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文化沟通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79-02
跨文化(Cross-culture),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交遇时的状态和现象,跨文化沟通(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个体之间的沟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沟通成为当今各个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文化沟通中,语言交际占交际行为的7%,而非语言交际,即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则高达93%,非语言交际信息比语言交际信息更为真实和可靠,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真实想法和价值观念,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的作用更大。
一、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会出现各种理解偏差使沟通受阻,因此需要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异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非语言交际差异主要表现在体态语差异、副语言差异、客体语差异和环境语差异四个方面。
1 体态语差异
体态语言是社会个体同外界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全身或部分身体有意或无意中做出的各种表情和肢体动作。每一种表情、姿势和动作在不同文化和情景中都有不同含义。不同的身体语言可以表示相同的含义:同样表示自杀,在日本是用手模仿匕首刺向自己的腹部;在美国却是模仿手枪射向自己的太阳穴;而在中国则一般是低头吐舌模仿绳索吊死自己。相同的身体语言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同样是“OK”的手势,美国表示顺利;日本表示金钱;法国表示零的符号。体态语言常在一定文化环境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社会个体常常不自觉地遵循长期形成的习惯,没有对错、优劣之分,需要入乡随俗,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2 副语言差异
副语言又称为类语言或者伴随语言,是伴随话语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它通过音质、音量、音调、语速、语调和清晰度,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与英美国家相比,中国人更喜欢“高声喧哗”,英美国家的人普遍感到中国人谈话声音过高,中国餐馆里人们在嘈杂人声中相互高喊,以便让对方听到,打电话可以判若无人地高声说话,西方国家比较注重自己的隐私和他人的领地,在相应场合多低声细语,这既是个人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3 客体语差异
客体语指人们在物质上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例如衣着、化妆品、家具等,这些物品具备实用性和交际性双重功。中国人对个人物品观念相对淡漠,将个人物品视为“身外之物”,“名似云烟金如土”、“千金散尽还复来”都力图在私有财产上表现得慷慨大方,而美国人对物权极为重视。中国孩子弄坏了父亲的手表,受到责罚的原因是不爱惜东西,而美国父亲责罚的原因则是孩子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这些生活细节都典型反映了东西方客体语的差异。
4 环境语差异
环境语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个体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这些环境因素都可以提供非语言交际信息,展示交际者的文化特性。比如,中国年长的女教师看到学生在冬天穿着单薄,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触摸学生的外套,提醒学生多穿衣服。英美留学生对这种举动非常反感,因为在西方国家,不能随便触碰别人的身体,否则会被视为是侵犯行为,在异性之间,还可能被视作性骚扰,如果对方认为自己受到侵害,甚至可以诉诸于法律。因此,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基础,都有自身的价值判断,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交际双方都要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习惯,注意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二、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异原因分析
1 生产方式――农耕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差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耕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差异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非语言交际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长期的小农经济限制了社会个体对财富的追求,财产意识相对淡漠。而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社会对财富的渴求和欲望,发达的工商业培植了社会个体的商品意识和私人财产意识,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客体语的理解差异,并将这种差异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文化传统――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
东方国家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治制度,“大一统”的集体观念根深蒂固,而西方很多是多民族混居的移民国家,为社会个体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东方文化无一例外地倡导“自我压抑”,因此受其影响,社会个体无论是体态语、客体语和环境语,都力求集体的一致性。西方文化鼓励个人追求权利、崇尚自主,在体态语、客体语和环境语上,鼓励个体展示个性,标榜自我。
3 思维方式――直线形和螺旋形的差异
不同文化影响社会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个体思维方式迥然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形的,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节约时间,是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形的,表达方式更为含蓄委婉,习惯迂回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西方人习惯用“脑”思考问题,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人注重用“心”思考问题,重视直觉感受。文化差异造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会进一步扩大文化差异。
三、跨文化沟通中超越非语言交际差异的方法和途径
1 加深对非语言交际差异的了解及民族间的尊重
社会个体生活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受到本土文化的长期影响和教化,形成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传统。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同一动作和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个体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因此,“入国问忌,入乡随俗。入门问讳”,在跨文化沟通中了解和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以积极和平等的态度尊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加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性。
2 有意识地接受和适应非语言交际差异
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非语言交际标准,这些非语言交际又丰富了文化内容。同样是赠送礼品,中国人逢年过节经常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用心。以示尊重对方。但在讲究法制的欧美国家,礼品过重反而会招致误解,甚至是诉讼之灾。新加坡政府职员不得接受任何礼品;美国法律只允许对礼物减收25美元的税额;给法国人送礼不要带有公司标志的礼品,以免有占公家便宜的嫌疑。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不仅要了解和理解非语言交际差异,而且要不断调整来适应这种差异。
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郭香延(1993.10-),女,辽宁丹东人,大学本科,辽宁理工学院,英语(商务英语)专业
不同区域、文化背景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属于跨文化交际,在交流中,因为双方对文化的风俗习惯、认识理解、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解上有较大差异,我国加入WTO后,因为频繁的对外贸易,如果商务英语翻译中工作人员不能对双方文化差异充分了解,就不能达成良好的沟通和共识,最终导致合作失败。翻译为语言再现,同样推动文化发展和传播,语言为文化中一部分,对文化有着中药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主要目的是从促进双方合作。在实施中,还有明确目的性。
一、跨文化语境的翻译
商务英语在翻译中,要想顺利进行跨文化的语言交际,需要创建一个特定语境,其中包括语言语境、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
1、语言环境
双方在语言交流中,通过语言表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就是语言环境,在原有基础上还要紧抓商务的中心话题,由此针对商务活动展开交谈。翻译人员要针对双方和具体合作创造恰当的语言环境,保证翻译中良好的质量。
2、认知环境
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环境,也就是有不同的经历、经验、知识等,这就是认知环境。在认知环境中将语境分成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因为商务英语在翻译中处于跨语言的语境,为语言外的知识。跨文化语境中有多种因素,很多因素都会使双方陈述话语和沟通效果上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跨文化的语境的认可是否充分,关系到双方交际是否能成功。和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实在的应用于商业谈判中,目的性明确,而且很多单词和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承载着不同的含义或者说附加了更多的含义,翻译人员只有把这些词语放在正确语境中理解,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为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话人通过语言表达使听话人理解语言的环境。而商务英语在翻译中要看双方商务背景,也就是双方的交际身份、地位,交际场所以及双方的关系,社会环境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也存在较大的影响。
二、跨文化因素表现
1、数字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数字代表不同含义,西方国家将“7”看成大吉大利的数字,经常以“7”来投掷,生活中还有“luckyseven”幸运之七的说法,在商品中还有很多含有数字7的商标,包括:sevenwolves(七匹狼),7-up(七喜)等,在中国,7这个数字极为普通。中国人认为“6”为吉利数字,代表万事如意、顺利的意思。可是英美国家,6这个数字并不受欢迎,为魔鬼的象征,sixpenny为不值钱,所以出口英美国家的商品商标中尽量不要使用“666”这样的商标。西方国家认为13为不吉利数字,甚至忌讳该数字,因此在很多场合下都不会使用该数字,包括剧场、飞机和火车上都没有13排,13座等,医院的13楼也会刻意避开,也没有13号病房,而我国对13没有特别理解。
2、色彩词汇的差异
在颜色理解上中医放也有较大差异,同样的颜色在不同国家人严重就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我国认为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换了等,因此对别人在事业和工作中的祝福语经常会说“开门红”,分到利润为“分红”。可是在西方国家,红色代表禁止、危险、血性等,有一定的贬义。火灾(redruin),血战(redbattle)等词义和流血和战争有关系。我国上世纪有一收音机品牌为“红灯”,在出口中因为直译为“红灯”,有“红灯区和风化区”的意思,所以销路受到严重影响,之后更改了译名,销售量明显好转,这都是因为对色彩理解的文化差异导致,因此尤其商务英语在翻译中一定要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
3、广告语差异
中英广告用语在节奏和韵律的文化差异更加明显,汉语在广告语上讲究节拍、韵律,要有节奏美,既能有每秒感觉,还能做到更好的口头宣传。因此汉语广告会因为意群来确定停顿位置等,选择朗朗上口的语句,但是在英语的广告语中,结构不对称,而且音节数并不对等,由于重音的音节数对等,也会使人产生愉悦感,对商品产生兴趣。
4、动物认知上的差异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对动物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中国人喜爱的动物,西方人可能会厌恶,反之中国人厌恶的动物,很多西方人可能非常喜爱。例如在中国人的贬义词中经常出现狗,包括“人模狗样、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但西方人却非常喜爱狗,狗这个词汇经常在褒义词中出现,比如:aluckdog(幸运儿),ajollydog(快乐的人)。在中国人眼中龙为吉祥、有力量的动物,可是西方人却认为龙为邪恶怪物,有泼妇和恶魔的意思。因此对于这种差异,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格外注意,特别是有些商品商标以某种动物来命名,例如我国之前知名的金鸡鞋油和白象电池,因为没有对译名恰当转换,导致西方消费者厌恶该商标,导致其在海外市场销售量萎靡。5、礼貌用语上的差异中西方人都讲究礼貌,可是在问候对方或者称呼上有明显差别,有些问候话语在中国为关心的意思,但是西方人听了会产生不愉快或者尴尬。在称谓方面,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论资排辈,称呼别人时,会在姓氏后面加上辈分或者职务,比如,张大爷、王总监等。但是西方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讲究平等,仅在姓氏前家Ms或者Miss即可。在问候语方面,中国人喜欢问对方多大年龄、吃饭了吗等表示关心和友好,但在西方人那,年龄为禁忌,他们认为这个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还会使对方反感。为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问候语和称谓上的差异也是翻译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必须选择恰当、得体的问候方式,赢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合作的洽谈成功。
三、跨文化性的翻译原则
国际贸易为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为实现某项交易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商务活动,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下交流、沟通的过程为跨文化交际。要想达成交际,双方交流过程中就要将文化差异障碍克服掉,达到良好交流的目的。英语和多种语言在不断交融中,也在快速的变化和发展,为此就要求商务英语患翻译人员一定要了解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差异,掌握在不同文化信息和语义信息下商务英语的差异,使信息能够等值传递。在国内外的众多翻译理论中,最为代表性的有美国奈达功能对等,以及我国的信达雅。主要的翻译原则就是译文可以忠实准确、通顺、传神、等值,也就是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信息内容、文风、文体和文化方面做到等值就是理想的翻译。上面提到的两种翻译理论可以正确指导商务英语跨文化差异的翻译,在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做到挺顺和准确这两点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在译文中准确、完整的传到原文信息,在信息对等基础上采用翻译技巧,做到创造性翻译,达到风格、语义和文体等信息对等。
四、跨文化翻译的策略
1、积累中西方文化常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人员要对中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采取相对策略,有效化解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出现的误解和歧义,避免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出现纠纷,造成财产损失。各国文化都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很多文化还有较强的隐蔽性,其他国家的人很难发现、了解,所以一定要了解多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并将这些文化差异有效化解,从而促使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提高。翻译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不同国家更多的文化尝试,储备大量中西方国家文化城市,只有这样才可将翻译中文化冲突的问题有效并直接的化解。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媒体等多种手段,寻找并理解文化的差异和共同性。
2、深刻理解词汇含义
商务英语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下的语言信息完整准确的转换为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信息,只有做到这方面就能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或者文化冲突问题良好的解决,因此,为提高译文的准确度和质量,翻译人员就要透过原语言词汇表面的意思进行深层次理解,还要发现这一词汇在文化层次中蕴含的意义,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准确表达的方式和词语。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翻译人员要找到两种文化切合点,在文化和语义传递都上确保等值,防止翻译中有文化内涵的传递缺失。若不能找到两种文化的切合点,翻译人员则会采取其他方法来判断文化患的意义,包括语境推测的方法,凭借语境和语义上密切的关联,恰当转换两种语言。虽然翻译人员会掌握很多词汇的文化含义,但并不能掌握所有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有较强的查找和检索能力。
3、掌握多种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国家大量的文化常识,还要熟练掌握多种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使翻译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在实际的翻译中,有大量词汇很难通过直接转换翻译出来,因此翻译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意译、直译、音译等相结合的方法来翻译,根据文化信息时代那个调整,保证原语的文化信息可以等值传递到译语中。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有些可以在直译后面加注释,直译的方法可在保留原语风格的同时,直接翻译做出明确解释,也等值传递课原语文化信息。比如,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最惠国待遇)。意译法,一般在转化两种语言出现文化差异时,选择意译方法,不能采用原语字面含义,而要通过对原语内容和功能上的研究,采用相当的词汇,不仅要将信息正确的传递给对方,还要符合译语国家认的文化习惯。如,blacktea,在翻译中为了符合我国生活习惯,则译为红茶;而开门红被翻译成:“getofftoagoodstart,使西方人更为准确的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意思。ShiningStar是红星的翻译,避免因直译成red红色导致西方人的不愉快。一般产品商标会选择音译法来翻译,既将原语发音保留下来,也突出原语语言功能。同时翻译人员要对这方面给予认真的分析,确保译名的简洁、好听。语音相似同时要符合产品特点和功能,有利于译国对产品的记忆,包括:可口可口(Cocacola),夏普(Sharp)等。还可选择音译和意译相结合来进行翻译,该方法兼顾语音和语义,不仅可以保留原文发音,还能体现原文的意思,比如“金利来”这个品牌,为音译和意译的成功结合,将Goldlion中的Gold翻译为“金”,lion原本为狮子的意思,音译为“利来”,这个译名既有功能效果的等值传递,还满足了中国人大吉大利的心理。
五、结束语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有重要作用,首先看到跨文化语境的翻译,包括语言环境、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很多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还表现在数字、颜色词汇、广告语、动物认知和礼貌用语等方面。因此商务英语在跨文化的翻译中一定要有基本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这就要求翻译人员积累大量的中西方文化常识,深刻理解不同的词汇含义,并掌握多种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准确完整的传达双方的信息,做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克俊.跨文化语境视野下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2(10).
[2]李炜.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贸,2012(10).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翻译;障碍;策略
跨文化旅游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是不同地域间文化沟通往来的途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陈刚,2004)。在各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涉外旅游就是一个典型,不同文化背景的旅行者间交流是通过旅游翻译者的翻译来实现的,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本形式及文化习俗存在很大差异,这给旅游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旅游翻译的译文不仅要准确地传递信息,还要达到宣传的实际效果。为了传达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在旅游翻译中融入并强化跨文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旅游材料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并就出现的障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障碍形成的原因
1.英汉两种语言间表达存在很大差异
从汉英文本的语言特色及风格角度来看,汉语一般用很多形容词来传达其意义,而英语则习惯用简单的句型来表达。因此,若旅游文本材料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逐字翻译成英语文本,则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而英语的旅游文本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及准确性,一般使用简约、直观的文字。涉外旅游材料在英译过程中,因汉英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会给译文读者带来障碍。
2.汉英文化传统习俗的差异
汉英文化因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都会使两种语言在翻译时出现一些语意不对等的情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文化差异出现的语意不对等现象也会导致原文本与译文间有差异,有时还会出现词义空白或词汇空缺现象,这也给旅游资料的英译带来困难。由于旅游资料的英译蕴涵大量的文化因素,所以旅游资料英译时需克服语言及文化障碍。
3.译者未透彻理解原文及文化背景,导致译文不妥
旅游资料的英译,目的是为文本阅读者传达既符合原文意义、又符合译文读者文化背景的旅游信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若要把中国文化中语意丰富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就需要译者具备两种文化间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进行旅游文本资料的英译r,对原文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尽可能准确地向读者提供信息。
二、英译策略
旅游资料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确保文本信息的有效传递,应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出发进行翻译。在诸多翻译方法中,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对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之下。
1.音译法
在旅游资料英译过程中,若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汇时,可以采用拼音加注释的策略,比如地名。
2.音译加意译法
旅游资料的英译大多是景点的翻译,它是国外游客了解当地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在介绍旅游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景点的翻译主要是地名的翻译,其特点是有的需要音译,有的需要意译。当音译法因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带来的障碍不能恰当地向游客展示其含义时,译者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解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3.增添及删减法
旅游文字材料承载着许多文化因素及深厚的历史背景,旅游资料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常遇到语言精练、意义深刻的文字资料,这给译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给译文读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对于文化因素及历史背景丰富的资料,译者应适当选用英译策略对原文进行解释。有时,旅游文字资料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大量的修辞手段,译者若对此进行逐字翻译,译文显得复杂且不符合英语简练句型的表达习惯,也难让译文读者领略到文本的真实含义。在此情况下,应当采取删减法,减去一些和宣传材料核心不匹配或不相关的内容,使译文直达文章含义。
旅游资料英译的准确度能够对景点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因此,旅游英语的翻译者应该从文化差异方面入手,按照一定的翻译步骤,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将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传递给游客,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增进中国与海外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赵莉莉.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探析[J].外语研究,2012(11).
篇4
关键词: 菜谱翻译 跨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1.文化和翻译
根据社会语言学家Goodenough的观点,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就这一术语最宽泛的意义来说―组成”。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载体,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任。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都会失去意义。翻译和文化密切相连,奈达曾说过,“翻译就是交际”。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中介与桥梁,不但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码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符码的转换。
2.菜谱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而菜谱是餐厅的名片和广告,是沟通消费者和餐厅之间的桥梁,促成良好的双向沟通。
翻译学家J.C.Catford曾经对菜谱下过这样的定义:“Menu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inter-lingual transformation for semantic equivalence in the specific area of menu and terms in culinary culture.”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在菜谱翻译时要使用简洁的语言,用合理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贴近中式菜谱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考虑到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因此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灵活处理,这样外宾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久远的饮食文化。
由于文化差异、宗教差异、道德观念及忌讳等问题,译者应具有跨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
菜谱翻译中要注意那些根据联想意义命名的菜肴,避免引起文化冲突。如“龙凤配”这道名菜有些就直译为“dragon and phoenix”这显然不妥。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有邪恶之意,而“phoenix”只存在于中国的神话里,西方人对此毫无感性认识。实际上这道菜的主料是lobster和chicken,可以译成“lobster and chicken”。再如“三鲜汤”中的“三”这个数字在日本和北非地区代表“积极”意义,而在乍得、贝宁等地,“三”则有巫术的含义,奇数被视为“消极”意义,可译为“soup with fish,shrimp and vegetable”。而“红烧狮子头”译为“braised lion head”,狮子在西方文化中是令人崇拜、敬畏的对象,品尝百兽之王的头那怕得有不少的勇气呢。
随着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成功的菜谱翻译成为了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由于中西方饮食观念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翻译中要避免跨文化交际产生的隔阂和误会。
3.中式菜谱的翻译
中式菜谱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其命名方式既有写实又有写意;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外国客人可以通过菜谱领略到中国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姿,领略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浩瀚繁杂和博大精深。
菜谱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上的沟通,更是文化上的沟通。一方面,要讲清楚菜的原料和烹调方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中华饮食文化的情趣和意蕴,注意文化差异。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1)直译(写实)
根据菜谱的表面含义用英语意义基本对等的词或词组来译,其顺序和结构基本不增不减。顾客一目了然就会知道菜的原料、烹调方法及刀工等。
a.烹调+原料
烤鸭:Roast Duck
脆皮豆腐:Deep-Fried Tofu
炒芥兰:Sautéed Chinese Broccoli
b.烹调+原料+with/in+配料
红烧鱼:Braised Fish with Brown Sauce
蚝油扒时蔬:Braised Vegetable in Oyster Sauce
红烧毛芋头:Braised Taro in Brown Sauce
c.烹调+加工方法+原料+with/in+调料
虾仁炒蘑菇:Fried Shelled Shrimp with Mushroom
茄汁牛肉片:Fried Sliced Beef with Tomato Sauce
米粉扣肉:Steamed Sliced Pork Belly with Rice Flour
(2)直译+注释
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反映出地方特色烹饪技巧和风味。此类菜名译法如下:
a.地名/人名+原料
麻婆豆腐:Ma Po Bean curd
广东香肠:Guangdong Sausage
b.地名/人名+(in)style
广东龙虾:Lobster Cantonese Style
中式泡菜:Chinese-style Pickles
c.烹饪方法+地名+原料/地名
南京板鸭:Steamed Nanjing Duck
德州扒鸡:Dezhou Stewed Chicken
以典故命名的,直接译出该菜的原料及烹调方式,最好在英译名之外提供一个简短的背景补充说明其内在含义。如:
佛跳墙: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Fotiaoqiang lured by its smell,even 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3)意译(写意)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谱追求“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有较深的内涵,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实对虚,显其“庐山真面目”。
a.原料+with+作料
鱼香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
白灵菇扣鸭掌:Mushrooms with Duck Feet
陈皮兔肉:Rabbit Meat with Tangerine Flavor
b.作料+原料
咖喱牛肉:Curry Beef
芝麻豆腐:Sesame Tofu
五味豆腐:Five-Flavored Tofu
c.以实对虚
舍去菜名里的寓意、夸张等说法而使用明白的英语译出。
白玉虾球:Crystal White Shrimp Balls
发财好市: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
青龙过海:Water Celery Soup
(4)转译
在中式菜谱里,以“龙”、“凤”、“鸳鸯”、“翡翠”等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的菜名,不少人崇尚所谓某些原料的转译。
凤凰玉米羹:Corn and Egg Porridge
芙蓉海参:Sea Cucumbers with Egg White
出水芙蓉鸭:Sliced Duck with Egg White and Ham
(5)拼音+注释
中国独有特色食品的英译,本着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原则,先按中文用拼音译出,然后再加以解释性的英译。
包子:Baozi?摇Stuffed Bun
饺子:Jiaozi?摇Dumpling
锅贴:Guotie?摇Pot Stickers
4.结语
中式菜谱翻译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中文菜名特点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需注意跨文化意识。菜谱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文化的手段,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民族的传统饮食,反映其历史文化特点。菜谱中菜名的翻译既要考虑菜谱的基本功能和要求,又要考虑传递文化信息的需要。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谱的翻译在以语言文字为先导的饮食文化交流中扮演独特的角色,发挥巨大作用。准确的菜谱翻译才可以适应中外饮食文化交流。菜谱的翻译要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和接受能力,真正做到简洁、易懂,最终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篇5
【关键词】英语翻译 跨文化 视角转换 翻译技巧
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共同影响下,英语和汉语在说话方式和语言表达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翻译实际就是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语言进行整合,译者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借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转化方式来完成英语翻译工作。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研究工作的初级阶段,因而仍旧需要通过译者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实现语言的良好转换。
一、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基本介绍
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同样还是文化现象,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因而英语翻译并不只是语言的转换,其中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换。由于文化背景等差异,英语翻译的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些翻译学家表示读者对语言翻译工作的影响比较大,因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文化的发展会促进语言的发展,不同地区的语言在居住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为了使得译语更加符合读者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英语翻译中就需要进行表达方式的转换,这就需要在跨文化视角下来完成。语言在表现形式上是复杂多样的,其差异也较为明显。视角转换就是译者在不涉及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用目标语来重组源语信息,运用转换表达角度的方式来使得译文和读者的语言习惯相一致。在跨文化的视角转换中主要包括正反转换和虚实转换两种形式,其一是正反转换,这也是最为主要的视角转换方式。汉语和英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传递同样的信息,可以采用正反转换的方式来实现转换。其二是虚实转换,英文的虚写需要实译,或者是实写的地方需要虚译,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较少语言特点的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错误,保证译文的效果。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
1.地域和自然环境存在的差异。地域文化是影响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地域文化就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自身特色且至今都发挥着一定作用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地方民俗和传统习惯等。一般而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不同环境下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对说话方式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人们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对于英汉两个民族来说,其语言也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比如地理特征上的差异使得英国人在理解我国一些古诗词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偏差。从深层次来说,一些事物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有着丰富的延伸含义,但是当其处于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就无法体现其本质含义。面对这种情况,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不同民族的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保证英语翻译的效果。
2.社会和历史背景存在的差异。社会历史背景存在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其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更为明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和国外一些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中国人注重综合性的思维,也就是整体的和谐,因而也就形成了流水型的句式结构;但是西方国家强调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于是就形成了树杈形的句式结构。这种差异在谚语和习语中是更为明显的,因而要想准确的翻译源语,就需要对源语和译语的文化背景有着正确的认识。作为译者,要想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需要采用视角转换的方式,根据实际的翻译情况和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翻译的时候对原文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翻译的要求。
3.文化背景存在的差异。翻译的实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因而要想成功的完成翻译工作,熟悉文化之间的差异显得更为重要。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差异使得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这也是文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种语言将另外一种语言所表现的含义重新表达出来,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就决定了翻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需要相应的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语言中蕴含着的独特文化。对于英语翻译来说,只有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能让翻译的内容更加贴切,有效的克服和解决文化差异也是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要想实现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对等比较难,跨文化视角转换的作用就逐渐凸显出来。
4.生活习惯和习俗存在的差异。习俗文化主要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由民族风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打招呼等日常活动中的习惯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英汉在生活习俗方面的差异比较多。例如在汉语中,熟悉的人见面打招呼会客套说“你吃了吗”等,这在汉语中并没有很深的含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如果问“你吃了吗”常常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因而将此情景转化为西方语言则应该用到“how are you”等问候语。这种差异就是由于生活习俗的差异所引起的,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翻译,需要考虑当时说话的情境以及两种风俗习惯之间的差异。
三、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翻译技巧
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翻译的实质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可以说是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译文的可理解性,减少因为了解错误所造成的沟通障碍。语言的翻译主要是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三方面的翻译,而跨文化视角转换包括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视角转换包含的内容是较为全面的,而狭义的视角转换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传达相同的含义。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主要包括形象转换、虚实转换、修辞转换以及词类转换等。
1.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归化策略翻译技巧。归化策略就是指将文化中存在的差异转化成目的语读者熟悉的文化表达形式,也可以说是从源语相反的角度来传递相同的信息,让读者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异曲同工的趣味,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文化差异十分悬殊的情况,因而要想让读者更容易体会语言中的深层含义,需要采用归化处理的方式对语言中的成分和句式进行转变。
(1)物与人和人与人的视角转换。中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是主语的表现方式上,汉语中主要是以“人”为主语,而英语中的主语主要是“物”,因而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主语的转换才能保证源语言的本质含义。其次是在人称的翻译上,西方人十分注重谦让,因而其顺序一般是: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但是在承担责任和承认错误的时候会将第一人称放在前面。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转换。最后就是亲属称谓,西方国家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而汉语中则分的十分仔细,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2)词类转换的翻译技巧。在跨文化视角转换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对于正面无法翻译的情况需要从反面翻译,或者反面不能翻译的情况从正面来翻译,一些肯定的表达采用否定的翻译方法,否定的表达采用肯定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而在词类转换的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采用这种正说反译法或者是反说正译法。在英语翻译中,根据英汉之间语言习惯和词语的搭配习惯来进行语言的转换,可以使其更加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3)句式转换的翻译技巧。在英语翻译中,句式的翻译是主要的部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英语句式来说,在翻译的过程中其难度是比较大的。例如英语中常见的倒装句、祈使句和省略句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选择合理的方式使其更加符合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2.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异化策略翻译技巧。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语言转换,还需要考虑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因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与之相异角度的方式来进行语言的转换,也可以叫做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就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以此来实现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在异化翻译过程中主要包括正反词和相悖语态两种形式。
(1)正反词的转换翻译。在跨文化视角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词性灵活性的特点,采用正反词的方式来进行转换翻译。这种翻译的主要优势就是解决翻译中句子不通顺的情况,完善翻译效果。作为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来进行语言的转换,同时还需要注重译文的流畅性。除此之外,由于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运用否定式表达出原文的相同含义。正反词的转换翻译可以有效的保持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独特性,译文也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2)相悖语态的转换翻译。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关于语态的翻译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对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翻译,汉英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有很大的区别,汉语中比较习惯于运用主动语态,而汉语中主要采用的是被动语态。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目的语的用于习惯,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也更能保证译文语义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高帆.英语习惯用语的差异性翻译[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1(03):56-57.
篇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归化;异化
一.引言
翻译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
的交际活动, 而民族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翻译在本质
上与文化密不可分, 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就不会有翻译; 反之, 没有翻译, 跨文化交际就无法正常开展和进行。
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决策的需要。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额,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交际,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达,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有许多沟通上的问题。因为前者更注重你的语言表达好与不好,而不注重沟通之中对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倾向于“跨文化沟通”。同时,沟通的目的在于要让对方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你所说的话。
语言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传达感情、交代事件等事务而诞生的。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产生了翻译工作。
三.翻译的定义
张今先生曾对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 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 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黄忠廉在《翻译本质论》(2000:4)一书中将翻译的本质概括为: “翻译是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并求得二者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 翻译涉及到语言和文化,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总之,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与普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操纵者所选择的符号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形式, 它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
换, 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
四. 正确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的生活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 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或者说, 文化决定人的存在, 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正是这些在一般情况下十分明显, 然而很少加以研究的文化方面的原因, 以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说到底, 翻译者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翻译过程中, 既要尊
重对方的文化, 也要符合语言本身的习惯表达方式。由于两文化背景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词语的使用上存在诸多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应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针对不同的读者群,采用相应的策略来正确处理文化因素。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是近年来翻译者在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时常用的方法。归化策略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将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做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用译入语文化的表达方式取代源语文化的表达方式,使之更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表达方式即/ 入乡俗;异化策略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强调保留源语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了解异国风情 异国情调, 洋汁洋味。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加速和增多,不同的文化日渐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本着保持源语文化的目的,更多的翻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开始考虑以异化为主,以便更好地实现“文化传递”或“文化传真”。
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或两者并用,都不能脱离原文的语境和语用含义,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原则下把握好“度”。译者要根据不同功能类型的文本,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把“异化”与“归化”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力求获得与原文等同的语用效果。
五.结语
世界文化的交流应是双向的交流。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个基本方法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杨自俭.也谈“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2002,(6).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刘山,翻译与文化[J]. 翻译通讯, 1999, (5).
[4]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篇7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意识;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92-01
学习英语一定要重视学习英语文化,这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果只是一味的死啃英语单词、语法,不重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学习,肯定是学不好英语的,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然后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培养这种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生活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一、跨文化意识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里面包括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常规,有他们民族思考问题的特定思维,有他们共同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而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的时候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交流过程中能明白对方所讲的话语包含的意思。
其次,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我们不熟悉英语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自然也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语单词和英语语句中背后的含义,那么也就不能很好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了。
最后,交流都是基于了解的基础上的,但是尽管差异大,很多地方也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例如:中国说姓格林的一家人,英文就是“the Greens”。
大多时候英文初学者经常会以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而老师回答“Go ahead”,他却坐下了,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听见老师说‘去你的头’啊!”造成这种场面的原因就是每个国家对于幽默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表述语句的时候和英文中的表述顺序有很大的差别,如“对我来说做家务很有趣”,英文中就变成了It is interesting to me to do housework.是将形容词放在前面,而动作放在后面的。英文中介词使用很频繁,也很麻烦,对于中国的英文初学者来说可能难度大点。就表示时间的介词来说,at表示具体的时刻,in表示一个时间段,on总是和日子有关;表示地理位置的,in是指在某个范围内,on指与什么毗邻,to是指在某环境之外。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是比较重视词汇量的积累的,但是,他们只是死记硬背,能够保证自己知道词汇的中文解释,没想过去了解这些个单词在英语中更多的含义。
文化对于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一个单词的含义早已不是当初创造时那样单一了,时代赋予了它更加饱满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单词里面渗透的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
就像中国一样,最近新出了很多的名词,如“打酱油”是路过者的意思,“拍砖”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那些汉语学习者不去了解这些词汇背后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那么他也只能在正规的文章中看懂它们的意思,但是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大的障碍。
例如:On account of a payment made on account of the service charges on the Lessor’s account,no further payments on this account are necessary。这个句子里面有四个“account”,其中却包含了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和on和of连用表示由于,第二个account是有什么相关的意思,第三个account是银行账户,第四个account是费用的意思。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很不相同,比如there be句型中,中国人会说教室里有30个人,将地点状语放在前面,而英语是这样表述的: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地点状语就放在后面。否定句中,我们平时说书包里没有橘子,而英文表述为:There is not an orange in the bag.否定是放在前面的。
三、通过阅读加深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
平时,我们可以多看看英语母语国家的作家写的名著。作家是在当地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他们学到的英语是最地道的,他们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在他们的作品中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主人公的语言、人物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我们在研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且会发现这些东西和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很不一样,甚至有些内容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不符合语法的,为什么它可以存在,因为名著中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搭配。
篇8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非言语行为微笑文化差异
The Charm of Smiling
――On the Impact of Non-verbal Behaviors on the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Zhou Ying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deal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with which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fa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ortant role non-verbal behaviors play in the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acts of smiling――a significant reflection of non-verbal behaviors――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smiles in various cultur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by examples from China and America.
【Key words】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Non-verbal behaviorSmileCultural difference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而且取决于它的文化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还取决于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意识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想让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跨国公司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经济效益,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还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正因为如此,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之一的非言语行为就显的至关重要。因此,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各方都应在正确认识并理解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把握和运用非言语交际功能,积极促进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
非言语交际包括在交际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简单地说就是“不用言语的交际”,被称作“无声的语言”。(窦卫霖,2007:135) 一般的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大多数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不到30%的信息内容是由语言行为传达的,而70%以上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非言语交际在人类交际中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或情绪状态。有研究表明,在交际中当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不一致时,对方主要依赖非言语信息,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
在国际商务交际中,人们来自说不同语言的国家,非言语因素提供的信息更加重要。由此引起的误解更难解除,因为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反,如果对他国的非言语行为越了解,跨文化商务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想成功的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熟悉和掌握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非言语行为的重要表现――微笑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反映
作为一种典型的具有不同含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微笑深深根植于不同文化之中。人们一般认为微笑是一种全世界相同的行为;是用来传达诸如快乐、友好、赞许、满足等积极感情的;是一种全球性的问候方式;微笑和礼貌是同义词。可实际上,微笑在不同的文化中可以用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表达不同的意思。不了解微笑行为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误会和冲突,最终导致交易失败甚至关系破裂却浑然不解。
例如苏联解体后,当在俄罗斯开设第一家麦当劳店训练员工对顾客微笑时,就引起了许多麻烦。正如一位雇员所述:“人们会认为我们是真正的傻瓜”。因为俄罗斯有句谚语:无缘无故的笑是傻瓜的标志(转引自何孟良、池小泉,2003)。如果麦当劳的管理者事先对俄罗斯的文化有所了解,并按照俄罗斯的文化来培训员工的话,恐怕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尽管微笑,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是这样地微乎其微,以至于很少被人察觉,但它其中蕴含的文化模式却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该文化中个人的交际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三、微笑的文化差异表现
1.微笑的含义不同
微笑在美国人眼里是热情的象征,所以美国人喜欢笑逐颜开。微笑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与对之所微笑之人有无真正好感关系并不重要,所以对其他文化的人来说,美式微笑时常显得不真诚,硬邦邦。
可是,微笑在中国却没这么简单。在中国,微笑是一种礼仪。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那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微笑征服了全世界,让人不禁想起冰心散文名篇中的《笑》:“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这样的微笑,给人一种光明澄静,如履仙界的感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微笑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被人误解时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这是一种豁达;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地一笑,这是一种智慧;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器;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而对于微笑只表达开心意义的美国人来说,中国式微笑里的多重含义自然就变得难以捉摸了。
2.微笑的对象不同
(1)对陌生人笑
在美国,人们习惯微笑着彼此打招呼。在公众场合,美国人对陌生人也毫不吝啬地给予笑容。然而,在中国人们很少向陌生人微笑。一位名叫Extrawhite的口香糖制造商最近在网上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只有2%的中国人愿意向陌生人微笑(转引自杨海燕,2007)。通常,中国人只有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才向陌生人笑。例如,要问路的时候。
(2)对上司笑
在中国,属下每次往往都是笑着和上司打招呼或交谈;和上司接触时,板着脸是一种不尊敬和冒犯的行为。与之相反,员工的上司却很少笑或是崩着一张石头脸。在美国,当员工和老板交谈时,他会挂着灿烂的笑容来表示对老板的尊敬,这和中国的情形差不多。可是,在老板对员工的笑容回应上中美却有很大差别。通常,当谈话进行顺利时,美国老板也会笑,不过可能笑得没员工多。
四、微笑的文化差异解释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这可以追溯到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也就是Hofstede的文化理论。该理论由Hofsted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已得到全世界跨文化研究领域中学者们的广泛认可。Hofstede通过对IBM公司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员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提取了文化的4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阳刚与阴柔(masculinity/ femininity)。
1.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这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这也正印证了Hofstede文化理论中的第一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即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据一些专家称,中国在个人主义的指数中排名比其他亚洲国家都低。亚洲国家的个人主义平均值是24,而中国只有20。这表明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观念很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有很强的集体主义意识,感情上倾向于整体,并且往往将自己当成整体中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往往会区分群内人和群外人。所以,在中国人眼里,亲戚、同事、朋友和邻居等熟人是群内人,而陌生人自然而然就是群外人了。中国人对这两种人往往区别对待。对于熟人,中国人见面时经常会朝他们笑;对于陌生人,中国人却往往不愿意或者觉得没必要这么做。
相反地,美国却是一个个人主义意识比较重的社会。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联较松;个人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会倾向于也不认为自己隶属于某一特定的群体。因此他们也就没有明显的群体界限意识。他们通常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经常向陌生人微笑的原因。
2.权力距离不同
Hofstede的第二个文化维度权利距离,是指人们对组织或机构内权利不平等现象的接受程度。世界的平均权利指数是55,而中国的是80。很明显,中国属于大权利距离文化国家。大权利距离意味着在该社会人们对于由权利与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这种社会一般倾向于遵从层级制度体系,自下而上的沟通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微笑代表友好和亲密,所以为了保持上司的威严,上司一般对下级或员工不苟言笑。
相反地,美国属于小权利距离文化社会。这种社会不再强调公民间由财富或权利引起的层级差异,而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地位、机会的平等。因此,在美国上司倾向与员工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而微笑则是一种友好的标志和沟通途径。
3.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习惯于含蓄而委婉的表达方式,因而在微笑的表达上就演化为多种意思表示;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通常也是非常直率的,于是就有了单一表达的美式微笑。
五、结 论
由此可见,微笑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无声的语言,更是沟通的桥梁。在这个跨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如果不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笑也会带来误解和冲突。因此,所有人都必须学会理解和接受不同的微笑文化,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否则各国之间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
〖*本文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6年科研一般项目:语用学与商务外语中的言语行为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6MS015)〗
参考文献
1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何孟良、池小泉.微笑模式之语言映衬[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 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模式――跨文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 谢衡晓.从Hofs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在创新中的作用[J].创新论坛,2007
篇9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育
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也正是文化,使我们对于不同的民族之间产生辨识与区分。而一个民族的语言,则是该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内涵,那么语言则是这内涵的一种表象。单纯的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即便学得再认真、再刻苦,如果不考虑文化层面的知识,对于语言本身也很难有很大的突破,学习也只是停留在皮毛,很难领会语言内在的精髓。因此,只有学习、熟悉、了解国外的文化,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的能力与水平。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提升跨文化方面的教育势在必行。
一、增加文化背景的介绍
来自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来自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直影响着我国传统的英语教育,使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认识始终都处在一个狭隘的层面,即将语言与文化割裂开来。在英语教学当中,只是孤立地、单纯地讲语言。教育系统通常更加重视语言的形式,比如强调词汇、语法,以及书面语言的学习,但却极少涉及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如今,在大学英语的课堂当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一些英语词汇的介绍
单词是语言当中一个比较基本的元素,一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用法,而正是这些灵活的用法,使得文化的内涵得以在语言当中延伸。比如在我们汉语当中,梅兰竹菊除了其本质的含义以外,还包含了许多更深层次的文化方面的内涵。在英语当中,也同样有一些词语包含了隐性的含义。
2.对于词组的介绍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接收到学生这样的信息反馈:单词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变成词组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我们这里所说的词组,是一个较为广义的范畴,其中包括了一些固定的搭配、成语、谚语,以及一些俗语和俚语――许多人在看英文原声的影视作品时,也会困惑于一些词组的含义;这种现象更导致了一些人对于翻译的把握不够精确,甚至会译出完全错误的结果……其实这也是由于文化不同造成的。在大学英语课堂当中,教师对这些词语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加以介绍,可以让学生们对于欧美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于跨文化的交际产生极大的帮助。
二、增加听说方面教学内容的比重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当中,往往更加注重读写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应试来说无疑是较为高效的一种方法,然而对于学生们文化的培养,却收效甚微。众所周知,学习语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语言能力,这其中所依靠的,也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对于文化的了解与学习的过程。生活在母语环境当中的人们,即便是小孩子,也可以说出地道的母语,这地道的来源,离不开文化作为依托。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已经相当重视语言环境的构建,而构建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设听说课程
通过教育的改革,各个高校已经开始倾斜教学的方向与重点,从而向听说方面有所偏移。学生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听力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锻炼听力,提升自身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听力原文、材料、问题当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揣摩,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底蕴。
2.开设外教课程
很多高校除了开设正常的听说课程之外,还聘请了外籍的英语教师,开设外教课程。此举的目的亦是希望帮助学生们搭建一个更加良好的英语环境。当我们很小学习说话的时候,说错了话都会有父母从旁提醒,并给予正确的教导,而外教课程正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与外籍人士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英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潮丝毫没有减退,这说明了我国人民希望与其他国家、其他文化进行更有效沟通的迫切心情,以及我国对外发展的实际需要。今天,跨文化教育已经收到了显著卓越的成效,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依然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彭增安.跨文化的语言传通:汉语二语习得与教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
篇10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除了充当语言媒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信息,达到在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应当结合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商务英语技能的同时,提高商务文化意识。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商务往来活动日益频繁,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能运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又能在面对不同的政治、法律、文化以及经济环境下,进行有效商务沟通,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一、商务环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影响力日益提升,参与的各类国际性活动也日益增多,由此,中国人已经不可避免地要与来自不同区域的人沟通。“我们经常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只是不自觉而已。”而国际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要促成商业活动的成功,活动参与方就必须事先理解对方的文化,否则就可能因为一些细节的文化差异而产生分歧。一般来讲,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两个主要错误。对于语音、语法方面的错误,大部分人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语用方面的错误致使产生文化、心理上的歧义,就会造成交流上的失败。比如,商务谈判时,美国人会迅速进入谈判主题,避免冗长的铺垫和试探;日本人注重言辞和行为上的礼貌,采取迂回方式进行谈判,容易令对方迷失方向;而中国人一般表现比较内敛、隐忍,倾向于照顾对方的情绪或“面子”,谈判中会从大局出发,尽量达成共赢目标。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商务英语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并深化对商务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认识,在夯实自身双语能力的同时,尽可能熟悉别国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模式,多做双语间的对比研究,在教学中一直贯穿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另外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比如到英语国家去学习或者实际参与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除课堂上的商务英语和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以外,带领学生多接触相关视频资料和报刊、书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平台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践机会,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交流是互相的,在了解对方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表达中国的文化特征,以加强互相的理解。而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外语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略语用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极少进行文化输出。而在现实的对外商务沟通中,外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有了解的愿望,但中国的学生,即使英语语言流畅,也很难清晰表达中国的文化内涵。因此,商务英语教师要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商务英语和文化的积极性,为以后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打破惯有的“灌输”模式,而要体现其实践、操作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采用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Approach)、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案例教学法(CaseStudyApproach)等教学方法,以此给学生创造课堂参与的机会和环境,帮助学生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上展示,以及课后演练。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给学生布置清晰而恰当的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课堂流程,从而使教学各环节可以紧密结合,顺利进行。
(三)利用数字技术,多渠道取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商务动态信息,并且随时进行交流、学习。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集为一体,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给学生创设一种浸入式学习环境。通过收听、观看原版英文资料,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信息可以有直观的体会和理解。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是否具有自学能力,直接决定其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比如针对主动性差的学生,可以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互相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课余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现代通讯手段,随时和商务英语教师保持联系,解决学习当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时监控,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等界限一一被打破,社会发展的各层面都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沟通与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已远远超越语言本身,由此,商务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清形势,接受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挑战,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将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各国商务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金珠.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高淑英.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及其培养[J].西北大学学报,2005(,3):59-60.
[3]顾嘉祖.跨文化的交际[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李再侠.加强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安徽文学,2011(2):205-206
- 上一篇:中西文化交流差异
- 下一篇: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