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检测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找到物理学习的突破点,激发初中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1.1初中生物理基础知识较差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新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初中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单位等理解的很不透彻,只是死记硬背,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识处于零散状态,无法融会贯通,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主要表现在公式运用混乱,随便套用物理模式,找不到问题的突破点,作图不规范,代表导线的线段交叉严重等.
1.2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不正确也不合理
清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阶段,但多数学生在早读时只进行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科目的学习,很少有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晚自习,学生只是匆匆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与下节课程的预习,当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由于学生对旧知识学习的不精,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长期以来,学生逐渐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1.3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上,教师严格按照课本进行知识的讲解,完全不理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也不会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决定教学进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将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受阻.
2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路径
2.1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激发其上进心和好奇心,就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提供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增设物理实验课程,使学生多接触物理实验器材,亲自进行物理实验的训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让学生积累经验,在实践操作中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
2.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初次涉及物理这一门新的学科,还存在很多疑惑与不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过于苛责学生,要遵循教学规律.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有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操作流程,老师先做实验,讲清楚每个步骤依据的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进行模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些常见错误,教师耐心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2.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直觉能力,当学生初次接触某一新鲜事物时,就会因好奇或某种目的而集中注意力对其外观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力是后天形成的,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观察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敏锐地观察到一些瞬时变化.比如,当教师证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瓶子吞鸡蛋的异常现象.实验过程如下,将瓶子预先加热,加热后瓶子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将煮熟的鸡蛋剥皮后放在瓶口,一段时间后,瓶子冷却,瓶内外的空气形成压力差,在外界压强的挤压下,鸡蛋就会奇迹般地掉进瓶子.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对实验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后,学生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的熟悉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的学习质量.
2.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理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调整初中物理的考核制度.当前很多学校没有将初中实验作为考核内容,一味地注重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校要将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知识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考试,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其次,教师也要改变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学生对教师唯唯诺诺的态度,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物理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积极向教师讨教,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成绩;最后,学生也要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竞赛进行同学间的相互比拼,相互学习,在实验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物理知识.
2.5组织同学进行分组实验
篇2
关键词:高效率管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学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物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践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和指导,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对物理的实验中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导,不断挖掘学生的物理学习潜力和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中学物理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抑制了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全面提升。以下为这些问题的具体论述:
(一)忽视对学生物理潜能的挖掘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走形式”或者对应课程改革的需求而忽视了对学生物理实验过程的指导和物理学习潜能的挖掘,造成了学生物理实验技能较差,通过物理实验所获得和掌握的知识较少,没有使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感受到实验过程的变化和物理学习的乐趣,学生物理技能提升幅度较小,失去了物理实验性教学的价值和意义[1]。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而实践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将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物理教学最大的作用,才是当今时代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在不断深入的实验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挖掘学生更好的物理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全面提升。
(二)忽视对学生实验安全的指导
学生的安全是每一位家长和学校所关心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安全实验操作指导,在促进学生物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保证学生的物理实验安全性。可是当前我国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物理操作安全规范指导,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很多需要使用电路的物理实验中,一旦操作不当将会造成很大的安全患,威胁着实验过程中的学生安全。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出现了因为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而产生的电路起火等事件,轻则造成物理实验室的破坏,重则危及到了学生的生命,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可见,加强对学生的物理实验安全性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三)忽视实验课堂组织
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课堂的组织和管理,造成很多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随意搭配器材、随心自设实验、没有进行认真的物理实验等情况,失去了物理实验的价值和作用。
二、高效率管理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高效率管理,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各项实验和操作,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挖掘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高效率管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的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或者独立思考问题,不断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现象观察能力、物理问题探究能力、物理理论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长期的实验指导也能够加强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物理学习态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物理实验过程规范化管理
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高效率的管理手段对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引导,有助于促进物理实验的规范化操作,保证物理实验的安全性。在初中物理实验高效率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学校领导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大纲的要求,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规范条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谨慎的物理实验操作[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操作项目、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实验安全性的重视。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每一步操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这种及时记录的方式能够不断加深学生的实验印象,一旦发生物理实验误差,也能够通过记录,及时找出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电路”这篇内容的实验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对电路安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按顺序连接灯泡的方式,电路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灯泡最后街道电源的负极,形成串联的电路。在学生进行电路连接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步的操作记录,如果到最后灯泡没有亮,则证明的连接的过程中是存在问题的,可以通过记录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效率
在中学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物理实验过程中的高效率管理,有利于在保证学生实验安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挖掘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真的参与到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和物理的魅力,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物理的高效率、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篇3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
良好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是物理实验能力形成的关键.成功的物理实验是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发散思维、抽象思维、想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等.但一直以来,初中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思维能力的训练,但知识和思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谁也无法替代谁.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教师就要加强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方案设计,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有限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多样化实验设计,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实验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论的自我反思,以此强化学生物理思维的严谨性;开展小组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物理应用价值,以此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等等.
二、创设问题探究性实验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习惯于利用已有的学习知识和经验来解决相关物理问题.但是在实际物理学习中,固有知识和经验并不适用于一些物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而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取正确答案.若是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的物理设计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抽象分析和思考,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比如,笔者在进行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讲解后,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蜡烛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之后,若是用挡光板将凸透镜上半部遮住,是否还会出现完整的蜡烛镜像呢?此时,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设计和探究实验.最后,在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后,得出了镜像大小位置都不变,只是变得稍许暗淡,由于挡光板挡住了部分光线透过.通过探究性实验来解决和证实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兴趣,进而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探究能力.
三、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验操作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动手性,
是手脑并用的一个协调过程,同时是实验教学的核心.由于大部分初中学校没有充足的实验设备,学生很少能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此时,学生的实验兴趣应该是最浓的.独立的实验操作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造了有力条件,这也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关键.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亲自实验的机会,并做好及时指导和帮助.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实践操作的机会.要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和认知能力进行合理分组,争取实现各小组间的实力平衡.教师不得一手包办,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调动学生物理实验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造环境组织学生实验,充分满足学生亲自动手的心愿,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教会学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不予以直接回答,但要做一些提示和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朝着正确道路走.要鼓励学生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个实验,要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探究,主动商讨,提高学生运用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四、开展课外实验小组活动
篇4
本节课在这些方面能较好地体现我的教学理念:
一、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对初中学生来说,实验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很少有学生在教师做实验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实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并且使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本节《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给了学生一个动手动脑、直接体验的机会,所有学生都为能进实验室亲自操作而兴奋不已。
二、注重细节,打好基础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从实验原理到电路图的设计,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到器材的连接,从连接过程中的开关断开,到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的选择,从实验表格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处理,每一处细节都要留意,精心操作,才能出色地完成整个实验。大多数学生能够细心操作,这为物理实验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比课堂上纸上谈兵“做实验”效果好得多。
三、积极引导,鼓励创新
在按照教材上的设计,完成“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规定动作”后,我没有鸣金收兵,而是继续发问引导:如果实验时电流表坏了,而我们手头上没有其他安培表,那实验还能最终完成吗?如果坏的是电压表呢?我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终于,有一些学生陆陆续续地拿出了解决方案,其中有些方案颇有创意。
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足,适得其反
学生听说要去实验室做实验,都很兴奋。尽管我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准备不足,到实验室里不熟悉操作流程,手忙脚乱。好不容易电路连接完成,一试就出故障,此时更是急得满头大汗,平时所学的简单电路故障排除方法也用不起来了……由此可见,同样是实验教学,学生有备而来,则能激发兴趣;如果准备不足,操作失误或迟迟得不出实验结论,还能激发兴趣吗?不但不能,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恐惧感。
2.思路保守,创新不够
完成教材里“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规定动作”后,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思考如何只用电流表或只用电压表来测出未知电阻的大小。部分学生思路保守,认为只有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才能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算出电阻的大小。而这两个数据,只能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缺一不可。由此可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否则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探究,需要务实求真,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个别学生感觉自己的实验数据不够“理想”,就硬生生地编造了“理想化”的数据,这样处理过的结果“完美”了。我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其重做实验,重新测量。第二节物理课上,我又郑重其事告诫所有学生,应该向居里夫人等物理学家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篇5
关键词:实验中的基础建设;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观察对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很多时候课堂实验并不能达到我们教师的预期效果,有的时候一个实验下来,学生往往只是知道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课很热闹,很好玩,但是对于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什么,不是很清楚。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做好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建设,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
一、实验原理:分析理解到位
理解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分析的基础,所以教师实验前要先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原理。
案例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三次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你观察实现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三次实验中,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是为了 。
错误解答:为了让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不同的距离。
分析:本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对实验原理不理解。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是学生所谓的“让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不同的距离”。实验是通过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来了解小车的运动情况。
矫正措施:紧扣实验原理,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教师在实验前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本次实验的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再让学生思考:(1)如何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到阻力的大小;(2)如何观察小车的运动”。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
二、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实验课前,教师要精心编排操作流程,优化实验过程的设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科学的认识。
案例: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3)如图(b)所示,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 。
错误解答:让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教师在设计实验步骤时不合理,让白板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白板的作用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改变白板的形状会改变光路。
矫正措施:实验前,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先不出现白板,显然这时光路是看不清楚的,这时教师提问“如何显示光路”,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用白板显示光路”学生是能回答上来的,这时教师再放上白板,光路立即显现,这样白板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就很清楚了。这时我们再来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就简单多了,“把白板F先后缓慢旋转,白板不在一个平面内,光路就显示不出来,从而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这样学生得出结论就不难了。
三、实验过程:明确观察对象
实验分析可以说就是对实验后现象的分析,只有实验前明确了实验观察对象,实验中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观察,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实验目的。
案例:下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不同的铜球和钢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2)本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球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 球具有的动能较大。
错误解答:力
分析:学生对本实验的观察对象不明确。
矫正措施:教师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本实验中我们是通过比较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判断球所具有的动能的多少,而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是通过木块被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判断的。木块被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多,说明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球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本实验的观察对象应该是木块被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的分析对象。
实验前的实验分析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验课有序进行的有效保障。大量事实说明紧扣实验原理,剖析实验要素,明确观察对象,是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前提、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我们才能上好一节实验课,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混合学习;微课;教学方法
物理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许多侧重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抽象性的物理知识点或问题,这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以往,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主要采取单一化的知识讲解模式,无法使初中生顺利突破这些学习难点。而贯彻混合学习模式,有效运用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更利于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一、混合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新诞生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指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特征与要求,在合适的教学时间,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等,优化组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要素等,保证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混合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高效理解所学知识。为了确保混合学习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前期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内在学习需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等,保证可以系统化地完成相关教学知识点的科学设计。从特征角度来讲,混合学习主要体现如下:其一,立足生本理念。混合学习具有多元化的学习特征,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学习模式,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学”开展,否则一切学习模式的应用都会本末倒置,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其二,倡导灵活多变。鉴于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动态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其三,遵从师生互动。无论是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或者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中,都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过程,保证可以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价值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思维、重操作、重推理与计算的课程,其中包含的许多知识点具有比较突出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常常会使学生很难理解。混合学习是一种在优化传统线下面授教学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线上学习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方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重要产物。有效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运用“云”上的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需求,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其中,微课是当下助力线上教学或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需求等来设计各种各样辅助他们高效学习的微视频课件,助力他们高效开展学习活动。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入,首先可以突出初中生在物理课程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微课教学中有机穿插集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同时,混合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融入,也有助于为不同物理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学习手段与方法,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对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提高物理整体教学效果同样有积极的意义。创新应用微课,可以将这些教学用的物理微课教学课件基于网络共享平台分发给班级中的学生,可以满足他们在课下随时随地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微课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制作适用于物理教学的微课课件,选择适宜的微课内容。为了确定适宜采用微课授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将微课课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与性质。只有在确定恰当类型微课课件的基础上,才能合理选择适宜的微课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混合学习的目标。因此,在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教学情况分析工作,合理确定适宜教学的微课类型及内容。初中物理课程中有较多的知识点,且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微课可以将每个单元内的教学重点筛选出来,便于初中生的学习强化,可为其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初中物理课程体系的构成情况,在构建微课教学课件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微课课件分成知识讲解类型、实验探究类型、知识总结类型、答疑解难类型及知识拓展类型等几种比较常见的教学类型。其中知识讲解型微课课件主要以物理概念解释,以及物理性质、规律和原理等内容的论证等知识为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出相应的重点与难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来高效理解这些物理知识。针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摒弃以往单一化的概念复述方式,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背景的创设来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实验探究型微课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平时课堂授课或者虚拟教学氛围下的一些物理实验知识,尤其是那些无法进行现场操作或者伴有安全问题的物理实验,都可以借助微课课件的方式将之近距离地展示给学生;知识总结类型主要是系统化地梳理与归纳一个单元的物理知识点,或者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以专题知识教学的形式来制作微课视频课件。这种类型的物理微课课件可以使初中生在反复观看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与完善;知识拓展型的物理微课课件主要是结合物理教学需求,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的角度出发,有效运用网络上充足的在线资源或者课外物理书籍内容来补充教学知识。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制作成对应的微课视频课件,借助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确相应探究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等,这种物理实验教学及指导方式的直观性更强,更容易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基于混合学习,优化微课使用形式
混合学习主要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两个方面。其中线下学习模式主要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来辅助教师开展课堂知识讲解;线上学习模式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需求,使他们可以运用微课视频课件来辅助自己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不同的微课会收到不同的物理学习效果,但是无论最终确定了何种微课,都要时刻围绕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从满足他们自主学习、深度思考、质疑探究及创新发展等多样化学习需求出发,合理确定混合学习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适宜的微课形式,保证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展成效。例如,在设计面向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线上和线下双方面混合应用微课的教学需求。从线上学习的视角来讲,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满足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需求,即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教师制作的微课教学资源,以及如何借助这些线上获取的微课教学资源来开展课下自主学习活动等,力求可以借助微课使用方式的有效确定来满足初中生高效听课以及高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需求。例如,在“光的折射”方面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微课导入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在制作相应课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高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其中导入“极光入水”等一些非常生动的视频内容,同时在微课中介绍及讲解光的折射方面的物理知识,同时要注意在结尾的时候灵活地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训练任务或学习活动等,强化微课在辅助教师教学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结合性和联系性,使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微课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任务,同样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复习物理知识的任务,尤其是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物理学习成效决定自己观看微课视频课件的具体遍数,真正实现将生本理念贯穿于物理教学始终这一教学目标。
(三)立足教学评价,完善混合学习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要综合考虑微课教学的内容与使用形式,还要注意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成效,通过及时开展教学评价的方式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保证可以借助物理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混合学习模式。因此,在平时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评价及分析,确保可以及时发现与解决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足与缺陷。在指导初中生开展教学评价期间,教师要注意灵活应用小组合作讨论、“在线测评”等符合混合教学需求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以此更好促使初中生在物理教学评价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积极讨论活动,保证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全体初中生在混合学习模式下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学习成效,以及微课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混合学习下的物理微课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及完善,保证可以为后续的混合学习下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微课模式的顺利贯彻落实做好铺垫。例如,在光学、大气压强、重力等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所涉及的大气压强实验、光的散射实验以及自由落体实验等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学生自评、师生共评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活动,以发现实际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反映:“这些微课中所用的实验大都属于理论层面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不是非常深刻。”针对学生的这种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在后续的物理微课课件制作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如可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感性材料,如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时候,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事物或现象等,以此持续改进与完善物理微课教学方案。或者针对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评估开展“在线测评”活动,“在线测评”主要是充分利用线学习网站或者各种学习用的APP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测评,通过随机抽选题库中的物理试题来完成自主作答,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软件或APP的后台监督班级学生整体的作答情况,之后对混合学习方案进行相应的完善,保证更好地提高混合学习下的物理学习效果。总之,混合学习是助力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有效学习模式。其中微课是构成混合学习模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因素,如果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将之有效融入,则可以成为辅助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具。但无论采用何种混合学习模式,都需要贯彻生本理念,结合物理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微课教学方案,保证不断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令超.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策略探析[J].数码设计,2019,42(02):248-249.
[2]杨洋.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利用[J].教育,2020,11(17):135-136.
- 上一篇:城管考勤管理制度
- 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