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店管理的看法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创新

建筑工程具有样式繁多、多工序交叉施工、工序搭接多、技术要求高且受多方因素的影响的特点,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从而确保建筑施工正常有序地开展,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建筑工程管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好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工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更好的确保建筑物功能达标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几点原则

1.1坚持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仅是建筑工程参与方的重大责任,更是建筑工程管理方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尤其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为关键,因而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

1.2坚持服务为主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类的需求,服务于人们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为用户服务的基本原则,以此为主要出发点,加强工程的管理工作,协调好各部门、各人员、各工序之间的工作,使之协调、有序的进行,从而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许多体制都还不完善,对工程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以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为基础的,直接关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没有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很难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建筑工程管理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影响了建筑企业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使得管理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2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只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承揽量,忽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虽然一定数量的建筑工程项目承揽量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低、不断拖延施工进度,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成本,给企业带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建筑企业不重视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仅会影响企业在良好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公众形象,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因此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转变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

2.3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对建筑行业领导部门都加大了监督力度,也从建筑行业实际出发出台了一些建筑方面的管理文件和政策,来对建筑行业整体进行规范。然而,建筑管理制度下发到各单位后,因何建筑单位有些出入并未被相关单位运用,而是将这些规范作为一种形式,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工程缺乏有效依据,从而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难度。

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

创新已经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条艰辛路,从这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建筑工程管理作为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行业的生命之源和工作效率不断改革的原始动力。建筑企业如想得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改变传统古老的管理方式,把创新的成果不断地在实践中应用,致力去探求和自我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企业不懈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3.1质量管理与创新

质量是工程的灵魂,只有创新质量管理技术才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与创新首先要树立创新的科学质量观,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落实这个观念。同时还要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的考核机制;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严格质量管理程序和流程。

3.2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创新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建筑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安全、进度、质量等实施全面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高效化。综合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建筑施工的客户交互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纳入到数字信息化管理,扩大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流通、共享,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3.3成本管理与创新

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合同管理,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把我好细节,提高投标成本的预测工作的准确度,对签订的合同进行论证,邀请专家审阅,避免合同漏洞,给建筑工程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针对工程中的索赔,需要双方进行研究和商议,找出合适的方法。合同实行过程中要做好工程团队伍的选择、施工中材料如何管理及如何施工预算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工程竣工后,需要做好决算和尾款索要等工作,并做好工程维修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减低工程成本。

3.4技术管理与创新

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建筑工程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筑成技术管理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把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进行专业性的学习与训练,使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执行能力,从而在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提高施工技术方面的编制水平,建筑工程需要成立专门的投标小组和编制人员,专门进行施工方案的拟定和施工组织的设计与编制。第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引进新材料和新机械,并将其推广在建筑工程的实践中去。

3.5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不同地区的建筑企业,甚至是统一地区不同工程性质的建筑企业的管理方式都不同,建筑管理形式具有灵活性,企业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找出合适的经营管理方法,不能仅仅使用单一的管理形式,其中,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最值得推崇的,并将这些想法应用在经营管理的各种活动里,以便建筑企业对项目成本的管控。

4、结束语

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化。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把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做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执行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在施工期间所来的正面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措施的应用不但使得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还使得建筑企业能够更好的在建筑行业中进行发展。因此,针对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措施的强化,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筑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通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2)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创新

技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学生在校系统学习两年,第三年为毕业实习。培养目标是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第一线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采取工学结合形式,重视学生就业发展能力,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需要而进行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它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

二、技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看,校企合作模式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尽快适应大中城市和酒店的生活、工作环境与氛围,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酒店服务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还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部分开支,减轻家庭负担。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直接或间接获得就业信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改善就业状况。

其次,从学校方面来看,校企合作能促进技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专业课老师能参与到酒店对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中,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到酒店管理的最前沿信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有助于教师思索在今后的专业教学中“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问题。校企合作还能降低技校的实训教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这对于教学经费不足,缺乏实践场所的技校意义尤为突出。

最后,从企业方面来看,现代酒店普遍存在员工流动性大、人才难求等人力资源问题,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酒店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行业解决饭店行业进入门槛低、人员素质低、员工流失率高的不良现象,为酒店储备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另外,校企合作还可以增加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技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中校方与酒店存在较大的目的差距。校方希望酒店能为学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以尽快熟悉酒店全面的工作,但是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则简单且功利,即提供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更多的酒店让学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而不是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二)企业与校方的合作仅停留在低层面上。学生日常在企业的实习,也大多是放任自流式的,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在最后一学年的毕业顶岗实习中,学校由于师资等原因,一般无法安排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因工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排解导致有些学生擅自离开酒店,提前结束实习,造成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关系紧张等。

(三)在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在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中积极性并不高。由于“订单式”培养模式往往是在学生入校之初便建立了这种“订单”关系,培养周期需要2到3年之久、所耗的资金成本较高,再加上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从而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

四、对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相关建议和看法

(一)应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作为合作对象。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如果酒店只管经营利润不顾学生死活,对实习生生活不关心,那么在学生实习期间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不仅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更有可能使部分学生对这个行业产生厌恶感。

(二)实习期内校方与酒店应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不能将学生的管理工作完全推给酒店。校方应尽量派专业老师全方位的驻店跟踪学生的实习和生活管理,有效发挥校方对实习生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并且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动态,继而进行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深化校企合作,打破现有的“冠名班”的粗浅模式。校方可积极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来校授课或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另外,专业老师可根据学生在酒店的实习情况和市场行情对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及时适当地调整。

参考文献

篇3

酒店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酒店管理可以说是由大量细节组成的,细节构成了服务质量的基础。如果认识不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在酒店经营上不仅会丢了“西瓜”,恐怕连“芝麻”也捡不到。

1.细节到位取决于观念的改变。同样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细节的看法取决于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和管理者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转变观念才能注意到细节,才能通过细节把握全局。在管理中没有注意到员工餐的质量问题,就可能导致员工大量流失的严重问题。

2.战略决策源于细节分析。无论战略上还是战术上的决策,都是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分析后才做出的。管理的决策也同样是对市场的迹象、趋势的分析、对日常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分析的结果。如果不善于对细节进行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3.酒店管理无大事,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细节工作的程度,只有将服务的细节做到位,客人才能感觉到服务的存在,酒店才能实现体验营销。在事无巨细的管理中,细微之处才能显示出管理的水平,只有将一般人不注意的小事做好,才能将自己的酒店与其它酒店区别开,因为所有的酒店都大同小异。

二、对待细节的态度决定了酒店的素质

企业素质是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自我生存、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酒店的素质表现为企业作为一个以产品和服务满足变化着的需求,并以获取利润为目标而存在的。它作为一种组织的集体的素质和系统的素质,是其追求使命感和终极目标的团队和文化的素质。从企业素质的概念就可以看出酒店经营的成败与细节管理的关系。

1.管理层的领导能力体现了细节管理。正如布鲁诺蒂茨所说:“一个企业家号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要有解决细节问题的能力,并且成为员工的榜样,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到位。

2.酒店忽视细节的代价。酒店的工作是由细节构成的环节,如果某个细节出了问题,这个环节就会偏离中心,甚至断裂。一盘味道很美的菜肴,上面点缀着香菜叶,可香菜叶中有黄叶或黑叶,这时的菜的美感会陡然下降。一个随地乱扔的烟头可能让酒店化为灰烬,一个错误的定价可能会失去一个市场!

3.同类酒店之间的差距是由细节构成的。酒店的功能是一致的,同类的酒店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很清晰地鉴别出甲、乙、丙、丁,这种鉴别的基础则是细节上的差异。如北京的王府饭店和丽都假日饭店,客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将他们区分得一清二楚。

4.成功源于细节的积累。酒店的成功取决于细节的积累,这种积累是日常的工作程序、服务规程、服务标准的体现,尤其是对个例的解决。成功与失败之间是由细节相连接的,做好了走向成功,否则就会因小失大,由小错导致大错而失败。

三、酒店细节管理的实质内涵

酒店管理中最大的事就是安全,即酒店与客人人身财产的安全,而安全工作就是由细节组成的,从制度的建立、实施到设备维护,整个过程构成了安全管理。所以,细节管理的实质就是有创造性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1.酒店细节管理是一种创新。世界各国的酒店在功能设置上是一致的,而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那些被常人忽视而被管理者做得很好的细微之处。这些细微之处是一种创新的思考和用心观察的结果。尤其是在管理中习以为常的事,谁能将它改变而做好,这就是一种创新。

2.细节管理是管理艺术的体现。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对细节的管理则是管理艺术的体现。

3.酒店必须形成细节管理的量化体系。在酒店管理中,对细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对细节的追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是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构成了酒店管理的量化体系。比如有的酒店对大堂洗手间的卫生管理就明确规定了清洁的时间间隔、清洁程度等量化指标。

4.细节管理是微利时代的要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经济进入了微利时代。饭店市场也不例外,每一个经营者都感受到利润下降的压力,这种下降并呈现出加速的趋势。所以如何增加利润,如何保持现有的利润率则成为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英国实业家李奥·贝尔将微利时代赚钱的要点概括为“预测、差异、创新”的6字法则,其核心就是强调了细节管理对提升酒店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

四、实施零缺陷服务策略是细节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零缺陷服务是一种服务理念,细节管理是一种工作方针,只有坚持这种方针,才能落实这种理念。

1.市场竞争要求酒店强调细节,提供完美的服务。市场竞争不仅使利润趋向更小,也使服务趋于完美。在这种环境下,被“宠坏”了的消费者非常挑剔,如果没有零缺陷服务的理念,就不可能提供完美的服务,酒店就会失去顾客和市场份额。

2.细心发现,即时响应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动态的,是发展的,这就使企业不断地处于被动的地位,要想将被动变主动,就要在细节上即时提供与客人要求相一致的服务,缩小酒店产品与客人需求之间的间隙。

篇4

(一)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少从旅游企业、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等综合因素的需求角度考虑,有的理论学时太多而实践学时太少,有的根据本校的现有教师情况安排课程,因人设课而不是因需设课。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强调理论教学,脱离了酒店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客观实际,缺少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非常不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陷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校内模拟的酒店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室内操作练习,未到酒店企业的前厅或客房等工作岗位,难以从酒店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缺乏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职业”还表现在缺乏较为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很多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我国目前已经出版和使用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不明显,相当一部分专业教材基本上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复制,教材观点非常陈旧,并且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训练,没有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例如,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酒店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部门组成与工作职责,餐饮及前厅与客房管理的理论和原则,而真正讲述和探讨酒店具体部门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案例很少,很多学生到酒店实习或工作后发现课本的知识用处不大。此外,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前后关系递进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并且很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

(三)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这些专业素养和经验技能的具备必须依托校内的酒店实训室和校外的稳定的星级酒店企业实习基地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现有的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和办学场地狭小等原因,现有的校内酒店实训室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摆台、甩单等模拟练习,而不能进行大的宴会设计、客人住宿安排等实战操作。因此,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很难达到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由于多方面的条件所限,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很不到位,还停留在形式上,诸如聘请酒店的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到酒店参观等,学生只能从中获得较为肤浅的专业认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我国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办学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缺乏专门的与企业联系的部门,并且与酒店企业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同时,学校在办学体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还不能与酒店企业的要求相对接,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表面上,合作基础比较薄弱,校企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校办学的市场调研,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转变办学观念,加大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的力度,坚持培养面向酒店企业一线的生产、服务与管理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学校教学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与社会对人才需要对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其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真正培养出来酒店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二)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提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改变现有的办学观念,牢牢抓住“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的“知识中心”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与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以“素质与能力”为培养目的相一致的办学方式。在充分了解酒店企业各具体工作岗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要求的前提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求了解和掌握即可,加大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设置工作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考试环节,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先专业认识实习,后校内实训教学,再校外专业实习,最后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强化行业证书导向,要求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以外,还应拿到诸如酒店经理资格证、餐饮服务资格证等行业资格证书。

(三)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转变学生原来中学式的“课前看书预习、上课埋头记笔记”的上课方式,充分借助校内和校外的教学条件,多渠道、全方位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借助已有的酒店企业经营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酒店企业的成功做法与失败教训,从中总结经验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该专业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在讲述了基本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条件下,结合国内及国外著名品牌酒店的经营案例,让学生们查阅资料和综合运用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以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与酒店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可以较为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学习《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就以上课程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就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知识和教学资料,在认真分析问题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书面的发言稿。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让每一小组推选一到两位发言人,将小组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使全班学生彼此分享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

3.现场情景教学法: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岗位较为明确,因此该专业的很多课程可将课堂教学改到酒店企业现场。如在《酒店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带到学校的酒店实训基地,让部分学生分布于酒店的前台,酒店的中餐厅或西餐厅,酒店的客房,酒店的商务中心等部门,再让部分学生扮演酒店的客人在酒店入住或就餐等,让学生在掌握酒店用语的基础上现场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在这种酒店现场情景的教学环境下,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联系的目的。

(四)增强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学会做”为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课堂讲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联系,让理论向应用转化,并让应用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校内的实训场地要强调真实性,酒店前台及客房等场地的开设、酒店的设施配备、学生的职业打扮、实际的工作环节等方面要与酒店企业的真实情况相一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酒店的环境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在校内,除了利用实训室进行常规的实训教学外,还可以在日常学生活动中举办酒店餐饮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学生成立“旅游酒店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社团为组织联系酒店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多渠道、全方位的拓展校外酒店实习基地,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到酒店的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认真对待和组织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工作,结合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并且可行的实习计划,提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在实习结束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篇5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无论是来自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竞争都压缩着企业的利润。酒店行业作为我国最早面临对外开放的行业,无疑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酒店企业如何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更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在纷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情况,为了增强竞争实力,企业利益相关者必须掌握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酒店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如何进行酒店的内部控制,是目前酒店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 酒店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设计 评估

对酒店或饭店一词的解释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早在1800年《国际词典》一书中写到:“饭店是为大众准备住宿、饮食与服务的一种建筑或场所。”一般来说饭店是通过向客人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以赢利性为目的的组织。而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经营活动经济有效,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自我规划、控制、调节评价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

一、我国酒店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

酒店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或者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会计控制,并没有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对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很好的监控。内部控制包含采购、销售、资金收付、预算、风险控制等诸多环节。

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

我国内部控制基础比较薄弱,部分酒店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甚至把内部控制和增加效益对立起来。有些酒店虽然建立了大量规章制度,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制度没有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内部控制形式上就变成一堆手册、文件和制度等,使内控流于形式。

3.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缺乏

酒店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须通过管理活动去实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酒店管理者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确保内控制度被贯彻执行、被监督。酒店内部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落实考核、检查,其执行效果就不甚理想,很难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

4.有关预算管理方面的误区

大多酒店管理者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没直接关系。实际上,酒店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财务部门在预算的编制、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预算的实施更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实现。

二、酒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控制环境是指一个企业的文化基调和它的工作氛围,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一个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一个企业的控制环境不仅受该企业历史的影响还受到文化的影响。企业的文化在意识形态上直接影响了员工的控制意识。一个拥有良好内部控制机制的企业在建立与健内部控制机制与流程的同时,也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控制意识的价值观传输。如何培育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建立倡导诚信和强调道德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与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企业的文化也将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程度与执行情况。酒店应建立和传递强调诚信和信奉道德的价值观。诚信是经商之本,道德是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只有在企业自上而下营造出强烈的诚信和道德氛围,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得到推崇和落实,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财产的保全与资源的整合。

2.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CFO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础。CEO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的执行者。董事会可以委派CFO对CEO及整个企业管理进行财务监督,也可发挥自身的职能对CEO及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两权分立,保证董事会独立。酒店应严格依照公司法规定组建企业的经营架构,实现经营权和决策监督权的分离,保障企业董事会的独立。

(2)发挥CFO职能,监督企业内控制度。酒店可参照国外首席财务官制度,设立CFO,监督企业内部控制。

(3)设立审计委员会,连接内外审计。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西方企业普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连接企业内外部审计。

3.加强管理层培育与激励,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效

企业高管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与推行者,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与态度,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执行成效。同时,企业高管的道德观与态度对控制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管的经营理念与道德判断直接影响他们对待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态度与方法,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对法律法规的敏锐性,也关系到他们对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等诸多方面的意见与看法。而这些方面全部都深深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与成效。

三、结语

从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内部控制的产生车发展期初是由于管理层的需要,然后则主要是外部审计的需求,伴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但是,随着今日经济环境的改变,内部控制正突破审计的行业限制,其内容己逐渐超越了财务审计的范畴,逐步扩展到了企业的很多领域,并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楠.中国五星级酒店竞争力评价的比较研究.旅游经济.2009.9.2.

[2]徐志峰.电脑财务预算系统在中方管理酒店中的应用.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3).

[3]袁华锋.浅谈酒店预算管理.西部财会.2007.12.

篇6

实习时间:XX年7月19日至XX年8月20日

实习内容:餐饮部中餐厅服务员

XX年暑假,在政管系多名老师的努力联系下,我们05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七名学生有幸进入桂林宾馆,进行我们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我班近20名同学参加了酒店的面试,初次接触社会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要注意的事项。也许是幸运, 也许是专业底子较好,我和同行六名同学顺利通过了酒店人事部门的面试,经过严格的体检,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我被分配到桂林宾馆的中餐厅——漓江厅工作,带着一份兴奋而紧张的心情我们走进了桂林宾馆,开始了我们的实习。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我感受颇多,受益非浅。

一、准备工作

虽然我们只在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但酒店还是按正规的实习生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工作分为三大块:一是人事部的岗前培训,进行了四个课时的室内培训和游览培训,主要是介绍酒店的概况,同时也对我们进行了员工素养及酒店管理制度的培训,这让我们对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

第二是消防安全意识培训,酒店特别安排了工程部的经理助理为我们现场讲解授课,让我们对酒店安全和消防常识有了更深入系统的了解;

第三是业务技能培训,这一培训贯穿着我们实习的一个月,由部门负责人员为我们进行不间断的技能指导,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们对部门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也得益于酒店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实习的单位——桂林宾馆是一所成立于1987年的老牌四星级涉外酒店,酒店管理先进,客源市场广阔。其餐饮部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门:中餐部(包括漓江厅、七星厅和多功能厅)和西餐部(包括酒吧和自助餐厅),我和同行3名同学的工作岗位就是中餐部的漓江厅。漓江厅是桂林宾馆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一个餐厅,主要承担的是团队客人和散的用餐,有时候也承办大型的宴会和其他活动,餐厅员工有将近20人,包括主管一名和若干领班及服务员数名,工作比较繁忙。

二、实习过程

中餐厅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为辛苦的部门,因为酒店并没有给服务员们制定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在刚刚走进工作岗位的几天,我们就像无头苍蝇,完全不能领会工作的流程和要领,只是听从领班和老员工的安排和他们手把手的教导。庆幸的是基本所有的老员工对我们都特别的友好,主管还专门为我们每人安排了两名师傅,负责引导我们的工作。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基本都能熟练各项工作了。

我们的工作除了迎宾、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外,也得兼职勤杂工,扛桌子椅子、铺地毯等一些脏活、重活。我们实习生的上班时间是7小时工作制,每周休息一天,主管根据我们的需要,为我们排了两头班,即上午上3个半小时和晚上3个半小时,这样我们中午就有了休息的时间。但往往下班的具体时间是不确定的,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但是加班时间都有记录,适当的时候会有补休,虽然没有加班费,但我觉的这种制度还是很灵活合理的。

酒店员工都是穿着工作服的,由酒店统一发放换洗,但我认为酒店的服务员制服太过简单而且比较陈旧,常有破损的现象。不过令我欣慰的是:酒店的员工大都是热情友好的,不管哪个部门,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分外感动;在休息和饭堂进餐的时候,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聊天,分享彼此的感受,就像一家人;而管理层中的几位经理也很和蔼,没有什么架子,但偶尔还的会对没有做好工作的下属发发脾气。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形形的客人,在工作中既受到过客人的嘉奖,也曾招受客人的投诉,由于桂林宾馆是一所老牌的涉外星级酒店,拥有极为丰富的海外客源,所有餐厅的大半数客人都是外国人,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三、心得看法

以上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进而也谈谈在这一个月来我对桂林宾馆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个人看法:

一、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是特别到位。所有高星级酒店的管理制度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关键是要看谁落实的怎么样,效果怎样。桂林宾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很完善,但我个人认为贯彻的就不是很好,比如酒店规定在酒店公共区域员工一定要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实际情况是桂柳话还是员工的主要交流方式,甚至是在有客人的情况下,使用桂柳话的员工大有人在,毕竟桂林宾馆是一个涉外的高星级酒店,服务需要标准化,所以我觉得建立一套规范的服务执行和监督机制是酒店管理的一个当务之急。

二、加强对餐厅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调查,有70%的人对酒店的餐饮卫生不放心。在餐厅实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也确实感受到了其中的问题。据我观察,餐饮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对与员工个人卫生要求的条例,而且员工的卫生意识也并不是很强,如没有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三、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激励机制和晋升制度。据我了解,很多老员工工作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个人服务意识和技能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由于酒店的相关机制的限制,他们并没有获得什么激励和晋升,而个别员工表现的并不是很好却能依旧留在原职;另外酒店的激励机制中也过多的注重于物质上的激励(最多也只是发钱),事实上,除了传统的奖惩激励外,还有很多的激励方式值得我们管理者借鉴。

四、树立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桂林宾馆似乎并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核心(可能是我工作的时间太短了),即员工在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坚定的信念,似乎很多员工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不够,而且工作缺少创造性。

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实习 来信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719- 4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2015年7月底陆续走进了校企合作的酒店,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专业实习。学校所签约的酒店都是国际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五星级酒店,管理较为规范,也有完备的实习生培训系统。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被分配去了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等一线部门实习,有数量极少的学生分配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后台部门实习。

学校为实习的学生都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还有辅导员全程跟踪辅导,但是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位学生长达两千多字的来信集中性表达了实习学生的心声,从中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从实习学生的来信中,笔者提炼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围绕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对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实习心理预期、心理准备

W生来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和大多数同学想的一样,我对酒店也充满着憧憬,可是现实总是那样裸:每天天不亮起床开始整理客房、打扫卫生,马桶里再脏也要低着头洗干净,主管领班还要催着干活,在餐饮部每天收别人吃剩下的盘子,盘子上有口痰都要用手端走,和我们一起工作的都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在前厅工作九个小时就得站九个小时,上夜班不能戴眼镜只能戴隐形眼镜,眼泪一直流,眼睛发炎到充血,觉得自己要瞎了,可是没有办法,还得继续工作。”

这位学生描绘了酒店一线部门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但是很显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他们没能很好地调整状态,适应目前的工作。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些学生吃不了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视参与实习的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并没有一个充分的实习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实习工作条件或困难心理准备不足;二是在与其他正式员工的比较层面心理准备不足。要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和实习酒店都要做好日常的教育和引导:

第一,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各科任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在这当中都应该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习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1]。同时,也要发挥酒店方的作用,在平时进行培训时就应将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呈现给学生,必要时让一些基层员工现身说法,让准备参加实习的同学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师生培养一种意识,那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不只是“培养高学历的一般服务员”,而是立足更大、更高的平台(国际化酒店集团),面对更高端的群体,掌握和运用更专业的技能,提供更职业的服务,从而获得个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到实习期间的工作量和劳动待遇上,从而求得自我价值的合理判定和心理状态的调适。

(二)帮助引导社会角色的转换

实习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一个人生中较为特殊的时期:他们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踏入社会,学生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相对复杂人际关系,让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的转变。正如学生在来信中反映的“学校安排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适应社会之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毕竟大家年龄阅历什么的还不够丰富,加之工作的各种不易、不顺、不平等,往往会把不少人压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期他们能够真正地平稳度过实习期。

结合学校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项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就要相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角色定位和适应环境方面的锻炼;实习期间一定要更加关注参与实习学生的管理,掌握思想动向,知道他们面对着什么情况,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QQ、短信、电话、微信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往实习酒店进行面谈,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是保育院,老师不是保育员,必须坚持学院和酒店方原则性、刚性的底线和规定。

(三)帮助畅通学生与学校、酒店的沟通渠道

再充足的准备也不能应对全部的情况,尤其是一群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实习学生。要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酒店的人力资源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同进、共赢,就需要建立系列机制,保证学校、酒店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信息对称。

一方面,学校在与酒店方联系时,要逐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全面的实习协议机制,划分学校、学生和酒店方各自的权责利,细化成具体条款,形成实习协议,各自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就实习期间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三者的联系沟通。根据实习的时间、地域和人员规模,可以尝试建立三方的联系人机制,学校指定联系老师,酒店指定实习工作负责人,学生推选实习联络人,经常性开展情况反馈和信息交流。交流可以三者同时,也可两两开展。

(四)协调优化实习期的待遇设置

“实习生和正常员工的极大待遇差别和工作量,实习生有着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量,但是只能拿实习补贴,每天得不停地工作,不然就会有人在背后说你,拿着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资,每天干着脏活苦活,却还要疲于应付一些人一些事,真的好累。”这是学生来信当中的内容,它直观反映了实习生“同工不同酬”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方面来说是无解的,需要学校与酒店进行系统协商和设置。

笔者建议:第一,依据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合理约定实习期待遇标准。不同地域的生活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员工待遇水平显然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学校与酒店约定实习待遇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制定差异化的标准和条款,建立相对合理的薪酬制度。第二,建议酒店方也应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进行规范,如轮(换)岗、优秀评级、职位晋升、奖励和优先录用等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激励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为酒店做出更多的贡献。酒店在实习用人上也才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建立学校对实习期间的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这个在学生的来信中也可清楚地感觉到:“酒店有多黑,想必同学们都深有体会,只是作为实习生,却出现了一些莫须有的事,个个都是表面如亲兄弟姐妹,背地里要弄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一早上就传遍整个部门。”“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也是借各种理由逼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想实习的时候哭到头皮发麻想走。”实习期间,一旦学生出现重大的心理问题,还需要联合各方的力量,加强校内各部门的配合,比如联合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介入,及时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

(六)注意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引导

实习前,学校必须要召开专业实习釉被幔一方面再次强调实习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详细、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酒店的基本情况和实习条件,讲清楚实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做好吃苦、受委屈、受挫折的准备,激发他们去挑战自我,使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得以持久地保持。

学校也可对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进行调整,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改“2+1”的教学模式为“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即模块化的教学,大一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一线部门知识学习,大二上学期在相关部门进行半年的专业实习,然后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管理、经营、投资创业等模块的提升学习,大三下学期进行就业式的实习,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可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并且将集中性的实习分阶段来进行,也能让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实习的价值和快乐,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三、结束语

专业实习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地实现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理论的的升华。实践性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但是实习也极容易被学校所忽视,很多院校采取的都是“放羊式”的管理,和酒店方没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导致出现或者直接将管理职责全权推给酒店,或者学生有了问题就找学校、找老师等两极化的倾向。这样极容易造成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会影响实习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如何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需要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酒店;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43-02

所谓的成本控制,即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事先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成本控制的主体在生产消费前及成本控制中,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加以防范并及时调节,以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的管理模式。酒店的成本控制是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酒店的成本控制,即为酒店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为顾客提供服务而消耗的费用支出总额加以有效控制,以实现消耗最少费用获取更大利益的管理目标。

一、酒店实施成本控制的意义

为使酒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加强酒店的成本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成本控制,能有效约束酒店中的各项成本,使其在指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以降低酒店的成本,增加酒店的经营利润。成本控制的实施,有效促进酒店正确落实与成本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酒店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促进其经营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于:首先,降低酒店的成本,将有利于酒店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其次,降低酒店的成本,将加大其对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承受力,使其在较大的利润范围中积极应对各种影响酒店经营的因素,扩大其的影响力。最后,低成本是酒店克服各种困难的基本条件,降低酒店的成本,将有利于酒店预防各种潜在的市场因素,巩固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二、酒店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成本管理的对象及内容认识滞后

酒店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仍采用以往单一、狭窄的管理模式,轻视其潜在的损失,缺乏全新的管理理念,未充分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造成酒店管理的对象及内容认识滞后。近年来,多数酒店缺乏重视人力资源的费用支出,造成企业内部人员冗长,人员分配不合理。酒店中客房、餐厅等一线服务人员相对紧缺,薪酬不高,劳动强度大。然而,酒店中管理层的人员却相对闲置,薪酬较高,因此,酒店的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将难以适应密集性的服务方式。此外,酒店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质量,部分酒店缺乏重视员工的专业培训,导致酒店人员的大量流失,人员的管理费用过高。

(二)酒店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多数酒店尚未设置财务总监的职位,有些酒店虽设立财务总监,但其实质并非酒店领导班子的成员,只是作为酒店的部门经理,造成酒店的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在实施成本控制时,难以调节酒店各部门的关系,无法控制酒店各部门的费用支出。除此之外,由于酒店尚未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有些酒店虽已设立,但其并不属于财务总监的管理范围,对此,酒店的财务总监将难以及时了解并掌握市场的发展情况,无法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造成财务总监的控制及监管作用失效。

(三)成本控制体系的不完善

成本控制贯穿于酒店的各个部门,包括申请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及生产部门等,任何一项环节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的酒店尚未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其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酒店在进行各种设施的维修时,并未合理的使用维修材料,对于维修材料的用量以及种类均由酒店的维修人员个人决定,由于酒店缺少有效的控制及监督,造成酒店的成本控制发挥实效,酒店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对于酒店在实施成本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此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三、酒店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一)成本管理模式的转变

转变酒店的成本管理模式,使其适应于现今形势的发展需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酒店的财务管理将随之发展为民主化及公开化的管理模式,酒店以往的管理模式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酒店管理,这要求酒店的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本身的管理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积极处理酒店内外部的信息,以便实时反映酒店行业的市场信息,为酒店的经营发展做出明确的对策。

(二)采取相应的成本管理对策

为满足当代酒店成本控制的发展需求,应采取相应的成本管理策略,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丰富酒店成本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拓展酒店成本控制的领域,提高酒店成本管理的水平。当代酒店的成本控制管理,即为酒店开展全员、全环节、全方位及全过程的管理,其是信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管理。酒店的成本管理将对酒店各流程、市场环境及外部的采购方式等方面进行成本分析、预算及决策,有效处理酒店发展与成本控制的关系,促进酒店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结合实际情况以选择适当的付款方式

酒店在采购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现金赊购及采购的优劣,通过各种付款方式,促进酒店的成本管理。酒店的付款方式包括现金赊购及采购等两种,这两种付款方式各有优劣。首先,现金采购比较受到供应方的认可,利用现金采购的形式进行付款,将有利于酒店获取更多的现金折扣。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付款,也将使酒店的现金占用率提高,加大酒店的资金成本。与之反之,现金赊购则有助于延迟酒店的付款期限,节约酒店的资金成本。但酒店在获取现金折扣时,将会因赊购的影响造成部分价格折扣的损失。因此,若酒店的流动现金充足,酒店应采用现金采购的形式进行付款。反之,则采用赊购的付款方式。

(四)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预算制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预算,构建健全的成本考核制度,有效促进酒店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为酒店中任何一个成本项目制定相应的预算指标,加强预算指标的管理及考核,真正发挥酒店成本控制的作用。酒店在制定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应依照合理性、针对性及完整性的原则,有效控制酒店的成本预算。结合酒店各部门、各项目的具体特征,在可控制的领域中,制定相应的预算指标。除此之外,酒店应进行定期性的召开成本分析会议,由质检、劳资及财务的等部门共同参与,加以考核酒店各部门的成本预算情况,分析和成本预算出现较大差距的项目,寻找其导致问题的原因,便于酒店不断改进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促进其成本控制。

(五)不断提高酒店员工的成本意识

树立全新的成本思想,构建勤俭节约、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促进酒店的成本管理。加强酒店职工的成本意识,树立良好的成本观念,将酒店的成本意识视为酒店文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统一全体员工勤俭节约的成本意识。酒店员工位于酒店的前线,其的行为表现将直接影响酒店的成本,因此,应提高酒店员工的成本意识。此外,酒店作为一个具有较大流动性的行业,老职工的工作作风将对新员工的行为表现造成影响,因此,构建勤俭节约的酒店文化极其重要。一般,酒店均会保留刚营业时的工作习惯,而这些工作习惯将会影响后面的职工,对此,应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促进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如适当调整酒店设施中空调与灯条的时间,员工离开酒店时,应随手关掉酒店中的灯条、空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酒店的阶层领导应发挥模范作用,积极引导下级员工做好成本控制的工作,促进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及发展,应不断减少酒店本身的成本支出,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增强酒店内部的成本管理,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绝对优势。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脚踏实地的实施酒店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逐步加强酒店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促进酒店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只有全面分析酒店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对此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制度、提高员工成本意识及改革以往成本管理模式等措施,有效促进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松原市宾馆

参考文献:

[1]胥军海.如何加强酒店成本控制[J].财会月刊,2009,(26).

[2]金兰.浅谈如何提高我国酒店的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3]高劲松.浅谈成本控制在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1,(05).

篇9

[关键词] 酒店人性化管理误区

酒店业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行业,在几十年风风雨雨中,逐步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而人性化管理是目前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阶段。笔者认为所谓人性化管理其实质在于“把人当人看”,酒店对员工表示出极大的尊重。我想任何工作在这种环境中的人都会得到很高程度的心理满足。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酒店开展人性化管理通常存在5个误区,愿意把研究心得公布出来和同仁请教,这样就能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我国酒店人性化管理。

一、“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

“人性化”,是在完善管理制度前提下的“人性化”,是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之上,人性化管理强调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而是充满父母的关怀、妻子的体贴。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实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去满足员工的需求,不是单纯去讨好员工,不是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相反它必须是促进公司制度的完善的。

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而作为管理的对象――员工,是有惰性的,必须有相应约束及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所以用制度还是用主观意志来管理,最终的产生的结果就会不一样。很多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人性化管理,误把人情管理当作人性化管理。

二、人性化管理是有重点

酒店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之间的差别,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不同或个人兴趣差异,建立更灵活,更符合员工个性需要的管理模式,以此来增强员工对酒店的满意感受和忠诚度。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把个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体运用到酒店内每一个员工身上,是不帮现实的,而应更集中地运用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身上,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连接着酒店最高级管理层和一线员工,他们决定了酒店经营决策和管理理念的落实和体现,在酒店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酒店的经营中“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酒店的服务质量要想达到高效,优质,就离不开具有优秀服务素质的一线员工。

要想拥有具有优秀服务素质的一线员工,就离不开培训和管理这些一线员工的优秀中高层管理者,特别是对酒店的服务水平或管理具有重大影响的中高层管理者,他们是酒店管理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酒店中高层管理者的流动率比较高,他们都把自己在某一酒店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看作一次“镀金”机会,一旦自己学有所长或碰到合适的岗位,就会另谋高就,中高层管理者跳槽时,往往会带走部分员工,特别是一些优秀员工,并把他们学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带到新的酒店中,不仅使酒店的管理工作和服务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还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实力。

三、员工是伙伴不是下属

科学管理刚起步的时候,人不过是酒店制造利润的生产原料或机器。那时候,“是人在工作”这一事实被普遍忽视了。

20世纪20年代,“人文关怀”的思想开始萌芽。它的提出者,是被称为管理预言家的玛丽.福列特(Mary Follett)。之所以称她为预言家,是因为这位美国女士的思想超前了她所处的年代好几十年。

在她看来,员工不是机器,不是成本,而是酒店的生命线。重视员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酒店才能从员工那里获得巨大的回报,他提出了一个新概念:“purpose partners”,中文可以用“伙伴”来表述。

许多卓越的酒店管理者将purpose partners的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以一种态度对待所有的员工:重视。管理界有一个黄金法则: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笔者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完成某些重要的事情,所以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对员工持这种看法。

四、人性化管理要重视制度建设

中国管理文化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人治而非法制,一贯忽视制度建设。这必然导致管理实践中因人而异,从而降低管理效能,使酒店凝聚力下降。

人性化管理目前最大问题是规章制度的缺失,酒店不能在制度上保障员工的权利,员工时常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之中。其他中高层管理者形成的一种特殊利益集团,更是让酒店的改革和发展举步维艰。

根据双因素理论,鉴定管理制度属于保健因素的范畴。员工许多不满意因素都是由于规章制度不合理或不完善造成的。要提高员工满意度,就必须在制度上让员工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酒店首先需要做的是,树立酒店的威信,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有序地工作。

五、重视比尊重更重要

近来,越来越多的酒店把“尊重员工”看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条。他们做得不错,可还不够。因为尊重并不等同于重视,就好像礼貌不等同于尊重一样。

重视比尊重更贴合员工对于工作的诉求。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工作性质,在今天的员工看来,借工作实现人生价值要比换取基本的生活保障更重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工作馈赠给人的更高意义。重视员工,把员工视为伙伴,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

参考文献:

[1]李霞:宽容思想在酒店人性化管理中的体现[J].饭店现代化,2006,04

篇10

北京蕉叶饮食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100平米,是开发区一家特别好的酒店。包间墙上的壁画具有独特的泰国风情,国际品质的家具,让您倍感温馨、舒适和便利。在可同时容纳300人用餐的宴会厅,或装修典雅的各类包厢,您可品尝到新派泰国风味菜肴,享受服务员的殷勤周到的服务。

北京蕉叶饮食有限公司否认员工们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会务团队还可为您的会议提供专业化的策划统筹和服务。

一、准备工作

虽然我们只在酒店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习,但酒店还是按正规的实习生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工作分为三大块:一是人事部的岗前培训,进行了四个课时的室内培训和游览培训,主要是介绍酒店的概况,同时也对我们进行了员工素养及酒店管理制度的培训,这让我们对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二是消防安全意识培训,酒店特别安排了工程部的经理助理为我们现场讲解授课,让我们对酒店安全和消防常识有了更深入系统的了解;第三是业务技能培训,这一培训贯穿着我们实习的一个月,由部门负责人员为我们进行不间断的技能指导,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们对部门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也得益于酒店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餐厅主要承担的是团队客人和散的用餐,有时候也承办大型的宴会和其他活动,餐厅员工有将近20人,包括主管一名和若干领班及服务员数名,工作比较繁忙。

二、实习过程

蕉叶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为辛苦的部门,因为酒店并没有给服务员们制定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在刚刚走进工作岗位的几天,我们就像无头苍蝇,完全不能领会工作的流程和要领,只是听从领班和老员工的安排和他们手把手的教导。庆幸的是基本所有的老员工对我们都特别的友好,主管还专门为我们每人安排了两名师傅,负责引导我们的工作。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基本都能熟练各项工作了。

我们的工作除了迎宾、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外,也得兼职勤杂工,扛桌子椅子、铺地毯等一些脏活、重活。我们实习生的上班时间是8时工作制,一个月休息4天,主管根据我们的需要,为我们排了两头班,即上午上4小时和晚上4小时,这样我们中午就有了休息的时间。但往往下班的具体时间是不确定的,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但是加班时间都有记录,适当的时候会有补休,虽然没有加班费,但每个月都会有个中提成,我觉的这种制度还是很灵活合理的。

酒店员工都是穿着工作服的,由酒店统一发放换洗,但我认为酒店的服务员制服太过简单而且比较陈旧,常有破损的现象。不过令我欣慰的是:酒店的员工大都是热情友好的,不管哪个部门,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分外感动;在休息和饭堂进餐的时候,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聊天,分享彼此的感受,就像一家人;而管理层中的几位经理也很和蔼,没有什么架子,但偶尔还的会对没有做好工作的下属发发脾气。

三、心得看法

以上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个人看法:

一、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是特别到位。所有酒店的管理制度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关键是要看谁落实的怎么样,效果怎样。北京蕉叶饮食有限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很完善,但我个人认为贯彻的就不是很好,毕竟北京蕉叶饮食有限公司是一所全国连锁店,服务需要标准化,所以我觉得建立一套规范的服务执行和监督机制是酒店管理的一个当务之急。

二、加强对餐厅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调查,有70%的人对酒店的餐饮卫生不放心。在餐厅实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也确实感受到了其中的问题。据我观察,餐饮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对与员工个人卫生要求的条例,而且员工的卫生意识也并不是很强,如没有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三、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激励机制和晋升制度。据我了解,很多老员工工作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个人服务意识和技能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由于酒店的相关机制的限制,他们并没有获得什么激励和晋升,而个别员工表现的并不是很好却能依旧留在原职;另外酒店的激励机制中也过多的注重于物质上的激励(最多也只是发钱),事实上,除了传统的奖惩激励外,还有很多的激励方式值得我们管理者借鉴。

四、树立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泉州太子酒店似乎并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核心(可能是我工作的时间太短了),即员工在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坚定的信念,似乎很多员工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不够,而且工作缺少创造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