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饮食安全的知识

篇1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建筑单位

Abstract: we all know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problems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with the safety accidents frequently occur,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universal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afety and quality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construction unit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表现在建筑施工中尤为突出,但不幸的是最近这些年,总会有一些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建筑安全事故,这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重要的其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影响因素

最近这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过快等原因导致其出现了很多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从企业管理、施工人员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具体如下:

1.建筑施工单位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数量众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非常混乱,建筑单位的领导层也没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意识,没有一个针对建筑施工的正规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严格把控好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标准,长此以往,建筑施工现场很难保证没有事故发生,这种管理混乱为建筑施工的现场和后期建筑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整治。

2.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施工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众多的工人来完成,而建筑工人相对来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并且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很多人难免对工作敷衍或疏忽,将工作条例以及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规定置于一边,在建筑施工中,任何微小的细节都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而施工过程中人多手杂,难免不会出现意外。

3.材料管理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的材料种类及其复杂繁多,在材料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原材料、运输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储存,以及各种配件等,但是目前由于企业相关负责人为降低施工成本,榨取个人利益以及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人员的懈怠和疏忽,使得建筑工程中很多使用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管理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相符的材料进入工程施工过程中,这对建筑的施工是非常不利的,严重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工程材料管理制度,加强业务人员的工作审核,切实做好材料保管和验收工作,避免出现材料的混乱和不合格。

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应对措施

上述我们已经阐述过影响建筑安全质量的几点主要因素,针对这几点,本文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加强企业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社会经济和人们人身安全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体系,培养施工企业员工安全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提升施工人员业务素养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人员给予严格的审核和考察,一方面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一切按照具体的建筑施工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使其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严格做好安全措施。此外,建筑单位应该积极改革施工方式,加快建筑施工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化进程,尽量减少体力劳作,多使用技术工人,严格规范企业的施工工作。

规范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施工中应该严格规范企业的材料管理,加强采购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切不可偷工减料、不正当压缩施工成本,一切按照施工标准严格进行。

总结:

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入,建筑行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但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多安全事故不断出现,未来仍然有很多建筑工作需要进行,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意识,严格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实际施工管理中,除以上几点解决措施之外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管理,因此我们要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将施工安全质量意识深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杜绝隐患发生。

参考文献:

[ 1]张吉人;杨顺河;;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及治理探讨[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方案

1.安全隐患的原因

1.1 项目规划中的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客观方面,由于基建项目过于庞大,内容过于复杂,在规则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即便由行业专家进行规划或者审查,也难以发现所有问题,再者,由于一些项目因为要赶进度或者建设工期受天气影响而赶季节,更容易使得一些项目不按正常程序而仓促上马。

1.2 项目设计中的安全隐患

项目规划解决的是基建项目的应不应该存在的问题,项目设计解决的则是项目该如何存在的问题,它是项目实施的前提。相比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一般由专业人员承担,但亦受到业主的影响。项目设计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a.设计人员与业主的沟通不够透彻,致使项目设计与业主的意思相背。由于项目设计专业性比较强,而业主对建筑设计一般都不是内行, 容易导致项目设计违背主业的初衷。

b.设计人员对项目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够。建设项目通过业主规划后,交由专业设计机构设计,由于设计机构并不清楚项目的详细情况,对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了解得不是很详尽,易导致项目与环境的不协调。

c.项目设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项目设计不周全。比如设计人员不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以及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够或者为了赶进度而导致设计瑕疵。

1.3 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项目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是人们的关注焦点,究其原因,施工过程是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地带,而项目的规划过程与设计过程一般是不会直接造成安全事故的,事故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其实深究下去,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一大部分是前两阶段的遗留事故,是项目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的集中爆发。项目规划与项目设计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施工才是真正的实战阶段,安全问题肯定是在施工及后续过程暴露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基建项目施工工程复杂,设备繁多,还有许多高空作业,这些因素也导致项目施工本身也是安全事故的频发带。这是在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施工方需要重点排除的对象,对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作为施工方也不应推卸责任,而应有事先谋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把隐患留到下一阶段。

2.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2.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维持建筑事业持续、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应统一思想,把施工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管理。

2.2 根治建筑行业“严重瘫痪”的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时刻专注严管,避免政令不通、上紧下松的被动局面。 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

2.3 加强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 认真学习 《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人都学安全、懂安全、守安全。要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抓实抓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施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4 加强对危险性大、事故多发点和易出现群死群伤的分部分项进行专项治理

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职责和使命。 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要有计划、有措施、有重点、有检查、有落实,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求实效,持之以恒。抓施工安全生产应抓重点,抓事故多发点,抓引发群死群伤的部位,抓高危险部位,做到标本根治。应从以下各部进行重点的治理和监管:

2.4.1 规范脚手架搭设

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做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脚手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

2.4.2 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

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大模板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2.4.3 高度重视基坑支护

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2.4.4 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

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2.4.5 规范现场施工用电

重视采用 TN—S 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注重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铺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篇4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影响因素

1、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因而人们对居住、生活与工作学习的建筑空间建设质量与安全使用服务效能有了更丰富的高水平追求,由此,安全与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开展施工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与重要发展方向。在建筑行业中影响施工安全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既包含人工因素,同时也涵盖施工机械与施工材料等多方位问题。基于目前我国对各项基础建设施工大力投入、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房地产经营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建筑行业已成为继工、农业之后又一带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军。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过快发展,一些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事故却时有发生,令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 我国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特点

我国建筑行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远影响而体现出建筑产品较固定、施工人员流动性强;露天施工作业环境较恶劣;施工机械化与现代化建设水平不高,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经济利润有限等现实特点。与我国其他经济支柱产业相比,建筑行业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建筑项目的固定性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每一项建筑产品均被指定于某一特定的场所内开展,建筑企业必须合理调配施工人员进场开展施工生产,因此决定了建筑施工人员常年在外,流动性大等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与其他生产企业相比,建筑施工一般均在露天环境作业,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在雷雨天气施工场地泥泞不堪、在晴朗天气施工场所广泛受太阳的长期辐射。另外我国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中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其仍然没有全面实现现代化、科技化与机械化的施工建设,大部分建筑企业始终停留在以人工劳动为主的建筑生产状态,给安全的施工质量生产埋下了不良隐患。再者,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体现出了异常激烈的竞争状态,投标、参与建设的企业越来越多,业主为了实现优中选优、提升施工建设质量的目标间接令建筑企业一味压低竞标价格,这也进一步抑制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高利润的获取,令其在高质量的人才引进与优质发展中无法赶超其他行业领域。

3、建筑工人的品质与构成

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特点导致其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始终处于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由于施工建设人员常年在外工作,企业很难引进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进场指导与从事现场作业,因此建筑工人的构成多以农民工为主,一些民营建筑企业为了切实降低对劳动力引进的成本投入,便大部分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进行边施工、边学习、边建设的管理,因而很难令施工建设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完善提升。 较之专业学科出身的大学生,多数建筑施工人员体现出施工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系统性构成较差,施工技术较落后、施工工艺更新较慢,不愿意听从现场技术指挥人员的管理等现实弊端。

4、建筑施工安全质最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众多影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的因素中,以人员的影响因素最为重要,也最能体现安全控制的管理效能。在众多民营建筑企业中其管理方式有局限性的一面,企业管理者大都采用家长制管理模式,因此在人才管理中体现了任人唯亲,将亲戚分设于重要的建筑管理岗位,构建家族成员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企业体系结构看似严密、安全、易于管理,然而在实践管理过程中却往往易造成碍于情面、很难实施严格管理的不良现象。即使各项管理体制建设的再完备也无从发挥管理价值,这些因素往往成为导致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根源。再者建筑施工建设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的不全面、不系统,加之有关建筑工人培训的机构少的可怜,进一步导致了施工人员仅能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与现场施工培养获取相关施工技能,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导致特殊工种施工人员极为缺乏,持证率较低,且在施工建设中容易根据个人好恶养成不良施工习惯,进一步加大了施工安全质量的不良风险。同时由于建筑工人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因此他们拥有的安全施工质量意识较淡薄,常常将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与严格要求看作是一种过分约束,而在施工进程中产生抵触、逆反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加大了不规范施工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

5、切实提升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5、1全面加快建筑项目施工的现代化、机械化实践管理进程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全面、快速与秩序化的发展,在提升施工建设安全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用战略化的发展眼光看待一切管理问题,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综合的施工技术、加快施工建设的现代化与机械化发展步伐,尽量减少工人们的体力作业劳动,令他们强化自身的技术施工与操作管理能力。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谨慎采用协作队伍,加强企业的秩序化建设与管理,与相关管理单位、施工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着重加强与拥有雄厚技术力量的劳务施工队伍开展的长效、优势合作。

5、2强化培训力度,培养合格施工技术人才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工依然会是建筑行业承担施工建设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接受的教育培训较少、国家教育投入力度不完善,因此必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质量意识不高。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应将强化对农民工的建筑技能培训纳入实践进程中,切实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的缩短城乡差距的策略任务来抓,完善提升建筑工人的整体工作素质,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的事故发生率。

5、3慎重招标,扭转唯经济指标论的不良管理局面

在实践管理进程中,建设单位不仅应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而更应注重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标准要求,因此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好招投标环节,强化对施工企业资质的合理考量、权衡各发展指标利弊,科学向资质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强、施工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有序的施工企业倾斜,为建筑市场营造良好、公平与透明的竞争氛围,同时为各大施工建筑企业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令他们在强化的经济支持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从而切实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事故不再发生。

篇5

目前,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73%,预计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3 252亿美元。使用人数将从2013年的24 520万人增加到29 110万人。

从我国情况看,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保持高位增长。根据央行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 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如表1),是电子支付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表1中国2013年电子支付数据

支付方式 笔数/

亿笔 笔数同比涨跌幅度/% 金额/

万亿元 金额同比涨跌幅度/%

网上支付 236.74 23.06 1 060.78 28.89

电话支付 4.35 -6.95 4.74 -8.92

移动支付 16.74 212.86 9.64 317.5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2月的《2013年

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前两年困扰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以及各方合作健康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随着13.56MHz的NFC成为产业标准,标准化基本已走上正轨。合作方能双赢的经营理念使得无论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提供商都开始寻求各种合作的渠道。唯有安全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移动支付今后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问题。

1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

我国虽然已在2013年建成了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但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利用移动支付的最大隐忧。

(1)手机安全事件呈爆发增长态势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手机安全问题进入全面爆发阶段。移动支付是基于手机号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与商家之间完成支付,或者基于手机SIM卡与POS机近距离完成。因此,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据《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揭示,2013年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67.1万个,较2012年增长4.4倍;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 74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88.3%。其中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和诱骗欺诈类恶意程序的感染量最高,分别占到感染人次数总量的46%、21%、21%和8%。还有一些内置的软件大量吞噬手机流量。用户手机感染恶意程序后面临直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达到了近70%。手机安全问题的类型及其比例中,在手机支付环节发生的安全事件占3.7%。目前,收购支付宝信息、伪造身份证、持假证办理手机卡、盗取支付宝账户余额,整个过程已形成一条犯罪产业链。相关调查显示,70%网民对上网危险表示担心,其中25%用户感到“非常担心”。

(2)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方式,无论是提供方还是客户都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问题:手机丢失、被盗、受黑客入侵、网络瘫痪、误操作之后,如何保证包括银行卡信息在内的资料不被泄露或资产不翼而飞?如何在终端、账户、业务交易等环节进行支付确认,保障通信安全?进入2013年以来,以拦截和窃取交易短信为目标的手机木马迅速泛滥,最典型的是名为“隐身大盗”的Android木马家族。仅2013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虽然手机网民增长较快,但移动支付用户仅占手机网民的25.1%(图1)。2013年,通过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目前,作为世界ICT发展指数第1位的韩国,其移动支付用户几乎占手机用户的90%。而2012年中国ICT发展指数仅为78位。基于安全考虑,我国目前应用的移动支付无论是近场支付还是远程支付基本属于小额支付范围内。以招行的手机钱包为例,支付的金额上限仅为1 000元。安全问题让许多消费者不敢启用移动支付,这也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用户心理上的障碍

Forrester Research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低于15%的人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支付卡资料。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系统漏洞损失大量比特币、比特币网站Flexcoin的比特币被黑客洗劫一空,使大多数手机网民对移动支付心有余悸。据2013年中消协《信息消费与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对信息安全满意度非常低,在10分的满分中,用户满意度的平均分仅为3.7分。因此,移动支付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解决实际的安全问题,还要克服用户的心理障碍。

2 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移动支付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消费者增强信心,减少业务运营中出现的欺诈问题,降低系统运营成本,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

(1)亟需建立移动金融监管制度

我国在移动金融领域的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金融活动中的消费者保护关系到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威胁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针对移动支付业务中涉及的实名制管理、资金安全、软件安全、风险防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问题,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立国家级的征信中心,将涉及移动支付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纳入管理,明确基本准则和责权体系,加强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建设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定身份:由支付提供方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确认其是否为已授权用户;②保密性:保证未被授权者不能获取敏感支付数据;③数据完整性:保证支付数据在用户同意交易处理后不会被更改。④不可否认性: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担交易后果。

(2)将网络安全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网络安全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确保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9.11”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成为美国的核心战略,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于2014年2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信息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比美国延迟了13年,但毕竟由此勾勒出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3)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移动支付涉及到用户、商户、第三支付平台、银行及手机厂商等多方面利益关系,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安全系统的维护,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充分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才能让用户解除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篇6

技能与知识的输送是学习的过程和内容,但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是启发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社团的教学活动设置首要任务是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进而如何做合理的活动内容设计和进阶化的学习任务设置。2016年初,我们邂逅了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提供信息化创新教育的互联网公司。双方在创新教育方面的理念一致,因此一拍即合,决定通过智慧社团活动,将自然与信息化相融合,做一次“智慧的探索式学习”之旅。因此,双方团队经过碰撞,设计了为期一年的社团活动,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进行Scratch编程教学;同时,在学校引入智慧农业自动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空气、水质和土壤进行监控。

第二阶段,整合团队学习任务,设计成项目制学习。所谓“项目”,即:如何利用技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项目制学习的初期,问题导入最为关键。好的问题导入应当既可以足够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又是一个有学习价值的探索式学习内容。我们的问题是:从田间一颗种子/幼体,到餐桌上的菜肴,期间经过了怎样的旅行?可能碰到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提问,引发了社团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争先恐后、积极踊跃地结合各自生活中的体验,提出了很多思考。我们让孩子们将他们的思考写在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上,小纸片瞬间就贴满了教室的墙面。总结学生们的“提案”,发现食品将经过种植、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这几个基本环节。我们还发现,孩子们小小年纪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隐患了。至此,问题导入顺利完成。

秉承项目制探索式学习的初衷,我们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索出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坚决不预设结果、公布“答案”。我们引导学生们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认领种植、加工、贮存、运输以及销售五个环节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用已经学习过的PPT制作和Scratch编程来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尝试寻求解决的方法。

到了第三阶段,我们进入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来了承建现代化养殖场的公司技术人员,跟大家分享“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有了一个“现身说法”的实际案例分享。

第四阶段,智慧物联网解决的是食品溯源的学习。食品安全的两个主要方面:溯源及追踪技术。结合学校大棚,主要侧重在溯源方面。基本的技术解决单元是传感器技术。因此,结合Scratch编程教学,引入相关传感器的课堂学习。学生们了解空气、水质以及土壤传感器检测的基本技术原理,从而了解科技对于解决食品安全的关联。

篇7

1 建筑装饰施工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在我国,引发装饰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从整体来看的话,导致危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墙体改动在装饰过程中,改动墙体的现象时常出现。多层结构的住宅,墙体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除了承受自身的重量上部墙体的重量,还承受楼板传来的楼面荷载,如搁置预制板的墙体非承重墙承受自重的重量及其下部墙体的重量在装饰中,除非进行加固处理。多层结构中的墙体是不能改动的但在现实中,墙体改动使墙体的承载面积减小,荷载加大,造成墙体裂缝,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2 楼体装饰住宅装饰中,为了住宅的华丽美观,都对楼顶楼面进行大面积的装饰施工许多住户客厅采用大面积吊顶,吊装大型灯具有的住户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楼板面下做吊厨;有些住户自行装修时一般铺设砂浆找平层,厚度5cm左右,增加了楼面的荷载楼板是现浇混凝土板,上述行为破坏混凝土保护层的密实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1.3 空气污染。装饰材料中的塑料地板化纤地毯仿石膏塑料发泡天花板等装饰材料,以及木家具多发出的异丁醇甲醛乙醛等气体,使人感到头疼恶心胸闷眼睛痛喉咙发干等不良反应天然石材如花岗石大理石等做室内地面,如果质量不合格,则其中的镭针等发射元素衰变过程中生成天然放射性气体氛,可导致肺血液呼吸道发生病变。

1.4 火灾隐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工艺新材料被更多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饰施工,在使用新型的复合型的新材料中,有一定数量的可燃的合成纤维和大量未经严格阻燃处理的高分子装修材料(如:玻璃纸压缩板密度板泡沫板纸型板及化纤面料等)被应用到装修工程中,不同程度地形成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1.5 细节隐患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主要有: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伤害,作业人员在装饰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

2 减少装饰施工隐患的措施

为了减少装饰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可以从结构设计的源头着手,灵活地涉及住宅的平面和空间布置,满足住户的不同功能需求。发展新型轻质材料,提倡使用拼装组合材料,减少湿作业的运行。

2.1 设计入手。适当增大设计荷载,以抵消住户在装饰和使用过程中的不正常情况下产生的考虑不道德荷载。结构施工时,在适当的地方埋置预埋件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钻墙打孔。在住房交付使用时。对住房进行质量良好的板加工装饰,减少住户在装饰时的湿作业。运用与时俱进、发展的观点,设计水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的不断齐全,对水电的容量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设计时,就考虑了10年甚至20年后使用情况,则可以大大减少火灾隐患。

2.2 强调装饰行业管理。保证装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变动主体结构或改变房屋使用结构计算书,证明变动后方案安全方可实施。加强对装饰企业的管理,规范行业道德,确保装修工程质量,避免损坏房屋原始结构事件的发生。

2.3 发展新型材料。发展新型轻质材料,提倡使用拼装组合材料,减少湿作业,减少使用水泥砂浆等密度大的材料,减少装饰带来的荷载问题。

2.4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点是构造一个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建筑装饰企业的施工现场,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安全管理的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和职责,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建立并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确保安全劳动防护用品资金、安全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资金的落实: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各个层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制定各层次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日常、定期、专项、季节性检查的时间和具体要求;明确对隐患整改、复查的要求,并做相应的安全检查记录;建立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和事故档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小组。

施工现场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时,要针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在对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结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往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结果、外部监察机构和服务部门提供的报告或事故的原因调查和审核结果。

员工的安全观念、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者的责任、安全和健康操作程序和规程、防护及防护措施、健康和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项目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各班组成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把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3 结束语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际上是建筑装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最前线,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作为装饰工程管理者,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装修装饰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工程建设监督研究会.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但随着施工量急剧增加,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现场建筑安全事故是建筑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作了深入研究,以期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2.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2.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2.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3.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3.1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程,操作锗误等。

3.2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

3.3环境的不利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

3.4管理上的缺陷: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4.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4.1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4.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4.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①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②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4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①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

②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③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4.5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4.6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组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详细的分析,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还有利于施工项目减少财物损失,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5. 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作为主要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管理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业的形象和竞争能力。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防、控制和解决,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科学、严肃、细致对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廖品槐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6

篇9

关键词:制约煤矿通风安全;限制因素;防范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54

在煤矿开采工作构建中由于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安全事故频发,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而且也会影响煤矿产业的正常运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煤矿企业由于通风不良,出现了瓦斯内部聚集从而发生矿井爆炸的现象,而且事故出现的大部分原因也就是瓦斯爆炸。对于煤矿而言,当出现通风不良现象时,会对其安全因素造成严重的制约,因此,在现阶段煤矿行业发展中,需要相关管理者通过对煤矿通风安全因素的分析,进行防治措施的构建,从而为煤矿风险因素的防范提供充分保证。

1 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

(1)环境因素。第一,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对于煤层地质结构而言,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当开采的深度增加时其开采的难度也就相对较大,在这种环境下,瓦斯压力、地应力以及低温也会随之增高,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为煤矿安全因素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其次,煤矿瓦斯的大量涌出会使煤矿资源以及瓦斯突出的现象增加,而且,瓦斯外涌数量的持续性增加,会增加瓦斯发生的风险,从而为煤矿通风安全造成严重制约。最后,煤尘爆炸较为普遍的存在自然发火现象。第二,物理环境因素。首先,通过对煤矿内部通风问题的分析,由于其通风力度不够,会造成煤矿出现通风能力较弱的问题,而且,在煤矿区内部通风结构设计中,也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从而为风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样也存在着通风位置不合理以及通风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其次,煤矿区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在矿井机电设施使用中存在着不相匹配以及严重缺陷的问题,导致矿井不能正常通风。最后,煤矿井内部设施存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容易爆炸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造成了制约[1]。

(2)人为因素。在煤矿通风安全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相对陈旧,在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中,大部分的安全管理内容停留在原有经验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设备与生产项目无法统一,更为严重的造成了社会各个阶层管理制度不相适应的现象发生。第二,在部分矿井管理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其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而且,内部管理工作构建中缺乏专业性的人员安排,导致工作内容出现了随意的现象,而且,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强,为工作项目的创新造成制约。第三,在一些矿井工作中由于其任务繁重,导致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背景下,容易产生怠慢的心理,从而忽视了工作管理的安全性,也为安全工作项目的优化设计造成了制约。

2 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防范措施

(1)构建专业性的通风安全防范措施。在通风管理工作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状态,通常状况下,其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建立健全性的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业性的管理季度机构,落实法定代表人的基本职能,实现通风可靠、通风达标、监控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的产业化结构优化;第二,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在通风管理工作设计中,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所以,在煤矿企业安全检察以及管理工作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νǚ绻芾砉ぷ鞯娜鲜叮需要充分保证安全工作工作的合理性,树立员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为员工营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第三,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落实通风管理工作的安全培训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以及培训工作的有效合适,解决员工自身自身的数字问题,完善工作项目设计理念,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有效支持,明确煤矿产业的发展方向[2]。

(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需要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因素的合理性监督,设立专门性的瓦斯专职检测人员,及时对矿井内部的环境进行巡查,发现矿井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并构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为矿井工作环境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同时,矿井通风管理人员也需要构架完善性的通风系统,并做到对矿井通风安全的及时改造及协调,通过合理通风、正规通风以及稳定通风的管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风险控制及监控管理的合理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从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3)构建矿建安全管理体系。在现阶段矿井行业运行中,需要增强检查管理的力度,通过对管理体系的项目优化,进行安全管理生产职能的优化分析,并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性当前管理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责任明确的职能管理机制。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及时消除安全管理中的隐患。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煤矿企业需要通过对自身运行现状的分析,进行通风管理的及时检查,充分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避免安全隐患事故的出现[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分析的过程中,煤矿生产中的安全工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设计工作项目设计中,其通风管理却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若通风管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就会对人们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在现阶段煤矿通风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构建安全性的管理机制,通过对通风管理工作的科学设计,进行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煤矿产业运行的安全性及有序性。

参考文献:

[1]于江.浅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5(02):10-11+16.

篇10

【关键词】 蔬菜质量安全 绿色食品 思考与建议

中国俗语有云:三天不见青,头上冒火星。将蔬菜对人体健康的极端重要性标示的入木三分。故此人们在关注蔬菜营养品质的同时,对其食用的质量安全问题自然也是十分关注的。

近年来,白银市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以本市靖远县为例,目前已形成了黄河沿岸的百里蔬菜绿色走廊。在大坝、三合、平堡等乡、村建成了日光温室高科技示范园区和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8个;建成了大坝、北湾、三合等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2×104hm2。茄子、双孢菇等19个瓜菜品种已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乌兰大葱、刘川高庄洋葱、永新大蒜等已成为享誉全省的绿色拳头产品。该县已被列为甘肃省绿色食品示范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11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9%。

但是,从全市组织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有关部门具体调研的典型资料来看,在蔬菜生产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首先是农药残留超标。罪魁是杀虫剂。例如根据对356份蔬菜样品的分析资料,其中10份样品有机磷超标,超标率达2.8%。较大面积种植的油菜,有机磷超标率达到3.9%。目前常用的杀虫剂除有机磷类外,还有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虽然较易分解,进入环境后残留期较短,但毒性较大[1]。近年来有关资料表明有机磷农药具有烷基化作用,可能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2]。其中以高毒、高残留有机磷杀虫剂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就是由于豇豆中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其对人体的危害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其次是蔬菜生产中氮化肥用量过大。根据典型调查资料,蔬菜生产过程中尽管较多菜农已使用了复合肥,但仍然有一些农户存在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化肥使用的不平衡,造成营养成分失调,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急剧消耗,使蔬菜生长不良;更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能在动物体内经硝酸盐还原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逐渐引起机体组织缺氧,使人罹患氧化血红素症。亚硝酸盐还可能与人体胃中的仲胺、叔胺等次级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还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其发生畸形。有试验表明,如在动物妊娠期给予一定剂量的亚硝胺,其子代会产生肿瘤或癌症,且发生率高达100%。

再次是重金属残留污染。白银市的工矿型特点,耕地受工矿“三废”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使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重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3]。土壤污染中最常见的为铬、镉、铜、锌、汞、铅、砷、镍等。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它在环境中不能被分解或消失,它们的有害作用也不会丧失,而且易在土壤中积累。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有效态重金属可以通过蔬菜吸收并进行富集转化,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据上所述,为了解决白银地区蔬菜质量安全问题,针对地区发展实际,笔者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 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是转变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式

从长远看,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是促进整个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

目前,白银市许多蔬菜生产基地均声称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或无公害产品,概念比较混乱。其实,国家蔬菜安全品质标准有三大体系,即无公害食品蔬菜标准、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和有机食品蔬菜标准。除有机食品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外,无公害食品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农药、化肥,但其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

为此,建议由专门权威机构,首先对我市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产品标准评定,对蔬菜产品实行标志认证和标志商标管理。农业部的绿色食品标准是绿色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它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由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组成。绿色食品分A级和AA级两种,A级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即所谓的有机食品),其余要求与A级绿色食品相同。

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这种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的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而不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自我保护行为。

实行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和标志商标管理,不仅可使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做到“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而且还会对消费者传递出强劲的信号,促使一般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去购买这种高质量的“生态产品”,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也间接得到了补偿。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则真正的绿色蔬菜产品就会成为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载体,形成“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拉动生产”的良性循环局面。

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好地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据调查,白银市各县区均已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如靖远县已发展了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56家,尽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普遍较小,但已成为提高蔬菜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白银市白银区的重坪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将水川镇蔬菜产业由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开始向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转变。他们为蔬菜种植户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蔬菜配送中心设有分检库、储藏库、低温冷库、农残速检室等,对社员的蔬菜统一收购、分级包装,实行产、供、销一体化,除供应本市、本省外,还与新疆、青海、北京、山西等地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

还有一些蔬菜合作社实行了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垫支生产成本、统一配送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等,较好地实现了与超市“高门槛”的对接。目前,一些县区依靠专业合作社,正在推动蔬菜产业化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合作社广泛开展了“订单蔬菜,合同生产”,并开展了合作社办蔬菜加工企业的新事物,不仅解决了蔬菜产品卖难和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还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这是对蔬菜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今后应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适宜的经济政策和惠农措施等手段,促进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

2 对蔬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售出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鉴于白银市各县区蔬菜散户产销的广泛性与菜贩子收菜贩卖的随机性,导致部分蔬菜未经监控而流向市场。故此,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乡镇菜库、蔬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蔬菜产销企业等处均应建立产品质量监测点,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可实行省内某些地区创造的“一专三员”(一名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专干和三名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员)的监管机制。兰州市倡导的“十户联保”制度也可供我市借鉴,即在蔬菜生产基地,以8-10户农户为一个联保小组,组内建立起档案管理、种植质量监测和优质优价收购等制度,使农户间相互依靠,相互监督。凡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产品,必须出具产地证明和权威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单。对票证齐全的实行抽检制度;对票证不全的,实行入市检测制度,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全过程无缝监管网络。

3 经监测确认已经遭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应当禁止生产蔬菜

对本市经监测已经遭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按照《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设置标示牌,其上应当禁止生产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

前已述及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一些行为特征。它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易在土壤中积累;即使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除去,但其迁移所至之处又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行为特征使得对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变得十分艰难而复杂。欣喜的是,白银区已被环保部列为重金属污染防控区,现已编制出了《白银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方案》,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重点实施白银市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等8项工程。2010年11月4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调研组,就重金属污染项目来本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尽管这是一项治理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但该研究项目的开展为逐步解决长期困扰本市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带来了期望。根据《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被污染的土壤“经修复和治理监测合格后,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变更或拆除指示牌”,再进行种植利用。由此也可以看出,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能及早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控制和消除污染源,乃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根本措施,也是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4 治乱需用重典,必须加大处罚力度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时都在牵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资料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安全感”。屡禁不绝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地挑战者国人的容忍底线。笔者认为,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使违法者对食品安全法规产生敬畏之心。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惩罚性赔偿的作用重视不够。比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中虽有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雏形,但“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的惩罚额度明显过低。就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10倍价款”也仍难以具有惩罚作用。至于食品安全事故中真正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更是寥寥无几,于是违法者是尽可以心存侥幸而铤而走险的。而与立法相比,执法可能更为宽松,法律弱化的结果,只会降低法律的公正性和威慑力。

若干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一些惩罚性赔偿案例可能对我们有很大启迪。德国亨特格尔公司曾被查出其孕产妇奶粉和婴儿豆粉中有“坂歧氏肠杆菌”,结果向消费者支付了高达1000万欧元的赔偿金;1992年美国一个消费者在麦当劳买了杯咖啡,发生泼洒,烫伤皮肤,麦当劳为此付出了286万美元的巨额责任赔偿。之后,麦当劳咖啡杯醒目处出现“小心烫伤”的提示,一次惩罚性赔偿判决之后,让企业不敢再铤而走险,出现的是自觉性的“补漏”,这样的社会进步,成本实际上是极低的。面对我国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惩罚性赔偿”机制或许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司法和社会进步的选项。

2010年9月15日,最高法等4部门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与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分子一般不得使用缓刑。对此,人们给予了极大地呼应,也予以极大的期盼。

5 深入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强化道德素质教育

从具体调查资料来看,对菜农的知识技能培训亟待加强。对科学使用农药、合理施用化肥、避免盲目污灌和滥用污泥以及科学增加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深入开展培训。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应促使农户更多地使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去防治,比如采用嫁接、生物肥料、黄板诱杀,使用杀虫灯、牛粪种植,利用反光膜、无土栽培、选择抗病品种等方式方法,力争从源头上消除农药、化肥等污染源的介入。农技部门的技术集成及多种形式的全程服务十分重要。

典型调查资料同时也令人吃惊地表明,有相当比例的菜农,竟然明知故犯地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蔬菜产品,个别户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这可以看出,道德沦丧比知识技能缺乏甚至更为可怕。这些人已被拜金主义的引诱所降服,只根据物质革命给予的权力行事,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变得极其狭隘和冷漠,这是诚信遭到疯狂透支的必然结果。这种信任透支使我们失去了底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导致食品安全恶化的重要因素。为此,扎扎实实地推进道德水平的建设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了。道德教育强调的是心性修养,追求理想的人格,形成崇高的信仰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实践,自觉认同并遵守社会规范[4]。但是崇高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有相关法律的配契,迫于法律的强制力,当守法成为公众普遍的行为习惯时,社会上自然也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故此,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水平,为实现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作出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梁宜品,孙聪,刘孟雨.石家庄地区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974-2975.

[2] 周富春,胡莺,祖波.环境保护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