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C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教学
1概述
C语言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最重要且被广泛使用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兼具高级和低级语言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编写计算机系统软件。高校的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设计等,多选用C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学生学好C语言,不仅是一门课和一种技能的问题,而且涉及到能否学好整个专业课。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越来越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各校纷纷进行C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试点工作[1-3],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笔者所在高校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在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确立的教改思想和指导原则下,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不断加大C语言的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编程技巧和编程能力的提高。尽管如此,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在C语言考试中,学生更易于完成填空、选择、判断正误等检验“基础知识”的题型,程序设计或上机编程题则完成质量较差。直到学习数据结构等课程时,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用C语言编写算法,这直接影响到了数据结构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造成了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C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是程序员和计算机相互交流的语言。作为语言学习,它也遵守人学习语言的最一般规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重视单词的学习和积累,重视语言的交流能力。
2像婴幼儿学习说话一样,学习计算机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方法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1跟着大人,重复学习说话
婴儿学习说话,是从“mama、baba”开始,爸爸妈妈积极应答,并鼓励孩子继续“说话”。期间没有人在意,孩子是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孩子的发音是否准确,只要有声音,就给予足够的鼓励。之后,婴儿继续学习其他称呼和各种词汇,会说“开门、妈妈抱”等短句,直到“我要出去”等简单的句子。这一语言学习的过程特征很明显:跟着大人,重复说话,不在乎语法是否正确,能简单表达意思,大人能听懂即可。
C语言学习也一样。教师把自己看作大人,学生就是婴儿。从语言教学上看,不首先去强调语法等规则,而是教授“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授一个又一个例子,在课堂上编译、连接并调试运行程序,让学生课后去重复这些程序。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接触”到C语言,通过老师的程序实例和计算机实现对话。教师通过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这些简单的程序,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新的程序。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就接触计算机,重视学生快速和计算机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编辑、排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实践过程中,和计算机对话,达到从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在例子中,学习和计算机的对话,让计算机训练自己。”
2.2不断学习单词,丰富语言的内涵
会说话的婴儿有了新的渴求,他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生存空间,大人们也非常配合他,不断教他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首先就是“单词”。婴儿会指着电视机“啊啊”地叫,大人们教给他说“电视”,于是婴儿学会了“电视”这个单词。他可能说“宝宝要电视”,虽然不符合语法,但他已经勇敢地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宝宝在大人的纠正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具有和人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不断学到“新词”开始的,是不断被大人们纠正提高的。
C语言学习也一样。教会学生编写基本的C程序后,接下来的工作,不是要写复杂的“让计算机唱歌跳舞”的程序,而是让学生不断掌握新词汇,扩大和计算机的交流范围。在C中,这些新词汇就是C的库函数。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程序员不可能脱离开这些库函数妄谈编程。以往的C教学中,可能会忽视这些库函数的介绍,只有在课本的附录里,才能找到他们的索引。教师课堂上的主要时间,花费在介绍C的各种语法上。考试中,这些语法就是“基础”知识,这又会把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在学习和背这些语法上,无形中又忽视了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写程序”重要原因。
婴儿不认识新事物,就无法开口说话。学生如没有很好地掌握库函数,就难以写程序。比如,若没有printf()函数,学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把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因此,学习写C程序,首先需要学好C的库函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就在于在例子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库函数。让学生“见过”并“知道”有这样的库函数可以用,再通过编程作业,促使学生掌握库函数。库函数就是C语言中的“单词”,有了这些单词,才能开始编程,和计算机“对话”。
“不仅要会和计算机说话,而且可以天南海北地聊。”
2.3多说多练
学会说话的婴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已经长大了。他不仅和他的爸爸妈妈说话,他还要和其他人说。他要去上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说话,可以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说话,他的语言能力不断进步,他会唱歌,会背唐诗、三字经、弟子规,他已经像个大人了。
学生学习C语言也一样。最开始模仿老师的程序,编写程序,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编程,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编写一些应用程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逐渐能够书写小规模的程序了。
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特殊资源了,即上机课时。高校中C语言的课时一般由3部分构成:课堂学时、课后机时和专门的上机课时。利用上机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小规模的系统编程作业,让学生去完成。通过这种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C的编程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和水平。
“多写多练,可以和计算机讨论问题。”
2.4上学后,我们再学语法
婴幼儿长成了小学生,他要开始上学了。在学校,他开始学习课文,通过课文认字、认词、认成语,写字、写词、写句子,他开始锻炼写作文。不知不觉中,他读了很多书,从童话开始,到小说、散文、诗歌,最后是名著。他开始系统学习语法,主谓宾定状补,不胜枚举。
C语言的学习也没有止步。实际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只能完成上述2.1~2.3部分的内容,这些部分教会了学生写程序,而不是教会了学生C语言的语法。C语言的语法,可以融于课堂的例子中,通过程序设计和调试,直观地介绍C的语法,通过程序练习和调试,由计算机来告诉学生,怎样符合规则,怎样不符合。对于一般的语法,要求学生自学。C程序中的众多语法,比如C语言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变量定义位置、注释写法、函数命名、参数以及函数返回、变量作用域、运算符的优先级等,多是规则,并不难理解,需要学生记住并掌握,而单调的看书和记忆,效果远不如在程序排错和调试过程中学习。
通过程序实践和例子学习语法,而不是只是在课堂上讲授语法。这样,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后,再回过头去研究语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对C语言的理解水平。如果在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语法上,可能反而无法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
实际上,C的一些语法细节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常用的。例如,判断闰年的逻辑表达式:( Year%4==0 && year%100!=0 )||year%400==0,其中涉及到运算符、运算表达式以及运算符优先级等问题。若要计算该表达式的值,当然需要记住表达式的优先级顺序等语法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是不鼓励把程序写成那种样子的,实际工作中,要求程序书写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强调程序的可读性。因此,上述代码可以写为:
(( ( year%4 == 0 ) && ( year%100 != 0 )) || ( year%400 == 0 ))
“不仅让计算机能听懂,而且要易于听懂。”
2.5学无止境
经过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汉语”这一门语言,此后能否成为编辑、记者、作家、诗人,则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他需要研读名著,体验生活,笔耕不辍。
C语言也如此。C语言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各种计算机编程竞赛、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等,不断锤炼自己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他可能逐渐接触到C语言课程永远无法讲授的东西,比如socket编程、进程与多线程、并发与竞态、Linux驱动程序、Windows驱动程序、研究开源代码等。他成了一名高级程序员、资深程序员、专家,他开始“用Word写程序”。
“计算机编程,一个玩具(计算机)的更高级的玩法(写软件)而已。”
3结语
C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所谓掌握,不仅指C的基础知识、语法结构等,最重要的目的是会用C语言写程序。C的其他所有知识,都在程序编写和调试中得到学习和掌握。
本文根据婴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提出了C语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其主要思想为: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C语言写程序,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程序设计的水平;课堂上,主要通过程序讲授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强调C语言的库函数学习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程序重点介绍难点和重要语法知识,一般语法由学生自学;强调大量的C程序锻炼,在C语言的编写、调试中,由计算机教会学生编写程序,在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中,学习C语言的语法。
致谢:本论文得到了国家级教改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莉.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9(12):28-29.
[2] 李业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2):31-32.
[3] 赵金萍. “任务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J]. 计算机时代,2007(8):25-26.
[4] 王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C]//王永生. 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624-628.
Teaching Methods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ed from Baby’s Language Learning
ZHAO Shuaifeng, HU Shaoha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篇2
关键词:日语教学 语言习得 创新方法
中国的日语专业发展至今已达数十年之久,学科发展态势尽管较好,但沿袭了数十年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并没有随之改进创新。教材陈旧老化、教学方式保守、教W手段落后等成为了时下日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21世纪以来,在众多日语教育界专家的呼吁下,新一轮教改大幕徐徐拉开,创新语言教学法、提高语言习得效率等问题成为现代日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日语低年级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现状
传统的语言教学法有直观法、翻译法、句型法和功能法等。在低年级日语教学中,使用上述传统教法的效果十分不佳,其原因在于这些传统教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学法是不同历史时期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可随意照搬套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日语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教学方面不可能只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培养目标的固定教法。因此,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阶段日语低年级专业学生语言教学与习得的有效方法无疑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师、学生、教法和教材四者融汇结合后即构成一个教学活动。教法和教材虽同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教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却是教材所不能替代的。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日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面对一门全新的学科,其理解力和接受力不可能与高年级学生相同。因此,如果只是生硬灌输理论知识,非但难以实现强化记忆、深化学习的良好愿望,反而会适得其反,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据此我们认为,创新教学方法才是提高日语教学与习得水平的主要途径。
二、日语低年级阶段语言教学与习得方法示例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即一系列的结队练习和小组活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充满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这个互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该教学法强调语言教学要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为基础,任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实现任务与课堂目标的结合。
「しりとり(接尾令)是任务教学法中的一个常用实例,例如在语音和词汇习得阶段中,教师可随意给出一个单词「かみ,随即由学生以单词「かみ末尾假名「み开头,说出下一个单词。如「みがく,其后的单词则应以假名「く开头。由此按座位或学号顺序依次连接。如下为「かみ的接尾令例:
かみ、みがく、くだもの、のむ、むかし、しかい、いくら、らじお、おおあめ、めがね、ねこ、こおり、りんご……
这一任务的特点在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热烈紧张的氛围中达到联想和强记单词的目的。实践证明,当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任务情景中学习语言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错误举例法
汉日两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够对学生的共性错误进行归类,并针对其产生原因和克服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便可达到加深记忆,避免再次出错的目的。归纳起来,常见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类:
1.词性不清
科学研究を臼陇工搿#à )
泥を[ぶ。 (に )
以上错误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常见,出错的原因在于对句子中动词的自・他属性辨别不清。在语言习得中,学生容易在汉语思维的影响下判断日语动词的属性。因此,通过反复列举同类型错误案例的这一做法,可以有效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2.词义混用
庭には柿の木がおおぜいです。(多い )
これはとても静かです。 (ここ )
此类错误源于对词义的把握不清。日语中的「おおぜい和「多い虽然都表示“多”,但前者仅表示“人多”;第二句则是混淆了「これ和「ここ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因此,通过错误举例可以强化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认识,从而减少词义的误用。
3.敬语错用
ごQ生日おめでとう。 (お )
お待たせになりました。 (しました )
敬语是日语中较为复杂的一套语言系统。其语言表达因时因人,变化多端。由于汉语中敬语贫乏,故两种语言在敬语层面上很难形成对应性比较。因此,与死记硬背方式相比,错误举例法应是记忆敬语知识的较好手段。
4.文化差异
ちょっとタバコをIいに行きます。 (Iって来ます )
以上属于典型的“中国式”日语表达,源于学生对日本文化和语言习惯缺乏了解。句末表现的差异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归宿感。所以,日语教学应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
(三)文化导入法
文化导入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低年级日语学习者来说,如果照本宣科地灌以枯燥的语言知识,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我们主张在日语专业的起步教学中实施“兜圈子”的策略,即在讲解课文的同时,也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将其与中国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从而使其对日语亲而近之,而非望而生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将适当的文化知识溶入课堂教学的话,不仅能使语言和文化相得益彰,更能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日本社会的全面理解。
(四)对比分析法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有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运用语言规律的能力。而运用语言规律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析日语自身的规律所在,从汉日两语的对照比较中去学习日语。具体包括:
1.汉日文字的发音对比
中国汉字为单音汉字,而日语汉字多为两个以上音节。此外,日语汉字一般都有音读(汉音)和训读(吴音)两种读音,而且有的文字还对应多种发音,由此可见日语发音的复杂程度。例如日语中的“小”,据《新明解》统计,该汉字的发音就有「コ、「ショウ、「オ、「サ四种。而其中发「コ音的“小”字单词就有150余个。因此,通过对比分析来查找规律,τ谌沼镅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汉日文字的字型对比
日语文字中存在着大量汉字(1945个当用汉字),这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便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日语中的许多汉字已与中国汉字的意思相去甚远,有的甚至已是风马牛不相及。例如日文汉字「手的中文译义并非手纸而是书信;又如「新的中文译义并非新闻而是报纸。由此可见,日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非但没有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形成便利,反而容易产生误导。因此,通过对比的方法无疑能够加深认识,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望文生义。
3.汉日语法结构的对比
谓语居后是现代日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简而言之,即如果说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那么日语的基本语序就是“sov”。但日语又由于句中虚词标注句子成分的缘故,因而日语句子成分排列的顺序又有其相对灵活的一面,不像汉语那样严格死板。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和记忆。母语对外语的迁移是下意识的、不自觉的。通过对比,我们则可以有效避免负迁移的影响,帮助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扰,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
(五)联想式教学法
联想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联想方式来呈现词汇和开展教学。我们知道,词与词之间在意义上存在着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语义场关系和搭配关系。事实上,这四类关系为我们进行充分联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联想,学生的词汇量无疑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充。
1.同义联想
同义联想即同义词的联系回想,当说到「美しい时,则应联想到「きれい;说到「危ない时,则应联想到「危。此外,单词「ひく的主要词义有:拉开;引导;退避。在第二个义项方面,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案内する;涉及第三个义项时,我们还应联想到「避ける和「xれる。
2.上下义联想
上下义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的包容和被包容关系。上下义关系词中,彼此之间呈现层级体系。如提到「学科这一单词时,我们应立即联想到「日本Z、「英Z、「物理、「数学等下义词,而其中的「日本Z又可进一步下分为「精i日本Z、「通i日本Z等。
3.语义场联想
语义场联想的部分内容与上下义联想相同。比如,说到书「本。我们可能联想到种类不同的书所构成的上下义关系。但我们也可以将联想范围扩大到种类以外,如「作者、「表、「出版社等。
4.搭配联想
日语中不少词可以中心词(名词或动词)为媒介相互发生联系。这两类词联想范围广,搭配层面宽。如名词「教室,与其搭配的有:「明るい教室(形+名),「静かな教室(形动+名),「の教室(名+名),「教室をさがす(名+动)等。
三、结语
以上五种方法为时下使用频度高、实践反响好、适用于日语低年级阶段的语言教学与习得方法。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如“螺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至于具体使用哪种教学方法为佳,还要因时、因人制宜,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条件来决定。此外,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选用了哪种教法,教材选用、教学语言艺术等因素同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我们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教学法。教学法亦被称作“方法之学”,它既强调“教”,也重视“学”。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即要“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 张琳,张斌.“习得/学得”理论对大学日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2] 王金梅.几种寓教于乐的日语教学形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 王欣.略论外语教学法与日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篇3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5-01
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1.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1.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开展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启示。
2.1主题型教学方法。主题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因为主题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如影片欣赏);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同时主题可以来自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
如语文学科中“试飞”等课的教学,如果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上课,围绕某一主题,搜索“试飞”,不到1秒钟时间,可以查到很多有关“试飞”的信息(具体数据与网络环境有关),“试飞”的作者简介,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很多的分析评论等等。学生眼界一下打开,对课文的兴趣与理解也一下提升很多。
2.2合作交流型教学方法。协作交流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分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验教师可利用竞争式学习、协同式学习、伙伴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合作学习模式和人机协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2.3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海底遨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查看有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进一步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描述。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2.4展示型教学方法。展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使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是根据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组织形态以及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又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它除了一般的文字阅读外,还具有超文本的阅读,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片等,它比传统的文本阅读更快捷、更丰富、更精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内动力;从教学的环境来说,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传输更快捷;从信息的显示形态来说,图文并茂,精彩生动,具有丰富的感知材料,极易产生意境。这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
3小结
篇4
关键词 游戏 学习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游戏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词语在学校教学中似乎始终处于对立的状态。一提到游戏,特别是电子游戏,大多数教师与家长一般都会视之为洪水猛兽,认为严重占用学习与休息的时间,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以及保持一种坐姿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因游戏成瘾而耽误学业的例子也是屡屡见诸媒体报端。电子游戏确实对青少年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是游戏的问题,还是学习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二者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学校学习的弊端。
1 游戏的源起与特点
游戏的历史非常悠久,一开始就随侍在人类左右。一般认为是在儿童在对周围空间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成就了“游戏”这种行为。这种模仿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希腊语中,游戏(paidia)和教育(paideia)这两个词的词根是一样的,都指称儿童(pais)的活动。①历来教育家都对游戏的教育意义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教育形式中蕴含着游戏,以游戏促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7岁以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法。杜威认为没有游戏,便没有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儿童在游戏中所学的比在教室内所学的,价值大100倍”。
游戏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是起步较晚。对游戏本质的说法众说纷纭,本文比较认同荷兰学者胡伊青加(Huizinaga)的研究成果。其定义是:“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它以自身为目的并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②该定义包括如下内涵。第一,游戏是一种活动;第二,游戏是自愿的;第三,游戏者需要时间与空间;第四,游戏规则是游戏者认同且乐意接受的;第五;有紧张感与愉;第六,游戏只是一种模仿,游戏者不必承受游戏中的行为带来的任何实际后果。
以儿童扮演父母玩过家家游戏为例,游戏双方是自觉自愿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场所;规则需要双方商定;有一定的愉悦感与紧张感(如果对方是个称职的“爸爸”或者“妈妈”,那么自己也不希望落后);无需承担后果,比如游戏中的宝宝生病了,无需真的上医院,只要说“上医院,治好了”就可以了。
2 学习的源起与特点
“学习”在古汉语中是由“学”和“习”两个单词构成的。《说文解字》认为,“学”乃是觉悟之意;“习”乃是上“羽”下“日”,好像小鸟在天空中练习飞翔。《释文》中说:“习,重也。”说明“习”的意思是不断地练习。两者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觉悟之后不断地进行练习”。这与近代教育家对于学习的定义不谋而合。金布尔(Kimble)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有关行为潜能的持久性变化”。在现代,学习的语义范围有了大幅度的扩张,对学习的描述也愈加精细。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如今比较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根据这诸多定义,可以分析到“学习”的几个要点。第一,这是一种活动;第二,学习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第三,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第四,学习需要反复的练习;第五,学习的结果是持久性的,会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举例来说,奔跑的学习对于原始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般都是在大自然的情境中为了追捕猎物,每天进行不自觉的练习,最终的结果是跑得越来越快。然而对于现在进行跑步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很可能就是受迫于其他因素而不是自愿地进行跑步练习,结果同样是持久性的速度加快。
3 学校学习的弊端
学校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其最终的学习结果很大程度上要体现为考试分数与操行评定,并对今后个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相对于狭义游戏对于广义游戏的同一性,狭义学习对于广义学习附加了很多条件。第一,学校学习掌握的是间接知识,而非实践得来的直接知识。从生理上来说,儿童最初进行的是爬、坐、走等实践性技能的学习,到了幼儿园之后进行抽象的、间接的知识的学习,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另外,学校学习时间有限,而前人积累的知识可谓浩如烟海,事事采用实践性教学的方式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第二,学校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自由度很小。学校一般都有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可更改的,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第三,学生学习是个被动的过程。人类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未来进行策划营造。当目标远景与现实生活并无绝对的联系的时候,学生一般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第四,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存在,将学习的光晕效应扩大。家长为学生未来着想,以学习成绩即考试分数为第一要义,这在现代是普遍现象。而从学生方来看,一方面对于学习的意义并不能完全领会,没有自觉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需要从家长这里获取生活来源。这样在成绩的指挥棒下,学生只好为了后者而去适应前者。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存的手段,那么任何愉悦感都无从谈起。
从理论上来说,传统的狭义学习将广义学习中自发的、自由的、实践的成分压缩到很小的比例,体现出强迫的、计划的、抽象的特点。从这一点上来说,狭义学习已经与广义学习貌合神离,与广义的游戏更是天遥地远。由此可见,学生沉迷游戏,并非全赖游戏的精彩,学校学习自身也应当有很多问题需要检讨。
注释
篇5
把自己漫游外语天地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十条: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2、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3、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背硬记。
4、应该随时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5、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而听到的话语,这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6、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 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的东西一起记在脑了里。假如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抄录和记忆句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我只是要戏弄你)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讯,来往,交谈等等。
篇6
误区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或不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这也是在课余经常能够听到的部分同学的反馈信息。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解题时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新题型时却无所适从呢?这说明上课听懂还停留在“听懂”这一初级层次上,而能达到举一反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却是对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头脑中加工重组构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每位同学必须达到的要求。
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同时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作为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应作出如下的策略调整,步骤如下:第一步:合上书,自己重做一遍例题,做题过程中,找出自己遇到的思维受阻的地方;第二步:对照课本解法,寻找自身思维漏洞,问自己:为什么课本这样解决问题?我的解法不足之处在哪里?第三步:进一步思考:本题的条件、结论换一下还成立吗?本题还有其它的解法与结论吗?第四步:总结解题规律,提醒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作出重点提醒标记。
误区二:数学多做题就能提高成绩,数学概念不重要
有不少的学生认为数学多做题就能学好,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很多的原因在于概念不清。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概念不清,往往导致认识、理解偏差,解题出错。
例如;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刚学习正负数时,教材曾把算术数前带有正号和符号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有理数的运算以后,再这样形式地理解正负数就非常不够了。这时应当把负数理解为小于零的数。如果缺乏对概念的这些更深层次的理解,就将导致出现“-a是负数”,“a>-a”,“a+b≥a”等一系列错误。
这是因为概念不清造成失误的典型例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此可见,概念不清,做再多的题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想提高成绩谈何容易!
调整策略:第一步:记住概念,理解概念;第二步;“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吃透概念;第三步:联系前后相关知识,深入理解概念;第四步:对照题目条件,联想、对比相应概念;第五步:积累经验,精选题目,注意类型,勤于总结。
误区三: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题
有这种想法的人总会感到失望。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
调整策略:一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二要思考: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三要善于归类。不仅总结知识,更要总结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如:在“无理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L”。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误区四:对于数学公式,记住并会套用就行
这种想法与做法在解题过程中并非完全不奏效,从而让这样做的同学更加坚定了信念。然而这种做法也并非完全奏效,也有“失灵”的时候。后者多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所给题目条件有限制,不能完全适用于公式;二是公式本身也有限制条件,并非适用所有题目的求解。
如:解方程:(a-1)x2-2x+5=0。有的同学看完题目就开始套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事实上,本题能否套用求根公式主要取决于方程本身是否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应就“n+1”是否为0作出讨论,分别就两种情况求解。
调整策略:一是不仅记住公式,更要记住公式的适用条件与范围;二是对照公式,仔细审题,看清哪些适用,哪些需另做讨论。
误区五:多做难题、偏题、怪题,就能提高成绩
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简单的题目不屑一做,总喜欢钻研一些综合性强的、灵活度高的“难题”,以为这样就能学好数学;而喜欢做“偏题”、“怪题”的同学想法也很简单,以为这样就能拉开与其他学生的距离,提升自己学习成绩。可结果却总爱捉弄这些独辟蹊径的学生,给他们当头浇上一瓢冷水,让他们不由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怀疑,甚至灰心失望。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中考试卷难题少,偏题、怪题很难遇到。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这些“独特”题目的因素。
篇7
关键词:多元化学习方法;体育游戏;速度力量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是基本的教学概念,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而且运用了很多年甚至更久,在此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方法和经验,从而使教学变得丰富且多元化,这样不仅对学生,还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日益更新的时代需求中应该发展更多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现今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音乐与教学的融合,体育与游戏在教学中的融合,现在多媒体的教学也广泛地融入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本篇文章重点研究在多元化的体育游戏中对速度力量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体育游戏”的加入,使原本枯燥的体育不再单一和乏味,让那些原本不爱运动的女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尤其是体育教学中的跑步项目。在体育游戏中融入速度力量教学后,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体育游戏,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长春市十七中学高二、一班和二班学生,其中一班学生为(实验班),二班学生为(普通班)。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找各种文献资料,阅读大量体育书籍、参考书等作为参考的数据。
(2)统计法。对实验班上完课程结束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本篇文章所需要的材料和数据。
二、研究内容
1.实验一班和普通二班学生的速度力量基本自然情况
本人采用的都是女生,并且学生的身高多数在160~165 cm之间占总人数的67%,165~170 cm之间占总人数的23%,170 cm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0%,体重50 kg以内的占总人数的13%,50~55 kg的占总人数的67%,55 kg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0%。
实验一班学生均为女性,并且学生的身高多数在160~165 cm之间,占总人数的67%,165~170 cm之间占总人数的20%,170 cm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3%,体重50 kg以内的占总人数的20%,50~55 kg的占总人数的57%,50 kg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3%。这样便可直观地看出,检验三班学生自然情况也是较为集中的,学生身高在160~165 cm之间,体重在50~55 kg之间。
通过以上的两个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实验一班和普通二班的学生并且他们的身高、体重、实验前的基本技术、有没有参加过训练班或类似的活动,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两个班的学生以前的上课内容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基本在统一起跑线上,所以,我采用实验一班和普通二班这两个女生班作为我的研究对象。
2.前两周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课堂教学是安排的两周,我把前一周的课程作为开始的基本教学,在课上我依然采用以往的教育模式给普通二班上课,给实验一班的学生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课前准备活动,教学基本内容,最后的课后总结。前两周的教学内容中含有:①速度教学;②速度力量;③小力量练习;④小耐力练习;⑤速度耐力练习;⑥体育游戏,这是我们前一周所要教授学生的基本内容,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主要看看学生的技术程度在什么阶段。(见表3)
3.一周教学分析
在通过了前几周的教学后,长春十七中学生都可以大概地掌握速度力量的概念,那么我们在后一周的教学中,开始加入我们新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我们说的体育游戏,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把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教学比较测试。实验班加入了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而普通班依然运用以前的教育方法继续进行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在最后一周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不一样的,主要包括:(1)身体素质练习;(2)学习摆臂技术;(3)短距离速度练习;(4)较长一些的速度耐力练习;(5)提高速度力量的练习;(6)力量中的上下肢练习测试。这就是我们后一周实验周所要达到的教学内容;而在这教学中,实验班运用了体育游戏的新教学方法,例如,短距离的速度训练加入了接力跑的游戏,不仅可以在游戏中练习反应速度,还短时间启动和队员之间的配合精神。在每个学习阶段我们都会有相应的体育游戏手段融入实验班级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实验班级与普通班级进行对照,最后进行测试。(见表4)
4.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
(1)从八周进行实验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未加入我们体育游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时候,我们的实验班与普通班在各项素质练习上没有大的差距,说明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进度基本相同。
(2)通过后八周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增加入了多元化教学中体育游戏这种手段的教学内容后,实验班的30名学生在进行八周的实验教学后,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都比前几周的平均秒数有很大的提高,在几周教学的实验周中对照班的学生并没有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而是依然使用老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班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与实验班学生相比较中便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在这八周实验周中的提高要高很多,与对照班相比较是很明显的。融入多元素教学的体育游戏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摆脱了枯燥乏味且单一的训练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多地接收教师所传授的技能知识。
三、结论、建议
1.结论
(1)在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兴趣和娱乐中充分地学习到了每堂课所需要接受掌握的技术技能知识。
(2)从体育游戏对教学的影响中得知,教学的影响程度是很深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积极性。
2.建议
(1)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略有改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教师对多元素教学进行推广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篇8
关键词: 体育英语教学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主题
1.问题提出
目前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研究正在成为相关专家、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体育科研论文对体育英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对策、研究方法等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独创性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无二致,在实证研究与反实证研究之间,不应简单地进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而应在实证的基础之上,运用逻辑主义方法,对基本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1]。也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体育科学研究现状做出分析,选取我国1999-2004年度体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数据,对我国体育科学的体系内部结构、研究的“社会化”倾向、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论证方式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出体育科学研究论文运用定量方法较少的结论[2]。另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专门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3]。
综上所述,研究方法的探讨正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来说,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没有形成规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统计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Grid20/Navigator.aspx?ID=1)为检索对象,第一次检索以“体育”为篇名,匹配选择“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1979―2014,再在以“体育”为篇名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以“英语”为篇名,最后得出相关论文112篇。第二次检索,首先以“英语”为篇名,再在搜索结果中以“体育”为篇名进行检索,其他搜索各项与第一次检索相同,最后搜索结果是同样的112篇论文。尽管112篇论文的篇名中都包含“体育”和“英语”字样,但经笔者甄别,剔除一些关于《中学体育课堂英语名词活用》、《英语自考》之类的非学术论文,最后确定87篇为分析样本总量。
2.1时间分布
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最早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术于1987年。如果以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评估工作为分界点,那么在2003―2014年间的学术论文数量为57篇,占总样本数的66%;2003年以前的学术论文数量为30篇,占总样本数的34%。
数据显示,以2003年为分界点,在教育部启动为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工作之后,很多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与经验判断相一致,这表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研究这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2论文作者单位类型、专业
本文将总样本87篇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论文的作者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业体育院校;第二类是非专业体育院校(包括各类综合性高等学校中的体育院系、社会科研单位及其他)。其中,对专业体育院校的论文作者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研究;二是体育专业研究;三是不清楚(文章没有标识)。经统计,有58篇论文作者来自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66.7%,其中作者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46%,将近占据了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有29篇论文作者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33.3%。这说明,目前我国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因为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必须面对学习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活泼好动,英语成绩难以提高。所以研究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成了在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教研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他们结合自身较强的英语专业背景,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进行研究。
2.3研究主题分类
从87篇总样本中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与英语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般主要研究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难点及对策分析。典型代表如《综合性大学艺术体育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启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这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共有80篇,占论文总数的92%。第二,有关于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研究此类问题的作者主要认为大学英语仅仅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是使学生从英语基础阶段过渡到专业阶段的必经环节,使其顺利阅读体育专业英文资料。该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4.6%。第三,第三类文章是有关于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典型代表如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对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分析。该类研究主题只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3.4%。
由此可知,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现在很多专业体育院校和非专业体育院校因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大好形势,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应该理论先行,理应有很多的学术论文百家争鸣。但从论文统计数据得出,目前对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法等进行探讨的论文只有4篇,即使加上3篇研究体育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论文,也只有7篇,不到论文总数的8%。
2.4研究类型分析
按社会学家詹姆斯・S・科尔曼的说法,所谓“理论研究”,是指建立旨在一种理论体系(或概念体系)但又不以经验资料加以验证的研究[4]。这里,我们按科尔曼教授的理论,把对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规范分析)与经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体育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范畴等研究;体育英语教学的经验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观察等方法而得出的可以直接指导、规范体育英语教学活动和关系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不作纯理论上的逻辑分析。
从检索结果看,有58篇论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66.7%;有29篇论文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33.3%。采用规范分析、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的论文篇数比采用经验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多出29篇,说明体育英语教学的规范研究远远多于经验的应用研究。
2.5研究的规范性
一般地,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含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的规范性进行研究:一是是否有理论预设(或称理论假设);二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有没有提出需要加以论证或验证的问题;三是是否有对相关现存的文献加以评论;四是文献引用情况。
从研究的规范性所设定的四个指标来看,没有理论预设,没有文献评论,但有明确问题的论文占据了大部分,它们分别占有论文总数的91%、92%、94%。这些数据说明,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从问题或假设提出到论证检验、形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关键环节严重缺损。论文研究的规范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至于是否有文献引用,有25%的论文没有文献引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文献引用,容易导致重复研究,没有文献评论,难以提出独创性问题见解。
2.6经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从统计87篇总样本看,主要的经验研究方法有:参与观察、普遍调查、局部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非随机调查、随机调查、文献收集。采用以上8种具体的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共有29篇,其中采用普遍调查与非随机调查方法研究的学术论文共有6篇,而采用局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有17篇,占总数的59%。这说明采用普遍调查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要进行普遍、广范围的调查,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而这又是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面临的难题。采用局部调查的论文中,大部分把调查的对象限定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跨学校、跨省之间的调查很少开展。如果普遍调查没有人力、财力的支持难以开展,那也可以理解。但没有论文采用既省钱又省力的个案调查方法,这确实是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3.结论建议
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体育领域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英语人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专业教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但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研究者偏重于规范研究,而较少采用经验研究,论文研究不规范,不能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如缺少研究的理论预设,相关研究问题理论综述、评价较少,这就容易导致研究者相互重复同一个问题。经验研究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运用多种经验研究方法全面、广泛的开展研究。
笔者认为,体育英语教学,要从规范研究到经验研究、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力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英语教学方法论体系,首先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补课。如开展普及性训练和方法论讨论。其次,像《体育科学》等专业核心刊物要发挥专业示范导向作用,倡导刊发论文的规范性。最后,组织编写、翻译相关体育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路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2-257.
[2]李建军.关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篇9
一、加强语文分析,深化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理解,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述的内容、情感、内涵,才能够懂得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点。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最基本的组成形式就是语言文字,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才能了解教材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促使文章中字、词、句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被学生理解、懂得,能够真正明白文章宗旨。所以,在利用体验式教学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体验语文文字,感悟字、词、句之间的人物情感,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会理解知识的重点。
以《再别康桥》这篇文章为例,语文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首先是以优美的背景音乐作衬托进行全文阅读,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优美,并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其次,在具体教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落到“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等词语上,让学生探讨这些词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次,教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的作用予以说明,促使学生懂得写作技巧的运用,最后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促使学生可以领悟文章情感,真正懂得如何在文章中抒感。可以说,在教授学生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加强这篇文章的分析,深化文章细节理解,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文章讲述,可以大大提高文章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感受体会
促使体验式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另一种运用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求体验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学生情况等方面,制订出适合的、有效的教?W计划,创设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引导性的学习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来进行体验式教学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课堂上、并且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需要学生对所要演绎的文章进行详细的了解,这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在演绎文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文章所要讲述的事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情境演绎之后,学生可对整个文章进行思考,共同探讨文章中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部分,最终准确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创设情境教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综合情感、诗意等方面的言语交流,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真正体验文章中所传递的情感,促使学生在抒发感情的同时学会感悟知识,提高领悟能力。
三、仔细阅读文章,感悟文字
篇10
一、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曾几何时,我们曾经看着飞鸣而过的一个小鸟出神;我们也踢着一块小石头踢出老远;我们都爱花儿开得鲜艳,仍忍不住用手折断花枝。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乐趣渐行渐远。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想到这些,我们就能够做到: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给幼儿创造一个适合幼儿生长的环境;我们就会尊重幼儿的想法,在呵斥之前先设身处地,在命令之前先反躬自省,在教育之前先以身作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予幼儿真正的爱,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获得真正的自由,让他们得到最全面的知识。这是幼儿增强探索能力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幼儿能够放开胆量,才能够畅所欲言,才能够顺利地表达思想。
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进思维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学习。但在人探索、研究、学习过程中,对他整个人生有重大影响的阶段,就是他的幼儿时期。在这个时段,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个人非常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人才,比如语言学家或者科学家,反之,庸庸碌碌,平淡无奇。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质,带领着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领悟正确的学习观念,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思维开动,对语言的学习裨益良多。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出新的方法,正确地掌握科学的核心概念,重视幼儿的感受,让他们快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可以说是“简易的科学研究论文”。重在探索,不走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个人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音乐和语言的关系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让幼儿掌握一门乐器,对语言的发展颇有帮助。音乐能够让人宁静,也能够让人的心灵纯净,能够活跃大脑,活跃语言细胞。朱则平教师说:“一个肯德基的汉堡,十多块钱,要吃饱的话,起码要两个如果用买一支竖笛,也就是二十块钱左右,却可以受益终身。”这两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一次又一次地逢人说教,让更多的幼儿受到这句话的影响和益处。
(一)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增加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体验,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加他们的审美渗透,提升音乐创作水平。课堂上,吹奏、演唱,倾听、伴奏不一而足,幼儿们兴趣昂然。
(二)矫误扶正
乐谱有一定的难度,幼儿毕竟还小,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认识、熟悉。读谱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增加阅读能力的同时,语言能力会水涨船高。教师可以让幼儿先通过演唱来掌握读谱的难点。而演唱的歌词大多都是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这样幼儿就得到了全方面的锻炼,让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情感和美感得到形成,从而旁敲侧击地开发了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