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量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奠基,也是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只有科学的计量管理才能确保有着正确的计量。计量的具体概念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提供计量保证所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换句话说,计量管理能够确保计量单位制和准确率是统一一致的,运用科学技术和法律保护的总体工程。在本文中对计量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根据炼油企业自身的特点说明计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炼油企业中计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炼油的企业当中,计量管理尤为的重要,炼油企业作为容易点燃爆炸,并且还有有毒气体的企业,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就表现在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能源数据等等方面。就像仪表的准确和阀门的灵活能够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生产。计量数据是否准确对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能否达到标准,是否安全生产。计量管理在现代的企业的运用当中是一项系统工程,计量系统工程的科学理论基础是计量技术学。“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保证测量的准确一致”是计量管理的目标,它的根本就是要将国民经济能够有最好的效益。在目前的计量管理的状况,可以划分为:行政管理方法、法制管理方法、技术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标准化方法。在许多的企业计量管理实施中,要将法律以及行政管理作为中心,并要以技术、经济标准化等多种的管理方法作为辅助,才能够将我国计量管理的水平提高。在计量管理过程中。计量管理工作一般分为:计量规划、计量统计、计量器具管理等,根据企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能源计量管理、生产物料计量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计量人员的管理等。
2炼油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煤炭、石油、水力、太阳能、电能、天然气等,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是常规能源,即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能等,这些能源由于储量有限,短期内不可再生而能源消耗量又逐年增加,供需日益紧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二次能源为:电、焦炭、成品油、煤气、蒸汽、瓦斯气等。我国现在能源非常紧张所以大力节约能源是缓解能源供需紧张的一项有效的现实途径,在能源的消耗中,企业的能源消耗可谓是占能源消耗的最大比例,所以做好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是节约能源的基础。因此更应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能源计量的管理工作,克服困难,排除隐患,才能顺利完成企业的生产要求。
2.1计量仪表的配备
配备合适的计量仪表可以为节约能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在日常的计量管理工作中,计量仪表的准确与否已经成为班组核算的重点,为了搞好班组经济核算,节能从一点一滴开始,班组之间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节能,计量仪表的准确度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在我们负责计量仪表的管理中,如何选用经济而又实用的计量仪表成为我们的一个难题,因为既不能大材小用,又不能所选没用。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计量仪表种类,挑选适合本企业的计量仪表是需要慎重的。
2.2搞好企业能量平衡测试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能量平衡测试就是利用测试的手段和一定的程序方法,对供给企业或设备的燃料、蒸汽、电力等各种能源和使用情况,如利用与损失、分布与流向进行定量分析称之为能量平衡测试。能量平衡测试分为:设备能量平衡测试、设备能量平衡测试为企业能量平衡测试的基础。设备能量平衡测试可以了解设备的能量利用率和损失情况,以便从中找出提高其能量利用效率的途径,同时寻求能量重复利用和余能回收的可能性,以便降低单耗,节约能源,为企业能量平衡测试提供分析和计算的依据。
3计量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篇2
【关键词】锅炉供暖;量化管理;节能
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气候严寒,需要持续供应暖气;而要解决供暖问题,采用锅炉供暖的方式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为了保证锅炉供暖的正常,则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1]。因为锅炉供暖质量、能耗高低及供暖经济效益取决于管理锅炉房的方式是否合理以及科学,所以为了节约能源与减少大气污染,应对锅炉供暖实行节能控制与量化管理,本文探讨了目前锅炉供暖的系统总况与出现的问题,并对锅炉供暖的节能途径与量化管理锅炉供暖的手段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目前锅炉供暖的系统总况与出现的问题
当前锅炉供暖的方式主要为水平串联,也可以采用顺流式垂直单管以上供下回的方式进行供暖;而锅炉房当中配置的自动化系统较为落后,与当前的供暖需求不相适应。在外网的控制方面,没有实现变流量;户外入口的配置为常规系统,无法让暖气用户实现对室温的自行调节。因为供暖系统存在缺陷,所以容易导致热力失调的问题,表现为下冷上热以及远冷近热[2]。一些供暖单位为了防止出现部分供暖区域温度过低的问题,而盲目将采用参数较大的水泵以及继续增加水泵,或将管径扩大,对设备的原有容量进行增加,结果却是增加了投资,反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更加重了环境的污染程度。此外,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为,没有对所需的热量进行计算,在运行管理及能耗方面没有依据;锅炉运行的方式并没有实现合理化,烧烧停停,供暖的热效率不高,在起火及压火时,消耗了大量燃煤。
2实现节能的方法分析
可以对现行的锅炉进行改造来实现节能。首先可以从热源方面入手,因为在采暖期,锅炉运行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负荷率;所以采暖负荷应与机组容量相匹配。确保在运行锅炉时额定水量与实际水量相符。因在采暖时,锅炉的热负荷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建筑需热应与锅炉供热保持一致,运行锅炉不能单凭感觉,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3]。可以对辅机变频或自动化方面的技术进行强化管理,也可以将操作人员目前的专业能力提高,从而实现热量回收增加及燃烧效率提高的目的,还可以使用新型阻垢防腐剂,以将锅炉水处理及除氧的能力提高,从而使其患热能力得以提高。其次,可以从管网方面入手,实现节能管理。当管网输送介质时,供热管道将会向周围传送热量,引起热损,因此应优化管道的保温性能。当前,存在许多年久失修的管道,其保温性能极差,甚至于失去保温性能,这样的情况导致沿途损失的热量过大;对此,可采用以下管理手段:安装监测仪器或对热力工况进行调整。再次,可以采用连续供热的方式,并适当进行间歇调节,避免在锅炉当中频繁压火或频繁起火对供暖质量造成影响;对锅炉配套的设备及其容量进行合理调整,在确定容量时,应参考供热指标,并选择适合的水泵,以保证设备与供热系统相匹配;注意做到按需供热,对煤耗进行计量。
3量化管理方法分析
因为当前锅炉供热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不足,例如,采暖没有规定的额度,锅炉用煤处于无计量的状态,没有采用相应的仪表进行监测,也没有对耗能进行统计,在节能方面也没有计划指标。而为了改善以上不良状况,则可以采用量化管理方法。量化管理方法的内容如。第一,将当地冬季气候条件、需要供暖建筑的供暖面积与室温要求作为参考,选取合理的热指标,并根据参考内容对热负荷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的负荷值对锅炉容量与水泵容量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能源浪费现象[4]。第二,在供热方面,应绘制相关的调节曲线,以便将不同气温下供应的热量确定下来,进而决定锅炉耗煤量、运行时间、间歇时间与回水温度等。第三,对管网热力进行调节,以实现工况平衡。如果供暖系统为分散型及小型锅炉,应使不同用户在供暖时得到的水温相似。对热力工况进行调整时,可将监测装置运用到其中;以便对不同用户节点总回水以及回水的温度进行比较,随后根据比较结果反复调节用户节点流量与环路流量,确保不同用户节点总回水以及回水的温度不至于相差太多,相差的范围控制在2℃左右,从而合理分配不同用户节点所得到的热量,解决热力失调。第四,安装用于监测供暖情况的计量装置。如果供暖系统具有较大的采暖面积,则可以将温度传感仪器安装在回水管或回水干管上,也可以将流量变送监测仪器安装在回水管上;将煤量变送监测仪器安装在锅炉入口。仪器安装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单片机记录总耗煤量、回水温度以及循环水量,随后将记录的数据用于运行效率的测定。第五,根据记录的数据调节供暖曲线,考核锅炉运行操作人员的节超数量、耗煤量以及供热量,奖励节能工作优异者,惩罚节能工作质量低劣者。第六,当供暖工作完成后,要保存好运行记录,将记录作为修正调整运行曲线的一项参考依据[5]。纵向对比往年与当年的耗电量、耗煤量、供暖效果以及维修费用等,也可以横向对比同一地区当中的不同供暖单位的节能情况与供暖效果,对比之后可以张榜公布。此外,应对计取供暖费的方法实行量化管理。在计取供暖费方面,应实行计量收费,采用计量收费的方法,能够让更多的用户关注节能;因为计量收费可以促使用户将自身经济利益对比于能量消耗,从而增强用户的节能降耗意识。
4结语
总而言之,要使现行锅炉供暖所采用的运行体系变得完善,就要对锅炉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并对其运行状态实行量化管理。经济与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锅炉供暖的节能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锅炉供暖也将会不断引进先进科技手段以及合理管理方法,从而使锅炉供暖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进而保证实现高效节能、量化环保、合理管理及科学监测的目的,也进一步推动了量化管理及节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辉,孙乐增.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使用供暖节能技术的效果和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11):9471-9472.
[2]黄荣华,马宪国,张泉根,俞盛.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可行性及节能效益分析[J].上海节能,2011,17(22):569-570.
[3]赵建会,张刘刚,符新燕.公共建筑分时分温供暖节能研究及效益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26(13):625-626.
篇3
【关键词】能源 系统 节能 降耗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给企业能源管理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技术支持,企业对能源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能源消耗重点单位的铁路基层单位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使之不仅仅完成对能源消耗数据的计算,而是能够满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管理、数据分析、资料管理等要求,从而实现对能源数据、能源设备、能源计划、能源报表、能源分析、以及能源预测的一体化管理。
一、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简述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能源使用的全过程实施集中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能源管理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量仪表进行联网,并把各种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不仅是要对能源消耗指标进行统计,还要对能源设备的运行及状态的安全性、合理性进行实时监控及科学管理。能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客户端对各个能源计量点的能源消耗情况、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能源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生成的能源数据、能源报表等资料对能源消耗的当前或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者进一步提供参考。
二、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构成:硬件设备:可进行数据传输的计量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以及数据处理设备,软件设备: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端。
(一)能源数据采集系统。高效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采集应该通过使用精确、及时的计量设备来实现。目前,铁路基层单位主要考核能源指标有水、电、柴油、天然气等。对于这些能源指标的采集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设备来完成,如:水可以采用电磁流量计,蒸汽、天然气等气态介质的计量则可以通过带有传输模块的电子流量计,而电的计量设备可以采用多功能电表。
采集后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传输到数据终端,数据终端可以将传输来的数据信号解析为用户所需要的计算机显示数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对各种能源数据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二)能源数据的存储系统。能源数据到达能源管理计算机时,能源管理部门应该设置独立的服务器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三)能源数据的处理系统。完善的能源数据处理系统应该包含远程抄表软件系统,数据库处理系统,数据报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四)能源数据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还可以按照能源管理部门管理的具体要求,对能源使用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可以使管理者随时对企业能源使用情况掌握,一旦发生能源消耗异常,及时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减低能耗。
三、铁路基层单位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预想
(一) 现状。目前铁路基层单位能源数据采集主要采取的人工统计(查表)手段,将采集后的数据按时间节点上报至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人员将能源数据录入路局统一制定的报表系统,最终生成企业所需报表。目前对能源使用的管理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现有计量器具对人员成本需求较高,每一个计量设备都配备人员。且数据采集时间周期长,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设备、数据的动态变化。2.多数计量器具(尤其是水表)安放在地下井内,抄表人员需下入井内,且井内操作空间狭小,人工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3.现有计量器具信息化程度较低,没有具备通信功能的器具4.能源消耗数据均由人工录入现有能源管理系统,数据准确性受人为影响较大。
(二)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在系统建立的初级阶段,着重对易于操作的计量设备数据采集进行改造。可以将铁路基层单位一级电表,以及部分易于安装的二级电表,蒸汽表等能源介质计量器具改造为配备传输模块的计量设备。由于这些设备一般位于较为开阔的位置开,外界干扰少,电子设备的安装相对容易,因此对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选择无限传输方式。
(三)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立
1.采集系统的建立。将铁路基层单位内所有能源指标计量器具均改造为配备传输模块的计量设备。由于段内环境复杂,建造年代较早,水网、电网分布极为复杂,如果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或者载波通信方式,都比较容易受电磁场干扰,导致信号接收质量差,数据传输丢失。因此,在改造时尽量选用带屏蔽地线的有线传输途径,从而提高系统的抗电磁干扰,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2.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建立基于windows平台,支持SQL Server等数据库语言的数据处理方式的系统。根据需要建立易于操作的能源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建立子系统来实现能源使用全过程中各项管理功能,如:数据统计系统、报表系统、计量设备的管理系统等等。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建立能源管理分析系统,能源管理台账系统等等。
四、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预期效果
(一)实现能源使用数据准确。通过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使管理者第一间掌握能源数据,确保了能源数据的及时。同时,由于能源数据均为自动生成,可以减少人为带来的误差,使统计数据准确,有效。
(二)实现能源设备的集中监控。通过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能源的使用进行集中监控。令能源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地了解和掌握能源使用的现场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统一指挥和集中调度。
(三)善能源数据的计量核算体系。通过对能源数据的信息化的计量,可以实现能源报表中数据的自动采集与生成,实现生产单位在各个时间单位内的用能统计与产品能耗核算。可以配合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篇4
摘要:计量检测技术是实现准确测量的技术保障,是工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可靠的计量工业生产就无法正常运行。文章针对计量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不断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从而提高工业生产力。
关键词:计量检测;技术保障;工业生产;能源计量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003-021计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计量检测技术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探索工业计量的现状及其策略是促进我国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钢铁工业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等特点,能源利用不充分,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能源的消耗有所降低,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在实际工作中,能源析标系数的不规范以及计量检测工作的不规范都会导致能源受到影响,尤其是很多能源的入厂计量由于化验不及时导致了评估差距,降低了计量的准确性;也有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工作人员在计量工作中由于计量的不准确对能源造成损失,从而对企业的利益造成影响。
基于我国工业生产的现状和我国能源的紧张趋势,制定了循环发展经济的发展战略,为节约社会资源也建立了节约型战略,随之还颁布了与发展战略相关的法律,以更好地加强我国能源的节约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引导工业走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个企业的节能工作贯穿于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其中生产用能过程,设备的运转效率,企业用能的平衡方式等都要依据能源管理方法等计量检测技术,科学地减少污染,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2计量检测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2.1计量检测是实现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技术
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工艺,生产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物料管理和经营管理都需要一定的计量工具和检测设备的辅助来完成,企业运用检测数据为经营管理进行服务,只有统计准确的数据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数据,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企业数据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益,也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2计量检测是实现物料核算和降低成本的保障
对于进入工厂的材料都要进行计量验收,出场的产品也要进行计量核算。加强企业核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在计量检测中出现误差,造成检测数据错误,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增加材料的消耗,增加成本。降低耗能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实现,一是加强企业的数据管理,实现对耗能的具体核算,做好能源的合理利用;二是加强企业的技术进步运用先进的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从而到达节约能源的目的。计量检测技术在降低成本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计量的探索和最佳的控制点两个方面,同时可以利用计量检测工具掌握能源和物资消耗的规律,均匀合理地进行能源利用,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2.3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做好对原材料的监督,因此必须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检验工作。只有每个环节加工检验合格之后,才能生产出最终合格的产品。此外,为了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需要不断推广新技术,而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样需要进行计量检测。因此,在工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管是早期的质量检测还是中期的质量检测都需要完整的计量检测手段。
2.4计量检测是科学利用能源的条件
计量检测是对企业生产而进行的计量检测,也是对企业能源进行研究的基本条件,不仅可以从能源节约的角度来控制企业计量检测,同时还能保证能源计量检测的实际客观性,保证能源消耗的可比性和可查性,有利于保证能源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
2.5计量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必要保障
计量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督的必要保障,对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带动了企业生产的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必须依靠计量器具对可能危及设备正常运行的参数和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监测。
3计量检测技术的对策
3.1企业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计量检测意识
计量检测是工业计量的前提保障,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计量检测意识,能否做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能否把计量工作列入其中;第二就是相关人员是否建立了实事求是的计量工作理念。领导者是否具备正确的计量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员工的计量工作理念,还能决定企业计量工作的开展方式。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者,好的领导者是企业的常青树,不仅能保持企业稳定的发展,而且是企业的风向标,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3.2企业必须落实能源计量工作
科学计量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学计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清洁发展,发展企业循环生产,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增加员工的计量意识,提高能源计量意识,保证计量的顺利进行,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全面落实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也就是要全面建立计量管理意识,企业要专门设立能源管理工作部门,负责指导监督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同时制定能源管理工作计划,也将能源管理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对计量器具加强管理,同时增加计量数据的管理运用,将能源计量指标纳入成本核算。
3.3加强能源计量检测,推进企业节能
国家质量的监督度就是对做工人员的监督管理,也就落实到企业管理人员的肩上,也就是质检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就是对能源计量的宣传、培训、计量评估,提高企业对能源计量的重视程度,提高管理水平;还必须依靠安全的监督检查,对检测工作提高社会认知,扩大计量工作的覆盖面积,同时增加计量工作的强度,对企业计量检测的能力进行大力培养,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加以提高。
4结语
质量就是对品牌的塑造,而计量是关键,对生产计量的力度必须大大提高,做好计量监督才能使产品质量得以保证,品牌才能长久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游爱霞.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现状与对策思考[J].科教
研究,2010.
[2] 何明建.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
教改聚焦,2013,(5).
[3] 沈宣旺.浅谈我国工业计量现状及对策思考[J].吉林
教育,2012.
篇5
关键词:节能,钢铁企业 ,煤气平衡
Abstract: the gas is a steel enterprise important secondary energy, if the gas balance have a reasonable knowledge,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eel enterprises. For the balance of the work related to the gas,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basic,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gas, make rational use of energy plan, realiz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s: save energy,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gas balance
中图分类号:S21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钢铁产量的逐步增长,原材料供应以及运输能力紧张的矛盾将更加激烈。钢铁企业要想继续保持较好的利润水平,就要在节能方面下功夫。煤气作为钢铁企业的重要二次能源,占企业总能源消耗的比例较大,约占企业总能耗的30 %~40 %[1],因此全面分析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状况,科学制定煤气供需之间的平衡对策,对发展钢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和改善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1.基于节能目标做好煤气平衡工作
钢铁企业的各种能源都应当收支平衡,而煤气是钢铁企业能源收入的重要部分,对能源系统的平衡和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表示钢铁企业生产率及其组成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做好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工作,对企业节约能源,提高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1.1综合分析煤气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钢铁企业煤气综合平衡主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以计划主,对一段时间内的煤气供、求量,结合该期间的生产计划、检修计划以及技改项目等因素的影响,进行预测性地平衡;动态平衡则是指煤气压力、流量、热值等随着生产过程的波动而波动的即时平衡。静态平衡可作为宏观指导,动态平衡随生产状况而发生变动。使煤气的产出和使用达到动态平衡,减少或消除煤气放散,是煤气平衡的目的。只有综合分析影响平衡的各要素,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将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各环节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2抓好煤气供需平衡的各个环节
煤气产生和使用过程是:气源厂―输配供给―用户单位,生产过程中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或是某道工序生产节奏或快或慢,则煤气回收利用就会失衡[2]。钢铁企业的煤气主要用户有烧结、炼铁、焦化、炼钢、轧钢及缓冲用户发电厂等。煤气的再资源化用户主要包括城市煤气、发电、工业原料等利用煤气燃烧热能的用户。供需平衡意味着用户吸收每种煤气的总能力(包括基本用户和缓冲用户)须大于该种煤气的生产能力,否则当用户设备检修或事故停产时势必会造成煤气放散。
煤气的供需平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煤气用户,而且还取决于产气设备和煤气储配、输送及其相关因素所组成的整个煤气系统,只有同时抓好煤气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及相关因素,才能使煤气平衡处于最佳状态[3]。
1.3重视煤气计量
煤气的供应从气源、储配、输送到计量是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子系统。而计量是节能的基础工作之一,从计量入手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和对比分析工作,对推动节能降耗有积极意义。
煤气计量涉及到各用户的能耗定额、成本结算等,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生产、输配、消耗等环节。如果在煤气计量中出现流量计坏死、或误差超出误差限、部分煤气量无法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故障等意外情况时,必然造成各种煤气的生产计量与消耗计量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到企业在能源生产与消耗方面的经济核算。
一个行之有效的计量系统,能够准确的计量煤气,并在计量系统出现故障时,在较短的时间发现并尽快排除故障,这对充分的回收和利用煤气,减少煤气放散,及煤气合理分配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煤气平衡的基本措施
对煤气平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只要将工艺过程产生的各种煤气全部回收,并具有足够的储存缓冲能力、实用有效的节能措施、合适的用户和科学的管理,就能完全满足从冶炼到轧材工艺全过程的煤气平衡与清洁生产[4]。
2.1建立必要的缓冲用户及煤气储气柜
煤气系统缓冲量的确定通常根据煤气的产量和储气柜容量大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总产量的5%~10 %[5]。煤气发生量和用户消耗量之间的平衡始终是变化的,煤气缓冲用户和煤气储气柜是具有消化和补充能力的装备。煤气缓冲用户就是在煤气充足时利用煤气;而当气源厂检修或煤气不足时, 缓冲用户可燃用其它燃料。煤气柜可对煤气供销波动造成的不平衡起补偿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储存系统中的过剩煤气,另一方面当系统中的煤气不足时,为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将柜中煤气补充到管网中。
建立吞吐量较大的煤气缓冲用户和煤气储气柜,对煤气系统供应的不足或富于有较强的吐纳能力,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煤气,将煤气波动减小到最低限度,发挥自动削峰填谷的作用。
2.2将节能技术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
一个好的企业应具有一系列好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煤气用户的管理,提高各用户单位的节能意识,有助于企业减少能耗,降低成本。煤气工作者参与到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工作中去,可以使企业的每个项目、每项生产计划更切合实际,实施效率更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节能意识越来越高,新的节能技术也不断涌现,加强企业对能源管理和节能高新技术的开发,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2.3建立能源调度中心,对能源进行现代化管理
能源工作者在煤气的回收、储存、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许多新的技术,使钢铁工业的煤气利用逐渐合理化。
能源调度中心已经在各钢铁企业普遍推行,并且各厂的能源中心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进行全厂能源消耗和记录的一般能源调度中心,而是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钢铁企业煤气输配系统中,各站点、各用户大多分布广、数量多且复杂多变,为了能进行及时、准确调度,充分、合理使用煤气,保证生产稳定运行,很多先进的计算方法和遥测、遥控技术已在能源调度中心得到应用。对全厂的煤气用量进行预测,并与煤气的回收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能源的合理调度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煤气,减少放散,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能源调度中心不仅能对整个企业各个时期煤气供需情况加以分析和整理,对煤气调度起指导作用,而且能在某个时段煤气供应出现问题时,依照获得最大效益的原则,分出轻重缓急行对能源进行实时调控。
3.结束语
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企业煤气产量的高低以及煤气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平衡程度,对该企业的产品成本和能源消耗影响极大。另外做好煤气平衡,对进一步研究氧气、氮气、氩气的平衡有推广和指导意义。将节能观点应用到煤气平衡工作中去,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纯,范锤利,兆春民.浅谈冶金企业煤气平衡[J].中国冶金,2005,15(8):728
2.唐新义.三钢煤气平衡基本思路与原则[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1999,(04):17-19
3.鹏程.应用系统节能观点做好钢铁企业煤气平衡[J].中国能源,2000,(8):37-38
篇6
关键词:计量仪器 标识管理 措施
根据国家的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范,计量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计量仪器和设备的管理机制。保证计量仪器和相关检测设备的准确,保证其运行状态良好,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受控制状态,才能保证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标准。在目前的计量仪器和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大部分企业采用标识的管理方式。在个别企业进行管理工作时,在过于注重对成本的控制时,对计量仪器和相关检测设备进行粘贴,忽视对相关设备的校准和管理,存在很多相关的问题。部分企业在进行ABC标识的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了其他的标识,使得管理工作不规范,标识管理工作过于繁杂,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对于计量仪器和检测设备的管理上,需要建立规范的标识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保证管理工作的效果。
1、标识管理方法在计量仪器及检测设备应用
在进行计量设备管理时,对计量设备进行分类是重要的原则,只有确定计量设备的实际管理情况与检查周期,才能保证整体计量仪器的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计量设备的分类中,主要将计量设备按照重要级别进行分类。大体上,对于计量仪器的分类分为最重要、较重要以及一般重要的分类。最重要的计量仪器设备是属于强制检测的类型。一般来说,,此类的计量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安全、医疗、环境、贸易方面的设备,并且属于被国家列入强制检测类别的检测设备;企业进行工艺的控制、能源经营管理、质量的检测等对数据精度要求高的设备等。较重要的,主要是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有质量和工艺要求的测量检查设备、企业内部能源物资管理的计量设备、固定生产线的测量设备、其他限定范围的计量范围的检测设备等。这类的计量检测设备主要是对于日常不频繁装卸、观测较为稳定、数据检测有一定需求的设备类别,此类管理设备的管理需求与最重要的类别相比整体要求要低一些。对于一般重要的计量设备分类上,主要是包括计量特性较为稳定,对管理工作无特殊要求的设备,同时也包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流水线上具有可靠性高,使用不频繁,计量特性较为稳定的特点的设备。对于这类设备的管理上,一般实行一次性检定的管理方式,整体管理需求较低,检查周期较长。
对于计量仪器和检测设备的管理工作来说,最高级别的计量仪器在标识管理中应该贴上红色计量标准的相应标识,并标明计量仪器的标准证书其有效日期。我国计量事业不断发展,相应的计量和检测设备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在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中,要对计量和检测设备进行合理的标识管理,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分类,粘贴相应的标识。对于个别的仪器,要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粘贴停用或蓝色的封存标识。在进行计量检测仪器检定工作时,企业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科学经济的确定相应的检测准则,对于非强制性的计量检测设备,根据自身生产和研究的需要,企业自行决定是否送往检定机构进行检测。我国出台相关的计量设备检测政策,为设备管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管理环境,有效的保证了分类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在日常计量仪器管理工作中,对于仪器检验设备,企业单位根据自身使用情况,确定检测和管理方式,保证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科学性,在管理工作中,自行确定相应的检查周期,自主进行检测工作。
2、加强计量仪器与检测设备的标识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完善计量仪器与检测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设备的标识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做好相应的设备档案管理,进行标识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应的仪器和设备有全面的记录和掌握,通过相应的设备的自身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管理。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和政策规定,在档案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设备的采购进行管理,将调研报告与采购合同进行档案封存。对于采购设备的管理上,需要对随机的说明书与其他材料进行记录,注明设备的型号、出厂日期、规格等数据。在设备采购之后,要对设备的相关操作流程、维护流程、修理、校准、调试等相关数据进行良好的记录。在进行设备的标识管理上,通过对记录档案的合理分析与掌握,对设备与仪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标识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准确程度,界定合理的设备检测维护周期。
2.2加强设备管理和日常的维护
在日常的运行和使用中,需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具有良好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的管理团队,对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与管理。对设备的使用周期、损坏情况、保养情况、计量结构的准确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在出现相应问题时,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在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中,要对设备的安置、运输、使用、贮存等各方面进行一按个的要求,根据ABC分类的标识管理工作原则,保证设备和仪器在科学规范的情况下使用。在保证仪器设备使用的规范性的情况下,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的标识管理,通过合理的标识管理界定仪器的重要性,加强仪器使用的规范性。
2.3建立完善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计量仪器和检测设备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积极,加强维护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遇到很多不符合相关规范的情况,从而增加维护费用,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合理的设备确认间隔。对于设备确认间隔的确立上,要保证检测设备的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过长和果断,从而避免浪费,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设备的确认周期管理上,要根据设备标识管理工作,以ABC类标识管理的规范为根据,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作为参考依据,进行合理的检测周期界定,对于故障率高的设备进行合理的缩减,对于较为稳定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周期延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的情况下,减少维护与管理的成本投入。完善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制度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计量工作是现代社会生产与研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做好计量设备仪器的管理可以保证计量工作质量。计量仪器与检测设备的管理者需要在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自身的计量标识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规定的标识分类原则对自身计量设备和检测仪器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要适应现阶段计量工作的实际需求,保证计量仪器与检测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计量工作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还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与维护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提高标识管理工作的效果,促进企业的生产与科研工作。只有加强计量仪器和检测设备的管理工作,才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检测准确度,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减少产品质量问题,有效的保证正常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进行日常管理中,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加强设备的标识管理工作,对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执行,保证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测量;设备管理;管理体系;计量器具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53-01
一、企业测量设备管理的现状
企业广泛采用、建立、运行国际质量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标准,主要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OHSAS18000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等。。这些标准对测量设备管理包括了测量设备的采购管理、投人使用前的管理和投人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后的管理等多个环节。标准中对投人使用后测量设备的主要管理方式强调的是计量确认。
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使用时间长、影响深,虽然目前有的管理方法在形式上符合了相关管理标准对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但实际管理模式大多还是沿袭老的方法:对计量器具采用单一的计量检定的方式进行量值传递,按年、月编制检定计划、ABC分级管理、检定周期固定、台账计划随意改动等。这些对测量设备管理方法已经与运行的管理体系标准不相适应,其后果是给企业带来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测量设备管理分类不清、人为调整较多、各单位部门之间对量值传递和溯源的方法及渠道不统一等情况。许多测量设备的管理、维护人员对投人使用后测量设备的管理方法也无所适从,有的觉得运行各类管理标准后反倒不知如何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了,给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对投入使用过程后测量设备管理的方法
在建立和运行相关的管理体系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应按制定的文件要求进行。对于在企业中的具体实施方法,首先必须做到符合我国《计量法》、《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使各管理标准中的要求协调一致,并且要考虑和历史管理模式相结合。例如ABC分级管理及标识并不是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标准的要求,但在企业中对这种按测量设备重要性的分类方法已使用较长时间,认知度较高,在对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和标识时,可以将体现测量设备重要性的ABC分级信息纳入其中,力求达到合法、高效、科学和统一。
2.1 对国家规定的强检计量器具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1)范围:1)单位经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后建立的计量标准装置中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2)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计量器具。
(2)管理类别和要求:A级,建立强检计量器具管理程序文件和档案,编制强检计量器具台账后报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其确定确认间隔和部门,建立动态检定计划表,严格执行。
(3)确认方法:按“定点定周期”的要求送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计量检定,其依据是国家的计量检定规程;若指定的部门无法检定,则应向备案的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寻求救济。
(4)标记管理:经计量检定合格后贴“合格证”,标明下次检定时间,不能超周期使用;不合格则贴“不合格”标记,严禁使用。确认标记中标注A级并且要在相关的管理档案、台账上记录有关信息,向备案的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说明情况。
2.2 对其他在用测量设备的管理
(1)范围及管理级别:单位经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后建立的计量标准装置中的主要配套计量器具,根据重要性分ABC类管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测量设备的工作标准计量器具,采用B类管理。用于重要工艺参数指示调节、关键产品质量指标控制分析、连锁保护、内部物料能源转(互)供等测量设备,根据重要性分A、B类管理。其他一般指示的过程测量设备、工具、辅助装置采用C类管理。
(2)确认方法:1)对A类管理的测量设备可送社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本单位计量检定部门进行计量检定,其依据是国家的计量检定规程。若社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本单位计量检定部门无法检定.则可以委托社会上经国家认可的校准实验室进行校准或在具备高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的前提下自行校准,校准的依据可根据国家公布的校准规范,也可根据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选择或自编校准规范,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使用。2)对B类管理的测量设备.若本单位计量检定部门可以进行计量检定,则可依据国家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若不能进行计量检定则可根据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选择或自编校准规范,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自行校准。3)对C类管理测量设备首先应采取校准或比较、比对,若本单位计量检定部门可以进行计量检定.需要时也可依据国家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3)标记管理:1)对A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后贴“合格证”.标明下次检定时间,此时间间隔按国家检定规程规定,不能超周期使用。2)对A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经校准并判断能够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后贴“合格证”,标明校准时间;必要时可以标明建议下次校准时间,其间隔没有严格规定。3)对B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后贴“合格证”,标明下次检定时间,此处时间间隔参照国家检定规程规定.根据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可适当延长。4)对B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经校准并判断能够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后贴“合格证”,标明校准时间和有效期。5)对C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后贴“合格证”,标明检定时间,此处时间间隔参照国家检定规程规定,但根据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和使用条件可进行调整或延长。6)对C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经一次性校准并判断能够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后贴“合格证”,标明校准时间,到期更换。7)对C类管理的测量设备,采用比对或比较并确认达到预期使用要求后贴“合格证”,标明比对或比较时间,时间间隔无严格规定。8)经计量检定、校准、比对或比较后确认达不到预期使用要求的贴“不合格”标记,严禁使用。9)确认标记中应标注ABC分类信息,计量确认的方法即计量检定、校准、比对或比较等,在确认标记中应当能够反映出来,方便使用和维护人员识别。
(4)其他要求:1)在对测量设备进行确认的过程中,计量检定人员须经过考核,取得国家检定人员证后才能工作,每项检定工作须同时具备两名以上检定人员,以便对结果进行复核。计量检定记录、报告、证书的格式、保存都有严格规定。2)承担内部校准、比对或比较的人员只需本单位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授权即可。校准、比对、比较记录、报告、证书的格式、保存没有严格规定,只要满足本单位制定的相关管理文件的要求。
三、通过分析和实践,实施对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的“分层次、分类别、分确认方法”的管理的优点
(1)企业对大量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都能有效地控制管理,既符合法制性的要求,又满足企业各管理标准的运行,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便于实施。
(2)明确了计量检定、校准、比对或比较都是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量值传递、溯源的成本。
(3)能够使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OHSAS18000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中有关在用测量设备管理的要求协调一致,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篇8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了计量工作,而计量工作也涉及到各行各业,与群众的民生密不可分。计量也不是简单的局限单位统一、量值传递,计量工作在科技时代的巨大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加快计量工作的科学基础建设利于为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一、计量工作的现状
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是计量的根本,然而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获得的这些数据很难真正达到这个目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行政管理的不协调和技术保障的不足都会直接影响到计量工作的开展。企业计量工作发展速度明显减慢,管理和检测水平停滞不前,部分企业由于结构合并、职能分解、人才流失、检测设备老化等原因,还出现了计量工作倒退的现象[1]。
首当其冲的就是投资渠道的不稳定以及固定资金来源的不足,技术人才纷纷流失,缺少基础工作人员,使得计量基础研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导致计量基标准技术水平不足,一些运用到传统行业的计量基标准在一些新行业和新技术上面无法使用。当前对于计量技术上面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修正不够及时,部分计量器具管理规定不足,大多与国家脱轨,并且落后于经济市场的发展,各领域对于计量工作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行政管理上面,单纯的把计量工作归为计量部分的个体活动,缺乏团结配合,也导致计量工作得不到更好的开展。
二、计量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是实现测量单位统一,保证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人们在广泛的科技、经济、社会活动中,每天都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测量。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这些活动的成效,而计量是实现准确测量的基本保证。没有计量,就无法保证科技创新、质量控制、公平交易及健康、安全、环境监控、资源保护中各种测量的有效性,也就无法保证国家和公众的利益,从而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计量是整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而计量工作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计量是提高企业的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现代科技与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现代企业只有重视与强化质量管理才能得以生存,而保证产品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就是加强计量管理。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企业的发展过程,无不通过计量管理来监控产品质量,这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一项基础性的技术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产品质量目标的保证。计量与质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计量就谈不上质量。计量是质量的基础,离开了计量就无所谓质量。所以,计量是工业的眼睛,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加工、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是提高企业的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计量工作是维护市场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科学技术对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量”是一切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表现形式,它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内在性质、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活动日益社会化,特别是在贸易往来、科技交流等活动中,对同一“量”应有相对一致的测量结果,这就需要靠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测量的准确可靠,也就是说,要靠计量来保证,否则社会经济秩序就要发生混乱,生产、流通就不能正常进行,科学实验、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会遇到困难,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也无法开展。所以,计量工作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是建立法制社会,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
3.计量工作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障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资源和环境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能源利用率较低。这就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靠计量量化管理企业,靠计量量化指导生产,靠计量量化降耗挖潜。因为,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无论是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方法还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以及通过能源的堵漏挖潜等等取得成效,实践证明,采用这些好的措施和方法的前提是,都必须建立在具备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了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应用计量数据等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上。所以,计量工作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障。
4.计量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计量的监督行为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体,是通过实施法制管理来实现的,法制性是计量的基本特征之一。计量执法监督工作是质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通过实施法制管理手段达到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同时,严厉打击计量违法犯罪行为,使广大消费者免受不诚实计量的侵害,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此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打击计量作弊,维护“名优”利益,极大地保护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计量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质监工作人员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及重大使命。所以,计量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计量,寸步难行。
三、促进计量工作发展的设想及思路 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国计民生。如何加快计量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根据《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的要求,联系我地计量工作的主攻方向必须放在为科技进步服务、为产品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节能减排服务、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服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的总体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与健康安全、医疗卫生、公平交易、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计量监管,组织计量惠民专项行动,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均取得了显着一定成效。
质监部门是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是质监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质监部门的老本行和第一看家本领。当前,正处于“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计量工作必须紧贴这一工作大局,增强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坚持把“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拥护”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为全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结合本地区经济结构特色求作为
一是围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基、标准,充分发挥计量的基础作用。二是在构建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三是满足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拓延计量检定内涵,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四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企业提高质量的需要、企业检测手段的提升和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计量技术支撑。五是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把提高测试水平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
2.加强计量工作促生态建设求作为
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标尺”。全面加强本地区重点工业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配备计量器具,建立技术档案和设备台账,为企业构筑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的能源计量工作平台,促本地区生态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3.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求作为
一是加强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行政执法、产品质量检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和监督管理,强化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效提高强制检定覆盖率和抽检合格率。二是开展计量惠民工作。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办计量违法行为。同时加强能效标识产品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能效标识虚标行为。三是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者自律、行政部门监管、社会各界监督”的工作机制。
篇9
关键词:精细管理 企业软实力 成效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1-0013-03
一、精细管理的内涵
1.精细管理概念
精细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重在过程。它是源于二十世纪的日本,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性,“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精细管理作为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精细管理不仅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2.浙江石油构建精细管理模式实践
从2002年开始,在体制上收不久,省、分、县三级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在企业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以及在成品油需求减缓、资源过剩、配置油进销价格倒挂的形势下,时任浙江石油总经理的海潮副总裁在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精心经营、精细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与完善,浙江石油构建了精细管理模式的特色。
历任领导坚持“精心经营、精细管理”工作风格,在浙江石油全省系统所有企业管理工作中,大张旗鼓全面实行精细管理模式。浙江石油率先提出了构建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探索出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三阶段”模式,归纳出构建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总结出构建精细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模式。
在本文中,以上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如下:在数质量管理上精耕细作,牢记“抓损耗就是出效益”,严把六关;在财务管理上精打细算,多渠道控制成本,努力降本减费;在零售管理上精心经营,推出神秘顾客调查制度大力提升服务;在安全方面精细管理,形成了一套“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强化于制”的安全文化体系;在考核对标方面,开展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模式,精谋细划力争先进。通过构建精细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零售损耗,进一步落实降本减费,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从而通过精细管理提升企业软实力。
二、构建精细管理模式主要内容
1.构建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
“四维度”模式是指全面创导、领导风格、工作氛围、员工工作理念四个方面。
2.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三阶段”模式
“三阶段”模式指事前谋划、事中控制、事后剖析三个阶段。
3.构建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
“六步法”模式是指调研试点论证推广总结提高。
4.构建精细管理考核评价的“三层面”模式
精细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是指机关部门、地市公司、县支公司。
三、主要做法
1.精耕细作,数质量管理严把关
浙江石油从领导到基层一贯高度重视数质量管理工作,“抓损耗就是出效益”这一理念深入每位干部职工的思想,而超耗治理是损耗管理的关键。根据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事前谋划、事中控制、事后剖析“三阶段”模式,主要做法有:一是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应急机制;二是全程监控把好“六关”,即进油关、出库关、在途监管关、进站关、加油机计量关、全民监督关,确保销售油品100%合格;三是强化数量管理考核,做好总结与分析工作。
2.精打细算,控制成本多渠道
随着物价、人工成本的上升,费用的刚性增长几乎难以避免,浙江石油注重外拓思路,内挖潜力,积极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活动,力争节约每一分钱,控制每一滴油品损耗,减少每一笔经济损失。根据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事前谋划、事中控制、事后剖析“三阶段”模式,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预算管理,全面控制费用;二是细化费用管理,落实降本减费;三是建立垂直考核体系,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3.精心经营,零售管理出新招
为提升加油站规范化服务管理,浙江石油聘请了两家专业咨询公司开展了加油站“神秘顾客”访问制度,这在销售企业中也是最早开展该项工作的公司之一。根据构建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调研试点论证推广总结提高,主要做法有:一是通过调研撰写神秘顾客调查制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二是在杭州、温州两个分公司开展试点;三是通过论证,该制度确实大大提升加油站服务管理水平;四是2009年在全省系统推广;五是进行总结,该制度大大提升了加油站服务水平;六是提高:逐步完善了执行办法。
神秘顾客调查是经过验证的一个良好的管理工具,浙江石油对加油站的管理会越来越受益于神秘顾客调查的开展,并会对管理方法带来一次新的变革。
4.精细管理,安全理念记心中
安全是石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石油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构建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即全面创导、领导风格、工作氛围、员工工作理念四个维度,具体做法有:一是全面创导:推行企业安全文化;二是领导风格:落实定点联系与畅通上下沟通渠道;三是工作氛围:率先推行HSE未遂事件报告制度;四是员工工作理念:推行安全生产十个“想一想”。
5.精谋细划,考核对标争先进
在加强考核方面,建立“三层面”精细管理评价机制。
一是对省公司机关开展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分别对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省公司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省公司中层以下经营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及技能操作人员进行考核。二是对地市公司实施经营者考核奖惩办法。制定了《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对分公司经营者考核奖惩办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关键指标,并采用综合竞争力排名的方法。对地市公司经营者的考核中,考评内容包括经营规模与经营质量、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管理工作及执行力、约束性指标四个方面。三是对县支公司实行“四项职能”年度考评办法。制订了《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支公司“四项职能”年度考评办法》。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加油站网络发展和加油站管理、当地市场开拓和客户维系、当地政府部门关系协调、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和安全稳定四个方面。
在紧抓对标方面,树立“三层面”你追我赶竞争意识。
一是省公司层面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议,都对要浙苏粤鲁豫冀六家省公司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省公司对比分析寻找差距与不足,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追赶。二是地市公司层面对标管理主要分为每月分公司经营情况比较分析与每季度分公司经理会议工作交流与对比分析。三是支公司层面主要分为年经营量10万吨以上与10万吨以下两档进行比较。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支公司的考核相应有所变化。如陆上、沿海、内河支公司考核的指标侧重点有所不同;合资公司所在区域的支公司与其他支公司考核内容权重有所不同等。通过区分使各支公司的对标更科学合理,更具有比较性。
四、构建精细管理模式的成效
通过构建精细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取得的效果主要有:
1.2011年各项经营指标比2001年明显提高
2011年全年实现经营总量1311.7万吨,与2001年的668万吨相比,增长96.4%;其中零售量976万吨,与2001年的329万吨相比,增长196.7%;2011全年实现报表利润总额27.88亿元,与2001年的5.88亿元相比,增长374.1%;2011年营业网点总数2004座,与2001年的1422座相比,增长40.93%;2011年单站销量4812吨,与2001年的2314吨相比,增长108%;2011年万吨站总数272座,与2001年的35座相比,增长677.1%; 2011年全年运输损耗率为0.9‰,与2001年2.2‰相比,下降59%。
2.精细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在全省系统全面创导“精心经营、精细管理”工作方法,浙江石油从上至下都树立了精细管理工作理念,构建了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形成了精细管理方法的“三阶段”模式,塑造了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建立了精细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模式,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全面形成,企业软实力大大提升。
3.数质量管理成效显著
油品综合损耗由2010年的0.02%,下降到2011年的0.01%,同比减少损耗3806吨,按市场价每吨9000元计算,可节约3425万元;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完成了油库数量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每年节约纸张500多万份;通过创新管理方法,规模使用自动计量系统,取消了加油站专职计量人员,使油库减少了1/3计量人员,同时也降低了60%的劳动强度;自销售公司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来,每年都取得“计量损耗管理”争优红旗。
4.降本减费成绩突出
利用镇海炼化算山码头和管线,全年转输外采资源26万吨,既确保了市场资源不断档,又提高了物流效率,节约运费2600万元;注重内审监督融入企业经营全过程,对5万元以上项目,全部有审计人员参与,2011年全年累计减少开支5780万元。对全省801座加油站进行了油气回收改造,获得政府油气回收改造补助1700余万元;2011年,积极向各地税务部门做工作,共计减免水利基金等税费4600万元;全面实行单联发票,节约印刷费300万元;继续争取到省技术监督局授权开展计量检定,节约检定费用500余万元;2011年,浙江石油考核口径吨油费用为224元/吨,为销售企业最低。
5.获得多项企业荣誉
2011年在集团公司考核中公司获A级并位于销售板块第一名。在销售板块比学赶帮超活动中获得63面红旗,红旗总数与年度红旗数均列销售系统第一名。再次被评为“标杆企业”;连续14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2011年销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荣获“浙江省十大领军企业”称号。
实践证明,构建精细管理模式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构建精细管理模式这项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细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浙江石油将在总部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开展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探索与完善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建设、激励机制等课题,为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公司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新华出版社,2005.5.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1.
篇10
关键词:智慧管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能耗增值服务;智慧校园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推进,已然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各方的发展也已是几何级速度的发展,在这个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社会前行的大潮中,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管理由“绿色环保,打造节能型社会”作为一项国策写入“十二五”规划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科技创新管理的概念普遍被大众所认知。管理中有一个被一再提及的词语――量化,其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需求体现。即量化要求的结果是数据的产出,这里的数据既包括管理中表面的数据,如被管理对象的数量、状态等属性基础数据,也包括对基础数据通过管理模型分析后所得到的具有决策依据功能数据,数据是实现管理智慧化关键。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具体表现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能耗大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随后,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决策数据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这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其能力尚停留在能耗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以及初级的简单报警上,对于管理智慧化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需要,应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为有益补充,建立具备对能源,特别是能对水电能源具有监控、预警、测算、系统联动和消费支付等管理决策及服务延伸能力的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系统。这将是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由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转型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的初期阶段,两种管理方法对于数据的处理及运用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学校后勤管理就是对在校后勤情况的全方位管理。[2]其中,能耗管理是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学校是否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运行,[3]均与后勤集团能耗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约型校园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3]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主要依托于多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在这套制度上经过业务流程提炼后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制度化。各地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经验累计,在校园能耗统计、校园能源审计、校园能效公示、需求管理、分项计量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了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有效协调。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了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统筹协调,兼顾利益,量化管理,促进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能耗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2)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对于能源管理工作也做了业务的流程化定制,并依托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分为计量采集部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以及用户交互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完成了能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管理中对于数据统计的需求。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实现了能耗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提高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如上,简述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制度与监管系统。制度与监管系统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下列举最为表层的三种。第一,设备的改造优化。高校中诸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用能热点比比皆是,仅就采用何种照明器具一项,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很大一部分取自于照明器具厂家的宣传与器具参数,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给出设备改造优化的决策方案。第二,消缺的即时高效。在能耗估计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和人为的因素会造成故障的出现,即时做出故障报警,迅速消除缺陷是节能的重中之重。举例而言,校园供水会存在水管爆裂故障、笼头节点故障、人为使用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人员巡检和制度约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做到有效的管控。第三,用能指标的制定。在上文中提及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模式是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超标自负。实际上这里所谓的科学合理定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用能历史数据“大致”确定现阶段的用量,看似合理,但并不科学,缺少合理的指标定制模型。
二、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变革与应用
对于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而言,仅就目前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设计目的是在与管理制度不断的交互完善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这也包括原有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功能,但绝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所有的管理变革均以建立新的管理智慧化平台为基础,提供“能源管理+能源便利+校区通信”的高校能源管理云服务。
(1)信息系统的变革。第一,系统架构的改变。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所采用的传统C/S或B/S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智慧化的需要。智慧化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决策数据。传统的系统架构,能耗数据的采集密度对于分析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加之,高校的扩招、扩建,分校机构的设立都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出了改变需求。就目前发展而言,其系统架构应该包含: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和模型计算服务等部分,以及任务调度、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底层支持。第二,存储方式的更新。系统架构的变革,为了适应更多的数据需求服务,这势必产出海量的能耗数据,随之而来的将是数据存储问题。以往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热备方式很难适应海量数据的压力,建立或委托数据云存储业务将是最终的出路,有效的数据存储将是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础。第三,大数据的分析,如上一、二小节所讲,系统架构的变革与存储方式的更新皆是为了海量的能耗管理数据而进行。对数据做了如此之多的支持最终为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何意义呢?答案就是大数据分析。例如,Google通过全美各地区搜索H1N1及流感相关关键字频率和分布,得出疫情暴发警报;对冲基金通过全球Twitter用户每天关于情绪的关键字进行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分析,用以为买入和抛售股票做参考依据;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第二天抓获嫌疑犯,制止再次作案;这些都是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的决策。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准确的预测是最大的竞争力。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核心就是对用能做出分析,根据结果做出科学的预测及决策。这也是智慧化与信息自动化的区别。
(2)应用功能的变革。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具备实时监测用能情况的功能。智慧化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及高效的分析模型为平台带来更多功能。能耗报警方面将不完全依附于计量终端的硬件功能,而是通过特定时段的用能数据分析,确定问题,并通过监控页面、短信等方式推送报警信息。例如,用水管线的查漏报警和超指标报警等。节能测算,为用能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对实验对象更换用能设备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该改造方案及所采用的设备是否真正做到了节能。指标规划,高校能耗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能耗定额管理。通过能耗历史数据的环比、同比,分析能耗大户用电趋势,结合人员设备总量,为能耗指标的合理分配提供支撑。系统联动,管理智慧化要求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响应,如能耗监管系统与课表系统、宿管系统的联动数据共享,达到根据课程及生活作息数据,利用能耗模型控制重点部位大型仪器开启与关闭时间,通过能耗合理性分析,加强重点部位能耗监控。
(3)管理的最终蜕变。大数据分析带来决策与预测依据,可以对特定用户提供用能合理性分析服务;通过对线路负载数据的分析,判断线路负荷是否正常,做出警报预测,即时整改。多系统协作,将延伸能耗系统的增值服务,如用能消费的支付手段,可以结合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用能的缴费。这样,无论是实体充值点,或是移动支付,都能方便快捷完成支付动作。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带来高校能源工作由管控到服务的最终蜕变。
三、新技术驱动下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数据核心区域,其发展中涉及的互联网(数据通讯)、移动互联网(支付)、物联网(采集传感器)、安全监控、电信(通话、短信)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再则,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正在成为未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4]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能耗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能源监管将以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逐步演进为智慧化能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念根.雾霾锁城倒逼传统能源智慧变革[J].智慧城市,2014
(3):60.
[2] 谢珊.学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
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
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