板块)
27.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城市绿廊、城市湿地及城郊大环境绿地建设,构建城郊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2014年,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1.95%、绿化覆盖率达45.2%,到2017年绿化覆盖率达46.01%。(责任部门:绿委办)
(六)全面控制城乡污染,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处理。
28.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严守生态红线,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责任部门:规划局、住建局、环保局)
29.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落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2-2030》,制定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开展餐饮业布局调整工作,严格新建餐饮服务场所的审批,非商用建筑内禁止建设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项目,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内开设餐饮服务场所。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在250座以上的餐饮单位,应当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加强对露天烧烤的治理,对有门面的烧烤店一律不得在路面烧烤,对无门面的设立集中区。强化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单位的环境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餐饮单位。(责任部门:商务局、规划局、环保局、食药监局、工商局、城管局、相关板块)
30.强化生物质禁烧和综合利用。禁止农作物秸秆、城市清扫废物、园林废物、建筑废木材、锯末等生物质的露天焚烧。贯彻《关于深入推进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的实施意见(2013-2015)》,加大秸杆禁烧巡查督查和考核力度,落实禁烧工作责任,实行全行政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编制秸杆综合利用规划,积极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建立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到2015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责任部门:农委、环保局、发改委、城管局、财政局、相关板块)
31.开展有机溶剂产品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积极推广使用无污染或低挥发性的水性涂料、环保型溶剂等,逐步减少高挥发性油性涂料、有机溶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责任部门:质监局、经信委、商务局、环保局)
(七)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32.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源专项调查,2014年底前建立我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逐步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单长效管理机制,动态更新排放清单;加强灰霾、臭氧的来源解析、迁移规律等研究,找准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原因,增强大气污染治理的针对性。(责任部门:环保局、相关板块)
33.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完善超级站建设,提升各子站的监测能力,形成以超级站为中心、若干子站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及时真实监测和反映全市空气质量状况。完善环保、气象等部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互换监测分析资料,到2015年形成预测预报能力并建成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责任部门:环保局、气象局)
34.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2014年完成《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向社会公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导公众做好健康防护,并采取工业污染源限排限产、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机动车限行、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加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理等应急控制措施,将大气环境污染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责任部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35.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开发“天气”手机APP应用软件,利用媒体、网络、手机软件等渠道及时空气质量状况。建立重点排污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公开企业自行监测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以及企业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责任部门:环保局、气象局、相关板块)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对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年度考核,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责任部门: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
2.强化政策引导。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制订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扩大排污费征收范围,适时开征工业粉尘、工地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建立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监管模式。完善排污权交易等相关规定,2016年,在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全面实施《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试行办法》。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对涉及民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燃煤锅炉整治、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责任部门:环保局、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国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