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调解协议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援助调解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援助调解协议

篇1

截至2011年10月28日,扬州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51件(其中民事4177件占96%、刑事169件占3.89%、行政5件占0.11%),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5464人次(其中来访8724人次、来电6721人次、来信5封、网上咨询14件),挽回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受援人满意率达到或接近100%。扬州、仪征市中心各有1件案件分别入选“2010年度江苏省十大优秀法律援助案件”和提名案件。扬州、宝应两家法律援助中心分别被省司法厅批准为第一批“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示范窗口”,前者还被省残联和省司法厅共同表彰授予“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残疾人维权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这可称辉煌的成就中,扬州市法律援助成功的经验——“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诉调结合”值得所有从事法律援助事业人的重视和借鉴。

在201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基金立项“省重点项目”的走访调查中,作者发现扬州市针对本地劳资纠纷等增多、人多事急等特点,按照"调解前置,和解随时,换位思考,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创新推出了“非诉调解”的模式:能调解的不诉讼,在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在提供诉讼法律援助之前,先进行调解,以减少当事人诉累,提高援助效率。同时积极组织律师、在校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矛盾纠纷,高效、便捷地帮助困难群众维护自身权益。在近3年来的万余件援助案件中,有70%的案件通过“非诉调解”的模式结案,调解成功率超过95%。仅2011年扬州市运用该模式共为3000多名受援人成功维权,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赢得锦旗近50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09年来自贵州、河南等地的15名农民工通过“农民工法援绿色通道”在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领到了拖欠的62120元工资,一起群体性讨薪纠纷在扬州市司法局"非诉调解"下,在短短24个小时内得到化解,为农民工讨回了拖欠的工资。

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扬州市不断推陈出新,又创造了将“非诉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的新形式。即办案人员首先固定证据形成权利凭证,通过“非诉调解”引导双方当事人协商调解,采取财产保全方式保证调解结果,形成调解协议书,再由人民法院对调解书进行司法确认,最终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形下通过执行程序达到协议目的。通过这种形式,帮助了恒丰鞋业案件中的职工最终获得142万元工资及社保金,在飞翔帽厂案件中工人的工资款26.5万元,剩余欠薪3.5万和经济补偿金20万在有保全财产的保障下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将获得赔偿。

“非诉调解”、“司法确认”的同时,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扬州市检察院制定《关于对相关法律援助案件支持的暂行办法》,农民工遭遇欠薪时,可申请检察院民行部门支持。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支持条件,且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人的,检察机关在决定支持的同时联系法律援助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帮助其打官司。该办法实施以来,已有10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法律帮助。如2012年1月,宿迁来扬州打工的4位农民工陈某、冯某、马某、葛某在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和扬州广陵区法院新城法庭的支持下,拿到了被拖欠了2年的工资。该事件就是在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立案后,积极采用“非诉调解”的方式,试图化解纠纷,而对方拒不配合的情况下,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就果断启动诉讼程序。通过法律武器维护了农民工的权利。

此种“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诉调结合”模式不仅能更好、更高效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而且能更大限度的节省司法资源,同时人民群众的权益也得到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也得到了保障。

目前,“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诉调结合”的扬州市模式已叫响全省,走向全国,成为扬州市法律援助的品牌,也将成为展开法律援助更加创新高效局面的大旗。

项目: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省重点项目”

篇2

上任伊始,我首先面对的是如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中心人员的思想认识。我通过集中学习,使大家终于认识到,只要增加一份社会责任,法律援助工作是能够解决大问题的;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情、用有为换有位,通过一件件成功的案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百姓心中铸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丰碑,就一定能够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上任第一年,我爬山涉水、走乡串村地把法律援助材料和典型援助案件,向社会向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让当地的老百姓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许多人才开始知道找法律援助中心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纠纷。

2003年9月,一个双手拄着拐杖的中年残疾人走进我的办公室。经询问得知他叫张某,曾是陕西省府谷县某电石厂的一个临时工,在做工时因受命去维修横车道上出故障的缆绳而掉下去受伤,头部严重受伤、胸部骨折已成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尚未稳定。由此引发妻子绝情出走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生活无着落到处漂流。他本人多次向雇主索赔,却只在被迫协议的情况下得到少许医疗费。张某讲的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我被张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后,立即受理了这个案件,并及时赶到电石厂了解情况。但是雇主以已经协议解决为由,拒不再出一分钱。我找当时在场的工人取证,可有的已另谋出路不知去向,留下的则害怕厂方刁难而拒绝作证,调查取证十分困难。我和同事上苛岚、去榆林、到太原,走访了十多个单位,寻访了三十多个知情人,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取得了充分的证据,把雇主电石厂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路,当张某拿着获得赔偿的判决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张某通过我的大力帮助,通过强制执行手段拿到四万二千多元的赔偿费时,更是激动得满县城宣传法律援助的好处。

两年多来,我一共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其中类似上述疑难案件8件。

维护法援对象的合法权益,并不都要通过诉讼途径实现。我通过工作实践发现,有时候,通过调解也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但迅速简便,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诉息事的作用。于是,两年多来,我充分发挥在公证处工作期间练就的调解本事,共居间主持调解解决纠纷并制作调解协议书18份,而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履行。只有1件因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而被诉至法院。最后经法院审理,因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要求而被法院判决维持。

两年多来,我向弱势群体散发法律援助传单近8000份,其中利用集会在街头散发放5000份,利用双休日上门发放3000份;解答咨询200多人次,其中在街头解答20多人次,上门解答30多人次;写作协议、诉状、申请等法律文书近70份,其中上门代书20份;调解各种民事、经济纠纷17件,其中上门调解8件;上门回访20多次。

经过艰苦的努力赢得百姓的一个好口碑,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动力。为此,*年毕业*大学法律系的我,2002年离开为之奋斗了五年,已经因成绩突出被省厅授予文明公证处的*县公证处后,便主动请缨,放弃经济收入优厚的社会律师工作,承担起振兴*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的基本职能,按期完成构筑*法律援助大厦的基础工程的重任。

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后,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县司法大楼上班的人,同时又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大楼的人。由于我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而且双休日从来都是正常上班,所以经常遭到妻子的怨怪。坐在办公室上班期间,又往往是一方面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法律咨询热线响个不停。

由于我县地处晋陕蒙三角交界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连续五座功能各异的跨黄河大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往来中转的人多,外来务工的人多,由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赔偿案、厂矿雇员受伤赔偿案及婚姻家庭纠纷问题比较突出。我中心与此有关的案件占到所有案件的八成。如果政府没有部门、没有人来妥善解决问题的话,一方面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县政府的形象,而且外来人员也会有看法。所以,积极从事法律援助这项工作,正能够很好地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这批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也能引导广大群众依照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

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子后,我和同事坚决按法定程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减免收取法律服务费。我还结合*实际,倡议实行周六、周日假日值班并回访当事人等一系列制度,以最大限度的方便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每一个来访者来到法援中心,我都会亲自给他们递上一杯茶水;他们反映情况时,我会仔细倾听,耐心引导,积极帮助他们依照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我帮助群众打官司、提供法律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群众都对我非常尊重,非常理解。很多群众在我帮他们打完官司后,回家乡之前都来跟我道一声别。这使我在受感动、受鼓励之余,进一步认识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坚定了为法律援助工作奋斗的信心。

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深入社区方便群众,我在先后促成县妇联、工会、残联成立了法律援助站后,又促成城关街道办成立了“社区法律援助站”,专门为城区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者答疑解惑。实现了即时援助、就近援助,以援助介入案件、以调解解决矛盾,更好地实现了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有力保障,从而形成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各社团和街道办为基础的*县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促进了法律援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篇3

日前,**县司法局在开展“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活动中,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针对**镇**村提出需要法律服务的需求,深入到一线、深入到村组开展实打实的法律服务帮助,并在现场举行了法律服务咨询和解惑答疑。

“我们村近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果蔬经济和生态旅游,全村群众的腰包都鼓了,全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了4000多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要高几百元。”**镇**村支书**感概地说到。“但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识了解太少,在生产生活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和吃了亏自己都还不知道。现在张科长们一行把法律服务送到了我们家门口,大家都别提有好高兴了,都感觉底气更足了。”

“**主任,我丈夫今年在**打工受了工伤,工地老板进行简单医治后,给了我老公2000元钱的赔付和路费后就不再管了,现在我丈夫回来后不能做体力活儿,整日在家都不想出门。请问**主任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镇**村村民**向**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咨询到。**根据**所说当场就给她作出解释和建议:“像这种情况首先是通过工会进行协商解决,若解决未果,可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仲裁,通过伤残鉴定后根据标准赔偿,其中的过程和申诉渠道可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援助。”当即,**还向**表示,遵义市司法系统在**设立有法律联络点,可为**办理好法律援助事务。

“**律师,我侄儿是我大哥家独子,现在结婚后就不管他父母了,他父母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请问通过法律渠道有什么办法?”

“**主任,我家隔壁修房子后侵占了我们的土地,几次通过村委会调解都没得结果,请问通过法律渠道怎么办?”

“**主任……”

在现场,村民们“七嘴八舌”的法律咨询把本次**县司法局四联四帮活动推向了。

据悉,**县司法局为能够长期向**村民提供规范、系统的法律服务,方便该村群众的法律需求。与该村签订了《“四联四帮”法律服务协议书》,并明确约定六条协议:

司法局要指导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涉及重大、复杂、疑难的民间纠纷,司法局应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请求,可派员协助开展案件调解工作。

司法局要深入该村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详细解答,努力提高该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司法局要按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省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根据该村经济困难村民的申请,免费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该村村民办理民事、刑事和非诉讼案件。

司法局要对该村回归的“两劳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工作,让“两劳人员”回归后安心生产和生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篇4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以推进法治政府、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安定和谐、规范市场经济、深化民主法治、强化法制宣传、提供高效服务、加强法治监督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建设措施,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推动法治五华建设,为五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强化措施创新推动法治五华建设开创新局面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主要内容,五华区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不断推动法治五华建设开创新局面。

五华区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创综治督导整改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通过进一步健全各种调解相配合的机制,探索构建“大调解”格局。同时积极开展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使帮教率达到100%。并通过率先推行区级领导接待日预接访制度等,畅通群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

积极开展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区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完成率达100%。2014年先后举办各类普法教育597场次、参加人数92251人次。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推进法律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此外,还通过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漫画季刊《生活与法》、全省首建月牙塘法治主题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巡回调解服务快车等方式,打造法治宣传文化品牌。

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构建法治建设中的“五华元素”

纵览法治五华建设工作,不难发现,五华区创造了众多“第一”、“首创”,真正打造出了五华特色

在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中,在全市率先建成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在全省首家制定社区矫正分级动态管理办法,将社区服刑人员全面纳入司法部信息平台进行动态管理;依托12个安置就业基地,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人员过渡性安置,一所一基地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再就业,2014年接收的刑释人员全部签订了安置帮教协议书,保证各项安置帮教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为确保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五华区还在全省率先探索第三方介入调处医患纠纷新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民调解进商会委员会,在全省率先开通个人调解微博、微信,打造“个人精品调解室”。在全区推广“李学工作室”调解品牌建设经验。在全市率先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体系。在新浪网设立了311个街道调解微博,创新开展“巡回调解服务快车”,扩大了人民调解的影响力。2014年,全区共建有调解组织176个,有调解员1493人,受理调解各类民间纠纷7041件,调解成功7038件,调解成功率为99.9%,协议涉及金额1.03亿元。

法律服务取得新突破。组织律师参与区领导接待日、综治维稳宣传月、农民工维权、特殊人群法律服务活动和区纪检监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公证工作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证服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在全市首家制定下发了《五华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惠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放宽了经济困难标准,扩充了法律援助范围事项。按照省相关文件的要求,分别在区属12家律师事务所和五华区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正式挂牌运行。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窗口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法律援助机构的窗口建设,切实以窗口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篇5

一、基本职能

根据郑州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20__年5月我所顺利完成了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两所合并任务,使司法所职能得到加强。具体职能是:[文秘站网文章-

1、协助乡镇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代表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4、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5、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和“148”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6、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7、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协办公证、诉讼、庭外调解等);

8、完成乡镇人民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二、司法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一)自身职能的强化

1、基本职能由虚到实。一是各级依法治理办公室设在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在同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二是根据20__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当事双方自愿、调解的依据和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形成的调解协议,效力优先。即:在调解协议签定生效后,当事人一方仍向人民法院提讼的,法院不予受理或采信原协议,维持协议的效力优先权。三是根据20__年11月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人民法院实施法律援助政策的若干规定》,凡是法律援助中心(站)作出援助决定,指定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必须为援助对象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人民法院必须无条件受理援助对象的诉讼请求,免收一切费用。

2、职能下放和法定。主要指公证业务,基层司法所可以协助公证处办理公证业务。20__年3月1日即将实施的《公证法》明确地将公证职能下放和法定化。所谓下放,一是指国家和省不再设立同级公证机构,只在设区的市和县设立,将公证职能下放。二是公证机构没有隶属关系,即在设区的市和县(区)设立的公证机构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公证事项和效力同等。因此,在县(区)设立的公证机构权利扩充较大,可以办理涉外、国家招标等业务。所谓法定,一是即将实施的《公证法》一大特点是,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该办理公证的事项(如土地挂牌出让、政府采购、国家工程招投标等政府行为)由法人自愿变为法定(强制、必须)。二是公证书上载明有强制执行的条款,当事人可申请法院直接强制执行,而不必另行判决。(当然,若公证事项有误或不合法,由公证机关单独承担法律责任的除外)

3、主要职能转移。是指司法所职能的发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完成3年建设司法所的目标和完成修改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后,基层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将转移为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执行活动。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5种犯罪: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

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育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试行,正在扩大试点范围。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强化和村级政权自治程度的提高,依法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

(三)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

弱势群体的利益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针对他们的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其中包括法律保障,政府通过实施法律援助来实现“有理无钱也可以打官司”的目标,让弱势群体有理也可以讲出来。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建立有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和体系、能够及时有效运转、依法消除危害因素的社会。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也是各种矛盾凸现期,历史遗留的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大量矛盾纠纷有85是非诉讼案件,需要化解调处,乡村两级组织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依法解决矛盾是大势所趋。今年,我市正在整合政法资源,在各乡镇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建立大排查、大调处格局。

三、20__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创建省级依法治理先进乡镇和国家级文明司法所为载体,突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两大服务主题,按照“打基础、找位置、树形象、创佳迹”的要求,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效能化建设,为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发挥好职能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人民调解。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的作用,积极配合部门和各管区,深入持久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发现一起调处一起,调成率达到100。

2、法律援助。积极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五保户及符合援助条件的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做到有一起援助一起,立案率、办案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争取办理1——2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普法依法治镇。制订20__年至20__年“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镇工作规划;利用农村庙会、大集,开展大型普法活动,做到逢会必办;在全镇中小学中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设立法制课堂、创办法制园地,使中小学校开课率达到100。

4、两劳帮教。做到回来一个帮教一个,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登记、建档、回访、安置、监控等工作,将本辖区两劳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

5、法律服务。在抓好常规业务的同时,注重公证业务的开发和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点的拓展,在5—8个企业设立顾问点。

6、信息报道。全年向上级刊物和信息部门报送有价值的信息5篇,全方位宣传新村有关工作,吸引媒体聚焦新村、有关领导关注新村。

(三)采取措施

1、宣传到位。普法宣传的重点由国家干部转为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制作印制有“新村镇人民政府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承办、劳保、计生、、土地、安全等部门协办”标识的大型普法主题背景挂图,到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巡回展出;改变普法宣传的单一模式,普法宣传要与职能业务宣传、现场法律咨询、现场受理纠纷、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现场播放光碟等相结合。在镇电视差转台上开辟法制教育栏目,播放国家普法办制作的光碟,深入浅出,以案说法。

2、培训到位。聘请省市专家对镇村两级调解员进行全方位业务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培训出一批通晓法律、熟悉业务、掌握技巧、热心为民的骨干分子。

3、协调到位。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两劳帮教等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门、市直驻新村派出机构、各行政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司法所将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协作意识,互相增光补台。

4、人员到位。积极向市局反映,争取1—2个司法干部下派名额;征得镇党委、政府支持,充实1名机关干部;落实法律工作者无偿参与重大纠纷调处和提供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两劳帮教、普法和依法治村领导组织和队伍建设,达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

5、硬件到位。尽快完成阵地建设的后续工作,搞好墙体粉刷、灯具安装、庭院绿化、办公用品配备、调解大厅布置等工作,使硬件尽早投入使用、尽早发挥作用。

6、转变作风。变坐等为上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身子沉下去,到各村组、各企事业单位去开展业务、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现场办公,挖掘案源。

7、规范管理。一是规范人员管理,严格按照有关工作条例和纪律开展工作,依法守规。二是规范办案程序,依法有序。三是规范卷宗制作,实行微机管理。

8、创新方法。引入考查试用机制,凡是新开发的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点,免收头三个月聘金。在学校设立的法律顾问点,免收一切费用。

四、建议

1、整合政法资源,设立新村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

2、落实新郑市人民政府20__(40)号文件精神,设立法律顾问组或顾问团,建立健全律师或法律工作者顾问制度。

3、在北城区设立法制科。一是履行法律顾问职责;二是把关合同文书;三是解决遗留经济纠纷;四是应对新闻、上级职能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无理要求,为政府、为企业服务,净化投资环境。

4、落实20__年司法所普法经费。按照郑州市、新郑市有关文件规定,普法经费按全镇人均0.2元计算。

篇6

“叮——”电话声响起。

调解员陈钰蓉抓起电话,一个急促的声音传过来:“你们快来,他们说要把医院炸了。”

放下电话,陈钰蓉一溜烟冲了出去。

现场

医院门口被患者家属及围观者堵得水泄不通。有人拉着“还我孩子,还我健康”的横幅,还有些人大包小包地背着铺盖,像是做足了长期坚守的准备;相关工作人员与当事医生更是被家属包围在一个角落里,不敢出声。

见此情形,陈钰蓉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急,我是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调解员,来为你们做调解。”

“你们是一伙的吧?”患者家属质问。

“我们与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陈钰蓉解释起来。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医患纠纷在渝中区日益增多,由医患纠纷引起的矛盾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渝中区聚集了全市近50%的三甲以上医院,来看病的人多,纠纷自然就多。”陈钰蓉说。

处理医患纠纷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官了”,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但患者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就像父子关系,所以不愿‘官了’。”陈钰蓉说。二是打官司,通过诉讼解决。“诉讼费时费钱又费力,患者一般也不愿采用。”陈钰蓉说。三是“私了”,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一些患者认为,小闹得小钱,大闹得大钱,不闹就没钱,于是,通常都采用极端方式大闹医院。”陈钰蓉说。

针对这一情况,2012年11月25日,在渝中区政府主导下,由区司法局牵头,区卫生局、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以及医学鉴定机构和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渝中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应运而生。这是全市首家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巡回法庭、保险理赔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调解机构。

从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到调解、理赔,这里可以“一站式”解决。

冲突

这起医患纠纷的起因是——孕妇因早产被送到医院。急救中,医生告知患者家属:“情况危急,需要抢救,要打3000元一支的针药。”

“行。”患者家属答应了。

抢救结果——小孩没保住,药单上却出现了9000元针药费。

“说的是打一支,药单上却变成了三支。”孕妇的丈夫立马就火了。

“我们不可能用一支就出来问一下你们,这样会耽误抢救时间。”医生说。

“没耽误时间,那你们怎么没保住孩子?”孕妇的丈夫愤怒得像头狮子。

医患双方在陈钰蓉面前争吵起来。

通过观察,陈钰蓉发现患者家属中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孕妇的丈夫,一个是孕妇的外公。

“你们跟我来一下。”陈钰蓉把他俩带到一旁。

“娃儿没保住,还用了这么多冤枉钱……”不等陈钰蓉开口,孕妇的丈夫就开起了“机关枪”。

“是为了抢救孩子才用的那么贵的药。”陈钰蓉说。

“一用就是三支,我们得卖多少斤菜才赚得回来哟!”孕妇的外公抹着眼泪说。

“那药有没有必要用,你们也都问了,是不是?现在孩子的妈妈身体虚得很,你们这么闹起,不是让她想起娃娃更难受吗?”陈钰蓉劝解道。

家属们不说话了。

陈钰蓉顺势提出:“你找100多人来堵医院,只会激化矛盾,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我们就是觉得委屈,你说哪个愿意花了钱,人还没了嘛!”说话间,孕妇的丈夫眼睛红了。

“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但要解决事情还得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陈钰蓉继续劝慰说。

“行!听你的。”孕妇的外公说。

经过陈钰蓉一番劝说,患者家属终于安静下来。

调解

下午1点,陈钰蓉将医患双方代表带到医调中心医调委办公室。

医调中心下设医调委、巡回法庭、法律援助站、保险理赔中心四个服务平台。医调委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组成,巡回法庭由区法院法官组成,法律援助站由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组成,保险理赔中心由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组成。“每个服务平台挑选的都是行业好手。”陈钰蓉说。

“现在,我们来商讨一下补偿经额。”陈钰蓉说。

话音未落,孕妇的丈夫就高喊起来:“100万元!”

“手术存在风险,你们是签了字的。如果这么胡闹,我们一分钱都不给。”院方代表说。

“不赔就去告你们,把你们告到关门!”孕妇的丈夫脖子上青筋爆起。

“好,你们要告,我带你们去见律师。”陈钰蓉激将说。

陈钰蓉起身把孕妇的丈夫和外公带到隔壁的法律援助站。

“从整个事件来看,院方并没违反规定,如果打官司,别说100万元,就连赔偿金都不太可能争取到。”李勇律师分析道。

孕妇的丈夫不说话了。

“以‘补偿’而不是‘赔偿’的名义跟医院谈,可能还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李勇说。

孕妇的外公也泄了气。

陈钰蓉见状,再次激将:“你们还告不告啊?隔壁就是巡回法庭,我带你们去。不过,走这个程序最快也要三个月才能判决。”

“不告了,我们听你的,陈老师。”孕妇的外公连忙说。

陈钰蓉回到医调委办公室,找到院方代表:“他们若继续闹下去,会影响医院的名声。再说,打三支针药,你们确实没告知他们,娃儿也没保住,所以,你们还是应该适当给予补偿。”

“好吧。”院方代表点头同意。

下午4点,医患双方代表又重新坐到一起。半个小时后,双方达成协议——医院补偿患者两万元。

陈钰蓉立马带着医患双方代表来到渝中区人民法院,签订协议书、和解书,院方当场支付补偿金。

篇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眼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的法律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服务工作、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等是保障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中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作为一名科长,我认为做好基层行政工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司法所面向群众,贴近基层,工作琐碎繁杂,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近年来,周口店镇改革发展不断加快,随之引发的矛盾日益复杂、频繁。为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纠纷,必须本着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态度和精神,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解决问题。

二是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司法所长,没有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胜任的。为此,必须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顺利地拿到法律本科的文凭。

回顾这几年的学习经历,我深深觉得,学习意义已超出了学习的本身,这何尝又不是对自己意志的一种磨练呢?使我在磨练中练就了我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使我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我凭着较为扎实的基本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好评,人民群众的赞誉。

第一、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基层单位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工作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自治性活动,是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基层单位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市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个意见”、“两个规定”和省市有关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文件精神,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继续抓好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巩固加强农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推进企事业单位、原创: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力争做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有化解矛盾纠纷需求的地方都有人民调解工作。要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坚持任职条件,选好配齐调解员。推行调解员持证上岗、首席调解员制度。要总结人民调解庭和调解小分队建设及开展工作的经验,适应人民调解与诉讼制度相衔接的要求,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规范化水平。要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在积极调解传统的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基础上,对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调处功能、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矛盾纠纷预防功能和信息报告功能。要积极介入诸如因城市拆迁、农村征地、企业改制、民工工资等引发的、重大事件的调处,全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单位。要通过提高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

第二、加大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抓好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实“五个一”要求。要大力开展宪法以及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直接指导意义和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要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要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做好行政复议、申诉等合法解决纠纷方法的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掌握和选择正确的诉求表达方式,预防和减少群体上访、进京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第三,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导公民和法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能够有力促进矛盾纠纷的正确及时解决。要进一步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公民和法人处理各类纠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努力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促进各类矛盾纠纷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方便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引导基层法律工作者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要继续做好“建网、扩面、提质、解热”的工作。“建网”就是要按照“三有”标准抓好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向街道(乡镇)、农村(社区)延伸,形成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扩面”就是要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法律援助,以此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提质”就是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制度,以此促进法律援助工作者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办案质量,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发挥重要的作用。“解热”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着重解决诸如民工请求支付工资等社会热点问题。

第四、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减少重新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安置帮教实体的整顿、认证、管理工作,促进安置帮教实体的发展,扩大安置就业能力。要积极扶持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要加快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工作。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散社会、不落户和人户分离等问题的解决和对“三假人员”(假姓名、假身份、假地址)的查找,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要加强协调,拓宽安置帮教渠道,积极引导、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并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

第五、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乡镇、街道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层单位,担负着指导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定职责。当前在司法所建设上要全面落实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各乡镇街道全部成立司法所;二是司法所所长由副科级干部担任;三是司法所由三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其中政法专项编制要专编专用;四是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五是解决司法所的办公场所和其他经费保障问题。

第六,加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大对不稳定因素的监管力度

篇8

第二条律师应当根据《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根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有关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的规定,积极开展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应当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当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数量及分布等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五条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法律援助案件,应当通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

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接到指派通知后,应当在24小时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安排合适人员承办。

第六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接受案件指派后的3个工作日内与受援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法定人签订委托协议。

第七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可以将当事人的有关案件材料转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第八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根据承办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师协会有关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规范的要求,尽职尽责地履行法律服务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九条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研究,确定承办方案,确保办案的质量和效果。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对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日内,应当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下列承办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批办单;

(二)委托协议及其他委托手续;

(三)书、上诉书、申诉书或者行政复议(申诉)申请书、国家赔偿申请书等法律文书副本;

(四)会见委托人、当事人、证人谈话笔录及其他有关调查材料;

(五)答辩书、辩护词或者词等法律文书;

(六)判决(裁定)书、仲裁裁决书、调解协议或者行政处理(复议)决定等法律文书副本;

(七)结案报告;

(八)其他与承办案件有关的材料。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结案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查,并将材料退还,由承办人员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负责归档保管。

第十一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自收到结案材料之日起30日内,向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支付办案补贴。

第十二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列举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由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核实,决定是否终止该项法律援助。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采取对结案材料审查、办案质量反馈、评估等方式,督促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

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的规定对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指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断提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维护律师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五条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有违反《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处分。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有违反《法律援助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法律援助机构、律师协会应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诉查处制度。对受援人或者相关部门的投诉,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告知其查处结果;经调查,认为对被投诉人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建议。

第十七条法律援助机构安排本机构工作人员、指派社会组织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司法行政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努力当好“五水共治”的法制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法律服务员,为“五水共治”作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二、作重点、措施及职责分

(一)开展“五水共治,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1.编制印发“五水共治”法制宣传资料。围绕《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制作法制宣传教育挂图,编制法制宣传读本。

2.组建“五水共治”法律法规讲师团。联合环保、水利等部门,动员政法干部、律师等队伍,组建“五水共治”法律法规讲师团,确定主讲老师和主讲课题,并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开展菜单式、点题式宣讲活动。

3.开展“五水共治”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结合省法治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纪念日,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指导员”的作用,组织法律服务作者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利用方言普法栏目“老王说法”、律师答疑信箱“王律师信箱”、“普法微影”微电影和官方微博“司法”等多种载体,积极宣传“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政策,全面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投身到“五水共治”的行动中。

4.开展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展示展评活动。在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建设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栏和法制宣传长廊,并进行展示展评。通过对“五水共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五水共治”的内容,宣传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责任科室:宣教科、各司法所

(二)开展“五水共治,法律保障”优质服务活动

1.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对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涉及“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等,协助开展法律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及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协助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涉及“五水共治”的疑难问题,积极参与并提供法律建议,协助有关部门化解难题;对参与防洪设施建设、污水治理、供水设施建设等涉及“五水共治”项目的建设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其依法、规范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对涉及“五水共治”的重大项目,提供法律评估、风险预警、协议起草等方面的法律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当好“法律智囊团”。

2.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组织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到农村(社区)开展“五水共治”法律服务,协助农村(社区)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实施“五水共治”,积极做好群众作,帮助农村(社区)解决“五水共治”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积极为涉及“五水共治”的“一事一议”事项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确保“五水共治”的部署要求在基层依法贯彻落实。

3.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组织企业法律顾问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加大对企业“五水共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和支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作。特别是担任存在排污情况的企业法律顾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五水共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企业自觉治水护水,全面做好排污治污作,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4.充分发挥公证的前置性预防作用。选派素质过关、精通业务的公证员,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五水共治”作中证据保全公证、合同协议公证、现场监督公证、程项目招投标公证等服务,确保服务高效优质。

5.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对涉及“五水共治”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要优先接待、优先受理,并指派政治素质好、执业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对涉及“五水共治”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及“一站式”服务,稳定人员情绪,迅速开展法律援助,防止事件和矛盾进一步扩大。

责任科室:公管(律管)科、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各司法所

(三)开展“五水共治,纠纷调处”定纷止争活动

1.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指导基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及时收集、分析、研判涉及“五水共治”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动深入到矛盾问题多、作难度大的村(社区)和企业中去,排查出一批重大矛盾纠纷,并进行分级预警。

2.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对排查出来的涉及“五水共治”的矛盾纠纷,指导各调解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类化解。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开展调处化解;对于复杂、疑难、涉及人数多的重大矛盾纠纷,建立化解班子,制定化解计划,限期进行化解;对可能引发、引发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的矛盾纠纷,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落实领导包案调处,实现案结事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3.探索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机制。围绕“五水共治”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加强与环保、水利等部门联系,积极探索环保纠纷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及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环境保护领域的矛盾纠纷。

责任科室:基层科(人民调解指导办)、各司法所

三、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成立“五水共治”法律服务作领导小组。

篇10

摘 要 农民工讨薪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讨薪维权的艰辛,时常受到媒体关注并曝光。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纠纷浮出水面之后,却很少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农民工总结维权。农民工讨薪问题关系社会民生、合理解决由此引发的纠纷则关系法治建设,因而应当从多个角度结合多种社会力量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 多元化解纷机制 ADR 劳动争议仲裁 诉讼

2011年1月28日播出的《焦点访谈》,实录了一期农民工工资不容拖欠的案例。1月下旬在河北唐山打工的30多位农民工离开工地,来到北京华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讨要他们被拖欠已久的工资。这些农民工2010年5月与华宸公司签定协议,在唐山市三孚硅业化工厂工地上干活,2010年10月份完工,三孚硅业化工厂也已经把工程款付给华宸公司,但是华宸公司没有把工资支付给工人,这些农民工总共被拖欠了148万元①。他们先后找过华宸公司注册地和用工所在地的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被告知采用司法途径。但是在建筑工程经过层层分包之后,农民工不知道承包方是谁,打官司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最后,这些农民工离近春节也没有拿到钱回家过年。

《焦点访谈》曝光的只是拖欠农民工工资万千案例中的一个,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笔者将结合此类纠纷的特点,整合多种解纷资源逐一分析解决之道。

一、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纠纷特点

1.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农民工讨薪多以用工单位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拖欠工资、写欠条等形式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实,用工单位很难否认,因为农民工在工地上风吹日晒长时间干活,积累了很多人证物证。所以债务方大多承认欠钱,债权债务关系明确。

2.纠纷双方实力不平等。所谓农民工,就是进城“打工农民”,指的是户籍仍在农村,常年在城镇企业务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②。农民工文化程度和收入低,而债务方通常是建设工程上的项目经理或包工头,往往势力强大而且背景复杂,使农民工讨工资难度更大。尤其面对黑势力的包工头,农民工软硬兼施也不奏效,更有甚者反而受伤。纠纷双方的社会地位不平等使矛盾很难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化解。

3.讨薪成本高。劳动者向企业或老板讨还工薪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尤其是农民工。他们要三番五次找老板或工头,欠薪者则经常躲避不见。为讨工资农民工要牺牲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等等。如果工资欠得不多,少于成本,则讨薪划不来;如果放弃讨薪,让欠薪者白白占了便宜,就等于农民工为对方白白干活。讨薪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经常能从媒体上看到农民工为讨薪不成自杀的报道。

4.纠纷的社会影响范围大,得不到有效解决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赚的是血汗钱来之不易,很多论理不成的农民兄弟,往往一气之下以暴制暴,结果造成一方受伤或两败俱伤的悲剧。农民工兄弟维权迫切的心理能够得到理解,但是由于懂法太少,又缺乏有效的解纷方法,不仅使权益得不到实现,而且因维权手段的非法性更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ADR方式解决

1.调解。调解是在第三方协助下进行的,当事人自主协商性的纠纷解决活动③。近年来,“调解热”被重新掀起,值得肯定的是,在债权债务关系十分明确的情况下,调解费用低、效率高,程序不繁杂,确实适合农民工讨薪。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对于强势并无所畏惧的包工头,协议很容易变成一纸空谈,农民工还是可能要不回工钱。所以选择调解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权威中立的第三方作用,尽量选择司法所、街道办或劳动保障部门,中立的组织从中斡旋约束力量更大;另一方面,从纠纷心理出发,要判断纠纷主体主观上是否具备了善意的解纷愿望,是否能够理智的对待纠纷。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纠纷,调解之后不履行义务,既浪费解纷资源又不利于疏导矛盾。

2.自行解决与和解。和解是指纠纷主体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协商谈判,不借助第三方的帮助下自行解决争议。大多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开始总是不能以和解的方式解决,因为债务方的强势力和硬做派往往无法促成和解。然而随着纠纷发展到后阶段,由于矛盾的演变而劳力伤财,纠纷主体不免重新想到和解。选择和解的农民工,可以与用工单位协商,有工会的单位,可以向工会反映,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交涉;用人单位暂时没有成立工会的,农民工可以集体联合起来,采用集体协商的方式向用工方施加压力。纠纷双方能够自行解决,无疑是节约解纷资源的最好方式。

3.劳动争议仲裁。包工头在招工时,不一定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甚至是口头协议,商量好了就去干活。农民工若能证明与用工方属于劳动关系,讨薪纠纷则应当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才能提讼,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以概括为“一调一裁两审”的体制④。如果农民工不能证明劳动关系,则讨薪纠纷类似于一般的债权债务,农民工可以选择诉讼也可以选择仲裁。但是需要提醒,农民工一定要尽量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代表劳动关系的确立,这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日后一旦发生劳动纠纷,有关部门处理起来相当困难。

三、诉讼解纷

农民工与包工头社会实力不平等,诉讼是最接近司法的力量。选择诉讼能为当事人提供对等的诉讼地位,有利于农民工挺直腰杆说主张。诉讼的优势在于严格的程序生成权威的判决,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由于诉讼资源宝贵,审案效率不高,走司法程序,有时长达一两年,很多农民工表示拖不起。这也是司法资源的稀缺性带来的弊端。可喜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司法力量帮农民工讨薪,现在不少法院简化诉讼程序,开通“绿色通道”,提出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集中时间办理,并且尽可能减交、缓交和免交诉讼费和申请执行费。可见,以农为本、为民司法的理念正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慢慢彰显。所以农民工在遭遇欠薪后,可以先向当地法院了解,是否设置了为农民工讨工资倾斜的“绿色通道”。有高效率的司法力量作为保障,对讨薪者而言是最有力的后盾。

四、其他社会资源

1.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解决此类纠纷中,可以发挥重要功能。民工维权往往需要律师的协助,近年来农民工为讨薪慢慢成为律所的门前客。笔者所知一个优秀的律所,在帮助民工讨薪的领域受到夸赞。该所每到年关推出为农民工免费讨工资的法律服务,包括免费咨询、免费和仲裁,并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策划非常具体。由于推行这类业务是同城之首,许多媒体发现新闻点后帮助宣传。加上律所本身容纳了一批优秀的律师资源,和媒体监督双管齐下,许多讨薪疑难案件屡屡破冰。可见,这类活动不仅实现了律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还为许多农民工实实在在的讨回了工资,产生的社会效应可谓是双赢。

2.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湖南省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可以就追索劳动报酬的事项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案件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另外《湖南省法律援助条例》扩大法律援助事项后,明确将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纳入援助范围。农民工讨工资申请法律援助已经得到条例的明确认可。这是法律赋予的一项公民权利,也是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农民工应当积极行使。

农民工讨工资一直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诉讼或ADR都不是“万金油”。仅仅依靠制度而缺乏配套体制的保驾护航,这样的维权体制并不合理。所以究竟如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将不仅是对制度功能的思考,更是对整个维权机制联动的考验,唯有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珠联璧合才能根治。

注释:

①省略.2011.01.28.CCTV.

②章越松,梁涌.论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队伍的一部分.理论月刊.2004(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