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体系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管理体系制度

篇1

一、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煤炭企业通过构建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先进节能技术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有助于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企业的能源绩效、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

二、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1]。能源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用能全过程(购入与贮存、加工与转换、输送与分配、终端使用)以及运营全过程(生产运营、管理运营、生活运营),并充分考虑新产品与过程的设计,识别企业能源评审中的节能机会,制定适用于企业的节能方案。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的管理系统。从其建立、运行一直到持续改进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2]。即:能源的策划阶段(Plan)、策划的实施与运行阶段(Do)、对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纠正阶段(Check)、后期的持续改进阶段(Action)。PDCA思想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在完成今天工作的同时,开发明天的工作。以这种思想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能源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与系统性。所以,PDCA循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以螺旋的形式不断上升的循环。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线内容包括:(1)能源因素;(2)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3)能源目标与指标;(4)能源管理方案;(5)运行控制;(6)应急准备与响应;(7)监视、测量与评价;(8)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结果、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确定将直接应用于目标指标的制定,进而由目标指标制定出管理方案,明确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是控制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监视、测量与评价,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采取预防措施[3]。

三、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进行初始能源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或改进企业的能源方针,找出其中能源因素,对其加以控制,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最终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一)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

煤炭企业按要求成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决策及协调工作,确定各部门能源管理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序开展工作,要求必须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体系建立的内容和各部门职责与任务,企业全员参与。企业需对各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使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内涵、建立、实施和改进体系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要求各内审员在本部门宣传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做好体系培训台账。

(二)初始能源评审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初始能源评审是煤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即根据历史数据及现场观察情况,调查企业的性质、规模、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能源管理调查和能源技术调查,确定企业目前的用能种类、能耗指标实际水平、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状况等,从而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环节,提出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最终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进行初始能源评审,形成初始能源评审报告。在此基础上,梳理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确定企业能源方针,建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创建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并经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四、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改进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长期持续过程,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企业必须提供专业人员、节能设施设备、能源计量监测装备及充足的资金等;还应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节能意识;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及时沟通,保证信息共享,还要进行检查与纠正,即各部门要加强运作力度,努力发挥体系的各项功能,对管理程序中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日常运行监视、测量与评价。当实际的绩效指标与设定值有较大差距时,要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分析确定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最后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重新评估,当纠正预防措施需要修改体系文件时,应做到闭环管理,最终保证体系的合理运行。

五、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一般是在体系运行5个月左右进行,煤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审安排在生产淡季或设备检修期。煤炭企业按照审核准则、范围、和方法等,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内审。内部审核的重点是把过去做的工作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相符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煤炭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结评审,检查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执行、监测等状况,评价企业能源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结合性和实施情况,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

篇2

高校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不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模式,在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彰显高校的特色。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促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规范能源利用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等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能源管理;高校

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它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12年12月31日,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

2012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认监委联合发文,要求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和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13年1月5日,山东省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将淄博和德州列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2013年2月25日,淄博市《关于印发〈淄博市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将山东理工大学确定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全国最早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并通过评价验收的高校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学校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给予指导,制定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界定了体系建设的范围,明确了建设步骤和时间安排,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学校确立了“安全保障、合理用能,精益管理、持续改进”的能源方针,了最高管理者承诺,在全校范围全面展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经过标准宣贯培训、初始评审、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过程,历时近9个月,学校的能源管理体系初步建成。2013年12月,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价中,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学校针对评价中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实的持续改进方案,深入学习和领会体系文件内容,将能源指标逐项分解到部门和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能源绩效参数,继续聘请咨询机构给予运行维护指导,定期更新体系材料,安排专人参加体系标准、节能知识、内审员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展节能技改活动,充分发挥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促进学校能源绩效不断提高。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山东理工大学的能源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能源支出明显下降,国家和地方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先进单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对高校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能源管理体系,是在我国能源日益短缺的形势下,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力保障,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重视。高校作为知识汇聚的殿堂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理应成为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因此,在高校中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意义重大。首先,高校一般都是用能大户,能源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比较高,是高校快速发展的沉重负担。通过建设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高校的能源管理体系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使大学生在学校树立勤俭节约的用能观念,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习惯,并将这种美德带向未来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示范效应。

(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要适应高校的特点。高校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不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模式,在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彰显高校独有的特色。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是能源管理工作的天职。因此,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要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在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学校要合理确定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正确识别高能耗设备,科学设置能源绩效参数,突出抓好重点管控环节,把合理用能作为工作的重点,多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减少浪费、节能降耗、技改创新、规范行为等方面下功夫。

(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队伍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能源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原有的能源管理部门开展此项工作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学校应从大局出发,统筹帷幄,设立专门的机构,聘任专业的人员,专职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强化各用能单位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在用能单位设置兼职能源管理员或内审员,形成全覆盖的管理网络。另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适应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四)全员参与关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每一位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工作上周密协调、在行动上以身示范。校长作为能源最高管理者,要向全校做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承诺,并向全校。其次,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主动抵制各类浪费能源的现象,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学校要以制度的形式,形成良性的政策导向,鼓励节约用能行为,反对浪费能源现象,对于在能源管理过程中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严重浪费能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惩处。学校应逐步建立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将能源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单位甚至个人,并加强能源绩效考核,对于超额或结余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日常用能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专业或兼职的巡查队伍,可以聘请学生巡查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用能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篇3

1.1企业能源审计要从促进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入手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一些企业认为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比例低,节约能源意识仍然较差。一些重点用能单位没有能源管理负责人,缺少能源管理部门、能源管理师和三级能源管理网络。没有能源方针和节能目标。没有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与考核制度。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源定额管理、节能技改管理、节能培训、能源成本管理、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只应付检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好率低;计量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完整,使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能源统计信息不全、不准确。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只核算作为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等,而对柴油、汽油及水等,在成本中则未作核算。部分企业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不计入成本,使成本分析流于形式。能源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就可能使产品能耗统计不准确,从而使能效指标,特别是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单位工艺产出综合能耗等能效指标失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数据的准确度,也给对标带来困难。要保证能源审计中企业能源信息完整有效,必需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中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虽然工作量大,但也要下功夫。对能源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检查、分析并提出执行中的问题,逐条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促进节能工作上台阶。

1.2能源审计技术仍不成熟能源审计是研究能源系统管理与节能技术的一门科学。它有一套科学、系统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它包括三个层次(能源浪费在那里、为什么会产生能源浪费、如何减少能源浪费和改进能耗效率低)、八个方面(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废弃能)、四个环节(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其运用的原理有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能源成本分析等原理。能源审计属能源管理范畴,因此要提高工作水平,必须采用PDCA循环。目前,能源审计技术不成熟表现为在能源审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一个完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与管理体系;缺少高效可行的检测方法。因此,难获得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完整、确切数据。如缺少针对生产工艺技术所需的能源加工转换设备,供电和供热管网及设备的运行状况。主要耗能通用设备、工艺设备运行状况、企业能源的阶梯利用状况、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状况、余热余能利用状况、保温等方面的能量平衡及热效率的节能检测。能源审计机构如果再没有节能检测能力与技术,缺少能量平衡与能效水平较一致性的分析。能源审计只能停留在能源使用量调查。能源审计技术不提高,也限制了能源审计的发展。

1.3能源审计与当前节能工作脱节目前,天津市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考核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对执行能耗限额制度的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进行考核。对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核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执行情况审核。还要对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完工项目等进行节能验收。企业除了所涉及上述的考核审查以外,还有需要对企业所确定的节能目标,如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等进行审定。但目前能源审计与这些考核和验收工作脱节,有的能源审计报告对这些相关问题只字不提。不能为企业提出适用、可行的节能管理与节能技改建议。影响能源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好能源审计成果的原因:一是行业管理职能的下降。有些标准或者指标没有考虑到行业内部的不同情况,使产品能耗指标的可比性受到削弱;许多行业缺乏耗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的比较存在的不可比因素太多。二是能源审计机构素质低,满足不了审计要求。审计机构不能深入企业,不了解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与执行的情况。缺乏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节能技术与节能技改项目的了解。也忽略了这些应该审计的内容。

1.4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能源审计人员素质需提高天津市能源审计机构准入条件低,有实力的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经常因审计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不敌由三、两人组成的能源审计机构。由于相关审计人员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理论与实践,部分机构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企业给什么写什么,造成审计报告质量较差。

2对能源审计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明确审计类别与审计内容,加大能源审计资金的投入与政策支持建议国家修订《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明确审计分类与不同类型的审计内容要求,更好指导能源审计工作。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政府能源审计资金的投入和能源审计单位节能技改项目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将滨海新区补贴50%审计费用的政策扩大到全市,对能源审计企业提出的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借助能源管理公司的技术,实现合同能源管理,帮助企业开展能源审计。

2.2提高能源审计机构准入条件与能源审计人员素质建议提高能源审计机构准入条件,能源审计机构应具备节能检测能力、节能项目设计能力、合同能源管理能力。能源审计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知识。提高整合企业信息,综合分析和审计能力。当好企业领导改善管理的参谋,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能源审计的诊断作用。能源审计人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2.3坚持能源审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差异性原则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能源审计应处理好内容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完整与特色的关系。要根据能源审计报告内容与深度要求,保持其完整性;也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艺与产品突出报告的差异性。在审计过程中,应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现场测试,不陷入能量平衡的繁杂劳动中,能源监测也要注重“抓大放小”,即抓住重点的用能工艺和主要的用能设备,不面面俱到,合理评价企业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避免报告内容空洞、重复、冗长。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做到能源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要加强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审计,加强节能技改项目可行性分析,还要重视结合当前节能工作,将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能源总量控制、能耗限额产品单耗、节能项目节能量、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完工项目节能验收等纳入审计范围。

2.4加强能源审计,构建企业能源信息共享平台在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审计质量基础上,建立企业能源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节能先进企业的经验交流,公布节能先进企业的能效指标,对能效领跑企业予以奖励。通过信息公开促进落后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3结语

篇4

关键词:能源计量;意义;现状;技术手段;管理

前言

近年来,质监系统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为服务目标,以加强企业计量器具监管为手段,扎实有效地开展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质监工作的职能,为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1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的工作力度,制订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始终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在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收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消耗,使我国节能形势依然严峻,节能目标的实现要依赖各种监管手段的应用,其中,能源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是节能管理工作重要的监管手段之一。

2 能源计量工作现状

为开展好能源计量工作,各级计量管理部门对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型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基础较好,计量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企业忽视计量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能源计量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情况,更存在企业计量机构不健全,计量投入不足,能源计量器具难以满足《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企业能源计量仪器检测率低,企业的用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等实际问题。为此,各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计量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中的监管和指导作用,全面掌握企业能源计量基本情况,了解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广能源计量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有效开展。

3 以技术手段,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因此,在对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指导和服务方面,从提高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计量检测能力上,从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上,从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和帮助企业全面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3.1 帮助企业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和体系

通过不断加强能源计量工作,促使企业制定并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完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和网络图,标明能源计量器具安装地点、检定等情况,保证计量手段的完善和提高。

3.2 帮助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为帮助企业做好能源计量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依据《用能单位能源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指导和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器具,使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的要求。

3.3 引导企业实现能源数据实时采集并充分利用能源计量数据

帮助、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能源计量数据,提高经济效益,并取得了实效。重点用能企业都实行了能源统计数据日分析、日报告制度和能源数据的跟踪制度。强化数据采集过程中对计量仪表运行准确性的判断和识别工作,发现计量仪表运行状况并及时处理各类仪表故障,从源头上强化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使各企业及时掌握用能状况情况,及时改进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措施,控制成本指标。

各级监管部门通过不断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工作,促使企业完善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能源检测网络化、自动化,能源计量数据实时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控制,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在科学调控、合理利用能源方面发挥计量工作的作用。使能源消费情况实现统计数据及报表网络化管理,为节能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

3.4 帮助企业进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按照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指导帮助耗能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督促企业按照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管理计量器具,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用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能源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认真分析企业在计量管理,完善计量设备方面的不足,加强测量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寻找存在的差距,制定有效措施,推动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帮助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篇5

关键词:电石生产;工艺流程;能源评审

1.电石企业能源评审的必要性

企业应识别出是否有正在使用的国家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设备,制定更新替换的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更换。如电石产品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设备:小型开放式/半开放式电石炉。

2.电石企业能源评审的过程

2.1确定能源变量所符合的具体情况

如电石企业在确定能源变量时应关注:回收炉气,炉气综合利用,炭素材料的水分、固定碳、挥发份粒度及灰份。

2.2考虑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

电石企业在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时,要考虑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如进一步推进大型密闭电石炉替代开放电石炉工艺及炉气回收、炉气综合利用、节能型炭素材料烘干、中空电极、余热回收等技术推广。

3.能源管理体系策划与能源评审示例

以某电石生产企业为例,重点对如何策划能源管理体系并实施能源评审进行示例。

3.1能源评审输入信息

3.1.1工艺流程

企业主要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定义为用单位标准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即单位标准电石产量直接消耗的能耗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损失量。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从焦碳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电石生产开始,到电石成品计量入库的电石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由生产系统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3部分组成。具体生产流程如图卜2所示。

电石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一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

3.1.2电石生产工序能耗

(1)原料准备工序能耗:包括石灰石煅烧、石灰破碎、筛分输运以及炭的干燥、破碎、筛分、输运等所消耗的以电能形式计量的能源。(2)电石生产工序能耗(单位产品电炉电耗):用单位标准电石产量表示的生产过程中生成电石所消耗的电力,其中包括烧炉眼用电,但不包括动力电、照明用电和环保装置用电。(3)电石冷却破碎工序能耗:电石冷却、一次破碎、二次破碎、电石运等所消耗能源。

3.1.3电石产品综合能耗

(1)电力消耗包括电炉电、动力、照明用电和环保装置用电。(2)炭素原料包括焦炭、石油焦、无烟煤、电极糊和其它炭素还原剂等。数量从进入生产后第一道工序为计量点。(3)干燥焦炭耗燃料,热值和计算起点同上。如用电石生产的余热干燥焦炭时,其余热不计算燃料消耗。(4)电石生产系统中消耗的各种耗能工质:包括冷却水、氧气、氮气、压缩空气,其热值按规定的当量热值计算。(5)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各辅助工序(包括电石生产界区内自石灰进厂到电石成品入库止)所消耗的能源(前项中计算过的不得重复统计)。(6)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包括电石生产界区内维修工段、化验室、控制室、库房及车间办公室等消耗的能源。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应全部分摊到产品中去,产品分摊辅助、附属能耗及能源损失量,采取按产值比例分摊。由于各种能源的热值不同,应折合为标准煤统一计算单位。企业外购的各种能源,其热值以该地区或该企业在报告期内实测的低位热值为准。综合能耗中应扣除向外输出的能源。电石产品综合能耗具体包括耗电量、耗炭量和耗石灰量3种:①单位产品综合电耗:单位标准电石产量总计消耗的电量,包括动力电、照明用电和环保装置用电等。②单位产品耗炭量:统计期内生产单位电石所消耗的炭量,其中炭量按焦炭、兰炭、煤炭用量填写。③单位产品耗石灰量:用单位标准电石产量表示的生产过程中生成电石所消耗的石灰量。

3.1.4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1)电石炉废热利用率:电石炉废热利用率为电石生产过程中电石炉废热利用量与电石炉产生废热总量的比值。

(2)电石炉炉气利用率:电石炉炉气利用率为电石生产过程中炉气总使用量与电石炉气生产量的比值。

4.能源评审的实施

企业成立了由各专业部门组成的能源评审小组,利用工艺流程图、能流图、能源统计网络图、能效对标等工具,分析能源种类和使用现状,寻找节能机会。

4.1能源管理机制

企业为电热法电石生产企业,建立了文件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企业领导对能源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了能源管理的相关职责划分,主要生产工艺车间员工节能意识比较强。为保证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企业应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能耗计量和考核机制,制定《节能责任制》《能源管理办法》《用能统计分析管理办法》《测量设备管理办法》《能源消耗指标管理办法》等,并每月对企业的耗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为了提高相关人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企业需制定奖惩措施,对节能降耗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处罚。

4.2能源状况分析

4.2.1主要用能设备情况

企业重点能耗设备共计xx台,包括破碎机xx台、输送皮带xx条、各类电机xx台、电热窑炉xx座、环保设备xx台,已经在逐步开展设备能耗的监测工作。

4.2.2能源输入、输送分配及使用管理

该企业主要涉及的能源计量种类有电力、炭、石灰、自来水、电炉气体等,除电炉气体外其他全部由社会购入,企业建立了电计量网络图。企业的能源分配传输管线布局较为合理,供电线路由电仪车间进行维护,各车间维修人员负责对企业全部的管网进行维护,定期巡检,形成书面的管线维护、巡检制度。企业各车间充分实现了电的合理性利用,生产及冷却用水的循环使用,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计量各车间的能源消耗总量。

4.2.3能源计量状况

电力企业在企业进厂母线安装电能表计量购电量,共安装电能表xx块,用于计量各主要用能工段和主要用能设备的用电量,电力部门计量企业用电量后增加一定的线损和变损后,作为企业的总购电量。自来水从自来水企业购得,在进厂主管道和主要用水工段安装水表xx块,计量自来水用量。为便于准确可靠的对能源进行计量,并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测量数据。炭素原料由衡器计量后使用。企业计量管理实现三级管理,其中设备部设有计量管理人员,各分厂机动处设有计量管理人员(不包括检定、维护人员)2人,分厂各车间分别设有1名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全厂所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文件的编制整理工作。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计量检定站,负责计量器具的检定、维修等。企业对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维修及报废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按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企业严格按照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备了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截止目前已经配备各类能源计量器具总计xx块,配备率达XX.x%。其中进出用能设备配备率标准要求达到100%,实际100%。

4.2.4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企业根据实际能耗情况,并参照同行业的先进能耗指标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编制管理办法,并定期分析实际消耗情况,分析消耗指标降低和升高的原因。企业制定了产品综合能耗数据的计算方法及依据,明确了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数据统计范围及计算标准,电石产品依据GB 21257《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统计方法依据《电石生产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电热炉法)》。企业通过每月能耗统计、目标指标考核、绩效考核、每日的运行检查及不定期的综合大检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2.5能量平衡分析

企业主要涉及的能源计量种类有电力、炭素原料、石灰、水等。消耗方式分为工业生产消费和非工业生产消费,其中工业生产消费为生产线、厂区照明耗能,非工业生产消费为办公楼、食堂等耗能。通过采购量与监测量比对进行能量平衡分析。

4.3识别出影响重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电石生产主要耗能工序有:原料运输与破碎工序、原料预热工序、电炉冶炼工序、成品破碎分装工序等,主要能耗设施设备有窑炉、运输设备、破碎机、筛分设备、电石炉等(见图1-2)。企业从能源、原辅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参数,生产过程中影响能源使用的工艺参数、环境参数及其它相关因素,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含废物的处理)相关参数;反应热、余热余压、循环水等利用;副产品利用,识别出影响重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4.4识别改进的机会

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合理的工艺布局进行电热法电石生产,按照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各要素的要求,提高了节能意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耗计量和考核机制,通过持续改进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职责的划分;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现状,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加强人员能力评价、培训有效性的确认;严格执行企业岗位操作规程;按照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规程、管理标准等制度,并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加强能源使用监视和测量工作,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实现不易拆检的计量设备的定期校验;完善用能设备的能效分析,合理匹配生产负荷;完善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

4.5能源评审的输出

4.5.1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目标、指标

企业确定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电量、单位产品耗炭量、单位产品耗石灰量、电石炉废热利用率、电石炉炉气利用率作为能源绩效参数,并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值做为能源基准,同时参考行业标杆值,建立了企业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在日常的能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将能源目标、指标分解至各生产车间,每月进行监测和考核。

篇6

关键词:能源计量 节能减排 措施

一、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及意义

能源计量是对用能对象的能源利用完善程度进行的数据计算,还涉及其他与能量相关的数据。能源计量是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其他反应能量利用状况的数据共同构成能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部分。对于配备有合理能源计量器具的企业,其能源管理部门可以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加科学准确的计量结果,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更准确的把握,对企业的节能工作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能源计量作为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对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标尺。要想实现新能源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要加强企业在技术上的投资,以期解决技术难题;更要在能源的节约方面下工夫,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生产工艺,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坚实的技术检测手段、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适应的公共计量检测平台相互配合,为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措施,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此外,节能减排的基础和前提工作就是采用能源计量的方式准确计算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节能减排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能源的节约,主要是由能源计量作为指标的,这是企业在节能方面的刻度尺。

二、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现状

能量计量作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节能指标,虽然已经得到少部分企业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在众多企业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本人总结的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

1、能源计量的人才、技术、设备匮乏

能源计量人才不足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那些对能源的计量和企业生产流程都非常熟悉的人才,更是重金难求。这样在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误差,更难以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准确应用。从各种进行能源监测的中介技术机构来看,其建设能力相对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实力。各个机构面临着熟悉能源计量的工作人员不足,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监测设备的两难困境。由于企业进行能源检测的仪器要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校准,就很难在生产线上完成边计量,边生产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技术测量机构为生产商的服务。

2、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某些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相对落后,基本处于初级阶段,采用完全人工的方式进行能源计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没能形成整体协调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缺乏数据管理的信息化,这就导致在节能减排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利用能源计量人员收集到的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能进行科学的指导。

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存在不足,有些企业的管理体系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只是空有制度,并没有人督促企业的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导致数据最终的记录花样百出,根本不能使用;给企业的成本计算和节能减排没有带来任何正面效应。

3、能源管理的数据体系应用力度不够

目前整体来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虽然一些大型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能源计量检测体系,但是所具备的信息尚不足以为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用的数据;而在一些小型企业中,甚至没有进行能源计量的相关体系和相应的技术人员,所谓的能源计量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政府的检查,没有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大多数企业对于能源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不足或是不够准确,造成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数据只是应付各方面检查,而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的后果。

4、不够重视能源计量的数据和统计资料

在现今的企业中,不少企业都不重视能源计量的数据和统计资料,节能减排的任务大多只进行到书面或是口头上,再往下几乎难以进行。甚至出现过有的企业从上到下的各级人员都不知道自己所记录的能源计量数据是通过何种途径测得的,遇到上级单位来检查,捏造数据的现象数见不鲜。近几年国家采取新的电能折算方法后,企业统计节能数据的方法并没有随之更新,造成了数据的不规范和不完整,此外重要信息和数据的可信度也出现严重问题。基于以上几点,使能源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和节能减排起指导作用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三、以能源计量推动节能减排的措施

1.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技术机构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是保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积极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选择能为企业自身带来较大经济效益,且重点在节约水电、油煤等一次资源或二次能源方面的项目进行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加大在这些项目的各项投入力度。此外还要帮助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平衡测试工作,加强能效测试尤其是对于重点能耗产品设备和重要耗能生产工艺的测试工作,据此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而组织好技术力量进行攻关,加大研究在线检定和校准方法的力度,推广先进的审计检测技术则是解决流程性生产型企业能源计量仪表强综合性、拆卸性难等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建设某些重大项目及高能耗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技术部门要主动与相关设计部门提前进行沟通和介入,帮助其选择合理的计量器具,改善现有的计量检测校准手段,提供有效的计量技术服务。

2.建立完善的能量计量管理体系

帮助相关企业从能源管理的各方面完善其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并要求其形成系统条理的文件,组织企业不断提高、完善、实施并坚持持续有效的计量管理。此外,对企业能源审计相关的各项标准确立完善工作的指导,不仅使用能单位在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计量数据方面的工作变的有章可循,而且有效推动了其与用能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协调融合过程。同时还应加大对先进技术标准和节能环保标准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革新传统设备工艺,改进产品设计,限制高能耗和污染严重产品的生产销售,指导企业在质量效益型和节能环保型道路上越走越远。

3.利用节能数据促进节能增效

公司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能源统计岗位,并分配专人负责建立统计台账,将能源统计报表及时保证质量的报送有关部门,对建立的能源消费情况台账系统化且实行电脑网络管理。按照年、月统计核实企业的能源经济指标和各个部门的产品及工序能耗,向各用能单位和有关的职能部门分发各月的能耗数据报表。按照统计局的要求综合管理部门要严格定期将能耗统计报表及时上交。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完成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任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4.加大对能源数据重要性的宣传

通过现代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加强对能源计量工作和节约能源的各项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节能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创造条件。利用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全社会和企业都全面充分的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使企业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认识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将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个人和企业的自觉行为。

总结

现今企业在能源计量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必然会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起到良好的作用。相信以上措施的实施,必然会为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起到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云阳.浅谈能源计量数据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0(4)

篇7

鸿兴于1992年注册成立,主营业务包括:包装彩盒、瓦楞纸箱、纸类游戏、儿童书籍及其他儿童玩具制品,年产量达20万吨以上,产品直销北美、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在注重生产的同时,鸿兴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生产经营活动始终以“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量化、人类环境危害最小量化”为方向,通过实施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不断开发和引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循环利用各种可再生废弃物及对员工培训教育的大力投入,鸿兴具备了完善的环境管理控制能力。

建立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鸿兴2007年通过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保护地球环境,实施清洁生产,建设绿色文化”的环境方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文件,持续地改善环境并努力防止污染的发生,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现存的环境因素、相关方的要求,鸿兴制定并定期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

成立能源管理委员会,有效落实节能减排方案

鸿兴自2006年成立能源管理委员会以来,制定了相关的能源计量、节能台账管理、节能宣传、节能培训制度,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将公司的节能目标分解到各个车间部门,并将节能指标加入《科长、组长质量奖金制度方案》,让节能成为全体员工工作的一部分。近5年时间里,能源管理委员会每年都开展了很多有效的节能项目。产品单位能耗由2005年的110(kg标准煤/吨产品)降低到2010年的73(kg标准煤/吨产品),即产品单位能耗降低33.6%。这5年总共节能4025(tce),相比目标值总和2934(tce),已超额完成137%。

设备与原辅材料积极向环保靠拢

篇8

[关键词] 能源计量;节能减排;计量监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27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4- 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的压力加大,使我国在能源安全上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为此,政府提出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能源计量工作作为政府和用能单位开展节能减排监测和评价的技术基础,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那么,如何以能源计量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是质监部门计量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1 注重宣传,营造企业能源计量舆论氛围

企业是节能减排任务的担当者、执行者和落实者,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重点耗能企业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能法律意识淡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比较被动。因此,质监部门要加大对《计量法》、《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节约能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企业能源计量法制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依法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主体责任的落实。同时,宣传介绍能源计量工作先进企业的工作成效和效益,推广和交流能源计量工作典型及其经验,普及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为广大企业提供借鉴,做好基础性工作。

2 以人为本,帮助企业建立计量工作队伍

能源计量工作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强等特点,不仅要求计量人员有较扎实的计量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其具备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企业能源计量技术服务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计量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能源管理和技术的要求。开展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要组织用能企业加强对能源计量管理负责人、节能减排工作负责人、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相关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着力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专业队伍,以人为本,夯实企业的节能基础工作。

3 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构建计量管理体系

要组织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队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档案和管理制度;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定期检定,开展测量过程控制,应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系统,保证计量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采集录入、加工处理、统计分析与应用;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和检测体系,开展ISO 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依法自主管理和自律监督能源计量工作,增强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保障能力。

4 宣贯标准,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要组织开展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2336-2008《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有关行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及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相关节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贯,帮助企业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技改,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推进节能标准的实施。

5 调查摸底,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溯源平台

要对辖区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种类、准确度等级、数量、检定、信息利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掌握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现状和溯源需求,有选择、有重点地建立辖区内主要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计量标准,尽可能地解决计量器具的在线检测难点,方便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6 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和服务

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分类落实能源计量各项帮扶措施和监管工作。特别要对高耗能设备的计量检测工作进行重点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加以分析研究,制定对策,有效督促企业整改落实,提高监督和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 沟通协调,争取政府支持和部门协作

通过向当地政府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节能减排资助和奖励措施,推动企业进行计量设备和工艺技术改造,实施能源计量各项工作;要积极与辖区节能办、统计局等部门沟通协调,联系有条件的技术机构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以及对重点耗能设备、重要耗能生产工艺、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效测试工作,帮助企业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效水平。

8 实施评价,全面落实节能达标量化管理

篇9

关键词:建筑节能 能源评估 抵押贷款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13-01

1法律体系

1978年美国颁布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在这部法中,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问题得到了详细的规定。1984年对家用电器能效问题又制定了《国家电器产品节能法》;最终在1992年制定了《国家能源政策法》,该法的实施,使得能源供应和使用有了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文本。随后美国又公布了《国家能源综合战略》,从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的角度进行了长期规划。

在美国颁布《能源政策和节约法》的两年前,德国就率先制定了《关于新建筑物节能法》,此法是从当地的气候条件出发,对德国建筑物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建筑标准进行强化和完善。

在1979年日本也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并于1992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进行修订,1997年日本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的基本方针”,也称《新能源法》。1998年修订了《合理用能法》;同年又制定《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2001年实施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2004年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目标是到2030年,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将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目前的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降低到40%。日本通过一部又一部的法律措施来控制能源需求。

2管理体系

2.1管理部门

美国于1976年成立了能源部设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并下设预算办公室,管理和运行办公室。在这两个办公室之下又下设了交通技术办公室、市场部门电力技术办公室、工业技术办公室、联邦能源管理办公室、建筑技术和商务办公室。

节约能源一直是德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0年由德国KFW复兴信贷银行集团、安联欧盟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和德国中央银行股份公司共同控股组建了德国能源署(DENA)。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能源的合理利用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来源,以及为合理的能源转型提供革新技术和实现能源效率市场。

随着1974年推出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在日本法律的延续上新的节能管理办公室也不断成立,2006年日本的经济产业省代管的资源能源部负责节能管理。

2.2建筑节能评估体系

美国当前的建筑节能评估软件有70多种。这些评估软件的开发和运用不仅可定量或定性地对建筑能耗进行评估,还可以促使建筑节能法规的实施,完善和发展。在1990年开始实施的节能认证“能源之星”,美国通过实施“能源之星”标准,为美国每年节省30%-50%能源消耗。

2000年德国实施了“能源评估计划”,对积极采用节能技术与产品的消费者实行低息贷款和部分资助。通过开发研制“能源评估体系”计算机软件,并培训专业咨询人员学习使用该软件,再将专业咨询人员对建筑物的调查数据和业主的访问数据输入计算机,可得出建筑能耗比,假若高出标准值,则为其提供节能改造方案。

1998年日本实施能效基准制度,即对汽车和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电器产品制定不低于市场上最优秀商品水平的能效标准,并确定实施的目标年度。1999年开始日本开始对汽车、商用和家用电器设备等实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同时也让消费者对产品能效进行比较。

3激励政策

3.1经济补贴与贷款优惠

2001年美国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提供大量经费开展现金补贴项目,鼓励用户购买有“能源之星”认证的节能产品。购置有能源之星标识的建筑,可申请低息抵押贷款。同时为了让低收入家庭也能节约能源,美国发起了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使低收入家庭免费得到政府节能改造。

而在德国对热损失、电损失大的家用电器也进行节能改造经济补贴,同时为建筑节能和高效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信息传播也提供经济补贴。每年为节能投资提供低息贷款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优惠贷款。

在日本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等节能设备的可享受日本住宅补贴贷款制度,每年用于补贴家庭和楼房能源管理体系和高效热水器等费用就高达财政拨款约3亿美元。日本对能源效率投资提供低息贷款,但其条件是现有设备的能源或石油消耗减少20%,新建项目的能源或石油消耗减少40%。

3.2税收减免

2003年美国出台了一项政策,即在此后10年对可再生燃料、能源效率和替代燃料等领域实施减免能源税政策。对各种节能型设备和新建建筑根据所判定的能效指标不同,减税额度在10%-20%。还规定了2001年至2003年之间建成的民用住宅,若比国际节能规范(IECC)标准节能30%以上的,每幢减免税收1000美元;2001年至2005年期间建成的民用住宅,若比国际节能规范(IECC)标准节能50%以上的,每幢减免税收2000美元。此外,美国还资助节能建筑设备,根据各种节能型设备所判定的能效指标不同,其减税额度分别在10%-20%。

1999年德国实行了生态环保税收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政府为了达到降低能耗,采用新电源技术的研发。即通过适当的提高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再通过低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手段完全退还给纳税人。这种生态税的制定无疑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同时加强了能源消耗的税收。去年,德国又施行了税收同环保挂钩的做法,即耗能大户企业只有执行能源管理系统,才能获得减少生态税的优惠。

日本对中小企业也有很大的优惠。即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在正常折旧的基础上,还可提取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

参考文献:

[1]卢求,卓定疆.德国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 [ J]. 北京房地产,2006.

[2]谢浩.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启示[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9.

[3]环球聚氨酯网.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分析[J].聚氨酯,2009.

篇10

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主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环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比一般企业更加严格的环境要求,我国钢铁行业(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领军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不是将绿色环保作为负担,而是在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下,化压力为动力,于2010年提出“以‘环境经营’为导向来培育宝钢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于2011年提出“要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的战略目标。

为此,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在严格遵守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实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和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三大任务,把“环境经营”全面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还建立了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该体系不仅为“环境经营”战略提供了环境管理和核算工具,更重要的是为支撑“环境经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想和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应用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强力推动重点节能环保项目建设。2011年吨钢综合能耗较年度计划目标低5公斤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较年度计划下降4.5%,同比节能量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0%;SO2和COD分别较年度计划少排放19.6%和31%。在产品研发方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钢的工业化生产;9大类24种超高强钢产品也已实现稳定生产。宝钢高强钢应用于汽车行业,每年可减少2186万吨CO2排放,相当于1 个神农架原始森林。此外,宝钢集团下属板块纷纷拓展绿色产业。例如,宝钢发展完成矿渣微粉、磁性材料等产业化项目,使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被进一步深度利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则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节能环保领域,“低碳排放的智能化工业炉技术和绿色经营模式创新”项目能减少吨钢能耗10%以上。

随着前瞻性环境经营实践的逐步深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主导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鲜明,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011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62亿元、利润总额182亿元,并在美国《新闻周刊》联合两家全球领先的环境研究机构公布的2011年全球500 绿色企业中首次上榜,在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绿色品牌百强中连续上榜..

二、企业践行绿色环保的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企业是在同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企业通过其活动对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构成影响;其次,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构成影响的基础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要求与期待;再次,企业为了回应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被动或主动地履行相关责任;最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支持。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人类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企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权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竞争对手、政府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雇员)开始对企业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

(一)外部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政府监管部门是企业最重要的政府部门类利益相关者。面对层出不穷的环境事件,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必须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以强制性法律法规形式来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经营业务,例如对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能耗高等项目不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也提供了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激励性法律法规来积极引导企业承担起环境保护责任,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客户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高涨,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或服务蕴含的绿色概念,越来越偏好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对于非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则会出现抵制情绪。

供应商是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作为原材料、设备等的买主,加强同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至关重要。随着政府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逐渐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不断高涨,供应商可能因顾及自己的声誉而拒绝向生产或销售非环保产品的企业供货。

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在约束企业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和媒体虽然对企业没有强制性权力,但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他们期望企业推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针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非政府组织和媒体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二)内部利益相关者意识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股东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宏观层面,受世界各主要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受世界著名企业纷纷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股东意识到环境友好型产品既能减少高耗能高污染材料的消耗,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的频率、处罚成本,节约废物处理开支;又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企业产值,塑造企业良好声誉。

员工是企业最关键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根据分工的不同,企业员工分为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两类。管理者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权,能够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经营活动。管理者比较熟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诉求,相对来说更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能够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前瞻型企业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积极践行绿色环保

正是在与政府出资者(国资委)、战略合作伙伴、用户、员工、供应商、社区、非政府组织、媒体及社会大众等各利益相关者融为一体,创造“构筑共享价值”人文商业环境的过程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把“环境经营”全面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导致以绿色环保为主导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鲜明,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前瞻型企业也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把对经济、环境与社会和谐统一的追求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从经营理念、管理体系、产品、报告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展绿色环保实践。

三、更多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途径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绿色时代,更多企业应该以睿智的思想和长远的眼光去谋寻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现阶段,我国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生产、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途径,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掌握竞争主动权。

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1)实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持续减少企业生产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都应有明确的绿色环保职责。企业还应制定明确的环境责任考核与评价体系,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职责和贡献对各级员工进行约束和激励。(3)减少自身日常营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购买可再生资源生产的能源、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削减纸张消耗量、建立视频电视电话系统减少差旅活动、采纳可持续采购政策等。(4)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绿色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积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通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清洁生产等主题的员工培训,参与国内外节能环保交流和合作,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持续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把绿色环保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

实施绿色生产,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1)采用先进的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工艺与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2)推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类项目、环保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重点节能环保项目的建设。(3)提供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够节省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