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心理健康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妇心理健康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妇心理健康指导

篇1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00-02

产褥期是指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需6周。此期,伴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家庭经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是产妇心理恢复的一个关键时期。现将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讨论如下:

1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1.1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确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和承担母亲角色的责任两方面。其过程一般经历3期:依赖期、依赖-独立期、独立期[1]。

1.2 依赖期一般指产后前3天,此期产妇的很多需要是通过别人来满足。产妇多表现为用言语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较多地谈论自己的分娩感受。在依赖期,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帮助,医务人员的关心指导极为重要。

1.3 依赖-独立期是指产后3~14天,这一时期产妇关注重心开始从自己转移到新生儿身上,由于分娩后产妇感情脆弱,太多的母亲责任感,害怕照顾不好新生儿,是产后抑郁的高发期。加倍地关心产妇并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指导并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孩子,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1.4 独立期是指产后两周至1个月。此期,多数产妇已适应新家庭的运作,接受母亲的角色。这时,产妇及丈夫往往会承受诸多矛盾和压力。

2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对策

2.1 一般护理。

2.1.1 环境。应给产褥期妇女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透光使空气清新。天气暖和时应常开窗换气,即使天冷,也应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床面的整洁、平坦、舒适有利于产妇良好的休息。

2.1.2 休息。产褥期妇女应合理加强休息。由于分娩时体力的极度消耗及产后机体的恢复,加强产后休息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产后第一天应卧床休息,以恢复体力,2-3天后可下床稍作轻微活动。卧床休息时应改变,不应过久保持一种睡姿,最好不看书、读报,以防影响视力。

2.1.3 饮食。产妇分娩后,消耗大量的体能,需要补充营养以恢复体能。最初1-2日可酌情进食流食或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忌多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在恢复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保证食物的多样化,以利于摄取全面营养。同时,泌乳及乳汁质量与母体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故乳母应增加汤类。如鸡汤、鱼汤、红枣、小米粥等,避免生冷食物及茶和咖啡类刺激性饮料。

2.1.4 活动。产褥期妇女适当的早期活动能促进子宫复旧,使产妇保持健康及尽早恢复体形。产妇分娩次日可在床上翻身,半坐式与卧式交替休息。产后2周可以做膝胸卧位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积极做产褥期保健操,根据个人情况运动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练习。由于松弛的盆底组织尚未恢复,产褥期妇女不宜久立,少做蹲位,避免过重体力劳动,防止阴道壁胀出[2]。

2.2 家属支持。家属特别是丈夫应对妻子给予安慰和支持,尽最大努力关心体贴产妇,主动分担家务,照顾婴儿和产妇。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增强产妇适应角色的信心。

2.3 健康教育。

2.3.1 心理知识指导。安静的环境,舒适的,拥抱新生儿,享受做母亲的喜悦,家属的呵护照顾,倾听鼓励使产妇心理愉悦。产褥期妇女应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增强照顾新生儿的信心。在思想上不应过分焦虑和担忧如何照顾新生儿。也不应逃避承担照顾新生儿的义务。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迎接自己母亲角色的到来。

2.3.2 育婴知识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产后应尽早哺乳,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喂哺。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以减轻劳累。学会观察和判断婴儿吸乳是否正确。双侧交替喂乳,喂乳后将婴儿抱立起轻拍其背部。以排出胃内气体,婴儿应右侧卧位,防止吐奶。注意卫生,哺乳前湿热敷和3-5分钟,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变软后再让孩子含吸,以减轻胀痛和皲裂[3]。

2.3.3 计划生育知识指导。产褥期内禁忌。产后不哺乳者一般在4-8周月经复潮。产后哺乳者,月经推迟或哺乳期不来潮,也有个别妇女按时来潮的应于产后42日起采取避孕措施。一般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可选用药物避孕。

3 结论

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正确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很好地应对产褥期发生的压力事件,促进和维持了产妇的身心状态,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母婴健康及家庭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34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按照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0~34岁,平均为(26.31±4.57)岁,其中26例分娩男婴,27例分娩女婴;护理组产妇年龄为22~33岁,平均为(26.54±4.68)岁,其中28例分娩男婴,25例分娩女婴。观察组和护理组产妇上述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孕期检查和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向孕妇讲解相关分娩和妊娠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的过程中,同时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巧等进行讲解,减轻产妇因不了解所引起的恐惧。向孕产妇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的过程中,使其正确认识自己身份的转变,逐渐使孕妇接受自己所面临的责任,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迎接宝宝的出生,同时向其介绍正确照看婴儿的方式,使其建立成为优秀母亲的信心。指导孕妇在产前进行适当锻炼,多散步,听轻音乐等,有助于产妇的分娩和心情的放松。对产妇进行重男轻女的家庭教育,多宣传男女都一样,男女平等的相关知识,减轻产妇由于家庭重男轻女思想所造成的精神负担。鼓励产妇积极与家人进行交流,同时向已经生产的朋友多聊天,学习一些经验,提高带娃的信心。丈夫应多陪伴孕妇,平时多交流,为迎接宝宝的出生迎接良好的氛围。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3]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评分≥80分表示满意,评分60~80分表示一般,评分<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组中37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中21例满意,24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5.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产妇HAMD评分和SD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产妇评分均显著

3讨论

产后抑郁是目前产妇临床上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主要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和分娩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均比较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干扰,引绪不稳定等情况,表现为烦躁、爱哭、失眠、嗜睡、精神不集中等情况,严重者甚至有自杀、自残等行为,不见对产妇精神有影响,同时对其家庭及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困扰。因此,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在妊娠期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而缓解产妇的不安、压抑等情绪[4]。通过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通过家属的配合,鼓励产妇,开导产妇,确保产妇在分娩前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待产环境[5]。同时积极向产妇介绍相关分娩的知识,减轻产妇由于知识欠缺所引发的恐慌。同时保障产妇在待产前的心情舒畅,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而有效的减少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6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对产妇实施孕期心理教育联合护理干预的护理组产妇产后HAMD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蒋桂军 单位: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周到,邵霞.初产妇孕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产科预后影响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1):35-36.

[2]陈颖.急诊护士孕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74-175,178.

[3]姜莹,葛璐,车浩流,等.孕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28-2534.

篇3

[关键词]心理护理;认知行为;产妇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1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regnant woman. Methods 146 pregnant woma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enrollmen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herapy group (73 patients) receiv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and the control group (73 patients) receiving usual care besides the same basic operativ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Collected the maternal birth data of two groups,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regnant woman. Results In the experiential group of 73 patients,0 cases was Ⅰ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0,44 cases were Ⅱ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60.2%,20 cases were Ⅲ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27.3%,9 cases were Ⅳ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12.3%. In another group of 73 patients,0 cases was Ⅰ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0,3 cases were Ⅱ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4.1%,11 cases were Ⅲ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15.0%,70 cases were IV level painful,in the rate of 80.8%.,the pain situation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gnitive behavior; Pregnant woman

妊娠是妇女一生中最重要和特殊的阶段之一,也是精神状况和心理情绪最易发生波动的时期。特别是对于初产妇等没有妊娠经历的患者来说,他们既缺乏相应的妊娠体验,又缺乏必备的医学护理知识,再加上对于分娩疼痛的畏惧,就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以致于发展成疾病。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接触、沟通和安抚等手段释放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改变其情绪感受和认识观点,为疾病康复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行为认知治疗则由A.T.Be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人对己的观点和看法来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及认知行为联合对产妇焦虑抑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1-3],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期设定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观察期内共有146例产妇在我院妊娠并纳入观察范围。产妇平均年龄26.42岁,怀孕时间在35~40周不等,146例孕产妇中有132例为初次妊娠,占比91.02%。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观察的排除标准为[4-5]:(1)有剖宫产指征者,具体包括宫外孕、难产、胎位不正及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2)身体其他脏器患有慢性炎症或有严重病变者;(3)精神疾患者;(4)已经参加过孕产期心理辅导者。

1.2 研究方法

将146例产妇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和认知行为联合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统计两组产妇接收护理后心理状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于产妇妊娠期心理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和情绪安抚两部分,前者重在宣传妊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稳定产妇的不良情绪;后者主要包括产中陪护和产后的疼痛焦虑安抚,重在增进产妇与新生儿的相互接触。肌肉认知行为的内容主要是指产前的肌肉训练,重在提高产妇腹部和盆腔的肌肉运动能力,模拟生产时的肌肉运动,以增进产妇的生产经验,减轻疼痛。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成员的疼痛指数和心理情绪进行1周的跟踪调查,并根据VAS、ODI和美国心理健康评定标准(PLAI)进行评分统计,从疼痛评级、疼痛指数和心理健康指数等角度考察。每个考察单项分数越低,疼痛情况更佳,统一制作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使观察组和对照组成员在隔离状态下独自完成调查问卷,并回收[6-8]。

1.3 统计学处理

观察结束后,建立数据模型,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孕产妇疼痛情况统计

妊娠期间的剧痛是孕产妇最主要的应激反应,也是大多数选择剖宫产孕妇首要的畏惧因素。数据显示,经过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之后,观察组孕产妇在整个分娩期间的疼痛指数和评级有了明显下降(Z=2.378,P=0.017),分娩期间的生理体验有大幅度的改善。见表1。

2.2 疼痛评分比较

除对比疼痛评级外,观察人员还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ODI评分标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进行了疼痛指数评级。两组产妇干预前1天VAS和ODI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1、3、5、7d时,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2.3 心理健康指数比较

除对比疼痛情况外,观察人员还根据美国心理健康评定标准(PLAI)衡量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心理健康情况。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和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效果更佳(P

3 讨论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本次观察中,观察人员给予观察组产妇的心理护理和行为认知干预措施包括[9-10]。

3.1 心理干预

怀孕后,孕产妇的精神情绪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尤其是分娩期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不利于自然分娩的进行。因此,妊娠期间,观察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怀孕分娩的相关知识,介绍自然分娩的流程和优势,消除患者对怀孕妊娠的顾虑。

产中安排护理人员和家属陪伴分娩,增加与孕产妇的肢体接触,对其给予精神鼓励。引导和鼓励孕产妇根据产程建立恰当的目标,根据目标评价自己的行为,帮助初产妇建立“我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信心”,并进行不断自我改善、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等。

产后,缩短孕产妇与新生儿的隔离时间,产后进行社会支持,要求孕产妇家属一同参与干预进程,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并减少家庭因素对孕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消极影响,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11]。

3.2 肌肉行为认知

孕产妇预定分娩日前1周左右,护理人员开始指导产妇进行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的舒张与收缩训练,以提高产妇的肌肉运动能力。分娩后,再次指导患者实施盆底肌肉锻炼。肌肉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病患肛提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以及病患对于其自身肌肉的控制能力,为顺利分娩和产后顺利小解做准备。肌肉训练的方法就是控制阴道和做收缩和舒张运动,每次训练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每天训练次数控制在3次左右。收缩后舒张前的时间应控制在不少于3s。训练量根据每位病患的分娩发展和排尿情况上下浮动,以病患能够自主控制排尿为目标。必要时,还可以指导病患进行仰卧抬腿训练和仰卧起坐训练[12]。

本次观察的统计结果显也示,经给予心理护理以及行为认知干预的观察组差产妇的妊娠疼痛评级和疼痛指数更低,产妇妊娠期间的心理情绪得到了有效安抚,没有发生焦虑和易于等心理疾病(P

[参考文献]

[1] 邢美珠,罗冰,杨微,等.产妇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21):146-147.

[2] Nudo R,Wise B,Sifuente S,et al.Neural substrates for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motor recovery after ischemic infarct[J].Science,2011,272:1791-1794.

[3] 王必超,付东英,赵娜.围术期不同时点护理干预对产妇应激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1):153-154.

[4] Fujishiro M,Yahagi N,Kakushima N,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sophageal neoplasm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4(6):688-694.

[5] 吴庆珠.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22-1423.

[6] Ozden C,Ozdal OL,Urqancioqlu G,et 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prostatic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Eur Urol,2009,51(1):199-203.

[7] 王箭,张敏,杨广清.分娩前后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状况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33-34.

[8] Cuneyt Ozden,Ozdem Levent Ozdal,Guvenc Urgancioglu. Cor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prostatic growth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Eeuropean Urology,2010,51:199-206.

[9] 俞水娣.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72-273.

[10] Psarakis HM.Clinical Challenges in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ancer[J].Diabetes Spectrum,2011,19(3):157-162.

[11] 卢卫平,冯蕊莉.整体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63-64.

篇4

[关键词]流产;人工;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的估测,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500万到5000万次人工流产。中国每年的人工流产例数一直持续在1000万左右。人工流产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使其已成为全球范围共同瞩目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广大妇女的生殖和心理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以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沈阳市新城子区二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妇女114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未婚妇女56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23.3岁,初次人工流产36人,两次以上人工流产20人;已婚妇女58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5.7岁,初次人工流产21人,两次以上人工流产37人。

1.2 方 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人工流产后妇女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不记姓名方式,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1.3主要观察指标

未婚与已婚人工流产妇女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的比较。

2 结 果

2.1 人工流产妇女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总分、阳性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已婚人工流产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

2.2 初次与两次以上人工流产评定结果

未婚女子焦虑因子分,初次人工流产妇女显著高于人工流产两次以上者[(1,66±0.6,1.33±0.4)(t=2.44,P0.05)。

已婚妇女焦虑因子分,初次人工流产高于两次以上者,差异有显著性(1.38±0.39,1.19±0.2 t=2.0,P0.05)。

3 讨 论

从未婚与已婚人工流产妇女的各因子分来看,未婚人工流产妇女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的因子分高于已婚人工流产妇女,特别是焦虑因子分与人工流产次数有关,初次人工流产高于两次以上者,显示出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焦虑心境,这与有关报道一致。

篇5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围生期;抑郁症;初产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79

产后抑郁症是初产妇产后常见的不良心理疾病, 研究发现初产妇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几率为17.0%左右[1], 主要表现在产妇担心分娩时的痛苦、围生期是否伴随有其他疾病、新生儿是否健康以及产后能否顺利康复和新生儿哺乳等多个方面。因此, 了解产妇围生期心理状态并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近年来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且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50例, 所有产妇产前心理健康, 排除患有精神、心理及脑血管疾病者, 所有产妇同意测试相关内容, 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所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2 岁, 平均年龄 (25.6±2.1) 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6±1.1)周;剖宫产43 例, 阴道分娩32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1 岁, 平均年龄 (25.2±1.9)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1±1.2)周;剖宫产45例, 阴道分娩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产前检查、入院待产、分娩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①产前心理状态评估及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产前应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产妇的日常生活情况和性格特点, 有无家族精神病史,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情况, 参加社会活动情况, 对婴儿的性别取向情况, 产妇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 然后初步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 根据潜在不良心理情绪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②产时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述分娩的全过程, 过度紧张者可在分娩时让丈夫床旁陪伴, 避免其心理紧张, 建立分娩信心;③产后心理干预: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 及时更换床单, 注意会卫生, 营造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指导婴儿喂养及母婴情感交流等。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患者焦虑程度采用 SAS 评分进行评价, 50~59 分为轻度焦虑, 60~69 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②采用EPDS评分 [2]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定。EPDS 评分得分范围0~30 分, EPDS 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产后SAS和EPDS评分比较 分娩30 d后, 观察组SAS和EPDS评分分别为(41.3± 10.5)、(5.2±3.6)分, 对照组SAS和EPDS评分分别为(50.7±8.9)、(7.1±3.3)分, 观察组分娩30 d后SAS和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产妇分娩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 分娩30 d后, 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为5.3%, 对照组为17.3%, 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有抑郁症家族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高于无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3]。在生理因素方面, 由于妊娠和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妇的心理情绪。在心理因素方面, 分娩时对疼痛的恐惧, 分娩后对婴儿健康的担心等都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另外, 产妇的性格特征以及医护人员因素等都会影响产妇分娩后的心理变化。因此, 对产妇实施产前、产后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十分必要。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产后抑郁症的潜在诱因, 通过调节心理状态, 对妊娠合并症的了解, 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等, 使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产时心理护理干预通过详细讲解产程, 以便产妇做好心理准备, 减轻产妇紧张情绪。产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为产妇和新生儿营造舒适、愉快的休养环境, 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分娩30 d后SAS和EP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并且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可促进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永碧.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外医疗, 2015, 11(3):142-143.

[2] 丰有吉, 沈坚.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1.

篇6

【关键词】胎儿异常;孕产妇;心理护理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产科因胎儿异常住院行终止妊娠的526例孕妇进行胎儿异常影响因素知识综合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对本次怀孕不良结局的心理影响、优生知识的认识及健康指导的需求[2]。采取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解释调查的目的、意义,为孕妇提供最佳的心理支持,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孕妇的后顾之忧。在526例患者中,有效调查人数499例,调查有效率94.87%。

2 方法

建立孕妇档案内容包括:孕妇姓名、年龄、孕产史、畸形史、妊娠周数、孕妇一般心理状态、家属联系方式等。护士随时和孕妇家属保持联系,并将孕妇档案放于医疗组、护理组、产房组各1份。医生、护士、助产士熟悉每个孕妇相关情况,对住院妊娠的526例孕妇,接诊时医务人员根据孕妇档案资料,针对不同患者,结合临床检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做好心理护理计划。保护孕妇隐私,选择合适的治疗及分娩方式,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产时及产后及时对孕产妇心理支持,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平安度过分娩期、产褥期,消除孕产妇的后顾之忧。

3 结果

调查有效人数499例中。年龄18~39岁。既往无不良孕产史417例(83.57%)、其中初产妇297例(71.22%)、经产妇120例(28.78%)。既往有不良孕产史82例(16.43%)、其中初产妇46例(56.10%)、经产妇36例(43.90%),调查结果表明:孕妇因怀孕不良结局而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孕妇各种心理变化有单独出现和多种变化同时出现,以舍不得失去胎儿占82.77%、担心手术给身体造成不良后果占80.76%、担心以后妊娠再次发生胎儿不正常占79.75%、担心以后难以再次怀孕占72.74%等最常见,而心理多种变化同时出现及心理压力较大的是多次怀孕不良结局孕妇。

4 护理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心理因素对孕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针对孕妇不同心理表现而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医务人员以同情、关心、体贴、安慰等给予心理支持。具体做法如下。

4.1 入院时护理 凡因在产检时发现本次怀孕不良结局(难免流产、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胎儿先天畸形及死胎)等的孕产妇在心理上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舍不得失去胎儿、害怕疼痛而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恐惧及紧张心理。产妇入院后,热情接待,微笑服务,尽可能为其创造优良住院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语言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用尊重的态度和平等口吻与之交谈,在交谈中了解患者孕产史及生育史的同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在掌握患者资料的同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情况,修订护理计划。达到护理目标[3]。

4.2 产时护理 分娩是胎儿与母体分离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无论初产妇或经产妇,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和性格特征,均存在恐惧紧张心理。资料显示80.76%孕妇担心手术给身体造成不良后果,72.74%孕妇担心以后难以再次怀孕,65.73%害怕疼痛,79.75%担心以后妊娠再次发生胎儿不正常。在孕妇进入产房分娩时,助产人员要熟悉每个孕妇相关情况,根据孕妇档案,结合临床检查情况,给孕妇做好心理疏导,保护好孕妇隐私。由于孕妇没有正常分娩那种即将做母亲愉快幸福的感觉,而即将分娩的是一个先天畸形儿或死胎,恐惧及紧张心理加剧,疼痛加剧,出现怕痛大声呼叫,不合作等,助产士以同情、关心、体贴、安慰、鼓励等给予心理支持,使其顺利度过分娩期。为避免过度刺激而增加产后出血量,产妇分娩后不立即告知婴儿的性别、畸形等情况,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接受事实。并在交谈中暗示产妇不要亲自看娩出的胎儿,以免留下心理阴影。产后注意产妇生命体征及宫缩情况。

4.3 产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产后提供个性化护理,有184例(36.87%)希望医务人员能为其保守秘密,产休区护士在产妇接回病房时根据产妇档案,针对个案做好心理疏导,有条件时安置单间病房,最大程度地保护产妇隐私,也可避免产妇触景生情而受刺激。并继续给予关心、体贴、安慰的心理支持,并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尽快消除不良孕产史对其影响。护士多巡视,密切注意产妇生命体征及宫缩情况。注意阴血情况,指导产妇注意外阴清洁,预防产后感染,促进身心的康复。出院时产妇及家人都希望听取医生、护士关于优生优育的指导,护士应将住院时的档案、资料整理后转至产前诊断门诊并与门诊医生一起分析本次不良妊娠的相关因素,共同对产妇追踪、指导。告知产妇及家人出生缺陷是由遗传、环境、社会、心理、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危险因素长期影响育龄夫妇的健康状况,并不是在怀孕时才开始作用。因此,建议患者在下次怀孕前进行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评估,进行产前优生筛查,对一些反复流产或发生多次胎儿畸形的患者,建议其与丈夫一起去做遗传咨询,做各种必要的检查。若确诊有遗传病或携带遗传病基因时,通过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其的生育最佳时机,以健康良好状态怀孕。待以后怀孕时,必要时做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是否正常,以降低胎儿出生缺陷机率。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因素对产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4]。本研究通过499例分娩异常胎儿孕产妇经过有针对性地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良情绪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使其顺利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减少不良因素对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产妇的康复,达到护理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83-85.

[2] 苏艳华,李寿明,韦梅玉.对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1(4B),57-58.

篇7

关键词 产后 抑郁 心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一种非精神病的抑郁综合征。发病率国内报道5%~25%,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1],症状多为年轻母亲的情绪充满沮丧和忧虑,此外感到孤独,不仅不能享受到初为人母的快乐[2],相反常会出现对自己未能尽到母亲的责任倍感焦虑而无缘无故地伤心落泪,饮食和睡眠出现严重紊乱。疲乏、易怒、甚至与丈夫也会产生隔阂,严重的患者往往存在着伤婴或自杀倾向,轻者不需治疗自我调试就可解除,严重的需要护理指导及药物治疗。2007年1月~20011年1月收治的产妇中患有抑郁症者16例,为保障抑郁症的产妇出院后安全度过产褥期,减轻产后抑郁的自身痛苦,预防自杀,提高生活质量,现将出院时加强心理护理指导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11年1月收治的产妇中患有抑郁症者16例,年龄20~31岁,均为初产妇。

方法:

⑴心理健康指导:美国心理学家斯梅尔经过长期研制开发,情绪具有暗示性、感染性,对敏感性高、同情心强者越容易感染坏情绪,而引起厌烦、压力、忧虑,因此指导产妇家人及朋友要用正性情绪去影响她。让产妇保持乐观的心情,调整好心态,提高产妇的爱好兴奋点,驱除抑郁的不良心理,听音乐、学习有关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资料,帮助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心声,表现出爱心及同情心,鼓励产妇积极的心态享受母亲的快乐,教她学会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母亲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护理孩子的心态,运用母亲的角色哺乳、亲吻、爱护、抚摸婴儿等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母子间的相互交流及鼓励效应,与产妇谈有趣的事,放松身体,忽生恼怒,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人生不仅有欢乐、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时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丧、痛苦、茫然和失败,关键是我们能否以乐观,健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处境。

⑵创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产妇经历了阵痛、分勉、体力精力消耗巨大,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治疗护理的时间要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探视过度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后是精神状态不稳定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居住环境要安静,每日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按时睡眠,每天在床上适当的做产后形体训练,增加形体美的信心。同时要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因抑郁的产妇神经分泌显著变化,影响乳汁分泌,导致乳汁不足,所以加强营养,禁食辛辣,心情舒畅,乳汁分泌才能增加。对有明显致抑郁因素的产妇早期找心理学的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及电话咨询,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除心理干预同时服用抗抑郁类药物。

⑶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多种亲情关系,最大的支持来源于家人,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帮助外,还要使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凡需照顾产妇的生活细节问题,尽量由丈夫亲自来做,让产妇感受到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家人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特别是产后纯母乳喂养阶段,需要家人的同心协力帮助和监督,丈夫要理解产妇有时候的无理渲泄,丈夫的关心至关重要,爱意无穷,全家总动员多关心多交流多勾通,使产妇感受到自己还在受宠,不但生理上做月子,而且心理上也做月子,抑郁就从我们身边走开。

结 果

10例自然分娩住院3~4天出院,6例手术及其他方法分娩住院7~10天出院,为保障这些有抑郁症的产妇出院后安全度过产褥期,减轻产后抑郁的自身痛苦,预防自杀,提高生活质量。

讨 论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产后抑郁,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转瞬即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

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忽视,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多进行心理安慰,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健康的[3]。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对患者的丈夫和家属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宣教,使他们对产后抑郁症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在生活上,思想上给予产妇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对产后抑郁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4]。总之,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理、心理、产科、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引起医务界、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对各种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孕产期的心理调节干预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减少其对母婴及家庭的影响,应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刘文娜.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8.

2 郭素芳,陈丽君,鲍月琴,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危害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532-533.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支持对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建卡孕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分组实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期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结论及建议:孕期心理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产妇不良情绪,改变其消极应对方式,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有条件的产科门诊应尽量设置心理咨询室,在产前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关键词】初产妇; 孕期; 心理支持; 产后抑郁

妊娠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①,如何正确认识并接纳这种应激,如何帮助孕产妇开心、愉快、自豪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本文对685例初产妇进行实验研究,以期确认孕期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对产后抑郁的积极影响,为围产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样本来自我院产科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在门诊建卡孕检,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只参加普通门诊孕检及常规健康教育(大堂授课)的320例设为对照组,另365例在此基础上给与产前心理支持。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条件上均无明显差异,并知情同意,且均能在产后自觉自愿完成产后抑郁量表。

1.2方法

1.2.1观察组孕妇随孕检卡另建一份心理健康档案(孕妇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存放产科心理咨询室严密保管。

1.2.2首诊时填写一份心理健康调查表,内容除个人信息外,主要有家庭成员情况及本人与其家人关系,个人的人际关系情况,性格状况,情绪控制状况,处事表现,有无重大生活事件史,对分娩有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妊娠分娩有无焦虑担心,有无流产史,对孩子性别有无期待,是否存在角色适应不良等(并对调查的信息作简单评估)。

1.2.3根据不同的问题及要求,与孕妇协商确定合适的咨询目标②,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孕妇获得正确的处事方式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1.2.4增加有产前并发症孕妇的心理咨询次数,有产前并发症孕妇的紧张焦虑状况明显高于正常组③,要高度重视,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并需要讲解相关的知识。

1.2.5通过心理疏导方式为其灌输孕产期保健知识,讲解怀孕的生理过程及孕期相关注意事项,让她们知道哪些有益哪些有害,消除因孕产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焦虑担忧。

1.2.6咨询后期请家属一同参与咨询一次,了解家庭成员的支持态度,并讲解孕产妇营养保健,分娩过程,准父母角色适应性训练,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及婴儿体能训练等④,同时要让家属认识到,亲人的理解和正确帮助对孕产妇的重要性,让家属一起为孕妇加油。

1.2.7量表: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均在产后一周,第一次产后回访时,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查,≥13分为阳性。

2结果

对照组320名孕妇中,产后60例出现阳性结果(19%),观察组365名孕妇中仅22例在产后出现阳性结果(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转贴于

表1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3.1产后抑郁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有: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创造性思维受损,对生活缺乏信心等表现,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⑤。国外报道发病率约为30%。

3.2因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孕产期特殊的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并不低,但由于人们知识的缺乏,认知的偏差及对产后抑郁危害的认识不足,使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持续时间长,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不仅危害产妇本人及婴儿,而且对家庭社会均不利。在孕期即对其一定的心理支持,让她感受到,虽然怀孕分娩是她个人的事,但她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我们在关注她,帮助她,让孕妇有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恰恰是这个特殊时期孕妇所最需要的,也是能影响到她以后分娩和产后生活的。这点也是常规产前检查所不能提供的。

3.4我们产科工作者,应正视孕期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通过与孕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缩短彼此的距离并消除其紧张心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咨询方案。孕妇群体中,抑郁焦虑情绪同样高于正常人群,在咨询中,要体会对方感受与需要,耐心倾听每句话,抓住重点,仔细分析,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疏导心理压力,让每一位孕妇明白,怀孕不是生病,分娩也不是极度痛苦的事,只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大都能平安度过分娩及产后抑郁这一关,要怀着一种美好的憧憬,期待一个健康聪明宝宝的到来,期待作幸福母亲的喜悦。参考文献

[1] 熊静.社会及精神心理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12月 第三卷 第12期.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张敏等。产前孕妇心理状态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年第11期第34卷。

篇9

【关键词】 产后出血;子宫摘除;护理;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15-01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晚期严重并发症,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对产科不可控制的出血,适时切除子宫是抢救产妇生命最重要的手段,但对产妇的心理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现将我院2010年收住的一名患者因产后出血经各种方法处理无效,最后行子宫切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术中、术后心理干预措施和积极有效护理获得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28岁,经产妇,两年前产一子,剖宫产。今孕周39周,胎儿巨大,5.3kg,宫缩乏力。

1.2 手术方式:剖宫产术后即行子宫切除术。

1.3 出血量及输血量:手术出血量2000毫升,输血1600毫升。

1.4 结果:住院13天,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抢救与护理:产后出血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血液,造成产妇血容量不足,迅速进入休克、DIC,甚至发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所以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2.1.1 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生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3条,以便输液、输血。静脉穿刺选择20号针头(用三通管套管针)。给予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力争在1~4小时改善微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补充凝血因子,防治DIC。

2.1.2 防止脑缺氧:产妇取平卧位,保证脑部供血,正压输氧,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

2.1.3 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测定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

在止血及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积极查找出血原因,正确使用宫缩剂,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做好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注意保暖(最好不使用热水袋),正确记录尿量,遵医嘱准确及时静滴肝素并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做好各项抢救护理记录。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证静脉通道通畅。

2.1.4 心理护理:术中鼓励、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继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特护记录。

体温>39 ℃予以降温,冷敷或洒精擦浴,以减少耗氧量。同时,保持尿道通畅,防止管脱落、变压、扭曲,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患者阴道流血情况在切除宫体后逐渐好转。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积极协助患者变换,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

2.2.2 心理干预:产后失血的强烈刺激,抢救措施的频繁而紧急,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加之医务人员之间严肃的神情,失去子宫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些突况易使患者惑到自已面临死亡的威胁,进而产生恐惧、紧张、频躁不安的心理。在护理中尽量做到有一名护士始终伴随左右,及时告知她有关信息。并且医护人员保持镇静的工作态度,忙而不乱,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以稳定患者情绪。待子宫切除的手术做完,病情稳定后,患者往往会因失去子宫而暗自饮泣,流露出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的抑郁趋向。护士应该敏锐地意识到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比较生命与子宫谁更重要。同时,护士应该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要求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患者家属对患者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患者未出现心理问题。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由于患者年龄小,对手术的方法、安全程度及对手术的后果不了解,使其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同时,有些患者会担心术后不能再生育会导致夫妻感情的破裂。也有部分患者性格偏内向,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但并不完全准确,故思想负担过重。因此,积极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术前,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手术的种种顾虑,积极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另外,患者家属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故不仅要让家属克制悲观情绪,而且要指导他们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这是能稳定患者的心理变化的重要环节。术后要实行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免患者过于紧张。对病情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做好心理安慰和思想工作。

3.2 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严密观察病情,对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患者应准确计算其失血量,包括沙布、棉垫、手术单,引流瓶中的血液量等。同时,将贮血盆垫于产妇臀下以计算阴道失血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手足湿冷等休克前期的症状及时通知医生,为医师的诊治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患者存在出血多,创伤大、营养失调、贫血等情况,应给予饮食指导,以期患者尽快恢复体力。嘱患者术后2个月内避免提举重物,避免从事增加盆腔充血的活动。1个月内避免阴道冲洗和性生活,以免影响阴道残端的愈合,引起感染。遵医嘱如期返院复查,若出现阴道出血,异常分泄物更应及时回院检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产后 心理障碍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满足以下条件:(1)知情自愿;(2)既往无精神病史;(3)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产妇年龄最大43岁,最小21岁,平均27.91岁。农民681例,其他职业177例。随访至产后3-14天。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产后心理障碍包括:产后沮丧、产后抑郁。

1.2.1 产后沮丧 产后沮丧也就是短暂的抑郁,其发病率约为50%~70%。产妇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哭、情绪低落、感觉孤独、焦虑、疲劳、易忘、失眠等。这种状态可持续数小时、数天至2~3周,可发生在产后任何时间,但通常在产后3~4天出现,产后5~14天为高峰期。

1.2.2 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是一类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状态,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时间长,可持续数周,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数周或数日。妇女表现为疲劳、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自责、自罪、担心自己或婴儿受到伤害,甚至可有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重者发展成为产褥期抑郁症。

1.3处理原则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少心理压力。对产后沮丧者给予心理卫生保健指导与护理;重症产后抑郁患者需住院给予治疗。定期家访提供心理咨询。

1.4诊断检查

采用行为监测、各种症状自评量表、产后抑郁量表等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产妇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状态,是否有孤独、焦虑、恐惧感;观察产妇的日常活动和行为,如自我照顾能力与照顾婴儿的能力;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的喜恶程度及对分娩的体验与感受;评估产妇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系统,了解产妇的夫妻关系及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找出并解除产妇致病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了女孩等。对产妇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做好心理疏通工作,帮助其尽量调整好家庭关系,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2.1.2 帮助和促进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2.2 缓解症状

2.2.1 对于有不良个性的产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

2.2.2 高度警惕产妇的伤害性行为,注意安全保护,避免危险因素。

2.2.3 重症患者需要请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给予治疗,遵医嘱给予抗抑郁药。

2.3 健康指导

2.3.1 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及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可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知识,完善自我保健,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对产妇多加关心爱护,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2.3.2 做好出院指导与家庭随访工作,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的有效渠道。

3 结果评价

接受治疗后,产妇的情绪稳定,症状缓解,精神愉快。出院时,产妇与婴儿健康安全。出院时,产妇心理健康程度较入院时有所提高。

4 讨论

4.1 内分泌因素 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最高值,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P)、雌激素(E)含量急剧下降,以及体内雌、孕激素的不平衡对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均起着一定的作用。

4.2 分娩因素 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均给产妇带来紧张与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

4.3 心理因素 最主要的是产妇的个性特征,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容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另外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对各种生活难题心理准备不充分,均可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4.4 社会因素 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缺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与长辈的帮助,均是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4.5 遗传因素 是产后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

参 考 文 献

[1]郑修霞,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

[3]杨怡,何仲.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3.

[4]何志毅.产后抑郁症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1):6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