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

篇1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3%~5% ,复发率为30%~40%[1]。患儿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以及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出院指导,对于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0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6个月~1岁11例,1~3岁16例,3~8岁3例,男18例,女12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立即控制惊厥 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30例患儿均给予吸氧、退热、抗惊厥等急救处理。其中18例首先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一般剂量0.5 ml/kg,操作简单,省时间,较安全,但作用持续时间短。9例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一般剂量为6~10 mg/kg,本药物作用慢兼有阻止产热作用,作用时间较长,为最基本的抗惊厥药物。3例用10%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钠后给地西泮静脉推注,剂量为0.05~0.1 mg/kg,作用快,1~

3 min可生效,有时用药物数秒钟即可止惊。

2.2 控制高热 在止惊的同时必须降低体温:①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毛巾浸透,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宜,敷在患儿前额及大血管流经处,每10分钟左右换1次,但此操作费时且冷水容易浸湿衣被或滴入身体其他部位。我科现在采用3L降温贴,方法简便且降温效果良好。冰袋的操作:将碎冰块置盆内,放进少量冷水,轻轻搅拌除去冰块棱角,装入冰袋内,驱除空气,拧紧冰袋盖擦干后装入套中,置于头部或颈两侧等大血管流经处,此法安全,可减少脑细胞耗氧。②温水或乙醇擦浴,遵医嘱用温水或25%~30%乙醇擦浴降温。对婴幼儿降温效果好,但需注意有时擦浴后,只是皮肤表面温度下降,肛温仍可很高,因此应及时给予药物降温。③药物降温,遵医嘱口服泰诺退热糖浆或布洛芬等药物,但是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尽量不用退热药,以物理降温为主。

2.3 降低颅内压 若惊厥发作连续30 min以上,或间断反复发作,在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时,应降低颅内压,静脉推注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

2.4 病因治疗 高热惊厥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遵医嘱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及抗生素。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右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呛入气管,备好吸痰器,及时吸出过多分泌物。抽搐发作时从臼齿处放入压舌板,以免舌咬伤。

2.6 吸氧 保持鼻导管通畅,减轻脑细胞缺氧。

2.7 加强护理 抽搐发作时做好安全护理以防坠床受伤,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

2.8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瞳孔的变化。

3 出院指导

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90%在2年内[1]。因此,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让家属思想上做好准备,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止痉药等[2]。

3.1 疾病知识 任何突发高热的感染均可引起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因为6个月~3岁小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致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

3.2 护理知识教育

3.2.1 饮食起居指导 指导家长平日要供给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合理搭配膳食,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较大孩子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居室要清洁通风,注意保暖,避免接触传染源,防止感染。

3.2.2 加强患儿观察 告知家长家中一定要备好体温计并指导家长熟练掌握体温计的使用,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体温变化。指导患儿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发热时的表现。避免发生惊厥时才发现孩子在发热。高热惊厥与发热程度密切相关,本组38.5℃以上发生惊厥的占98.4%,而且大多数惊厥在发热后12 h内发生,说明惊厥与发热程度有关,尤其在发热早期和体温骤升时,更应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多数小儿发热时精神不振,但有些小儿发热时往往精神好,能照常玩耍,不易觉察。因此如发现患儿面色潮红、呼吸加快,额头发热应立即测量体温,特别是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更应注意观察。

3.2.3 用药知识教育 ①指导家长家中应备有一些常用退热药,并正确掌握其药物的剂量及用法。药物剂量不足、服药后呕吐均达不到退热目的。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体温在38℃时就应使用退热药,再给予苯巴比妥口服。大量研究证实,苯巴比妥有保护神经作用,可降低脑代谢率,使脑耗氧量减少,减少脑血流和细胞内外水肿, 降低颅内压,抗惊厥及镇静效果良好,还能清除由于脑缺血缺氧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减轻脑损害[3], 以防再次发生惊厥。必要时服药后应就近就医;②指导患儿家长观察用药后效果。服药退热药后家长应给患儿多饮水,1 h后必须测量体温,观察用药效果,用药后不会立即退热,一般1 h后开始出汗逐渐退热,退热药物用后体温暂时降至正常,药物作用消失后体温仍会升高。要随时注意体温变化,如体温再次升高,4~6 h后可重复使用退热药物。

3.2.4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 如温水擦浴或乙醇物理降温。擦浴中注意观察患儿神志、面色、皮肤等全身情况。

3.2.5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若患儿在院外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立即指压人中,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而发生窒息,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虽然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但2%~5%[1]的患儿可发展为癫痫,其发生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知识与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4]。

总之,做好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 桂红民.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3 冯玉琴.新生儿惊厥急救58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5.

篇2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16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各有10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57例,女51例,年龄0.5~6岁,平均(3.3±0.6)岁,发病时间8~50s,平均(27.2±1.5)s;观察组中男女均为54例,年龄0.5~6岁,平均(3.2±0.7)岁,发病时间在6~49s之间,平均(26.9±1.8)s。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0.6~6岁这一范围;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惊厥者;③沟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退热处理,积极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防抽搐针;同时需保护脑细胞,改善缺氧缺血情况。在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2.1物资集束化管理: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即送入抢救室。我院将抢救室设在急诊候诊区与留观区之间,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室内设专属儿科抢救床,护理人员能做到及时抢救与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抢救室拥有抢救车,在床旁摆放便捷急救箱,箱内存放高热惊厥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所有物品摆放合理有序,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性。1.2.2急救箱制作:急救箱应由半透明硬塑材质、耐磨损、封闭性长方体容器制成,为上开盖时,箱盖附有提手,便于携带。为及时准确地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以减少患者脑功能受到损伤,科室人员应根据物品体积对急救所需用品进行总结。遵循存放安全、取用方便的原则,合理放置急救用品;不同类型的急救用品应分类放置。1.2.3急救技能培训:科室负责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熟练程度;由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患者进行案例分享,总结归纳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症状识别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参照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由患者家属作答,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内容包括态度(25分)、技巧(25分)、安全(25分)和水平(25分)四项内容,分数越高,表明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两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置入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研究数据,满意程度和急诊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0.7±1.9)分,与对照组的(75.2±2.4)分相比,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急救情况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3

1 临床资料

2005 年 1 月~2011 年 7 月,我科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46 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其中男 28 例,女 18例,年龄 6 个月~14 岁。体温在 38.5℃-39℃6例,约占 13.05%,39℃-40℃之间 38 例,约占 82.60%,>40℃ 2 例,约占 4.35%,多由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少数呈肌肉阵挛或失神性发作。

2 急救及护理

2.1 发作处理与安全防护:发作时立即使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其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引痰液。准备好开口容器和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具。

2.2 氧疗: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致使惊厥加重。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提高氧流量,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紫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方法无法改变S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

2.3 控制惊厥

2.3.1 药物止痉:立即遵医嘱给予止惊剂,如地西泮或咪达唑仑,每次 0.1-0.3mg/kg,静脉缓推,速度小于 1mg/min,防止呼吸抑制,必要时给予 1-4g/(kg.min)静脉维持,苯巴比妥钠 5-10mg/kg肌肉注射。要选用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痉药物,剂量要给足,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或停止惊厥的目的,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如安定、10%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抢救的关键。并注意观察抽搐停止即停静推安定,以免抑制呼吸,必要时 20min 后可重复使用。

2.3.2 针刺止痉:针刺止痉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痉方法,常用于药物暂时缺乏时。常用针刺或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一般仅需 1- 2 个穴位,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损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2.4 高热护理:采取适当方法使患儿体温控制在 38℃以下。

首选物理降温。

2.4.1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降温采用冷毛巾、冰袋等置于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降温可选用温水或 25%- 35%乙醇擦浴达到降温目的。

2.4.2 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可口服小儿泰诺退热滴剂、儿童美林退热糖浆,也可肌注或静滴复方氨基比林,持续高热者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合并癫痫患儿慎用激素。

2.4.3 液体降温: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增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在心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液体既能纠正代谢紊乱,又能补充所需要的能量,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出。

2.5 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对于频繁、持续抽搐继发脑水肿者,可在应用止痉药的同时应用速尿、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并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以减轻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否则,可加重惊厥或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往往都是由于脑水肿存在,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也是治疗某些严重惊厥的有效措施。

2.6 加强基础护理:(1)密切观察患儿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转归。(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室温以 24℃~26℃,湿度 65%为宜。(3)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并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搬动。(4)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等待病情稳定后,再喂奶或鼻饲。(5)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2.7 出院健康教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为 35%,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 30%- 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 1 年内,90%在 2 年内。而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因此,加强患儿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的积极宣传和正确指导,对于去除诱发因素及正确紧急处理发作至关重要。。多数高热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在家中,症状持续时间短,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作多已停止。因发作突然,病情严重,家属往往惊慌失措,采取一些不正确方法处理,可能会延误病情或加重患儿的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让家属思想上做好准备,掌握一些小儿惊厥的防治和急救知识,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止痉药等。

篇4

浙江省余姚市丈亭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余姚市 315410

【摘 要】目的: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临床小高热惊厥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采取抢救措施、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本组26 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并未出现病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急救高热惊厥的患儿的康复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大量研究证明,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1]。其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接诊护士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是争取抢救时机的关键。我院从2011 年至今共救治小儿高热惊厥26 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 例小儿高热惊厥中,男11 例,女15 例,3 岁以下14 例,3-6 岁9 例,6-11岁3 例。如表1 所示。

1.2 病因分析

上呼道感染引起的17 例,肠道疾病引起的7 例,其他2 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解开衣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并托起患儿上颌,防止舌后坠而引起窒息,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利于排痰。

2.2 止惊

及时准确有效的使用镇静药,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轻或停止抽搐。首选安定静推01-0.3mg/kg,可用生理盐水稀释,静推速度为1mg’min,必要时可20min 重复给药,注意观察患儿反应。或使用鲁来那肌肉注射。

2.3 注意安全

加强防护,抽搐发作时要注意防止碰伤或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用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齿之间,防止唇舌咬伤。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保持安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是在抢救中保证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快速途径,是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应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行留置针穿刺,以保证点滴通畅不渗漏。

2.5 吸氧在开放气道后

给予高流量吸氧,在患儿面色转红润,呼吸规律后调节至小流量氧气吸入,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减轻脑细胞损伤。

2.6 降温及高热护理

2.6.1 药物降温

遵医嘱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柴胡针,持续高热者可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癫痫患儿应慎用激素。

2.6.2 物理降温

头部用温水毛巾湿敷或使用35%-45%酒精擦浴或35-40℃温水擦浴,用冰袋置于患儿前额、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忌擦胸前区、腹部及足底)。注意应及时更换冰敷部位,防止皮肤冻伤,患儿应注意保暖。

2.7 病情观察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并观察血压、前卤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级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2.8 加强基础性护理

家长需要十分密切的观察患儿的体温与脉搏以及神志和血压的变化等,并及时将病情进行转归。并要保持所在房间的安静,其光线也要柔和,尽量避免强光的刺激与噪音的出现,其室温要在24 到26 摄氏度之间,其湿度在65% 左右为适合。针对各项护理和治疗中的实际操作必须要做到轻柔,多项同时集中进行,尽量减少针对患儿的搬动。当患儿发生惊厥时,就要禁止进食,当病情得到稳定以后,再进行进行鼻饲或者是喂奶。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足够保证其安全性,防止坠床或者碰伤等情况的发生。

2.9 进行出院的健康教育

在患儿出院以后,其发生惊厥的发生率在35% 左右,针对惊厥的持续性发作与反复性发作可以严重造成患儿的永久性脑损伤。所以,就要不断加强患儿家属的用药知识以及疾病知识甚至是饮食起居和防护常识等宣传。针对那些诱发性因素以及比较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说也变的十分重要。所以,必须充分对患儿的家庭做好细心的照顾与知识宣传,必须让家属在实际思想上真正做好准备,真正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预防的重要性,并准备好相应的药品与急救物品。

3 健康指导

指导忠儿家长,患儿。旦出现发热现象,应立即测量体温,当肛温超过38.5℃时,应给予百服宁或美林等药物或结合物理降温方法,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家长应及早送医院诊治。

参考文献

[1] 林伟平.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J]. 当代护士( 专科版),2009(09).

[2] 张洪莹, 郭丽, 赵秀芹, 潘景梅, 张明英, 王美风.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6).

篇5

【关键词】高热惊厥;小儿;复发;护理干预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反复多次的热性惊厥可以造成发育中脑的损伤,少部分会发生智力低下及继发癫痫的危险[1],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本院2005年至2007年收治120例高热惊厥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并进行急救护理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首次发病年龄5个月~7岁;原发病分别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细菌性痢疾、婴儿腹泻、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惊厥发生在发热24 h内者72例;首次惊厥者88例,复发32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 ℃~38.9 ℃26例,≥39 ℃94例。惊厥发作时予以止惊、退热、给氧、控制感染等;惊厥时间较长者,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防治脑水肿;对较复杂高热惊厥患者用苯巴比妥维持治疗。

2 护理干预

2.1 急救护理 ①控制高热 头部冷湿敷,两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用温水及酒精擦浴,擦至皮肤发红,时间15~20 min,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项等冷刺激敏感区,防止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配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体温骤降、寒战及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右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备好吸痰器,及时吸出过多分泌物;抽搐发作时从臼齿处放入压舌板,以免舌被咬伤;吸氧时保持鼻导管通畅,减轻脑细胞缺氧;③加强基础护理。病室宜安静,护理操作尽量集中,避免不必要的声、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大量出汗时及时补充水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等;对有可能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有专人守护,床边设防护床档,同时注意将床上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摔伤、损伤;有输液的患儿注意穿刺针头的安全,防止折针及针头脱落;④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抽搐的特点、次数、持续和间隔时间,尤其惊厥缓解后神志的恢复情况、皮肤的颜色、口腔的特殊气味等,并做好护理记录,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2 健康教育 ①惊厥知识宣教 根据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反复多次、由浅入深讲解高热惊厥相关的医学知识、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特别是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家属做好宣教,提供医学书籍和健康指导手册,指导和帮助其学习,使其认识到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②生活方式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较大的患儿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较大的患儿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冬春季节是上呼吸道疾病好发的季节,劝阻患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③ 体温观察教育 指导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避免发生惊厥时才发现在发热,多数小儿发热时精神不振,但有些小儿发热时往往精神好,能够照常活动,不易察觉,因此如发现患儿面色潮红,呼吸加快,额头发热应立即测量体温,特别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者,更应注意观察;④惊厥的家庭处理 一旦发生惊厥,家长不大喊大叫、摇晃患儿,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患者的衣扣、腰带,拍打背部,取出患儿口腔内的食物、分泌物等,同时将筷子等硬物用棉布包裹,放在牙齿之间防止舌头咬伤,立即就近送医院急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⑤药物应用指导 指导家长家中应备有一些常用退热药,并正确掌握其药物的剂量及用法,使用退热药时防止药物剂量不足、服药后呕吐、退热栓剂时手法不正确等达不到退热目的,同时观察用药后效果,服用退热药多饮水,并正确配合使用物理降温,尽快短期内达到降温目的。需长期服药患儿,定期复诊,定期复查肝功能,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可突然停药。

3 结果

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90.0%(108/120)家长对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降低患儿再次惊厥的发生率;出院后随访1年,复发率为16.6%(20/120),与2001年至2004年27.3%(30/110)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但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3],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另外从护理的角度对感染和高热两个因素加以控制和预防,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的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通过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笔者认为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让患儿家长可以从多环节,多渠道的获取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明显提高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程度和预防保健意识,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

参考文献

[1] 何莉,陈继.β-2内啡肽在复杂性高热惊厥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6-67.

篇6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原因;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为临床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以及病情发展快的特点[1]。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节律紊乱、意识突然丧失以及呼吸暂停等,部分患儿伴有全身或者局部肌群阵发性或者强直性抽动,双眼上翻、皮肤青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本组研究中,对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满足高热惊厥的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72例男患儿,48例女患儿,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2.7±0.5)岁;体温38.2~40.5℃;原发疾病:42例支气管炎,32例腹泻,2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患儿主要伴有意识障碍、高热、口唇发绀、大小便失禁、面部及四肢肌肉抽搐以及全身阵发性或者强制性痉挛等。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经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原发疾病以及临床症状等五项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取患儿平卧位,使其头部微偏,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以及咽部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环境安静;注意气温变化,避免发热因素,适当增加、减少衣物。

研究组患儿实施急救护理,主要包括院前紧急护理、惊厥控制护理、院内常规护理、给氧护理、降温护理等,具体如下:

1.2.1院前紧急护理 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时,在场家长要保持镇静,禁止用力摇晃患儿;保持患儿平卧位,使其头部微偏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入到气管内引发窒息;如有必要,应用注射器或者吸痰器吸出;解开患儿衣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应用木块、布条或者压舌板放置患儿口腔内部,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患儿咬伤唇舌的情况。

1.2.2惊厥控制护理 患儿出现惊厥后,要以防止患儿出现缺氧性脑损伤为主要控制措施,尽量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或者消除患儿抽搐症状,避免反复性出现惊厥现象;另外,家长日常储备地西泮、苯巴比安等药物,一旦患儿发生惊厥,可遵照医嘱指导患儿服用,有效镇静;如未准备药物,可应用手掐人中法有效控制惊厥症状。

1.2.3院内常规护理 为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柔和、整洁的病房环境,控制室内温度为20℃,这样有利于进行散热护理;护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并应用无刺激药物,加强消毒;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低蛋白、辛辣刺激、高脂肪以及不易消化等食物,饮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纤维素的流食为主。

1.2.4给氧护理 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异物,如情况危急,可应用吸痰器辅助;严密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不规律的现象,则立即采取药物控制;清除阻碍呼吸的分泌物后,对患儿给予高浓度吸氧,能够避免降低血氧浓度,缓解脑水肿,促进患儿脑细胞供氧快速恢复;且能够大大降低脑损伤程度,降低后续并发症。

1.2.5降温护理 持续高温症状,会导致患儿机体功能紊乱,药物降温为最快捷、有效的护理方法,且与物理降温相结合,能够大大缩短病情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增强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其中,药物疗法可应用泰诺林、小儿退热栓、美林、阿尼利定以及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等药物,能够快速降温、退热;物理降温法可应用冷敷法、酒精擦拭法等,将冰袋或者毛巾放置患儿前额处或者腋下位置,按照每次4min的频率进行更换;酒精擦拭法:将40%酒精与温水进行配制,擦拭患儿身体;应用该种方法,不仅能够降温,而且还能够大大降低脑水肿症状率。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恢复时间(主要包括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撤管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两组数据间对比结果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儿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撤管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为6.7%;对照组出现17例复发,复发率为28.3%;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3.1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分析 高热惊厥患儿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且惊厥复发率较高。目前,临床关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主要受到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个方面[3]。发热以感染最为常见。单纯小儿惊厥发生主要以6个月~3岁的阶段为主,该阶段,小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大脑与体温调节中枢之间未建立好充分联系,不具备较好的鉴别、分析以及抑制能力,即使受到较小刺激,也会导致大脑产生激烈兴奋,从而使神经细胞出现突发性异常放电,最终导致惊厥。

3.2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护理效果 小儿一旦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则会导致出现延误病情、加重颅脑损伤损伤的情况,严重者引发窒息、骨折等不良事件,给小儿生命安全产生威胁[4]。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大大降低患儿复发率,并缩短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撤管时间,有效保障患儿生命安全,且发挥出对症干预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急救护理,能够大大降低复发率,并缩短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撤管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桂莲.13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1):134-135.

[2]姚洁.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外急救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3):93-94.

篇7

【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58例单纯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对发热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采取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控制体温、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除3例既往有惊厥史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外,其余患儿均未出现惊厥。结论 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惊厥的发生。

【关键词】高热惊厥;患儿;体温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由单纯发热引发的惊厥,多见于1-3岁小儿,在儿童期的发病率为2%-5%[1],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者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小儿高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惊厥发作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单纯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58例。发病年龄6个月-1岁15例,1岁-3岁32例,3-6岁11例。有高热惊厥史者12例。体温38℃—39℃21例,39℃-40℃29例,40℃以上8例。 

2 护理干预

2.1 基础护理 保持室温18℃-20℃,湿度55%-65%,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光线不宜过强,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保证睡眠及休息,病床安置护栏,以防坠床。给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取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及半流食[2]。

2.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惊厥与发热程度密切相关,多数惊厥在发热后12小时内发生[3]。因此,对于发热患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每半小时测量1次体温,如患儿出现精神不振、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说明患儿此时体温正处于上升期,易发生惊厥,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因此,一定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3控制体温 (1)无惊厥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5℃时,首选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冰袋用毛巾包裹后使用,防止使用不当造成局部冻伤,置于颈旁、腹股沟、腋下等大血管处,10分钟更换一次,亦可用32℃-34℃温水或30%-50%的酒精擦浴。擦浴时注意观察患儿神志、面色等变化,注意胸部、腹部、足心禁擦,避免引起不良反应。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无效,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2)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时,除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必要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常规加服苯巴比妥[4],苯巴比妥有保护神经作用,可降低脑代谢率,使脑耗氧量减少,减轻脑损害[5]。使用药物降温后,由于患儿出汗退热,应及时补充温开水,防止大量出汗造成脱水,及时更换衣被,防止受凉。半小时测量体温,使用药物降温后如体温再次升高,4-6小时后可再次给退热药物降温。

2.4 心理干预 高热惊厥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指导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发热时的表现,掌握退热药使用方法及剂量,教会家长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明确高热惊厥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教会家长紧急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及时采取物理以及药物降温控制体温,指导患儿家长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拥挤的场所活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控制高热患儿发生惊厥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小结通过对高热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患儿体温,避免惊厥的发生,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兰.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8) 

[2] 张桂花,王孝女.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

[3]张洪莹等.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 .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6)

[4]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05, 19( 8) 

篇8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惊厥为儿科急症,以热性惊厥为多见,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 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 倍[1]。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半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2]。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惊厥发作时间过长、未及时抢救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严重缺氧发生脑损伤[3],进而导致智力低下或发展为癫,严重者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若不及时就医采取止痉措施,可危及生命。现将多年来在急诊科工作积累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6例患儿中男52 例,女34 例。年龄3 岁以下50 例,占58. 2 %;3~8 岁的36例,占41. 8 %;其中年龄最小2 岁,最大7 岁10 个月。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40 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28 例,钙缺乏症致高热惊厥18 例,平均惊厥时间为0~5 min。

1. 2 急救方法

1.2.1 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刺激人中合谷穴。

1.2.2 氧气吸入:惊厥发作时应及时吸氧,以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血氧饱和度,避免发生脑水肿,鼻导管吸氧0. 5~1. 5L/ min,面罩2~3 L/ min,若有窒息,应立即行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呼吸,建立静脉通道。

1.2.3 药物止痉:(1) 苯巴比妥:为首选药,剂量5~10 mg/kg,iv或肌注;(2) 安定:剂量为每次0. 3~0. 5 mg/ kg 缓慢静注,症状不缓解可15~20 min 后重复使用,1 d 之内可用3~4 次。(3) 水合氯醛:10 %水合氯醛,每次0. 5 ml/ kg 保留灌肠。

1.2.4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惊厥缓解后的患儿,要注意其面色、瞳孔、神志、四肢的观察,高热患儿面色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儿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症状时,则往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若突然发生面色灰白、发青,则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脑疝的发生。惊厥发生后其神志是清醒的,如有意识改变则要考虑是否有脑部器质性病变,还要注意检查患儿肢体运动、肌张力情况。

2 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不可将患儿抱起,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即刻松开衣领,取头侧平卧位,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呼吸道。

2.2 注意安全,加强防护 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是在抢救中保证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途径,是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最好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行留置针穿刺,以保证点滴通畅不渗漏。对持续、频繁抽搐的患者,使用20%甘露醇,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液外渗。

2.4 高热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5 ℃~40 ℃温水擦浴。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

2.5 病情观察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并观察血压、前囟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2.6 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 静脉注射安定应缓慢,每次0.1~0.3mg/kg,速度1 mg/ min,必要时20 min 可重复,此药有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之弊,曾用过巴比妥药物者,尤须注意,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有无频率、节律的改变。在使用镇静药物时,勿在短期内频繁使用多种药物,或连续多次用同一止痉药物,以免发生中毒。

2.7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患病使小儿产生心理负担,又因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更会使患儿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沉默寡言或闷闷不乐,因此需要安静舒适和整洁的环境,需要亲切的语言、轻柔的动作、和蔼的面孔和周到的服务。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向家长宣教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说明小儿高热惊厥是可以预防的,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 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惊厥发作时,医护人员须分秒必争、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因较长时间的惊厥或不正常的处理可加重脑损伤,引起脑缺氧、脑水肿等,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做到眼勤、手勤和腿勤,及时找出惊厥的病因,控制惊厥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由此可见,小儿惊厥的抢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对治疗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和必要的抢救护理工作是确保患儿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炳华. 儿科护理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5.

[2] 聪敏.小儿惊厥 [J]. 医学综述,2006,12(8):747749.

篇9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处理; 护理措施

doi:10.14033/ki.cfmr.2017.8.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92-02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高热及肌肉强制性收缩等,小儿高热惊厥通常伴有面色灰暗,以及四肢冰凉等症状,其起病急且较为迅速,如患者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导致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人群的年龄跨度较大,其中,年龄6个月~4岁的患儿人数居多[2]。近年来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随之而呈增长趋势,如患儿反复发病或者长期处于高热,则较易导致患儿出现脑损伤,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及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影[3]。本文选取7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资料,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6.36±1.21)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6.47±1.22)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发生惊厥,均立即取平躺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鼻内、咽喉内异物,避免阻塞导致患儿窒息,同时将患儿下颚抬起,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压舌板避免咬伤舌头,辅助患儿排痰。必要时使用鼻导管或面罩辅助患儿吸氧,给予患儿药物治疗。使用稀释的10%水合氯醛灌肠,保持药物药效持续1 h以上,立即给予患儿注射0.1 mg/kg的安定注射液,注意观察患儿情况。若患儿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注射。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积极配合医生为患儿实施降温,指导家属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为患儿营造安静、温馨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做好安全护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在病床上增加护栏,同时,对患儿的体温、皮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保持患儿的皮肤干燥。(2)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措施,获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使用玩具、故事书等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3)高热干预:指导患儿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并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密切观察。(4)增加饮水量,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5)出院指导:出院后家长为患儿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定时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强患儿的体抗力,强健身体。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如果患儿的体温超过38.5 ℃以上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复发。对患儿家属实施小儿高热惊厥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降温方法,避免家属慌张处理不当而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诊断标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显效:患儿的疾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体温正常;有效:患儿的疾病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体温下降;无效:疾病体征、体温均无明显变化[4]。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6.32%。经统计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主要发病原因为患儿的体温骤然升高,受到年龄的影响,患儿对高热的耐受性较差,在此情况下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惊厥[5]。尤其是针对发育尚未完全的新生儿而言,高热惊厥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医护人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6]。当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护理人员首先需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顺畅,并给予吸氧、降温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患儿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瞳孔及体温等情况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7]。在患儿接受急诊抢救后,可从住院环境、心理干预、高热干预等方面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稳定患儿及家属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紧急有效的急诊处理措施,并增加综合护理是提升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更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萍,周子花,吴爱华.护理干预在小焊呷染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561.

[2]雷小丽,朱燕华,王静.小儿高热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039-1041.

[3]郁林倩.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48-249.

[4] Tuncer O,Karaman S,Caksen H,et al.Lymphocytes subsets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7,117(7):919-925.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30-131.

[6]杜惠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118-1119.

[7] Kawada J,Kimura H,Kamachi Y,et al.Analysis of gene-expression profiles by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in children with influenza[J].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06,87(3):1677-1683.

[8]罗用,何刚.小儿高热惊厥9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7-148.

[9]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篇10

【关键词】 惊厥;病因;治疗

惊厥是儿科急诊常见的急症, 主要表现为突然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 常伴意识障碍[1]。是小儿时期各种原因引起的异常脑电活动所致。发病突然, 多数家长到医院时神情慌张, 不知所措。但该病若处理得当, 救治及时, 多数预后良好。早期明确惊厥病因, 积极有效控制, 是处理该病的关键。开封市儿童医院于 2011年1月~ 2013年6月急诊接诊122例惊厥患儿, 现回顾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2例, 男 71 例、女 51例。年龄0~28 d7例, 28 d~1岁15例, 1~3岁71例, 3岁~6岁23例, >6岁6例。

1. 2 病因分类 122例小儿惊厥中, 感染性疾病67例, 包括高热惊厥43例, 病毒性脑炎15例, 化脓性脑膜炎4例, 中毒性脑病5例。非感染性疾病62例, 包括癫痫20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 中重度HIE 8例, 中毒5例, 低血糖4例, 低血钙4例, 胆红素脑病2例, 寄生虫(脑囊虫、弓形虫)2例。

1. 3 急诊处理方法 ①迅速体格检查:包括瞳孔、意识、心率、心律、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②止惊。首选安定: 0.3~0.5 mg/(kg·次), 缓慢静脉注射, 预防呼吸抑制, 出现呼吸减慢、停止, 甚至心跳停止;也可每次 5~10 mg /(kg·次)肌肉注射, 或者10%水合氯醛0.5~1 ml/(kg.次)保留灌肠。高热者给予退热药物应用。③快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感染性疾病, 尽快控制感染。例如怀疑颅内感染, 同时还需尽早予甘露醇降颅压;非感染性疾病, 例如新生儿颅内出血, 予维生素K应用, 同时速尿应用减轻脑水肿。惊厥时间>30min 给予脱水, 以减轻脑水肿, 脱水剂可用20%甘露醇 0.5~l g /kg, 合并脑疝者可予2 g/(kg·次), 但注意监测肾功能。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例如鼻咽通气道应用, 松开紧绷的衣服, 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惊厥持续状态不易缓解可考虑肌松剂应用下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④吸氧:惊厥时合并面青等缺氧表现。⑤同步监测血压, 脉搏, 呼吸,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 4 转归 本组 122 例惊厥的患儿中,治愈 96例( 78.67%), 好转23 例((18.85%))、死亡 3 例(2.46%)。

2 讨论

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未成熟, 脑细胞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所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均会导致惊厥的发生。本组资料示, 发生惊厥的原因不同, 感染病例, 特别是高热惊厥居首。新生儿期:惊厥原因则是主要集中在中、重度HIE, 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原发病上。诊断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注意疑难杂症的鉴别。可分为两部分:①感染性疾病:a.高热惊厥, 体温升高, 多有惊厥病史, 或者家族史, 缓解后随着体温降至正常, 患儿精神反应等一般情况随之好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以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为最高。该病发病以冬春季节为最多。该病较容易诊断, 预后好。部分复杂热惊可演变为癫痫。b.颅内感染:随着社会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卫生条件明显好转。多数颅内感染患儿已经能在基层卫生单位得到初步治疗, 发展到出现惊厥者比例很低。但儿童病情变化快, 进展迅速, 仍有部分出现惊厥患儿, 这部分患儿在惊厥出现前多有发热、精神差或烦躁、嗜睡、呕吐、惊战等症状出现, 惊厥在一次病程中可出现多次或者变现为惊厥持续状态。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可协助诊断。c.中毒性脑病:多有原发病, 比如大叶性肺炎、细菌性肠炎等。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协助诊断。②非感染性疾病癫痫最常见, 新生儿出血症(颅内出血)、HIE, 电解质紊乱、中毒、颅内占位, 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惊厥是儿童常见急症, 尽快明确诊断, 积极控制惊厥, 治疗原发病, 可提高惊厥治愈率, 降低致残、致死率, 保护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 易著文. 儿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813 -l8l4.

[3] 徐积芬. 热性惊厥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 小儿急救医学, 2000, 7(1):54-55.

[4] 骆克理.小儿惊厥.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82, 9(1):46 .

[5] 王洪青,李春利.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