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

篇1

关键词:设计素描;绘画素描;创新思维;哺乳式教学;设计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也可成为设计草图,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从实际应用出发,实施教学计划。在技能训练阶段,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范例无论带了多少,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 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展开联想,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篇2

关键词:设计素描;绘画素描;创新思维;哺乳式教学;设计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也可成为设计草图,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从实际应用出发,实施教学计划。在技能训练阶段,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范例无论带了多少,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 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展开联想,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2. 视觉蒙太奇即同构训练。以往的课程中我们称这一单元为意象性素描,训练时更注重结果,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过程往往忽略不计。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上完课后仍然懵懂,不理解什么是意象素描,它和设计素描有什么关系。这项训练首先要明确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扎实的基本功更能表达想法,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此时的想法要比技能更重要。素描是表达设计者想法最快捷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工作的最初阶段即草图。只要想法符合客户的要求最终效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实现,如电脑等。因此在课上尽量鼓励学生多提想法,并以简单有效快捷的草图形式体现,为了能让这门课最终有好的作品,可以从若干个创意图中选择一个去深入刻画。

3. 构图训练。以往课程将这一单元用十分难懂的专业术语加以阐述,使学生理解起来很难,经过实践我将这一单元总结为构图训练,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很多,通过作业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往好了很多。

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的“哺乳式”教学方式,因为被动的接受只会事倍功半,多留一些课题性的作业练习,让学生课下主动的搜集资料。鼓励学生交换学习心得,将好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着一个主题经常进行师生讨论,鼓励大家的表现欲。心理学分析,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比一个人的时候想法多,人的脑子也灵活,自己一个人时往往容易思想懒惰。将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还能了解专业理论。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师还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基础课教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线;第二,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为专业课程服务,更要与市场需求接轨;第三,基础课的教师还应该了解专业、了解市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新鲜状态,使自己不落伍。

结语

从教学目的着手改革,要创新,但不能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有内容,学生学习才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篇3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它是推动教学计划实施的动力,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密不可分,一旦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师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失去方向,无法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要事先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清楚、有的放矢。在高幼的素描教学中应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材的要求,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表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形成对外界事物完整而全面的认知与感受能力,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让学生以写实的表现手法表达内心的想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绘画能力。由此可见,在素描教学中做好教学目标的制定工作十分必要。

二、提高高幼素描课堂教学实用性的合理建议

1.注重对学生思考分析与观察能力的训练在高幼素描课堂教学当中,要注意对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训练,因为学生大多十五六岁,思想意识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其在造型艺术方面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事物结构思考分析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使其在各种类型的素描绘画中都能准确地定位与把握所画的作品,对事物形成清晰的形态结构认识,这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素描绘画水平。在进行分析思考的同时,素描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艺术的基本功,是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的功底,这种观察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物体从结构形态到神情内涵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造型能力由刚开始的形似到后来的神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诸如结构的特性掌握、透视关系的学习等,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后,势必会增强素描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收获更多。如,在让学生对水杯进行素描绘画时,先让学生不要急于动笔,而是对水杯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观察,从锥体、柱体等不同的几何结构形态中思考分析其空间关系、比例关系与动态关系,进而精准地把握绘画对象。

2.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与计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在安排素描课堂教学内容与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以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为基础,对素描课程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层次清楚,有计划、有安排,这样才不至于在实际的教学中随性发挥,毫无章法。通过对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训练,做到有效的监督与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其改正错误。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素描教学中有计划地布置两套作业,一项为长期作业,一项为短期课堂作业。长期作业的目的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思考与训练;而短期作业大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有利于训练学生快速观察、想象、记忆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意愿、心理状况等因素执行教学计划,详细了解其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落实素描教学的目标。

3.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完善评价机制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素描绘画的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绘画的知识和技巧,还要帮助其提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素描课堂中可以多为学生布置一些不同风格特点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绘画经验,之后再向学生展示名家的作品,将其与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指导与讲解,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理论,从而完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另外,在素描课堂中还要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任何学生在取得成绩时都希望得到表扬与鼓励,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对于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不能吝惜表扬的话语,要适时给予鼓励,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对于那些表现突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其加大要求,增加作业难度,让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在其取得更大的成绩时,要相应地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指正与评价,以免其疏忽大意,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对于学生素描作品的明暗处理不准确、线条表现形式不合理、构思创意缺乏等问题要及时地纠正与指导,并做好点评,让学生真正明白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尽快解决并改正,从而提高其素描水平。

4.情感意识与价值观念的把握在高幼素描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巨大的。美术学科肩负着塑造与提高学生高尚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责任,而素描能力又是提升美术能力的前提,因而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提出了要在教学中很好地传递、教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其情感意识,其对于进一步提高素描课堂教学实用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更换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自由设定作品题目,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界美丽的景色并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观察、想象,大胆创作,将个人情感因素寄托在素描作品当中,使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活力。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学;对接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与发展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因此,通过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幼儿艺术修养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能力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较片面。这已经成为教学中的硬伤。因此,提出优化建议,实现幼儿园美术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做到教学体系的完善。

1 明确教学目标与幼儿美术教学目标的对接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幼儿。所以必须牢固树立“以‘幼儿’为出发点、以‘幼儿’为中心点、以‘幼儿’为落脚点”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工作的核心都要围绕“幼儿”而展开。为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幼儿美术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以及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方法和策略,不能只重视技能训练,也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

2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对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和结构特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应该特别加强教师在幼儿教育原理和方法方面的在岗培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加强业务进修,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知识储备。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成为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3 实现课程设置与幼儿美术教学需求的对接

3.1 科学完善美术课程各模块之间的配比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模块中,主要分为绘画、手工、环境创设和美术欣赏四方面。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是重中之重,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基本方块:美术基本功(简笔画与线描)、幼儿装饰色彩基础知识与运用、装饰性绘画的创意与设计(儿童画创编)。这三者中,儿童画创编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应使它贯穿教学的始终,而美术基本功则是学好装饰色彩和儿童画创编的前提,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加强幼儿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有必要开设幼儿美术教学论、幼儿审美心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加强理论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可以提高学生将来的教学水平和为幼儿服务的意识。

3.2 应该进一步重视实践类课程

课程内容应将美术专业基础训练与实习、实训紧密结合起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教育见习、实习课时,把基础训练和见习实习交替进行。如在完成刮画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幼儿刮画教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刮画的技能,还学到了幼儿刮画的教学应用。应该特别加强教育见习和实习的管理,每位主讲教师要亲自带队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实践的目的、任务、内容、过程与要求等,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实践完成后,要让学生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写实习报告。

4 达到教学方法与幼儿美术教学需求的对接

4.1 采用交互探究式的美术教学方法

教学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把单向性的教学活动引入自由开放的状态。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类绘画精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用这种交互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课前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分好小组,对于开放性的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进行一个较为复杂的手工活动,如为其他课程设计制作教具,在讨论和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小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并借鉴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未来的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合作意识,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将来学生走向工作一线与幼儿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示范讲解式教学法

美术教学中,动手去画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如果教师不提供任何范例,学生就会一片茫然,脑中一片枯竭。如果无任何内容去借鉴和吸取的话,我相信这“动手去画”就会变成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所以在动手之前,应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有名的无名的,各个画种、各个风格的美术作品。像海绵吸水一样,让学生从中去体会其内涵、了解其主题,借鉴其色调,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将有很大的飞跃。

4.3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如:给出一个定物,让学生进行联想创意表现,教师则可以从定物的形态、环境以及故事性等多个角度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意。通过学生的创意联想,一个简单的定物,经过变形、夸张、添加、装饰、几何化等的处理和加工后,最后形成一张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创意独到的“创意装饰线描”。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意联想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潜移默化中转化成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幼儿美术教学将十分有益。

5 完善教学评价与幼儿美术教学需求的对接

由于学前教育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评价要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美术教学评价模式,应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其评价不能单靠分数决定,评价形式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作业通过展出,观摩的活动形式,形成“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外部指评”相结合的作业评价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评价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注重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扬长避短,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既要抓住静态结论性的评价,也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方面变化的动态评价。

6 结语

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如火进行,归根结底,改革应以“‘幼儿’为根本、就业为导向、市场为标准”。在学前专业美术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手段,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的对接,培养符合幼儿园工作需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与发展指导纲要(试行)[S]. 2001.

[2] 郭萌萌.刍议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J].文教资料,2010(05).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素描;改革;课程资源整合

素描教学是任何美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因此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打开艺术深宫的金钥匙。作为一门学科,它一向被视为绘画专业的教学课程,而当把它作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手段,则有很多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设计类专业教学应削减素描教学时间的长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设计类专业是否开设素描课对设计能力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素描和设计是两种语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认为,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的作用都是有失偏颇的。设计类专业把素描作为基础课程开设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针对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加以改革,才能区别于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使之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为设计服务。

一、传统素描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国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一直是采用和照搬前苏联的“全因素素描”的教学模式,强调造型能力和技法,以教师讲授绘画经验、技法和学生课堂接受指导与训练为主,对待物像描写基本采用以再现为目的的表现方法,以此达到实现基础造型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素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与后续课程脱节,忽视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未能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调整,还极大的左右着学生的艺术思想,压抑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欲及学习热情。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才华。继续沿用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

可见传统的“全因素素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要求。设计类专业开设的素描课,目的不是为了绘画,而是要以设计意识为核心,培养设计创意能力而进行的形象思维系统实践训练,掌握从设计思想向产品转化的手段。当然,设计类专业既不是纯绘画专业,同样也不是工程技术专业。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设计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设计师对素描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设计作品的质量。作为现代设计艺术类的素描,也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不能笼统一概而论。尽量缩短素描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并逐渐与其接轨,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以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和发展。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应用方面,设计素描显然更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

二、素描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实践

㈠ 本课程的创新与特点

1、专业性

设计类专业的素描不同于传统的基础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着重要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而不只是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精确临摹能力的培养以及追求画面的完整性。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注重“从具体的客体再现到独具生命的‘新形’创造;从自然物像的透视、解剖到超越自然的实际的构成;从素描基础的严格训练到个人(综合)情感的投入;从画面绎动关系的分析到图形结构的生命合理,而这些都是目前所谓‘绘画素描’教育所无能为力的”。

2、实用性

设计素描的前提是为设计服务的,而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产品。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可以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表现性、解析性和超写实性,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装潢设计专业的素描应以结构,解析性为主,强调的是对空间造型能力的认识和把握;而广告设计专业应以平面,图形的创意为主,强调的是对创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表现能力的运用。

3、实践性

按照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思考和尝试把本来分散的结构素描、光影素描以及黑白构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系统”,并紧密与各设计类专业结合,切实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

素描课程全程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穿行。教师在教学中寓理论教学于具体的、一对一的实践辅导之中。

4、审美性

学习设计素描强调学以致用,把主要任务确立为造就学生造型方面的艺术处理、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宽广的艺术设计胸怀。为将来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整合

遵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从实际要求出发,设计素描课程全程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应相互穿行。

理论知识及结构素描训练阶段是从设计素描基本理论教学起步,进入写生的基础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空间结构以及透视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光影素描等黑白技能训练阶段是研究对象在光的照射下物体的黑白变化规律,以及画面本身的黑白分割、构成训练。创意素描训练阶段是从不同专业方向出发灵活进行,包括:具象、意象、抽象、结构、精细表现训练,创意、临习与联想训练;空间透视解析训练。

通过这三阶段表现性、综合性的素描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

㈢ 实践课教学的设计与效果

1、教学设计

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指在课堂(画室)进行的设计素描的全程教育,既包括写生为主的实践,也包括非写生的设计创意素描实践教学,它是对理论课的一个延伸,是实训教学的主要部分而有别于户外写生实训教学。设计素描实践教学,是通过以写生为主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科学的观察方法,着力体会设计素描的思维方式,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现代设计素描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造型表达能力和现代审美判断能力;通过结构素描的技能训练,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于素描的创造性的表达能力;通过创意素描训练及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通过各种形的联想与运用体现创造能力。

2、教学效果

通过结构素描实践训练,学生对结构、透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线的体验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光影素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物体形体塑造、画面黑白构成等方面能力得以加强;通过创意素描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材料体验、思维开启、设计创意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收获。

3、实践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把握好基本功训练和专业设计的衔接。认识基础训练对于专业设计学习的重要性,训练目标紧密围绕各专业设计方向。教学既要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有的放矢地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够用为度的原则。

篇6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 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教学设计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创意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方式、手段等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创意教学设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题目,结合实际,针对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结合个人在小学美术课教学创意设计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学生绘画用线方法,强化学生绘画自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尝试用线描形,从而感悟各种线条变化的乐趣。如认识线条的形状,领悟线条的多姿多彩、神奇的表现力,会使儿童陶醉。若隐若现,若刚若柔,跳跃如舞姿,平静如湖水,畅快如飞流,凝重如冰封,它把世间万事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就可培养儿童绘画信心。任何一个小学生,当他拿起画笔尽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那是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感悟,是认知事物的升华。那是他最开心、最有自信的时候。作为老师决不能挫伤学生任何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应及时肯定、鼓励。哪怕是画得不好,也不要加以指责,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师不能急于传授技能知识,不要认为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从而忽略了把“信心”教给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当他毫不困难地拿起画笔来表现时,就是他最开心、最有信心的时候。那么怎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强化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

创意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往往抑制了这一潜能的挖掘,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教给自信。创造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所以要经常鼓励儿童,他笔下的任何线条都是最漂亮的,使他从无意的流露转化为主动的表现能力,反复的训练,儿童的画面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为从大概表现对象的感受到正确用线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础。

二、拓展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绘画中。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废纸盘、树枝、瓶盖、墨汁、盐、沙等等。在美术教学中,尽量多为少年儿童配备美术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实施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成为同乐共享的知心朋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调动起直觉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工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地拓新创作工具材料,引发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对材料的选择,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装饰画一课,讲解了装饰画的种类、画法之后,就鼓励同学可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力争新颖,并展示教师平时搜集的学生作品,依靠自己的直觉能力材料,并且还能自己动手做出有情趣的作品来。

三、改变课堂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块,多以传统的教学进行“填鸭式”的讲授,在进行“一刀切”或“放羊式”的作业练习,造成组织单调,气氛沉闷的状态,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开发式多元化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参与的空间。

“开发式”的教学形式采用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活动形式。例如:小学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几何形画法(圆柱体、球体)内容分派给全班各个小组学习讨论,然后各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各讲一形体,无一漏网,从独立学习到合作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多元化”是指教学内容上多元性或课型整合的多元化,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等等,也可将具象形、意象形、抽象形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组合创新,以丰富表现手段,并衡量学生造型能力的差异。

“开发式多元化角色活动”如游戏一般,此举,必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散思维,密切人际关系,共享创造成果与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个人与团体的创造素质。

这种科学互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极其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太小儿科的游玩乐教学满足不了他们求知欲,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学科之间纵向的、横向的、局部的、整体的联系,从而形成纵横交叉的思维品质,相互变通,以进一步渗透多元化的创造方向中去。

四、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1]p2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美术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创设人文情景,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追寻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适应时展要求,进行人文性教育,培养新时代的精神,若无“人文性”,美术教学就没有灵魂精神,无生命力可言。

一、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和教育两因素组合在一起的,而教育就是指美术中蕴含的一些人文素养和教育功能,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掌握简单的书本知识和绘画技法,更需要的是深刻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对社会有历史责任感,培养审美情操,就是所谓的“人文素养”。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历史记载,许多作品也都是靠着文化传承发展下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它能够与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具有联系,从单一美术学科上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比如古代建筑是由艺术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貌,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见解绘画建筑而成的,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绘画技法,还可以学习文化历史知识、思想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健康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密切关注人的情感、态度、精神、生活、尊严来进行因材施教,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美术学科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在美术课堂上人文性教育缺失,更注重强调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性,尤其现在面临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许多学校配有美术教师却在实施教学中出现了中高考考哪门课,就学习哪门课的错误实施方式,往往霸占美术课,导致许多学生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遇到问题不能够积极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生活总是秉持着消极的态度,这些都是当前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当前美术教育人文素养弱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的走向已经偏离,过于强调美术技能,而“教育”并没有体现,出现了重模仿轻创造、重技法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等方面,导致美术教育人文素养方面缺失严重。现在师范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校里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其美术蕴含的人文背景知识寥寥无几,导致未来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也很难有兴趣去继续学习、探讨,把“美术”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独立起来,只是单纯的讲解美术技法知识和绘画技能,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到枯燥无趣,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美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拓宽视野,应该与多学科相互渗透进行教学,缓解由于学业压力过多,释放情操的一门课程。由于当前美术教育缺乏重视,美术教师也很难重视自己的学科,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缺乏创造性,忽视人文性的缺失,改改画或者适当地进行评价,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学生也学不到相关美术技法和一些人文知识。当前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很难使学生情绪高涨,即使自己拥有很多才华却无法施展开,缺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而且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学习,导致了他们在创作作品时没有灵气、故事,只是简单完成任务而去做,并没有一些创意、想法。教师也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或者有的教师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更不可能在课堂上涉及人文知识的学习。

三、美术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

任何美术作品都凝聚着人文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灵魂的美术作品称不上艺术作品。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堂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仅获得基本知识,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1.将人文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以往教学目标过于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美术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审美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其他语文、数学、历史、英语等一些文化课的学习不同,部分地方学校的美术教学目标只是单纯为了完成目标而设立,并没有涉及人文素养的教育,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听”的过程,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认为教学目标完成,课程设置合理就可以,忽视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在素质教育的大观念下,注意到学生“双基”文化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美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体现在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2]p39当前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将人文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也是当前社会的重点问题,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创新人才,增强审美能力,能够辨别善恶美丑,传承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健全和谐的发展。

2.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美术是一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美术作品都来自生活,比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古埃及美术,都是源自当时的生活背景下进行描绘创作,美术课程在进行教学时,要体现它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讲授时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只有切身经历感受时,才会有兴趣学习,探索其中的奥秘,积极主动在课堂中沟通交流、合作共享,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绘画中进行创意、联想,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学习了剪纸一课,可以在春节的时候自己剪纸贴在窗上,以此来装饰美化房间学习色彩可以学会颜色搭配的运用,提高审美能力。联系学生经验,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进行大胆创意的想象制作。课堂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通过走进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学会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了解人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运用点、线、面等艺术语言,通过对比、和谐、平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创设美术课堂的人文氛围美术课应是师生心灵的撞击、人文信息的交流、师生与作品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放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与生、生与生一起交流探索作品,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人文素养。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教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和学生“听”被动式的接受教育,而是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学习,学生可以反驳教师,教师也可以像学生虚心学习。营造于有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人文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整节课气氛活跃,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教师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一起探讨学习美术知识以及蕴含的人文素养,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营造人文气氛同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问题式等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传统服装》一课,教师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在课上教师展示国内外服饰,根据不同国家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学生交流合作表达自己最喜欢哪个朝代的服装,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制作。教师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法,在美术课不是让学生单纯的临摹,抑制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营造人文氛围,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方法,也能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还能对国外的文化知识背景也有一定了解。以往的教学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灵活设置教学情景和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美术教学人文氛围,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体现人文素养。

4.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人文修养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具备文化修养,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审美情感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打破了过去以为“只要会画画”就能当美术老师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常常被比作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所以教师要具备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西方的美术史等历史知识,才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需要也应得到满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作为重点,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人文素养,美术教师不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应该不断加强自己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铸造自己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师,具有以身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起到作用。根据调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并未涉及人文知识的讲解,是因为教师自己并没有掌握人文知识,怎能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呢?有效教师:“需要在期望完美的动力之下有目的的行动,需要这样一个态度:学会教学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通过反思和质疑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3]p60美术是人类文化造型的载体,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密切。如果教师不了解人类学、历史学等对美术学的作用,对美术作品也不可能掌握,不能剖析作品背后蕴藏着背景文化、技能技巧、思想情感。同时,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装备自己,使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完善,有利于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起到奠基作用。

篇8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24-02

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最近几年适应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尚未进入教育部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其教学基本上是各级各类院校各行其是。动漫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动漫产业及其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因此,研究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适应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和动漫设计行业的特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拟围绕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漫艺术与动漫技术两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设计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和动漫产品的制作流程、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及其能力特点要求,构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1]

一、适应动漫产业发展要求,优化创新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助推器。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它不仅直接创造GDP,而且直接或间接渗透广电网络、图书出版、广告、演艺等几乎所有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动漫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10%。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稍晚,动漫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3%。[2]最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是目前广西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广西提出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推动文化产业培育成千亿元文化产业,重点建设文化产业城、动漫基地等重大文化工程。全国和广西动漫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提出新要求。动漫专业服务动漫产业发展,不仅是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方针的要求和表现,而且也是动漫专业赢得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动漫专业适应动漫产业发展要求,为动漫产业发展服务,首先要体现在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上。动漫专业是新专业,目前还没有进入教育部统一的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更谈不上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但动漫专业发展很快,就业前景好,绝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有这个专业,各地各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很不统一,也不成熟,因此,改革、完善、优化和创新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迫在眉睫。动慢设计综合性很强,根据这一实际,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学生动漫艺术与动漫技术两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动漫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并能从事动漫设计、制作、管理、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动漫技术操作能力及动漫项目制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适应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重点考虑以下3方面的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动漫艺术基础知识和较为系统的动漫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德育知识、人文知识。

2.素质要求:①具有创新素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素质是动漫人才最根本的素质。为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及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素质。②具有审美素质。包括动漫艺术设计在内的所有艺术的本质是美,因此,动漫设计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构图等基本艺术素养。③具有技术素质。动漫人才是技能性人才,这就决定了动漫专业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漫技术操作及动漫项目制作方面的基本素质。

3.能力要求。①具有平面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二维原动画设计制作、游戏开发、三维动画创意设计、网站建设与网络动画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②具有较强的实战动手能力。学生能不能较快地为企业所用,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是否具备实战能力。③较强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动漫产业的生产环节均为团队制作,这就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

二、适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优化动漫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决定课程,课程体现专业。由于动漫专业是新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决定了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必然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根据动漫艺术与动漫技术两方面素质与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设定,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动漫产品的制作流程为导向,实行模块式教学。

1.动漫行业工作流程分析。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考虑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根据我们对动漫行业相关单位相应的动画产品制作过程进行的广泛深入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发现动漫产品制作流程的一些基本特点。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一些工序:前期――策划、编剧、导演、原画设定;二维动画中期――关键帧制作、中间帧制作、修型、上色;三维动画中期――建模、渲染、动作设计、场景制作、灯光效果;后期――动画合成、字幕特技、音效合成、影片合成、输出。这些主要工序相对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动漫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因此,设置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课程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

2.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与能力特点分析。动漫课程体系的构建还要适应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与能力要求。根据我们对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特点及所需的职业技能分析,动漫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以下一些重要因素:编剧,导演,原画师,动画制作师(二维),着色上色师(二维),模型制作师(三维),纹理制作师(三维)。

3.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应以动画制作流程和动漫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及其能力特点为依据,以就业为主导,按照由浅入深的原理,全面改革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我院实际,参考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同类专业的一些成功做法,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拟包括基础设计课程体系、专业设计主干课程体系两大模块,其中两大模块又分别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体系。①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绘画基础、构成基础、版式基础三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夯实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理论基础。②专业主干课程:按动画制作流程和动画岗位需求设置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根据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拟按以下顺序设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干课程:动画剧本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包含表情、口型、动物、植物的运动等)动画场景创作画面分镜头动画制作(包括FLASH、3DS、MAYA软件应用等)后期处理(视频编辑Premiere和AE特效)。③思想文化基础课。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所有的专业都必须开设思想文化公共基础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明文规定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的必修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也不例外。此外,为了培养和提高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必须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文化基础课,还可视情适当开设艺术概论、动画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等辅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曹院生.《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总报告[EB/OL].(2010-08-23).

.

篇9

案例: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

笔者在每个初二年级的第一学期,都会和体育组沟通,根据学校秋季运动会的时间提前用两个课时时间,带领全年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的情况下完成本班参加校运动会的海报制作内容。第一课时是教会学生海报的设计方法;第二课时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各取所长,通力合作完成海报制作。

第一课时按照常规教法第一步:以上届校运会的照片导入,展示各个班级摇旗呐喊的背景中,一张张充满霸气和鼓励的海报,激发同学的兴趣。第二步:进行授课阶段,强调海报的设计重点在“文字”和“画面”上,并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海报图片加以说明。第三步:用不同类型的奥运会以及南京青奥会的海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强调创意的重要性。第四步:自由组合,以五六人为小组,选举出有责任感的组长,各组员明确分工,给每组发一张对开的广告纸。

在自由组合小组的时候,有的班级就会产生问题,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同学,一般这样的同学会自己组成一组,可有的班就剩下一两个,看着他们孤零零的被边缘化,笔者就“威逼、利诱”,以帮助这一组为交换,让他们加入到人少点或学生比较乖巧的一组,并故意在班级表扬这些同学在绘画或书写上的优点。到第二节课时,这些同学就和大家融洽了许多。

第二课时是实践操作阶段,鉴于第一课时已经分好小组,刚一上第二课我就要他们按小组把桌子拼起来坐,呈现的课堂效果,活泼热闹。小组长的责任很重要,有的组长是强势型的,所有的组员都服服帖帖;有的组长是好人型,组员都给他们面子,也就通力合作。课堂上就看着每个组的同学都卯足了劲,因为我给他们画了一个大饼,我说每个班只能在运动会的会场上张贴一张海报,必须是班主任和我评选出来的本班最优秀的作品,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班级内“PK”,然后在运动场上八个班的最优秀作品都展示出来,孰优孰劣会有全校师生共同鉴定,这样一鼓劲,每个组的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施展全部本领。合作默契的组优势明显,有的组每个同学都很优秀,可是也正是如此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主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也不妥协,结果都画了上去,最后一展示,发现太过杂乱花哨,才意识到了统一和妥协的重要性;有的组大家都很平均,可是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想象力丰富的负责创意、语文功底好的负责口号、绘画好的负责构图、耐心细致的负责涂色……作品就明显条理清晰,构图重点突出,颜色搭配协调。有的组几乎就没有绘画好的同学,我就激发他们不走寻常路,以创意和文字取胜,他们用脚印踩在纸上,以手印印在纸上,用充满霸气的口号做主题,却也别出心裁,效果独特。有的班先上课完成的优秀作品,我就把它先张贴在美术教室的展示板上,激励后上课的班级。特别是有的男生组的作品,还真的细腻仔细,让其他班的男同学也充满进步的信心。每个班,每一组完成的作品都在角落署名,先张贴在美术教室里,不少组的同学看着自己合作无间的劳动成果,特别自豪和满意,纷纷合影,甚至还传到了网上。我再请来班主任,进行评选,当然班主任和我对每一组的作品都“很满意”,在运动会当天,都展示在了班级队伍后的墙壁上,远远看过去,就看整个初二年级的队伍不但有彩旗飘扬,还有一张张色彩鲜艳,豪情万丈的海报,成为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极大的鼓舞了运动员为年级加油、为班级争光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成果及课后反思

两个课时的课虽然短暂,但是给学生带来的改变是可以看见的。在教学目标方面,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做海报设计的基本要点,绘画和美术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并能够举一反三在学校、班级的各类活动中发挥海报的宣传作用。在合作学习方面,以自由组合小组为单位的形式,使同学之间增进了感情,也意外发掘了不少同学的闪光点。在拓展学习内容中,更好地联系了实际,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的运用各种先进多媒体,不少学生自己用电脑软件制作了海报。在自我评价方面,以班级展示、赛场展示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更客观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数字绘画 教学 实践 探索

一、数字绘画课程设置

在数字绘画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课程定位

数字绘画是二维绘画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将纸上草稿进行扫描输入,二是通过数位板直接在绘图软件上绘画。第二种方法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开设数字绘画课程时,应先做好前期的调研,对学生负责。数字绘画追求大尺寸、高精度、能在大屏幕上应用的高端效果,因而需要配置高级别的大屏幕显示器和数位板,还需要价值不菲的触屏电脑等。因此,在设置该专业时,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与动画方向相比,环境艺术和平面转换方向在教学软硬件方面的要求低一些。动画方向的人才培养有很大不同,非常注重学生动作卡通化的艺术创造能力、角色造型能力以及剧情创造能力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课程设置的重点

由于数字绘画专业性非常强,在课程设置时不能照抄其他的专业课程,而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设置,既要强调专业课性质,还要将基础色彩的素描结合起来。动画方向的课程设置还应该重视剧本创意、角色动作以及角色造型等课程。平面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来灵活设置。同时,数字绘画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应尽早开设软件课。

(三)做好教材建设

数字绘画专业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在教学理论研究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还没有普遍公认的经典教材。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做好教材建设,如果没有符合实际的教材,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自行编写。数字绘画专业对社会变化情况非常敏感,软件版本的提升速度也较快,增加了很多特效功能和重要笔刷,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予以特别注意。从目前来看,不少学校由于盲目跟风,在软件功能建设方面不切实际,不仅造成了资金浪费,也不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数字绘画教学活动

在数字绘画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因课施教

数字绘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包括了技术创意,还包括了艺术文学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应抓住专业课程的特性和教学目标,分析课程的特色,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动画项目课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来进行,在小组学习中可以相互激烈、相互学习,分工合作。文学插图类的课程则更强调个人独特性、创造性,因此应尽量减少定向思维环境,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做好细节性的课堂教育

由于数字绘画课程并非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改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字绘画作品的完成,是个人修养、创作心态和素描基础等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字绘画专业的学生由于性格各异,抗挫折能力和专业基础有很大不同,一些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自卑、急躁、思维僵化,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细节性的课堂教育,采取各种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和心理疏导,帮助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难,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强化数字绘画专业的师资力量

从目前来看,由于数字绘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一般是由美术教师或平面设计教师担任,因此数字绘画行业中的师资来源比较分散,存在着先天不足问题,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性不够丰富。因此,高校应强化数字绘画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应进行再教育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数字绘画教学创作,在条件允许时可以聘请专家到高校开展知识讲座。二是应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从本校数字绘画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强化学校的教学实力。

四、拓展数字绘画教育

(一)与考证培训结合起来

为了填补数字绘画专业的就业缺口,社会上开办了大量的数字绘画培训班以及Adobe软件证书培训班,这些培训设置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这些培训班的设置能够快速的为企业输送一批专业人才,其内容设置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与之相比,专业学校的教学效果就明显不足。因此,学校在开设数字绘画专业时,应借鉴培训班的教学模式,更新和调整课堂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与企业相结合

数字绘画专业课程仅靠单纯的校内教学是明显不足的,数字绘画能力需要通过应用来实现,课堂中简单的创作小品和练习,对学生的渗透力和教育力度不足,因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中,或者与出版社、动画传媒公司合作,学生的实战演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字绘画课程产生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数字绘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但也应认识到,由于数字绘画课程的产生较晚,其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导致数字绘画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数字绘画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满足社会对数字绘画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加大数字绘画专业的教学投入,也需要广大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提高数字绘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