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个性话 创新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最熟悉的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正以为有着坚强的个性,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六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谁是主体的问题,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虽然这个观点已不占主流,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主体性教学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而且许多体育教师要兼职好几门课程,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中段年级一节利用轻物的练习课中,我把用什么器材练习的问题交给了学生,学生对我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最后学生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袋装报纸替我解决了难题。于是在课上我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想象设计练习,他们觉得长长的塑料袋像尾巴,总结提炼出了不同形式的抓尾巴游戏;看报纸装进塑料袋像炸药包,与我交流后完成了最感兴趣的战斗游戏,我不得不叹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妙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 英语专业 个性化教学 “梯度”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尊重学习者个性的教学,教学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兴趣、特长等需要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什么,我们便授予什么,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中结合开放教育理念,实施“梯度”教学,对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英语专业学习者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英语专业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网络环境和开放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理念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专家”逐渐变为“协作人员,帮助者,有时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协作人员,有时是专家”[1]。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而获得。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
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大多为成人,且数量较少,存在学习者基础薄弱、学习时间少等问题,加上英语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对学习者实施个性化教学能起到素质教育的效果,有利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英语专业的个性化教学以学习者的英语基础为本,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策略,能让学习者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英语专业“梯度”教学的应用实践
(一)“梯度”教学的含义
“梯度”教学表述为: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结合开放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并通过小组讨论、网上答疑、平时作业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让所有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达到课程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梯度”教学法的概念模型描述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梯度”教学法概念模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基础情况分类,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服务,最终让所有的学习者都完成和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所付出更多的努力(方块的面积)。
(二)“梯度”教学的实践
为了实践“梯度”教学的有效性,以英语专业专科《商务交际英语(1)》课程为实践课程,以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开放教育2008秋英语专业专科15名学习者为实践对象。
1.分析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
教材:《商务交际英语》是英语专业专科商务方向的限选课程。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文字教材:《商务交际英语(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South-Wester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Thomson Learning联合出版,2004年1月第1版)。《商务交际英语》课程的选修课是英语专业专科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课“商务英语基础”和“商务英语阅读”。《商务交际英语(1)》总学时为72学时,每周4个学时,一学期完成,共4学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主要的商务语言和用法,了解和掌握当代商务活动中的基本交际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从事英语商务活动的能力。通过对一般商务交际活动的主要理念和技能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交际技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非言语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务;如何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网络技术的运用;图表和视听媒体在演示、报告等中的运用;备忘录、简历及报告的写法等。学生还应进一步提高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在一般的商务活动中基本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本课程还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现代技术知识和实用工作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的教学资源情况和支持服务手段见下表:
2.分析实践对象。
在实践中,分别用问卷调查和课堂测试的方式对15名学习者的情况分析如下:
3.“梯度”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分成了3级的梯度,形成3个学习小组。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组织课堂辅导和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3个学习小组设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自学为主,辅之以面授辅导。在辅导课前,提前给学生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鼓励和帮助学生在自学自练中发现自己在语言技能、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面授辅导、课堂讨论中,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控制者、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和信息、反馈、帮助的提供者的作用。面授辅导课除主要讲解学习的重、难点和答疑外,还组织模拟课堂,有针对性地根据各章教学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练习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机会。
4.“梯度”教学的效果分析。
小组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次将《商务交际英语(1)》的学生分成3个合作学习小组。
《商务交际英语(1)》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主要从课堂练习、平时作业、电子邮件和电话、BBS帖子4方面进行。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了三次效果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三、“梯度”教学的评价
在《商务交际英语(1)》为实践课程的学习环节中,以上数据表明“梯度”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辅导教师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首要要素,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梯度”教学在评价过程中把学生平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现目标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同时注意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来个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体现出开放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多样化和过程动态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北京师范大学.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2004,(02).
[3]丁锦宏.“分层―协作”教学模式是对个别化教学模式的超越.1999,(4).
篇3
关键词:河北省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同时个性又具有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就成了首要问题。本人在多年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就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做了一些细致的研究。
1.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传统式的体育项目都已经在教学当中占据着主体性的位置。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在性别、自身体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对于体育课程开展过程当中,有的学生会缺乏积极性。
1.1 对学生个性培养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首先,从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本身的状况来看,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与实践方式,甚至省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以传统方式为主,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难以有效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难以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从另一层面上来看,学生在体育技能的获取以及实践的过程当中,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追求都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缺乏新意与创造性
从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上来看,很多体育训练与练习都是重复的关系,有的体育内容甚至出现了很多次,学生在反复接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失去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与之前课程的相似之处,难免会产生厌倦感,这种厌倦感不仅会在体育课上体现出来,甚至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其他的学科当中,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1.3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不同学科的课程,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与教学目标,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应当把学生的自我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当中,依旧以学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不能够得到机会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也不能够崭新自己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与期望,对于体育课程当中个性发挥与培养受到影响。
1.4 课时安排不合理
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在高职院校进行课程编排的时候,把体育课程放在其他课程之后,明显落后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体育课程编排较少,并且时段也并不合理,导致学生难以价格这门学科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不能够真正掌握体育课本当中的运动技巧,技术动作也难以得到掌握。事实上,体育课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与动作,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够真正被掌握,如果没有合理的课时安排座位支撑,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
2.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2.1 开展因材施教式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结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与特点,来对于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从而进一步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与优势,也能够选择出来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来进行深入学习,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还可以适当创造出来一个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强化自我选择能力,激发个性发展。
2.2 创建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落实体育教学的关键就是创建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能够得到激发。基于此,在高职院校当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适当增设一些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课外活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激发与培养,也能够进一步发挥其个性特点,进行培养。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应当具有合理性,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做出深入地研究,培养个性。
2.3 合理安排课程与课时
为了能够包成课程科学合理地进行,使得学生个性培养目标能够得到实现,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起来体育课程本身,调动师资力量,对于体育课程进行优化与创新,相应地增加课时,从而最大程度上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逐渐落实合理化安排,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热情也必然会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也有利于在体育课程当中培养个性。
2.4 学生个性培养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型的变化,无论是哪个时代,在对于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都应当与时代的需求相契合。具体而言,应当将学生的培养作为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培养,不可脱离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契合。学生本身也应当感受到自身的发展需求所带来的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
3.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应当积极创造优良的教育教学氛围,体育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能够得到满足,这也能够与社会人才的需求方向相契合。
参考文献:
[1]刘伟灵. 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7Z).
[2]韦爱常. 浅析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6(5):168-169.
[3]周同扣. 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研究[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5(16):183-183.
篇4
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学校都在加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加强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开发与建设成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试从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开发对学生自主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分析其价值,并探讨了进行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开发的具体策略,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
校本选修课程 个性化 课程资源
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拉开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新课改提出要“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开发与建设,成为深化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又一个亮点和重点。
一、追寻价值,高中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开发的意义所在
教育的核心是r活的学生,学校教育应紧紧依托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生命质量、实现其生命价值,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更是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的最终目标。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开发是对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或深化。如果说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高中学校开设必修课程的应有之义,它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侧重全面性和完整性,强调的是同一性和基础性。那么选修课程关注更多的则是学生综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追求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它侧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追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是对必修课程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
由于受高考的制约,当前学校对高中必修课程设置的数量与内容,都是统一有限的。当前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被不断地分化与细化,传统的高中学校必修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很难反映知识更新的新成就。校本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则刚好可以弥补必修课程的这一不足,一方面学校通过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程,源源不断地补充时代的新鲜血液,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和深化,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可选择性,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从而使学校课程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倾向于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促进学生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促使他们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
2.有利于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原有必修课程一统天下的教学课程体制中,教师的个性受到制约,必须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进度等进行有序教学,成为现有学校课程的按部就班的执行者,失去了教师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它要求发挥教师在选修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使教师不断地去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不断地去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在对校本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开发、个性化设计以及参与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自己的优势和创造潜能,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提升,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在新一轮课改之前,学校置身于统一的必修课程格局之下,很难实现具有特色的多样化办学模式。当前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则赋予了学校的更大的自,强调学校立足自身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等自身实际和办学特色,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学校在选修课科目设置和内容拓展等方面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这既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举措。
二、多方联动,推进高中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开发
1.以地方特色为依托,利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
新课改特别强调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首先应立足于当地丰富的资源。我市是一座古城新市,她既有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更有江南名城的秀丽山水,兼具现代城市的繁荣昌盛,是东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一座古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台州文化教育中心,孕育了很多文化名人;临海是一座山水名城,有三百里奇山异水,山、水、城相依相绕,风景绝佳;临海是一座现代城市,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我市市民是非常享受生活的,在实践中创造出了很多有名的地方小吃;此外还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高校、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乡土资源等,她丰富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高校教育等资源,为我们开设校本选修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无限的挖掘空间。
2.以校园为基地,挖掘校园内的有效资源
我校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中学,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勤勉、有恒”为校训,追求“育人为本”的宗旨,遵循“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理念,注重构建德育、体育等特色办学。
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台州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体育特色、德育特色发展方面,更是走出了一条精品发展之路。2010年,我校入选浙江省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同时被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2012年全省“三三制”德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三三制”渗透式德育这一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更加突出。
学校选修课程在开发时可以在本校特色办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以德育与体育为突破口,开设多种与本校特色紧密联系的选修课程,以此带动学校其他选修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拓展现有德育体育的特色内涵,德育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校史、校训、墙面文化、栖霞讲坛,校园文明语言评选等校园资源。体育方面继续发挥竞技体育的特长,以田径为学校体育的“拳头”项目,以之带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融合球类、健美操、阳光体育、大课间等校园体育文化,带动全局优化,创办学校体育特色。进一步打造德育与体育两个特色品牌,提升两个特色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和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兴趣和特长
教师是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主要主体,也是校本选修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主体。我校教师中有省优秀教师、省春蚕奖获得者2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15人,有硕士研究生16人,他们素质优良,师德高尚,队伍稳定。近几年来有60多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深厚的课程理论基础,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有着鲜明的个人兴趣、特长。因此,教师的学科专业、成长经历、所思所想,兴趣爱好都会成为重要的选修课程资源。
4.以学生为主体,顺应颇具个性的学生需求
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归根结底是选修课程的使用者。因此校本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开发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有的喜欢开拓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个性;有的需要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的是希望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且随时代变化能进行及时调整的。因此学生的情感体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需求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选修课程开发资源。
当然,校本选修课程的个性化开发还要注意开发潜在的资源,包括教师学生的家庭、社区、周边各类技术学校、高校等一切有形、无形的资源。如聘请校外行家兼课,选派教师进修,利用电视、互联网等手段进一步加强校本选修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选修课与个性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4(3)
【2】王丽敏.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D】.河南大学,2011
【3】高家余.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
【4】覃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素质教育
为探索较为合理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为促进新一代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完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是必要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更是重要的。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水平低、素质低、结构不合理等的现状,实现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才是重中之重。教师应将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适应现代化人才发展需求,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
一、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1.培养模式不稳定,治标不治本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地强调高等院校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育改革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完整,培养目标不断被,又不断被肯定,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再者,人才供求不平衡:(1)初等院校向高等院校输送的体育特长生生源不能满足高等院校向社会输送师资的要求,从整体上来说,社会师资不雄厚;(2)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两种人才: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术研究的专门型人才,两种人才均为供不应求,二者又无法兼顾,整体上来说,人才培养模式不稳定。
2.高校体育教师培养体制不健全,缺乏个性化培养模式
在高等教育阶段,高校教学管理机械化,滞于形式,以学分制为主,学分制强制学生修这门课,学生必须课课都听,每科都修,没有免修权,只有重修权;学生必须要学年到期才有毕业的可能,几乎无法提前毕业,弹性小,学生无法跨校学习,学科不综合、不交叉,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不系统,模式单一化,缺乏个性。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各种资源无法共享
在非义务教育的体育教师培养阶段,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间没有利益共享和资源共享,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经费不足,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二、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化策略
1.明确、细化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分层次定位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显示本科、专科、中专院校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体育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本科层次的体育教师师资培养目标要求应更高,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从教能力要更高,细化对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对所有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是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等。在体育类特长生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如长跑、短跑、篮球、足球等各方面的特长生应指定具体教师进行师徒传授式训练,教学相长,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师德、教研能力,制定可实操的测评方案,考试测评方式不再单一,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
2.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以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标准确定的依据,体育教师师资应以术业有专攻为主,其他课程教学为辅助,强化体育学科,兼顾其他学科;系统构建课程形式,专用学科必修(实践),通用学科选修(理论、技能、实践),如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必修,并多以户外教学作为实践示范、外语(英语)口语、听力强化、计算机教学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公共课,以适应现代化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求加深,只求拓宽,给学生增长见识,统一、灵活地实施教学课程,拓宽领域,提高体育教师水平,开发现代化教育技术,实行多元化教学,调整教学目标,掌握并遵循体育教育培养规律,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提高体育教师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科学定位、设置体育教学课程,积极探索和实践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变革高校教育教学观念。
3.职后教育有序发展
在全区、全市开展体育类教师培训活动,推进青年教师研讨、构建有效培养体系,学校为教师提供技术条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远程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学习,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师师德,用多种方式培养体育教师从教能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建设,有效开展职后教育,运用职前教育理论,职后教育积极实践,二者要协调。
总而言之,科学的、进步的、完善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素质教育实施要求。体育学生职前教育需要高校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学院之间共同合作,利益共享,资源共享,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效推进各项合作机制,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体教结合,完善体育设施(软实力),稳定、明确、细化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为体育教师培养提供软实力。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效率 积极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初中阶段,需要重视体育教学,引导初中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每天的学习。为了保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将“教”与“玩”相结合,提升初中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一、提升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
初中生面临一定的升学压力,往往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缺少足够的兴趣,不能配合教师高效完成体育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将“教”与“玩”相结合,首先就需要提升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初中生热爱体育,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乐趣,不断提升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在课上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展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体育项目趣味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育赛事。在讲授参与各项体育项目的技巧、动作要领、战略战术等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比赛视频,让学生更真实的感知课堂上所学知识技能在赛场上的应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定期开展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知个体育项目,并做到亲身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个人价值所在,提升体育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每个月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体育活动,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分为室内和室外不同场合,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篮球比赛、趣味接力、课外拓展训练等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将体育学科的魅力凸显出来,让“教”和“玩”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给自己身心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生体育素养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将“教”和“玩”有效结合,还需要教师从提升初中生体育素养的角度入手。教师需要引导初中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不仅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自信心,坚定意志力,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教学形式,突出各项体育赛事蕴藏的精神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拼搏、顽强、团结的体育精神,并能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以崇高的体育精神来要求自己。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让初中生明白,能够以坚定的意志、团结的协作获得体育比赛的胜利,将自己参与体育活动中的精神加以发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必然能够有所收获。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体能的提升,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提升体能相关的小游戏,降低体能训练的枯燥性。
例如体育课前的热身,大部分教师会选择以跑操、做健身操的形式来完成,长期不变的形式,会降低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注意将传统的跑圈形式与游戏结合起恚比如可以在跑步过程中为学生设定小障碍,能够迅速通过障碍并不破坏道具的学生可以给其日常表现增加分数。也可以对本班学生分组,最先跑完全程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惩罚”。这样游戏化的课前热身,为体育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学生能够更主动的参与热身,并保持高涨的热情配合教师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在“教”和“玩”的相互配合之下,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三、培养初中生个性化成长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帮助初中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获得个性化成长。体育教师需要了解本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素养,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根据学生在课上的状态选择精讲和略讲的内容,将整堂课程安排的充实而高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完成日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体育明星。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其强项,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
例如耐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其参加长跑,提升学生在跑步方面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在参加长跑过程中科学的提升各项身体机能。还有部分学生不适合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其学习健美操等更具观赏价值的体育项目,从相对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方面入手,提升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教”和“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角度入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科学的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云妹. 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5(1).
[2] 李翠云. 探讨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 华夏教师,2013(70).
篇7
关键词:通识教育;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通识教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高校的普遍共识,带来了新一轮中职教育发展的改革热潮。作为中职学校教育课程的基本组成,体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划分至通识教育范围,其不仅承担着增强中职学生身体体质与体育意识的学科责任,也具有着德育、心育及美育的重要功能,体现出现代教育个性化与自由化的显著特征。然而,在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部分问题,阻滞着中职体育在通识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基于通识教育视域,探讨分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通识教育与中职体育教学的关系
通识教育是中职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中职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素质教育较为类似,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非专业性与非职业性的显著特征,旨在破除学科之间的硬性划分,通过科学教育方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域与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并兼顾兴趣爱好的多样化选择,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复合型“通才”。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中运用通识教育理念,能够加快中职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实现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调整与改进现有体育教学课程结构。此外,也能够对学生提供分类指导,满足分层次教学需求,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体育教学,进而确保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效落实,促使学生体育素养与体育技能综合发展。
二、通识教育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一)中职体育教学目标的适应性有待提升。从某种角度而言,通识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更为完善的人才。基于通识教育的中职体育教学,理应贯彻这种以培养学生内涵及能力为主的通识教育理念,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与体育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辨别能力,使学生成为体魄健壮与人格完整的全面发展人才。然而,在当前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识教育的实践与落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着课程设置不明确、过于落后等现实问题。现阶段,许多中职体育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滞后,其教学目标仍旧延续着过去传统体育教学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提倡的教育理念不相匹配,表现为重体育理论学习与运动技术,而轻视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以增强学生身体体质与体育理论知识为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所注重的全面发展理念不相适应。(二)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与通识教育存在差距。如果说专业教育是提供专业化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度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就是提供宽广基础知识的广度教育。这种基于广度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于通过拓展学生知识视域,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独立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模式,使其形成多元化与多层次的认知视角,进而成为具有普遍智慧的现代通才。而基于通识教育的中职体育教育,也应当为培养这种“通才”打造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推动中职体育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合。然而,纵观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适应性亟待提升。首先,中职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由于我国通识教育由国外迁移而来,其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因此,当下中职体育教学与通识教育往往出现不兼容的现象。比如,中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结构较为简单,往往会过于注重体育课程的多样化,而忽视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其次,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随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体育教学内容也应当紧跟现代教育发展步伐,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教学内容。然而,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仍然以体育技巧与传统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涉及现代体育发展、体育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过少。(三)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在当前中职教育推进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趋向多元化,逐渐从传统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通识教育成为中职学校课程教育的普遍共识,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集中于三个层次。首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人格魅力,为专业教育做补充;其次是培养学生广阔的知识视域与学科视野,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最后则是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着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与能力训练。由此可见,伴随着通识教育的开展,中职体育教学也应当加快整体改革步伐,优化教学方式与培养模式,使得中职体育教学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一致。然而,当下中职体育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学模式落后与教学方式单一的现实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从教学模式而言,中职体育教学中过于注重体育教学计划的践行与完成,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篇8
摘 要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途径,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课堂中,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不但提高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给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参考。
关键词 兴趣教W法 初中体育课程 应用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兴趣教学法是一种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对兴趣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兴趣教学法能够更好的迎合素质教育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加以引导,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以往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参与,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诸如,在教学前带领学生观看以往的体育项目,调动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寻找体育项目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的优秀品质。其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点。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展现自我,这样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予以引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并未深入的分析过体育教学活动,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学科地位在学校中始终处于劣势,致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获得满足。教师按照多数学生水平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成效自然难以提升,尤其是很多体育教师上不上课多是凭借自己主观意识,不想上课将其改为其他学科,这是很多教师乐于见到的。种种因素,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兴趣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学习中,出现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象。
(二)体育课程设计缺乏创新
就当前初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教师由于受到其他理论学科的教学影响,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均是模仿其他学科,尚未形成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严重抑制学生个性化需求,很多体育教师对于自身职责重视程度不高,敷衍了事,体育教学是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由锻炼,有的学生继续在外运动,部分学生则偷偷溜回其他地方,体育教学成效偏低[1]。在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时,教师对于学生主体意愿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简单的跑步开展教学活动,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式参与其中,主动性不足。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体育游戏教学活动
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平常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促进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更好的迎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设计多个游戏,让学生进行表决,坚持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参与到游戏中。
(二)构建兴趣小组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而教师不要局限于体育教材内容,要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甚至可以把一些艺术活动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2]。开展拔河、接力、丢手绢等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跳街舞、打花鼓,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协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及时而客观的评价,注重教学实践的总结。
(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同时,还要对心理引导的具体实施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学生已有的思想意识为媒介,比如,叛逆心理,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那些拥有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急躁、浮躁。教师需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以体育项目特点为切入点,多开展一些集体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在对抗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自我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形成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友善互助。还可以开展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乐观、坚韧等更多优秀的品质。
四、结语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目标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然而由于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必须变化。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1 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如今的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身体的发展,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品质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对于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同时在课堂上要保持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品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品质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化,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个性化特长,作用于社会。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化,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师有目的地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达到培养和锻造学生个性化的目标。
3 尝试新奇的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法;中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在素质教学不断被重视的今天,初中体育教学成为锻炼学生体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且在教学改革中也明确的提出了,体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差异化教学法应用在教学中,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1差异化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所谓差异就是指区别、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等,在教学领域之中,差异永远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选要认同学生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差异化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充分的尊重并利用好学生的差异,进而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应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而这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差异化教学法体现出来教学的公平性,可以说教育的本质诉求就是公平,而这也是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还是教学者都会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些都影响了教学的公平性,但是差异化教学法是站在这种前提基础下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以公平为目标,力求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育的尊重,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由此可以看出差异化教学法是对理想公平教学的一种追求,因此其对于初中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次差异化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而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必定会存在各种异同,如身体情况、心理素质、习惯爱好等,因此其发展状态是完全不统一的,但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因此可塑强是学生的最大特点,教师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2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1针对学生差异特征,灵活制定教学目标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差异化教学法,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特征,灵活性的去设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中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性别出发,根据男生和女生的差异特征去设置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一直都是一种一视同仁的方法,对于很多女同学而言其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这就致使体育学习在一部分的女同学心中产生了排斥心理,影响了学生共同发展进步,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去制定教学目标,对女生适当的降低标准,如动作标准、体能强度标准适当的放宽一些,体育教学就会得到更多的女同学支持,而这些女同学也会在达标的自豪感中激发体育学习的信心,这就是差异化教学法的一种体现。其次教师可以浮动化去制定教学目标,如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且比较热爱运动的学生,去适当的增加其训练强度,而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就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这样有浮动的、分层次的对学生设置教学目标,更能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最后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生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或者树立学习信心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有所改变,就是教学目标的一种实现。通过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2.2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体育教学都有这样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中过于散漫,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统一规划教育,可以说整齐规范性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教师也应该清楚,学生之间是存在个性化差异的,这种统一式的教学其实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如在进行广播体操教学时,一定有一些同学模仿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进行分解动作学习时动作总是不规范到位,而在进行长跑教学时,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800米的长跑训练,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对集体运动有一些排斥,因此从心底就不愿意去参加体育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依靠传统的集合式教学方式,是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只有在规范性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课堂中,进而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投掷、变向跑”这节课程时,可能有一些学生对于360°的转体就是掌握不好,这是教师就可以采用针对化的教学策略,单独对这个学生进行指导,或者采用结对式的教学方法,让一些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帮助学习,这样就避免课上时间的浪费。而当学生陷入疲劳训练状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活动,调整学生的状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是差异化教学法的重要体现。
2.3根据学生身体情况,营造差异教学环境
从差异化的教学理论分析,每个学生身体发展情况其实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表现不断进行变化和创新,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的采取一种一刀切似的教学方法或者大同小异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清W生之间差异的性质,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差异化的教学环境,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具体的说,就是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差异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分化教学,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例如在进行铅球这项运动教学时,男生与女生体能素质不一样,教师在选择铅球时,男生投掷的铅球可以以5kg为主,而女生投掷的铅球则可以4kg为主,让学生在有区分的体育设施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让男生与女生的体能充分得到训练。再或者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分组,让同组身高的学生进行跳远比赛,这样就有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平的环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信心。其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在看到学生缺点所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优势进行挖掘,进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体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里笔者以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为例,其小时候就由于上身长下身短,在跑步等运动中受到同学的歧视,但是他的教练没有放弃他,让他学习了游泳,结果接塑造了一个游泳天才,由此看见,教师能够在差异中,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挖掘,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2.4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多元化体育考核评价
在传统的体育考核评价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的考核模式比较单一,往往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判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得到体能训练,进而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学科不比其他智力学科,为此在学生进行考试时,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身心体质有所提升,才是教学的核心。为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出发,多元化的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评价。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新制定一个考核标准,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习状态也列入到考核之中,将其分为自我评价、考试成绩、教师印象三个方面,而在具体的考试内容规则中,也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方法,如100米速跑,男生15秒为及格,女生18秒为及格,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弱势,积极的投入体育训练之中。
3总结
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可以说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为此教师更应不懈的努力,加大对其探索研究。以上主要提出几种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士凯,种静萍.体育课程改革提倡三种学习方式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5(06).
[2]高彩琴.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度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05).
[3]侯海燕.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01).
[4]胡小明.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