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6 17:3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

篇1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青壮年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多需要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总结性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长春市中医院住院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7.25岁。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行动力髋内固定,7例行人髋关节置换,3例行三枚空心钉固定,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运动康复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早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退肿胀,提高肌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①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这种练习可以促进患肢血液的流通,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要大于300次。③术后3d应开始CPM练习(2次/d,30min/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力。①开始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d)。②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d),动作要缓慢、用力,屈膝屈髋要达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缓慢伸直。③继续加大CPM练习角度,若骨折处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④在保护下,开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

1.2.1.3中期:(5周~3个月)

中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强化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逐步尝试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①负重及平衡练习: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至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②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抱膝屈髋位逐渐缩短足跟与臀部之间的距离,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③开始蹬车有氧练习,逐渐由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强腿部肌力练习,包括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练习。⑤提踵练习。

1.2.1.4后期:(4~6个月)

后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够牢固,即可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①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③患侧单腿蹲起练习,动作要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专科护理①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要关心体贴患者,对急躁、发脾气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范围内参加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等。②饮食护理。患者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食欲会受到影响,老年、体质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显。饮食应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台。③二便护理。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卧床一段时间,要帮助患者应学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番泻叶等。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可适当多饮水以利于利尿。④护理。患者体息时宜适当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内收,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⑤个人卫生护理。卧床时,除每日冼脸、刷牙外,还应定期洗头,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洗澡不便,可改为擦浴。衬衣裤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伤肢穿裤子不方便,脚趾血液供应差,寒冷季节可缝制棉脚套保护。⑥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时,可拍打背部进行协助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长期受压而发红、糜烂、形成褥疮,必要时,在骶尾部、脚后跟等处放置气垫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把患腿垫高,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结果

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组42例患者均给予适当的的康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经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发病机制多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疾病,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减少,小肠吸收钙的能力减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缓慢造成骨质疏松症[2]。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3~12周,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作者认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3,4]。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2]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3.

篇2

【关键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1―02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骨科疾病,该病症高发于老年群体,由于老年人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髋周肌群也逐渐退变,很容易因外界因素造成股骨颈骨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措施,由于该骨折部位比较特殊,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且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该骨折,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再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心绪不良等情况,因此,加强针对性护理尤为必要[2]。本研究对30例股骨颈骨折需要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57-78岁,平均年龄69.3岁,其中10例为全髋置换,1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经手术治疗,均解除了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也不同程度得到恢复。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首先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对手术通常会有恐惧心理,且容易焦躁不安、恐慌,护理人员术前应该主动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焦躁不安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其次是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同时要保证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等常规项目检查,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2.2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心电监护仪显示异常,需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并通知相关医生进行处理;术后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放置;避免患肢内旋内收防止股骨头脱出;护理人员应该经常帮助患者进行抬臀;鼓励患者进行健肢主动锻炼。预防并发症是术后护理需要重视的任务,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并指导患者经常做深呼吸,防止出现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排尿,做好清洁工作,防止患者泌尿系统出现感染,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运动训练,并定时为病人进行向心性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出现静脉血栓。

1.2.3实施健康教育

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术后健康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护理过程中定期为病人宣传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术后应该吃什么、若出现身体不适需要怎么做、怎样控制情绪、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般特点、术后功能锻炼,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等内容,通过聊天的形式进行口头讲解,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使患者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效果[3]。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抗炎、止血等治疗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术后患者康复训练有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护理满意患者29例,护理满意度为96.7%。

3 讨论

股骨颈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骨科疾病,该病症高发于老年群体,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进行干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对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性健康护理的主要过程包括,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与制动护理等,除了对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和护理,还要切实贯彻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舒缓老年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抑郁的心情,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30例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干预性健康护理,术后患者康复训练有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护理满意患者29例,护理满意度为96.7%。总之,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新菊,金云丹,许锦.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2,9(02)136-137.

[2] 刘跃.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8:344-345.

[3] 夏咏梅.下肢保暖套在骨科牵引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杂志,2012,22(01):90-93.

篇3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5-02

股骨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在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8例,通过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6-85岁,平均72岁。均有外伤史,为闭合性骨折,伴有其他部位骨折者6例。原发病心脑血管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在X线透视下行克氏针内固定18例,牵引保守治疗20例。

2 术前护理

2.1 牵引制动及复位 患者入院后即为其进行牵引,以达到制动及复位的目的,避免因患肢活动和不当而使骨折移位,引起剧烈疼痛,刺激诱发其他疾病。患肢行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穿防旋鞋,忌外旋、内收、侧卧。骨牵引者用75%酒精点针眼,2次/d,以预防感染。随时注意牵引松紧度和重量、位置是否在滑轮上。

2.2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粗纤维及果胶成分较丰富的易消化的食物,以适合老年患者,提高全身抵抗力。

2.3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整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3d开始备皮,术前1d用0.5%的聚维酮碘消毒手术范围皮肤,无菌巾包裹,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以防止手术后尿潴留和便秘发生。观察肢体肿胀,肢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情况,做好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扩胸、上肢外展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常规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凝四项、X线胸片等,了解其是否存在内科疾病或并发症。术前及早给予处理,对患者的手术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手术。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由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刺激,血液的动力学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高血压,发病率达15%-40%。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后高血压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左心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病或脑出血。因此要加强对术后患者血压的监测,维持供氧,放宽止痛药的应用,及时排除尿潴留、输液过多等可能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对血压过高者遵医嘱及时给予处理。

3.2 预防切口感染 术前30min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频谱治疗仪照射切口,2次/d,切口定时换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湿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敷料。

3.3 及时发现低钾血症 患者因摄入食量少,肢体活动量小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术后易发生低血钾。本组有8例患者出现腹胀、精神萎靡、软弱无力等低钾症状。及时查明原因,给予补钾,未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尿管者鼓励多饮水。做好尿道口的护理,用0.5%的聚维酮碘消毒尿道口,2次/d,集尿袋每日更换。术后第2d如病情平稳,可拔出尿管。本组2例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给予诺氟沙星治疗,指导患者多饮水,注意外阴卫生,1周后症状消失。

3.5 预防肺部感染 术后尽早采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扩胸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叩背动作要准确,用力适度,以利于痰液排除。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d,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经上述措施,本组5例肺部感染患者均在6-10d得到控制。

3.6 预防压疮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定时翻身,教会患者使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抬高臀部,指导患者背身踝关节、跖屈及足趾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破溃。

3.7 预防深部静脉血栓 手术后由于患肢制动,活动量小,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术中失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的皮温、皮色、肢体肿胀程度,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和踝关节的背身、跖屈活动,将患肢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并进行肢体按摩、挤压,使肌肉被动收缩,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8 预防便秘 患者创伤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护士要训练其在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合理饮食及饮水计划,应1500-2000ml/d,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排便动力减弱者,鼓励患者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不要忽视便意。对术后3d以上未解决大便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服用胃肠动力药、缓泻剂以及使用甘油灌肠剂。

4 结 果

经细致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本组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者5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泌尿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36例患者于6个月后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能够自理。

篇4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住院的FNF患者89例,其中2007年以后住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组,37例),并与52例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比较各种术后疗效指标。结果:康复治疗组出院前髓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康复治疗;疗效

笔者观察了37例术后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股骨颈骨折(FemoralNeckFracture,FNF)患者各种疗效指标,并与与52例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FNF患者,纳入条件: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FNF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本研究共入选FNF患者89例,其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32~81岁,平均(53.74±10.63)岁。

1.2 方法

1.2.1 康复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接受螺纹钉固定手术治疗,2007年1月后住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组,37例),内容包括:术后1~2d,开始对患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将患肢外展,患肢膝关节下垫起,使髋、膝关节屈曲。其他各关节活动幅度从无痛的可动范围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至产生微痛感为止。术后1w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包括主动伸屈膝活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3~4w后,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肌力的逐步提高,增加耐力锻炼。1个月后随着骨折的愈合,患者借助拐杖下床活动,在患肢不负重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两点步,使患肢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由双拐过度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

1.2.2 术后疗效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①髓关节Harris评分;②术后卧床时间;③负重活动时间时间;④骨折愈合时间;⑤ADL评分;⑥住院时间。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FNF大多数是外旋力量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由于股骨颈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FNF患者由于关节长期制动能引起机体组织粘连、僵硬及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所以术后康复治疗应尽早介人,有利于预防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一些研究[1]发现,骨折后1个月内是介人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经治疗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关节功能基本能完全恢复。本研究入选患者由于手术内固定牢靠,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目的是应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夜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患肢各关节活动强度应由小渐大,活动次数由少渐多、循序渐进,直到患肢各关节屈伸角度接近正常为止。进行关节活动训练能增强其关节软骨营养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修复进程,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细胞转化,使粘连组织受到牵拉作用,有利于关节运动功能尽快恢复,同时训练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缓肌肉、关节囊和韧带的挛缩,消除关节及周围组织肿胀,促进软骨损伤修复,对防止组织粘连、维持和改善关节ROM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康复治疗组出院前髓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另一些观察[2]相同。

终上所述,系统、尽早、规范、长期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卧床、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并对改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建国.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加压螺纹钉术后髋关节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1年随访.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82.

[2] 宋连新,张英泽,潘进社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45~47.

篇5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常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且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在关节置换手术发展的同时康复治疗作为患者术后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愈来愈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为此,我院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收集于2004年10月~2006年4月施行髋关节置换术15例,经采取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4例,女11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3岁。左股骨头下型骨折7例,其中男1例、女6例,均行股骨头置换术;左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男、女各1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右股骨颈骨折2例,均为女性,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股骨头置换术1例;左股骨颈型骨折4例,男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女1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本组使用生物固定7例,男2例,女5例;骨水泥固定8例,男2例,女6例。术后早期并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2d,出院后定期来院随访。

2  康复护理的规程   

2.1    术前康复指导

2.1.1    心理准备: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沟通,使患者及家属能清楚地了解可自手术中获得什么,了解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恢复肢体的所有功能。鼓励已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充分认识和信息及对困难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以便配合治疗护理。

2.1.2    身体准备:采用床旁示范的形式,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录像的形式,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方式、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如有吸烟、嗜酒史者应劝其戒烟、戒酒;停用某些可能对手术有影响的药物及治疗,诸如足癣、中耳炎等容易导致感染的疾病;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注意饮食,控制血糖,高血压者调整血压等。注意术前锻炼,包括加强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锻炼和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及拐杖的使用,告诉家属家中备坐式马桶。

2.2    护理

2.2.1    术前1d护理:注意皮肤的清洁,术前洗澡,去掉假牙、首饰等,进一步落实相关检查是否完善,需备血的落实与否,作抗生素皮试,术前晚8时后禁食,12时后禁饮,要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2.2.2    术日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置导尿管,再次检查皮肤清洁,术前1h静脉滴入抗生素,术前30min肌内注射术前针药,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备好麻醉床、氧气、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及固定引流管绳、防旋鞋、梯形枕等。

2.2.3    手术后护理

2.2.3.1    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生病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处理,保证患者血压平稳,麻醉清醒,改低坡卧位,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色、性质,并纪录,防止引流管脱落。应用镇痛泵的患者应注意翻身等情况下不要将导管拔除,3d后由麻醉师拔除,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不超过48h拔除引流管,12~14d拆线。

2.2.3.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常规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心肺功能好的情况下),注意导尿管的护理,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多食粗纤维、高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泌。睡气垫床,协助翻身,1次/2~3h,向健侧翻身5°~10°,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将一薄枕放于腿下,并支持背部,忌患侧卧位,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翻身法,患者双手拉住床吊环,健侧屈膝45°,抬起胸腰背及臀部离开床面。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以预防压疮。

2.2.3.3    其他:假体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与术后、搬运活动不当有关,故须保持保持患者外展30°中立位,两腿间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固定,避免不恰当的搬动,防患肢内收、旋转及过度屈髋,以预防假肢脱位。

2.2.4    术后康复护理:保证镇痛泵固定良好,镇痛有效,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厚度的软枕,使髋关节稍屈曲,患足穿防旋鞋,避免下肢外旋、内翻。引流管、导尿管妥善固定于床旁,正确护理,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取低坡卧位术后进清淡流质饮食。

2.2.4.1    术后第1天早期功能训练: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约25s,再放松,5~10次/d;进行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25s,再放松,5~10次/h。以上练习可逐渐增加次数,反复练习。被动按摩患肢肌群、向心方向,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进食富含营养的汤、粥、面食、鲜牛奶、豆浆之类的饮食。

2.2.4.2    术后第2~3天:及早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过48h。除重复第1天的股肉练习外,可延长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经x片证实假置后,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方法,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屈曲角度小于60°,一般3次/d,5~10min/次,同时进行深呼吸,使用吊环行引体向上运动,预防肺部感染,恢复上肢的力量,便于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此时可进正常饮食,但要适量增加营养,避免刺激、不易消化饮食。

2.2.4.3    离床前准备:一般3~4周后可下床。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因此下床前先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4~6次/d,20~30min/次,使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少起床后的不良反应。同时继续加强患肢肌力训练和其他辅助运动。坐位练习方法:首先协助患者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70°。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可坐4~6次/d,不超过30min/次。

2.2.4.4    下床练习:术后开始下床行走的时间取决于患者体质及康复情况、假体类型、外科操作等因素。先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练习2次/d,15~30min/次,待适应后再练习行走。让家属陪伴在身边,在行走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要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在已置换过的患侧,要使用拐杖支撑重量。随着步行距离的增大、体力的增强,逐渐使用拐杖上下楼梯。

2.2.4.5    特殊康复训练:术后1周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作<60°的髋关节屈曲及<45°髋关节外展活动3次/d,每次10个动作。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髋左右摇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外展要多练习。术后行上下楼练习:采取“好上不好下”原则,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双拐行走练习;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拐肢向前,注意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移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

2.2.5    出院指导:一般术后3~4周可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却需要较长时间,必须教会在家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坚持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锻炼,以及髋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3次/d,20~30min/次。禁止6周内侧卧和90°坐位。②术后1个月后可健侧卧位和坐位,但侧卧时患侧肢体下应垫适当厚度的轻枕,防止髋内收,术后2个月开始负重,可取各种姿势的卧位。③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如翅二郎腿和坐位穿鞋,坐矮凳子。④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侧方弯腰。⑤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1年随访。

3  讨论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

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17例;男2例,女15例,年龄67-89岁,平均79.6岁。骨折类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同侧粗隆间骨折、冠心病史及帕金森病2例,股骨颈头下型合并糖尿病、帕金森病3例,股骨颈经颈型骨折合并帕金森病4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合并帕金森8例。17例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15余年以上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4例,PFNA内固定术3例,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2例,DHS内固定术(动力髋螺钉)2例,疗效显著。

1.2 围手术期处理

入院后按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流程[2],进行常规化验检查和器官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和处理相关内科合并症,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尽快调整血糖(7.5~10mmol/l)和血压(110-145/65~95mmHg)的较稳定水平,按照生理需要加丢失量标准补液,有休克或低血容量时进行扩容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尽早行手术治疗(2-10天,平均5天),PD治疗均有专科诊治并长期服药。

2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骨折手术后未出现刀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未出现明显后遗症及下肢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关节挛缩和畸形愈合等骨科常见并发症。

3健康教育指导

3.1 入院术前健康评估与指导:

患者入院后应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及病史,尤其PD用药史,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规范用药,由于PD患者四肢肌张力病理性增强,肌肉僵直及静止性震颤,情绪激动或紧张后症状加重,少数患者可合并抑郁、痴呆、言语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加之老年病人合并症较多,90%的髋部骨折病人年龄超过65岁且多数合并老年性疾病[3,4],研究表明20%患者在1年内死亡[5,6];而存活的患者中许多人没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很大,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甚至拒绝手术治疗。专业护士对病人应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列出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术前1天为病人做好“T”型鞋。针对不同心理压力解释疾病的相关检查、手术方法和风险性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病人恐惧感和紧张情绪,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和谐的环境;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及信任感,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3.2 术前术后用药及麻醉的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前应用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术前备皮、备血、导尿的目的和麻醉方法,消除病人术前术后的紧张情绪。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防感染,抗PD和抗骨质疏松及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为主。术后为防止部分严重患者因肌震颤影响术后患肢制动,常规给患肢海绵带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前教会病人足、足趾、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利于术后的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3 术后的健康指导及康复锻炼指导: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者缺一不可。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功能锻炼的原则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由于PD患者年龄大,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术后难以配合制动及功能锻炼。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3-7天可下床活动。行PFNA内固定术和DHS内固定病人为防止患肢过早负重,病人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每天指导病人主动活动足,足趾的自行活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臀肌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主动锻炼,锻炼时间可从5-10分钟/次到30分钟/次,为防止患髋内收屈曲畸形,患肢可行皮牵引或穿“T”型鞋防止患肢过度外旋和内收。除病人的主动锻炼外,每天坚持患肢的被动按摩和CPM机锻炼,每次20-30分钟,以防止患肢DVT形成。从第10天始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肢抬高15°~30°,并循序渐进的进行。患者术后第7天在医护人员陪同指导下下地活动,每天1-2次,每次为10-50m,每次不超过30分钟;同时还须配合进行屈膝、踢腿等活动;禁止患者在无陪护的情况下单独活动,严防患者坠床及再次摔伤,以保证患者康复训练期间的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严禁病人坐低矮凳子、做盘叉动作。第3周后可适当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逐渐过渡到床边坐位,进而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术后三个月可根据X线复查情况逐渐负重行走。

3.4 饮食健康教育与护理。

病人术前术后均禁饮禁食6小时,以防止麻醉意外。术后病人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后进普通饮食,但尽量不吃甜食或牛奶、豆浆等产气或酵解的食物,以免腹胀。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严格控制饮食热量,严禁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且消化能力下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存在骨质疏松者易发生并发症,应鼓励老年患者少食多餐,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粗纤维食物及含钙质高的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做适当的户外运动,以增加钙质的吸收。

综上所述,在治疗和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病人时,医护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更多的是耐心和精心。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健康宣教的主要方法均采用“1对1”的宣教方式和成功病例的现实说法 。17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术后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11例患者术后5~10天下地活动,3例患者术后3周下地活动,2例患者术后40天下地活动,1例患者下地活动困难。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大大地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7-678.

[2]张世民、袁峰、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流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8:1365-1368.

[3]Marottli RA,Berkman LF,Cooney LM Jr.Decline in physical function following hip fracture[J]J Am Geriatr Soc,1992,40:861-866.

[4]Mossey JM,Mutran E,Knott K,et al.Determinants of recovery 12months after hip fracture:the importance of psychosocical factors[J].Am J Public Health,1989,79:279-286.

篇7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经皮空心钉;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58%,约占髋部骨折的53%。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国外资料统计约80%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1]。保守治疗的优点主要再损伤要比手术治疗要小,避免手术前后的风险,但是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牵引,易发生褥疮、深静脉血栓、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法:髋关节置换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进行对比。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左侧股骨颈骨折58例,右侧42例。骨折类型为GardenI型、II型、III、IV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平均年龄(70.5±4.2)岁,男性34例,女性16例,入院时间(4.8±2.8)h;对照组年龄(71.2±5.1)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入院时间(5.1±3.2)h。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入院时间上无差异。

1.2术前准备 行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患侧髋关节侧位片及髋关节CT,完善相关化验、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加强支持治疗,手术前的禁食水。

1.3手术方法

1.3.1研究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于小粗隆上方1cm处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并进行测量以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假体大小。用髓腔锉扩髓腔,试模,调试后,脱出假体,取出试模和髓腔锉,植入股骨假体,被动活动髋关节检查其稳定性,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4]。

1.3.2对照组 患者仰卧位置于骨科牵引床,X光机牵引下透视,直至透视下使骨折复位满意。右股骨外侧大转子下约5cm处切开皮肤,导针沿大粗隆下方依据颈干角及前倾角斜向股骨颈方向钻入,同样方法顺行钻入另外两枚导针,使三枚导针呈"品"字形排列,保证位于股骨颈内,拧入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5]。

1.4评价标准 对比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并发症。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

1.5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72.4±8.5)min、(12.5±5.2)d、(52.9±10.2)min、(81.2±8.5)d,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术后1年发生1例切口红肿,对照组术后1年发生3例骨折不愈合,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并发症分别为2%、6%,结果比较有差异(P

2.3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8%、90%,结果比较有差异(P

3讨论

由于股骨颈的特殊性,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在生物力学方面,股骨颈承受着较大的压应力与剪切力,在血供方面,股骨颈骨折时,极易损伤其供血系统。因此受伤后患者死亡率一直相对较高。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尽量缩短功能锻炼的时间,避免卧床时间过长导致并发症的恶化[2]。保守治疗时对组织的在损伤程度小,但是术后会发生移位、畸形、甚至不愈合[3]。

近年来,内固定和人工关节假体的材料及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空心钉术手术简单,创伤较小,理论上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在旋入时可产生静力加压作用,可促进骨折愈合,血运破坏小。但是有学者对230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股骨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比例分别为3.5%、4.5%,明显差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与内固定术相比,虽然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但是可避免内固定术后带来的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风险[5]。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关节假体松动及脱位。其中,关节假体感染对于关节置换手术来说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因此手术中应该强调手术室的无菌条件,此外术中还要掌握好假体安放的松紧,术后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不易过度锻炼,避免髋关节假体磨损。

参考文献:

[1]李世民,党耕町,主编.临床骨科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5):196-199.

[2]王满宜,危杰.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9.

[3]高明堂,蒋电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3,10(1):35-37.

篇8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R687.42 A 1673-7210(2015)01(c)-0037-04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比例占全身骨折的3.59%,占髋部骨折总发生率的54%,其中移位型较高,占68%。另外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也明显增高。本研究通过对沈阳市骨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 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拟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采取的置换术方法分为半髋组60例和全髋组60例。半髋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72.6±7.0)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摔伤19例,重物砸伤10例;骨折类型:头下型33例,经颈型20例,基底型7例;Garden分型:Ⅰ型22例,Ⅱ型24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全髋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61~82岁,平均(72.0±7.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摔伤20例,重物砸伤7例;骨折类型:头下型31例,经颈型19例,基底型10例;Garden分型:Ⅰ型20例,Ⅱ型25例,Ⅲ型9例,Ⅳ型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老年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和器官功能衰退,机体代偿能力差,首先针对内科疾病和机体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入院之后先暂时进行皮牵引,术前对疾病史进行询问,常规进行检查血常规、心功能、肺功能、肝功肾功、凝血四项、血气分析等情况。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降压,控制在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对于较大波动者注意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小于8.0 mmol/L,如果过高难以控制可以应用胰岛素泵。冠心病患者主要是那些隐匿性或者是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药物进行保护性治疗,对于心肌梗死发作患者在3个月内禁止手术,等到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以后再择期手术治疗。肺部呼吸系统疾病给予雾化吸入,化痰吸氧治疗。保持血气分析结果为血氧分压(PO2)>6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PCO2)<45 mm Hg。

全髋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采取侧卧位,保持患侧肢体在上,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从后外侧做手术入路,逐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显露出后方臀大肌、臀中肌、髂胫束和阔筋膜张肌,对臀大肌进行钝性分离,充分地显露外旋肌群。在贴近于股骨外旋肌止点将外旋肌群切开,将后外侧坐骨神经牵拉向后方向,保护好血管神经,充分地显露关节囊。沿着股骨颈纵向将关节囊切开,通过内旋股骨的方式将髋关节脱位,充分地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和髋臼,截骨面内侧往往在小转子上缘以上1.5 cm处,注意股骨颈的外侧不能有残留。将截除的股骨头取出,对髋臼内部和周缘组织进行清理,通过髋臼锉逐步的进行扩大,直到可以见到软骨下方骨呈现点状出血为止,注意应用髋臼锉对软骨磨除,注意力道适度,避免髋臼锉用力过猛突入骨盆内,安装好髋臼假体和髋臼衬垫。通过开髓器将股骨近端开髓,采用髓腔钻对髓腔进行扩大,髓腔锉适当力度击入,将髓腔锉上缘标记线打入和股骨颈截骨线保持平齐。适当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首先安装试模,对髋关节进行复位,注意观察髋关节的稳定性,屈曲的角度为120°,外展角度为45°,内收角度为20°,内旋角度为45°,轴向牵拉达到0.5 cm,注意对周围组织张力密切观察。将试模取出,将假体打入,保持复位成功。通过克氏针在转子间嵴依次钻入3个孔,通过1号可吸收线对外旋肌群进行缝合,将手术切口关闭。

半髋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注意对髋臼软骨和盂唇完整性的保护,假体的安装和全髋组基本相同。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评分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功能评分情况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44分)、功能恢复(47分)、畸形(4分)、活动范围(5分)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优:术后评分范围90~100分;良:术后评分范围80~89分;可:术后评分范围70~79分,差:术后评分范围小于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2 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 参照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对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日常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平地上行走45 m、上下楼梯等项目进行评价,分数范围是0~100分,良:患者分数大于60分,具有轻度的功能障碍,可以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是需要一部分的帮助才能完成。中:患者有中度的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才可以完成日常的生活活动,分数范围41~60分;差:重度功能障碍,绝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动无法完成。

1.3.3 并发症 观察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缩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全髋组术后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22,P < 0.05)。见表1。

2.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比较

全髋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81,P < 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缩短、感染情况比较

全髋组患者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缩短、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3、6.93、14.25,P < 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也明显增多。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骨折患者的长期卧床会造成患者出现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往往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的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两种,一是患者跌倒时股骨大粗隆部受到直接性的撞击,二是股骨颈抵住髋臼后缘时受到扭转应力引起创伤。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髋部疼痛,无法站立和行走,患侧肢体出现轻度的屈髋屈膝和外旋畸形,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有压痛,对髋部叩击和患侧肢足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股骨颈骨折往往是关节囊内骨折,出血不是很多,肿胀不明显。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不能坐立或者站立,患侧肢体有缩短,远端受到肌群牵拉从而发生向上移位。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能达到600万以上,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术后早期下地行走、最大程度地恢复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目的是恢复患侧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和手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可以分为半髋和全髋置换,采用人工材料制成仿真的股骨头或者是全髋,进行置换手术治疗的一种方式。人工关节置换术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假体松动主要是由于磨损颗粒和力学因素,同时假体的设计、安装也可能共同引起骨吸收和骨溶解,从而出现假体松动。假体脱位主要可能是康复训练动作不规范,活动过度或者是假体部件放置不良引起的。双侧下肢不等长一般是由于股骨颈截骨面不准或者是假体过长造成的。感染则是由于患者髋部疼痛和髋臼的摩擦和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进而出现骨膜反应和骨溶解,从而形成慢性感染。

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对于机体的损伤比较小,出血量少,不会出现人工髋臼安装不正确或者是人工髋臼松动引起的脱位,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可能出现髋臼磨损,患者出现髋部疼痛、功能受到限制,严重者可能出现髋臼磨穿,引起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目前在单极人工股骨头基础之上,增加一个摩擦界面,从而起到内衬关节的用,当活动增大时起到外关节活动的作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髋臼关节的磨损,促使术后出现的疼痛、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全髋关节置换可以分为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通过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固定假体,不论如何处理,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骨长入。骨水泥型假体,目前应用率明显降低,生物型假体可以保留患者原有的骨质,从而有利于患者进行二次翻修对于骨质的需求。另外骨水泥的碎屑可能诱导骨溶解,从而影响了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全髋关节置换对于髋臼和假体股骨头匹配精确度较高,摩擦系数明显降低,术后假体摩擦引起的疼痛发生率较低,或者疼痛程度较轻,一般不会立刻出现髋臼软骨磨损和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假体使用的寿命也较长,降低了翻修率,特别适合手术之后活动较多的患者。但是同时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对于术者操作水平相对较高。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边缘进行清理,充分地暴露髋臼,将髋臼假体边缘和真臼边缘处于平行状态,术中向着不同的方向活动髋关节,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活动,注意保持稳定性。有资料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匹配,对髋臼的骨性负重部位形成集中的应力,造成疼痛。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和假体形成完全匹配,促使髋关节稳定性,降低了关节和假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髋组术后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半髋组,全髋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半髋组,全髋组患者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缩短、感染均低于半髋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铮,白波,廖壮文,等.双极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期的中远期随访比较.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2,6(2):196-200.

篇9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病人的关节活动功能及解除患部疼痛,从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术后的护理相当重要,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现将我院近两年资料较完整的相关病例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8~83岁。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0例。随访3个月~2年,疗效满意,假置及关节功能良好。

2 护理方法

2.1 麻醉后护理 硬膜外麻醉要平卧4~6h,全麻尚未清醒前,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发生窒息;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损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出血和休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 术后与制动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维持关节功能位,对于不需要牵引的病人,保持正确的,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矫正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1];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

2.3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24h内,患者疼痛较剧,特别是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胸闷、气促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天仍疼痛较剧者,注意的变换和牵引的调整,保持正确、舒适的,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2.4 引流管护理 术后创口均安置一次性引流管,妥善固定,定时挤压;注意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如第一天引流量>400ml,第2天引流>200ml,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倾倒引流液,防止感染;每天引流量

2.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5.1 防止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为防止感染,术后应保持引流管充分引流,防止扭曲、受压、血液瘀滞引起感染。敷料有渗血或渗液时,应及时换,保持切口干燥。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等急性炎症表现,观察体温变化,如术后体温升高,3 天后切口疼痛未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2.5.2 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嘱咐病人保持髋关节姿势正确,严格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及活动,不能将双腿在膝部交叉放置,不能坐小矮凳、不能下蹲、不能盘腿,以免髋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而造成脱位。

2.5.3 防止骨折 由于搬运不当或锻炼行走时护理不当、摔倒、扭折易造成螺旋骨折及金属柄折断,所以在搬运和功能锻炼时应特别小心。

2.5.4 预防肺栓塞 术中因对残留的股骨颈进行修整,以便安装不锈钢股骨头假体时,骨髓内的大量脂肪被挤入损伤的组织血管内,经血循环带到肺部形成肺栓塞[2]。因此,如发现病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脉率增快、双肺闻及广泛性湿罗音,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积极抢救措施。

2.5.5 预防髂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长时间处于不动位置,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从而有可能导致髂静脉血栓形成。因此,除鼓励病人早期进行有关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外,同时密切观察肢体情况,如发现下肢肿胀、肢端温度降低、发紫或发绀、疼痛等,应立即报告医师以便采取措施。

2.6 术后康复训练

2.6.1 早期康复训练 术后第1~2天做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踝、趾关节主动伸屈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及疼痛,使切口早期愈合。检查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可让病人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方随肌肉收缩而移动,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如推不动,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正确。

2.6.2 中期康复训练 术后3~5天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双上肢,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等活动,保持上肢肌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术后第2~3天做髋、膝关节屈伸练习,从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加角度,但不能超过90°[3],同时加强外展肌锻炼,用手固定患肢外侧,做患肢外展。术后3~4天从坐位过渡到下床,护士在旁扶助使上身略向后靠,保持屈髋不超过90°,并保护好术侧下肢,防止内旋外旋;术后4~5天可扶助行器下地行走,锻炼时有人在旁扶助,防止跌倒。

2.6.3 后期康复训练 术后6~7天病人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允许病人翻身,翻身时两腿之间放一软枕,鼓励病人可以扶拐行走。锻炼时有人在旁扶助,防止跌倒。术后第10~14天拆线,扶双拐出院。

总之,术后的护理中康复训练非常重要,而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惧怕疼痛而不能很好地进行康复训练这一现象并不少见。我们应该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协助患者进行充分的康复锻炼,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功能恢复,而我们也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由于创伤大、出血量较多,因此,对病人术中及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功能训练非常重要。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可有效地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功能训练是病人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

篇10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以缓解髋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1]。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0例, 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6岁,临床表现:髋关节活动后肿胀、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行走。受伤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18例,跌倒伤10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常规皮牵引或骨牵引, 对合并有影响手术治疗的内科疾病者给予治疗。患者采用硬膜外或全麻。患髋取侧卧位。采用外侧切口。首先充分暴露大粗隆,于大粗隆顶端5cm处向远端(手术切口与股骨长轴平行)切一长约7~11cm的切口。然后逐层切开,取出股骨头,截除股骨颈残端,并测量股骨头直径,行全髋置换术者股骨头取出后,先用髋臼锉清除髋臼内软骨面,直到有新鲜血渗出,再选择相应大小的髋臼假体植入。然后扩大髓腔,扩髓完成后将选好的人工股骨头插入,然后再将股骨头假体慢慢地打入髓腔,以使股骨头假体头颈部底面与股骨颈截骨面成平行状态,股骨距完全托住股骨假体头颈部底面的内侧,达到底部与股骨颈截骨面完全吻合的生理状态。术毕冲洗关节腔,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给予低分子肝素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

1.3 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术后对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0个月。术后患者均能较快的恢复并下床行走。术后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9.3±2.4分,术后平均85.4±3.2分。优30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6.0%。手术时间平均为45.3±10.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40.4±32.2mL,住院时间平均14.2±2.6d,卧床时间平均5.7±1.1天。并发假体松动下沉2例,疼痛2例,感染1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坐骨神经损伤及其他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保守牵引治疗常出现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率较高,长期卧床可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折疏松症、褥疮、肺炎、心血管意外及器官功能衰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现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用于治疗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疾患。其中,以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的置换最为普遍应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善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近期疗效非常满意,并且可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加之高龄患者,使用人工关节年限相对短,并发症出现也较少[4]。

手术过程中应注意[5-6]:①保护坐骨神经;②在扩大髓腔和置入假体、磨除软骨的过程中不可使用暴力,以免股造成再次骨折;③术中选择适宜人工股骨头,同时要注意检查髋关节的稳定程度和髋关节的松紧度,以及患肢的长度是否与对侧肢体等长。④术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预防关节僵硬、肺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随访2个月-2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9.3±2.4分,术后平均85.4±3.2分。优30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6.0%。并发假体松动下沉2例,疼痛2例,感染1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坐骨神经损伤及其他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发生。以上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髋关的功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9.

[2]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380-440.

[3]汤传亮,李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 2008, 20(8):69.

[4]李如华.基层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70-171.