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前沿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技术前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技术前沿

篇1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各项具体工作内容的管理统称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较为繁杂,管理范围涉及到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部环节,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基础保障之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进行的,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大、施工难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互不完善,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了,只有适时的对其加以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稳步提高和科学发展。

1、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与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2、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 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的目标。

(4)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⑵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⑶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技术资料的整理必须规范化

工程技术资料必须基本齐全,除真实、准确、完整外,还必须规范,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签字要齐全,字迹清晰,无代签现象,统一使用A4纸进行装订,保持纸面整洁,无污染;必须用碳素墨水书写;(2)分类分项要明确,封面、三级目录、各种材料的汇总清单资料应齐全,逐页编码,排列有序;(3)设计变更单、施工现场签证单及技术核定单必须收集齐全,图纸中结构、外观、形式、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按照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竣工图。设计变化不大的,可将变更部分标注在原施工图上,并注明标注人及标注时间,另盖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竣工图章加盖在图签右上方空白处,竣工图编制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监理应逐张签字,并保证图纸无油污、无磨损、图字清晰;

5、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⑴建立管理体系,制订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⑵必须做好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以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 在用人的因素方面要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指挥系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有先进和配套的施工机具、设计图纸和说明、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要注重有关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成果开发工作,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责任制度。

⑶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日本,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中一直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应加强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各种应用系统,继续大力推进计算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⑷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

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和公司质检员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公司质检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使管理人员懂得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工程资料整理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各个专业技术部门、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项复合性工作,要保证工程竣工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规范、齐全,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就必须不断加强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一流的工程施工资料,从而为建设一流工程项目提供资料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

一、引言

现阶段全社会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对技术研究也不断加强,设计标准逐渐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节能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也为逐步加深,这都为建筑节能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但在电气节能全面系统目前还没完全被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纳入,多数人通常都认为建筑节能只与建筑围护结构、采暖或空调方面有关,与其他专业无关,认为电气节能无足轻重。即便是某些省级建设标准,也仅偏重于对采暖通风空调的监测与控制工作,缺少对电气节能方面的指导及操作措施。其实电气节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甚至在很多建筑智能化系统都难以得到应用,如果缺少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实施,节能的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长此以往,势必会带来巨大能源的浪费。

二、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

2.1、优化供配电系统

2.1.1、供配电过程中节能

在实际应用中,供电系统操作要简单,性能要可靠,尽量合理设计和选择供配电系统。在离用电中心近的地方设计变配电所设,就可以降低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线路上的损耗;变压器的台数及每台的容量应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合理地配置与选择,有利于在不同的用电季节灵活的投切变压器,降低轻载引起的电能损耗。

2.1.2、变压器节能的设计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只有变压器的型号和运行方式选择合理了,由变压器引起的电能损失就能减少。在设计中,可考虑使用节能型的变压器,如SCB11;尽量选用电阻值小的绕组;应综合考虑线路中的负荷情况,选择与电路负荷相当的变压器,对负荷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从而减少电能的损耗。

2.1.3、线路上电能损耗的降低

在线路中,只要有电流通过,就会出现电能的耗损,为降低电能的损失:(1)导线选择电阻率低的。银线是电阻率最低的材料,铜线其次,银线因价格相比较太贵,所以铜线就在线路上大量使用,有时选择铝线也是不错的;(2)导线的长度尽可能短。要尽量避免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让导线绕弯路,这样电路中导线的长度会减少;(3)增大导线横截面。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横截面相对较粗的导线应尽量选用 这样做线路导线的支出在最初安装过程中会增加,但线路中电能的损耗可以降低,从长期用。电的角度计算还是经济实惠的。

2.1.4、功率因数适当提高

在供配电系统中,要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中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失。因此,设计中采取方法如下:(1)增大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最好选择功率因数相对较高的电器设备,具有电感性的用电设备,选用时考虑具有补偿电容器的设备;(2)静电电容器的使用。在线路中,实现无功补偿使用静电电容器,它就会超前产生无功电流,可以抵消这部分的无功电流,既提高了功率因数,又减少了整体无功电流。

2.2、优化照明系统

2.2.1选择合适的电光源

建筑电气在民用设计时,首先要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然后依据建筑物地点的特性,电光源的特点,照明设备最好选用高效率、经济合理的,可以降低照明时的电能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2.2.2、合理的使用照明用具

选择照明灯具时,首先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光分布,也不能有眩目现象产生,其次要对灯具的效率进行充分的考虑,尽可能选择灯具的效率最高。在当前普遍用于室内照明是荧光灯,用于室外照明是汞灯,如果混合使用这两种灯,就会产生高的光效、电能的耗费就减少,对人的视觉也有益处。除混合使灯外,配光在灯具设计应尽量使用,如在照明程度不变的情况下,白炽灯的灯具可以省电量20%。

2.2.3、合理选择的照明度

在照明满足标准照度的要求时,设计中可以合理地选择普通照明、局部以及混合照明,进行搭配使用,从而降低电能的消耗。例如在大型的工厂车间,照明采用的如果全部是普通型,即使灯具的使用量很多,让人满意的照度值也很难达到,但如果既要能满足照明度,又要节省电能,最好安装一些局部照明设备。

2.2.4、科学管理照明用电

节约用电应该宣传教育持续进行,节约用电要建立制度,单位要将节约用电程度纳入员工的考核中,这样节约用电的意识就能建立起,照明用电的浪费就会自觉控制。对于照明设施安装在住宅楼道内的,电量的消耗必须计入用个人电表,这样住户就会主动的节约。

2.3、优化设备节能系统

规模较大的及重要建筑物可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对空调、给排水、电动机等进行监控,实现节能目的。空调系统及给排水系统需要与暖通及给排水专业在方案及施工图阶段重点配合,使控制方案更趋于合理。在设备选择上,合理采用节能型电动机及变频调速风机、水泵等节能设备,才能发挥明显的节能效果。变频风机通过变频方式调节空调箱的送风量,使之与室内负荷相匹配,能够在满足空调要求的同时,大幅节约风机电耗。对电梯,可设群控或其他节能控制模式,自动扶梯设节电感应控制。车库内选用带一氧化碳自动探测器的诱导风机,自动联动排风机;全空气空调系统中选用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据现场环境情况控制、调节新风量。

减少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耗能。除了用就地补偿电容器以减少无功损耗外,还应减少电机轻载和空载运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电机的效率是很低的,消耗的电能并不与负载的下降成正比。采用变频调速器,使其在负载下降时,采用变频的方式,自动调节转速,使其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提高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这种设备的价格仍偏高,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种节能方式是采用软起动器,软起动器设备是按起动时间逐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以控制电压的变化。由于电压可连续调节,因此起动平稳,起动完毕,则全压投入运行。它可用在电动机容量较大,又需要频繁起动的设备,以及附近用电设备对电压的稳定要求较高的场合。因为它从起动到运行,其电流变化不超过三倍,可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所要求的范围内。但它是采用可控硅调压,正弦波未导通部分的电能全部消耗在可控硅上,不会返回电网。因此,它要求散热、通风措施完善。其价格比变频器便宜,目前已取得较广泛应用。

2.4、开发利用新能源及绿色能源

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电气设计的要求将会变得越来越高,这样新能源的开发最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如已经广泛使用的太阳能蓄电板、风能发电站,在上海世博会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园区内的累计达到120万kW・h;能将人踩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发电地板”,可以充分利用客流的“踩踏”能量。采用的“发电膜”技术,首次在日本馆外墙使用的太阳能电池,能够使外墙自主产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一个极具探索性的全新的课题,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只有对新能源有充分的了解,才会有独特的设计创意。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建筑电气节能方面的设计,加深了我们队节能概念的理解,使得我们知道无论在供电系统方面,还是在用电设备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可能性。所以,为实现节能的目的,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时,要正确地设计供配电系统,科学地选择节能电气产品, 以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毅宏.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及节能设计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03)

[2] 张弘.浅谈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篇3

关键词:房屋;渗漏;防渗;技术;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房屋渗漏的原因

房屋渗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严重时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必须重视房屋的渗漏。导致房屋渗漏的原因如下:

1.在外墙立面设计之初,设计单位忽略防渗环节

一方面没有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象资料进行针对性设计,而采用通用的屋面设计方法;另一方面施工方法和材料单一,达不到因地制宜,灵活施工的要求;再一方面保温屋面未设计排气口,保温层水分蒸发破坏了防水层而失去防水功能。

2.防水材料方面

屋面工程上常用沥青生产的油毡做防水材料,但由于沥青质量变化较大,特别是含蜡高的沥青,受温度的影响很明显,大大降低了防水层的效果;现代工业民用建筑大多都是框架结构,墙体均由砌块砌筑,防水性较差,一旦抹灰时所用防水密封材料不合格就会导致渗漏。

3.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最容易产生渗漏现象。施工时未按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标准施工,随意性较大,使结构层产生微小裂缝,如屋面结构的混凝土未精心养护等;在做防水处理时,卷材之间的搭接、收头等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渗漏;墙柱与砌体墙拉结筋不牢或未设拉结筋以及抹灰时未按设计配比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渗漏。另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和使用中的人为随意施工也是造成的渗漏因素。

二、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措施

1.砌体外墙缝隙引起的渗漏

在施工时,框架剪力墙护墙或充填外墙拉结筋设置不正确或设置过多,会使砌筑施工难度加大,墙体容易形成通缝。墙体的砌筑是预防裂缝的重要环节,一定要认真对待。处理措施:设置拉结筋,一定科学合理,既不影响施工,又能达到强度要求;特别重视砌体质量,干砖使用前应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浆饱满度应作为重点来抓;在砌筑过程中,不可随意将不同强度和密度的砌块混砌;砌筑完成后,一定要检查墙体灰缝饱满度。

2.屋面渗漏及治理措施

屋面建筑是房屋建筑中的最上层的结构,主要起着承重、防水以及防温、隔热的作用,若是在工程中施工不当,就会造成一定的渗漏,这在一定的基础上需要依据工程控制中的其他工程质量进行综合性的控制标准,保障工程中的有效质量的实施,并按照防水材料进行根本性的实施,防治由于温度原因造成的温度裂缝问题。这样在一定基础上的质量控制措施不仅是针对工程中的有效措施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找平是在房屋建筑构造中防水的最基本的控制间距,这样在一定的质量控制中进行的综合性实施。在满足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结构整体性的同时,还应具备合理的坡度,并设置合理的分隔缝和分隔间距;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做好保养护理工作,严禁搁置重物操作。

3.地下室的渗漏及处理方法

地下室常见的通病有:缝的变形产生的渗漏、混凝土渗透产生渗漏、连接缝产生的渗漏等。治理方法:为了防止缝的变形,应选取符合规格的止水带,安装前检查墙体无缺陷,安装后注意密封,灌注混凝土时需确保止水带不被挤压;在侵蚀性环境下,水泥标号选取不当就会产生渗漏,混凝土的抗渗漏等级应在P8以上,主体厚度250mm以上,宜采用机械搅拌且需增长搅拌时间;在墙面及地面硬化时,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干燥,同时垫铺一层与混凝土一样的水泥砂浆;在浇筑地板时,应在墙体设连接缝,连接缝高度在地面300mm以上;浇筑完成后必须有14天以上的养护时间。

4.外门窗渗水

门窗渗漏水问题主要在安装环节,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的处理质量决定了是否会发生渗水。按规范规定,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宽度一般控制在2cm~3cm,在如此窄缝中,嵌砂浆或填充其他柔性材料有一定难度,需仔细和耐心。防水嵌缝膏的施工质量是防水的第一道屏障。施工时,门窗框四周缝隙表面须留5mm~8mm深的凹槽,保证防水膏的厚度。

5.施工脚手架孔、大模螺栓孔渗漏

脚手架孔、大模螺栓孔封堵不密实,造成渗水。封堵脚手架孔、大螺栓孔时,要选用带有膨胀性能的混凝土或砂浆填塞密实,可用10cm×10cm的聚丙纶防水材料块粘贴于外墙孔洞处,可有效控制渗漏。

6.空调孔、烟囱孔渗漏

空调孔、烟囱孔后期安装封堵不密实,易造成渗漏。施工时,可用相应孔洞直径的PVC管做预留套管,防止雨水从预留孔洞处向墙内渗水,有效控制预留孔洞处渗水。

三、防止房屋渗漏的综合治理办法

1.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人员应将施工的各项指标向工人交待清楚。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饱满度,水平缝要填满砂浆,用勾抹子仔细补喂灰浆的方法来保证外侧竖缝质量。上下灰缝应在抹灰前仔细检查一次,遇到未勾或沉裂的应补勾填实,沉裂缝宽度不小于10mm。另外,技术人员还应不定时抽查工人的操作,对不按要求施工的人员应严肃处理,确保不是人为故意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2.加强对工人的培训

房屋渗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人为原因控制中,不仅需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控制标准进行实施,最终保证工程施工工艺的控制标准。若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工程控制中的一大部分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地开展,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有效性控制,最终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原因结合起来,最终将工程中的各项工程进行总体的实施,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从物质、精神各个层面来激发工程施工的积极性。

3.加强施工设计

首先,建议尽快制定建筑物外墙防水技术规范,以便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其次,在外墙设计中应坚持遵循现有建筑防水技术规范的原则,此规范要求不论是地下工程还是屋面工程,均应强调在满足结构承载力强度要求外,还要满足限制建筑物各种变形或产生裂缝的要求。再次,监理工程师及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等应严格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若设计中存在未提出或不当之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或增补意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渗透质量通病是在房屋建筑中最为普通的病害,同时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不仅需要加强对质量控制,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控制标准进行综合性的质量调控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最终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改善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依据一定的控制标准进行有效地分析,并加强对渗漏病害的原因分析,加强对房建工程中的操作工人进行培训教育工作,加强监督,保证每一步都检查到位,这样就可以将渗漏问题得到有效地改善。

参考文献:

[1]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JGJ/T53-2011[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5).

篇4

关键词:楼梯间, 前室 , 合用前室 ,加压送风

Abstract: the civil building of fire protection design always all is the focal point of design, but in actual design, becaus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understanding, stylist to tak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e same. Building smoke exhaust system design task and goal of guarantee to evacuate safely and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out of the action, and prevent and reduce civil building fire damage, safeguard social public secur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vertical evacuation of the channel is smoke design,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of different problems. Through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work of the past, and give the future design to provide the basis.

Keywords: stairwells, former room, room share before, pressure air supply

中图分类号: TU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的空间不断扩大,民用建筑需求越来越多。民用建筑设计中,消防设计是重中之重。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即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并有利于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防止和减少民用建筑火灾的危害,保障社会的公共安全。简单地说,防排烟系统可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做为人员的安全疏散的最主要通道,如何合理设计防烟系统是设计师面对的主要问题,目前现行规范、技术措施、设计手册已经明确了防烟的设计要求,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对规范理解的偏差,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笔者总结了自己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疏散通道防烟系统设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和设计人员进行交流,使设计更加合理化安全化。

一、概念

进行设计之前,必须明确概念,才能准确理解规范。以下为本文需要用到的几个主要概念:

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主要的方式是向作为疏散通路的前室或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加压送风(正压送风)。

自然排烟:利用火灾时产生的高温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前室:即设置在人流进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之前的过渡空间。

剪刀楼梯间:也可称之为叠合楼梯、交叉楼梯或套梯。它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

表格1列出了民用建筑中消防电梯井、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烟措施分类。

表格 1

建筑条件 条件 部位 防烟措施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任何条件下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 机械加压送风

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靠外墙的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自然通风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并应保证该楼梯间顶层设有不小于0.80m2的自然通风有效面积。 自然排烟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自然通风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进行防烟,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且开口面积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 可以不设置防烟系统

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住宅建筑,前室、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开口面积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前室

消防电梯井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消防电梯前室

消防电梯井和防烟楼梯间均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 机械加压送风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前室或合用前室不设加压送风的消防电梯井

二、实例:

以下主要列举几个笔者在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的防烟系统:

2.1剪刀楼梯

两座楼梯分别加压送风,实际的建筑布局,一般有两种,如图1、图2

图1

图2

图1风井布置在剪刀楼梯间的两侧,图2风井布置在剪刀楼梯间的一侧。图示设计中每隔二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图1中,两个楼梯间加压送风口须同在偶数层或同在奇数层设置;图2中的加压送风口,左侧的如果设在奇数层,右侧的应设在偶数层,才能保证每个楼梯间防烟设计要求。同样是剪刀楼梯,根据建筑布局的不同,加压送风口的布置做相应改变,以满足防烟设计需要。

2.2关于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8.4.3中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对于规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单条规范,也就是不能断章取义,理解此条规范还要结合《高规》8.2.1和《高规》8.2.2.1 中关于自然排烟的条件的规定,下面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理解:

某23层建筑,地下室为汽车库,1-5层为商业和餐饮,6-23层为住宅。总高度为84.40米。住宅防烟楼梯间有可开启外窗,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大于2.00m2;前室无外窗。-1至5层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无外窗。根据规范,此建筑为高层建筑,1-5层为商业和餐饮,此建筑按照规范中建筑分类应为一类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裙房以上虽可以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但是根据《高规》8.2.1,应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防烟系统。

综合以上的实例,可以按照《高规》8.4.3的要求设计,以下两种情况应除外:

(1)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虽有外窗,仍必须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2)裙房及地下室无窗的部分超过5层,虽然裙房以上部分可开启外窗满足自然排烟条件,仍应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正压送风系统。但在风量的计算中应考虑由窗缝引起的渗漏量。

2.3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根据规范,加压送风量应按规范列表取值、压差法、风速法三种计算方法取最大值,笔者列举了三种方法容易忽略的问题:

(1)规范列表参考值

在设计中往往忽略了规范中的注释,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1.75的系数。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

出入口数量的确定根据正压送风的部位进行分类,有以下几种情况:

表格 2

正压送风部位 楼梯间正压送风(前室不送风) 前室或合用前室和楼梯间分别正压送风 剪刀楼梯间分设前室,前室相邻并有相通的门 前室正压送风(楼梯间自然排烟)

出入口数量 按平面图确定 按照平面图确定,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计入楼梯间,不应计入前室 按照平面图确定,前室之间的门不计入出入口数量 按照平面图确定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规定消防电梯的门和普通电梯的门不应列入出入口。笔者认为当前室或合用前室和楼梯间分别加压送风,楼梯间与前室之间的门,不应计入前室出入口数量;剪刀楼梯间分设前室,两间前室相邻,分别设置加压送风,前室之间的门不应计入出入口的数量。综上所述,需计算的正压送风部位相当对于邻室为正压间时,与邻室相通的门为需要计算的出入口。另外,出入口数量计算还应考虑同时开启的楼层数。

(2)压差法

容易忽略,计算时加压送风量应包括可开启外窗缝隙的漏风量。前室或合用前室等加压送风系统设有常闭型加压送风口时,加压送风量中应计入火灾时关闭状态下风口的缝隙漏风量。

(3)风速法

疏散门开启时,门洞处保持不小于0.7m/s的风速,所需的加压送风量。

《建规》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这与规范要求的门洞处风速不应小于0.7m/s是矛盾的。所以设计时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应取0.7~1.2m/s为宜。

三、结论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烟系统(加压送风系统)直接影响到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是消防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烟系统的设计需结合建筑的布局和要求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在设计过程中,应熟读规范,综合考虑规范对不同情况民用建筑防烟设计的要求,不能断章取义,为设计合理、安全的建筑储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便完善建筑的防烟设计。文中提到的观点与做法,无论认同与否,希望能够在今后的设计中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3]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 创作 抽象艺术理论 色彩

“抽象”一次来源于纯艺术,自然被认为是那些不容易被看懂,甚至是无法被人们欣赏的抽象画;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纯艺术的美和感受,是纯粹的、自由的和谨慎的,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领域的逐步扩大,相邻学科之间的接线逐步象散,学科内容逐步的渗透和通话,因此原本不能被称之为艺术的建筑业逐步具有了艺术气息,并且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表现淋漓尽致,抽象艺术理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艺术与信息论概述

抽象是与具体相对应的,是将许多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和因素逐个分离出来或者阐明他们之间所蕴含的一种关系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含了对复杂事物的概括、综述和简化,因此在过去的艺术工作中常常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这就造成了在艺术作品中出现了表达方式含糊不清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当前人们对抽象艺术理解不深,无法理解。所以在当前的作品赏析中,人们将抽象理解为是无法看懂和理解的东西,是从自然里面抽离的东西,用在哪些不能够表现自然的艺术上面。抽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个较为高级的形式,它是通过不断提炼和融合而形成的,是没有具体东西代替的结构。根据现代信息论的含义,当前的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含义主要分为三种层次,即语言信息含义、符号信息含义和表现信息含义。其中语义信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是它自身之中所包含的各种世界和事物的信息,如作品中事物的大小、形状和色彩等;符号信息指艺术作品在创作中所需要表达的一种信息要求,也是作者内心活动的主要表达方式。其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感觉性质、结构性质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制作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材料等等信息;表现信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关于事物的表现性特征、艺术家的情感特征以及创作时的相随状态的信息。其中语义信息和符号信息容易把握和确定,表现信息不容易把握和确定。

“抽象”的含义都是指转移或分离,特别是指把注意力从某些事物或一件事物的某些方面转移开。“抽象”在艺术领域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一件传达了可见世界以外的某些方面信息的作品,根据它传达的信息不太完整或更为完整的情况,而被说成更多地或更少地是抽象的,这种再现性的抽象叫做“语义性抽象”;另一种含义是指许多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所有那些不传达或意在不传达外在世界信息的艺术作品,它不描绘不塑造任何事物,只不过是由非传统的要素塑造,由非传统的结构所组成的人工制品,在作品与被再现的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因为作品不再现它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这种非再现性的抽象叫做“非传统抽象”。 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从后印象主义经过立体主义走向抽象创造的蒙德里安,使黑和白的分割、黑与黄的冲突达到原色的和谐。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风格派是绘画史上的革命,更是对之后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许多著名的设计师对风格派的艺术运动更是念念不忘,时时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风格派精髓被运用。

2、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2.1再现性语义抽象

抽象表现为把事物的某一个细节、功能夸大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事物。在家具中,通过这种夸大某个细节的设计理念带来的简洁家具,简练而又丰富,往往令使用者回味悠长。风格派通过提炼去表达简约。风格派家具有醒目的色彩、简练的造型、精巧利落的线条和多种材质的混搭等特点。风格派的家具设计特色是点、线、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材料都很单一。总的说来,建筑师在设计时运用再现性语义抽象的方法,通过作品一定的语义信息或符号信息来传达建筑的思想。

2.2、非再现性非传统抽象

在建筑历史上,运用非传统抽象设计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是近现代的事,并且占了主导地位。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应溯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到本世纪20年代走向。现代建筑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先是经济基础落后,而后是政治观点的制约,严格地说,中国建筑界敞开思想了解西方现代建筑是八十年代才开始的。几乎半个世纪关于现代建筑运动在西方建筑界的争论我们了解甚少,恐怕只有少数研究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同志才关心这些事。构成派运用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知识进行建筑创作,重视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或后现代建筑创作中常用。

2.3建筑图中的抽象艺术理论

在建筑工程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抽象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而在研究中它对于非习惯,非传统形态的建筑设计要进行合理思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墨守成规和缺乏活力的设计方式。在建筑图中画配景时,把配景的细节部分舍弃而抽象地画出,最常见的是人和树的程式画法。

2.4、室内设计的应用

运用抽象元素如鲜明的色彩、活泼的图案,会有很多人感觉难以适应,且与传统的设计风格又格格不入,其实,抽象元素很容易与现代室内风格相配合。很久以来,传统的设计装饰图案:点、锯齿形、重复的条纹与自然的、生物的形状常被用于装饰设计之中,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延续了这一传统,使用现代设计手法古为今用、变形改造等获得强有力的表现效果,在色彩上常常运用黑白两色强烈比对的形式。黑白两色与三原色的组合是抽象艺术设计的典型表现,能够形成一种明快的色彩设计,中性色的墙壁使得抽象图案成为空间的主角,装饰品和布艺的多种色彩相映成趣,这就使抽象完全融入到了设计之中。

3、结束语

运用抽象艺术理论进行建筑创作是工业革命以后建筑师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世纪中叶以后,在建筑创作领域占据了主流。建筑之美从古代具象美逐渐地转向建筑之抽象美,这也正反映了艺术领域审美标准发生的变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会越来越向抽象方向靠拢,这样利用抽象艺术理论进行建筑创作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抽象艺术的流派很多,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流派,在建筑创作时需透过各种流派形态差异的外表,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真正创作出高水平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杨奇;现代山地城市居住空间地域化的思考[D];重庆大学;2007年

篇6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应用;必要性;应用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project in the city of Changshu City, Changshu City,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Key words】Intelligent engineering application;Necessity;Application analysis

1. 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一直在飞速地发展着,其广泛应用也越来越渗透到建筑工程上来,建筑工程的CAD技术、网络计划图等都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最频繁的工程,其应用与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紧密相连的,本文通过介绍公司在建项目常熟市莫城燕巷智能化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施工的联系和互为服务的关系,谈谈现如今计算机应用和技术对于智能化工程应用研究的意义。

2. 建筑智能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

建筑智能化工程新时代建筑工程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它将如今的计算机技术的通信技术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连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性更高、环境更为舒适的生活平台,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所有商住房、别墅或者医院、学校等等地方都需要像门禁、消防、监控等等安全设施,这些围绕建筑智能化系统所建立的,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服务人们方面的结晶。可以说建筑智能化工程是表现计算机技术对于业主安居乐业的一种方式,是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的一种媒介。现如今,建筑智能化已经广泛成为大众的研究课题,正所谓,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很多业主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需求,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工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系统可能还有待进一步地扩展,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还可以更加的灵活多变以满足各类需求不同的业主的要求。

3.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工程应用的必要性

3.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殊性。许多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施工部位较广,设施安装较多,实际施工期间还会发生更多可能的技术问题。智能化工程施工期间还有许多施工单位同时施工,如装饰、消防、暖通等等,互相之间的配合也是保证施工顺利的一大条件。因此,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顺利展开就必须依靠多种计算机处理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计手段、控制理论、数字模型等等科学方式,这些理论方式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很好地顺应了建筑工程的特征。

3.2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需求。建筑行业作为规模较大的行业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项目只是单单处理人和事务,而如今的项目管理已经在质和量方面都有了飞跃地提升,不仅仅局限于处理单方面的信息,而是对整个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包括每一环节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控制。所以不管是总体统筹管理还是单一制定对策,都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才能实施,建立每个环节的信息库、数据库,依靠数据处理、制定对策方案以及验证来更好地管理项目。算机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大型工程数据复杂的难题,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4.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4.1智能化工程的子系统划分。不同的建筑中智能化工程的系统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大楼的不同以及业主考虑到自身使用需求的关系。但是一般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这些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负责整个大楼的能源调控,对例如消防、空调、电梯、通风、排水等等设施进行统一的调控和管理,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条件。节省人力物力使得大楼居住舒适合理。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确保建筑物内各种图像、音频能够准备传达,及时沟通,同时可以将外界的事物传输到大楼内部进行资源共享,实时和外部世界保持信息同步。而办公自动化系统而言,主要由办公设备管理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办公自动化的设备主要是针对日常办公所采用的工具,例如收发邮件、电子报表的制作、文字处理以及编辑编排信息文件等等,同时还能进行联机检索、电视会议等等图像处理的手段。对于结构化布线系统来说,主要是实现建筑物之间的相互的网络传输,可以将语音、图像、文字信息进行交换,必要时将外部网络和建筑物网络联系起来,实现多项扩展的新功能。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如今计算机电子化的产物,也是智能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是实现资源同步和共享,保质保量以及高效地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4.2智能化工程的通信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实现计算机控制和相互连接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如今的智能化工程而言,采用较多的是FD-DI综合业务的数据网。对于组网来说,一般由最常见的局域网和ISPBX的组网模式构成,针对智能化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而言,采用集中式的网络结构,将零散的小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整体建筑智能化的功能。

5. 结语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电气节能技术;变压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原则一功能性。当电气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考虑通风、照明及供电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能否满足建筑物的使用。

1.2原则二经济性。经济型,建筑工程在进行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电气节能技术追加投资的回收期,不能因为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导致工程施工的投资增大。

1.3原则三先进性。电气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尽量的选择比较技术成熟的设备以及材料,这些设备及材料首先要考虑其节能方面。同时要考虑到长远的使用,有一定前瞻性。在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比较先进的技术,这就是电气节能技术先进性标准。

1.4合理性。节能设计不能够抛开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进行。要满足不同部位的照明、温度等要求,并且还要尽可能地保证建筑物中空调所需风量。此外,建筑物中可能会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工艺设计,所以要留出这部分空间。

二、选择节能的变压器

变压器的选择也要选择制造工艺先进的变压器。调零自耦变压器是一种节能变压器,它可以进行不断电的调整输出电压。它的绝缘耐热等级为F级,工作情况为交流电 50HZ以及工作电压在 500V以下。该变压器的铁心为冷轧取向优质硅钢片,其线圈结构有圆筒、形筒式以及椭圆筒等形式。具有性能好、体积小并且安全可靠。可以增加变压器的导磁,大幅度增加变压器的空载和短路损失的有功损耗,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当下我们的新型变压器多数都是铜芯绕组,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变压器能耗。

三、提高建筑电气系统的功率因数

输电线路在长期运行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无功消耗,因此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对于那些容量超过10kw的设备,必须在电动机端设置就地补偿装置,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可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根据系统功率因数与理想值的偏差范围,计算并配置合适的补偿电容容量,从而更好地保证系统实现节能运行。另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非线性负载设备以及三相不平衡方式带负载运行,以提高系统的自然功率因数,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损失,减少运行变压器的铜芯损耗,同时降低线路的运行电流,进而减少电能损耗。

四、合理选择供电和配电设施

4.1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在设计配电系统时,要充分的考虑用电负荷的分布、容量以及电气设备具体情况,还有供电的距离等等方面,从各个方面入手达到电力节能的目的。

4.2减少线路损耗。在建筑工程的供配电系统干线和支线的线路有功损耗非常巨大。要从这些方面考虑进而减少线路的损耗:(1)导线的材质要尽量选取铜芯,铜芯的电导率比较小,经济性也可以,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必须要遵循节约原则。对于电负荷比较大的一类以及二类工程中适宜选择铜芯导线,对于电负荷小一些的工程中比较适宜选择铝芯导线。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线路的损耗,实现了电力节能。(2)导线的长度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节能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尽量减少。在具体的设计中,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室应该为每个竖井提供量身定做的干线,防止产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电能的恶劣现象,减少可能产生倒送电能的支线;同时变配电所在规划设计位置时应该尽量的靠近电力负荷中心,这样能够缩短供电线路的距离,减少线路损耗;线路布设时采用直线布设,也能够缩短导线长度减少线路损耗,同时,低压线路要尽量减少回头线,从而降低线路来回的电能损耗。(3)加大输送电缆的横截面积。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考虑:通过满足动态稳定、线路载流、继电保护以及电压损失,根据将来建筑物实际的情况增大一级电缆横截面积;设计人员还要能够考虑到季节变化的用电量变化,春秋两季因为使用空调较少,用电压力也比较小,同样横截面积的干线传输相对较小的负荷电流,能够进一步降低线路损耗。

五、选择节能的输电控制系统

5.1合理用电以及降低供电设备的无功消耗,提高输电控制系统的功率因数。在设计中考虑采用硅或晶闸管整流装置,选择适当的变流装置。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那些在核定时间内空载率大于50%的电动机,要及时安装空载断电装置,这样在将来使用时就能够停止一部分发动机机组的运转,这样即不影响正常的输电工作,又能够合理的发挥输电控制系统的作用;采用空载自停控制装置有效控制大中型连续运转的胶带运输系统;自动调节电动流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对于大型非连续运转的泵类笼型异步电动机来说,异步电动机比同功率、同转速、同损耗的直流电动机重量轻、成本低,经济性非常高。异步电动机还容易按不同环境条件的要求,派生出各种符合实际情况的系列产品。

5.2采用静电模式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我国要求用电供电电网的高峰负荷其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0.9,所以要有效的采用静电模式电容器补偿的办法,这要就能达到规定的功率因数。在以往的用电当中,每年一千乏补偿电容可以最少节约电能 1500kWh,最多时可达 2000kWh。能够充分地补偿输送过程中的电力损耗,所以说这项技术是十分成熟的。我们可以采用单独补偿的方法来处理那些无功容量比较大的用电设备。

六、合理设计节能照明系统

6.1在设计中我们要选择消耗电能少的钠灯以及荧光灯来应对不同场所所需要的照明条件,设计中一般不选择白炽灯。同时,必须要根据相关对一些规定安装电容器;室外环境一般对照明条件要求比较高,我们可以选用高效光能气体放电灯作为室外的路灯,并安装能耗较低的镇流器;灯具的选择,我们要尽量的选择高效灯具。高效灯具性能比较稳定,同时,对光线的控制以及直射光通比例等各个方面都较为合理。

6.2采用科学管理照明系统,尽量选用合理的照明设计方案。如果建筑场所照明容量比较大,并且有集中空调,我们就要将照明灯具以及空调回风口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如果对照度要求比较高或者是要求改善光色,就要考虑采用混光照明。同时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反射率较高的室内表面的涂料和壁纸,这样也能够把光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在管理照明电路时,优先考虑光控以及声控开关的使用。对于广场或者路灯等照明先考虑光控和声控开关。对于广场或者路灯等照明的前提下,则可以采用声控开关,达到节能的目的。

七、合理选择节能电动机和熔断器

7.1 选择合适的节能电机以及熔断器。a.电动机要尽量选择高功率以及高效率的电动机,这样在日常的运行中,就能够降低电能的损耗。具体在电气设计工作中我们要优先选择高效电动机。在选择高效电动机的时候,要考虑到电机负载率、年持续运行时间以及单机容量等等。b.选择具有交流变频调速的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能够在电动机的负载下降时自动的调节电动机转速,这样就能够适应电动机负载变化。c.软起动器的选择。软起动器必须具备好的散热条件以及通风措施,它能够连续的调节电压,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反馈信息控制电机,通过改变负载的变化来及时调整电机转速的变化。

7.2熔断器的选择。节能电器的正常运行要选择稳定的熔断器,容量大的照明干线等,要侧重于短路保护以及分断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熔断器对线路的正常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八、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设计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节省大量的电力能源,这样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节能能源等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武,申雷. 浅谈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04:83-84.

[2]岳江. 小议建筑工程如何做好电气节能设计[J]. 现代装饰(理论),2011,10:77+79.

篇8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电气一般有由强电和弱电两部分组成,建筑电气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了,整个建筑工程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要共同控制好每个环节。对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电线管的敷设、箱盒等的预埋、防雷、防电脉冲系统的建立都是一些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本文将建筑电气施工分为若干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开展合理性的解释。

一、建筑电气施工前准备

1、严格控制电气施工设计委托书的质量

设计委托书是否详尽、条款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环节的建设质量及建设流程,因此,设计委托书必须应包括电气标准的章节,从而以最明确的规范体系体现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各项电气建设指标、使用规范的具体要求,为电气施工图提供有力的设计依据。 具体内容应体现施工对电气的要求规范、对电气功能的诉诸,对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对主要设备情况的明确、施工中对提供电源位置的要求及设计方式、对其他辅助相关专业及其他建筑电气连接的要求、规定及使用性质说明、对工作管理、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时间安排的掌握以及对供配电系统的级别控制、设备用电系数规范等。 同时电气施工设计委托书还应对保障系统设备中起重要作用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说明,例如,如不告知可燃气体报警器中气体元素的名称,就无法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比重参数进行合理的探测与分析,探测器的选择都无法确定,更谈不上探测器高度位置的设计与安装了。

2、选择适当设备

设备的选型对建筑电气的施工质量、美观程度、坚固耐用程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严格的控制订货、进货的渠道,从质量上把关,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以照明系统的设计施工为例,在现代建筑中灯具不仅仅用于照明功能,还凸显了其美化环境、亮化房间、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因此对灯具的选型应合理的遵循室内建筑设计的功能需求,体现实用性、美观性、便捷性、节能性、安全性的建设目标。 对灯具的选用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实行科学的看样订货、采购、运输及管理流程,对设备进场实施严密的控制与检验,包括外观检验、电气性能检验等,对设备及材料的合格证明、验收证明进行必要的检查。 同时应培养电气主管人员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在熟悉设备材料型号、规格、功能的同时进行合理规范的建设材料管理。 在电气施工中,若发现不合规格的产品及材料应立即停工,进行抽查检验,并制定详细的情况说明,在安装完毕后还应对电气材料的各种性能进行必要的测试,如交流耐压绝缘电阻测定、接地电阻测定等。

3、认真审图

施工之前,设计单位会将所有图纸设计好并提交给施工部门,并向建设施工单位电气主管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说明与解释,介绍整个设计图的施工技术细节与施工时主要应提前预测到的难题。建筑电气的施工管理者是这个工程真正成为实物的创造者,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图纸进行认真合理的审核,尤其是要检查图纸中关于强、弱电电路布线情况、管线的布局走向是否合理、设备布置是否合理以及设计中的相关技术是否达标。建设施工单位电气主管部门对图纸的审核是为日后开工准备,等到建筑电气施工到一般的时候,在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去返工,造成的损失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施工单位必须要认真审图,所审内容要涵盖设计图纸中的所有的参数以及设备规格型号说明,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现有的施工技术能否实现设计内容。

二、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基础施工阶段、施工主题阶段和施工后期阶段,本章对这三个阶段的所涉及的内容和技术进行简单全面的概述,然后针对某一具体的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1、施工中三个阶段施工技术

在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做的工作是,配合土建施工的相关部门为预埋设备和螺栓等做准备,以及预埋强电和弱点的电线管的穿墙工作,做好防雷接地工作的引下线的焊接,同时对建筑电气施工的各项环节进行事先的检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在主体阶段主要是电线管的敷设工作,电线管的敷设质量将直接决定着其他工程的正常进展。此时假如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将管放进混凝土的时候,要注意和土建施工单位的配合,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土建施工人员还没有捆绑上层钢筋的时候,进行施工,还没有还未绑扎时,在土建施工准备好后,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开始施工。在施工完成之后还要确保在振捣混凝土时管的安全性,假如出现问题立即拯救,直到最后检测整个电路安全无误,无安全隐患;在施工后期阶段,电气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土建成品,在土建抹灰之前,建筑电气的施工人员要对预留孔洞、隔墙线以及水平线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确保这些质量都能得到保证的时候,再对安装盒进行固定。在抹灰时,平整收口,防止污染电气器具。

2、控制好电线管的敷设工作

对于电缆的材质的选择必须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对应进行,电线的材质、型号以及对于弯曲半径的要求都要符合设计规范,而且选择的电缆必须要是整齐捆绑在一起。在敷设电缆的时候,不同的电缆应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假如电线学要敷设在建筑墙体的内部,电缆距离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5mm管线的弯曲外径的10倍。在对电线管的施工的时候,要学会采用新思路和新技术,在传统施工技术的技术上多学会创新,这样在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会比预期建设目标要好。尽量选择厚度又薄,密封性又好以及便于施工的电线管。

3、做好建筑电气防雷与接地工作

在进行建筑电气防雷与接地工作是,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造型、线条等艺术气息,不能因为建筑电气的施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的整体美观。但是建筑屋顶的防雷工作可能会需要使用大量的薄壳和双曲面网架,在布置的时候尽量和建筑的整体艺术色彩相吻合,降低因防雷施工造成对整个建筑的屋面结构的损害。由于建筑屋顶的外延和外形尖突位置比较容易将雷引到建筑物上,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避雷针焊接在屋顶的结构钢筋上,提高建筑的防雷安全性能。在进行建筑电气防雷的工作中还要采取必要的绝缘保护措施,确保将引下线搭接在辅助的圆钢上,尽量采用双面焊的焊接形式将长度为圆钢直径6倍的引下线焊接在圆钢上。控制好电气防雷设备的预埋深度以及防腐措施,保证建筑物基础接地装备。

4、调试好电气设备

在整齐好电线并牢固好线盒内后,要测试设备的绝缘性,然后对设备进行先单体后联动或者先空载后负荷的电气的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消防泵,假如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出现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解决,直至能够确保建筑电气施工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结束语

总之,建筑电气行业的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员的配合、努力与科学的实践。只有建立适应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的建筑电气施工体系,日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升级才能更加顺畅,我国的建筑电气行业才能高效、有序地前行。

参考文献:

[1] 韩峰,秦瑞敏.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控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11)

[2] 盖征宇.试析建筑电气与结构在设计施工中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1(07)

篇9

关键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新型高层建筑正在迅速的发展,厚板转换层形式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但是,带厚板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我国应用还并不是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建筑行业出现预应力技术后,这就能使厚板转换层这类跨度和受力比较大、抗冲切问题、挠度控制比较突出的特殊结构。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我国高层建筑更加多元化,建筑的功能也更加齐全。转换层的成功实践是高层结构设计的新突破,为丰富建筑功能,满足社会高层次的需要创造条件。尤其在社会主义旧楼改造过程中,很多楼盘没有建造完成,但是原先的功能定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转换改造后建楼盘的用途,使旧楼起死回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定义及分类

2.1转换层的定义

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2.2转换层的分类

2.2.1按结构功能分,转换层可分为三类:1.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3.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2.2.2转换层的形式。对于建筑结构,如果内部要求空间大,包括结构类型和轴线同时转变时,可以采用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空腹桁架式和梁式转换层;如果框筒结构在底层要形成较大的入口,这样就可以有多种的转换层的形式,梁式、桁架式、墙式、合柱式和拱式都可以用采用,目前,在我国大多的转换层都是采用梁式 转换层,它的设计和施工简单,受力比较明确,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在上部和柱网轴线错开较多,难以用梁直接经进行承托时,可以做成厚板或箱式转换层,单其自重比较大,材料消耗也比较大。

3、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

3.1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特点

3.1.1结构体量大,荷载重。转换层是由一种使用功能再向另一种使用功能的转换,其上面的荷载一定要由转换层的梁来承担,有一些还要承担转换层上好几层屋面的荷载,所以转换层的梁断面面积比较大,而且含钢筋量也就高。

3.1.2层高较高。转换层下部分是大空间的地方,其下部与下支撑层高就比较高。

3.1.3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含钢筋量很高,而且钢筋排列密集。同时,由于柱顶梁柱锚固的筋变锚,梁端根部的腋角斜筋穿插,特别是柱截面与梁宽的基本接近,使得梁柱节点的施工有些难度。

3.1.4混凝土强度高,结构防裂要求严。转换层墙柱混凝土往往采用高强度等级,有的梁板混凝土甚至达到了C60以上,因此,施工时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3.2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由于转换层结构的自重与施工荷载较大,所以必须考虑上部结构的施工速度,在转换大梁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100%设计强度值之前,上部的结构施工已经开始,其荷载均由梁底模来承受,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确保支撑系统能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柱模板在安装前必须放出模板安装线,柱模板线要超出柱模板10cm以上,以便校正位置及进行垂直度检测;墙模板线与模板校正后内边平行,并外移20cm,以便校正位置。由于柱、墙模板采用层板,在进行模板安装时,必须特别注意模板的加固及木楞的布置、对拉螺杆孔眼留设的位置是否满足柱、墙模稳定的要求;模板接缝位置应错开30cm以上,并且保证模板底部垫层平整。

4、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4.1混凝土浇筑

由于转换层框支梁钢筋多且密集,对混凝土浇筑带来很大难度,所以考虑先将二层框支柱、墙混凝土浇筑至本结构梁底和楼板底下50—150mm处,待柱、墙混凝土基本初凝、上部钢筋绑扎整理结束后,再进行上部梁板混凝土浇筑。转换层框支梁高度大于1.5米,为了防止一次浇筑时模板胀模及变形,应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至1/2梁高位置,待达到初凝程度时再将梁、楼板混凝土一起浇筑至顶面。混凝土浇筑在楼层中间向外边进行。因此,转换层建筑混凝土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4.1.1混凝土浇筑必须满足每层整体连续性的要求,浇筑时采用由转换板中心开始向两侧分的对称浇筑路线,如果现场搅拌站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要求,可考虑外购商品混凝土,但是两个的施工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现场搅拌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施工用量是基本一致。这样也有利于脚手架受力对称,不至于产生偏压现场而产生向位移趋势。

4.1.2高层建筑在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时。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注,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

4.1.3混凝土振捣时,对于钢筋密集的剪力墙、构造柱及梁相交处采用30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振捣过程中,要做到垂直的直上直下,而且操作振动器时候要使振动器快插慢拔这样就可以避免混凝土中出现空洞,切忌勿漏点插,上下要抽动。对梁、柱、墙相交部位振捣时注意振捣密实。振捣以表面水平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1.4泌水处理。泵送的混凝土其流动性比较大,而且泌水也相对较多,并且还影响混凝土密实性和结构的整体性,因此,混凝土浇筑完,必须在模板四周侧面的底部、上口开设排水孔,使多余的水从孔中自然的排水。

4.2混凝土分层浇筑界面及表面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静停1个小时左右,等到混凝土表面有水渗出后,立即在模板上钻孔排水,选择粒径大约在300mm~60mm并且经过水洗的碎石作为石笋放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中,使之一半埋在水泥浆中,一般露在水泥浆外面。对于设计600mm厚的混凝土,在浇筑钱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好锚筋。支架及锚拉筋将上层和下层的混凝土拉结在一起,这样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能力。

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比较厚,不仅会引起混凝土表面收缩开裂,而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因此在浇筑结束后,要认真进行表面处理,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4~5h左右,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揉板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4、结论

高层建筑一般都会采用分层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分层界面往往才用抗剪钢筋和外加碎石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抗剪能力,来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混凝土标号比较高而且结构比较大的混凝土其水泥含量也相对较高,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比较大。因此,在混凝土原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选择上要采用双掺技术。在浇筑时往往采用斜面薄层推进法,尽可能的使混凝土浇筑能一次到顶。对于平面上施工,分成两个工作面,从中间向四周对称推进浇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质量验收

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屋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1) 架空隔热屋面。在施工时应该注意:①我们应该把进风洞口应定位于正压区,出风洞口定位于负压区。②为使隔热层里的气体流通畅顺,在铺设架空板前,保证屋顶表面的洁净整齐。③在铺设的时候要使物品摆放有序,再有细缝的地方使用水泥混合砂浆填塞,一定要牢牢固定。

(2) 保温隔热屋面。根据集体的施工要求,需要达到以下标准:①松弛零散材料应该按照坡向,有顺序敷设、压实,确保表面的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②为使屋顶保温效果良好,应在保温隔热层完成后立马开始防水层施工。为了减小隙缝,应采用较为平整的板材,还应确保二者之间的粘贴性良好。

在保温隔热层完成施工后,还要及时检查架空层内气体的流通性和完整性,如有破损,要找出问题,立马修复,如果有残留物要及时清理,确保它的内部流通无阻。

2、地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1) 地面节能保温施工。在施工前,要对地面进行相关措施的处理,采用最优方案施工,使基底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工程的质量。

(2) 保护层与防潮层施工。由于保温层受到外力作用影响较大,所以,要提高它表明的抗冲击的能力;而且保温层和防潮层相邻,保温层吸潮后使得含水率增大,会严重影响保温效果,因此,对保温层表面的保护层和防潮层必须严格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地面防潮可以采取的措施:①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以及地表温度,不让湿润空气和地面有直接接触;②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差值会直接影响保温层的保温效果,所以在选用材料的时候我们应当选择蓄热系数小的。

3、墙体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1) 墙体施工。在墙体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处理基层。选用良好的防水、防潮材料,采用最优方案施工,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2) 外墙热桥部位的施工。由于各处温度不同,在低温的的地区,采用保温节能隔断热桥措施保护。如果在施工工程中发现墙体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止墙体的保温效果。

(3) 墙体饰面层的施工。每个阶段的要求如下:①饰面层要保证平整性良好,干净整洁,表面不出现细缝或者空气鼓包。②防水方法要得当,外墙外饰面层不出现渗漏情况。③注意墙面间的密封。

4、门窗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1) 外门窗框安装。采用密封胶材料封住漏气处,提密性。

(2) 门窗玻璃安装。要主要以下几点:①首先清楚底油灰,并保证表面的平整。②根据大众趋势选择美观大方耐用的玻璃③确保安装玻璃的牢固性。

(3) 门窗保温密封条施工。应做到:①贴密封条之前,先清理门窗缝隙处的脏东西,使得表面干净清洁。②封条的位置要得当,要确保接缝处完全密封,不出现漏缝,粘贴要牢固。③密封条的规格应该和门窗的缝隙宽窄保持一致。

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验收

该项施工技术的质量验收包括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下面,分别来叙述验收的具体要求。

1、屋面节能工程验收

(1) 主控项目。包括:①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强度和压缩强度等等是否合格。验收方法:检验材料的技术性能报告和验收记录。①基层应当保持干燥,材料含水率符合规定;②松散材料保温层采用一定顺序铺设,压实;③在不好的天气下不能进行松散保温层铺设。

(2) 一般项目。①屋面的保温夹芯板的表面要整洁,连接接头要严密。②天窗的坡度用观察的方法验收是否合格。

2、地面节能工程验收

(1) 主控项目。地面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几条:①使用观察法,检查建筑板下的保温材料层之间的严密性是否良好,安装的是否坚固。②地面基层要根据设计标准,看看平整性是否达标。③地面工程的建筑材料要根据材料的技术性能报告以及产品的合格证和复验报告指数来判断它的厚密压缩度和导热系数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2) 一般项目。针对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地面的隔热层要达到相关施工要求。验收方法:检验照标准和设计标准。

3、墙体节能工程验收

(1) 主控项目。①墙体各层是否合格,是否达到设计标准。验收方法:观察法。②看复检报告看看使用在墙体上的材料的粘接性和保温性是否达到了检测的标准。③由于各地区的温度不同,所以所用的节能材料要根据检查试验报告看是否达到施工要求。④使用保温砌块的墙体,其砌筑砂浆的材料强度等级一定要达到施工规范要求。检验方法:观看施工记录和复验报告。

(2) 一般项目。①当在建筑物的保温构造如伸缩缝、防震缝等在外墙外保温时,要达到设计的要求。我们采用观察对照的发放来检验。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墙体发生缺陷,我们就应该采用检测复查报告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合格。③采用观察检查法来检验墙体保温板拼缝是否密封性好,是否严密平整。

4、门窗节能工程验收

(1) 主控项目。①对于空装中空玻璃的时候,其密封性能及中空层的厚度使我们检查的主要对象。可以查看了解相关的产品说明书来检验。②由于需求不同,采用的门也不尽相同,观察检查设计文件,看看节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③温度较低的地方安装外门,我们使用观察法严格注意保温和采取密封等技能措施。

(2) 一般项目。①使用尺子测量然后观察外窗遮阳设施的角度和位置是否正确。②门窗扇和玻璃密封条的位置要正确,注意严密性。验收方法:观察和打开密封条检查,阅读该项产品的合格证和技术性能报告。

三、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措施为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它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对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最近这几年,建筑节能在建筑行业取得可喜佳绩,但是我们要谨记:优先采用先进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我们大力提倡利用新能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及质量验收标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珠等: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一项新技术[J];工程力学, 2006 (2)

[2] 周青生: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及节能措施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袁烈海: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