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决策论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筹学决策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运筹学
运筹学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起源于二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运筹小组,主要用于研究军事活动。二战后,运筹学主要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研究活动中能用数字量化的有关运用、筹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或数学定量方法,使问题在量化的基础上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并使活动系统中的人、才、财、物和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实现最佳的配置。运筹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其研究问题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确定型模型与概率型模型。其中确定型模型中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图与网络和动态规划等;概率型模型主要包括: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和决策论等。
(二)物流学
物流作为一门科学也是始于二战期间,美国根据当时军事的需要,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和存储等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并首次使用了“LogisticsManagement”一词。其后对于物流的概念不断演变发展,内容也逐渐完善。我国在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作了如下规定: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三)运筹学与物流学
运筹学与物流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都始于二战期间,从一开始,两者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与物流学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有:系统论、运筹学、经济管理学,运筹学作为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作用是提供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技术与工具,是系统理论在物流中应用的具体方法。二战后,各国都转向快速恢复工业和发展经济,而运筹学此时正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因此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由此进入了各行业和部门,获得了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如规划论、存储论、决策论和排队论等。而战后的物流并没像运筹学那样引起人们及时的关注,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等的改变,物流才为管理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因此,相比运筹学,物流的发展滞后了一些。不过,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却随着物流学科地不断成熟而日益广泛。
二、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主要应用的概况
运筹学作为一门实践应用的科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民政事业、军事决策等组织,解决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大型问题。目前,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并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总结一些当前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几个方面。
(一)数学规划论
数学规划论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研究内容与生产活动中有限资源的分配有关,在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解决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最优方案,求解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问题。具体来讲,线性规划可解决物资调运、配送和人员分派等问题;整数规划可以求解完成工作所需的人数、机器设备台数和厂、库的选址等;动态规划可用来解决诸如最优路径、资源分配、生产调度、库存控制、设备更新等问题。
(二)存储论
存储论又称库存论,主要是研究物资库存策略的理论,即确定物资库存量、补货频率和一次补货量。合理的库存是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费用支出和不必要的周转环节,缩短物资流通周期,加速再生产的过程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各节点:工厂、港口、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仓库、零售店等都或多或少地保有库存,为了实现物流活动总成本最小或利益最大化,大多数人们都运用了存储理论的相关知识,以辅助决策。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灵活套用相应的模型求解,如常见的库存控制模型分确定型存储模型和随机型存储模型,其中确定型存储模型又可分为几种情况:不允许缺货,一次性补货;不允许缺货,连续补货;允许缺货,一次性补货;允许缺货,连续补货。随机型存储模型也可分为:一次性订货的离散型随机型存储模型和一次性订货的连续型随机存储模型。常见的库存补货策略也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情况:连续检查,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的(Q,R)策略;连续检查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的(R,S)策略;周期性检查的(T,S)策略以及综合库存的(T,R,S)策略。针对库存物资的特性,选用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和补货策略,制定一个包含合理存储量、合理存储时间、合理存储结构和合理存储网络的存储系统。
(三)图(网络)论
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图论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系统和管理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用图与网络进行描述简化后再求解。图与网络理论有很强的构模能力,描述问题直观,模型易于计算实现,很方便地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分解或转化为可能求解的子问题。图与网络在物流中的应用也很显著,其中最明显的应用是运输问题、物流网点间的物资调运和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配送中心的送货、逆向物流中产品的回收等,运用了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等知识,求得运输所需时间最少或路线最短或费用最省的路线。另外,工厂、仓库、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选址问题,物流网点内部工种、任务、人员的指派问题,设备更新问题,也可运用图论的知识辅助决策者进行最优的安排。
(四)排队论
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理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等待时间和服务等参数,解决系统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问题,以较低的投入求得更好的服务。排队现象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物流领域中也多见,如工厂生产线上的产品等待加工,在制品、产成品排队等待出入库作业,运输场站车辆进出站的排队,客服务中心顾客电话排队等待服务,商店顾客排队付款等等。根据系统排队的服务设施数量、系统容量、顾客到达时间间隔的分布、服务时间的分布等特征,可分为(M/M/1/∞),(M/M/1/k),(M/M/1/m),(M/M/s/∞),(M/M/s/k),(M/M/s/m)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情形套用相应的模型可以求解。
(五)对策论、决策论
对策论也称博弈论,对策即是在竞争环境中做出的决策,决策论即研究决策的问题,对策论可归属为决策论,它们最终都是要做出决策。决策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物流中的决策就是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系统的客观环境,借助于科学的数学分析、实验仿真或经验判断,在已提出的若干物流系统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满意方案的决断行为。如制定投资计划、生产计划、物资调运计划、选择自建仓库或租赁公共仓库、自购车辆或租赁车辆等等。物流决策多种多样,有复杂有简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化分为很多种类型,其中按决策问题目标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目标单一,相对简单,求解方法也很多,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多目标决策相对而言复杂得多,如要开发一块土地建设物流中心,既要考虑设施的配套性、先进性,还要考虑投资大小问题等,这些目标有时相互冲突,这时就要综合考虑。解决这类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现行用的较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层次分析法,一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三、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前面介绍了目前运筹学理论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几个方面,下面对其在物流领域中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运筹学理论结合物流实践
虽然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很成熟,并在物流领域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实用性,可现行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并没有重视运筹学理论的实际应用,理论归理论,遇到实际问题时许多还是凭几个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并没有运用相关的数学、运筹学知识加以科学的计算、论证、辅助决策。因此,对于当前许多企业、部门,应该加强对管理者、决策者的理论实践教育,使之意识到运筹学这门有用的决策工具。
(二)扩大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现行的运筹学知识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上的几个方面,运筹学作为一门已经比较成熟的理论,应该让其在物流领域中的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尽量把物流领域中数字模糊化、量化不清的方面数字化、科学化,运用运筹学的知识准确化、优化。
(三)把运筹学知识融合在其他物流管理软件中
把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的知识程序化,编制成相应的软件包,使得更多不懂运筹学知识的人也能运用运筹学的软件辅助决策。目前运筹学的软件比较多,但是具体到物流领域中应用的还寥寥无几,因此针对物流领域中常用的运筹学软件应大力开发。另外,把运筹学的部分功能融合在其他物流管理软件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能引起管理者和主管部门的重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立足物流现实,改进运筹学理论应用不足之处
运筹学的理论虽然在物流领域中应用很多,并在某些领域演绎出了许多经典的模型和公式,但其中有些模型是基于一些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形相差很大。如存储论中的一些模型,Q、R、S、T都是一个精确的值,而现实生活中由于需求的变化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控制能力之外,因此在数量和时间上一般无法精确,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库存控制变得复杂。因此随着理论的日益成熟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其不足之处应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结语
物流学主要研究物流过程中各种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物流过程中有限资源,如物资、人力、时间、信息等的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效率和效益,而现代物流管理所呈现的复杂性也不是简单算术能解决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的运筹学理论是支撑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工具。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运筹学的技术支持,运筹学的应用将会使物流管理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熊义杰.运筹学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4]王转,程国全,冯爱兰.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储雪俭.现代物流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6]杨海荣.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3.
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4 No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永贵(1964―),男,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运筹学、信息处理。
运筹学主要研究系统最优化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给出求解这些数学模型的各种最优化方法[1]。运筹学主要研究的是线性最优化问题,其内容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和启发式方法[2]。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各学科知识,利用运筹学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数学建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使其具有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运筹学”课程的调研和课程教学的亲身体会,发现目前“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很多方面达不到“运筹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们探索和研究了“运筹学”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找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下面从“运筹学”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改革方法几个方面讨论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
一、“运筹学”课程建设目标
“运筹学”课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很多专业知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数学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算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1)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课程中的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表上作业法、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和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方法。
(2)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规划求解的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掌握0-1型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能够熟练求解指派问题。
(3)要求学生掌握动态规划方法、图与网络优化方法,系统掌握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4)培养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运筹学问题,并借助于计算机得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和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目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现阶段开设的“运筹学”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经济管理专业所使用的“运筹学”,而且内容主要是线性最优化问题。线性优化问题对非线性科学不再实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的发展,非线性问题越来越多,与此相适应则需要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去求解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才能使“运筹学”课程教学富有活力,进而实现“运筹学”的课程建设目标。
2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创新性
目前“运筹学”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授课方式进行,缺少板书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显示PPT的内容,没有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定理给出一些数学推导过程。学生们获得的信息非常枯燥、非常有限,讲课的速度过快,学生很难跟上主讲教师的思路与节奏,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比较低。比如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表上作业法求解产销平衡运输问题、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在讲解过程中过于重复,缺乏创新性的内容。
3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侧重点不明晰,主次选择不恰当
讲授“运筹学”课程的大多数教师是数学出身,不太熟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分析与解题方法的讲解,不注重算法的实现和程序的编写,也很少安排上机实习。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运筹学”课程比较抽象,对本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目前“运筹学”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线性规划、整数规划、运输问题、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等,而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教学课时是48学时。由于受教学课时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讲完所有的内容。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课程的学生如何选取教学内容,以满足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的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4教学方法需要更新,考核方法要科学合理
如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激励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课程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考核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运筹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结果的考核常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模式,主要考查一些概念和定理与计算方法,致使学生死记硬背“运筹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这导致多数学生考完试后就忘记所学内容,谈不上“运筹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对“运筹学”采取闭卷考试和上机实验环节测试的考核方法,其目的在于寻找更科学、更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
三、“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运筹学”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不同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运筹学”课程知识点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按照不同的专业进行取舍。选取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而且还做到了因专业施教,提高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建立科学合理的“运筹学”课程体系
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我们要注重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按照“运筹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力求使课程内容的设置和难度的确定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筹学”应用范围广,涉及专业多,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千差万别,对“运筹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运筹学”课程,要较系统地讲解“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整数规划、0-1规划的数学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算法和实际应用。而对于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所开设的“运筹学”课程要与“经济数学实验”课程相结合,介绍经济管理和生产管理实际问题建模的案例及Matlab、Lingo等计算软件的使用和编程的技术和方法,增加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该方向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等。
3优化“运筹学”课程教学手段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增加板书内容。例如,在讲解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整数规划问题时,应该使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将目标函数的等值线在约束域中沿着梯度方向平移,恰好离开约束域时即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不断更新单纯形表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烦琐的过程,所以应该使用黑板讲解单纯形法的数学思想是Gauss迭代过程,从理论上要让学生明白单纯形方法是怎么得到的。这有助于学生在上机编程实现单纯形方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黑板板书与其结合使用,让学生及时理解、消化课堂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加入实验教学环节,“运筹学”课程中的数学模型问题涉及的决策变量数目一般比较多,约束条件也比较复杂,从而会使问题求解的计算量增加。为此可考虑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工程软件如Matlab的操作。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手工计算的烦琐性,而且节约了计算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数学建模、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篇3
关键词:运筹学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件编号:1004-4914(2013)07-227-02
引言
近年来,运筹学作为一门与众多科学实践相联系的新兴学科,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运筹学各分支的不断涌现,它的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和行政管理、社会经济、工业生产以及各种决策领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筹学课程是大多数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通过运筹学的授课,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一定的数学算法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运筹学课程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改革实践,这对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运筹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运筹学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1}-{4},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步骤为:(1)提出实际问题,引入决策变量;(2)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合理假设建立数学模型;(3)模型求解;(4)寻求最优的或较优的方案。所以,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运筹学的教学,应对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坚实的数学基础。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以及对策论、决策论、排队论、贮存论和图论。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研究最优决策方案,但是对于算法的分析需要坚实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基础,学生必须在大一阶段将数学的基础打好。特别是经管类等以运筹学为专业基础课的专业,他们对数学的要求相对于理工科专业要低一些,该类学生更要将与运筹学相关的数学理论学好,以便后续课程的熟练应用。
2.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数学的飞速发展,运筹学在社会生产、科学试验、生态研究、地质勘测、工程技术、参数优化、价格决策、运输规划、物资管理及经济管理等社会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研究这些领域中的某些定量关系时,运筹学就成为首要的研究工具。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扩展和运用,也可以结合章节的内容,介绍运筹学的最新发展前沿及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筹课程内容既有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又有应用的广泛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一个没有统一答案和算法模式的实际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只能依靠现有知识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丰富联想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从一般现象挖掘内在本质的能力,从大量的看似不相干的资料中抽象出本质的思想方法,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创造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建立一个目标函数,进而去建立一个优化决策的数学模型。
4.运用各种运筹学软件的能力。根据运筹学课程的特点,不同的章节之间关联度不是很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运用的相关计算软件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应用Matlab或Mthematic等数学实验软件{5},应根据不同问题的求解,选择不同的实验软件:利用Lingo求解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AutoMod、ProModel、AnyLogic、Arena等进行离散、连续或混合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利用SPSS和TreeAge进行决策分析、风险分析和评估;利用WinQSB进行抽样分析、聚类分析、动态规划、马尔科夫过程分析、物料需求计划、网络建模、非线性规划、项目评审和关键路线法、排队网络等。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运用各种运筹学软件的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很多问题依靠一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大家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各个参与者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各人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优势互补,又可以在合作中碰出思想的火花,从不同观点的讨论中综合出最优的方案,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需要的。通过运筹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运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基于运筹学的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已有的改革成果{6}-{10}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专业类型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模块进行纵向整合。例如,对于理工科背景的数学、计算机和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对运筹学的各章节的内容要详讲;对于文科背景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运筹学中理论算法比较强的章节选择略讲或不讲,如单纯形法、对偶理论、图论等。从而建立一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授课方式,既满足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优化了课程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2.采取案例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案例教学为依托,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以实际新颖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出相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然后构造出基本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生活常见的,或者社会热点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探讨,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案例教学,要搜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该方法要求教师掌握现代运筹学的应用前沿,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开辟第二课堂,巩固实践成果。运筹学教学只有和课外活动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素质教育功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为学生开拓视野;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产管理部门等实践基地调研和实习,实施对策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以及上机操作和求解问题等实践训练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于一体,更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确保教学效果。由于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具有全程性和时效性,为了引导学生从应试学习向提高素质和应用技能方向转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我们采用运筹学的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占10%,包括课堂出勤和作业;案例分析成绩占20%;上机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试题在运筹学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这种考核方法实施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提高了运筹学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各环节的训练和考核,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注释: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宁宣熙.运筹学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徐玖平等.运筹学(II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阮周生.Mallab在运筹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6(7):92-93.
{6}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I):1-4
{7}左元斌.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0-92
{8}沈炜,文伟全.“运筹学”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35-137
{9}李红梅,韩逢庆,陈丰.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2):163-1
{10}胡发胜,刘桂真.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7):9-10
篇4
【关键词】运筹学;企业管理
随着中国的入世,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商场如战场,各国的商家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热。它呼唤企业要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自我蜕变,要不断跳出旧的发展模式,甚至需要自己建立新的“游戏规则”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1)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
(2)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
(3)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4)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公里数、时间等)达到最小。 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5)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篇5
关键词:建筑价值;运筹学;造价模型;分层管理
建筑的价值与建筑的造价,作为从事工程造价的人员的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将这对本质和手段有机的结合,并通过现实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
根据我国现实的建筑项目管理体机制、建筑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工程造价(特别是全国注册造价师)的相关理论和华南理工大学《运筹学》,针对问题,较为简单提出建筑价值的分层管理和造价的运筹学考虑的想法。主要逻辑思路为:以《运筹学》和《工程造价》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建筑项目管理体机制的控制阶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基本的优化探讨。
首先,运筹学的相关理论与理解:
运筹学是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系统的关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来达到整个系统达到最优状况。可分为确定型模型和概率型模型,确定型模型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化、图与网络和动态规划等;概率型模型有:对策论、排队论、储存论和决策论等。
运筹学的思考特点:
1)科学性:运筹学是以科学方法论指导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步骤进行。对问题的分类、模型的选用、参数的采集,很多已经有具体模型和算法。
2)实践性:以实际问题为对象,凡是涉及到需要权衡不同因素会对问题结果都会产生不同影响,都可以运筹学研究工作,通过借鉴问题的性质、系统的目标及系统内变量的关系,利用已有和自建的数学方法对系统进行最优化设计,并被实际实践所检验,从而指导实际系统的运用。
3)系统性: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一个模型的问题。着眼于整个系统而不是局部的,通过权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
4)综合性:现实的问题是复杂的,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光是经济的、功能的、艺术的,还社会的、政治的等,而且很多问题是难以量化和衡量的,因此要以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分析,让各方面专家综合考虑,从而真正将运筹学作用发挥到综合最优化。
其次,工程造价的相关理论和建筑行业的现状
从事建筑行业-工程造价专业的造价管理工作,建筑行业本来是一个固定资产投入巨大的行业,同时这个行业涉及的领域和影响因素也很多,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最终确定资源如何分配等,这些是一个巨大和复杂的问题。作为建筑行业项目主要控制目标的造价的领域,也与时俱进,不在停留在建造项目本身的费用和花费了,已经上升到全寿命费用成本、建筑项目经济费用。
工程造价:主要是从投资者角度,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目工程预期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工业建设项目造价影响主要因素有:
1)项目建设规模,应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对应的比选方法: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平均成本法、生产能力平衡法、以及按照政府或行业规定确定的方法。
2)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建设地区选择是指在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适宜配置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建设地区的选择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建设地点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包括项目投资费用分析和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
3)技术方案: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4)设备方案:在设备选用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
5)工程方案:工程方案选择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适应已选定的场址(线路走向);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经济合理。
6)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治理方案比选的主要内容有:技术水平对比;治理效果对比;管理及监测方式对比;环境效益对比。
民用建设项目造价影响也有相应的主要因素制约。
对于施工单位:造价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少,但主要是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包括施工条件、施工难度、业主的管理情况、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包括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力量等。
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全部时间,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工程寿命周期经济成本、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对应的成本分析方法有:费用效率法、固定效率法、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
建筑项目经济费用
(一)经济费用效益理解
(1)分析的角度与基本出发点:更关注从利益群体各方的角度来分析项目,解决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实体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
(2)价值的理解为,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其含义和范围划分为: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员或群体的费用和效益做全面分析;
(3)所使用的价格体系。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使用影子价格体系,即要使用社会价值来折算。
(4)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通常只有盈利性分析,没有清偿能力分析。
(二)经济费用和效益识别的一般原则
(1)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
(2)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员及群体的费用和效益做全面分析;
(3)正确识别和计算正面和负面的外部效果;
(4)合理确定效益和费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
(5)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和调整转移支付。
最后,运用运筹学理论建立造价模型和研究内容
现在根据以上工程造价涉及到的理论系统,每个系统都有繁多的因素影响各系统的实际状况,权衡各因素,使之优化,也就成为运筹学考虑的问题。以对应主体单位的系统关系为依据和展开相应系统关系的角度。
现以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为工程造价模型:
以工程造价为理论,建立以立项-可研-设计-招标-施工-竣工过程,对应估算-估算-预算-合同价(控制价)-工程过程支付与变更-结决算,造价的组成和计算方法已经基本成熟,只是要将影响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和同时按项目组成的单体性质综合统筹,建立运筹学模型来研究。
以投资运营或投资使用单位,建立全寿命费用成本模型:
以全寿命费用为理论,建立以建设-运营-转化或建设-运营-完结,对应建设项目总投资-生产运营费用-改造费用或建设项目总投资-生产运营费用-拆除费用,关于生产运营费用的组成,应该分行业和规模,建立和分析相关因素子模型;关于改造费用和拆除费用,基本可以延用工程造价模型,这个系统就分为生产运营费用子模型和工程造价模型,首先要对模型内部因素权衡,然后要对子模型的主要因素权衡,因此要建立两级模型。
以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建立建筑项目经济费用模型:
这是一个宏观的理论模型,现探讨放在省和市级建设主管部门,在全寿命费用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应改加上建筑社会影响模型和环境生态模型,由于后两中模型和相关理论比较模糊和难以操作,也只有建设主管部门反馈给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因素统筹分析,但模型中的基本原则和权重分配也根地理位置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管!要求政府部门应该与时俱进的研究和调整,这里建议,加强政府部门关于各建筑性质的原则要求进行研讨,产业和建筑的地理位置布局的规划,NIBY问题的费用和补偿办法;同时加强建设项目立项时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的预审批和调整。
由于此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地域差异,初步建立以原则因素的分析模型,来权衡,宏观的实现优化。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集中核算 管理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与监控,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其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有时为防备审计,还会实施“技术性粉饰”,造成假账的产生。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领导会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对一二级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篇7
现代意义下的生产和制造是关于产品、加工和材料的技术密集的过程。工业工程必须能够解决随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方法、实践和顾客需求方面的问题。位于俄克拉荷马州DoverResources有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udyHermann先生认为,世界级的优秀运作必须包括供应链和信息技术,而常规运作中通常不包括这些因素[2]。
1.我国工业工程实验室及研究现状
截至2010年我国已遴选近50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实训命名的实验室一般以硬件建设为主。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已建立了多个工业工程专业的校企教学实践基地,增加了学生实习的经费,愈来愈注重生产实践及其效果。国内最大的ERP软件供应商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浙江工业大学用友ERP实验中心”,这是浙江省首个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此类试验趋向于软件模拟[3]。
2.国外教学与实验现状
诺丁汉大学的制造工程和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制造设计,自动化和制造过程模块;管理领域的课程包括工业关系模块、质量模块及商业会计模块。第3学年安排选修模块,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选择课程。第4学年,制造工程和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安排工程和管理方面实际项目,调研13周后进行分析和答辩。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企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可以从事咨询、企业管理、财务分析、政府政策分析、工业研究、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战略规划等工作。设计了6个专业方向:一是工业工程(致力于设计和分析制造、生产和服务系统),学生具有通过注册工业工程师认证的能力,我国高校工业工程培养并不注重认证问题;二是运作管理;三是财务和决策工程(致力于设计和分析财务和战略计划);四是运筹学;五是技术和组织(掌握个体和组织行为理论并获得广泛的技术背景);六是技术和政策(掌握技术与政策分析能力)。密西根大学1956年始建工业工程专业,后更名为工业与运作工程。必修课包括工业和运作管理、运筹模拟、工程概率统计学、人机工程学、系统优化等。选修课包括5组:一是生产和库存控制、设施规划、物流系统;二是排队系统、决策分析、统计质量控制;三是仿真;四是工业工程实验方法、安全管理、工作测量及预测;五是工作组织、制造战略、工程经济学。
二、实验体系研究
1.工业工程实验体系要求
2004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基本实验包括人因工程、工业工程基础、生产与运作管理。提高实验包括人因工程、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4]。
2.工业工程实验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课程某些内容基本与系统集成无关。例如,线性规划(决策论)课程的重点在单纯形法的结构上,课程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线性规划的精通使用者。随之而来的是后面的生产课程会发现,学生不能用公式表达并解决复杂的生产现场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是由于运筹学和制造系统的教学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二是由于线性规划的传统课程实验设计与真实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之间缺少联系。[5]传统实验体系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要。从传统工业工程课程中接受的训练只适合低技术工业。例如,工作测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非常重要,而在高自动化制造领域却不适用。类似数学规划和库存控制这样的课程虽然向学生介绍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从来没有向学生展示过这些理论如何解决问题,或者与高科技问题如何联系。同时,很少将这些课程与具挑战性的、与Internet相关的问题进行联系,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开发或传授[6]。
三、实施目标
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反复论证,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建设了工业工程实验室,包括企业运作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3个实验室的突出特点有4个:一是着重于企业生产服务活动的整体;二是立足于教学,每个实验室都考虑教学实验和案例的建设;三是可为全院学生进行工业工程方面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培训;四是可为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基本平台[7]。
四、工业工程综合实验设计与实施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自2004年开始购买ERP和Flexsim应用软件、皮带输送机和倍速输送机、自动货架、数控机床等设备,购买小型装配模型,如减速机、四驱车和联合模型。模拟小型工厂,开出《基础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机工程》等验证性实验,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中开出综合性实验,包括车间设施布置与优化实验、工艺化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实验、装配线平衡与设计实验、大规模定制企业工程网络实验。大规模定制企业工程网络实验是针对大规模定制企业的运营与控制理论、《设施布置与规划》课程中设施布置与改进理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最优生产技术、流水装配线平衡理论、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等。研究立足大规模定制企业,设计面向大规模定制企业的通用教学模型,并以通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工厂设计并在管理学院工业工程实验室模拟实施,联合工业工程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编制大规模定制企业的工程网络计划[8]。绘制零件图。最具代表性的可以归纳为轴系模型、齿轮模型、缝纫机脚踏板曲轴连杆机构模型、牛头刨床棘轮连动模型、活塞发动机的曲柄滑块机构模型、机动车轮联动机构模型、飞机起落架机构、钻床夹具、汽车千斤顶模型、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模型等10类。采用AUTOCAD绘图,形成典型零件图,因为模型具有多样性,则需求具有定制特征,需求者需要对数量和尺寸大小进行定制,因此安排计划有很大的灵活性。许彦: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对10类模型具体拆分,给各种零件逐一编号。基本零件一次性定制20套,材质为木质。需要按照机械工程训练实验的加工特点,给出工艺和加工时间,形成一整套工艺过程资料和工艺规程图。拆卸零件,在实验室反复试验,测定加工和装配时间,形成标准文件。进行工序同期化。对工艺路线进行优化;根据装配工艺绘制装配路线图;进行工位定置化;填写实验表格:标准作业时间测定表、操作记录表;装配工艺标准示意图。进行生产计划与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编程工作。运用成组技术方法对零件进行分组;应用MRP基本原则,将年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细化为周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日生产计划;采用Fmax法、约翰逊法、CDS法或关键路线法,将作业计划和无延误作业计划进行排序[9]。应用VB6.0编程生产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录入、修改与维护功能,实现填写、修改现场调度与管理控制基本表格。根据零件尺寸和需求时间循环使用程序实时更改。
结论
篇8
关键词:技术措施;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Szechiaying iron ore mining field Ⅲ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measures
Li an'xi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uan County,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Ⅲ szechiaying iron ore mining fiel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Keywords: technical measur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vilized construction
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Ⅲ采场为地下开采。采场采用主、副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开采范围为-60m至-180m之间的矿体,中段高度为60m,分别为-60m、-120m、-180m。目前在-120m中段以上生产。为保持矿山生产的连续性,需对-180m中段进行开采,属于Ⅲ采场地下采矿延续工程。项目的总工程量为66102m³;总支护量7990m³;预埋、锚杆、钢筋等12t;铺轨4.15km。本文归纳一下施工中的技术、安全、环保保证措施。
一、技术保证措施
推行全员创优意识,各级领导要树立质量好坏是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教育全体员工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调动全体职工创优积极性。在工作中坚持质量、工期、效益的统一性。
运用网络技术和预测论、决策论、运筹学等的系统工程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编制审批的《单位工程作业规程》指导施工生产。严格制定施工程序,加强技术交底和交流,严格按井巷施工规范组织施工,落实质量标准。切实搞好技术管理,做好图纸会审,规程、技术措施编制,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完好详尽的技术档案。设计变更、工程变更、隐蔽工程检验、返工记录、重要材料、产品的修改或代用必须及时申请建设单位审批,并签署意见备案;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严格按爆破图表施工,工作面打眼做到“五定一保”,即定人员、风钻、定区域、定时间、定质量,保证光面爆破。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爆破图表,确定合理科学的参数,有效指导光爆;施工所使用的所有计量器具都要有明确的校验标准、校验计划、校验措施,确保计量工作准确可靠;施工中做好导线测量、激光指向仪的及时校对管理工作,按规定距离延伸中腰线,做到施工定位准确。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实施爆破作业,直线巷道爆破警戒距离为200m,90°曲线巷道为不少于100m且人员进入躲避硐内。
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处理瞎跑措施
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
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由于导爆管绑扎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绑扎起爆。(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与拒爆爆破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导爆管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矸石,收集未爆的雷管。(5)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2、防透水安全措施
(1)在掘进的过程中,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措施。(2)打探水眼时,如发现岩石变软(发松),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正常打钻供水量等现象时,必须停止打钻。此时,不得移动钻杆,除派专人监视水情外,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和矿总工程师,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3)在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如工作面“出汗”、顶板淋水加大、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挂红、水叫、底板涌水或其它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报告矿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如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4)探水、放水工作应由有经验的工人根据专门设计进行。放水时,应按照排水能力和水仓容积控制放水量。
3、胶轮运输安全措施
(1)本工程仅采区斜坡道为斜巷,其余坡度不超过1.5%,故采区斜坡道后巷最大坡度为15%,应有防刹车失灵的措施。(2)柴油车下井前必须检查照明(刹车灯、转向灯、大灯),试车检查制动刹车系统是否安全可靠。(3)在上下坡时,如遇到刹车失灵,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如靠帮摩擦减速停车。(4)每辆车必须有装有手动紧急制动的装置,在刹车失灵速度较快时,使用手动制动刹住停车(断气刹)。
4、爆破安全措施
(1)-180m中段井底车场开口处离井筒装备较近,应打浅眼,少装药,放震动炮,一次起爆装药量不超过12kg,在-120m中段距离马头门10m外起爆,并做好与矿方联系爆破前的警戒工作(另行补充防护措施)。(2)采区斜坡道开破应做好爆破警戒把好所有出入口,设置警戒人,悬挂警戒牌。(3)与其他生产单位协调生产及放炮警戒。
三、环境保证措施与文明施工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要认真执行当地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对全员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使每个职工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依据环保法,对施工期间与环境有关的事项制定各种制度、计划;按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要求,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开展工作;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使各道工序和全过程事前按环保要求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按建设单位要求设置有关临时设施,大宗材料库、工业场地。工程施工爆破后,采用机械通风。加强污水排放管理,按建设单位指定地点排放。建立定期内部环境制度,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确保环保各项指标均能达标。
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学;范式确立;范式稳定;范式竞争
从泰勒主义出现至今,管理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管理学科的建树远远超过其他社会类学科,随着行为管理学科的兴起,体现出多种受不同范式支配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互相影响互相交织,从而形成对于企业管理问题的体现的多元化局面。本文就范式的层面对管理思想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管理学科发展与变迁的趋势。
一、企业管理学在范式层面的发展过程
范式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的哲学家汤姆斯·库克提出的,指的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领域当中具有的共同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研究的哲学背景规定了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为学者提供了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规定了某项研究成果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范式理论能够有助于突破时间序列和复杂的学派的分歧,能够更好地概括各类管理学理论,更好更加有效的分析和归纳管理科学发展的逻辑和规律。
(一)企业管理学范式的确立和稳定
在整个19世纪,泰勒在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企业管理方面所具有的实践经验和相关实验研究构成的科学管理理论,都成为管理学的独特标志。
科学管理理论标志着古典企业管理学范式的确定,核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以“经济建设”为前提,认为人们会受到利益的驱使,只对如何提高自己的收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指导行为的原则,只要给予足够的金钱,就能够发挥人自身最大的潜能;二是在从人与资源的关系角度进行着手,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运用合适的手段将生产要素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一个行为,从而生产出更多财富;三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可以通过构建相关规定加以确定,管理指的是通过运用科学方法使契约达到充分的稳定性和完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效率的提高。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系统理论学科框架,也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概念分析方法。
(二)管理学范式的竞争
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心理学”可知,一些企业管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但是当时范式竞争的格局并未真正的形成。在二战以后,行为管理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和扩大,直到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范式竞争进入了一个范式竞争的新时代。
科学范式管理哲学的内涵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每个人都是社会人,认为企业的每个员工都不止是经济产物,而是具有生命、情感、欲望的生理的动物,具备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二、认为在面临许多外界不确定的因素的时候,企业应该被视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而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三、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具体行为。而人的行为时受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行为因素包含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领域。
随着各大学科的发展以及演变,自20世纪60年代,相继出现了管理过程理论、决策论、企业战略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其他相关学派。这类理论被划分为理性主义管理学范式,通过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论,在吸收古典管理学范式和行为科学范式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知识,把管理过程、组织和战略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采用相关管理方式研究方法管理企业相继成功,社会学、文化学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科学也被引入到管理学研究当中,出现了企业文化等相关管理学派,它也是在继承系统科学理论和行为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强调企业成员共同价值观和新年的培养的重要性的新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促进了学习型理论组织、知识管理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等相关理论学科的形成,同时也是对于管理权力的突破,把企业的行为看成是个人、团队和组织的不同类型的学习和互动过程,强调企业管理的弹性化,直至今日,在管理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各类管理理论和学派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特点和影响力,在某一时期都会有特定的管理学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某一学科或者学派一直完全占据领导地位和统治地位。
二、企业管理学发展变迁历史分析
在管理学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变化,管理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确立、稳定到竞争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始终同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一)机器大工业生产与局部委托关系制度下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确立和稳定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西方国家的产业革命相继完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出现,与机器大工业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分工促使所有者逐步从经营过程中退出来,古典管理学范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确立的。
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所有者在管理方面设置了一个较难进入的入口,让他们从日常经营管理领域退出,促使企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另一方面,也为技术人员和专职经理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古典管理学范式的统治地位相当稳固。
(二)局部委托关系向完全委托企业制度转变行为下范式的确立对古典管理学范式的挑战
随着企业发展及以进一步扩大,古典管理学范式支配下的相关理论在企业当中的时间和运用,导致企业内部层次多样化发展,经营权和决策权被分属为不同的管理机构,使得委托任何管理人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更为复杂,因此,从企业组织领导的纵向关系来看,管理层的人很有可能既是委托人又是人,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不确性因素也逐渐增多,因此,企业的委托人和人之间需要达成前提协议,因此,委托人需要对人进行监督和激励,对事前的约束和事后的竞争取代,这一机制的使用,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三)完全委托——关系为主体企业制度下的多范式竞争
经过多年发展,两种范式下的相关理论在研究当中为企业组织内部经营提供了相关的工具方法和模型,同时也创造出了避免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但是随着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经营产品出现多样化,小批量、多种规格标准,企业面对的内外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促进企业把管理的主要核心转向组织整体有效运作,以及灵活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人假设”这一古典管理学范式研究理论和“社会人假设”科学管理范式的相互竞争的过程当中,一些管理学家不仅会思考对人性的探索,同时还会努力去构建一种新型的管理学范式。他们认为,认清楚人的本质是非常困难的,而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突变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又为这一思路提供了工具与方法论上的有力支持。所谓的“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所包括的管理过程理论、决策理论、企业战略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理论、数量管理科学理论等等,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思路下分别利用不同的自然科学方法建立的,其核心是人性假设,通过对理性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分析,组织经营战略作为研究对象,注重管理科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小结
在未来的管理学发展当中,范式竞争的发展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不是企业管理学科发展的常态,因为社会生产和企业管理制度发展会形成多元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知识等一些无形的要素回去带劳动资本以及一些有形的产品,逐渐代替主体地位,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占据的比例会有所提升,一些旧的生产方式会逐渐退出社会的舞台,各个部门党组,社会生产特征的差异将会缩小;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方式企业治理的模式和结构,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竞争当中,优胜劣汰,使得企业管理的差异性逐渐减少,在某些特定的社会生产特征和企业管理结构下提出的科学范式会逐渐失去优势;最后,由于各种范式之间存在以一定的相互关联,而不是完全对立,因此需要各种管理方式加以融合和发展,未来管理学的发展也一定会走出这样的丛林。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邹统钎著.战略管理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咸纲著.西方管理学说史[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郭咸纲著.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篇10
本文从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及对现行会计的影响,对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和报帐,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将分散于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帐、转帐和编表处理;最后由计算机根据指令将所需信息以帐表形式打印输出。中间环节在机内自动操作,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则可通过查询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来自原始数据)、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帐表)。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电算化会计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计算机系统具有多功能的输入、输出设备,具有记忆功能。一般地说,任何复杂的工作只要可以简化为一系列的计算或逻辑运算,都可迅速而准确地用计算机来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一般由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电算化会计因数据处理实现自动化,其系统设计除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如帐册、报表设计等要符合输出、打印要求等。电算化会计系统一般由高级会计师、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在原手工系统基础上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编制程序并调试等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程进行开发。
2.帐户设置和帐簿登记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和自动化,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帐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做法。电算化会计把帐户设置定义为: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种信息的模型(房间),通过规定不同的科目代码(房问号)来对帐户进行分类,并据以对总帐、明细帐(日记帐)进行区分,按不同代码自动进行登记。
3.帐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帐凭证和帐簿记录差错,因而也不存在手工会计下的划线更正法来更正差错。对于帐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4.对帐、结帐及期末帐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帐证、帐帐、帐实相符,在结帐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帐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帐证、帐帐不符情况。如果出现帐实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数据的审核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上。
应计制要求在会计期末结帐时进行一系列的帐项调整,以便正确确定当期损益。手工会计的结帐和帐项调整是由人工通过编制各种转帐凭证来进行的;在结帐时还要结出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抄为下期期初余额;出现结(调)帐差错可以在发现时随时更改。电算化会计的帐项调整和结帐是由计算机根据结帐指令自动进行的,并在相应工作完成后生成各种有规律的机制转帐凭证打印输出;其结帐后余额转入余额库,供下期调用。
三、电算化会计对现行会计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例如,如果在程序中作出标识,计算机完全可以将特定期间应计制下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按收付制进行归集,从而改进现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上一篇:石雕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 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运筹学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