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管理理念

篇1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设计;重要性

一、引言

建筑节能提高建筑施工中各种材料应用的主要手段,更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前提。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出现,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与有效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措施,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的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备的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中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得建筑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有效的增加各种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二、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污染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逐步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要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施工中,采用新型的能源为基础进行施工。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建筑施工手段和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也被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措施,对住宅节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设计是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建筑施工材料应用率,增加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建筑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 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适应草原的恶劣气候,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 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同时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通常是困难的,因此, 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适合这一地区气候环境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四、绿化建筑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降低劳动生产率,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者,植物是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我国有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了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必须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

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可以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五、节能设计措施

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措施;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楼板层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建筑护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 达到节能目的。

篇2

关键词: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理财观念;理财能力

近年来,探讨大学生理财观念及行为的文章层出不穷,却鲜少有人对研究生的理财观念及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的就业期待更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更大,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研究生可进可退,进可继续深造,退可找个体面满意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在钻研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投资理财,理财是学生的后勤,后勤搞好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学术研究。美国理财专家克特・康宁汉有句名言:“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困”,所以,洞察和把握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行为已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理财观念及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都会对理财观念和理财行为造成影响,但是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长期生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且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财经类院校,他们很少关注理财知识,接触理财内容较少,因此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更应进行深入探究。

一、研究生理财现状的调查

前期本人针对天津等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一)平均月生活费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3.81%的天津市研究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下,有12.38%的研究生生活费在1200到1600元之间,在1600到2000元之间以及2000元以上的生活费的学生仅占6.67%和4.76%,而52.38%的研究生月生活费在800到1200元之间,可见相比于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研究生的平均月生活费相对较高。即使如此,大多数被调查对象依然表示生活费比较紧张,甚至入不敷出。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研究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二)生活费主要来源

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投资理财、家人提供与自主创业等几种方式,但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由家长提供,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补充生活费,仅有6.66%的研究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也相对乐观。相比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克服了收入来源与收入渠道相对单一的问题。

(三)生活盈余利用

对于研究生生活盈余的利用主要有购物、储蓄、旅游、个人爱好发展、娱乐消遣、考证进修、投资理财、恋爱和其他等几种方式,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储蓄和旅游,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研究生没有投资理财意识,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他们更倾向于将生活费盈余用于购物和旅游,属于享受型消费,而用于投资理财却是极少数人的选择。除此之外考证进修也排在倒数位置,由此可见,研究生消费水平较高,但缺乏合理规划;消费领域全面,但是学习发展类型消费不足。

二、研究生理财现状分析

(一)理财习惯分析

对于研究生的理财习惯,文章进行了记账习惯和预算习惯两方面的考察。在记账习惯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60.95%的同学选择不记账但心中有数,偶尔记账的有27.62%,而从不记账的有6.67%。预算习惯方面,选择做详细预算并执行的学生只有1.9%,大致做预算,并能按照预算进行消费的学生有61.9%,而预算形同虚设和不做预算的共有36.19%。由此可以看出近一半的研究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理财教育不足,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理财能力分析

针对研究生所接触过的或打算接触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出以下总结:(如图1),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选择余额宝、基金和股票的居多,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有初步的了解;而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生相当有限,说明这一类研究生对于理财了解不够深入,态度比较谨慎;也有少数研究生选择黄金、期货、外汇、分红型保险等理财产品,反映了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呈多样性;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能出于以下原因:虽然部分研究生对理财有一些兴趣,但是由于其经济并没有完全独立,缺少理财资本,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其缺乏理财意识,没有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还可能是因为忙于学业,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理财或者是其对理财没有兴趣。

对于研究生可接受的用于投资的最大金额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最高投资额在5000元以内的学生占47.62%,;选择金额在5000元到10000元的范围的比例为27.62%;在1万到5万的范围内比例为15.24%;最后在5万以上的范围中,只有不到9%。研究生资金有限,没有做到完全经济独立是投资金额小的主要原因,但是调查结果依然可以说明,大多数研究生同本科生一样属于风险规避者。

(三)理财观念分析

首先,从对理财的重视程度来看,71.43%的学生认为研究生理财是非常必要的,这从正面说明了研究生对于理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其次,从对现有理财产品的涉及程度来看,18.1%的学生有兴趣并且已经涉及,49.52%的学生有兴趣,但是缺少资本而没有涉及,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即资金不足影响研究生投资理财;再次,从对理财产品的看法上看,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涉及的理财产品已经从基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涉及到股票,基金,黄金,债券,期货,外汇等多种形式,这也可以看出研究生涉及的理财领域越来越广泛,理财观念与日俱增。

三、非财经类院校投资理财教育现状

由下图(图2)可知,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理财知识,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知识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有自主学习理财知识的意识;通过学校讲座老师授课获得理财知识的仅占17.14%,反映了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知识的获取还是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说明,学校给予学生的理财知识非常有限,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开展投资理财教育等相关活动,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因而对研究生的理财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为了了解学校对学生理财行为的影响,我们分别在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理财知识、学生从课余生活中获取的理财知识以及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这三方面进行了考核(如表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非财经类院校理财知识课程的设置非常少,只有少部分学校略微涉及;大部分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关理财的课外活动,但其开展的途径较少;虽然有少部分学校开展了理财教育活动,但是可能由于其宣传力度不足原因等导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仅有非常少的学生对学校的理财教育感到满意,这说明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对学生理财知识的教育与引导,进一步体现出非财经类院校的理财教育滞后,缺乏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有意愿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参与更多的理财活动,但学校在这方面缺乏重视,学生对学校理财知识的教育不满意。

探究上述非财经类院校现状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非财经类院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研究生的理财教育。大多数理工院校,王牌专业是其重点发展的方向,他们把大部分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支出花费在实验室的建立和试验器械的购买以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缺乏必要的指导。

第二,非财经类院校财经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低。在非财经类院校中,很多老师自身的理财能力不强,因此给予学生理财投资的建议也十分有限;另外,大多数高校在评选教师的职称时,更加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发表数量,对实际教学中的实务教育方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四、改进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能力的相关对策

研究生理财意识薄弱,消费习惯不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毕竟无论什么专业,理财问题是我们终将面对的一个问题,它将伴随着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良好的理财习惯定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一)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投资理财教育,一些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更多的应该鼓励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参加。学校创立的理财社团也不能只在自己学院的小圈子活动,举办的一些理财知识竞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理财创意大赛等应该鼓励全校人参加。学校也应该加强财经类教师的师资力量,多招聘一些有证券投资经验或者有银行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更多的投资理财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理财,课堂上,要多讲些实例,多些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生活与理财实践的距离。

(二)社会方面

理财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助,大部分研究生手头较为宽裕,可是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导致他们在生活上捉襟见肘,所以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通过电视媒体及广告大力提倡正确的消费方式;并且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帮助大学生理财,多设置一些风险较小,资金投入量较少的理财项目供研究生选择。高校研究生虽然大多投资额小,但不失为一个潜在市场。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教育,从小树立孩子理财意识的理念。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向孩子传输正确的消费理念并与孩子分享理财经验;家长应该适当关心孩子的理财与消费情况,对孩子不合理的理财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四)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身的观念,研究生理财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资金是否充足,而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因此首先应在生活上做出合理消费规划和理财规划,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其次,研究生也应该在课堂上与老师多互动,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加强与老师的交流。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很多软件能够培养研究生理财能力,研究生要用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这些软件来提升我们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

[2]庄丽.“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2).

[3]刘秋英,陆丽丹,赵晓庆,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J].财会通讯,2014(03).

[4]张淑云.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培养策略 [J].财会通讯,2010(07).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恶劣,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背景发展潮流下,各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未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十二五”时期将新能源作为未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众多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企业发展目标,纷纷尝试寻求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但新能源产业具有技术要求高、研发难度大等特点,因而新能源企业在经营中将面临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

一、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石化能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新能源企业的特征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通过新技术和新资源开发利用的能源,是相对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而言,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将广泛采用新能源,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缓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能源企业是在新能源开发与使用的趋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企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产业发展优势。新能源产业是人类自身可持续生产及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促进的产业。2.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新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资本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等各种渠道都纷纷进入新能源产业。3.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新能源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强。

(三)新能源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1.发展新能源企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企业具有清洁、干净、安全、可靠、且资源极其丰富的特征,不仅从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对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提供与新能源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将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石化能源的消耗,带动能源的低碳化,是推进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2.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人类正常进化规律是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而能源的正常发展规律就是从使用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传统行业中碳排放量都是非常高的,而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的碳排放量很低,因此,开发低排放、低污染的新能源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能源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趋势迈进,再加上各国都将重视开发低碳能源,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四)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收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而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因素会影响市场中新能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制约着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再加上新能源企业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和运营成本高,这些不确定因素势必会给新能源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新能源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应对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经营危机

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高低直接会给新能源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点,而现阶段新能源企业技术落后,如果经营者想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新能源人才的储备量,这种行为将造成投入产出率较低,从而直接导致新能源企业现金短缺,引发财务风险。再加上新能源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中存在管理短期意识,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的要求,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在发展过程中对所用材料的环保处理,也会危机企业自身的生存。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新能源企业要求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经常运用到软件技术,而新能源企业很多财务人员素质达不到风险管理岗位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财务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也不能经常参加在职培训,不会主动去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失,进而会出现、泄露企业秘密的行为,这些都会引发危机,将不利于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现金预算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诸多危机的出现,如企业因资金不足带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或是因资金过剩导致企业经营中机会成本增多、降低收益。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在新能源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而导致管理人员出现、故意误解、等情况。第三,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完善。新能源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承担主体。

三、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完善新能源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新能源企业经营中

经营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能源企业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因此新能源企业经营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在企业经营中不断改进自己,在各项决策中重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新能源企业经营中,以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能源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加强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强化低碳经济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应强化低碳经济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中。新能源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和技术培训,加强对最新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新能源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适时调整财务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新能源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来增强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首先,需要构建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新能源企业首先要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预算控制中,对新能源项目投资和新能源产品生产运营中所需的资源投入按照各阶段、分项目进行预算控制和考评。新能源企业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项目的整体成本投入和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算,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新能源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督促经营者在危机到来之前能迅速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再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新能源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组织框架的建立,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监测和预警,根据财务预警系统的结果执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利统一,减少因内部管理不健全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翁秀芳.浅析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体系[J].经贸实践,2015(7).

[2]李月晓.建立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J].现代企业,2014(11).

[3]薛冰.浅议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4]贾莉萍.浅论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篇4

【关键词】经管类 青年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应用型高校以本科教学为主,培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若想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除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必须拥有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胜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当前虽开设经管类专业的应用型高校大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但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对经济管理类人才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学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及为应对学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的问题,各高校均补充了一批高学历却无相关从业经验的青年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从而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经管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摆在经管类专业学校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二、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其原始意义知识一切有生命东西的存在方式。国外对实践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提出“实践智力”,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能力,能够确定如何成功达到目标的能力,一种像你周围世界展示自己意识的能力。哲学认为实践能力就是指主体有目的地、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再现出来。

近几年,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实践能力的认识已经扩展到广义层面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实践能力以一定的实践知识为基础和指导,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展示的综合性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得到的。总之,实践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本身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实践能力的多样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先关行业、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运用于教学,能有效的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的多种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三个部分。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共向教师发出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7份。经过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共面向学生发放问卷 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四、研究程序

(一)问卷题项的产生。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收集与编写调查问卷。步骤如下:

1.文献检索与理论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初步提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包括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等三个维度。

2.半结构式访谈。利用教师课余时间对部分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被访者畅所欲言,就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看法。

最后根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作为编制问卷的重要依据。最后把问卷题项确定为20个题项。

并运用上述方法,自行编制学生版调查问卷,最终把题目确定在15个。

(二)问卷的结构。

1. 教师版问卷结构

第一部分是指导语。为了防止激起被试的防伪心理,在指导语中强调“不记名、只为科研所用”等。

第二部分是被试的基本资料,即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婚姻状况等项。

第三部分是调查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的项目,共20项。

第四部分是一道请被试教师根据题目进行回答的的项目,共1项。

2.学生版问卷结构

第一部分为指导语。为了防止为了防止激起被试的防伪心理,在指导语中强调“不记名、只为科研所用”等。

第二部分为被试的基本资料,即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校、所学专业、就读年级等项。

第三部分为调查学生对其任教老师实践教学能力认同度的项目,共11项。

(三)施测。

1.调查工具

上述自编的经管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问卷。

2.被试样本与抽样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从化地区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师和学生问卷的发放。

表1 参与者学校分布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工作开始于2013年6月底,共向教师发出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7份。经过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共面向学生发放问卷 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表2 教师版问卷样本分布

表3 被试学生样本分布

3.统计分析问卷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四、应用型本科经管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结果分析

(一)经管类青年教师严重缺乏专业实践经历。

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应用型本科青年教师缺乏接触专业实际的时间和经历。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到当前为止,您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或挂职锻炼的实践有多长”时,回答从未有过的达44%,回答一年及以下的只有20%。当问及“企业工作经验时”,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是直接从学校——学校,无任何社会工作经历。当问及“过去的一学年到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情况时”,回答经常去的仅占8%,回答很少去或从未去过的高达64%。由上述调查可见,青年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经验的实践短且很少,实践动手能力无法锻炼提高,对企业现有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也会因其缺少去企业实践的机会而或多或少的出现脱节,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和专业相关的横向课题的教师比例较低。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当问到是否“主持或参与大量和专业相关的横向课题时”,参加过的仅7%,表示从未参与过的有58%。更多的年轻教师在访谈中透露出想参加而没机会参加的郁闷与苦恼。但是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许多独立学院虽然有一定的产学研结合项目,但多数集中在理工科等与社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专业上如软件、动漫、游戏开发等;经管类专业则比较少,仅有的一些也集中在会计和电子商务方面。众所周知,产学研相结合是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许多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而言必须要坚持与企业开展合作,而实际的调查数据结果却并不理想。

(三)经管类青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人数较少。

在调查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为36.7%。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和向被调查学校相关系部的负责人了解得知,虽然一部分有其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但有一部分教师所持有的职业技能证书与其现在所从事的的专业教学关联度不大。如,教师担任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拥有的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前与所授专业相关的双师型教师实际所占比例可能低于36.7%。且经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们得知,这些双师型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仅有证而已,真正从事过实际操作的教师却少之又少,甚至在笔者调查的一所高校出现过拥有会计资格证的教师不会做账的情况。这些数据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可见,对于与专业相关联的“双师型”教师建设还有待加强。

(四)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实验实训教师较为短缺。

以能力培养尤其是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想使其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在其课程体系中必然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实训课,故也需大量能够承担实验、实训指导的专职教师。在回收的147份问卷中,当问到“在所在院系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岗位的专兼职情况时”,回答为专职岗位的仅有17.5%,其余的实验实训教师均为兼职。且在笔者所调查的学校中,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导致很多实习、实训老师大量短缺,出于课程必须开出的压力,部分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师是边自学边授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实训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五)青年教师主动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意识较弱。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束缚,以及长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影响,现在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调查中 “您对提高应用实践教学能力是否有兴趣时”,表示很有兴趣的仅占40.2%。有6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用实践教学能力很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年轻教师在进入岗位时花了更多时间和经历在如何让好课,如何适应教师这一角色上,而未能主动的去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由此可见,在笔者所调查的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近半数的教师并未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学生对于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满意度不高。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水平高低对于其日后工作和就业很有影响。但仅有不到3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对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仅有11.2%的同学认为很强。有73.4%的同学在其大学生涯中尚未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有过实质性的接触或参观。有30%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过相关的课题或研究,但是在课题中更多地是进行数据的整理与收集。在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曾说:“老师给我讲得书本知识和我暑假去企业实际接触的,很多都不一样,书本上的有些技术,现在企业已经不用了”。以上种种结果也显示,学生们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满意度不高。

参考文献:

[1]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0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

篇5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创新发展

前言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建筑施工管理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应用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就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且有效的管理措施,在保证工程建设施工正常操作的前提下,对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在避免建设施工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建设工程的资源节省和能源消耗的降低的目的,从而促进建筑企业良性发展。从本质上来说,绿色施工管理就是当前我国一直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实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根本原则和重要组成。我国当前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两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我国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的问题也十分严峻;经过实践证明绿色技术无疑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离不开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2.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

2.1人才引进措施是实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无论任何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人才,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不断的引进新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引进,同时,更要善用,用其所长,补其所短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外,企业里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将不同特点和不同专业的人才聚集到一起,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起高素质人才组成的队伍,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建筑施工管理的专业性和创新能力,确保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有效。

2.2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勇于求教的进取心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以及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个人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更加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从根本上能够保证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企业中,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调度,及时发现施工人员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配置到相关的工作领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能量;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学习当前比较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积累施工管理知识,结合本企业发展和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从而改善施工管理的内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3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中绿色施工理念的应用

除了在以上两方面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人员聘用、培养的创新应用外,还要在企业自身建筑施工方面进行一系列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创新应用。首先建筑施工单位要求具有良好融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得到有效的感染,从而利于工作的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要实时关注对于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这样会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管理工作量。具体的加强施工管理中绿色施工理念的具体应用见以下几个方面:

2.3.1现场施工中能源管理的创新应用

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对于能源的消耗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做好能源管理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从节能做起,通过选用当前比较先进的节能设备;采用更加节能的施工工艺设计;使用比较成熟的工艺设备,降低未知设备性能调节的能源消耗。其次,做好减污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及时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日常正常运转,防止因为设备的损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设备本身问题带来的噪声污染;整体来说,尽量采用新型的节能减污新型设备、使用现代化施工工艺设计都可以很好的实现能源方面的管理的节能、减污。建筑材料在建筑成本中一般占有50%~60%,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对于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效益。具体有以下的几点措施:减少对包装复杂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对建筑材料实行回收,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回收点,将材料按分类回收贮存;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核对建筑材料成本,将成本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避免浪费。

2.3.2水资源的管理和综合利用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十分惊人,目前我国多地出现水资源不足的情况,因此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是进行绿色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水资源的处理的程度好坏,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环境的改善情况,妥善处理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也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效益。项目施工现场在用水、用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资源的再次利用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原材料的应用过程,应及时做好回收废物的工作,配置相关废物的收集、分类储存、回收利用系统,提高材料利用率;施工过程中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控制施工用水量;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关雨水、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将经过沉淀净化处理的水用于现场的冲洗车辆、降尘、洒水保湿等方面;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3.3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管理和措施

施工的现场污染是比较大的,有灰尘、水、光、噪音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对于扬尘污染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来选择一定的维护材料进行维护,加强现场的降尘措施,例如淋水和覆盖,尽可能采用清洁的燃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噪声污染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而且较为严重,在施工现场需要提倡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人为噪声,选用的施工设备尽可能为低噪声级别,另外要规范噪声管理制度,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阻尼等综合降噪措施;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要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不仅要加强废弃物的处理,而且要注意对其进行综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指导应用对于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文章中所说到的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应用的举措,当前的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碍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如何实际做到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还需要在节能、减排等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提出一些成本低、应用简单而有效的绿色施工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6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市场的手段促进了节能,这就是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方式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改造医院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从而提供有效的服务,分享节能改造利益回收的一种商业模式,本文将就能源合同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析。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

0 引言

在建筑节能的统计和研究中可以得出的是楼宇占据了大量的能源,几乎占到全球能源的百分之四十,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直接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建筑节能方面来说目前我们重视程度不够,数据表明在我国约430 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

在市场化的减排机制中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并不完善,所以应用范围较为拘束,不能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行业当中。

1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现状

1.1 确定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是否应履行招投标程序目前来说我们的招投标程序主要面对的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公用建筑,对于这种建筑形式来说要采取公开的招投标方式进行公司的选择,避免在招投标程序确定之后有些公司由于利益相关放弃了改造项目,造成经济的损失。

1.2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是否履行设计管理程序问题在设计管理程序问题上由于很多管理工资没有相关设计资质,不能出具相关设计文件资格证明,这就造成了有些公司为了获得项目采取挂靠的形式,从而造成了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对这些公司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对资质的硬性要求造成问题。

1.3 节能改造工程监理机制问题对于建立机制的问题如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例如《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等的要求,需要对改造项目直接纳入监理工作,这种情况造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复杂性,增大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对监理机制进行科学的选用,从而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性。

1.4 改造后工程验收问题工程验收时工程最后的质量保障,采用了合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造之后的项目如何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和形式如何采用,这些问题目前来说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这就造成了验收过程中无据可依,对于节能效果的检测评估目前采用只要达到预期效果即为合格,但是在各项管理和验收政策中需要不断的完善,从而保证在相关验收工作中保证工程质量。

2 完善管理措施

2.1 政策支持政策是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有效也必须的支持,首先来说建筑节能建造的合同能源管理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从技术方面、资金方面和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不断的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和应用效果,具体来说就需要在已经明确的政策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建筑节能问题对建筑节能改造能源服务产业进行细化,从而对建筑节能工作不断的推进,需要做的包括,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降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项目风险,保障企业的初期发展条件,不仅如此,对于建筑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的贷款方式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降低融资的门槛要求,对融资渠道不断的扩大和畅通,最重要的一项包括对该项目加大宣传和强制推广力度。对于节能效果以及节能意识的了解和提高需要宣传才能扩大范围,加大对用能单位的宣传,提高其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认知和认可度,同时对公共机构、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高耗能建筑应强制要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从而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

2.2 加强改造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对于建设程序进行了简化,促进了改造项目的快速有效进行,但是这种简化工作不能对合同能源项目的改造质量要求降低,必须依旧保证质量要求,首先是对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安全主体责任进行明确,其次是对相关改造产品以及材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技术指标和使用年限要严格控制,另外对于质量后期的保修制度也要有效的确立,避免合同能源公司出现利益问题。

2.3 简化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作要求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在投入和应用当中的风险来说,对相关单位来说没有承担风险和支付费用,这就造成了合同能源管理应用中的成本较高,对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来说就容易不能严格履行建设程序,从而造成经营风险问题,这时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一是采用竞标的方式进行合同能源公司的选择,第二是对一些以建筑改造为主的产品技能型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来说对公司的审核要以技术为主,避免对设计施工进行无用的审核,最后是对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程序进行有效的简化。

2.4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对于建筑节能的合同能源管理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合同的完善,从合同双方的角度出发,从而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正和指导,对于建筑节能项目特点进行节能量的核定,具体的核定方式要根据具体的建筑要求进行选择,对已经经过改造的建筑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建筑应用的具体现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包括气候行为方面因素,对核定方法进行确定,保证核定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现有的单位基础上对第三方的节能核定机构加快培养的力度,对于机构的工作范围以及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改造措施以及改造技术进行不断的细化,明确节能方式和节能效果,从而在选择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能够更便于核定和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效果,促进建筑节能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圆,陈展.合同能源管理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应用和意义[J].环境保护,2009(4):53-56.

[2]沈量生.合同能源管理与建筑节能[J].工程与建设,2010,24(5):646-648,676.

篇7

关键词:土建工程; 管理创新 ;绿色施工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不少企业涌入建筑市场,使得土建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各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就土建工程而言,其管理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土建工程管理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企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采用绿色施工的方法,在考虑建筑管理成本预算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基础竞争力,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1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分析

我国土建工程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传统的土建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贴合现代化发展需求,再加上我国法律在土建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使得土建工程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较为直观的体现在土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循环,如果企业恶意破坏这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就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土建工程管理进行创新,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企业的角度,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可以将绿色施工管理融入到创新管理中,这样可以有效贴合我国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同时也为土建行业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土建企业要紧跟每一项施工流程,落实施工制度,对施工进度严格把关,从各个方面进行管控,比如原材料的选取、成本优化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建企业不得不优化转型,不断创新,土建行业对资源的使用率比较高,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为了最大程度上控制对资源的利用率,我们需要合理规划资源,采取合适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法[2]。

2绿色施工管理方法分析

2.1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方案

土建工程施工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多个操作环节,所以在项目正式开展之前,需要从项目整体需求出发,制定完善的绿色施工计划,根据相关施工标准逐渐优化完善绿色施工方案,要想实现工程施工绿色管理,就需要从基础层面出发,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方案内容规划的合理性,方案内容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作为施工单位,最好聘请专业的工程管理师,对土建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给出方案修改意见。承建单位要认真考虑工程师的意见,针对性的优化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最为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合理规划,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很多资源在施工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浪费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预算,不管是材料还是设备,都要综合利用,最大化发挥出它们的应用优势。

2.2现场施工要重视能源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使用率比较高,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能源,企业应该针对这些能源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制度,让施工人员能够合理使用能源,不浪费能源。能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做好能源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成本预算还能降低施工污染程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认真检查机械设备,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能源能够合理消耗。土建施工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很多设备都是处于一个长期运行的状态,所以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损坏,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周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贴合绿色施工管理理念[3]。

2.3妥善管理施工现场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稀缺,而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淡水的使用率又比较高,所以我们要合理优化施工工艺,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土建施工规模较大,很多施工环节都会用到水资源,加上工作人员随意处理,很容易造成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针对于这一问题,承建方可以督促施工队伍建立一个回收系统,对部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降低施工成本。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绿色施工管理的目的,可以利用污水与雨水相结合的方式对地面污泥、污垢进行清洗、冲刷,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可以有效节约成本预算,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有就是要定期检查水资源的指标系统,看水资源是否被污染,避免给附近居民造成不好的影响。

2.4施工过程中要落实污染治理

土建施工过程中造成了污染也是比较大,为了有效控制相关施工污染,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我们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防护工作,土建工程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土木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最容易造成泥浆污染,这两者所用泥浆量比较大,施工队伍可以采用设备机械降低泥浆运行速度,缓解泥浆污染,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工艺流程。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扬尘现象,所以要做好相关防尘措施,避免机械设备上附着过多的灰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还有就是对光污染进行管控,比如电气焊,这种工作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需要用其他介质进行遮挡,选择好合适的施工区域,不要影响到附件居民正常生活。

3结语

要从多方面做好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工作,从现实情况出发,结合绿色施工管理方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浦冬梅,刘必渝,程超.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分析[J].节能技术,2018(26):54.

[2]裴勤锋,刘光辉,朱志伟.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创新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地产,2018(1):28.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管理观念的创新,绿色工程管理观念出现并得到广泛运用,受到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下面将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对绿色工程管理观念的概念、特征等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实现路径,希望能够更好的指导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

一、绿色工程管理观念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随着管理观念的更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绿色工程管理观念出现,并受到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具体来说,它是指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运用新的管理观念和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实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最终促进工程建设更加生态、绿色、环保,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绿色工程管理观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首先,发挥生态目标导向作用。管理工作以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通过建立绿色工程管理体系,有效避免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生态环保的目的。其次,加强全寿命周期管理。绿色工程管理应该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全过程、竣工结算,对工程施工所需的各项资源能源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减少浪费现象,减少甚至避免每个环节对施工的污染。最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落实各项绿色管理理念要求,实现对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污染周围环境,有效利用工程建设资源,促进工程建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绿色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及原则

(一)、绿色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为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管理非常必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行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提高施工质量。人们必须认识到施工管理质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谁就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断完善的法制社会进程中,我国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完善,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竞争的现象。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以逐步规范建筑市场的发展。在进行创新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原则。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对于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至关重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增强建筑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效益等,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在适应生产力发展方面,生产力和管理密不可分,不同生产力的管理也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最大化地发挥潜在生产力,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增加建筑市场竞争力方面,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增强建筑工程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为原则。在提升企业品牌效益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品牌效益,无疑将提升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施工管理,要充分考虑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三、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一)、人员安全与评价管理

人员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施工时应从施工人员生活和施工过程两方面进行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员工饮水、膳食及住宿环境的管理,争取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施工行为,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施工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为绿色施工管理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对施工效率及时的评定,及时纠正偏离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的行为,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效果。

(二)、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首先设计和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绿色施工目标和管理制度,从而使施工整体任务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支配下,建筑参建各方都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绿色施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建立两级绿色施工管理机构,一级机构包括施工单位、建立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二级机构主要指施工单位成立的负责管理的机构,例如绿色施工管理小组等。这两级施工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整体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两级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应分别由施工和建设单位项目经理担当。各级机构应挑选综合素质高的人员负责处理分项任务和协调。以管理责任人为节点积极调动人员从事绿色施工管理的热情,以此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施工管理。其次,施工过程中,明确划分不同单位的管理任务。准确掌握各项任务具体负责的单位和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施工出现错误,监督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及时协调单位间的施工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内外信息传递机制,使施工单位各部门准确把握外部政策变化及项目内绿色施工的整体情况。

四、绿色工程管理观念的创新途径

正因为绿色工程管理观念具有如此重要意义,因而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该理念的运用,并采取相应的创新路径,推动工程管理水平提高。

(一)、树立绿色工程管理观念

建筑工程管理单位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绿色工程管理观念。制定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对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同时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让他们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在追求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重视提高工程建设生态、社会效益。

(二)、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确立下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有章可依;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确保企业法人财产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精髓。

(三)、加强工程资源能源管理

一方面,在进行资源管理时,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施工现场的材料、水资源、土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保护土地资源,节约用地,降低土地资源消耗。重视对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对废水进行沉淀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避免出现水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加强能源管理。施工中制定能源消耗指标,作为约束条件,降低能源消耗。施工中重视对新型、先进机械设备采用,并做好维护与管理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促进能耗降低。同时还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不仅性能良好,而且能源消耗低,施工效益好,更有利于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四)、重视工程施工污染控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甚至避免施工污染。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灰尘污染,对施工现场洒水,硬化施工现场道路,使用清洁燃料,降低灰尘污染。控制噪声污染,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采用遮挡措施,降低噪音。选用新型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控制,避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另外还要控制光污染,做好对光源的遮挡工作,避免向四周扩散,使光线集中到施工现场,防止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五)、选用绿色环保施工材料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选择绿色环保型材料,更好指导工程建设,降低施工材料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施工过程中也应该加强材料管理,确保堆放合理有序,严格执行施工方案要求,保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对污染较大的材料,如甲醛、氨、苯含量过高的材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可以用有机溶剂做稀释剂,水溶性涂料取代溶剂型涂料,用商品混凝土取代现场搅拌混凝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施工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重视自身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高质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施工技术理念的创新并非特定某个人的职责,而是人们大家都应齐心协力,共同关注的话题。

参考文献

篇9

北京的供热事业已历经50余年发展历程。“十一五”期间,全市供热面积从2005年的4.3亿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6.3亿平方米,供热面积增长了1.47倍,城市热化率已达到9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供热城市。自2002年华通热力在北京地区首家推行供热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单位共同推进北京市供热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市容委将采取多种渠道的推广活动,积极宣传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重要意义和可观效益,提高全市供热行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氛围。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合同能源管理[1](――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二、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比较及优劣分析

EPC模式根据节能改造投资者的不同和节能设施所有权归属的不同,基本可划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四类类型。实践中,也有部分合同能源管理由以上4种基本类型的任意组合形成的合同类型。[2][3]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吴道洪博士表示,“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各有利弊,节能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多种多样,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扶持多种模式,让节能服务公司选择最适合的服务方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在项目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节能改造工程的投资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或者按照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合同约定的比例共同承担。项目验收合格后,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并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节能效益分享型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模式类型。但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受企业的诚信、经济效益、企业产量变化、能源价格变化等约束比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2.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双方约定将该能源系统的能源费用交节能服务公司管理,系统节约的能源费用归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类型。发展障碍表现在奖励标准偏低,按照《关于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按照36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向节能服务公司一次性拨付实际财政奖励资金。而工业领域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奖励达到600元/吨标准煤,非工业则高达800元/吨标准煤,与之相比能源费用托管型的奖励标准偏低。另外,还存在着政策竞争问题,国家和北京市都拥有相关的节能技改奖励政策,用能单位可以申请节能改造,并获得财政奖励,这也挤压了实施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操作空间。

3.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改造工程的投资由用户承担,节能服务公司向用户提供节能服务并承诺保证项目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项目实施完毕后,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若达到此前节能服务公司承诺的节能效益,用户一次性或分次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如达不到承诺的节能效益,差额部分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于项目周期短,有能力在短期内支付节能效益的项目类型,且合同中约定的节能量价格一般为固定价格。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但是仅仅靠主观历史经验确定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承诺的节能量及额外节能收益分配比例是不合理的。如果想要专业、科学、精确的界定基础能耗、节能量等相关数据,就一定要引入第三方能源审计公司,而这一点在目前的国内恰恰是非常欠缺的。

4.融资租赁型

此类型特点为引入第三方融资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设备由融资公司投资购买,融资公司再出租给用户,依据合同约定,用户定期向融资公司交纳租赁费用。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能源系统,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测量验证节能量,负责确保达到约定的节能效果。合同到期后,节能设备的所有权转移归用户所有,以后用户继续使用所产生的节能收益也全部归用户所有。

三、影响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因素

1、资金方面――融资难是首要障碍

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项目合同周期长,这就会影响到节能服务公司短期的获利能力,从而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周转。然而在国内,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最早都是以技术力量为基础筹建起来的,拥有强有力的技术实力的同时却并没有雄厚的资金能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作为新兴产业模式,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内节能服务公司基本处于快速增长期或者成立初期,规模普遍都较小。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业务,每个供热项目的一次性投资额都较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供热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狭窄,多采用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单一渠道,普遍面临融资压力。融资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供热行业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然而,应该注意到的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加深,行业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潜力认识提高,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到合同能源管理的领域、意识到这一商业模式将会带来的收益,并相继推出了各自人性化的服务。

2、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为有节能需求的企业提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涉及设备管理、法律法规、金融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需要一支具有强大技术研究能力、过硬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的员工队伍。而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多数公司还面临着规模偏小起点偏低、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局面,这使得很多节能项目并不能获得预期收益、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一模式的态度,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3、政策方面――与现行制度存在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和推广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外,国家节能专项贷款、行业需求管理专项基金等财政支持是合同能源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我国很多诚市尚缺乏系统性的适合本地市场的财务管理、财税减免、金融支持、政策性奖励等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缺乏时效性。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小城市对EPC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还不够及时;奖励资金申请流程繁琐、不规范。另一方面,国内财税方面的制度问题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烟草工业企业;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切实保证。企业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主体,在创建节约型社会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创建节约型企业是促进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辽宁烟草工业能源管理现状

1.生产系统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

企业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制丝生产和卷接包生产,制丝生产过程主要是片烟的按比例掺配、回潮、加料、切丝、掺配加香等,卷接包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将烟丝卷制成烟支,并包装成盒、成条并装箱。辅助生产系统各用能设备类型多属于公用工程通用设备,如锅炉系统、空压系统、空调系统、制冷系统等。附属生产系统中包含办公、照明、厂区内与生产有关的运输等,其用能设备多为电灯、办公设备、厂区内生产用运输车辆等。

2.生产用能特点

卷烟生产所需要的能源主要为电能和热能,与之对应企业外购能源种类包括电能、燃油。从购入情况来看,电能从国家电网购入,热能的获得是靠购入燃油通过锅炉燃烧将水气化产生蒸汽,制丝生产线的叶丝气流烘丝是靠燃油在燃烧炉中燃烧产生高温气流。

电能:生产设备机械运动的动力驱动;设备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的能源;空压机、真空泵、空调系统、生产运输设备(电瓶车)等能源转换系统的能源;照明能源。

蒸汽:提供生产设备所需要的热能;增温增湿设备及干燥设备所需要的加工介质;一些真空设备的动力来源;空调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和调湿介质等。

煤、燃油、天然气:主要是用于锅炉产生蒸汽,供下游环节使用。部分燃油、天然气用于制丝生产设备配备的燃烧炉,通过燃烧换热产生高温气流。

3.企业能源消耗水平

从数据分析看,2009年,行业万支卷烟综合能耗水平为4.08kgce/万支,先进企业为1.95kgce/万支;2010年,行业万支卷烟综合能耗水平为3.61kgce/万支,先进企业为1.14kgce/万支。行业总体消耗指标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走势,但由于气候特点、管理水平、工艺设备的不同,先进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反映出行业内各企业消耗水平的参差不齐。

从数据分析看,企业一、二级能源计量相对完善,三级计量不足。主要是电表按照工段配置而不按照单机设备配置,蒸汽仪表只在耗汽量较大的设备配置,仪表配置的不足影响能源消耗的精确监控和管理。

5.用能管理状况分析

(1)岗位设置:在公司一级设置有经济运行部负责全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经济运行部内设置有生产设备科,在课科内设置有设备管理员具体负责。在工厂一级设置有生产设备科负责本工厂的能源管理工作,在科内设置有专管员负责工厂的能源管理、统计等工作。在生产车间、能源动力车间设置有技术员负责车间内的能源管理。

(2)制度建设及考核:由经济运行部负责组织制定了公司层面的能源管理制度,两厂细化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了本厂的制度。能源考核在公司总体考核体系中体现,由公司制定年度考核指标下发两厂,工厂进行指标分解,对各部门按照季度考核。

(3)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方面:企业统一制定了《监视测量装置管理规定》制度,规定了企业内部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采购、使用、检定、报废等具体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规定了对人员的培训、授权等管理内容。

(4)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口卷烟厂已经有能源管理系统,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蒸汽、燃料油、新鲜水等在企业和车间层次的统计基本实现了在线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能源管理部门,沈阳卷烟厂采用离线方式,由人工每日记录。

三、企业能源管理问题及节能降耗探索

1.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计量体系建设。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看,一级、二级计量的设备配备相对较完整,能基本满足企业能源计量及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三级计量仪表配备率不够。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在制订行业内的“能源计量器具配置”标准,企业应积极在技改或设备维护修理过程中一次性按照要求配置齐全计量器具。完备的计量器具配置还应辅以完善的计量体系,企业应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保证整个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及考核。企业虽然建立了基本的能源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周密性及可操作性体现的不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仍然偏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要体现企业的战略和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还应与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结合,体现出烟草行业在国家节能减排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009年11月1日,我国已经正式实施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烟草工业企业应积极推动此项标准的贯标工作。在能源指标考核方面,应注重能耗指标考核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能源考核指标不仅应在行业内进行横向对标,也要与企业发展历程进行纵向对比。

3.卷烟生产活动组织。卷烟生产的组织方式对能耗影响也很大。由于生产中,更换牌别时需要清扫设备、生产间歇的非生产能耗以及辅助生产设施能耗都在发生,因此,需要企业进行研究,科学的组织生产,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以及叶组顺序,减少设备的等待生产时间的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比如,湛江卷烟厂提高批次叶组供应量,一次投产1万公斤以上进行连续生产,减少了停产间歇时间,就减少了非生产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企业节能技术应用与项目管理。在新技术改造企业,企业应利用改造时资金充裕、场地不受限的优势,加强新节能技术的应用,比如沈阳卷烟厂技术改造中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可有效降低能耗。在厂房建设中也要注重各种保温材料、技术的应用。目前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相比,能源合同管理是一种市场机制,达到项目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还能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减少了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风险。

5.企业能源品种选择。从目前能源利用水平上分析,使用商品化蒸汽最节能,其次是使用燃油,而使用天然气和燃煤时能耗较高;从经济性能来看,使用蒸汽和燃油时费用最高,其次是天然气,而燃煤的费用最低。因此条件具备的企业,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石油的选用,或者企业直接购进商品化的蒸汽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沈阳厂的异地技术改造中,已经考虑在锅炉中使用天然气代替燃油,可节约成本30%以上。

6.企业能源转化消耗设备选型。企业电能转换和输送损失在1~11%,这是一个很大的节能空间,合理的有效荷载率将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因此企业应利用社会资源。坚持每1-2年做一次三相平衡测试,并注重变频节电技术,电磁调控技术的应用。烟草企业的另一部分耗能重点是燃油燃气消耗,国内大部分锅炉热效率85%-95%,因此应选择热效率较高的锅炉,安装锅炉节能器的会比原先能提高5-10个百分点的热效率。这方面初始投资成本可能很大,但3年之内的综合效益确是可观的,也值得企业投资。

四、结束语

节能降耗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课题,全面节约能源和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企业建立“在节约中发展、在发展中节约”的长效机制,加强设备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把节约意识渗透至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角角算效益”,以实际行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闻洪春.《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解读与应用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2.

[2]熊月宏.六西格玛方法在节能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0,11.

[3]王其营.能源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循环利用与代用的设想[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

[4]雷仲敏,等.能源技术经济分析[M].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

[5]钱伯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