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研究背景
矿产资源是能够以某种方式为人类所利用的,赋存于地壳中的多元素或单元素矿物,其重要和突出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性,其储量是有限的,一旦一个地区或城市资源枯竭将容易造成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因矿而建的城市衰败。目前,我国有资源型城市(镇)426座,资源型城市人口31084万人,其中近1000万人从事资源产业工作。资源型城市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3。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中93%的煤炭、90%的石油、80%的铁矿石、70%的天然气均由资源型城市提供。根据资源开发程度和发展阶段,我国的426座资源型城市(镇)中,有82个处于成长期,占资源型城市总数的19.2%;有290个处于成熟期,占总数的68.1%;有54个处在下降期,占总数的12.7%。随着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和开发的进展,资源型城市若没有其他支柱性的非资源产业支持,就必然会出现由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败的过程。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现在矿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二、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对各种资源的人均需求和总需求持续的增长,这对于建国以来一直为祖国建设出力的资源型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了我国众多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陕西能源基地之一的铜川市是依靠能源建立起来的地级市,经过了几十年矿产资源的开采带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担负着陕西乃至国家某些矿产资源的长期增长性的需求的铜川市,不但要结合国家和陕西省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经济转型,而且面临矿产资源的减少,需要通过研究和长期的规划来实现它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产生及发展
如果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告诫与要求人们要从长计议、考虑个人的长远发展,那么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盛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则是从全球以及全人类的角度和高度要求所有人类关注自己的发展、关注承载着人类生命的地球的未来与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是以前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前进,先进的技术和众多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但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众多益处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所有这些,不仅对当前而且对将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问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同时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一提出来,很快就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发展理论与概念现代化、发展决策与规划方法科学化的全新领域。
四、铜川市矿业发展状况
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之北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理坐标东经108°35′-109°20′,北纬34°48′-350°35′。辖区南北长84.03千米,东西宽83.97千米,面积3882平方千米。铜川市是陕西省关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中和陕北经济联系的纽带,属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战略重要的核心层和辐射带。铜川市以煤炭、水泥用灰岩为主的能源和建材类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铜川市经济开发新区位于渭北黄土高塬南缘,远离旧工业区、空气清新、地域开阔、景色宜人,交通发达,通讯便利。西安-延安铁路和包头-茂明高速公路纵贯全市南北,市区距西安市中心71千米,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0千米;全市建制村已全部通公路;程控电话及网络通讯覆盖全市各个行政村。铜川市是投资、兴业致富的理想之地。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建材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继续强势推进“5523”工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剔除价格因素,比2008年增长15.3%,达到142.27亿元,为1984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66万元,较上年增加2201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4.0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7.6%,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水泥、铝业、陶瓷、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力、食品、医药、电源、旅游等新兴产业迅速增长。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出实质性步伐,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工业三废排量显著下降,采煤沉陷区和滑塌区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矿业地位和作用
铜川市采矿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矿业城市之一,是陕西省重要的煤炭、建材生产基地。矿业是铜川市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从事矿产资源采掘业共计57546人,生产原煤1849万吨,实现产值40.58亿元。生产水泥725万吨,水泥熟料639万吨,水泥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成品实现产值25.67亿元。矿业在铜川市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显著,煤炭、水泥、水泥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成品产值,占全市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收入144.03亿元的59.84%。矿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其他行业的进步和提升,为全市城镇化建设,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铝业等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铜川市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可供勘查开发的煤炭资源地有限,建新井扩大煤炭开采规模的路子难以再继续。规划期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对内需通过资源整合,改扩建现有井田的生产能力,走节约、集约化开采的道路,对外除进一步招商引资,改造现有井田,提升产能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可与相邻资源丰富的市县联合,争取对方
资源,扩大煤炭资源开发地。第二,就2005年煤炭矿山企业数量、规模看,铜川市煤炭矿山规模普遍很小,全市2007年生产煤矿,按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件规定,符合中型煤矿矿山规模(≥45万吨)以上的仅为16家,占全部煤矿的17.02%。占有查明资源储量1亿吨以上的大型井田8家,但设计年生产规模在百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明显制约了全市煤炭生产规模的进~步扩大。第三,水泥用石灰岩矿山偏小的现象也很突出,有待于通过资源整合,关闭和淘汰小型水泥用石灰岩矿山,建设与现代化大型水泥工业相配套的骨干水泥用石灰岩矿山,实现水泥用灰岩采掘业的跨越式发展。第四,对资源量丰富、尚未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的开发途径及方向的研究投入不足。如油页岩、粘(铝)土矿等,探明资源量虽较大,但因开发方向不明、市场前景模糊,所以开采规模均很小。石炭二叠纪高硫煤仍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但因精选煤与脱硫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不足,制约了对这类资源开发规模的大幅度提升。第五,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欠账较多,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老井田,因煤炭采掘引发的地面塌陷区、滑塌区尚未得到有效的恢复治理。其次,已停产或关闭的小煤窑、小采石场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六,砖瓦用粘土因粘土砖厂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因而数量虽多但开采规模总体很小。而且少数分布不合理,如分布于新区的8处砖瓦用粘土矿山,虽然对新区建设有利,但对环境影响较明显。另外,本地粘土类页岩分布广泛、煤矸石资源丰富,但对国家提昌的新型煤矸石、粘土页岩砖的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六、政策性建议与结论
篇2
关键词:矿业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13-01
1 全球矿业经济发展近况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的全球化会促进矿业的全球化,但是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单独一个国家或地区无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分配,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矿业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球矿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全球矿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矿业资源加速从矿业资本输出国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另一方面,掀起了矿业企业兼并整合的浪潮。矿业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像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购并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开采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矿业环境保护,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企业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做到严格管理和执法,以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2 我国矿业经济的特点
目前我国矿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国有大矿”,国有大矿的起点比较高,但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比较慢。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国有大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负担沉重,税费负担过高,煤矿国有体制改革较为落后,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国有大矿的发展发展缓慢。
其中“二元结构”一元是“乡镇小矿”,它的起点比较低,但是近些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依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陈旧,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够,后备资源短缺,可称之为“难以为继”。“国有大矿”和“乡镇小矿”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的竞争,而乡镇小矿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反之国有大矿则有着高成本劣势,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乡镇小矿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将会导致一些国有大矿被迫关闭、破产。双方竞争会使我国矿业经济出现激烈的振荡,虽然现在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矿业经济总体表现为生产能力总体下降趋势的波动,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任其发展和自发的调节,我国要付出矿业经济振荡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高昂代价。现在的发展是以两者整合为主,目前山西等一些煤炭大省准备整合小型的煤矿,使得煤炭的发展进入正常化、规范化,同时可以进行绿色发展矿业经济。当然经过振荡之后,两个单元会走向结合,重新塑造中国矿业经济结构,再走向正常的发展之路。
3 我国矿业经济仍需宏观调控
中国矿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一种较好的联合的方式是以“国有大矿”为核心企业,以使得“国有大矿”与“乡镇小矿”的联合,以其他国有矿业企业和乡镇矿业企业为紧密程度不等的成员企业,组建以地域关联,以矿种关联为基础,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矿业企业集团。
在联合之后的矿业集团的内核心企业,这样可以使得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及松散层企业的内部,实现“在非关键工艺环节”劳动力合理充分替代资本,而发展成新的二元结构矿业经济模式。在联合后的矿业企业集团内部,可以通过集中选冶、加工,将先进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机械设备集中配置。
4 树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些专家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称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效率地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不以减少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为基础。
矿产资源的节约型、高效率开采是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确定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篇3
关键词:固体矿产;矿山;可持续发展;勘查;开发;一次性能源
一直以来,人们片面的认为矿产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地质要素,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具体的矿山勘查、开采工作中,存在许多影响矿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基于此,实施多种学科交叉研究势在必行,它对矿产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我国土体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入手,结合我国市场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论述了有关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法,以供同行日后工作参考。
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建国以来,经过地质工作者不懈努力和钻研,固体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固体矿产资源的发现可谓是确保了我国经济建设能源需求,同时对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做出了指示。例如,我国煤矿、汞矿以及磷矿等,这些矿产储量在世界首屈一指,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明显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这些占据世界前列的矿产总量的人均水平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那么稀有矿产的人均水平更为低下,由此可见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就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我们发现,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主要表现出:矿产资源存储量大、人均水平低、矿产种类齐全、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的分布相对集中且分布地区的经济不合理等。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大量的矿山出现了贫矿现象,这些矿山在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的难题,而且开采和勘查工作成本过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矿山资源分布也非常的不合理,矿产储量和矿产种类有着一定关系。比如煤矿、铁矿等,这些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东南地区这类煤矿存在着十分紧缺的现象,这不得不对矿产资源实施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等长距离运输情况。甚至有些大中型矿山因为地质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开发与利用难度过大。
2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可以说我国经济增长赖于资源的供应。但是面对我国日以加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不断缩减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供应日益紧张,因此把握好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形势不容忽视,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根据我国当前有关部门工作计划得出,在未来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还会稳步增长。
3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矿产勘查与开采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为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就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极大促进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前进,也推动文化产业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进步本身就是一个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在自然环境改造中重点在于发现矿产资源、认识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我国历史进程分析,中华民族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铁器时代等不同的发展历程,但是不管哪一个发展历程中,都是以矿产的勘查与开发为基础的。当然,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历程也不例外,更是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4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原则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是复杂又具有极大风险的投资,也是一个资源消耗的过程。勘查是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认知的阶段,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与支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要力求在投入上减量化。在勘查中注意伴生矿产或相关矿产的勘查,避免同一地域的重复勘查投资。而矿产的开发阶段是矿产资源消耗的主要阶段,以减量化为目标,提高开采和利用技术,提高矿产开采回采率、选择矿产回收率与矿产的综合利用率。完成开采减量,实现矿山开发的可持续性。
4.1 固体矿产资源的减量化原则
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是在矿床发现后,确定矿产资源分布、种类、数量、质量、技术等条件,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或者矿山企业的需要进行的全部地质的勘查工作。固体矿产资源具有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勘查中常需要地质填图、物探、遥感动质等方法,使用钻探、坑探等相关技术,通过测量、编录、化验、计算和研究等一系列工作,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的投入,所以,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极具风险。所以,矿产资源的勘查实行减量化原则十分必要。
4.2 固体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综合回收,建立矿产资源统一的销售模式、开发模式,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开采,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降低资源浪费。固体资源矿山会出现固体废弃物,对煤歼石的综合利用既可以解决环境的破坏,还能促进资源再利用。
5 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开源
固体矿产合理的勘查开发会直接影响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矿山的勘查开发原则,开展矿产的勘查开采工作,探寻新的矿产地,增加矿产储量,这是地质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加强急需能源的勘查工作,对固体矿产执行稳定的勘探和开发,充分勘查利用固体矿产资源,加强老矿区储量的扩大,稳定老矿区日常的生产。
5.2 节流
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节约矿产资源,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降低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这也是保持矿山可持续性发展的重点。矿产资源在勘查阶段就要制定出合理集约化开发的方案。滥采滥挖是对矿山的破坏,我国很多小型矿山都存在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应用集约化的开发方式,使矿山保持可持续发展。
5.3 宣传
5.3.1 我国人口众多,素质相差较大。加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宣传十分重要。加强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宣传,使政府与群众对地矿工作重视起来,有利于地矿工作顺利开展。
5.3.2 加强我国资源需求形势的宣传。使政府与群众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阶段的发展形势,资源有限,减少浪费。
5.3.3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也是使矿山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对固体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勘查开发,重视矿产资源利用的新技术研究,加强政府推广与引导作用,挖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实行合理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案,是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料是矿产资源,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产资源。以前,在开发矿产资源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限制了矿产企业和矿产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矿产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
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绝不仅仅是种几棵树,栽几棵草这样简单。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矿山企业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源效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矿山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1.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是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之前,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时消耗大量的能源的同时,没有对矿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满足后代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所以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有效促进矿山企业经济发展
矿山企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前,矿山企业“靠山吃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枯竭,没有了矿产资源,企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倒闭,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限制了矿山企业的经济的循环发展。
3.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存在于自然界,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自然界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如果破坏环境,造成自然界的失衡,自然就会惩罚人类,例如水土流失、土地塌陷等。如果在开发利用时保护环境,就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矿产资源开利用发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有限、开发矿产资源有偿、生态环境的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资料,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企业应该尊重自然、了解自然、维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矿山企业要把绿色理念发展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并根植于企业员工心中,使企业在任何工作中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方式。
2.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引导
矿山企业的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调控,与此同时,要监督矿山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落后工艺,及时引进先进的低耗能、高利用率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以使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充分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
3.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秩序混乱,出现了很多无证开发和越界开发的现象,还有就是很多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企业不进行技术更新,仍然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对落后企业监督其技术更新,对于拒不更新技术的企业,强制关闭;对于合法的企业引导其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等,这样一来,我国矿山企业就会全面实现科学化、规模化、节约化生产,促进矿山企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4.加强培养矿山开采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其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有了专业人才,矿山企业才会科学合理的对矿山资源进行开发,只有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矿山开发技术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以实现资源更加科学合理的被开发和被利用,所以专业人才培养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很重要。为了培养专业人才,矿山企业可以与专业院校合作,进行委托培养,同时为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平台,例如,邀请行业资深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提供专项资金启动科研项目等。
结语
篇5
(一)矿产资源的客观属性决定其“先天”价值存在性矿产资源具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维持生存生产的前提条件,这从根本上构成了矿产资源的客观价值。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矿产资源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稀缺性,采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开采使用矿产资源已经迫在眉睫。从另一方面来说,矿产资源的稀缺就使人类不得不面临矿产资源的“价值争夺”,这就使矿产资源具有了一种潜在的社会价值。
(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保护决定着其“后天”附加价值的存在性人类为自身发展要不断地发现和开采矿产资源,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劳动价值,在矿产资源后期的保护上同样也要付出一定的投入。人类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发掘、开采、经营管理,这其中所凝结的劳动的总和就构成了矿产资源的物理价值。
(三)矿产资源会计的概念与本质矿产资源会计是全面应用自然环境科学、统计学、经济科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的专业型会计科学,是从会计的角度与方法系统科学地对企业与矿产资源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它从新兴的经济社会要素演变而来,不同于传统会计的另一微观会计分支,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体现。矿产资源会计,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要素发展的必然产物。矿产资源的稀缺、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的发展在借助内部动因的同时对外部环境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矿产资源会计的核算迫在眉睫。它是以经济核算需求为基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核算和管理企业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对企业消耗资源和污染减排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为企业的节能降耗提供数据基础,以达到协调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矿产资源会计的目标
(一)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基础企业立足于社会不单是其经营业绩作用的结果,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受到来自公众多方面的评价,其中,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形象乃至经营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义务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矿产资源会计核算的目标之一正是为企业履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社会责任奠定理论基础,矿产资源会计核算的结果将帮助企业做出决策,从而控制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或者调整生产方式,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作用。
(二)向数据使用者提供有用可靠的矿产资源会计信息本文所指矿产资源会计信息是指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披露企业与矿产资源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矿产资源对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影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关的环境绩效评价等。与传统会计的目标相似,矿产资源会计同样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1)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第一,相关的环境资源委托人,主要指政府环保部门。矿产资源会计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以便国家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开采措施,支持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第二,投资人和债权人。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发展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对企业投资不仅仅局限于对其业绩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上,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投资”,即将人类对环境资源、对社会的责任融于企业的财务活动,甚至经济活动中。投资方依靠矿产资源会计选择那些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主动改善环境污染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必将成为投资活动的趋势。同样,由于投资活动的责任化、道德化,债权人也必将通过对企业环境资源方面的业绩评估来分析其偿贷能力和风险。第三,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必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绿色消费”已经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者在关心商品本身质量、销售服务的同时,也将商品的生产和使用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相关指标作为购买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消费者的态度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所以矿产资源的会计信息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存亡。同时,社会公众与企业矿产资源所引发的环境污染有直接的联系,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必将使用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使用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这就有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矿产资源等环境资源的会计信息对社会公众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2)企业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这里主要指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者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驱动下,已经将矿产资源的开采使用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控制评价和预测决策等,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在社会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地位。
三、矿产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的假设下,企业应当对一切与矿产资源有关的经济活动,包括对矿产资源的交易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矿产资源会计从整体上应该遵循传统会计主体的假设,但由于矿产资源在一定意义上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储量确定、开采方式、计量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必然会给会计核算带来一些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操作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充分遵循权变原则,对矿产资源会计主体的假设可大可小,可以是某一地理范围内的产业群,可以是法律意义上的经济体,也可以是某一企业中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矿产资源会计属于环境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必须承担来自于法律或者道德范围的社会责任,这从客观上决定了矿产资源会计必然要考虑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矿产资源会计主体假设应用中,不仅要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属性,还要充分考虑其对外的社会责任价值。
(二)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假设与传统会计相似,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按照目前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在此假设前提下,企业才能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包括资产的计价和费用收益的确认等。从矿产资源会计的角度看,持续经营假设的明确意味着会计工作人员应对矿产资源取得的收益和环境债务等会计信息进行核算,从而发挥会计在企业和环境资源方面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矿产资源会计应当以自然资源不会枯竭,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企业持续的发展为前提,假设社会中的经济体会按照既定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类和环境的依存关系,也为矿产资源会计核算提供了约束性的条件。同时,矿产资源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假设也体现了在一定客观持续的生存条件下,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假设。
(三)会计分期假设矿产资源会计的会计分期是指按照一定的会计期间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消耗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的经营活动进行量化,为整体的环境规划统筹提供可信的数据信息,可见会计期间构成了其核算的时间范围和核算循环的周期。
(四)多元计量假设传统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而矿产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整个有关矿产资源的环境活动,
单纯的货币计量不能完全反映矿产资源会计核算的要求因此,多元计量逐渐被认可,它从横向范围内指的是货币和非货币两种计量形式。对于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交易事项,可以引入一些非货币的计量方式,如一些技术指标和环境资源指标等,也可结合图标文字多重表现方式,更好地反映交易事项,并用报表附注等形式披露。多元计量假设在纵向范围内指的是在货币计量的形式下,采用不同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现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
(五)受托责任假设不同于一般的财产责任托付,矿产资源会计的受托责任假设不仅仅是对矿产资源本身物理形态使用和管理的责任表现,更多程度上是受社会政府之托承担降耗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其在表现形式上不仅要承担企业运营的经济责任,还要积极主动承担所附加的社会责任。
四、矿产资源会计基本要素
(一)矿产资源资产指企业有权开采使用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天然的矿产资源在被企业利用并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已经被赋予了经济价值。这里所指的矿产资源资产是以矿产资源具有价值为最根本理论前提的。
(二)矿产资源负债指企业为了节约矿产资源、治理使用矿产资源所引发的环境污染所产生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以及相关税费等,其中包括为了改进生产方式从而节约矿产资源所购入的机器设备,为了承担环境恢复的各项负债等。矿产资源负债的确认要时刻围绕矿产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操作性较差,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认定标准,从而完善矿产资源负债的确认体系。
(三)矿产资源权益指企业的所有者投入或者拥有的矿产资源权益。具体指投资者投入的有价值的实物矿产资源资产、矿产资源所有者通过对矿产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享有的权益、企业用于节约矿产资源所设立的专项基金和企业通过对矿产资源造成污染治理所获得的收益。
(四)矿产资源收入从广义上讲矿产资源收入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企业与矿产资源相关的一切经济利益的流入。狭义上的矿产资源收入指企业出售矿产资源和因为降耗减排、保护环境所获得的收入,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表现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包括企业直接对外出售矿产资源取得的收入、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经营的奖励和各项补贴、矿产资源环境污染罚款收入等;间接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因节约矿产资源、治理其所引发的环境污染所降低的成本和因节能降耗失去的机会收入等。
(五)矿产资源费用
指企业为了预防或者治理因为使用矿产资源所引发的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因为环境污染所承担的损失和已消耗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是企业围绕矿产资源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具体包括:(1)矿产资源的消耗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过度消耗矿产资源所带来的损失;(2)矿产资源附加费用,包括为了避免或降低环境污染所发生的预防费用、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对所消耗矿产资源的恢复成本、因大量开采矿产资源而对其造成严重破坏的损失和污染物排放量超标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损失等;(3)矿产资源的管理费用,为了降耗减排而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所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各项研发费用、环境预防费用、环境监测费用等。
(六)矿产资源利润指矿产资源收入扣除各项矿产资源成本费用和相关矿产资源税后的净利,是企业评价自身经营业绩的指标之一。但由于矿产资源会计体系的特殊性,其利润核算较一般的会计核算具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矿产资源收入除了直接出售矿产资源取得的收入之外大都表现为一种名义收入,矿产资源会计收入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与矿产资源支出相配比,从而从整体上掌控企业有关矿产资源消耗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有关利润的取得上,相关利润多反映为一种“道德业绩”;其次,对于矿产资源会计的收入及费用的计量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确认标准,其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矿产资源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一)矿产资源会计、环境会计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关系矿产资源会计的目标与宗旨正是与企业所应当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相契合,这就使矿产资源会计的内容从理念和主观认知上扩大化,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更加完整的诠释矿产资源的本质。又因为矿产资源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制定相应的矿产资源节能减耗管理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因此,矿产资源会计是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内涵交叉作用的微观会计学科,三者关系如图l所示。
(二)基于经济核算要求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矿产资源会计的必然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矿产资源会计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我国企业践行矿产资源会计核算的行动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因为我国社会并没有从多方面认识矿产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为了使矿产资源在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企业在整个开采利用过程中实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从而在维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创造环境友好型的生产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从经济核算要求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两方面来说,矿产资源会计必将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篇6
[关键词]矿区;矿区资源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61-02
矿区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矿区不仅是矿产赋存、生产和供应基地,而且还具有社区的功能。我国国情决定了对于矿区这类特殊的区域,资源环境是其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基础,没有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矿区的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开展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的界定
1.1矿区
目前对矿区的不同界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从矿山企业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矿区行政区划来考虑。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都可以发现矿区是一具有空间有限性和连续性的特定地理范围,是具有一定空间功能、聚集功能、连接功能等的社会群体所在区域,并有其自身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本研究认为,作为分析研究论及的矿区理论上可以有三种划分方式:第一种是以行政管辖范围划分,这种方法划分的矿区具有明确的边界;第二种是以矿山企业范围(井田)的边界线划分,即由几个矿井所组成的井田范围,这种划分也有明确的边界;第三种是以生态功能区划的划分方式,这种方法划分的矿区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线,而是根据区域生态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范围。
1.2矿区资源环境
在资源环境科学中,资源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资源,即人类财产的来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环境,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其质量。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所能开发和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或对象;自然环境,一般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的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针对同一自然界而言的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就所指的具体客观事物而言,两个概念实质上并不存在截然区别的界限。由于一个自然体兼有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特性。因此,资源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自然体表现的两方面功能。实质上,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可以说就是资源问题,或资源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因此,矿区资源环境安全涉及很多方面。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笔者认为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研究应侧重于矿产开发引起的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的影响。故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研究对象即为矿区除矿产资源外的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包括土地资源及其相关环境、水资源及其相关环境、大气资源及其相关环境等。它是矿区人类活动的基础,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2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定义与内涵
资源环境安全是指一定区域无论是当代还是后几代人都可以持续、稳定和经济地获取自然资源,同时,又使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或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资源环境安全是一个具有空间层次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对于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笔者认为人类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对矿区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恢复控制在良好的状态范围内,即资源环境破坏及其整治后不应威胁矿区人类生存和发展,应能为矿区持续发展、矿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它具有以下含义:
(1)矿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这是保障国家层次上的矿产资源安全所要求的。
(2)矿产开发对矿区其他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影响或破坏应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使其在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不使其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3)对不可避免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破坏要尽可能对其治理,并恢复到良好的状态,以维持资源环境的功能。
(4)保障矿区资源环境安全即是保障当代及后代矿区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矿区资源环境安全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它要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从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含义可以看出,矿区资源环境安全是与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应的,当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时,资源环境系统不安全,反之则安全。
3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系统的特点
矿区由于矿业生产的特点,与一般区域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所以威胁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因素也相应具有特殊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3.1累积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其他资源环境的破坏具有很强的累积性。目前矿区出现的任何资源危机或资源环境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较长时期沉淀的结果。累积性要求所进行的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研究能涵盖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
3.2突发性
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灾变通常呈现突发性,这是由矿区资源环境系统自身性质决定的。矿区资源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当人们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获取所需要“负熵”的同时,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或打破这种平衡,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内的平衡和自然资源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间的平衡,使煤炭资源环境系统熵增大。而且这种演替过程往往呈逆向的,在时间上包括渐变与突变、连续与间断、波动与周期等各种演变形式;在空间上,则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消长、进退和更换、环境结构和功能变动、演化和重构、环境质量的退化等。
3.3滞后性
由于累积性的特征,矿产开发对其他资源环境产生的后果显露要相对滞后一段时间,一些现象在开采初期是没有表征或是不易观察到的。但当表现出来以后,安全状况就已经很严重了。因此,在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研究中,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提前做出调控决策,防患于未然。
3.4时空动态性
矿区资源环境安全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的,它与矿区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是相对应的。因此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评价、监测预警的技术系统,当前“3S”技术(GIS、GPS及RS)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4矿区资源环境安全与矿区可持续发展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着眼于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形成并且受资源开发直接影响的区域进行的分析研究。矿区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以及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将矿区资源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作比较,不难看出,对矿区可持续发展而言,保障资源安全意味着应有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生态环境安全意味着应有环境可持续;而只有资源环境安全才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由此可见,矿区可持续发展强调或包括了资源环境安全。资源环境安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离开这个前提条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不可能实现。矿区资源环境安全强调的是一种基础性作用,而可持续发展是指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目标或战略,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保障矿区资源环境安全。
实施体现资源生态化利用、符合循环经济架构的绿色开发战略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环境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判据。资源环境安全的概念来自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即人类需求满足、公平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终诉求,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满足人类需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需求满足是指基本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
(2)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应考虑到代际公平。代际公平,实际上是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在时间上的转换。无论是可耗竭自然资源还是可更新自然资源,都要求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应以不破坏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前提。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在维持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制约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矿区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及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都应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培育的关系。
5结论
对于矿区这类特殊的区域,资源环境是其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矿区的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本文主要对有关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研究对象即矿区及其资源环境的界定、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内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矿产资源;问题;途径;保护;开发;利用
作为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的矿产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关乎到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的大事。长期以来,对矿产业的开发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制度层面的严格约束。因此,这类资源的开发几乎呈现出大量开采、过度开采的局面。然而,这种开采与合理利用资源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更好在开采矿产资源,为了能够更加长久地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将矿产资源的开发真正地置于制度的严管之下,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可持续性地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呢?笔者试作如下探讨:
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矿产资源存在着总储藏量较大,但人均储藏量较小和分布不均的情况。从这一点来说,矿产资源存在着相对不足的现实问题。而在有限的矿产资源中又存在着占有相对优势数量的矿产资源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有用性却不是很强,而于国民经济建设有很大效用的矿产资源又明显地数量不足。这突出地表现为,如石油、天然气、铜矿、金矿等资源因其储量的不足而造成相关产品的供应缺口在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总体上呈现出质量不高的情况。矿产资源本身质量就不高,加之各种类型的矿产或者规模小,或者多为贫矿与难选矿,试想这样的矿产如何能指望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尽管也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大的矿床,但只要拿它与国外的大型矿床相比较,就立时相形见绌了。再加上,我们在选矿与矿产资源的加工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严重制约了矿产业开发的水平,影响到了矿产资源开发的质量。分布不够均衡也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当中的现实问题。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种矿产资源分布在祖国各地。尽管矿产的种类繁多,但分布却极为不均。这样一来,就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矿产业开发还是应该报有乐观的态度。原因是,我们所蕴藏的矿床其中有一部分依然具有很好的找矿与开发的前景。中国历经数十年的地质矿产工作我国的矿产资源被挖掘出来的已经数量不少,但是距离真正的实有数量还是有差距的。因为,随着现代找矿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的矿产资源正在源源不断地被勘探出来。也就是说除有些资源其储量已经基本摸清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源的数量尚待摸清。这些没有摸清家底的资源,已经现代资源勘探技术初步探明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潜力甚至是巨大的潜力。
二、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现存的问题
矿产资源供应不足,是当前资源开采业中的主要问题。这已经导致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与保证作用在下降,贡献率在明显降低。就主要矿产的储量而言,其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产量的增长幅度。而与此同时,矿产资源产量的增长幅度,又远远低于对资源消费数量的增长幅度。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我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寅吃卯粮”的现象。矿产资源供应不足的结果是,我们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于是,我们正在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的主要进口国。
我们的矿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缺乏竞争能力,难以以自身的优势跻身国际市场。其实不仅是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没有优势,就是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也同样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其竞争力之弱,可想而知。这里边有体制的问题、有机制的问题、有管理的问题、有技术的问题,情况较为复杂。另外,我们的矿产资源开发总体上来讲,开发和利用都很粗放,利用率也不高。最为严重的是,我们的资源开发尽管也照顾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力度不够。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新途径
(一)牢固地树立起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一提起我们的国家,我们以往常常以“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等等溢美之辞来形容,这其中多少有些夜郎自大的意味。因为,我们土地广博是真,但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样广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程度,要真正地认识到我们的资源是极为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也并未能很好地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
加之,我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尚未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利用它。要认识到矿产资源与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等是不同的,这些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而矿产资源则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些资源如果不加控制地过度地开采,势必有资源枯竭的那一天。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并从战略的高度,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地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让我们的矿产资源不至于因为我们的过度开发和无序开发而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至于影响到我们子孙万代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古人讲“居安思危,丰时防枯”。我们是到了清醒是认识这个问题,并认真地对待我们有限的矿产资源的时候了。
(二)以制度来约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想对我们有限的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只凭口头上进行约束与管理是不行的。对一个行业进行管理,并使之规范有序,必须以制度进来约束。将对矿产业的开发利用,置于制度的笼中,使之置于正常监管之下才行。
国家尽管出台了《矿产资源法》,但是还不能让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现实的情况是法律条文明明摆在那里,真正依法依归来办事的,却并不多见,也正所谓的“有法不依”。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那就是真正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于违法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一定要依据《矿产资源法》来严格处理。
(三)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学原则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对生态环境与自身的可持续性构成挑战的行为,一方面开发利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会破坏生态效益,而如果恪守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矿产资源的保护,则又不能创造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必须研究出一个办法来,让矿产资源的开发既能创造出经济效益,又不至于破坏基本的生态环境。这是摆在专家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但管怎样,一定要做到让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大计。
参考文献:
[1]李士彬,,王素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04)
[2]宋守志,钟勇,邢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金属矿山.2006(11)
篇8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46-02
煤矿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影响。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难题,本文就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国矿产资源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贫矿较多,富矿较少
当前,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59种,例如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矿床大部分属于贫矿。与此同时,从查明资源储量来分析,铁矿的平均品位达32%,在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中储量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而且有47.6%都属于贫矿;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87%,不及世界上主要生产贸易大国铜矿石品位的1/3。
1.2 共生、伴生的矿床较多,单一的矿床较少
具体来讲,我国铜铅锌矿共伴生组分复杂,在选矿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从有色金属矿山来看,共伴生有用组份大部分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综合回收利用。在这些45种共伴生组份中,能够利用的达33种,在我国全部金属总产量中,综合回收的金属占15%。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约35%的黄金、90%的银以及75%的硫铁矿都是凭借综合利用达到的。
1.3 资源分布不均衡
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多,但是资源的分布较不均衡,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这样就给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难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矿产资源有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受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等条件的限制,造成该地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2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
2.1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有色金属工业废弃物回收率约为70%,而选矿尾矿仅为2%。据统计,粉煤灰在日本能够被全部利用,而我国对粉煤灰的利用率仅达21%。此外,我国对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非常低,而法国和美国对此利用达30%。
2.2 缺乏与我国资源特点相适应的综合利用技术
由于传统矿产加工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等,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矿产资源开发需求,加大对复杂多元素共生矿、贫矿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国选冶过程自动控制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缺乏高效的选矿冶金加工工艺技术,这些都给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由于我国大型选冶装备较落后,不能充分对尾矿、废渣回收利用,限制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2.3 尾矿的综合利用状况不容乐观
众所周知,尾矿是指矿石经磨矿后进行选别,将有用矿物取出之后,不宜再分选回收利用的矿山固体废料。通常尾矿具备量大、集中的特点。我国伴生矿较多,甚至有些矿床中组分的价值大于主矿产的价值,由于我国选矿的回收率较低,从而大部分共生矿物以及有价元素列入了尾矿中,这样充分开发尾矿就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对于尾矿的处理,我国多是按照荒地筑坝堆存的方法,并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管理。当前,我国尾矿占地已达3000m3,而且每年需要投入十多亿元的资金用于管理尾矿,不仅经济负担较重,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3 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
3.1 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
要想加大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国家也应该将保护矿产资源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我国很多矿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后,随着品位逐步降低、采矿的深度逐步加大,通常会面临着资金周转不畅、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他们的持续发展,国家采取少征税、对新技术研发拨款等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3.2 依靠科技进步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中贫矿、多组分矿以及难选矿较多,从而就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回收率不高,铁矿资源的总回收率占36.7%,有色金属的总回收率占50%。而且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我国两千个矿山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达70%的矿山不足1/4,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达50%的矿山不足1/5。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切实提高矿产选冶水平,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贫矿,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成为当前我国矿业开发的一个项重点工作。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根本。
3.3 加大对非传统资源的开发
简而言之,非传统资源是指受经济、技术等因素限制,仍未被开采利用的潜在资源,也包括受地理地质因素影响,很难被发现的传统矿产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日益贫乏,加大对非传统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甲烷水合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开发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能量。在对矿产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中,我们了解到发展到2015年时,我国有20多种矿产资源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非传统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3.4 重视环境保护
在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样就要求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目的,以便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人口众多、资源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矿产资源作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志云.浅谈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J].生态经济,2006(1).
[2]张怀昌.山西省阳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华北国土资源,2009(2).
篇9
1全球矿业经济发展近况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的全球化会促进矿业的全球化,但是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单独一个国家或地区无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分配,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矿业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球矿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全球矿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矿业资源加速从矿业资本输出国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另一方面,掀起了矿业企业兼并整合的浪潮。矿业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像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购并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开采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矿业环境科学保护,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企业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做到严格管理和执法,以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2我国矿业经济的特点
目前我国矿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国有大矿”,国有大矿的起点比较高,但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比较慢。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国有大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负担沉重,税费负担过高,煤矿国有体制改革较为落后,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国有大矿的发展发展缓慢。
其中“二元结构”一元是“乡镇小矿”,它的起点比较低,但是近些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依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陈旧,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够,后备资源短缺,可称之为“难以为继”。“国有大矿”和“乡镇小矿”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的竞争,而乡镇小矿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反之,国有大矿则有着高成本劣势,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乡镇小矿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将会导致一些国有大矿被迫关闭、破产。双方竞争会使我国矿业经济出现激烈的振荡,虽然现在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矿业经济总体表现为生产能力总体下降趋势的波动,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任其发展和自发的调节,我国要付出矿业经济振荡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高昂代价。现在的发展是以两者整合为主,目前山西等一些煤炭大省准备整合小型的煤矿,使得煤炭的发展进入正常化、规范化,同时可以进行绿色发展矿业经济。当然经过振荡之后,两个单元会走向结合,重新塑造中国矿业经济结构,再走向正常的发展之路。
3我国矿业经济仍需宏观调控
中国矿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一种较好的联合的方式是以“国有大矿”为核心企业,以使得“国有大矿”与“乡镇小矿”的联合,以其他国有矿业企业和乡镇矿业企业为紧密程度不等的成员企业,组建以地域关联,以矿种关联为基础,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矿业企业集团。
在联合之后的矿业集团的内核心企业,这样可以使得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及松散层企业的内部,实现“在非关键工艺环节”劳动力合理充分替代资本,而发展成新的二元结构矿业经济模式。在联合后的矿业企业集团内部,可以通过集中选冶、加工,将先进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机械设备集中配置。
4树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些专家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称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效率地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不以减少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为基础。
矿产资源的节约型、高效率开采是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确定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到国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取得新成效,使得这些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我国还需要继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矿业资源类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且鼓励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开发,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工程服务,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地大物博的概念,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但时过境迁,现在我们的国土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有1/3天然不可居住。建国以来,土地又因水土流失减少了1/3,现在可居住的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反而增加了几倍,从四万万同胞增到13亿。很多人口学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在两三亿比较合适,7亿就是极限,实际上我们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13亿多。更不幸的是,人口增长得最快的地区,往往又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也是全国生态屏障最重要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生态难民最主要的产生地区。
了解当前现状后,我们首先谈能源问题。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孪生兄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世界几千年来战争主要为两个目的而打:一个是为意识形态,如宗教战争、西方民主化输出等等;再一个就是为了资源,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为此而打的。
篇10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第二步“利改税”开始征收资源税以来,我国的资源税经历了数次调整,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对资源税功能定位的认识及相应的政策倾向。
1984年10月1日,为调节开发自然资源的企业(单位)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以正确反映开发单位的劳动成果,妥善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决定对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企业开征资源税,征收基数是销售利润率超过12%的利润部分。这说明随着对资源价值探讨的深入,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理应取得相应收益的受益原则逐步得到大家认同。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资源税体现了一定的资源级差收益调节的思想,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部分权益,但其极少的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销售利润率又体现了其过渡性的特征。
从1984年开征资源税到1994年税制改革期间,资源税制也进行了不少调整。但都属于微调。1994年的调整应属于第一次大调整。此次调整扩大了征税范围,改变了计税依据,不再按超额利润征税,而是按矿产品销售量征税,并且为每一个课税矿区规定了适用税率。可以说1994年伴随着税制改革而出台的资源税有着较准确的定位,就是在1984年资源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和调节资源开采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
但是这次资源税的大调整同样留下了不少遗憾。首先,征税范围仍然偏窄,扭曲了应税资源和非税资源的价格比.进而造成开采使用的无效率:其次,计税依据按销售量或自用量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无法体现其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应有功能;再次,单位税额过低,且不与利用率相挂钩,导致进入市场的资源成本过低,严重抑制了资源税调节级差收益的作用,而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资源税在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了稳定。但从2004年起,我国陆续调整了煤炭、原油、天然气、锰矿石等部分资源品目的资源税税额标准。这些调整力度较大,说明我国税务主管部门对资源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运用资源税改变过度开采资源现状的意图也日趋明显。尤其2007年上半年对煤炭、有色金属的税额调整是在中央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大力促进节能减排的形势下提出的,针对性较强。另外国际市场资源产品的价格不断提高,资源开采企业利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企业收入增长中政府通过资源税形式取得的收入并没有得到相应增长,此次资源税额的调整有提高政府在资源收入中分配份额的意图。尽管新的税额标准实施时间不长,但从税额调整对主要资源开采企业的利润影响看影响还不大,其效果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来看将不会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税改革并没有触及实质。尽管不断提高的税额幅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利用,可是如果不改变当前过窄的征税范围、不合理的计税依据等决定资源税实质的根本因素,不转变资源税的设计思想,仅仅靠税额幅度的提高显然难以奏效。
通过对资源税调整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资源税虽经历次调整,但其应有的保护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开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税的改革缺乏一个全局的视角,仅仅是对原有资源税政策的修补或对国外经验的简单借鉴。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全局性的改革视角呢?关键在于对资源税本身的准确定位。
二、从资源地租角度看资源税的功能定位
(一)垄断使得矿产资源存在地租
1984年资源税开征时,理论界有各种观点,但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受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三方面。从受益方面考虑,资源属国家所有,开采者因开采国有资源而得益,有责任向所有者支付其地租。从公平角度来看,条件公平是有效竞争的前提,资源级差收入的存在影响资源开采者利润的真实性,或偏袒竞争中的劣者,或拔高竞争中的优胜者,故级差收入以归政府支配为好。从效率角度分析,稀缺资源应由社会净效率高的企业来开采,对资源开采中出现的掠夺和浪费行为,国家有权采取经济手段促其转变。但这些解释只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开征资源税的意义和重要性,其理论依据并不充分,其中缺失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把地租分为了绝对地租和反差地租两种形式。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级差地租是指经营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地租理论在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得到了发展。当代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只要存在垄断,就有超额利润存在,这种超额利润就体现为“地租”,因此,地租不再是土地特有的东西,它的外延被延伸了,凡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要素都可以得到超过机会成本的剩余或者余额,即地租。矿产资源的价值理论就源于地租的普遍化。由于其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以及国家凭借强制力的所有权垄断,也会产生地租,矿产资源的地租表现为矿产资源的租金。矿产资源的租金体现了矿产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矿产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的“劳动凝结”,而是矿产资源无以复加的使用价值的“国家所有权垄断”的体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允许,都不可能实施矿产资源的开采经营权,也不可能基于法律的规定取得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所以,任何单位和个人取得的是矿产资源开采权,实际上是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部分让渡。
(二)矿产资源地租的区分
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矿产资源的地租也可区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部分:
1.矿产资源的绝对地租。当前,矿产资源绝对地租存在的两个条件:一是存在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所有权的垄断,资源所有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要在经济上得到补偿;二是采掘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使得矿产品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必须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使用权出让获得的报酬。
2.矿产资源的级差地租。在我国现阶段的采掘工业中,同类矿产资源在不同地区由于禀赋优势存在很大的差异,投入同量的劳动和资金,产出的矿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同的。开采品位高、品质好、易采易选的矿产资源,所取得的矿产品数量多、质量也好;反之所取得的矿产品数量就少、质量也差。因此,矿山企业在从出售矿产品的收入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就会按上述矿产资源的不同丰度、品位和位置差别形成不同的超额利润,产生矿产资源级差地租,其中又包括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两部分。级差地租I由两种情况形成:一是开采优等矿山的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利润;二是运输条件(或地理位置)优等或中等情况下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正是由于级差地租I不是靠采掘企业职工本身努力经营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于矿产资源自然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形成的,因此,这一部分收益应当计入矿产资源总价值中,并收归国有。级差地租Ⅱ则是由于对同一矿床连续追加投资而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对同一矿床追加投资,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设备和工艺,这不仅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如矿石边界品位、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的降低、开采深度的加大、有效资源综合回收率的提高等),而且可以改善矿床所在地的经济条件.从而在原有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取得更多的资源总回收量,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大的矿产收益。由于矿产资源是一种可耗竭资源,所有权客体逐渐消失,对矿床追加投资可能会使资源耗竭速度和强度提高。但是,为了鼓励矿业经营者充分利用资源,使之避免被废弃,将这部分超额利润部分地留给经营者仍是合适的。另外,由于矿产资源价值对于未开采的矿产也难以确定,因而其总价值量不应受矿产资源开采与否的影响,故级差地租Ⅱ不应计入矿产资源总价值中,而应该留给开采企业,以利于其提高开采效率(三)资源税征税对象应是级差地租I
矿产资源的地租理论为资源课税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资源税应该就所有地租还是仅对其中一部分课征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体现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绝对地租不宜用资源税的形式。资源税是税收的一种,具有“强制、固定、无偿”的税收性质,而绝对地租是所有权的让渡所得到的报酬,具有鲜明的交换和有偿的特征,与资源税的“无偿性”相矛盾,故不适宜采用征收资源税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资源税定位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因此,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遏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外的资源税大都通过特定的税制设计,使税收参与资源价格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地遏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当前的资源税几乎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甚至不少规定还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抵触。如税额高低与资源的利用效率无关,与资源开采的耗竭影响无关,没有把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不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节约利用资源。所以,在下一步资源税改革中,我们要站在可持续发展这个高点上来考虑。
(一)资源税要体现企业因资源开采而产生的社会成本
外部性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在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将发生背离。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开采企业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如果按照私人成本定价,必然导致过度开采.难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所以,我们要把外部成本主要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照社会成本给资源定价,虽然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难点,比如外部性损害的确认、税率的确定等等.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尽可能提高资源税调节效率的思路。
(二)资源税的设计思想中要关注代际间的外部性问题
资源税改革除了要考虑到开采企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对资源的定价更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即要考虑对于未来人产生的代际外部性。如果将可持续性考虑进去.当代人开采资源时必然对后代人产生影响,后代人为了使其资源使用水平不低于当代人必须进行一定投入;或者为保持资源完整,当代人必须为后代人付出相应的投入。这种投入从理论上应等于由于使用或开采资源而放弃的未来收益的现值。这部分也应主要通过资源税征收来实现。
所以,总结起来,资源税的定位应该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以资源级差地租l为征税对象,以调节资源级差收益为手段,以提高资源开采使用效率、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环境改善、缩小代际外部性为目标的经济手段。
四、资源税改革在税制改革中的地位
(一)从执政理念角度来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需要财税政策的积极介入,而资源税是税收参与此项建设工程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税种
通过税收手段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主要从征税和税收支出两个方面来实现。征税中除了有些国家专门针对某些污染源和污染项目征收的环境税收外,从能源消耗角度,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就开始介入的税种就是资源税。通过合理设计资源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可以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行促进,通过税收介入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对资源的最终消费也起到调节作用。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严重并存的国家.资源的战略地位已经得到共识,但实际开采、使用中却并没有达到高效率,其核心原因之一是资源价格的不合理即长期低价格。资源税及其以后有可能开征的环境税一起将全面影响资源价格,并通过价格及其他直接的环境税影响生产者、开采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从而促进资源节约。
(二)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税制结构变动的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税制结构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税负转移”,即将税负从传统的对资本、劳动、财产等的课税转向对高能耗行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课税
OECD国家中欧盟国家较为典型.如瑞典、挪威、荷兰、德国等,这些国家所谓的绿色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瑞典已经达到大约12%左右。尽管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各国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果将我国的能源类产品征收的消费税、资源税及排污费等加在一起我们的比例可能不低,但我国税制结构调整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税制的概念。所以在全面进行环境税改革以前,有必要从资源税开始明确提出我国税制改革已经全面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税制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这也是资源税可以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来看,资源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其应有的功能定位
从全球资源的紧缺、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扬来看,我国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不断调整资源税征收比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尽管从理想的意义上来看最理想的环境税体系应该是能够使其收入不断减少的税制,即污染行为越来越少,以至于税源枯竭。但资源税作为环境税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并不直接对污染行为征税,而是对资源本身征税.这就决定了其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