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骨折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腿部骨折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

篇1

摘 要 康复训练是在人体损伤后所进行的身体上的活动,它有利于恢复并且改善各项身体功能,除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之外,一般的损伤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的身体锻炼。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胡某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用合理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手段,尽最大可能尽快地通过身体活动使该同学的肌肉、韧带、关节及整个机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探析胡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机理。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运动康复

一、前言

康复训练是在人体损伤后所进行的身体上的活动,它有利于恢复并且改善各项身体功能,除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之外,一般的损伤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的身体锻炼。合理的、有目的的身体训练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和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作用,当然我们还要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人在长时间的体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训练就有可能遭到破坏,并且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现象,如失眠多梦、肠胃不舒服等。在受伤以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改良受伤部位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且加快损伤部位的伤口愈合。通过运动康复练习,不仅使人体能量代谢接衡状态,还可以防止体重增加,大大缩短受伤痊愈所需要的时间。

胡某是因在下楼时不慎将脚扭伤,后送往医院进行处理,体X线显示该学生为右足舟骨,股骨粉碎性骨折,断骨对位对线差,骨折线模糊,余右足跖耻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显示正常。总体印象为右足舟骨,股骨粉碎性骨折。本文以胡某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用合理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手段,尽最大可 能、尽快地通 过身体活动使该同学的肌 肉、韧 带、关节及整个机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使该同学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二、本运动康复方案的总体设计

从长时间的康复效果来看,很少锻炼的人肌肉萎缩和关节退化的速度更快,锻炼则能有效减缓萎缩和退化的速度。这就提示我们:简单的身体活动并不能阻止人体氧化和退化的进程。

(一)踝关节伤后急性期

目的:把疼痛、肿胀、和发炎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缩短恢复的时间。

方法:RICE。休息(R)冰敷(I)压迫(C)抬高(E)。

时机:受伤后立刻开始。

(二)康复早期(术后1-3周)

目的:控制疼痛和肿胀,防止肌肉的萎缩。

方法:静力性练习,大腿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时机:一般从伤后当天到3周的时间段,视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康复中期(术后4-6周)

目的:恢复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

方法:肌肉耐力练习,PNF

时机:治疗后第四周开始。

(四)康复后期恢复阶段(术后6-12周)

目的: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并逐渐增加负重量,至术后12周离拐完全负重行走。

方法:肌肉力量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等

时机:骨痂已基本形成,骨折已基本稳定下来,恢复状况良好。

三、运动康复方案的实施

(一)踝关节伤后急性期

保护患肢,避免二次伤害,在踝关节损伤的急性期间注意制动,休息、冰敷、用弹力绷带加压、抬高患肢,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主要是进行动态的休息,同时止血与降低发炎的概率,并减少肿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二)康复早期(术后1-3周)

早期的康复内容主要为活动足趾练习、大腿肌肉群练习、抬腿练习,练习以3-5组为宜,练习频率为每周5次以上。在练习时要注意量力而行,感到有任何的不适就要立即停止练习。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15个/组,每天做5组。建议练习前用热水泡脚20-30分,用来提高肌肉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的效果,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练习时大于10次/每日。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3组/日,在练习过程中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尽力而为。要根据损伤的特点,在石膏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否则盲目的活动很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在这一时期也可以进行改善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在受伤早期一周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简单的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但是不要进行内外翻练习。如果活动度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也会上升。所以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可以试着进行练习。建议每天做5组,每组做15个左右的活动足趾练习,并且要逐步进行合适的腿部肌肉收缩,使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更有利于受伤部位肿涨的消退。一周左右,受伤部位的发炎症状开始消退,局部的疼痛开始舒缓。

评估:全身机能状况正常,骨折处感觉疼痛,虽然下肢肌力下降,但经过这一时期的练习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减轻。

(三)康复中期(术后4-6周)

中期主要以橡皮带进行辅助练习,对受伤部位进行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练习。

橡皮带足背屈:双膝伸直坐于地板。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另一端固定于足背,将脚尖对抗橡皮带阻??向身体方向,然后慢慢返回。30秒/次,休息10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跖屈:双膝伸直坐于地板。将橡皮带中部固定于足底双手握紧两端,将脚尖对抗橡皮带阻?伸直,然后慢慢返回30秒/次,休息10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内翻:坐于地板,训练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将练习脚放于圈内,将踝关节对抗阻?向内翻,然后慢慢返回。保持膝关节稳定,?要旋转腿部完成动作。30秒/次,休息5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外翻:坐于地板,训练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将练习脚放于圈内,将踝关节对抗阻?向外翻,然后慢慢返回。保持膝关节稳定,?要旋转腿部完成动作。30秒/次,休息5秒,5次/组,3组/日。

随着疼痛及肿胀的缓解,就可以开始此阶段得康复练习。通过之前的固定制定方案,此时损伤的韧带基本趋于稳定,开始向愈合阶段进行,轻微的应力牵拉不至于加重。肿胀和疼痛控制后,可以开始一些简单内外翻训练。但是不要使损伤部过度用力和牵拉。这一阶段也要防止肌肉的萎缩,并恢复肌肉的张力,还要努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的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

评估:脚着地时,踝关节,骨折处感觉疼痛,可走路200米左右。局部尚有肿胀,压痛,走路跛行。

(四)康复后期恢复阶段(术后6-12周)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康复练习,受伤部位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后期还要进行等张和等长肌肉练习。

等张练习方法: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练习。 每次训练选取踝关节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至4组的练习,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 表示。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比如胡某做的提踵练习,开始动作是,使后脚跟低于支撑脚踩的台阶,支撑脚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尽可能高的提起脚后跟,放低身体回到准备的姿势,这就完成了1次重复,尽量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提踵。2分/次,休息5秒,5次/组,4组/日。

等长练习方法:等长练习是指在肌肉两端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比如胡永静同学做的扶墙后蹬练习,手扶墙,身体与墙成一定的角度,用力蹬地,体会蹬地的动作。每次练习选取踝关节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练习1-5次/组,然后休息2-3分钟,5组/日。

此期间骨折的部位伤口痊愈的还不足够坚固,所以练习及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勉强或者盲目冒进。并且要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受伤。

在这一时期,骨痂已经基本上形成,骨折部位已经趋于稳定。在加强踝关节康复练习的同时,还要使踝关节部位一部分承受重量。这有利于骨折部位的伤口愈合,还防止骨质疏松,更有有利于踝关节肌肉力量的恢复。在练习中受伤的部位要逐渐加大负重力度,至术后12周完全负重。

在恢复正常运动之前,要保证关节活动度至少恢复到了80%-90%,而且能够完成以上所述的训练。可以做一些固定自行车、跑台以及游泳以恢复心肺功能。但是要根据损伤处疼痛耐受度来选择。训练时建议配带护具或者肌内贴保护至少6个月,直到本体感觉和肌力等完全恢复。

跑步一定要选择平坦路面,不建议在斜坡、草地或者不平的路面,容易增加再受风险。跑步练习直线跑,但是可以增加曲线的行走。建议穿着舒适厚底的运动鞋。跑步速度缓慢增加,之后可以增加加速跑。

评估:不再跛行,肿胀消除,无痛感。右腿肌力基本恢复,踝关节ROM及耐力素质恢复,恢复运动能力,基本可进行正常行走,慢跑等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功能锻炼。所谓的功能锻炼就是在骨折允许的情况下,对骨折的肢体、关节进行足量的活动,必要的时候需要让骨折的地方承受一定量的力量,骨折的地方承受的力量是骨折能不能愈合以及愈合是否良好的关键。

2.不同时期的骨折需要的锻炼不同,不充足的锻炼,可能会导致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过于剧烈的锻炼可能会出现钢板断裂、再次骨折、骨折变形等。

3.至于饮食方面,要提供足够骨折愈合的营养物质,不挑食、偏食,那么营养一般来说是充足的。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喝高钙奶,适当晒晒太阳,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4.药物对于骨折愈合应该辅助作用,没有炎症的话,“消炎药”不适合,中医和西医都有不少关于骨折愈合的促进药物,可以选择1-2种,没必要吃太多,骨折的愈合是个长期的过程,拔苗助长不见得是好事。

四、建议

运动康复是在相对系统的基础上,对患者踝关节损伤的不同时期,实施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康复的过程比较漫长,中间也会有实施不到位的地方,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三个时间段的康复训练使同学胡某和我受益匪浅。

(一)踝关节骨折后运动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关节粘连,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痛苦。

(二)建议从各个方向强化踝关节肌肉。

(三)运动损伤治疗的康复训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四)为?预防踝关节的再次受伤,我们需要加强肌肉??以及本体感受和?经肌肉性控制。

(五)当感到任何?适时,请停止练习并向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 布拉德・沃克.运动损伤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

[2] 黎万友.运动骨创伤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

篇2

u先生今年35岁,是一名业余长跑爱好者。前段时间,邹先生报名参加了当地的马拉松赛,准备在比赛中大展身手。为了取得好成绩,邹先生自报名便开始每天跑步15公里,风雨无阻。然而,一周前,邹先生发觉右脚的前脚掌有些疼痛和红肿。在医院拍片检查后并无大碍,医生建议他休养几天。但是,邹先生并未听从医生的建议,继续每天1 5公里的长跑练习。几天前的早晨,才跑了一会的邹先生突然感到右脚前脚掌疼痛难忍,不但无法继续跑步,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

无奈之下,邹先生再次来到医院就诊。×光片检查显示,邹先生右足的第二跖骨骨折。医生认为邹先生的情况应该属于疲劳性骨折。“在跑步中并未崴脚和摔跤,怎么还会骨折呢?”邹先生对此十分不解。

主因:局部反复的损伤

为什么长时间运动会导致疲劳性骨折呢?疲劳性骨折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是反复受力损伤积累而成的,因此也称应力骨折,属于过度使用性损伤的一种。

人体在长时间进行一项运动时,局部骨骼反复集中受力而轻微损伤。具体表现为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但如果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受到阻碍,骨吸收增加。长期反复这一过程后,最终会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虽然大部分疲劳性骨折的发生部位是在承受身体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地方就不会有疲劳性骨折。一些经常受肌肉力量反复作用于其上的骨骼,如肱骨也会有疲劳性骨折的产生。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依次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高发:军事训练和运动

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在军事训练中,如果超强度训练或训练时姿势不当,则会导致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骨折。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科目的超负荷训练中。

在体育运动中,常见于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田径、体操运动员等。

此外,部分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也是疲劳性骨折的高发人群。

提醒:早发现利于康复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休息和治疗,作用力持续存在,会造成骨小梁断裂,进而导致完全性骨折。但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完全性骨折。

那么,怎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呢?疲劳性骨折的早期症状一般为局部位置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即出现“不走不痛、一走就痛、越走越痛”的现象。少数人还会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后,应立即停止运动或训练,并及时到医院检查。若骨折没有移位或轻度移位,可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完全恢复的时间要视骨折程度而定,不完全骨折约6~8周即可康复。

出招:恢复期康复锻炼

与及时治疗一样,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同样对骨折的完全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在骨折恢复期应当根据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分阶段做好康复训练。

早期阶段可以采用一些局部的物理疗法,如热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水肿,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一段时间后,在不出现疼痛的情况下,可以让患处少量负重。以足部骨折为例,在增加患足负重的同时,对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周围肌群进行锻炼。

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患者还可以逐步开始进行一些低负荷运动,如缓慢步行、全身体操等等。然后,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的运动,特别是踝关节周围肌群的阻抗训练,以提高肌肉对反复应力刺激的适应能力。

除运动外,饮食上也要合理搭配才能事半功倍。饮食上应以清淡和高蛋白为主。如瘦肉、鱼、鸡蛋、牛奶、豆类食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可以配合中医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

措施:疲劳性骨折重在预防

疲劳性骨折的发生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性损伤过程。因此,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是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关键。在运动或训练前应选择适宜的场地和装备。运动场地应尽量选用草地或橡胶地。避免选用水泥地面等比较坚硬的地面。

运动装备上,应穿软垫鞋、减震鞋等运动专用鞋。并且要时常更换鞋型,例如交替使用平跟鞋和略带坡跟的鞋,以降低胫骨应力骨折的发生率。此外,还应在关键部位如膝关节、腕关节等戴好护具。

除此之外,运动或训练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关节能自如的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保证骨骼肌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都能充分伸展。同时,也要放松心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降低运动或训练伤的发生率。

在运动或训练中,应由简到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避免在短时间内突然加大运动量。另外,运动或训练中可适当调整运动节奏和运动形式,避免单一的、机械的运动动作长时间持续。从而减少应力对局部的反复刺激。例如,跑步时可快慢结合,同时可以多选择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或改变训练科目。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55例,女25例,

1.2损伤类型 颅骨骨折28例(其中颅底骨折12例,合并脑脊液漏4例,颅骨凹陷性骨折16例),脑挫裂伤18例,颅内血肿25例,脑干损伤3例,其他6例。有肢体活动障碍28例。手术治疗33例。

1.3方法 本组患儿在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促醒、肢体功能恢复、肌肉按摩及家庭康复等,实施时间是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不再发展的48h。

1.4结果 疗效标准[2]: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显效:自觉症状好转,偏瘫、失语、精神症状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有效:症状减轻,肌力恢复至Ⅱ~ Ⅲ级或较治疗前提高Ⅰ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变。80例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康复护理,治愈38例(47.5%),显效26例(32.5%),有效12例(1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95.00%。

2 护理及体会

2.1基础护理 大部分脑外伤患儿早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该重视日常基础护理工作,①每1~2h翻身、按摩受压部位1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软枕或水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雾化吸入、排痰或震动排痰,必要时吸痰等方法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③如有留置尿管患儿,会阴护理2次/d,定期更换尿袋,防止泌尿系感染,并根据患儿年龄每1~2h1次训练膀胱功能;④鼻饲喂养的监护,患儿伤后的高代谢导致负氮平衡并常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所以一般在伤后3~4d,患儿肠鸣音恢复正常,无消化道出血及腹泻,即行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提供足够营养物资,维持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促进机体各脏器功能和意识状态的恢复。鼻饲时注意饮食卫生,用具煮沸消毒2次。

2.2护理 损伤早期除头部及损伤肢体需制动外,健肢及各关节应保持功能位,在各关节下垫软枕,防止四肢持续处于过伸或强屈位;帮助患儿肩部外展50°或内旋50°,肘部屈曲40°~50°,并垫以软枕维持外旋。患儿腿部外侧放置砂袋以防止下肢外展外旋。伤后48~72h待病情稳定,即可将肢体处于良肢位。每2h变换1次。

2.3肢体功能锻炼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对四肢进行被动或主动的活动,主要炼伸肌及收缩肌群的协调及关节活动,以恢复和增强肌力;患儿意识恢复后,尽早与康复科联系进行坐位、转移、站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康复训练。①被动活动:伤后四肢完全瘫痪、肌力0级的患儿,可对患儿患肢肌肉按摩15min,挤压患肢关节,拍打肌肉,对偏瘫肢体开展被动运动,3次/d。活动时先单个关节,然后逐步进行多个关节的联合活动,由健侧到患侧,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依次进行,上肢做肩关节外展、外旋,前臂后旋及肘、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下肢做髋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屈及足趾的屈伸运动,每个关节3~4次/d,每次5~10遍,以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僵硬;②主动活动:患儿清醒后对于肢体不完全瘫痪,肌力在Ⅰ~ Ⅲ级的患儿,可在床上帮助其做主动运动,如床上翻身、移动躯干,坐,骨盆训练等;鼓励患儿手握球状物体,预防发生爪状手,鼓励患儿自行进行踝关节背曲及足趾屈伸运动,必要时足部用足托,防足下垂。当下肢肌力达到 П级时,进入站立训练,以患肢负重站立为主,进行背屈运动,蹬踏及抬腿运动。幼儿采用爬行训练,将手拖住足跟做蹬脚抬臀练习。

2.4促醒护理 患儿生命体征一旦稳定,即可进行恢复意识的训练,予以语言、音乐、皮肤刺激、嗅觉刺激等方法促进苏醒。在护理操作时,大声呼唤患儿姓名、不断语言交流;也可以给患儿播放患病前常听的喜欢的音乐、儿歌、故事等,音量以患病前听力为标准,或指导患儿父母反复在患儿耳边进行亲情呼唤,3~4次/d,30min/次;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有目的的在头面部、耳垂区、指尖、足底等皮肤敏感区给予一定强度的按摩;另外可选择穴位刺激方法,对人中、合谷、内关、百会、印堂等穴位进行按压刺激,2次/d,力度逐渐增强。

2.5家庭的康复护理 ①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康复的重要意义,让家长了解颅脑损伤经早期救治病情稳定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是需要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甚至功能将永久丧失,即便出院回家也并不代表患儿治疗和康复的终结,仍然需要制定详细康复计划,才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②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与情感需求,伤后往往表现有惊恐不安和抗拒心理等反应,家长应随时陪伴患儿,给予鼓励安慰,并在患儿的康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耐心和爱心;③康复后期,在患儿恢复到较好的状态时,家长应帮助患儿制定作息时间,并监督,逐步严格要求,以便患儿能较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3 讨论

颅脑损伤的致残率给患儿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尽早使患儿恢复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到家庭或重返学校,已成为患儿和家庭的迫切要求,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损伤之后,其结构和功能可表现出很高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颅脑损伤后恢复得快慢,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致残,与早期功能训练、护理密切相关[3]。早期康复治疗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4]。由于小儿脑的特殊生理结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其代偿能力和恢复能力较成人更强。但是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自动发生,有赖于学习和训练,因此有效的康复治疗就是让患儿进行功能的再学习和训练[5]。关于康复训练时机问题,如果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后24~48h即可逐步进行康复训练[6]。

早期康复以肌肉皮肤的抚摩、按摩、被动肌肉伸缩及关节运动为主,配合言语、皮肤刺激促醒可提高大脑神经元对外周刺激的反应性,加速受损脑组织周围侧支循环代偿,开放潜在的突触代偿回路,同时进一步稳定恢复的神经通路或新产生的通路,并促进未受损大脑神经元的活性增加,促使大脑功能区重新分布,为日后患者意识进一步好转直至清醒以及功能康复奠定基础。同时早期康复训练可积极创造重点运动反射的条件,以抵制病理反射模式形成,诱导正确的生理模式的建立,并有效防止远期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

总之,对于颅脑损伤患儿,临床应积极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并根据小儿特点,制定合理早期康复计划,随时根据患儿病情调整各项内容进度,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最大限度恢复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翠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04-105.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68-470.

[3]邱永珍.早期护理干预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 17(2):149-150.

[4]郭小叶,车文芳,贺慧兰,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22): 87-88.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自2 010年6月~2 0 12年7月收治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8例,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于术后10日内出院,切口愈合良好,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关节镜与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耐心细致的康复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关节镜;胫骨平台;前交叉韧带;围术期护理

胫骨平台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常同时伴有韧带?半月板等关节结构的损伤,处理不当会导致关节疼痛?不稳定和关节功能障碍 [1]?Schatzker Ⅵ型骨折是其中最复杂类型之一,予以关节镜下微创治疗骨折的同时一期处理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具有较高难度?我们对18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 010年6月~2 0 12年7月收治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 年龄21~67岁;左侧11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坠落伤2例?术前常规行DR?三维CT检查,部分病例行MRI检查排除膝韧带断裂,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1.2 手术方法

伤后至手术时间5~10 d ( 平均7 d ) ,均于患肢基本消肿后,术前患肢石膏托或骨牵引制动?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

手术要点:常规进行膝关节镜检查,取小切口不切开关节囊,使用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固定后,屈膝9 0°,取膝前内?外侧入路?通过高位前外侧入路进关节镜镜头,于胫骨结节内侧1.5~2.0cm 处纵行切开2.5cm,显露胫骨皮质,使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自胫骨结节内侧向前交叉韧带附着点前内及前外侧分别做2个4.5mm骨道(内可直接通过抓线器),爱惜邦缝线穿于过线器内,过线器自前交叉韧带根部紧贴骨面处缝过?抓线器经骨道伸入关节腔,将缝过前交叉韧带的爱惜邦缝线交叉后自骨道拉出到胫骨结节内侧,打结固定?

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肌肉主动收缩功能锻炼,并用低分子肝素防止深静脉血栓,尽早进行C P M 功能练习,根据复查X 线情况决定患肢完全负重锻炼时间?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舒适护理

国内学者认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更好地做好心理支持[2]?我们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个人情况?心理状况,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介绍既往典型病例及疗效以提高患者的信心,缓解紧张情绪?术前宣教需个体化,护士要介绍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正确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肢的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训练[3]及踝关节的跖屈 及背伸运动?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这种锻炼的重要性,以便术后患者都能主动积极的配合,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

2.1.3 术前皮肤舒适护理

由于是关节内手术,一旦感染后果严重,故而术前尽可能排除患者的易感因素?术前2天应协助患者清洗膝关节部位皮肤,剃去手术区毛发?术前1天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及邻近皮肤有无张力性水疱,有无破损或感染灶,用温水清洗患肢皮肤?术晨消毒膝关节局部皮肤,并用无菌巾包扎以预防感染这一并发症的发生[4]?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腰硬麻醉后常规禁食水6小时?患肢垫软枕抬高,保持膝关节屈曲15~20°,但不可将软枕垫于小腿处 ,否则会使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韧带愈合[5]?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以及患肢的皮温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避免引流管受压? 扭曲,同时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 术后 2 4~4 8小时引流液变为淡血性且引流量少于50毫升即可拔除引流管?

2.2.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术后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该手术使用大量氯化钠溶液灌洗关节腔,而胫骨平台骨折后,一部分氯化钠溶液可以经过关节面的骨折裂隙渗入组织中,术后又常规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使得患肢肿胀较一般手术重,所以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度以及足趾被动牵拉疼痛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②止血带麻痹:该手术较复杂,使用止血带时间较长,麻醉消退后,一定要观察患肢感觉?足趾运动恢复情况,特别是腓浅神经支配的足趾背伸运动能否完成,因为相对最容易损伤?③深静脉血栓: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尽早应用CPM机活动患肢,应用足底泵促进回流,并嘱患者经常主动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定时更换,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④关节内感染: 术前皮肤准备一定要充分,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皮肤?切口情况和疼痛情况?

2.3 康复护理

康复总体目标为恢复患膝正常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功能,使患者对其患肢康复的确信度达到最佳点[6]?具体做法:术后麻醉消退,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舒缩股四头肌?①踝泵练习: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每小时做 5~10次;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3~4次/天,每次重复5遍?②由于双侧钢板固定,可以早期即开始膝关节主动运动:注意在0°~3 0°做主动的膝关节屈伸运动,10次/组, 2~3组/天,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以患者稍感疲劳为度?③直腿抬高练习:术后1周缓慢抬高患肢35°~45°, 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放松2秒,每日进行2~ 3组训练,每次30~50次? ④支具的应用:术后即开始佩戴可调式活动支具,术后 l 周 内主要于休息或睡眠时佩戴,限定活动范围在0°~30°,使移植物处于放松状态,避免膝关节的屈曲挛缩,并可防止膝关节扭曲应力导致钢板松动?护理人员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术后佩戴支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佩戴支具才能达到预期 目 标?

3 小结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快,但是,这也对医护的配合要求大大提高,除提高医生水平外,还应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形成完备的手术队伍,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地配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膝关节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Lubowitz JH,Eison WS,Guttmann D.Arthroscopic management 0f tibia1 plateau fractures[J].Arthroscopy,2004,20(6):1063-1070.

[2] 张艳勘,范会草,李贤等.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评价[J]?山东医药,2010,50 (5)::90~91.

[3] 张巧娥,杨巧巧.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6(4):312.

[4] 黄妙华,黄俐敏,严灿英?浅谈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9.

篇5

【关键词】 疗养员;股骨干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力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复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岁,股骨干骨折的疗养员,经给予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合理的康复护理,于1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疗养员,女,72岁,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经医院行股骨干内固定手术,3个月后入本科进行疗养康复治疗。入院后疗养员生命体征平稳,腿部运动能力丧失,不能下床活动,心情焦虑,食欲不振等。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1)入院介绍,当疗养员入院时,向疗养员及家属介绍疗养院的周围环境及疗养房内设施的使用。(2)保持房内整洁、舒适、温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合理,为疗养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使疗养员身心愉悦。(3)日常护理:康复早期,疗养员只能行卧位,为了防止褥疮形成,要定时协助疗养员翻身,按摩其受压部位。疗养员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肤的整洁,擦浴过程中避免着凉。(4)勤巡视疗养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如有需要,应及时解决,提醒疗养员注意适当的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2 心理护理

疗养员因意外受伤及不能下床活动,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变化,疗养员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护士要掌握疗养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务,态度和蔼,主动与疗养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安慰和关心体贴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帮助,及时解决,让疗养员尽快地适应周围环境,消除焦虑感。其次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及时解决不适,让疗养员消除恐惧、不安心理,树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2.3 健康教育指导

2.3.1 向疗养员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疗养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并向疗养患者介绍容易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 饮食指导

良好的营养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导疗养员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并限制热量,给予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2.3.3 再次骨折的预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应活动缓慢,外出时注意安全,如需要时有人搀扶,预防意外发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4 康复训练指导

2.4.1 康复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发生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此期间可鼓励疗养员取半坐位,踝关节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动。开始时注意运动幅度应小,轻柔,避免动作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拉伤。一段时间适应后,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2.4.2 康复中期

为炎症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础上,协助疗养员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加强踝关节伸屈,进行股四头肌的伸展运动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等。并协助疗养员取半坐位,指导疗养员的膝关节做伸、屈、内转、外翻等活动。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等。

2.4.3 康复后期

疗养员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可行小范围走动,患肢不能负重,防止跌倒及患肢的再次受伤。也可行双拐行走,使用双拐时,应注意调节双拐的高度,拐的高度应与疗养员的肩部相平,使两拐之间的距离与健侧保持三角形,双拐支撑体重时,健肢向前跨行一步,患肢可用小力量跟行。以后逐渐不加扶持,可在疗养员后面跟随。待行走的步伐稳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可不用拐,缓慢行走。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0min,实施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弱到强,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再次发生骨折。

篇6

健康教育;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

作者单位:471002河南洛阳正骨医院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加重,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人工髋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可靠而成熟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技术,它能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解除髋部的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的预后。现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本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患者110例,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45~79岁,平均住院时间18 d;其中,全髋关节置换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8例;股骨颈骨折8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头臼受损,严重功能障碍,髋臼骨折术后9例。通过健康教育及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

2 健康教育

2.1 入院时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并用亲切的语言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病室环境,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以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尽快适应住院环境;详细评估患者的自身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护士应系统、连续地从患者、家属或病历、已有的检查记录等多方面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适当的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持续性健康教育。

2.2 心理护理 因此类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一般病程长且行动不便,想通过手术恢复肢体功能并解除痛苦,但由于患者对手术效果及其安全性不是太了解,因此对手术是否能够成功仍抱有疑虑;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通俗的语言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这对战胜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2.3 术前指导 教会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床上,下肢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反复进行,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术前需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术前常规准备,备皮、皮试,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术后伤口愈合力;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减轻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和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2.4 术后基础护理 术后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给予保暖、消炎、止痛、髋关节保护,避免术侧关节内收内旋,保持患肢外展 20°~30°,两腿间放软枕分隔开来,抬高患肢,消除肿胀等常规护理。

2.5 术后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的效果和术后注意事项不了解,对手术有顾虑,并常伴有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详细说明手术的意义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需说明康复训练重要性,鼓励其克服懒惰情绪及训练的枯燥感。

2.6 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患者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 1次/2~4 h,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清洁干燥。

2.7 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根据患者情况摇高床头,但不可超过 30°,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踝关节背伸被动运动,做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第2天继续腿部肌肉锻炼,并可做不完全半桥运动,即髋屈曲10°~20°,然后以足跟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撑床,使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s;术后第3天可增加练习伸膝,在膝下垫一软枕,使屈膝约 20°~30°,以膝部为支点,让患者将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并在空中保持10s,然后缓慢放下;术后4~7 d继续患肢肌力训练,监督患者在助行器或人员协助下站立练习,适当练习外展及屈曲髋关节;术后一周至出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患腿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训练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练习强度和活动时间,注意提醒患者用力时避免憋气。

2.8 出院指导 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和活动时间;注意屈髋不要超过 90°,如不要翘二郎腿,不要坐在床上屈膝,不能坐低凳和下蹲,不能弯腰取物等;避免做骨盆的旋转运动,必须通过移动身体才能拿到东西时,需把整个身体都旋转过来,以防关节脱位;患者 3 个月内平卧或半卧,避免患侧卧,健侧卧位时须在双腿间夹软枕,术后6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注意加强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注意饮食调配,出院3月后复查。

参 考 文 献

[1] 孙爱华.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 2008,(04):9596.

[2] 王波.康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3(9):103.

篇7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中常见而严重的损伤,多发生于青壮年劳动者,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1],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由于目前内固定及器械的发展,它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使病人能够早期活动,预防因卧床而产生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等优点,所以多倾向于手术治疗,因此对于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及手术后康复护理尤其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48例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此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8例, 男32例,女16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3岁,摔伤12例,车祸21例,高处坠落伤15例,单个椎体损伤29例,双椎体损伤19例,其中以T12~L1损伤最多,占74%。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大都因外伤所致,或为高处坠跌,或为不慎坐跌,患者事前毫无心理思想准备就要住院,需卧床休息配合治疗,顷刻间由健康人沦为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不免会出现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恐惧、焦虑等,常担心治疗效果,害怕日后会留下后遗症影响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因此,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病人满腔热情,向病人说明此类损伤的治疗过程和转归,让其了解骨折治疗全过程,解释卧床的时间和必要性,解除其心理压力,使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以安慰开导,说明如配合医生治疗,骨折预后良好,使患者充满信心,消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2.1.2 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经常更换卧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协助病人每2h轴线翻身1次,骨隆突处可垫气圈、棉圈等,预防压疮发生,并做好受压部位皮肤护理。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解除便秘。协助病人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发生[2]。

2.1.3 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备皮,留置导尿,围术期用药,术前1小时滴注抗生素。手术后若出现感染,将会导致手术失败,皮肤破损是造成术后伤口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因此应注重病人术前的皮肤准备,术前彻底清洗手术部位,有褥疮者应积极治疗控制,促进褥疮愈合。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以及切口引流管引流量, 如加行椎管减压探查术的病人,术后24h内引流量在100~150ml属正常,术后2h内超过2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或引流量少于50ml,同时伴有切口周围肿胀,切口敷料渗血多,则应注意检查引流管有无打折或堵塞,及时处理,避免因引流不畅导致创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血肿形成,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及瞳孔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做相应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后每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平稳。 高龄、高危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大,应提高警惕。

2.2.2 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褥疮和下肢深静脉栓塞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五大并发症。

2.2.2.1 腹胀便秘:胸腰椎骨折病人,早期由于骨折出血,多引起后腹膜血肿,刺激肠系膜交感神经,使胃肠功能减弱,后期可由于交感神经麻痹引起肠蠕动减慢,而致腹胀便秘[3]。护理时可轻柔或热敷腹部,指导患者进行腹肌和括约肌的收缩锻炼,帮助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及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腹胀便秘严重者可给予艾条灸天枢穴或口服中药制剂增液承气汤治疗。调理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忌油、生冷之品,对于豆制品类食物由于吸收后产气较多,容易引起腹胀,故应减少食用。

2.2.2.2 泌尿系统感染:胸腰椎骨折病人卧床后,患者由于改变,不适应床上小便,情绪紧张者尤甚,或者神经受损引起尿液潴留,尿内胆碱残渣沉积于底部,不易随尿液排出,久之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对于不适应改变患者,要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保持尿道口和会的清洁卫生,每日用0.5%的碘伏擦洗会阴二次,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护理上更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引导其放松,可采取听流水声炒盐局部热敷及按摩下腹部等方法,促进排尿,对于无神经损伤诱导无效患者给予导尿,留置导尿管在术后6 小时予夹闭,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在术后2~3 天内尽早拔管,以预防尿路感染;对于神经损伤的留置导尿患者,术后早期持续引流尿液,鼓励多饮水,每日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定期膀胱冲洗, 2~3周后改为定时夹管,训练病人自主膀胱能力,争取早期拔除尿管。

2.2.2.3 坠积性肺炎:患者卧床后因改变和呼吸深度不够,可使肺部支气管处痰液积留,日久容易形成肺部感染,故要经常变换。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采用左右交替侧卧,每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同时指导有效咳嗽1~2次、深呼吸10~15次,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积痰排出,术后5 天每日雾化吸入2次,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2.2.2.4 褥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疼痛,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及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如下肢截瘫病人双侧足跟部也是好发部位,局部受压缺血而产生褥疮,因此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随时更换敷料及潮湿床单,因术后卧床,尾骶部持续受压极易造成皮肤破损而形成褥疮,故术后即予臀部放置气垫,坚持每天会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隔30分钟左右定时翻身,取舒适,建议按摩肩部、背部、足跟及骶尾部等骨突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在使用便盆时,建议先用中号床铺于胸腰部,然后提起床单四角将整个胸腰段平稳抬起,使患者臀部抬高后再将便盆放入,不要硬塞,以免损坏皮肤导致褥疮。

2.2.2.5 下肢深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形成是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后患者活动少、卧床久,极易发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若病人患肢明显肿胀且皮肤发绀、皮温较健肢高、潮红、有条索感应高度怀疑DVT可能,应立即处理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紧、紫绀等肺栓塞症状,为预防DVT发生,鼓励病人进行双下肢背伸运动,必要时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改善血液循环[4],术后第3天起协助病人做小腿部的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但若怀疑DVT形成则禁止做小腿部挤压运动,避免栓子脱落随血流引起急性肺栓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为避免了晚期脊柱关节僵硬和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生,胸腰椎骨折病人在局部疼痛缓解、二便恢复正常后,背伸肌肉的锻炼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功能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及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站、坐、行的正确姿势,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愈合、预防腰背痛等后遗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无神经损伤的病人即要求患者在床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不能自主锻炼者可用胸腰部渐进垫枕法,要定时按摩下肢肌肉和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进行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硬,3个月内禁止弯腰,不可负重。病程在2~3月后,患者的一些症状逐渐消失,部分功能逐渐恢复,需佩戴腰围固定腰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避免劳累,护士应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的情况下,给患者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训练方法、讲解预期目标,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主动参与功能锻炼,建议有条件者转入社区康复治疗。

3总结

胸腰椎骨折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骨折部位特殊,卧床所需时间长,常为1~3个月,因此,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重视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术前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为机体康复和手术顺利进行建立了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循序渐进功能训练,正确进行腰背肌和下肢肌肉锻炼,可避免了晚期脊柱关节僵硬和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身心并重,贯穿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护理模式,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重视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是机体恢复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能否恢复功能的关键,对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解除疼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谈国明,金荣忠,吴一雄,等.GSS-II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科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4).

[2] 贺爱兰.实用专科护士从书(骨折分册)[M]. 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146.

篇8

【关键词】 脱位;骶髂关节;经皮内固定;中西医;康复护理

自2007年开始,我们对12例不稳定骨盆损伤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牵引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经加强术前术后中西医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56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2例,创伤至手术时间4~9d。12例经X线照片,CT检查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伴有耻骨联合分离4例,伴有耻骨、坐骨支骨折6例,髋臼骨折2例,AO分型为B型、C型(垂直、旋转不稳定),5例合并有其他肢体骨折。本组12例在前环内固定的同时进行微创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前术后进行中西医治疗和康复护理,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结果12例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1例发生再移位,无医源性的血管神经损伤,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要贯穿于该患者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患者多因事发突然, 患者无精神准备,受伤后需要他人照顾,会不太适应。并且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愈后和费用。此时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讲解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手术简要过程以及术后的康复知识,并介绍成功例子,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2 骨钉牵引的护理 术前应行大重量骨牵引,做好骨牵引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1]。

术前均行骶髂关节患侧股骨髁上牵引复位,重量约为患者体重的1/6~1/9,牵引后行床边X线照片动态检查,如未见复位的可调整牵引方向或者追加牵引重量,根据骨折脱位的不同类型(垂直、旋转不稳定、开书型等)配合加用骨盆悬吊、手法复位等,直到脱位复位。股骨髁上牵引时,应将床尾抬高20~25cm,以作对抗牵引。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特别是保持牵引孔处皮肤的清洁,牵引孔处有结痂不要随意清除,避免发生感染。牵引重量切勿过重,未经医生许可牵引重量不得随意改变。经常检查牵引功效,牵引绳与滑轮是否合槽,牵引重量以及位置是否正确。牵引过程中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利用床上吊环进行上肢锻炼以及扩胸、深呼吸运动,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股四头肢等长收缩和踝泵练习,防止伤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静脉栓塞和因长期卧床而致各种并发症。保证正确。行牵引治疗时,患肢下垫软忱,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脚尖朝上,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

2.3 饮食的调护

术前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高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术后宜进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铁、钙)剂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剂机体恢复。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防止大便干结。

2.4 中西药治疗的护理 药物治疗按损伤三期分期辨证治疗,早期活血化瘀,疏通督脉,续损接骨,消肿止痛,可选用髓伤I号方或活血止痛胶囊。中期可选以续筋接骨为主,内服接骨丹。骨折后期助阳补火,温补脾肾,补益气血,可选用髓伤II号方、健步壮骨丸等,并用骨伤洗剂水煎外洗。 服用中药时忌辛、辣、寒、凉、烟、酒。

2.5 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取穴患侧入、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用28号(45~75mm)毫针,针刺同时辅以TDP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 预防并发症

3.1 预防发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 、褥疮 不稳定骨盆损伤骶髂关节脱位患者早期均会出现尿潴留,临床上采用持续留置导尿间隙和膀胱训练的方法,鼓励患者多喝水,以增加尿量,尽早拔除尿管;指导并鼓励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在患者骶尾部垫一水垫,水垫上铺上一块质地柔软的大浴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水垫,预防褥疮。

3.2 为促进下肢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发生,可以协助患者活动下肢,如挤压小腿腓肠肌,足背伸屈运动等,促进小腿静脉血液回流,减少局部受压时间[2]。

4 术后康复指导

4.1 术后早期 指麻醉清醒后至术后第2天,用软枕固定患侧髋关节于外展15°、屈曲30°位。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主动膝、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以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2 术后中期 指术后第3~14天,此期已拔除负压引流,应开始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做关节松动活动,从30°开始,2次/d,每次50~60min,隔日关节活动度增加5°。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髋、膝关节屈伸运动,每天2~3次,并持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康复措施,以恢复股四头肌的功能,增加腿部的力量,为下地行走做准备。术后第4天,病人在床边练习站立。

4.3 术后后期 指术后2周以后,手术切口已愈合,患者多数可出院继续康复。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下肢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锻炼、床边站立,3周后开始扶拐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后弃拐独立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

5 体会

骶髂关节脱位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单易行[3]。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和康复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无1例发生再移位,无医源性的血管神经损伤,功能恢复良好,极大地促进骶髂关节脱位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文军.经皮骶骼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护理[J].中医正骨,2010,22(5): 73-75.

篇9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 术后疼痛; 效果

股骨骨折属于脊柱损伤中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是以椎体的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特征,其中,老年人最容易出现腰椎压缩性骨折。由于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适应能力及其疼痛耐受力均较差,因此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使患者以一种舒适的状态渡过围手术期,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进而加快了老年患者的康复进程[2]。本次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术后疼痛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1~85岁,平均(70.21±2.14)岁;致病原因:跌伤16例,车祸损伤10例,外物打伤5例,其他原因伤7例;学历:大专及以上15例,中专12例,高中9例,初中及以下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2~89岁;平均(71.76±3.14)岁;致病原因:跌伤15例,车祸损伤9例,外物打伤6例,其他原因伤8例;学历:大专及以上14例,中专11例,高中10例,初中及以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学历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指导患者的饮食及心理护理等相关内容。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障患者病房内的整洁度及其干净度,定时开窗通风,保障病房内空气的清新度,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同时应保障患者被褥的整洁性,夜间最好让患者关灯睡觉,减少夜间外界刺激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保障患者充足的休息。

1.2.2 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于患者的伤椎部位垫上一个厚枕,指导患者使脊柱维持在同一个水平方向上,同时指导患者保持一定的功能位,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感。此外,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时,应注意保障患者身体上下的一致性,将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有效固定,固定程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1.2.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受到腰椎疾病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消沉、悲观以及失望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力度,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采用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安慰,比如眼神的肯定、肢体的接触等,争取得到患者的信赖,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术后疼痛感,使患者能够对术后的疼痛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从心理上消除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恐惧感;护理人员可以邀请恢复较好的患者到病房内与患者交流,分享自身的手术感受及其术后疼痛方面的相关经验,从而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

1.2.4 腹式呼吸指导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让患者尽可能全身心放松,指导患者吸气时应该最大限度将自己的腹部向外扩张,而在呼气时则应让患者以最大限度将自己的腹部向内收缩,但应注意呼气与吸气过程中应保持胸部不动,以患者不觉得憋气为宜,训练的频率为6次/min左右。

1.2.5 放松疗法指导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告知患者应按照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部、小腿部到双足的顺序依次进行放松,叮嘱患者放松肌肉期间应该排除心中杂念,并指导患者进行冥想与深呼吸,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自然舒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每日进行3次放松,每次持续20 min左右。

1.2.6 转移注意力指导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视觉分散法,比如让患者读报或者看电视等;也可以采用听觉分散法,比如让患者听音乐或者听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触觉分散法,比如护理人员轻轻触摸或者按摩患者患肢的皮肤,从而使患者的全身心放松。

1.2.7 早期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意识,缓解患肢的肿胀感及其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早出现疼痛的时间及疼痛评分;(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颅通定药物的用量。

1.4 评价标准 术后疼痛程度评定主要采用Melzack视觉评分法进行评定。疼痛程度共分为

5个等级,分别为极重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及无痛。其中,极重度疼痛为10分,重度疼痛为7~9分,中度疼痛为4~6分,轻度疼痛为1~3分,无痛为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中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率、无痛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最早出现疼痛的时间及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最早出现疼痛的平均时间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颅通定药物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第1、2天颅通定药物用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的程度往往与患者椎体损伤的数目、椎体损伤的位置及椎体损伤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病情较轻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感,且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腰背部肌肉紧张或者是肌肉痉挛现象,且患者的站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4]。目前,疼痛已经不仅仅属于一种生理现象,它更是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主观感受,因而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5-6]。

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其护理方法主要是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因而能够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且镇痛药物的起效速度较快,但这种镇痛方式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及头晕等症状,因而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护理效果有限[7-8]。

手术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增加患者周围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进而会增加患者体内乳酸、组胺以及血浆激肽等致痛物质的释放,从而会对患者的游离神经末梢产生一定的刺激性,进而导致患者产生疼痛感[9-1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主要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腹式呼吸指导以及放松疗法指导等方面展开,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环境护理的应用,能够保障患者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功能[10-11];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使患者了解到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持续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使患者认识到术后疼痛仅仅只是手术后的一种伴随症状,从而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与焦虑感,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疼痛[11-12]。此外,由于不良情绪与疼痛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机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会降低患者体内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分泌量,导致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进而会加重的患者疼痛程度;腹式呼吸指导与放松疗法指导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全身的肌肉得到有效放松,加快患者体内止痛介质的疏散与吸收速度,从而使患者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13-15];转移注意力指导主要是从视觉分散法、听觉分散及触觉分散法3个方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这样能够降低患者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减轻患者肌肉的痉挛程度,从而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承受的疼痛感[16-18];早期功能锻炼的应用,能够加快患者腰部患处部位对血肿的吸收速度,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现象,进而能够缓解患者的局部肿痛症状[19]。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患者中,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且能够让患者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护理,从而得到了患者的广泛接受,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2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痛率为26.3%,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中,能够缓解患者术后承受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艳.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50-2452.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廖春妍.预防性护理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71-72.

[4]彭婷,黄婧琼,陈邦菊,等.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5,27(8):1245-1247.

[5]韩碧园.预防性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压疮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4):2232-2233.

[6]苏琴,张忠梅.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112-113.

[7]牛晓英,张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29-231.

[8]廖灯彬,叶霞,刘晓艳,等.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23):1-3.

[9]肖冬青.老年股骨骨折的综合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61-62.

[10]唐钰,刘珊珊,谢红艳,等.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52-53.

[11]陈育珊,詹玉娟.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54-55.

[12]白正艳.胸腰椎骨折患者6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84-85.

[13]梁代萍,陈志红.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67-68.

[14]吴文,欧阳雪莲.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20(20):102-103.

[15]颜胜君.老年股骨骨折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3):128-129.

[16]时树英.120例股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5):125.

[17]时树英.颅脑损伤并股骨骨折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0,8(9):149.

[18]林光霞.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的预见性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75.

[19]韩秀丽,赵桂清,申秀君,等.老年股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79-180.

篇10

摘 要 本文从踝关节的运动解剖学结构出发,对踝关节的损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功能康复提出建议,以期对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篮球 踝关节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高速发展,运动的强度也越来越大,比赛的对抗性也越来越强。作为同场竞技类对抗性项目,篮球运动更是因其激烈的对抗性而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和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要求运动员在场上时刻保持警惕性,具有一定的对抗身体对抗能力,因此也无法避免的会遇到运动损伤的情况。无论是竞技体育运动员还是业余参与锻炼的普通大众,无论是学生还是运动员,或者是大众娱乐健身人群,都曾经饱受过踝关节损伤的痛苦,为生活、训练、比赛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能打球,无法参赛,只能坐在观众席或者照看饮料桶。受伤严重的可能会在1~2周内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虽然长远看来,踝关节的运动损伤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也不会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生涯产生致命伤害,更不会影响普通大众的正常的生活,但是踝运动损伤在竞技体育或者大众健身娱乐的篮球活动中屡见不鲜,伤者痛苦的表情不禁令人唏嘘。如果不重视,踝关节损伤犹如阿克琉斯之踵,将会给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带来致命伤害。

一、踝关节的运动解剖学结构

连接脚和小腿的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距上关节)、距下关节等,起到增大人体活动范围的作用。距上关节又称踝关节,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叉状关节窝。位于踝关节外侧的连接小腿骨与足骨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以及位于关节囊内侧的三角韧带为人体运动提供稳定性[1]。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其它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的足可以绕关节的额状轴做屈(绷直足脚尖)和伸(勾脚尖)。但是,由于先天构造的缺陷,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宽大的关节窝时只能做微小的侧方运动。

二、踝关节的损伤机理

由于足的外翻肌群的力量大于足外翻肌群的力量,所以大部分的踝关节损伤挫伤,都是由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内翻引起的。篮球运动的特殊性,更容易产生踝关节损伤。首先,篮球运动员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具有快速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这就造成在快速运动过程中,由于突然变向,瞬间强度过大,对踝关节造成急性或者慢性损伤。其次,篮球比赛具有强烈的身体对抗,在对抗过程中,难免有剧烈的身体接触,如果不慎被对方踩到脚面,移动时造成踝关节扭伤。第三,篮球运动需要保护和冲抢篮板球,如在抢篮板球落地时,由于身w姿势不对,会造成落地时脚尖外侧先着地造成扭伤。第四,场地的湿滑、不平整、场地质量差等,也可能带来踝关节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轻微的损伤会造成水肿、充血,短时妨碍运动,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肌腱撕裂和骨折,进而断送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除了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外,运动员自身因原因也会导致踝关节运动损伤[2]。如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肌肉粘性太大,韧带没有充分伸展;身体素质较差、力量不足导致在对抗的过程中动作变形;人人技术动作不规范,平时对于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不够;训练过度、疲劳未恢复、旧伤未愈、没有注意运动后的恢复等。同时,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对小的损伤不注意康复、没有对损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也会使损伤进一步恶化,影响日后的训练和比赛。

三、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自我保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要让运动者明白,虽然篮球运动提倡对抗,但是其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运动。一定要将自我保护意识贯穿于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各个阶段:在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注重膝、踝关节的韧带的拉伸和肌肉的延展;在运动过程中,时刻观察对方的运动动向,时刻警惕由于对方的技术动作粗野而造成的对自身的伤害,尤其是当在下落过程中或横向移动时,感觉到自己重心不稳时,一定要顺势侧翻,减小腿部和脚部的压力,以免对踝关节造成严重的挫伤;注重运动后的放松活动,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降低关节肌肉的紧张度,加速身体疲劳的恢复。

(二)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增加身体力量的练习,通过各种负重练习、柔韧性练习等加强肌肉力量、韧带的弹性、关节的稳定性等练习,结合踝关节灵活性的练习,提高在激烈运动中身体的对抗性和稳定性。

(三)要加强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如带护踝、护膝、缠弹力绷带等保护性护具,加强踝关节的保护和支撑;选择合适的专业篮球运动鞋,加强对足踝的关节的保护。

(四)运动前要对场地、器械进行安全检查,若有场地不平、器械受损等现象,及时发现,并防止在比赛中受到伤害。运动后要对踝、膝等运动强度大、温度过高的的膝关节、踝关节等进行冷敷、对相关肌群进行肌肉锻炼,通过热疗、按摩等进行保护性康复训练。

(五)要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识赛场暴力的危害,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规范运动员技术动作,杜绝运动员在场上对他人进行伸脚、扳腿、搂人等恶意行为,避免对其他运动员造成伤害。出现类似行为一定要严厉惩罚,务必做到惩前毖后、警醒世人的效果。

四、踝关节的功能康复

若遇到踝关节损伤,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待到完全回复后才能返回运动场进行训练和比赛。

(一)对于急性损伤,首先要立刻停止运动。尽量减少局部的肿涨,降低伤病的不利影响,在受伤即刻先冷敷20~30分钟,然后结合加压包扎、抬高踝关节等方法,避免踝关节出现出血肿胀。在伤后24~48小时,可进行热疗、按摩、电刺激等康复性保健措施,加速踝关节消肿。

(二)对于慢性损伤,一方面要加强肌肉的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冷敷、延展体操等来降低活动关节和相应的肌肉、韧带的痛感。在避免剧烈活动的同时,要适当进行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的练习,防止踝关节运动功能的退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