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

篇1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实验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甚至进行化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实验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及科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前化学会会长布里思罗提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从中可见,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有效途径。优化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对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呢?在此,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营造良好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动手欲望

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堂实验极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探究;出乎意料的化学实验现象又可以使他们产生疑惑和好奇,为寻找科学合理的化学解释、化学原理提供动力,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化学实验课程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使得化学实验的课程更加社会化,更加具有实用性。这样,当学习高中化学教材的理论知识和面对形态各异的化学仪器、容器时,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自己试做甚至自己设计实验的愿望,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应避免只是简单地演示过程、观察现象,要注意操作规范、讲解准确,提高实验的可视度,让学生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化学规律是在反复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归纳出来的,学生只有勤于观察、乐于分析、善于总结,才能从化学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才能真正认识化学中隐含的道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欲望的有效手段。

二、突出自主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再自己参与、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更能有利于消化理解化学理论知识,促进化学理论和化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如实验、观察、推理,以及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既要是全面的,更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侧重。可以将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编在一个实验小组,男女生混合编组;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先由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再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耐心指导,启发他们对比思考为什么要求规范操作,为什么要求步骤合理,以及产生某一化学现象的原因,从而切实纠正错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实验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疑点”的绝佳机会,必将激发学生为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实验,甚至多次重做,当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一致时,疑点自然就会消除,对实验的过程(规范性、程序性等)的认识也必将是全新的。如做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就不会看到铜丝变成红色,也不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此时教师应正确引领,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增加合理的课外实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离开了化学实验,就没有化学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分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加课外化学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研究中的多种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蔗糖溶液配制、酒精的溶解、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食盐颗粒等,如此种种,将课外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有机联系、相互补充,学生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而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

四、开展竞技型实验比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技能比赛既重视实践又不可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又考查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耐力,这些都是科学的育人理念在竞赛要求中的反映,对引导和完善育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用探究型实验把学生的参与探究能力提高上来,开展主动式的实验设计,使学生的化学课外实验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原则

1.探究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应以学生思维能力为起点,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实验,来认识化学课程中的概念与规律。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部分比旧教材更加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形式与操作程度上,教师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斟酌。

2.简明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应当秉承操作方便简单的原则,用最简便的方式显示出实验最终需要的表达结果。如果操作过于复杂,或者仪器过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收到的学习效果亦甚微茫。

3.直观性原则

实验操作方便,结论得出直接,是高中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实验现象应当与药品节约相互参照,尽量做到明显直观。如果简明原则与直观原则发生冲突,要以直观原则为主。

4.成功性原则

实验验证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使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实验现象,验证化学性质,最终得到准确而科学的结论,所以一个成功的实验,结果准确是十分必要的。

5.环保原则

因为化学学科一般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形成污染,所以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材加以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现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的不足有:各项实验总体成功率低,很多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安全性不强,实验中一般都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对实验室造成的可能环境污染;直观效果差,现象表现不明显,实验强调的重点不够突出;实验现象与实验目标不能很好协调,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生阻碍;操作过程太复杂,实验仪器、实验装置、药品用量管理混乱;趣味性欠缺,无法让学生兴趣集中到实验上来。基于这些不足,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创新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鉴方法:借鉴此前已经取得成功实验案例中的方法与经验,甚至可以利用其他学科内的先进方法技术对化学实验加以改进。

(二)组合方法:将所有实验方案先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的部分,再加以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实验系统。

(三)添加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实验里面加入新的实验环节,以达到改进实验、完善效果的目标。

(四)减少方法;在一个固定的实验里面减少某个实验环节,以达到演示重点突出的目标。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的过程创新

(一)实验开头应当富于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直接诱因与强劲动力。在兴趣动力促进下,高中生的热情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实验课堂的最初几分钟,可以不必急于讲解课本里面的内容,而是用教师演示的方法介绍本节课所要了解学习的化学实验内容。比如在介绍三价铁离子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先给其表演有关的小实验,先把萝卜浸泡在硫氰化钾溶液中一段时间,把萝卜取出来,再用蘸上三氯化铁的小刀砍到上面,这时候会看到萝卜“出血”了,流出红色的液体。通过这种极富趣味的实验现象,学生就可以很熟悉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过程应当富于探究性。现在高中化学教材里面的实验很多都属于验证性质,学生对于实验最终结果只能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如果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可能效果会更理想。探究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验时,学生以化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行相关过程进展,即以教师所提供的知识背景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可以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体系,达到化学观念的整体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掌握知识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意识。比如在探究铁与化合物氧化性及还原性时,便可以采取视频播放铁在自然界中如何被发现,如何在生产与生活中防范钢铁腐蚀的形式,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探究的问题可以有:是什么原因导致铁生锈,在铁的化合物里面,哪些有氧化性,哪些有还原性,哪些兼具氧化性与还原性。

(三)实验设计应当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实验设计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与设计实验的时间和环境,既能够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也会让学生创新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内容的实验设计时,便首先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自己探究出实验需要哪种仪器、药品,实验的装置是什么样,装置能否进行改进,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等。这些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实验设计顺利完成。比如探究制备Fe(OH)2时,便可以让学生以创新意识为指导,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三种不同的实验办法。

高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其他学科内容所难以取代的,可是若想化学实验达到更加理想化的效果,就必须积极改进实验方法,让教学内容更具有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的意识。这是因为参与探究能够使学生更大胆地进行假设、猜想、表达独立见解,养成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验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化学教学,2004(04)

[2]周青,刘建青,杨辉祥.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J].化学教育,2009(01)

篇3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首先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化学实验目的不够明确。不可否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一直都是将实验当作高考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巩固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意义。正是由于高考升学制度的压制,很多教师也对实验教学缺乏责任心,导致学生化学实验的目的很不明确。其次是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很多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强调之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由于学校对实验投入的资金少、设备落后,难以保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序顺利地进行。最后就是未能落实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学校的实验教学无法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诟病。甚至在实验教学中还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填好了实验报告,于是对实验过程不认真观察分析,实验后不认真思考。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践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新教材两个必修、六个选修模块的实验部分有充分体现“创新”理论的空间。实验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开动脑子,积极思维,探索真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真理”,在探究活动中落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学,重在整个实验操作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拘于牛顿定律的约束,充分利用逆向发散思维提出了“相对论”,使时间与空间联系在一起,对物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科学家在1999年通过多次实验成功地合成了半衰期为1秒的三种新核素,并建立五种核衰变图,对世界轻稀土核放射性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所有这些发明与创造无不与科学家的探索创造精神联系在一起。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而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则要以化学实验为主要载体。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确实改变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达成共识。

三、改进传统实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烦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老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实验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加以改进。比如,必修1(人教版)NaO性质探究实验中NaO与CO反应,传统实验是制取CO气体并通入NaO,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做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并加以改进:CO一定要制取吗?氧气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条复燃实验加以验证吗?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了该实验。有学生设计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进NaO粉末中然后吹气,可以看到棉花剧烈燃烧。新设计的实验不仅证明了NaO与CO反应生成了氧气,而且证明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一般用水来灭火,有的同学打破常规,改进了NaO与水反应的实验,同样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几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剧烈燃烧,即水能生火。教师对学生传统实验的改进,可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多开展探究性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一同进步的过程。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解决化学问题为密切联系的纽带,学生在纽带联系中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认真思考,可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活动条件和思维空间。目前,高中化学的探究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将探究实验的步骤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实验,最后教师把各小组所得的实验结论进行整合,就完成了一节探究实验课。我们好好反思一下:既然是探究性实验,为什么都要按教师的实验步骤呢?进教室直接演示效果不是更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同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实验、探究

一、高中化学实验自主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跟随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去总结经验教训;学会如何去观察和了解世界;学会审美;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学会独立;也学会了如何团队协作。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活动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原理、合作探究,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以全身心的状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所在。

二、高中化学实验自主引导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高中化学实验自主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基本为: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创设问题情景――预设实验过程――实验实践――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反思与表达――制作实验报告。

第一阶段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内容,比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氨的物理性质等。学生按照实验内容来分析本次实验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原理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理论基础,必须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并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前提。学生依据化学实验原理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此做为理论依据,开展化学实验的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的最终指向,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切都以实验目的为导向,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有意识的去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去重点分析这些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第三阶段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设计问题情境一定要经过深刻的思考,问题情境一定要符合问题实际,并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们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第三阶段是实验过程。在这个阶段,老师们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以防止化学意外(爆炸、腐蚀等)的发生。整个实验过程是由学生们独立或合作来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实验完成后,学生们会很有成就感,还能以此增强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第四阶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都是总结实验结论的重要依据,实验结果在一定的`差范围内要求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实际操作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这也是一种搞科学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对于学生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是一种财富。

1.实验原理分析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以一条清洁且对化学惰性的金属线(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于化合物中。

2.创设问题情境

逢年过节我国有放烟花的习俗,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景色十分美丽迷人。同学们玩过烟花吗?同学们知道烟花是怎么制造的吗?烟花发出的五颜六色是如何形成的?烟花发出各种颜色的原理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做一下烟花的实验呢?想不想自己通过实验把颜色的原理搞清楚呢?通过以上情景的创设,想必很多学生已经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3.实验过程

首先是要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包括各种灯(酒精灯、酒精喷灯等)、各种金属丝(铂丝、灯泡钨丝、回形针等)、多种金属盐(Ca、Li、Ba、Sr、Na、K、Cu等)、钴玻璃片等。然后同学之间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实验操作,有的同学负责记录实验现象等。

4.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整理可以由同学们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同学们集体合作完成,如果是独立完成,则需要各人分别完成后,同学间再相互对比各自的结果,通过比较找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以此达到完成实验目的的效果。

三、高中化学自主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例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中,实验3―1至实验3―3是钠的系列性质实验,刚抛出实验问题,同学之间就展开了讨论:钠什么颜色?会像铜?还是像铁?铝?铁不会与水反应,钠可以与水反应吗?;钠放进水中会像铁一样沉底吗?诸如此类学生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就出来了。学习就怕提不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就活了!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学生就能真正用心的完成。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课堂氛围。

四、高中化学实验自主引导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启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实验探究性教学,使新课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学生要进行鼓励。有的同学刚开始接触实验时是不敢操作的,总是担心会出现意外,或者实验的结论和别的同学不一样,这时老师要对同学们进行鼓励,,在探索中碰撞,在探讨中进步。

2.要吃透教材。教师和学生都要吃透教材,教材是实验操作的基础,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不可胡乱操作,安全第一。吃透教材更利于把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就有了一种预判,便于掌控整个实验教学课堂。

3.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探索、研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问题;策略

作为高中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虽然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还得通过实验来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化学概念,了解化学原理、规律等的引入过程,认识实验也是验证前人的科学论断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可见,化学实验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事实上,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化学现象向学生演示,则不仅能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与他们过去的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的东西感兴趣,然而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所演示的实验内容、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常见的,毫无新颖性。如此一来,学生往往会失去其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2、实验教材选择不当

首先,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所安排的实验数量少,实验教学学时所占比率也较低。因此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机会很少,无法完成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其次,实验教学内容偏于理想化。实验教学内容没有真正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所以实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就很难实现实验教学的效应,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当前的实验教材中,还存在部分实验安排缺乏合理性,部分实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实验安排在完成对应的新课的学习之后,而且其进行实验的方法也缺乏创新性,实验教学亦没有完全构建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给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在一旁看实验的模式。这样一种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学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会导致实验课程流于形式,从而阻碍化学实验教学获取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这一心理特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平常的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组织趣味性化学比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原理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如用盐酸进行鸡蛋的雕刻、用浓硫酸进行木器的刻画等趣味性活动。另外,在班上举办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将化学实验融入到生活中来。如在班会上,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化学小实验小魔术表演。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在充满新奇和好奇的心理环境下会大胆地去创新、探索并发现新的知识。通过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

2、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中化学老师应该精选实验内容,把那些最基本的实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联系最紧密的实验内容筛选出来,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夯实基础、优化提高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中实验项目类型包括基础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来安排实验内容。以强调教师指导的基础性实验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基本操作的方法以及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基础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熟练地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的效果。这也是化学实验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综合实验提出的要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内容,自己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化学原理对出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设计研究性实验注重以学生为主,它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提出实验要求,给学生安排一些选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项目进行探究。在此实验期间,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依据该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最后再独自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学生全程参与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也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应根据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完成化学实验目标。

3、坚持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篇6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应用原则 实例分析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启发―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等为主要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更注重化学的社会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1.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实验课的内容要求设置一定的情景模式,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鉴于高中生化学基础弱的现状,教师要尽量选择简单无危险的实验进行教学,达到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目的。

2.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过程是创新过程,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内容,应向更宽、更深的范围拓展。比如在氮气和金属镁的反应实验中,教师可适当加入氮气与其他金属的反应实验,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类比中增加知识量,进行思维的发散。

3.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学生不能通过化学实验解决,需要综合所学学科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解决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在U形管妙用实验课中,教师要综合分析U形管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对U形管广泛的应用进行思考,运用跨学科思维得出完善结论。所以化学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在于化学课本的本身,而且在于所有学科的综合思考与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实例分析

对于“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们将用案例分析法加以说明。本案例以探究氯水的性质为例,进行“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分析说明。

教学内容:探究氯水的性质。

教学目的:通过设计氯水的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探究掌握氯水能够进行漂白的原因。

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学方法:经过设计氯水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实验的过程。

创设实验情境:首先,需要探究酚酞褪色的原理。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先面向学生,向NaOH溶液中滴加一定剂量的酚酞试剂,滴加到盐酸溶液能正好褪色为止,然后将混合溶液分为两份,分别标记为溶液甲和溶液乙,在溶液甲中滴加酚红试剂,在溶液乙中滴加NaOH溶液,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实验现象的发生。在静置了一段时间后了,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其中溶液甲没有明显的变化,溶液乙渐渐恢复了红色,实验进行到这个阶段,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了,比如,酚酞为什么会褪色呢?这样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动力,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最后总结出酚酞褪色的原因是HCl中和了NaOH溶液的碱性;其次,可以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设计氯水实验的目的,提问新制氯水的组成成分有哪些?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以第一个问题为基础设立的,教师在提问前要让学生了解氯水的主要成分有HCl、H■O、Cl■、HClO,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教师向NaOH、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新制氯水,实验现象则会变为,原来的红色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浅,最终达到褪色的效果。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讨论,使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被学生牢牢记住,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氯水的主要成分在一起的反应公式:HCI+NaOH=NaCl+H■O、Cl■+2NaOH=NaCl+NaClO+H■O、NaClO+NaOH=NaClO+H■O,由以上公式可以发现,Cl■、HClO具有较强的漂白性。

针对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做出一些假设:1.溶液褪色的原因是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致使NaOH溶液中的碱性被中和了;2.Cl■或HClO的漂白作用致使溶液褪色了;3.上述两种作用下溶液褪色了。提出以上三种假说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然后通过教师设计对应的三种实验对上述三种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NaOH溶液褪色的原因是Cl■或HClO或两者共同的具有的漂白作用。这样的实验设计和假设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留下深刻的影响,进而形成长久记忆。

三、结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启发-探究”式教学刚好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教学的目标,辅导学生按照化学实验操作要求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的定向观察能力,并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作相应的指引解答,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利用教学案例探究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于推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发展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秉承不断创新的理念,对高中实验化学进行探索与改进,保证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做好实验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全面,仅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学生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从而影响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二是有些教师仍然延续传统教学理念,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三是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只能盲目地模仿,从而使其失去了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主导着整个实验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实验操作主体的地位;五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和僵化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综合这些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策略

1.明确实验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如在《氯气的性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确定了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对学生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及在实验中获得的情感和形成的价值观进行了要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看、闻、做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氯原子的结构特点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元素化合物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氯气毒性的基础上强化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来水利用氯气消毒的实际问题,体会氯气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样通过对不同教学目标的明晰与具体化,可以提高目标的可行性。

2.确定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确定学生实验操作主体的地位,并利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如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设计中,某教师利用了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首先利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其对于反应中可能出现的化学元素的猜想,根据排列组合法和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学生猜想其可能产生的物质有O2和NaOH或H2O和NaOH;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一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即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观察现象,最后根据观察,学生验证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会产生O2和NaOH的结论,并写出了反应化学方程式。这一围绕学生的猜想与验证的实验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优化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的载体,通常教材中会对实验内容进行规划,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尤其是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实验主动性,应该主动整合并优化实验内容,从而保证实验内容能够以更加生动、活泼、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在《离子的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回顾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比较抽象的离子制成动画或图片,以说明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进而导电的原理,同时以氯化钠溶解并电离为例,说明自由离子的形成;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性,突破实验的局限,让学生从更多的实验案例中,总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这样动态、丰富的实验内容,可以吸引学生尽快投入到实验中。

4.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所谓多元评价是指高中化学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应该将教师、其他学生和学生自己纳入到评价主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听取多方面意见中,深化对实验知识的理解;所谓全面评价,是指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操作方法和操作态度等内容作为评价的指标,从而实现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三、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仍然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而为了突破这一教学困境,教师应该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实验操作主体的地位,优化实验内容,并建立多元、全面的教学体系,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杨振英 单位:铜仁市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春萍.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08:28.

篇8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概述

1.探究实验的内涵

探究实验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化学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围绕某个未知的现象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来验证这一猜想,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的一种实验性学习。

2.探究实验操作流程

一般而言,探究实验的操作流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结果六个阶段。

(1)发现问题

学生的探究实验起源于问题的发现。而这一问题不外乎来自于两个途径。一个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某种现象。一个是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或现象所产生的疑问。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与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实验来引导学生。

(2)提出假设

在发现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新村探究的想法,驱使着他们翻阅书籍与文献,找同学与教师讨论,或是直接构思实验,在获得诸多理论的支持下做出假定,并在假设假定成立的前提下开展实验。

(3)实验方案设计

对于实验方案,可以先由学生自行设计,在经过兴趣小组成员的多番讨论后进行优化改进,最终确立。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让其在实验中充分结合自身所学,实现学以致用。培养他们全局的思考意识,加强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他们的科学素养。

(4)验证实验

在实验工作的准备工作充分完成以后,就要进入到实验的实际动手过程中来了。此过程中,学生们要客观记录下实验的有关现象及数据,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要力促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

(5)得出结论与反思结果

在实验完成后,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书籍与文献确定现象产生的化学原理,这也是实验的预设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以报告形式总结实验的习惯。这一报告的主体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最后,结合最初假设的设定来总结这一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高中化学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

(1)策略性问题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课本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适当开展探究实验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让其切实深刻地感受到重点与难点的核心思想。例如,设计一项实验,使得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2)理论性问题

部分需要学生了解与掌握的实验方法、仪器与原理,如果仅凭口授可能过于抽象,学生对此所产生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因此,可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来,让其切身体会到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与方法。比如,可设计三价铁离子的氧化实验。

(3)事实性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的化学现象,它们与学生的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可借助探究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萃取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借鉴“鸡尾酒”分层的实验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中化学教学探究实验的类型

(1)操作性实验

操作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仪器特征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例如,分液漏斗的使用。

(2)理论性实验

以上课已经传受过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巩固对旧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其对已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存在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例如,氯气的漂白实验。

(3)能力性实验

设计能力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比如氨的喷泉实验。

(4)创新演示性实验

创新演示性实验要以学生已经学过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改进后加以演示,并对新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这种实验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3.对探究实验进行预期

一般而言,通过翻阅教科书与有关文献,结合学生已学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有能力对探究实验的预期结果进行预测。

4.引导学生掌握提出假设与设计实验的技巧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在提出问题后,提醒学生就有关内容进行预习,使其对探究实验有个初步的印象;二是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所在;三是点播学生做出实验假设;四是做好实验工作分配工作;五是预计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六是制定实验步骤。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哪怕其在实验中出现错误,也要通过善意的引导方式教导其改正。

5.借助实验来检验假设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引导学生纠正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也存在不同,因此,要通过这一合作学习过程教导学生学会接纳多元化的信息,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

6.对结果进行总结

总结是探究实验学习的关键内容,总结的对象不仅包括探究实验的内容,还要包括对探究实验的深入分析。教师应当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实验的每个步骤给予评价。这种评价可分为三类。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应当在实验过程中就学生做得对的地方与做得不对的地方都要做出评价。正面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引导则能纠正学生不恰当的地方。

(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学生之间的互评由于各自身份的平等而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与帮助指导。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展现在实验中所做出的能力与取得的成就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评价能够更深刻地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7.案例在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以教科书上的“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探究带有氯水与无水的氯气的漂白能力。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实验。通过实践这两个实验得出了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能力的结论。

此次实验较基本实验而言,在操作步骤上更为简便,且现象更为明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实验与高中教材紧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朱玲珑,马志成.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3.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从掌握知识内容向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进行转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与效果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协调沟通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中获得感性体会,从而验证事实规律,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结合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有助于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变化规律,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规律性和探索性,学生不但能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理解一些难度较高的科学知识,还能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是通过教师把化学的现代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形成了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通过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原则

1. 科学理论作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化学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实验装置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根据,例如在探究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化学实验中,必须以科学的化学知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方式和观察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这是进行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育目的。

2. 探究验证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化学知识层次较深,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深入挖掘。由于实验提供的条件和验证的结果之间距离较大,学生在跨越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方法和探索的道路不是十分明确,需要通过各种错误的尝试,最终才能寻找到正确结果。教师在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时候,要使得该实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又不能与结果偏离太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 实验教学循序渐进

教师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对实验问题的难度、情境设计等都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果超出了该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这个客观基础,那么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单独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础。

4. 多元整合互动教学

多元整合互动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之一,指的是教师、学生、实验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互动关系,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愉快的互动。在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巩固学到的知识,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

案例分析:金属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产物探究实验

1. 问题引入

教师通过对碱金属元素的课堂教学和演示实验,学生了解了Na与H2O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及实验产物,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活泼金属Na与溶液CuSO4反应时,会得到哪些实验产物?这时,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答案,同时会产生疑问,金属Na是先与H2O发生反应?还是先置换出Cu呢?通过问题的提出,实验教学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问题。

2. 实验结果假设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开展讨论活动,每个人提出自己的假设结果,经过统计,全体同学提出的实验假设结果基本分为两种,一是金属Na先与H2O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和CuSO4发生反应,生产蓝色CuOH絮状沉淀;二是金属Na先将CuSO4中的Cu置换出来,并产生单质Cu的红色沉淀物和CuSO4溶液。

3. 探究实验现象

通过分组进行化学实验,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种实验现象:

4. 互动交流

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步骤置换,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首先是金属Na与CuSO4溶液中的H2O发生反应,产生NaOH,并伴随放出H2;然后,NaOH和CuSO4发生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CuOH;部分实验中的CuOH絮状沉淀伴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CuO;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认为:金属Na与H2O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一部分CuOH分解成为CuO黑色的固体。

5. 案例分析

学生在原有化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对实验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建立了实验结果的假设,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对问题做了积极的思考,实验结果的假设也必须符合科学逻辑,同时又能有创新观点,这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引入阶段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了在实验过程中带来的快乐,并告诉学生应该对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仔细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态度。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孝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学教学,2004(10).

篇10

论文摘 要:在新课程高中化学中,化学实验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是贯彻新课改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们已经对新教改的教学理念有了比较好的理解,也找到了许多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验教学这一新课程的精髓还是没能真正走入课堂和教学中,新课程教学下一步亟待突破的重点是如何落实新课改化学教学的灵魂——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究实验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传统的极其有效的途径。新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化学实验创新和探索,增设了探究性实验、边讲边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等。然而,光有实验教材的改革是不够的,有必要对我们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化学实验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各个实验,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验与思考,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设计策略作一番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当前,有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差。如有的教师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能力画上了等号,有的人甚至把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的能力。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势必会影响化学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培养出一些“照方抓药”的操作员或动作熟练的“机械手”。要提高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考虑,除了改善实验条件外,还应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进。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总之,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化学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应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验教学。当前的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象。有的学生也认为做学生实验既耽误时间,又太麻烦,不如直接看书效果好。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也是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不相符的,停留在书本上的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型的人才。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直观感性知识,积累直观感性经验的源泉,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要领和理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化学规律探索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实验教学更能充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不可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三、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评价

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教师应指导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使自己的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性实验的魅力。

目前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次去听一位老师上课,这位老师把各个小组的探究实验步骤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最后教师把各个小组所得的结论进行整合,完成了一节课的内容。让我们来反思一下,既然是探究为什么都要按教师安排好的进行实验呢?为什么还要分组?老师直接演示效果不是更好吗?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对每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同时得出全部的结论。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应当让学生主动参考设计,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做结论性的评价,可以给些参考性的意见,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学生最后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设计,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考虑到整个实验方案可行性及能否得出正确结论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引导学生做实验,学习新知识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实施计划,必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个别的示范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探究所需仪器及药品齐全。在学生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适时进行提示和指导操作,并对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说明。实验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其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就会得出结论。结论的正确与否,可以直接评价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与预期的一致,则说明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反之,学生应先反思自己设计的方案缺陷在哪?“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实施了自己的实验方案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了解问题背后的“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的结论远比老师演示来的效果好得多。学生在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思考,这样才会对整个实验过程非常地清楚。

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有效的教学活动,找出问题背后的东西。这样,从了解“是什么”到深入了解“为什么”,从结果到全过程。在实验探究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勇于讨论,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新知。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是在实验操作方式上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融入,主动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教师首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重新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和意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合作与探究,把握好下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最佳时机,从而达到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瓅.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