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

篇1

昆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xx〕7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xx〕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昆明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移交、运营维护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注重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新建区、成片开发区、各类园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城市建成区应强化区域整体治理,并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最大限度地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和面源污染,治理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综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

第四条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监督全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水务、节约用水、防汛抗旱、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气象、水文水资源、城管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负责本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及材料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识。

第二章 规划、立项与土地利用管理

第七条 市规划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昆明中心城区和晋宁区(东城和南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其他县(市)区政府,国家及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应结合实际,组织编制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按规划报批程序批准后公布实施,同时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控制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落实到基本地块;城市水系、排水防涝、水污染防治、绿地、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应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有关控制指标。

第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中应当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适宜性进行阐述明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及措施,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投资估算。

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应当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各项社会效益满足情况。

第十条 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根据汇水分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绩效考核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原则,组织编制分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相关指标要求,并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项目所属辖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一条 新建项目土地出让时,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按照法定控规确定的海绵城市管控要求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市规划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应当监督土地使用权人在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过程中落实相应指标要求。

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用地选址时,应当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优先考虑利用或保留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闲置土地等用地,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海绵型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基础设施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要求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控内容,纳入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规定中,并依据法定控规的相应要求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时,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要求设计单位依据建设项目条件提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说明,并予以审查。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一)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二)城市道路与广场市政工程项目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三)城市公园与绿地市政工程项目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配套建设海绵设施,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为滞蓄和净化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第十六条 既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项目,具备条件的,应当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按照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要求统筹有序进行提升改造。

第十七条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应当重点加强城区易涝点整治和雨水管渠、泵站、雨水调蓄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实施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改造,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须经过净化,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的衔接,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

第十八条 城市河道水系整治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保护现有湿地,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河道水系输排水能力。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建设资金,应当纳入项目主体工程总投资,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既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纳入海绵型改造的项目,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防洪排涝、河道水系整治等项目的投资应由相应的实施主体列入海绵城市建设或水污染防治等投融资计划。

第二十条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指导、督促涉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时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海绵设施同期配套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或者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并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报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审查或备案情况。

城市道路与广场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应当对海绵设施设计方案进行专项审查,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应当有海绵设施设计专项审查的内容。

城市公园与绿地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或者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设计专篇或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应当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报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初步设计方案应满足汇水分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三条 各相关主管部门按职能职责指导、督促列入海绵城市建设年度计划的城市排水设施、防洪排涝、河道水系整治等项目建设,全面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并定期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进度。

第二十四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阶段,将海绵设施专项设计纳入审查范围,与主体工程同步审查。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施工图审查不予通过,不予核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第二十五条 市滇池管理局和县(市)区排水管理部门在进行排水技术审查时,应当审查项目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及区域雨水排放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海绵设施的设计、监理或施工。

第二十七条 建立海绵城市动态监测考核及一体化管控平台,对入滇河道断面、地下水和区域管网排放口的水量、水质以及降水等进行监测,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章 竣工验收和移交

第二十八条 新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后应当纳入主体工程项目统一验收;新建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后应当纳入新建项目节水设施竣工验收。

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等主管部门在验收过程中,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项目是否按照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对配套建成的海绵设施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应当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完善统计台账,并定期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新建海绵设施信息。

第二十九条 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与海绵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相关的主管部门参加验收。未按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提升改造的,不予通过验收,并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 在申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规划核实时,建设单位应当将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出具的海绵设施建设相关验收材料作为必要的申请材料,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条件和要求的,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意见。

第三十一条 海绵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随主体工程同步移交相关单位。

城市道路与广场市政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广场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城市公园与绿地市政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公园绿地的实际权属部门。

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

以上项目中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PPP合同约定进行移交管理。

第五章 运行维护管理

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广场项目的海绵设施由负责城市道路与广场管养的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公园与绿地项目的海绵设施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公园绿地的实际权属部门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建筑与小区项目的海绵设施由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以上项目中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在合同约定的运营期内由海绵城市PPP项目公司负责设施运营和维护。运营期期满后,海绵设施移交相关管理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第三十三条 负责海绵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做好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海绵设施正常运行:

(一)建立健全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人管理,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对设施进行定期巡查、维护和维修,避免擅自占用、堵塞、拆改、废除海绵设施和向海绵设施倾倒垃圾等废弃物;

(三)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台帐,并做好记录和统计。

第三十四条 在海绵设施上或者周边进行施工作业可能损坏设施或者影响设施正常运行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制订保护方案,并在建设前通知设施运行管理单位;施工作业损坏设施的应当按照设施原有功能及时修复。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篇2

尊敬的xxx:

下面我代表xxx,就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有关工作和xxx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一个发言。

一、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去年底,xxx提出在开展城市与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xxx上下深入学习贯彻xxx大会精神,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全面掀起了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热潮。

(一)市县层面务实干,行动开局出成效。一是行动积极迅速。xxx市县(区)均成立了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并出台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提升行动,xxx的动员大会直接开到了乡镇一级;二是项目推进迅速。据统计,全省xxx年计划实施城市与功能品质提升有关项目xxx个,其中设区市中心城区xxx个,项目全面覆盖“行动”。截至目前,各市县(区)累计开工项目xxx个,占xxx年项目总数的xxx,已完工项目xxx个,占xxx年项目总数的xxx。

(二)省级层面强力推,完善方案出举措。围绕城市与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xxx年工作要求和考核体系。提出xxx年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整洁文明”的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以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为依托,以管理创新、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治脏、治乱、治堵、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特色彰显、美化亮化、治理创新”等行动,努力实现城市功能与品质“一年有提升”的目标,重点抓好“治脏、治乱、治堵”三大行动。

第一是要突出重点治顽疾。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脏、乱、堵等城市顽疾,扎实开展市容市貌、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广告店招、防盗窗、架空线“蜘蛛网”、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脏、乱、堵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干净、整洁、美丽、文明城市形象基本树立。

第二是要完善设施补短板。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做好项目规划,加快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项目,逐步完善城市路网、公共停车等基础设施和文教体卫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稳步推进污水管网、垃圾环卫设施、海绵城市等建设,实现城市功能与品质有效提升。

第三是要夯实基础提品质。挖掘城市资源禀赋和人文底蕴,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方法,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美丽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因城施策,塑造特色,为城市功能与品质跻身全国一流打下坚实基础。

二、对xxx市做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5年,在全市上下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xxx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些年的创建,xxx市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要看到,从今年中央文明办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度测评结果中反映出,当前xxx市在创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测评体系,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行动”中的33项工作内容,有27项都和测评指标有直接关系,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是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抓手,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又能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下面就xxx市进一步做好这两项工作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切实落实"治脏"行动。城市干净整洁卫生,是行动的首要任务,也是文明城市考核最基础的要素。一是要加大街面的保洁力度,实现城区道路见本色、临街建筑见底色、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无垃圾死角;二是要全面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三是要抓好住宅小区的环境整治,特别是无物业管理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旧社区、农贸市场及周边区域的整治,实现城区范围保洁无死角;四是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按照垃圾分类试点要求,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处理处置能力。加快垃圾分类工作的立法建设步伐,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学校、进课堂,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

(二)大力开展"治乱"行动。一是治理建筑风貌"乱",通过建筑风貌管控,增强建筑风貌的协调性,体现地域特征、山水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开展架空线、户外广告、违法张贴、防盗窗等整治,2019年底前基本解决"蜘蛛网"、"牛皮癣"、小广告等城市"乱披乱挂、乱贴乱画"现象;二是治理市容秩序乱。加大对临时经营摊点、夜市市场等规范管理,开展占道经营、占道亭棚、丧失功能亭棚整治。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推进老旧农贸市场改造,推广净菜超市,推进净菜入城;三是加大违建临建整治力度。完成城市建成区90%的违法建设整治,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依法依规拆除围墙、到期临建设施;四是治理施工管理乱。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规范道路开挖、修复等施工活动,加强夜间施工监督检查和施工噪声管控。五是治理背街小巷乱,xxx年要完成xxx的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现装灯率xxx,亮灯率xxx以上。

篇3

汝州市人民政府陈天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务实重干,打基础,上项目,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经济指标跃入直管县前列。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98.7亿元,增长9.5%,增速居10个直管县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15.2%,总量和增速均居10个直管县第3位。在省直管办考核的28项经济指标中,14项指标处在前3位。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我们“无中生有”,新建了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建成了73栋标准化厂房,160家机绣企业、1300条生产线投产运营,被评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汝瓷小镇快速推进,汝瓷文化产业园被评为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落户汝州,农村电商网点实现全覆盖,发展电商企业4000多家。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32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全覆盖。

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汝登高速、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全面通车,老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开工,207国道改线工程、向阳路东延等项目顺利推进,新建改造城市道路68公里,硬化背街小巷72公里,东区“七横四纵”路网初步形成。中央公园和五湖水系连通工程、森林公园、汝海公园、“四馆合一”等重大项目加紧建设。汝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批复。63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3%。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实施,拆迁面积138万平方米。焦村、夏店撤乡建镇。城镇化率达到43.3%。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建成达标村、示范村230个,新申报省级美丽乡村试点9个,骑岭乡安庄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乡村。全年植树造林5.3万亩,新增省级生态乡镇4个。我们上下同心、全民参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直管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市民之家建成投用,集中审批服务事项509项。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净增1.2万户。“营改增”、公车改革扎实推进。城管综合执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不动产登记制度、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融资公司累计实现政策性、低息、长期的融资突破100亿元,有力支持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积极推行国家倡导的PPP模式,项目56个,我市被评为全国推广PPP模式成效明显市。完成煤炭企业去产能任务。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实际引进省外资金68.8亿元。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所,市区新建迁建中小学校6所、改扩建13所,“入学难”和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科教园区一期基本建成。天然气工程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集中供热工程全面实施。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新购公交车辆35台,建成城市绿色骑行系统,投放自行车1000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改建农村公路37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917户,解决1.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6168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风穴寺免费开放。累计评选星级文明村333个,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形势不断好转,我们实现了从大市到先进市的转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文物、体育、档案、史志、气象、人民防空、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及“三会一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

这五年,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总值由280亿元增加到近400亿元,年均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亿元增加到23亿元,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重由11.5:57.8:30.7优化为9.7:45.2:45.1。

这五年,我们下功夫办了一些民生实事,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通过开展“创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基本解决了城乡脏乱差问题,城乡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道路宽了,街道净了,绿地多了,环境好了,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这五年,我们干成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城乡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确立了“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谋划实施了七大园区、三个小镇,规划建设了广成东路景观公园、中央公园、汝海公园、森林公园,城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万亩。

这五年,我们获得了一批国家级荣誉,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市、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市、中国汝瓷文化之乡。汝瓷荣获全国“质量之光”魅力品牌。先后有多个县市区到我市参观考察。

各位代表!五年的艰辛探索,五年的励精图治,开创了汝州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崭新局面,全市人民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明显增强,汝州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汝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团结奋斗,深化了我们对赶超发展的深刻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焦“三大主体”,守牢“六项底线”,创环境,上项目,促转型,走出了一条适合汝州发展的正确路子。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我们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我们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依法、有序、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特别是经过近三年“创环境、打基础”,我们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我们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敢打硬仗、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干部队伍,全市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合力,不松劲、不动摇、不折腾,大干三五年,我们一定能走在全省前列,一定会实现再次崛起的梦想!

在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城市建设欠账依然较多,道路拥堵、吃水难、停车难、入厕难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城乡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加大;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认真面对,脚踏实地,逐一努力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按照市七次党代会的整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书记谢伏瞻调研指导汝州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四张牌”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转型,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奋力建设生态智慧健康文明幸福的新汝州,勇于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全省前列。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两基地三中心”初具规模。实现“三个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和人均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直管县平均水平。到2021年,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

——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老城、新城、产城和“七大园区”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温泉小镇、汝瓷小镇、云禅小镇3个市域副中心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80%村庄达到一星级示范村标准。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初步建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业态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到2021年,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40亿元。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主基调。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万立方米以上。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三洋铁路、呼南高铁、城市有轨电车、城际铁路、汝唐高速和汝州至汝阳、登封、宝丰快速通道全面通车,建成城市二环、三环,干线路网、农村路网及市政路网全面升级改造。到2021年,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400公里。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市七次党代会部署,各项工作全面发力的一年。我们将坚持“创环境、上项目、抓改革、求创新、惠民生、当示范”的工作基调,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抢抓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提升规划引领水平。按照“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要求,年底前完成全域规划、专项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完成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修编,实现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严格规划审批和管理。

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办好六件事:一是解决部分主次干道破损失修问题。组织实施百城提质城乡示范线路建设。完成城垣路北延、向阳路东延、北环路改造等38条道路建设。对广成路、丹阳西路、建设路、西环路、望嵩南路实施大修,同步解决弱电入地问题。对东环路等6条道路实施中修;对老城区其他道路全面普查修补,全面提升7条精品示范街。二是解决吃水难问题。“五一”前第三水厂建成投运,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郏县至汝州输水工程,全面更新改造城区老旧管网,保障供水安全。三是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建设社会化停车场。鼓励社区利用临主干道集体土地、院落及空地建设产权归集体所有的公共收费停车场,全年建设停车场20个以上。四是缓解道路拥堵问题。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今年打通望嵩北路、十字街至汝河北路、云禅大道至汝河北路、建设路至云禅大道、梁丰路至建设路等路段。科学规划城市道路行车系统,对有条件的道路进行右转“渠化”改造,不断增加路网密度,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五是解决入厕难问题。利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改建星级公共洗手间,全年新建标准化洗手间30座以上。六是缓解校园门口拥堵问题。重点解决塔寺小学、逸夫小学、实验小学、市一中等学校门口拥堵问题,通过综合措施实现人车分流,确保学生通行安全。

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建成8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完成中心城区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暖工程。推进天然气向乡镇延伸。中心城区全面推行市场化保洁。开工建设静脉产业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成公交总站、客运总站。投资1亿元,改造提升火车站。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台,实现城市规划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新建城市绿色骑行系统站点30个,新投放自行车1000辆。支持小屯镇、临汝镇、寄料镇3个全国重点镇建设,赋予更大的财政自。按照“十个一”标准,推进乡镇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主街道、专业市场综合整治,确保干净整洁、畅通有序。全年争创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3个。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成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成立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持续加大“双违”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建设,创建省级智慧城市,争创宽带中国试点市。

(二)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实施“三个100”,即建成100个、新开工100个、储备100个项目,再掀项目建设新。

强化开放招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主平台作用,突出汝绣、汽车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招商重点,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实行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全年引进区外资金突破50亿元。抓好招商项目落地,优化开放招商环境,注重招商与亲商、扶商、安商有机结合,依法从严打击扰乱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创造发展环境的汝州品牌。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中央公园和五湖水系连通工程、汝海公园、森林公园和城区27个公园游园“五一”前基本完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实施域内外交通提升工程,做好三洋铁路、汝唐高速前期各项工作。规划建设城市有轨电车、城市二环路、汝州至郑万高铁快速通道,建成市区至温泉快速通道、九峰山旅游专线、207国道改线工程、汝州至登封旅游景观通道,高标准完成6个出入市口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重点启动实施南关二期、温泉二期、城北二期、张公巷、闫庄、洗耳河沿线棚户区改造项目,温泉一期、二里店、张鲁庄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具备回迁条件,吴洼、职工巷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全年新开工安置房7000套,建成安置房2200套。

加快三个特色小镇建设。温泉小镇乐华欢乐城、沐心小镇等项目,年底前核心区一期建成;全面推进汝瓷小镇汝瓷大师园、陶瓷质量检验中心、汝瓷博物馆、创客园区等项目,年底前核心启动区和特色文化区建成开园;加快云禅小镇规划进度,完成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展览馆、礼佛广场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九峰山野生动物园。

(三)着力提升工业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力争进入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

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投入20亿元,建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汝绣产业园三期、光电信息产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快建设东方集团建筑产业化示范园区。推进朝川1000亩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鼓励支持朝川焦化、天瑞焦化、汝丰焦化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天瑞铸造、郑铁三佳等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以智能化生产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公园、学校、医院、消防等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实现所有企业供电、供水、供气全覆盖,建成经三路、经七路、纬八路东延三条道路,全面完成工业大道改造提升和望嵩南路、霍阳大道、宏翔大道、幸福大道4条道路绿化及游园建设,建成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

(四)着力抓好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工作。以全省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保证小麦面积、产量、质量的基础上,调优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花生、大豆、红薯等杂粮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改造高标准粮田8.5万亩。提升农业规模化耕种水平,创建全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设施园艺、生态休闲、农产品加工等业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近郊现代观光农业,鼓励支持天葡庄园、岩海金田等发展壮大,创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鼓励支持现代农庄发展,新增专业合作社150家以上。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加快焦村镇槐树村等8个整村搬迁试点建设进度,实现3800名贫困人员顺利回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发展1—2个特色产业。依托产业集聚区和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现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全年实现85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高标准建设精品线路,启动绿色村庄和文明庭院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力争全年创建省级达标村100个、省级示范村100个、省级绿色村庄45个、市级文明庭院2万户。市财政列支1亿元,用于达标村、示范村和市场化保洁的奖补。

大力实施生态汝州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汝登高速、宁洛高速和新207国道、侯饭线等国省干道两侧的永久性公益林,完成乡镇生态廊道建设2万亩,完成荒山造林4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积极争取国家贴息贷款储备林项目,持之以恒植树造林,织密城乡绿网,让绿色拥抱我们的家园。

(五)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突出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深化与腾讯、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深入对接省自贸区建设,启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支持天瑞集团、汝绣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招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家、企业10家以上。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招引知名电商3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云上汝州,全面建成浪潮大数据交易所。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恢复运营人行人民币发行库,建成金融大厦,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10家以上,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新增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5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挂牌企业15家。

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深化与顺丰、申通、圆通等物流企业合作,推进天瑞物流、机绣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完成市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启动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发展旅游业。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创建风穴寺、怪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大红寨—云禅小镇—汝瓷小镇—九峰山—温泉小镇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招引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5家、星级酒店3家,开工建设五星级酒店1家,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市。

(六)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十五小”综合整治,依法全部取缔到位。持续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秸秆禁烧等工作。加强建筑扬尘治理,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严控散煤管理,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持续开展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专项行动,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度治理北汝河,综合整治洗耳河。全面完成石庄、城东、庙下污水处理厂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加快建设中水管网系统,城市园林绿化、道路清洗优先使用中水。

(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多证合一”和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电子化。持续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完成3家国企改制任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转型发展,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融资、投资、收益良性循环,今年投融资公司总资产要达到300亿元,储备可用于出让的土地2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造血”和偿债能力。发行第三期城投债,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全年实现重大PPP项目融资100亿元以上。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入股,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实施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深入挖潜耕地后备资源,争取储备9万亩以上,当年整理复垦1万亩以上。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5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实施十大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新建、改扩建城区小学、幼儿园10所以上。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出台优惠政策,实施优秀教师引进工程,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科教园区建设,市一高、中医药学校新校区实现暑期正常招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弱势群体救助标准。建成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推进乡镇标准化敬老院建设,加强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底线。

加快健康汝州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综合大厦、新中医院、新妇幼保健院、新三院建设步伐。建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主体工程。引进床位600张以上医养结合体1家。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水平举办第六届运动会。加快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体育元素进公园,打造15分钟健身圈,争创国家健康城市。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护性开发张公巷汝官窑遗址、文庙、钟楼、法行寺塔等文化资源。建成“四馆合一”项目。完成60%以上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治理整顿。推进平安汝州建设,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创建“无访村”,做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时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汝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文明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文明素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最高标准。我们将坚持改革创新、担当作为,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坚持依法履职。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职。坚持依法科学决策,认真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责任清单,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坚持高效服务。牢固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权力、责任、效率清单,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明白、更方便。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

坚持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坚持廉洁从政。敬畏权力,严守底线,始终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融资、国有资产等监管,严格财经纪律,严控“三公”消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