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26 17:5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文化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文化艺术

篇1

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县第十届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表彰大会暨第十一届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启动仪式。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优秀辅导老师、同学以及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本次大赛活动中,付出辛勤努力和扎实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县第十届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自****年5月份启动以来,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少工委、教育局、邮政局共同协商,密切配合,组建了活动组委会和相关的工作机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为书信大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次大赛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此次活动把书信文化与“迎奥运,树新风”、“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等重大事件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主题,调动了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青少年在活动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促进了青少年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参与面广。此次活动,全县有13000多名青少年参与,参与面广、普及率高,既丰富了青少年的社会知识,又引导青少年感受书信文化的特殊魅力,养成规范写作的意识。三是作品质量较高。从获奖的作品可以看出,这次参赛的书信作品在质量上有了大的提高。或直抒胸臆、或寄托情思、或表达感怀,写得很有新意、有创意、也很有感染力。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第十一届书信文化大赛讲三点意见:

一、密切合作,强力推进,打造品牌

书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通讯方式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青少年群体中继续坚持和弘扬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形式,加强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少年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广大青少年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的同时,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呼吁全社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很好途径。因此,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围绕本职工作,强力推进本届文化大赛。教育部门要把书信文化大赛作为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活动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邮政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将书信文化大赛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团县委、县少工委认真研究,总结经验和不足,精心打造这一全国少先队工作的品牌项目。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书信文化大赛活动渗透到青少年文化建设中,成为全县青少年体验教育、文化交流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项目。

二、严密组织,措施到位,狠抓落实

县组委会要做到“ 两到位、三统一 ”,把书信文化大赛活动列为重点工作,即 “ 宣传动员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大赛时间、统一组织回收 ” ,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日、学习园地、团刊校报、“校园之声”广播站等活动阵地,对大赛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书信文化大赛。要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组织开展书信写作知识辅导、书信文化讲座、优秀作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推荐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参加大赛。书信文化大赛活动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书信文化已经渗透到少先队文化建设中。但这几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从全县来看,存在着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二是部分学校仍然是书信大赛活动的盲区。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宣传不到位,工作安排不到位造成的。在今后的活动中,各有关单位及各团队组织要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按照大赛的总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严密组织,狠抓落实。

三、结合实际,确保重点,再创辉煌

以“治理石羊河,大家齐参与”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县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即将开展,为了确保第十一届书信文化大赛活动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再创辉煌,各级团队组织要注重教学实际,提高活动实效。按照活动的整体时间布署和工作进度要求,抓紧有效的工作时间,积极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书信文化大赛。要注重服务意识,加大活动创新。要不断总结以往书信文化大赛的成功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以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热心周到的服务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力争使第十一届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取得新成效。

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7—02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提供四方面的支柱:一是学识,即掌握知识这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做,即具备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青少年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及合作精神;四是学会发展,即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而付诸行动。这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简单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想。素质教育的指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是其重要内容,提高人文素养特别需要强调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艺术能够感染人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世界。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中,只有艺术能帮助人们在和谐愉悦之中取得上下求索的激情与能力,艺术帮助人们接触整个人类文明,使人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益的扩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表明,知、情、意自然而完善的结合,是导出美好人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艺术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重要意义。其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艺术及艺术教育启迪和帮助人提高创造性智慧,并在更广阔的生命空间不断得到人格的提升。再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有效地调节与涵养人的心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中建立和谐交流的良性状态,既有益于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的品位得到提高,也有益于维护整个人文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原则

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平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二)导向原则即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凸显育人特质,必须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保护、表现、彰显青少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等美好的精神气质。

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还应该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学校艺术教育应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

(三)创新原则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奇思异想,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四)传承原则即努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土壤,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非物质纽带。文化艺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为持久的因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人类文明成果哺育青少年,是学校艺术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熏陶、浸润的作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的、基础性的影响。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

三、厦门二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有效地发展了学校的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原址鼓浪屿,是一所具有142年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秉承“勤、诚、智、洁”的校训,坚持“立足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鼓浪屿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环境,造就了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艺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造就了二中独特的办学风格,形成了足球、音乐、英语三大办学特色。从这里走出了殷承宗、陈佐湟等艺术大师。1990年,厦门市教委以我校为依托创办了“厦门市音乐学校”。2008年,高中部搬迁到有厦门“新客厅”美誉的五缘湾,两校区依山傍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为二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来发展艺术教育也成为二中艺术教育的特色。

(一)学生充分感受和传承鼓浪屿独特的文化艺术

篇3

一、“以人为本”加强校外的艺术教育

我国的文化教育部门应当及时的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效科学的开展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教育部门要之一积极将自身社会公益性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全面的为我国青少年的发展营造合适的社会教育环境,从而有效的推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在校外艺术的教学中,要及时有效的将青少年的思想性与艺术教育实现融合,并且有效的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将青少年的情感实现合理的发挥,从而有效的表现人们的情操。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想象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实现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目标[2]。

(二)全面的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特长

在校外艺术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效的加强青少年在身心以及体格上的成长,全面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积极的为青少年开展校外的活动,为青少年在文艺特长的培养上以及对青少年文化艺术的潜能挖掘上,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全面的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的特长以及专业技能,应当积极的立足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展的特征有效的结合。

(三)加强培养艺术的后备人才

为了适应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文艺人才。全面的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文艺后备人才,有效的注重人才发展效益,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3]。

二、有效的发挥文化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产所的阵地作用

青少年的校外活动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发展,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机构、相应的培训机构与教育机构,开展一系列的校外文艺培训活动,并且这些培训机构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并没有与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实现良好的融合,有效的实现各自工作的协调。校外活动与校内的活动相比较来说,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显得格外的松散,并且相应的培训方式与过程不够严谨,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所以在这种状况中,要让相应得到文化部门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公益性作用,利用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效的发挥文化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产所的阵地作用,全面的提高青少年在校外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效果[4]。

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的家长以及学校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产生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重视,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也产生了较高的重视。不论是国家相应的事业单位还是校外的培训机构,随着这种形势的发展,这些机构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效的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全面的弥补了校内教学的不足与缺陷。通过校外教育活动的积极展开,培养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还为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三、有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健全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在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社会培训机构全力的加入到青少年的培训过程中,对校内教育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有效的增强了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水平。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校外的培训机构主要以应力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教育模式上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做到十分的严格与规范,甚至很多的教育机构拥有比较落实的教育理念,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以及政府应当及时的在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行中制定良好的教育资格制度,从而有效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专业性,实现提高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国家以及政府还应当在校外的教育机构中有效的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有效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

(二)有效的建立教育部门的长效机制

在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中,我国的教育部门应当科学的建立长效机制,有效的为青少年使得学习以及健康成长过程创设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的加强和规范青少年的校外培训机构,从而有效积极的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教育办学,有效的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拓展规模、提高质量,因此在这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校外的教育师资力量是十分有必要的[5]。将校外已有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管理模式结合时展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完善与改革,形成较为规范与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体系,为我国的广大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会教育环境。

篇4

纵观当今社会,时尚流行成为主流,文化艺术熏陶却成为“迂腐”的代名词。这年头,鲁迅冰心已离我们远去,安徒生泰戈尔也不见踪影。如今,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适合我们口味的越来越少。某日,我正陶醉于胡琴的昂扬婉转中,却听到邻居小孩稚嫩的童声,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唱的是热辣辣的情歌。我不禁茫然,这么小的孩子,甚至连爱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却陶醉于如此不适合我们的歌曲中,这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是多么大呀!

偶尔逛逛书店,高兴而来败兴而归。书店里没几本适合青少年看的,不是内容污秽不堪,就是过期太久,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书。如今,已很难能呼吸到像郑渊洁童话里纯洁的气息了。青少年读物缺乏新鲜感,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沉迷于网络而弃书于不顾。再看看电视电影,屏幕没几篇是青少年喜欢看的剧情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文化的熏陶一点也不看重,想想,若青少年无文化的熏陶,就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健全的人格,就会胸无大志;胸无大志,又怎能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呢?

如此看来,青少年的精神食粮这么匮乏,我们能不“饿”吗?原人们能反思一下,悉心呵护一下青少年,这些尚未成熟的 祖国栋梁吧!

篇5

关键词:乡土音乐资源;三角戏;校本教材;艺术实践;唱响家乡的歌在中华民族这片古老美丽、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深厚的乡土民族文化艺术。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品味、审美、素质、文化、信仰与民族精神。涵盖了民间文学、音乐、歌舞、美术、民俗活动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本地域特色的文化风土人情,体现本地群众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

一、深入民间、采集乡土艺术,深感责任重大

根植在福建省闽北乡土的三角戏:是闽北音乐的典型代表。是一种集音乐(采茶调、民间小调、山歌曲调为主)、文学、歌舞、舞美为一体反映百姓生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孕育在这片土地的乡土三角戏与全国戏剧种一样,受众多中老年广大群众的喜爱。但也出现了逐渐衰退甚至走向消亡的窘态,亟待培养青年演员与青少年听众,正面临人才、市场的严峻考验。谁来承担――弘扬、传承乡土文化艺术的重任?迫在眉睫。

全日制义务教育制定:国家课程占教学总量的80%~85%,地方、学校教学占教学总量的15%~20%。《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我校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积极承担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闽北音乐进课堂》。由艺术教研组组长:卓丽英教师担任省课题组组长。

通过深入民间调查走访、课题组选择了最富有闽北乡土音乐代表性的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光泽三角戏,作为省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的核心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利用节假日深入民间,拜访崇仁乡儒堂村三路坑自然村、民国年代三角戏大师,罗雪官正中传人――三角戏团吴木金、吴龙兴父子艺人。并观看三角戏团演出。有句民谣:“男人看到三角班,锄头耙子丢到光;女人看到三角班,房门窗户忘了关。”描绘的就是乡间看三角戏的情景。教师们第一次惊喜地发现就在养育着自己的热土上竟然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民间艺术瑰宝。从而开阔了眼界、激发了教师学唱、学演的热情,并掌握第一手三角戏资料。

二、教师应成为学习、探究乡土艺术的楷模

乡土音乐进校园、进课堂,是对教师民族素养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自我乡土民族艺术修养、要勇于挑战格式化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标准接轨。曾经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民族音乐学论坛”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的最终出路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启迪者教师。

省课题组、艺术教研组联合发出倡议:

1.倡导“教师会唱几首家乡的歌”,作为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的开发、提高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目标之一。

2.倡导“以会唱家乡的歌为荣”,能者为师、主动学习、互相学习,探究学赏、学唱、学演生动活泼的教学途径。

三、创建学校小戏团、为校本教材艺术实践阵地

1.三角戏亮相艺术舞台,打造全新的审美艺术视角“唱响家乡的歌”

积极创建校学生三角戏团,承担起以高级音乐教师为骨干核心力量的总负责、艺术总指导,对校本教材开发的三角戏《斑鸠接姐姐》的大戏本、光盘作了深层次的剖析、学习、锤炼与探究。深刻领会其音乐旋律内涵、规律,记录曲调旋律,掌握每个角色的唱腔、韵味、动作、表演技巧。深入探究器乐、打击乐及后台伴奏的演奏技巧。为了能使三角戏顺利登上舞台,践行校本教材开发的乡土音乐资源,我对传统三角戏《斑鸠接姐姐》进行创编整合、吸取精华;创编出:斑鸠哥哥(小生)新角色、校园独幕小三角戏。

2.为确保三角戏演出成功,教师要精心挑选戏中角色人才

选择胆子大、敢表演、声音洪亮、音准好、贴近角色形象的学生。培养:A、B、C三套角色人选,对每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传心授,以发现他们的表演才能。选择培养后台器乐、打击乐伴奏人才,要挑选对音乐爱好、理解力强、节奏感强、动作协调有责任心的学生。在成立三角戏剧团时,我十分担心同学们对老土的三角戏不感兴趣、不肯表演。我首先将三角戏引入课堂,介绍三角戏的起源、特色并声情并茂地演唱三角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可真让我惊讶的是在三角戏演员的选拔与排练艺术实践中,学生个个都争着演,一遍又一遍地学唱、学演、不辞辛苦的热情令我震撼!从而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乡土艺术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口传心授,教师非常辛苦。不是学生不热爱乡土艺术,是缺少学习的氛围,缺少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挖掘弘扬、传承乡土艺术、势在必行。

通过三角戏在艺术节舞台的艺术实践成功演出、轰动了全校,获得各级领导、师生的高度评价,社会影响力强大。三角戏大师:罗雪官的正中传人――崇仁乡、三路坑三角戏团团长:吴龙兴师徒等艺人作为特邀嘉宾、观看演出后拍手称赞:“演得太好了,教师教得好、学生扮相好。并且当场邀请演员们参加他们的三角戏团演出。”苏玲三角戏团长:苏仁寿因外出巡演、当他获悉光泽一中三角戏进校园演出后、非常惊喜,特抽空赶到光泽一中登门为乡土音乐进校园、师生演出成功祝贺!光泽新闻、闽北报刊、光泽宣传网等登载三角戏剧照,课题成果得到行家、社会的认可。

四、实现教研成果与艺术成果的双丰收,彰显新课程改革的办学特色

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三角戏进校园、进课堂的舞台艺术实践,三角戏成了全校师生的热门话题。在学校:会唱、会演“家乡的歌”成为一种时尚,三角戏演员成了学校“小明星”博得师生们的羡慕与赞赏,师生从中亲身体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办公室、校园时常可听见师生学演学唱三角戏的经典台词与唱腔。三角戏在校园更加深入人心,为学生打造了“乐于了解、乐于学习、乐于实践”的文化艺术实践舞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从而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学习了技艺、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培养了师生学习、乡土艺术文化的兴趣与创新精神;弥补课程学习的不足;拓展了音乐课程资源;提升了校园多元文化艺术内涵的正能量;彰显了我校新课程改革、乡土音乐进校园、进课堂的教育教研成果转化为艺术成果的办学特色。

我深刻体会到:“乡土音乐进校园、进课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对社会、艺术奉献的精神;教师要有吃苦耐劳、好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应该成为热爱学习乡土艺术的楷模,只有教师爱上乡土音乐,就能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就能创新艺术课堂;就能在你的课堂艺术实践中绽放出乡土文化艺术的风采”,以带动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品质内涵。

篇6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333000)

摘要: 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工作,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采取许多相应的策略,从而使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得到真正提升。

关键词 : 景德镇;青少年;陶瓷历史文化;认知;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76-02

基金项目:提高青少年对景德镇历史及陶瓷文化认知度的途径研究(市级课题)。

作者简介:汪万鹏(1982-),男,浙江宁波人,副科级组织员,助教,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和摄影艺术;魏媛鹤(1982-),女,江西九江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

0 引言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不息,不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亦做出重要贡献和产生深刻影响。然而,在景德镇日益加快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景德镇本土璀璨的陶瓷历史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冲击。作为景德镇未来希望的青少年,应成为维系和传承景德镇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然而因种种原因,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远未得到普及,流于形式或者是处在最低层面,以致景德镇本土陶瓷历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度偏低,这显然不利于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血脉延续。本文试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和立场为出发点,对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1 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必要性

首先,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有利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复兴。景德镇陶瓷历史源于汉世,至北宋时已经震动朝野,蜚声海内外,并被宋真宗赐年号“景德”为镇名。在皇家荣耀的庇护下,景德镇在其后的元、明、清三代成为封建皇家用瓷的所在地,生产着为世界所瞩目的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艺术均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创造了无比辉煌的陶瓷文化高峰。然而,在清代末年以后,随着国力衰微和西方国家掌握制瓷秘密,景德镇瓷业出现迅速衰退,至解放前夕已岌岌可危。解放以后,景德镇陶瓷业进入复兴之路,特别是在近年来,景德镇以陶瓷文化艺术为核心迅速繁荣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复兴之路还很长,景德镇青少年将是未来承担复兴使命的主体,而在青少年时期使其充分认识景德镇本土陶瓷历史文化并以此为豪是使之在未来参与到陶瓷文化复兴事业中的关键,因而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是时代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包括西方现代陶艺在内的各种西方艺术以种种途径涌入景德镇,并对传统陶瓷文化艺术产生显著冲击,如何使景德镇本土陶瓷文化继续屹立于世界陶艺之林成为当前景德镇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青少年是最易于受到文化影响的人群,如果放弃这一阵地,则有可能使西方艺术思想在青少年当中泛滥,而只有使其接受景德镇本土陶瓷历史文化教育,才能使之热爱本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最后,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是景德镇本土陶瓷文化本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景德镇本土陶瓷历史文化是千年绵延不息的文化,是活的文化而并非所谓的“遗产”,仍然在许多本土手中得到鲜活演绎与升华,与其他久已失传的历史文化相比,景德镇本土陶瓷文化仍然在不断发展,也因此,必须不断找到“依附体”才能使之继续活跃而不至于成为“遗产”供人瞻仰。因而,为了景德镇本土陶瓷文化历史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按照其自身规律前行,也需要培养新生代。

2 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宏观策略

在现代陶瓷艺术日益发展的景德镇,继承和发扬传统本土陶瓷历史文化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培养新生代的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应该成为景德镇当前工作的重点,而这种工作的培养策略应当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各有关部门、学校和青少年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做到对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提升。

从宏观层面的策略来看,景德镇市政府有关部门是这一策略制定的决策者,特别是教育系统,掌握着制定这些策略总方案的权力,应当尽职尽责地从宏观层面上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以推动各级学校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本土陶瓷历史文化的教育与学习。

首先,景德镇各级有关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其一,转变传统文化观念。景德镇各级有关部门应当认识到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并非仅仅在于保存文物和史料的博物馆式展示,而应更加注重其内在的景德镇精神的传承,使之脱离物的层面而真正地得到继承与发展;其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景德镇各学校不应只注重于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要将培养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来开展工作。

其次,景德镇各级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制定政策中,青少年的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提升工作应予以明确规定,并写入相应的课程标准当中,并在教育软硬件条件和师资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定,各相关部门则应当予以贯彻、支持和配合。这些政策涉及到各个文化教育部门和单位,彼此间需要相互协调和互通,以使彼此所制定的政策不相矛盾,并尽可能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以利于政策的广泛实施。

最后,景德镇各级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在制定政策以后,还必须建立长效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评价,一方面对政策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评议和调整,另一方面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认定,从而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不断修订,使其趋于合理,更易于实践工作,而在评价中则需要多听取各方意见,以避免其教条化、形式化。

3 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微观策略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景德镇每所大、中、小学校内部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体,其在响应上级部门所制定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采取具有校本特色的方式方法,制定各校实施细则来有的放矢地、具有针对性地提升本校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而各个学校的教师、学生是具体的实施者,师生之间的互动则构成了更具微观性的联系,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一,各校在提升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度的过程中应当形成自身文化个性。大多数青少年集中在学校当中,学校是进行青少年陶瓷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各校有自身的历史和特色,特别是与陶瓷文化结合的紧密程度随其地域性而产生较大差异。陶瓷文化资源丰富的学校应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积极与周边陶瓷文化单位横向联系,形成互动关系。陶瓷文化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也应尽量向先进学校学习和借鉴经验,并尽力在学校内部营造氛围。各校可制定各种课程进行本土陶瓷历史文化的学习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课堂讲座、参观访问、多媒体等等。

第二,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景德镇青少年本土陶瓷历史文化认知方面的主导与核心作用。这里所指是具有一定景德镇本土陶瓷历史文化知识的师资力量,各校应积极培养这方面的教师人才。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时应尽力做到:其一,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疏理,也需要树立批判继承的思想;其二,转变旧有的教学方式,采取更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灵活性的方式。

第三,学生应根据自身对陶瓷历史文化的兴趣爱好结成各种兴趣小组以及社团,在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中不断地提升对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认知。学校和教师因给予兴趣小组或社团以充分的自由,包括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当然,学校和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有关活动予以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以引导其能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并使之处于法律、法规允许的范畴之内。

4 结语

加强景德镇青少年对本土陶瓷历史文化的认知度是继承和发展景德镇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之一,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景德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市政府有关部门、学校、教师以及青少年学生,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需要制定和采取相关策略,从而使青少年真正获得本土陶瓷历史文化知识,使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陈雨前.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

[2]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实践能力

科技教育是一项既动心、动脑又动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健体和益智的功能,科技教育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所以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满足学生需求的一项有益举措。多年来,教育事业以“科技放飞梦想,创新点亮未来”为主题,积极开展科技教育课程基地项目,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开展课内外兴趣活动,举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实现师生的人生价值。

一、创设科教环境,沐浴科教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审美观、提升高尚的道德观,所以积极向上的、鲜明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并由此“千校一貌,千生一面”的状况才能有所改变。

1.场馆布置。全力打造学校科技馆,同时成立以项目为载体的机器人工作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创新制作工作室、航模工作室等。科技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作为初中校,要选择了适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的展品,形成演示教材原理、体验科学现象、鼓励动手探索、培养科学精神的场馆,最重要的是一个让他们流连忘返的实践之馆。

2.外部布置。将伟大的科学家的画像以及影响社会进步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内容布置在科技经典长廊内;将学生在校内外各级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展示在科技创新作品长廊上;在每个班级创设科技角,摆放学生喜欢阅读的科普书以及科普作品;让部分班级在校园空地上搞微型农场,等等。

由此,让校园处处沐浴在科技氛围中,让学生在科技教育环境的熏陶中茁壮成长,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气息,让走出去的师生都有一定的科技内涵和魅力。

二、开发校本资源,拓展课程体系

毋容置疑,只有进入学校的课程体系的项目,才会有可行性和生命力,才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所以根据课程和项目,整合校内外科技课程资源,开发并形成学校的科技课程资源。

1.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科技资源,不仅在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中,甚至在文科课程中也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科技资源。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各学科教师对基础课程校本化方案进行研讨和论证,在项目基础上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微课程。如《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乐吉生物》等。

2.研究课程项目化。项目化研究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是针对具体的竞赛项目开展的社团学习活动,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小牛顿科学实验室》《走进自然博物馆》《机器人探索》《航模制作》《金钥匙》《动漫天地》《信息奥赛》等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3.校外活动常态化。科技毕竟不是学校的强项,需充分认识到一己之力的微薄,所以,要想有所突破,就需要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就必须加强与市、区科协的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还应与周边高校联系,开展项目合作;更要同企业签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的协议,使科技教育项目建设扩展到校外,而且活动常态化。

三、构建发展中心,培养科教团队

社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个人认为:只有一流的科技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一流科技素养的学生,教师是关键,而现在科技教师缺口太大,初中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因此许多人就在问:师资从哪里来?回答很简单:学科老师中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先挖掘,后培训。

1.组建科技教研组。前期广泛发动,外派培训,重点打造一位有兴趣肯付出的理科老师任教研组组长(当然得享受待遇),负责各项课程的分工和各类赛事的安排,组织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信息、美术等学科老师为成员,负责项目培训、方案策划、活动指导、科学评价等任务,组建科技教研组,开展科教课程的各项科技活动,共同促进教师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2.成立少年科学院。由于项目多,活动时间杂,为了切实有效的管理,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将各工作室和参与项目的学生集中管理,他们不仅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比赛,而且依托科技长廊、校园网、校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展示他们的科技素养,辐射他们的能量,使身处其中的师生们耳濡目染得到启迪。

四、搭建科教平台,放飞师生梦想

一位教育家试验证明: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做过的记得牢,讨论过的理解深,“真理在碰撞中才会闪现火花”。所以,师生参与活动才是硬道理,必须搭建科教平台,才能放飞师生梦想。

1.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在初中学科竞赛全面叫停的今天,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就格外令人瞩目,师生们大有一展身手的舞台,捧回一块块闪亮的奖牌。

2.开展社团活动。校本选修课时间,学生们走进各种的活动室,有的读、有的写、有的做、有的搭,有的在室内、有的在操场,校园内一片热闹景象,他们运用现有的知识,在动手做模型、探索小问题、设计巧装置、发明小制作,他们在描绘自己的未来,他们在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篇8

06年10月,参加了《你的生命,我的决定》电视剧组的拍摄,与李明启、孙松、刘葳葳等老师共同演出。

07年7月参加了“2007年第三届全国义演人才推选活动”,取得了河北省声乐小学组第一名,并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全国的比赛,取得了全国声乐类童声专业小学组金奖。

07年8月,参加了“和谐中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示活动”,荣获小学组声乐专业全国金奖。

07年8月,在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主办的河北省省会第四届业余歌手大赛中,演唱了歌曲《北京胡同》,荣获少儿组金奖。

07年12月,参加了“共享阳光,同创未来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分别获得河北赛区声乐和英语口语小学组一等奖。并作为此次活动河北赛区的形象代言人,形象出现在赛事海报上。

07年12月,考取了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会颁发的少儿歌唱专业九级证书。

08年1月9日,《河北青年报》专题报道了宿雨涵的事迹,题目名为“为留住童音九岁小丫唱歌出专辑”。

08年1月,河北电视台作了电视专访,题目名为《九岁小丫出专辑》。

08年1月参加“2008全国少年儿童新春联欢晚会”的录制,演唱了歌曲《祖国是妈妈》。

08年1月,参加石家庄电视台《快点听吧》栏目,代表听吧歌手拍摄春节mtv特别节目,演唱了歌曲《五环童话》。

08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栏目,演唱了歌曲《过家家》。

08年6月,参加第八届快乐阳光卡拉ok电视大赛,荣获河北省儿童B组第一名。

08年7月,参加全国第八届快乐阳光卡拉ok电视大赛,荣获全国儿童B组二等奖。

09年1月,参加2009全国少年儿童新春联欢晚会,演唱歌曲《美丽小天使》。

09年1月,参加河北电视台《光影恋歌》2009年影视作品新春音乐会,和朱明瑛同台演唱《大海啊故乡》。

篇9

[关键词] 动画;神话;形象;塑造;途径

神话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中国神话历史悠久、领域广阔、内容丰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神话从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一直延续至今,涉及了自然、历史、宗教、政治、军事及人文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中国神话题材是推动中国神话动画创作并开拓其国内外市场的文化艺术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大闹天宫》《人参果》《哪吒闹海》等分别获得相关的国际电影节奖项,国际上将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成就称之为“中国学派”。21世纪,国际动画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中国动画业应该根据中国神话题材创作的相关优势,创作出更优秀的神话题材作品。

在中国神话动画的创作中,神话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环节。回顾中国经典的神话动画作品,分析、总结其成功塑造神话形象的有效经验,展望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发展前景,其神话形象塑造必然要走传承、创新并融入现代人的意识情感的创作道路。

一、遵循传统

中国神话世界有其天地生成、人类起源以及社会发展的道德、善恶、是非等观念。其形象有历史英雄,道教的仙,释教的佛,玉皇大帝所管辖的众神及其相关的妖、魔、怪等。由于神的时代、故事、善恶、道行、法力、性别以及所执事务等的不同,其形象也各不相同。人们可通过书籍、绘画资料以及石窟、庙宇中的壁画、雕塑等文物资料,了解相关神的外貌形象、故事内容及精神世界。名著《西游记》是这样描写二郎神杨戬的:“仪容清俊、相貌堂堂,两耳垂肩、双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 钅 延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这一段形神兼备的描写,将二郎真君的外表、神态、事迹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以它为蓝本塑造出的电影及动画影视形象都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此类文字描写的神话形象与相关的传统绘画、壁画、塑像等相结合,再根据动画创作的主题需要,就创造出了20世纪动画作品中的经典性神话形象。传统神话形象是现代动画神话形象创作的基础,现代神话形象是对传统神话形象的继承、弘扬。传统神话同现代神话动画作品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创作中国传统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就必须遵循传统,否则就创作不出民族的、传统的神话动画作品。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精华一直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一直在与时俱进。具有精神情感特点的中国神话文化,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是贴近人们生活的,所以其神话形象、故事情节,为人民所喜爱、所传颂,至今经久不衰。人们喜爱神话形象就证明这些形象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向上的感染力。传统神话文化是现代动画创作的渊源,遵循传统是塑造传统的、群众喜爱的神话形象的必然途径。

二、结合时代思想情感

神话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神话随社会的变革而发展变化。不同社会、历史时代的不同思想情感和精神理念,是该社会、历史时代产生神话的思想基础,也是对以往神话进行传承的思想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该时代的神话故事及神话形象,也产生了不同时代对以往神话的解读、传承方面的差异性内容。这样代代相传,神话文化的内容就越来越丰富,思想情感就越来越博大精深。就神话的文化艺术创作而言,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的相关神话形象,在时代、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下,其形象就出现了差异。如上古女神女娲,本是造人、补天的伟大神灵,而在《封神演义》中则成了派遣妖精,毁掉纣王江山的神灵形象。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西方原本是男身,传到东方,变成了女身形象。人们熟悉并喜爱的哪吒,一般认为是莲花化身的青少年形象,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是这样描写哪吒的:“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其他神灵在不同的书籍资料中,其形象亦各有差异。在现代动画创作中,不同神灵形象在具体的创作中,其形象就更具差异性了。

人们将现代的思想情感同经典的神话形象结合,是以思想情感为前提的,对神话形象的全面性的创新。新神话形象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更富有民族的、历史的亲切感。这种文化艺术创作,使神话形象有了与时俱进的艺术生命力。如以名著《西游记》为前提创作的动画《西游记》和《西游新传》的神话形象,后者比前者更具有现代思想情感内涵,神话形象亦更具现代的艺术生命活力。动画《西游记》中创新的神话形象、故事情节还处在名著《西游记》的文化艺术的时空之中,而《西游新传》中的神话形象则进入了21世纪的现代社会生活之中。《西游新传》讲菩萨派给唐僧师徒21世纪的新任务,让唐僧师徒寻找十块宝石打开“青少年自我防护宝典”,解决青少年的困惑,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故事。动画赋予唐僧师徒以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环境、服饰,并在其传统形象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画稚拙的表现特点,创造出与现代社会现状紧密联系的、新的动画故事情节、动画形象。剧中的猪八戒以高老庄饭店老板的身份出现,身着黑色现代服装,打着领带,戴着时尚的墨镜,拿着时尚的手机、金色的怀表,神气十足地开着崭新的小汽车,与师傅、师兄弟在高老庄酒店会合。在寻找十块宝石的旅程中,师徒四人融入现代社会,在与现代人交往中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并与现代人进行思想情感碰撞,产生一系列时空理念的、离奇错综的矛盾关系。让观众看到了21世纪的、新型的西游神话艺术形象。名著《西游记》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但在动画创作领域,国外动画也将西游记纳入他们的创作范畴。现代的日版、韩版《西游记》,其内容、人物形象及表现形式,都结合了他们本民族对西游记的不同解读、不同的思想情感,创作出具有其民族思想特征的西游记作品,其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也建立在其民族的现代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可见在神话形象中注入时代的思想情感,是神话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动画创作中结合现代思想情感的神话形象塑造,则是塑造动画神话形象的有效途径。

三、系统化塑造

在中国神话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塑造有艺术生命力、有艺术价值、市场需要的动画神话形象,就需要有相应的内容、形式及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人们可从神话故事,经典动画中的神话形象,不断成熟的创作实践及成功塑造神话形象的发展趋势中看到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体现了塑造中国动画神话形象的规律的必然性及必然性因素形成的系统性的范畴。面对形成的系统性的范畴,要塑造有生命力的、经典的神话形象,就必须采用相应的系统化的方法。动画神话形象塑造需要有传统的、时代的、相关主题思想的、针对观众的以及具体塑造人物形象的外貌、言行、故事情节、性格、精神思想等因素,这些因素在艺术创造中形成有效的、艺术逻辑及其真实性的有机联系,才能完成神话形象的成功塑造。中国动画神话形象的塑造,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构成的范畴,或不应用这一范畴中的这些因素,或不使用有效表现这些因素的系统化方法,就不能全面、系统、有效地塑造神话形象。如果没有塑造神话形象需要的传统因素,其形象就缺少了中国神话古老、神圣、神秘、怪诞、奇异、奇趣等特点;如果没有所需要的现代因素,其形象就缺少现代的精神、思想情感,缺少对观众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因而就不能为观众和市场认可。同样,没有通过各种现代动画制作手段对神话人物从外貌、言行、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有效塑造,就不能将神话形象以动画独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现代动画艺术在塑造神话形象方面,必须面对其艺术创作的必然的系统性范畴,对神话形象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塑造。动画片《西游记》就是成功应用上述系统性范畴中的因素,并应用相应的系统化的方法,成功塑造了西游记中各种典型的神话形象,这些神话形象既有古代的传统因素,又有现代的审美思想情趣,并从外貌、言行、精神性格方面系统展现其形象情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的相关故事情节中,就体现了相对完整、系统的形象塑造特点。唐僧是虔心取经,佛缘非凡的师父形象。孙悟空既有传统的瘦小、灵活的猴的形象特征,又有现代艺术造型的审美情趣。猪八戒也是传统的大肚子肥猪形象,又有现代的有趣的言、行、思想、性格特点。猪八戒贪吃、贪睡、懒惰,做事总是牢骚满腹,在看到并想要人参果时,便捏造谎言骗孙悟空偷人参果。《西游记》中具有现代思想情趣的主题曲在该片推出后成了观众口头传唱的流行曲。《西游新传》将西游记中的神话形象同现代社会相结合,旨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中也是利用系统化塑造神话形象的相关方法,成功塑造了唐僧师徒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深受观众欢迎。同样,前面提到的日版、韩版等《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是应用了系统化塑造的方法,才成功塑造出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的《西游记》人物形象。动画神话形象的塑造内容、形式及方法形成的特点,决定了对其神话形象的塑造需要采用系统化的途径。

四、结 语

从中国神话动画形象创作的实践可知,中国动画神话形象的以上塑造途径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这些途径对中国动画神话形象的塑造理论、有实践方面的意义。但动画神话题材的创作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在观众思想、审美情感的变化中,其神话形象的塑造途径必然会有所拓展变化,人们应不断对此进行分析、认识,以利于动画神话形象的塑造途径更具便捷有效性,以推动神话题材动画创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M].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 万籁鸣,万国魂.我与孙悟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

[4] 王叔忱,严定宪,徐景达.入海擒龙——摄制《哪吒闹海》的艺术小结[A].美术电影创作研究[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5] 袁珂.中国神话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篇10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现有中小学70所(小学41所,中学29所),学生5万余名,艺术专任教师296名(音乐教师144名、美术教师152名),外聘管乐、京剧等艺术教师72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对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加之实施各项有效措施,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教育局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制定艺术教育工作方案。以“抓普及人人享有,抓重点打造特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普及艺术教育和创建特色活动项目两项工程,以形式多样艺术主题活动为载体,以评选奖励机制为推动力,不断深化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水平。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制度,成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有计划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生艺术培养和艺术特长生选拔、升学机制不断完善。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性高、形式丰富

中小学积极组建校园艺术团和文艺社团,现有合唱队、舞蹈、京剧等近十个种类152个校园艺术团队,有573个学校文艺社团(音乐137个社团,美术128个社团,动漫、摄影、飞镲等其他类型308个社团),专用教室231个(音乐93个,美术84个,篆刻、版画等其他54个专用教室),2万多名学生参加艺术社团(其中音乐4700名学生美术4800名学生其他12000名学生),学生参与度近50%。

中小学每年以艺术展演、文艺比赛、校园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近三年来,学生艺术团先后参加了世界华人艺术节钢琴大赛、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健美操大赛等活动。在第十八届“海门艺术节”游园活动中,中小学艺术特色校、幼儿园和青少年宫书画院的200名师生共同参加“‘艺术蓓蕾绽滨海’——少儿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师生共同展示了书法、篆刻、版画、藏书票、剪纸、刻瓷、刮色画、面塑、丝网花、集邮等才艺,得到游园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赏。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德育科积极推动校园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广泛认可。目前,一中心小学、上海道小学、实验中学和六中分别成立了铜管乐队,盐场小学的飞镲队、河头小学的落子队、浙江路小学的腰鼓队、向阳三小的秧歌队、桂林路小学和馨桥园小学的版画社等校园艺术社团初步形成规模。

德育科组织部分学校艺术教师到北京观摩学习,学习之后,各校借鉴先进的训练和管理经验,积极对各自的队伍进行节目的改进和创新。一中心小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将传统的铜管乐坐式演奏改编为行进表演,使表演更具观赏性;浙江路小学的腰鼓和向阳三小的秧歌不仅保留了原有广场舞蹈健身的功能,而且经过艺术加工搬上了舞台,形成了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各校结合校情积极开展艺术特色品牌项目建设,涌现出了青少年宫的小海螺艺术团、一中社团、六中铜管乐、实验学校民乐团、草小京剧、浙小腰鼓、馨桥园小学篆刻、中心庄小学楹联、贻成小学藏书票、徐州道小学集邮等一批在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学校。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30多所,占中小学校40%,其中小学达到20多所,接近70%。

(四)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校园艺术教育立足全面普及,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重点培养艺术特长生。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艺术特长。今年,通过教育局组织考核认定的小学艺术特长生有797人,比去年增加241人,增幅43%,这也是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共有133人通过市级中学艺术特长生认定,居滨海新区首位,实现连续三年10%以上的增长。今年共有31名小学毕业生通过初中艺术特长生考核录取,有13名初中艺术特长生被高中校预录。应届高考艺术类录取数量逐年攀升,今年有92名艺体类考生考入二本以上高等院校(2010年有43名,2011年有54名,2012年85名)。小学全面普及,初高中、大学有效衔接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五)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艺术教育,逐年增加艺术教育经费,本学年达到112万元(教师培训费用12万元、专业团队建设53万元、购置图书及用品24万元、参加比赛经费23万元),为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得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逐年发展,变化很大,取得显著成绩,近3年来在各类艺术活动中获得116个国家级、248个省市级奖项;实验学校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心庄小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特色

(一)以比赛促提高,全面开展校园文艺展演活动

近年来,教育局先后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合唱艺术节、少儿舞蹈大赛、校园集体舞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艺术教育水平。2013年6月初,教育局相继举办了合唱、器乐、舞蹈等专场汇演展评活动,全区60多所学校选送了150多个节目,2000多名学生参赛表演。经过选拔评选,推荐29所学校的60多个节目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目前得知至少取得两个一等奖,八个二等奖和八个三等奖,突破去年成绩(具体成绩下半年公布)。

上半年,结合滨海新区创建文明城区和海门艺术节活动,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次活动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参与度和特色活动展示。三十多所学校参与编排的九个节目,既有传统歌舞的创新演绎,也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特色健美操和行进中的铜管乐演奏,更有京剧联唱、武术表演等国粹节目的创新编排,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结合责任教育,深入开展“五爱唱读”工程

教育局德育科坚持将艺术教育与读书活动、责任教育有机结合,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五爱”歌曲大家唱和“五爱”书籍大家读的“五爱唱读”工程,在增强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学初,各中小学校广泛发动师生,精心选取歌曲和书目,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和读书热情。利用音乐课、晨读、大课间、午休等时间组织歌曲练习和读书指导,校园充满嘹亮的歌声和读书声。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开展“校园合唱节”,在班级合唱的基础上,成立校级合唱团,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此项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精神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乐于读书的良好品质,营造出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三)发挥少年宫功能,拓宽校外艺术教育发展空间

青少年宫作为学生校外艺术教育重要部门,承担着中小学生艺术培养的重要职责。青少年宫现有声乐、器乐、科体、舞蹈、书画等33个科目培训班,每年为近万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艺术培训。青少年宫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文艺展演比赛、“爱祖国爱家乡”百米长卷绘画比赛、“我的T台我做主”环保服装大赛、“大美滨海”幻灯片比赛、“秋风送爽含珍艺、丹枫迎秋蕴真情”送高雅艺术进军营等三十多场文艺活动,使60多所学校的12万人次学生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成立于一九九八年的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至今共参加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比赛活动100多场,舞蹈《踏浪》等近二十个节目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培养了宋佳(北京音乐舞蹈学校)、史丽莎(中国艺术学校)等十余名优秀艺术人才。青少年宫“永丰少儿书画苑”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举办师生书画展,积极推荐优秀学员参与市级比赛,为学员成长成才创设条件。

青少年宫充分挖掘自身艺术教育潜力,将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活动拓展到各中小学校,先后在新港一小、北塘学校、实验学校、一中心小学、草场街小学、上海道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等专业课程,满足广大基层学校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拓宽艺术教育培训发展空间,为青少年创设和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不够

有些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认识浮浅,认为搞几个活动、出几个艺术尖子就是艺术教育;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白花钱”或“太烧钱”,不肯投入或经费投入少,不组织参加各项活动。一些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没有完整艺术教育建设的规划,人员配备不足,艺术教师的研讨、交流活动很少,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没有艺术团队,社团种类少,参与学生少,艺术教育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二)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

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发展上由于发展基础、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明显的校际间不均衡的问题。实验学校、六中等传统艺术教育强校,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突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创新,学生参与面广。相较于这些传统艺术教育强校,更多的中小学校对于自己的艺术教育发展还没有准确定位,还没有找到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还处于特色建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另外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很大,明显不均衡,现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平均每校投入资金18096元,最多的桂林路小学投入20多万元,有6所学校根本没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有37%的学校艺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有22%的学校艺术教育设备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本次调研中,38%的学校反映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专业艺术教师,导致规定的艺术课无法正常开设,更无法组织开展学生艺术社团;32%的学校反映目前学校艺术教师缺少专业培训,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学校发展需要。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艺术展演中,学生服装整齐,而指挥教师却穿着休闲服装登场;有的指挥教师节奏把握不准,或有气无力一副病态。展演中个别学校学生演唱集体跑音;有的学校选送节目几年不变,这都说明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高水平艺术团队培养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仅有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艺术教育迫切需要打造更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团体,从而带动艺术教育快速发展。但是作为各学校艺术社团骨干的艺术特长生培养却出现了报名和招收人数萎缩的情况,特别是高中艺术特长生招不足人甚至招不上人,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五、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艺术教育认识,完善艺术教育培养机制

全面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水平,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尤其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要使学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仅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要形式上的丰富多彩,更要保证内容上的赏心和悦目;学校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熏陶培养健全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

因此,要积极开展校长、艺术教师艺术教育培训指导,以研讨、学习交流、比赛、督导等形式,加大指导、评比、检查力度,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认识水平,丰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加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创建机制,完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施行艺术教育评价奖励机制和艺术教师定期培训机制。

(二)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规范艺术教育课堂管理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务使艺术教育课开齐率和开足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削减、挤、占、挪用音乐美术课现象,确实保障学生美育教育时间和效果。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引导艺术教师不断加强艺术课程研究,深入探索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艺术项目,使校本课程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有机融合,相互衔接,递进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在教育局配齐配足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基础上,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各中小学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基础上,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艺术资源、教师特别是艺术教师专业特长和技能、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学生易学会、好掌握的艺术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各中小学校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和校园合唱活动,有效组织班级人人参与;成立校级艺术社团,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和精品打造。以此活跃学校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四)注重艺术特长生培养,促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艺术特长生是各学校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是有专业培养前途的艺术人才,扩大艺术特长生招生比例,既有利于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也有利于扩大艺术人才培养范围。因此,在继续坚持小升初艺术特长生加分和艺术特长生免试提前录取政策基础上,增加艺术特长招生优惠幅度。建议将初中招生比例由原来的2%提升到4%(力争与体育持平),扩大高中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数量(二中申请20XX年招艺术特长生),同时进一步降低录取分数(由原来的5分(一中)、10分(紫云等)降到20分、30分),使更多的艺术特长学生享受到政策,激发家长和学生坚持艺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要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艺术教育项目有序衔接发展机制,为艺术特长生专业发展建立制度保证。推广六中经验,以班级为建制成立乐团,特别是一中、二中这样的完中校,有利于项目持续发展,形成规模。

(五)打造精品艺术团队,引领艺术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

教育局要制定完善学校文化艺术特色发展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对艺术教育发展有序、形成规模、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各中小学在发展声乐、舞蹈、绘画等大众项目同时,要关注地域特色项目的发展,发掘传统文化特色,集中力量打造版画、铜管乐等特色项目。依托特色学校和校外艺术教育机构成立中小学版画工作室和中小学铜管乐团,积极推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发展地域特色,培养艺术特长学生提供人才保障。

(六)强化艺术教育师资培养,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要求,完善艺术教师评价考核办法,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参与教研活动等多方面表现与实绩对艺术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督促指导艺术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支持艺术教师的理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鼓励支持艺术教师组织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同时,各中小学校要在配齐艺术教师开足艺术课程基础上,积极吸纳有艺术特长的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艺术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不断壮大艺术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