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管理办法

篇1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篇2

一、“十二五”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抓好城乡规划的编制。

1、总体规划方面,配合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我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自治县总体规划纲要(2014—2030)》专家评审;配合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游溪镇总体规划编制及一六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面,配合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自治县桂头镇镇区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正在报批阶段。配合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大桥镇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审工作;配合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县生态控制线规划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完成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3、修建性详细规划方面,完成了沿江东路、滨江中路、沿江西路、岭溪河口桥梁、金狮山公园绿道、丽宫绿道、新区民族广场园林设计、观音山公园配套设施、沿江东路绿化和南环路垃圾中转站、白马大厦、塔西片区及大桥中心幼儿园等修建性详细规划;

4、新农村规划方面,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从2011年到2015年,共完成了10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以及97个自然村的新村规划和整治规划。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五年来,我们完成了北环路红绿灯处人行道的铺设和文体路涵洞桥护栏的安装、新建了南水路停车场、完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以及设备购置和试运行的各项基础工作、完成了乳源县沿江东路(迎宾桥至财政局)段市政道路新建工程、沿江西路(河北上街至南水桥)段、滨江中路(排灌站至紫荆桥)段、滨江西路(乳源大桥至民族桥)段、新一小门口市政道路新建工程和南环路、迎宾路砼路面修复工程及沥青路面铺设工程、乳源县示范农场至新一小市政道路新建工程、乳源县岭溪口桥及滨江中路(紫荆苑至乳源大桥)段市政道路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路全面改造项目、二九一路口路面与排水设施改造工程项目、完成了金狮北路下水道建设项目、新一小至中医院市政道路新建工程、路基、排水、县鹰峰西路排水渠建设工程、鹰峰东路下水道改造、县文昌公园荷花池引水改造工程项目等。

(三)房地产建设管理方面

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行业监管,积极引导房地产行业朝着规范、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以不断充实完善我县住房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亦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五年来,房地产建设管理工作得到较好提高,房地产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做好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五年来,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核发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19家,目前我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3家;共办理星际豪庭住宅小区、幸福家园二期、源水居等项目的商品房预售登记6549套,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7.24%,预售面积80.38万平方米,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8.95%;从2011年起实施商品房现售备案制度,填补了商品房项目竣工验收后销售制度的空白,五年来办理白云天园林宾馆职工住宅综合楼、丽宫国际温泉小镇住宅小区等项目现售备案登记1383套,面积16.39万平方米;全面落实商品房买卖网上签约制度,累计办理二手房买卖转让1436套,成交面积16.53万平方米;办理商品房抵押登记3780宗,成交面积92.92万平方米。

二是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自2009年我县第一个廉租房项目建成分配开始,标志着保障性住房工作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十二五”期间有了较大的发展。五年来,我们起草制定《自治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自治县限价商品房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县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等多个规章制度,并积极牵头、协同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任务,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80套,其中廉租房140套、公租房410套、经济适用房114套、限价商品房302套、棚户区改造614套,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多次获得韶关市保障性住房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三是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已有8家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结合外来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新建小区物业管理面积覆盖率达100%的强制性要求。2010年起实施物业服务企业备案登记制度,强化了政府-企业-物业小区三者的监管、配合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对物业小区日常管理的效率,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三五”工作任务及奋斗目标

(一)城镇规划方面

1、继续配合相关设计单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桂头镇镇区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桥镇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生态控制线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2、继续加大规划编制的力度,待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后,立即启动我县城区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争取完成大桥镇、洛阳镇及大布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3、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新农村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

1、市政建设方面

(1)继续完善一江两岸道路、景观建设;

(2)完善和改造各道路下水道,逐步将现有合流制管道改为雨污分流制;

(3)完善县城城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2、房地产建设管理方面

(1)突出房地产市场管理重点,引导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把握国家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一契机,继续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刺激房地产购房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十三五”期末,我县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2)大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提高符合条件的小区的组建率;开展我县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工作,积极搭建管理工作平台,落实平均收缴率70%的工作目标;促使物业服务标准市场化、专业化、综合化发展,放开物业服务企业年审制度,落实我县物业服务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

(3)抓住住房保障这一主线,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和轮候的巡查制度。

三、对我县“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成立县级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我县已有1580套保障性住房建成分配入住,“十三五”期间将面临着住房维修养护、房屋租金管理使用等问题,建议成立专职部门以解决办公人员和经费问题,使保障性住房得到更好管理。

2、进一步加大对《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宣传教育重点对象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而且还要包括开发商、居民等群体,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三届九次全委会县十六届四次人代会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城乡建设与改善民生并重,坚持强化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坚持旧城改造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重,着力推进城乡建设,使城市品位大提升,建筑产业大提质,行业管理大提效,促进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今年城乡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投入资金万元,重点完成九项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投入资金万元,完县东延伸段和渊泉街东延伸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元,完成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一期米的地质勘查、地形测绘、施工设计编制、人工湖土方开挖、东段建设。投资万元完成风电生活基地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150套(其中经济适用房90套,廉租房60套);投资万元,完成城区绿化、树穴改造和树木追肥;投入资金万元,完成商品房开发套;投资万元,完成宾馆、海城宾馆等商贸宾馆建设。投资357.4万元,完县城控制性祥规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62个村庄规划编制;投资万元,完成新增公共绿地共计平方米,争取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绿地率达到16.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创建7个单位庭院、6个住宅小区;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建筑材料检测率、竣工工程验收备案率、工程监理覆盖面均达到100%,实现工程安全质量零事故;完成道路建设工程、“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建设”、“”、“花园”、“华庭”等共计172户的拆迁及完县东延伸段、渊泉街延伸段、广电局南侧拆迁任务;新引进落实投资万元招商引资项目一个以上,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万元。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规划编制为龙头,不断扩大城乡规划覆盖面。

一是筑牢城乡规划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充分发挥总规的调控和引领作用,不断深化城市规划理念,继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注重规划的前瞻性、民主性和科学性,有效发挥城乡规划带动和指导作用。二是统筹城乡规划步伐。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突出城市特色和个性。加快编制县城出入口等重点建设区修建性详规,积极打造城市建筑风格。进一步完善乡镇和村落规划,积极指导、协助乡镇的规划编制、上报、审批等工作,配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新农村规划、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规划、农房建设、居民点规划和风格风貌改建规划,改变农村建房无规划设计的现状,切实改善全县人居环境。三是提升规划管理效能。高质量做好“两证一书”的核发工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不断创新规划监督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规划运行程序。充分发挥执法监察大队职能职责,进一步整合力量,不断拓宽监控范围,严格规划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确保各类建设按规划实施,切实提高规划行政效能。年内完县城控制性祥规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梁湖、沙河2个集镇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和62个村庄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实现自然村规划建设覆盖率100%的目标。

责任单位:规划股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速城乡建设步伐。

坚持一事一主体,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个项目一套考核,做到续建项目提前完工,新建项目提前开工,储备项目提前立项,前期工作提前完成。今年重点完县东延伸段人行道米,架设路灯杆;铺筑渊泉街延伸段人行道米,安装路沿砖米,架设路灯杆。新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的宾馆贵宾楼一座和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海城宾馆一座。新建占地面积为亩,建筑面积平方米风电生活基地规划编制及“四通一平”建设,力争1——2家风电企业办公、住宿工程开工建设,为大力实施“风电强县”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单位: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三)以九支渠建设为重点,打造城市新亮点。

把九支渠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来抓,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建设名片,成为城市新亮点。在做好详细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机制,着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责任制,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力争九支渠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年内完成长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九支渠景观带和占地面积37.3万平方米公园一期工程建设。

责任单位:九支渠景观带及公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四)以城市园林化创建为基础,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始终把优化功能放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首位,坚持“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思路,抓好项目建设。开展城市绿化工作专项整治,不断扩大城市绿化覆盖面,确保新区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年内完成瓜州中路景观带种植4725平方米;完成7个单位庭院、6个住宅小区2.5万平方米的花卉种植和绿地建设;完成渊泉公园新开辟绿地8000平方米和植树500株;完县、渊泉街东延伸段及南环路道路绿化,开挖绿化带4.67万立方米,回填耕植土3.9万立方米,植树5335棵;完成公园街、瓜州中路5000平方米公共绿地树木花卉种植;完成南大街、瓜州大道树穴改造和城区树木追肥。年内完成新增公共绿地共计25000平方米,争取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23.9%,绿地率达到16.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创建7个单位庭院、6个住宅小区。

责任单位:园林绿化所

(五)以民生工程为根本,着力提高民生保障。

一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今年完成经济适用房90套和廉租房60套建设任务,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压力。二是继续做好住房补贴发放工作。把落实城镇廉租住房补贴制度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按照《县廉租住房建设规划》,对全县城镇低收入家庭进行了调查摸底,经过严格审查,对符合廉租住房补助条件的城镇经济困难家庭,按照每人每月补助50月的标准,发放住房租金补贴,并为租住公产房住房经济双困家庭减免住房租金,真正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责任单位:房管局

(六)以农房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环境治理。

一是坚持“突出优化功能、保持区域风貌、统一规划布局、农民自主选择”的原则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指导、督促农民搞好农房建设,严格农房建设审批程序,建筑风貌,严管建筑质量,严查违规建设。二是加强农房建设与管理。创建农房建设管理机制,特别是农房建设服务队的监管和农村建筑工匠资质管理,有效调控承包价额。严格农房建设规划、选址、选图、审批等程序和坚持“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证、房屋产权证)制度,严把农房建筑质量,切实规范农村建筑市场。三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四化”标准,围绕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整治建筑工地突破口,深入开展“七进”、民居风貌整治、县城风貌整治和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整治行动的活动,创新机制,确保常态化,切实改变城乡面貌。今年要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000户。

责任单位:规划股建管站

(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切实理顺建设秩序。

一是有效监管市场秩序。进一步健全建设市场诚信体系,严格招投标监管,严格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审查,严格按规定收取民工工资保证金,全程监管支付情况,严格对施工队伍的作业人员实行压证监管;强化商品房预(销)售的监管,防止“一房多卖”、抽逃资金等行为。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依法查处开发企业无资质乱挂靠等违规行为,加强县外企业入瓜从业登记备案管理、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和物业小区管理。加大对建筑设计、物业服务等中介市场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建筑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扎实开展建筑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强化规划、建设、质监、检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从严查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最大限度地扩大工程建设监督覆盖率,监督范围要扩大到乡镇及农村。三是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材。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实施外墙和屋顶保温隔热。年末力争达到五个100%,即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建筑材料检测率100%,竣工工程验收备案率100%、工程监理覆盖面10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持证率、“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安全文明措施费支付率、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率达到100%。确保在建工程不发生结构安全事故隐患,工程使用功能质量投诉率控制在40%以内,促进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单位:质监站招投标办

(八)以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为支撑,打造瓜州新片区。

加大房地产业制度化建设力度,规范房地产业的管理。加强制定有关房地产业管理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做为关注民生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通过调控引导,使房地产开发向相对讲求质量、讲求品位的精品型转变;加快产权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实现产权产籍管理、房屋确权登记、房屋交易管理、房屋评估中介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加快建立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招投标制度,引导和鼓励业主大会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逐步建立“分等定级、质价相符”的收费机制,自觉接受物价、物业主管部门及业主的监督;加强小区物业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新建小区要按照规划标准配套建设各类设施、设备和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设施不落实的,一律不得交付使用,产权部门不得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完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力争在年内完成修建商品住房624套59900平方米,全县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房管局

(九)以治理突出问题为先导,净化工程建设领域。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探索规划建设管理新机制,充分认清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按照《县建设领域工程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努力把治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促进我县工程建设领域规范有序的发展。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集中治理,我们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市场交易活动依法透明运行,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实现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

责任单位:质监站

(十)以城市综合监管为纽带,营造优美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环卫保洁精质化、园林绿化精品化、供热监管规范化、城市交通有序化、商贸市场整洁化、市容市貌美观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综合管理制度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错时异向、不留死角”的巡控方式,严厉打击乱修乱建行为,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综合协调、综合调度、综合检查作用,形成运转高效、配合密切的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力度。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彻底整治乱停乱行、乱摆乱放、乱搭乱挂、乱涂乱画、乱扔乱倒等影响市容环境的问题;严格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体制,将门前“三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群众反映强烈脏乱差严重的小街巷、楼群院落入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彻底改变社区院落和背街小巷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责任单位: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监察大队

(十一)以公积金管理制度为桥梁,实现公积金滚动增值。

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公积金信贷款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贷款资料审核、档案管理制度制度,严格落实公积金贷款政策,形成有效防范风险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定期报送预决算和各类报表,主动接受财政、审计和业务部门的监督。严禁发放项目和单位贷款。按规定设置公积金收益专户,增值收益专户、费用专户和其他资金专户,并进行单独核算。严格执行国家购买国债决策制度和规定,并及时兑现到期国债。同时,加大到期贷款的清收力度,加强对资金的运行和费用管理,促进了公积金滚动增值。今年公积金缴存职工在原有人数基础上增长0.5%,公积金收益率达到0.9%,缴存余额在原有基础上增长8%。资金使用率达到60%,贷款逾期率控制在0.3%以内,风险准备金充足率达到1%。

责任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十二)以市政设施监管为核心,巩固城市文明成果。

为保证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一要注重加强市政公益设施维护管理。对新建、改造的道路、桥梁等设施,严格审批制度,坚决控制未经审批的破路挖掘,积极探索停车场、公厕管理措施办法,建立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二要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城市道路占挖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各相关单位执行规定的主动性和规范性;三要加大违章查处力度,保障设施完好,对随意挖掘、占用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审批,并对许可后的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和督查;四要开展各类专项活动,突出监管重点。对城市道路上影响行人行车安全的废弃杆桩进行调查,制定清除方案,梳理盲道占用情况,对书报亭和其他情况占用盲道行为提出相关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向相关部门反馈。今年城市用水普及率和污水集中收集率要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要达到95%,市政路灯亮灯绿要达到98%以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完好率要达到98%以上。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十三)以房屋拆迁为突破口,推进区改造。建立健全房屋拆迁管理制度,科学指导房屋拆迁工作。房屋拆迁安置办公室要强化措施,只能多拆、不能少拆,只能硬拆、不能软拆,只能快拆、不能慢拆的思路,强力推进。加强对拆迁管理人员、拆迁人员、评估人员的管理,规范拆迁行为,做到补偿公正、到位,妥善解决房屋拆迁纠纷,做好拆迁工作,解决好拆迁遗留问题,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高质量地完成拆迁安置任务。同时,加强拆迁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今年计划完成道路建设工程、“公园及九支渠景观带建设”、“祥瑞家苑”、“花园”、“南苑华庭”等共计172户的拆迁及完县东延伸段、渊泉街延伸段、广电局南侧拆迁任务。

责任单位:房屋拆迁安置管理办公室

(十四)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为动力,夯实建设系统群众基础。

突出解决供热、供气存在的难点问题,加强供热、供气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县上已出台的有关办法狠抓监管落实,及早着手修改完善《县城市供热供气监管办法》,今年,继续对存在突出供热问题单位(个人)进行供热管道、地沟保温、供排水管道改造,解决长期遗留的供暖问题。督促供热公司投入资金对供热点的锅炉进行全面的检修保养,对供热管网进行全面的检修,更换老化管道确保了供热工作的正常运行。对天然气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做到了五个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建立完善燃气管道施工图会审制度,加强对燃气管道的巡查力度,对因建筑施工造成的燃气管道破坏事故及时进行处理,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了管道燃气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正常化。

责任单位:公益事业监管股

(十五)以招商引资为依托,实现良性发展格局。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今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安排意见》精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工作,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科学谋划招商项目,项目谋划、论证、包装要突出精与实,重大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为客商尽量提供有价值、有分量、有深度的项目资料,实现“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今年建设局要新引进落实投资15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一个以上,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0万元。

责任单位:项目办

(十六)以机关作风建设为动力,有效提升行政效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措施。成立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和检查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健全监督和考核机制,强化对机关干部权力运作的监督,建立工作效能和工作作风考评制度,制定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考核标准,明确重点工作目标,开展评议机关活动,定期组织考核检查,每年组织考核评比。三是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深入推进“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发展战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和壮大建设队伍;鼓励支持在职职工外出学习培训,适时“充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大力开展本部门培训,采取“传帮带”模式,在本系统开展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继续开展对企业法人、中层干部和民工的政策法规、安全常识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强化考核,严格责任,确保机关作风建设不流于形式。考核评比工作是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深入健康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搞好年终考评的同时重点抓好日常考核。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在民生工程、城乡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的反腐廉政工作,健全防腐机制,筑牢拒腐防线,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确保年内群众对本行业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努力营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为促进全局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责任单位:办公室

(十七)以维护稳定为要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严格规范程序,着力排查化解涉灾、涉拆(迁)、涉质(量)、涉及“两个拖欠”、涉权(房屋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系统稳定,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

篇4

一、总体任务

年年底前,主城区内个城中村(区 村,区村、村,区村、村、村、村、村、村、村,区村、村、村、村、村,园区村)基本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等主要改造建设任务;已拆迁的城中村土地要全部实现收储;在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基本实现土地性质转为国有、村民身份转为城镇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经济资产转为规范的公司制运营(以下简称为“四个转变”)。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充分保证村民在城中村改造建设中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城中村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好村民转为居民后的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等问题。

二是坚持加强领导。市政府已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双庆同志兼任,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全市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并明确各相关实施部门的责任。各区政府、区管委会都要参照成立相应的机构,充分发挥好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城中村改造一定要以规划为龙头。城中村改造规划要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深度,要体现保障公共利益,凸现政府主导作用。改造规划必须经市规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组织对城中村的房屋进行拆迁和对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拆迁后的城中村土地要全部收储。改造前期资金支出可通过招商引资或由房地产开发等企业投入等多渠道解决。市、区各相关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单位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城中村改造工作之中,提前谋划,及时跟进,不断拓展业务服务范围。

三、重点工作

(一)搞好规划编制。主城区个城中村改造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经市政府审定后作为指导城中村改造的文件。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辖区城中村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经辖区领导小组审定后,于月日前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批。

(二)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在完成城中村房屋、土地等基本情况的摸底详查和改造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月中旬完成包括组织领导、实施机构、改造方式、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居民安置、市政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经济测算、进度安排和未来社区经济发展等主要内容在内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需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执行。

(三)抓紧拆迁安置。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城中村实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制定相应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管理办法,于月底前完成并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备案。鼓励货币补偿和异地实物安置,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好现有村民的回迁安置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基本完成拆迁安置任务,并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及时进行地上建、构筑物拆迁完成后的土地收储工作,确保完成拆迁腾地与收储的总量平衡。拆迁安置中要做好细致的宣传和耐心的解释等项工作,由市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计生委等相关部门配合,协助各区政府、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有效减少各类不稳定问题发生。

(四)加快土地报批。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协助,在月底前,基本完成将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此项工作可直接按现有政策操作,即除地块坐标材料需报省国土资源厅转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外,其他用地报批材料一律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进行实质性审查,符合规定的由市政府按照规定报批,不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受指标限制;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协助,力争在月底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全面将城中村剩余集体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依法转用、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并依法完成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补偿。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市今年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并完成目标任务,也关系到项目建设和实现“四个转变”能否顺利推进,各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必须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发现政策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突出的问题,要及时报请市政府协调解决。

(五)下大力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农牧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政府农办、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协助,于月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对集体所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并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力争在月底前,完成集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并加快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年底之前,要全面对集体经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组建成立新的有限责任、股份有限、股份合作制或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的现代企业,争取实现正式挂牌运营和规范运作,为今后的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六)实施城中村农村人口转城镇人口。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助,年底前基本完成城中村农村人口转城镇人口的登记和换证等项工作。

(七)实施撤村建居。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民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助,力争在底前,依法将城中村原村民委员会依法改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年底前,基本完成街道命名、街路标志和楼院门牌标志设置及组织机构工作交接、成员分工、定点办公等过渡性并转入正常运转,切实担负起城市社区综合管理职能。可采取一村改一居,也可打破原村界限,按照社区布局和居民数量设立居民委员会。

(八)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及各相关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单位协助,结合城中村房屋拆迁、土地征转等工作进展情况,于月初开始,同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拆改工作和配套建设;力争在月底前,按照城中村改造规划基本完成主干道及其地上和地下各类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确保居民安置房具备使用条件,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助做好居民安置房的确权、发证等项工作。

(九)妥善安排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以及改造后的城市管理工作。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协助,做好社区治安、就业、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项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优惠政策

(一)用于安置城中村原村民的住宅用地,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村民自愿申请以出让方式取得安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可以按政府确认评估地价的缴纳;其他用于经营性开发的土地,依法公开出让。

(二)政府所得土地出让收益除刚性支出外,主要用于拆迁补偿安置,原村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工程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

(三)改制后的经济组织享有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荣誉称号,承继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及其他承包租赁合同、档案资料,沿用原有的自营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有关证照及资质。

(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经费、工作人员工资、生活补贴等费用按辖区居委会标准执行,由市、区两级财政解决并列入本级预算。

(五)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派驻的社区工作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开支渠道不变。

(六)城中村居民已实现就业(含灵活就业)并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方式、渠道不变;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年满周岁及以上的居民(不含在校生),由本人自愿申请,村(居)民委员会审核身份后,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七)对已达到或超过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男达到周岁及以上、女达到周岁及以上)的城中村居民,向前一次性补缴满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未达到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年龄但不足年(男达到周岁以上,女达到周岁以上)的,按照距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年龄满年的差,一次性向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后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式逐年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八)距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超过年(男在周岁及以下,女在周岁及以下)的城中村居民,在企业就业的按城镇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九)向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为相应年份全市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城中村居民补缴养老保险所需费用由市、区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政府负担,个人负担和利息。政府负担部分全部纳入统筹,个人负担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政府补贴资金来源于所得土地出让收益。政府补贴资金为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的补助资金,向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中村居民根据就业情况由企业和个人负担。

(十)有条件的村集体可对参保补费城中村居民给予补贴。

(十一)城中村居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流程、补缴标准、记录缴费基数和待遇计发等有关事宜,可具体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城中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发[]号)精神执行。

篇5

一、高起点规划,强力推进城乡建设

(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着力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小区规划编制及城市设计工作,编制完成县城桥南小区以及桥南富强路至孔雀加油站路段的街景规划,委托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我县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供热规划。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落实“一书两证”制度,县城范围内完成了四号小区一期、二期住宅楼、县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六号小区廉租房工程、国税局职工周转房建设项目、团结乡文化站综合楼项目、镇卫生院项目等项目的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农村范围内完成了墩阔坦乡政府办公楼、古勒巴格乡政府办公楼、兽医站五所、卫生院一所等项目的乡村规划许可证办理工作。上半年,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2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6套。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12套。建设项目竣工规划认可书2套。

(二)加强道路维修与路灯维护管理。投资210.47万元完成文化东路改造长度734米、宽度25.5米,北侧绿化带宽度3.5米、北侧人行道宽度3米。同时,完成县域路段下沉、塌陷,损坏人行道面已开始进行维修和补板工作,维修面积约1000多平米,修补人行道砖1400多块。并对县城11条道路路灯以及政府同心广场、兴平干渠一、二期风景带景观灯进行了两次大型维修,维修路灯480余盏,维修交通信号灯8次,维修更换路灯电缆500多米。在孔雀河3号桥上预埋100多米电缆管线,预埋路灯底座6个。今上半年投入路灯维修经费达20余万元,对4号小区和文化东路投资50多万元采购路灯电缆及路灯,现两条路70杆路灯正在安装。

(三)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246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及配套辅助设施,日处理污水7000立方米,建设加压泵站1座,敷设排水管网15.27公里,污水回用管网3.045公里。截止目前改扩建工程排污管道铺设已完成桥南218国道段完成927米,富强路完成440米,友谊路完成760米,团结西路完成560米,达西村完成970米,和平路开挖安装管道500米,合计完成3187米。其中DN400完成2717米,DN500完成470米,DN300完成610米,DN200完成360米。

二是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项目。县城生活垃圾场处理工程,该项目2008年6月通过自治区发改委评审,并于7月立项,项目总投资估算2074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补助和州、县自筹。项目的初步设计在2009年6月底将通过自治区发改委的评审。

三是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13项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1、教育系统:小学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总投资1739.1万元,共计四层。实验中学食堂及学生公寓工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总投资452.91万元,共计三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工程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总投资314.39万元,共计三层。塔里木中心校建筑面积1491平方米,总投资138.64万元,共计两层。阿克苏普乡小学建筑面积517.9平方米,总造价50万元,共计一层。

2、卫生系统:兴平乡卫生院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总投资46.275万元,共计一层。塔里木乡卫生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55.173万元,共计一层。古勒巴格乡卫生院建筑面积447.94平方米,总投资37.14万元,共计一层。阿克苏普乡卫生院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总投资16.84万元,共计一层。

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兴平干渠位于县文化路南侧,由西向东延伸。三期为解放路至五一路段,建设规模733米,共投资510.775万元。在设计中,渠面采用柔和的曲线形状,在适当处做了收缩和拓宽,渠面最宽处为34米,最窄处为10米,使得景观有张有弛,增加景观的多样性。次空间共分为4个景区节点。

4、其它建设项目:县党校办公及学院公寓工程建筑面积6872平方米,总投资1168.27万元,共计三层。档案馆馆库工程建筑面积4623.59平方米,总投资691.2万元,四层。儿童福利院工程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总投资588.97万元,共计四层。

(四)抓好市政公用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市政公共行业共有9家企业,其中供热6家,供气2家,供排水1家。6家供热企业完成全县45万平方米的供暖任务,费用收缴工作顺利,较好的实现了企业的预期经济指标;供气企业2家,承担着全县近万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气,安全生产运行良好,收费正常,燃气使用普及率基本达到95%;供水排水安全运行,供水72万立方,排污18万立方,巡线里程达2400余公里,校验各类水表300余块,铺设各类供水管道9500米。

(五)精心组织,完成绿化任务。城市绿化坚持不拘一格,投资240万元购进乔木13种,灌木19种、花卉16种,丰富绿化层次。对全县城区10条主干道及15块公共绿地进行了绿化新植和补植,新植及补植乔木9899株,灌木211000株。新增绿地49915平方米,其中银华小区20000平方米、4号小区28100平方米、文化西路北面1815平方米。全县城区绿化面积达到69.2公顷,人均绿化面积8.6平方米。

二、规范建筑市场管理,推进建筑有形市场建设

(一)工程质量安全情况。全县共参与建设的施工企业2家,工程监理4家,施工企业资质均为三级以上,监理公司资质均为乙级以上,承担着县域内的全部建设任务。今年共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建设项目20个,累计面积8.9万平方米,累计工程总投资约9560万元,这些项目均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选定对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上半年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共4次,质保、安保体系检查一次,下达质量限期整改通知书共计38份,下达安全限期整改通知书共计40份。

(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按照自治州人民政府2009年建设责任书及巴建设[2009]38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县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摸底工作已结束。2007年10月1日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为18.01万平方米,2009年计划进行改造的面积为1.35万平方米。目前,2009年改造的既有建筑正在节能设计中,资金的筹措为申请国家补助和单位、个人三方筹集,完成改造任务。同时,依据新建建筑节能执行50%的节能标准,在项目的招投时,严格把关,严格施工图审核管理制度。施工设计文件必须有节能专项设计,并通过审核,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未经审核的施工图纸。

(三)抗震安居与抗震防灾工作。2009年,我县抗震安居工作建设任务1050户,其中城市200户、农村850户;抗震安居工程已开工1191户,占全年任务的133.4%,其中竣工299户占总任务数的28.7%,城市667户(廉租住房382户);农村295户(困难户43户)。培训农村工匠和助理员256人次、建房户1100户、发放抗震安居工程施工质量技术要点300余份。

2009年加固、改造(更新)工程项目15项,其中加固7项,更新改造8项,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计划投入2500万元,县财政自筹1314万元,目前更新改造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基础全部完成,不同程度进行主体施工。加固设计工作有4项本月10号完成,3项在本月20号完成。

(四)完善住房体系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一是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实行“三审”制度,严把房屋确权关,上半年共办理房屋产权证189件,办理房屋交易完成175件,其中二手续上市交易40件,办理房屋抵押登记120件,办理商品房预抵押105户。

二是房地产开发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势态良好。为改善职工居住环境,鼓励干部职工购买第二套住房,总投资2950万元,在4#小区开发建设7层电梯住宅5栋246套,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

三是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完成了县小区改扩建项目拆迁、县文化东路改扩建项目拆迁、廉租房建设项目拆迁,拆迁户数61户,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补偿资金约1450万元。在拆迁工作中组织召开听政会7次,受理行政裁决2件,下达行政裁决书2份,司法强拆1户。拆迁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管理迈进。

四是为满足住房保障工作需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根据相关规定2009年对《县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县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和《县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修订意见,结合县实际制定了《县城镇保障性住房出售管理实施方案》,现已提交政府讨论后实施。上半年,累计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422户,发放租赁补贴共计18万元。计划投资2850万元新建廉租房570套,其中银华小区210套、6号小区312套、4号小区48套,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10月份将全部竣工。

三、大力整治市容,改善城区环境

(一)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对城区内的环境卫生、乱搭滥建、违章建筑、沿街摆摊、店外经营、乱挖乱倒、乱停乱放、乱贴广告等不良行为进行彻底治理。将充实的城管人员组建成3个管理中队,1个执法中队,加大对城区主干道占道经营行为的治理力度,突出市容整治管理。一是落实责任,采取多时段和错时突击管理的办法,坚决取缔流动摊点与违章占道经营,确保城区整洁有序。二是对严重损害城市的“牛皮癣”现象,想方设法创新思路进行整治和清理。6月初以来,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一个多月“三班倒”不间断的对城区主要路段、公共场所的“牛皮癣”现象进行全面清理。三是抽调人员加强“夜巡值班、守点布控”,设立举报电话、上街宣传,发动群众举报揭发;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发现随意散发、张贴小广告行为,依法从重惩处并责令清洗干净。今年以来,共发出违章行为整改通知书50多份,纠正和规范店外店行为200余间/次,纠正违章占道100多人次,取缔店外店违章占道物品1000件/户,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30余处,清理乱搭盖遮阳雨蓬(横幅)11处,清理小广告“牛皮癣”100多处,没收乱张贴小广告纸200多份,参与整治人数150多人/次,有效保证了城市市容的整洁有序。

(二)认真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筹集资金50万元,对县城5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现已全部治理完成。投资40万元购置15立方的压缩车,将县城规划区内所有道路纳入统一保洁范围,更换垃圾箱46个,更新果皮箱300个,城乡结合部卫生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半年,共清运生活垃圾9984吨;向城市街道洒水420车、4200吨,配合县上的大型活动对活动现场洒水600吨;同时,加大了对县城生活垃圾场的填埋力度,共进行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3次,计9500吨。:

(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将责任片区明确划分,进一步建立科室责任制,做到包绿化管理、包卫生清洁、包市容环境。今年以来,更新了固定宣传栏,将门前的怡心亭及周围的护栏、石凳等重新粉刷、修整、清理,及时采取松土、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了花常开,绿不断。各科室在责任制的签订和日常管理方面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任务分配和责任的落实上不再有漏洞和空档,都能将“门前三包”当作一项硬性任务切实落实好,开展好,并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四、贯彻上级部署,扎实抓好各项工作

(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活动实践特色。围绕县委“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造福各族人民群众”这一主题并结合城建工作实际,展开了以“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撰写了调研报告4篇,进行不同层面的座谈,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发征求意见表95份,调查问卷95份,梳理归纳出建议6条,对党委班子成员意见建议7条。并结合县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积极与县行风评议员沟通,聘请了7名行风监督员,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联系电话,还对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送学入户”,对各支部进行督学。

(二)认真做好议案、提案办理和来信来访工作

一是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了工作机构,制定了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上半年,我局承接县领导交办件3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件11人次,回函答复县长信箱27封。

二是认真完成议案、提案办理工作。今年共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18件,基本按时按质办结,并对符合政策、有条件办理的建议予以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做好县“行风热线”上线工作。5月25日,局长应邀做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访谈节目”,对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承诺的21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的具体做法以及县住房建设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篇6

在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市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粤府[*]135号)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山水名城、和谐*”这个中心任务,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气象观测基础,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建设具有与全省同步、国内领先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宜、功能齐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全市气象服务覆盖率达到90%,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比*年提高10%,提高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能力,基本实现定时、定点、精细化、无缝隙化的气象预报,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到2016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居省内先进水平。

三、依靠科技,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围绕粤府[*]135号文提出的建设综合气象观测、气象信息共享、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灾害应急、气候资源开发、人工增雨、气象科技创新等工程,提高准确把握天气气候实况、气象资料处理、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象服务、气象应急反应、气象资源利用、抗旱减灾、气象自主创新等能力,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各地要全面落实韶府办[*]257号文精神,加强地方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今后5年,一是加快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风廓线仪、农业及生态监测等系统及南雄国家气候观象台等的建设,自动气象站网布点到每个镇,形成较完善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二是加快市、县(市、区)视频会商系统、气象信息采集传输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平台、气象预警信息户外显示系统、气象服务公众网站、气象影视制作系统及移动综合气象观测应急服务系统等的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三是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无缝隙”进程,推进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警预报预测系统建设,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能力;四是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及粤北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消雹,提高抗旱防雹减灾能力;五是加强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影响的研究和应对工作,实现趋利避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加强管理,切实保护和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气象探测资料是一切气象工作的基础,气象探测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象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连续性,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各级气象、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报当地政府及其规划、建设部门备案。各级规划、建设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对气象探测环境有影响的,不能发给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由于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确需迁移气象台站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沟通,依法报请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省气象主管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其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气象探测环境受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我市的曲江区、乳源县、翁源县、仁化县、始兴县的气象探测环境都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面临搬站的局面。

五、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责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气象预报与刊播管理办法》、国务院第412号令、《施放气球管理办法》、《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市防御气象灾害规定》等气象法规,加强气象信息、气候可行性论证、防雷减灾、气球施放等管理工作。在气象信息管理工作中,要确保向社会传播的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警报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在实施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和重大农业开发项目前,必须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作为科学决策的必要程序。在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中,要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安全生产考核体系中;要严格执行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制度,将新建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纳入当地的正常基建报建环节中;要加强对防雷装置的检测,特别是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要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确保防雷装置安全有效;要加强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管理,严禁无资质单位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从源头上管理好防雷减灾工作;对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和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等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在气球施放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施放气球管理制度,严禁无资质单位、无资格人员施放气球,确保安全。

六、加强领导,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落实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气象在履行政府职能中的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在防灾减灾、安全管理、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并把气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气象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依法管理和发展气象。建立健全地方气象防灾减灾组织机构,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使气象在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山水名城、和谐*”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增加投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工作在当地、服务在当地、效益也在当地”。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落实安排好韶府办[*]257号文规定的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资金,对气象部门的事业经费、气象设备维持费要按有关政策法规执行并逐步加大投入。对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地方性补贴等涉及财政预算的事项,按照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部门配合,构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

气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构建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

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将气象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财政部门:要随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

科技部门:要大力支持气象科技创新工作;

城乡规划部门:要从规划上落实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法制部门:要加强气象法规建设,制定符合*实际的气象规范性文件;

安监部门:要将防雷减灾和施放气球管理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部门:要将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列入常规报建程序中;

宣传和通讯部门:要加强气象宣传,及时传播气象信息,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篇7

这次会议是在生态和谐宜居山城建设进入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面临新任务的形势下,区委、区政府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区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开创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新局面。会上,我们对年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三个单位进行了表态发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下发了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文件,具体任务及相关要求已经十分清楚,希望大家按照各自分工,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过一会许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刚刚过去的年,是全区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建设鲁中休闲居住城的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塑造城市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

一是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完成,为老工业区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编制大孟房、汪溪湖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划,城区控规覆盖率达70%。完成3个镇总体规划和朱家庄等村庄规划编制,积极开展热力、电力、综合交通、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加快建立。

二是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对中心路东段、山路等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6.7公里,城乡路网进一步完善。中石油泰青威天然气管线段竣工投用,铺设天然气主管网35公里,新增天然气入户3248户。铺设雨污清污分流管网2.8公里,完成高温水网改造9公里,新增改造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

三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扎实推进城市改造提升工程,城乡建筑立面综合整治全面展开,实施强电、弱电下地7.1公里,对20条背街小巷和15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改造。实施公园二期工程,提升中心路东段等主次干道绿化档次,新增园林绿化面积7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两区三村”三年改造建设任务,等新型社区初具规模。以农村“四化”工程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垃圾围村、垃圾堵河”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中央、省市媒体来我区集中采访报道。

四是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全面启动了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围绕城区及近郊、农村、道路、水系、“六乱”等方面的治理,配套出台了专项整治方案和具体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机制、落实了责任、明确了要求、细化了措施,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区域全覆盖、时空全覆盖、责任全覆盖。

应该说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大家想了不少办法,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多年来对全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区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敬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现老工业区新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推动城镇化、加快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山城的关键时期,城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互动、城镇化促动工业化是大势所趋,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日益强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需要同步推进新城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乡一体化,也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建设档次和品位上进一步提升。从区域发展看,过去我们曾经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在全市领先,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城市竞争优势也比较突出。但近年来,随着我们城市地位的逐步弱化,城镇化进程的放慢,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区集聚要素、吸引投资等能力相对减弱,进而影响了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只有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吸纳聚集优质发展要素的能力,促进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从工作基础看,与自身相比,我们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离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城市功能还不完善,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需要大力提升,城市路网、管网、绿地、水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出行、环境质量、社区服务等需要很好的改进。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的水平和档次仍不够高,单体上缺少精品、缺少亮点,整体上则缺少特色、缺少底蕴、缺少现代城市的精气神。同时,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管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城市控规覆盖率偏低,规划之间衔接不够,引控功能需要切实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依然不高,有的地方环境状况很差,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

当前我区的城市建设正在步入提升质量、优化功能、打造特色的新阶段,能不能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城市建设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努力做到五个“更加突出”。

一是更加突出功能提升。是否具备完善的功能,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与过去相比,区域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规模竞争、物质竞争,完善的功能、优良的环境、独特的文化越来越起到决定性作用。对照现代城市在居住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要求,我们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市政设施、文体设施、卫生环境设施等还很不完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功能来推进规划、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二是更加突出统筹和谐。一方面,要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二、三产业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与生态建设的统筹协调。城建工作绝对不能片面追求让城市长高、变大,而是必须统筹考虑结构优化、产业培育、生态建设问题,使三者相融相促。同时,在具体建设中,还要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总体风貌的和谐,从规划设计入手,系统地研究和对待每一项工程、每一项建设,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相融洽。

三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城市是为“人”而建,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理念”,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都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考虑如何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惬意。不管是公厕、垃圾箱、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还是道路、路灯、游园等公共设施,不论是体量大小、建筑尺度,还是布局、功能,都要精心论证,充分考虑市民日常生活习惯,使各类设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

四是更加突出现代品位。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富有活力,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征。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一定要用现念、长远眼光来谋划我们的工作,用一流的标准来定位我们的工作,用高境界、大气魄来推进我们的工作。在规划上要突出前瞻性、层级性、严肃性,防止急功近利;在设计上要立足高品位、高标准,凸显城市个性,释放城市魅力;在建设上要着力建精品、出亮点,让城市洋溢特色风貌,充满现代气息;在管理上要坚持全覆盖、无缝隙,用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打造优美宜居的环境。

五是更加突出彰显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记忆,城市特色说到底就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自然风貌、地域风情、特色产业、城市精神,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我们建设一个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空间。要把彰显区域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不论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立面色彩,还是标志性建筑、城市小品、城市家具,都要有机渗透地域文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二、着力抓好城建工作的关键环节

做好今年的城建工作,必须科学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继续围绕建设“鲁中休闲居住城”的目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构筑中心突出、区域协调、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规划控制引领。某种意义上,城市的现代化就是规划的现代化,规划的质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质量。因此,一定要把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增强城市功能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要完善规划体系。重点突出“全、详、高、先”。所谓“全”,从统筹发展的角度,就是要加快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区域的全覆盖;从完善功能的角度,就是要适应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抓紧编制城市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区块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实现规划领域的全覆盖。所谓“详”,就是要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一个区域内要建什么,需要有什么样的公共配套,都要逐一落实到详细规划中。所谓“高”,就是要聘请国内外一流机构和专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规划,充分体现山城特色和文化底蕴。所谓“先”,就是适度超前,特别是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一定要树立长远眼光,为今后发展拓宽空间、拉开框架。

二是要严格规划审批。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坚决做到违反规划的项目不批、不在规划确定范围内的项目不批、没有详规的项目不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同时,在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必须严格审定立面设计,特别是骨干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一定要符合城市风貌设计要求,确保色彩、造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三是要加强跟踪管理。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执法、规划等部门要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移位、加层、插建、私建等违反规划行为,要及时发现,有效制止,迅速纠正。对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绿地率要严格控制,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不批,擅自更改规划的一律不验收,特别是对违反规划尚未纠正的开发单位,不能批准新的施工项目。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提升完善、保障有力、适度超前”的原则,今年我们筛选确定了33项区级城建重点项目,包括道路建设、城市改造提升、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同时,各镇、街道、开发区也都结合实际,确定了各自城建重点项目。不论是哪一级重点项目,都必须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全力向前推进。

一是要确保工程进度。工期紧是今年城建项目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难点。对所有重点项目,都要逐个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因素,分类加以推进。尚未确定规划设计方案的,3月中旬必须完成,否则就要造成被动;牵涉征地拆迁的,要组织力量集中突破,3月下旬务必进入实物拆迁,为进地施工扫清障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立即开工建设;河道整治、管网改造等项目,一定要在雨季来临前完成。

二是要健全推进机制。每个项目都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一个工程一个指挥部,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将任务落实到人、进度落实到天、工作落实到一线,哪项工作谁来干、什么时间干到什么程度、标准要求是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切实加强督导调度,负责同志必须亲自带队,现场研究办法,现场督导落实,真正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扎实、做到位。

三是要强化精品意识。坚决克服大而化之、粗枝大叶的习惯和方式,总体布局上要重和谐、重配套,构建完善的城市功能,单体施工要抓细节,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艺术质量,尤其是中学、新型社区建设等项目,要力求建成一批至少在全省领先的示范典型。

四是要严抓质量安全。要强化属地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杜绝资质挂靠、违法转包等问题。有关部门要恪尽职守,加强配合,突出村镇、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全面落实网格化巡查机制和“零报告”制度,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现场巡查和发现、制止违规建设上,坚决防止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三)高标准实施城市改造提升。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改造提升向城市“末端”延伸,努力使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

一是要抓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这既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更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以人为本的需要。年内要重点抓好大街、新坦、文姜等14个老旧小区和东关街、染化厂路、新博北路等35条背街小巷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路、水、电、气、暖等配套,全面改善群众生活居住质量。

二是要继续深化立面整治。按照“平面整洁、立面和谐、色彩协调”的原则,高标准抓好中心路东段、沿河东西路、世纪路、珑山路及白虎山路新车站周边的街景综合整治和建筑立面改造,确保出精品、出亮点。同时,要对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可视范围内的破败建筑立面进行集中治理,该粉刷的粉刷,改拆除的拆除。

三是要全面提升绿化水平。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品质并重,大环境绿化上,着力实施“森林围城”工程,突出抓好两沿三环、农田林网、因景植绿等重点项目,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园林绿化上,要突出重要节点绿化和绿地游园建设,切实抓好文姜公园续建、汪溪湖湿地公园、西过境路绿化提升、公共绿地升级改造等工程。要高度重视园林景观的塑造,加强管理养护,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的内涵和品质。

四是要加强水系建设。要按照治河与治污同步、水系与绿化景观同建的思路,扎实推进生态水系建设三年规划,逐步对境内所有河道、湖泊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打造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城市。要着力抓好孝妇河段、凤凰天池至文姜公园、淄河上游三条水系长廊建设,实施河、岸、路、绿生态治理,尽快形成多水面的生态景观,打造城市新亮点。

(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计划,分解任务,落实项目,年内确保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900套,年底前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要达到60%以上。要进一步加强资金和土地保障,在争取中央和省投资、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同时,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要认真贯彻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等管理办法,确保分配公平、管理规范、群众满意。

二是要稳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要认真总结“两区三村”改造建设工作经验,继续引导农村适度集中建设住房,高标准打造颜山、汪溪湖、闫伊昃、朱南、郝峪等示范社区,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居住质量。

三是要适度加快休闲地产开发。按照“近山、近水、近绿”的原则,高标准开发一批以养生、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生活小区,积极推进姚家峪、九龙峪、芦家台等居住区建设,配套完善各类设施,吸引更多人来居住、来置业,全面提升休闲居住的档次和水平。

四是要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

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完善住房建设规划,科学拟定供地计划,优化供应结构,严防房地产价格不合理上涨。

另一方面,要大力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秩序,严格土地招拍挂手续办理,严把市场准入门槛,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资质审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房地产企业,该取消资质的取消资质,该清除出市场的坚决清除;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坚决查处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更改容积率等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突出抓好商品房销售监管,严控商品房预售行为,从严查处虚假信息、虚假宣传、囤积房源、哄抬房价、合同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城乡环境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形象,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们的城市管理正在步入一个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适应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和广大居民的新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标本兼治,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管理力量,不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塑造现代城市风貌。

一是要彻底清脏。干净整洁是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要继续抓好生活垃圾袋装化处置,严禁将污水、垃圾乱泼乱倒。各新建小区要合理配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加强物业管理,保持小区整洁;老旧小区要结合城市改造提升工程,逐步配套完善垃圾处置设施。要全面提升道路保洁标准,做到全时段、全覆盖,不论主次干道还是小街巷都要实行定员清扫,随时保洁。要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特别是沿街经营户坚决不允许乱扔乱倒垃圾,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必须严肃处理,真正做到大街小巷无垃圾、无污水、无污物。

二是要集中治乱。城区次干道、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老旧居住区、车站、主要商业街等部位是“六乱”的重灾区,要区别情况、细分区域、加强力量、全面治理。要严格禁止在沿街道路两侧破墙开店、堆放废旧杂物,禁止窗外、门外悬挂各类衣物等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对各类不符合规划要求、没有任何手续的临时性建筑,以及私搭乱建等必须坚决拆除。对乱涂乱写、乱贴乱画行为,要采取强制措施,严厉打击。对重要区块、重要路段的广告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作,对不符合规格、残缺不全的,要督促更换或维修。

三是要坚决治污。要抓好河道管理,全面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障碍物和垃圾,城区内的河段及其它公共水面的保洁,要像道路一样全时段、全覆盖,对各类漂浮物必须及时清理。要规范经营项目,对严重扰民的经营项目、影响市容的洗车站点、汽车维修站以及露天烧烤、饭店油烟、噪声污染等进行全面治理。要加强城区各施工工地的管理,解决好施工现场噪音扰民和扬尘污染等问题。

四是要全力保畅。突出整治店外经营和马路市场,城区主次干道和繁华地段要坚决禁止,主要街道要实行全线净化,一律不准店外经营。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可根据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在部分符合条件的路段设置临时市场,并加强规范管理,保持环境整洁。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交通车辆的规范化管理,增设行车引导标志,明确停放点段和行车路线,彻底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要加强对各类道路的管护,及时修补路面破损。要继续抓好城市亮灯工程,对损坏的路灯及时进行更换。

五是要健全机制。集中整治是手段,长效管理是目的。要健全“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成7处垃圾压缩站,按照标准配备专业作业人员,实现环卫保洁的常态化。要继续抓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真正实现即时性、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充分发挥村居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优势,下移管理重心,增强管理效能,夯实工作基础。

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任务十分繁重,既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工作作风的现实检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城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深入一线,坐阵指挥,现场办公;分管的同志要全力靠上,善于抓细节,抓具体,抓末端。要把年度工作和重点项目逐一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人员,提出工作要求,建立奖惩机制,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干、有人负责。

(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结合自身职能,从政策、资金、项目、资源共享等方面积极支持城建事业发展。对需要相互配合的事项,要主动搞好协调,确保不漏项,不脱节,衔接有序,推进有力。城建部门要强化主体职能,认真履行好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跟踪督办等职责,统筹安排好城建计划、资金筹措及使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同时,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工作态度,以构建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校舍安全和确保师生安全为根本,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不断创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机制和办法,群策群力,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资金,从2009年开始,在三年内举全市之力,完成34376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的排危任务(不含新增危房),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全力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大局。

二、目标任务

以省、州核定的中小学d级危房数据为基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等原则,采取中央、省、州、市共同分担的办法,安排专项资金,三年内将34376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排除。其中:2009年排除d级危房13626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6037平方米,总投资3905万元,中央、省411.48万元、州274.32万元、市自筹3219.2万元;2010年排除d级危房13127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8770平方米,总投资4315万元,中央、省411.48万元、州274.32万元、市自筹3629.2万元;2011年排除d级危房7623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15765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中央、省416.64万元、州69.44万元、市自筹1877.92万元。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工程项目的规划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做到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廉租房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相结合、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坚持危、急、险、重学校优先的前提下,确定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近几年我市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建设力度后,全市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大部分、大面积分布在市区的实际,采取突破重点的方式入手,按步骤稳步推进。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乡镇(区)、村涉及的学校优先,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优先,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的优先,工作积极主动、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优先。以集中办学为导向,根据城区和乡镇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资源现状,按照山区、半山区、坝区和城区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调整全市中小学校点布局,进一步加大校点撤并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上一个村委会集中建好一所村完小,规模较小的教学点及一师一校点不纳入项目安排,就近撤并,集中办学。暂时难以撤并的校点,采用零星修缮,确保安全的办法进行过渡,不再作大的投入。

(二)以市为主,分级负责,强化具体责任的原则

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责任主体是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负总责,各乡镇(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措施,明确责任,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强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目标任务落实分解到部门,分解到相关人员。

(三)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的原则

全市的校舍安全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和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要严格按照国家2008年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以及《建筑法》、《招投标法》、《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省学校校舍抗震设防管理办法(试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所有单位和工作人员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做到“安全、科学、实用、经济、美观”,确保工程既符合标准又保证质量。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建设单位和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全面落实质量责任。施工图审查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校舍加固改造或新建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资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危改工程,把校舍安全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成立了《**市中小学排除危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置办公室。由市长王忠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长,由**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杨龙遇同志任工作小组组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对全市危改工程进行部署和动员,督促基层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加快工程实施进度。

为切实加强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并按计划完成,乡镇(区)都要层层组建工程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市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办理好相关业务。市人民政府将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纳入市对乡镇(区)教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涉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业务的部门工作进行督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发改、建设、财政、教育、国土、环保、消防、气象、地税、监察、安监、审计等市级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在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1、市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是辖区内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主体。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主要领导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筹措项目缺口资金、落实学校项目建设用地,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并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2、市发改局: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等。

3、市建设局:负责对新增危房的鉴定,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进行报建登记,施工图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及工程项目监理资质等的审核把关,落实监理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监理,指导项目实施主体做好招投标(议标)工作,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督,办理项目的开工及验收工作。组织项目工程招投标。

4、市财政局:设立“危改工程”资金专户,由国库统一支付,统一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项目专款及配套资金,定期对项目工程进度、资金管理、拨付、财务核算及固定资产登记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市自下而上建立危改项目分级负责、分级管理体制,并充分利用各方面监督机构,建立一整套正常的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5、市教育局:负责与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前期规划编制、申报,制定全市中小学校舍排危规划。上级项目下达后,结合项目学校的实际,根据规划,负责确定项目的建筑面积、结构、标准、用途等,与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签订项目实施协议书,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按协议拨付工程款,收集整理好项目学校的各类档案资料,加强对项目学校的管理。指导项目学校签订项目协议书,按要求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及相关协议,做好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完工后,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和审计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公开验收结果,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工程交用手续。签订工程包修合同,并加强建设工程的固定资产登记及后续管理,做好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协调监督的日常管理工作。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学校项目用地的审批工作,并对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情况作出相应鉴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市环保局:负责项目的环境保护及评价工作,办理相关环评手续。

8、市消防大队:负责项目消防设计的审查、审批及验收工作,办理消防验收业务。

9、市气象局:负责项目防雷设施的检测和验收,办理相关验收业务。

10、市地税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减免工程项目的税费。

11、市监察局:负责对图纸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招投标、“双合同”机制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12、市审计局:负责对工程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出具工程审计报告。

13、市地震局:出具施工图抗震设防审核意见书。

14、市安监局: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知识的指导,并进行综合协调和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二)制定方案,完善措施

各乡镇(区)、各单位要在本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为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政策、制度和措施保障。建设、消防、气象、环保、地税、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工程税费减免的有关规定,减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相关费用,全额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按三分之一收取。

(三)多方筹资,提供保障

2009-2011年三年内,全市计划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34376平方米,总投资10585亿元。除中央、省、州的投入外,市级财政必须自筹8727万元。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市级财政压力巨大,为了不将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债务转嫁到学校。各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争取中央、省、州危改资金的同时,我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每年在教育附加费中拨出1200万元用于危改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力量进行捐集资用于危改项目的建设。

(四)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按照调查、鉴定、核实、确认、规划、初设、地勘、设计、报建、招标、合同、施工、质量监督与监理、工程验收、结算审计、工程档案归档等过程组织项目实施。同时,由市建设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通过考察考核,采取招标、议标的方式,优选3(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5个技术力量强、信誉好、实力雄厚监理部门、设计部门承担项目监理任务、设计任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进度快、质量好、讲信誉的企业(部门)将作为继续实施下一年项目建设的优选对象。

(五)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1、各单位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把危房鉴定关、项目规划关、工程设计关、招标关、监理关、验收关、审计关,确保危房鉴定、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议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投资审计等各项工作都依法依规,规范有序。

2、项目建设实施中,要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市项目建设专项督查组每年至少要组织二次对本年度实施项目的进度及质量进行专项督查和巡视。市建设局、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建设程序,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使建设项目始终处于规范的管理之中,切实保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3、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所有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所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都必须设置“**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示牌,公示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建设、设计、施工、质检、监理单位名称、相关责任人和开工、竣工时间等相关内容。

4、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在任何一道程序上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都要以对组织、对人民、对师生、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若出现失职、渎职和其它违规违纪行为,将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六)对教育和建设部门的特殊要求

1、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教育和建设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校舍排查鉴定、加固改造以及新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要针对校舍建筑结构类型、当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房屋加固改造工程的特点,积极开展对本地区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要分别制定校舍排查鉴定、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的工作方案。特别要做好技术力量不足或边远落后地区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教育和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把校舍安全工程作为本地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要制定具体质量安全工作方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依法加强对本地区校舍新建和加固工程各个环节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要切实加强对校舍新建和加固工程的建设、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行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特别重视校舍加固改造时学校师生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师生绝对安全。

(七)建立健全管理系统,加强校舍安全综合管理

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中小学校舍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拓展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每年实施的校舍建设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更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内容,做到动态管理与时点数据相结合,确保综合管理系统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为加强今后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篇9

一、目的和意义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调查。其目的是全面查实、查清全市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规划编制、实现土地宏观调控、进行科学决策及严格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的需要。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调查内容

第二次土地调查目标是全面查实、查清全市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土资源有效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按照国务院(国发[2*]38号)文件要求,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市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全市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市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和完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任务如下:

1.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是指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进行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按照调查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分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部分。

(1)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

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主要任务是逐地块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矿山、水库等国有土地的使用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完成90%。

A确权原则

以县(市、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权属调查状况进行全面清理、核实。

①继承性

土地权属登记资料或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手续完备且与实地一致的,可直接利用原资料,不需要重新进行权属调查。

②完善性

土地权属登记资料或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有误或手续不完备,可先补充调查、补办手续,再进行登记或进行变更登记、完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③重新确权

土地权属登记资料或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不符、或实地界线已变化、或未开展过权属调查的,应按《规程》要求重新开展权属调查,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B具体任务

①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以县(市、区)为调查单位,对村或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进行确权划界。与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对存在的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处,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总量的90%以上。

②查清国有农、林、牧、渔场、矿山、水库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

对国有农、林、牧、渔场、矿山、水库等用地进行确权划界。与相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对存在的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处,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③查清公路、铁路、河流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

对公路、铁路、河流等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进行确权划界。与相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对存在的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处,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④查清其他土地权属性质状况

对上述以外土地可以不进行确权划界(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对用地现状及其范围进行调查后确定国有或集体权属性质。

C方法要求

权属调查必须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持,土地权利人(或授权委托人)、相邻土地权利人(或授权委托人)、权属调查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必须到场,经过审阅提供的权属资料、到实地指界等阶段,依法对土地进行确权划界。确权后的界址点设界标,并实测坐标或图解坐标。具体确权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权源确认方式

权利人能够出示被现行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权源文件的,可根据权源文件上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包括界址点、界址线、界标)、权属性质、土地用途等信息,将土地权属界线直接标绘或到实地经过指界由调查人员将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准确位置上,并与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当权利人出示权源文件不能够被现行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权源文件只能作为参考。

②指界确认方式

这种方式是基于双方均不能出示被现行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权源文件,并且双方边界没有争议。可采用双方共同到实地指界,确认权属界线。通过指界,由调查人员将界线调绘到调查底图准确位置上,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这里强调的是,通过双方指界不能将没有法律依据的国有土地,如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流等国有土地划为集体土地。在以往调查中,已将国有土地划为集体土地的,必须改正。因此,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把握住不能将国有土地划为集体土地这一关。

集体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权属界线,由集体土地指界人指界、签字,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

③协商确认方式

这种方式是基于双方均不能提供权源文件,并且双方边界有争议。采用这种方式时,可由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自行协商确权,也可由上级主管部门人员在场主持协商确权,通过实地指界,将双方共同认定的土地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调绘在调查底图准确位置上,并双方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使用这种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二是相邻权属单位认可,指界签字,防止错误认定;三是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不能将国有土地通过双方协商指界划为集体土地。

违约缺席指界的,如一方违约缺席,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如双方违约缺席,根据实际使用状况确定界线;指界人认定界址后不签字的,按违约处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方。违约方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或未提出重新指界的,按调查结果认定权属界线。

④仲裁确认方式

这种方式是基于双方权属有争议情况,当权属有争议且双方不能出示权源文件、或双方出示不一致的有关文件且双方又互不相让时,上级主管部门可充分听取双方对土地权属的申述,经综合分析,合理地进行裁决确权,确认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界线和归属。采用这种方式时,上级主管部门应约定时间、地点、应到场人员,在充分听取各方对土地权属的申述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争议界线进行裁决。对不服从裁决的,可以向法院申诉,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D权属争议处理

①协商解决

因权属界线不清、权属不明,引起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争议,各方当事人应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等,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互谅互让、团结友善、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划定土地权属界线,明确土地权属,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②分级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③搁置争议

对土地权属争议,有的较容易解决、有的调处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通过土地调查解决所有的土地权属争议。但是,为了不影响整个调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对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当在短时间内难以协商、处理的,可保留搁置争议。但为了保证土地面积量算的不重不漏,须协商或由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暂时画定一条工作界线,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工作界线只作为面积量算的依据,不作为确权、划定土地权属界线的依据。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查)。

在全市范围内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采用1∶1万的比例尺,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A具体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物调查和地物补测。通过地类调查,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①线状地物调查

将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线状地物(不含宽度大于等于调查底图上2mm的线状地物)的位置、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将线状地物的坐落、权属单位、地类编码、图斑编号、线状地物宽度、国有或集体权属性质、名称注记等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土地调查手簿》上。

②建设用地图斑调查

将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的建设用地(含宽度大于等于调查底图上2mm的线状地物)图斑的位置、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将图斑的坐落、权属单位、地类编码、图斑编号、国有或集体权属性质、名称注记等的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土地调查手簿》上。

③非建设用地图斑调查

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非建设用地图斑的位置、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将耕地的梯田或坡耕地类型图斑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土地调查手簿》上。

④零星地物调查

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且实地面积大于等于100平方米的地类。

零星地物原则上可不进行调查。对于需要调查零星地物地区,一般只调查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具体是否调查零星地物和调查方法,按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执行。

⑤地物补测

将调查底图上影像不清晰影响地物边界识别或相对于影像实地已发生变化的地物,应用测绘技术将其界线补测到调查底图上,称为地物补测。常用的补测方法主要有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为了保证精度,对于新增加的铁路、公路、大型厂矿企业等,必须使用仪器补测。地物补测后,将其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土地调查手簿》上。

B精度要求

调查的地物与影像对比,调绘、转绘、标绘的各种明显界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1.0mm;新增地物补测的地物点对四周已知明显地物点距离误差,平地、丘陵不得大于图上±0.5mm,山区不得大于图上±1.0mm。

2.城镇土地调查

城镇土地调查是指对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我市城镇土地调查采用比例尺为1:500,依据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查清县城以上建制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用途状况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利用状况。其他城镇、村庄土地调查有计划逐步开展。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本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地块,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

4.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建立市、县二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数据进行管理,满足县级日常变更等业务需要;在市级,结合市级管理模式,整合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满足市级国土资源日常管理需求;提供对各级土地数据到地块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分析输出、及时调用和定期备案等功能。另外,各级数据库之间提供访问和调用接口,满足数据上传、接收、交换、备份、更新维护、日常应用等工作需要。

(2)建立市县地籍信息系统

按照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以市(县)为单位,组织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市(县)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录入编辑、查询统计、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登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满足日常业务及管理需求。

5.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形成全市各级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

(2)图件编制

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市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市、县(市、区)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

(3)成果分析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专题和有关专著。

为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继续进行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汇总调查成果;建立及时监测机制,运用航空(天)遥感等高技术手段,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变化监测。周期性覆盖全市,及时检查各地变更调查工作情况。并利用监测成果积极做好成果维护和应用工作。制定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等相关制度,逐步建立稳定的常设调查队伍,保障经费,进一步完善我市统一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三、工作部署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国家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省政府、市政府已成立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各县(市、区)、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调查办公室,制定相关的技术方案或细则等,按照“国家整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的组织模式,市、县(区)、乡(镇)各级分工承担任务,各级政府要周密组织、细化调查,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各县(市、区)制定的调查方案或细则经省土地调查办批准后实施。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在报经省土地调查办批准的土地调查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案,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调查队伍,利用下发的基础图件,负责组织开展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及城镇土地调查等。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作为核定各地实际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和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对未完成调查任务的县(市、区),将暂停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工作。土地调查完成后,未经依法办理登记的土地,不得流转。

各级政府应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本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市土地调查办负责对县(市、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调查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

(二)统一标准,整合资源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由省制定土地调查技术细则,集中统一制作和提供调查工作底图,统一调查的程序、方法、成果、精度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和调查成果,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确保调查工作按时完成。

省土地调查办统一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统一调查底图,统一调查要求,统一调查方法。各县(市、区)在坚持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工作车辆,进一步充实、改善土地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本次调查的科技含量。

(三)全面调查,分步实施

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工作应在国家统一进度要求下,本着重点和急需优先进行的原则,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分步实施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确保国家急需的数据按时完成。

1、进度安排

按照国务院要求,从20*年1月起,开始启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20*年7月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按照省土地调查办的安排,要求2008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调查工作,2009年上半年完成全市调查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20*年1-6月,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完成市级调查组织机构的组建和市级调查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委托省测绘局收集航空(天)遥感资料,采购卫星数据,编制底图工作计划和作业方法、流程,编制调查经费预算。

(2)20*年7月,完成县(市、区)、乡(镇)三级调查组织机构的组建,开展舆论宣传,按照省技术细则,完成调查单位资质审查,技术人员培训,各县(市、区)完成实施方案编制上报、批复。启动第一批县(市、区)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丰城市的农村土地调查,同时未开展农村土地调查的9个县(市、区)开展城镇土地调查。

(3)2008年1月,开展城镇土地调查的9个县(市、区),开始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丰城市转入城镇土地调查。

(4)2008年12月,完成全市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查清全市每一块土地的位置、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查清全市农村部分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确权达到90%以上;在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完成基本农田的上图、登记、造册,查清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5)2009年1-10月,完成全市城市建成区和县城以上建制镇的城镇土地调查,其它县城以下建制镇(集镇)、村庄土地调查工作有计划逐步开展。

(6)2009年10月,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汇总统计调查,查清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分布和状况。

(7)在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底完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的省、市、县(市、区)三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土地调查信息共享。

(8)进行土地调查成果统一时点变更,将成果统一到2009年10月31日同一时点,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成果,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更新机制。

2、实施计划

市土地调查办负责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和有关管理办法的制定,负责全市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核查和成果预检、验收工作,组织建设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同时由省土地调查办提供最新遥感影像数据(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为农村土地调查提供基础图件。负责全市县级行政界线数字化,计算各县(市、区)辖区控制面积,编制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测算田埂系数。另外,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核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地类将开展外业实地核查,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负责对各县(市)土地调查工作的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

各县(市、区)负责本地区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编制本地区的调查方案,报省土地调查办批准。各县(市、区)在土地调查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案,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专业调查队伍,利用下发的基础图件,负责组织开展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状况调查以及城镇土地调查等。

(四)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的土地调查质量负责,切实保证调查成果数据真实、准确,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调查成果。建立土地调查奖惩制度,对工作组织得力,调查成果质量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虚报、瞒报土地调查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严格执行《*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承担单位资质审查认定办法》,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具有资质的调查承担单位,以合同方式约定双方职责、项目任务、成果质量、项目进展要求和经费支付方式等。严格土地调查的检查验收。加强成果质量核查力度,推行项目监理制。

四、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农村土地调查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省技术细则,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市每一块土地的类型、权属及利用、面积和分布信息,建立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按照城镇地籍调查的有关规程,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全面调查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等地籍要素,建立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1:10000万比例尺进行,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的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对每一地块的形状、范围、位置进行数字化,准确获取每一块土地的界线、范围、面积等土地利用信息。

城镇土地调查以1:500比例尺为主,充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大比例尺土地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基于数字测绘技术,准确确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等信息。

3.基于统一标准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

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土地利用图形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录入相关联的属性数据,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为一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栅格影像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有效存储与管理。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采用数据库优化技术,优化数据结构,提高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的运行效率。

4.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及社会化服务技术方法

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全市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更新的网络体系,按照“省-市-县”三级结构分级实施,实现各级互联、内外交换的信息服务与数据交换,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交换、共享及社会化服务一体化,采用网络多用户管理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多用户操作。

五、有关技术环节(指农村土地调查)

(一)调查比例尺

按照省土地调查办的要求,我市农村土地调查全部采用1:10000比例尺。

(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的确定

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县级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由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确定并提供我市各县(市、区)调查使用。

各县(市、区)在具体使用这些资料前,应根据掌握的资料对其进行检查,对检查出或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或疑问,应及时将问题的具体情况报市土地调查办公室,再由市调查办公室报省土地调查办公室处理。

(三)乡镇(街办)与开发园区行政区域界线、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的确定

乡镇(街办)和各开发园区的行政区域界线、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由县(市、区)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调查确定后报市调查办公室核准。各乡镇(街办)和开发园区的控制面积之和,必须等于省土地调查办公室下发的县级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市土地调查办公室协助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办公室完成此项工作,并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对控制面积验收、批准。

(四)耕地坡度分级的确定

耕地坡度分级的确定工作,在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选择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DEM比例尺,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省土地调查办制定的有关规定进行确定。

(五)田坎系数测算及面积扣除

田坎系数由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统一组织测算。各县(市、区)应严格依据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确定的田坎系数测算结果和按照国家、省土地调查办关于田坎面积扣除的规定及办法,计算每一耕地图斑的田坎面积。

(六)“批而未建”土地的处理

已具有完整、合法的用地手续,而没有实质性建设(以施工人员进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地基已开挖等为标志)的土地称为“批而未建”土地。

由于“批而未建”土地,虽然还没有开始实质性建设,但建设用地属性已很难改变,在管理上已作为建设用地管理。因此,调查时,按照批地文件批准用地的位置、范围和批准用途确认为建设用地地类。

六、主要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形成一系列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形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各级行政区域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各级行政区域的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各级行政区域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各级行政区域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各级行政区域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第二次全市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综合报告

(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各市县城镇土地调查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主要包括:

(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

(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5)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七、保障措施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协调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本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次土地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市调查办要组织开展对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调查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

1.组织保障

市政府成立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肖一华副市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司法局、市林业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春车务段、市水利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动态和调查进度,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市、区)、乡(镇)也要成立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土地调查工作。

2.技术保障

第二次土地调查坚持统一的调查规范和标准,根据《*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明确各流程环节的技术要求及其操作程序、方法和检查办法,保证分阶段调查质量。

本次调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协调难度大、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县(市、区)土地调查人员及专业队伍进行土地调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的系统培训,统一调查底图,统一要求,统一方法。进一步充实、改善土地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本次调查的科技含量。

3.政策保障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作为核定各地实际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和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对未完成调查任务的县(市、区),将暂停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工作。土地调查完成后,未经依法办理登记的土地,不得流转。

(2)完善土地变更调查制度,各地随时将更新数据报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保证市级数据库数据准确、客观、现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涉及的基础数据和图件将以此数据库为准。

4.制度保障

(1)建立资格审查认定制度

为保证土地调查成果质量,择优选择调查队伍。根据省土地调查办公室制定的《*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单位资质审查认定办法》,只有通过资质审查的队伍方可在我市承担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和监理工作。

(2)建立招投标管理制度

为保证和提高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引入竞争机制,依据政府采购法,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推行项目监理制,择优选择技术强、信誉好、质量高的单位为项目监理单位。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招投标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具有资质的调查单位,以合同方式约定双方职责、项目任务、成果质量、项目进展要求和经费支付方式等。

(3)建立检查验收和项目监理制度

本次调查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和监理制度。采用分阶段成果检查制度。每一阶段成果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避免将错误带入下一阶段。执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省、市、县分级负责,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由项目实施单位自检、县级调查办初检、设区市预检、省级组织预检、验收。

同时为加强成果质量核查力度,推行项目监理制,由省土地调查办确定技术强、信誉好、质量高的单位为项目监理单位,对各地土地调查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对县级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并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的外业抽查核实,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

(4)建立奖惩制度

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负责,切实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对工作组织得力,调查成果质量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调查成果,对虚报、瞒报土地调查数据的,一经发现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经费保障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明确要求,根据土地调查任务和工作进展编制详细的支出预算、核定调查经费,并列入相应的年度财政预算,财政部门确保土地调查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保证土地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八、经费预算

第二次土地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财政事权分离的原则,以国家和地方调查承担的工作量为依据,由中央、省、市、县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依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编制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预算及说明》和国土资源部财务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年编制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以及国家测绘局、财政部1*9年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部分采用当前土地调查市场价格。

(一)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费用

按照《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结合目前实际价格,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经费,计算农村土地调查概算经费600元/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外业调查、内业处理,成果整理、县级数据库建设,检查验收等费用。主要用于开展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实地核实、细化调查,查清每一块土地的地类、权属、面积、分布等,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二)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费

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主要用于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全面调查城市、建制镇、村庄和独立工矿区域内部每一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界址、土地利用状况、面积等,掌握城镇村庄各类土地数据,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按照《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标准,结合*目前市场价格,计算1:500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费6万元/平方公里。

(三)基本农田调查费

按照《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结合目前实际价格,基本农田调查概算经费为600元/平方公里。

(四)开发园区调查费

开发园区调查主要是对全市开发园区的位置、界线、面积、用途进行调查。查清其内部各类土地的地类、权属、面积、分布等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住宅用地等土地利用状况。

按照《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参照1:2000地籍调查标准,开发园区调查经费1.3万元/平方公里。

(五)系统建设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