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概念;策略;特点

一、高中有机化学概念的特点

1.种类较多

高中有机化学概念的数目很多,比如: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等,这就使得学生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

2.重复率比较高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很多基本的概念会重复的出现,例如,“同系物”首次出现于学生在学习烷烃时,但在之后在学习烯烃、炔烃、芳香烃的时候也碰到了这个概念。

二、高中学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

1.采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有机化学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去学习,学生在比较、分析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好理解,而不会因为单纯的学习概念而感到枯燥,而且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在学习同系物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甲烷、乙烷等相邻烷烃来举例子。

2.运用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了解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如:在学生刚接触同系物概念的时候,学生只要了解这个概念就可以了,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同系物的概念再次反复地出现时候,教师就应该全面地介绍,并且强化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系统的理解。

3.运用比较的方法让有机化学概念明确

比较法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最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强化,还可以系统地认识新的知识。掌握所有的有关概念。另外,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知道各类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等等,让学生了解有机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高中有机化学的概念复杂而且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种方法进行使用,不能让学生觉得困难而放弃学化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概念时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有条理地分析各类概念,把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差异见解清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好高中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1]徐敏.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陈立.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15-02

有机化学是农业院校许多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尤其是对于中药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植物保护、应用化学、生命科学等专业,有机化学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学好后续的专业课都有很大帮助[1]。但是,由于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反应类型众多,反应机理复杂,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地学好这门课程是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2]。因此大学教育的使命不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普遍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将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探索、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在当前农林类高校,基础课程的学时数日益减少,而课程的知识却在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本着“少而精,博而通”的教学思想,教学抓住基本内容、突出重点、教深教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例如结合本校中药学专业特点,选用吉卯祉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有机化学》[3],此教材突出中药学、药学特色,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举例中尽量采用药物为例,且在各章节后附加与本章对应的代表性化合物。此教材将内容分成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各类有机化合物两部分。基本概念部分阐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是重点,是贯穿各个章节的主线;各类有机化合物部分则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制备和有关反应历程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进行调整,如将“立体化学基础”这一章的内容分散到不同章节中讲解,构象异构在讲烷烃和环烷烃时介绍,顺反异构放在烯烃讲解,对映异构放在芳香烃后独立一章讲解,这样把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分散开,避免学生学习起来吃力,厌学。另外,重点讲授与中药化学关系密切的糖类、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3章内容。简要介绍一些天然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如甾体的母核、萜类、蒽醌等,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联系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4]。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忽视了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学习而不会用。在讲授有机化学课程的各个环节,联系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绪论的讲解,首先采用回忆复习法,提问学生“你还记得哪些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内容分类分块写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机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结构框架有所了解。向学生说明有机化学的特点,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恐惧,使学生“乐学”。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与有机化学相关的事物?对于自己的专业有多少了解?”等,通过提问与总结,使学生了解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想学”。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知识点融入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知识点也由浅到深,由简到难。如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讲解酚时会留给学生作业“污染水中酚的测定及处理”,讲授胺类物质前,让学生查阅“为什么婴幼儿奶粉会掺加三聚氰胺?”等,而对中药学和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介绍“酚的成酯反应时,以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为例;在讲羧酸的酸性时,联系酸性天然产物一般先用碱水液提取,再加强酸使有机酸性物质游离出来”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突出重点,使知识结构网络化

要使学生在有限课时内掌握纷繁复杂的有机化学众多知识点,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善于归纳总结,抓住重点,将知识点串联进行分析,使知识结构网络化。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师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反复应用;而对于一般性知识如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等,只需作简要讲解。教师要善于运用立体化学、电子效应这条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作结构分析,进而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这样使学生能清晰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规律,进而轻松掌握各章节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合理布置作业,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要讲授的内容多,学生往往是听课时明白了,而课下很快又忘记,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举例子。有机化学课程学时少,因此课后要精心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如何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同时也逐渐学会如何记忆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渐渐学会自学。对于所留习题无时间讲解的,教师将分析、解答过程及结果给学生参考,并且建立课程网站和联系群等与学生交流。

五、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理解时比较抽象,但是系统性很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类比法、归纳式、启发式、逻辑推理法等教学方法[5]。在教学中减少大课精讲细教的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

采取板书、模型演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板书可以使学生掌握复杂的结构和有机反应机理的写法,对于来龙去脉更清楚。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使有机分子的结构形象、直观,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加强其感性认识,同时也使教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知识讲解和与学生间互动交流。如将银镜反应、糖的显色反应等一些特殊反应现象的实验影像放在课件中,使枯燥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搜集和筛选与课程有关的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资源,以及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作的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源放置在有机化学的精品课程网站上,或者将信息获得和使用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去选择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六、改革考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将有机化学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20%,平时主要考察学生出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堂测验等,以调动学生认真对待课堂;二是期中考试占30%,在课程中期采用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教材,也可以带参考资料,既检验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认识,做出评价,从而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合理调整;三是期末考试占50%,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元考核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复杂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这一切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真正做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万福贤,董静,贾寿华,等.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3):37-41.

[2]王兰.浅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3,(12):88-89.

[3]吉卯祉,彭松,葛正华.有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张林,罗来珍.工科院校公共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化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24-125.

[5]朱久进,敏,徐云兰.高校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化学教育,2013,34(5):47-48.

Study on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ZHAO Shu-Jie,LI Ming-tang,HONG Bo,ZHU 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篇3

中学化学由两个大的板快组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对于无机化学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一些,而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一直以来许多同学的难点,首先分子式复杂记不住,其次是有机的思维模式不容易建立起来,最后就是心理上惧怕有机化学。针对此状,我想谈一些有机化学的复习构想和建议。以减少我们在复习中的盲目性和无针对性。

1.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在进入有机化学复习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师生谈话,问卷调查,或者考试摸底等方式,得到第一手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他们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差?哪些地方是他们认为的难点。这样方便我们制定有效合理的复习方案。我通过这三种途径收集到了学生在复习之初的有机化学的认知水平:其一:学生对有机化学许多的基本概念理解模糊。其二:对各类有机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以及各类有机反应的含义似是而非。其三:对于许多有代表性的有机物结构不清,性质不熟。造成做题时的艰难。其四:这也是有机化学中的高层次要求了,使得其对这类题的解答一筹莫展,这从而暴露了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还十分欠缺。

2.对考纲的分析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

有机化学的复习不能复习太浅,也不能复习得太深,得有一个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考试说明任何超越这个基础上的复习都是没有意议,费力不讨好的。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理科综合考试在有机化学这方面的考核不论是考查的内容还是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分值基本趋于稳定,大多数是以选择题,推断题的形出现:但不管怎么考都是围绕着 基本知识展开。对于有机推断就常以醇,醛,羧酸,以及酯展开。

3.有机化学的复习建议

对于高三化学的复习,不能再像以前上新课那样的上法。不能每个知识点都讲得细讲得慢,这样做一来时间不够三来都是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学生会听得没劲,老师虽然花了许多时间但学生的收效却很小。所以高三这一年的时间要把三年的内容复习完,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方法那么是很难达到有效的复习的。加之高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检测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这就为高三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将学生以往的零散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我们复习中必须思考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有机化学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把有机化学看作一个独立的部分,将其知识编制成一个网络。其实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比无机化学规律性强,有机化学知识间的牵连大而广,如果从烃出发能够得到卤代烷可以通过一些反应得到醇类,醇类在氧化就能引出醛和酮,在氧化就能引出羧酸,在由羧酸和醇能得到酯(油脂),这其中还能引出许多有机反应类型。各个知识之间交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将看似复杂的有机化学形成知识网络,才能真正将书本中的知识装入自己的头脑中化为己有。其实学生常常感到有机化学不难,可就是学不好,考不好。他们普遍感到知识琐碎,零乱,规律多而杂,因而不得要领。

3.1有机化学的系统复习要有“点”有“实”

有机化学系统复习的点就是知识点,能力点,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实际)在系统的复习中要将这三点融入其中。对于考点,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能够抓住。通过许多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比如对于易错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师可以设计成一个一个专题帮助学生突破,比如有机合成是个难点我们就可以将其设为一个专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团结互助相互之间帮助掌握知识点,再此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点运用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和工农业生产以及环保等社会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引导同学们留心身边的化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的“实”指得是落到实处。

3.2有机化学的系统复习要“有效”

在这里的效是指高效而且成绩显著,争取在短时间内,复习更多的东西。有机化学包括三个大的内容:烃类、烃的衍生物、以及糖类,油脂,蛋白质。这些内容 占了高二的大部分,如果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担心学生的知识点什么都遗忘完了,而采取按照教材的体系新课式的复习,这样内容多,可能复习不完,而且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累,学生也不苦不堪言,更关键的是效果甚微。所以教师就应该有目的的、有重要点的复习,找出有机化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盲点,有计划有步步骤的帮助学生理清楚。

篇4

【关键词】提高 有机化学 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专有机化学教学是专业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有机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篇5

关键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课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是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必经手段。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和探索激情。

一、大学有机化学和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演示不直观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反应方程式和机理数目繁多,书写费时费力,并且很不直观。尤其对于讲解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有些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和立体化学问题感到困难。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立体异构时,很是费时,并且不具备规范性的比例关系。即使利用挂图和自制分子模型也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实际分子的立体化学。而有机化学中的大分子和高分子的结构,如淀粉、糖类和蛋白质等,都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进行演示,只能根据书本中的内容作简单介绍。现在的课程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大力压缩课时。故而,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精简的讲解,自学多练大都依赖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果要系统地阐述某些问题,时间上不允许。但是部分学生反映自学时难度很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我们主动积极地进行了网络自学课件的开发,利用网络CAI课件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课时缩短、教学内容难以系统讲解的困难。

2.实验内容零散,重点不突出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与理论课程的进程不协调,实验的重点内容限于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备实验,教学方法侧重“依瓢画葫芦”式的照方抓药操作,而且整个实验室所有的学生的实验内容和方式都一样,缺乏创造性的激励等弊端。因此,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没有多大兴趣,把做实验当作完成任务,将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放在记忆一些理论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一些反应以应付考试,不能理论联系实验深刻理解有机化学中的精华。

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运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有机实验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软件,视听教材、录像、Powerpoint课件。在基础理论课上运用多媒体电教室对基本实验仪器,基础操作进行演示和讲解。每次实验前,在对将要做的实验进行讲解后,在电脑中演示三维操作动画,先将整个操作流程播放一遍,然后操作步骤进行回放和停顿,引导学生发现需要特别注意的,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思考讨论后,抽查一位同学进行示范和讲解实验操作鼓励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并讨论操作是否正确和规范。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操作示范,学生按照操作顺序和要点再练习独立操作,并由老师逐一进行检查评估,指导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2. 精心选择有机物合成实验

在有机物制备实验中,本着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巩固基本操作训练的原则,选择了一些产率较高的比较经典的有机合成实验,尽量保证每个合成实验都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不放过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不轻易苟同书本或文献的说法,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探索实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操作快速、规范,台面整洁有序,装置美观、稳固,并且要求学生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力求达到较高的产率,得到纯净的产品。由于选择的反应属于经典反应,实验条件易于控制,只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一般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3.开设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知识,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方法与实验装置的选择,产物的提纯与纯度的鉴别的设计,还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最佳的反应条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讨论,进行综合,反复修改实验设计方案,直至达到最佳实验方案与结果。这种研究性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独立动脑、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选择实验方法,制定实验步骤,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培养他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为基础理解化学的能力为重点,特别是要以培养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春凤. 有机化学实验改革探素[J]. 广州化工,2004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高考试题

一、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新教材设置的选考内容,化学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其中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等五个方面,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针对2009年福建《考试说明》对理综卷的试卷结构做了详细说明,在试卷结构与分值上也有所变化,第1卷化学共7题占42分;第2卷为非选择题,保证基础性和均衡性,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在理综卷中化学占100分,比08年减少了8分。有机化学、非金属元素性质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属于必考题,试题比较注重双基,把握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覆盖了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几方面。“物质结构与性质”题借助“人体内多种酶的研究”的情境考查学生对课程模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涉及了晶体结构、原子结构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配位键,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有机化学基础”题以青霉素为素材,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分类和性质、反应类型等有机化学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在试卷难度上也体现出稳中有降的特点,突出了灵活多样和与生活相关的考题。

二、为体现旧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化学知识主干和重点基本不变

新高考试题(尤其是必做试题)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常见金属元素及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电化学、热化学、化学平衡的重要性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与旧高考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如:山东卷第Ⅳ题、广东卷第1题、宁夏卷第9题都是考查学生关于核素的知识,氯碱工业(山东卷31题)和联合制碱(海南卷29题),化学与技术的选做题涉及接触法制硫酸(宁夏卷31题A),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选做题考查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四份考题中均有出现)。

三、新高考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新课程实验的实质

如:海南化学试题设置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选修模块的三部分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一个模块);广东化学试题设置了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修模块的两道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山东理综和宁夏理综试题均设置了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选修模块的三道化学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四、科学与技术、社会与环境贴近高考,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

如宁夏卷第27题新型陶瓷氮化硅,第31(A)题工业制硫酸;海南卷第9题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第20题从甜橙的芳香油中提取的有机物,第26题的合成洗涤剂,第28题的离子交换技术等;山东卷第31题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3题食品添加剂乙基香草醛;广东卷第1题Bi在医学中的应用,第4题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第5题氯气管道漏气的检测,第6题硅的工业应用,第9题新型细菌燃料电池,第12题铜绿的防止,第13题顺铂的抗肿瘤,第21题制备氯化铵的工业流程,第24题二氧化锰的制取,第27题的克矽平治疗矽肺病等等。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技能

新高考试题注重以实验为载体对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验的基本技能进行三维考查,增加了实验题的份量。如宁夏卷的第8题集中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和方案,第25题考查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海南卷第7题通过实验现象正误的判断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第17题则集中考查学生图表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广东卷第8题是对萃取的条件、铜与浓硫酸的实验改进、废液的处理的考查,第10题是Na与水的反应等;山东卷更是以两个大题来突出了对实验技能的考查。

六、化学课堂教学在新高考形式下的探索学习

篇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疗模式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大医院人山人海,小药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医药工业迅猛发展,药学专业人才倍受青睐,现在除了传统的医学院校培养药学人才外,许多理工科院校也相继开办了药学专业(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而基础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仍按照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开课。随着化学基础课学时不断压缩,每门课程的学时非常有限,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的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对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在少学时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化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粗放型”的传统化学转变为“本文由收集整理集约型”的“绿色化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针对这些情况,当前一些普通高校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主要是根据学时来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利用改进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着眼于局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学效果虽有所提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没有找到从根本上提高基础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本化学教学团队提出了《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工科院校药学相关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整合与优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依托重庆邮电大学中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践。

一 培养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大学生是人类社会对高校化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它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产生和使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牢固树立绿色意识,自觉成为未来的绿色人才。“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也为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因此,本化学教学团队在基础化学教别强调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在绪论部分专门设有“建立绿色化学理念,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强调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并且基于“绿色化学”理念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将从源头上预防化学污染的新观点逐步深入学生心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学团队根据专业特色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验项目中大大减少了独立的基本操作单元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将大部分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安排在实验技术网络虚拟与仿真实验室中实施,同时大大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实验,将部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中。实验原材料都是无毒或低毒的,删除了一些毒性高、污染大、效果差的合成实验。打造以“绿色化学”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努力培养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大学生。

二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对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践

1.教学内容的整合原则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将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整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两门课程中的内容重叠问题,同时使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引申,使知识的系统化更加显著。本化学教学团队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将四大基础化学进行整合,即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四门课程进行整合,根据药学专业要求,立足理工科院校注重四大基础化学的关联,确保整个基础化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总课程名称设为基础化学,具体按照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三门课程进行排课。本化学教学团队一起讨论、确定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学时数,并且备有一些选学内容供学时稍充分的学校选用,或者供学生自学,但是紧密把握“面向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知识”、“知识点之间的连贯”及“难易程度循序渐进”这三个基本原则,使学生有兴趣学,更轻松地学。

2.整合后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针对大学第一学期,新生入学较晚,学习时间较短,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第一学期的普通化学先介绍药学与化学的关系,强调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它,同时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突出绿色化学在医药工业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必要性,站在整个基础化学角度强调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行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具体内容是:先介绍简单且与中学化学衔接较多的气体和溶液,引入大学基础化学的教学;然后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入化学反应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吉布斯自由能判据;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符号判断反应方向和大小,表示反应限度,引入化学平衡,与中学化学紧密衔接,同时进一步衔接化学反应速率,使学生易于理解;有了平衡依据后,再分别介绍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作为含量测定的加深,再介绍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最后,联系中学化学知识简单介绍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且在每部分都要说明它在药学中的作用。第一学期的理论学时经教学团队统一讨论并经学校批准后定为64学时。

基于现代药物大多是有机物的现实,有机化学在药学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经教学团队统一讨论并经学校批准后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定为96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授课。并且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按照官能团分类介绍有机化学的内容,注重与中学有机化学衔接,强调具有某一类官能团的化合物其理化性质,每部分都要介绍一些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和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重点强调绿色合成工艺路线,以及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同时简单介绍一些波谱知识,如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能够推导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今后的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机化学实验重在一些综合性、实用性的绿色化学合成,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践行了绿色化学理念。

经过一年半的大学学习后,在学生基本上都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的情况下,而且具备了较好的数学和化学基础之后,第四学期将深入介绍基础化学难点部分的物理化学,在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基础上,加深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学习,最后引入新知识相平衡,包括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和药学前沿知识,以及化学知识及其技术在药学专业中的应用,要求讲原理时必须讲它的应用,重点是在药学方向的应用上。最后提纲挈领,建立整个基础化学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这样就把基础化学知识点整合,避免了重复,同时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前后关系安排教学内容,节约了学时、方便了学生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以适应少学时的理工科院校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

三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对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初步效果

1.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2007级学生因成绩差,有2名学生留级,有近10人未获学位,2008级有95%以上的学生获得学位,2012年重庆邮电大学推免试研究生学生中,生物信息学院5个专业6名同学获得,制药工程和中药学2个专业占了3名,而且有不少同学进入绿色化学与制药工程科研平台参与实验锻炼,参与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4篇,参与中国发明专利的申报1项,1人次参与重庆市药物催化氢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获得了一项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篇8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农科院校

有机化学是农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是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学好本课程以及后续课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乃至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安排各个环节,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反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结果的评判,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合理选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因此,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而农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大纲、教材,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往往追求系统性和全面性,出现量大、深难的倾向。教师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增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虽然农科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的深难,但作为教师还是应博览群书,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知识的深度、精度、广度都不尽相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因材施教。例如,在对实践生的教学中,针对实践生基础知识薄弱就应偏重于应用性知识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坚持系统性和少而精的原则[1],并注重多联系实际。此外,课堂讲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讲究自身特色,讲授内容、先后次序、时间分配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讲稿不是教材,讲稿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甚至精简,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新授课题的导入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新授课题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课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结合化学史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例如,在学习格林尼亚(grignard)反应时,介绍一下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他31岁才获得博士学位,一生的科学论文多达600多篇,并于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这样学生便对格林尼亚反应产生浓厚兴趣,对其性能、用途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更加扎实。二是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新课。复习与新授课程有关的知识,以旧引新,有意识地使学生联系与后续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便于旧知识的温习和新知识的延伸,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三是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化学演示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是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可以介绍学生非常熟悉而又运用广泛的事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常思考生活方面的有机化学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也有助于建立轻松良好的师生关系。

3讲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老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规律[3]。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例如,在讲述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sn1与sn2反应机理的特点后,可以启发学生对伯卤丁烷、仲卤丁烷、叔卤丁烷在这2种反应机理的反应速度进行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科学的系统性,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结构与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上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甚至借助于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或穿插一些小故事、小趣闻,加深学生印象和趣味性;板书快而流利,注意在单位时间内语言有较大密度和适度的节奏。过快,学生不适应,太慢,学生的注意力要分散,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基本适应后,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语言密度,以训练学生的灵敏性。

讲课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导学和研讨3个部分。精讲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一定要讲清讲透。因此,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如何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如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合物的芳香性,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从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简单

理论入手,讲苯环的共轭大π键的电子云分布、轨道重叠和形成情况,从而引起电子离域、键长平均化、电子云高度均匀化导致其有芳香性;可以再引伸到其他芳香性物质的共轭效应,找出它们和苯环结构的相似点,推导出其具有和苯相似的性质——芳香性。对于导学内容,由于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老师可以结合导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回答问题或写出书面报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开拓思想、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缓解课时的不足。在精讲和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当然,也可就现在相关有机化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这样的授课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4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共轭体系等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借助于分子结构模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减少讲解的难度,但模型的保存、制作、使用都受一定的限制[4],而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且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例如,有机化学中对映异构体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先显示出左旋体的结构,然后再显示一面镜子,将左旋体通过镜子投影得到右旋体,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然后将镜子去掉,拖动其中一个异构体,无论如何放置,两者在空间上不能完全重合,即实物(左旋体)与其镜像(右旋体)是不能重合的一对物质,从而导出对映异构体的概念。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加教学容量。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能排除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适量的板书能使教学主题突出,并能克服多媒体教学中讲课节奏太快、学生不易记笔记、不利于课后复习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5选好练习,上好习题课

在讲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用结合。在讲授一定内容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然后再讲下一部分内容。但如何在做练习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却需要对练习题有个精选过程。因为做题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既需要一定时间,又需要动脑分析才能完成。因此,在上完每个单元后选习题时,习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精选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学生在演题实践中就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5]。

根据农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的特点,需要有选择性地开一些习题课[6]。习题课要适时、适量。例如,在讲完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之后,安排一次习题课,重点用于比较这几种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化学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大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课的传授,对习题课重视不足。事实上,习题课是学生强化记忆、调整思维、加强灵活运用和发散思维的好时机,也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的好时机。在平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意见;在习题课时,教师可就学生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通过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严密性、全面性[7]。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培养发散思维,加强思维敏捷性。

6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静态分析,形式单一,强调学生对知识过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考试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8,9]。例如,根据有机化学规律性强的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写出书面小结,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应以考察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动态性的评价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包括知识和创造力2个部分。知识包括平时分、测验分、期末分;创造力包括自学能力、课堂参与分、动手实验分、答辩分。这种评判标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符合未来应用型人才的评判标准。

7结语

虽然农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量多、课时少,不能等同于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但只要教师善于研究、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使教学精炼化、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双赢[10,11]。

8参考文献

[1] 苏学素.提高农业院校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10):77.

[2]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编委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高洪君.在有机化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4,6(4):74.

[4] 梁开玉.有机化学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2):200.

[5] 许志锋,邝代治,张复兴,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59-161.

[6] 丛恩同,李业霞.对有机化学习题教学改革的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0(4):56.

[7] 刘涛,熊伟,白玛卓戛.农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西藏科技,2007(3):42-43.

[8] 杨巍.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2-13.

[9] 姚忠亮.新时期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76(5):59-62.

[10] 孙颖,王晓忠.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2):56-57.

篇9

《有机化学基础》是历年高考选考内容之一,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等,考生历来把这一模块的考题作为得分项目,不会轻易放弃或疏忽。然而这些知识大多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连,还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加强训练并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一、备考复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联系有机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有机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最后,优选习题,综合处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讲评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极为重要。

二、备考复习策略

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中考点范例的分析,明确有机化学知识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夯实基础抓主干,注重基础性。

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掌握知识网络。①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各类有机典型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③有机反应基本类型;④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⑤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⑥有机实验;⑦有机计算。

(2)抓住物质结构主线。①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②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并理解一些概念;③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④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3)不能忽视物理性质。重点关注状态、密度和溶解性。

①常温下呈气态: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烯烃、炔烃;CHCl;HCHO等。

②与水分层比水轻:烃(己烷、苯、甲苯和汽油等)、酯(CHCOOCHCH和油脂等)。

③与水分层比水重:卤代烃(CCl、溴乙烷和溴苯等)、液态苯酚等。

2.建立网络系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知识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以“结构决定性质与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图。只有具备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成网络的能力,有了网络图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序储存,在解推断题和合成题时,才能迅速将网络中的知识调用、迁移,与题给信息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在知识再次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将STS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与科学技术、生产有关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重视使用STS路线,情景素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再结合图像、图表、数据、化学生产流程等,培养学生在对信息的阅读、分析、整理、重组、再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将已学的内容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可以以书本上的生活常识为背景,也可以联系一些现代科技,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促进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更具时代性。

4.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考;有机化学;抓热点;基础;技巧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不只考查知识的贮存量,更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笔者认为必须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狠下功夫。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症下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一、认清方向,紧抓热点

(1)有机化学热点考查,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含氧、氮或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简式;(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这其中要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典型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3)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

在有机化学的复习中,学生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要重点引导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比如,在C—H处发生的反应:可以是卤代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消去反应,还可以是分解反应。C—H键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信息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组织加工信息能力的题型。总之,复习中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二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融合,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一)认真研读“考纲”,制订复习计划

《考试大纲》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只有研读《考试大纲》,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如何考,考到什么程度,复习备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据2012年的有机“考纲”,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订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夯实基础知识,熟悉反应类型

教材是“双基”的最主要的来源,落实基础应从课本抓起。有机化学的主要基础知识有:(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3)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4)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5)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或补写;(6)推断有机物的结构;(7)耗氧量及混合物组成的计算;(8)有机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总复习中要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再提炼、归纳和拓展,熟悉各种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1)卤代反应;(2)硝化反应;(3)酯化反应;(4)水解反应。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1)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2)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3)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4)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3.消去反应

有机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4.氧化反应

(1)有机物燃烧:除少数有机物外(如CCl4),绝大多数有机物都能燃烧;(2)催化氧化;(3)被其他氧化剂氧化等。除了以上各类反应,还有还原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紧抓特点特征,抢抓答题技巧

1.书写一定要规范,避免失分

(1)分子式的书写一般按照C、H、O、N、S、X的顺序排列各元素;(2)结构式的书写一定要将化学键连接到位;(3)键线式上的一个拐点就代表一个碳原子,碳和其上的氢原子可以省略,其他的原子及所有官能团不能省略;(4)结构式中所有原子及共价键不能省略;(5)碳在有机化合物中是四价,一定要有四个键与它相连;(6)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最好写全反应物和生成物、要配平、沉淀要标沉淀符号、中间用箭头连接,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反应条件。要特别注意常见符号,如“?葑”“”“”及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s/l/g),燃烧热、中和热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的正确应用。

2.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归类

记忆法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1)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2)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两种;(3)戊烷、戊炔有3种;(4)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5)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6)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7)戊基、C9H12(芳烃)有8种。

基元法。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

替代法。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替代Cl)。

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怎么做化学实验题

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要抓好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要认真读好每一个实验,要求达到4个方面:(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2)掌握实验的仪器;(3)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4)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

第二,要学会设计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1)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2)明确实验仪器和用品;(3)明确实验步骤和方法;(4)正确处理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