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音乐教育

篇1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要学习与生活有关的音乐,就要引导幼儿注意收集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声音,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能力。这种“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注意“听”,它不仅需要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感情的参与。

第一,来自自然的声音。就是要让幼儿倾听自然中的下雨声、打雷声、鸟叫的声音、水流的声音、风吹的声音等,提高幼儿对于这些声音的敏感性与熟悉度,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与能力,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力、敏锐性,使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积累一定的听觉经验。

第二,来自幼儿生活情境的声音。生活中的音乐包括锅、碗、瓢、盆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生活中的音乐,节奏感和形象性是很强的,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熏陶的绝佳教育资源。教师应当注重挖掘幼儿生活中可以利用的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培养他们对于不同声音的敏锐性。例如在下雨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雨”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如进行歌唱活动《大雨和小雨》,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观赏真实的下雨情景,让幼儿感受大雨和小雨声响的不同。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时,幼儿就能更好地领悟歌曲中所唱的“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学,引导幼儿先仔细倾听雨水落下的声音,感受大雨和小雨之间节奏与声势的不同,之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所听到的强弱、快慢以及节奏的变化,并尝试用不同乐器来表现这种变化,比如雨点急促时的摇奏、雨势放缓时的击奏。

还可以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如欣赏肖邦的轻音乐《雨滴》,感受雨滴的声势变化;如果下雨时伴随着电闪雷鸣,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与生活中的电闪雷鸣节奏相结合,以现实的生活情境来理解音乐的情绪。把幼儿的周围生活作为音乐素材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激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让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不再成为使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捉襟见肘的一个教学部分,而是可以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情趣。

第三,来自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的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还要关注幼儿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在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授怎样的音乐内容,幼儿就会学习怎样的音乐内容。但是,幼儿对不同的音乐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距。他们更喜欢的是节奏性强、作品描写内容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带有很强表演性质的作品,在幼儿园教材中他们就喜欢像《幼儿园里好事多》、《粗心的小画家》、《胡说歌》、《小老鼠打电话》等儿童音乐作品。

(二)教学过程设计贴近幼儿生活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调的学科,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内容更是如此,只有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用口、手、身体等进行练习与实践,才能获得对于教育内容的最直接的感知与体验,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把更多的教学活动时间放给幼儿自己的操作,而不是教师的讲授。例如《幼儿园里好事多》就是一首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联系的歌曲律动,歌词的内容“小桌子谁擦的,小椅子谁摆的,一排排手绢谁洗的,一件一件好事谁做的„„”所描述的就是生活内容。笔者发现,在幼儿园大班年龄段中,这首歌曲凭借着其所描述的幼儿生活内容和好听的旋律受到了幼儿的一致欢迎。在教师配上生活化的律动之后,幼儿积极表现这首歌曲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因为歌词的内容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而且比较容易掌握生活化的动作,同时这种边唱边做律动的形式可以将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使得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篇2

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建设的加强以及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音乐教育也普遍被幼儿园所重视,但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却不尽人意。通过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不难看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第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音乐教育不被重视,幼儿园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极少;第二,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第三,教师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开展音乐教育的能力有限;第四,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歌舞表演为主;第五,幼儿园音乐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为机械的模仿和重复练习;第六,音乐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

农村不仅具有植物、动物、特产、石头、泥土、沙子、山川、河流、田野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农机具文化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英雄人物事迹、传说、民间艺术、民间儿歌、民间童谣、民间游戏及民间风俗等。把这些资源都充分的应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上,不仅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了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弥补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的不足

农村幼儿园一般既没有雄厚的经费有缺少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物资资源都能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幼儿园可以引进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农用产品、废旧的农具等来制成简易的乐器等音乐教学设施,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还弥补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

(三)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效果

将农村乡土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对家乡的认识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不仅贴近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还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幼儿对生活以及音乐的敏锐观察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效果。

三、选择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儿童是生活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自身经历的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农村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教育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必须以地域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自身特长以及专业能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挖掘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且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二)趣味性原则

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因此,为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积极效果,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遵循趣味性的原则,选择跟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三)教育性原则

幼儿阶段是个体想象、思维、情绪、个性、气质和能力等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阶段的美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具有极大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幼儿园选择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时,要遵循教育性原则,选择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民间艺术资源,使之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促进农村幼儿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

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滞后很大原因都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要想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就要提高其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幼儿教师学习培养活动,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农村幼儿教师积极参加职前职后的学习培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于农村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鼓励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到农村进行乡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农村特有的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以及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编写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材。最后,为农村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鼓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支援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投入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

(二)幼儿园的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呈现着以私立园为主公立园为辅的现象,其中私立园大多都是依托于家庭的形式办园。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培训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没有或极少拥有开展音乐教育的专业技能。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培养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首先,农村幼儿园的园长要重视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程所占课时的比重,投入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施。其次,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幼儿园教师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尤其是学习音乐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另外,幼儿园也可以邀请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本园进行讲座或者对本园的老师进行音乐教育的培训指导。同时,幼儿园要成立音乐教育教研组,任用幼儿音乐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全园的老师们共同学习,一起探讨音乐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讨论解决在开展音乐教育中的常见的问题,解答老师们的困惑,从而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进一步说幼儿园也要秉承节约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到乡村去考察研究,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从而更深入地挖掘音乐教育的资源。鼓励本园的教师结合农村的本土化特征以及当地的乡土音乐资源创编适合本园的音乐领域园本课程。

(三)教师的努力

不仅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教师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的努力实践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学习关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教师要与家长建构友好合作的家园共同体,积极与家长互动交流,以便深入农村的具体实际,体察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更充分地挖掘农村乡土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提高自身挖掘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自身要多欣赏和感受艺术活动,还要具有创新意识把农村乡土资源融入到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上,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把音乐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自身的音乐学习融于一日生活,从而培养其自身对于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音乐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法应用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利用简易音乐教学设施开展音乐教学。因此,为弥补农村幼儿音乐教育设备不足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和独特的物质资源来创造音乐教学用具。

五、教师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建议

(一)组织资源,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歌舞表演等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农村的民谣、戏曲、传说和舞蹈等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创编儿歌、音乐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要将音乐教学活动仅局限在幼儿园内,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乡村、田地、大自然等场所去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小朋友去大自然,如聆听自然中的鸟鸣、水流声等不同的声音来感受声音的差异性以及声音的高低不同等等。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积极调动幼儿与教师一起改编已掌握的音乐素材,以及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和引导幼儿创编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例如,在乐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废旧的易拉罐里装上沙子代替沙锤,用铁丝将啤酒盖穿起来当做串铃等等,也可以利用废旧的桶、锅以及铁质农用具用三角铁等打击乐乐器。

(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将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

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相结合,而且也要将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提升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选取欢快的小儿歌,在幼儿盥洗时可以选用相关的律动或民谣等等。同时,在进行其他领域的教学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开展关爱牙齿的健康课时,老师可以引用刷牙的小儿歌、律动的等来让幼儿学习清洁牙齿。还可以在开展体育活动课时,可以让孩子在拍球的同时感受节奏的不同以及音域的高低等。

(三)创新音乐教育方法,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篇3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

以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契机的中国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以关注幼儿的生活,对幼儿充满人文关怀,赋予幼儿教育以生命意义为改革的要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教育要求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提出“使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音乐要与儿童的生活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主张要寓音乐教育于儿童生活之中,让儿童生活音乐化。“我们要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在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是指要使音乐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富于音乐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方式变成幼儿积极参与并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1]幼儿园音乐教育怎样生活化呢?本文将从以下两大方面讨论其实施途径: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育内容

1.自然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肯定了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展示了丰富的审美内容: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山水林泉、风花雾月,鸟语花香等一直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声音是自然美的构成要素之一,它直接涉及自然事物的运动形式,展现为千鸣百啭的美的世界。大自然蕴藏着无数的音乐教育资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蛙鸣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的流淌声、鸟儿的鸣叫声、蝉与猿的叫声;“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归啼”雨点打落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水声、小羊“咩――”、小牛“哞――”、布谷鸟“咕、咕――”、青蛙“呱、呱――”、蜜蜂“嘤嘤嗡嗡――”……这些取之不尽的、不加任何修饰、最最原生态,然而也是最最动听,最最让人着迷的自然声音,都是幼儿乐于学习和模仿的音乐教学内容。此外,大自然还是幼儿制造音乐乐器的发源地:一片树叶放在嘴里,就能吹出出人意外的美妙声音;几颗石子放在瓶子里就变成了能发出“咚咚声”的乐器;两片竹木联在一起就能做成快板…….这些简单的自然资源在幼儿看来不仅是能发出音乐的神奇之物,更是能给幼儿带来无与伦比快乐的源泉,幼儿乐于其中,陶醉于其中,这些远比要他们中规中矩地坐在活动室学习歌唱、打击乐器要快乐得多。教师的重要作用是要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用心去发现,去聆听,去模仿和学习。

2.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来自生活,是将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现象和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除了自然界之外,家庭日常生活中也都充满着各种音响:刷牙的声音,洗脸的声音,擦桌子的声音,洗菜、切菜、炒菜的声音;油炸食品的声音;各种炊具、食具相互碰击的声音;鼓风机、排风扇的声音;夏天席子的声音;整理床铺的声音;风吹动窗帘的声音;轻轻走路、讲话的声音以及家里或在外面听到的各种动物的声音和马路上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这些音乐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都是幼儿音乐倾听的对象,在这些音响中,有的声音节奏感非常强,是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最好资源,老师们应充分挖掘幼儿一日生活中可以利用的音乐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仔细聆听,分辨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及不同的音色等,并进行适当的模仿,丰富幼儿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细腻的表达能力。

3.地域文化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内容。儿童的生活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获得了对某一民族和地域的文化认同感的文化人、社会人,同时也获得了健康成长的文化根基,使其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能保持自身特色,不被淹没,并在交流对话中能吸收借鉴其他文化,进而不断传承、创新与发展自身文化。”[2]幼儿从小生活在地域文化氛围中,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地域文化环境,开发适合幼儿发展的地域文化音乐特色课程。如长沙蕴含着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民间歌谣艺术资源:有动作游戏歌《牵羊卖羊》、《点点斑斑》,语言游戏歌《麻老倌与麻老娘》、《喜鹊子,倒砌窝》,生活情趣歌《月亮粑粑》、《杨裕兴的面》等。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对幼儿耳熟能详的长沙民间歌谣,一是深受幼儿喜爱,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掌握;二是有助于幼儿民族审美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民族审美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传承我国优秀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选择幼儿喜爱的生活化音乐教育组织方式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具有“前审美”性、假想性、自发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喜爱的生活化音乐教育组织方式在这里是指让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以幼儿喜爱的游戏方式存在,是将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去除音乐教育中干瘪的,枯燥的、理性的说教,以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音乐与游戏,在幼儿生命初期,本是一体的,最初的生命律动蕴含着舞蹈的萌芽,幼儿的音乐创作本就是他们的游戏。因此,幼儿喜爱的生活化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猜谜语。猜谜语是幼儿酷爱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谜语本身形象生动,而且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完全符合了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新鲜感,好奇心强,以及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心理。很多适合幼儿园孩子的谜语本身就是以诗歌、歌谣或儿歌的形式出现,它节奏感强,如“稀奇,稀奇,真稀奇,鼻子拿来当马骑”、“千根线,万根线,落在水里就不见”等。以猜谜语方式进行教学,幼儿会感觉很新鲜,印象也会十分深刻。幼儿教师应精选一些谜语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可激起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中音、形、意美的感受。例如:在教《小免子乖乖》这首歌时,先可以让小朋友猜猜“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儿胆子小,青菜萝卜吃个饱”是什么动物,通过谜语激活幼儿脑中对兔子的的形象,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的情景来理解音乐。

2.编故事。幼儿对故事有一种天生的痴迷,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通过故事的情节、人物角色的分配来承载音乐教学内容,便于幼儿理解音乐。如:小班《小鼓》音乐欣赏活动,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边讲边操作桌面教具,能尽快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另外,也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为音乐编故事,这样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而他们则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我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会创造出各种奇异的故事,既感受了音乐,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如大班《梦幻曲》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教师自编的故事《梨子小提琴》……教师随音乐用梦幻般的语音讲述自己事先编好的做梦内容,然后请幼儿随音乐讲述自己的美好的梦等,以引导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并体会表达的快乐。

3.角色扮演。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角色扮演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等扮演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在动情的音乐表达中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学习和提升相应的音乐技能的一种活动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植物、人物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形象,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时加入一些角色扮演,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情感,产生对学习歌曲和音乐欣赏的浓厚兴趣。如小班名曲欣赏《四季协奏曲》之《春》,首先故事导入情境创设,接下来进行曲式分析,之后教师拿出一些道具,让幼儿自由分组,分别扮演农夫、小鸟、小鱼、雷电等角色。角色扮演在这一名曲欣赏活动中既能增加幼儿活动的情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等。幼儿不仅可以自己扮演,也可以借用木偶、玩具和服饰等来进行角色扮演。

4.“乐”中画。在我们生活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是音乐的素材,看到了那幅画,会使人联想到可能的声响,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应充分用这些“画面”来引导幼儿联想音乐,创作音乐。“乐”中画就是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把头脑中的遐想表现在绘画作品上,以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乐于创造表现,增强幼儿对乐曲的鉴赏力的一种活动方式。如在《森林音乐会》欣赏教学中,先不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大胆想象,然后让幼儿把听到的音乐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以“乐”中画方式能使幼儿把抽象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想象的音乐空间,使幼儿体验到发现多种结果的欣喜和愉悦。

从生命诞生之日起,人就生活在世界上,处在与世界的交往之中,生活历程本身就是生命活动的过程。生命之初,幼儿对追求未知世界的一切充满了激情,对周围声音的敏感是他们音乐的体会。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的生命价值。让音乐教育生活化,让生活化音乐进入幼儿世界,让幼儿享受音乐的无穷乐趣,最终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9-02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引下,幼儿艺术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把音乐教育等同于唱歌和舞蹈教学;选择内容疏于分析,生搬硬用;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幼儿音乐感受方面的引导,方法枯燥单调,机械灌输;幼儿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感受理解,影响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出现这些方面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自身缺乏艺术修养,片面理解音乐教育内涵,忽视幼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审美能力的特点,只重视对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对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的引导;只注重幼儿机械模仿,缺乏培养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只注重幼儿掌握的熟练度,忽视幼儿情感抒发的需要;导致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学习,不利于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布置音乐环境,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学习艺术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愿望。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对幼儿是一种熏陶,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持久的铺垫。也是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学习愿望的动力。

教室的墙面布置融合音乐元素,如: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乐器图片、趣味无线谱;在自由活动区域,放上三角铁、双响棒子、铃鼓、沙锤等常用乐器,供孩子自由触摸探索;设置音乐活动角,放置播放器,储存幼儿熟悉的音乐内容,供孩子自由欣赏乐曲和歌曲;生活活动时轻声重复播放一些同一作品不同表现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如:古筝、小提琴、钢琴演奏的《梁祝》、《渔舟唱晚》、《牧羊曲》、《高山流水》、《花好月圆》、《二泉映月》,老师有意识的营造氛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幼儿置身于有效的音乐氛围之中,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二、创设表现情景,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作为人类对于一种客观的事物或者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的最大动力源泉。为了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们尝试选择熟悉且适合幼儿表现的作品,同时在表现过程中融入情景游戏、舞蹈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从而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

教师事先营造出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不知不觉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在拟人化的意境中熟悉旋律、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直观情景。

例如:按常理,欣赏《梁祝》,对于年龄只有2―3小小班应该非常不适合,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描绘了两幅图画,一幅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美丽的蝴蝶飞舞着,一幅同一场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蝴蝶不见了。第一次欣赏时,老师边放音乐,边出示图片边用孩子理解的语言编制一个蝴蝶小故事,前奏部分说:(太阳出来了,花儿睡醒了,它们笑眯眯的说:太阳公公您早。)A段音乐(美丽的蝴蝶飞来了,它们闻闻这朵花,闻闻那多花,在花从中跳舞)。B段音乐(乌云来了,闪电来了,雷公公也来了,蝴蝶飞走躲雨去了,花儿也撑起了小雨伞)。回到A段(雷公公走了,乌云散了,太阳又出来了,蝴蝶也飞回来了,他们又在花丛中跳舞了)。

故事、图片与乐曲融合,很自然地把孩子们带入到花园的情景中,他们感受着音乐的幽雅与涤荡。

过些天,再次播放同音乐,孩子们会自言自语的说音乐情景。根据小小班孩子的特点,老师适时地把音乐情景编成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做做花,做做蝴蝶,孩子最喜欢做花,老师就做蝴蝶在他们手心里“传花粉”挠几下,这样孩子不仅欣赏音乐还满足肌肤的交流。如果喜欢做蝴蝶,那就动起来,和着音乐说说音乐情景,尝试跳一跳蝴蝶飞舞的动作。

创设反映乐曲内容,符合幼儿理解水平的情景,能充分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 。

三、挖掘主题活动中的音乐素材,尊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意愿

在预设的音乐教学内容背后,蕴藏着许多可以生成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表现信息,从中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引导幼儿进行审美体验。

如;在中班的《端午节》这一主题中,有关于端午节的欣赏曲和歌谣,当男孩子们被《赛龙舟》欣赏曲的气势深深吸引,并且跃跃欲试时,老师可以适时启发,如何表现出赛龙舟这个曲子的气势,通过讨论得出:需要有道具――龙舟和浆,老师可通过提供恰当的材料,让幼儿探索操作,完成后进行表演。

当女孩子被朗朗上口的《过端午》歌谣吸引时,同样以引导的方式,怎样将这个歌谣表现得丰富些,除了念还有什么来替代歌谣的欢快节奏,商量得出可用教室中现有乐器辅助后,老师适时地对乐器演奏的节奏,节奏表现形式进行引导,以达到对作品美的表现,进一步推动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愿望。

当男女幼儿有将两个作品合作表现的愿望时,老师更应认真思考,适时把握,将两个作品有机结合,体现不失去原作品的风格与幼儿表现方式的融合,男孩子听《赛龙舟》的前奏部分,作为赛龙舟表演出场的准备音乐,女孩子接着念歌谣,演奏乐器为男孩子赛龙舟表演营造热闹、激烈的竞赛场面。

利用主题活动中的音乐素材,尊重幼儿表现意愿。能真正使幼儿自主探索、自主表达和自我调整,体验到能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的成功感。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要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和手段引导的,从实际教育对象的基础出发,探求音乐教学内容形式对幼儿的作用,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沈颖洁.《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再思考【J】2013(6)20页.

篇5

1.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

与城市不同的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自身的很多基础设施表现不足,教师的数量较少,想要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在难度表现上较高,同时还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农村地方的环境表现较差,未来是重点建设、发展的区域,但是目前所表现出的状况并不良好。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到农村任教,这就导致师资力量出现了薄弱的情况[1]。同时,在农村开展音乐教育工作,大部分教师都不是新晋的教师,自身依靠的是多年教学经验,与当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脱轨,因此没有办法达到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教学硬件设施表现较差。在农村地方,每年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同时还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强烈制约。同时,我国的农村数量较多,国家在配备教学硬件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区域化的考虑。所以,部分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仍然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这就给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2]。

2.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职后培训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的得到更好的成长,必须对教师积极的开展职后培训工作。首先,农村本身是依赖于城市发展的,因此,应该根据城市的方位和附属乡镇数量,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职后培训工作[3]。其次,在培训的内容上,应该按照多元化的原则来完成,包括专业能力、教育理念、沟通方式、批评方法等,每一个方面的能力与素养,都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学生能否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多多组织教师开展探讨、分享,从而帮助农村教师的眼界更加开阔,在多方面的学习上,努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减少固有教育模式的恶性循环。第三,在职后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应坚持定期开展,或者是结合国家教育的要求、教育政策的转变,不定期开展培训。要禁止出现培训中断的现象,否则难以拉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2.2 改进教学方法

就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本身而言,其想要得到更好的成果,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能总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育,这并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同时在各个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建议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对教学方法实施积极的改进。例如,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唱歌、做动作和演奏打击乐器感知和表现音乐;在音乐的伴随下,让孩子欣赏图片、创作美术作品、进行表演或创作文学语言;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动作训练孩子的节奏;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让儿童在听听、唱唱、玩玩、动动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在教学方法合理的改进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效率、质量等,都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对学生的综合进步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来完成,且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应用固定的时间。某些教师虽然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但是频繁的转变应用,很容易对幼儿园学生造成较大的思维理解难度,在师生互动方面有所降低,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别注意。

2.3 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优化过程中,通过在上述几个方面努力,基本上能够让幼儿园学生获得更多的帮助。但是,想要在将来的成就上更好的巩固,必须对办学条件进行积极的改善。首先,单纯依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积极的拉拢社会企业进行合作,促使设施的增加和条件的改善,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减少固有的缺失和不足。其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阶段性的完善办学环境。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较差,并非一朝一夕的情况,而是需要在改善的过程中,一块一块的改善,这样才能在最终的办学条件上逐步的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三,改善辦学条件以后,要积极的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在生源数量上扩大后,学校资金的来源更加充足,与社会企业合作更加愉快,对国家的投入应用,也可以达到针对性的目标,能够在总体上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帮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兴趣

一、从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展开教育活动

音乐是幼儿天生就喜爱的,可是由于天生的资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幼儿们对音乐的兴趣程度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就要首先注重所有幼儿的兴趣激发这项工作。教学中我们的确会发现,有的幼儿在音准方面会比较差,虽然他自己感觉很有兴趣,很努力的在学习,在唱或者表演,但是总是有的地方不尽如人意。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要给予同等的关注,避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真正能够做到一直享受其中,而不是被消极负面的评价打击了积极性。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的资质很好,可是父母可能比较消极,所以从小给孩子了一些消极的评价,倾向于把孩子的音乐表现与成人相比较,给孩子反馈说孩子唱的不好,幼儿的自我意识的来源还主要是建立在父母的权威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父母的负面评价就会给这样的幼儿心理上严重的打击,让他们感到自己真的是唱的不好,所以没有兴趣再唱下去,唱的时候也没有自信,声音很小。这样的学生老师也是要多鼓励,让老师积极的评价取代父母的消极评价,建立起来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对音乐学习的饱满热情。平时在教学活动中用音乐作为铃声,告诉幼儿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了,舒缓轻快的音乐会愉悦幼儿的心情,让他们情绪变得更为平静,开心的在幼儿园生活。

二、借助一些音乐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合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幼儿年龄小,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几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有情境的音乐游戏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其实经常是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音乐在游戏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主要是伴奏或者背景音乐,例如,让幼儿们表演一个儿童剧,这是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游戏活动,老师可以在旁边用钢琴给孩子们弹奏一些音效,让孩子们可以根据音效的节奏不同,感受到音乐剧的氛围,从而体会到剧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体会到角色的内在感受和想法。音乐和剧情相互渲染,让幼儿们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收获更多,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对幼儿进行专业音乐技能的训练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非常敏锐的,所以,看似专业的音乐技能只要方法得当,幼儿是很容易能够掌握的。这是对幼儿的重要音乐启蒙,给他们将来打下重要基础。音乐技能活动训练往往可以通过唱歌训练、韵律游戏、简单的乐器演奏等来对幼儿进行培养,在这些丰富的训练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感觉到轻松,不能一下子有太多的内容让他们去理解和消化,而是要一点点来,毕竟他们感受力强,可是学的太多也容易感觉到疲劳,从而感受力也会下降的。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结合大量的肢体动作语言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训练

肢体语言是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幼儿、起到互动的作用,教师的脸部表情,向幼儿传递着一种无声的语言,如《春天》,教师用神采飞扬的神态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歌曲《小树叶》有两段,第一段教师用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去唱,第二段教师用坚定地目光表达小树叶的勇敢,不同的歌曲,教师用不同的情感去演唱,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也要加入适当的音乐舞蹈动作,可以非常简单,不过音乐和动作配合起来会让人感觉到更加舒适和协调。在每教完一首新歌时,我都会和幼儿共同讨论,创编歌曲动作,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用动作表达情感。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本能最自然的体现。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唱歌的乐趣。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艺术的音乐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师角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篇7

一、遵循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歌曲《小鸡》时,我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小鸡出壳”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时,运用“小鸡出壳”的ppt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当歌曲唱到“圆圆的蛋壳里钻出一个小脑袋”时,我突然将换面点击到裂缝的“蛋壳”打开,里面立即钻出了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鸡”的脑袋。丰富有趣的多媒体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孩子马上进入了学习歌曲的情景,睁大眼睛,一边认真地听一边入神地看,欣赏着老师的表演。 

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如《小鸭》, 让孩子模仿小鸭的叫声、走路的姿势,使他们有兴趣符合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游戏。幼儿在听听、动动、玩玩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慢吞吞”节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渐弱 。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区,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 ,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一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着下雨的情景,一会儿,雨小了,我问他们:“刚才下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下大雨时声音好大,哗哗哗的!”我又问:“现在下小雨了,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下小雨的声音小了,是滴答滴答的!”针对孩子对下雨的感受,我唱了一首歌曲《大雨小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一边听,一边跟着我学唱,当唱到大雨时,孩子们的声音很自然地变大起来,唱小雨时,声音就变得小了,很快地他们学会了歌曲。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拿出了四种乐器:串铃、铃鼓、鼓、沙锤。让幼儿选择大雨和小雨的配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声音进行尝试后,有的说:“下大雨时会打雷,我们就打鼓;下小雨时声音小,我们就摇沙锤。”有的说:“下大雨的时候,铃鼓和大鼓一起敲,下小雨的时候串铃和沙锤一起敲……”我把孩子们设计的方案综合起来进行了尝试,孩子们敲得非常起劲。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拓宽知识面,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课堂教学;对策

对于儿童来讲,3到6岁是开发他们潜能的最佳时期,而音乐是最好的启发儿童艺术潜能的手段之一。如果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音乐上面的培养,那么可以使他们的艺术潜能很大程度上被开发出来,也能为他们的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学前音乐教育以及对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不断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改进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一、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未能对教学法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教学法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教学法课程都不能予以正确的态度,这种现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是相当严重的。首先,很多学校认为教学法课程内容简单,随意性很强,所以对于教学法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忽略的状态,导致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二,教学法课程的教师受到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也忽视了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此外教师也很少去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考察,所以在教学时,他们的授课内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有着很大的出入,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培养的能力和当下幼儿园所需要的很不相符,这也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最后,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思想上就不能对教学法课程引起重视,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所以在他们毕业之后进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二)学校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我国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的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包括课时较少,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就使得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的。学前音乐教育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得学生熟练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听课和评课、观摩、试教等)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将学前音乐教育的理论充分的转化为该课程的教育行为。

(三)学校的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考核和评价。一些学校采用与其他课程差别不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考评,也就是通过技能课和理论课在学期的各阶段的成绩以及期末成绩按比例进行核算,从而得出学生们在各方面的素养考评。很多学校,几乎都是采用随堂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阶段或者期末的考评,但是这种考评方式缺少针对性,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检测学生对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的真是掌握程度时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不够全面,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二、构建合理的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第一,学校的领导需要重视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学校要对音乐课程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改革,使学生所学到的教学内容是与实际相符的;选派经验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幼儿园专职教师担任音乐教育课程的课外辅导教师,在师资力量上为课程提供保证。第二,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师而言,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教师要定去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考察,通过实践了解和熟悉现代的幼儿的心理需要以及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举办音乐课程大赛,学生要展示自身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还要通过现场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来完成整场比赛。

(二)使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在教学组织和设计中,应针对职业目标,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者模拟实际的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设计、实施职业活动的经历,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在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幼儿园模拟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情绪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三)建立健全学生的综合评价方式。为了能够使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在音乐课程方面的考核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在考核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度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并重,从而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为了完善音乐课程的考评体系,考核内容需要在原有的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对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一般来讲,学校会对学生在学期的每个阶段以及学期期末进行考评,教师应该讲音乐教学技能加入到阶段和期末的测试中。学生只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是不能合格的,只有在进行了模拟教学或者幼儿园的试教后,经过专业教师以及学生任课老师还有专业性较高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评定后得到认可才能认为学生通过了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只有具有音乐教学中该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才能通过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教学技能,在毕业之后才能尽快的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课程。

三、结语

对于幼儿来讲,音乐教育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够使他们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以后人生的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来满足当前幼儿园的对于音乐课程的要求。

篇9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民间民族;开发原则;运用策略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音乐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由于受到教学题材和教学模块设计的局限,教育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教师应当从多形式的民间民族音乐资源中汲取养分,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民间民族音乐资源在幼儿音乐课堂开发的基本原则

1.代表性原则

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民间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对这些种类繁多、类型丰富的音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遵循代表性原则,选取那些被广泛认可,节奏、乐器、旋律、肢体语言表现均达到完美水平的音乐素材。例如,《百鸟朝凤》运用道具和口技模仿各种鸟的叫声,将唢呐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小乐队的伴奏优势发挥到极致,就非常适合作为大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素材。

与此同时,所运用的音乐资源还必须具备地域代表性、民族代表性,能够切实保证幼儿从中感受到民族民间艺术之美。例如,道情是甘肃皮影戏的剧种之一,普遍流行于黄河两岸,其落音拖腔的地方,众人相和,以增强气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适合在中班音乐欣赏课当中运用。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年龄较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阶段的孩童活泼好动,他们主要通过具体地感知形象来认识事物,记忆、思维和想象活动具有表象特征。3~4岁的小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学习个性、兴趣、爱好;中班学生处于游戏巅峰阶段,他们极其偏好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爱玩会玩;大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渴望追寻那些引起他们好奇心的事物,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处于萌芽时期,学习行为方式和学习态度比较稳定。

在不同班级运用民间民族音乐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适宜性原则,所选取的音乐素材应当与幼儿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吻合,一方面要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还要适宜幼儿发展,尽量选取那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素材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例如,中班学生喜好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开展《金沙》音乐剧欣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音乐剧的形式和特点,感受3000多年前神秘的古蜀文化。

3.普及性原则

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认识水平有限,无论选取何种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教师都需要注意所选择的音乐应当具有普及性,可为大众可复制,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便于幼儿理解。纵观以往的幼儿音乐课堂,笔者发现虽然也有教师关注到民间民族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所选择音乐素材的普及性这一问题,选用的素材对幼儿而言明显具有一定难度,幼儿理解不了那些音乐的形式和表现特点,这就导致他们开始抗拒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当尽量挖掘那些能调动课堂气氛、韵律特征明显、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素材。

二、民间民族音乐在幼儿音乐课堂开发的基本途径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剧欣赏活动和集体舞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应用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两个途径将其有效融入幼儿音乐课堂:

1.与表演结合

音乐剧融音乐、戏剧于一身,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通俗易懂,可以表达那些用歌词无法表现的强烈情感。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关注民族民间音乐教育资源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教育素材,将其与表演结合,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例如上文提到的《金沙》等类型音乐。

2.与舞蹈结合

“音、体、美是一家”,音乐离开舞蹈便会黯然失色。教师可以将民间民族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通过集体舞、创造性律动等形式渗透音乐教育。例如,《七月火把节》《千手观音》《草原小牧民》《竹筒声声》都可以与舞蹈相互结合。

民间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加强对民间民族音乐运用于幼儿音乐课堂的研究,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提高幼儿音乐课堂活力的需要。幼儿音乐教师除具备专业音乐素养之外,还应当不断拓宽知识面,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注意发现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韵律 教学 幼儿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

一、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得律动活动锦上添花。

1.倾听的魅力。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 因此,音乐律动活动要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肢体动作、道具、、图谱、绘画、视频、实物等等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音乐、认知并了解音乐。在音乐律动教学中,我们要使儿童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节奏变化,有的是规律的,有的是不规律的,还有一些是特定的节奏,知道如何将长短不同的节奏加以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儿童亲身体验到音乐所表现出生命和动态感的一面。如《鼹鼠宝宝》的音乐形式是ABA的,教师通过让幼儿仔细倾听,感受两段音乐快慢的不同,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点头、踏脚等,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把握音乐的节奏、律动,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

2.语言的引导。

个人觉得应该因作品而异、因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而异,适合的适度的才是最好的,不能滥用,更非越多越好。像音乐韵律活动《鼹鼠宝宝》,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幼儿去感受音乐,相信以幼儿的经验,肯定听不出什么。欣赏中,老师要用简短的语言,启动幼儿领会的意境,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样,幼儿就可以较好较快地学会欣赏歌曲了。当然不能缺少的就是图谱,这首音乐中有很多特别之处,分为ABA形式,图谱中鼹鼠宝宝走、看、躲、跳、吃、高兴等都是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使得幼儿能通俗易懂。

3.图谱的运用。

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变得更生动、形象。当我出示图谱时,孩子们因为看到各式各样的图案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这时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地学,利用图谱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才会更生动、形象。不过,更重要的是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懂得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才能有效的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二、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使得律动活动生动活泼。

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俨然。因此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游戏情景,让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对感兴趣的都要去学,他们学习的一种突出的形式就是模仿,幼儿最喜欢模仿发生在他们周边的事、物。

如韵律活动《鼹鼠宝宝》,这个活动是因为一次午休时间,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打地鼠的玩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小地鼠活泼可爱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以故事的形式设计真个律动活动,抓住小地鼠灵活的特点设计动作和选择音乐并配以图谱。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动作,随乐段、乐句更换动作和按节奏做动作。让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音乐的意境,从而使幼儿体验律动游戏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欣赏、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活动开始部分主要是完整欣赏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大胆猜出小地鼠出去找食物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图谱。第二环节是分段学做律动,教师选取小地鼠比较有代表性的“看”、“躲”等动作并根据图谱进行重点创编,满足了中班幼儿爱表现得身心需要。最后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完整巩固韵律活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老师积极创编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动作中,和大家分享,并且愉快的参与到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