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文化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7-8122(2012)04-0071-03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7] 金元浦.新技术革命与文化产业[N].膝望新闻周刊,2004-05-24.
篇2
论文关键词:《围城》,比喻,文化意义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经问世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学者、作家们纷纷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谓包罗万象,色彩纷呈。而《围城》中的比喻历年来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因为这些比喻都新颖、贴切、恰当、形象,幽默中蕴涵深刻的哲理,令人不得不赞叹和佩服。更令人赞叹的是这些比喻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包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对这些比喻句进行整理和分析,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中国文化传统:一、中西方的婚恋文化;二、中西方男女的社会地位;三、中西方的家庭观念。
一、中国传统的婚恋文化
钱钟书先生作《围城》时,是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但作者的重心不在于刻画战争中的人生百态,他更关注的是在战争年代中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战争虽然是主流背景,但大批外国人进入中国,这意味着曾经封闭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已被解构,甚至是消失,但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文化仍有其不可被磨灭的印记,这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当然,中国大门的打开对于文化的影响,不能绝对的说是好还是坏,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一方面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使得文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地得以发展文学艺术论文,同时也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视野,另一方面,外国文化的进入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系。钱钟书先生在使用比喻时,将中国传统的封建婚恋文化作为喻体,从而在比喻中展现了一幅中国特殊的婚恋文化图景,比如(以下比喻句选自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苏小姐)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据学家所谓的证据来断定真实性。
(2) 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
(3) 这开会不是欢迎,倒像新姨太太的见礼想。
(4) 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
在封建社会,人们极其重视婚姻程序,繁文缛节十分繁复。从周代起规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其中,问名主要是询问了解欲聘女子的家世,身份地位,是嫡出还是庶出,以及出身年月日时等,在(1)中作者说到的合婚帖上的年庚,就是在婚书上写上女方的出身年月日时,即问名。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成婚年龄很低,在清朝男十六岁,女十四岁,这样的早婚习俗虽然在其后的年代有所改善,但仍然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在早婚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将结婚晚的人视作不正常,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出嫁的“大龄”女子,家里人为了帮助其顺利成婚,不得不在合婚帖上将女子年龄改小,所以作者说:“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据学家所谓的证据来断定真实性。”钱钟书先生用这个喻体来比喻苏小姐的年龄不仅是一种幽默,更是在幽默中带有揶揄的味道。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很低,按礼制要求,女人要“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应当守节,不应再嫁别人。《礼记.郊特牲》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死不嫁。”[1]而对于离婚,一般情况主动权在于男方,女方一般要求离婚的很少论文格式范文。男方弃妻一般是妻犯了“七出”:一无子,二,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嫉妒,七恶疾”[2] ,这也成了负心男人或挑剔婆婆抛弃女子的借口,所以女子一旦被休文学艺术论文,她们在社会中便被人耻笑和瞧不起,另外在古代社会极其重视一女只可侍一夫,所以一般没有人家愿意娶嫁过了的女人。作者在(2)中将开过瓶的鱼肝油比作嫁过了的不值钱的女人,可谓是形象生动,新颖贴切,同时也侧面刻画了李梅亭吝啬丑陋的嘴脸。
姨太太是旧社会大家族的下人对主人的妾的称呼。中国古代虽然将一夫一妻制作为正型,但是实际上中国一直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可以纳妾以达到多妻的目的,清律上说:“妻者齐也,与夫齐体之人也;妾者接也,仅得以与夫接见而已。贵贱有分,不可紊也。”[3]可见妾只能侍奉左右,身份卑贱,而妾的主要来源是买卖妇女、抢夺妇女。(3)中,李梅亭去参见学生给他举办的欢迎会,发现只不过是汪主任给他设的圈套,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罢了。钱钟书先生抓住了人与人之间这种互相争斗的微妙关系,把李梅亭的欢迎会比作姨太太的见礼,生动的刻画出了当时表面祥和,实际充满硝烟的人际战争场面,同时也表现了李梅亭尴尬和卑微的处境。(4)中的通房丫头和妾差不多的,但不如妾的身份高,通房丫头算是陪嫁,可以与男方主人发生性关系,但实际没有名分,只是仆人身份,就如《红楼梦》中的平儿一样,作者把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当时社会中讲师,教授和副教授的地位高下的不同,同时也表明了方鸿渐尴尬的处境。
二、中国传统男女的社会地位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婚姻中,她们附属于自己的丈夫,没有自主权,被自己所属的男人分为三六九等。在《围城》中还有一些比喻也反映出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如(以下比喻句选自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好像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2) 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
(3) 柔嘉,你这人什么都很文明,这句话可落伍。还像旧式女人把死来要挟丈夫的作风。
(4)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中国从宗法制的奴隶社会起,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后世奉为礼制总规范的《礼经》确立了“三从”的理论基础。《礼记.郊特牲》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4]《仪礼丧服传》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文学艺术论文,既嫁从夫,夫死从子。”[5]《孔子家语》也说,女子必须顺从男子,小时候要顺从父亲兄长,嫁人后要顺从丈夫,丈夫死后要顺从儿子,“这个三从之说实是古代确立妇女地位的根本原则,是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在妇女生活中的集中体现。”[6]其实,就是把妇女的一生从生到死都安排在从属于男子的地位。.男女不平等的根基树立于奴隶社会,以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又变本加厉。除了“三从”,妇女还必须遵守“四德”,而“四德”之首的妇德就规定女子“不必才能绝异也”[7] 。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说明女子只要安心相夫教子,主内持家就可以了,不必有才能,不必太过张扬。(1)中,方鸿渐的父亲听说苏文纨是留学博士以后,赶紧说怕鸿渐吃不消她,而且还得意的发表了一通男人必须比女人才学高一层,不能和女人平等匹配的言论,可见女人一旦有才学反而受限制的处境,(2)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仿佛女人有了才学是多么恐怖和滑稽似的。(3)中旧式女人把死来要挟丈夫的作风,可谓是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受压榨而形成的作风了,妇女在家中从属于丈夫,自己没有自主权,如果男方想要休掉女方的话,女子是不能提出任何异议的,法律上也不会给她们任何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她们维护自身利益时只能用苦肉计去威胁对方了,所以,有句古话概括中国古代女子的这种行为很形象:一哭二闹三上吊,虽然很不雅,但背后却藏着女子们受压迫的辛酸境遇!当然,作者此处用这个比喻并不是要同情孙柔嘉的可怜命运,而是将孙柔嘉比作旧式女子,讽刺她无理取闹的性格和脾气。在(4)中,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很形象地说出了中国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明明是男方找借口不要女方,结果却要打着协议离婚的幌子。作者在这里用这样一个比喻主要是点明方鸿渐对苏小姐的感情,对她仅仅是一般般的感情,算不得很深。
三、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本位,以强大的父权家长制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宗法等级关系,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嫡庶长幼有序。[8]而中国传统的主导思想学派——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一直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忠”,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孝”。在家庭内,家长地位极尊,权利极大文学艺术论文,作为儿女小辈的家庭成员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家长的统治。《围城》中,也有一些比喻能反映我国的这种孝文化,比如(以下比喻句选自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买张文凭去哄他们(父亲和丈人),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磅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2) 因为遯翁近来闲来无事,忽然发现了自己,像小孩子对镜里的容貌,摇头侧目地看得津津有味。这种精神上得顾影自怜使他写自转、写日记,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装。做出支颐扭颈、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相论文格式范文。
(3) 行礼的时候,祭桌前铺了红毯,显然要鸿渐夫妇向空中过往祖先灵魂下跪。……..阿丑嘴快,问父亲母亲道:“大伯伯大娘为什么不跪下去拜?”这句话像空房子里的电话铃响,无人接口。
(4) 有人送别,仿佛临死的人有孝子顺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
在中国古代,“建立在奴隶私有制和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个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政治单位和教育单位。这种个体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 …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他们休戚相关,荣辱与共。”[9]在古代社会流行“光宗耀祖”,很多人有权有势,并不仅仅是自身获得利益,而是整个家族都获得利益,这可以说是中国宗法社会下的特殊产物。比如秀才去参加科举考试,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扬眉吐气。而对于宗法制家族中的家长来说,他们统治着整个家族,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家族繁盛,于是他们把实现家族利益的重任放在其子孙的身上,他们抚养子孙,是为了使子孙更好的为家族服务。所以(1)中,面对父亲和丈人的压力,方鸿渐不得不买假文凭去哄骗他们,以便表明自己得“孝”心。
在中国古代的家庭内,家长的地位非常高,权利也非常,家族中的成员必须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不得违背。中国古代的家长权其中一项就是教令权,指“子孙要遵从父祖的意志,要接受父祖的管制。”[10]作为家族中的最高统治者,家长也享受着这种权利带给他们的。(2)中方鸿渐的父亲正是享受着对家庭和子女的统治权,他写自传,写家训,其实都体现了家长的意志和权威,特别是他写自己对鸿渐的教育时的情形更充分体现了家长的统治欲望。
中国是一个宗法制社会,人们按自己的家族形成宗族,宗族所以成为一个聚合体,正是因为族人出自共同的祖先,为了增强宗族的聚合力量,“任何一个宗族都将崇祖、祭祖作为自己最神圣的义务”[11] 文学艺术论文,而崇祖在人们心里的意义大不相同,因为祖先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故人,而更多的是被神化了神。崇祖主要包括修祖谱、建祠堂、重墓所,秩义社、立宗子、绵嗣续、保遗业。近代以后,建祠堂这样的祭祖活动就不多见了,但一般过节或结婚生子时,人们还是会在家中举行一些简单的祭祀祖先的活动,正如(3)中鸿渐夫妇要向空中过往祖先灵魂下跪,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样(4)中的孝子顺孙送终也体现了祭祀这一文化现象,同时也表明,家长的权威在临终时也是要体现的,家族中的孩子一定要在病塌前守孝,这是不可更改的传统习俗。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睿智深刻,在其比喻句中, 作者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丰富的传统文化图景。
注释:
[1]《礼记·郊特牲》.
[2]《大戴礼记·本命》.
[3]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10.
[4]《礼记·.郊特牲》.
[5]《仪礼·丧服传》.
[6]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21.
[7]《女戒·妇行》.
[8]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3.
[9]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6.
[10]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1.
篇3
关键词: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文化产权交易;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75-03
一、内生发展强劲,外部环境优良:中国文化产权交易迎来繁荣发展曙光
从2009年6月国内首个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到2010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完成发售,再到201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短短的两年时间,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得到了火爆的发展。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如此迅速,根本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其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文化与金融的双向需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这两点,同样是整个中国文化产权交易繁荣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因此,可以说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迅速发展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未来的繁荣发展带来曙光。
1.国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文化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文化产业近几年成绩非凡。2004—2008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近5个百分点;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了近1倍。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为2.75% [1]。《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权交易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行为,伴随着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不断增长,文化产权交易未来也必将迎来自身的发展春天,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
2.文化与资本的双向需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目前文化市场与资本市场双双走向繁荣的时期,无论是文化的发展还是金融的发展,都有必要互相融合,形成综合发展的体系,达到双赢的效果。这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恰恰致力于文化与资本对接的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文化产权交易相关机构和服务的完善
面对良好的发展契机,文化产权交易相关机构和服务应当借鉴艺术品份额化实践中所做出的有益尝试,吸取其发展中的教训,促进自身成熟完善。
1.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分类,明确文化产权交易覆盖范围。文化产权交易的覆盖范围主要依托于文化产业的范围及分类,目前中国文化产权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根据此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出版、广告、演艺、旅游、会展、设计、传媒和动漫等九个行业大类。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分类标准依据的是北美产业分类标准” [2],国内借鉴西方成熟的文化产业的分类方法,对接轨国际市场虽然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同时也把许多由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衍生的文化产业类型诸如“中国文化的工艺(玉器、瓷器、陶器)、园艺(建筑、园林、生态)、习艺(酒艺与茶艺)、丝艺(刺绣、纺织、服饰)、书艺(书法、绘画、水墨艺术与汉字、汉学文化产业)” [2] 等排除在文化产业核心层次之外。
目前,上述所提到的中国文化的工艺、园艺、习艺、丝艺、书艺等五个类别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产权交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鉴于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情况,国内文化产业的分类应当进行适当完善,将以上类别纳入到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中。重新界定文化产业范畴,才能明确文化产权交易覆盖范围,并通过此举为文化产权交易的繁荣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2.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多种类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相结合。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金融创新之一就是其形成了场外市场,实现了对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延伸,最终向西方成熟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场外市场相结合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市场迈进,这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完善有所借鉴。
目前国内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图书展、动漫节、文化博览会、演出季、影视节等短期文化产权交易方式;二是各级各类文化产权交易所。对于专业文化产权交易所来说,应当及时全面理清国内现有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基本情况,摸清每个文交所的所有制状况,采取合理措施促进各文交所向国有或者国有控股改革,通过文交所改制保证文交所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公正性的服务平台。对于图书展、动漫节、文化博览会、演出季、影视节等短期文化产权交易方式来说,它们是专业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未来可以逐步引导短期文化产权交易精品化,形成品牌。在专业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和短期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中,应以前者为主,后者补充,最终形成多种类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相结合的完整格局。
3.拓展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功能,丰富文化产权交易产品种类。中国虽然成立了一大批文交所,但各个文交所的产品种类尚且有限,还有的文交所规定的业务范围较广,但实践中有的业务并未开展。这种情况造成文交所“信息集聚、价格发现、资本配置、中介服务、制度规范”等五大功能尚未能真正发挥,由此要拓展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功能,丰富文化产权交易产品种类,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向多元文化产权发展。
首先是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平台功能拓展。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定位与职能需要向综合性发展,而非单一的定位于文化产权交易。只有建立“集文化资源价值发现、挖掘与建构,文化产权与交易,文化产权投融资汇集、文化企业孵化、文化产权登记托管、文化产权资本培育于一体的交易平台” [3],才能真正汇集全国各地优秀的文化资源及金融资源,才能使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真正成为文化与资本交会对接的重要阵地。
针对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产品单一的情况,要建立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鼓励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主体开展自主创新,丰富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产品结构,构建文化产权交易的“超级市场”,真正使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成为一个“信息聚集”和“价值发现”的平台。
4.完善文化产权交易的交易和退出机制。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实践初期因为交易机制和退出机制存在问题而产生了诸多混乱。譬如文交所采用的“T+0”的交易机制造成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炒作严重;文交所普遍缺乏明确的退市机制也进一步加剧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乱局。吸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的教训,文化产权交易中应完善交易和退出机制。
在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中,应制定合适的投资者准入门槛,使具备相当资产规模、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先行进入这一市场;明确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披露同类产品的市价及异常交易活动和对其处理办法;各类文交所本身不直接参与交易,仅在提供服务平台基础上收取撮合交易佣金。
文化产权交易退出机制方面,应当达到通过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实现文化产权和资本对接的目的。对于知识产权开发、旅游文化发展、影视作品股权等非实物文化产权,可以制定相关细则,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直接进入后续资本开发阶段;对于艺术品、手工艺品等实物文化产权,可以将其归分为一个2.5级市场,在现有的大的拍卖基础之上,作为一个中短期的类型于拍卖预展的替代方式。
5.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周边机构联动,扩充链条服务能力。建立科学的文化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引入各类权威的文化产品价格指数,用规范的指标评价体系降低传统文化产权价值评估较为随意的现象。文化产品真伪及品位的鉴定方面,可以由政府牵头组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权威鉴定评估机构,凭借鉴定家的专业文化素养和鉴定学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依托专业、规范的鉴定程序和行业自律意识服务于艺术品鉴定市场,确保鉴定结果的真实公正。在文化产权尚未交割之前,对进入文交所进行投资的资金交由银行托管,待产权交割完毕后再行给付。在对文化产品进行科学价值评估的基础之上,主动为其办理保险,以降低后期保管、交易、交割中的各种风险。“统一文交所的发行商或交易商的职责和义务,其中承销、经纪及保荐等业务部分严格由不同利益主体,改变目前文交所、人和艺术品持有人利益勾连串通的现象。” [4]
在加强文交所与周边机构服务联动时,一要保证文交所的主导地位,二要明确各机构在整个服务链条中的角色定位,既要避免服务链条缺环,又要避免不同机构的定位重叠,同时还要强化各机构间的权利制衡,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成为公平公正和服务全面的平台。
6.提升文化产权交易项目品质,创新文化产权交易方式。首先是提升项目品质方面。为了破解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出现的“柠檬效应”[5],必然要树立服务精品项目的理念,实施措施提升项目质量。比如可以更加完善文化产权上市项目的遴选流程和辅导培训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全国各文交所建立和完善文化产权交易项目库,组织文化产业专家对项目库的项目进行遴选,邀请专业文化产权经纪公司对专家遴选出的项目进行专业辅导,提升文化产权项目的策划水平。其次是创新文化产权交易方式方面。对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影视拍摄制作等文化产权,可以创新采用股份共享、资源共享的非完全式产权交易,即在文化产权的交易中交易其中一部分份额,或者交易的仅为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文化产权出让方和受让方合作开发,收益共享。此外可以开发电子网络市场,将全国性文化产权交易所联网互通,“同时将各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子市场,增强地区间、园区间的互联互通”[6],形成一个多中心、多终端的网络式电子交易市场系统。
7.规范文化产权交易法律法规监管和政府监管。艺术品份额化在缺乏监管和约束之下,最终陷入了违规操作、无序发展、投机过度的发展乱局,也由此引来了“38号文”对其的限制。以小见大,整个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目前监管体系也需要全面规范。
法律法规监管方面,可在《物权法》、《证券法》、《民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补充对文化产权交易的规定,为文化产权交易活动提供完备的存在依据和监管依据。在文化产权交易运作方面,相关部门可出台法规乃至细则来监管和约束文化产权交易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行为。
政府监管方面,政府监管对于文化产权交易的日常运作更为接近也更为细致,因此在文化产权交易的监管中应发挥更重要作用。政府在文化产权交易监管主体的构成、监管内容的界定以及监管原则的设置等方面都应严格规范。(1)监管主体。由于文化产权交易终究是关于“文化”的产权交易,因此在监管主体方面,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应当占据主导地位,负起牵头监管的责任。除政府机构的监管外,政府可以牵头成立文化产权交易的行业协会等联合性组织,行业协会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发挥自律监管作用。(2)监管内容。政府在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中的监管作用主要要着眼于设计文化产权交易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运作规则,建立和健全竞争机制,监督和纠正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中出现的违规行为。(3)监管原则。一是适度性原则,监管应当以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健康发展为度,不可过松,也不可过严,为文化产权交易留足发展的空间。二是全面性原则,对文化产权交易发展轨迹、文化产权交易日常运作以及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各类风险等方面均应有所涉及。三是动态性原则,监管应着眼于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最新状况,促使文化产权交易的发展进程与市场发展相协调。
三、体现文化特色,发掘金融力量:文化产权交易的文化与金融双向发现
艺术品份额化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其将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对接,其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沦为纯粹的金融工具,被资本投机所绑架,即金融市场将艺术品市场遮盖。因此,在整个文化产权交易中,既要体现文化的特色,又要借助金融的力量,二者是一种对接和融合的关系,目标是实现文化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向发现,二者的结合既不能是两张皮,也不能是某一市场吃掉另一个市场。
1.文化产权交易必须体现文化的特色。文化是文化产权交易的核心内涵。在文化产权交易的实践中,无论是交易项目遴选还是价格评估等方面不能完全套用其他产权的项目遴选和价格评估机制,一定要体现出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体现出文化的特色。(1)被遴选的项目一定附着先进文化的特质。所谓先进文化特质是指被遴选的项目要具备文化陶冶作用或者在经过开发后能够进行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影响力的拓展。譬如艺术品的遴选,必须是能够在中长期内有收藏价值,能够存在升值预期,且能够从艺术品中读到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等,赝品不具备以上特征,便不能成为产权交易的标的。(2)价格评估需运用文化产品特殊的评估工具。一般产权的价格评估,常常依据其价值及供求关系进行,然而“并非所有文化产品的价格都能正确地反映出该文化产品的价值”[7],且很多文化产品的稀缺性以及政策性决定了这些产品的供给弹性非常小,因此针对文化产品价格的评估,需要运用专门的评估工具。譬如艺术品的价格评估,可利用梅·摩西指数和特征价格模型等西方成熟经典模型,估计艺术品的未来收益期望和合理价格。
2.文化产权交易必须借助金融的能力。文化产权交易由于在国内尚处在成长阶段,由此在发展中需要借助金融体系的力量,借鉴金融体系成熟的运作方式,促进自身进一步完善壮大。在此方面,金融体系中的银行、保险、基金等多个类别都为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了运作工具或是运作模式的参考。(1)银行。银行在文化产权交易中除了可以提供贷款支持外,还可以为文化产权交易的资金提供安全的第三方托管和结算。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文交所可以通过银行的支付中介业务汇划资金。银行为文交所开设的专门账户用于保管和集中存放客户交易资金、资金交收备付金、发行保证金、交易佣金等。该账户实行专户管理,资金封闭式运行,进行用于客户交易资金划转、资金交收备付金收取、手续费收取、发行保证金收取等约定用途。(2)保险。保险是降低文化产权交易标的物风险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文化产品在价格评估和真伪、品位鉴定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估值和鉴定的准确程度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非常大,由此限制了保险公司文化产品保险业务的开展。2010年12月,文化部与保监会联合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公布了第一批11个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首批文化产业保险所涉及的全部试点险种几乎全部与文化产权交易的标的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对未来文化产权交易标的物的保险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基金。公募基金成熟运作模式可以为文化产权交易所借鉴,即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文化产权交易监管,文交所负责交易项目管理,银行负责资金管理等。私募基金方面,文化产权交易可借鉴私募基金的融资和投资方式,大力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增加文化产权市场机构投资者,这是改善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投资结构、提高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活动水平、促进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丹.文化产业去年增加值突破1.1万亿[N].经济日报,2011-10-08.
[2] 皇甫晓涛,赖章德.关于文化产权交易的理论思考[J].中国美术,2011,(6):8.
[3] 朱李鸣,西沐.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J].浙江经济,2011,(12):17.
[4] 白洁.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5] 周正兵.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出版,2011,(9).
篇4
【关键词】声乐艺术 文化抒展 演唱传播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94-02
声乐艺术是包括文学(诗、词)、音乐(旋律)、行腔(歌唱发声)、器乐(伴奏)、舞蹈(伴舞)以及形体表演等多种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声乐演唱和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来实现超越历史、超越国界的文化意义。千百年来,无论是声乐艺术实践、声乐艺术鉴赏,还是声乐艺术教育,无论是声乐文化的传播、消费、流行,还是声乐文化的交流等等,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打下了极为鲜明的时代烙印;它的精神文化催化和影响着若干代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1 声乐演唱的文化传播
声乐文化赋予声乐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词作家、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化成可读、可看的优美诗词,曲作家把极具文化色彩的诗、词创作成可唱、可听的赏心悦目的歌曲;而将词、曲作者的作品赋予鲜活生命的是声乐演唱。声乐演唱者既是声乐文化最好的诠释者,又是声乐文化精神最佳传播者。声乐文化是在他们的演唱中得以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得以抒展。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通过她们出色的演唱技巧,鲜明的演唱风格,将歌曲中丰富的文化内涵,真实、感人、创造性地传递给观众、听众,使声乐文化在众多的群体中得以传播。因此,声乐演唱者担负着声乐文化传承、传播的神圣使命。
回顾二十世纪20、30年代,一批批从国外留学回国的音乐家、歌唱家如:萧友梅、应尚能、黄自、赵元任、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等,她们不但把国外先进的声乐教育理念带回中国,而且通过在国内举行音乐会的形式将国外优秀的声乐作品、声乐文化、科学的发声方法传播到中国,是她们精湛的演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声乐艺术表演者和声乐艺术教育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歌唱家和声乐艺术教育家。这些歌唱家如迪迪拜尔、廖昌永、吴碧霞、宋祖英、等,她们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举办个人音乐会,参加国际声乐比赛;通过她们出色的演唱将中国优秀的民族声乐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这种声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靠一批批优秀声乐艺术表演艺术家的努力得以体现和完成。正因为有声乐演唱的传播才使声乐文化在众多的群体中得以抒展;正因为有声乐艺术的相互交流才使得全世界以艺术为纽带能和谐的相处在一起,这是声乐艺术的力量,这是声乐艺术文化深刻意义所在。
2 声乐艺术文化抒展的互动性
声乐艺术文化的抒展,不仅只需要演唱者将词曲深入仔细地研究,把演唱技巧、情感以及表演动作进行形象、准确的艺术处理与创造,而且更重要的或者必可少的需要与观众、听众进行自然、亲切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和沟通就是演唱与欣赏的互动。声乐艺术意义的最后实现也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进而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中得到实现的。声乐作品的接受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给予作品新的理解,赋予它新的意义,潜移默化中受声乐艺术美的感染和熏陶;这是声乐艺术创作者对作品生动的表达,使欣赏者在欣赏中与艺术创作者情感的互动。这种互动是欣赏者对演唱者所传达的声乐艺术美的欣赏、接受、认可的效果。声乐艺术文化抒展的互动性,在欣赏者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种是形式上的互动。演员的歌声、动作、表情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对观众构成一种刺激,观众对这种刺激从表情、掌声、叫好声或其它手段对演唱者作出反映,这种反映又反过来刺激演员,对现场的演员的表演产生作用。这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这种互动性,是根据某种演出内容、演出任务、演出形式,为了渲染某种气氛,需要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节日、庆典活动、流行歌手的商业演出等等演出活动,都需要这种形式的互动。这种互动风格体现了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突破传统的时尚、能够渲染演出内容所需要的气氛。这种互动成为联系观众的情感纽带。凡是从歌曲内容出发,发自内心而又有调控身心的互动可以增强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可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到声乐艺术的美,不知不觉中去吸收丰富多彩的声乐艺术文化。那些片面追求形式上与观众的亲密接触的互动,自我吵作、自我作秀、哗众取宠的表演,完全脱离歌曲内容、没有声乐艺术文化美学品格,这种庸俗而低级的形式上的互动,是不可取的。
第二种是情感心理上的互动。歌唱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是以演唱者的心灵感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活动。演员在演唱时,歌曲的审美内涵、精神内容,必然通过歌唱的情感体验而溢于言表,产生于心动、情动、形动。首先是演唱者被演唱的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人物、故事所感动。演唱中,将这种感动生动的、深情的、声情并茂的表达给观众,使观众被演员真情所感染,在心理上产生震撼。演唱者和欣赏者围绕歌曲内容所展开的情感心理交流活动,广泛存在于一切有艺术价值和意义的声乐演出活动中。
震惊中外的5、12地震发生后,艺术家们一场场募捐和慰问演出,如《爱的奉献》募捐活动,《向祖国报告》演出,心连心艺术团抗震救灾现场慰问演出,每一场演出都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们。艺术家们没有舞台上做作的形式表演,他们把心系灾区人民的真情、把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传递给观众,使现场所有观众感动,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动,使全世界人民感动。抗震救灾演出中,舞台上那一曲曲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曲《我们众志成城》、《生死不离》、《让世界充满爱》、《祖国在召唤》等等,振奋着许许多多的人心灵。舞台上演员激动的唱着: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
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
你的呼唤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为你祈祷一起呼吸;
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坚强升起,
我的努力看到爱的力气。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大山也依然举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天裂了,去缝起。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台下观众心灵被震撼,早已热泪盈眶,泪流满面;这发自肺腑的艺术感染力,是希望和爱的力量传递;使灾区人民在无助中看到爱和希望的感动;使非灾区人民自发地要为灾区出力的感动。台上台下观众与演员感情融汇在一起,这种情感心理上的互动让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这种情感心理的互动,使人们的情感在声乐艺术文化抒展中得到升华;这是声乐艺术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声乐艺术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当它的每一次艺术实践和创造活动产生的时候,总具有大量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它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感化着人们。在声乐艺术日益繁荣的今天,声乐艺术文化活动的参与群体越来越广泛;厂矿、企业文化有厂歌;部队文化有军歌;校园文化有校歌;老人文化有夕阳之歌;少年儿童文化有儿歌;百姓文化有家庭卡拉OK;山区有山歌;渔民有渔歌、、、、、、。 专业舞台、业余文化场所 、音乐厅到处都有歌唱家、流行歌手、歌剧演唱家的歌声。声乐,这门最能直接抒怀和感动人心、最易掌握和普及、最具综合文化内容的艺术形式,如今,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和传播,众多群体的参与,它已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历史和人们审美文化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 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 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篇5
关键词:文艺复兴 视觉艺术 文化走向
14世纪从意大利发源的文艺复兴运动经过了近四百年的历史蔓延至整个欧洲,在人类文明史的诸多方面都留下浓重的笔墨。在视觉艺术方面,从数量庞大的学术著作中可以发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主流的视觉艺术形式进行的分析和评述,都肯定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艺术史也将这一时期的众多视觉艺术奉为经典。但除了艺术层面的研究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文艺复兴的研究转向文化的视角,并且这一研究的转向正方兴未艾。普遍的观点认为,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精神为引导,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多被冠以“人的觉醒”、“表现生命的尊严”、“展现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等与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格格不入的新名词。对于这一时期艺术造诣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归结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观念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此外,将这一时期的视觉艺术用文化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搜集到零星的关于18与19世纪艺术的主题,如吉伦・伍德(GillenWood)的《现实的冲击:1760年至1860年的浪漫主义与视觉文化》、萨拉・帕森(Sara Parson)的《图像帝国:1765年至1807年的奴隶制与英国视觉文化》等,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的《15世纪意大利绘画与经验》可以作为这一领域的典范。
国内对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受到国外理论的影响比较大,学者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如建筑、绘画、园林、音乐等进行的研究也是著述颇丰,人民出版社也曾出版国内众多知名学者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包含总论卷、政治卷、经济卷、史学卷、法学卷、文学卷、艺术卷、哲学卷、宗教卷、教育卷、科学技术卷、城市与社会生活卷),这一系统且庞杂的文艺复兴史卷是国内学者们首次系统梳理和全方位阐释文艺复兴成果和历史经验的成果,其中包含了视觉艺术和其他各方面的社会文化遗产的总结,将视觉艺术放在整个当时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总结艺术现象背后的文化基础,分析人的意识和价值观,并进行哲学的理性反思。近年来关于文化哲学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兴起,其主张透过文化符号形式对人做总体性把握,注重研究文化符号形式与人的生存、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传播性特征、互相借鉴特征、文化与历史的关系等等。而艺术本质上可以界定为一种文化符号形式,与神话、宗教、历史、科学、语言等具有同等价值。艺术可以“启迪无知者的心灵,是帮助人们记忆和进行教育的工具”。①因此,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的文化哲学审视可以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轨迹做全方位的把握。
文艺复兴时期的视觉艺术主要是以14世纪至17世纪的意大利及北欧部分国家盛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建筑、雕塑以及工艺美术品等为主,作为物质文化的基本组成,视觉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物质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被看做功能性的物品,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服务于明确的宗教或世俗目的,通过特定形式传递着信仰和价值观。比如,遍布市井街区的教堂及壁画形成的反复且持久的日常经验就起着维系着群体意识与的作用,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重要的文化氛围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基督教艺术形式的变化中可以逐步显现出人性精神的高扬。
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隔代复兴,这一时期基督教精神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张力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不同于中世纪宗教观念一统天下的局面,文艺复兴时期除继承了古典时期的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之外,对世俗化倾向、个人主义和科学自然主义等人文主义的新观念的表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主题、题材的选择、宗教人物及世俗生活、宗教意蕴的表达,以及空间、色彩、线条等形式要素描绘的图像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透过符号语言可以揭示文艺复兴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处在中世纪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过渡期表现出的独特文化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90%以上是以宗教为题材或者为宗教服务,但是世俗化的倾向仍然可以从宗教绘画中描绘的家族事务和贵族人物身上体现出来。建筑及工艺品中的宗教意象也往往是为世俗生活的目的,而非宗教的目的服务。艺术创作除了在精神内涵上表现人的觉醒之外,在形式方面,比如透视法的使用也是通过平视的视觉方位彰显了人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流行的肖像画和家族形象画同样也是个人主义高扬的表现。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彰显的文化价值。对希腊理性主义传统的继承使这一时期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对几何学、解剖学、数学、透视等原理的运用,不但使艺术家成为博学广识的通才,对艺术鉴赏者的知识要求也极高,理性主义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创作和欣赏过程,同时艺术家地位的凸显甚至影响了当时的教育和学术观念。
文化价值可以体现人对生命存在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人的信念和理想等精神内容要通过外在的现实性展现出来,而艺术可以很好地承载这一使命。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意识占主导力量的时代,但是其中蕴藏着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的批判和对人性、欲望、现实生活的美好期待。虽然这一时期还没有从基督教的社会文化母体中嬗变出整个社会的现代性,但是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观念暗含在其中,通过视觉艺术建构起来的话语在社会文化交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新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伦理精神。这一时期重新建立起来的人的崇高地位和尊严,至今仍是支撑人类价值观念和实践原则的重要支柱。
通过对文艺复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视觉艺术的符号、形式、意象、宗教题材、世俗化特点以及宗教意蕴的表达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文艺复兴虽然从形式上看是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隔代复兴,但是它在继承了古典时期的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同时也表现出这一时期特有的、通过基督教精神与人文主义精神的二元张力形成独特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它对世俗化倾向、个人主义和科学自然主义等人文主义的新观念的表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透视这些艺术载体背后人的意义和价值,用理性的反思重新界定视觉艺术的历史价值,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走向的建构性,可以促使人们要更深入地思考视觉艺术对于人类文化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意义。
本文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1E064)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编号1251224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篇6
【关键词】冼夫人 传播途径 民间艺术 危机 传承 弘扬 教育
民间艺术作为乡土特色和文化底蕴,历来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冼夫人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文试图通过民间艺术的诸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地研究分析,探究冼夫人文化得以流传,尤其是民间艺术这一传播途径所起的重要作用,梳理如下:
一、冼夫人文化民间艺术传播扫描
(一)民间传说:家喻户晓
广东高州地区的乡村中,到处流传着许多关于冼夫人的传说,特别在雷洞村和冼冯定居的旧城和良德一带,高州人对冼夫人的事迹可是家喻户晓,传播途径有故事、歌谣、神话传说等。在这些传奇故事中有的是真实的,但有的被神话,不管是真是假,冼夫人事迹的影响力是不可埋没的。比如众所熟知的智分鸭群,冼夫人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慧,把两群混在一起的鸭群让牧鸭人通过平时放牧喂食的习惯将它们很快区分开来。比如巧判耕牛,冼夫人判说两牛损伤,主人有责;生者同耕,死者同宰,两位牛主听从冼夫人劝导,都觉得有道理,顺利化解了纷争。比如凿井救民、智判竹帽、降服恶魔、驱鬼烧窑、月下老人、义务保姆等传说故事无不记载传播了冼夫人的多谋及造福百姓的功绩。
(二) 民间舞蹈:仪式神秘
歌颂冼夫人功德的民间舞蹈仪式神秘,典型的如海南文昌的盅盘舞,起源于纪念俚族女首领冼夫人,因舞者手持盅盘筷等生活用品为舞蹈道具而得名,传统意义上的盅盘舞,以盅、盘、筷、匙为道具,把使用盅、盘、筷子、匙的姿势做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加上撞击盅、盘、匙声节奏,配着民间小曲,频频起舞。舞蹈表演者分:生、旦、丑3人。道具使用:主角每人手各拿小酒杯2个,生角一手拿盘、一手握筷子,丑角每只手各握匙4至6个。民间亦曰“贺喜舞”,其动作滑稽幽默,内容多以喜剧为主。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至二十六日,在冼夫人庙所在地会举行“装军”活动,模仿当年冼夫人率军出征的壮观仪式,同时还伴有舞龙、舞狮、武术等活动。
(三)民谣俚曲:悠扬古韵
广东高州地区的广大人民自古以来,对本地的文化艺术(民歌、戏曲、音乐等),都非常喜爱,历来高州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演唱创作及演出活动,较为活跃,这也为传播冼夫人文化创设了条件。高州业余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歌曲,比如冯国成、周泽明作词,周泽明作曲的高州市冼夫人诞辰节主题歌《冼夫人之歌》,还曾获得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音乐评比二等奖)。比如黄燕茂作词,邓永业作曲的《平云山颂》歌曲,受到群众的好评。还有高州曹江木偶班自编自演了数台《冼夫人》木偶戏,赢得观众一致赞赏。还有著名诗人苏轼的古诗《吟咏冼夫人》、周文杰的《题冼夫人庙》、赵垌的《谯国夫人》等歌颂冼夫人的丰功伟绩,为弘扬冼夫人爱国爱民精神的同时,也促进了高州民间音乐发展。
(四)民间书画:情感的绘制
甘迎祥以被誉为“中国巾帼第一夫人”的冼太夫人创作背景所创作的国画《千秋浩气》经三易其稿,历时四个多月终在红棉花盛开的三月完稿。用以纪念冼太夫人毕生致力于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的历时功绩。该作品长133cm,宽70cm,画中红棉伟岸轩昂,参天擎日,灼热如火,冼夫人在公元五二二年出生于现电白县山兜丁村一个俚族首领世家,其功绩和思想文化,历来都得到很高的评价。
(五)民间木偶戏:古韵传承
2013年1月5日,是冼夫人诞辰1500周年纪念日,高州城东大广场进行高州木偶戏展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无论是小孩,还是老爷爷老奶奶,看后都回味无穷,观众拿出自己的手机或相机拍照,将木偶戏表演全程记录下来。用木偶戏的形式纪念冼夫人,增添了人民的生活乐趣,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冼夫人的英雄事迹,从而继承冼夫人的优秀精神。
除此之外,木偶戏《冼太传奇》套用了高州山歌小调来演唱,该剧贯彻南北朝至隋朝的历史,以冼太夫人一生的传奇故事为主线,传播冼夫人智慧,弘扬爱国民族精神。颜景友不满足传统中的“单调”,对剧中的“木偶腔”做了一定的改良创新,增添了不少新元素。
(六)民间戏剧:古味的幽香
吴伟业的《临春阁》充分发挥了叙事文学之长,塑造了冼夫人果断严明、刑赏俱行的女军事家、女政治家形象。②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吴伟业既擅长写诗,又擅长戏曲文学,有《临春阁》、《通天台》等杂剧,另外还有《秣陵春》传奇。《临春阁》是一部以南越女首领冼夫人为主人公讲述陈朝覆亡的杂剧。在冼夫人文学作品中,这是较少见的正面描写冼夫人生平事迹的叙事型文学作品,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值得后人的重视和关注。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桂芬老师表演过名段《冼夫人》,《冼夫人》是用秦腔调的形式表演出来的,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听觉盛宴。我国对秦腔特别重视,《冼夫人》以秦腔传唱在我们民间,“数十年与部落祸同共,数十年苦经营一片孤忠。数十年查民情翻山越岭,数十年保境安民食不甘味寝不安枕青丝去尽白发生。咱冯家经坎坷历尽伤痛,为的是安岭南保护苍生”,既带有秦腔的特色,又将冼夫人的女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冼夫人的精神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来,为我们后人所传诵。
(七)民俗年例:传统的继承
冼夫人文化节和黎族“三月三”、儋州“调声节”等民俗传统节日一样,都是海南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弘扬冼太夫人文化,以其“爱国爱民”精神广泛、深入教育人民群众,于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电白举行了隆重纪念冼太夫人诞辰148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共同缅怀冼太夫人的丰功伟绩。自此之后,统称为电白冼太夫人文化节。
1.冼夫人文化节
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闹军坡是海南冼夫人文化圈特有的习俗。较大的军坡庙会有梁沙婆祖军坡、万宁龙滚芋头军坡。
军坡节时,村中都要选一个较大的场地来“装军”演戏,售卖土特产。分为“公期”和“婆期”,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乡村的“公期”和“婆期”时间不一致,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每到这个节气,村民必大搞祭祀,供奉公祖婆祖巡村,请亲戚做客,招呼热情,甚至胜过年饭。村中舞狮舞灯队到各家中去拜祭,敲锣打鼓,热闹非常。入夜,各家各户凑份子请戏班剧团来上演琼剧。这时期,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装神穿腮等举行一些独具海南的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让人大开眼界。一般认为,“闹军坡”是为了纪念冼夫人。
2.冼夫人之年例
茂名地区的电白、高州、化州、茂南及近邻吴川等地的农村,至今还沿袭着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年例”。当地人把做“年例”看得比过年更重要,做“年例”必须大操大办,热闹隆重,让亲戚朋友好好吃一顿。据说,“年例”活动是因冼夫人是当地人们心目中的“神”,“初时是骑马、射箭、比武,以后演绎为游神,演戏。”“年例”那天家家都把宰好的猪和杀好的鸡、鸭拿到村门口摆出来。这种形式被称为“摆谯”,其次人们一早就在自家的“摆谯”位旁等候请来的“神像”――冼太夫人塑像。
二、冼夫人文化民间艺术传播的意义与问题
冼夫人文化通过相关的舞蹈、音乐、美术、绘画、戏曲等传播途径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士认识、学习冼夫人的爱国精神,同时,将冼夫人爱国精神发弘扬,发挥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冼夫人这种爱国爱民的大无畏精神。
民间艺术传播传承冼夫人爱国精神文化,利于当代青少年接受教育,可以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对于爱国教育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利于他们成长长才,成为祖国的栋梁。 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民间艺术方式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易于接收冼夫人文化的传播,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文化虽历史悠久,但目前来讲,比如冼夫人传承人的问题,有些断代,在民间的传播力度不够;其次受制于冼夫人文化传承者的文化程度,当地文化传承的保守和限制,传播范围不广;再次是对于冼夫人文化节,有待提升,扩大宣传。
【参考文献】
篇7
艺术是一门融创作与研究为一体的学科,在新的学科框架下,如何调整创作与研究的学术关系,如何确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如何处理艺术各子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激发我国各个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成为我们重新思考的焦点,要求我们做出相应的有效方案。
艺术的学术性体现在其创造性思维与技巧革新之中,亦即我所说的“艺术的智性模式”。伟大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立的审美品质,它们不会因时代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丧失其美学价值。但它们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是精神提升,同时也在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艺术上的每一个革新,都会给我们开启难以想象的新视角,由此而激发、塑造我们的创新思维。
艺术与其他创造性领域一样,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智性手段。它与宗教和科学一起,铸成托举人类文明升华的三大支柱。艺术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的竞争是软实力的较量,而依托文化的创意即我们所谓的“创意文化产业”就是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形势下,艺术独立为学科门类,可见其意义之重大。
艺术是一门创作与研究相结合的学科,它与道德(宗教)、科学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艺术、语言和科学乃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三大智性手段,马克思曾论及此点。作为以审美途径把握世界的方式,艺术与人类同步起源,一直发展至今。早在文字没有诞生之前,人类就运用音乐、舞蹈和图像表达自身的经验与情感,以此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诚如鲁迅所说,艺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艺术与哲学一样,承载着人类的思想与世界观;与历史一样,保存着人类活动的鲜活记忆;与科学一样,体现着人类的创造性发现。在中国文化中,道德和艺术是上述三大支柱中的两大擎天支柱,其极点是孔子的仁与艺的合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并重,并把艺放在上位,作为德与仁的具体显现,从而建立起丰富深厚的礼乐文化,使之成为营造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充分凸显了艺在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价值。在西方文化中,艺术是知识与创造性灵感的本源。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模仿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艺术的模仿创造性地影响着自然,使之实现人类的目的。而柏拉图则运用艺术阐明哲学理念,其关于真、善、美的论断影响了整个世界。
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必要科目。而对艺术的学术研究也早成体系。19世纪的德语国家建立了艺术史(Art History)和音乐学(Musicology)两个专门学科,前者包括各门艺术的历史与理论的系统性探究,后者专门致力于对音乐理论、历史和技术研究,而两者都注重检讨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德语国家率先在大学里设置艺术史系与音乐学系,培养相关的专门研究人才,英语国家接踵其后,把艺术研究提升为大学教学与研究科目。我国于20世纪初在师范和综合性大学中引进艺术学科的教育,之后建立了国立的各种专业艺术院校。然而,如前所示,在对艺术的学科性质的认识上,我国一开始就有所偏颇,一直拘牵于“图画手工”的实用范畴。这不仅影响了我国艺术学科本身的发展,而且既没有认清其审美与智性的独立价值,也没有发挥这种价值对人生和其他学科的创造性启示作用。
篇8
关键词:艺术节 文化阵地 凝聚人气 种文化
嵊州市浦口街道艺术节,自2006年起,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特别是2011年第三届“跨越之旅”艺术节,投入了三十多万元,历时三个多月,设计活动载体二十多项。艺术节的触角,深入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使村落文化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商品文化更加红火活跃,有力推进了浦口街道的和谐发展。
一、节会加强了街道文化阵地建设
嵊州市浦口街道位于嵊州市区的东部,四明山麓,地处城乡结合部。浦口街道是市开发区的主战场,延伸城市建设的主框架,是一块炙热的土地。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个私企业760家,2011年创产值22亿多元。浦口,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家、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的故乡。近年来,浦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富裕人们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街道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找准文化工作为切入点,以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为抓手,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为目标。通过举办节庆活动,进一步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提高失土农民、市民的素质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创造出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指导思想,党委班子中心学习组,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外请专家讲授,着力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街道制定了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年年有任务,件件有落实。从基础做起,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设定了一些文化项目,并付诸实施,其中投资1000多万元的文化中心大楼已经落成。各活动室布局正在进行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娱乐设施,为活跃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硬条件。文化中心面积1—4层,约2000多平方米,室外文化广场500多平方米,大楼的设计图书室、活动室、展览室 、排练厅一应俱全。
二、节会壮大了街道文化活动的队伍
自我娱乐、自我创造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在自身参与中得到愉悦,得到教育,得到激励。我们街道有文艺团体十五个,最有名的数浦东排舞队、棠头溪鼓乐队、浦口村表演队、徐良艺术团和棠头溪越绍剧团。各团体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节会把大家自然地聚拢在一起,共同奏响了艺术的音符,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带来的是快乐,播种的是希望,繁荣的是艺术,传承的是文化。节会的举办,为街道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11年深秋十月,丹桂飘香。笔者趁工作之便来到浦东村畈田自然村。该村有两支排舞队,街道举办每届艺术节都全力支持,给排舞队、篮球队买服装、买鞋,工资报酬都有落实。乡下的晚上应该是沉静的,但村里的灯光球场,灯火通明,喧哗声不断。休闲公园里时而传来抑扬顿挫的排舞节奏,这是村排舞队在排练节目。文化的种子已在这里扎根发芽。
现在全街道18个村,有各种文艺队伍十多支,她们活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文艺之花处处绽放。文化的神奇之处在于以文化育人,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一个地区没有文艺团队,何来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在抓典型文艺团队的同时,也在抓全街道的群众文化。树立一个典型,撑起一片天空。到目前,全街道每个村几乎都有自己的文艺团队。
三、节会凝聚了街道群众人气
艺术节的许多节目,来自于广大的群众之中,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创作素材,最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她们创作表演的文艺节目更有生活底蕴,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用群众身边的人来说身边的事,更现实、更亲切,更有启发意义。艺术节中涌现出了像小品《风雨见真情》,重现了街道屠家埠村抗洪救灾的景象,剧中赞扬了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的形象。剧中通过艺术加工塑造和提炼,村民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村里的书记。正面教育意义很强。又如群口快板《浦新社区和风劲》,农村建房实行异地新建,打破了村级界限,街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建造一个社区,就是卫星城的雏形。异地新建的做法得到省、绍兴市、嵊州市领导的首肯。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夏宝龙同志来街道做专题调研。快板《浦新社区和风劲》就应运而生了。又如2009年第二届艺术节的村歌《沈如新村之歌》,描写的是本村的村容村貌,微风吹拂、绿树掩映、湖塘荷花,那空气、那池水、那绿草丝毫不比城里差,难怪有些“驴友”,眼看心馋,大有返璞归真的念头。歌曲作曲后又委托了本村在外念书的音乐系大学生沈婷婷演唱,在VCR背景下,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唱歌是本地人,唱颂扬本地的歌,也有歌唱家的水准。
浦口是教育家、经济学家、人口学的故乡。浦口村文艺演唱队,自编自导创作了表演唱《马老精神颂》,用越剧八个不同唱腔流派,颂唱马老精神,博得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特邀参加绍兴市文艺大展演。
四、节会提升了街道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文企联姻
艺术节是我们自身修炼、提升街道办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艺术节也是展示街道综合形象的平台。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筹办第三届艺术节起,协调工、青、团、妇,组织两副班子和五个任务组,工作班子上下协调,落实到人,撰写活动风险评估报告。节会期间,街道干部全体出动,派出所、综治办到岗到位。展示了街道上下团结,、奋进的形象,为浦口今后的发展、建设增添了活力和后劲。同时,对基层文化干部来说,也是自身全方位修炼的过程。
节会也激活了投资客商、企业老总和企业客户。规模以上企业浙江手牌葫芦厂,有自己的厂歌,浙江天乐集团有自己的文工团。他们纷纷以冠名、赞助、节目参与等方式支持艺术节。
篇9
一、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意象融入到环艺设计当中,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二是突破了现代城市建筑的缺陷,通过营造简约的艺术意境给人们更多惬意的感觉。三是传统艺术意象的运用更加强调情感诉求,且基于对人们内心的解放,满足人们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情绪释放的需求。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更多的是设计师的情感表白,而人们在设计师创造的环境当中与其传统的意境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具体应用
艺术意象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个性化特点,如果单纯从直观角度审视,其能够借助一些媒介,将情感或者生活理念传达出来,形成良好的艺术意象效果。具体来说,对于艺术意象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象元素
艺术意象的应用是建立在多个符号组合基础之上,将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现代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当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方式和方法将“意”更加全面的诠释出来,如图案与材质的组合,最终在立体空间内体现出美好的意境等。而“象”主要是透过“意”而渗透出来,二者相结合才是艺术美感的传达形式。在追求设计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手工等途径体现自然境界。如北京香山饭店,在具体设计中,引入我国园林概念,不仅能够提升饭店的趣味性,还能增添其民族特色。空间优化配置能够更具目的性的实现对环境的衬托,促使饭店在实现餐饮等功能的过程中,带给人们更多视觉、心灵上的体验,增强人们对该饭店的印象,最终将其打造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点,充分发挥其附加值。对于其他设计来说,可以将园林建筑与民居融合到一起,减少二者之间的过渡带,进而达成整体的艺术效应,产生良好的互相衬托的效果。
(二)寓意元素
就文学领域而言,作家在创作中,会通过各种描述手段给读者展现意象境界,而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文学概念与建筑学领域整合到一起,那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于“意”与“象”的追求与实践将会更好地展现现代空间领域的中国化特色。具体来说,意是建筑中的艺术内涵,象是通过在前者的基础上体现其内涵,二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才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苏州园林中的“个园”的设计,由于部分设计师喜欢竹子,大量使用竹子布置园林。竹子在我国古典文化当中始终是君子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因此通过竹子的使用能够呈现出最佳艺术效果。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整体一致性,所谓整体就是意与象二者不可分割,其不能够将世界再现,且难以简单地体现传统文化的基层。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意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形,将其中的意更好地传达出来,最终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神韵”。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单纯的模仿难以实现,更多的是需要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整合,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到传统事物之上,赋予其更强的表现力,促使它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民族特色完全的展现出来。如湖北电视台的台标“火凤凰”,具有深远的寓意。古代湖北为楚地,在时间推移中积累了深厚的楚文化,同时火凤凰的形象能够展现湖北历史文化内涵。楚人崇火、拜日等,湖北电视台将凤凰为形、用烈火板的桔红色搭配,创造了台标。不仅应用了传统造型的表现形式,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将湖北的特色的展现的淋漓尽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环艺设计的审美角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味模仿和效仿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师需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象,促使创造的环境能够给予人们更多幸福的体验,赋予环境更强的生命力。
篇10
(一)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谈话的目的要明确
信马由缰只会事倍功半,效果甚微。举个例子吧,比如你要和学生谈学习成绩,你就得看看他最近各门功课的成绩,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课的状态表现,在家里的学习情况,这些都要和科任老师及家长还有他周围的同学事先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在谈话时才能帮他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见,那学生才会觉得教师的分析正确,并认为教师很了解他,是真心地帮助他,这样他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那么谈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不应只做谈论者,更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品德,在谈话中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只是单单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畅快淋漓地倾诉,不中途打断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艺术,在学生的倾诉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出学生真正的诉求,进而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倾听也是一种方法,在倾听的过程中,使犯错误的学生激动的情绪得以宣泄,怨气得以平息,使不自信的学生能鼓起勇气向教师坦白心声,这样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三)注意谈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同一个学生也会有不同的问题,而不同的问题在合适的场所处理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学生因矛盾发生了打架事件可选择在政工处这种严肃的场所进行。当学生自信出现了问题时,可选择在操场、活动室等轻松愉快的地点进行,这样沟通顺畅,轻松易于接受。楼道、教室都可以作为我们与学生谈话的地点。但有些谈话需要我们精心安排地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谈话时要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而言教师应是一个指导者、参谋。所以,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不要用“你怎么不给我交作业”“你给我站住”等词汇,“给我如何”一是体现了教师的霸道、二是把学生放在了客体上,学生会落得被动;另外要多一些对事理的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少一些指令性的命令;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指责,会使谈话变得更有效。
二、精心选择谈话的方法
谈话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象不同,学知水平不同,需要、爱好不同,谈话的内容、方式、语言等也有所不同。
(一)“背后言”的方式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因为这样的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丧失了信心,各种鼓励的方式以前可能都用过了,但是对这样的学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说明直接对话的方式行不通。那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别人的嘴传达教师的意见,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让他听教师的“背后言”,这样会起到暗示作用。
(二)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
对于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这种谈话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例如在班上有几个学习尖子,成绩一向很好,但就是纪律性差,平时在课上爱接教师的话茬,课下又活蹦乱跳。所以,我就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当面指出他们的不足和缺点,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不许在课上说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废话;并要求他们在课下的时候少打闹以免影响其他同学。这样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也能明白老师这样对他们谈话,是对他们的一种督促、一种关怀。所以,直接点到痛处对于校正他的错误更为有利。
(三)书信的交流方式
- 上一篇:文化艺术策划案
- 下一篇: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