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养犬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养犬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镇养犬管理

篇1

各区、县劳动局、税务局,各局、总公司,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

最近有些单位在贯彻、落实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税务局《关于〈北京市建立健全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劳险发字〔1992〕106号文件,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时,就该文件的适用范围提出了问题。经研究现将对此问题的解释通知如下:

《暂行办法》只适用于北京市城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系统所属企业和北京地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暂行办法》中所讲“五七”职工是指北京市城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系统所属企业和北京地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按有关规定已经办理退养手续并按月领取退养费的职工以及现在仍在上述系统所属企业工作的具有“五七”身份的职工,不包括市属企事业家属“五七”生产、服务单位的在职职工以及这些单位退休退养及一次性领取退职退养生活费的人员。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请认真检查贯彻京劳险发字〔1992〕106号文件情况,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

篇2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公安机关是本市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

兽医检疫、卫生、工商、行政综合执法、市政市容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基层组织应当协助政府各有关部门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可以召集居民会议、村民会议、业主会议,就本居住地区有关养犬管理事项依法制定公约,组织监督实施。居民、村民、业主应当遵守公约。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养犬地区分为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其范围是:

(一)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管理区。其他地区为一般管理区;

(二)一般管理区内的风景旅游点、城镇和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厂区、居民住宅区为重点管理区;

(三)重点管理区内的农村、牧区、农场为一般管理区。

第七条本市实行养犬注册登记和年审制度。

警犬和军犬的饲养按有关规定办理。

单位因警卫或科研工作需要养犬的应按本规定办理手续。

第八条重点管理区内个人登记养犬的,每户只准饲养一只高度不超过35公分的小型观赏犬。

第九条单位和个人应在养犬的30日内,携犬到市兽医检疫部门免疫并领取家犬免疫证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注册登记,领取养犬证和犬牌。

第十条养犬证年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

养犬人办理年审时,应当出示有效的养犬证和家犬免疫证。

第十一条养犬人办理养犬证后,将犬转让他人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登记。犬死亡或失踪的,应办理注销手续;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不得再养犬。

第十二条养犬者住所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养犬证到新住所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登记。养犬者将一般管理区登记的犬,转移到重点管理区饲养的,应当符合重点管理区的养犬条件,并自转移之日起30日内,持养犬证到饲养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养犬者丢失养犬证和犬牌的,应当在丢失之日起15日内,向原登记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四条单位和个人符合本办法规定申请养犬的,公安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注册登记。

第十五条养犬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为犬注射疫苗;

(二)不准携犬进入商店、饭店、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公园、体育馆、游乐场、车站、航空港等公共场所;

(三)不准携犬乘公共交通工具(小型出租汽车除外);

(四)经登记饲养的大型犬应当实行拴养或圈养,不得出户。饲养的小型观赏犬出户时,必须挂牌并由成年人牵领;

(五)养犬不得侵扰他人的正常生活,犬吠影响他人休息时养犬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六)携犬人对犬在户外排泄的粪便应立即清除;

(七)犬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应在兽医检疫部门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六条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被伤者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并先支付医疗费用。

因养犬者过错致使犬伤害他人的,养犬者应当负担被伤害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并依法赔偿被伤害人的其他损失。

伤人的犬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由兽医检疫部门按照动物防疫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从事犬类养殖或举办犬类展览的,须经所在地公安机关同意后,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重点管理区内禁止从事犬类养殖和举办犬类展览。

第十八条在本市进行犬类交易的,须持家犬免疫证在合法场所交易。进出本市的犬,应有市兽医检疫部门的畜禽运输检疫证明,运输部门方可承运。

第十九条犬类交易市场和从事犬类养殖、犬类展览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条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养犬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批评、劝阻或者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一条因养犬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养犬者违法记录档案,对多次被举报或者处罚的养犬者进行重点管理。

养犬者因违反本办法,被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吊销养犬证的,在五年内不予办理养犬登记。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擅自养犬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没收,并对养犬者按每只犬处以1000元罚款。

养犬者不按期审验养犬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审验。逾期不审验的,按前款规定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二)、(三)、(四)、(五)项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犬,吊销养犬证。

违反本办法的第十五条(六)项的,由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公安机关对没收的犬应当委托犬类交易市场变卖,变卖后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对于流浪犬、狂犬,公安机关应当组织进行捕捉、捕杀。对捕捉的流浪犬为名贵犬只的,应当委托犬只养殖者代养,并公告寻找失主;失主领回其犬只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费用;公告期满没有找到失主的,由公安机关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养犬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与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违法行政造成后果的;

(三)不按规定登记、审验养犬证的;

(四)对群众举报不及时处理造成后果的;

(五)其他、、的。

篇3

一、提高认识

狂犬病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一旦发病,几乎死亡。因此,对狂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各单位要提高对狂犬病防控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预防意识,针对本地区狂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措施,落实任务,提供防控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防控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领导

为做好我市狂犬病防控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能及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迅速扑灭疫情,特成立东方市狂犬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在市卫生局设办公室,负责狂犬病防控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周同志兼任,吴同志、曾定豪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三、明确职责

公安部门要加强犬只的登记、收容和处理工作。

畜牧部门要加强兽用疫苗的供应,做好全市犬类的狂犬病疫苗注射、登记和发放“家犬免疫证”等工作。

卫生部门要加强狂犬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狂犬病人诊治工作。

工商行政部门负责稽查、取缔、关闭疫区及城区非指定范围内的犬、猫等动物交易市场,严防病死、不明原因死亡及强制捕杀的犬肉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协助畜牧、卫生部门对农贸市场出售的犬类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卫生监督。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狂犬病疫苗的质量监管。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狂犬病防控经费的落实。

城镇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养犬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严禁携带各类犬只进入公共活动场所、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协助公安机关查处违规养犬等行为。

宣传部门负责养犬管理条例法规、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报道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要加强辖区内犬只的排查工作,加强宣传,做好居民所养犬只的免疫注射工作。同时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辖区内流浪犬只的清理工作。

四、强化管理

畜牧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地区犬只的免疫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对流浪、放养且未进行免疫注射的犬只的捕杀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辖区内民工聚集地的排查,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对被动物咬伤人员,要立即送医院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并注射疫苗。

五、密切监控

畜牧部门负责加强狂犬监测,卫生部门负责加强狂犬病监测。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及时将异常的疫情动态报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篇4

提起这事儿,市民们都不忘记王依群等5位市人大代表4年中孜孜不倦的监督。

出师无果

这几年,随着海宁市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市区宠物犬的队伍也日益壮大。可是,大狗小狗随处排泄、践踏污染草坪绿地,无证无牌狗任意伤人、传播疫情等问题,让众多市民怨声载道。

2003年3月,在海宁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硖石镇鹃湖社区的人大代表王依群领衔提出了关于要求规范犬类宠物饲养管理,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西山社区的葛湘君代表和塘桥社区的徐霞裕代表也分别提出了关于要求加强犬类宠物饲养管理的建议。

然而,限于当时的情况,这些建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在办理上述建议时也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中途搁浅

2004年2月,海宁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王依群代表再次提出了关于要求尽快出台城市居民养犬规定的建议,来自硖石镇南关厢社区的任国英代表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两年时间,市城关镇4大老社区的4位人大代表就同一问题先后提出建议,这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重视。

建议交办不久,市农经局、公安局以及市防疫站联合起草了一项有关规范市区犬类管理的规定,并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向王依群等代表征求意见。

看到自己所提的具体办法被一一采纳,代表们心里充满了信心,一心盼着规范的制度早日出台。然而,2004年的日历都撕完了,还是悄无声息。一问之下,原来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市政府起草的关于规范市区犬类管理的规定中有关收费的规定与行政许可法有抵触,需要重新起草。

2005年2月,迎来了海宁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王依群代表回想两年来就治理狗患问题提建议所得到的结果,心里有些失望,思虑再三,她没有再就此提出建议。但是,任国英代表再次向大会提出了关于要求加强犬类管理的建议。这一次,她改变了建议内容,把要求出台相关制度改为要求尽快采取整治措施。

为了办好建议,市政府开展了前期调研、摸底。

终见成效

转眼到了2006年2月,海宁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王依群代表将一份《要求加强犬类管理,出台城镇居民养犬有关规定的建议》再一次提交到市人代会上。这一次,她提的建议和要求更细、更全面,相关调查情况和证据更实、更有说服力。

无独有偶,来自海洲社区的顾一敏代表此次也提出了类似建议,为即将上路的整治工作再添了一把火。

2006年4月,海宁市为期4个月的市区犬类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打响,到8月底,对市区2486只犬进行了集中免疫,并捕杀了一批“违章”犬只。而在这4个月里,市民们感觉眼前清爽了不少、耳根清静了不少。

然而,好景不长,从整治结束到11月13日,96310又接到市民举报处理狗类突发事件123起,“狗患”现象又反弹了。于是,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城市管理工作的会议上、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约见代表的现场,王依群、顾一敏以及另一位来自相院社区的秦玉代表不依不饶,再次提出了文明养狗、规范养狗、健康养狗、长效治理的建议。

11月14日,市城监联合执法大队通过海宁日报向全体市民宣布:海宁市将对市区犬类实施长效管理,每月一次集中整治,此外,市民在平时遇到无证无牌野狗可随时拨打96310举报,市城监联合执法大队机动中队将及时出击实行捕杀。

篇5

一、精心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的有关规定。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要坚持以犬只免疫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免疫制度,要在当地人民政府(街道办)领导下,组织兽医防疫人员,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严格按照狂犬病的免疫程序对犬只实行强制免疫。

二、普查登记

根据《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相关规定,饲养犬只业主应主动到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栓挂犬只免疫标志,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应做好辖区内犬只存栏与免疫接种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挨家挨户对犬只造册登记,摸清犬只情况;并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内容填写免疫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户一页、一犬一格,免疫做到有案可稽、有据可查。同时按实把兽用狂犬病疫苗购置计划上报区畜牧兽医局。

三、强化检疫

各站要认真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及时掌握并科学预测预报动物狂犬病疫情动态;要积极协助工商部门共同抓好市场犬只交易,加强犬只交易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坚持犬只凭有效的检疫证明运输、出售,犬肉必须经过检疫才能上市,未经检疫的犬肉、犬皮不准进入市场销售。有犬肉经营的肉品市场要坚持每场消毒,消毒率达100%。

四、规范诊疗

各站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城区动物诊疗机构不定期的检查,进一步规范我区动物,特别是犬的诊疗市场。应结合开展兽药市场整顿治理,查处违法经营犬用疫苗的行为。

五、强制免疫

兽用狂犬病疫苗由区畜牧兽医局统一提供,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应组织本辖区内兽医防疫人员,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当地人民政府(街道办)的领导下,定时、定点开展拉网式强制免疫工作。同时,要做好免疫标识(免疫牌)和“动物免疫证”发放等工作。确保犬只免疫率和免疫质量,城镇犬只免疫率不低于90%,农村犬只免疫率不低于85%,犬只拴(圈)养率达到100%。近期,要重点加强对新生幼犬或新补栏犬只的免疫。

六、费用收取

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为具体的狂犬病免疫注射定点单位。按照区物价部门核定,犬只防疫服务费及疫苗成本费可收取每只30元,由各站服务人员自行收取。

篇6

兔肉孢子虫病(兔住肉孢子虫病)是肉孢子虫寄生在兔肌肉中引起的原虫病。家兔中比较少见,即使感染肉孢子虫,一般也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症状轻微,但是可使兔肉品质下降,并因此而废弃。由于肉孢子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畜共患原虫病,其所产生的肉孢子虫毒素能严重地损害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因此必须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

1病原特点

家兔和野兔的肉孢子虫只有一种,即兔肉孢子虫,隶属于孢子虫纲、肉孢子虫科、肉孢子虫属。肉孢子虫在兔肌肉内形成包囊,又叫米氏囊,呈长梭形、圆柱形或卵圆形,灰白或乳白色,大小不等,一般长约5mm,也有的很小,囊壁上有放射状的刺。未成熟包囊内没有中隔,随着发育成熟,逐渐形成中隔,把囊内分隔成许多小室,小室大致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包囊内充满了滋养体母细胞,通过内出芽生殖进行增殖。最后成熟的、具有感染力的滋养体为香蕉形,一端尖,一端钝,大小约为12~13μm×4~5μm,核偏于钝端。肉孢子虫种类很多,一般根据生活史中适应不同种类的宿主而定名,如寄生在牛体内的定名为牛肉孢子虫,寄生在羊体内的定名为羊肉孢子虫。迄今已报道的有100多种,有不少是同物异名。经过大量研究之后,现在人们认为肉孢子虫并没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以互相感染。肉食兽是终末宿主,其他动物如草食兽、鼠、鸟类、爬行类和鱼类为中间宿主。人也可以被感染,故肉孢子虫病也是一种共患病。

2流行病学

终末宿主粪便中的孢子囊是最重要的感染源,不仅可以通过污染草料、饮水、土壤等途径感染中间宿主,而且可以借鸟类、蝇和食粪甲虫散播病原。孢子囊对外界抵抗力比较强,温度适宜可存活1个月以上,但是对高温和冷冻敏感,60~70℃10min,冷冻1周或零下20℃存放3d均可致死。各种年龄的兔都可以感染,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

3临床症状

一般轻度或中度感染的兔无任何症状,重度感染时,由于肉孢子虫位于心肌则引起严重的心肌炎。心肌发生局限或弥漫性炎症,表现为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4病理变化

病兔的全身横纹肌,特别是后腿、腹侧和腰部,以及食道、心肌、横隔等部位的肌肉可以发现白色或乳白色梭形包囊,仔细观察包囊周围有辐射状刺突。包囊周围无炎症反应,包囊内有肉孢子虫毒素,如果包囊破裂就会引起肌炎或心肌炎,其病理反应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和发生钙化。

5诊断要点

对病兔生前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死后如果发现肌肉组织中有梭形包囊后,可剪取该处米粒大小肌肉,制成压片,发现包囊即可确诊。若用针将包囊挑破,加一滴生理盐水制成涂片,经风干、甲醇固定和姬姆萨或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香蕉形滋养体。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作为辅助检测。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采用血清学方法,如沉淀反应、血凝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诊断。

6中西医综合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加强肉制品的检验检疫工作,做好带虫肉的无害化处理(如高温或冷冻);严禁用生肉喂犬、猫、狐等动物,对犬、猫等定期进行粪便检查,发现阳性者及时治疗,粪便及时清扫、集中发酵。养兔场内禁止养犬、猫,并且禁止犬、猫等进入兔舍。加强兔场的饲养管理,同时加强对兔舍环境的清洁消毒、避免草料污染粪便,切断一切口粪传播途径。在兔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如氨丙琳、莫能菌素、盐霉素或优素精等对肉孢子虫感染的预防有一定效果。

7公共卫生

篇7

[关键词]首都 公民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5-0143-06

为深入了解首都市民道德状况,切实摸清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增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有关单位,于2012年底至2013年初对3100位市民进行了“首都公民道德形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首都市民道德理想与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爱国爱首都、诚实守信、友善、敬业等成为首都市民的人生价值追求,体现正能量的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被首都市民广泛认同。64.9%的受访市民认为北京市社会风气比十年前更好,首都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也有一些市民认为,道德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调查显示,市民最反感的四大不道德现象是违法乱纪、诚信缺失、不尊重别人和奢侈浪费,五大不文明陋习是不文明出行、公共场所争吵喧哗、网络不文明、放任宠物和乱贴乱扔,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首都公民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评价

(一)首都公民的道德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爱国爱首都最受市民认同,且多数市民能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愿望

问及首都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时,75.7%的受访市民选择爱国爱首都,70.3%选择文明有礼,64.0%选择遵纪守法,选择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的市民约40%。数据表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爱国精神仍最受市民重视,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等品质也得到市民的较高认同。

大部分市民能从做好本职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出发,表达爱国愿望。34.8%的受访市民表示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爱国愿望的主要方式,23.6%选择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20.7%选择积极参加公益活动,13.9%选择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6.7%选择关爱弱势群体、支持老少边穷地区。

市民对改善民生状况、促进社会公正的措施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67.8%的受访市民支持车辆限行。64.o%的受访市民对支持老少边穷地区表示赞同,43.6%对关爱来京务工人员表示赞同。在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市民中,仍有54.8%支持车辆限行。

做人标准集中体现了市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显示,48.6%的受访市民做人标准立足于多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45.4%表示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5.0%表示利已、但不危害他人和社会,0.6%表示小惜一切代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助人、奉献是绝大多数市民帮助他人的初衷而并非只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好评。46.7%的受访市民表示提升自己、快乐自己是自己做好事的目的,28.9%出于行善积德,23.1%单纯只为了帮助别人,1.1%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好评。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多数市民表示愿提供帮助;在遇到陌生人对自己不礼貌或冒犯时,七成市民选择“礼让、不计较”。

假如市民看到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多数市民愿提供帮助。其中,11.6%的受访市民表示会上前制止,43.4%表示会设法报警,34.7%表示会设法提醒被窃者,这说明市民的帮助以报警或提醒等侧面制止不道德行为为主.而直接上前制止的不占多数。若看到老人跌倒,39.1%的受访市民表示会上前扶起老人,如需治疗会帮助送去医院;27.8%的受访市民表示会保护现场,及时报警;21.7%的受访市民为防止被讹诈,会找周围的人一起帮助;10.5%的受访市民会先看看怎么回事,不轻易行动;仅0.9%的受访市民表示会悄悄走开。这说明多数市民遇到老人跌倒会采取帮助行动,而不是旁观或走开。

当遇到陌生人对自己不礼貌或者冒犯时,69.5%的受访市民选择礼让、不计较,22.2%选择以和蔼的态度进行劝说,8.0%会据理力争、绝不让步,0.3%表示会通过多种方式报复。

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超过四成市民愿意进行干预或纠正,从自身做起营造文明风尚。当市民看到有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时,25.4%的受访市民表示会去提示对方这样做不好;18.9%表示会自己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46.5%表示反感、想阻止,但怕引起麻烦。

(二)老一辈革命家深受市民崇敬,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深入人心

问及市民最崇敬的人物时,69.1%的受访市民崇敬、等老一辈革命家,13.0%崇敬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崇敬科学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市民分别占7.9%、4.0%和3.3%,1.5%的受访市民崇敬文体明星。当具体问到对某位榜样的知晓度时,93.3%的受访市民听说过焦裕禄,86.5%听说过李素丽,74.2%听说过时传祥,68.3%听说过张秉贵。

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传统媒体是市民了解好人好事的第一途径,网络是第二途径。95.9%的受访市民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了解好人好事,58.1%通过网络了解,31.O%通过周围人的传闻了解,12.3%通过会议和报告了解。邻里相传的方式在农村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对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而言,网络的作用与传统媒体势均力敌。45.6%的农村居民通过周围人的传闻了解好人好事,是城镇居民的两倍。在共青团员和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中,近九成通过网络了解好人好事。

(三)社会风尚逐步好转,道德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64.9%的受访市民认为社会风气比十年前好转,且60岁以上的市民更认为社会风气在好转。38.0%的受访市民认为北京目前的社会风尚比十年前明显变好,26.9%认为稍有进步,11.5%认为变化不大,10.4%认为有所退步,3.8%认为明显变差,另有7.4%不了解十年前的情况。在60岁以上的受访市民中,42.1%认为社会风气比十年前明显好转,31.O%认为有所好转,两项比例之和比全市平均高8.2个百分点。

56.1%的受访市民对窗口行业的服务表示肯定。9.8%很满意北京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46.3%表示比较满意,38.4%表示一般,4.4%表示不太满意,0.9%表示很不满意。

市民对所接触人群在诚实守信、工作态度和孝敬老人方面的评价总体良好。71.3%的受访市民认为周围大部分人诚实守信,72.4%认为所接触人群工作精益求精或尽职尽责完成分内任务,41.7%认为身边的熟人都能孝敬老人。问到身边交往的人在诚实守信做得如何时,19.9%的受访市民认为所交往的人都诚实守信,71.3%认为大部分人诚实守信,7.8%认为少数人诚实守信,O.2%认为所交往的人都不诚实守信。在市民对接触人群的工作态度做出评价时,21.8%的受访市民认为所接触人群爱岗敬业、工作精益求精,50.6%认为他人能做到完成分内任务、尽职尽责,19.7%认为他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5.9%认为他人工作时只做表面文章、作风不扎实,2.0%认为他人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在市民的熟人圈子中,47.1%的受访市民认为熟人中没有不孝敬老人的情况;46.O%认为熟人中有不孝敬老人的情况,但不多;3.2%认为熟人中存在很多不孝敬老人的情况。

市民与邻居的关系基本良好。50.3%的受访市民与邻居“经常交往,互相帮助”,27.6%选择“认识,偶尔来往”,17.3%选择“见面能打招呼,但没什么来往”。可见大部分市民和邻里的关系是比较和睦的,还有一定比例的市民与邻里的关系保留在“没有冲突、但交往不多”的层面。

二、市民最不愿意看到的社会不道德现象和反感的不文明陋习

(一)损人利己、诚信缺失、不尊重别人和奢侈浪费是市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四类社会不道德现象

在市民不愿意看到的各类不道德现象中,60.6%的受访市民选择损人利己,43.7%选择诚信缺失,29.1%选择不尊重他人和奢侈浪费。文化程度高和职位高的“双高”人群,最不愿意看到诚信缺失现象。在本科及以上学历、机关及社会团体中高层领导、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及教科文卫人员这四类群体中,选择不愿意看到诚信缺失现象的比例最高。

市民对食品安全、公众人物代言和出租车运营等行业领域表示担心和不信任,不少市民遇到过出租车拒载、担忧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市民不信任公众人物广告代言的真实性。在出租车运营方面,13.8%的受访市民经常遇到出租车拒载,40.6%偶尔遇到过,即遇到过拒载的市民超过一半。在食品安全方面,73.2%的受访市民担心地沟油,68.5%担心滥用食品添加剂,半数以上的市民对农药残留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问题表示担忧。在公众人物广告代言上,67.9%的受访市民认为公众人物为了赚钱做虚假广告,影响不好,只有14.8%认为真实可信,17.3%认为不好说。

为了解道德问题发生的原因,调查加入了对社会不道德现象归因的询问。调查显示,市民认为道德风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具体来看,59.4%的受访市民认为是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54.9%认为是道德教育不及时、没有针对性;53.6%认为是领导干部不率先垂范。以上三方面均为外因。另有40.4%的受访市民从内因方面找原因,认为人们普遍不重视个人修养是原因之一。

(二)乱吐乱扔、乱发小广告、不文明出行、宠物随地便溺、公共场所争吵或说脏话是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陋习

调查显示,市民最反感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方面的不文明行为。问及市民反感的不文明陋习时,76.5%选择乱吐乱扔,72.2%选择乱发小广告,72.0%选择不文明出行,63.5%选择在公共场所遛狗不牵绳、宠物随地便溺,48.2%选择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由于乱吐乱扔、乱发小广告和宠物随地便溺均涉及公共卫生领域,可以看出市民对公共卫生不文明行为比较反感。

行人和非机动车乱穿乱行、车辆乱停乱放是市民比较反感的不文明出行行为。有41.6%的受访市民反感行人和非机动车乱穿乱行,39.6%反感车辆乱停乱放,另有29.7%反感开车乱并线。值得注意的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有45.9%的受访居民反感车辆乱停乱放,比例较高,侧面反映出该地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相对比较突出。

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现象是一类比较典型的不文明行为,具有发生几率高,安全隐患大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是市民认为闯红灯现象严重的原因。近九成市民认为主要原因是市民的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比例最高;选择人车太多、实属无奈的占七成;选择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不够、路通管理不够等客观原因的占六成以上。这说明市民认为闯红灯主要需从市民的主观意识方面找原因,而客观原因居其次。

传播虚假信息是最突出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在不文明陋习中,对网络谣言、谩骂表示反感的市民达到27.7%。在诸多网络不文明行为中,市民认为传播虚假信息问题最突出,55.3%的受访市民选择此项;其次是散布信息、谩骂/侮辱/攻击他人。传播垃圾邮件,约三分之一的市民选择此三项。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一)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

提出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要通过举办“中国梦”大讲堂、组织“中国梦”巡回报告、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组织“中国梦”网上畅谈等活动,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理想信念。要把“中国梦”学习教育与弘扬中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和激励广大市民见贤思齐,弘扬中华美德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引导广大市民把坚定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统一起来,与建设“美丽首都”、“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统一起来,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好首都各项工作。要引导广大市民把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落实到从我做起、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与文明素养的实际行动之中,落实到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爱护环境等具体道德行为之中。着力实现以首都意识、首善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素质的显著提升,着力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

(二)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公共文明引导工程

公共文明是公共生活领域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文明风尚、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环境面貌的综合反映。从近年来市民对城市建设的意见来看,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公共文明日益成为影响首都形象、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为此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秩序、礼仪、观赏、服务、网络等文明引导行动。其中,建设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始终应当作为重点任务来抓。要持续推进环境文明引导行动,继续纠正乱吐乱扔、乱发小广告等传统顽固陋习,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要针对流动人口多、卫生死角多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综合治理。“宠物随地便溺”是近年来逐渐突出的新问题.要把文明养犬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加强文明养犬教育,发动养犬者共同制定“文明养犬公约”;成立社区文明劝导队,对文明养犬的行为进行具体引导,大力推进社区养犬文明风尚的形成。要持续推进秩序文明引导行动,针对“车辆乱停乱放”和“开车乱并线”等问题,加大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引导。要把“中国式过马路”作为秩序文明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一方面,加强“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培育市民规则意识,劝导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改善交通秩序;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机制,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对“中国式过马路”给予适当处罚。同时,逐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斑马线、红绿灯、人行天桥等交通安全设施,方便市民出行。保证市民安全、有序地过马路。

(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问题涉及产品质量、产品信誉、服务质量、群众利益和社会安定,必须作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教育和治理。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诚信文化,普及诚信知识,提高诚信意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造假欺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人人做社会诚信的自觉守护者。要重点抓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党政机关和窗口行业持续开展职业道德全员培训,完善职业行为规范,广泛开展服务承诺活动,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在党政机关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教育党政机关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争当诚信表率,始终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诚信办事,热情服务。加强商务诚信建设,深入发掘北京特色商业和老字号企业长期形成的诚信文化资源,宣传推广诚信品牌。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诚信市场”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努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引导广大市民在社会做诚信公民、在单位做诚信建设者、在家庭做诚信成员,着力形成讲诚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要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和公布不良信用记录等方式,约束、规范行业和个人行为。针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制假售假事件等热点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打击力度,搞好专项整治。要把解决诚信领域突出问题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之中,作为评比考核的重要内容,运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保障支持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依靠思想教育,又要依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奖励与处罚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管理,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运用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在加强法规建设的同时,要加大文明规范体系建设力度,发动广大市民积极修订《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制定《首都市民公共文明公约》,建立健全市民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街道、车站、机场、路口、楼院、影院、赛场、商场、医院、公园等各类公共场合的文明公约,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覆盖社会各类不同群体和城市公共生活领域的每个具体场合。

篇8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传染病是由病原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者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流行性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其种类繁多,《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各类传染病不同程度地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传染病流行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将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律化。我国于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并于1956年和1957年先后加以补充。1989年通过的《传染病防治法》,总结了多年来传染病防治的经验,标志着我国关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已纳人法律轨道。它对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都有重要意义。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可引起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严重危险。因此,依法打击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行为很有必要。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本罪在具体行为方式上表现为下述四种情形:

1、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饮用水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料之一。饮用水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饮用水一旦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就可能引起范围不同的传染病暴发、流行。因此,供水单位加强对取水、净化、蓄水、配水和输水等设备的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消毒、清洗、排污和检修等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饮用水的质量,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指标,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将至关重要。供水单位,主要是指城乡自来水厂的集中式供水单位以及厂(场)矿、企业、学校、部队等自备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单位。非集中式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如村民自掘自用的水井中供应的饮用水或者湖泊、河流等天然水源蓄集的未经消毒处理而直接引取饮用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不属本项规定之情形。

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具体包括下列两种情形:其一,集中式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其二,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相连结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9条第2款对单位自备水源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的连结作了限制性规定,即各单位自备水源,未经城市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一般不得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连结。因此,凡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相连结的,亦应视为本项规定的情形。

2、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为预防和控制甲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切断其传播途径,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和粪便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73条的有关规定,卫生防疫机构是指卫生防疫站、鼠疫防治站(所)、乡镇预防保健站(所)以及与上述机构专业相同的单位。卫生防疫机构依法享有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权能,任何单位和人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其所提出的卫生标准,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达到无害化。消毒的对象包括一切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如被鼠疫病原体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物品以及鼠疫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啮齿类动物的皮毛等;被霍乱病原体污染的饮用水、污物、食物、粪便、物品等。本项所称之“拒绝”应从广义理解,即不仅包括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的情形,也包括形式上虽进行“消毒”处理,但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未达到卫生防疫机构所提出的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消毒标准的情形。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感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他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环境排出和扩散传染病的致病性微生物,造成该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18条明文规定,对患有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到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此外,疑似鼠疫、霍乱的病人,在排除鼠疫、霍乱嫌疑前,亦不得从事某些易使核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有关单位或个人若违反上述规定,即属本项规定之情形。

所谓准许,是指明知是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而雇用、聘用、任用其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或者未对其采取调离工作等措施,默许其继续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对于不知道该人为患病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不能视为“准许”。所谓纵容,是指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所在单位或者雇用人,明知前者违反规定从事易使读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不仅不采取措施,而且为其提供方便条件,或听之任之放纵其继续从事这一工作。准许或者纵容属本项规定选择性的行为方式,二者属其一,即属本项规定之情形,可构成本罪;二者同时具备,仍以一罪论处,不实行并罚。

4、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此项规定是为了弥补前三项具体规定之不足而作出的概括性规定,其外延较广,包括上述三项未涉及的、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其他一切预防、控制措施的行为。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这一情形具体表现有以下诸种:(1)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隐形眼镜、人体器官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2)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3)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拒绝进行隔离治疗的;(4)招用流动人员的用工单位,未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未采取卫生措施的;(5)违章养犬或者拒绝、阻挠捕杀违章犬的;(6)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建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即进行施工的;(7)单位或者个人非法经营、出售用于预防传染病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的;(8)从事饮水、饮食、整容、保育等易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从业人员,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即上岗就业的;(9)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物及生活用品等,未按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的;(10)从事可能导致经血液传播的美容、整容的单位或个人,未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的;(11)使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进口的血液作血液制品的;(12)未经牧畜医部门检疫,擅自将传染病流行区的家禽家畜外运的;(13)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捕猎未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14)未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方式对因患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死亡的病人尸体进行处理的。

本罪属结果犯,必须以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即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为必备构成要件。甲类传染病,就目前而言,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

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和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是本罪危害结果的选择性构成要件。其中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属刑法理论中的实害结果,其对应的犯罪形态是实害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属刑法理论中的危险结果(具体危险结果),其对应的犯罪形态是危险犯(具体危险犯)。在司法实践中,具备上述二种危害结果之一种,并同时符合本罪的其他构成特征,即可构成本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根据司法实践,一般是指供水单位及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只有他们才能直接涉及到供水、对病原体污染物的消毒处理等各项极易使传染病传播的具体工作。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传播严重危险这一结果是不明知的。但行为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则是故意的。如果行为人明知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传播严重危险而仍实施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的,则不能以本罪论处,而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构成本罪,必须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因此,认定本罪应当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一般违法行为没有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对有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一般行为,应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二)本罪与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界限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是指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两罪存在一些相同之处,如都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都可能引起某种严重危险,主体要件相同,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犯罪,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秩序;而后者侵害的是国家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不同。前者是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的行为;而后者是违反了国境卫生检疫法的有关规定的行为。(3)法律规定的具体对象不同。前者的行为引起的危险的对象是甲类传染病即指鼠疫、霍乱等;而后者行为引起的危险的对象是检疫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黄热病、天花、爱滋病等传染病,范围比甲类传染病广。

(三)本罪与传播性病罪的区分

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的行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传播性病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的主要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后者侵犯的主要客体是社会的善良风尚。(2)客观要件不同。首先,行为的违法性内容不同。前者违反的是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后者则不仅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而且更主要地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不得、膘娟的规定。其次,是否需要以一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不同。前者是结果犯,必须以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引起其传播的严重危害的危害结果为必备构成要件;后者是行为犯,只要是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的,不管是否已引起性病传播或具有传播的危险均可构成该罪。(3)主观要件不同。前者是出自过失,即行为人对引起甲类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这一危害结果持过失的心理态度;后者是故意,严重性病患者、的直接目的虽常常不是要将性病传染给他人,但其对于造成性病的传播或者传播的严重危险这一危害结果显然是明知并且希望或放任的。(4)主体要件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由单位构成;后者是特殊主体,即只有患有梅毒、淋病等患严重性病的自然人方能成为其主体,单位不能构成该罪。(5)两者传播的对象不同。前者传播的是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后者则是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