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区规划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68-03

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其根本任务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目前,在高职旅游景区规划的课程教学中,受制于教学方法落后、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等因素,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如何融合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是当前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在理论知识体系上以旅游学为基础,以开发学为纲,融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知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深的理论内涵。该门课程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均有不低的要求。大部分院校将其列为高年级课程,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学生具备了相关前导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课时有限,笔者认为除了相关教材外,任课老师还应为学生开出一个课外阅读书单,通过课外阅读任务的完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为学好本门课程打好基础。

(二)对实践教学要求高,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只是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在实践工作中,才是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一目标单靠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灌输是不能达成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到规划与开发项目(或模拟项目)中来,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结构平台难以构建。这种“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传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对于旅游景区规划这样实践性强的课程,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用PPT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拓宽学生的视界、增加对旅游景区规划的感性认识很有帮助。但这仍属于作品赏析的初级层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目前,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针对学生旅游规划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不足,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旅游规划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庞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力求做到“大而全”,内容不单涉及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空间规划、旅游建设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营销策划等传统内容,还包括了旅游容量测算、旅游网站设计等内容。由于课时有限,过于宽泛的内容会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受制于教学经费、实习基地、组织难度等因素,不少院校把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上,把实践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即使安排了实践课,也只是在周边景区开展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调查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对于旅游产品设计、功能区划分、旅游建设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的核心工作过程参与较少。

(四)课程考核方式陈旧。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目前,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考核方法大多采用基础学科常用的闭卷理论考试形式,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测。有些院校虽然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列为期末总成绩的评价要素,但其所占比例不大。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5%,实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5%,而且实训成绩评定的主要参考指标是学生的平时作业,这样的评定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评价,使学生从根本上不重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关键,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教学内容。旅游规划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庞杂,应结合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旅游景区基层管理人员和旅游策划、规划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初步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是岗位职业能力起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去除旅游容量控制、旅游网站设计等对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内容。选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空间布局及旅游建设项目规划、游线及解说系统规划、营销及旅游形象策划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上述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见表1。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先由教师开展理论教学,紧接着组织实践教学,做到趁热打铁、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模块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总课时增加到9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课时不能少于65%。并且注重本门课程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衔接与联系,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

(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如下:

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教学部分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应结合PPT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优秀的规划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规划案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旅游规划工作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其次,课堂讨论也应该作为本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目的,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及敏感问题,布置思考作业给学生,并适时组织课堂讨论,如结合张家界的大拆迁及百龙电梯事件,讨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规划等。

2.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部分一直是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的“短板”,也是该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除前文提到的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为实践教学提供教学时长上的保障外,还应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柳州市君武森林公园,距离校园只有一步之遥,具有良好的开展实践教学的“实战”条件。另外,还应在校内建设旅游景区规划多功能实训室,采用3D虚拟技术,虚拟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供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规划主题及建设项目规划、旅游线路规划等练习。另外,应与本地知名景区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开阔学生眼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君武森林公园这一得天独厚的校内实践条件,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假定君武森林公园为“规划地”,将本门课程的七大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七个项目任务(见表1),结合“旅游规划”工作自身的规律,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完成。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可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为宜。教师可以引导、指导各组讨论项目任务,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合理的成员分工。每一个项目任务均要求学生提交可视化成果材料,见表1。教学完成之时,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规划方案”装订成册,作为重要的学习成果,成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并选取优秀的“规划方案”供君武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参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旅游规划专业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既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如下:

1.考核内容及方式。在考核的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核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实践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应加大实践能力及平时成绩的评分比重,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为:某学生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实践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10%,见表2。并且,理论知识的考卷应增加主观题型,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包括案例分析报告、《某景区旅游规划方案》、规划成果汇报等,重点考查学生的整体布局意识、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思维水平等。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为考查指标。

篇2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引入“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及运用。结合实际,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引入教学法”,并指出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任务引入教学法”在《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方法

一、课程分析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学生是高中起点三年制的大专生。开设该课程有利于为景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景区管理人员。课程主要包括有景区接待与投诉处理服务、景区购物、娱乐、安全、营销和其他辅助服务管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景区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提高、消费行为的成熟,都促使旅游景区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景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作为旅游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专业课程,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门课程使用的是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以及现有授课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讲授法进行理论教学,而不能进行实践操作,脱离了课程本身所要求的实践性,对学生来说,只听不实践,是难以掌握和处理景区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鉴于此,在对以往教学过程中授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任务引入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任务引入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步:任务引入

按照教材内容,把每个章节分为不同的任务项目,每个项目再细分出相关的课程内容。针对每个任务项目,教师首先设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再将近三年的真实案例以情景描述的形式展现出来,随后,给出任务内容,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来解决任务。

根据笔者的课堂经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3分钟,由教师列出学习目标和任务,清晰地阐明情景描述、任务内容和要求。

第二步:讲解相关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所罗列知识点进行一一讲解。

第三步:任务实施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已基本了解了课程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并学会运用它们,还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任务的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过程。

通过课前给出的学习任务和情景描述,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点,现场给出任务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大概需要10―15分钟。

讨论分析结束后,由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情景描述中的人物,现场提出任务的解决方法。学生需要事先做好讨论的要点,围绕情景描述中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可行的方法。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第四步:思考与总结

最后一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由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课程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总结,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四、采用“任务引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把好教材关。教师在选择本课程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理论浅显易懂,案例具有普遍性。

2、重视案例的选择。要想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任务引入教学法”,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注重针对性,提高趣味性,关注难易性。这样才能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更紧密,学生也能更好的去理解知识点。

3、课堂安排要周密。“任务引入教学法”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环节安排周密,确保任务引入、知识讲解、分析讨论、模拟情景和课堂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实时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临场发挥,切实保障教学活动在既定的安排下顺利进行。

4、课后及时总结与提炼。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引入教学法”,教师在课堂结尾要及时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情景描述中每一个情景和问题与相关知识点的结合;评价学生对任务内容的解决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有无创新、不足之处等;与学生共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其他问题,比如着装、礼节礼貌、言谈举止等。这样的课堂讲授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理论化,同时,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增加学习的兴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际课堂证明,在《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中适时、恰当、合理地运用“任务引入教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也会使更多的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大有裨益,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开拓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也为学生在今后进行景区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鹏.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

[2]陈艳.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3,(15):161-162.

[3]周武生.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6):60-62.

篇3

关键词:管理输出;旅游景区(点);人才瓶颈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132-01

旅游景区(点)管理输出模式是一种经营效益出色的、有名的旅游景区(点)企业利用专业化管理技术,向同行业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不需要直接投资,是一种把无形资产效益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景区(点)拥有一批高素质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并且母体景区经营效益良好。我国旅游景区(点)业,虽然已经出现一批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旅游集团,如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集团等,但是由于旅游景区之间千差万别,一定项目或领域取得的经验很难在其他领域得以应用,因而出现了不少投资管理失败的案例。由于风景区的管理复制能力比较弱,人力资源已经成为风景区输出管理中的“瓶颈”。

1 影响旅游景区管理输出滞后的外部原因

1.1 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培养滞后

近年来,我国旅游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行政领导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据统计,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810所,在校生44.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65所,在校学生40.46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775所,在校学生为84.46万人。全国旅游院校从数量上看,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规模。从专业设置来讲,饭店管理和导游两个专业的教育比较成熟,但对于旅游业的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开发人才的培养则相对滞后。

在职人员培训中,全国有31个省成立了旅游培训中心,截至2008年末,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38.28万人次。但在行业有影响的、形成品牌的培训机构太少,另外,品牌师资、品牌项目、品牌教材、品牌刊物、品牌研究机构也太少。从接受培训人员的部门分布看,饭店培训仍是旅游培训的主体,而在景区管理方面业内至今尚未有成系统、成规模的职业资格考试及岗位培训。

现有针对景区人员的培训主要是景区(点)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主要是解决景点陪同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培训层次较低,范围小。培训手段上主要采用讲座式,通过十天或半个月的讲座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并且没有考核,没有检查监督,这样不利于形成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自我开发、自我创新的学习机制。

由于风景区的管理依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都会有所不同,要为旅游景区培养一支具备对外扩张和管理输出实力的人才队伍,也就势必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各种不同旅游资源的管理进行区别化培养,这样才可以更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管理输出的首要条件是一支高素养的专业景区管理队伍,要实现景区的输出管理,我们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改变现在的培养模式,加大对景区管理教育的投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更深文化内涵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景区输出管理的难点。

1.2 体制法规政策支撑不足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现有的许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修改,以便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关于风景区管理和文物保护的现有条例,都有一些内容落后于现实的需要,难以依法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裁决。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出现的矛盾,乃是景区管理的多元化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多重矛盾。一个景区可能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是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中间还可能有文物保护单位,文博单位,宗教场所或是军事领域,以及后来建造的人造景观和体育活动场所。这些单位又有不同的级别,分属不同单位系统,涉及建设、林业、农业、环保、海洋、水利、水电、宗教、地质、军事、旅游等国家和地方的主管部门。虽然各自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但是在地域上或是管理方法上难以独立分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有经济利益,这些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并且越是开发成熟的景区,这些矛盾就表现地更加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区要实现管理输出几乎是不可能的,景区的部门主管是不会把景区的管理权轻易地交给管理公司,而管理公司在管理输出的时候要遇到那么多部门的协调和批准,就相当于遇到一道道关卡,即使能够顺利批下来的话也要大费周折。

另外,风景区的产权不明晰使风景区的资产经营陷入困境,这样也会使风景区的输出管理变得困难。景区管理输出需要有健全的产权制度,产权、资本市场。我们不难发现确实有一批管理水平相当高的景区,但是要进行管理输出就必然涉及到市场经济体系、产权制度、产权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实践中并没有解决,理论界也是争论很大。

2 旅游景区管理输出滞后的内部原因

从景区本身着眼,不考虑景区环境因素,则笔者认为我国旅游景区(点)的管理输出相对滞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旅游景区本身管理的复杂性

王莹在《旅游区服务产品特性及管理策略》(2004)一文中认为,旅游区的产品特性除了一般服务产品所共有的无形性、不可贮存性、生产消费同时性、无权性等以外,还具有其他服务产品所不具有的或不明显具有的特征,情况较为复杂。她认为景区服务产品具有服务内容多样性与复杂性、服务提供的系统性、服务对象的流动性、服务所借助的资源(环境)、设施的室外性与珍稀性、服务过程的高发散性等特点。

管理输出的前提是景区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成熟的管理模式,而景区管理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景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难度。

2.2 旅游景区管理的个异性

吴必虎等(1997)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重叠性,本身很难采用一套统一的测量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他们新拟了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将旅游资源分为3景系10景类95景型,即旅游资源系统包括:自然景系,含地文景观景类(16景型)、水文景观景类(7景型)、气候生物景类(13景型)、其它自然景类(1景型);人文景系,含历史遗产景类(21景型)、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21景型)、抽象人文景类(7景型)、其它人文景类(1景型);服务景系,旅游服务景类(7景型)、其它服务景类(1景型)。

旅游资源分类的不同标准之争实际上反映了旅游资源不同类型界定的边界模糊性,这也表明了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在其分类上多样性与复杂性。这也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景区之间进行管理输出的困难。

2.3 管理输出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问题

一种景区管理公司所倡导的文化,不一定能够复制到别的地区,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修正。如迪斯尼投资欧洲迪斯尼时就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等,而造成其前期运营的失败。当然欧洲迪斯尼开发失利存在着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对于旅游景点景区的规划与开发,特别是对于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人造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开发来说,认真开展营销调研、全面了解市场及其需求的特点、全面了解各种外部因素及其对拟开发项目的可能性影响,对于开发决策是非常重要的。欧洲迪斯尼项目的开发还从另一侧面启示人们,包括旅游景点在内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其实质在于区域社会经济规划与开发,而非单纯技术性的景观设计或园林建设。

因此,旅游管理公司在管理输出的过程中面临的灵活性还是很大的,很多因素需要因地制宜,而灵活性大了之后,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的东西必然会降低,那么也就失去了管理输出作为增加规模经济性的一种手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学.旅游培训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2,(10).

[2]刘改芳.关于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论证[J].旅游学刊,2003,(7).

[3]龙京红.旅游资源开发及景区经营中产权关系调整问题的建议与思考[J].中国物价,2004,(7).

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场景化营销;景区餐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往旅游景区赏美景、吃美食成为了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景区餐饮也因此备受关注。目前,餐饮消费的中坚力量主要由85后、95后和00后组成,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不断升级,日常及旅游餐饮消费的关注重心也从食品价格品质转向了价值和消费体验,使得餐饮消费进入了情景时代。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普及,对餐饮业的行业环境造成巨大冲击,迫使餐饮业转型创新,而旅游景区人流量大,既是优势更是挑战,景区餐饮行业同样需要创新。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下,旅游餐饮行业需要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改进营销策略,从而适应时代潮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场景化营销是个不错的选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餐饮行业的转型带来了动力和压力,餐饮从业人员要想突破传统餐饮业的困境,就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即将目光从经营自我转移到优化产品上。餐饮店并不只是一味推出符合自己口味的菜,而是要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菜;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毋庸置疑,好的烹饪必不可少。但同样存在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很多时候不去一些烹饪很好的餐馆?答案可能各式各样,但总的来说:这些餐馆在某些方面差了点什么,不能满足需求。通过调研日常餐饮案例和分析发现,关键点正是场景。一家成功的餐厅必然更贴近顾客习惯,使顾客对氛围和环境有认同感,提高就餐之外的“附加值”。也就是说,餐饮场景定位于某类特定的人群,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来满足相应需求,即消费者可以快速准确地将场景和内心需求相匹配。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手机软件采集消费者相关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人群画像,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口味偏好等,从而打造受主流消费群体喜爱的线下场景。这也说明:对潜在顾客的选择应更注重“小”而放掉“大”,要结合人群特点而不是一味兼顾所有。因此,餐饮行业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红利,采用场景化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进而更好地发展。受日常餐饮行业转型及场景化营销案例的启发,景区餐饮行业作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尤其是现在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注重景区餐饮行业的创新与改善,这不仅仅体现在食品质量上,更应该发挥旅游景区的天然优势,结合场景化营销策略,为顾客打造新颖多样的就餐场景,切实满足顾客内心需求。

(二)研究意义

本文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日常餐饮行业场景化营销的启发,旨在通过分析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现状,探讨研究景区餐饮行业应用场景化营销的方法,从而改善目前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希望景区餐饮行业蓬勃发展。通过日常餐饮行业案例能够更加形象地体现场景化营销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对景区餐饮行业的转型创新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同时,本文所提出的应用方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景区餐饮业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场景化营销

(一)场景化营销的概念

场景化营销是根据消费者在现实场景中的内在需求和心态而设计的营销行为,涵盖了营销学、企业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场景化营销主要是通过构造场景来激发和满足消费者内在的心理状态或需求。在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心态和实际需求是变动的,场景的作用是把他们内心潜藏的东西挖出来,通过满足消费者当时当地的消费心态和实际需求来进行产品营销是场景化营销的关键。当前时代,营销过程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将移动互联网和场景营销结合起来,形成“互联网+场景营销”的模式,提升场景化营销的效率[1,2]。

(二)场景化营销的核心要素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化营销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1.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消费者在对应场景产生的多种数据,包括用户真实的消费轨迹等;场景需要明确标出,这样才能在具体场景下,对数据进行记录、挖掘、分析与持续追踪,将消费者行为串联起来,形成立体鲜活的消费者。2.核心算法。以数据为基础,设计一套高效算法来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算法需要海量数据训练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在场景营销中,主要算法为推荐算法、分类算法等。3.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与产品营销的有效结合使得营销内容可以实时呈现给用户。场景营销十分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对营销内容、互动方式和产品展现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力求达到营销效果与用户体验的动态平衡。4.场景设立。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应用软件不断增多,使得场景营销无处不在,尤其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必不可少的需求上。但是,需要对场景不断细化,设计新颖多样的场景来促使营销内容与之契合。

(三)场景化营销的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化营销主要有以下优势:1.所有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消费者线上线下的操作轨迹都会被完全记录下来,通过利用真实消费数据,场景化营销中的消费者意图将会被更准确预测。2.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的情景能够有效促进线下消费,使得营销的一些活动和线下直接相连,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3.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内容。分析挖掘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并构建与之对应的营销内容,从而使营销主题与消费者的目标需求相一致。4.与广告商合作。场景化营销能够取缔效率低下、辨识率不够的传统广告宣传方式,并为广告商提供数据可量化和产品可视化的营销服务。

三、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分析

(一)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现状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与消费能力的提升,受大众欢迎的美食市场正在良好发展,旅游行业也在这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餐饮消费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较大。在旅游景区,游客基数大,景区餐饮需求也因此较大,而景区餐饮行业的发展却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餐饮行业普遍受到巨大冲击,亟需通过创新转型来应对当前时代潮流下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国家非常关注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塑造景区美好形象,不仅加大了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宣传,还非常注重对景区餐饮行业的管理。景区餐饮店多分布在景区附近及景区内部,因游客流量大、毗邻景区、环境优美等优势,餐饮店铺日益增多,店铺间竞争激烈,而且存在餐厅缺乏特色、餐品质量差、价格贵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3,4]。

(二)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受移动互联网和消费意识升级的影响,促生了景区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1.主题化。目前,消费意识的升级使得消费者不再满足食品本身,更偏向于寻求精神享受,因此,越来越多餐饮店设计多种场景或主题来打造特色餐厅,以此吸引更多顾客。旅游景区具有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或两者兼具,利用景区特色和地方美食,设计与环境文化相契合的场景和主题,营造沉浸式体验,打造个性化的特色主题餐厅,将会极大地刺激景区餐饮消费[5,6]。2.O2O(OnlinetoOffline)化。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餐饮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随着饿了么、美团等软件的推广,传统的线下餐饮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诸多餐饮店都逐步将传统线下实体店与新型线上店铺相结合。而景区餐饮行业同样可以采用O2O的方式来改善景区餐饮店的服务质量。3.健康化。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加强,餐饮健康化的趋势正是很好的体现。每年媒体都有餐饮行业不卫生的报道和新闻,消费者关注食物好吃可口的同时更加关注健康卫生。那么,在旅途中只会更加注重饮食健康问题,以免耽误游览行程和影响旅途心情。

(三)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

1.从店铺到餐品都缺乏特色。在旅游景区内及周边,小型餐厅比重较大,而大部分餐饮店从外在装修到产品食物都和景区外餐厅没有区别,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优势来设计场景、打造特色主题餐厅和餐品,只是单纯的提供饮食产品,无法给客户带来深刻美好的体验。2.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景区游客流量较大,就餐时间集中,尤其是午餐和晚餐时间,同一时间段内大量游客涌入同一家餐厅就餐,但是餐厅场所有限,从而导致大量游客不得不排队等候,浪费大量时间。3.餐品价格昂贵且质量较差。景区营销成本较大,这就导致景区的物价偏高,餐饮食品尤其突出,价格昂贵,甚至有宰客现象。另外,餐厅卫生状况较差,而且为了快速做出食物,常常忽略菜品质量,与当地特色美食口味差别很大。

四、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场景化营销

(一)日常餐饮行业的场景化营销案例

1.盒马鲜生。盒马鲜生正在挑战传统商业购物中心的销售模式,其主打产品是生鲜,与传统购物超市有鲜明对比;支持顾客亲自选择、当场加工,从食材挑选到成品上桌的过程均是肉眼可见。盒马鲜生充分借用线上线下优势。基于完善的软件支持,顾客打开软件的第一眼就能发现诸多亮点:清晰的产品分类,诱人的食品配图等,在选购完商品后,消费者能自主选择配送时间,方便提前规划时间。智能化体验从打开软件一直延续到产品送达整个过程,消费者可以全面知晓产品的状态。盒马鲜生打造的快捷时尚、创新型、智能化、一站式的购物场景能满足新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通过对传统销售模式的改革创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也打造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塑造了有别于传统的场景体验。另外,盒马鲜生的场景化营销对上班族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工作之余,在手机上选好产品,一键配送服务节约了白领们的大量时间,具有较好的购物体验。2.一人食火锅最近,各大城市的一人食火锅火了。餐厅布局类似于传统的日本拉面馆,座位少且小。但就是在两个面对面的座位中间挂起了一层可拉动的帘子,使得许多年轻男女争相排队。该火锅店又被称为“单身狗火锅”。报道显示,我国现在大约有2亿的单身男女。社交圈的匮乏和工作生活的压力,使得其中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和机会认识异性。作为单身人士,日常花销占比最大的正是“吃饭”。一人食火锅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合适的就餐场景,吃一顿饭的时间可以认识坐在对面的异性,不需要额外花时间、挑场地。此外,挂起的帘子也增加了神秘感,符合当代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奇异的心态。总的来说,与其说一人食火锅是在贩卖火锅食品,更不如说它贩卖的正是商家为顾客打造的就餐环境和体验。

(二)场景化营销在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应用方法

针对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受上述日常餐饮行业场景化营销案例的启发,仅就场景化营销在景区餐饮店的应用提出了以下可能的方法。1.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打造特色餐厅。景区餐饮店不仅仅是提供餐饮食物的地方,更应该让游客有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餐饮店应该充分挖掘景区及当地的文化历史,选择合适的主题,设计独具特色的场景,然后从餐厅布局、食物命名、服务员着装等入手,打造个性化餐厅。例如,西湖美景与汉服文化相得益彰,可以设计一个与汉服文化相结合的古装场景,餐厅布局设计成宫廷模样,食物以西湖特色加古代方式命名,然后服务员身穿汉服,再设计些舞蹈等表演节目,游客置身其中,犹如身在仙境,切身体会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极致享受肯定会吸引大量游客。2.借助移动互联网,打造线上智能化平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店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景区餐饮行业能够合地的应用线上智能化平台,将能为游客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例如,设计一款景区餐饮相关的手机软件,包含餐厅食物预览、座位预定、线上订餐、在线付款等功能。其中,食物预览可以方便游客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座位预定和线上订餐可以提前预定座位和菜品,便于游客合理安排时间,这样也会解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在线付款便于游客快速结账,同样节约时间。将线下部分就餐场景搬到线上来,不仅节约游客时间,而且餐厅可提前准备食物,提高餐饮店效率,达到双赢。3.结合当地小吃,打造健康平价菜品。餐饮健康是人们持续关注的话题,所以健康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结合当地小吃,但也不能仅仅把特色小吃照搬就行,而应该结合餐厅主题,对菜品进行改进创新。另外,可以设计活动进行打折促销、抽奖等,例如设置抽奖大转盘来提供不同的打折力度等,通过海报等形式引导暗示,设计抽奖的场景来降低餐品价格,吸引游客参与,同时迎合及满足游客“占便宜”的心理。

五、结论

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餐饮行业营销的精细化程度势必需要提高。近年来互联网思维的普及,为场景化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线下餐饮消费面临互联网餐饮的竞争,场景化是最可见的发展方向;线上餐饮拥有天然的数据资源,为场景化营销奠定了基础。景区餐饮消费的场景化营销普及是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成果,未来势必更加深刻地影响餐饮行业。

[参考文献]

[1]冯燕芳.基于消费体验需求的“互联网+场景营销”及其营销效率提升[J].企业经济,2017(11):107-112.

[2]丁蕾.场景营销: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思维[J].出版广角,2017(3):65-67.

[3]黄莉.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地方传统美食旅游的开发[J].粮食流通技术,2018(19):5-7.

[4]赵雪峰.旅游景区餐饮业发展的前景探讨[J].赤子,2020(4):153.

[5]童金杞.主题餐厅的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22):136-137.

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旅游管理应用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景点的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住宿、餐饮等产业。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旅游业获得很好的发展。人们利用互联网搜索旅游景点、食宿等信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预订酒店、购买门票等。例如通过携程网、去哪网等,购买机票、火车票、订购酒店等都十分方便,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大数据

大数据泛指海量的数据。旅游大数据就是旅游业各供应链环境产生的数据的总和,包括旅游的供应商、中介商、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等在整个旅游过程和旅游服务产生的数据信息。旅游数据信息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旅游大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也就是数据库,是指那些可以被存储和整理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是指非数据类型的格式,包括文档、图片、网页、报表、音视频等。

二、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1.大数据用于旅游者的需求分析

通过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旅游需求的有效预测,旅游需求预测可以为旅游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一般情况下,旅游需求是政府进行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旅游需求的预测,可以保证旅游服务各供应链之间实现协同合作。旅游需求的内容包括:硬件需求,也就是对旅游设施的需求,旅游业的开展需要相配套的设施,例如,交通设施、食宿设施以及旅游景区的硬件设施等;软件需求,也就是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包括导游、景区介绍等。由于硬件建设是一个缓慢和持续的过程,也相对稳定,需求的预测比较简单。旅游服务有季节性、不可存储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变化比较频繁,如果预测的旅游需求差距较大,则可能带来较大的成本风险。因此,旅游服务才是需求预测的重点内容。对于旅游的供应商或者中介商而言,如果旅游需求预测不准确,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影响到服务的等待时间以及服务质量,影响游客的体验。如果服务准备过多,则会造成服务的成本增加以及服务资源的浪费。例如,九寨沟景区出现的游客滞留事件以及上海外滩出现的踩踏事件等,都是由需求预测不准确引发的事故,损害到游客和服务供应商双方的利益。旅游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主要通过统计学的算法实现。现阶段,关于旅游需求的统计学预测模型有定性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趋势外推模型四种。定性模型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未来旅游趋势进行预测;结构模型是通过建立旅游需求同影响需求的变量关系,实现需求的预测;仿真模型是通过结构模型和趋势外推模型组合的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模型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未来需求的预测。在实际的需求预测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型,都需要考虑成本、时间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2.大数据用于游客市场的细分以及营销

通过对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对游客市场的细分,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旅游服务提供者合理地划分游客市场,预测游客需求,更好地提供旅游服务。旅游大数据包括游客的基本属性、旅游偏好、行为特征等众多方面,从多方面分析游客旅游行为,细分游客,进而推测旅游营销的可行性,实现精准营销。游客的基本属性主要指游客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情况。行为特征是指游客选择的出游方式(自驾游、旅游团、火车、汽车、飞机等)、旅游的动机(休闲、娱乐、度假等)等。游客偏好主要是指游客的食宿偏好、交通偏好等。对于旅游的供应商和中介商而言,旅游大数据有助于对游客进行有效的识别,挖掘潜在的游客,进而开展旅游营销。旅游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客源流失以及满意度不高的情况,可以通过旅游数据进行原因调查,比如采取网络评价、投诉记录、游记等方式,找到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寻找和开发旅游兴趣点,提升游客的满意率。因此,利用旅游大数据,对游客的各项基本属性和行为偏好分析,可以实现对全国的市场进行旅游客源的精准定位。同样的,旅游大数据对于游客而言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游客数据的分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模式,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现阶段,旅游消费可以说逐步向着买方市场过渡,游客的需求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游客对于旅游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促使旅游模式发展变化。例如,传统的旅游模式主要为观光旅游,也就是游客游览风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买方市场下的旅游模式,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式发展,集休闲、观光、户外健身、度假等为一体。游客还可以通过旅游大数据,了解到旅游景区的情况,包括天气情况、住宿情况、交通情况以及旅游项目等等,并根据其他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评价决定自己的旅游去向。对于旅游的管理机构而言,旅游大数据同样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管理。通过旅游大数据,可以对未来时间内的游客数量以及车流量进行有效的预测,例如,根据景区的售票情况以及酒店的预定情况,预测游客的数量。根据游客的旅游属性,可以进行相应旅游资源和服务的准备工作,保证游客的旅游满意度。通过景区的监控系统,实现对景区人员的实时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监控数据,进行景区资源的合理分配。

3.大数据在旅游规划和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旅游大数据有很好的前瞻性,可以对旅游市场进行剖析以及对旅游需求进行预测。利用大数据,在旅游规划时,可以预测旅游景区运营时的市场规模,为旅游景区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前面已经论述到,大数据时代下,通过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游客的各种属性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游客的数量、来源地、年龄、性别、旅游偏好等等内容,进而进行旅游市场的细分,开展精准的旅游营销。这些工作都是旅游规划需要关注的内容。在进行旅游景区规划时,需要对旅游景区进行整体的设计,包括旅游的线路、旅游的交通、旅游的基础设施等,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而规划的依据,便是旅游的大数据。同样的,旅游大数据可以用于旅游的宏观调控。相较于政府利用行政、法律和规划进行旅游市场的调控,信息调控这种方式更加有效。旅游大数据以旅游信息为基础,旅游发展已经开始围绕买方市场进行,收集游客的需求,实现旅游市场的自我调节,减少政府对旅游业的干预。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和旅游企业都应逐步加强对大数据的利用,建立旅游的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利用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增值。例如,建立旅游信息的平台,引导游客的旅游方向以及完善旅游的服务内容。以移动互联网为例,手机是重要的通讯工具,可以研发旅游的APP,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同时宣传旅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急救常识等。目前,许多景区也利用互联网络,开展智慧旅游,例如,游客利用手机扫描景区二维码,便可以实现实时的旅游讲解。

4.利用大数据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与协同

利用旅游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将众多的旅游信息结合起来,用于旅游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大数据的使用,将旅游服务的各环节参与者联系起来,实现旅游数据的共享,也就是旅游供应的信息流、服务流、价值流的统一,实现旅游的协同服务。旅游服务各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方出现旅游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其他参与方,及时地做出判断。旅游产品作为服务种类的一种,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游客只能在景区内获得旅游体验,而不能在购买之前体验旅游产品,因此,游客对于旅游产品都有着一定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例如,游客在选择景区之前,利用其他游客分享的旅游评论,进行旅游景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志霞.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4).

[2]王春丽.大数据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0).

[3]彭惠林.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手段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2017(2).

[4]潘冰,李云鹏.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大数据的现状与未来(一)[J].旅游学刊,2017(9).

[5]潘冰,李云鹏.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大数据的现实与未来(二)[J].旅游学刊,2017(10).

[6]薛武.“大数据”在我国旅游业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旅游纵览,2014(10).

篇6

关键词:景区管理;景区托管;经营权转让

一、景区托管的概念

企业托管的概念起源于德国,具体是指以契约形式,在产权暂时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另一法人或自然人经营。而景区托管在国内上尚处于起步时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现有案例和旅游景区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景区托管是指旅游景区所有者将景区的部分或全部经营管理权,通过契约形式委托给其他法人经营,这些受托方要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

二、景区托管的形式

景区托管依据托管内容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托管和部分托管;根据托管合同的长短又可分为长期托管和短期托管。以上四种托管形式各有特点和所适用的范围,若选择得当,将会使托管在景区管理实践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一)按托管内容的范围划分

第一,全面托管。全面托管是指旅游景区的所有者将全部的经营管理权限委托给受托方,而所有者以合作的角色参与管理并主要起协助和监督作用。这种托管形式适用于:总体处于不佳处境,如经营不景气、管理较混乱、盈利能力较差,但发展前景较好的景区;此外,全面托管还适用于新开发的景区,由于新景区的各项工作都是从零开始,全面托管有利于其快速步入发展的正轨。

浮梁古城就是通过全面托管而获得成功的例子。浮梁古城始建于唐朝,距离景德镇市区仅8km,内有全国唯一的五品古县衙和堪称世界一绝的历史文化长廊等景点,当地政府从1995年着手于此景区的开发管理,但效果不佳,长期处于经营亏损状态,2002年门票收入不到10万元,而这已经几乎是全部的旅游收入。基于此种境地,浮梁县政府选择旅游景区全面托管的方法挽救该景区,从2003年1月起,某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驻浮梁古城,全面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尽管有“非典”的影响,门票收入仍然超过了60万元,经营利润近30万元,并评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4年经营收入近200万元,同时由于游客量的快速提升,景区项目招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第二,部分托管。部分托管是指将景区中某几个环节或部分经营项目委托给其他单位经营,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开发改良景区内部分项目等。景区部分托管与景区业务外包的定义十分相似,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在非核心部分寻求专业帮助,关于二者的区别国内外学者专家均未给出较为清晰的解释,而在具体应用中也是将它们混为一谈。理论上虽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存在,对于一些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但某些环节或项目存在问题的景区就可通过部分托管来改善经营效果。

(二)按托管时间的长短划分

第一,短期托管。短期托管是指合作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景区托管,除了开展日常的工作外,通常还要为受托方培训各类人才,目的是在与受托方合作终止后,景区可更好地独立经营。短期托管适用于:景区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并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提升自身层次的景区;同时新景区在挑选管理公司时,也可以将一年的期限作为初步试验期,检验受托方各项能力。

第二,长期托管。与短期托管相对应的就是长期托管,这是指合作时间超过一年的托管,适用于存在问题较多,且托管双方合作默契的情况。但长期托管因为营运管理周期长,不可确定因素过多,致使托管工作承受较大风险。

2001年1月,曲阜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华侨城集团签约,由后者对三孔景区开展长期的全面托管,但是双方却没有将这一令人瞩目的托管项目运营成功,由于“水洗三孔”事件的发生和各项权利的纷争,导致该项目于2001年5月份流产,突发事件的产生,让所有的前期准备化为泡影。

(三)小结

现在国内景区最常用的托管形式是短期全面托管。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全面地委托给一家公司,这样有利于受托方全方位地开展工作,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和景区综合实力的提高;相反,如果同时与多家受托方合作可能会引起矛盾甚至内耗。此外,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以一年为期限,若短于一年通常无法完成托管任务,不易于显现托管工作的效果,同时一年的时间也是检验委托公司工作能力的最佳时间,如果效果较佳双方可以续约继续合作,反之终止合同。

周村古商城2004年开始对外开放,起初由政府成立的全资国有公司负责景区的运营管理。但由于体制、人才等多种原因,景区经营一直没有起色。针对这一问题,周村区政府与某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签订托管合同,由该公司全面接管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从2007年初,受托方全面介入营销、品牌、人资、财务等各方工作,当年就晋级4A级旅游景区,此后的几年景区收入连年增长(见图1)。

三、景区托管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景区托管主体的选择

很多景区在选择受托方时,将选择范围局限在景区托管公司,而现在国内的正规景区托管公司并不多,且绝大多数在北京市,这就使委托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倍感局限,同时使一些具备旅游景区托管能力的法人无法施展才能。实际上,根据景区托管的本质要求,只要具备相应的物力、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拥有从事几项或全部景区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就可作为受托方。因此,除托管公司外,有实力的旅游规划公司、旅游咨询公司,甚至是相关行业,如酒店、旅行社均应列在受托方的范围之内。

(二)关于景区托管客体的选择

景区托管的目的之一是使被托管景区摆脱传统的经营机制,增强景区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并不只有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景区才有必要进行托管。运营较好的景区也可利用托管来进一步提高景区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自己的品牌。

(三)关于景区托管方式的选择

提到托管,最先想到的就是全部托管,这就使许多景区的所有者因为不想放弃全部管理权而放弃了旅游景区托管这一管理方式,这不仅僵化了景区托管的形式,使景区托管陷于流产,还会导致一些运营良好的景区因认识的不足选择了全部托管,而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四)景区托管的法律问题

景区托管以托管协议为据,无疑应遵照《合同法》的规定,但是《合同法》的原则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托管的实践做法。至于景区托管的具体规范,国内尚未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所以各级政府应针对景区托管的特征以及景区景点的特性,制定专属的法规及政策。

四、景区托管问题解决措施

(一)规范选择景区托管的主体和客体

关于委托方的规范选择具体是指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分析,要充分认识到委托方的优劣势已及面对的机会、危机和宏观环境,只有将内外部条件进行充分且准确的分析,才能在下一步的托管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受托方的选择就要更加的谨慎,通常我们要考虑受托方的以下条件:风险承担能力、营销渠道资源、人才队伍以及派出团队质量的情况。只有当受托方同时具备这些的条件时,景区才可以选择其来进行托管工作。此外,在受托方的选择上还存在一种误区,就是片面的追求名气,这势必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二)合理选择托管形式

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我们要根据景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托管方式,托管双方要跳出思维定势,不同的景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市场都要求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要求在托管工作开展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调研工作,并对景区开展动态监管,灵活地制定、变通方案。

(三)强调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或者保护权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旅游景区托管与工业企业的托管并不一样。在对旅游景区的托管工作中会牵扯到多方利益,由于景区大多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别属于林业、文物、建设、园林、水利等多个部门管理,在执行过程中要顾及到各方权利。在管理过程中,文物等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保护权以及自然风景的保护权往往被忽略或者虚化了,而这势必会使景区面临灭顶之灾,这是任何经营方法和管理手段都无法弥补的。所以在景区的托管中,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对于这部分权利的保护只有通过法律形式进行约束才可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四)建立完善景区托管合同

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设计托管契约,明确受托方的责权利,给予受托方最佳的行为激励,促进其更好的完成托管工作;同时明确委托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迫使其承担起监督者的责任。

其次,降低景区托管经营风险。将景区的管理权和经营权托管给其他法人,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更好的保护委托方的权益,可建立风险抵御机制,如效仿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管理模式,收取受托方一定的保证金,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相关部分,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受托方的行为让其更好地为景区服务。

再次,有效约束受托方的各项行为。委托景区经营权的委托方有权要求受托方定期公布景区经营状况,年终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核算,以确保景区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景区国有资产、文物、自然风景的保值增值。对经营达不到规定目标及有弄虚作假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应按法定程序终止托管契约。

(五)制定和完善景区托管法律法规

景区托管执行的全过程都应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景区托管除需要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外,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做到有法可依,保护好托管双方及相关者的权利;同时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景区托管行为,堵塞各种漏洞,避免文物、遗产等在托管的招牌下被蚕食,保障景区托管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罗丽英.关于国有企业托管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1997(3).

2、傅明.国有企业托管及法律规制[J].上海国资,2005(5).

篇7

本文基于对顺义焦庄户地道战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农家乐庄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旅游产品的实地调研,通过亲身体验旅游景区的环境、和当地旅游管理员、过往游客以及村民进行交流沟通和问卷调查,对当地旅游纪念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顺义红色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现状分析 旅游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090-03

一 课题背景

2015年5月调研小组对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红色旅游景区、焦庄户村庄农家乐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顺义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产品及周边农副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发现旅游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挖掘其潜在的优势,以及合理利用自身资源方面展开探究。将景区打造成既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感,又与现代创新的相结合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二 顺义焦庄户的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概况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当时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2001年,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北京市的A旅游景点每年有几十万的固定游客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展室内陈列着珍贵的文物资料,再现了焦庄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面。

以焦庄户地道战景点的依托,焦庄户村开发了农家乐民俗游的旅游项目,焦庄户民俗农家院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炕为突出特色,可以亲身体味农村、农民的生活,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家的乐趣。

三 顺义焦庄户红色旅游的市场调查研究

1 庄户红色旅游的调研方法

为了确保本次调研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并且具有说明力,我们进行实地走访,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研,任意选择焦庄户的游客和村民作为调查对象,并且对管理人员以及导游进行了深度的一对一访谈,以便随时能够解决被访者的问题,保证调研问卷的高质量完成。

本次对焦庄户游客及红色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调研,本次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下附调查问卷),最终收回167份,其中有效份数148份,问卷的回收率高达83.5%,问卷有效率也达到88.6%,调查对象性别比为82: 66男:女)。有效地保证了此次问卷的可靠性。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结构上,主要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为辅,在填写问卷时,还进行了开放性随机提问,并且做下详细的记录。问卷的内容包括有旅游消费者的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旅游行为的调查(信息来源、旅游目的,停留时间、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旅游参与活动以及旅游满意度等)。通过对焦庄户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周边村民和周边产业的调研数据分析,最终总结出焦庄户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焦庄户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 庄户旅游客户资源分析

2.1 户旅游消费者基本特征分析

本次调研有效案例148个,无缺失案例。主要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人均收入等方面进行消费者基本特征分析。

2.1.1 性别结构在此次调查抽样中,其中参与本次调研的148客中男性与女性的数量比是82:66,男性占55.4%,女性占44.6%。

2.1.2 年龄结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焦庄户的游客,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但其目的都各不相同。游客年龄主要分布在25-40岁,占总数的40.2%,这个年龄阶段的游客大多都是团体活动组织进行实践学习,一部分是带着小孩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其次是12-25岁的学生,占总数的22.0%,主要也是学校组织参加实践学习和爱国主义活动,还有一些入团入党宣誓来这进行。40-50岁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小,为15.5%,12岁以下,50-60岁和60岁以上的三个年龄段的游客其次。分别有14人,9,10人,分别占总数的9%,6.3‰7%。所以25-40岁这个年龄的游客是焦庄户游客的主体。(针对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性别比例分析和年龄结构分析制定下表)如表1。

2.1.3文化程度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来焦庄户旅游的游客文化程度都较高根据问卷统计得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游客较多,并且占被调查旅客的比例较大,共69人,占总数的46。6%,初中以上高中以下的有28人,占19%,硕士及硕士以上的3人,占2%。

2.1.4职业构成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焦庄户旅游游客职业分析如表2。

由表2可知,企业,公司职员以及在校中小学生是焦庄户游客的主体。

2.1.5月收入水平通过统计问卷资料和分析数据得出焦庄户旅游游客的月收入水平情况如图表3:

2.2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旅游行为特征分析指的是游客在焦庄户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包括有出游方式、旅游交通工具,信息来源、旅游目的,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旅游参与活动以及旅游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2.2.1出游方式分析

由图表4可以看出,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以企业公司组织和班级或社团组织出游为主,选择报团和个人出游方式的较少。其中公司组织出游占36%,一共53人。个人出游18人,占12%。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旅客的出游方式对旅游产品的营销模式有很多的影响。

2.2.2旅游交通工具:根据调查显示,有75人是团队组织乘坐巴士,占51%。13人自驾私家车,占9%,有32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占22%。还有20人步行,占18%。

2.2.3信息来源:游客进行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的信息来源渠道各不相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焦庄户旅游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与亲朋好友的介绍,其次是通过网络了解。其中通过亲朋好友了解获得信息来源的有83人,占56%,报纸杂志海报宣传5人,占3.3%,网络13人,占9%,旅行社16人,占11%。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方式得知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以平面宣传方式传递信息的效率并不高,需要加大其宣传力度。

2.2.4旅游目的:经过调查分析可知,前来焦庄户景区的游客旅游动机有以下几点:1.焦庄户旅游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晰,适于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主要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2.企业组织团体活动来进行学习和实践,学校统一组织来参加爱国主义活动和学习教育。3.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淳朴的民族风情,去农家院进行采摘,品尝农家餐馆的美食,体验乡村生活。4.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老革命家和热血青年,学习历史文化精神。5.交际需求

2.2.5停留时间:从调查观察中我们发现,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游客消费的情况,一般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越长,消费就越多。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来焦庄户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是旅游时间比较段的旅程,从我们随机抽样调查的问卷中有123人旅游时间只在1-3个小时左右,占总数83%,只有极少部分的停留时间在一天或一天以上,有25人,占17%,这一部分人大多都在附近的农家院农家乐进行活动消费。从此数据中可以发现游客来焦庄户短时旅游的问题非常严重,也可以反映出焦庄户旅游景区的活动较少,游客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也会致使游客不能完全领略到旅游景区的精髓,并且也直接减少了焦庄户红色景区收入提高的空间,故此,在焦庄户红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延长游客在旅游景区的停留时间。

2.2.6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焦庄户旅游游客的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游客进行旅游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出行距离和交通状况问题,其次是景区管理、服务态度和基础设施的问题,再就是对景区的环境、旅游娱乐项目、当地特色文化及饮食方面的考虑。

2.2.7 旅游参与活动以及旅游满意度:根据问卷的填写数据显示,其满意度为满意的只有26.8%,满意度为一般的42%,不满意的为31.2%,由此可以发现焦庄户旅游景区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 顺义焦庄户旅游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根据以上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焦庄户旅游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3.1景区被动发展的现状

经调查焦庄户红色景区除财政拨款之外,其他如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收入非常有限。同时景区资源来发没有到位,有大量文化景点如炮楼等不予开放。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景区内部产品经营商的撤离,景区目前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从整体上削弱了景区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应开发出值得投放的产业项目和产品,并加大村民的积极性,善于利用这一部分人力资源和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

3.2游客“瞬时”旅游的现状

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通常情况下,红色景区的游览安排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游客所购旅游商品多是书籍、光盘、像章、伟人像等,以及当地的土特产品,对景区及周边经济意义有限,后续旅游开发中可添加相应的地道体验馆,可以迎合新时代的3D效果。或者是设立神秘的抗战逃脱密室,运用信息的手段开发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另外可以大量引进国内相类似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历项目,扩大消费人群。

四 对周边旅游产品市场的调研分析

4.1游客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游客主要是北京本市市民,散客游览的主要目的是感受历史文化,团客一部分游客是公司组团来进行红色文化的学习,一部分是学校组织旅游进行学习历史文化的,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教育。还有一小部分游客是周边附近的居民,主要目的是休闲放松、欣赏自然风景的。他们对于焦庄户红色旅游产品的兴趣都不高,普遍认为其产品没有特色,也没有实用性,代表性也不强。

大部分游客反映旅游产品的开发欠力度、文化内涵突出不够。另外大部分旅游纪念品结构趋同,品种单一、没有特色,吸引力不高。尽管红色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发现村民卖的大量产品都没有目标性,导致低效益经营。在选用旅游产品时应该要考虑到红色资源并不等同于红色旅游产品,但也必须符合一般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有吸引力,可游可赏;产品形态完备。

4.2当地村民经营旅游产品行为分析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由于当地的村民都是农民出身,文化知识比较浅薄,对于当地现有的资料不知道如何利用,村民在景区周围摆摊卖纪念品,如:刀具、枪具、明信片等这些产品的款式都比较老旧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所卖的产品是大量从外面批发而来,产品都过于陈旧,既没有实用价值也没有特色。同时村民也售卖自家种植的葫芦、枣、小生菜等绿色产品,但是大部分是散装售卖,农副产品等旅游产品的外包装上过于简单没有新意,没有特色,附加价值低。

五 旅游纪念品开发的途径

5.1资源整合

利用周边现有资源开发景区和产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加副产业的建设。在保证红色资源求真度的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可以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科技旅游相结合,迎合时代的发展,形成一套从历史到现代的穿越隧道。例如:利用现今先进的空间维度视觉体验技术,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同时可以进行互动体验,一定会非常刺激。让红色旅游景点附着一种神秘感和新奇感。

5.2红色元素应用

将红色元素合理应用到旅游纪念品中,并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可以将红色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艺术中进入,从历史中出来,从艺术中可以丰富的展现红色文化的内在,唤醒我们对红色精神的意识。同样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也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对爱演艺、歌唱的人,举办红色选拔活动之类,可以提供展示机会和平台。

5.3优势连带效应

可以利用周边较受游客追捧的农家乐院和农家饭馆,可以发挥其固有优势,推动其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及其外包装的开发,从游客的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出发,开发一系列具有焦庄户特色的主题产品,以创新、有特色、实用为主。另外,还可以利用周边的天然采摘园,进行其采摘园的开发,可以主要针对正在进行智力开发初级阶段的小孩,通过采摘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活跃能力,可以建立一个采摘游乐园。

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游客都比较偏爱有当地特色、经济实用并且有趣的旅游产品。可以考虑重点开发这一类产品。可以考虑帽子、T恤衫等旅游服饰的纪念品开发,结合特色的图案、花纹和一些元素简练的图标,浮雕、历史相片、模拟地道及地道中各种抗战设施等元素也可以加以应用。

六 对红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加大政府投入,制订相应红色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实现红色旅游业的多方位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其他产业的带动,开展联合促销创新体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化。合理地利用周边固有资源和优势,树立旅游品牌,美化周边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业。

从产业的外包装着手,在保留其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其外在进行全新投入与时代相符更具吸引力的元素。例如:将其与科技、艺术相结合,通过现代感去呈现历史感。大力开发互动项目,注重景娱结合,在注重景点教育功能的同时,向观光休闲多元化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学校这一类目标人群,在开展实践教育体验学习活动时,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互益性的活动。对于红色旅游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统一整体风格,建设一些有标志性的建筑。设计主题型产品,独特、新颖、赋予红色主题色彩,系列产品富有趣味性。

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旅游规划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9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45 [本刊网址]http:∥

一、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旅游规划课程,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情况不同,因而各个学校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规划课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的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教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与规划》、《景区规划与开发》、《景区规划与管理》等。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通过检索和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主要教材尚不到20种。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学方式上,由于高校出于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和经费的制约,无法走到正在开发的项目上进行体验教学,导致很多时候只能闭门造车。大量知识的传输使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距离感,认为课程不接地气,进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项目,提高动手设计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项目教学法与旅游规划课程改革

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观念指导下,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重新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国内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洪长礼(1998)最早提出可以将项目教学法作为主流教学方法应用于干部培训。龚红霞(2006)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旅游酒店领域,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项目教学法”,相关的研究成果从2012年以后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苏洁、王金浪(2012)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胡萍(2013)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庆云(2014)具体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法规》课程中的运用;王钦(2014)、荣浩(2014)等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

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改革,有部分学者也在探讨,卢玉平(2009)从对学生成绩考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旅游规划课程实训教学体系的设想;杨兴柱、陆林(2010)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旅游规划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分析了目前该课程主要教材的特点;邓飞虎、田巧莉(2013)针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从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疏理、构建模块化教学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郑文俊(2013)提出了要从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户外实践和基地教学,结合科研项目、模拟规划情境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吕俊芳(2014)提出了构建“链核式”课程改革的模式,力图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双轮驱动旅游专业课程改革。

然而,由于我国旅游规划实践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优质的旅游规划公司较少,很少与地方旅游院校合作,导致学习研究与实践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因此,目前高校旅游规划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做到将产、学、研、用相结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

三、旅游规划课程体系重构基础和目标

(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条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应用导向和实际操作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教学网站较为充足(国内外旅游规划集团网站资料较为丰富),学校图书馆有较全的专业藏书和期刊可供借阅和下载。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形式,建有较为先进的机房和实训室可供学生实践操作。在课程教学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都有参与旅游规划项目的工作经验,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与地方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区、旅行社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已经带领学生参加过市旅游局组织的多次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景区景点和旅行社考察。在课程学习时,可以根据实际调研进行规划设计,优秀成果也可以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们也尝试着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验,尝试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改为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试图与旅游规划的实际工作模式相一致。这些都为深入研究《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研室全体成员对以往教学实践的拓展和改革都有一定的经验,相信凭借着扎实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篇9

一是结合实际。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思想上高度重视,方法上科学公道,作风上深进严谨,围绕各自课题深进调研。调研报告全面且不失深度,系统又不失细致,对当前存在的题目,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对策建议,还有案例说明,不但生动,而且实际可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针对性强。从各自的工作职能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旅游行业的重点题目、热门、难点题目确定课题,开展调研,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涵盖面广。这次调研课题基本涵盖了旅游局工作的主要方面,又突出了旅游体制创新、金融危机下旅游建设、进境旅游发展等重点,通过成果转化,对推动旅游工作科学发展、整体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新景区;竞争策略;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05-02

1 引 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得到不断的开发,新的旅游景区也层出不穷,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A级景区总数达2569家。由于如此众多的景区存在,造成了景区间竞争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同时对景区间竞争的研究也显得更加重要起来。

关于景区间的竞争策略,很多学者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在多种研究方法中,博弈论由于本身就是研究利益相关的理性局中人,如何进行策略选择,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于是博弈论开始被应用于景区的竞争策略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垄断旅游市场背景下,新景区进入市场竞争前面临的选择和策略。本文通过引入旅游经济学需求、供给理论和博弈论知识,分析景区进入前后的市场变化和利润变化,为接下来的博弈分析提供依据,对新景区旅游发展策略进行指导。

2 新景区潜在竞争策略博弈分析

在新景区进入垄断旅游市场面临竞争前,首先要分析已有的市场结构、市场供需情况,并预测新景区的进入带来的市场结构的变化,并进行利润函数的预测分析,在博弈行为中求得最优解,做出相关市场策略的制定。下面首先进行经济学相关条件的设定。

2.1 相关条件的设定

假定参加旅游活动的旅游者都是理性消费者,即会自由选择同样花费下获得最多旅游产品享受(包括获得旅游享受收益的数量和质量);景区是“理性经济人”管理下的景区,景区行为为理性经济行为。

区域内只有一个景区A,对区域内旅游需求完全垄断,景区B试图进入区域旅游市场,但景区B与景区A之间所开发的旅游产品替代性难以判断,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本文研究中设定了两种极端可能。即:两个景区旅游产品属于同类型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景区B的进入导致对游客对景区A的需求减少;两个景区旅游产品属于互补型产品,即完全没有替代性,产品互补,景区B的进入对景区A旅游需求的影响很小(研究中假定可以忽略)。

2.2 利润分析及博弈策略分析

(1)两景区旅游产品属于同类型产品。两景区生产同类型产品,且属于同一区域,所以假定景区B的边际成本等于景区A的边际成本,都为c,两个景区的价格也同为p,产出分别为qA和qB。对于景区B进入市场竞争后的决策行为景区A可以进行预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后进入旅游市场的景区B,生产规模为景区A的1/2时,景区利润最大。

在现实旅游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领先者的景区,在竞争博弈中拥有先动优势,既可以通过保护自身旅游知识产权,来增加旅游市场进入壁垒,打击追随者的模仿;也可以实行品牌战略,推广景区的知名度,建立旅游者对景区形象的良好认可,从而影响旅游者的选择,争取更多的潜在旅游市场。而作为追随者(或者叫模仿者)的新景区在建立之初,也有一些后动优势,追随者存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搭便车”行为,可以大大减少先期投资;追随者进入旅游市场后,可以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从而增强竞争力,摆脱追随者的阴影,成为旅游地新的寡头景区。

西递、宏村是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皖南古村落旅游的先行者。此后,一批具有同样徽风特色的古村落开始不断开发,南平、关麓等作为旅游市场的追随者开始进入,这些村落的旅游资源特色基本一致,内部差异性较小,所以旅游市场规模难以扩大。而同为古村的塔川,推出了差异性的旅游产品,在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之上,强调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成为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并被摄影家们推崇为中国三大秋色观赏景区之一,从而赢得了相当数量的旅游爱好者,摆脱了古村旅游追随者的阴影,树立了自己的旅游形象。

(2)两景区旅游产品属于互补型产品。两景区生产互补型产品,产品互补替代,则景区B的进入并不影响景区A的供给函数,景区A和景区B成为不同旅游客源市场的垄断景区,但假定景区扩大规模和宣传力度后,必定赢得更多旅游者的青睐,增加旅游收入,但不减少其他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和收入。此时,旅游知名度的竞争成为主要竞争,因为景区成了该地区知名景区后,旅游市场规模更大,获得政策性的旅游宣传更多,从而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利润,景区发展潜力大。

此时对于景区B的进入,景区A可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扩大景区规模和宣传,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巩固该地区知名景区的地位或不扩大景区规模,放任景区B的进入。景区B也会再相应做出新的决策,下图详细表示了两景区的博弈策略。

景区博弈分析树

收益组合(b,a)表示:景区A放任景区B的进入,景区B获得一定的旅游市场,并得到收益为b,景区A未受景区B进入影响,依然拥有a的收益,还将是该区域的知名景区。此时,如果景区B采取扩大景区规模的策略,则会得到更多的收益b1,并将逐步超越景区A的知名度,成为该区域的知名景区。

而如果景区A在景区B进入旅游市场后,采取了扩大规模的策略,则可以巩固景区A的知名景区地位,并获得更多的收益a1。景区B在景区A扩大规模后,长远发展将会遭遇瓶颈,最优的选择是进行二期开发,进一步扩大规模,与景区A实现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如果景区B在进入旅游市场后,未能在新的旅游产品推广中得到较为客观的收益,即景区B的旅游产品未能得到旅游者的特别青睐,此时的景区B则不宜立刻扩大景区规模,而应从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总结得失,并进行更为细致的市场分析。

该博弈分析过程,与现实中主题公园与传统旅游景区之间的竞合博弈相类似。传统景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主题公园作为资源类型不同的景区,存在较大的潜在客源市场。成功的主题公园往往富有活力,存在不断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景区缺乏变化时,主题公园就可趁机投入生产,扩大宣传,从而争取更多客源市场,并取代传统景区,成为区域内新的知名景区和名牌景区。

常州市中华恐龙园这一主题公园的建立,便使传统景区常州红梅公园的景区地位降低。自2000年常州中华恐龙园开馆以来,就得到政府的支持,其主馆建筑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合作共建项目。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游客量自开馆以来逐年上升,2008年游客量已超过200万人次,特别在2006年红梅公园免费开放后,中华恐龙园更是成为常州市旅游宣传的名牌,并成为带动常州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而现在中华恐龙园二期工程已经结束,景区规模不断扩大,更加成为常州旅游的支柱。

3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新景区旅游竞争策略的博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生产同类型旅游产品的两景区间的竞争,作为追随者的新景区,应利用后动优势,合理选择生产规模,并主动利用差异性旅游产品的开发,来摆脱追随者的阴影,超越领先景区;生产互补型旅游产品的两景区间的竞争,更多关注的是知名度的竞争,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的扩大化生产,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才能打败竞争对手,成为区域内的核心景区,成为区域旅游宣传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